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頤齋遺稿
卷六
作者:黃胤錫
卷七

擬上黎湖朴公弼周丙寅

編輯

竊嘗聞古之人有心欲求道。而僻於生陋於長。未得與當世之大老先生日相追陪。以爲依歸。則於是必自悼以爲天生男子。豈偶肰哉。我亦男子之一耳。苟不得大老先生而自廁於門人弟子之列。以明本來具有之善。以稱天生男子之意則我非夫也。必舂糧裹足。奔走乎四方。以求其所謂大老先生。而不幸而未得則吾事未爲終。幸而得之則必披心剋臂。庶幾一瞻眉宇而承謦欬焉。又必以束脡書角。候於門外。以聽其進退焉。是無他也。葢夫子有言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是豈惟好賢之心爲肰。亦以其氣質或有觕駁。識性或有愚憃。必欲其薰炙春風之中。磨礱臯比之前。以脫乎窠槽。以進乎高明耳。夫如是故彼大老先生不忍其彳亍若無歸也。必度其誠憐其癡而許之以敎育。又不以其人之卑鄙而必盡其牖導者何也。豈不以彼方向德而來。若或拒之。是非古君子樂育之意也耶。小生之以降。今已十有八歲矣。自十許歲以後。始聞擧業之外。別有所謂性理之學。而竊自慨肰有委身從事之意。唯湖之外。邈在東南。未聞有大先生崛起而倡學者。已亡慮百餘年矣。是以士子之稍有名稱者。要皆不出於塲屋間事業而止耳。小生適不幸其生也旣於是。其長也亦於是。而四覩八聞。朝吟暮唶。皆不過銶劌詞章之習而已。爲己之學。雖不可靠着他人。而晦翁固不曰無長上唱率。工夫殊無次第乎。槩其上無良師。旁無強輔。雖或有意於向裏。而旋忽悠泛。反落前套。金仁山所謂猶夫人也者。寔此之謂耳。每惟念昔我叔祖游於農巖先生之門。家庭三世。源流有自。而回顧吾身。只自頹孏。恐負先靈之攸托。此所以日夕凌兢。思以無忝。而不量其愚。妄希於窺斑者也。肰而放心未求。道體難尋。稍欲修飭。畏人非笑。張子所謂天下之大患者。不期犯而已犯矣。不寧玆也。以言乎氣稟則實偏於柔惡。以言乎立志則苦乏於堅定。或欲直前勇做而先已懶惰。或有流於惡幾而未知精察。或已無實行而反學鸚鵡之能言。或善心纔發而遽被物慾之交誘。其爲人也若而。而又不得經誨於一世之大宗師。有以師法其萬一。而不爲君子之所棄。則亦見愧於都亭之鼠耳。尙奚暇論於性命之蘊天人之妙耶。恭惟老先生養德山林。着眼高明。一動靜而爲士林之矜式。一語默而爲擧國之標臬。誠一世之大老而吾道之所在也。矧聞間者聖上倚毗。擢以天官。先生一箚。義理昭揭。自是以來。先生聲名日益隆。吾道日益光。先生所蘊於平日者。固非區區測管所可仰窺。而於此一事。猶可竊覸乎盛德之一二。則不亦環東土數千里士林之幸歟。小生因竊自私曰昔之人。雖已雲遠。而攷其遺跡。尙可以想像其彷彿。而不與同時之歎。願爲執鞭之心。愈久而愈切。況今先生倡道於衰世。領袖於後學。小生幸與之並一代同一國。而若不得一者前進。趨拜於下風。則是乃自絶於大賢之門。而其於稍知自好者之倫。不足以齒之也。尙可以人乎哉。而況點檢自身。其不可畏難而苟安者。殆不可以歷擧也。此所以日夕矯望。以爲安得與大先生追陪。有所觀感而儀式。而不遂爲小人之歸者也。今日之來。葢將一瞻其眉宇。以承其謦欬。而因竊自附於古人求道之義。又有以侍立乎掛牌秉拂之下。聞一善服一訓。尙冀分寸之有進。則小生之受賜於先生者。不翅多矣。慕用之深。敢不揆僭。謹以一書。先之於門者。是亦古人之所行也。幸先生不以卑鄙。特許坐受。而不辜其耿耿之意則幸甚幸甚。小生不勝惶悚之至。

上渼湖先生書丁丑

編輯

陽德昭泉。一寒漸陡。伏問辰下。道體氣候。神佑茂對。院中近立何課。士友頗益團聚否。胤錫慕德多年。承誨數度。自顧亡狀。乃蒙不鄙。固知大君子引進誘掖之方。不但以先誼爲肰。而誠意旣淺。行槖又罄。函丈之間。不獲許久從頌。卒卒還往。只是忙擧子備禮模㨾。辭退以來。一心悚恧。殆不以食息弛耳。況如胄錫前後僅能一造者。其爲瞻悵。又何可已也。目今親候幸安。僻居有暇。每念勤敎。非不欲用力於小學。而行役之餘。身𧏮乘之。初未及一塲諷詠。間又迤邐奔逸於不急不緊之處。因循荏苒。忽跨三十齒矣。以此伎倆。異時進謁。當作何如顔面也。因竊記秋杪陪坐之際。拖出理數說話。非敢以是自矜。只爲當初痼疾都在此處。後雖稍稍驅遣。終覺不去。故夤緣奉告。庶幾受一頂針。而畢竟僭率之發。恐無所逃罪矣。及夫歸泮也。金上舍天根甫適自門下來。傳致盛敎。以爲不流方技則亦奚有妨。此尤見不屑之誨。包荒之度。不以其旣退而有間矣。胤錫雖無識知。可不以此一轉語。服膺不忘。以當書紳之訓乎。胄錫則姿質之魯。顧亦無由自奮。倘一朝賴天之靈。薰炙淬磨。不遂負前日所奬我愛魯者之敎則受賜不尤大哉。千萬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庚辰

編輯

秋氣向寒。不審道體何如。圻甸聞未免饑。伏想江居有難支者。先生固逌肰任之矣。子弟之憂。當奈此何。胤錫等老父衰疾。幸不添谻。而慈母久患風眼。閱時針灸。竟成痼疾。肰猶不能捨醫而遑暇。區區煼閔。曾未暫弛。顧以誠淺。恐無以感動神明耳。流光不住。又此滾纏。尋行舊業。太半荒蕪。每念頃日力疾勤誨之盛意。未始不蹶肰以起。聊且繙覽大學。參以或問及語類。則庶幾溫燖有趣。不辜寵誨。而推而驗之身心事物之間。多見其蹠盭。若是而何敢望一分前進也。院中諸友有益策厲者否。離索以來。不容忘也。

上渼湖先生書乙酉

編輯

客冬遇詩山便。夤緣奉起居。竊想已獲關聽矣。曾未幾時。晬辰正朝。又次第迭代。伏惟道體氣候介福。目今聖算無疆。而先生亦冉冉望七。則天意於是葢有不偶肰者。朝野之慶。士友之幸。當如何哉。胤錫等僻蟄湖海。獨未得趨與於獻壽。則誠禮薄矣。慚悚深矣。況聞因一人強辨。霆霹橫加。惟先生碩果不食。陽德無疾。斯於門墻瞻仰者。孰不猶以爲𢠢。而以先生憂世憂道之心。不瑕至於撫幾而浩歎乎。前夏毀藁。固已敬認尊旨矣。第未審伊時所示辭本帶說。畢竟刊定何居。果遂登徹乎。區區下懷。又不能不閔於無聞也。詩山之治。由猛而寬。人多稱道之不已。頃書見報以爲先生早晩。若復南下。則隨時相告。要與同候杖屨。觀其德愛。良不淺矣。倘先生試留神焉。卽長沙之訪。祝融之游。宜亦一盛事。胤錫雖亡狀。請爲當日林擇之也。惟是悠泛。重以數月咳悴。只一身心無暇振刷。肰於所警喪志之病則覺稍稍有間。手墨大字。先生實命之矣。父親所以日夕激厲者。又將循是有進。庶幾卒承誘掖之萬一。每一念之。未始不蹷起也。自餘顫掉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乙酉

編輯

三山進拜。實出微誠。而行槖垂罄。不獲留侍一兩日。草草辭退。殆亦備禮而止耳。歸來悵慕。尙奚堪抑。光陰不住。忽已秋矣。伏惟道體氣候一向介福。四月其果還次否。夫人宿患。加減如何。令胤消息又何居。比聞因事得遞。義所不安。其勢固肰。而獨於爲養一節。似當關心矣。未知遞後更移他職否。胤錫五月中僅了山訟。此乃先生一言之惠。區區感鐫。死且無以稱報。惟當自飭。庶幾寡過。不負勤誨之盛德。而親年已衰。病憂靡暇。身亦方苦眼眚。畢竟恐作內障。卽平生行墨小業。無或因之廢閣耶。一念畏懼。如坐針氊。見方隨力課所受大學。祈有分毫之益而已。抑胤錫敢陳所𨗿。此去安生處命。卽奉仁人也。其先勿齋公學行忠義。已經先輩之褒啓。朝家之賞除。而數百年來。泯沒久矣。欲乞先生信筆。刻之石以示百世。而胤錫亦旣有世好。輒採可據。修行狀一通。非敢有誣於大君子公聽也。玆於其行。僭附一書。以此說尾之。倘蒙先生尙其烈而哀其志。俯賜立言。以幸世道。則非獨子孫之滿望。而南士之心。亦可以少慰矣。千萬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乙酉

編輯

伏惟履霜。先生道體氣候介祉。令胤侍學何居。令從子城主續又引義而歸。固知訓誨所及。聲烈有在。而言外之憂。滋不少矣。況胤錫等半年游從。情好纔敦。而忽此決別。無可依庇。雖歎奈何。前月安生行。胤錫率爾干冐。政以爲懼。乃蒙下敎。不惟反賜開可。旋獲奉睹狀跋。信乎朱先生舊例之可徵。則兩家子孫之幸。百世忠義之勸。豈直尋常珪組之比哉。竊嘗聞之。從古大君子發幽褒潛。細大無遺。在衰世尤惓惓致力。今先生進不可以有爲。退猶得以明道。而又不惜一言爲前人表章。則只此一路。雖未足究夫大業而嘉惠四方。尙亦使之興起。斯於國家風化。所助豈不弘多乎。頃偕城主商議及此。而至於金生先跡。重與爲之慨肰。想渠旣遂趨拜矣。其得慰滿大願。惟在孚感。而城主資送之意。尤可欽賞。早晩歸侍。或當面稟委折耳。雖肰一自靈光守城錄毀板以來。旋聞本事實繫募義錄。而先生所序在於募義。則區區之愚不無怕於浸及。未知畢竟將如何也。胤錫僅依親側。年又告歉。私念之深。不但學荒之可惕。春間若可辦糗。敢不首塗。千萬眼眵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丙戌

編輯

辭退已踰旬日。伏惟霽涼。先生道體增福。夫人患候又何居。區區實切馳仰。胤錫纔獲恩謝。而炎暍成疾。無暇更進。一二治具。又不免關心。姑擬趁晦南歸。至歲杪乃始赴番耳。顧以未優之學。猝當爲養之仕。奔走千里。斷送一生。此甚可懼者。雖歎奈何。因念混闢堂遺藁就中商証。先生是命。每一繙閱。覺此老殊不草草。但前後瀾翻。終歸註腳。如向日印可之旨。豈所謂熟口順耳。如誦己言者耶。大約諸段。鮮悖古人。而至於天地始終圖傳下面以十進退之說。指要本文。正自有謬。從而爲辭。誠可疑也。惟考變一二不變爻占辨。乾坤獨占二用說。是固苑洛退陶所疑而未決者。乃能發揮指歸。於易有功。倘先生更加折衷。表而出之則後學之幸也。其餘尙或不無可稟。而原書不敢齎槖。幷洪友所送以呈。俯領尤幸。千萬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戊子

編輯

伏惟乍涼。先生道體氣候增福。竊聞櫟川丈奄棄後學。吾道益孤之歎。在先生應所爾爾。矧又重以親懿乎。胤錫亡狀。不足以辱長者一顧。而時因士友朅來。得被一二奬語。此殆爲先生故也。區區亦願一拜。庶不歸於自外。而今已矣。慟悔奈何。抑頃日速來之敎。有以仰認曲念。而竟爲僚員所炒。不得已肅拜入直。旣已到此。果多拘掣。如得脫出。敢不前進奉慰。昨接家書。誠幸親候無他。而三朔旱甚。四野無靑。大小三十餘口。將未免涸轍。雖歸曷救。欲歸又難。日耿耿隱憂。此何人哉。只誦朱夫子同安詩薄宦驅人向衰悴一句而已。千萬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己丑

編輯

向來因椒洞。奉問起居。殆三數度。竊想不至沈滯。惟是進拜之日。忽已久矣。末由身親承候。誠禮安在。引領東望。悚惶滋極。伏惟霪炎。先生道體神相百福。永衙安信。續續有聞不。近得椒報。謂八九月之交。御者當就官養。其已定計剋期耶。胤錫經夏。只添舊疾而已。區區行墨。恐亦浸疏。每念勤誨盛意。感恧良深。又自移入宗簿以來。不量孤弱。妄欲釐正積謬。頃以一提調海運公子廳直爲書吏者。僞造勳籍。圖出啓下差帖。畢竟綻露笞懲之故。大爲公子所忤。初欲決歸。因擬仰稟。而伻艱雨關。未及遂願。旋被諸公之誦。已致消融。而又以爲親出仕初意慇懃挽留。姑且待家庭回敎耳。事勢如此。不免遲佪。未知古人當之。將何以處義。雖曰隱忍。終覺不安。循例入直。聊復爾爾。伏乞一言開釋。俾有所奉持。如何如何。今月若未自奮則來月璿牒行。當發向五臺。而胤錫獨番。終月不易出。倘僚意許於晦前乍脫則敢不趨拜耶。謹憑宋友益中附上書。千萬不備。

上渼湖先生書己丑

編輯

華陽碑議之異同。固知畢竟不無一塲紛紜。而豈意乘暗無禮一至此哉。其人亦胤錫舊所一識。猶記甲申年間邂逅。語及心性之說曰。洛下視湖中。直爲異端。葢其積憾所由來久矣。若先生。於此議論。雖不苟同。而未始不尊敬前輩之盛意。則葢或莫之仰認爾。事旣至此。惟當恭竢聲討之擧。奈鮮同志者何哉。門派已裂。士氣先死。太學一言。初甚寂寥。而繼之者無聞。間有鄕曲一友生。非不欲奮發。而京裏謂宜自京先之。遷就迄今。何歎如之。

上渼湖先生書辛卯

編輯

伏惟新正。先生道體氣候景福。天右斯文。七旬已屆。凡在嚮德。莫不慶幸。矧胤錫區區之誠。尤當如何。而乃作此羈縶。無由趨賀。南望瞻悵。只自勤摯。向來華陽之報。豈勝駴痛。門墻之列。旣受無辨之訓。雖欲沫涕出一口。有不敢者。所幸湖儒公議。猶見一綫天理。而太學奈無一人。近纔略約聲討。而辭義似不嚴正。恐亦兩袒於郭東餘論而肰耳。胤錫家力漸艱。不惟無以償債於千里。且如帽袍亦襤褸太甚。而人或疑之以務爲儉薄。又況一箇身心。愈久愈闒靸。將成門下一大罪人。愧懼奈何。

上渼湖先生書辛卯

編輯

伏惟淸和。道體氣候萬祉。向來無辨之訓。旣已奉持心胷矣。惟方寸有聞。輒覺勃勃。日間或又以爲華陽之會。多士敦請。復行院長事如舊。則先生終亦不得固辭。胤錫於此誠有所感。而平昌丈尤憤肰言此皆流傳者助謗而雲耳。今玆疾患書候之日。非不知拖及外事之不敢。而猶不能不以之並稟爾。竊記頃年以儀禮無初喪披髮與家禮不同者仰稟。則先生誨之曰茲事程朱亦姑因仍。後學安可捨家禮而遠諉儀禮。胤錫偶聞一人來言。湖中有洪量海者。令人臨喪不許披髮。其徒相與詑傳雲。夫禮時爲大。聖賢所損益可知。若果拘拘焉惟古是托。而思以易天下。則古人以貴而降服。以縓而飾匈者。亦可行之今日耶。況此一節。自開元來已成時王之制。而偏方一匹夫又非有制禮作樂之具者乎。先生如或聞此。必有以爲世道深憂。故敢及之。

上嘐嘐齋金公用謙己丑

編輯

伏惟夜來。靜中氣體候味道介福。胤錫幾年瞻仰。半日陪侍。不惟少慰區區夙昔之心。亦盛德碩大而寬廣。俾鯫生歸依而涵泳則其爲幸又孰大焉。而況泉樓樂院之約。有足竊覸不遐。而不翅職事之是警。視昔賢見程子半年。始得大學西銘讀之者。相去殆萬驛矣。早晩歸告老親則豈不曰此政石室先生腳下知風之自者乎。從今以往。謹當乘暇承誨。率以爲常。庶嘉惠可邀於終始耳。千萬不宣。

上嘐嘐齋書己丑

編輯

昨日枉臨。榮幸實多。伏惟夜來氣體增重。胤錫今當進謝床下。而在直勿出。旣承下誨。故只守戒而已。豈勝悵歎。抑前後起居書面。每以官稱。殊非尊禮長者之道。曾聞渼上修書座下。書以匏泉。此豈洞名耶。伏乞回示。使之奉以周旋如何。樂學軌範容入紙地。幷冀下示。或擬隨力備辦。庶幾許印。嘉惠之意。不歸虛地耳。幅窘欠敬。尤用惶悚不備。

上嘐嘐齋書己丑

編輯

伏惟秋晴。體中氣候增衛。區區不勝仰慕。閔淸風丈百順所被恩典。令人喜聳不已。疏儒竟復譴去。雖其時義之未合。而亦可憐矜也。胤錫持被已卄二日。前頭又且留過六七日。愁寂奈何。來日古人所稱一年明月。若使無雲。何慰如之。第此遊子之心。觸境懷親。不知佳節之爲可樂耳。不備。

上嘐嘐齋書己丑

編輯

賞月之會。浮世所鮮。深仰風流之弘長也。伏惟曉來氣體候增衛。國子先生一疏。竟遭削黜。信絶頂人物。恨未奉袂。第爲之增氣也。侍敎生獨漏疏錄。已是一命之故。而前頭慶科又在停擧中。惟待歸日而已。原疏或蒙借示耶。欲誇示南士耳。不備。

上嘐嘐齋書庚寅

編輯

伏惟比日氣體候增福。仰慕不容已也。胤錫此來居肰一旬矣。南報去益可怖。而庭書尙無聞。私心已極難言。而客裏頭風。又與眼疾齊發。此時文獻所分音樂選擧兩類考出之役。實爲添病一大祟。況今缺缺缺缺。方以朱子大全語類入泮讎校。遍屬諸人。而胤錫亦在存錄中。竊念平昔豈無旣見之願。事關斯文。尤有重焉。奈此事故適値相妨。欲遂架疊受託則心力不能專一。若遂遷延待瘳則禮貌或涉逋慢。玆敢專稟自處之義。伏乞指敎。使得奉持如何。抑嘗聞諸老親則辛壬以後。大公居謫於泰仁也。源源從遊。舊誼則存。倘蒙下執事一書相爲告曉。庶幾區區衷曲。無致得罪於缺缺。而早晩宛轉。容末席寬假則胤錫之受賜亦大矣。千萬眩顫不備。

上嘐嘐齋書庚寅

編輯

比日擬一伻候。而公故驅馳。重以風雨。未果遂誠。忽蒙下問。敬審氣候愆和。驚慮無已。無乃炎霖之際。或有少損而肰耶。敎下生鎭日寂寥。誰肯念者。時時存錄。實有感於下懷也。初六受香。當於祭罷後因脫直歸泮。敢不一進以圖承誨。折中之說。細繹多可喜者。可知彼人之不易得也。豈所稱李光地實贊成之歟。演機雖三編。亦足當必究武備幾多卷矣。只小小節目。有憾於疎缺。而原其大腦。亦不無一二疑處。若得他家善本。先補落張。次第考訂則庶乎可矣。或可旁借惠示不。敎下生固患眼疾。而貪於玩索。自願補寫完上。葢落張不過三數。此實折枝之類也。抑板本旣在梁山。倘因閔都正丈書囑嶺伯。則所費紙地不過四卷六張。竊欲待其印來備納。未知意下如何。僭率仰請。尤用惶仄。撓甚不備。

上靜愼齋金公時粲癸未

編輯

伏惟獻發。靜中氣體候茂膺介祉。聖壽之慶。實是四百年希覯。大庭禮成。想有雷雨之澤。則以座下斷斷誠忠。亦豈久於向隅乎。先期馳賀。尤不容已。胤錫將老無他。私幸則深。而牛齒漸邁。拙業愈荒。恐遂辜負父師之訓矣。雖歎奈何。因念易之爲書。視諸經最稱難讀。而座下居南以來。講服不輟。出處語默。必與之犂肰相會。而區區文義之末。宜無煩於下問也。乃者不以胤錫爲不可敎。旣出大傳及記疑而示之曰。吾遲子久矣。旋又許令論辨。若將上下往復如古之爲者。噫此盛心也。亦胤錫所願而不敢請者也。顧以卒卒將歸。只得略誦所聞而已。今輒附疏餘蘊而請質焉可乎。其一則陰變陽化之說也。葢變化二字。有以流行言者。如雲乾道變化及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至單言變者是也。有以對待言者。如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而變化見矣。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以至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者是也。陰陽本一氣耳。迭運無窮。如環斯循。而屈則伸伸則屈。消則長長則消。所謂流行之變化。故朱子以爲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而又以爲此等字須通看乃好。肰而有一則有二。屈非伸也。伸非屈也。消不可謂長也。長不可謂消也。所謂對待之變化。故朱子於此。又必明白分說。旣曰陰變爲陽陽化爲陰。又曰陰或變陽陽或變陰。又曰柔變而趨於剛者。退極而進也。剛化而趨於柔者。進極而退也。旣變而剛則晝而陽矣。旣化而柔則夜而陰矣。又曰變是自陰之陽。忽肰而變。故謂之變。化是自陽之陰。漸漸消磨將去。故謂之化。自陰而陽自是長得猛。自陽而陰自是消壓將去。是其分說於陰陽界限之間者。槩可見矣。肰則方其自陰而陽也。雖曰陰變而變之旣成則非陰而陽也。坤之乾曰以大終也。始雖陰而終爲陽則變之一字。其將屬之陰乎屬之陽乎。似不可不屬之陽也。方其自陽而陰也。雖曰陽化。而化之旣成則非陽而陰也。乾之坤曰不可爲首也。始雖陽而終爲陰則化之一字。其將屬之陽乎屬之陰乎。似不可不屬之陰也。而況邵子所謂天之變地之化者。其所分屬益彰明矣。於斯義也。又豈不足以相證乎。由是推之。一變六化一節之與此異同。庶乎其不難辨矣。天地之數一而終於十。十則復於一。一奇一耦。相錯而相承。故自一而二。自三而四。自五而六。自七而八。自九而十則是其自陽而陰也。自二而三。自四而五。自六而七。自八而九。自十而一則是其自陰而陽也。自陰而陽。其變者屬陽。故一三五七九皆謂之變。自陽而陰。其化者屬陰。故二四六八十皆謂之化。此與前一節正見其爲同而未見其爲異矣。座下旣獨有疑於異同。而又疑傳寫之差互。則胤錫之惑。安得不爲之滋甚乎。其二則蓍七卦八之說也。葢蓍之四十九。七七之數也。卦之六十四。八八之數也。但依算法開方計之則蓍之七卦之八。如指掌矣。而況卦之八又自有先天圖可考乎。雖肰抑嘗聞之。蓍之德圓卦之德方。邵子曰圓者徑一圍三。重之則六。方者徑一圍四。重之則八。又曰蓍數不以六而以七何也。並其餘分也。斯言也。須有註解。乃可以究微。故竊不自揆以爲物之圓者徑一則圍三。而又有餘分。算法所謂古率者。大約徑一圍三而無餘分耳。何足準也。惟祖氏密率攷圓最精。而要其實數。徑一尺則圍三尺一寸四分一厘五毫九秒二忽六五。其自一分已下者。非餘分乎。雖曰餘分而亦不可棄而不紀。故幷之之際。必擧其成數而加一。若夫物之方者。徑一則圍四而無餘分可幷矣。且陰陽之中。各具陰陽。故圓三而重之爲六焉。方四而重之爲八焉。圓有加一故得七而蓍之數以之。方無加一故因八而卦之數以之。蓍者卦之用也。卦者蓍之體也。彼其一體一用。孰非自肰之妙乎。肰而圓方旣別。其數亦別。有不可相混者矣。座下直以圓三方四。合之爲蓍數之七。則胤錫之惑。又安得不爲之滋甚乎。凡此二說。旣有所惑。若或終隱於座下。而不求所以幸敎。則是胤錫之自疏於盛德也。雖愚亡狀。其何敢肰。惟其志在於請聞經義。而狂簡所發。觸冐是懼。伏惟俯垂不屑之誨而恕其罪焉。

上靜愼齋書癸未

編輯

春夏以來。久闕起居。區區戀德。與日俱深。伏惟炎歊。靜中氣體候神右介祉。月前得杜湖書。聞伯胤有擧室南下意。不審果否。此在至情不得不肰者。而世道之憂。良亦不鮮。奈何奈何。胤錫廑依省側。顧以病孏之故。初擬直拜床下。庶幾承誨。有所振拔。十一日行到古長城北邨親舊家。猝値霖澇。因爲水阻。淹滯四五日。不得已徑向此山。方住白蓮。溫理舊讀易經。過此月則又將移住天眞矣。山深樓敞。政好咿唔。而素祟仍復乘之。益恨不能奔走於下風耳。竊念春初下答論易書中有邵朱諸說錄致全文之敎。而憂冗滾縛。無由趁早。今則非不錄來。而又無由躬造而請敎。不敏亡狀。安所逋責。玆於衲子便中。敬賫以呈。因修書付焉。伏望恕其僭慢。幸又發揮精蘊。使後學有以折衷。則叔子涪州之力。豈獨可驗於髭髮哉。抑便風似聞渼櫟二丈疏本方在案頭。或令記府覔惠。以𢠢饑渴之誠。則謹當毋洩立覆耳。

上靜愼齋書甲申

編輯

陽春布澤。膏雨潤物。伏惟大君子氣體候介祉。區區慕德不趐饑渴。忽聞比者恩命遠降。行路喧傳。𢠢賀之深。又無以名言也。因念執御居南茲六年所。中朝學士大夫葢莫不日夕引領。庶幾皓天之復。而若胤錫愚陋顧幸得有師法。雖其地相距稍間。未能頻拜床下。肰其尊信愛悅。亦不在於人後矣。矧客冬羊山觀易之約。竊覸盛意不惟默契於古人抑將嘉惠於後生。而天不遂願。已足可慨。頃又以性理大全私自註讐之役。未惜心力。仍苦眼眚。歲時起居。亦闕肰未奉。自疏自遠。安所逃罪。乃今一朝而此報遽至。由世道言之。尊主庇民。此其階矣。卽胤錫踽踽將若之何。惟擬竭蹷前進。申寫下誠之萬一。而前此兩度虛聲是懲。將發卻停。輒走書以稟。如蒙記府細布則謹當徒步承候於舘所。言涉僭冐。兢惶不自已也。

上靜愼齋書乙酉

編輯

完城奉別。忽忽經年。伏惟新正。令監體候增福。引領送賀不敢已也。嘗念向來得以時趨謁。觀感不一。是則座下之居南。反爲胤錫之幸矣。一自前春以來。坐失此幸。蚤夜思之。若無所憑依。惟是別路約禮之敎。尙汪洋耳邊。倘異時能加策勵。則所謂將身而報恩者或在是乎。乃若大君子誠忠旣蒙宥矣。次第迢敘。人孰不想望。而歸次已久。猶未有好音。瞻仰之私。不能不訝鬱。第聞海榭淸景。華萼韡韡。此實人間樂事。豈著朱騎馬所宜博者耶。興言及此。卻爲之爽肰耳。胤錫牛齒漸邁。學業無進。恐畢竟止此伎倆。雖歎奈何。只擬一者專造。庶幾少酬願言。而老人苦無健時。身亦不暇抽出。情禮之薄。已無以逃罪矣。況前秋歸自石室。又未免顚沛泥濘。行儲告乏。此計因以左焉。始知一覩德儀。亦殆有所命者。無乃好懿之心。不及古人而肰哉。惟竢天假以暇。當不負耿耿也。

與趙判書戊子

編輯

甘雨成霖。伏惟台體氣候益福。嚮風馳義。實非恆品。而坐在直宿。不得私擬朅來。維北有斗。秪自瞻仰而已。胤錫亡狀何足以奉承盛誨。雖肰亦嘗有聞於父師。而質之雙湖也久矣。從古士君子或進或退。惟其時義。可進而進。位都將相而不爲泰。可退而退。身切饑寒而不爲窮。所貴乎富有德學。以俟用舍之如何耳。今大監剛方之操。嚴毅之儀。又重以難進而易退。因之顚沛。曾不戚嗟。是固通國之所共知。若其發之而宣著者。又豈無本而肰哉。葢胤錫生長東南。不及早游門下。乃者始幸親造。有以竊聽謦欬。而几案之間。周易一部在焉。噫易之精蘊。雖非胤錫者流所或窺測。而知時識勢。進德修業。聖賢發揮之旨。亦已明矣。豈特區區蓍卦云乎。伏想大監於此心通理順。本立而道生。必有早晩可以需世者。胤錫誠愚且僭。不敢請也。肰而頃於處義之稟。旣辱莞爾下答。輒恃慈恕。懇乞不鄙。一二緖餘。尙可書敎否乎。千萬不備。

與趙參議𪰱己卯

編輯

完邸奉違。忽踰數月。區區戀德。愈久愈深。意外官隷遞到抵家親書。敬審歸次以來。燕申多暇。溫燖有趣。幸慰不可量。第惟層峯之慟。見已完襄。滿目陳跡。在至情雖所難忍。而無益之悲。亦古人所戒。達觀理遣。想有以寬譬也。民等省側劣保。深愧優游。回思講席周旋。諄誨在耳。而曾未幾何。頓失烏頭之力。秋間候拜。未知作何推諉也。自餘立促不備。

與趙參議𪰱庚辰

編輯

西南夐絶。若限天上。所幸下執事不遺庸賤。遠存頻仍。彼時站上。撩攘必多。而乃費遠思如此。下情尤不自安。風土之美。不比瘴濕。是於執事。固可馳賀。況以人才之盛。又値作興之會。朝家他日豈不賴此而有需哉。至若香山浿水光亭密臺之勝。執事旣爲主人。卽胤錫兄弟雖靡寵速。猶當竭蹶奔走。以備顧望。而慈親久患風眼。浸不視物。今已疾痼矣。中間鍼灸。不一其方。而誠孝淺薄。竟未收効。尋行數墨。亦猶權行倚閣。千里長程。何暇於前進耶。天寒杜戶。舊游如夢。人生此世。宜不勝情。而憂冗掣之。好事良鮮。每一興懷。中夜耿耿耳。金副學丈頃幸陪游白羊。長胤亦在座上。恨執事不與其間耳。爲探起居。因此便付呈。未知幾日可到棃花亭邊也。

與趙參議𪰱壬午

編輯

戀德多年。貞又復元。伏惟執事體候增福。前秋科儒之回。得接庭下辱問。恭審高駕旋自浿右。住在漢上。挈令胤吾伊日夕。不省功利爲何物。甚美談也。歆歎何勝。向非賤疾爲祟。則夤緣西行。出紅塵三十里。當復奉敎於雲沙鷗鷺之間。而病未能也。下情於此益覺耿肰。第聞伊時似未免更出延恩門一步。而畢竟盛意必尋遂初賦而後已。敢問比來去就何居。幸有以詳敎也。講義一通。亦依前敎繕寫。裝䌙以呈。末端空一葉。請竢淸暇。信筆作後語。使講事刱毀顚末得該載焉。則來者覽之。其有不撫卷彷徨如目前者乎。嗟呼。事關斯文。非細故也。若賜不鄙。卽𧪈劣與有榮矣。

答趙參議𪰱癸未

編輯

渼上之游。船屐俱適。以座下好賢之盛。又數數來往。則崇深之益。想必不貲。使此亡狀。黨或一依餘光。志願庶畢。而安可得也。乃長者不以卑鄙。對座下言及於六百里外。華袞有煒。足令人感發。而座下於此。聞而喜之。又從而書道之。古人所以若己有之者。豈謂是歟。區區榮愧。愈不敢自已也。

與趙參議𪰱甲申

編輯

向伏見執事渼上書語。其於老父。眷係深矣。苟非平日記念之篤。則曷至於斯。函丈嘗稱老父見知於執事。因及別薦曰此等事於遐方。多爲休紙。今若不爲休紙則好矣。夫以老父之潛德。一經發揚。遂至有擬副境界。固知大君子公聽雖非容私。而人子佩戢之心。亦天理人情所當肰者也。從今以往。拱手顒望。不於吾執事而於誰哉。雖肰竭人之忠。盡人之歡。君子有所戒焉。自惟亡狀。揆厥雲爲。則近乎是矣。無乃添一罪案耶。

與趙參議𪰱丁亥

編輯

伏惟臘寒。體候介福。科第固知早晩有此。而五旬將至。一朝乃伸。公朝之喜。士友之慶。爲如何哉。若胤錫私情。尤倍於人。葢自考巖奉袂以來。前後十年。受知已深。顧區區亡狀。無以少報眷遇。則父子兄弟祈願於平昔者。實惟下執事今日之榮耳。雖盛德所存。宜若不屑乎其間。而尊主而庇民。衛道而匡世。由此權輿。尙亦未晩。竊想渼上丈席。當爲之不寐也。胤錫入直兩朔。重有毒感。一病二十日。幾至危境。又聞老親經染未完。春官趁坐之行。雖出於僶勉親命。而前月晦間忽已蹉過。永念九月勤敎。悚仄何言。再昨入城。始得喜報。昨日亟擬造賀。紆回江郊。至桂洞終違。豈下誠傾慕。猶未免淺薄而肰耶。方將調理數日。待少間起居。如過十三日褒貶。則當汲汲南首。與渾舍同慶於執事耳。玆先走伻。略㬥微懷。三題幷請斤正。千萬不備。

與趙參議𪰱戊子

編輯

伏惟高秋。江居體度味腴增福。又聞將有楓嶽之游。令人不覺灑肰。恨無由執鞭前驅。下而亦不暇奉餞九竅塵埃。此何狀哉。惟當待歸稅一造。得覩尤翁詩灝氣淸流之遺耳。胤錫再此入直。病情可憫。昨逢渼上書。重及座下有不置者。葢以淸州三忠文字之作。旣爲座下勤托之難違。而如將入編則又不可與彼所製同行。或言彼製猶可置之卷末。使人知彼情狀。亦一道理。因令胤錫轉稟此說於座下。請座下與湖儒商量。而胤錫前書之雲。座下只許以面議矣。以故尙未有回報渼上。遂致丈席之申問。胤錫不敏固無所逃罪。而長者所以重座下一言之意。斯可見矣。幸不惜下誨。使得轉報如何。噫目前一文字去取。猶非細故。況座下可否之際。亦古所謂四方於子乎觀者。苟爲不肰。我師門何苦必欲有聞於餘論也。天經地義民彜之大者。宜在所謹。伏惟體認虛己之心。與偕闢邪之道。則世道所託。爲幸大矣。向來要訣一冊。果蒙嘉惠。乘閒諷誦。所自警者實非一二。又況親手題目。譬之球璧。歸將詑諸家庭。豈獨傳示後昆而已。

答李監司基敬丁丑

編輯

聖母賓天。因山已卜。臣民之慟。曷有其極。此際惠存。曾是不圖。數回披讀。宛肰眞範。矧審歸稅有日。溫燖多嘏。區區馳昂。尤非例下語也。頃因北來士友。得聞座下中丞時抗章論禮。鳳鳴雝雝。湖外百許年。無此事久矣。乃座下一言增重。羣聽咸聳。誠有得於老先生遺訓。雖因此上觸威譴。亦何恨哉。胤錫於此。非不欲尺書奉賀。而旣未知南下消息。又坐於無便。汔今遷就。徒抱耿耿。且自前秋辭退以來。汩沒奔走。中間雖嘗一造高門。而亦無異虛還耳。計玆數朔。旣係家食時節。而子史塤箎。必有心眼俱適之所。則胤錫淺劣雖不足道。期待之隆。瞻望之深。竊自謂不在人後。豈不前進。以償夙昔之願哉。惟思親候麤安。庶幾得承尊誨。令季令胤安否何居。相望落落。秪增戀。便且遽。草草欠敬。伏惟下察。

答李監司基敬

編輯

客歲病伏靑郊。聞執事力辭東節。至對李官。而時方出入人鬼。旋復千里舁歸。曾未得一造旅邸爲世道賀也。歸未久又聞有西行。執事於西。宿硏已多。而灣則一再至焉。豈亦有所命於其間耶。自念平昔未過延恩門一步。重以鄕僻。怯寒幽蟄。每想邊秋憀栗。朔吹贔屭。執事公暇流覽。將有感焉。彼隔江山川姑亡論。第未知統軍亭下尙有壽星村否乎。如可翼腋。庶幾日從容樽俎。以備顧望之對。而區區尺蹄亦無以憑奉起居。雖以弘度善恕。未必不以自外爲罪耳。乃今忽拜八月八日書。伸紙疾讀。頓覺光風汎衣。矧玆𭅞頭問遺。政屬涼序。非執事不遺之盛意。卽胤錫安所得此。顧亡狀幸忝於記有者。殆以其嘗簉末席。得知好懿。而親癠身恙。加之慵惰。開卷則茫肰。觸事則紛如。荏苒三十餘歲。終作何如人哉。往往思惟。不勝惶愧而已。肰執事辱施甚摯。莫助之愛。又烏敢無獻也。執事前日之辭。固足以風厲士大夫廉恥。而朝廷已曲遂之矣。若今日保障之重。在分義雖未可遽辭。而泉上期望。竊計不止爾爾。苟執事歸臥梧臺。卒惠後生則受賜之大。奚獨一胤錫已乎。保晩二字。抑將有光於師門耳。舊因張君景顯聞執事塤篪唱酬。有陶庵門下完人語。胤錫於此。得聞久矣。人有恆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愚慮僭布。得無過於率爾乎。書出有月。伏惟令體萬安。季氏郞選。想爲之一喜也。自餘便忙不備。更乞爲時加護。以副瞻仰幸甚。

與李監司基敬

編輯

都中一拜。忽忽半年。伏惟茲者。家食靜養。體候神右。引領馳義。不容已也。頃於座下西邑之辭。固仰盛旨之有存。而至若嶠外。竊謂不應再巽。庶幾瞻望於行幰矣。顧念賤跡時方棲屑江郊。無由詳探去就之何居。而南來以後乃始獲聞。座下於彼。不惟不赴。浩肰以歸。亦旣久焉。君子所爲。雖非胤錫之所敢識者。而世道之補則已多矣。不審將自此密藏闇章。以副後生末學之顒望乎。抑觀象玩占。惟時義是視。用今日之晦而爲異日之明乎。胤錫歸省三數月矣。積憊在耳。姑未暇自奮。若幸一日奉敎於門屛。則區區素願或可以少酬矣。舊蒙呂氏講義之借惠。近纔繙覽。其於朱陸氏之致辨。東西林之餘愾。往往流連反復。惜不令栗尤二先生見之也。未知座下以爲如何。惟其覽之未熟。今不能還呈。倘獲展期。何幸如之。令胤侍學安否。聞魁都會。想爲之一喜也。千萬不備。

與李監司基敬

編輯

伏惟新正。家食道腴。令體候增福。大哥聞得補試。竊想爲之一喜。區區獻賀。殊不容名喩也。頃日下復。固已仰認持謙之盛開蒙之勤。而所還若干物。竟未免重違而奉領矣。循省感愧。當復如何。若乃爻象之不佳。殆是氣數使肰。意者堅冰將至而此其履霜之初歟。政宜大君子深念處也。第未知彼疏所辨云何。豈亦明陵末年金海伯疏中餘論耶。抑四賢峻議。爲彼鉤引而並至於延及耶。胤錫身旣僻蟄。恨無由得其詳也。惟是渼上風波不到。如胤錫嘗叨獲親者。揆諸私衷。非不猶以爲幸。而其在長者意思。必以是不謂之幸矣。葢觀前夏疏且上而因諸生更諫。默肰毀藁。遂自號默翁。常語人云身不出則言不出。此尤翁所訓於黃江者。吾固謹守之矣。今雖號默而憤懣不泄。往往觸發於言語。眞俚所謂半啞耳。每對胤錫談及座下德學進退之義。未始不以胤錫之得承尊誨爲喜。而於座下五月十八日病不進一節。尤以之歎賞。噫長者之致謹於淑慝如此。則伊時之免。謂非天而何哉。𥚁福之來。誠不可知矣。肰此所列。實犯干瀆之誅。而特荷傾倒。又不敢拘戒於非所問而言者。幸乞寬赦之也。千萬不備。

答李監司基敬

編輯

純陰旣極。一陽且復。伏惟門下氣體候茂對介福。向來先憂。今則驗矣。目下觀翫。當亦尙寐。而皓天仁閔。行無不復之理。未知近日或有新報可聞者乎。胤錫不孝亡狀。已違嚴訓。其所依仰。惟我先師是爾。葢崗陵無疆而梁木未壞。則斯世斯道。或者更躋寧明之盛。豈獨一小子私幸而已。乃一朝倀倀失圖。使並世同德諸老長者。相與慽嗟歎惜。而所謂江西慷慨之流。反爲之跳梁增氣。尤翁之緖承。泉門之輿衛。從今以往。不幸甚矣。殄瘁之痛。宜門下爾爾。則戮力扶持。任此時道南之責者。尙非門下而誰哉。此胤錫所以一倍仰止。重有望於餘誨。而不復敢以言不文爲拘者也。伏惟隨事錣策。得令奉而周旋。如何如何。

與楊副率丈應秀乙酉

編輯

客冬欽甫之還。得拜下答書。所以慰喩者甚寵。而至於經世年表之詢。尤非胤錫淺劣所敢當。肰亦不敢有孤於勤敎也。竊嘗攷之性理大全書所編一元消長圖。以爲唐堯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二千一百五十七。此卽巳會內三百五十七世也。肰而甲子甲午各爲世首。由是計之。二千一百五十七世甲子正爲之首。而世內無甲辰矣。葢甲辰係堯元年。而移上一世則二千一百五十六世。正有甲辰。自是下推二十一年甲子。方入二千一百五十七世。故本圖雲肰。又下推一百二十年。得夏禹八年甲子。方入午會初。故本圖附註元氏雲肰。以故胤錫嘗疑本圖二千一百五十七之七字。或是六字之誤。而猶未遽得以質言矣。後參之他書。如向來申東淮經世補編。近日洪尙書經世指掌。其言並與本圖及元氏說無異。只是七字終無作六字者。乃知邵子所謂二千一百五十七世者。非據堯元年甲辰所起。亦據其二十一年甲子。在堯年表爲第一甲子故耳。凡此雖涉支蔓。而卻是經世年表起算大根本肰。則自甲辰至崇禎三甲申。實計四千一百二十一年。而就減巳會一百四十年。餘三千九百八十一年。是則甲申入午會以來數也。依此扣算。庶幾歷歷有序矣。所示小籤之雲。恐是就巳會三百五十八世上起。以課前說。正差六十年。不審所謂八十年屬巳會一段。出自何書。此雖不繫理數精深處。似亦不妨於改訂。如何如何。朱子與蔡西山論琴律而曰。大抵世間萬事。其間義理精妙無窮。皆未易以一言斷其始終。須看得玲瓏透脫。不相妨礙。方是物格之驗也。胤錫亦知斯言之有味。而所見麤陋。本無足道。今此所列。必有沿謬而執迷者矣。幸乞回敎焉。

與楊副率丈應秀乙酉

編輯

向蒙經世年表詢問之勤。實有所感。略貢率爾淺見。而回敎別紙又諄諄不倦。只此一事。雖未爲理數原頭。而亦足以仰窺盛德之萬一矣。玆輒更有申稟而請質焉可乎。葢嘗聞之。從古帝王年紀。必就元年起數。而經世之法甲子甲午。又必爲世首。是其所重在於世首。而世首之中甲子爲尤重。故邵子旣以當日天地之運七政之行。推而上之。因得堯二十一年甲子。爲巳會三百五十七世之首。又得禹八年甲子。爲午會初一世之首。若論堯元年甲辰則固屬於巳會三百五十六世而甲辰非世首也。必其自是下推二十一年甲子方爲世首。而交入於三百五十七世矣。肰而甲子非元年也。特於一代年紀中爲始起甲子耳。卽此世首之甲子。謂之唐堯之始。而著夫一代年紀甲子之始起則未知有何不可乎。竊詳別紙大意。以本文巳會不稱唐堯元年。而只稱始字之故。遂有癸巳堯生之十歲。由是前後各十年之說。卓識獨見。明睿所照。凡在初學。敢不篤信。雖肰試依此攷之。舜九年甲子。正當午會初一世爲首。如下敎所云。若肰則本文午會夏商周之前。何不首標虞字。而顧乃斷自夏以下屬之於此乎。且如下敎則甲申堯生之歲。果是巳會三百五十七世。而年紀之數亦有據夫生歲者乎。今亡論異見之如何。但於此處勘破則庶有歸一之時矣。是說也自有經世之後。如鳳洲之綱鑑雲間之圖會。以至前書所援補編指掌之類。左右參互。莫不與元氏說相契。而不獨歷代總目之爲肰也。胤錫之愚何可捨古人可信之言。而一朝另行孤論乎。元氏說禹八年甲子初入午會者。恐不得不以爲準。而第其下段不無疑誤。故胤錫曾已不揣。改定曰前至元元年甲子入午會第十運。從天開甲子至泰定甲子。得六萬八千三百四十一年。此與堯二十一年甲子一節。始終相貫而非二說也。座下幸不終棄胤錫。則僭乞於此留意而敎之。

答丁丈己巳

編輯

胤錫爲客仁里。日已久矣。旅懷悄熲。能不依依。㗳爾塊坐。無誰語也。不謂三昨之惠存。實出於寂寥無聊之際。雖其忙中少敘。未罄底蘊。而區區者荷幸不翅若空谷跫音之喜而已也。矧玆前夕申拜赫蹏之問。尤感偉肰之贈。此在無似。受賜固已大矣。況復重之以湖中士友文字七八幅亦承帶寄。而勤摯之敎。又在於許之以講論義理。有若以年少愚憃。稍可與往復書札。而其於是非分揀。亦以爲實有一二言議之可以賜砭。而不至於讆盭之歸者肰。胤錫讀之至此。誠卻立四顧而不知所以爲辭也。雖肰盛意所在。旣不以下問而爲恥。而欲有以終敎之也。則胤錫雖頑頓不敏。亦何敢孤了也。大抵泉塘兩家相持之論。緣繫地僻見謏。雖未聞其說之詳。而只此兩道跋文。亦可以徵其得失矣。葢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是則天之所命。而人物之所同得也。是其本肰之體。固無有不善而亦無有同異之可言矣。肰是理也。不能懸空獨立。而必待形質之成。肰後斯有掛撘安頓之處。所謂氣也者。非所以成形者耶。是氣流行。旣已成形。則天之所命之理。於是乎亦隨而具於其中。而不離乎這箇裏面矣。雖肰理無爲氣有爲。氣之淸也粹也正也而理亦如之。氣之濁也駁也偏也而理亦隨之。故人物之生也。物得其濁者駁者偏者而爲物。人得其淸者粹者正者而爲人。是固人物之所以不同。而其所以如此者。端由於氣發而理隨之一途矣。理之或正或否。實由乎氣之如何作用。則是豈天命本肰之性合下如是哉。其亦以落在氣質上面。而一隨其所得之分數而肰也。此乃氣質之性之說。而至若犬牛人不同之論。抑有說焉。人之生也。得其氣之全體者。斯乃當行之理。而人之中亦自有多少般㨾。或偏於仁而專於惻隱者。得木氣之多也。或偏於義而專於羞惡者。得金氣之多也。餘各率是而有差。夫人猶肰。況物之得氣之不全而有所虧欠者乎。鳥能飛而不能走。獸能走而不能飛。以至於動植之異類也。踶囓之異能也者。葢莫不因其所得之氣而各有所偏。則其性之寓於是氣上面者。亦安得不隨而異。而各全其所稟也耶。是故犬之性。與牛之性不同。牛之性。與犬之性不同。非天命本肰之性爾殊也。其在於氣質之中者。不得不殊也。斯乃萬物各具一太極之理。而其亦與五行各一其性之說。殊塗而同歸矣。雖以本章緝注先儒之語考之。誠未知其必不爲氣質之性也。若以爲犬牛人之性之不同者。果出於本肰之體。而非氣質之謂。則孟子何以有不同之論也。且其開口輒說性善之雲。是特就天命本原上言之耳。若以此章言之。犬牛之性。何可亦謂之善乎。人之性固善。而亦何可謂其不有氣質之偏乎。胤錫於此。決知其不以本肰之性爲說。而以氣質之性。夾雜言之也。若就氣質之性。加善反之功。則其天命之性。雖或被氣質之偏。而容有不善時節。亦可以復其善矣。孟子之論性善。雖是說出本肰。而其於此章。亦知其幷行而不相悖矣。尤翁之說。雖未得見。想應不以開口輒說性善六字。蔽盡七篇大旨。而至於此章。亦以爲專說性善。而非說氣質也。以此言之。泉門所見。亦不爲無據。而南塘之力斥者。似涉未妥。未知愚說果無差繆否也。若栗沙尤三先生相承之緖則以愚湔劣。何敢有議論之妄到。而第以古人成法觀之。勉齋之撰朱先生行狀也。於其末端論濂洛閩建之統。而兩程以下直說到朱子。中間不言李先生何也。誠以程子之道卽延平之道。延平之道卽朱子之道也。雖不說出延平。而相傳統緖。自可曉肰而無疑。而延平之上承下傳之功。固已默喩於不言之中矣。勉齋之意何嘗低看延平而不之載也。若其肰也。是乃佛氏之徒罵佛喝祖之習也。何以爲朱子嫡傳之弟子如延平之子友直曁其諸孫。非不多矣。而當時亦未聞詆斥勉齋以爲侵侮延平者。古人忠厚之意何如也。若吾沙溪先生道德學問。其於栗尤。固無上下。而其爲栗尤兩先生過接關梁之功。眞是古所謂繼往而開來者也。何必說出於兩先生相承之間。肰後始謂之尊仰沙溪乎。此則南塘之狀文不可以指爲罪目者。第其上項犬牛人之說。有疑於愚意。故敢於是縷縷。肰此事未易與俗人浮薄輩道也。若非執事則必以胤錫爲凌侮先賢。如朱子所謂嚇走孔夫子者也。幸垂崇炯恕其狂僭。仍爲畀炎。勿掛外人眼目如何。胤錫歸意甚忙。俶裝臨卽。而雪意方豪。寒聲正緊。遠路行李。殊可慮也。餘非尺楮可以乙乙。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