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毛澤東思想戰天鬥地

靠毛澤東思想戰天鬥地
立新大隊革委會
1969年1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立新大隊貧下中農學大寨人,走大寨路,大力治山治水治田,使窮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江西南城縣株良公社立新大隊是個半丘陵半山區,自然條件很差。過去,這裡是「天地自帶三分災,山光田瘦水源缺,辛辛苦苦做一年,生活還靠砍柴賣。」解放後,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廣大貧下中農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他們學大寨人,走大寨路,充分發揮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優越性,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向大自然宣戰,進行了治山、治水、治田,使窮山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業生產獲得了飛躍發展。糧食總產量比解放初期增長近三倍;畝產增長四倍左右。公共積累逐年增加。隊隊都有了儲備糧。年年都超額完成國家糧食徵購任務。說起立新大隊這個變化,廣大貧下中農都深有體會地說:「全靠讀了毛主席的書,聽了毛主席的話。」

立新大隊一千七百多畝耕地,分散在十三個山崗、二十條溝壟,大部分是「望天田」,保收面積只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改變落後面貌,首先就要解決水利問題。一九五八年,立新大隊貧下中農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制訂了一個劈山引水,大搞水利化的計劃。但這個計劃一提出,就遭到大叛徒劉少奇在當地的代理人的反對,他們以不是「重點」為名,百般進行阻撓。一些階級敵人也跳出來進行破壞,胡說什麼「修環山渠會斬斷龍脈,將來地方上會遭災。」「如果能把五樹陂的水引過來,雞毛也能飛上天。」面對這重重阻力,廣大貧下中農毫不氣餒。大家反覆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和「老三篇」,滿懷信心地說:「愚公能移山,我們就能叫高山低頭,河水翻山。」

當時隊裡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設備。怎麼辦?貧下中農不靠天,不靠地,一心信仰毛主席。他們遵照毛主席「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的教導,沒有資金,就依靠大家想辦法籌集;沒有技術員,就自己動手干;沒有水平儀,就用竹扁擔裝水測;沒有經緯儀,就用草繩和尺子量。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一場劈山引水的戰鬥打響了。施工時正是嚴冬,北風凜冽,二百多名水利大軍,踏着冰凍的鐵板土,迎着刺骨的寒風,來到工地日夜奮戰。工程進行到半山中間時,遇到一段夾石山,沒有雷管、炸藥,大家就硬用鑿子鑿。鑿子打斷了幾十根,鐵錘打壞了十幾個,許多人的手上起了泡,腳上出了血,仍然堅持戰鬥,不下火線。夾石山終於被鑿開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立新大隊的貧下中農憑着自己的雙手,苦戰四十天,就修好了一條長達十五華里的環山渠,五樹陂的水翻過了三輛水車高的山坡,往六百多畝田裡灌溉。一九六五年,立新大隊又與鄰隊協作,修建了長谷壟水庫,使全大隊實現了水利灌溉自流化。

水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但立新大隊有百分之七十的田,都是山排田、深腳田、冷漿田、鏽水田,這些田土質差,一年只能種一季。這個攔路虎不搬掉,就不能徹底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廣大貧下中農決心學習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改造土質,變單季為雙季。貧下中農說:「我們要學大寨人,把低產面貌迅速改變過來。」三隊貧農饒國琪,學習「老三篇」和大寨人的英雄事跡後,自告奮勇改造河家壟一畝深腳田。他不計工分,不辭辛苦,積肥送肥,深挖排水溝。春耕時,他用鋤頭一塊一塊把田翻過來;栽禾後,他起早摸黑,精心管理。最後,終於征服了這丘最難改造的低產田,秋收時增產三倍多。全大隊還採用多種綠肥,開溝排水,稻草還田等辦法,把許多低產田改造了過來。到一九六六年,大隊全面實現了水稻雙季化,使產量大大提高。

立新大隊有十九座大小山崗。解放前,山上的樹木全被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砍光了,水土流失很嚴重,影響農業生產。貧下中農以英雄的大寨人為榜樣,艱苦奮鬥,開展植樹造林,治理荒山。經過連續三年奮戰,在原來的光山上,已經營造松樹林三千一百多畝,杉樹林二十多畝,油茶林近六十畝。現在,立新大隊所有的大小山崗,都是一片青綠。早栽的油茶樹已經開始結果了。那些禿山變成了為民造福的寶山。

經過治山、治水、治田後的立新大隊,徹底改變了過去的窮困面貌。貧下中農懷着激動的心情說:「山青水秀好地方,瘦田能打千斤糧;要問變化怎麼來,全靠毛澤東思想。」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