遼寧省水產苗種管理條例

遼寧省水產苗種管理條例
制定機關: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遼寧省水產苗種管理條例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遼寧省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遼寧省水產苗種管理條例

(2005年11月25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0年7月30日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4年1月9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5年9月25日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產種質資源,規範水產品種選育和苗種生產、經營行為,維護水產苗種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我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產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水產品種選育、水產苗種生產、經營、進出口和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產苗種,是指用於水產繁育、增養殖生產、科研試驗和觀賞的水產動植物的親本、稚體、幼體、受精卵、孢子及其遺傳育種材料。

第三條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產苗種工作,其所屬的水產苗種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水產苗種管理工作。

工商、質量技術監督、交通、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水產苗種相關管理工作。

第四條 水產苗種管理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原則,保持生物多樣性,積極發展名特優水產品種。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產優良品種體系建設,根據水產養殖需要制定水產優良品種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單位或者個人進行水產優良品種的選育、技術開發,實現水產苗種生產標準化、產業化。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水產優良品種的引種、選育和推廣。

第七條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地組織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選育水產優良新品種;建立水產優良新品種選育示範基地,積極引導使用水產優良新品種,提供技術諮詢;制定並定期發布適宜在本地區推廣的水產優良品種目錄。

第八條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開展水產苗種病害監測和預報工作,組織檢疫水產苗種和制定水產苗種病害防治預案,發現重大水產苗種病害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通報有關部門,防止水產苗種病害的傳播和蔓延。

第九條 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漁業資源狀況制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規劃,組織實施向自然水域放流水產苗種。放流的具體辦法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製定。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安排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所需資金。鼓勵社會資金用於漁業資源增殖放流。

第十條 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規劃和組織建設水產原種場、良種場。省級水產

原種場、良種場認定辦法,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 從省外引進新的水產品種,人工雜交培育新個體,必須經一個養殖周期以上試養,經省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我省養殖的,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告後方可推廣、經營。

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培育新個體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十二條 用於雜交生產商品水產苗種的親本必須是純系群體。對可育的水產雜交種不得用作親本繁育。

養殖可育的水產雜交個體和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改變遺傳性狀的個體及後代的,其場所必須建立嚴格的隔離和防逃措施,禁止將其投放於河流、湖泊、水庫、海域等自然水域。

第十三條 水產苗種生產實行許可制度。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審批。但是,漁業生產者自育、自用水產苗種的除外。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格式,由審批發放部門印製。

(一)海水苗種生產規模為2000立方米以上的苗種場和淡水苗種生產能力為5000萬尾以上的苗種場,由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海水苗種生產規模不足2000立方米的苗種場和淡水苗種生產能力不足5000萬尾的苗種場,由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四條 申請水產苗種生產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生產場地符合規劃要求,水質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

(二)用於繁殖的親本質量符合種質標準;

(三)生產設施符合水產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

(四)具有相應的水產苗種生產和檢驗技術人員。

第十五條 水產苗種生產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規定的範圍、種類等進行生產。需要變更生產範圍、種類的,應當向原審批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限為三年。期滿需續期的,應當於期滿30日前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辦理續期手續。

禁止偽造、變造、買賣、租借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

第十六條 水產苗種生產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執行水產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建立技術資料檔案,對親本引進時間、使用年限、繁殖、淘汰、更新等情況應當詳細記錄。原種場、良種場供應親本或者後備親本,應當向用戶提供有關技術資料。

第十七條 水產苗種生產單位和個人在水產苗種生產中使用的藥物和餌料,應當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相關安全規定,並建立用藥記錄。

第十八條 水產苗種生產單位和個人應當對生產的水產苗種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銷售。

禁止生產、經營假、劣水產苗種。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水產苗種質量進行抽檢,抽檢不得收取費用。抽檢樣品由被抽檢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數量提供。

第十九條 水產苗種實行產地檢疫制度。水產苗種取得檢疫證明後方可銷售,從省外引進水產苗種必須持有產地檢疫證明後方可運輸和銷售。

水產苗種檢疫具體辦法和檢疫證明的格式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 進出口水產苗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省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對進出口水產苗種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查核實,按照審批權限直接審批或者初步審查後報國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一條 水產苗種執法人員查處水產苗種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時,有權查閱、複製相關生產經營記錄、檢驗結果等資料,現場檢查水產苗種生產、經營場所,調查詢問當事人有關水產苗種生產經營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水產苗種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舉報制度,及時受理對違反水產苗種法律法規行為的投訴,對舉報有功者予以獎勵。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改正,沒收苗種和違法所得,並處以5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審定推廣、經營從省外引進的新的水產品種或者推廣、經營人工雜交培育新個體的;

(二)用於雜交生產商品水產苗種的親本不是純系群體,對可育的水產雜交種用作親本繁育,或者將可育的水產雜交個體和通過生物工程等技術改變遺傳性狀的個體及其後代投放自然水域或者造成逃逸的;

(三)未取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或者偽造、變造、買賣、租借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從事生產的。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以下處罰:

(一)在水產苗種生產中使用藥物和餌料未執行國家和行業相關安全規定,或者未建立用藥記錄的,責令改正,並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二)生產、經營假、劣水產苗種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苗種及違法所得,有違法所得的,並處以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以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審批機關吊銷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

(三)經營沒有檢疫證明水產苗種的,責令停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對未售出的水產苗種依法補檢,經補檢不合格的,責令經營者在水產苗種執法人員監督下做無害化處理;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予以銷毀。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水產苗種管理機構決定。

第二十六條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水產苗種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經營活動的;

(二)違反規定審批或者符合規定而拒絕審批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

(三)出具虛假檢疫證明的;

(四)違反規定收費的;

(五)非法干預、侵害水產苗種生產經營者自主權和利益的;

(六)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