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補要
作者:趙濂 

自序一

編輯

業醫者多矣,而醫書尤多,大都繁征博引,專執一偏,尊信太深,誤人匪淺。又或臚列方症,論緒弗詳,用以治人,率皆不驗,比比者更未易屈指數。蓋書多而無補生人之用,即謂之無書焉可也。憶余自侍皇太后疾,辭都門,由海上歸故里,過京口,攬金焦之秀,獲晤竹泉趙君。談醫竟日,於《靈》、《素》、越人、長沙、《千金》、《外台》,暨元明諸老作,靡不淹貫。信於斯道三折肱者,夙深欽佩。

今君以所着《醫門補要》示,余受而讀之,如誦白香山詩,老嫗都能解說,而又擷經之腴,搜方之秘,其言甚簡,而其治甚驗,洵醫林之寶筏,壽世之奇珍也。爰屬付剞劂氏而僭弁數語於簡端雲。

光緒二十三年秋八月上浣孟河文植馬培之拜手書序

自序二

編輯

立言有裨於世,足為千古可重而不廢者,必性命之學,經濟之文,所以歷久而彌彰也。然無益之說,雖長篇屢牘,焉得人人而重之至若可重者,欲其見諸實事,大則體國經野,澤被下民而靡窮,小則拯急恤災,征諸日用而最切。蓋莫近乎醫,醫能去病,人不能無病,病不能不醫,以醫有起死回生之力也。醫豈易言乎哉?苟醫者胸無洞見,拘定舊規,不知變通,經治必然功少,是以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抑知古今內症之書,已極浩瀚,果能潛心考究,加以臨症經歷,自可日進乎神明。非比外科必須傳授,另多手法奇方,或有專長之症,試之必奏其神。又往往秘其術而藏其方,不肯一白諸人。殆欲矜其獨得,以為射利與傳家之具也。余不憚數十年心瘁,搜求前賢之義蘊,並所歷各症之情形,更將師傳以後化出諸法,彙輯成帙,以災棗梨。愧無深文綺語,以供稱許,要使閱者,瞭然心目。一得之愚,未必於醫林無小補云爾。

卷上

編輯

外症用刀針法

編輯

針灸為醫門一科,須得名師傳授,遇病始能按穴刺灸,立起沉 。奈其人罕觀,余曾得異傳,用銀絲長五寸,銼尖兩頭,每逢痞塊, 瘕,腹痛,陰疽,風寒濕痹,周身串疼等症,非針不效。患者肉濃可刺寸許,肉薄者約刺四五分。次以紙疊折寸半濃,中錐一孔,套入針內,又以生薑濃片,亦中錐一孔,套加紙上,安艾絨灸之。雖經時久不覺疼痛,且易愈病。出針後按症貼膏藥,並進湯藥。

陽癰 腫,有日漸覺抽痛,以右食指遍捺患上,有一點軟陷處,內膿已成。用右食指與大指,掐住披刀(響銅打的披刀)之口,向上輕輕斜刺患上,肉濃者刺深,肉薄者刺淺,捺盡膿水,插藥紙捻於孔內,貼以膏藥。倘癰勢延大,膿孔兜住難出,待數日後,皮肉穿薄,順其下流處,再開一口,泄淨膿毒,方易收功。果膿未熟,門開過早,有翻花腫凸之害。若肌肉太濃,刀不能透,以火針在燈火上燒紅,一烙孔口,插藥捻,外貼膏藥。背與腹用火針,要斜刺方不傷內膜害人,惟手足針可直入。凡頭面,及疔瘡,對口,搭背等症,俱不可用火針,閉毒助火生變。

陰疽多堅腫,驟難成膿,不易消退。惟烙以細火針,以回其陽。其針數多寡,量病形之大小,外敷溫散藥,過四日一換。如胸背生症,用針斜刺為要。驗膿熟之訣,以右食指,捺有軟處,須粗火針烙之。(陰疽附骨·披刀不能透。)孔內插藥捻,隨貼膏藥。倘膿兜塞,數日後,順下流處再烙,則膿易淨。若針處肉濃烙口不張,以骨針穿透其口,即插藥捻貼膏藥,過二三日,方能見膿。若患口內膿多壅塞難出,果然皮肉薄者,隨插拔膿管,釣動膿勢,自從管中湧出。管式另詳。背部與胸膺,刺艾針當以左食指與大指,捏起患處濃皮,然後量意針入二三分。因臟腑皆繫於背,而胸前為心之宮城,肌肉澆薄,恐有傷犯。惟腹肚內空,可刺寸許。其餘之處臨針時,均宜用大指掐緊穴道,讓過大筋再刺,遂不知疼,亦無所礙。

凡用刀針時,令患者口內先含桂元肉八枚,以接補元氣,方不暈脫。若老人幼孩,及病久虛體者,皆難忍痛,不可草率動手,猝有昏脫之變。

喉內舌下兩邊,生起累累疙瘩,吞吐不快,名曰甸氣。或舌根當中,生肉球如櫻桃,此為梅核,皆肝氣所致。用烙鐵,在燈火上燒紅,以左手執,捺舌,捺開口,右手持烙鐵,輕輕烙之,以烙平為度。內進逍遙散,外吹冰硼散,半月平復。

烙鐵,用鐵打成,烙頭如半粒小蠶豆大,烙柄以棉線繞緊,燒紅時,方不燙手。若以銅烙燒紅多熔化入喉,傷入性命,決不可用。

大火針陰疽放膿,所用先以筆桿竹長二寸為柄,次用粗鐵絲三寸,插入竹內,外餘一寸,銼尖竹杆兩頭,用細鐵絲塞牢,方不脫落。若發散陰疽,用細火針,但以細鐵絲,仿上做法,亦在燈火燒紅,看疽勢大小。(量意用針幾下。切不可用銅火,針見火,易熔化,誤人不淺。

艾針,用細銀絲寸許,或二寸長者,一頭銼尖,一頭繞銅絲作柄。每遇寒濕,侵入經絡肢體,走串酸痛,安艾炷灸之。

喉內諸症,不可輕漫用刀刺,恐日後易於復發。果腫處膿熟,必起軟小點,或生小白頭,方可用刀,刺出膿血,立時能見鬆快。

火針不可輕用

編輯

火針(又名燔針)為外症所必用,能決膿癰,消散陰疽,惟紅腫 痛,火毒旺者。誤用,更腫痛深潰。頭面為諸陽總會,一用火針,引火閉邪,使輕病轉危矣。

治筋縮法

編輯

隱曲處,生癰疽,膿水日久潰多。夫膿為血液,與肌肉所化而成。血脈已枯,束骨之筋,失其滋養,故筋縮,不得屈伸。待完口時,外以青蔥新艾,煎湯,先熏後洗,內進十全大補湯。俾氣旺血充,筋得舒潤,再加時常以手揉抹患上或扯之左,或拽之右,或伸之前,或屈之後,不拘手足身體,如此行之無間,約月余則骨節可活,氣血可通,筋脈可舒,自必撤消歸舊。若肌肉爛深,大筋已斷,雖然肌生口斂,必有曲無直,或直不得曲,終成廢疾。

治足筋縮法

編輯

腿足生癰疽,膿水去多,筋無榮養,故易短縮。乘完口時,用二尺長酒杯粗竹子一段,帶於身旁,時常放地上,將患足蹋其上,推轉來去,活動筋脈,約月余,即和活如舊矣。

浮皮兜膿須剪開

編輯

癰疽潰膿,日久內肉爛空,外皮浮軟,上下有孔流膿,中間薄皮,搭住如橋,使毒護塞,不能盡性摻藥,難以完功。用剪刀將浮皮剪開,自可任意上藥,易於收口。

升藥所忌

編輯

手背乃三陽經脈之部,生瘡忌用升藥,助火蝕肌,宜清火燥濕藥摻之。膝蓋下至足背生瘡,皆濕熱下注居多,尤忌用升藥,閉濕生火,須以利水清火藥外摻。

背部濕痰塊

編輯

背為陽部,又督脈循行之道,人身氣為陽,而血為陰。若陽衰而陰偏盛,脈絡因之不暢,每入飲食,所化精微,不歸正化,而變為痰,留滯經絡,走注於背,致漫腫隱痛,最難消散。體壯者,潰膿雖遲,猶可收功。體弱者,十中難保二三。

痔漏

編輯

大腸盡處為肛門,肺與大腸相表里,氣主於肺。蓋勞碌忍飢,或負重遠行,及病後辛苦太早,皆傷元氣。氣傷則濕聚,濕聚則生熱,熱性上炎,濕邪下注,滲入大腸而成漏,時流膿水。由咳嗽延為漏者難治。體實者與其刀割掛線,不若內服消漏丸(方見後),久久自效。

兩脛內外廉骨,每有脾虛,濕盛化熱,蘊於血分,而成 瘡。初發紅片,破流臭水,極其延綿難效。或有氣虛下陷,而患口難斂者。但壯實婦女患此,而瘡口常血出不止者,由天癸將臨,經血錯行,不循正軌,尤不易效,宜內投涼血清熱之劑。春夏時,陽氣升泄,治多費手。交秋冬後,人身肌膚固密,始易為力。外摻用黃靈丹、勝濕丹。方載《青囊集》。

雞胸症

編輯

腎主骨,肺主氣,先天屬腎,腎虛必盜肺氣,肺損不能下蔭,子母交戕,故病後失調。或咳久傷氣,使胸前忽生高骨,漸凸成患者。男婦容或有之,惟小兒稟質不足,得此者居多。初起外在骨尖處灸之(切忌針刺,)內服補肺養陰湯方見後。

龜背症

編輯

父母之體素虧,所生之嬰孩先天早為不足。若襁褓中失宜,或多病致傷,或早令強坐,則脆嫩筋骨,易於戕損,使背中脊骨痿突。初發如梅,漸高似李,甚則傴僂。亦有風水所召者,極其難效。每見男女,由腎虛腰痛而得者,惟久服益陰煎(方見後),保其天年,從未見有全愈者。

虛人有病易昏憒

編輯

虛人氣血,必是兩虧。若遇外感之邪,乘空橫擾,正氣不能抵禦,任邪鴟張,直犯胞絡,神智為之不明,語言錯亂,起臥無以自主,須於本症方中,略加扶正之品,(即黨參、玉竹之類。)始得載邪以出。不然正虛邪陷,未免奄奄之慮。胖人同法。

病挾氣鬱宜審

編輯

善怒多思之體,情志每不暢遂。怒則氣結於肝,思則氣並於脾,一染雜症,則氣之升降失度,必加嘔惡胸痞脅脹煩冤。在本病應用之藥,量意加入舒氣解郁幾味,(如佩蘭、佛手、鬱金、沉香、木香、香附之類。)徒以見病治病,不求其本,焉能有效?

治少壯婦女病要法

編輯

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少壯時,經水適來適去,忽然生病,其邪必陷入血室。血屬陰,搏結邪氣莫出,身體必重,令人昏昏默默,不知所苦。延久不退,當於所用方內,加以嚮導之品,(如桃仁、胡索、歸尾之類。)破其血壘,搗其巢穴,不難迎刃而解。孕婦忌用,防其傷胎。老姬天癸已涸,可置勿論。

治孕婦病法

編輯

孕婦若有病,所懷腹內之胎,早具人性,故一人生殃,兩人有慮,一人服藥,兩人消受,醫藥之所系也大矣哉!稍有不慎,一犯胎元,易使隕落,傷及二命。欲得兩可之道,在臨症時,應用方藥,常宜加安胎數味於內,(如當歸、白芍、枳殼、蘇梗。)有熱加黃芩,有寒加肉桂,胸悶加川朴、木香,腹脹加大腹皮,體虛加白朮,無不應手奏效。其餘參病酌用,自可保全母子兩安。

時疫捷法(先看兩肩有紅點)

編輯

天地間每有厲氣流行,觸人鼻竅。肺主鼻,由肺傳胃,先犯上焦氣分,起初惡寒,隨後發熱,舌苔白滑,渴不欲飲,獨右寸關脈洪數,邪熱上熏則嘔,熱勢下注則瀉。蓋肺司皮毛,脾主肌肉,熱邪漸次傳里,蘊而日熾,爍營耗液,逼邪達表,皮膚現出如蚊齧紅細點為疹,隱於肌肉紅點為斑,赤亮者吉,紫黑者凶。常發於春夏秋三時,冬令間或有之。初宜用豆豉、荊芥、桑葉、僵蠶、西河柳、鬱金、桔梗、蟬蛻、升麻之類,升透其邪。兩三帖後,當清其營,以柴胡、連翹、紫草、地骨皮、丹皮、象貝、山梔、赤芍。兩三帖後,倘壯熱大渴喜飲,舌苔燥裂,急救其陰,投犀角地黃湯、白虎湯,或荸薺汁、甘蔗汁、枇杷果梨汁。如是渴未能解,乃少少飲以冷水,入腹後不作嘔,任其飲足,隨出汗而解,亦有邪隨汗出,惡寒戰慄而解者。退病早者一候外(七日來復之謂也),有延至二候三候始退者,不可不知。

產後治法大略

編輯

產後百脈皆空,不宜發表。並大寒大熱之劑,傷敗氣血,再虛其虛。雖有他症,皆以調血為主。若惡露未盡腹痛者,以當歸炭、五靈脂、桃仁、泥炮姜,血虛暈脫者,以當歸炭、白芍炭、杞子、川斷、阿膠珠、淡蓯蓉、丹參、香附、太子參、茺蔚子。有風者,加荊芥炭、桔梗、川芎。有寒者,加肉桂。發熱口渴舌燥者,加黃芩、麥冬、丹皮。不思食者,加石斛、谷芽、炒苡仁。凡有雜症臨時斟酌,參以婦科書諸法,始無差誤矣。

溫病舌驗

編輯

溫邪方發,兩三日舌便燥裂而縮,言語呢喃,神識半明半昧,飲不解渴,或渴不欲飲,即投育陰清熱之藥,病勢全然不退。此腎氣將絕,水枯無以上潮,心陽散越不斂,難過一候之期。

溫邪一見舌燥,大渴引飲,皆知進清熱養陰法。煩渴雖暫解,移時仍渴,舌雖回潤,隨復燥裂,止壯熱不見汗出,脈象躁疾不靜。此生化之源已竭,不能引邪外出,百無一生。

溫病初起,舌苔白滑如粉,至六七日,雖煩躁神昏,渴不思飲,而舌苔不見乾燥,此邪直犯心胞,不干陽明之腑,十中難救一二,惟以參麥散(方見後),以希萬一。

初病,舌遂黃白相兼而滑,或止黃而不燥,或邊白中黃,或中白邊黃,皆不乾裂。此乃脾濕與穢濁上蒙胞絡,其人多時明時昏,渴不多飲,多凶少吉。

溫邪至五六日,舌苔見灰白而潤,或灰黑夾黃而不燥,神志模糊。此腎氣敗絕,上凌心君,水極似火之象。非津液枯耗,無以上濡。若用苦寒濟陰,是促其危,勉與炙甘草湯(方見後),聊盡人事而已。

病至數日,舌苔乍黃乍灰黑,為值邪盛之時,舌又忽轉白潤,乃值邪退之頃,一日迭變。此由正氣本虛,邪來與之交戰,故舌亦現幻象。人事皆沉不醒,雖煩不渴,姑以輔正清邪一法,以俟天命何如?

有種時邪並病,久之,人神氣清爽,尚能起動,口又不作渴,舌苔忽現嫩黃光潤色。

此胃氣欲絕,以胃屬中央,黃乃土之正色,中氣外泄,真色不能內藏,不出四五日當死。

診婦人宜先問

編輯

凡診有夫之婦病脈,先詢其經水何時宜行,何時而止。若逐月應期者,不關經水與妊娠之事。倘經已停兩三月,非天癸有故,即恐懷孕之兆。用藥中須加和營順胎之味,始不與理相悖。忌大熱破血(桃仁、附子)之類,傷胎損命。

病退緩進飲食

編輯

病將退去,胸中多嘈雜難安,乃胃經浮火衝激,欲得食物來填始快。但病中消耗臟腑脂膏,腸胃必為枯細,務忍餓一日周十二時,待胃氣漸回。若遽與之食,恐脾土虛,不克磨化,則無形余邪,必藉有形谷氣為根據附,遂搏結不散,而微焰又能復熾。壯熱神昏,治實難於初病,每致深陷不救,仲景謂之食復症,主以枳殼梔子湯(方見後),再加消滯清熱藥。俟四五日方漸退,亦有延遷不起者。凡既餓一日,先須進米飲二三日,再食稀粥可也。

楊梅瘡發源

編輯

天地之道,陽施陰受,男女起興,皆憑相火而發。凡一婦女交合男子過多,其所受精氣邪火蘊釀為毒,伏於沖任二脈。腎開竅於二陰,肝主疏泄,相火內寄於肝,人身氣血流貫百骸。若交媾時,便攝一身之血至命門,化精而出,所以骨節舒張,心神坦蕩,元氣從茲暗耗,嗜欲則精竭,精竭則氣餒,氣餒則神衰,往往成癆成痿。在婦人是肝腎久受之毒,倘男子與此等婦女歡接,則邪毒必乘泄精後,氣血虛時而內襲,此為欲染者。先從下部生小紅疙瘩,或大如梅,或隨腐臭,或筋骨酸痛,或小便淋澀,周身皆能患生,一時難效,久服仙遺糧散可愈(方見後),若聞生梅毒者氣味,或食穢物而發者,此為氣化易治。

濕溫辨

編輯

每年交夏至後,天上之暑熱流動,地中之濕氣蒸騰,人處天地間,適受交迫之鬱氣,先侵肺胃,初病頭覺裹痛,身困重而板疼,惡寒,午後微熱,胸悶不作渴,舌苔白滑,面色淡黃,脈濡而弦,甚則昏沉懶語。蓋濕邪損人陽氣,肺賴胃土以生,氣主於肺,胃母肺子,肺傷則氣難化,子病傳母,胃損則津不布,故神倦煩冤,以三白湯(方見後),開通肺氣,則濕自化也。醫者每難捉摸為何病?若認暑熱,使其輾轉沉綿有日矣。

老人病治法

編輯

人至年老,未有氣血不虧者。一染外感,則邪熱蒸迫,使陽益衰而陰益涸,舌苔雖潤,則臟腑已燔炙難支。初宜用輕揚之品以疏表,如桔梗、杏仁、鬱金、牛子、荊芥、桑葉、葛根、豆豉。過虛者,量意稍加黨參。若猛浪投(麻黃、白芷、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獨活辛竄燥烈藥,再伐其生氣,縱表邪一時暫退,有旋變煩亂喘促暈脫者,司命者可不慎歟?)

診外感起初法

編輯

凡有外感諸症,入手總宜宣達肌表之藥,使邪有路而出。若不詳審,便與苦寒湯劑,則經絡日阻,邪氣愈為局錮,無由外透,病之輕者轉重,重者轉危。但寒涼藥,用於邪已化熱,舌現乾裂,渴欲涼飲,脈象洪數,斯時為救液靈丹,猶旱魃之遇甘霖也。至有喜以熱藥當先者,每遇病者,不究其何因,輒以熟識幾味暖性填寫紙上,其人果是寒邪,原合病勢,出乎偶爾幸中,不足為功。若療溫症,何異抱薪救火?更劫其陰,旋變狂躁喘急之患。若極虛人生病不受重劑克伐,須於疏散方中微加黨參,輔助正氣,托邪易出,不可拘執初病無補法。試觀貧乏之輩,非濟以資財,烏能支持家道乎?若夾食滯之病,非添消導藥不效。總之首貴辨症,辨症既明,投方無誤。辨症不明,舉手便錯,誤人匪輕矣。

耳痔

編輯

腎與三焦濕火上騰,使耳中氣脈阻閉,或先干癢有日,繼而 疼異常,初生小紅肉,逐漸塞滿竅內,甚至拖出耳外,時流臭血水,名曰耳痔。正如濕地熱蒸而生菌也。宜針刺出污血水,搽 砂散(方見後),內服龍膽瀉肝湯(方見後)。

鼻痔

編輯

鼻為肺竅,天氣通於肺經,以膽移熱於腦,則辛額鼻淵。乃外由風寒侵入腦戶,蘊久化熱生痔,不聞香臭,甚而外掛。先以針刺破,隨將棉花蘸 砂散塞鼻中。五日一次,漸化為水而消。此如爐火上炎,而成煤也。內服羚羊角散(方見後),防面赤腫起火走串。若鼻流清涕為腦寒,治宜溫散,但生半鼻者可治,倘由鼻淵而成者,難消盡矣。

虛火鼻衄

編輯

虧弱之體,太歷辛苦,或病後未曾復元,氣血不充,肺主氣,脾統血,肺虛氣不外護,脾虛血失中守。若陰絡一傷,逼血上溢,清道而出,以補肺益脾飲(方見後),二帖自已。

蝦蟆瘟

編輯

時行厲氣,遏於膽胃二經,致耳下浮腫不堅,或由左串右,或由右串左,外宜貼清涼膏藥,內進普濟消毒飲(方見後)。若化熱成膿,按癰疽治法。倘誤用火針必赤腫可畏。若耳根痰腫,至數日後多堅大,不能左右相串。

痹症

編輯

痹者,閉也。風寒濕外受,則經絡閉塞,四末失其滋養,手足麻木緩縱,周身酸痛。有因勞傷筋骨而成者,有因坐臥濕地者,有因浸入涼水者,有因沖犯雨雪者,皆宜針灸多次,內常服祛風濕活血脈藥酒,痛處常貼膏藥。遷連之病,亦有治之不應成廢疾者。痹脈沉緩或澀,先宜辨明。

似痹非痹

編輯

營分不足,無以榮筋,筋急作痛者,有肌表不密,外風內乘,久郁化熱,耗營燥絡,使筋脈枯澀,周身軟弱,串疼無休者,脈數而弦,以養陰潤燥湯(方見後)。緩治自效。

陰斑陽斑宜辨

編輯

陰寒內伏,逼其浮火外散,舌潤脈沉遲而虛,發斑如蚊咬痕,當服理中湯(方見後)。若夫時邪所發為陽,初時寒熱,或脈靜身涼,或又嘔惡煩亂,渴不喜飲,頭疼有汗,是邪陷胃腑,而逼營分熱蒸液耗而然(治法見前)。設早誤苦寒藥,使營氣冰凝,則斑內隱,神昏譫語,恐無救法。

寒濕腫腿

編輯

奔走熱足驟入冷水浸洗,或在水中勞作。凡人動則毛孔開,寒濕之氣內襲,致脈絡阻滯,氣機為之不運,難以蒸變,陰液為血所聚。隧道者,皆水,肌肉呆板腫亮,日大不得汗泄。初時艾針刺灸,佐進藥酒,或可退細,延久成患足。

解顱

編輯

先天不足之嬰孩,若吮乳汁,不為肌膚,則精氣無以上充髓海,肢體消瘦,惟頭顱日見胖大亮白,令人可駭,有發此症未日久而殤者,亦有延數年者,治之徒費手無功。昔見鹽商之子,用真人參研末,做棉帽冬夏久戴,長成者,只可廣人之見聞,天下能有幾鉅富者,其力皆可購參乎?況真者覓於何處乎?他孩用之,果能皆效乎?

瘰為小者, 為大者。症原與治法,前賢論之極詳,究難遍試。大都多由肝經忿郁,胃腑痰瘀,經絡不暢,則痰隨氣上升至頸。蓋氣也痰也,皆能蘊而為熱也。氣遇痰則凝,痰有熱則腫,結久不散乃成。推之動者,烙以火針。及已潰爛者,俱常貼五苔頭草膏,(方見《青囊集》,一膏貼十日。)內服清肝化痰丸(方見後),非治數月不痊。推之不動,並串至胸脅者難治。

有食鼠食剩物,與虛體勞傷而生者。

拔膿管式說

編輯

其管以薄銅卷如象筋粗式,長二寸余,要中空似細竹,緊焊,其縫一頭銼平,一頭銼斜尖式,用時要尖頭插患孔內,少頃則膿自管中射出如箭。

鵝口瘡

編輯

脾胃鬱熱上蒸,口舌白腐,疊如雪片,在小兒名鵝口瘡。先以牛桔湯(方見後),升發其火。

若苦寒藥用早,則冰伏火勢。有喉爛氣喘聲嗄之危。

虛火牙疳

編輯

病後陰陽兩虛,中焦浮火上炎,致牙根腐臭,當六味加肉桂湯(方見後),引火下降,非比實火,可用苦寒,以制其勢。

痞塊治分虛實

編輯

腹脅內之痞塊,初生如梅,漸大如杯,堅脹作痛,乃病後脾虛,一食雞肉葷腥麵食糯米,不能磨化,停於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加以血脈日裹,膠錮難散。體壯者可針灸數次,投消堅散(方見後),緩緩消去。如虛體食少者,誤針必轉中滿不治。

腿脛濕熱

編輯

大凡膝蓋以下,乃濕聚之地,濕盛生熱,熱結腐肌癢痛交作,血水雜流治不易效,直如卑窪之處,日照難干,以推行散(方見後),清血熱利濕邪。

發物忌食

編輯

一切發物為外症,尤當戒。誤犯者,隨加 腫潰痛,斂者復爛。醫者須囑咐病家宜先。若小兒痘後犯之,肢體骨節,隱痛漫腫,卻如注痰,延綿難效,有發症隨死者,有成生理殘疾人士,即如牛羊肉、魚、蟹、蝦、蚌、雞、鴨、海味、豬首、王瓜、芥菜、芹菜、茄子、番瓜,扁豆,紅菜頭、菠菜、芋頭、芫萎、菌子、香蕈、金針、赤豆、竹筍、豆腐、麵食、豆粉、麵筋、鴨蛋、烏豇豆各味。

病後口瘡

編輯

小兒病久,肺胃大虛,無根之火上浮,滿口生瘡爛腐,面黃身腫,或腫如饅口。流涎者可治,無涎者難治。(以六味湯加肉桂,方見後。)

婦人腹痛宜辨

編輯

婦女有滿腹串痛者,有痛在一處不移者。有寒留胃脘作痛者,宜溫散中焦。有蟲擾腹痛者,宜安其蛔。有肝氣閉塞痛者,宜平肝和胃。有氣裹水,腹中漉漉,有聲而痛者,宜導吐痰涎,或行針灸。有血瘀氣滯,腹內生癖痛者,宜理氣逐瘀,加以針灸數次。有胃汁枯槁痛者,宜甘潤胃陰。有中氣虛損,不運而痛者,宜補中氣。有髒氣欲絕,痛無止時,服藥不應者,不治。

注痰塊

編輯

寒濕與痰液,阻滯經絡,隨處可注為痰塊。先在腫硬處,宜細火針烙之,宣通其氣即消去者。有消此處而串彼處者,有針孔略流清水仍腫者,內進陽和湯(方見後)。若患上紅,此由濕火所聚,外宜敷清涼藥,內以清利法,不可行火針。此症輕者一二月,重者半載一年,有潰後難斂成廢疾者。有此症,並搭背,因腫痛傷胃,致氣血虛,不能鼓動肌肉,托毒外出,忽軟陷不痛,亦少膿血,當溫補扶助正氣。服藥後不高起化膿,與不生肌者難治。有誤進苦寒敗胃陽而成者,急宜溫中醒胃。

有一日發注痰十數塊,或發二十餘塊,(亦有數日內發二十多處。)若是者,乃氣虛不能運血流貫經絡,故隨注隨腫。甚至不知疼。如針刺及投藥不應者不治。

有因注痰,服瀉痰物致虛者,宜服溫脾湯(方見後)。有壯實之體生痰塊,初以芫花末三錢,整大棗三枚去核,為丸,服下瀉稀痰而消者。有此症,潰膿日久,脾胃已敗,極難收功。今定藥粉方(方見後),補中開胃,則內肉漸生而斂,徐徐而效。

有小兒頸項生注痰若串,至喉立死,若一日渾身發一二十塊者不治。

有小兒身有隱痛,未能自言,其故延至月久,忽見膿潰,終難完口,惟久服八仙粉(方見後)可效。倘入冷水,則三陰經即受濕氣,一犯房欲,則腎精耗而肌肉腫,在舊患上即作痛,潰膿水,雖治寡效,每因此成勞而死者。

有虛體欲後易受風寒,壅於隧道,初知隱痛,漸腫成注痰,治難速效。

似注痰非注痰

編輯

體虛者,若過於勞苦,傷損氣脈,則經絡因之不和,周身每有浮腫不痛,不可針刺,更傷血脈,內進調補藥,外敷溫和之品,緩治方得成功。

大麻風認法

編輯

麻風,初起處必麻木不仁,毛孔閉而無汗,有紅暈碎塊,稍腫如雲片者,有皮白生屑如癬者,有用針刺出黑血者。

大麻風針法

編輯

先在好肉與病肉分界處,用墨筆畫一隔界圈,凡患處,或分圈,或合圈,皆圈定。次在圈中,次第點成黑點,每點相離些許,後以九個二號針,各眼穿線,卷圓,外包布條紮緊,須露針尖在外,每黑點刺三十六下。隔界圈,亦刺三十六下。即用麝香、冰片、牛黃(各數分研末)入薑汁、米醋內和勻,磨墨塗刺,過黑點上,再在黑界圈上,刺三遍,亦隨塗藥水一次。未愈仍照前法刺圈內。未刺之處,若足痹腫,須砭去污水盡而止。若已破皮淌血水者,不治。既刺忌鹽醬一百二十日,方不復發。

久旱疫

編輯

久旱不雨,則亢厲之氣,流行天地間,在夏月尤甚。河井之水,亦被燥熱。蒸耗人處,斯際內受水泉之毒,外迫炎 之邪,易生時疫,互相傳染。更有勞傷之輩,元氣早虛,加以飢餓,剝其臟腑,境況擾其情懷,其陰分未有不先虧者?初病疏散方中,稍加潤藥,以卻亢勢。繼以甘寒,大養陰液。若莽投溫散,劫陰致變,舌干口渴,譫語神昏,狂躁不安,恐為不救。抑知熱邪,先干肺胃,肺金忌燥,胃土喜潤,病由陽邪,治以陰潤,陽原足以傷陰,陰亦可以制陽,陽衰則熱去,熱去則陰生,於是亢陽,得與柔陰,相為濟美,則太和之氣,鼓舞身中,而病倏然遠退矣。

久雨疫

編輯

雨降連綿,久鮮日照,則陰霾之邪,迷漫宇宙,地中濕氣上騰,人身之陽易伏,而陰獨盛。凡見邪熱化斑病,始終總宜輕散。雖延有日,壯熱煩悶,舌不燥,口不渴,似化熱未傷陰,乃陰滯於內,而格陽於外,故熱止發於皮膚,不曾傷及胃腑,惟有透陽以和陰,不當助陰以困陽。若與涼劑,即神昏亂語,煩躁不休矣。且雨澤多,淫濕生寒,每傷脾土,則中氣不運,常見瘧痢痹痛霍亂等症,用藥喜溫忌涼。

喉痧論

編輯

喉繫於肺,肺開竅於鼻,則鼻外通天氣,一觸非時厲氣,由肺傳胃,先見鼻塞,咳嗽,惡寒,發熱,遂喉腫痛腐,其病似喉風。傳染他人,甚則耳下漫腫,或腫串左右,牙關緊脹,痰壅氣急,或身發紅斑,(腫處宜貼清散膏藥。)治法見《青囊集》。下手誤進苦寒藥,冰伏風熱,隨轉沿爛,聲啞嗆咳。(大人費手,小兒不救。)

療瘡食葷味散黃

編輯

疔症初起,一疙瘩如粟米,覺麻木癢痛,誤食葷腥,即助火生痰,閉毒不出,愈加腫硬,作疼,是為走黃。有毒走串他處,發如注痰者。(誤刺火針成不治。)輕者可治,毒重者不救。俟至十日外,膿熟痛減,無妨。並搭背,對口,一切火毒,致病皆忌葷腥。

伏毒梅瘡

編輯

有男女染毒,知欲發瘡,畏恥不言,只求速效。每有用輕粉一錢,或升藥一錢,加大棗肉數枚,為丸,分數次,令病患服下者。則患者口舌破腐,咽喉腫痛,難進湯水,時吐唾涎,十數日,喉口方松,毒收入骨,如油和面。瘡雖暫愈,後或數月,或隔幾年,毒又外透。隨處生核,或小,或大,皮色如常,隱痛漸破,黑爛極臭,豎頭壞肉深嵌,在上部,用升藥、生石膏、黃連、大黃,研細末摻之,貼膏藥漸愈。如落膝蓋下,暫痊,必屢發。多服敗毒方。可知輕粉、升藥,皆水銀煉成,性烈助火,入胃灼陰殆盡。醫者臨此症,詢其生梅毒否,服截毒丸否?方有把握。至此遂遺毒於後嗣。苦邪淫濕火,不由下泄,每炎炎上爍肺系,喉中腫痛,並無寒熱,可進飲食。(倘喉風發寒熱,難進飲食。)爛形似蜂窠,或有臭味,或腫爛及帝丁,甚而爛脫,漸串至鼻,或有鼻爛脫,盡串至唇口,面目爛者。或有毒攻腦戶,爛延頭額,此名開天窗者,或有滿舌臭爛,如蜂窠,此名舌疳者。或止鼻孔腫痛,生小紅瘡,此為鼻疳者。或先由鼻串爛,唇口漸爛通喉者。或止喉爛,為喉疳者。吹以青霜散,加升藥擂勻,方見《青囊集》。外摻遇仙丹,見《青囊集》。

外貼膏藥,常服仙遺糧散,以降其毒(方見後)。或止由上唇,外邊先爛腐後,便豁嘴串鼻者,不治。

梅毒乳癰

編輯

婦女梅毒,犯於陽明,致乳房爛深似陷,全不腫痛,時流臭清水,乳汁常通,以此可辨。

梅毒瘡

編輯

梅毒下注三陰,腿脛爛黑或紫暗色,時淌臭水,中有豎頭肉,凸凹如嵌珍珠形,大小不定,名落底結毒,極難全效。

野楊梅

編輯

兵興日久之處,必有惡厲氣橫亙其間,兼有馬溺流入河井,虛體及勞傷人,易受其毒。

入於肺胃,淫於肌肉,達於皮膚。先發小紅疙瘩,漸如梅李,臭爛翻花,內有豎頭肉,為野楊梅者。不由精氣傳染而來,治法同梅瘡。易效。

下疳

編輯

玉莖有爛至逐段脫去平根者,外搽珠黃散,內服敗毒方,漸可收功。若腫硬臭爛,治之不應者,難廖。若腫似豬肝色者,不治。

霍亂時邪宜辨

編輯

霍亂,頭額與周身全不發熱,只有頭眩煩悶,上吐下瀉者。若不吐瀉,惟腹痛甚,為攪腸痧。果時感頭面身腹總發熱,醫者須用右手按摸病患頭與胸腹方知。若婦女,令彼自家內眷按摸可也。

用降藥條宜審

編輯

癰疽潰膿日久,患口時淌稀膿,或流清水,終難完口。或完口未久又發,必膿毒瘀結成管。用降藥條插患口中,貼膏藥,過七日管自出,再上收口藥可愈。夫降藥用水銀降成,其性與砒霜相等,猛烈爛痛,不可輕用。少壯者,可少用。若幼孩老人及虛體者,用之生變。但痛甚,則浮火上攻,口舌與牙根糜爛者,用生麥益陰煎(方見後)。凡口中、眼邊、耳中、鼻內,並心窩、腰眼、玉莖、紅筋聚處,血瘤、氣瘤,總不可用,關人性命。

從來只知其利,未知其害。今有一變險為平法,用降藥三分,生石膏七分,糯米飯汁搗和作條,亦能追拔惡腐收口,內宜投調養方。若外症潰膿旬余,用白降條,極易全功。

不可用三品一條槍害人

編輯

三品一條槍者,用砒霜經火鍛煉,加糯米飯汁和成細條。其性悍烈熱極,誤用則爛肉斷筋,腫痛難忍。每有爛通經脈,血出不止害人者。獨《外科正宗》載此方,可速刪去,幸諸醫籍未選入耳。

HT皮瘡

編輯

起初皮膚紅亮 痛,隨見細黃水泡,沿散渾身,名HT 皮瘡。誤用水洗即串爛不救。惟用黃柏、大黃、生石膏、青黛、芙蓉葉,研末,白蜜、米醋和敷,過二日一換,遂愈。

治外吹乳法

編輯

乳孩,隨母身邊,夜臥鼻孔之氣,易使吹入乳房,則乳內竅孔壅閉,乳汁不通,腫硬作痛。一乳形有七瓤,後多串腫,潰膿延綿。凡乳有病,其汁多苦,孩不肯吮,須倩大人吮五六日,乳汁一通,方可收口。

冬溫辨

編輯

冬令本寒,而反溫和,則陽氣不藏,使人腠理疏縱,易傳為病。有汗不惡風,乍發熱,乍不發熱,咳則引胸隱痛。有一候即解者,有二三候方解者,治法同時疫。

夏日傷風辨

編輯

初起惡風,發寒發熱,頭痛有汗,欲衣被覆。蓋身體困束,不渴,嘔惡,煩悶,脈浮洪,不似暑症。壯熱口渴汗多,只可輕涼方,即桔梗、白菊、葛根、枇杷葉、薄荷、杏仁,以逐其風,不可過涼過暖之,弊致變。

先審病患稟性用藥

編輯

人體質有虛實之分,稟性有寒熱之異。屬寒體者,病時宜用涼藥中微加溫和之品以監之。若太苦寒敗胃,有致吐瀉胃寒腹痛之患。屬熱體者,病時宜用熱藥者,惟溫平品以緩治,若太燥烈,恐激起本原之火,致煩渴狂暴失血之患。屬物理者,或因病變虛,宜用補帖些少與之。若太呆補,致不食腹脹中滿逆氣之患。屬虛體者,病時宜克伐,尤宜性緩品。若太峻厲,致虛脫多汗,肢冷,懶言煩躁,欲入水之患。

痧痘後與病後宜戒口味

編輯

痧痘後與病後,氣血皆虛,則肌膚薄嫩。若犯一切動風,鮮味,發物葷腥,助火生風,或轉走馬牙疳,或風疹,癢瘡,或外癰,遺毒。每有愈後,值其痧痘所發,節氣復發。凡乳孩,須乳母戒口為要。

小兒疊發風疹

編輯

小兒乃脆嫩弱質,淫風厲氣,每能侵犯而發風疹。壯熱,咳嗽,鼻塞,作嘔,眼如含淚,煩躁易啼,身現似針尖紅點,此名風疹,非痧也。治法同痧。有一月發兩次者,有連接發三四次者。病孩與乳母,皆宜戒發物。

爛皮野痘

編輯

夏秋間,濕熱蒸爍,浸淫人之肌表,發膿窠瘡。皮薄起殼,頂空漿清,形似痘粒,易破流水。但水淋處,爛如剝鱔,一用水洗,則串爛難圖。他人粘近其瘡,亦 腫爛皮,治同HT 皮瘡。

虛火牙衄

編輯

病後中虛,使脾不統血,無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縫而出,脈虛弦,用六味湯加肉桂三分,(方見後。因口不臭為別。)引火下降。誤與苦寒制火,反大湧出不治。若胃經實火口臭,脈數有力,宜投犀角地黃湯。

毒藥不可入口腹

編輯

凡單方、毒藥,非常用之品,誤入腹不救。即如斑蝥、番木鱉、砒霜、 雄黃、馬蝗、水銀、 砂、河豚、巴豆、輕粉、莽草、鴉片,此類尚多。

審病用藥不拘日期

編輯

有種外感,初被涼藥冰伏,邪氣不出,使人煩悶,嘔吐胸痞,多汗壯熱,渴喜熱飲,舌面雖黃,舌底潮潤,小便黃赤,皆邪內擾而然,不問一候外,或已二三候,仍宜用輕揚品升托其邪,如桔梗,葛根、升麻、桑葉、蘇梗、香附,一二帖自愈。

煉白降丹法

編輯

水銀、明礬、食鹽、皂礬、火硝,各一兩研末,用大銷銀罐,在火爐上,慢慢少許挑藥入罐內,攪不停手,漸漸結堅,直至藥硬,面起黃色,此為結胎。火候已到,其法極難看老嫩得宜,在此一刻間,(如過嫩過老,覆罐煉時皆落下,無用。)速HT 離火爐,次用比銀罐稍大小瓦盆一個,將罐口,對覆盆內,再以皮紙浸鹽水封罐口四面,然後以砂灰護圍罐半截,隨安放平地。即在盆周遭,以板磚圍與盆平,遂用火炭放罐底,逐漸放周遭,先文火,後武火,煉至三炷線香時,待冷,開罐刮下盆底藥片,用清水漂淨,曬乾研末。要冷天煮糯米飯,搗熔和藥,做條粗如線香,長一二寸聽用。煉時須靜室,忌人出入。

看外症內陷法

編輯

癰疽至氣血兩敗,不能托毒外泄,化腐生肌,則毒內陷。患處肉爛如棉軟,低凹流污水,不與四面之肉相粘。或紫黑如炭,全無活色。或爛肉棉軟難脫,或腐脫淨,不生鮮紅,如石榴子肉。或爛如深洞,只流血水,臭味如屍。或膿如豆腐腦,傾入水中有油花泛泛,或紫如豬肝色。皆正氣內敗,惟補托一法,以盡人力。

結喉疽

編輯

結喉骨生疽,極難潰膿,或腫硬不通氣,不進湯水者危,或潰後不得斂口成漏者。

瘌痢頭

編輯

皮虛血熱,風濕內蘊,上攻於頭。風盛則癢,濕熱重則靨濃屑多,有傳染而成者,須戒發物,時用湯洗。每早用麻油搽患上,每晚以生薑片擦之,(麻油潤皮膚,生薑開毛孔。)

務一二月勿間斷,無不愈。

病中大便下黑血

編輯

病中肝脾兩敗,肝不藏血,脾不統血,正氣下陷,故下黑血,或下大黑血塊,為壞血,皆不治。

戲藥

編輯

(是病久胃虛,易生變幻,雖醫藥頻更,始則中焦猶暫受,繼則氣力莫能當,無非盡其人事耳)

有病日久,初服此醫之方一二帖頗效,再服則不效。又延彼醫,不問藥對症與不對症,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屢更數十醫皆如此,為戲藥,終不治。

經絡滯痛似痹

編輯

凡肌枯肉瘦,則氣不能行血,血不能輔氣,經絡阻礙,周身酸痛,串走似痹,或漫腫如注痰,針之無膿血,消之不退,飲食日減,精神日敗,多見不治。

針後勞動病轉重

編輯

內外諸症,經針灸後,即勞動傷筋脈。若外症則僵腫不消,毒氣四散,又難化膿。外敷散藥,內進和營活絡方,非一兩月不得愈。

骨槽癰

編輯

風熱上壅陽明,致耳下漫腫,牙關脹痛,為骨槽癰。以針刺牙根盡處,出血即松。內服清散方。若牙關緊閉,滴水不入,名骨槽風。若牙痛見牙根,腫凸一點,即是牙疔。

疥瘡結毒成

編輯

疥瘡濕毒下注,腿脛外結黃靨,內淌脂水,照濕熱 治法。

破皮瘡

編輯

病久脾虛,濕邪浸淫肌肉周身,皆可破皮流水,色黑形陷,不肯生肌,是土氣已敗,遷綿難愈。

辛香氣味宜避

編輯

辛香氣味,性最溫竄,透入鼻竅,內達臟腑,元氣暗被銷耗,令人不覺,每見成癆。凡佩香袋香珠,及焚辟穢諸香,皆宜棄去。惟阿魏能制香氣。因此致虛者,多服補劑為佳。

治疤孔法

編輯

(先用針刺破其處)

蓋人面部疤孔,乃為破相。流年值此部位,蹭蹬,用陳降丹、生石膏,乳細摻疤孔內,須薄貼膏藥,過七日,疤孔肉果俱腐起。太深者,只薄摻生肌散一次,貼膏藥後,多貼無藥膏藥。疤孔淺者,不可上藥,只貼膏藥。倘疤孔內未腐,仍薄摻降藥,貼膏藥。待疤肉見腐,要貼膏藥四十日,自長平復。或先貼膏藥五日,使疤肉回嫩易腐。千古妙方。

鐵針入肉

編輯

鐵戳入肉不見,取癩蝦蟆眼珠四個,搗敷戳口,三日針現頭,可鉗出。(冷天在河內取蝦蟆。)或戳口上降丹貼膏藥,過一月針自原口吐出,或大吸鐵石吸之亦出。

骨傷斷

編輯

人過四五十歲,若手足骨跌斷,骨中精髓已堅滿,一時難接。或須經年,方可撤消。年少骨中空薄,月余可歸舊。

鴉啖瘡

編輯

初起紅腫,隨轉紫黑,沿爛深嵌,時流脂水,似鴉喙所啄形,故名鴉啖瘡。周身可生,乃脾肺濕熱過盛,溢於經隧所致。摻藥方。(見《青囊集》。)

經水倒行

編輯

婦女若臨經期下竅阻閉,反見血從口鼻涌行,此氣旺血熱,引之逆出上竅,惟降氣涼血,自循常道歸經。

囊癰自爛卵落可治

編輯

濕盛熱熾者,每下注腎囊,失於療治,則易腫易潰。常有爛穿囊皮,脫去一卵者,或落下兩子者,無容驚畏,只內進清熱利濕方,外摻兩元散,(方見《青囊集》。)貼以膏藥,一二月可全功。若刀棍傷落者,立死。

肢肉傷治不可遲

編輯

人之肢體肌肉,及手足指,設被刀斧傷落,不在斃命之處,尚有皮連或皮已斷,先宜止其血,速趁血未冷,氣未散,安整原位,不可稍有歪斜,即在傷口摻生肌藥,外貼膏藥,加以布條紮緊,不使移動,隔三四日一換,月余可痊。尚傷落之肢肉一過遲,而血枯氣散,雖如法安放上藥,必難接續歸原。因生氣已去,豈有復長之理?至接斷骨,妙在手法,當考傷科書自知。

咯血圓點不治

編輯

吐血雖多,由肺胃肝來者,十中可治七八。惟咯血乃痰帶血絲,蓋由咳久肺傷,或脾虛無以生肺,或風遏化火刑金。初時易治,延綿多費手。最危者,痰見圓紅珠,形神飲食尚未大敗,實腎水將枯,龍火震動,營分溢於上竅。以圓為天,天一生水,腎者水髒,水中火爍,越位侵肺,故咯圓點血星,十症十死。

抓碰成惡瘡

編輯

人有頭面肢體,每因抓碰,傷破肌肉。或被刀斧傷斫,初無關礙,乃不戒葷腥發物,致患處 赤腫痛,轉成疔瘡惡毒。病者與醫家。昧於不知其由。宜速忌口味。根據外症施治。延遲難救。

氣虛成瘤

編輯

每有病後,體虧氣虛,不能上升,使頭巔之氣機不運,凝腫如瘤,按之綿軟,或大如杯,或小如桃,不可動刀針,只宜峻補正氣,月余自消。又有初生小兒,先天不足,亦有此瘤,不必施治,兩月後自愈。

病時病後要省勞節慾

編輯

人當病來,一觸忿怒,勞動並嗜欲憂思,能使輕症轉重,而重症入危,至病將愈,尤宜屏去外緣,方易強健。若不禁戒,變象蜂起,誰之咎歟?

病中轉病

編輯

有因內病將愈,隨轉外症者。亦有先由外症欲痊,旋起內病者。更有輕病變重,而重時又轉輕,迭相循環者。又見病日未久,傳變不定,而病象無常者。皆由臟腑早敗,精血散離,不能斂束,而神氣無所根據,現出幻端,其亡可立而待也。

砒霜切不可用入藥

編輯

砒霜本大熱大毒,禁用之品,一入藥中進腹則腸胃炸裂,立時見斃。若以搽頭虱,則頭面赤腫裂痛。用擦疥癩,則渾身肉腫皮綻,或腐肌剝膚,輕則使人生理殘障,重則殞命。中其毒者,內多服清敗藥,外以生軍、綠豆粉、青黛、黃連為末,老桐油和敷。

人忽反常

編輯

人有素性好靜,少怒忽變為多怒而常動,此陰已虧,而陽將亢。有性嗜動善怒,忽轉成寡怒而求靜,此陽不足而陰有餘。凡七情之喜懼愛憎,迨乎居室衣服飲食玩好,皆與平昔迥乎相反者,殆非禍兆,即是病機。他人只可迎其意,而婉然勸解。勿可再拂其性,而使更劇也。

卷中

編輯

鼻淵

編輯

腦戶久為濕熱上蒸,外被風寒裹束,鼻通於腦,氣亦壅塞,時有腥膿滲下,如釜底常有薪炊,則釜中自生變味,氣水涓涓而滴,名曰鼻淵。乃肺腦實火,以清肺飲(方見後),引加豬膽汁(一個)沖服。膽可通腦,以有情入無情,轉能制病。十數服自效。

下疳宜食淡味

編輯

患下疳與鼓脹病,皆忌鹽醬,因鹹味斂濕助火凝痰,使外症腫痛腐爛。然食淡味,人易衰軟。以秋石充鹽為食最妥。

肺熱極便爛臭

編輯

表邪遏伏於肺,失於宣散,並嗜煙酒,火毒上熏,久鬱熱熾,爍腐肺葉,則出穢氣,如臭蛋逼人,雖延遷終不治。

膿氣味如臭蛋

編輯

癰疽成膿日久,未經開放,愈釀則熱愈盛,熱愈盛則蒸灼腐肉變味,愈熱愈熟必穿決而膿出,其氣臭過於臭蛋,在四肢總拖連難斂,在身體者難治。

腎氣游風

編輯

脾腎兩虛,氣血錯亂,濕邪內擾,每臨暑濕之令,外濕激動內濕,使足脛皮膚,紅腫墜痛,為腎氣游風。用針刺出濕水,將黃柏末、豆腐和敷,內服防己湯。(方見後)。

赤白游風

編輯

表虛風入,兼血熱皮燥,致皮癢搔落白屑,或生水窠,或有黃白靨,遊走不定,(赤者名赤游風,白者名白游風。)治不易效,久進祛風丸,可退。(方見後。)

狗咬毒易走散

編輯

常犬咬破皮肉,即上戌毒丹貼膏藥,(方見《青囊集》。)四五日可愈。倘不速治,及不戒口,其毒易散,紅腫 痛,爛深淌膿,在上身者,按癰腫治法。在膝蓋下者,先提毒三日,再按瘡治法。若瘋犬咬者,治法見《青囊集》。

辨痧疹腹痛

編輯

小兒痧疹,熱毒未達,伏於腸胃,常悠悠腹痛,頭與胸腹皆發熱,或全下發熱,其身腹有紅紫塊點,或隱或現,脈浮數,宜疏散其表。如誤以暖藥,入腹不救。若蛔犯中胃作痛,痛有止息,尺脈沉滑,忽大忽小。若寒邪腹痛,脈沉遲,此二症皆不發熱。

頭面頸項外症不可針灸

編輯

頭面頸項生瘍,乃風熱上壅居多。頭又諸陽所會,誤用針灸,似救火沃油,遂漫腫難挽,至肉桂、麝香,溫暖膏藥,尤不可貼,亦助火為腫,可畏。

粗筋多處忌針

編輯

勞苦之輩,腿足多有粗筋盤曲,則筋內即血管或濕氣盛,與血分過熱者,雖發外瘍,誤用刀針,恐血淌不止無救。

外症忌食燕窩

編輯

燕窩是海燕銜小魚粘於石上而成,藉燕口含之元氣,清補肺陰。乃海味發物,若外症誤食,補塞毛孔,毒遂內陷不出,串腫潰爛不可收拾也。

濕腳氣(又名腎臟風)

編輯

肺司皮毛,脾主肌肉,二髒虛損,濕邪留連,化熱下注,熱甚則皮赤而發熱,濕甚則腫胖而惡寒,多在盛夏,陽氣發揚,濕暑流布,生於虛體安逸之輩,而足脛先腫而後痛,是血傷氣,名濕腳氣。或先足彎一點紅腫,或自足指與足脛先起,而後串腫一腿,或串及兩腿脛者,七日可退。若腳氣上沖,乃水來凌火,則嘔吐不止,喘急不休者逆也。以當歸拈痛湯。(方見後。)

干腳氣

編輯

足脛不腫而痛,蜷縮枯細,乃熱甚傷血,為干腳氣,宜涼血清燥湯。(方見後。)

外瘍腐肉脫時凶象

編輯

外症脫腐之時,膿血去多,正氣難支,患底肉如灰色,全無生氣。或患上驟變,乾枯無膿,四邊皮色, 紅起暈,鎖住患口。或針刺刀割,並不知痛,口渴唇燥,心神慌張,形色呆板,脈象弦硬。皆胃氣敗絕,血枯肉死,無根浮火外泄,陰陽兩離,殆四五日之命。

腰痛日久成龜背痰

編輯

脾腎兩虧,加之勞力過度,損傷筋骨,使腰胯隱痛,惡寒發熱,食少形瘦。背脊骨中凸腫如梅,初不在意,漸至背傴頸縮。蓋腎衰則骨痿,脾損則肉削,其龜背痰已成,愈者甚寡,縱保得命,遂為廢人。宜久服補腎湯。(方見後。)

吸洋煙人病難復元

編輯

吸鴉片者,氣血日被煙火熏耗,腎水漸枯,脾陽不振,所以食少肉削,皮焦神憊,遇病即昏。迨病已退,多軟弱難起色,要靜心培養。倘性躁,欲速痊,恐有不能。

脅肋生核

編輯

肝氣鬱結,並虛體勞苦太過者,脅肋生核,遇勞動腫硬尤甚,或潰流清水,堅腫根據然,若此未有不成癆者。

痔瘡

編輯

濕熱下注大腸,從肛門先發小疙瘩,漸大潰膿,內通大腸,日久難斂,或愈月余又潰,每見由此成癆者,乘初起服清熱內消散(方見後)數帖,可愈。若無咳嗽而成漏者,不治。

孕婦病須保胎

編輯

孕婦病忌熱藥,須應用方中入清熱順胎,步步保護。若熱甚陰傷,胎已墜下,多分不救。

血瘀格食

編輯

噎格日久,格拒飲食不納,則胃之上口或有瘀血攔截,滴水不進,或吐紫血塊二三口者,或吐鮮血杯許,立刻亡者,或數日後方死者,或延弱極而死者。

上格

編輯

憂悶傷肝,致帝丁兩旁凸起紫筋數條,束緊咽喉,似物撐塞,吐不出,咽不下,名為上格。用長披刀,刺斷其筋,內投平肝散(方後見)自松。再動肝氣必發。

糞毒致病

編輯

田圃種植,必以糞為滋培。每交三夏,烈日炎威所照,蒸起地中濕毒,則農作之男婦,手足易染其毒。始癢痛赤腫,隨串爛。用蒜頭、青松果、甘蔗、萵苣皮,煎洗數次可愈。

倘以染毒手指拈食物入口,則毒易染物,犯肺必發喘咳,治不能效。

濕水歸腎囊

編輯

脾虛不能制水,則水下聚於腎,溢於子囊,腫大亮如水晶。將細鐵針眼穿頭髮一根,在囊總筋兩邊,順下流勢處,各穿通發一針,將針過孔口,各留髮兩段,在外拖掛,使針孔不閉,則水自易流盡,內宜服溫補利水方。

眼腫難睜

編輯

眼目腫閉熱毒內灼,生翳爛珠,用竹片二條,長與眼齊,寬二分許。先以綿線,紮緊竹片。一頭即將竹片夾住眼上胞內 ,又以長線紮緊竹片外端,留線拴於耳上,則眼可睜,以泄火氣,腫痛可退。數日後所夾之肉,腐脫無妨。

取牙宜慎

編輯

牙齒痛久,其根雖極動搖,內有血筋綰束,若草率動手取落,傷動血筋,則血湧出不止,有性命之憂。投犀角地黃湯(方見後),如不止者,加西洋參二錢。

多骨症

編輯

骨槽風與牙疔,初起食葷腥,必助火閉毒,堅腫串潰,連及面頸,牙關緊閉,最為延遷,每成多骨,待多骨結聚拔去之。凡外瘍不戒葷鮮,患口難斂,則膿凝結於內,日久堅硬,遂為多骨。

疔症復腫

編輯

疔瘡方愈,遂食葷腥,患處新肉,薄嫩未堅,每復 腫,潰穿膿水,否則患頂生肉,如釘硬,治難除根。

瘋犬咬

編輯

瘋犬與蛇咬,傷口愈後多麻木不仁。若咬毒復發,渾身尤麻癢,亂串至心則死。瘋犬初咬時,頭頂有紅頭髮三根,以燈火照之,拔去紅髮,則不發。忌發物、麻味、鑼聲。

不敬鬼神致病

編輯

凡有褻慢神HT ,或染邪祟,或前身冤孽來纏,其發內症,神昏煩亂,乍發熱,乍不發熱,夜間專言鬼神事,身重串痛,不能轉動,眼斜少寐。若生搭背、對口、流注,止漫腫,或硬堅,不見根盤,痛無休息,潰流血水,刀針深刺不疼。患者後須積善,早為告解,或焚冥鏹,自可挽救,孔聖雲∶敬鬼神而遠之。是當虔誠以盡禮,非可諂瀆以邀福也。

眼疾食葷生翳

編輯

暴患眼疾,皆受風邪,蘊而化熱,上擾清竅。若食肉味,助火生痰,壅滯邪路。風乘火威,消耗目中膏脂,或起白膜紅絲,或 肉牽攀,使目無全光,或至失明。先服決明消翳散數帖,後繼服羚羊角湯。(二方見後。)久患目疾,不在此論。

胃絕舌鑒

編輯

男女大小諸症,數日間舌底滑潤,舌面罩滿薑黃色,或大便時下蛔蟲,此胃土欲絕,蟲無所附,乘便時而出。土乃黃色,舌因土之敗,氣上沖故黃,四五日當亡。

肌肉如鐵

編輯

胸腹串痛,按之有跳躍之處,肌肉似鐵石,針刺不得入,此真氣已竭,血不流行,則肌肉呆板,速死之象。

足底僵疔

編輯

足底初有一點頂痛,漸若堅石,日久亦或化膿,或五六月,或一二年,行走頂疼,按之僵硬似鐵。從旁邊以刀刺開,或以火針當頂烙之,插降藥條,拔去老根。收功後忌葷腥兩月,以免復發。醫書未載此症。

時感忌貼溫竄膏藥

編輯

時疫病,渾身每有腫痛處,暖性膏藥貼之,雖用於外,亦能引動內火,劫陰助陽,致肢體色紫膚冷,脈伏神脫氣喘,不旋踵而危者。

乳不浮腫

編輯

向來體虛,再加勞動太過,真氣多為不足,每乳下浮腫如杯,初時不覺,漸因動作,及咳喘引痛,消之不去,易延癆怯不治。

溫病反常

編輯

溫邪發即神昏不語,毫不發熱,或手足抽搐,或一二日後,稍明能言,漸轉神煩,微熱無汗不渴,此邪直犯心胞,未傳肺胃,先宜看胸背有紅斑否?並舌苔乾燥否?(小兒亦有此症。)

溫邪一起,遂妄躁狂奔,語言煩亂,坐臥不安,或舌苔燥裂生刺。此熱勢炎甚,擾動心胞,陰虧無以上濟,進救陰方,得脈靜神安,舌潤可治。如狂暴依然,乃心神散越,陽離陰竭,治之何功?

龜頭皮裹

編輯

大人小孩,龜頭有皮裹包,只留細孔,小便難瀝。以骨針插孔內,逐漸撐大。若皮口稍大,用剪刀,將馬口旁皮,用鉗子鉗起,量意剪開,速止其血。或用細針穿藥線在馬口旁皮上穿過約闊數分,後將藥線打一活抽結,遂漸收緊,七日皮自豁,則馬口可大矣。

癰疽腫硬如石

編輯

癰疽初腫即硬如石,或漸大,或不大。誤用刀針,便血流不止,或淌清水,患口翻凸難治,投平肝補脾法,猶可延年。

潰癰

編輯

治潰癰,日久難斂。倘孔內老膿成多骨,須降丹條提去方收口。有膿血去多,氣血虛不斂者,有甫收口,皮肉尚嫩,遂勞苦太早,復腫潰流清膿,或臭污水,皆脾土傷敗,須培補節勞欲可瘥。有潰久穿通,骨筆成漏無治者。

癰疽正氣虛

編輯

癰疽浮腫如棉,皮色如常,大如杯,或發盤,痛無休止,治療不應,此氣虛血竭,所以絡脈阻滯作疼,忌刺刀針。若潰流青黃水,或淌黑血,腫痛仍在,或患口翻凸,或腫消不收口者,延久食少形削,皆無法施。

食疸

編輯

病發時,及病後,脾胃甚虛,不戒食物,則中焦多停滯,極難消化,遏伏化熱,生濕生痰。脾胃為倉廩之官,痰聚濕蒸,猶乎 醬曲然,無能外泄溢於肌膚,使面目肢體皆黃,宜化滯滲濕法。

交節令發舊病

編輯

曩時所患諸病,雖皆暫退,每遇交節前一二日,舊病照常復發,或加沉重。蓋天地換節氣,萬物為之變色,人身臟腑,亦因氣候,而觸其舊病傷處而生病,治更較於初起難愈者,或臥病不救者。

病似癆怯

編輯

男女幼年過勞,壯時心境不遂,至老來未有他病,只微寒不發熱,胸悶常不思食,神安力怯,少食腹便脹。此向來精氣衰微,今加中宮生化之源欲絕,不過久延而已。

腎絕死病

編輯

凡男婦稍發熱頭暈舌即干短,言謇神清,不渴飲,投救陰法,熱退舌潤,但形神削脫,此真陰先絕,淨陽欲離,數日之壽耳。

虛暈

編輯

元氣素虧之體,若作勞太過,或負重忍飢,或氣腦傷中,或病後不慎,或房欲過度,或多思深慮,或大暑大寒時遠行並煩勞,皆損人精氣,豈非虛中加虛?故每昏暈猝倒,無寒熱表象,無吐瀉里患,須大補益方,以培真元。

赤游丹

編輯

小孩生下數日,渾身發紫紅塊,大小不一,走散極速,為赤游丹。急砭去惡血可救。

或高腫如癰,一二日即成膿,速宜刺放,遲則內潰。因在胎中受父母熱毒,生下外熱觸動而發也。

小孩頭顱浮軟非癰

編輯

小孩之頭顱,每浮軟如杯,或如碗,按之不痛。若癰毒一按即疼,頗似癰疽膿熟之狀。此先後天皆虧,或久病傷氣,氣傷無以固血,血虛無以輔氣,所以氣不上升,血瘀而腫。誤用刀針,則血出不止,立危。以益氣固陰湯(方見後)緩治,自然頭皮堅硬。

脾虛身面淡黃

編輯

胃主容納,脾主消化,居人身中,屬土色黃,蒸腐水谷,分別清濁而行升降,以生氣血而助精神,一失常度,即易生病,身面虛浮而色淡黃,如目珠不黃,並非黃膽病,乃脾虛,補土為治。

爛皮毒癰

編輯

皮膚 腫似癰,按之不堅,或發如痘,皮爛水淌,作疼發寒熱。倘貼膏藥及誤敷藥,立串爛流水,名爛皮毒癰。不可水洗,以生石膏、黃豆炭、川柏末、烏梅炭,研細,川蜜、米醋和敷。

皮膚串痛

編輯

周身皮膚,作痛不止,串走不定,並不浮腫,此氣滯血燥,經絡閉塞不通,不治之症。

肋疽

編輯

脅肋初來隱痛,乍輕乍重,隨後高腫,潰流血水,久不收口,恐醫無效。

小兒潰疽哭則淌血

編輯

小兒生外症已潰膿口,稍逆其意,則啼哭,擾動肝火,牽引血脈,使血自患口湧出,不須以藥止塞,安慰其不哭,則血自止。

肝鬱筋梗

編輯

鬱悶傷肝,肝主筋,位部於左,每有肚臍左邊,相離寸許,梗起一條,粗筋如箸,隱於皮內,日夜跳躍,上下串痛,或作或止。刺以艾針數次可止痛,內投蔥白丸(方見後)。倘皮肉僵硬,針不能入,只延留月日而已。

黑殼刺下疳

編輯

勞苦之流,先受濕熱之毒,復與不潔婦交,致玉莖先腫痛,後生黑芒刺,外皮包住。

其形似毛栗之殼。內進瀉肝湯,外敷清疳散。(二方見後。)

甘疽內潰

編輯

左右乳上堅腫,皮色如常,由氣悶而成者多,或由血瘀者,或由肺氣不降者,消之不去,潰膿極遲。若膿向口鼻出者,無妨。惟綠色臭膿者無救。

內膜穿破

編輯

癰疽釀膿,日久未泄,先穿內膜,後始外潰,雖不作疼,不見凶象。惟潰口似蟹咋沫,百無一生。

乳心堅腫

編輯

婦女乳心堅腫,先小後大,寒熱不退,痛不止,不 紅,延至日久,方潰膿水。因此症成癆者有之矣。

虛人勞動痿症

編輯

肥人多氣虛,及體弱之輩,或病後未復元,突有勞動傷損經脈,手足因之軟痿,不得舉動。須緩用大補氣血自效,如服散藥難痊。(方見後。)

病死牛肉有毒

編輯

病死之牛,必有毒聚之處,誤食其毒處之肉,遂腹痛不止,無藥針治,待死必矣。

肛脫不收

編輯

肛脫日久不收,則脂液必干,尤難猝上,乃氣虛不固,內進益氣湯,提下陷之氣,外以熏洗方,(二方見後。)但內腸得暖,可收,遇冷則墜也。須月余方撤消。

病中忌食諸豆

編輯

鼓脹並諸病時,脾胃必衰,則消磨之權早失,誤食雜豆,壅閉中焦,陰霾愈結,清陽難升,遂多喘滿不救者。

孕婦水腫

編輯

脾虛不能約水,水溢皮膚,致周身浮腫,名為子腫。加以腹中孕孩日吸母血,中氣更虛,水積愈甚,所以產時水下成桶,產婦與嬰兒皆脫不救,須未產三月前,投補氣順胎方,(方見後)。直至臨產而止,可保二命。如產後誤補,阻塞惡露生變。

嬰兒舌連下唇

編輯

嬰兒生下,舌底總筋,連及下唇,不能吮乳。用剪刀,在下唇剪至舌底總筋處而止,速止其血。一傷總筋,血流不止,則傷其命。

肛門皮包

編輯

初生嬰兒,肛門有薄皮包裹無孔,用剪刀剪開薄皮,以藥速止其血,則肛自通。

病久目瞎背跎足跛手軟

編輯

小孩元氣未充,再加病久失調,臟腑尤虧,遂致目光失明,或致背跎,或使足跛手軟,種種生理殘障,不如早為補救猶可,不至缺陷。

肝癰

編輯

左乳下隱疼,牽引脅肋咳嗽,與大便時亦痛,硬腫難潰,不能着左邊臥。由肝氣鬱結,或努力血瘀,謂之肝癰,以消堅散。(方見後。)

肝火沖肺作咳

編輯

肝經火旺,上沖肺絡,即木擊金鳴乃咳,左關脈洪數,以柔肝宣肺湯。(方見後。)

陰濕鼓脹

編輯

寒濕留着中焦,清陽不布,滿腹堅脹,面黃,不渴,不食,脈沉遲,宜通陽湯。(方見後)。

水泡風

編輯

肝經風熱,與腎經水濕,搏結肌肉間,先由手足發水泡,延及腕脛,初只爛筋,後即脫骨,或愈後又發,每至於死,宜用三棱、莪朮各五錢,為末,分三次溫水和服。

虛人勞力傷氣音啞

編輯

腎為聲音之根,肺乃聲音之戶,虛人勞力,損傷元氣,氣海空浮,丹田真氣不與在上肺氣相接,故喉啞難出聲,內投金水八物湯。(方見後)。

傷食症

編輯

傷食症頭不大疼,不甚熱,胸腹飽悶,只腹上亢熱,以手細按之自明。

癰疽潰串過大難斂

編輯

癰疽潰串,太大難斂。患上皮薄者,以藥線穿貫兩頭,打一活抽結,每日束緊線,七日自豁,再以藥收口。如肉濃孔深,或有多骨瘀塞者,量意上白降丹,後用生肌法可也。

腎囊用刀針法

編輯

腎囊腫脹成膿,及濕水注於囊,腫亮,不速刺放,即爛脫難治。先以左手指推腎子上入,隨以右手持刀針,在腫脹下流勢之處,刺放膿水。若誤刺腎子,立危。

真黃病

編輯

凡黃病面目皆黃,手指甲白色,心須跳躍,頭眩腹膨,乏力,脈洪數有力。不必服煎藥,惟進丸劑可效。

黨參 冬術 茯苓 陳皮 苦參 半夏 皂礬 針屑各藥研末,用黑棗煮熟去皮核搗溶,和藥為丸。

舌苔驗

編輯

凡舌苔浮面灰黑,而底面滑潤,非實火傷陰,乃腎氣欲絕,散越於外,必死不治。若實火舌黑,必乾燥起刺,得涼藥即退黑回潤。

痔漏掛線法

編輯

用細銅針穿藥線,右手持針插入漏管內,左手執粗骨針(要圓禿,頭鐫深長槽一條,以便引針)。插入肛門內,釣出針頭,與藥線打一抽箍結,逐漸抽緊,加鈕扣系藥線梢,墜之七日管豁開,摻生肌藥一月,收口。如虛人,不可掛線,易成癆不治。

禁食宜辨

編輯

人生皆賴谷氣入胃,化生氣血以長精神,半日不食則氣衰,一日不食則氣少,斷食七日則死。惟時疫霍亂,邪盛里實,食滯當禁。其餘有挾虛症,須得谷氣以助藥力,烏可不辨,一概禁與,致傷人命哉?迨餓極患者,惡聞食味,不能下咽矣。要在少食淡食,勿使傷食耳。故傷寒時疫,食滯霍亂,初起若進飲食,則邪氣內閉難出。至病果退,頭額與胸腹,決不發熱,正氣虛弱,難以出言,須灌稀米飲,接補元氣,一二日再進糜粥。若徒恃藥力,何異操刃殺人。

骨槽風不治症

編輯

有種骨槽風,潰膿後牙關仍腫閉不開,或不腫閉,牙根又無腫爛處,患口已合,只耳下有一細孔,靜時並無所見,每逢言笑,稍流清水。惟呷飲食,則脂水津津不絕,治亦無效,乃終身痼疾。

踝骨疽壞症

編輯

內外踝本為三陰發源之地,若受陰濕及浸冷水,使血脈冰凝,肌肉堅腫作疼,不止一起,烙以火針,內投溫經燥濕之方可效。若日久失治,更加高硬漫串,恐名醫束手。

手臂癰疽治法

編輯

手臂為三陽之部,凡生癰疽,最易腫串一手,不可輕用刀針,只宜先敷對病之藥,過三日一換,待根盤收束,膿水已成,始可開放。

煉升藥法

編輯

用火硝、明礬各一兩,研末,入小鐵鍋內,以炭火化開,待轉成干硬,結於鍋底,再加入水銀一兩,在硝礬硬胎上,後覆一大碗於碗內,又以棉紙條蘸鹽水塞緊碗四圍,勿使走氣,復用沙灰護碗半截,用秤錘一個,壓住碗底,以棉花少許,置碗底,先文火,後武火,升三炷香時,看棉花焦黑,是藥已成,熄火待冷,揭碗刮下藥聽用。

降藥不痛配法

編輯

陳降藥(五錢) 生半夏(三錢) 蟾酥(一錢)

上各研末,或用糯米飯捶溶和作條,聽用,不覺痛。

用刀針宜審

編輯

癰疽之膿未熟,不可輕動刀針,破傷出血,反使腫痛,毒氣走散加重。至患上四圍腐肉已成,須得爛透,方可用銅鈎搭起剪刀,輕緩剪去。一覺痛處,切不可剪。再待腐熟剪之,至見鮮紅肉。若犯,動則痛作血流,尤難收口,慎之。

針灸飲酒忌症

編輯

凡紅腫 痛外症,最忌火針艾灸,並飲酒漿。不然,助火串毒,更痛腫異常,疔瘡尤忌,犯之便走黃延腫,不可治療。

合藥說

編輯

外科應用諸藥,總宜現配現用,氣力始足,易於去病。若是陳久,失其本性,鮮能應效,豈不誤人?獨降藥愈陳愈妙。

驗肺癰法

編輯

咳嗽有日,口乾喉燥,舌下生細粒,胸膈微痛延遷,痰帶白膿,腥臭味。

流注初起治法

編輯

風寒與痰濕,走竄脈絡,結為流注,愈者將愈,發者又發,延綿不已,多進陽和湯可效。若皮色紅者,不可用熱藥。(附方∶)

熟地(一兩) 白芥子(二錢,研) 鹿角膠(三錢) 肉桂(一錢) 炮姜(五分) 麻黃(五分)

生甘草(一錢乳岩加土貝母五錢) 陳酒(一杯)

癰疽驗膿法

編輯

放膿拔刀用響銅打成,臨時以右手大指與食指,掐住刀口,向上臥刺,方不傷好肉,要膿口順下流勢之處,淺深量意。口欲大則刀斜出,口欲小則刀直出。膿深放淺,則內膿不出,反泄好血。膿淺放深,則內膿雖出,好肉已傷。輕捺病處,便痛皮熱,重者膿淺而稠。重按方痛,皮稍熱者,膿深而稀。遍捺患上,有一點軟陷不起者,或皆硬不痛者,膿未熟,或瘀血,若放早,必傷氣血,而膿難成。捺之軟而即起者,或皆軟不痛者,膿己熟,或濕水,若不放,則腐爛深,而瘡難斂。腫高而軟者,發於肌肉,放宜淺。腫低而硬者,發於筋脈,放宜深。腫平皮色不變者,毒着於骨,當火針烙之。體虛者,先補而後放。有起一二日,皮色照常,已有膿者。或十數日,皮色紫黑,尚無膿者。有數月之久,仍須刀放者。亦有不待放而死者。故用刀針宜審。

潰膿難斂處

編輯

兩乳上下處,並膻中心窩,以及肚臍之上,一發外瘍,潰膿後不易收功。乃氣脈升降要途,而精血難停於助長也。

頸斷治法

編輯

人之頸項,中有二管,或自刎與刀傷,若斷前管,為食管,可治。先止其血,摻生肌藥,貼以膏藥,外用布條纏好,常令仰面靜臥勿語,頭後墊高,要使傷口合住,不可離開,過三日上藥一次,每日用米粉做細圓子吞食,不可飲湯水,及齒相呷,月余全功。若斷後管,為氣管,立時殞命。

盤舌癰

編輯

滿舌腫硬,難於語言進食,為盤舌癰。由濕火熏灼心君而然,內服犀角湯,待五六朝,看舌上中心起高點,以刀刺出血,又刺舌下或出膿血,自可漸松。

肛癰辨

編輯

肛門四圍紅腫作痛,速宜涼血利濕藥消之。若消不去,一處出膿者為肛癰,每易成漏。有數處潰開者,名盤肛癰,甚至大小便不通。須早順下流勢之處開門,免使潰大淌糞,不可收拾。如在大小便之介中處潰孔者,即海底漏,極難收口。總當培養本元,外插提膿藥,往往獲痊者,不一而足。

惡阻似病,只順胎即平

編輯

婦人月經,若閉至四五十日,遂覺頭眩,目昏身困重,常懶怯,胸悶嘔吐痰水,虛者尤甚,不欲飲食,或擇食物,嗜臥面色如故,脈緩滑,每誤認是病,治多不效,抑知經停血虛,則胎氣上逆,中焦為之壅塞,是惡阻也。須順胎方數劑,乃安。

當歸 白芍 枳殼 蘇梗 香附 濃朴 木香 陳皮 有寒加砂仁 有熱加黃芩

辨痿症

編輯

有小兒忽軟弱無力,手足不能舉動,初無寒熱,亦無痛腫,若痹症,應有隱疼,至大人亦每有之。乃陰虛熱蘊,上熏肺金,使肺葉焦損,則生痿 ,失治遂成廢人,須養陰清熱,徐圖自效。(附方)

熟地 制首烏 生龜板 女貞子 丹皮 黑料豆 阿膠 生白芍 沙苑子 北沙參

時邪四季辨

編輯

醫者不先辨症施治,何能取效?即如冬令之傷寒,始由足經血分傳入氣分,脈浮緊無汗惡風,先惡寒,後發熱是也。傷風,有汗,惡風,脈浮緩也。其餘傳變諸症張長沙已詳言之。以及治法,備載傷寒書中。若夫時邪,始由手經氣分,傳入血分,右脈洪數過於左脈,(若脈沉弱為陽病陰脈,多不治。)亦先惡寒,後發熱,其熱自內達表,午後熱甚,頭痛煩悶,初宜辛涼透表,輕劑可得,戰汗而解。(汗後脈靜者生,煩躁脈疾者死。)國朝葉君天士卓識炯見,補千古之未備,須玩索其書而有得焉。蓋初春所發者,為春溫。若鼻塞,咳嗽,聲重濁煩悶,為風溫,當輕疏其邪。至春末夏初而發者,為溫邪,以溫者熱之漸也。交夏至後,發者為熱病,此時病端雜出,當細辨明。李笠翁不云乎,使天只有春秋冬三時而無夏,則人之病也必稀,以天時熱盛,則損人元氣,人之皮毛因而虛張,百病易於乘機而竊發。熱病者,微惡寒,後發熱,頭痛煩渴,或起病即壯熱,或數日後現斑點者,若傳染諸人者,為瘟疫也。若頭重,鼻塞,咳嗽,微煩熱者,風暑也。當輕疏風邪,兼解其暑。若發熱畏寒,頭重,煩渴,汗大出,脈虛者,靜中傷暑也,宜香薷飲。又有勞苦烈日中而得者為中熱,身熱而痛,大汗煩躁,宜審虛實用藥。更有每逢立夏後似乎有病,右脈虛大,微發熱,身倦,頭昏,煩悶,不思飲食者,疰夏病也,當清暑益氣湯。若頭如裹痛,四肢沉困,身重板痛胸痞,縱病有日,舌不乾燥,因天之炎暑一盛,地之濕氣上升,暑濕交並,着於人身,由初夏所發者,始名濕溫。直至秋末,乃無此病,他時不得混稱也。治莫妙於三白湯。夫初秋所發者,為秋邪,治病莫難於此時。以天地之暑濕,久伏人身,新涼甫臨,人之毛孔,驟為收密,則外涼引動內邪所發之症,治難速效。一不得法,便入險途,若秋時過於旱燥,便出咳嗽發熱,名秋燥症,當清燥救肺湯。乃燥能生火,刑克當令,肺金而成病也。到深秋而發頭痛,煩渴面赤者,謂之伏暑晚發。更屬遷綿,須法活心靈,方可見功。每逢冬令,固多傷寒。設冬當寒而反溫,感此溫厲氣而發者,遂為冬溫,不宜辛熱藥劫散,只須輕宣其表。至於時邪初起,即壯熱,神昏譫語,或懶言神倦,或微發熱,不識人,皆由正虛陰弱,而熱勢擾亂神明者,此猶可治。若見病即神昏不語,手足抽搐,牙關緊閉者,或一病即見斑點者,或有病三四日,出斑不多,過二三日又發斑,比前更密者,此皆難救。有起病神清,至七八日後忽神昏妄語,暴躁不安者,此邪犯心胞,惟仲景復脈湯(去肉桂)滋其化源,兼至寶丹或紫雪丹三分,涼水和服,藉辛香通竅,逐穢,或有效者。若有病數日忽氣喘(邪熱熏肺,)呃忒,(腎氣下竭,)手足掣搐(邪熱傷肝),肢冷(熱陷陰分,)

牙緊,舌苔灰黑,(不乾燥,腎陰欲絕。)凡得此者,速死之候,多發於體虛之人也。若病至六七日,發熱腹滿,拒按,大便閉小便澀,或神昏譫語,脈沉數有力者,當承氣湯下之。腑氣一通,其病可解。

梅毒喉疳

編輯

喉症有難辨,不可不辨者。凡男婦臟腑內蘊梅毒,周身雖未現瘡點,及小孩胎中受遺毒,忽發喉痛,不甚赤腫,帝丁四面便爛,幾處白腐深孔,病者自昧不知,醫者須詢其染梅毒否?得其病根,治始有效。內進苦寒藥清降其火,外以冰硼散,少加輕粉、升藥,乳吹。遲則損落帝丁,隨穿鼻孔,並連唇口爛開,每使傷命。或爛透囟門,為開天窗,變成破相。若癆症之虛火灼肺,雖喉疼只爛浮皮,無深孔,多不治,如風熱喉症,其爛處在喉兩旁耳。

癰疽逆象

編輯

癰疽潰經日久,不得收功。患口日見凸陷翻花,或小者如梅如李,或大者如碗如盤,僵硬作痛,瘡勢可畏,或膿水腥臭,逼人難近,或患上起有白腐濃皮,然後皮面又生密密芒刺,及變一切奇形怪狀,世所罕見者,皆罪孽所致,無藥可療,總歸延遲月日而已。

瘋犬毒述

編輯

效野每逢夏令,多出土灰蛇,其穴外,有蛇吐毒沫,犬之口鼻,一觸其毒,遂成瘋狂。亦有因食臭屍,或飢餓太過而瘋者。倘人被咬破傷,或止咬衣服,皆有毒內犯,即作犬吠聲,數日乃斃。有一月或二月如覺周身麻木,神氣昏亂,或見飲食嗅鼻有聲者,雖多治法,未有能生者。

乳心疽

編輯

婦女乳中心生結核,初如梅,漸如李,不大痛,延久始能化膿,名乳心疽。若寡居室女,便成乳岩,並男子患此,均難治,當以化堅湯多服。

黨參 當歸 青皮 玉竹 香附 僵蠶 白芍 佛手 鬱金

鐵鈎入肛門

編輯

長鐵絲魚鈎插入肛門,鈎之背必圓,可入內,而鈎尖向外,鈎住內肉,拖之難出,痛苦無休。用細竹子照患者肛門之大相等,打通竹內節為空管,長尺許,削光竹一頭,將管套入在外之鈎柄,送入肛門內,使鈎尖收入竹管內,再拖出竹管,則鈎隨管而出。

虛人外症當補

編輯

(若陰疽,外宜隔蒜艾灸法以回陽)

老人與體虛者,生癰疽、搭背、對口諸瘡,雖外皮紅硬,不甚高腫,脈浮大無力,或脈沉弱,蓋由真陽式微,浮火發越於外,先宜荊防敗毒散數劑,或衛生湯疏散其邪隨後。不可拘諸瘡屬火。一用補藥,助火閉邪,擁毒難出。抑知前賢審症果虛,非藉參、 補氣,歸、芍養血,少加附子、肉桂,蒸釀元陽,扶正托毒,多易內陷,不能全功?或有陰虧無以斂陽者,須陽八味法滋陰以煦陽。倘是實火,脈必洪數有力,煩渴便結者,當服內疏黃連湯。惟疔瘡梅毒,始終無用補之理。

小孩不可食孕婦乳

編輯

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凡至有孕,則癸水內壅以養胎,迨生孩後上行為乳汁,後再有妊,前余之乳汁,遂為胎氣蒸遏,悉化熱毒清水,小孩一吮此乳,必變內熱面黃,便瀉常哭諸病。

大小便結脹及腎囊腫亮

編輯

老人及病久者,大小便結脹難行,乃虛氣下陷,不能泌別糟粕,運騰水濁,而出下竅。若陰囊玉莖腫亮不消者,是脾傷無以約水,下注於囊。如此之症,莫冀其生。

用藥宜審分兩為先

編輯

小兒之體最嫩,服藥分兩較大人當用藥一錢者,只可二三分,以次加減。如藥味過大,樹皮草根,船小何能重載?反損真氣。至老人與體虛者,縱藥可合機,亦宜小其劑數。以其氣質本衰,無能抵禦藥力,宣達臟腑,充貫脈絡,易使氣壅胸塞,嘔惡神傷,未收本病之效,先發變端。合機之藥尚如此,不合病之大劑,其不至誤人,果誰信哉?故分兩不可不慎。且古之一兩,乃今時七分六厘,簡編久載。古人稟賦強實,每用一藥,不過數分,每服一方尚分數次,而今運會日下,人身較於古時倍見孱弱,無如醫者漫喜大劑浪投,不辨症之虛實,不究分兩之重輕。任情率意,恬不自悔,病家昧於不知,罹其夭札者,不一而足,何啻暗中以刃殺人?惜未經人發明者,良足致慨,倘病陰寒,非大溫劑,不足以回其陽。大時熱,非大涼藥,不足以救其陰。驟脫症,非重用參 ,不足以接其元陽。與夫壯實之輩,非輕劑所能勝其病,又非可一例論也。

龜背症治法

編輯

龜背症起於小兒,筋骨脆弱,加以先天不足,或病後失調,或跌傷碰損,大人腎虛腰痛,每成此症。由脊骨第一節數至第十四節下,兩傍各一寸五分為腎俞穴,入之兩腰,乃腎經發源,即在此一點,先天生命所系,陰陽之變化出焉。今十四節椎骨腫凸如梅,痛連腎俞,使腰屈而不能直,久則腫大,傴僂不治。乘初起用長尺許寬五寸布膏藥,再摻觀音救苦膏末藥(方見《青囊集》)於上,外貼腫處連兩腰眼,半月一換,內服方看體質虛實,輕者半年,重者一載屢效。此法亦可治雞胸痰。

癰疽潰後能收功不能收功法

編輯

凡癰疽潰後,腐肉漸盡,患口大者,尚流濃黃膿,礙動患底之肉,即流鮮血,口小孔深者,必插藥捻,插至見紅血者,以及日久漏管,既經提拔,膿管已去,後插生肌藥,亦覺肌生血見者,俱可收功於遲早。以上各症,或潰淌稀膿污黑汁,或流黃水白漿者,是氣血早傷,肌肉腐敗,陰陽之機,不能鼓盪,其生發無功,於無中為有。安望斂肌完口,可指日而待哉?

肛門內生蟲奇癢

編輯

素來濕盛熱熾者,或嗜酒生濕,或喜食辛辣之物熱結臟腑之內,日久皆能 伏生蟲,流入大腸,盤踞肛門,奇癢異常。雖服煎藥,外施熏洗,終不見功。今有驗方列下。

杏仁(二錢) 輕粉(一錢) 黃連(二錢) 蕪荑(一錢) 蛇床子(二錢) 花椒(一錢) 朝腦(一錢) 枯礬(一錢) 黃柏(三錢)

共研細末,用黑棗肉同搗爛,做如筆桿粗,約長寸許,曬乾,外裹絲棉,以棉線一根,繫緊藥條端打結,插入肛門內,留線拖於外。一日一換,數日除根。

濕邪困脾

編輯

人受濕邪內困,肢體便覺頑重,無寒無熱,面色不澤,精神委頓,一見飲食,心中即泛泛欲嘔,不飢不食,日久難退,此當專責之於脾,不關於胃。蓋脾喜香燥,燥脾則濕去,猶之地上濕潤,一得日照風吹,其濕立干。非比胃經濕熱,宜滲宜潤。至濕滯於脾,尤不可用補膩,以窒悶中宮者也。治方附後。

炒焦 赤苓(三錢) 焦苡米(三錢) 焦神曲(三錢) 焦扁豆皮(三錢) 焦澤瀉(一錢)

焦冬瓜子(三錢) 焦茵陳(錢半) 焦車前子(三錢)

引用焦陳米一酒杯,布包煨。

不先辨症亂用藥引

編輯

男女春日所發之病,有春溫、風溫。夏時發者,有暑熱、斑疹、濕溫、霍亂。秋季發者,有秋邪。冬令發者,有冬溫,以及小兒痧疹。凡由風熱而得者,總宜先以輕平之藥,疏達氣分,不難隨手取效。奈世俗不究病之陰陽,即遇陽症,猶投陽藥,更喜常用青蔥、生薑為引,不知蔥性溫散傷陰,姜味辛熱耗氣,使人藥甫入腹,旋增煩躁昏蒙,譬如抱薪救火,竟變輕病為重,重病入危,尚然執迷不悟,比比皆是,將必歸咎,病起不治,非人力可為,豈不冤哉?

眼中生翳舐法

編輯

眼中生翳,用點消藥不能去者,須用一人先以清水漱口,次將舌尖在眼翳上輕輕舐之。

不可過重,防傷脂膜,約十數下,再以清水漱口,復輕巧舐之。如此十數遍,每日無間,以翳舐淨為度,絕效之法。但月日太久之翳,舐之無功。初起翳膜薄嫩者,舐之多消。

止血涌射法

編輯

勞苦之輩,手足前後廉,每有粗筋梗起,或筋累累盤曲,果若是而生外瘍者,不可誤用刀針,刺損其筋,使血湧出,立時殞命。蓋筋主於肝,肝藏血,人身血管與筋相通,倘逢破傷血射,而用止血藥不應者,速用大缸盛入冷水,令患者破處浸在水中,再加棉花捺緊患口,不使血流,約半時許,則血自止,故血脈得寒逼,則凝澀不行,遇熱迫則衝擊而散決也。

待血已停,再以應用之藥而治。凡血出難止者,皆可行此法。

救人被跌壓法

編輯

人有突從高處墜下者,或被重物壓磕者,若損傷筋骨,不在致命處,雖昏沉無語,或軟弱難動,只要胸口尚溫,手足未冷,速用兩人扶起患者,攙其兩手,緩緩行走兩時之久,因其跌壓使氣閉血凝,一經走動,則氣血可以營運,漸次回生。倘棄置不問,則瘀血奔心,必死。而輕者血停胞絡,成為痴駿。至於骨斷出筍者,須按整骨法施治。

腎囊癰爛落卵子可治

編輯

常見濕盛熱重之人,下注於腎,使子囊腫痛潰膿,竟至爛脫卵子者,或單或雙,不可棄而不治,內進利濕清熱藥,外摻二元散,(方見《青囊集》。)月余皆可完全,獨猝被傷破卵蛋者,立死。

應用諸方

編輯

消漏丸治濕熱盛成痔漏。

生地 苦參 銀花 地榆 槐米 胡黃連 川柏 龜板

補肺養陰湯治雞胸症。

熟地 玉竹 百合 山藥 貝母 阿膠 白芍 北沙參 沙苑子 引梨肉 熱甚加麥冬枇杷膏(沖服)

益陰煎治龜背症。

熟地 巴戟天 破故紙 淡蓯蓉 杜仲 杞子 菟絲子 山萸 覆盆子 引葡萄肉 鹿角霜

枳殼梔子湯治食復。

枳殼 梔子

仙遺糧散治楊梅瘡。

土茯苓 銀花 靈仙 川柏 知母 白菊花 蘆薈 胡黃連 羌活 獨活 龍膽草 槐花 引陳酒

火毒重者加芒硝、大黃,虛者加人參。

三白湯治濕溫。

杏仁 苡仁 通草 滑石 鬱金 濃撲 半夏 豆豉

龍膽瀉肝湯

當歸 黃芩 梔子 木通 龍膽草 澤瀉 柴胡 生地 車前子 生甘草

羚羊角散治鼻痔。

知母 生石膏 梔子 羚羊角 元參 麥冬 蒼耳子 黃芩

補肺益脾飲治虛火鼻衄。

黨參 玉竹 山藥 白朮 百合 黃 淮牛膝 當歸 引大棗

普濟消毒飲治蝦蟆瘟。

桔梗 薄荷 馬勃 柴胡 僵蠶 升麻 黃芩 荊芥

養陰潤燥湯治似痹非痹。

鈎藤 制首烏 阿膠 白菊花 當歸 丹皮 生地 白芍 沙苑子 元武板 女貞子 絲瓜絡

清肝化痰丸治瘰 。

生地 丹皮 海藻 貝母 柴胡 昆布 海帶 夏枯草 僵蠶 當歸 連翹 梔子

牛桔湯治鵝口瘡。

牛子 桔梗 薄荷 葛根 象貝 柴胡 生甘草 枳殼

六味加肉桂湯治虛火牙疳。

熟地 丹皮 山藥 茯苓 澤瀉 加肉桂(少許) 或加人中黃

消堅散治痞塊。

歸尾 桃仁 濃仆 三棱 莪朮 乳香 沒藥 玄胡索 地栗粉 水紅子 蜣螂 建曲

推行散治腿足濕熱。

茵陳 苦參(炒) 木通 川柏(炒) 當歸 防己 丹皮 獨活 車前子

藥粉治注痰潰後不斂。

黨參 山藥 百合 茯苓 白朮 生 玉竹 當歸 蓮子

將藥曬脆,加炒熟粳米數升,和藥磨末。每早加洋糖調食。

生麥益陰煎治虛火致口舌牙根破爛。

生地炭 麥冬炭 北沙參 元參炭 元武板 人中黃 熟石膏 黑料豆

清肺飲治鼻淵。

生地 生石膏 麥冬 知母 梔子 黃芩 蒼耳子 丹皮 川芍 引豬膽汁

防己湯治腎氣游風。

蒼朮 川柏(炒) 防己 苡仁 獨活 赤苓 防風 萆 草 車前子

祛風丸治赤白游風。

苦參 當歸 白蒺藜 熟地 羌活 獨活 靈仙 大胡麻 制首烏 蟬衣 火麻仁 天麻 紫浮萍 黑芝麻研末,白蜜為丸。

當歸拈痛湯治濕腳氣。

苦參(炒) 海南子 當歸 茵陳 獨活 木通 防己 川柏(炒) 蘇葉 蒼朮 知母 木瓜

涼血清燥湯治干腳氣。

熟地 阿膠 白芍 川柏(炒) 當歸 丹皮 茵陳 鹿銜草 元武板 女貞子

補腎湯治腰痛成龜背症。

當歸 熟地 菟絲子 杜仲 破故紙 巴戟天 山萸 杞子 山藥 淡蓯蓉 淮牛膝 葡萄肉

清熱內消散治痔瘡初起。

生地 銀花 槐花 澤瀉 胡黃連 地榆 苦參 川柏 丹皮

平肝散治上格。

當歸 佩蘭 鬱金 桔梗 香附 玫瑰化 白芍 木香 陳皮 柴胡 枇杷葉(炙)

犀角地黃湯治牙根出血不止。

生地 丹皮 犀角 白芍 麥冬

決明消翳散治目生翳。

荊芥 蟬衣 桑葉 蕤仁 木賊草 石決明 穀精草 白菊花 青葙子

羚羊片散

羚羊角 夜明砂 草決明 木賊草 桑皮 木通 丹皮 赤芍 歸尾

益氣固陰湯治小兒頭軟塊。

黨參 玉竹 白朮 熟地 川續斷 沙苑子 杞子 黃 (炙) 當歸 白芍

蔥白丸治肝氣筋梗。

歸尾 枳殼 濃朴 青木香 三棱 蘇梗 玄胡索 香附 青皮 沉香

清疳散治下疳。

青黛(三錢) 掃盆(二錢) 川柏末(五錢) 地瀝青(八錢) 麻油(一兩)

燉溫,和勻入藥末,攪勻搽之。

益氣湯治肛門下墜。

當歸 黨參 白朮 陳皮 柴胡 黃 (炙) 升麻 甘草(炙) 紅棗

熏洗痔瘡脫肛方

蛇床子 明礬 烏梅 槐花 地榆 防風 青蔥煎滾先熏後洗。

柔肝宣肺湯治肝火沖肺咳。

石決明 羚羊角 丹皮 白菊花 白前 杏仁 蘇子 桑葉 象貝 枇杷葉

通陽湯治寒濕鼓脹。

茯苓 附子 乾薑 草果 陳皮 濃朴 車前子 椒目

金水八物湯治喉啞因傷氣。

北沙參 玉竹 山藥 白朮 黃 百合 桂元肉 燕窩

補遺方

編輯

白虎湯治時邪熱甚,大渴舌燥。

生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生脈散治暑傷氣弱。

西洋參 生地 麥冬 五味

炙甘草湯治時邪昏陷。

甘草(炙) 西洋參 生地 麥冬 阿膠 火麻仁

大補氣血湯

黨參 黃 當歸 玉竹 白朮 杞子 白芍 山萸 杜仲 淮牛膝 桂元肉

消堅散治肝癰。

鬱金 歸尾 玄胡索 木香 青皮 佛手 香附 澤蘭 僵蠶 新絳

豬心丸治痰火入心發狂。

豬心(一個,不下水,切片,焙脆研末。) 甘遂(三錢) 石菖蒲(錢半)

為未,用貝母(三錢)煎湯作丸,每早以生鐵落(二兩)煎湯送下。虛人小兒,須服少許。

人咬方(人齒每呷各物,加之胃火日夜熏灼,其毒甚重。凡被咬之處,最易腫爛作痛。)

黃升藥(五分) 生石膏(三錢) 人糞炭(二錢) 黃連末(一錢)

乳至無聲摻咬處,外貼膏藥三日一換。

玉莖生黑刺方

地瀝青(八錢) 麻油(一兩) 青黛(三錢) 掃盆(二錢) 黃柏(五錢)

研末,同油和勻搽之。

吐血神方

雞血藤膏(二錢) 三七(一錢) 茜根(錢半)

煎服,輕者一帖,重者三帖,除根。

香薷飲

香薷 扁豆 濃朴 茯苓

清暑益氣湯

黃 黨參 白朮 蒼朮 神曲 青皮 陳皮 甘草 麥冬 五味 當歸 黃柏 澤瀉 升麻 葛根

清燥救肺湯

杏仁 麥冬 生石膏 甘草 火麻仁 阿膠 桑葉 條參 枇杷葉

復脈湯

炙甘草 西洋參 火麻仁 生地 麥冬(去肉桂)

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枳實 濃朴

荊防敗毒散

荊芥 防風 羌活 獨活 柴胡 桔梗 枳殼 黨參 茯苓 甘草

神授衛生湯

羌活 防風 白芷 紅花 歸尾 角針 乳香 甲片 花粉 連翹 銀花 甘草

內疏黃連湯

黃連 當歸 白芍 桔梗 黃芩 薄荷 連翹 山梔 木香 甘草

陽八味湯

熟地 山藥 萸肉 茯苓 丹皮 澤瀉 附子 肉桂

消痔漏神方

每日用黑棗十六個,或二十個,每個剖開去核,填滿棉子仁,外以線紮緊煨熟,清早食之,月余收功。

卷下

編輯

醫案

編輯

一人背脊正中長三寸,寬一寸,癢不可忍,每日必搔刮,皮破血流始快,名百腳風。

醫以桐油和鍛石捶熔,做如患上一樣長寬,當中做一空槽式,將有底一面放患上,次以煎滾香油,傾入空槽內熨之,熨至痛不可忍方止,三次愈。

一少婦寒邪與痰濕留於三陰經,使腹疼不止,頻進溫通理氣藥不應,改用。

吳萸 肉桂 乾薑 木香 烏藥 陳皮(研末,溫陳酒下三錢,立愈。)

一少婦,每懷孕至三月則墜。三月心脈養胎,心屬火主血,胎藉血養,木火之體,又值火髒,胎脈兩火交並,灼血耗液,胎元枯澀,五內難系故墮,猶乎瓜繫於藤,藤枯瓜落,以清營順胎方,超墮期前一月,隔兩三日服一帖,服過五月七月期方止。蓋胎皆隕於單月,單為陽屬火也。若虛體胎隕者,宜補氣血。

生地 當歸 白芍 熾殼 黃芩 麥冬 梔子 元參 知母 川柏 或加川連

一嫗小便點滴難下,痛如刀刺,小腹墜脹,乃龍雷之火。與濕熱結於小腸,宜瀉肝熱,利濕邪,十數帖全好。

龍膽草 胡黃連 蘆薈 滑石 梔子 丹皮 片芩 苦參 澤瀉 通草 瞿麥 車前子引琥珀屑

一老人濕熱蘊於大腸,日久化生寸白蟲,奇癢不堪,以驅蟲法,清早服四帖除根。

使君子 蕪荑 雷丸 楝子 槐角 貫眾 鶴虱 川柏 烏梅 引黃土(一兩)

一老人形容瘦小,偶診其脈全無,自雲生來無脈,一世未嘗有病,此天下所罕見者,志之以廣醫林耳目一新。

一嫗素常失血,忽因勞力吐血盈盆,諸治不效,後以降氣化瘀方,立止。此氣鬱化火,逼血妄行耳。

蘇子 歸尾 鬱金 旋復花 青皮絡 香附 三七 荊芥炭 玄胡索 橘絡 降香末 引(佛手玻珀 藕節)

一人哮病,冒風寒而發,或勞力而發者,宜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蘇子 細辛 白芍 杏仁 桔便 乾薑

一童過食咸成哮者,(或過食甜,亦成哮。)以緩劫法。

輕粉(八分研末) 白面(八兩) 和作燒餅(八個)

分八清早食之。(小兒減半)

一人體虛,勞動而哮作,脈細弱,以宣肺扶土方。即平。

杏仁 南沙參 玉竹 太子參 茯苓 蘇子 橘紅 半夏 引冰糖

一婦有梅瘡毒,發時筋骨酸痛,渾身生出紅疙瘩,隨潰膿水,屢發屢愈,奈毒根太深,不得全好。

一人手腕生三堅硬核,大如棋子,由惱怒傷肝,氣分鬱結,痰凝絡脈所致,烙以燔針出黃膠水,此為痰瘤。插入降條,提出堅核。大凡瘤,皮有紅絲纏繞,即是血瘤。若用刀針,則血流不止而死。若按瘤棉軟,或大或小,乃是氣瘤。誤用刀針,真氣立散而危。有種筋瘤,其筋似蚯蚓蟠結形,不禁刀針,易使筋縮難伸。惟骨瘤、肉瘤,初起可用火針,插進降條,化盡其根可愈。至已腫大如桃李,決不可動刀針害人。

一老人背疽漫腫,瘡頭無數釐清,雖出膿水,但年老氣血虛,非補托不可,進十全大補十帖,根腳消而瘡反高起,用刀剪開,流去膿血,調治八旬始痊。(凡老人背疽雖愈,不出三五年多死。)

一老人生陰搭背,僵硬如盤,痛不可耐,先搗蒜頭鋪患上,加艾絨灸之,使溫通血脈,轉為陽,內服陽八味加黃 、黨參,扶助正氣,三日後烙以火針,隨插藥捻,又三日,硬悉化腐漸脫,百日外始完口。

一人夏月足底生疔,誤食豬肉,立刻走黃毒散,由腿至肋,數處腫如注痰塊,大小不等,痛不可忍。照疔治法,一日疼止。切不可作痰塊治,用火針立危。待膿熟放以刀,約月余方痊。

一女孩生下無肛門,先用藥線,穿掛肛上 皮,四日吊豁,隨以披刀,挑破肛之正門,外用細木尖長寸許,裹以薄棉,插入刀口,三日使皮肉不得復連,乃成完全人矣。

一孩生下,舌下中筋與下牙床相連,不能掉動,用剪刀剪至舌下正筋處而止,以藥止其血,即愈。

一少年夏日,常赤身將背坐倚有石之牆,圖其清涼適意,豈知陰冷凝澀經脈,未幾覺背酸痛,日劇一日,療治不效,延半載乃逝。

一童周身生骨瘤,堅硬貼骨,小大不一,肌肉日瘦,由母腎虛,與骨月至戚苟合,胎感其氣而成,久服腎氣湯,自消。

熟地 菟絲子 萸肉 破故紙 杞子 當歸 昆布 海帶 淮牛膝 乳香 覆盆子 陳皮

一婦氣鬱不舒,使左乳結核三枚,如棋大,方一月,下以火針,隨插降條,隔六日一次,數次化盡核而止。此症宜早治。若大如桃李,或潰血水及翻花,皆不可治。

一人膝蓋漫腫,痛不可當,飲食不入,外搗敷社花根紮好,兩日一換,內投溫經燥濕藥,一月全功。

一老嫗腿生痰塊,初覺隱痛,二旬外高腫疼甚,腿胖如屍,形容日瘦,烙以火針,全不知痛,乃脾敗肉死尋亡。

一少年面浮黃,神氣弱,背中並乳旁有痰塊,漫腫光亮,脹痛之極,針出黃水,此脾虛濕泛,至兩月將斂口,忽渾身浮腫,瘡口迸裂,已而遂殂。

一人病後,浮火熏肺,致音啞難言,投六味湯尋愈。

一婦耳下始隱痛,漸腫大,經治後腫雖退,而牙關仍緊,延已兩月,頤下有一孔流膿,是骨槽風之膿毒,結成多骨,抵拒牙關,用刀刺牙床後盡處,插入降丹少許,閉口半日勿食,免藥毒入喉傷人,提出多骨,乃痊。

一嫗牙關不能開,牙床一深孔流臭水,飲食不入,終為不治之症。

一婦產後血虛生風,身癢搔起白屑,發落目瞀,與祛風潤燥涼血丸,半年病如失。

一人肚臍腫爛,時流黃水,乃腸胃濕熱從臍而出,內進清利濕熱藥,外摻黃提丹,漸腫消水干而愈。

一婦面黃瘦,每見生米,口即流涎,得啖始快。此脾虛濕盛,化熱生蟲,與烏梅 楝子 鶴虱貫仲 槐角 雷丸 蕪荑 川連 檳榔 花椒 以黃土煎湯煨藥,十劑後無恙。

一女瘦弱不堪,常食臭抹布,及臭污泥。此腹內有蟲窠,與殺蟲藥,十數帖除根。

一人病後遺毒,牙關脹硬,牙齦臭爛,時流赤黑水,不進飲食,投藥不應而亡。

一人起居如常,時喜吃金鐵、土石物,毫無所礙,此肝胃火旺極生蟲,故能磨比堅剛之物,以大青葉煎飲二旬,專清肝火乃愈。

一人因數日夜賭博大輸,致相火上沸,擾亂心宮,將舌齧去一截,尚不自知,遂投降火安心藥而痊。

一人自六歲生痰塊,背上至臀破潰十八處,時出黃水不絕,延及三十歲未愈,形色雖敗,飲食尚可,大約是起初多進涼藥,冰凝肌肉,所以治亦無效。

一孀婦心懷不遂,鬱火上蒸,使舌根生數孔,時出臭味,謂之 舌,治數年總無功。

一人牙關初腫閉,他醫令其食葷腥發物,則風熱被葷味助火滯毒,腫硬愈甚,牙關永緊,只進稀粥,成骨槽風錮疾,終身不治。

一人手中指生疔,食豬肉飲酒,走黃,毒重,腫痛已三年不稍退。先令飲洋參、桂圓湯一碗,固其元氣,隨以快刀將患指根節筍處剁去,刀口摻止血藥,即浸手冷水內,後乃提盡餘毒,一月全功。

一人緣動怒,使肺氣阻閉,湯水難入,初作喉風治,不應。余以舒肝理氣藥,(蘇梗 佩蘭 枳殼沉香 玫瑰花 鬱金 香附 木香 佛手) 四帖遂平。

一人被火藥,將頭面並兩手轟燒,皮膚欲腐,兼起水泡,隨用生軍末,調老桐油敷,外貼皮紙,過二日一換,一月全愈。

一人休息痢,二十餘年,先投培補正氣藥六劑,繼進大承氣三帖,攻其老積,遂下血團一個,(此積滯為血所搏,藏於大腸隱曲處,每有觸動則發,屢發屢止。)後調補月余乃痊。

一孩環跳穴生疽,因多服涼藥,致肌肉冰凝成漏,時消清膿,一足已跛,終成不治。

一婦內踝骨生疽,形如剝鱔,腐流臭水,(人身濕多下注。)摻勝濕丹,須外紮緊,則藥方不從水淌去,後遂獲痊。

一人生左足發背,爛開臭腐極痛,足背至下之處,難於升發,收口甚遲,摻勝濕丹,紮緊,隔四日一次,五旬奏功。

一婦手足遍生紫疙瘩, 疼或潰黃水,名紫癜風。乃濕熱留於血分而然。以刀砭去毒血,外將老桐油調清涼散敷之,內進涼血摻濕藥,隨手取效。

一孩上牙床縫中,常流臭膿,此為牙漏。用銀條探試,奈其漏上通於鼻,無法可施矣。

一人內目 成漏,以探條試之通外,先插陳降條,化去管,次將利剪豁開,上生肌藥,貼膏藥一月完全。若通眼內,決不可治。

一婦口角生疔,誤食豬肉走黃,唇腫翻硬,刀刺無血,極痛煩燥嘔惡,此毒內閉。又串至脅肋,漫腫三處,如流注,(若用火針立死。)內服疔毒復生湯(方載《外科正宗》)十二劑,唇上膿潰腫退,但脅肋至月余始有膿,百日乃完口。

一人患縮腳痰已好,誤食赤豆,使毒復萌,患腿酸痛難忍,僵硬如鐵,療治不靈,延年許,聊可伸動,卒成跛 。

一人患流注三處,臥床一月未見膿,獨尾閭穴已深爛,是名席瘡。乃肌肉先死,辭不可治,尋亡。

一老人冬溫發熱,煩躁有汗,大便泄,舌板硬燥裂,全不渴飲,脈象細弱,陽病陰脈。

此真陰告匱,不得上潤,立見神昏,勉投救陰法,不應而逝。

一婦對口,腐已脫盡,瘡中黑凹腥臭,不肯生肌,此為內陷壞症,竟死無救。

一婦素忤逆,一日罵姑不堪,忽被雷神提至空中,陡然摔下,嚇得心神恍惚,如醉如痴,與柏子仁、遠志、當歸、熟棗仁、茯神、丹參、麥冬,夜合花、九節菖蒲、龍齒、金針菜,六帖而安。

一人手碗生肉瘤,大如杏,經針後隨耘田,傷及筋脈,一手漫腫作疼,連破數孔出膿,仍不消腫,治有二年,方腫退口斂,手指終拘攣。(凡針灸後,一犯勞動,必見腫痛。)

一老人患陰搭背,腫硬如盤,皮色不變,先搗蒜頭鋪瘡上,再加艾灸,如此兩次,根腳雖收小,正頭堅黑,刀刺嗝叭有聲,此肌肉僵死如石,冤譴之症,更數醫終死。

一婦冬月冒雪遠行,又赤足涉水過渡,使陰寒之邪內逼,隨發直中傷寒,身冷頭髮熱而痛無汗,周體青紫,六脈沉伏,辭不立方,三日乃殂。

一兵剿寇凱旋,因心喜急,奔路五十里,俾五內之火,沸湧上騰,逼傷陰絡之血妄行,由口眼耳鼻而出,奄奄一息,猶出不止,與犀角地黃湯,甫入腹,血即止,(此方治實火,不可治虛火。)調息數日而康。

一婦大瘧數年,脾胃虛極,中氣不運,周身浮腫,食入作脹,與補中消滿法,雖暫效,已而腫甚於前,乃土敗不勝藥力,後延半載沒世。

一婦乳房臭爛,中有豎頭紫肉,並不腫硬,乳汁又通,此楊梅遺毒,照梅瘡治法乃愈。

一孩痧疹,熱盛熏爛肺葉,每張口有臭蛋氣觸人,治亦無效。(若大人口有臭蛋氣之病,未有生者。)

一婦產後風邪,乘入太陽,上踞清道,頭疼如破,或作或止,延及廿年,針灸頭維二穴四次,內服當歸、川芍、黃 、白芍、黨參、羌活、冬術、細辛、防風、白芷,十二帖除根。

一婦生反唇疔,因食勞葷走黃,滿頭赤腫,毒延至背,潰流膿水,從二月療已近愈,至五月仍然昏卒。

一人秋邪,三日忽昏厥如屍,胸次尚溫,脈且流利,細詢,原素嗜洋煙,斷煙數日,值癮到時,無煙殺癮,正氣又被邪氣暗耗,所以難支。先用煙膏二厘,沖開水灌下,接過其癮,旋投祛邪輔正方而愈。

一人患秋燥,誤服燥藥三帖,致陰傷液涸,遂神昏舌短,不得出言,先進梨汁潤其臟腑,尋投清燥養陰湯,五日遂瘳。

一人脘痛不止,形脫食少,已延一年,乃寒邪蒙閉中焦,氣機呆滯難運,與黨參,官桂、丁香、烏藥、木香。草果、吳萸、陳皮、附子,烏梅,三十帖,疼減其半,又三十帖,覺心中嘈雜,更以枳殼,半夏、砂仁、茯苓、白朮、黨參、陳皮、山藥、甘草、木香,八帖,病如失。

一婦遍身酸痛,手腕高腫數塊如棉,肢痿食少,乃脾虛血弱,經脈流行不暢,風襲筋急,謂之痛痹,用當歸、冬術、白芍、山藥、黃 、桂枝、木瓜、靈仙、秦艽、防風、貝母、川斷,四十帖,腫疼減半,又四十帖而平。

一人脘痛,左乳下漉漉有聲,如囊裹漿,脈象滑數,此痰蓄中,胃挾肝火上犯,先以瓜蒂散五分,開水調下,立吐痰水兩碗,繼投楝子、吳萸、半夏、木香、薑汁炒川連、茯苓、乾薑、烏梅、陳皮、白芥子,二十劑全可。

一人冬月常五更沖寒遠行,則寒氣阻閉經絡,手足多生青紫塊,麻痹難動,議桂附理中湯,加溫通藥八帖乃痊。

一老嫗體虛痰盛,忽昏厥聲如拽鋸,稱為痰中,投三生飲加味,黨參、冬術,橘紅、薑汁、附子、南星、木香、竹瀝沖灌,頃刻神稍清,脈總弦急,延八日竟死。

一人因服硃砂、青鹽,神呆語澀,面赤口渴,起坐不安,此苦燥烈性,擾犯心神,陰傷火熾無制,投大劑白虎湯加犀角,八帖遂平。

一人見食碗至前,嗅鼻發驚狀,此瘋犬毒內伏。詢其被瘋犬咬否?彼雲曾有瘋犬咬傷,並未發作,咬口已平。囑其速辦後事,入夜果亡。

一人腹脹如鼓,月余只飲稀糜,先以舟車丸三錢,開水下,移時瀉濕水積滯半桶,腹脹便消,後進枳殼、麥芽、冬術、神曲、山楂、陳皮、苡米,調理一月復元。

一老人春溫二日,便神昏譫語,時輕時重,脈十動一止,或廿動一止,諸醫皆辭不治,此年老正虛,不能與邪相抵,至一候(七日也)邪退正回自好。

一人因傷食起病,脈七動一止,在法無治,至八日發出斑疹而愈。此風熱早伏,藉傷食更閉,難於外達,故昏沉懶言。至一候經絡已周,而症乃現。

一老嫗常頭痛引腦鼻,淌臭涕,此膽熱移於腦,煎灼陰液,滲泄而下,名為鼻淵,當清熱透腦法,與辛夷、羚羊角、藿香、蒼耳子、知母、梔子、生石膏、川芎、生地、黃芩、豬膽汁,八帖病除。

一人上下牙床隱痛腐爛,脈象遲細。此陰虛浮火上炎,以熟地、澤瀉、茯苓,肉桂、丹皮、山藥、萸肉,八帖即痊。第虛火如雨中雷電之火,見日則消,六味中加肉桂,引火歸原,乃雨中電火而見日光矣。倘用苦寒,陰霾反盛,更益其病。

一人牙縫忽生肉條,挺退場門外,名為髓溢,先以鐵烙燒熱烙平,內進生地、蓯蓉、骨碎補、菟絲子、阿膠,萸肉、杜仲、線魚膠、淮牛膝、龜膠、豬脊髓,十二帖不發。

一人舌腫硬難言,脹疼不入湯水,即紫舌脹。舌中乃凸起一點,以刀刺出血,投三黃湯,三帖遂消。

一婦大瘧,延至體虧,在法當補以六君湯,入腹便昏暈,詢其素不受絲毫補益,反與克削藥始蘇,此稟賦之異者。

一婦每生病,六脈全無,迨疾退脈亦漸起。向來孱弱,不能載邪,故脈沉伏不現。惟見病治病,不必憑脈可也。

一婦季夏在田中農作,值烈日蒸起,埡糞濕邪,兩足侵染其毒,遂赤腫作腐,痛癢難當,常欲以手摩擦,致手亦染其毒,乃用手持物吃,則毒徑犯喉系,隨時咳喘,甘蔗、蒜頭煎飲可效。但糞毒咳,失治無救。

一孕婦因濕熱上沖,頭疼欲死,先刺風池兩穴,太陽兩穴,痛稍減,脈來洪數,與膽草、澤瀉、夏枯草。白菊、滑石、山梔、桑葉、羚羊片、黃芩、知母,四帖,後不復發。

一孕婦六月受暑發痧,誤飲生薑湯,遂腹疼不止,(凡痧忌姜,暑天尤宜戒。)用白王瓜皮煎飲,再刺痧症諸穴,立定痛而瘳。

一老人病久陰傷,相火震動無制,玉莖破皮流血痛甚,外搽珍珠散,進生地、元參、川柏,生首烏、山梔、丹皮、知母、龜板、女貞子、麥句,廿帖漸斂口矣。

一婦腹痛,引陰不止。凡溫通理氣去瘀殺蟲,及平肝針灸諸法,均不應。乃髒結症,數日溘逝。

一嫗臍腹咬痛,便泄晝夜無度,諸治罔驗,亦髒結症,故疼常無休息,旬日遂亡。

一老婦左臀被針戮旋腫,疼似流注,日夜呼號,眾醫束手,延月余方死,此傷人神。

何者謂人神?人身氣血會聚之源也。

一農夫每勞動便胃脘板痛,得食稍定,此中虛,因勞而氣難運,故疼,投黨參、白朮、陳皮、木香、草蔻、黃 、山藥、肉桂、乾薑、吳萸,六帖痛止,驟難除根。

一人慾後,髓空陽虛,便入水捕魚,陰寒乘間直入三陰,周身掣痛,竟無定時,因經絡悉為寒邪阻閉不通,六脈沉伏,與四逆湯加桂枝,當歸,不應,三日遂卒。

一婦生顴疔,散黃面腫如斗,作痛昏瞀,症勢瀕危,以疔毒復生湯不應,乃加琥珀一錢,疼止,腫漸退。

一人右顴腫硬,皮色如故,旬余未化膿。此風熱上壅,其名顴瘍,最屬遷綿。以牛子、薄荷、山梔、連翹、僵蠶、丹皮、桔梗、黃芩,外敷清涼散漸退。

一人口生紫泡,牙床臭爛,手足發紅暈斑,壯熱煩躁,與薄荷、山梔、羚羊角、麥冬、知母、生石膏,片芩,三帖全退。

一婦生外踝疽,淌膿五年不斂,因骨筍空隙處為之穿潰,常一細孔流水,不能入藥。終成痼疾不治。

一童跌豁上唇嘴,摻生肌散,用棉帶紮緊,拴於耳後,四日一換,只進稀粥,不可言笑,靜養一月平復。

一人忽喉痛不腫,痛牽耳下難忍,惡寒壯熱,滴水難入,從午初至申刻便死。此風邪閉滿肺絡,脈來促急,乃緊喉風也。

一人喉不腫痛,忽痰壅不出,氣塞難通,湯藥滴不能進,《內經》謂一陰一陽結為喉痹,延三日乃死。

一婦腿內側生流注,治不得法,年余始潰,每出膿盈碗,已六載未收口。乃骨縫空隙已被爛通,藥不能到,肌肉為之空浮,稍勞動即胖腫,諸治無效。

一嫗生數處流注,烙以火針,毫不知痛,此肌肉早死,遂辭不治,二日後果死。

一人年幼腿生流注,療十數載方愈。及壯,夏月入水,陰濕又乘三陰,初覺舊患處隱痛,兩月後只潰清水,(因肌肉久虛,故無濃膿。)與生 、白朮、芡實、蓮子、山藥、黨參、附子,合炒老黃 米磨屑,加紅糖調食,接補正氣,四月余雖痊,旋又完姻,精氣更加暗耗,復因入水,舊患仍作,諸治不驗而逝。(凡久病體虧,戒欲為要。)

一人曾染妓毒,幾年後因有病正虛,淫毒乘間竊發,龜頭生如翻花菌,大小十數枚,逐一用藥線扣住,過一日收緊線一次,待落下,隨上生肌散而痊。

一婦大瘧,延久形瘦脾虛,過於作勞,忽口鼻俱出血不止,乃脾虛不能統血,上溢清道而出,以黃 、白朮、玉竹、黨參、山藥、當歸、茯神、牛膝,二帖,便止。或因此發牙衄者,治方同。

一女頭頂被碰跌,由頭至額,腫軟如棉,此氣凝血瘀所致,用活絡膏藥貼自消。

一孩跌破眼睫流血,當時未洗淨,遂上下睫長為連合,尚有一孔通光,用刀割開眼縫,隨止其血,目可照舊。惜目珠閉合年余,生翳難除。

一女孩額上跌破,初起失治,數月來滿面皆膿,串空起殼,污水不斷,逐漸插降條化毒,並生肌散而痊。

一嫗鼻中生痔,挺出不通,先刺破受藥力,次以棉花蘸 砂散塞之,復加棉花塞緊,難落,隔五日一次,化盡,服生地、丹皮、知母、梔子、元參、花粉、條芩、川連,則面方不起火。

一老人表虛血弱,筋失營養,常覺左腳底有氣一條串至胸肋,脹悶欲絕,移時串上頭頂,又從頭頂走至右邊胸肋,亦復脹悶,移時串至右腳底,氣止人安。每日數次,不堪其苦。先以腎氣湯,加理氣藥卅帖,再用當歸、杜仲、黨參、黃 、杞子、菟絲子、巴戟天、白芍、淮牛膝、海桐皮、川斷、葡萄肉、破故紙、毛脊、五加皮,陳酒隔水煮一支香,服四月悉平。

一人生搭背,常要刀剮去患上肉方快,隨出蜈蚣數條,直至剮盡背肉,出蜈蚣無數乃死。其人作孽太重,冤讎相報耳。

一人左肋生流注未完口,因遠行跌倒,碰傷患口,竟出血不止。乃遠奔則浮火必騰,使經脈錯亂,逼血而出,投犀角地黃湯入腹即止。

一婦中虛痰盛,使痰隨經絡流串遍身,或凝結多處,腫軟如瘤,按之不疼,癱弱不得轉動者年余,用川貝母四兩,陳酒六斤,隔水煮服,漸能行走矣。(人身多痰,氣血盛則痰化為血,氣血衰則血化為痰也。)

一童勞苦傷中,脾氣鬱結,化熱生痰,凝於舌下,左邊成為痰包,腫脹,致言語飲食俱難,以刀放出膠痰杯許,插陳降條少微化去根,方不復腫。

一嫗玉戶腫痛,不得大小便,飲食不入,此濕熱注於膀胱,移於小腸,將成蚌疽,投龍膽湯加利濕藥三帖,潰流紫血盈盆,外摻清涼散,又前方五帖全愈。

一嫗刀傷破左食指皮,自摻藥剛收口,忽

一手腫痛不止,飲食慾絕,或而昏憒,脈象疾硬,治不應手,此傷人神者,四日故亡。

一人食牛肉、便腹脹壯熱,以山楂、建曲,青皮、檳檳、濃朴、麥芽、枳殼、蒼朮,加稻草為引,因牛喜食草,物理當然,覆杯則消。

一童食蛋停滯,致心窩腫凸如李,食少形削,將近十載,用手提起腫塊,使離內膜,免傷胞絡,以針輕緩刺下灸之,服化積方,十日針一次,一月除根。

一婦心窩生疽,月余不潰,僵臥食少,用細火針,輕緩眠側刺少許,方不傷內膜,插入藥捻拔盡膿乃愈。(直刺針必險。)

一嫗生喉蛾,膿出甚多,遂太勞動,大損肺氣,忽音啞無言,別無所苦,早服燕窩湯接補,晚投益土生金方旬余,言能高朗矣。

一人霍亂,三日仍吐瀉,使中氣敗竭,而陰陽已倒行逆施,則大便自口而出,此胃底已翻,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至七日而亡。

一產婦血虛風燥,周身串痛,幾處浮腫如桃,筋漸短縮難動,脈來浮數,以生地、鈎藤、阿膠、白芍、大胡麻、丹皮,當歸、沙苑、首烏、女貞子、生龜板、絲瓜絡。十帖撤消。

一人針戳手掌肉內,用細繩紮緊手腕,使不上走,(針隨血脈走至心則死。)未嘗剮割,一月針從原口而出。

一人喉生疊肉,狀似雞冠,攪塞要路,惟進米飲,症名喉岩,以火烙烙平,服解郁方乃消。三月後翻腫勝昔,難語難食,時流鮮血,知是冤報,未久遂卒。

一婦傷子過悲,致肝脾氣鬱,智能不靈,神昏不語,不食不大小便,直臥如屍,已旬半,惟目尚靈,脈遲細,以鬱金、佩蘭、木香、佛手、蘇梗、夜合花、茯神、九節菖蒲、橘紅、遠志、沉香、 磁石、香附,解郁安神通竅,八帖,遂起坐如常。

一嫗肝鬱喉間梗阻,湯飲可進,硬食難入,帝丁左右有筋扛起,撐脹不爽,即是上格,用刀刺筋上,多不出血,服平肝理氣方,數次便松。

一老人搭背,潰後見代脈,此膿腐去多,元氣不相接續之故,與十全大補十日,外脈如常,瘡口已斂,忽雙足痿軟,不能動,仍進大補法,二旬如舊。

一人滿頸起痰核十數枚,先烙火針,疏通其結,進柴胡、貝母、蔞仁、海藻、海浮石、荸薺、香附、橘紅、昆布、丹皮、海蜇頭,十帖,外全消。

一婦乳癰已痊,因勞動,便 腫流膿,將逾二載,投八珍湯卅帖,乃不復發。

一人慾後下床小便,寒邪乘虛侵入腎經,玉莖腫亮不痛,與杞子、巴戟天、韭子、菟絲子、蓯蓉、熟地、覆盆子、山萸、破故紙、鹿膠,六帖腫退。

一婦臨產,去血過多,忽然昏暈,肢冷脈絕,立時不及備醋、炭與火盆,先以火紙卷粗卷,點火藉煙熏鼻,接透陽氣立醒,內進調理方獲痊。

一人滿腿腫亮作痛,乃脾虛濕邪溢於肌表,其名冬瓜痰,用針刺出黃水,敷沖和膏而愈。(若用火針,便爛難斂。)

一人大腿生流注,三月余方潰膿,競諸治法,不得完功,因人腿只一條大骨,(名成骨。)

另有兩條脆骨,(名輔骨。)夾扶大骨於肉中,今被膿爛穿骨縫空隙,藥不能入,常流膿水終身。

一婦天寒臨產,兒先出一手,經一晝夜不下,用艾葉一斤煎湯,傾盆中,令產婦坐盆上,四圍密護莫走氣,俾熱氣熏透,玉門交骨得暖方開,兒遂奔生而下。

一人肝鬱化火,上升頭巔,火滯血瘀,結成肉條,長及三寸,紅亮豎凸,觸之痛極,用青黛、川蜜和敷,月余全消。

一女喉外結核脹疼,治已將痊,繼音啞難言,以蘇子、叭杏、苡米、蘿菔子、象貝、桔梗、蔞仁、紫菀、炙杷葉,十二帖,聲漸透如初。

一人玉莖浮腫破爛流膿,延有半載,以生地、胡黃連、川柏、銀花、車前子、知母、土茯苓、梔子、澤瀉、甘草梢,十二帖,外搽珍珠散,皮斂腫未消,並不疼,袖住馬口如嬰孩,自言如此腫已十年,故難消。

一童痢下日久,痢雖止而脾胃敗極,忽右手癱軟難動,與當歸、熟地、黨參、白朮、白芍、山藥、杞子。黃 、茯苓、紅花,廿帖,撤消。

一孩腸 延久,穀食甚少,正氣耗傷,致目眶內陷,日珠生膜,投熟地、萸肉、太子參、冬術,菟絲子、杞子、山藥、淮牛膝,當歸、陳皮,調治一月,膜消復明。

一幼女左肋生肝癰潰破,兩月余失治,穿透內膜,患口如蟹作沫,每摻藥隨被膜內氣煽去無存,必死之症,數日而夭。

一人牙根作痛,漸爛穿牙床,日見深嵌,延開及腮,仍痛不休,此為牙岩,禁用刀刺,辭不可治,延年余死。

一人龜頭腫痛,色如煙煤,馬口閉塞,爛至尿管,溺從爛孔流出,臭不可近,此肝腎濕毒結久所致,治之不應而亡。

一婦生鎖口疔走黃,滿面紅腫,四日漸消,以刀刺疔頭,流污水不知痛,其毒忽走至手臂及臀,腫如流注,(忌用火針並暖藥。)煩亂昏憒三日乃殂。

一孩日暮內喉脹痛,急進疏散方不應,至平旦氣促神呆而殤。此風熱內閉,是緊喉風也。

一婦因寒凝氣滯腹痛,以溫通理氣方,六帖不效,次用吳萸、肉桂、木香、附子、陳皮,研末,溫陳酒沖服,痛立止。(蓋末藥尚存原性,故治速效,不似煎劑,性已淡,故鮮效。)

一人項下漫腫,氣喘吐涎,湯水難入,是風痰內閉,服藥無功,三日便卒。

一婦小產去血太多,血虛液涸,火灼髒燥,擾動心神,悲喜不知自主,似神鬼所憑數伸欠者,以甘麥大棗湯,當歸、阿膠、紅花、丹參、柏子仁、大棗二枚、甘草、白芍、杞子、小麥二合,入腹即平。

一女少腹隱痛,不能仰臥,小便下膿血,乃小腸癰,以歸尾、苡米,澤蘭、沒藥、玄胡索、桃仁、蔞仁、乳香、木通、車前子,十二帖全安。

一嫗臀生流注,不甚高腫而疼,引及半身,不納飲食,不過六日乃亡。

一老人由牙床爛穿過腮,深陷可畏,並無膿水,亦無臭味,其名牙岩,諸醫推辭,年余方死。

一婦胃痛廿餘年,右乳下硬如覆杯,漉漉聲響,此痰積於軀殼五內腑外空處,先以瓜蒂散(五分),涌吐其痰,服黨參、乾薑、半夏、烏藥、吳萸、木香、白芥子,橘紅、草蔻、白朮、官桂,十二帖除根。

一童跌豁上口唇,先以細火針穿通兩邊豁唇,次以絲線針,自火針孔穿出收緊豁口,摻生肌散,貼以膏藥,三日一換,惟飲稀粥,禁止言笑,一月撤消。

一人龜頭忽生皮包住,只一線之孔通馬口,小便極難,用細鵝毛管寸許,插入孔內,後漸換粗毛管插之,外以布袋套住玉莖,欲溺去之,溺過仍然包插,久久其孔可寬,小便自暢。

一孩瘧久轉痢,瀉如莧菜汁,此脾虛不能統血,陽虧不能蒸血變赤,服藥不效,四日而殤。

一婦腹疼月余,轉成腹脹氣促痰鳴,湯藥入口即吐,用銅鐵鑰匙廿四把煎飲,至夜半瀉水甚多,脹消能納飲食。

一婦生鎖口疔,食葷走黃,唇硬如石,面腫如斗,刀刺不疼,口中氣臭,神昏譫語,湯水難進,不肯化膿,此毒內閉,十四朝而死。

一童因驚恐,每夜夢一紅衣人與黑衣人相鬥,至天明方退,延及三月。夫黑色屬腎,紅色屬心,心火獨亢,腎水不充,水不制火,心腎不交而然。投生水安神方,(熟地 柏子仁 茯神 白芍 龍齒 石菖蒲 丹參 夜合花 遠志棗仁 金箔 金針) 二帖不復見。

一婦產後少腹板痛,小便難出,是氣血壅閉,與寒邪交結,成小腸癰,(若大便結,乃大腸癰。)延已三月仍痛,甚難轉動,只進米飲,肚臍腫突出膿,摻提膿丹,針灸少腹數次,以歸尾、桃仁、沒藥、蔞仁,五靈脂、木香、澤蘭、乳香、苡米、香附、玄胡索、肉桂,十帖後漸起床矣。

一人舌左畔生兩個硬尖叉,不便伸縮言語,漸至爛穿半舌,不得納食,名為舌岩。因心緒太煩,水虧火旺所致,無何便亡。

一人玉莖赤腫,尖頭爛若蜂窠,時流膿血,後中段又破,一孔出膿,溺從此孔而出,馬口堵塞,色似豬肝,(此血肉早死。)延半載方死。

一老人滿舌腫脹作疼,不能進食,名盤舌癰,勢甚危殆,先用通關散,嗅鼻開通其氣,(凡喉舌病皆可用嗅鼻法。)舌本立松,吐痰甚多,次以刀刺舌下出血,進清火化痰方尋愈。

一孀婦乳房腫硬如石,此體虛氣鬱而得,貼消堅膏藥,服佩蘭,當歸、象貝,黃 、鬱金、茯神、香附,青皮、黨參、白朮、遠志、陳皮,一月全消。

一婦善怒悶,氣痹於上焦,致呃逆之聲達於戶外,作呃忒治不效,以杏仁、蘇梗、沉香,鬱金、枇杷葉、桔梗、紫菀、佛手、佩蘭、降香,症乃肺痹,十帖漸好。或加金沸草、丁香、代赭石、柿蒂,經治數人皆效。

一婦常腹疼串至滿腹,聲如雷鳴,嘔惡不食,臥床難起,以黑丑、枳殼、建油、白芥子、桃仁、黨參、沉香、玄胡索,煎汁送滾痰丸三錢,下痰水甚多。或舟車丸三錢,或三聖散,防風、瓜蒂各三兩,黍蘆一兩,為末,齏汁下一錢,皆能逐痰。

一童右手酸痛,用冷水浸漬,以希定疼,豈知血脈被冷水冰澀已死,隨現紫黑斑片,漸加竄爛,筋肉腐落,後至指肘爛脫,形削不食而死。

一婦往田刈麥,刀傷左脛皮約寸許,彼時未嘗介意,三日後一足赤腫如屍,連腹皮有紫黑起泡,破流黃水,壯熱神昏,譫語不食,痛難轉動,此因刀染蛇毒,皮肉一近,毒從血脈走串,一日便卒。

一婦傷子過悲,舌尖生一紅菌,其大如豆,蒂小痛極,妨礙飲食,名曰舌菌。先以藥線,扣住線頭,將膏藥貼藏於面,便於進食,漸收線緊,七日菌枯而落,次以火烙,燙平菌根,乃愈。

一婦往園圃摘取王瓜,滿手旋串,爛及腕臂,時流脂水,療及半年始痊,此手沾蛇蟲之毒也。

一人右足背,有蚊一齧,便腫連膝脛,麻木不疼,敷清涼散加雄黃,服敗毒藥六帖而消。此蚊先吸蛇蟲毒血,故移毒於人。

一婦產後暴怒,震動肝火,耗竭陰血,血舍空虛,神志瞢亂,言語顛倒,不識親疏,飲食如常,投當歸、丹參、蓯蓉、白芍、杞子、玉竹、佩蘭、遠志、萸肉、紅棗、鬱金、香附、阿膠,八帖霍然。

一婦秋邪,月余昏沉,不言不食,臥不能動,大便久結,胸次灼熱,惟目珠尚靈,正虛邪氣里結,以大承氣加高麗參三錢,扶正通便,服藥半日,大便行,神漸醒,隨進米飲接補元氣漸痊。

一婦時邪,六旬昏睡,不語不食,大小便利,不渴微熱,詢其經水適來,發病經即停,此熱入血室。形容枯弱,目珠靈活,以生地、丹皮、山梔、片芩、柴胡、桃仁、赤芍、元參,三帖病退。

一人溫邪六日,無汗壯熱,大小便通,大渴煩躁。臥轉不休,舌苔白滑帶黃,脈象洪數。

此邪熱內陷,與井水一杯,甫入腹,大汗淋漓,熱退人安無病矣。

一嫗哮症數十年,冒風寒則發,喘促不得臥,湯水不入,語言難出,神昏舌強,奄奄待斃,以蘇子、附子、乾薑、肉桂、茯苓、杏仁、橘紅、白芥子,三帖乃平。

一人秋邪八日,發熱形脫無汗,臥不能動,舌白潤,脈細數,已穿齊衣服,待氣下入。先與梨汁半杯,入腹後煩躁大作,略與涼水,飲下更渴,一日夜計食梨卅斤,井水一大桶,遂溱溱大汗,病如失,此症罕有遇之者。

一人冬月,賭博數夜,忽神昏跌倒,不省人事,目閉不言,便泄無度,脈象沉微,與桂枝、濃朴、藿香、砂仁、蒼朮、附子、陳皮、木香,三帖遂起。

一婦因夫歐後腹疼,十日未止,遂服鴉片自盡,當遭救醒,腹疼更甚,連進跌打理氣方不效,加紫棉秸二兩入原方中,煎服立愈。

一人咯痰帶血,三年來左脅板痛,漸串至胸,腹脹形紫,瘦不食,痛處喜風,吹之方快爽,若是無風即用扇自扇,百治不靈,死時十指捲起,兩足蜷縮。

一人用人言搽入發中虱,俾頭面與身赤腫裂痛,皮膚乾燥,敷清涼散,服清火敗毒方三日消去。

一人小便六日不通,用桃枝、柳枝、槐枝、水蔥煎滾,傾桶內患者坐桶上,四圍密護,熏蒸一時,竅開溺如注。

一人用人言、水銀搽疥瘡,致周身皮燥開拆,白屑脫落不絕,以當歸、杏仁、生地、桃仁、火麻仁、柏子仁、丹皮、阿膠、紫草、山梔、郁李仁、麥冬,廿帖稍好,原方為丸收功。

一人體胖,勞動太過,胖者多虛,忽手足疲軟,不能舉動,故勞則氣傷,氣傷難以運血,血滯不得貫通脈絡,當補氣和血方,(黨參 當歸 白朮 川斷 五加皮 黃 紅花 玉竹白芍 陳皮)六帖,行動便能。若作痹症。用散藥則癱矣。

一婦產方八日,其夫即與交合,遂嘔惡頭重,癱軟畏動,懶言,服當歸炭、太子參、蓯蓉、菟絲子、冬術、炒丹參、炒白芍、杞子、阿膠珠、乾薑、山藥、陳皮,八帖安然。此傷沖任為重,補奇經所以效。

一婦因夫時熱症初退,與之接合,隨發熱不安,腹痛難忍,名陰陽易。投鬱金、香附、小朴、公鼠糞十四粒、枳殼、僵蠶、藿梗、韭根五錢,二劑乃效。

一人稍勞動便肛脫寸許,坐臥不安,此體胖氣虛下陷使然,進益氣湯加槐米、地榆,另以獨活、當歸、側柏葉、烏梅、倍子、青蔥,煎滾傾桶內,坐上熏之,數次乃收上。

一婦陡然渾身麻木,手足抽搐,神困不言,似肝風非肝風也,是胖人多虛,加以產多血耗,乃氣不行血,血不榮筋耳。投歸脾湯,六帖而退。

一妊婦時疫告危,先只用門面藥不效,余進生地、枳殼、山梔、片芩、麥冬、蘇梗、連翹、花粉、當歸、元參,二帖,因加順胎藥,故神驗。

一婦懷孕已六月,乃感時疫,壯熱胸悶腹墜,口出臭氣,知胎已死,用蒼朮、陳皮、濃朴、甘草,加芒硝三錢,夜半果下一死胎,熱亦退,調治而痊。

一婦妊足十月,口鼻皆血出,三日未止,氣微神憊難動,湯飲入口則嘔,進順胎涼血方,生地、蘇梗、麥冬、小朴、沉香、白芍、枳殼、知母、山梔、元參,三時許,隕下死孩便安。

一老人年近九旬,生中搭手,赤腫作疼,二候尚僵黑未化膿,以八珍湯加附子五分,四帖,扶正助陽,痛止得膿,腐亦漸脫,繼以六君調治全功。

一人右乳下生流注,堅腫作痛,不食神敗,身不能轉,二旬外口中吐膿數碗,(此必膜內之膿。)後腫處亦出膿,(此必膜外之膿。)延至半年收口,(蓋未穿破內膜。)故而得痊,稀有之症也。

一人左耳下發馬刀 ,大如杯狀, 硬痛甚,加之染患時疫,晝夜昏躁不安,忽口鼻俱淌膿數碗,(此馬刀膿從內潰而來。)翌日而斃。

一人休息痢,延半載轉為每日瀉綠水四次,食少軀削,此痢久脾虛,肝木來侮。夫木色綠,木強陽弱,失其蒸騰之力,故而腸泄,以破故紙、冬術、蓯蓉、菟絲子、黃 、續斷、巴戟天、山藥、杞子、淮牛膝、黨參、萸肉,加生薑、紅棗,卅劑而止。

一老人左耳下生馬刀 ,漫腫如李,不覺 疼,此由肝氣與痰凝滯而成,(若用針刺,立疼痛速死。)以逍遙散。後誤於刀刺,便脹痛而死。

一人目珠與面身純黃色,食少倦怠,脈遲細,此陰濕發黃膽,以茵陳、苡米、澤瀉、附子、赤苓、蒼朮、肉桂,五劑而退。

一人突受大驚,精神恍惚,目珠與身面皆黃,脈虛促,此膽因驚而裂,膽汁流於經絡,運及一身之故,無法可治,已而乃逝。

一人兩眼及身面都黃色,不時煩躁,能食脈數,此濕熱 伏成為陽黃,進茵陳、梔子、木通、車前子、滑石、澤瀉、 蓄、川黃柏,四帖,色皆轉白。

一孩患瘧,誤服截散藥多劑,使元氣損敗,面色晃白,汗出不止,神脫難言,肢冷脈絕,目珠獨靈,先以高麗參二錢,煎米飲灌之,接續陽氣,隨進補益方而愈。

附載

編輯

採集先哲察生死秘法

編輯

頭部

編輯

頭低無神者死,頭低視深者死,頭搖不止者死,頭上攛者死,頭重視身者死,項筋展長者死,聳肩動形者死。

面部

編輯

天庭光潤者傷風,天庭晦暗者傷寒。面青黑者為寒,面紫黑者為熱。發汗後面赤甚者,邪未出,當再表散。陰盛格陽面赤者為戴陽,當溫之。五色精華盡發於外,而內無所畜者凶,面赤目上視者死。面黑頭汗出不流者死。面淡黃者,脾胃傷。肢痿腹脹,面黃如熏者,濕盛黃膽。面黃如橘者,多熱。面黃挾青紫者,脈芤瘀血在胃,或脅有塊。面多白點者,蟲積。面黃不潤,多蟹爪紋者,蟲積。面黃不一者食積。面赤目黑者死。面黑目黃者死。面黃白眼胞腫者,谷疸胸痞。面黃目青者,傷酒。面目有黃色者,有胃氣吉。

面赤吐沫者死。面青伏枕者死。顴赤者心痛。左顴赤者,肝熱病。右顴先赤者,肺熱病,兩顴赤色,如指大者,病小愈必死。顴黃黑者,腎病。傷寒汗不出,顴赤氣喘者死。面青舌卷囊縮者死。面青小腹痛者陰寒。面青唇黑者死。面青目黃,面青目赤,面青目白,面青目黑者皆死。病患與無病患遠望似青,近看似黑者死。面青者風寒。面黃者小便難,胸中寒,面黃而光潤者,濕熱及痰飲蓄血。面黃而枯暗者,寒濕食積。面黃而黑者,脾胃衰。面目身皆黃,小便澀者濕熱。面目身皆黃,小腹脹痛,小便利者蓄血。面黃而赤者風熱。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面赤者風熱。面赤目青,面赤目白者,皆死。面赤脈虛數者,假熱。面赤脈沉細者,假熱。面赤脈弦數者,少陽病。

面通赤者,陽明病。面頰午後赤者,虛火。顴現赤色者死。顴及耳目起赤色者,五日死。面白者氣虛。面白無神者,病後及脫血多汗。面白如搽殘汗粉者死。面白形瘦,身熱下血壞者死。面白目黑者死。面白而黑者,寒痛。顴現青色者死。面白顴赤者死。面黑目青,面黑目白者,皆死。面黑者,傷寒及勞。久病面焦黑者腎熱。面黑唇青者死。面黑皮枯牙根露者死。面黑目直視,惡風者死。面黑兩脅難轉動者死。面黑而腫者死。天庭黑者死。

顴與髮際鼻梁黑者,五日死。耳目口鼻起黑色者死,面黑而腫,唇焦者死。病患及無病人面黑,又起白色在耳目口鼻者,三日死。病中面肉瘦削見腮者死。面無精彩,不受飲食者,四日死。面光不暗者,傷風。面暗不光者,傷寒。面如錦紋斑者,熱毒。面垢如油,喘促多汗者,中暑。面垢生塵,洒然畏涼,毛聳者,中暑。面浮腫者死。失睡之人,神若飢。喪亡之人,神色呆。面赤者,心熱絡脈溢。面青者肝熱爪枯。面黃者,脾熱肉蠕動。

面白者,肺熱毛敗,面黑者,腎熱齒枯。面色深暗者,內病與重病久病。面色淺亮者,外病與新病輕病。

目部

編輯

目昏,及目赤、目黃者,皆邪熱入里。開目見人者,陽病。閉目不欲見人者,陰症。橫目斜視者,死。瞪目直視者死。目忽不明者,脫陰及脫血。目青目赤,目白目黑者,皆凶。

自上視者,為戴眼。目黑頰赤者,痰熱。目睛黃者,酒疸。目黑行走哼聲者,骨節痛甚。

目黑面黃,肢痿難屈伸者,風痰。眼下青者,挾陰傷寒。目黃心煩,脈和者,病欲愈。目黃小腹脹痛,小便利,大便黑者,蓄血。目黃頭汗出者,欲發黃膽。兩目皆黃者,病欲愈。目暗黃者,濕熱。目赤唇焦者,熱病。兩目 紅者,欲發瘡疹。目白睛黃者,欲發癉熱。目白睛黃,脈沉細者陰症。目眶黑者,為痰。目下灰黑者,痰飲。目睛稍定即轉動者,為痰。目暗者,欲衄血。目暗鼻燥者,熱邪。目蒙蒙者,熱邪。目光亂者為痰。目睛不轉,白珠黃者,欲衄血。目直視喘氣,下痢者死。目梢生黑氣,牽入太陽者死。目睛定不轉者死。目無精彩,牙齒黑者死。目胞腫者為水。目睛恍惚者死。目眶陷下者死。目瞳子高者死。目直視肩垂者死。目直視耳聾,及百節皆直者死。閉目惡人,脈短澀者死。目昏不識人,目反上視,目瞪睛小,目睛圓正,目反折者皆死。目轉運者死。

鼻部

編輯

鼻微黑者,痰飲。鼻色黃者,濕熱。鼻欲嚏不能者,為寒。鼻孔干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極凶。鼻孔黑潤出冷氣者,陰毒冷極。產婦鼻內黑及衄血者危。鼻塞,口中黑者死。

鼻出氣多,入氣少者死。鼻色赤者風熱。鼻尖青黃色者,為淋。鼻色鮮紅者,留飲。鼻紫暗者,時病。病患鼻尖山根明亮,目 黃者,病欲愈。無病患現黑色,忽起於耳目口鼻邊者凶。明堂目下青者房勞,或精神不快,即夜未睡。鼻色青者,腹痛肢冷死。鼻色黃者,小便難,及痰飲濕熱。胸中寒,鼻色黃黑而亮者,小腹兩脅痛及蓄血。鼻色白者,失血氣虛。鼻色黑者,房勞及痰飲水氣。鼻痛者,風火。鼻流清涕者,肺寒。鼻塞流濁涕者,風熱。鼻鼾難言者,風溫。鼻鳴乾嘔者,傷風。鼻孔滿脹者,風熱。鼻孔乾燥脈浮數者,欲衄血。鼻孔色黑滑冷者,陰症。鼻上出汗如雨者,心胃病。鼻孔扇張者死。人中平滿者死。

唇部

編輯

唇黑痰多者死。唇卷喉痛者死。唇乾焦者,邪在肌肉。唇反舌卷者死。唇燥舌干者,脾熱。焦唇黑者死。唇青黑者寒症。唇黃者血虛。唇反肉腫者死。唇口生瘡聲啞者,蟲積。

唇青舌卷囊縮者死。唇吻青者死。唇黃者,脾熱血虛。唇赤而腫者熱症。唇焦赤者,脾熱。

唇焦紅者吉。唇紫者蟲積。唇白者失血及嘔吐。唇淡白者氣虛。唇口俱黑者死。唇齒焦黑者燥屎。唇青人中平滿者死。怒氣上沖唇青者,當平肝和胃。吐後唇白者,當養胃調氣。

唇燥裂者脾熱。唇口舌苔有斷紋者死。唇縮氣喘者死。唇腫齒焦者死。唇反舌縮者死。唇吊齒燥下痢者死,人中反不語者死。

口部

編輯

口中紅吐血,又有痰涎而息輕者死。口如魚嘴尖起者死。口中氣出不返者死。口噤難言者痙症,及痰厥中寒。環口黧黑者死。口酸者肝熱。口甜者,脾熱及痰。口苦者,心熱及膽熱。口乾者胃熱。口臭及口淡者胃熱。口辣者,肺熱。口咸咽干者,腎熱。口有血腥味者,胃熱。口不知食味者,津液傷。口中不仁者,外感。口難出言者,血少。口張氣直出者,死。口張腳腫,脈絕者,五日死。口目動搖不止者死。口燥齒干形脫者死。口渴眼張,譫語身熱,肢冷脈沉細者死。口語死者死。

齒部

編輯

初病齒縫流血,痛者胃火。齒燥脈虛者,胃痛。齒燥無津者熱病。齒焦黑無垢者死。齒垢灰色者死。齒如枯骨者死。齒生垢,發枯者死。齒長,發枯者死。

喉部

編輯

喉不腫,干痛難忍,氣促者死。喉痛,頭汗出者死。喉干痛無痰者死。喉聲如雷及嗆食者死。孕婦喉痛,脈浮者死。

耳部

編輯

耳痛耳腫,與耳痛耳聾者,皆膽病。耳痛,耳鳴者,三焦病。耳痛耳葉黃者,類傷寒。耳聾舌卷,唇青者,肝病險。耳聾發狂者,陽虛病。兩耳枯焦者死。耳上起青筋者,肝風。耳葉枯薄而青,耳葉枯薄而黑,耳葉枯薄而白者,皆腎敗。

舌苔部

編輯

舌潤如常,未生苔者,邪在表。苔見白滑者,邪入里。白苔滑者,邪在膽經。白苔燥者,邪熱。舌苔淡白者,里寒。白濃苔,如煮熟色者,寒積脾絕。白苔中黃者,邪入胃。

干白苔,中心黑者死。白苔起雪花片者,脾冷閉危。白苔尖生灰色刺者,十中救五。舌尖白苔,根黃及根黑,或半邊干半邊濕者,膽病。半邊白苔,半邊黃黑苔者,危。白苔中有黑點者,十中救二。(白苔多而滑,黃黑苔少者,多表邪。黃黑苔多而干白苔少者,多里症。)白苔中兩條黑者死。舌尖白苔,根黃苔者危。舌尖與根白苔,中心黑者死。舌尖白苔,中紅苔,根黑苔者死。白苔外煩躁欲坐臥泥水中,脈虛大者,是陰寒逼其無根之火上擾,當溫之。舌白色者失血。白苔膩者脾熱。黃苔而滑者,熱未盛。黃苔而干者,熱已盛。黃苔生芒刺黑點者,十中救二。黃苔起裂瓣者,胃液干。舌中黃苔,兩邊白苔者,邪入內。舌兩邊黃苔,中心白苔者,邪入大腸。舌根黃苔,尖白苔,舌短縮者,胃熱濕痰及宿食。黃苔帶黑苔者,肝熱。黃苔帶紅色者,小腸熱。濃濕黃苔,中心青紫色者,陰症。黃苔帶灰色者,胃熱。黃苔帶黑色者危。外感挾內傷五六日,黃苔中心干,兩邊潤者。

里熱(未重)。滿舌黃黑苔燥者,里熱已甚,當急潤之。舌色黃者血虛。

舌紅者暑症。舌紅極者溫毒。舌紅中帶白色者寒邪。舌紅中夾兩條灰色者,溫疫挾寒食。舌紅有黑者,熱毒入腎。舌紅極有黃芒刺者,熱毒入胃。舌中紅暈,四邊黑者熱極。舌紅如蟲咬者,火旺。舌紅生大點者,胃熱挾濕。舌紅有白點者,心胞邪。舌紅尖黑者腎虛。舌紅有黑點者,胃熱。舌紅起乾裂紋者肝熱。舌紅脹爛者,濕熱入脾。舌紅生白泡者,火旺。舌生紫瘡者,火郁。舌生紅點者,火炎。舌紅嫩如新生,望之似潤,摸之乾燥者,乃妄行汗下,津液竭死。

舌絳(深紅色也)者,熱入血分。舌絳兼白黃苔者,氣分邪未盡。舌絳中心干者,心胃火旺。舌絳望之似干,摸之濕者,津虧濕熱盛欲蒙心胞。舌絳粘膩者穢濁。舌絛光亮者,胃津亡。舌絳乾燥者,火邪傷營。舌絛生黃白碎點者,欲發牙疳。舌絳干縮者,腎陰竭,十中救二.舌尖干絳者,心火旺。舌底絳面有白苔者,濕熱遏伏。初病舌便干,神清者,宜扶正透邪。(如神便昏者不治。)舌邊絳,中白如粉而滑者,邪在表。舌絳難伸者,痰阻舌根。舌赤者里熱。舌紫暗摸之濕者,瘀血挾熱。舌紫腫大者酒毒。舌紫暗而干者,肝胃絕。舌紫黑者陰寒。舌紫有紅點,舌紫帶干黃,舌紫短縮者,皆熱毒。舌淡紫帶青而滑者,陰寒。舌紫帶灰黑苔而滑者,邪傷血分。舌干紫如煮熟豬肝者死。

舌苔黑潤,不發熱不渴者,陰寒,當溫之。黑苔而燥者,熱病。黑苔而滑,發熱者,暑症。黑苔生干芒刺,刮去底色紅者生,底色黑者死,刮去又生者死。青苔者寒極。舌卷干黑者熱病。冬月黑苔者死。黑苔舌爛者心腎絕。舌根黑舌尖白者,胃火犯腎。舌根黑,舌尖紅者,腎邪。白苔有黑點者胃熱。舌黑而縮者肝絕。舌黑生紫泡者肝絕。舌心一條黑燥,兩邊或白或黃者,兩感症。舌心一條黑潤,兩邊白者,表里皆虛。舌黑帶紅者,腎虛挾邪。舌半黑半黃,或半黃半白,或中干邊潤,或尖干根潤者,傳並之邪。舌紅露黑紋數條者,陰症。舌外紅內黑者,熱極。外白內黑,外黃內黑者,皆熱極。

舌灰黑者陰邪。灰黑苔而干者熱傳里。舌灰色薄潤者,陰寒。舌灰黃乾裂者,熱病。舌灰色中有黑暈者,邪入腎。舌中灰黑,四邊微紅者,邪入大腸。熱毒內傳一次者,見灰黑暈一重,(熱毒內傳二三次者,見灰黑暈二三重。)不治。初病舌便灰色無苔者,寒食痰水。感冒妄行汗下,二便通,舌灰黑而滑或干者,虛火上炎。白苔中心漸黑者,熱傳里。

紅苔漸黑者,熱病險。舌沖醬色者,夾食傷寒。

舌強難動者危。舌生干糙裂刺者危。舌收斂如干荔枝肉者危。舌亮如鏡面無苔者,胃絕。舌現人字紋者死。舌藍色者肝絕。舌吐出數寸者危。舌吐出難收者熱極。舌縮入喉,難言者寒極。舌短者宿食,危。舌腫大者,熱極,急砭之。舌硬者為痰,危。舌枯縮者心絕,舌瘦而長者心絕。齧舌者死。 舌者危。舌卷神昏者危。汗出不流,舌卷者死。傷寒,舌吐出者死。

身部

編輯

病患身輕能轉側者為輕。身重難轉側者為重。身重難移,惡寒肢腹痛,自利,閉目怕亮,不欲見人者,陰症。身痛如被杖,身重如山難動者,陰症。身輕易動,發熱體痛,骨節痛者,表症。身重骨節腫痛難伸動,自汗者,風濕。身重痛,骨節不活者濕痹。手足抽搐,身反向後者,痙病。身目皆黃者黃膽。身如蟲行者表虛。肉動筋急汗多者氣虛。

臂多青筋者失血。手背熱,與背上熱者外感。手心熱,與小腹熱者內傷。渾身惡寒者傷寒。

背稍惡寒者氣虛。足冷而暈者氣虛。發熱而暈者熱厥。背曲肩垂者腑敗。腰難轉動者腎敗。形肥白者夭。形黑瘦有神者壽。形肥者邪氣實。形瘦者邪氣虛。肥人氣虛生痰,難以周流,痰凝生火,故多中風暴厥。瘦人陰虛血少,相火易亢,故多勞咳。病患形瘦喘促狂亂者死。形肥大皮膚寬緩者壽。形肥大皮膚緊急者夭。血實氣虛者則肥。氣實血虛者則瘦。肥人耐寒不耐熱。瘦人耐熱不耐寒。胃經氣血旺者,髯美而長。胃經氣血弱者,髯少。胃經氣血不足者,無髯,坐欲伏者,氣少。坐欲下一足者,腰痛。行遲者,痹症。息引胸中氣上逆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叉手摸心閉目者,心虛。手心冷者,腹中寒。手心熱者,虛火旺。形肥者,氣虛。形瘦者,氣促。形肥者,脈細。形瘦者,脈疾。

形潤者,脈澀。形澀者,脈滑。形大者,脈小。形長者,脈短。形矮者,脈長。

四肢不收者死。身肉不仁者死。寒熱往來,形瘦脈澀者死。喘促發熱者死。鼻衄發熱者死。濕痹身難動,時膝後高肉破,發熱者死。氣虛發熱脈澀者死。身重尿不止者死。

身反向後抽搐者死。皮膚着骨者死。骨肉相離者死。大肉陷下者死。大骨枯槁者死。咳嗽,尿血,形瘦脈小硬者死。婦人乳縮者死。心痛,氣弱,着床者死。臥床遺尿不覺者死。

形肥,脈細,氣少者死。形瘦脈大氣多者死。心促肢冷者死。手孔生灰者死。背脊骨腫痛者死。形肥食少為痰,肥人摸之如絮,為無氣者死。形瘦食多為火,瘦人肉乾着骨者死。

胸部

編輯

胸前未脹痛者,邪在表。胸脹滿者,邪在半表半里。既下後,下部痛甚者防結胸。胸脹氣急,大小便不通者死。心畏懼,胸前紅甚者死。

腹部

編輯

小腹未硬痛者,邪在表。小腹硬痛者,邪入里。小腹繞臍硬痛,小便短縮者,燥屎。小腹痛,脈沉遲者陰寒,當溫之。腹脹大小便閉者死。腹脹閉,不得氣息者死。腹脹時減,而痛綿綿者,里症未實,大便通為虛。內外無寒者,為陽實熱利,大便閉為實。內外無熱者,為陰結便閉。小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者,蓄血,小腹脹痛,大便如常,小便不利者,溺澀。

小便紅為熱,淺紅淡黃者陰虛。小便白為寒。渾白如米泔者為濕熱。腹脹氣少者死。腹脹而瀉,脈大者死。腹脹而鳴,肢冷而瀉,發熱形瘦,脈大者死。腹脹乾嘔煩熱,大小便閉,脈沉細者死。吐血腹脹,脈疾者死。氣喘大小便閉者死。浮腫喘氣,脈細者死。瀉利氣喘者死。

瀉利,發熱脈大者死。溺多心煩者死。臍腫反出者死。陰囊龜頭皆腫者死。內熱喉干,溺多心煩者死。泄瀉不止者死。

手足部

編輯

手大指在外(男順女逆),手大指內握(女順男逆),手熱足冷,頭痛發熱者,挾陰症。手熱足冷,汗多妄言者,暑濕病。手冷足熱者,陰虛陽弱。數手指者死。兩手撮空者死。指甲白者死。手足指甲內肉黑者死。指爪枯毛折者死。足 腫,兩膝腫如斗者死。足 腫,頭重作吐者死。手足抽搐,目上視,身反向後者虛風。額上及手足冷者陰症。不能久立,行則掉動者骨敗。膝難伸動,行則曲附者筋敗。循衣摸床者死。抽衣撮空者死。驚駭筋束者死。循衣縫譫語者死。

死診

編輯

鬚髮焦枯善怒者死。眉與發豎起者死。發直如妝者死。汗出發潤氣喘者死。汗出如油者死。汗出如珠不流者死。冷汗發黃者死。大肉盡脫者死。大躁欲入水者死。吐血不止者死。咳不止,吐白沫者死。咳嗽挾便血者死。嘔逆不止者死。氣少不語者死。善忘善悲者死。善驚妄言者死。或靜或亂者死。起坐不定者死。神明失守,聲啞者死。神昏妄語者死。熱病可治。中風發直吐沫噴藥者死。鼻衄不止,脈大者死。氣喘脈疾者死,寒熱往來妄言者死。熱病脈靜者死。如死屍臭者死。背人面飲食者死。陰脫者目盲,陽脫者見鬼。

五色診

編輯

面赤色,與黃色者風熱。赤如壞血與赭色者死。黃如土色曾枳實者死,青黑色,與白色者,陰寒與痛。青如草滋與藍色者死。白如枯骨黑如煙煤與地蒼者死。骨與鹽色者死。

黑色甚者,麻痹拘攣。淡黑色者寒水。淡白色者失血。淡黃色者虛病。頰赤色者虛勞。新病受邪未久,脈變色不變。久病邪已深,色變脈不變。新病正能受邪,色脈俱不變。久病正不勝邪,色脈俱變。色深者內病,色暗者久病與重病。色淺者外病。色亮者新病與輕病。色如雲散者,病將愈。或色紅,或色白,脈浮氣怯者,心中羞愧。

五行病診

編輯

心病面黑,壬癸日死。肝病面白,庚辛日死。脾病唇青,甲乙日死,肺病顴赤面腫,丙丁日死,腎病唇黃面腫,戊己日死。

五臟見症

編輯

心病色紅舌赤。舌深赤,干卷者實邪。淺紅潤短者,正氣虛。實則口乾心煩,喜笑胸痛,健忘驚悸,臍有動氣,發狂昏冒。虛則好悲,手心熱。

肝病面青。實則抽搐轉筋,脅痛耳聾,疝瘕便閉,淋濁善怒。虛則目KT KT 無所見,如有人將捕之驚。

脾病面黃。實則身重,腹脹便閉,善噫。虛則善思,腸鳴泄利,嗜臥怠倦,骨節痛食少。

肺病面白,實則胸痹脅痛,善嚏悲愁。虛則喘咳惡寒,氣少不能接。

腎病面黑,耳黑。實則善恐,善欠氣逆,脛冷,喘不得臥,二便不利,小腹脹痛泄瀉,臍下氣動水蓄,背與骨節痛。虛則心空如飢。

五臟絕症

編輯

心絕面赤肩垂,目直視,目回視,掌腫無紋,亂語熱悶,口張,一日死。

肝絕面青腫,舌卷囊縮,目視不見人,汗出如雨,好伏眠,四肢無力,泣不止,抽搐眼合,八日死。

脾絕面黃腫,頭脹口冷,腹熱臍跗腫,泄利無度,污衣不覺,唇反肉粗,手撒,十一日死。

肺絕面白,口張氣直出不收,皮熱爪枯,聲如鼾,三日死。

腎絕面黑目黃,齒枯發焦,汗不止,腰折齒痛,骨肉相離,目盲遺尿,四日死。

六腑絕症

編輯

膽絕眉垂,七日死。胃絕腰重脊痛,難反覆,五日死。小腸絕,發直如麻,汗出不止,六日死。大腸絕,泄利無度,利止則死。筋絕,手足指甲青,或脫落,呼罵不休,九日死。骨絕腰痛難轉,齒落,脈浮無根,十日死。肉絕,舌腫腳腫,身重,大便赤,尿血,六日死。

看法

編輯

口鼻之氣粗,疾出疾入者,外感,邪有餘。口鼻之氣微,徐出徐入者,內傷,正氣虛。發熱靜默默者,邪在表。發熱動躁,譫語者,邪已入里。向里睡者陰症。向外睡者陽症。仰臥及伸腳者,熱症。覆臥及蜷腳者,寒症。全覆衣被不露手足者,非惡寒,即表症及陰寒。揭去衣被,揚手露足者,非發熱,即邪已入腑,或形逸心勞,或形勞心苦,或鬱悶傷中,或病脫後皆耗營氣,名為脫營,或先富後貧,憂愁內結,精神喪失,名為失精。

暴喜傷氣,暴怒傷血。

聞聲

編輯

新病小病聲不變。久病大病聲乃變。寒病無聲。熱病多語。出言懶怯,先輕後重者,虛症,出言雄壯,先重後輕者,外感邪盛。哼聲蹙眉者,頭痛。哼聲不能行立者,腰腳痛。叫喊用手摸心者,脘痛。搖頭用手托腮者,唇齒痛。言遲者風。言急者火。聲重鼻塞者傷風。

聲如從瓮中出者,中濕。聲啞不出而咳者,水寒傷肺。聲如破而咳者,外寒里熱。言而弱,終日乃復言者,氣虛。衣被不覆,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神明亂。言語遲懶者內傷。氣少不足以息者氣虛。氣喘煩躁譫語者實邪。連聲者精氣竭。忽然聲啞喉痛,不腫紅,不發熱,二便清利者,陰寒。語聲細小而長者,頭中痛。語聲喑喑不透者,心胸病。語聲寂寂喜呼者,骨節痛。聲如拽鋸者死。失音不能言者死。聲啞不出,冷厥不回,二便不通者死。病在上焦者吸促。病在下焦者吸遲。病在中焦者,吸數,當下之,虛者死。喘息不止者死。呼吸動搖者死。張口氣短呼息者肺痿。呼息引胸中氣上者,咳嗽。行遲者腰腳痛。嘆氣者悶氣。扭身者腰痛。聲啞形瘦,喉有肺花瘡者,勞病死。聲啞者血敗,久病危。暴啞聲者,風痰伏火,或暴怒叫喊。坐而氣促者,哮喘痰火,久病危。中年人聲濁者痰火。獨言獨語者,思慮傷神。氣促喘急不足以息者,虛極。平時無寒熱,氣短不足以息者痰火。

辨症

編輯

胃病喜冷凍飲料。胃熱者口爛,心空如飢。胃寒者肢冷,腹脹而病。

腸病喜熱飲。腸熱者,溺黃加粥。腸寒者,溺白便瀉腸鳴。從面先腫者,陽水。從足先腫者,陰水。若手腫至腕,足腫至跗,面腫至頸,皆氣虛不還,死症。

食多氣少,非胃火,即病新愈。食少氣多,非胃虛,即氣逆。虛熱喜熱飲。實熱喜冷凍飲料。

虛寒喜冷凍飲料。實寒喜熱飲,人左乳下,為胃之大絡,名虛里穴,以驗宗氣,若微動者,宗氣虛,不動者死。

問因

編輯

先問何等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婢外家童僕,或室女寡婦。次問得病之日,受病之因。

飲食何如?大小便何如?曾服何藥?日間何如?夜寐何如?胸膈悶脹否?問之不答,必耳聾。再問其左右,平日如何?不然是病久,或傷汗下致聾。問而懶答或點頭,皆虛。昏憒不識人,非暴厥,即久病,如女人多氣結。婦人先問月經如何?寡婦、室女、尼姑,氣血凝滯,兩尺脈多滑,不可誤斷為胎。腹脹疼問新久,問喜食何味何物?或葷,或素,或茶,或酒。喜酸肝虛,喜甜脾弱。頭身臂足作痛,問曾生惡瘡否?曾服何藥否?

孕婦生死

編輯

面赤,舌下脈青,舌反,身冷者,母活子死。面青,舌下脈赤者,母死子活。面與舌下脈皆青,或皆白,吐沫者,母子皆死。面黃黑,舌干短者,急刺之,十中救二。舌色潤則安,舌色敗則死。欲產之脈,沉細而滑。弦緊者生,沉澀者死。浮大者難產。臨產,左中指中節脈跳動產男,右中指中節脈跳動產女。

診暴病絕脈

編輯

脈兩動一止者,四日死。三四動一止者,六日死。五動一止者,八日死。脈不往來者死。

脈伏絕者死。脈或遲或數者死。脈變反關者,半年死。

五實

編輯

脈大,發熱,腹脹,大小便閉,昏蒙,五實死。

五虛

編輯

脈虛惡寒,氣弱,大小便瀉利,飲食不入,五虛死。

五運六氣全圖要訣

編輯

十年干化氣圖

編輯

十年干化氣圖(圖缺)

逐年司天,客氣加於在泉,主氣,每氣管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克泄主氣者禍,生比主氣者福。

逐年主運圖

編輯

逐年主運圖(圖缺)

每運各主七十五日零五刻。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逐年客運圖

編輯

逐年客運圖(圖缺)

前哲未肯將運氣全圖輕泄者,恐人未必深信。愚不揣譾陋,和盤托出,以公同志者,果能熟玩各圖,每到各月節氣,逐一參詳,即可預知所發何病居多,欲求性命之學人所不可廢也。幸毋忽諸。

推司天五運十年干客氣法

編輯

以甲子年為例,如甲己化土,初客氣,即土也。土生金,二客氣金也。金生水,三客氣水也。水生木,四客氣木也。木生火,五客氣火也。余仿此。

十年干化氣主病

編輯

化氣少陰君火,主病瘡瘍,寒熱驚惑,譫語悲哀,鼻衄。

化氣太陰濕土,主病痞格,中滿霍亂, 腫積飲。

化氣少陽相火,主病瘡瘍,驚躁嘔嚏,蒙昧喉痹,耳鳴暴瀉,抽搐暴死。

化氣陽明燥金,主病浮虛,鼻流清涕,尻股膝足皆病,脅痛鼻嚏。

化氣太陽寒水,主病骨節不利,腰痛盜汗,項強遺泄。

化氣厥陰風木,主病脅痛吐瀉,肛墜筋急,筋軟。

逐年主運主病

編輯

主運木被金克,主病善怒,眩冒巔疾,脅痛吐甚。

主運火被水克,主病胸脅痛,肩背臂痛,骨痛皮膚疼。

主運土被木克,主病善搐,四肢不舉,肉縮胸滿,食少腹痛,腸鳴便瀉,足痛。

主運金被火克,主病喘咳,肩背尻股膝 皆病,吐血。

主運水被土克,主病腹滿腸鳴,便瀉食不化,妄冒。

逐年客運主病

編輯

客運木氣所克,脾土受病,泄瀉身重,煩躁腸鳴腹脹。

客運火氣所克,肺金受病,瘧疾,少氣咳喘,吐血便血便瀉,喉燥耳聾。

客運土氣所克,腎水受病,腹痛身重,足冷煩躁。

客運金氣所克,肝木受病,脅痛胸痛腹疼,目病耳聾,身重煩躁。

客運水氣所克,心火受病,喘咳盜汗,心煩,厥冷昏亂心痛,腹腫脛腫。

子午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子午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丑未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丑未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

寅申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寅申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

卯酉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卯酉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辰戌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辰戌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巳亥二年六氣主客圖

編輯

巳亥二年六氣主客圖(圖缺)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

子午二年少陰君火司天,主病胸煩,喉干脅痛,皮膚痛,喘咳失血便血,瘡瘍 腫心痛腹滿,肩背臂目痛,肺脹嚏嘔。陽明燥金在泉,主病善嘔,心脅痛,喉干,足外熱。

丑未二年太陰濕土司天,主病骨痛,痹症, 腫,腰脊頭項皆痛,頭眩便難,飢不欲食,咳血,心如懸。太陽寒水在泉,主病疝引心痛,失血喉痛,頷腫。

寅申二年少陽相火司天,主病頭痛,瘧疾,皮膚痛,水腫瘡瘍,咳血心煩,下痢胸熱,鼻衄,鼻流清涕。厥陰風木在泉,主病傷風,脅脹心痛,喉腫腹脹,善噫身重,多屁。

卯酉二年陽明燥金司天,主病瘧疾,腹痛腹鳴,腹痛便瀉,心疼喉干,腰痛 疝,目瘡瘍。少陰君火在泉,主病氣喘,腹鳴,皮膚痛,目下腫,目瞑齒痛,腹痛,腹腫,瘧疾。

辰戌二年太陽寒水司天,主病善悲,瘡瘍心痛,失血鼻衄,便血眩仆,善噫喉干,胸腹滿,肘攣腋腫。太陰濕土在泉,主病飲積心痛,耳聾喉腫,喉痹,便血,溺閉,腹腫痛,頭痛,腰膝痛難動,足肚痹。

巳亥二年厥陰風木司天,主病脘痛,喉腫舌強腹脹,便瀉,成瘕。少陽相火在泉,痢疾,腹痛,溺血。

五運六氣述

編輯

每年有化氣,又有五主運,復有五客運,加以司天,又加以在泉,更有六氣之主氣,六氣之客氣,七者會聚於一時,總以客氣所克者受邪,若客氣是木,即脾生病也。余仿此。

歲運與司天,相會合為天符,如木運之歲,又遇厥陰風木司天,火運之歲,又遇少陽相火司天,乃奉天行令,謂之熱法,故中其病者,危而速也。

歲運與年支相會值,為歲會,如木運逢寅卯年支,火運逢巳午年支,乃平氣,而主

一年,譬方伯之行令,故中其病者,徐而持久也。

歲運與司天及年支三者會合。如火運之歲,遇少陰君火司天,又遇年支是午,即戊午年也。土運之歲,遇太陰濕土司天,又遇年支是丑未,即己丑己未年也。如金運之歲,遇陽明燥金司天,又遇年支是酉,即乙酉年也。乃為天符歲會。

又為太乙天符,又為貴人。偏勝之時,故中此偏勝之邪者,暴而死也。又有值其日,而中其邪,戊子日為天符,戊午日即為太乙也。

脈訣纂要

編輯

切脈捷訣

編輯

(人之鼻氣一出一入為息,切脈時數之,即能辨脈)

脈浮輕按可得,浮而旺大為洪,洪而有力為實,浮大遲軟為虛,虛大散漫為散,浮大而軟為芤。直硬為弦,浮而弦芤為革。小軟如絲為細,浮細為軟,細軟如無為微。沉脈重按始得,沉而弦硬為牢,沉至着骨為伏,沉細為弱。一息三至為遲,遲細為澀,遲而

一止為結,一息四至為緩。一息六至為數,數而流動為滑,數而弦硬為緊,數而亂轉為動,數而一止為促,促而一止為代。一息七至為疾。過於本位為長,不及本位為短。寬闊為大,細狹為小。

脈象主病

編輯

寸風頭痛,痰聚在胸,關主胃弱,尺浮二便,不得相通。

浮脈表病,有力為風,無力血虛,浮遲表寒,浮數風熱。

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

浮微癆症,浮濡陰虛,浮散虛極,浮弦痰食,浮滑痰熱。

浮細氣虛,浮澀血弱。

寸痰在胸,關冷脘痛,尺沉腰痛,遺濁瀉利。

沉脈里病,主寒主積,有力痰食,無力氣鬱,沉遲虛寒。

沉數伏熱,沉緊冷痛,沉緩水蓄,沉牢痼冷,沉實熱極。

沉弱陽虛,沉細濕痹,沉弦飲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陰毒積聚,沉澀血結,沉主骨。

寸寒上焦,關胃冷痛,尺腰腳病,七疝便瀉。

遲主髒病,有力冷痛,無力虛寒,遲澀血少,遲緩寒濕,遲滑脹滿,浮遲表寒,沉遲里寒,冷積 瘕。

寸喉嘴病,咳嗽失紅,關肝胃火,尺數陰虛。

數脈腑病,主吐主狂,有力實熱,無力虛瘡,浮數表熱,沉數里熱,虛數肺痿,右寸數實肺癰。

寸痰嘔吐,吞酸咳嗽,關滑宿食,肝脾經熱。(尺中淋濁,便瀉利疾。)

滑主痰食,上為吐逆,下為蓄血,浮滑風痰,沉滑食痰。

滑數痰火,滑短宿食,滑大陰痛,滑散癱瘓,血旺脈滑。

寸澀心虛,又為胸痛,關中脅脹,尺傷精血,淋濁便紅。

澀主血少,或傷寒濕,澀大實熱,澀弱虛火,氣旺脈澀,反胃結腸,自汗厥逆,亡陽寒濕,女人育孕胎傷,無孕血敗。

寸虛血虧,關中腹脹,尺傷精血,骨蒸痿痹。

脈虛血虛,氣虛病弱,自汗怔忡,陰虛發熱,驚悸傷暑,久病脈虛者死。

寸面風熱,喉痛氣填,關中胸悶,尺實腰痛,大便不通,實緊寒結,實滑痰凝,脈實血實,水谷為病,鬱火發狂,譫語頻吐,陽毒傷食,糞結氣痛。

胃經熱重,陽毒癲癇。長脈屬肝,宜於春。

長則氣旺,浮長瘋癇。

寸短頭痛,關傷酒食,尺短腰痛。

短脈屬肺宜於秋。

短主氣痛,沉短宿食。

寸洪失血,關中肝火,胃虛脘痛,尺部腎損。

洪主陰虛,下痢失血,脹滿反胃,脈洪形瘦,多氣者死。若久咳者忌之。

寸微氣急,又主心驚,關中腹脹,尺損精血。

浮微惡寒,沉微發熱,男微虛損,女微崩帶。

左寸緊傷冷,右寸緊傷食,關心腹痛,尺疝奔豚。

緊主冷痛,浮緊表寒,沉緊里寒,緊數鬼祟,喘咳瘋癇,中惡浮緊,咳嗽沉緊皆死。

寸緩風邪,關中胃弱,尺主便瀉,痿痹風秘。

浮緩為風,沉緩為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弱氣損,緩澀血傷,緩滑濕痰,血虛氣旺。

寸芤血瘀,關腸胃癰,尺主便血,赤淋崩漏。

久病脈芤者生,新病脈芤者死。

寸弦頭痛,胸膈有痰,左弦 瘕,右心腹痛,尺主七疝,手足拘攣。

浮弦頭痛,沉弦腹痛,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大主虛。

弦細拘急,單弦飲痛,雙弦寒痼,痰飲瘧疾,脈弦不食者,為木克土,不治。

女人半產崩漏,男子陰脾夢遺。

心腹寒痛,疝氣 瘕,失血脈浮大者死。

(讀軟) 寸濡自汗,又主氣虛,關中氣損,尺傷精血,骨蒸受濕。

寸弱氣虛,關中胃弱,尺主陰虛。

弱主氣虛,惡寒發熱,筋骨萎弱,驚悸自汗,弱主筋。

左散怔忡,右知自汗,左關痰飲,右主足腫,尺多死象。

寸細嘔吐,關中腹脹,尺部遺精,便瀉虛冷。

細為氣血皆衰,濕傷腰腎,憂勞過度吐衄,脈沉細者生。

寸伏食滯,關知腹痛,尺主疝氣。

霍亂頻吐,宿食老痰,脈伏因火邪內郁,陽極似陰,必大汗而解,夾陰傷寒,先內有伏寒,又外感寒,陰盛格陽,肢冷脈伏,須投姜附。

便瀉拘攣,腹痛驚悸,女人帶漏,男子遺精。

浮動盜汗,沉動發熱。

陽旺脈促,促為氣鬱,喘咳痰積,發狂斑點,肺癰熱毒。

陰旺脈結,氣血兩凝,癰腫疝瘕,老痰久停。

代脈氣衰,瘡疽膿血,嘔吐腹痛,下利霍亂,跌打悶絕,女胎三月。

脈象吉凶

編輯

中風之病,脈喜浮遲,硬大疾實,其凶可知。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細弦澀,症反必凶。汗後脈靜,身涼自安。汗後脈疾,熱病難痊。脈陽症陰,命必多殆。陰症陽脈,雖困無害。勞倦內傷,右關虛弱。汗出脈疾,死症可必,瘧脈多弦,弦數者熱,弦遲者寒,代散則死。泄瀉痢疾,沉細緩滑,弦實浮數,發熱則卒。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細澀,結腸者亡。霍亂之症,代脈勿訝,洪滑是順,細澀可嗟。咳脈多浮,浮滑者生,弦疾沉澀,伏大者殂。喘急氣逆,浮滑者順,沉澀疾大,肢寒逆症。火旺之症,洪數為宜,細數無神,魂魄欲離。骨蒸發熱,洪數為虛,熱而澀細,必殞其軀。癆病諸虛,浮細虛大,沉澀弦數,其死可必。失血脈芤,緩細卻宜,數實弦疾,此症堪憂。蓄血之病,牢大可醫,沉澀而細,速愈者稀。三消之脈,數大者生,短澀細散,到手生驚。小便淋閉,鼻色現黃,實大可療,澀細乃亡。遺精白濁,遲細易治,浮虛疾大,危期恐至。大便不通,疾散者凶。心腹之痛,細遲速愈,浮大弦疾,必是延久。疝為肝病,脈必弦疾,弦牢者生,弱疾者死。黃膽濕熱,洪數為宜,細澀口渴,便利難醫。脹腫痞滿,浮大弦實,沉細而虛,岐黃無術。積聚 瘕,臟腑分治,實大可生,沉細難愈。狂癲之症,浮洪不妨,沉細弦實,必見凶殃。頭痛浮弦,短澀難治,汗脈細遲,緊數者死。昏厥肢冷,沉弱可畏。鬱悶之脈,數滑相當,沉牢弦澀,此病多亡。痙脈弦緊,角弓反張,沉伏而細,病必喪亡。筋脈拘急,浮弱者生,弦實疾大,必然病增。中毒腹脹,細緊無妨,浮大如何,命乃危亡。鬼祟之脈,或大或小,細緊何憂,浮大可愁。癰疽未潰,脈宜洪大,及其已潰,短散有害。肺癰數實,肺痿數弱。面白無神,脈宜短澀。浮大相逢,氣血損失。腸癰實熱,滑數主吉,沉細無根,其死可測,婦人之脈,細澀難產,浮弱血虛,沉遲經閉,滑疾懷胎,欲產沉散,新產宜緩,弦實必凶。血崩虛遲,數大者危。帶下浮弦,疾實者死。心絕之脈,硬疾而牢,一日可憂。肝絕之脈,硬疾而弦,八日而亡。脾絕之脈,虛疾而散,四日難留。肺絕之脈,短澀而散,三日而沒。腎絕之脈,硬疾而散,四日莫挽。其有過期者,能食故也。

六脈配節氣預知病訣

編輯

六脈配節氣預知病訣圖(圖缺)

脈得獨(大、小)、獨(浮、沉),獨(長、短)則病,如左關脈弦大,知驚蟄後有風熱之病。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如右尺脈緩大,知芒種後有濕熱之病。蓋緩主濕,而大主熱也。久病之人,有寸脈緩,餘部滯知,立冬後愈。

脈受克死期

編輯

心脈洪大,肝脈濡弱,肺脈浮毛,腎脈沉滑。若二月宜得濡弱肝脈,反得浮毛肺脈,至秋應死,金來克木,秋令金旺故也。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