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妙訣

編輯

收視返聽

編輯

  濟陽子曰:「收視者乃將眼光從外收入玄關之中,停息靜定,化成甘露,吞下於丹田,用意送歸炁穴之內。眼光下視炁穴,神現靜定,即觀自在菩薩。所謂返觀內照常心靜,性命雙修出苦輪也。

  「書云:『下手先制兩眼。』兩眼乃藏神之所,須要內觀,不可外視。余曰不觀近,不觀遠,常觀無為一竅,此竅乃玄觀竅也。

  「道祖云:『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者竅中之妙,能觀竅妙,謂之定慧。

  「昔黃帝得《彩風書》云:『飲喙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神不清,聲色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則神不靈,神不靈則道不成。』其要妙也,不在瞻星禮斗、苦己勞形;負在湛然方寸,無所營營。神仙之道,乃可長生。所謂心空一分,性見一分;心空十分,性見十分。豁然貫通,謂之曰明心見性。故元神外出,急速回光,收入於腔子裡。雖一刻功夫,自然身心兩靜,百邪俱散,杲日當空矣。起念神即出,止念神即回。故禪家以止念為要,懦教以克已為功,道門以煉己為最也。

  「返聽者,返聽丹田之妙也。人若耳相不覺逐聲,急切凝韻,收回入於炁穴,返聽丹田之妙。自然禪機靜默,湛然常寂。日久純熟,如如不動,自然沖和大定。故曰:『目雖見色,吾則回光而內不受納;耳雖聽聲,吾則返韻而內不受音;神雖應物,吾則靜定而內不起思;元陽發動見物,吾則內醒而不迷,速用風火烹煉。』

  「凡無念之間,泄精之位作動,以及男子外腎舉、坤人月信行,此是關元動,名為活於時。見而不迷邪念,立定志氣,收斂微細之元神,入於動炁之中。念茲在茲,息息歸根,綿錦若存,無少間斷。守到精血化而成炁,即將此炁逆歸炁穴,定心封固。撥濁氣於湧泉,另將元神守炁穴,微微吹噓,炁足自然往後旋升。過三關,上泥丸,進玄竅。玄竅呼吸,法輪流轉。停息靜定,化甘露降下丹田炁穴,歸根復命。雖一刻之功,不覺神炁混合。形神俱妙,身心快樂矣。此修仙之妙法也。

  「夫人之神在心,心之機在目,目視十里之遙,心神隨去十里之遠。目不遠物,從外返內,心神隨之在內。不但在內,而且定矣。心則大定,腎水升上於泥丸,心火降下於丹田,口飲甘津,周身快樂。故云:時刻迴光返照便易學,心無妄想便是道。

  「昔黃帝得神芝圖,求指於太乙皇人。曰:『此乃三一之道也。』人能常守三一,定成真仙。三者何?精、氣、神也。先天本歸一,後天分為三。眼不視而凝神,耳不聽而保精,口不言而養炁。眼、耳、口三關緊閉,則保精、養氣、存神之道得矣。

  「所謂外三寶不漏,內三寶不泄。煉三歸一,名曰三花聚頂。頂者,即玄關竅也。此竅乃天地之根、三才之源、法藏眼、總持門、上天梯、南天路,曰玄牝、曰戊己、曰刀圭、曰真一.無非金木合併之處,嬰奼相會之鄉。

  「書雲,『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也。

  「孔聖曰:『吾道一以貫之。』

  「達摩曰:『得了一,萬事畢。』噫!名色多端,不外玄關一竅而已!

  「古仙云:『此竅非凡竅,干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要得此竅,非明師莫識。

  「故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只為金丹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人若得此一竅,常將耳、目、口歸於竅內,謂之三花聚頂。再將調息綿綿,是謂四相歸戊己。戊土在丹田,己土寄玄關。能克己,自然復禮,即凝神入丹田,真炁復歸玄關之中。是所謂取坎填離者,此也。」

 

   

   

凝神入炁

編輯

  濟陽子曰:「人之神,日則散亂無依,夜則夢勻多端。若不凝歸入定,則形神豈能俱妙乎?法在時刻迴光返照,將元神凝歸祖竅、玄關之中,靜定化成甘露吞下,從中膻送歸臍輪炁穴。此穴即在腰前、臍後,其中稍下,有一虛無圈於是也,名曰太極。乃吾人受生之韌,所結而成此縷。吾心止於此,而內觀之。即將向來所凝之神,盡歸入此穴之中,似貓捕鼠、如龍養珠,真氣自然內運,暖熱陽生。

  「夫吾人自剪落臍帶之後,此穴中之真炁,不能與玄關相通。水火不濟,任督塞閉,有死之機也。自得訣歸來,凝神存想玄關,久久靜定。則呼吸之氣,從甘露深入炁穴,息息歸根,綿綿若存。靜定之時,則炁穴元氣,往後而升上玄關。停息化甘露,從玄關再下炁穴,子母相會,破鏡重圓。一升一降,水火既濟。漸漸凝住,丹基堅固。

  「《圭旨》云:『涵養本源,救護命寶。』

  「玉蟾祖師云:『早通明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炁穴。』

  「杏林師曰:『萬物皆有死,元神死復生。以神入炁穴,丹道自然成』也。」

 

   

   

調息綿綿

編輯

  濟陽子曰:前文神凝氣聚,靈根充實,丹基鞏固。然不調定真息,又恐火冷丹遲,靈藥不生。

  「夫調息之法難言,常得沖和大定,真息調矣。古仙云:『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這個真息之息與那個不神之神,他兩個才是真龍虎、真陰陽、真水火、真夫婦、真胎息、真玄牝、真橐龠。噫!玄牝一呼一吸,橐龠一闔一開,互相往來。天然火候,豈在口鼻亂施為乎?然有兼用之法。故先聖云:『調息須隨息,知心不用心。巍巍常不動,頃刻產真金。』妙哉?金也!

  「編綿者,即十二時中,時時刻刻,不可間斷之旨也。

  「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天之日月,晝夜輪轉,往來無停;人之真息,後升前降,豈有停乎?而豈可間斷乎?要須上至玄關,下至炁穴,靜定炁穴,息息歸根,綿綿不絕。鍛煉純熟,自然常升常降。

  「鍾離祖云:『但能息息皆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若夫行之一時,而歇一時,行之一日,而歇一日,豈成金丹之道哉?」

  「孔子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不思乎?」

   

心息相依

編輯

  濟陽子曰:「心者,非肉團、日用之心,乃本性、真如之天心也。儒云:『人慾淨盡,天理流行。』正能見此天心。《西遊記》一書,全憑悟空。悟空本性,見真如,故曰見如來。如理而去,如理而來。能空凡心,即能見天心。見天心,即見如來。要見如來,須持時。

  「邵夫子云:『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心經》曰『階,此時即天心之時、陽氣發生之時,一元復始之時。時至神知,天心在焉、如來見矣。丹田暖暖熱,萬物皆逢春。妙哉!妙哉!

  「夫息者,非口鼻有形之息也,乃是炁穴內中之真息。要見此息,須除雜念,致虛極,守靜篤。心空,性見,口鼻無氣。凡息停而真息動。恍惚杳冥,炁穴現出一竅,渾渾淪淪,名曰竅中竅,即上文時至神知。人當至靜,在於夜間睡醒時,清靜之極,藥產神知。不知者,是當面錯過矣。須要凝神入炁穴,息息歸根。若忘若存,猛烹極煉。煉精化炁,逆收入炁穴。候陽炁暖熱,運行局天。

  「心息相依,神照不可須臾離,離則屬於枯偏矣。

  「古云:『神行,炁行,神住,炁住。』相依不離,正誠堅志。採取烹煉,呼吸升降。動靜往來,進退均宜,沖和大定。天然真火候有無窮之妙用矣。

  「金丹從始至終,不離此法才能成就。大矣哉!心息之妙旨也。

  「若夫行、住、坐、臥,口鼻之息,宜要調。不調,不能見真息。其法在於凝神入炁穴,心守炁穴,意隨往來。呼接天根玄關,吸接地根炁穴。所謂內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顏。

  「陳致虛曰:『一條大路少人尋,風虎雲龍自嘯吟。坐定要知行氣主,真人之息自深深。』

  「《圭旨》云:『不是玄門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若能尋着來時路,赤子依然混沌心。』若問來時路,即是炁穴一竅。凝結成丹,超上玄關,乳哺還虔,而升天門是也。

  「赤肚子云:『炁穴之間、昔人名之曰生門、死戶,又渭之天地之根。凝神於此,元炁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康健、顏色如桃,去仙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