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舞台 高於舞台

還原舞台 高於舞台

——學習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札記
舒浩晴
1970年10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文藝路線的光輝指引下,以革命樣板戲為標誌的無產階級文藝革命,正在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新勝利。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拍攝成功,在電影陣地插上了一面鮮艷的紅旗。

電影,是階級鬥爭中的一種重要藝術武器。列寧曾經指出:「對於我們來說,一切藝術部門中最最重要的便是電影。」但是,全國解放以來,我們的電影陣地卻長時期被周揚等「四條漢子」把持着。他們利用電影為武器,大肆販賣封、資、修的黑貨,竭力為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復辟資本主義的陰謀搖旗吶喊。無產階級要占領電影陣地,就不能不進行激烈的、艱苦的鬥爭。

把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拍成彩色電影,不是簡單地把這齣戲由舞台搬上銀幕,換一種表現形式的問題。這是一種再創造,這是一場意義深遠的革命!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拍攝成功,為發展我國無產階級的電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還原舞台,又高於舞台,——這是在拍攝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過程中通過反覆實踐所掌握的一條基本原則。這就是說,影片既完整、生動地體現了革命樣板戲的成就,從人物塑造到情節結構、舞台美術、音樂、舞台調度等各方面,都保持了舞台演出的原貌,保持了舞台演出的革命激情;同時,在忠實於革命樣板戲的革命精神的基礎上,又充分發揮電影的特長,運用鏡頭的分切、畫面的構圖、鏡頭的運動以及剪接、錄音、照明等各種手段,更強烈、更集中地表現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這齣戲產生了更加撼人心魄的力量。這部影片,是在電影領域裡成功地實踐毛主席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的範例。它的誕生,是對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腐朽、反動的「電影藝術」的有力批判,也是對周揚等「四條漢子」鼓吹的形形色色的反革命謬論的有力批判!

怎樣正確處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的關係,這是在革命樣板戲成長過程中鬥爭十分激烈的一個問題。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拍的電影中,從來都是百般美化人民的敵人,竭力醜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正確處理了正反面人物的關係,始終讓反面人物來陪襯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大滅了資產階級的威風,大長了無產階級的志氣。

在鏡頭方面,對反面人物,較多地用俯拍,用全景或遠景;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則較多地用正拍或仰拍,用近景和特寫。這樣,反面人物就顯得渺小,而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則顯得高大。如第八場開始,座山雕和匪副官長在拂曉前策劃着試探楊子榮的陰謀,這兒用了俯拍,使這兩個土匪頭目就象見不得太陽的幽靈一樣;而楊子榮出場,則用全景,並以高聳的山巒襯托,顯得無比威武雄壯。第六場結尾,鏡頭的焦點升高,畫面的主要部位是楊子榮居高臨下,舉着酒杯露出勝利的微笑;而座山雕及匪八大金剛一夥則躬腰捧圖,居於畫面的左下方,兩相對照,有力地烘託了楊子榮。

在色調方面,對反面人物,用的是冷調子,偏暗;對無產階級英雄人物則用暖調子,光彩奪目。如第五場,楊子榮穿林海跨雪原,迎着黎明的曙光上場,英氣勃勃,容光煥發;匪參謀長率匪徒上場,則用冷調子,一個個面無人色,猥瑣不堪。其他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同時出場的地方無不如此。色彩本身是沒有階級性的,但在電影藝術中如何運用色彩,卻受着階級立場的支配,體現着鮮明的階級的愛憎。

在鏡頭運動方面,突出了英雄人物在對敵鬥爭中的精神面貌。如第六場座山雕盤問楊子榮時,鏡頭並沒有平均使用,而是着重刻劃楊子榮。座山雕問到「怎麼又黃啦?」時,八大金剛拿出刀槍逼視楊子榮,這時用了變焦距鏡頭,由遠景急推至特寫,楊子榮從容不迫地答道「防冷塗的蠟!」此情此景,更突出了楊子榮的勇敢、機智、沉着。

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學習了革命樣板戲的經驗,運用電影藝術的手段,使楊子榮、參謀長、李勇奇、常寶等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更加突出。

首先,它通過電影的視覺形象,突出了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階級本質和內心活動。第三場楊子榮訪問常獵戶家,當常獵戶問他「到底是幹什麼的」,楊子榮回答「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時,給了楊子榮一個特寫鏡頭:楊子榮拉下風帽,露出紅光閃耀的紅帽徽和紅領章,使人立即體會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工農的子弟兵,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隊伍。後面,楊子榮與常獵戶並坐在炕上談心,當常獵戶講到「後山還有條險路」時,又有一個楊子榮認真傾聽、凝神思考的特寫鏡頭,表現了他對群眾提供的線索的注意,反映了他時刻為革命着想的品質。第八場「胸有朝陽」唱段的「導板」與「回龍」之間,有一個楊子榮「望遠方、想戰友」的特寫鏡頭,並且特別突出了眼神光,反映了他堅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堅信革命必然勝利。至於李勇奇在看到妻子被座山雕打死時悲憤填膺的鏡頭,常寶在控訴座山雕罪行時熱淚盈眶的鏡頭,也集中地表現了舞台演出的內容,在觀眾心頭燃起了階級仇恨的烈火。

其次,它發揮了電影藝術在塑造形象上的造型特點,在畫面構圖、色彩調配等方面,使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更加高大雄偉。第四場楊子榮審欒平時,背景用藍灰色的地圖保密簾加以烘托,使他的形象顯得格外美;第八場「胸有朝陽」唱段的最後,由近景拉成全景,整個畫面中,人物形象顯得特別穩重,使人感到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的英雄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另外,對主要英雄人物,通過鏡頭的運動和組合進行了生動的渲染和烘托。第一場楊子榮出場時就是一個例子。當呂宏業報告「楊排長他們偵察回來了」時,參謀長翹首遙望,接着一個鏡頭是眾戰士欣喜地轉身而望,然後是楊子榮迎風踏雪由遠而近走過來的鏡頭。這一組鏡頭,使人們在楊子榮出場前就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在拍攝京劇的音樂和舞蹈方面,也完整地表現了革命樣板戲的成就,同時又通過鏡頭的處理,更豐富、更具體地揭示了這些音樂和舞蹈的內容。它批判了西方「新浪潮」之類反動流派鏡頭亂七八糟跳來跳去的惡劣傾向,根據革命樣板戲的特點,使鏡頭運動的節奏與音樂和舞蹈的節奏相結合。第五場的幕前曲是段嶄新的、有高度成就的器樂,在彩色影片中,通過自上而下、由近而遠的拍攝松樹的鏡頭,通過明月、樹影、陽光等幾個鏡頭的組合,使人仿佛看到楊子榮騎着駿馬披星戴月地在向威虎山挺進,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豐富了舞台的演出。而「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這句響遏行雲的「導板」,又通過錄音中增加了回聲的音響效果,更加震撼人心,使楊子榮這句唱的內容得到更形象化的表現。楊子榮的馬舞和打虎舞蹈,是《智取威虎山》劇中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成果,在彩色電影中既得到了完整的表現,又做了新鮮別致的處理。如楊子榮「擰叉」時用了仰拍,表現他縱馬越過峻岭就更加有力量;楊子榮躍起舉槍打虎時也用了仰拍,更突出了他的英雄氣概。第八場結尾楊子榮唱完「等到那百雞宴痛殲頑匪凱歌揚」時,電影中用了一個青松挺立、朝霞滿天、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的優美鏡頭,最後並與第九場的開始相迭印,更有力地表現出楊子榮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彩色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成就,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這一真理。我們要更好地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認真學習革命樣板戲的經驗,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用更大的勝利,迎接無產階級文藝革命新高潮的到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