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方第一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 間者 者, 飲酒食 胃,脾 消則令 亂,言 《養生方》雲∶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也。 《千金方》雲∶論曰∶原夫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食飲,非關鬼神。夫飽食肫膾,復餐乳 酪、 陽氣欲升,陰氣欲降,陰陽永隔,變成吐利,頭痛如破,百節如解,遍體諸筋皆為迴轉,論 時雖小,卒病之中,最為可畏,雖臨深履危不足以喻之也。養生者宜達其旨趣,庶可免於夭 橫者矣。 《極要方》雲∶得吐利者名濕霍亂,不得吐利者名乾霍亂。乾霍亂多殺人,往往有濕霍 亂,不有性命之憂。 《集驗方》雲∶嘔而吐利,此為霍亂也。 《葛氏方》雲∶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於飲食,或飽食生冷物,雜以肥鮮酒膾,而當風 履濕 初得之便務令溫暖,以火炭布其所臥床下,大熱減並蒸被絮,若衣絮自抱,冷易熱者。 又方∶可燒地,令熱水潑敷;蔣席臥其上,濃覆之。 又方∶可作的爾熱湯,着瓮中漬足令至膝,並銅器若瓦器盛湯,以着腹上,衣藉之,冷 復易 又方∶可以熨斗盛火着腹上而不靜者,便急灸之。灸之但明按次第,莫為亂灸,須有其 病, 火下 《千金方》雲∶凡諸霍亂;忌米飲,胃得中米即吐不止,但得與厚朴葛根飲。(今按∶《葛 氏方》雲∶可□備厚朴,每向秋月,便 自隨之。) 又雲∶凡霍亂醫所不治方∶童女月衣,合血燒,酒服方寸匕,秘方。(今按∶《短劇方》 雲 《范汪方》治霍亂吐下不止,理中湯方∶ 人參 乾薑 白朮 甘草(各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 (今按∶《短劇方》∶藥各三兩,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又《醫門方》∶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甘草二兩,乾薑二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若胸滿腹痛吐下者,加當歸、厚朴 各二兩;若悸者、寒者、渴者,並主之。) 《錄驗方》治霍亂虛冷吐逆下利理中丸方∶ 人參 甘草(炙) 乾薑 白朮(各二兩) 凡四物,搗下蜜丸如彈丸,取一丸納暖酒中服之,日三。 (今按∶《本草蘇敬注》雲∶方寸匕散為丸如梧子,得十六丸,如彈丸一枚。) 又方∶單煮厚朴,飲一二升,有效。 又方∶煮梨葉服之。(今按∶《醫門方》雲∶取梨枝葉一大握,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 服立瘥。) 《效驗方》治霍亂吐下,理中散方∶ 甘草(二兩,炙) 人參(二兩) 乾薑(二兩) 術(二兩) 凡四物,冶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短劇方》雲∶扶老理中湯,治羸老冷氣噁心,食飲不化,腹虛滿拘急短氣,及霍亂嘔 逆, 人參(五兩) 乾薑(六兩) 術(五兩) 麥門冬(六兩) 附子(三兩) 茯苓(三 兩) 甘草(五 凡七物,下篩作散,臨病者三合,白湯和方寸匕,一服不效,又服常將者,蜜丸酒服如 梧子 又雲∶霍亂吐下汗出,肉冷轉筋,嘔逆煩悶,欲得冷水者方∶可與厚朴葛根飲進,沾喉 中而 又方∶取藿香一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愈。 (今按∶《本草》雲∶一把重二兩為正。) 又方∶煮青木香汁飲,至佳。 又雲∶治卒道中得霍亂,無有方藥,危急方∶蘆蓬茸大把,煮令味濃,頓服二升即瘥, 有效 《醫門方》治霍亂吐下不止者方∶煮百沸湯,細細添生水,熱飲之。(今按∶《刪繁論》 雲 又方∶或煮高良姜或煮木瓜汁飲之。 《通玄經》雲∶治霍亂方∶木瓜煮作飲服之(今按∶《本草陶注》雲∶若子並枝煮飲。) 《救急單驗方》療霍亂方∶桂三兩,煮汁取一盞頓服,驗。 《陶景本草注》雲∶霍亂吐下方∶楠材削作 煮服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心腹痛方第二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心腹痛者,是風冷之氣客於腑臟之間,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 心, 《葛氏方》治霍亂若心腹痛、急似中惡者方∶搗生菖蒲根飲汁,少少令下咽即瘥。 又雲∶卒得霍亂先腹痛者方∶灸臍上一夫十四壯,名太倉。若繞臍痛者,灸臍下三寸四 壯, 《極要方》療霍亂心腹激痛方∶ 當歸(三兩) 桂心(三兩) 乾薑(三兩) 甘草(一兩)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短劇方》治心腹暴痛,及宿食不消,或宿冷煩滿成霍亂方∶作鹽湯三升,使極咸,熱 飲一 《 又雲∶霍亂腹痛吐下方∶取桃葉,冬天用皮,絞取汁,一服一杯,立愈。亦可濃煮,飲 三升 《耆婆方》治霍亂先腹痛方∶煮生薑熱飲之。 又方∶厚朴汁飲之。 《僧深方》治霍亂腹痛而煩方∶高良姜四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蘇敬本草注》霍亂絞痛方∶粟米泔汁,飲數升,立瘥。 《廣濟方》療霍亂心腹痛煩嘔不止方∶ 厚朴(四兩) 橘皮(二兩)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藿香(一兩) 高良姜 (四兩,切)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忌生冷、粘食。 《通玄方》治霍亂先腹痛方∶好驗酢細細飲一盞許。 又方∶用火灸腹及背,得汗即愈。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心腹脹滿方第三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心腹脹滿者,是寒氣與髒氣相搏,真邪相攻,不得吐利,故令心 腹脹 《葛氏方》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方∶生薑若干,姜一二升,以水五六升, 煮三沸,頓服,若不即愈,更可作。 又方∶桂屑半升,以暖飲和之,盡服。 又方∶以鹽納臍中,灸上二七壯。 又雲∶治苦煩悶腠滿者方∶灸心二七壯。 又雲∶治煩嘔腹脹厚朴湯方∶ 厚朴(四兩) 桂(二兩) 枳實(五枚) 生薑(三兩)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耆婆方》治霍亂煩悶腠滿方∶厚朴二兩,炙,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老人 小兒 《范汪方》治霍亂腹中脹滿、惡毒悶絕不通氣,氣息急危方∶ 生薑(一累) 梔子(十四枚) 桂心(一兩) 香豉(五合) 四物,搗,以酒二升解之,去滓頓服。(今按∶《錄驗方》∶生薑累數以其一支為累,取 服 《短劇方》治霍亂腹痛脹滿短氣不得吐下,灸不效者,熱伏心臟中,煩悶鬱郁者方∶可 取白 無粉 《僧深方》治霍亂腹脹滿不得吐方∶粱米粉五合,以水一升半,和如粥頓服,須臾吐, 若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心煩方第四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心煩者,由大吐大利,腑臟氣暴極,故心煩,亦有未經吐利而煩 者, 《醫門方》療霍亂心煩方∶ 香豉〔七合(綿裹)〕 梔子仁(三兩) 厚朴(三兩,炙) 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二服,重者,不過再,必愈。 《通玄經》雲∶霍亂心煩悶不已方∶用粟米汁飲之半升,即愈。 又方∶服粟米粉,和水服一合,立愈。 又雲∶霍亂吐下已止,發熱心煩欲飲水方∶可與少秫米粉汁佳,若不止,可與葛根薺 (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下利不止方第五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下利不止者,是腸胃俱冷而挾宿虛,谷氣不消故也。 《短劇方》治霍亂洞下腹痛方∶以艾一把,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頓服之良。 又雲∶霍亂卒吐下不禁者,人參湯主之,方∶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葛根(二兩) 橘皮(二兩) 麥門冬(二兩) 甘草 (二兩) 凡六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霍亂下利不止者方∶ 灸足大指本節內一寸側白肉際,左右各七壯,名大都。 又雲∶霍亂吐下不止方∶ 乾薑 茱萸各一兩,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服。 又雲∶灸兩乳邊,里外近腋白肉際各七壯。 今按∶治霍亂吐利,理中湯、理中丸主之,在上條。 又雲∶先洞下者,灸臍邊一寸,男左女右,十四壯。又雲吐而下不止者,臍下一夫約中 七壯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嘔吐不止方第六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嘔吐者,冷氣入於胃,胃氣變亂,冷邪既盛,谷氣不和,胃氣逆 上, 《葛氏方》治霍亂嘔不止方∶生薑五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治霍亂煩痛、嘔吐不止並轉筋方∶ 生香 (一把) 桂心(二兩) 生薑(三兩) 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甚良。 又雲∶霍亂嘔吐,水藥不下茱萸湯方∶ 茱萸(一升) 黃連(二兩) 附子(一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三兩)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短劇方》治霍亂嘔吐及暴下方∶ 半夏(三兩) 乾薑(四兩) 人參(三兩) 桔梗(三兩) 附子(四兩) 凡五物,下篩,臨病和之,若吐下不止者,以苦酒和之,飲服二丸如梧子大。 《范汪方》治霍亂嘔吐附子湯方∶ 大附子(一枚) 甘草(六銖) 蜀椒(二百粒) 三物,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嘔噦(于越反)方第七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嘔噦者,由吐利後胃虛而逆則嘔,氣逆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之。 《范汪方》治霍亂嘔噦、氣厥不得息方∶ 香豉(一升) 半夏(一兩) 甘草(一兩) 生薑(二兩) 人參(一兩) 柴胡(一 兩) 六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又方∶半夏二兩,生薑二兩,水三升,煮得一升二合,分再服。 《葛氏方》∶霍亂若 者,灸手腕第一約理中七壯,名心主,當中指也。 《短劇方》治霍亂嘔噦吐逆,良久不止方∶ 灸巨闕並太倉各五十壯。(今按∶巨闕穴在去鳩尾骨端一寸;太倉者中管穴,在上管下 一寸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乾嘔方第八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乾嘔者,吐下後,脾胃虛冷,三焦不理,氣痞結於心下,氣時逆 上, 《短劇方》治霍亂或引飲,飲輒乾嘔方∶生薑五兩,以水五升,煮令得二升半,分再服 良。 又雲∶治乾嘔逆噦,手足厥冷橘皮湯方∶ 橘皮(四兩) 生薑(半斤) 凡二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湯下咽,即愈。 《葛氏方》霍亂乾嘔者方∶灸手腕後三指(寸)大兩筋間,左右各七壯,名間使。 又方∶取薤一虎口(一握也),以水二升,煮令得一升半,服之,不過三作。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煩渴方第九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煩渴者,大利則津液竭,津液竭則髒燥,髒燥則渴也。煩渴不止則 引飲 《葛氏方》治霍亂吐下後大渴多飲則殺人方∶ 可以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得三升,澄,稍稍飲之,勿飲余飲之。 《醫門方》霍亂熱心煩渴者方∶以糯米水漬研之,以冷熟水混,取米泔汁,恣意飲之即 定, 《僧深方》霍亂吐後煩而渴方∶紫蘇子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無子取生蘇 一把 《短劇方》治霍亂煩渴者方∶粢米汁泔,飲數升,立瘥。 又方∶取新汲冷水飲之。 《集驗方》雲∶治霍亂而渴者,理中湯主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轉筋方第十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於筋故也。 《葛氏方》霍亂轉筋者方∶灸趾心下五六壯,名湧泉。 又方∶灸大指上爪甲際,七壯。 又方∶苦酒和粉塗痛上。 又雲∶轉筋入腹痛者方∶令四人捉手足,灸臍左一寸,十四壯。 又雲∶若轉筋入腹中如欲轉者方∶燒編席索三指撮,酒服之。 又雲∶釜底墨末,酒服之。 又雲∶腹中已轉筋者方;當倒檐,病患頭在下,勿使及地,腹中平乃止。 又雲∶若兩臂腳及胸脅轉筋者方∶取鹽一升半,水一斗,煮令熱,漬手足,在胸脅者湯 洗之 《千金方》霍亂轉筋方∶蓼一把,去兩頭,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納鹽臍中,灸二七壯,並治腹脹。 又方∶以車轂中脂塗足心下。又方∶灸足踵取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又方∶灸少腹橫 骨中 又雲∶轉筋在兩臂及胸中方∶灸手掌白肉際七壯。 又灸膻中、中府、巨闕、胃脘。 《短劇方》治霍亂轉筋方∶以苦酒煮青布裹KT (音奄,漬也,又作踏,徒合反)之, 冷復易。 又方∶可以白 (側吏反)煮粉及熱洗之。 《龍門方》治霍亂轉筋方∶取木瓜子、根、莖煮湯服,驗。 《醫門方》治霍亂轉筋方∶取熱 灰,以驗醋和令微溫,炒令極熱,以青布裹,及熱熨 筋上 又雲∶霍亂遍身轉筋入腹不可奈何方∶多作鹽湯內船槽(昨營反)中令溫暖,漬足之佳。 《小 《極要方》霍亂轉筋方∶ 生薑(一斤) 上,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刪繁論》雲∶霍亂轉筋方∶取絮巾若綿,灸暖以敷筋上。(今按∶《范汪方》∶轉筋在 腳 《范汪方》治霍亂轉筋方∶鼠壤土,水和塗其上,愈。 又方∶取KT 合粉小溫之,塗手摩之。 《廣利方》治霍亂轉筋入腹方∶取鹽三合,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青布浸湯中,用拭 轉筋 《陶景本草注》雲∶治霍亂轉筋者,但呼木瓜名,及書上作木瓜字,皆愈。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手足冷方第十一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大吐下,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名為四逆 者, 《葛氏方》先手足逆冷者方∶灸足內踝上一夫,兩足各七壯。 又雲∶治下不止手足逆冷方∶椒百枚,附子一枚,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服。 《醫門方》霍亂吐利不止,心煩,四肢逆冷方∶ 厚朴 甘草 人參 白朮(各二兩) 生薑(三兩)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短劇方》霍亂多寒,手足寒厥,脈絕,茱萸四逆湯主之,方∶ 吳茱萸(二升) 當歸(三兩) 夕藥(二兩) 桂心(四兩) 細辛(二兩) 生薑 (半斤) 通草( 凡八物,以水四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 《錄驗方》∶霍亂吐下而汗出,小便複利,或下利清谷,里外無熱,脈微欲絕,或惡寒, 四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附子(二兩) 甘草(三兩)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轉筋肉冷汗出、嘔 者良。(《短劇方》同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不語方第十二

內容:《葛氏方》治霍亂欲死不能語方∶生薑一斤,切,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飲竹瀝少許。 又方∶蘆蓬茸大把,濃煮飲二升即瘥。 又方∶乾薑(三兩) 甘草(一兩) 附子(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欲死方第十三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而欲死者,由飲食不消,冷氣內搏,或未得吐利,或雖吐利,冷氣 未歇 《極要方》療霍亂嘔而煩悶,脹喘垂死,經日不解方∶ 厚朴(四兩) 桂心(四兩) 枳實(三兩) 生薑(十兩)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霍亂眾治不瘥,煩躁欲死,脹氣急方∶燒童女月經衣血末,以酒服少少, 立瘥 又雲∶治霍亂神秘起死灸法∶以物橫度病患口中,屈之從心鳩尾度以下,灸度下頭五壯, 橫 又方∶灸脊上,以物圍令正心厭。又夾脊左右一寸各七壯,是腹背各灸三處也。 又雲∶華佗治霍亂已死,上屋喚魄者,諸治皆至而猶不瘥者方∶捧病患覆臥之,伸臂對, 以 即 又雲∶注利不止而轉筋入腹欲死方∶生薑三累,拍破,以酒升半,煮三四沸,頓服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中熱霍亂方第十四

內容:《短劇方》治中熱暴下利霍亂變熱心煩脈數者方∶飲新出井水一升,立愈。飲多益善, 此治 又雲∶薺 湯治先有石熱,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空虛仍變煩,手足 熱, 悶, 薺 (二兩) 人參(二兩) 厚朴(二兩) 知母(二兩) 栝蔞(二兩) 葛根(二 兩) 枳實(二 (二兩) 黃芩(二兩) 甘 凡十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欲作霍亂方第十五

內容:《耆婆方》治人腹脹欲作霍亂方∶ 厚朴(二兩,炙)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即瘥,小兒最喜,老人亦佳,夏秋月,恆置此藥在家, 有急 《醫門方》療心腹脹滿堅痛,煩悶不安,雖未吐下,欲霍亂方∶取鹽五合,水一升,煮 令消 煮取二升,頓服。) 《葛氏方》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方∶生薑若干姜一二升,以水五六升, 煮三沸,頓服。 《短劇方》治霍亂煩擾、未得吐下方∶煮香 汁,熱飲之。(今按∶《葛氏方》雲∶取蓼 若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後煩躁方第十六

內容:《病源論》雲∶霍亂之後而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後腑臟虛極、陰陽未理,血虛氣亂, 血氣 《葛氏方》治霍亂後煩躁臥不安方∶ 蔥白(二十枚) 大棗(二十枚) 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霍亂止後食法第十七

內容:《醫門方》雲∶若霍亂吐利定後,胃氣虛弱,不可強食,便更作病,候待須食,仍微與 稀飲 《千金方》雲∶凡此病定已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與粥,三日以後,乃恣意 食息也,仍七日勿雜食為佳。 又雲∶諸霍亂忌米飲,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得與厚朴葛根飲。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下利方例第十八

內容:《千金方》雲∶論曰,凡利有四種,論冷熱甘蠱。冷則白,熱則赤,甘則赤白而雜,蠱 則純 又雲∶古今利方千萬,不可具載此中,但撮其效者七八而已,雖然,弘之在人也,何則 陟厘 愈也? 《醫門方》雲∶辨曰∶比見下利者,因多觸熱飲水,或夜露坐臥冒霜雪,風寒邪氣客於 皮膚 而 又雲∶下利慾飲者,為有熱;利而不渴,其髒有寒;下利後更煩,按其心下軟者,為虛 煩也 又雲∶下利有不欲食者,有宿食,宜下;下利瘥,時時復發,此為不盡,宜下;下利腹 滿不 下利 又雲∶下利甚者,手足痹不仁;下利而反發熱、身形汗出者,自愈;下利,脈數而渴欲 飲, 又雲∶下利,手足無脈,灸之不溫,微喘者,死;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卒時脈還, 手 又雲∶凡人久下利或熱,暴下兩日即有 蟲,口唇生瘡,口中舌上唇並生瘡如粟,瘡劇 者 之 《葛氏方》雲∶下利,手足逆冷,灸之不暖,或無脈,微喘者,死;下利,舌萎,煩躁 而不 今按∶下利人可食物∶ 赤小豆(孟詵雲∶止痢。) 小麥(《本草》雲∶止利。) 青粱米(《本草》雲∶止泄。) 黃粱米(《本草》雲∶止泄。) 丹黍米(《本草》雲∶止泄。) 粳米(《本草》雲∶止泄。) 橘(《本草》雲∶止泄。) 柚(《本草》雲∶止泄。) 梅(《本草》雲∶止下利。) 柿(《 本草陶注》雲∶火熏者性熱,斷下。) 石榴(《本草》雲∶殼療下利。) 通草(崔禹雲∶ 止 雲∶止 禹雲∶主 魚(崔禹 禹雲∶主止下 名∶之多多美。 下利人可忌物∶ 《千金方》雲∶凡利病,通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乳酪、酥、干脯、醬、粉、 鹼, 《養生要集》雲∶腹中有冷患,飲乳汁,令腹痛泄利。 《七卷食經》雲∶杏仁不可多食,令人熱利。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雜利方第十九

內容:《病源論》雲∶雜利謂利色無定,水谷或膿或血,或青或黃,或赤或白,變雜無常,或 雜色 熱不 《短劇方》治雜下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黃,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 瘀赤 如舍水,十四下已則煩,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而不欲食,十七食無數但下者,十八下但 欲飲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 熟艾(一兩) 附子(一兩) 甘草(一兩) 乾薑(二 兩) 烏梅(二 凡七物,合搗下篩,蜜和丸如大豆,飲服十丸,漸至二十丸,日三。(今按∶《葛氏方》 雲 《范汪方》烏梅丸,治萬種下利方∶ 乾薑 黃連 黃柏(炙) 黃芩 艾(各一兩) 烏梅(二十枚,取肉) 上六物,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老少半,良驗。 又雲∶治下利日百行、師所不治方∶曲末服一方寸匕,日三,以食愈為度,當以粟米粥 服 《令李方》治下利一日百起、黃連散方∶ 黃連(二兩) 甘草(二兩) 凡二物,冶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立愈。 《極要方》療冷熱不調,或滯或水、或五色血者方∶醋石榴五枚合殼、子搗,絞取二升 汁, 《廣濟方》療百千種雜痢黃連湯方∶ 黃連(一兩) 乾薑(一兩) 熟艾(一兩) 附子(一枚,炮) 蜀椒(十四粒) 阿 膠〔如手(指) 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納膠更上火煎膠烊,分溫三服。忌生冷豬魚蒜。 《傳信方》雲∶一切利神效方∶ 黃連(二兩半) 黃柏(一兩半) 羚羊角(半兩) 茯苓(半兩) 上四味,為散,蜜和丸,用姜蜜湯下。 灸諸利方∶ 《經心方》雲∶灸臍中,稍至二三百壯。 又灸關元三百壯,並治冷腹痛。(關元臍下三寸是也。) 《新錄方》雲∶灸脊中三百壯。(脊中,從大椎度至窮骨中折,則是也。) 又方∶灸脾俞百壯。(第十一椎兩旁名脾俞。) 又方∶灸大腸俞百壯。(第十六椎兩旁名大腸俞。) 今按∶《石論》雲∶金液丹,十種水谷赤白等利,此丹皆治療。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冷利方第二十

內容:《病源論》雲∶腸胃虛弱,受於寒氣,腸胃虛則泄,故為冷利也。凡利色青白黑皆為冷 也, 《千金方》駐車丸,主大冷洞利,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方∶ 黃連(六兩) 乾薑(二兩) 當歸(三兩) 阿膠(三兩) 四味,以大酢五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服之,大人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 三丸, 《葛氏方》下色白食不消者,為寒下,方∶乾薑、赤石脂分等末,以白飲和丸如梧子, 日服 又方∶酸石榴皮燒末,服方寸匕。 又方∶生薑汁二升,蜜合煎取二升,頓服。 又方∶豉一升,薤白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熱頓服之,有大棗肉七枚良。 又雲∶有止患冷者,淳下白如鼻涕,治之方∶龍骨、乾薑、附子分等搗蜜丸,服如梧子 五丸 《范汪方》治寒冷下利方∶ 乾薑(四兩) 人參(三兩) 桔梗(四兩) 附子(四枚,炮) 半夏(三兩,洗) 凡五物,下篩和丸,平旦服五丸如梧子,日再,漸加,勿熱食。 又雲∶四順湯治逆順寒冷凍飲料食不調下利方∶ 甘草(三兩) 人參(二兩) 當歸(二兩) 附子(一兩) 乾薑(三兩) 凡五物,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今按∶《僧深方》加龍骨二兩。) 又雲∶四逆湯治下利清谷,身反惡寒,手足逆冷,此為四逆,四逆湯主之,相視病患與 方相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 乾薑(一兩半)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 《短劇方》黃連湯,治春月暴熱解脫飲冷,或眠濕地,中冷腹痛,下青黃汁,疲極欲死 方∶ 黃連(四兩) 當歸(三兩) 乾薑(三兩) 厚朴(二兩)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今按∶《經心方》無厚朴,有石榴皮。) 《私跡方》溫中湯,治寒下飯臭出方∶ 甘草(一兩,炙) 乾薑(半兩) 蜀椒(八十枚,去閉者) 附子(一枚) 凡四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再服,若嘔,納橘皮半兩,老少者皆取服良。 《廣濟方》療冷痢青白色、腹內常鳴,行數疏出即大多,調中散方∶ 龍骨(一兩) 人參(一兩) 黃連(一兩) 阿膠(一兩) 黃柏(一兩) 搗篩為散,煮米飲服。忌豬、魚、蒜、炙肉、粘食等。 《集驗方》治久新寒冷下利,腹內不安,食輒注下,令人生肉烏梅丸方∶ 烏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熬令可搗) 附子(四兩,炮) 黃連(十二兩) 乾薑(四 兩) 凡四物,搗,下篩蜜丸,飲服如梧子十丸,日再,補方。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熱利方第二十一

內容:《病源論》雲∶腸胃虛弱,風邪挾熱乘之,腸虛則泄,故為熱利也,其色黃,若熱甚, 黃而 《錄驗方》青要結腸丸,治熱毒下不絕,不問久新,悉治之方∶ 苦參 橘皮 阿膠(炙) 獨活 夕藥 黃連 藍青(一方乾薑四分代) 鬼臼 黃柏 甘 草( 凡十物,合搗下篩,蜜烊膠和之,並手捻作丸如梧子,干以飲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 ( 《經心方》烏梅湯,治熱毒下有濕方∶ 黃連(二兩) 烏梅(三十果) 阿膠(一兩) 梔子(三十枚) 黃柏(一兩) 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 《新錄方》熱利者方∶ 干棗四十枚,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豉二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二服。 《耆婆方》黃連丸,治中熱下利方∶ 黃連(十二分) 乾薑(八分) 當歸(八分) 上三物,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二丸,不知加之。 《葛氏方》∶下色黃者,挾毒熱下也,治之方∶梔子十四枚去皮,搗,蜜丸如梧子,服 三丸 又,挾熱者多下赤膿或雜血,治之方∶黃連,灶突中塵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又方∶薤一把,煮鯽魚 ,納秫米食之,多善。 《千金方》治久利熱諸治不瘥方∶ 烏梅肉(一升,熬) 黃連(一斤金色者) 二味,蜜和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一,神良。《僧深方》同之。 《廣濟方》療熱毒痢甚數,出不多,腹中刺痛方∶ 生犀角末(三兩) 酸石榴皮(三兩,熬) 枳殼(三兩,熬) 搗為散,飲服兩方寸匕,日再,忌熱食。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赤利方第二十二

內容:《病源論》雲∶腸胃虛弱,為風邪所傷,則挾熱,熱乘於血,血流滲入腹,與利相雜下, 故為赤利。 《醫門方》療赤利,腹中絞痛,下部疼重方∶ 黃連 當歸 黃柏 乾薑(各二兩) 上,搗篩為散,煮烏梅汁,服方寸匕,日二。 《如意方》治下赤利術∶ 金色黃連(一升,去毛) 黃柏(一斤) 犀角(二兩) 凡三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一升,又煎三升,平旦服,至日中令 盡,勿間食也。 《救治單驗方》治赤利方∶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梔子仁(二兩) 凡三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搗黃連末,和水服一匕,以瘥為度。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血利方第二十三

內容:《病源論》雲∶血利者,熱毒折於血,入大腸故也,身熱者死,身寒者生。 《千金方》治大熱毒純血利治不可瘥者方∶ 黃連六兩,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日星下,旦空腹頓服之,臥息。 《極要方》療血痢方∶ 真生犀角末(五兩) 阿膠(四兩,炙) 乾薑(三兩) 艾葉(三兩,熬) 黃柏(四 兩) 上五物,搗篩為散,服方寸匕。 《廣利方》理血痢方∶酸石榴一顆,和皮搗取汁,蜜一大匙和,暖頓服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赤白利方第二十四

內容:《病源論》雲∶其利而赤白者,是熱乘於血,血滲(所禁反)腸內則赤也,冷氣入腸間, 搏腸 脈薄 《本草經》治赤白利方∶鯽魚作膾食之。 《錄驗方》臘蜜丸,治赤白利方∶ 朴硝(二兩) 黃芩(一兩) 大黃(一兩) 代甘草(一兩) 黃連(一兩) 豉(一 兩) 臘巴豆( 上七物,丸如梧子,空腹服三丸,日三。 又雲∶赤白痢赤多熱方∶ 犀角(六分,屑多個) 黃芩(六分) 地榆(六分) 黃連(八分) 甘草(四分, 炙)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八合,去滓,空腹分三服。 《千金方》治赤白利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 甘草(一兩) 當歸(二兩) 黃柏(三兩) 乾薑(二兩) 石榴皮 (三兩) 阿膠( 七味,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集驗方》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 薤白(一把)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 《傳信方》療赤白痢如鵝鴨肝方∶ 黃芩 黃連(各八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二分。 《廣利方》治赤白痢白多冷痛方∶ 黃連(八分) 厚朴(五分,炙) 當歸(四分) 茯苓(六分) 乾薑(三分) 切,以水一大升七合,煎取七合,去滓空腹分兩服。忌豬肉生冷。 又雲∶赤白痢赤多熱方∶ 犀角(六分,屑) 黃芩(六分) 地榆(六分) 黃連(八分) 甘草(四分,炙)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八合,去滓,空腹分三服。 《醫門方》療赤白利腹中絞痛無問遠近方∶ 黃連(八分) 五色龍骨(十分) 黃芩(六分) 上,為散,以清飲空腹服方寸匕。 《崔禹食經》赤白利方∶ 、雲雀、鵯等任意食之。 又方∶通草子食之。 《龍門方》治赤白痢方∶煮韭,空腹頓服一碗,不過再,驗。 又方∶手熟 烏豆服一大抄,不過二三。 又方∶取鼠尾草花,曝干末,服方寸匕,驗。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久赤白利方第二十五

內容:《病源論》雲∶赤白利是冷熱不調,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腸間津液相雜而下,甚者, 腸 《千金方》治下久赤白連年不止,及霍亂冷實不消溫脾湯方∶ 大黃(四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 乾薑(二兩) 附子(一枚大者) 五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雲∶治積三十年常下神方∶赤松樹皮去上蒼皮一升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不 過服一 《錄驗方》治久赤白下利蒲黃二錢匕方∶ 蒲黃(二錢匕) 乾薑(二錢匕) 二物,合以酒一升熱服,不過四五服,斷,良有驗。 《極要方》三十年痢不止方∶ 黃連(五兩) 厚朴(二兩) 乾薑(二兩) 阿膠(二兩) 石榴皮(二兩) 艾葉 (三兩)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隨時方》治赤白痢連年不瘥,腹中如刀攪,或血行下,無問赤白谷痢,並主之∶ 白茯苓(四大兩) 黃連(四大兩) 黃柏(四大兩) 羚羊角屑(三兩,熬)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冷酒服之五十丸,漸至百丸,日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白滯利方第二十六

內容:《病源論》雲∶腸虛而冷氣客之,搏於腸間,津液凝滯成滯白,故為白滯利也。 《千金方》治白滯利方∶ 倉米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米爛絞取稠汁,服二升。 《范汪方》治赤白滯下晝夜數十行方∶ 烏梅〔(割取皮)三兩,火熬令干〕 黃連(三兩) 凡二物,冶合下篩,和蜜丸如梧子,晨服十丸,不知稍增,可至二三十丸,晝夜可六七 服, 《短劇方》治冷微赤白滯下不斷,變成赤黑血汁如爛魚腸,腹痛枯瘦不能飲食方∶ 黃連(四兩) 吳茱萸(三兩) 當歸(三兩) 石榴殼(二兩) 凡四物,以水三升漬 黃連一夕, 《僧深方》治赤白滯下久不斷,谷道疼痛不可忍方∶宜服溫藥,熬鹽熨之。 又方∶炙枳實熨之。 《葛氏方》治赤白雜滯下方∶ 赤石脂(一升) 烏梅(三十枚) 乾薑(三兩) 合粳米一升,水七升,煮取米熟,去滓,一服七合。 又方∶鼠尾草濃煮,煎如薄飴,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赤下用赤花者,白下用白花者, 佳。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膿血利方第二十七

內容:《病源論》雲∶夫春陽氣在表,人運動勞役,腠理則開,血氣虛者,傷於風,至夏又熱 氣乘 《范汪方》治膿血利黃連丸方∶ 黃連(三兩) 黃芩(三兩) 龍骨(四兩) 黃柏(三兩) 升麻(三兩) 凡五物,搗下篩,蜜和丸如梧子,白飲服三十丸,日三。 又雲∶治下利赤白膿血桃花湯方∶ 赤石脂(二兩,搗篩) 乾薑(二兩) 附子(一兩) 凡三物,以水五升,煮得三升,服一升,日三(一方有粳米,無附子。) 《廣濟方》療白膿痢方∶ 甘草(六分,炙) 厚朴(十二分,炙) 乾薑(八分) 枳殼(八分,炙) 茯苓(八 分) 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溫二服,忌生冷、油膩、小豆、粘食、海藻。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水谷利方第二十八

內容:《病源論》雲∶由體虛腠理開,血氣虛,春傷於風,邪氣留在肌肉之內,後遇脾胃大腸 虛弱 《葛氏方》治水下積久不瘥、腸垢已出者方∶ 赤石脂 桂 乾薑 附子 分等搗末,蜜丸如小豆,服三丸,日三。 又方∶石榴皮一枚,黃柏一兩,乾薑二兩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納膠頓服。 《醫門方》療水谷利、腹痛久不瘥方∶ 厚朴(炙) 黃連(炙,三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之。 《救急單驗方》治水利方∶煮韭,空腹頓服一熱碗,不過再,驗。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休息利方第二十九

內容:《病源論》雲∶冷熱氣調,其飲則靜,而利亦休也,腸胃虛弱,易為冷熱,其邪氣或動 或靜 《僧深方》治休息下方∶煮小豆一升,和臘三兩,頓服,驗。 又方∶煮韭,空腹一碗熱服,不過再,驗。 《范汪方》治息下、休下方∶酸石榴合皮搗取汁服之。 《陶景本草注》∶柿,火熏者食之。 又方∶櫸樹皮煮汁服之。 《葛氏方》若久下經時不愈者,名息下休下,治之方∶龍骨四兩,搗如小豆,水五升, 煮取 又方∶黃連如鴨子大一枚,膠如掌大一枚,熟艾一把,水五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 納 又方∶常煮忍冬飲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泄利方第三十

內容:《集驗方》雲∶黃帝曰∶人苦溏泄(達郎反,思引翼逝二反)下利者何?對曰∶春傷於 風,夏 論曰∶泄凡有五種,各不同。胃泄者,飲水不化,色黃,言所食飲之物皆完出不消也; 脾泄 腸 故 下 《范汪方》治腹痛消谷止利服大豆方∶取大豆擇貌好者服一合所,日四五服,一日中四 五合 難, 《醫門方》治泄利或白赤不止,腸滑洞泄困極欲死方∶ 酸石榴皮(三兩) 干地黃(二兩) 黃柏(三兩) 阿膠(二兩,炙) 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二服。 《千金方》健脾丸∶主虛勞羸瘦,體重,胃冷弱不消飲食、雷鳴腹脹、泄利不止方。 鍾乳(二兩) 赤石脂(二兩) 好曲(二兩) 大麥孽(二兩) 當歸(二兩) 黃 連(二兩) 人 斛(二兩) 桂心(二兩) 凡十五味,白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四十丸,弱者飲服。此方通治男 女, 《短劇方》雲∶泄利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泄注便膿血、五色重下, (灸 雲∶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重下方第三十一

內容:《葛氏方》雲∶重下,此謂今赤白滯下也,今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去膿血如雞子白, 日 又方∶烏梅二十枚,打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赤石脂一升,烏梅三十枚,乾薑三兩,合粳米一升,水七升煮,取米熟去滓,一 服七合 《龍門方》治重下方∶取鼠尾草花,曝干末,服三方寸匕,驗。 又方∶末黃連和水服之。 《令李方》治下利重下方∶ 乾薑(二兩) 蜀椒(二兩) 桂心(二兩) 凡三物,冶下篩,以如棗許從下部中納半,亦治毒。 《范汪方》治重下方∶蓼滿一虎口,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不過再,神良。 《錄驗方》治下腹中絞痛重下,下赤白當歸散方∶ 當歸(二兩) 黃連(二兩) 黃柏(二兩) 乾薑(一兩) 凡四物,合下篩,以烏梅汁,服方寸匕,日三。若腹中絞痛,加當歸;下赤加黃柏;重 下增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疳利方第三十二

內容:《病源論》雲∶甘是人有嗜甘味多,而動腸胃間諸蟲,致令侵食腑臟,此猶是 蟲也, 從腸 《要急方》治赤白疳利方∶頭髮灰如雞子大,水服立驗。 《龍門方》治蚶利積年出無禁止者∶韭,兩手握,細切,豉一升,酒三升,煮取一升, 頓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蠱注利方第三十三

內容:《病源論》雲∶歲時寒暑不調,則有濕毒之氣傷人,隨漸至於臟腑。大腸虛者,毒氣乘 之, 雞肝 《短劇方》治時歲蠱蛀毒下,諸湯煎不能治欲死者方∶ 乾薑(二兩) 附子(二兩,炮) 黃連(二兩) 礬石(二兩) 凡四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以飲服。 又方∶黃連一分,面二分,冶末,蜜丸,水服如梧子。 《葛氏方》若時歲蠱注毒下者方∶黃連、黃柏分等,搗,藍汁丸如梧子,服六七丸至十 四五 又方∶秫米一升,燒成炭,水三升,和飲之。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不伏水土利方第三十四

內容:《病源論》雲∶夫四方之氣,溫涼不同,隨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舊土,多不習伏, 必 《僧深方》治諸下利,胡虜之人不習食谷下者方用∶ 白頭公(二兩) 黃連(四兩) 秦皮(二兩) 黃柏(二兩) 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本草拾遺》雲∶舊着鞋履下土,主人適他方,不伏水土,刮取末,和水服之,不伏水 土與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嘔逆吐利方第三十五

內容:《病源論》雲∶嘔逆吐利者,腸胃虛,邪氣並之,臟腑之氣自相剋也。 《新錄方》治利兼吐逆及嘔者∶蔥白、豉各一升,水五升,煮服一升六合,分二、三服。 又方∶乾薑末方寸匕,飲日二。 《僧深方》治胸脅有熱,胃中支滿,嘔吐下利方∶ 黃芩(二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 桂心(一兩) 凡四物,水八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兼渴方第三十六

內容:《病源論》雲∶夫水谷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受風邪,邪入於腸胃,故利, 利 《僧深方》治少陰泄利不絕、口渴不下食、虛而兼煩方∶ 附子(一枚) 乾薑(半兩) 甘草(二分) 蔥白(十四枚) 凡四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服。先渴後嘔者,心有停水,一方加犀角一兩。 又方∶厚朴,炙,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兼腫方第三十七

內容:《病源論》雲∶利兼腫者,是利久脾虛,水氣在於肌肉之間所為也。 《新錄方》治利兼腫者∶ 桑根白皮切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糖三合,和烊分二服。 又方∶大麻子三升,水一斗,研取白汁,煮赤小豆爛,啖豆飲汁,良。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後虛煩方第三十八

內容:《病源論》雲∶利後虛煩者,由腑臟尚虛而氣內搏之所為也。 《短劇方》大烏梅湯治被下之以後,虛煩燥不得眠,劇者顛倒心中懊 (奴道反)方∶ 大烏梅(十四枚,擘) 好豉(七合) 凡二物,以水四升,煮梅令得二升半,納豉令四、五沸,得一升半,分二服。 《千金方》治下後煩,氣暴上,香蘇湯方∶ 香豉(五兩) 生蘇(一把,冬用子三兩) 凡二物,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僧深方》治大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顛倒懊 欲死方∶ 梔子(十四枚,擘) 好豆豉(七合) 凡二物,水四升,先煮梔子,令餘二升半汁,乃納豉,二三沸,去滓,服一升。一服安 者,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後不能食方第三十九

內容:《病源論》雲∶利後不能食者,由脾胃虛弱、氣逆胸間之所為也。 《千金方》治大下後腹中空竭,胸中虛滿不得食方∶ 夕藥(一兩) 甘草(一兩) 當歸(二兩) 生薑(五兩)桂心(三兩) 厚朴(二 兩) 半夏(一兩) 凡七物,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後噦方第四十

內容:《病源論》雲∶下斷之後,脾胃虛,氣逆,遇冷折之,其氣不通則令噦。 《范汪方》治大下之後,下止,嘔噦、胸中滿塞、水漿不下方∶ 橘皮(一兩) 人參(一兩) 香豉(一升,一方一兩) 桂心(二兩) 生薑(五兩) 半夏(三兩) 甘草(一兩) 凡七物,切,以水九升,煮豉取七升,去滓,納諸藥,微火上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後逆滿方第四十一

內容:《病源論》雲∶利後而心下逆滿者,猶髒虛,心下有停飲,氣逆乘之所為也。 《范汪方》治中寒下以後,心下逆滿上沖胸中、起欲頭眩方∶ 茯苓(四兩) 桂(三兩) 白朮(二兩) 甘草(二兩)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錄>卷第十一

<篇名>治利後谷道痛方第四十二

內容:《病源論》雲∶利久腸虛,邪客於肛門,邪氣與真氣相搏,故令疼痛也。 《新錄方》利谷道疼痛方∶炒鹽熨下部。 又方∶燒蒜去皮,納下部,良。 《范汪方》利谷道痛方∶炙枳實熨之。 《集驗方》治赤白滯下久不斷、谷道疼痛不可忍∶宜服溫藥,熬鹽熨之。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