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農村做好知識青年再教育工作
配合農村做好知識青年再教育工作
——江蘇省揚州市瓊花居民區的調查報告 |
|
知識青年到農村插隊落戶以後,城市怎樣配合做好再教育工作?江蘇省揚州市瓊花居民區幾年來積累了一些比較好的經驗。
還要不要管?
編輯瓊花居民區從一九六四年起,就有一些知識青年陸續奔赴農村幹革命。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光輝指示以後,有更多的知識青年走上了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知識青年下去以後,城市還要不要管?這個居民區的少數幹部曾經認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好比是接力賽跑。我們只管組織青年下鄉,下去以後的教育工作就是貧下中農的事了。」但很多幹部不同意這種看法。為了統一思想,居民委員會舉辦了幹部學習班,組織大家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一系列指示和「新中國要為青年們着想,要關懷青年一代的成長」的教導,同時分析了知識青年下鄉後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鬥爭情況。這個居民區的廣大知識青年的家長,積極支持子女上山下鄉,紮根農村幹革命;但也有少數受「讀書做官論」等修正主義黑貨毒害較深的家長,輕視農村,輕視勞動,老是拖子女的後腿。因此,個別知識青年名義上下了鄉,實際上卻長期蹲在城裡吃閒飯。街道上的一小撮階級敵人則造謠破壞,並用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拉攏、腐蝕青年。面對這一激烈、複雜的鬥爭現實,廣大居民幹部認識到: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是一場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每個革命者都應當關心和支持這場革命,都應當關心和促進青年一代的成長。知識青年下到農村,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爭奪青年的鬥爭還在繼續。這些知識青年能不能健康成長,同城裡有關的人用哪個階級的世界觀去影響他們,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城市的黨政領導機關怎麼可以撒手不管呢?
瓊花居民委員會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發動和依靠廣大革命群眾,展開了配合再教育的工作。居民區成立了配合再教育領導小組,並按地段建立了聯絡站,具體負責同有關社、隊掛鉤聯繫,針對下鄉知識青年的思想情況開展工作。
從那兒着手?
編輯配合再教育的工作,應當從那兒着手?瓊花居民區分析了歷年來下鄉知識青年的成長情況,發現他們能不能紮根農村,能不能迅速成長,同家長的態度密切相關。家長的思想覺悟不同,對子女的影響、教育不同,效果也往往不同。家長的一封信,一次談話,一件包裹,都在對子女進行教育,不是進行無產階級思想的教育,就是進行資產階級思想的教育。同時,下鄉知識青年的思想活動容易在家長面前流露,家長的話也容易為下鄉青年所接受。因此,配合再教育工作必須從抓好家長思想革命化入手。
瓊花居民區抓下鄉青年家長的思想革命化,首先抓了學習毛主席著作和開展革命大批判。舉辦過多期下鄉知識青年家長學習班,召開過多次批判會,主要是幫助一些家長克服「養兒防老」、「讀書做官」、輕視農村、輕視勞動等封資修的舊思想,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居民趙大娘原來舊思想多一些,女兒下鄉插隊以後,她認為孩子讀了十多年書,下鄉去拿大鍬、扁擔,一不「光彩」,二沒「前途」,便想方設法要把女兒弄到城裡工作。她女兒在農村里也安不下心。居民區的幹部同她一起學習毛主席關於「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教導,啟發她憶苦思甜,同她一起批判輕視農村的思想,批判「讀書做官論」等修正主義黑貨。趙大娘終於想通了,不僅不再拖女兒的後腿,還經常鼓勵女兒在農村好好鍛煉。每到大忙季節,她還到女兒插隊的地方,和貧下中農、知識青年一塊勞動。她逐漸愛上了農村,並主動申請到農村安家落戶幹革命了。
瓊花居民區還採取請上來介紹、派下去走訪的辦法,用事實來教育下鄉青年的家長,提高他們的覺悟。通過請進城辦事的有關社、隊的幹部和貧下中農介紹對知識青年進行再教育的情況,請鍛煉比較好的知識青年介紹在農村成長的過程,以及派居民幹部和革命家長代表到農村訪問下鄉知識青年,廣大下鄉青年的家長了解到農村是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好課堂,貧下中農是知識青年的好老師,深刻體會到毛主席指引的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知識青年革命化的必由之路,因而更加自覺地支持子女紮根農村幹革命。
重點抓什麼?
編輯毛主席教導說:「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根本目的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貧下中農為老師,在三大革命鬥爭實踐中改造世界觀。但是,有的知識青年到農村以後,卻滿足於學農活,煉身體,甚至只考慮掙工分,而忽視了思想改造。有的家長對子女也是從生活上關心多,從政治上關心少。瓊花居民區的配合再教育領導小組,十分重視下鄉知識青年的世界觀的改造。領導小組經常給知識青年寄送學習材料,鼓勵他們認真讀馬、列著作,讀毛主席著作。經常同有關社、隊聯繫,了解下鄉青年思想改造的情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派去訪問的代表,着重檢查他們學習和改造思想的情況。對下鄉青年的家長,也經常提醒他們注意通過子女的一言一行發現世界觀上的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工人湯成林的兒子湯貽瑞,到農村插隊落戶以後,在參加勞動等方面表現比較好。可是,有一次回家探親時告訴父親,貧下中農叫他當會計,他不願意當。老湯當即追問為什麼不願意。原來他怕當了會計脫不了身,進不了城。老湯便幫助他從世界觀上找原因,教育他樹立在農村干一輩子革命的思想。湯貽瑞回去後愉快地接受了當會計的任務,並且更加認真地學習毛主席著作,勞動和工作都很出色,後來被評為縣和地區的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
毛主席教育青年:「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有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後,有埋頭勞動不問政治的現象。少數有舊思想的家長,也往往籠統地讓子女在農村搞好關係,不要得罪人。針對這種情況,瓊花居民區在配合再教育工作中,強調要提高下鄉知識青年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並把它作為幫助下鄉知識青年改造世界觀的中心課題。每當知識青年回城探親,居民區就通過辦學習班等方式,教育他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有一次,居民委員會發現一個階級敵人暗中拉攏、腐蝕知識青年,馬上發動革命家長、居民群眾和知識青年對他進行了批鬥,並且組織群眾連續出了三期革命大批判專欄,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階級鬥爭教育。從此,許多下鄉青年的家長更加注意幫助子女提高階級鬥爭覺悟。居民許大媽的女兒有一次回城探親,在談到批鬥一個盜竊集體糧食的富農分子時,說了句「這傢伙磕頭作揖,樣子可憐」。許大媽立即同她一起學習毛主席關於階級鬥爭的論述,幫助她認清階級敵人的反動本質和狠毒心腸,使她增強了階級鬥爭觀念。她回村以後,積極地投入了「一打三反」運動。
瓊花居民區積極做好配合再教育工作,有力地促進了下鄉知識青年的成長,也促進了自身革命化,推動了街道的斗、批、改。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