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大批判是增產節約的推動力

革命大批判是增產節約的推動力
開灤煤礦革委會大批判組
1972年1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開灤煤礦是帝國主義開採了七十多年的老礦。解放後,經過不斷的改造,原煤產量逐年提高,一九七○年超過設計能力百分之三十二,一九七一年超過設計能力百分之四十以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展以來開灤煤礦發展的歷史,使我們深深體會到:革命大批判是增產節約的推動力。不徹底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騙子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就不能正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礦山的增產潛力就不能進一步地挖掘出來。

批判「礦井定型論」,挖掘老礦的增產潛力 編輯

開灤煤礦革命委員會成立以來,煤炭生產逐年發展。原煤產量,一九六八年比一九六七年增加二百一十五萬噸,一九六九年又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九十四萬噸,超過礦井設計能力百分之十四。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繼續增加生產呢?有的同志認為,開灤是老礦,礦井深,巷道長,設備舊,提升能力有限,礦井已經「定型」,不能增產了。

礦井是不是已經「定型」,不能增產呢?革委會成立以來,雖然「礦井定型論」年年都有過不同的表現,但是,煤炭生產卻年年增加。這個事實說明:礦井不是定型,而是可以改造;增產不是到頂,而是大有潛力。

拿煤炭資源來說,應當承認,一個煤礦的儲藏量是有限度的,總是會開採完的。有的礦井,經過幾十年的開採,煤炭儲藏量確實一年比一年少了。但是,在礦井設計時,對於煤炭儲藏量的計算,往往是不完全的,經過實際開採和進一步的勘探,原有煤層的儲藏量,常常比原來的估計要多,新煤層的發現也是常有的事。唐家莊礦過去被帝國主義貶為「沒有前途的礦」。解放後,有的人受這種說法的影響,根據設計圖上計算的煤炭儲藏量,就說這個礦已經到了「衰亡時期」,一九七○年就得報廢。在這種「礦井定型論」的影響下,一九六一年封閉了四號提升井。但是,開採和勘測實踐證明,這個礦井並沒有衰竭。在增產節約運動中,廣大工人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批判唯心論的先驗論和形而上學,批判「礦井定型論」,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弄清煤炭儲藏情況。他們苦戰二十六天,修復了四號提升井,使這個礦每年增產原煤幾十萬噸。同時,他們還開鑿徐家樓續建井,擴大新採區,使這個被判處死刑的老礦,煥發了青春。在煤礦資源問題上,過去,有的人認為,淺部煤層採得差不多了,深部煤層不能開採,薄煤層也不能大面積豐產,因而認為現有礦井潛力不大了。但是,近兩年來,由於貫徹執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緊緊依靠群眾,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不僅薄煤層可以奪得大面積豐產,而且打開了所謂「禁區」,開採了地表八百米以下的深部煤層,為煤炭產量大幅度增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煤炭生產的各個環節,通過人們在實踐中對它的認識和改造,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礦井的提升能力是由大井和機械設備組成的,這兩方面都是可變因素。兩年來,我們已經改造了幾個礦井及部分提升設備,大大提高了提升能力。唐山礦箕斗井,只是加大了箕斗,改造了電動機,提升能力就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同樣,採掘技術也是不斷發展的。過去被認為是不利條件的急傾斜煤層,現在革新了採煤方法,搞了機械化,變成了增產節約的有利因素。范各莊礦一一一六機械化工作面是薄煤層,但由於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合理組織生產,改進支護,發揮機器效能,產量、效率成倍增長。呂家坨礦的水力採煤,經過反覆試驗,改進了採煤方法,採用了自己製造的土水槍,水壓提高一倍多,使水力採煤的回收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毛主席教導我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一個礦井,一種設備,一種採煤方法,一項採掘技術等等,有它暫時的相對的定型;但是,從發展的觀點來看,它又總是不定型的。昨天看來是定型的東西,今天看來就有變化;今天看來是定型的東西,明天又會有新發展。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也是這樣。在有地下資源的情況下,改造設備,克服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就能夠進一步挖掘增產的潛力,做到多快好省。

「礦井定型論」是劉少奇一夥的唯心主義和洋奴哲學的產物。只有不斷批判形形色色的「礦井定型論」,才能進一步挖掘老礦的增產潛力。

批判「領導高明論」,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編輯

兩年來,進一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實踐告訴我們,老礦井不僅是有潛力可挖,而且潛力很大。為什麼有些人看不到這種潛力呢?「領導高明論」就是一個思想障礙。

在增產節約運動中,怎樣實現大幅度增產,開始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認為,要增產就得建新井。有的同志主張,根據開灤的情況,要依靠群眾挖掘老礦井的潛力。當時算了一筆賬:建新井,要用大量的勞動力和物資器材,國家要花大量的投資;如果靠群眾挖掘潛力,改造老礦井,擴大現有礦井的生產能力,既能給國家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又能達到增產煤炭的目的。兩種看法實質上是一個相信不相信群眾的問題。

毛主席教導我們:「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遵循毛主席的教導,礦黨委和革委會領導成員深入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總結依靠群眾發展煤炭生產的經驗,批判劉少奇一類騙子散布的「群眾落後論」,提高了路線鬥爭覺悟,堅定了挖掘老礦井潛力的信心。兩年來,挖掘潛力的許許多多辦法,都是廣大群眾創造出來的。通過學習和總結,大家深深體會到:看不到群眾中蘊藏着的積極性,自以為「領導高明」,就看不到增產的潛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能夠找出千條萬條增產的辦法,困難再多也能夠得到解決。

趙各莊礦巍山提升井的改造,是加大礦井提升能力的重點工程,也是挖掘老礦潛力,提高煤炭產量的一個關鍵。開始,這個工程曾計劃半年時間完成,井架設計為鋼結構。由於缺少鋼材,工程不能進行。礦革委會發現這個問題以後,立即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發動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吸取了小煤窯的建井經驗,就地取材,自己燒磚,僅用了七十多天的時間,就建成了二十三點五米高的磚結構井架,為國家節省投資十幾萬元,效果很好。

前一時期,開灤煤炭生產增長的速度很快,相應地出現了採煤和掘進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廣大群眾掀起了大搞掘進機械化的高潮,在不長的時間內,各礦工人創造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掘進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時,有的領導同志就認為不錯了。但是,戰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人群眾,對掘進機已取得的效果並不滿足。他們說:「沒經過反覆實踐,就輕易下結論,這是片面的。」這些領導同志聽了,深受教育,親自到生產第一線參加實踐,發動群眾,交流經驗,總結各種不同型式的掘進機的優缺點。同時,集中優勢兵力,大搞群眾運動,邊實踐,邊改進,改革了許多不合理的結構和機件,終於成功地改進了掘進機,使它適合於開灤的地質條件,效率較原來的掘進機提高一倍。

事實充分說明:只有把實踐看成是千百萬群眾的實踐,深入進行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正確地認識客觀規律。否則,自以為「領導高明」,用自己的一孔之見,就下判斷,發號令,其結果必然會脫離實際,犯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領導高明論」是劉少奇一類騙子反動的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世界觀的反映,是「群眾落後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大破「領導高明論」,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奪取增產節約的新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