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毛澤東思想登山建站

靠毛澤東思想登山建站
海軍南海艦隊某部黨支部
1969年4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光輝歲月里,我們遵循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在雲霧繚繞的高山頂上建設了一個雷達站,為保衛祖國,保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添了一雙「哨兵的眼睛」。我們能夠登上雲霧山頂峰,勝利完成艱巨的戰備任務,靠的是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無限忠心,靠的是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用毛澤東思想統一認識 編輯

一九六六年,我們這個新建的單位,接受了高山建站的任務。部隊進入深山密林,來到一座大山的腳下。上級派來的同志指着面前的高山說:「就是要在這頂峰上建站。」同志們抬頭望去,只見白茫茫的雲霧,山腰都看不見。有人問:「那上面有路嗎?」回答是:「我們走,便有路。」有人問:「登山有資料嗎?」回答是:「我們干,便有資料。」同志們心裡明白:我們是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

當晚,新組成的黨支部委員會開了個會,分析形勢,討論任務。當時,幹部戰士都是從四面八方剛剛調來,對於能不能勝利完成高山建站任務,認識不一致,思想不統一。問題怎樣解決?林副主席關於要用毛澤東思想統一思想的教導,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會上一致決定,首先要用毛澤東思想去統一大家的思想,這是勝利完成高山建站任務的根本保證。

共產黨員、指揮排長陳必高,負責帶領一支先遣隊探山開路。出發前,支部連夜用大字寫了一百多條毛主席語錄,交給陳必高,說:「用毛主席這些教導去統一全體同志的思想,高山會低頭,密林會讓路!」陳必高堅定地回答說:「毛主席叫我們登山,我們堅決登上頂峰!毛主席叫我們開路,我們能把天塹變通途!」

隊伍迎着初升的旭日出發了。他們撥開半人高的雜樹茅草,順着野牛、野鹿、黃羊的足跡,翻過一山又一山。山越來越高,坡越來越陡。每前進一步都要喘一口粗氣,甩一把汗珠。他們走一路學一路毛主席語錄,越走越有勁,歌聲、口號聲不斷在山谷里震盪。

中午時分,隊伍鑽進雲霧裡了。向下看,一片雲海,向上看,一座陡峭的大山擋住去路。怎麼辦?陳必高打開一張用大字書寫的毛主席語錄:「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金光閃閃的大字,給大家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同志們說:「山再高,也擋不住毛主席的戰士!」他們用鐵鎬在峭壁上鑿成小洞,鑿一個洞往上蹬一步,終於把峭壁鑿成「通天梯」。後來我們把這些小洞數了數,足有三百個。從此,無名峭壁有了名,大家叫它「三百蹬」。

先遣隊通過了「三百蹬」,又鑽進一片原始森林。這裡終年不見陽光,霧氣凝成水珠往下滴。地上鋪着一層腐爛的草根樹葉,發出濃烈的霉氣。走着走着,先遣隊忽然迷了路。怎麼辦?黨員們立即開了個碰頭會,決定還是要首先抓根本。同志們圍攏在一起,朗誦毛主席的《長征》,大講紅軍排除萬難,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毛主席光輝燦爛的詩句,革命先輩們閃耀着毛澤東思想的英雄事跡,使大家渾身是膽,周身是勁,大家分頭去找,很快便找到了「路」。

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統一了思想,先遣隊征服了一座又一座懸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晚霞照紅崇山峻岭的時候,他們終於越過十一個山頭,勝利地登上了最高峰。當夜,同志們睡在臨時搭起的帳篷里,興奮地總結這次行動的收穫。人人都覺得,這一天,身體爬上了高山,思想也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先遣隊登山成功,使我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毛澤東思想無比巨大的威力。當整個部隊上山執行艱巨的施工任務時,我們就自覺地把組織黨員和全體同志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擺在第一位。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不斷激發同志們旺盛的革命鬥志,鼓舞着大家迎着艱難險阻衝鋒陷陣。擔沙挑瓦、運糧送菜,山下一身汗,山上打寒顫,爬一趟山要過一個冬夏,但是,同志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挑重擔的教導,哪副擔子重就爭挑哪副;劈山開路、伐木打石,腳踩斷崖絕壁,手攀老樹枯藤,出一天工要過幾個險關,同志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不怕犧牲的教導,哪裡最危險就爭上哪裡;建陣地、蓋營房、造家具,誰也沒當過木匠鐵匠泥瓦匠,十樣工作有九樣半不懂,同志們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從戰爭學習戰爭的教導,邊干邊學。……我們深深體會到:有毛澤東思想統一指揮,同志們的革命意志便能擰成一股鋼鐵力量,無堅不摧,無攻不克。

把思想根子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 編輯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深入發展,國內外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尖銳激烈,要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建站任務。這時候,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建站需要的大批裝備器材運上山?照過去的老辦法,要修一條盤山而上的汽車路,用拖拉機拖上去。可是,修汽車路需要時間,急速發展的革命形勢等不得。上級要求我們為革命爭取時間,闖出一條新路來!

怎樣才能爭取時間呢?同志們討論的結果,認為用肩膀扛是最快的。可是,武器裝備運到山腳下以後,堆成一座小山,有的機件,一件就有上千斤。看到這種情況,有的同志心裡就嘀咕起來:從山腳到頂峰,要經過多少梯子一樣的陡坡,九曲十八彎的羊腸小道,這樣大的機件,能用肩膀扛上去嗎?這樣多的裝備用肩膀扛,哪天才是個完?

支委會研究了這個情況,在上級領導同志的啟發和幫助下,認識到:在高山建站的問題上,同樣存在着兩條路線的鬥爭。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一夥,瘋狂反對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否認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威力,否認人的因素第一,胡說什麼山太高,人上不去、武器裝備上不去啦,上去了也站不住腳啦。他們千方百計地要破壞高山建站。因此,能不能堅決、迅速地完成建站任務,這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而是執行和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大問題。在當前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新形勢下,我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就是要把思想根子深深扎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我們發動全站同志掀起了一個革命大批判的高潮。同志們越是狠批劉少奇,扛武器裝備上山的決心越大,信心越強,想出的辦法越多,肩膀上增長了無窮的力量。共產黨員、五好戰士吳甲新,從他隨先遣隊探山開路,登上雲霧山頂峰那天起,就好象有使不完的勁。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我體會到,我們整年頭頂青天腳踩雲,對革命是很有必要的。只要是必要,再重的擔子也挑得起。」他挑着六七十斤沙子,翻了一山又一山,累得透不過氣來,他想:「沒有沙子,陣地建不成。挑沙,對革命是必要的!」他便一口氣把沙子挑上山頂。他去深山伐木,跟同志們一起,把一人抱不過來的大樹扛上肩,兩腿直打顫顫,他想:「沒有木材,陣地建不成。扛木頭,對革命是必要的!」他便使出渾身力量,扛完一根又跑步去扛第二根。可是,當他聽說全套武器裝備要用肩膀扛上山的時候,卻感到信心不足了。支部副書記、站長張學功在支部大會上揭發了劉少奇一夥反對高山建站的滔天罪行,吳甲新的思想一下亮堂了:為了執行和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早一天建好站,給劉少奇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吃大苦耐大勞,用肩膀扛武器裝備上山,這是完全必要的!

扛武器裝備上山的第一天,吳甲新爭着參加扛最大的機件。同志們的口號是:「寧願犧牲自己,也要絕對保證武器裝備不受一點損壞!保證同志的安全!」看到哪個同志的背彎下去了,支持不住了,立刻就有人衝上前去,把他的槓子壓到自己的肩上;看到哪個同志的步子不穩,要踩出路邊了,立刻就有人飛快跳下路邊的溝坡,在同志的腳下墊上自己的大腿或是肩膀。……當他們戰勝重重艱險,來到「老虎嘴」的時候,更大的困難擺在面前。這是一段又窄、又陡、連續急彎的泥濘路。平日挑擔子過這裡,都有人說是「虎嘴裡拔牙」。現在呢,十六個人扛的機件,只能十個人扛。同志們從清早扛到現在,體力消耗很大。在這個嚴重的時刻,共產黨員們牢記毛主席的教導:「共產黨員一定要有朝氣,一定要有堅強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難和用百折不撓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難的精神」。一個個挺身而出,朗誦着毛主席語錄,高呼「誓死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戰鬥口號,奪過槓子壓上自己的肩膀。吳甲新搶了個最吃力的位置,誰也無法把他換下來。他一面想着扛武器裝備上山對於革命的必要性,一面吃力地移動着腳步,一直堅持到把機件扛上頂峰。

依靠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依靠同志們的兩條路線鬥爭覺悟,我們在很短時間內,就把全部武器裝備扛上雲霧山頂峰,人無傷,物無損,為加強戰備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我們深深體會到,把思想根子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創造出來。

要經得起情況變化的考驗 編輯

整個建站工程完成了,同志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營房。比較地說來,任務沒有那樣繁重了,生活沒有那樣艱苦了。在這個時候,已經當了支委、副站長的陳必高,卻遇到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次,他和一些同志拉馬下山。路上,一個班長對他說:「看這馬,來的時候多肥啊,爬幾次山就瘦成這樣!」旁邊一個戰士搭了腔:「是啊,馬都受不了,別說人了!」

聽到這話,陳必高心裡猛地一緊——這種語調,過去可是從來沒有聽到過啊!在最艱苦的日子裡,常常聽到同志們說:「只要有毛澤東思想,我們就有使不完的勁!」為什麼現在卻出現了這種消極的語調呢?一路上,陳必高想前又想後,想了戰士又想幹部。他想到站部門前的幾棵小樹,都快枯死了,幹部們天天看見,卻沒有人理睬。這些難道不是反映了一種缺乏長期打算的思想嗎? 支部書記、指導員陳關興聽了陳必高的匯報,馬上召開支委會,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給了同志們很大啟示:在最艱苦的日子裡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可是不一定經得起勝利的考驗!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放鬆了思想政治工作,那就要在兩條路線的鬥爭中打敗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一夥,不是曾經預言我們「上去了也站不住腳」嗎?如果我們不牢固樹立革一輩子命,吃一輩子苦的思想,我們就真會「站不住腳」。支委會作出了決定:不管任務、生活和其他條件有千種變化,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絕對不能變。

針對這些值得警惕的問題,支部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召開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講用會,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圍繞着如何緊跟毛主席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這個根本問題,用毛主席關於「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教導,武裝同志們的頭腦。

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好象春風甘露,滋潤着戰士們的心房。閃耀着毛澤東思想光輝的新人新事,象雨後春筍一般不斷生長。七年服役七年紅的黨員班長於煥春就是其中的一個。

建站工程剛剛結束,於煥春就接受了一個新任務:帶一個班到半山腰建立轉運點。於煥春想也不想,連聲回答幾個「行」字。第二天清早,他就帶領全班,唱起雄壯的毛主席語錄歌,向新的戰鬥目標出發了。才走一半路程,白茫茫的雲霧變成雨,越下越大。到了目的地,解下背包沒處放,搭起鍋灶燒不着火。……於煥春讓大家圍攏來,齊聲朗誦毛主席的教導:「我們是為着解決困難去工作、去鬥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然後高聲宣布:「照毛主席的教導去做!」十三個戰士就象十三隻小老虎,有的挑着水桶去找水源,有的掄起鎬頭平地基。於煥春提上一把砍刀,領着半個班翻過山頭,鑽進森林去砍竹伐木。夜裡,同志們又凍又餓,便擠在一起互相鼓舞說:「千難萬難,有了毛澤東思想便不難;千苦萬苦,想着毛主席就最幸福!」憑着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比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他們奮戰了二十天,把轉運點的「家業」建立起來了。

在修房子的時候,於煥春連一個草結都扎了又扎,生怕不牢;開荒地的時候,他開完一壟又一壟,總嫌不夠。過節了,站上給了幾隻雞,他也要留下孵小雞。一個新戰士問他:「班長,你都超期服役幾年了,不定哪天就退役。看你這勁頭,好象要在這裡干一輩子。」於煥春回答說:「在哪裡工作是隨時會變的,一輩子幹革命,一輩子艱苦奮鬥的思想,卻是一刻也不能變的。」以後,於煥春又找這個戰士談心:「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沒有不斷革命、永遠革命的思想,就不能跟着毛主席走第二步、第三步。這是什麼時候也不能變的。我們牢記不變的東西,當形勢、任務、生活條件等等起變化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迷航,不會轉向。」

什麼東西隨時會變,什麼東西不能變,同志們在用毛澤東思想建站的鬥爭實踐中,認識越來越深。同志們說:我們在雲霧山上戰鬥、生活,就要準備迎接更艱苦的環境的考驗。不久以前,我們遭遇到一場強颱風的襲擊,兩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的大樹也被連根拔起。但是,由於同志們對於這個「變」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便能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地英勇戰鬥,保衛住站上的武器裝備,一點沒受損失,又一次粉碎了階級敵人胡說我們在高山頂上「站不住腳」的鬼話。

風在吹,雲在涌。緊緊依靠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我們就能經得起風雲突變的種種考驗,壓倒一切敵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