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青年的榜樣

革命青年的榜樣
《紅旗》雜誌評論員
1969年12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向青年同志們推薦本期發表的金訓華同志的日記。這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中成長起來,堅決實踐毛主席的教導,決心走同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的革命青年一代的心聲。

一九六八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為《紅旗》雜誌寫的編者按語中指出:對於教育革命的情況,知識分子的情況,「希望各地革命委員會組織一些人做些典型的調查,報告中央,本刊將擇要予以發表」。毛主席還指出:對於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結合得好的並有所發明創造的,應予以報導,以資鼓勵」。一年多來,全國有幾百萬知識青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到工農兵中去,接受再教育,這是一個偉大的革命。金訓華,就是在這個偉大的革命洪流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之一。我們發表他的日記,希望它能鼓勵已經或正在實行同工農兵相結合的廣大青年同志們。

金訓華同志是上海市吳淞第二中學一九六八屆高中畢業生,出身於工人家庭,原上海市中學紅代會常委。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他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投入了摧毀以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的激烈戰鬥。今年五月間,他積極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帶頭到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插隊落戶。今年八月十五日,雙河兩岸山洪傾瀉,金訓華為了搶救國家物資,奮戰山洪,不幸光榮犧牲。根據金訓華同志生前的多次申請,有關黨組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金訓華同志到黑龍江省農村插隊落戶後,堅持天天讀毛主席著作,天天收聽廣播。這裡發表的,是他最後一本日記的摘抄。通過階級鬥爭大風大浪的實踐和鍛煉,他深刻地領會了「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忠於毛主席就有力量」這一偉大真理。他的日記,充滿了對毛主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無限熱愛。他第一頁日記所記,就是決心用「九大」通過的新黨章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逝世前一天的日記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誓死保衛毛主席!」正是在這個偉大真理照耀下,他的簡單明白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在這裡,處處可以看到金訓華和同志們在一起,認真刻苦地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接受工農兵再教育,改造自己世界觀,以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要求和艱苦的鍛煉。

在煤油燈下學習毛主席著作,他想到的是「燈芯再小,學習毛主席著作,心裡總覺得亮堂堂的,而且越學越覺得亮堂。因為,毛澤東思想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捆穀草,手上出了血,他想到的是「我的手會出血,而貧下中農的手為什麼就不出血呢?這說明我的手、我的思想長期脫離工農,脫離勞動,染上修正主義毒素,必須長期在工農群眾中進行磨練。」

面對美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陰謀和挑釁,他想到的是「我反正下定決心」,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我國神聖領土,槍聲一響,就準備「在戰場上接受黨的考驗」。

在生死關頭的考驗面前,他想到的是「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在為保衛祖國財產而與洪水搏鬥的過程中,狂暴的巨浪三次把他卷進險惡的旋渦里,他三次頑強地把頭抬出水面,斬風劈浪,繼續向前猛衝,去搶救國家物資。金訓華不愧是毛主席的紅衛兵,他三次面臨死亡的威脅,三次戰勝死亡的威脅,一次比一次更高地攀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無產階級的思想高峰。

本期還登了一幅畫,目的是提倡一下創作刻劃工農兵英雄形象的美術作品。這幅畫是畫人物的。它選擇了金訓華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在激流中搶救國家財產這樣一個片斷,生動地反映了他無限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赤膽忠心和無產階級的英雄氣概,塑造了革命的青年一代的英雄形象。毛主席很早就說過:「在中國,這類英雄人物何止成千上萬,可惜文學家們還沒有去找他們,下鄉去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人們也是看得多寫得少。」我們希望在認真學習毛主席文藝思想、開展革命大批判、清理階級隊伍、深入工農兵的基礎上,有更多更好的刻劃工農兵英雄形象的優秀作品出現。

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後的分界,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金訓華同志是在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湧現出來的青年。他堅決實行了同工農民眾相結合。他是革命青年的榜樣。廣大革命的知識分子要學習這個榜樣,堅定不移地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在勞動中,在階級鬥爭中,自覺地磨練自己,改造自己,全心全意為工農兵服務,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獻出自己革命的青春。要象金訓華同志那樣,天天讀毛主席的書,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用階級鬥爭、階級分析的觀點去觀察一切;要象金訓華同志那樣,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把青春貢獻給偉大的反帝反修事業;要象金訓華同志那樣,堅決保護祖國的財產,熱愛勞動人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抓革命、促生產中做出更大的貢獻;要象金訓華同志那樣,認真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運動的風口浪尖上挺身而出,為人民的利益奮不顧身,經受得住任何嚴峻的考驗。金訓華同志雖然光榮犧牲了,他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和鼓舞着年青的一代。讓我們一起沿着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更加朝氣蓬勃地奮勇前進吧!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