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誡錄
鑑誡錄 作者:何光遠 五代十國 |
蜀何光遠撰。光遠字輝夫,東海人。孟昶廣政初,官普州軍事判官。其書多記唐及五代間事,而蜀事為多,皆近俳諧之言。各以三字標題,凡六十六則。趙希弁《讀書後志》以為輯唐以來君臣事跡可為世鑒者,似未睹其書,因其名而臆說也。舊本前有〈劉曦度序〉,亦見《希弁志》。《宋史·藝文志》遂以劉曦度《鑒誡錄》三卷、何光遠《鑒誡錄》三卷分為二書,益舛誤矣。書中間有夾註,如「判木夾」一條雲,此答木夾書,元是胡曾與路巖相公鎮蜀日修之,非為高駢相公也,何光遠誤述。「危亂黜」一條雲,據《禪月詩集》中此詩自哭涪州張侍郎,非張拾遺,何光遠錯舉證也。「四公會」一條雲,此篇元在《本事詩》中,敘說甚詳。何光遠重取論說,又加改易,非也。皆駁正光遠之說,不知出自何人。此本析為十卷,有朱彜尊跋,稱從項元汴家宋本影寫,則猶宋人所分也。今觀所記,如「徐後事」一條所載王承旨詩,《後山詩話》以為花蕊夫人作。「蜀門諷」一條所載向瓚嘲蔣煉師詩,《南唐近事》以為廬山道士,其語大同小異猶可曰傳聞異詞。「鑒冤辱」一條,全剽襲殷蕓小說《東方朔辯怪哉蟲事》(案:小說已佚,此條見《太平廣記》四百七十三),已為附會;「鬼傳書」一條,不知《水經註》有梁孝直事,更屬粗疏。至「逸士諫」一條,稱昭宗何後荒於從禽,考《新唐書·后妃列傳》,昭宗奔播岐、梁間,後侍膳,無須臾去。《舊唐書》亦云,後於蒙塵薄狩之中,嘗侍膳御,不離左右,安得有畋遊之事?且昭宗寄命強藩,不能自保,又安能縱後畋遊,恆至六十里外?殊為誣誕。「灌鐵汁」一條,稱秦宗權本不欲叛,乃太山神追其魂,以酷刑逼之倡亂,是為盜賊藉口,尤不可以訓。特以其為五代舊書,所載軼事遺文,往往可資采掇,故仍錄之小說家焉。 |
目錄
跋
歐陽公《五代史》,較溫公《通鑒》反略,表史竹垞先生盡搜十國遺書,仿裴氏註《三國志》,《鑒誡錄》其取裁之一也。天籟閣圖書,近時散軼殆盡,茲睹此本,古色蒼然,於揚州書局采入《全唐詩》數十篇。因書於後。查嗣瑮。
康熙己巳春日,華隱徐嘉炎從竹垞十兄借觀。時因編輯《全唐詩》,取資甚多。
王士禎阮亭甫假觀手錄一通,因校正訛謬數十字。
鋐在維揚書局,適吾師竹垞先生亦來客於此,因得借觀,送書一通,其紙版傷損處,皆手自補綴歸之。時康熙乙酉十月朔,汪士鋐記。
《鑒誡錄》十卷,後蜀何光遠輝夫撰。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稱纂集唐以為君臣事跡可為世隳者,前有劉曦度序。今觀其書,多載可笑詩文,直小說家爾。每題三字標目,與蘇鶚《杜陽雜編》略同。是冊猶宋槧,卷首書重雕足本,惟劉序失之。吾鄉墨林項氏藏書也,濟南王先生貽上見而愛之,曾手錄一部。康熙丁亥年八月既望,竹垞老人識,時年七十有九。
乙丑夏五,竹垞先生來真州,持以見賜,愧不能藏,復影錄一本奉還。曹寅。
右宋槧《鑒誡錄》十卷,今歸長州程君叔平。頃從叔平借觀,重校一過,凡兩日而竟。復得偽謬七十餘處,余從闕疑者尚多也。乾隆乙巳九月十日,漏下三鼓,試方於魯石緣錠子書。時寓桐鄉金氏之素行堂。懷玉識。
十三日,鮑君以文復攜一本來,互相參校,又得誤處三十餘條,其從《全唐詩》采入者,間有異同,仍闕而不補,以存其舊。甚矣,讎勘之難,如掃落葉也。鮑君行將刊入叢書,以供天下,即以此為祖本,叔平其珍之。懷玉億孫甫。
宋刻《鑒誡錄》十卷,明萬歷初藏於項氏天籟閣,國朝歸秀水朱氏。本出麻沙,坊賈重雕,謬誤特甚。因後有康熙間諸名宿題識,又經漁洋山人手校,遂為此書增重。乾隆乙巳,吳郡程君叔平厚價收之,攜示金君鄂巖德奧。適予與方君蘭如薰、趙君味辛懷玉,同集於桐華館,得寓目焉。並以家藏抄本互相讎比,正偽補闕,十得八九。較漁洋所改,不啻過之。叔平囑予刊入叢書,以廣其傳。忽忽十有九年,始踐宿諾,而蘭如、鄂巖已相繼下世,味辛又遠宦山左,俱不及預棗梨之役。回視桐華館,遂如黃公酒壚,邈然有河山之感矣。刊成,寄示叔平,相與致慨。然叔平公世之心系,切盼是書之成久矣。感念之餘,又當欣然開卷也。
- 嘉慶癸亥十月二十四日,通介老人鮑廷博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