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志 (四庫全書本)/卷16

巻十五 長安志 巻十六 巻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長安志巻十六     宋 宋敏求 撰縣六
  藍田  醴泉
  藍田
  藍田縣唐畿今次畿東北至府八十里秦舊縣也竹書紀年曰梁惠王命太子向為藍田君水經注曰藍田縣蓋子向之邑漢書曰藍田縣秦孝公置山出美玊周禮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藍三秦記曰蓋以縣出美玉故名藍田按縣秦屬內史漢屬京兆尹後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省縣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復置𨽻京兆郡後周閔帝二年析縣置玉山白鹿縣以三縣置藍田郡武帝建徳二年省郡廢玉山白鹿入藍田以𨽻京兆自縣西三十里故城徙嶢柳城今治是也唐武徳二年析置白鹿縣三年更曰寧民又析藍田置玉山縣貞觀三年皆省
  縣境東西八十里南北一百里
  四鄉管四里唐二十三鄉有節婦鄉餘不傳
  奉道鄉連縣郭管安仁里
  玉山鄉在縣東一十里管嚴朱里
  白鹿鄉在縣西南二十里管安道里
  盧珍鄉在縣西北一十里管康和里
  縣城本名嶢柳城以前對嶢山其中多柳因取為名水經注曰泥水歴嶢柳城南魏置青泥軍於城內俗亦謂之青泥城晉中興書曰桓溫伐苻健遣京兆太守薛珍擊青泥城破之即其處也城周八里今縣城但存東南一隅而已周三里餘八十步崇一丈六尺凡三門青泥驛在縣郭下
  藍田驛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韓公堆驛在縣南二十五里作桓公驛者非
  藍橋驛在縣東南四十里
  藋平驛在縣南五十五里以上五驛並廢
  玉谿館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入商州路俗曰磑子平藍田關在縣東南九十八里即秦嶢關也漢書曰趙髙遣將將兵距嶢關應劭曰嶢音堯嶢山之關李竒曰在上洛北藍田南武關之西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擊秦軍大破之後周明帝武成元年徙青泥故城側改曰青泥關武帝建徳三年改曰藍田關因縣為名隋煬帝大業元年徙復舊所即今關是終南山在縣南七十里
  藍田山在縣東南三十里范子計然曰玉美出藍田一名覆車山郭縁生述征記曰山形如覆車之象其山出玉亦名玉山後魏風土記曰山巔方二里聖賢仙隱之處劉福鳴學道於此下有神祠甚嚴㶚水之源出藍田谷西又有尊盧氏冢次北有女媧氏谷則知此地是三皇舊居之所帝王世紀曰尊盧氏赫胥氏後魏略曰劉雄鳴藍田人少以採藥射獵為事常居覆車山每晨夜出行雲霧中識其道不迷時人因謂之能為雲霧晉太康地記曰藍田出美玉故曰藍田括地誌曰臣泰案聖賢冢墓記驪山之陽多美玉今縣西北四十里有驪山即此山之北阜驪山之陽或謂此也
  蕢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事見上鄭氏曰蕢音匱蘇氏曰蕢音蒯師古曰蘇音是也丘恠反
  倒虎山一名𤣥象山在覆車山北苻堅時王子年始隱於東陽谷後避石季龍之亂徙於此
  嶢山在縣南二十里
  虎候山在縣境出地道記
  金山在縣南一十里
  七盤山在縣南二十里
  王順山在縣東南二十里舊圖經曰昔道人王順隱此山得道
  阜兒山在縣東六十里鄉俗所傳嘗有一禽止此山衆禽隨之疑為鳳也因名鳳兒山語訛作阜兒山
  白鹿原在縣西五里三秦記曰周平王東遷有白鹿逰於此原以是得名蓋秦運之象其原接南山西北入萬年縣界抵滻水晉書苻雄與桓沖戰於白鹿原晉中興書曰桓溫伐苻健督䕶鄧遐等奮擊於白鹿原
  涼風原一作風涼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南接石門山北入萬年縣界遁甲開山圖曰驪山之西川有阜名曰風涼原亦雍州之福地即硯山之隂也水經注曰狗枷川水有二原西川水出硯山之研盤谷與若谷二水合而東北流涼風原橫嶺在縣北三十五里自臨潼驪山東入縣界橫接華州界
  桓公堆在縣南二十五里晉書桓溫伐苻健遣苻雄等拒溫於秋思堆後因名桓公堆
  䋫坡在縣東南通典曰七盤十二䋫藍關之險路也傾谷在縣東五十里
  同谷在傾谷之西
  倒回谷在縣東南五十里灞水上源出此谷谷內通商州洛南縣界
  藍谷在縣東南二十里
  輞谷在縣西南二十里
  採谷在縣西南三十里與輞谷並有細路通商州上洛縣
  石門谷在縣西南四十里唐昭宗乾寧二年行莎城鎮又次石門鎮之聖夀寺庫谷在縣西南五十里谷有關
  霸谷一作灞古滋水也亦名藍田谷水即秦嶺水之下流也東南自商州上洛縣界流入漢書曰霸水出藍田谷北入渭師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水經注曰霸者水上地名也水出縣之藍田谷三秦記曰有川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銅鐵石圖經曰其源出縣東南秦嶺倒回谷西北流九十里出縣界入萬年縣界騫村岸闊六十尺十道志霸水源出終南山金谷
  金谷水出縣西南終南山之金谷水經注曰水東北流注滻水又北流歴藍田川北注於霸
  劉谷水一名泥水出縣東南劉谷水經注曰水出藍田山之東谷俗謂之劉谷西北與石門水合銅谷水出縣東銅谷水經注曰石門谷東有銅谷水合輕谷水西注泥水
  白馬谷水出縣東白馬谷南流經縣南又西北流入霸水
  句牛谷水出縣西北句牛谷西南流入霸水圍谷水又有岐谷水出縣西南岐谷南流入霸水狗枷東川水出縣西南終南山水經注曰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時有天狗來下有賊則狗吠之一堡無患故川得名焉又曰狗枷東川水出南山之石門谷次東有孟谷次東有大谷次東有雀谷次東有土門谷五水合而西北流歴風涼原入萬年縣界
  荊谷水自白鹿原東流入萬年縣唐村界
  輞谷水出南山輞谷北流入霸水
  藍谷水南自秦嶺西流經藍關藍橋過王順山水下出藍谷西北流入霸水
  傾谷水自秦嶺出南流入霸水
  採谷水自秦嶺出北流三十里入萬年縣界
  石門谷水自秦嶺出北流三十里入萬年界
  庫谷水自南山出北流入萬年界合滻水
  蓼子澗在縣南三里出南山西北流合輞谷水入霸水咽瓠泉在縣西北一十五里舊圖經曰唐李筌於此遇驪山老母說隂符經傳教既畢令筌取水筌乃擕瓠就泉汲水巳失老母因名咽瓠泉桂泉在縣東北四十里泉畔舊有桂一株武徳六年寧民令萌昶引南山水入京城
  氷池在縣東南六十里唐鑿氷之所
  淹池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石門湯在縣西南四十里石門谷口舊圖經曰唐初有異僧止於此大雪其地雪融不積僧曰必溫泉也掘之果有湯泉湧出遂置舎兩區凡有病者浴多痊嗣後有白魚之瑞復神女頻降遂立玉女堂於湯側明皇時賜名大興湯院
  昆吾亭在縣境漢宣帝霍皇后葬亭之東
  藍田故城在縣西三十里
  白鹿故城在縣西十一里
  周王山故城在縣東二十五里
  唐王山故城在縣東四十三里有萬金堡
  寧民故城在縣西南三十二里
  青泥城在縣南七里案嶢柳城亦謂之青泥城即今縣是也未詳復有此城
  思鄉城一名柳城在縣東南三十三里舊説宋武帝入關築城於此南人思鄉因名之又以城傍多柳故曰柳城
  尚可堡在縣東今存
  明市堡在縣西南四十里
  雞子堡在縣北四十里土坡狀如雞子因以為名黃櫨堡在縣北三十里
  漢御羞苑鼎湖宮皆在縣境
  唐萬東宮儀鳳三年
  萬金宮在縣東四十五里天耀三年詔新造涼宮為萬金宮髙宇遺言萬金芳桂奉天夀宮並停廢文明元年武后詔奉天宮置道士觀芳桂萬金各置僧寺以舊宮為名
  勝因寺即唐法池寺也在縣城內舊圖經曰寺舊有池故以名張說有藍田法池寺二法堂讃建中中改通靈寺後又改今名
  崇法寺即唐悟真寺也在縣東南二十里王順山白居易有詩述其靈及後改名
  永福寺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本唐神堯山荘
  崇仁寺在縣東北四十里唐開元二十六年
  清源寺在縣南輞谷內唐王維母奉佛山居營草堂精舎維表乞施為寺焉
  虎候山祠漢書曰秦孝公置
  金山神廟在縣南十里輞谷口金山之前舊圖經曰黃帝時風后滅蚩尤之衆於此蓋風后之祠濟衆侯廟在縣東南五十里倒回谷其神名石門將軍唐京兆尹第五琦楊知至祈雨有應至乾符中嵗旱詔使致禱應時霑霈遂封濟衆侯增葺廟宇今榜𦔳順王未詳
  都神廟在縣城內㑹縣境諸神嵗時饗於此
  黃崖神廟在縣東五十里傾谷口
  古華胥氏陵在縣西三十里
  荊軻冢在縣西北三十里
  鷰子冢在縣東八里漢書曰臨江閔王榮景帝太子廢為臨江王坐侵廟壖地為宮上徵榮將行祖於江陵北門既上車軸折車廢江陵父老流涕竊言曰吾王不反矣榮至詣中尉簿責訊王王恐自殺葬藍田有數萬鷰銜土置冢上百姓憐之世名鷰子冢
  賀若婦冢在縣西南一十五里婦縣人也姑有疾刲股肉奉姑疾遂愈府縣以聞勑旌表門閭名其鄉為節婦鄉志未載嵗月疑唐事
  醴泉
  醴泉縣唐次赤今次畿東南至府九十里本漢左馮翊谷口縣地在九嵕山東仲山西當涇水出山之處故謂之谷口今縣東四十里谷口城是王莽曰谷喙後漢魏晉為池陽縣後魏武帝於谷口置溫秀寧夷二䕶軍改池陽為寧夷縣𨽻咸陽郡西魏置寧夷郡後周改為寧秦郡隋開皇十八年改寧夷縣為醴泉縣𨽻京兆郡以縣界有漢醴泉宮因以為名方輿記曰漢宣帝時開泉味如酒故以名縣亦漢宮之名也其城即古仲橋城也唐武徳元年析置溫秀縣按縣北有溫秀嶺當以此為名後省醴泉貞觀十年營昭陵在九嵕山析雲陽咸陽二縣後置醴泉縣𨽻雍州天授元年𨽻鼎州大足元年還𨽻雍州廣徳元年昇為赤
  縣境東西六十二里南北一百二里
  六鄉管二百五十村唐十六鄉有白鹿長樂瑤臺修文四鄉餘不傳
  美華鄉在郭下管村四十四
  通畤鄉在縣西北六里管村二十四
  新望鄉在縣西一十二里管村三十
  崇孝鄉在縣東北一十五里管村四十九
  神安鄉在縣西北三十里管村五十四
  白涇鄉在縣北五十里管村四十九
  縣城周二里餘一百步
  醴泉鎮在縣城內
  北醴泉鎮在縣北二十里按今有甘北鎮疑是此
  醴泉驛在西門內東南至咸陽驛四十五里西北至乾州奉天驛七十里今廢
  名光渡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涇甘渡在縣東北三十里
  九嵕山在縣西四十里漢書地理志曰谷口縣九嵕山在西四夷郡國縣道里記曰九嵕山東連仲山西當涇水出焉髙六百五十丈周十五里
  武將山在縣西北五十里一名慿山
  芳山在縣東北五十里一作萬山
  覆甑山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承陽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山有石泉三輔黃圖所謂浪水
  無勞山在縣西北六十里
  溫宿嶺在縣北漢時溫宿國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為名隋志作溫秀
  甘谷在縣西八十里
  泥泉谷在縣西北三十里
  石泉谷在縣西北六十里
  西水谷在縣北七十里
  承陽山兩水谷在縣西七十里
  豆盧谷在縣西北八十里
  黒狗谷在縣西北九十里
  巴谷在縣西北九十里
  白水谷在縣西北一百里
  涇水自乾州永夀縣西北流入縣界尚書禹貢曰涇屬渭汭屬𨽻也水北曰汭言治水注入渭毛詩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春秋左氏傳襄公十四年曰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以毒藥投涇水之上流晉師飲水多死史記曰秦二世夢虎嚙左驂殺之卜涇為祟二世乃齋望夷宮而欲祀之漢書曰涇雖不在大川之祀以近咸陽得此大川之祀漢書注顔師古曰涇水出安定涇陽笄頭山東至陽陵入渭益部耆舊傳曰漢武祀甘泉至涇橋有女子浴於涇水乳長七尺上恠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時侍中張寛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齋戒不潔則女人星見水經注曰涇水導源安定朝那縣西笄頭山秦始皇廵地西出笄頭山即是山也蓋大隴之異名按漢武故事張寛所對並雲渭橋渭水北史曰苻堅以關中水旱不時議依鄭白故事發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𨽻三萬人開涇水上源鑿山起隄通渠引續以溉斥鹵之田百姓賴其利
  甘河自縣西北甘北鎮西來至縣東北涇甘渡合入涇水谷口城在縣東北四十里漢縣也溝洫志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即此城也郊祀志公孫卿言黃帝昇仙於寒門水經注曰九嵕山東仲山西謂之谷口即古寒門也按雲陽縣谷池水所出謂之谷口未詳孰是
  紫府觀在縣東北三十里唐太宗為道士薛頤置今廢瑤臺寺在縣西北昭陵之西
  要冊三廟一在市北一在縣西二十里一在縣西三十五里按漢志有天齊公祠玉牀山祠五帝祠五所圖經皆不著
  唐太宗廟在縣西門外去縣一里
  肅宗廟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開寳勑雲去甘北廵鎮三里
  太宗昭陵在縣西北五十里陵廟記在縣東三十里
  九嵕山白鹿長樂瑤臺三鄉界古逢南村下宮去陵一十八里元和郡縣圖志曰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封內周一百二十里陪𦵏諸王七蜀王愔趙王福紀王慎越王貞嗣紀王登曹王明蔣王煇公主二十一清河公主駙馬都尉程懷亮晉安韋思安豫章唐義識新興長孫曦蘭陵竇懐悊髙密段綸長樂長孫沖遂安王大禮南平劉𤣥意衡陽阿史那社尒新城韋正矩城陽薛瓘安平楊思敬襄城蕭銑長沙豆盧懐譲安康獨孤諶臨川周道務普安史仁表晉陽汝南常山妃嬪八鄭國夫人彭城夫人紀國太妃韋氏越國太妃燕氏趙國太妃楊氏賢妃鄭氏才人徐氏竇卿妹石塔宰相一十三中書令馬周岑文本崔敦禮司徒英國公李勣尚書左僕射魏國公李靖右僕射虞國公溫彥博右僕射宋國公蕭瑀左僕射申國公髙士亷左僕射梁國公房𤣥齡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髙陽公許敬宗右僕射萊國公杜如晦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丞郎三品五十三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吏部侍郎馬載戶部尚書武陽縣公李文亮衛尉卿齊國公房仁裕禮部尚書張後𦙍國子祭酒孔頴逹禮部侍郎孔志亮工部侍郎孔元惠散騎常侍褚亮祕書監永興公虞世南工部尚書閻立本吏部尚書姜晦中書舎人杜正倫殿中監唐嘉㑹學士姚思亷衛尉卿魏叔王光祿卿姜逺秘書監岑景倩宗正卿李芝芳光祿卿房光義衛尉卿房光敏子閬州刺史誕清河郡主壻贈鴻臚卿竇庭蘭金州刺史盧貞松天策府記室薛收宗正卿段倫金紫光祿大夫長孫璿贈吏部侍郎安康伯太史令薛績銀青光祿大夫李震洪州刺史吳黒闥晉州刺史裴藝寧州刺史竇義節衛州刺史蕭業吏部郎中馬顓幽州都督平元公長孫敞原州都督李改明臨淮公李䂓琅邪公李珍常山公李清千金公李俊中山公李裾汝州別駕房左清道率房回江夏郡王道宗䕫國公劉洪貞雍州長史李弼特進觀國公楊仁恭原州都督史㓜䖍陜王府司馬謙芮國公豆盧行業西平郡王李琛簡州刺史建寧公李安南都督姜簡功臣大將軍以下六十四大將軍薛國公阿史那忠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徳右驍衛大將軍嘉川縣公周䕶仁鎮國大將軍丹陽公李客師大將軍鴈門公梁建方左鎮衛大將軍虢國公張仁貴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秦叔寳大將軍周國公鄭仁泰益州都督王愔輔國大將軍劉𢎞基武衛大將軍申進達孫武達丘行恭阿史那尒鉢苾金吾大將軍梁倣左衛大將軍阿史郍社尒監門大將軍仇懐古大將軍薛咄摩芝大將軍蘇花熟大將軍漢東公李孟常光祿大夫芮國公豆盧寬大將軍尉遲寶林大將軍阿史郍道真左武衛大將軍天水郡公丘行恭金紫光祿大夫賀蘭整大將軍張太師冠軍大將軍許洛仁大將軍張延師大將軍琅琊王沖右衛大將軍史大奈左武衛大將軍懐徳縣公牛伯億左金吾大將軍梁仁裕左屯衛大將軍金水郡公姜確左監門大將軍王波利大將軍公孫雅靖大將軍可汗阿史郍步真大將軍史弈大將軍李蒜大將軍阿史郍徳昌右監門將軍龔善左金吾將房先忠內侍將軍張阿難黃野軍都督拔野□都督渾大寧阿史氏祔將軍盧國公程知節子闐玉尉遲母阿史郍氏祔將軍仇務薦右武衛大將軍懐寧縣公杜君綽將軍麻仁靖右監門大將軍賀祓儼將軍魯何道將軍楊思訓將軍元仲父將軍豆盧承其將軍解斯正貴將軍徐定盛將軍康乂安將軍報志𤣥將軍薛萬均將軍元思賢將軍李承祖中郎薛承慶右郎將尉遲廵昱右衛郎將姜中郎將段存爽按陵廟記圖然所載陪葬諸臣姓名差舛恐未得其詳或有不當陪葬者更須叅校乃善所乗六駿石像在陵後青騅平竇建徳時乗讚曰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什伐赤平王世充竇建徳時乗讚曰𤄊澗未靜斧龯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有中四箭處特勒驃平宋金剛時乗讃曰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乗危濟難颯露紫平東都時乗讃曰紫鷰超躍骨騰神駿氣礱三川威凌八陣拳毛騧平劉黑闥時乗有石真容自㧞箭處讃曰月精按轡天駟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有中九箭處白蹄烏平薛仁杲時乗讃曰倚天長劔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鞭定蜀寢宮在山上元無井泉百姓供水勞弊後經野火徙瑤臺寺側葺行宮貞元十四年欲就寺側修復之以移改舊制訪近臣集議然後葺焉
  肅宗建陵在縣東北一十八里武將山修文鄉劉村四十里下宮去陵五里陪葬功臣一尚父汾陽王郭子儀













  長安志巻十六
<史部,地理類,古蹟之屬,長安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