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發展林業的榜樣 河南省鄢陵縣發展林業的調查報告
迅速發展林業的榜樣
河南省鄢陵縣發展林業的調查報告 |
|
河南東部的鄢陵縣,地處平原,歷來林木稀少。幾年以前,這裡還到處是光禿禿的村莊,赤裸裸的大地,旱、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曾是有名的「老災縣」。
如今,鄢陵縣大地換新裝,早已摘掉「老災縣」的帽子。從一九六二年冬季開始,這個縣經過年復一年地發動群眾植樹造林,林業飛躍發展,一到夏天,到處是樹茂林密,鬱鬱蔥蔥。林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畜牧業的發展。不久前,林業部和商業部在這裡聯合召開了現場經驗交流會,推廣這個縣大搞植樹造林的經驗。
打破「山區栽樹,平原種糧」的「老規矩」
編輯「山區栽樹,平原種糧」,曾被人們看成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老規矩」。鄢陵人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了頭腦,打破了這個「老規矩」。
解放初期,鄢陵全縣根本沒有成片的森林;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四旁」樹,稀稀朗朗,總共也不過三十多萬株。那個時候,大小用材都靠外地供應,群眾燒柴更是困難。由於林木稀少,既怕旱,又怕澇,嚴重地影響着農業的發展。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從一九六二年冬季開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和「綠化祖國」等偉大指示的指引下,鄢陵的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決心大搞植樹造林,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而鬥爭。經過連年艱苦奮鬥,全縣林業出現了飛躍發展的局面。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空前大普及,極大地促進了人的思想革命化,進一步帶動了林業生產的大發展。現在,鄢陵全縣「四旁」植樹已猛增到二千七百多萬株;成片的森林,包括果木林、用材林、防風林、經濟林等,增加到六萬多畝。有些地方的社員群眾高興地形容當地的情景說:「白天見不到村莊,夜晚見不到燈光,走路曬不到太陽,片片林海花果香。」
由於林業的發展,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風沙,改良了土壤,調節了氣候,同時為農業和畜牧業提供了大量的肥料和飼料。最近幾年,全縣農業和畜牧業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從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全縣糧食的平均畝產量,比前三年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棉花增長兩倍多。這幾年,不僅不再要國家供應糧食,而且每年都向國家交售大量餘糧。騾、馬、牛、驢等大牲畜和豬、羊的飼養量,也有很大的發展。
林業的發展,還為國家提供了建築用材和生產用材,增加了燒柴,節約了燒煤。鄢陵一九六○年的煤炭供應量是六萬多噸,去年和今年已減少到兩萬噸左右。他們爭取儘快在全縣實現燒柴基本自給。在用材方面,目前提供的數量還不是很大,但蓄積量的增長卻十分可觀。當地群眾滿懷信心地說,今後他們將以更多的木材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植樹造林必須大搞群眾運動
編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大搞群眾運動。」鄢陵的林業正是大搞群眾運動才發展起來的。 這個縣在開始時,由於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林業發展緩慢,群眾形容有的地區「年年植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後來,當地幹部和群眾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總結了經驗教訓,從一九六二年冬季起,全縣每年冬春兩季,都用大搞群眾運動的方法,組織群眾植樹造林,而且運動的規模逐年擴大。今年春季全縣投入植樹造林的人數,達到了成年人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規模空前。
幾年來,這個縣不斷組織幹部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林業建設的指示,並且利用廣播、黑板報、文藝演唱等形式,廣泛地向群眾進行宣傳。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的大討論,使毛主席關於「綠化祖國」、「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等重要指示,深入人心,連老人、小孩都能背誦。大大提高了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對植樹造林意義的認識,使群眾性造林運動深入持久地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群眾運動的威力,這個縣採用領導、群眾、技術人員三結合的辦法,總結出「打三戰、破三關」的經驗,加強了對植樹造林群眾運動的領導。他們這個經驗的具體內容是:在樹苗上,實行年年育苗,隊隊育苗,常年不懈,打常備戰,破樹苗關;在植樹上,實行長期準備,短期突擊,打殲滅戰,破植樹關;在管理上,實行栽上就管,管護結合,打持久戰,破管理關。採用這種環環扣緊、一抓到底的做法,對按質、按量地完成造林任務和培訓技術隊伍,都收到了很好效果。一九六二年,鄢陵縣育苗面積只六百畝,今年已發展到八千五百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產隊做到了樹苗自給。全縣從群眾中培養的林業技術員,已達五千多人,每個生產隊都有二到三人。「四旁」樹是最不好管理的,但在鄢陵,「四旁」樹卻普遍長得枝壯葉茂。
抓住典型,推動全面
編輯在鄢陵縣的領導幹部中,常常講這樣兩句話:「面上提問題,點上創經驗;點上開紅花,面上結碩果。」
從一九六三年起,鄢陵的領導幹部在發展林業中就注意通過典型來推動一般。他們抓的第一個典型,是彭店公社的查家大隊。這個大隊是個沙區,過去由於林木稀少,無力抗禦風沙,生產水平很低,人民生活很差。「查家村,窮沙窩,風起黃沙刮滿坡,終年缺吃又少喝。」這就是當年查家村貧困生活的寫照。從一九五六年起,他們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年復一年地植樹造林。沒有樹苗自己育,沒有樹種自己采,沒有技術到外地學,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經過連年奮戰,到一九五九年,先後造成防風林三千多畝,植「四旁」樹十九萬多株,基本上控制了風沙,農、林、牧得到了全面發展。燒柴已經自給,隊裡除新建部分房屋外,並向其他地方提供了五千多立方米木材。經過繼續努力,全隊集體經濟力量越來越強大,特別是最近幾年,連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窮沙窩」變成了「富沙窩」。
查家大隊經驗的推廣,對鼓舞群眾下決心發展林業,起了很大作用。
在這之後,這個縣又根據不同地方的特點,有選擇地總結了幾個新的典型加以推廣。其中有從抓領導班子革命化入手,帶領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在鹽鹼地上植樹造林成功,促進林業高速度發展的只樂公社只樂大隊;有克服人多地少的矛盾,利用河旁、路旁、村里、村外、田邊、地角等各種空閒地,三年基本實現綠化的城關公社老莊大隊;有狠抓階級鬥爭,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樹立為革命造林的思想,迅速改變林業落後面貌的馬坊公社老梁大隊;還有實行「全面規劃,加強領導」,把植樹造林同整修道路結合起來,把整修道路同建設方田結合起來,為迅速實現大地園林化創造有利條件的城關公社王崗大隊。這些先進典型,通過召開現場會和開展比、學、趕、幫競賽等形式,先後在全縣推廣,推動了造林運動蓬勃發展。
在階級鬥爭的風浪中勝利前進
編輯鄢陵七年來林業發展的歷史,是一場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這個縣林業建設的勝利,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
在我國國民經濟遇到暫時困難時期,一心夢想復辟資本主義的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同夥,極力鼓吹「三自一包」、「山林下放到戶」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向社會主義猖狂進攻。一小撮階級敵人煽動一些資本主義思想嚴重的人,打着「開荒」的旗號,侵占集體耕地,砍伐集體樹木,破壞集體經濟。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遵循毛主席關於「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偉大教導,同階級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自動組織起來護林。一九六二年春,在只樂公社只樂大隊,當毀林開荒的黑風颳起時,大隊的革命幹部堅決起來反對,他們說:「這是倒退,是破壞社會主義,俺們要堅決頂住!」他們引導貧下中農憶舊社會的苦,思新社會的甜,堅定了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掀起了植樹造林的高潮。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初期,劉少奇及其同夥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頑固地推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一小撮階級敵人趁機破壞,妄圖煽動群眾砍伐林木。但是,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廣大革命群眾粉碎了階級敵人的破壞陰謀。
在解放軍支左人員的幫助下,廣大貧下中農以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為武器,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推動林業不斷發展。柏梁公社姚家大隊過去雖然每年都培育大批樹苗,因為賣給了外地,本隊植樹很少。經過開展革命大批判,廣大貧下中農狠批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肅清其影響,教育一些人克服了資本主義傾向,今年春天一季就植樹十萬多株,比過去二十年植的樹還多。看到這種情景,貧下中農高興地說:「栽上樹根,紮下富根,有毛澤東思想引路,俺隊就能徹底翻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