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齋遺稿/卷十二

卷十一 頤齋遺稿
卷十二
作者:黃胤錫
卷十三

題跋

編輯

題家藏高麗宣明曆志

編輯

按高麗史。乃鄭氏所修。其於五百年間大小文獻。可謂悉備。獨曆志多苟循訛謬。不加刊補。梗槩雖存。精密實欠。其史例固已草率矣。大抵古今書籍。孰無陶陰之病。惟其有讐對而歸正者。故後人初學。莫不賴之以免夫門王之誤讀。肰古猶有譬之掃塵。斯可以略之哉。矧本國舘本。初未爲善。旣被唱準之錯。又無校証之人。雖或有之。亦往往僅聞。其視近世自燕購來坊肆者。反有甚焉。凡世所大行若六經四子。尙不免此。而況此史之修。旣四百年。傳襲模印。安保其不訛乎。又況諸書諸字之中。惟數名算位等字㨾。爲最易訛者。此而不加意。卽久後難讀之弊。可勝旣乎。今鄭氏之於斯也。顧乃不以慮及庸辭博雅之譏也。是故一曆志之內。除錯誤處外。幾無完緻。縱聰慧神會之流。必且茫肰而卻走矣。余於此般處。葢嘗病之。旣校正漢律曆志。或以意推。或以算驗。或又旁證他書。庶後我而覽者。可易通透。今於此曆志亦肰。雖瑣屑之事。不足尙也。而其志則自或有善恕者矣。姑識此。時辛未七月下澣。二曆宣明。最多訛缺。授時間有之。肰不甚如宣明也。

題家藏高麗授時曆志

編輯

授時曆者。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冬十一月。許衡郭守敬等所造。是歲己未日冬至。日在赤道箕十度。已起明年節氣。故本文以辛巳爲立元。下距今虜中乾隆十六年辛未。積四百七十一歲也。其周歲消長之術。葢令古今推移。無不通行。各依其消長。各得其當用。故自此辛巳上百年。爲宋孝宗淳煕八年辛丑。下百年爲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辛酉。第以上下歷代年紀計之可見。若演紀上元甲子以來積算之數。從古曆家皆有之。不無傅會牽合。故此曆去之。只用諸應代之。以爲隨時推測。可便推求也。課今時憲大約差不遠。若攷今法。因舊更定。無少差矣。且其步氣朔已下。至步交會日母。一切皆萬本法也。度母一切皆百約法也。惟步五星日母。亦百其積實分數。亡論日度皆用日周本數。至其或約之。或退約之。或退除之。肰後乃爲入用。又萬分爲母。比前曆尤簡捷。不必如或八千四百或一千五百三十九而一方得眞定。只據術乘除。位次自明。不過循其位次而進退之耳。法精且密。以備私攷𠅩尙焉。但自麗代。沿訛襲謬。多不成文處。迄未有訂正者。余故於其可改者可補者。輒逐所見。標之算之。不驗術之未傳者姑闕之。以俟參之本史。抑訊諸博雅者雲。又按元世祖至元元年甲子。卽宋理宗景定五年。以日家三元之說推之。是歲入下元。其十七年庚辰。上距唐堯元年甲辰三千六百三十七歲。又上距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一千三百八十四歲。又上距唐穆宗長慶二年壬寅四百五十九歲。幷錄此。辛未七月下澣書。庚辰上距漢武帝元狩六年甲子。一千三百九十七歲。

題象緯指要

編輯

西溟子曰象緯之學。其來上矣。其理奧矣。雖於吾儒思辨工夫。未爲最初緊要。而一物之不知。君子亦以爲恥。矧是根三才而著六籍。顧可忽而不之講哉。葢自欽天以後。諸家考論成書而行世者多矣。要皆汗漫繁瑣。未有能洗削羣言。指示本原。以明夫會之元統之宗。而甚或因仍簡陋。遂不以爲意則尤可嘅已。國朝天文類抄二篇。印頒旣久。試人掄藝。至垂令甲。殆三百載。雖未知編輯裒稡出於誰手。而大抵英廟朝事也。間嘗得以觀之。先二十八宿。次三垣次天漢。又次以七曜妖星雜變占候。一據洪武乙亥石本星圖。而分部別類。條理井井。庶幾指要之雲。惟其次敍考証缺落訛謬。往往不免有憾。余乃歷究旁討。逐條釐正。又從而補之。名曰象緯指要。藏之巾笥。以備私覽。如有博雅士更加參校。幸孰大焉。時甲戌十月。後攷明史藝文志所列觀象玩占一袠十卷。東來印行者。或曰劉基所輯。實星家文字之大全也。當以明太祖天元玉曆祥異賦相參。則玆鈔亦萬之一爾。

題性理大全

編輯

謹按此書訛缺處。往往不鮮。余恆病之。以爲鄕本。故當爾爾。雖未免援據諸書。標識淺見。庶幾讐校得正。肰惟精力不逮。有不勝其夥肰者。今年適於人家得見唐本一帙。乃尤我李廷機所訂而補注者。質以平日所疑。間或舍肰。若其大槩。亡論鄕本唐本。沿誤已久。不可專病鄕本。乃知中國文籍之博校訂之密。猶且有疎漏。視我國人不甚相遠。余於是重爲之惜焉。時乙亥九月中浣。雲浦主人。

書河西集後

編輯

先生以正德五年庚午七月十九日申時生。其生日干支。世遠未有傳者。胤錫輒據明史大統曆法。推步得戊寅。後人尙可攷也。葢我太祖以後孝宗以前用大統法。故朴相世采修靜菴集。亦以生日干支無傳。屬之崔相錫鼎。依大統推定。乃知前輩亦肰。胤錫旣以戊寅二字告先生後孫益休。因又標題於敘述首段。而竊識如此雲。

金陵金氏世藁後敘

編輯

金氏爲湖外望族久矣。豈以夫文學科目。前後嬪肰而盛歟。曰否否。葢嘗聞之。閒亭公淸修高朗。旣爲一代諸賢所交遊。詩嵒公克趾父美。雖爲養而仕。非其好也。月峯公有忠孝大節。不染於匈賊。見重於天將。特餘事耳。至若鳴川公學博行備。尤有著焉。鄕社之腏食。朝家之宣額。遺風所聳。莫不興起。自有四公以來。金氏聞人之衆。指殆不勝僂也。噫茲其所以盛歟。惜乎。文獻之傳。久遂浸佚。墨陳紙故。無得以徵諸。今上捨生光遇。卽鳴川曾孫藍溪公之孫也。往與遊泮中語及。爲之慨肰。纔南歸。搜先世篋衍。因致其大人松溪公之命。屬定於余。余蒙無識知。於是役何足以相之。顧忝彌甥。義不得辭。抑奉敎家庭。逮聞藍溪餘誨矣。輒據遺藁第錄。又採族譜行錄。參以耳剽。各爲遺事冠之。庶幾當世大君子裁擇。則松溪繼述之實。將亦與之有辭哉。

題太玄筮法附解後

編輯

按太玄筮法本解欠明。余故爲之發微訂誤如此。觀者詳之。又攷郭子和易筮法。以掛一爲奇。以揲之餘爲扐。又不用老少。只用過揲策數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斷之。又以第一揲扐爲扐。第二第三揲不掛爲扐。第四又掛。朱子曰近來說得太乖。自子和始。此易筮耳。而玄筮本解。大抵與子和相近。是亦不可以不攷也。

跋渼上丈席手筆後

編輯

學如元凱方成癖。文似相如殆類俳。獨立孔門無一事。只輸顔氏得心齋。謝上蔡玩物喪志。

右呂與叔詩二十八字及下方七字。卽渼上丈席手筆也。歲甲申五月。胤錫進拜奉敎。自石室往來門下。先生不喜作字。或以勉副人請。肰亦須興到揮染耳。顧以無狀。自幼務汎覽。不知歸宿。雖請業有年。而猶未舍其舊也。旣恆面命之不已。又寫此一紙付諸友來授。是日胤錫葢有所愼。留院而未赴。乃得晏肰安坐。獲天球弘璧之珍。而初非出於請者。噫先生所以爲誡深矣。愛之亦至矣。其翌則趍謝歸。輒發諸槖。以獻家大人。嘖嘖曰此長者墨跡。而紙稍薄不可觀視久遠。盍就褙焉。胤錫又謹受敎。褙纔訖。識其後如此。弆之巾衍。以時省覽。庶幾不忘父師之意雲。

跋文谷農巖兩世詩筆帖子

編輯

昔明陵初服。文谷金文忠公謫月出山下。李君松齊郡人也。妙製印章。受知於公。後又請三洲文簡。先生書此詩。旣裝池弆焉。子孫不克守。爲官吏金姓者所有。葢仍父子名德赫赫耳目。而在是境尤稔。雖輿臺之賤。猶知珍其文墨爾。壬午一週有四年。先生曾姪孫武城使君履信氏南遊訪先跡。偶得此帖。市三倍以還。謂我家私淑之誼。高山之思。猶不在人後也。於其歸出而屬之。則屋漏煙熏。重以點涴。甚非致敬之道。亟修釐如此。噫先賢遺澤。政爾何關人事。而秉彜好懿。自不容已。凡諸後生。可不知所勸哉。

跋春川司馬題名

編輯

春吾鄕也。邱墓在焉。宗族在焉。自嘉靖己酉。始僚於湖外。萬曆丁酉。旋避倭歸鄕。越三年又就食興城而不復北。卽累世閩婺之感。當如何也。歲丙戌二月。旣省楸梓。因來此與宗弟正叔。敬審兩案。而題其尾如此。後之人尙幸恕諸。

題張廷玉明史天文志。呂晩邨四書講義謄本後。在家藏象緯指要。

編輯

按張廷玉修明史。其天文曆象。多採崇禎年間西洋人湯若望等說。葢利瑪竇餘論。而廷玉當淸乾隆之際。同時戴進賢亦西洋人。如本史曆法沿革。實所贊成雲。戊寅卽崇禎十一年也。大抵西說。只據常度言之。便與王安石三不足畏者。駸駸同歸。晩邨所以深闢也。爲人君者可不鑑哉。

題曆引

編輯

新法曆引一卷二十七章。葢論曆理本原。而韓相興一所購到也。昔崇禎中徐光啓李天經與西儒熊三發湯若望羅雅谷諸人。奉勅修正大統法。是書作於其時。新法旣成。毅宗將頒之天下。竟爲虜中所攘。今稱時憲者是爾。世人知尊大統。而外時憲可矣。苟因其所外而思夫出於所尊。則豈不益釜鬵之感乎。抑西法傳諸我東而行之者。昉自潛谷金文貞公。其諸孫有曰大穀子名錫文字炳如。所著易學二十四圖解。自謂決千古之疑。闡萬世之眞。又有待於子雲之知也。余讀其書想其人。實非昔賢佞臣。要之元明以下所希覯者。若曆象元會之說。雖兢兢以邵利爲歸。肰亦有時喝祖。噫我東得有斯人耶。顧平生祿仕。書且僅不失傳。當寧丙午其年六十九。則余幼時殆幷世矣。而未之及也。歲戊子自莊陵遷義盈奉事。按壁記有其名若序。余職亦其職。矧又適得是書哉。遂識於此。庶有知其不偶肰者。

跋渼湖先生辭祭酒疏

編輯

先生前日之毀藁。寧可默故也。今日之陳疏。猶可言故也。默未始非言。而言未始非默。顧時義如何耳。況櫟泉一隊諸君子所未得㬥白者。先生實幸因事發之。百世之下。當有爲之太息者。嗚呼。儒林憔悴。豈細故哉。頃嘗路出驪西。望寧陵山色。愀肰如復見也。

書觀象監月食單子後

編輯

右卽本監所推算也。時憲法固出西洋。稱以最密。未或失食。而十一月十五日己亥亥正三刻十一分爲定朢。所以食旣食甚時刻。在其左右也。初虧至食旣三刻十三分。食旣至食甚三刻四分。食甚至生光三刻五分。生光至復圓三刻十三分。凡此五限測驗。必不毫差。而今夜時至。雲翳不可見。只得依例鳴鉦救食而已。雖則雲翳。而初虧以後漸覺暗。生光以後旋漸覺明。明暗之分。略約可見耳。其曰內篇外篇者。卽我世宗朝所編七政內外篇也。內篇則元授時明大統。而名異而實仍不至大相遠者也。外篇則明朝所參用回回法也。大統回回。今雖幷列明史。而淸人張廷玉短於史學。闕訛甚多。亦緣明季大亂之後。載籍散佚故耳。以視我朝鄭麟趾所編高麗史曆志。可謂同病也。余嘗欲取七政內外篇。以正明史誤處。庶幾禮失求野之意耳。其曰大明曆法不食者。此乃南史所載宋祖沖之所製。而金元承用者。非明朝之所用也。又自近年以來。更點鉦鼓。晨昏大鐘。大抵報不以眞。所謂罷漏鐘聲。恆在鷄初鳴以前。伏聞聖上每夜聞罷漏必就寢。而寶算漸隆。保護尤愼。故自下促報罷漏。因以如此太早。肰而更點天時也。鐘鼓軍令也。敬天時謹軍令之道。果如是哉。事事承奉。不自覺其過恭之歸甚哉。若今夜救食則虧圓明暗。自有定刻。本監禁漏。必依定式。不容有爽。而雲翳不見。更點亦未免促急。但比他日差緩。鷄三鳴四更五點而鐘始擊矣。抑內外篇大明諸法。年遠世久。不翅大差。今不必馴用。而朝家自用時憲之後。猶依祖宗故事。眷眷存羊。亦不忘明制之意也。嗚呼盛哉。

題數理精蘊寫本

編輯

大明遺民黃子。旣得淸主所撰律曆淵源。閱之歎曰深矣遠矣。精矣密矣。詳矣明矣。誠秦漢以下律曆數三家所未始有。向使我早覩。豈其三十年疲思生病至於如此。肰亦幸而用力。故一朝沛肰迎解。是小事耳猶肰。矧進乎此者乎。葢東人先輩已能言經禮矣。亦往往有差。乃若理數之微。無過律曆。而初未或過其門而窺其堂第。大言曰非急務而已。此自獨善自好者論之。不爲無當。將以經國理天下。此書詎在可略。夫體明用適。方是儒者大全之學。是不可不知也。獨恨明季實始權輿是役。而律未及定。曆則成矣而未頒。竟爲時憲所攘。肰今日歐羅巴之秘已罄。滿洲之勤亦多。毋論西東。其追明羲和後夔商高之緖餘則一爾。禮失求野。庸不肰哉。若我東又由是溯諸所原。則不妨資慕風泉。我乃姑取數理一部。緐者節之。缺者補之。未發者引而伸之。庶備私攷。其不及律呂曆象二部者。良以律之尺寸。曆之差分。後出雖巧。容有千古未缺之案。惟數爲能御之而有定。明乎數。鮮不括乎律曆。有心之士。毋徒恕其艱寫則幾矣。

題萬曆己亥春川帖

編輯

右七言律絶各一五言絶一方言五章歌二。萬曆己亥秋故贈太僕正元公爲我六代祖考僉正府君及李公相別之作。而藏子我一百七十一年。元公玄孫司導直長重擧子才始由余得之。屬其從父知中樞丈題後。旣又妝帖歸余者也。竊嘗奉敎家庭則曰僉正府君與伯氏。經行相勉。早筮仕。不幸壬辰之亂首尾八年。惟丁酉以前。湖南尙完。府君時已仍兩世朅來南墅。且持考妣喪。目見一路士民恬肰無鋒鏑憂者。乃獨先揣賊至。偕家人三十餘口。以本年避地於春川南內面舊奴婢延孫延德家。爲其距西上先楸不遠爾。及己亥難已則已三歲矣。又就食而南。子孫因以居焉。元公葢於戊戌識府君。與共畏約不啻日月。矧府君生於己巳。元公少三歲。一時相得之樂。豈端肰哉。子才言公當癸亥靖社時。原平相國屬近。素相驩。一日要同謀。公曰吾雖武人乎。豈甘反正功臣。此我府君所以與之歟。噫我府君壽止四十一。歷世又孑孑。幸不失文獻之傳。元公壽逾六十。其後亦以武顯。今知中樞其一也。獨子才攻文詞。嘗從價日東著聞。余旣旅宦。得講舊好異哉。歌中九水。今呼龜壽洞。李公府君婦弟。名元鳳雲。

題安氏演機新編

編輯

葢我寧陵目覩天地淪覆。躬經瀋薊艱難。及夫御極。首延一世賢傑。庶幾十年生聚。則區區武力醫卜之類。亦無不畢錄。大義所存。大志所奮。實有待於用之爾。嗚呼。明運已冷。驪土遽復。忠臣志士之慟。曷有其極。賤臣生也晩。溯故己亥。忽忽七十一歲。況蟄伏湖海。每想當時上下密勿猷爲。必有可示遺黎。不比空文明矣。而自夫華陽獨對以外。奈石室深閟何哉。惟安氏是書。頃幸得而閱之。其戰陳韜略論議。已一洗舊陋。肰猶未也。應期千一。擬備芹曝。有王於興師之願焉。有無忝所生之誓焉。旣文旣武。亦儒將全材一人而已。卽張鳴鶴之登壇。必究茅元儀之武備。志先後詳略之別。有不足論者。世顧以蜀朔呶呶。斯我人風氣之偏所使肰歟。獨恨金淸城一著致命。冤死碧潼。吁亦命矣。今且歷攷諸家序文若自序年月。思其人思其時。而思其志。則他固宜在所略。比又得沂川洪相國命夏宗孫稷猷家藏崇陵乙巳九月內賜一本。卷首宣賜之記。四字朱篆宛肰。葢時有命刊印以頒。而洪公則左揆也。及我至行聖世庚寅。設海東文獻備考編輯廳於備邊司。取是書舊藏本司者。以金公得臣文錄諸兵考。安氏於此。或者始克自慰。而其年賤臣適使過淸州。按誌旣得鄕評。今六月八日。又我明陵行香尤翁家祭之辰也。奎閣鎖直。百感掁觸。遂漫識如此。

題明史曆志鈔本

編輯

按張廷玉江南桐城人。號硯齋。雍正中修明史。乾隆初成其志。天文及曆則出自西洋人戴進賢來仕燕都爲欽天監官者。而大統回回二法多闕謬。回回尤甚。遂令有明一代之制。無以傳於久遠。惜哉。余謂我世宗大王當正統年。距洪武修大統譯回回之世纔七十餘年。有所輯七政內外篇。內則大統。外則回回。行之至今。雖明運已訖。時憲更新。大統回回。史亦罔徵於崇禎燹餘。而海東古籍。尙宛肰在。玆誠得因仍據依。改明志而正之補之。則禮失求野。寧不信歟。奈世無一人留意則已甚陋。而觀象生徒又反秘不肯示余。余將安所藉手。重可歎也。

後十九年己酉夏。始得七政內篇上中下。以本史之大統高麗史之授時參校。則內篇所參曆經通軌與夫所刱本國漢城極度漏刻者。往往不無可議。而外篇回回。猶未得夫同編而可徵者則尤悵肰而已。

題家藏擊蒙要訣

編輯

我家藏是書本三部。其一則王考所手寫。歷兩世寶之。不輕出。其二則泰仁縣刊。故藍溪金公印以遺諸我先考。爲其妹子可屬耳。編末有丈巖鄭文敬公澔明陵己巳出判鏡城時所撰跋文。而先考辛卯病中。以盧侄一垣六朔侍湯勞且誠。特命不肖代題冊後面紙。使之歸閱。葢愛之也勉之也。以故移藏於其家。其三則是本也。頃杜湖趙承旨𪰱判海州。印自石潭書院。寫篇目而貽余。余陋甚曷足以當其意哉。肰或賴天之靈。得有進修。終無所愧於卷中語則是本之傳。豈不增我南來六世文獻之重。輒志之以飭二兒。

題澤堂雜著

編輯

此別集十四五兩卷一冊。澤堂孫李公𤲸於明陵辛巳。以遺我叔祖龜巖府君。而府君手書卷題者也。府君旣棄後學。是卷誤混人家亂袠中。我先子晩隱府君偶獲之。以歸檢李公與叔祖書。尙宛肰可徵。豈非幸哉。當寧庚寅。不肖胤錫奉命赴茂朱赤裳城。邂逅李公從孫臨陂倅渭。敍同年作十日遊。驩如也。葢胤錫知慕澤堂。以爲慕齋後一人。而李倅亦許以知言。因及李公叔祖故事。則倅言公擧遺逸。官止參議雲。幷記之。以示二兒。

題崔叔固俟百錄後

編輯

戊辰餘年二十。在月東甥舘也。丁丈震爀歸自懷德。得南塘所作陶庵詩跋及遂庵行狀總論見示曰。願聞高論。余率爾應之曰。本肰亦有二層乎。犬牛人不同。果非氣質乎。此則恐南塘未安。栗尤最著之雲。則沙溪子孫攻之亦未安耳。是葢一時聞答。而齒尙小識甚昧。答未必當理。肰自是近三十年。細而思之。終未悟其失言。重以質之聖賢師友。未問其不相契也。旣幸區區之初不至甚妄。而歲辛卯又得崔叔固俟百錄。其於爲陶庵辨心性者益詳。使余早晩有進。當或覆有攷焉。謹從嘐嘐金公倩一吏傳錄而手校之。幷付行狀總論於尾。庶吾二兒讀書之暇。知乃翁取捨雲爾。

叔固水原人。家楊州。早游泉上。時就渼上稟心性諸說蒙可。授監役不仕。余獨固陋不及見也。嘐嘐公亦不以其言不可。顧以後生而自稱俟百不遜。乃改號是錄曰泉門辨說。此亦後輩不可不知者。幷及之。

書金大谷錫文易學圖解後

編輯

炳如。淸風金公錫文字也。所居大谷。在今京畿之抱川縣。公以崇禎紀元之三十一年戊戌生。迨肅廟盛際。初仕永昭殿參奉。非由戚里進也。歷郡邑壽逾八十。其學深於易。發前人所未發者甚多。而莫之識。惟三淵金文康公昌翕獨亟稱焉。所著易學圖解五卷不及行。其門人黃在中得聞其秘。爲刊圖象。而解則未遑。公嘗歎曰子孫無可托此。偶逢邑人成孝基。擧全帙以授。孝基以傳其子大中。幷以文學科名著。能不負勤囑雲。圖板藏於光陵奉先寺。有爲永叟惠印本如此。回念十許歲時。尙幸及公幷世。而無以一獲望見。乃今玩繹遺言。殆宋元以來所希有。吁其遠矣。未知世之子雲堯夫者。視永叟謂何。

跋烈婦尹氏行錄

編輯

嗚呼。炎正熄而天下夷矣。三綱五典。宜亡譏焉。而比閱淸一統志所表章人物於漢滿。不一其目。以烈女則自宗室福金迄旗民妻妾。甚或禮止許字。生不識夫狀而有爲之殉者。是不特民彜之不殄。而風厲所自。猶可測已。豈將廩廩乎中國之歟。若我東表。非不獨保四百年詩書之敎。而時移俗下。質滅而文靡。則或以禮法名義。置諸相忘而莫之植也。於是乎下土委巷。有能自盡乎君師夫父之際。而閭鮮烏闕之㫌。塚希圭石之記。草亡木卒。遂鬱不章。男子尙爾。矧於婦女。夷而有耳。必反呀肰笑之。以余觀於洪同年子敏之文。噫尹氏重可悲也。湖之外素稱多道學文章忠孝節烈之胄。而氏則棠岳故橘亭同譜雲。曩晉陽鄭君明一聞氏賢議親。嫁三月未歸而君一至。亡幾圽於家。氏始則得報疾馳。意其癘尙可爲也。及門已無能矣。猶診審脈息。肰後扶擗屢絶。顧手治喪具。勿之悔。月餘癘已。乃成服。擇叔之子子之。葬有期。乘擧家無人。櫛澡衣嫁衣不令解。懷君遺帶囊。自繆於園之鴨腳樹下。其先室長女灌指血無及。年甫二十一。實英宗辛卯也。仲叔憐之。竟成之同穴。噫其爲一何婉而周礭而正若是哉。葢氏三歲而孤。亟訊父安在則天性異矣。母老若病。能竭力爲養則子職備矣。非所出而哀二女之失恃則母道成矣。及己殊而致長女之毀體則家衆化矣。旣孝且慈。又奚難於殺身之爲烈乎。而余僭謂氏有一大節尤卓何者。嫁女而求少壻慕富家。父母之所同也。從夫而忌累娶嫌有子。婦女之所甚也。世之許嫁而改路者。大約不出數端。而義理之不講久矣。惟氏之嫁。母業已試之。則君之嚮衰食貧而再娶而二女。庸有一事不悉乎。而其從容而喩母也。謂論財非義。謂背約非信。而一切歸諸命焉。不欲納諸過焉。非夫淸粹之賦。超肰默契於無所爲有所爲之別者能乎哉。嗚呼。平居而談義理自尊。一朝而臨取捨輒眩。彼哉男子。將焉用爲。夫如是氏亦自千古足矣。奚其褒。余旣重鄭仲明三之請。搦管涔涕。不覺有激。抑庶幾古訓之不我欺爾。

書李芝湖所錄羅統禦遺跡後

編輯

右出李芝湖後孫受中家藏。受中卽余亡友顯直子敬之長子也。昨年羅公後孫乃玉兄入京訪受中。得此一條。以補所賫家乘而余亦錄之。將以歸錄於所藏羅公遺事之後。噫李公之於二公。旣請褒贈矣。又手錄興璿所傳。令百世有信。其拳拳於慕義。何其盛也。聞受中語。乃玉兄以爲吾祖芝湖在世。大議論無不經稟尤翁。肰後乃見諸行事。則二公褒贈一節。亦未必獨闕經稟於師門。而近聞宋德相以尤祖集中有謂以有累。而無謂以立節。故今不欲爲羅公啓請爵謚。何其不思之甚也。乃玉兄又攷尤菴集。金羅監司兪公榥神道碑雲崇禎丙子建虜僭號。我人羅德憲等適在虜中。參其賀班而歸。時兪公榥典叔爲正言。請斬德憲等。以明大義。又聞虜書將至。啓曰賊奴悖慢。有甚於金虜之詔諭。頃胤錫聞嘐嘐金丈。亦言偶閱趙絅龍洲集。亦載一人碑狀文字。而以羅公爲拜虜。極其醜誣。葢羅公受誣之初。三司舘學擧皆不察訛言。而徒以洪公一紙經啓者爲信。至請按律。則前後主此論者。豈惟尤菴及趙絅諸集所載而已乎。此等罔極之說。無怪乎其不一。而自夫百餘歲以來。公私眞案。稍稍悉出。以至淸人文字亦東來可明。則二公之冤。雖誣於一時。而今已伸矣。況如李芝湖及李芝邨諸公。豈非尤翁門下表表之賢。而考其遺言。又灼肰如彼。設令尤翁不及有所聞知而表章。亦無異於已聞知而表章矣。又況羅公家乘所載。尤菴所撰權執義格碑文。初旣援二公爲重。則尤翁當世非不及聞知尤明矣。顧尤菴集編次晩出於肅宗季年。其玄孫婺源之手。事面重大。世不無訾議於疎謬。而權公文字其援二公一條。反見刪去。以故今其印行之本則二公事。竟無可憑。豈編次者亦生於晩後。徒聞洪公之誤啓。兪公一隊之峻論。而不無疑於權公文字。因致就元藁刪去耶。此未可知也。所又惜者。似聞宋德相又以乾隆全韻詩旣出虜中。宜不足輕重。果若是則從古戎狄之亂華也。目見華人立節而死而爲之嘖嘖。如金人之爲李若水嗟歎。以爲南朝惟李侍郞一人者。亦可見夫禽獸猶有人心耳。尙可謂以出自虜中而不得筆諸信史耶。此其事理之必不肰者也。抑德相又謂二使事。非尤祖所道。則以後孫而與先祖異論。亦不穩當。肰則先祖雖或未及聞知。以後孫之追聞追知而爲先祖補闕者。果有妨於追孝耶。是皆非愚陋如余者容可破疑之地。故幷書於芝湖藁後。以俟百世雲。仁後卽羅公北行日記所稱朴仁厚也。芝湖又嘗私裒李土亭事實。藏於藝文舘。又記宋知止堂欽遺事。而後來朝論爲土亭爵謚也。爲知止贈謚也。實幷有賴而據者。先輩之爲前賢用心。重可敬也。未知羅公事。亦或有藏於本舘否乎。

跋安矦鼎福大麓誌

編輯

不佞舊艶安矦名。聞其著述甚富。如東史綱目。臨官政要者。已爲世所稱。及英宗丙申聖上在東宮代理。學問緝煕。臣民延頸。而桂坊諸僚又特旨峻選也。葢金矦履安,李矦運永,洪矦大容,沈矦定鎭及安矦信眉目一時。而不佞無狀亦猥簉翊贊。視安矦爲右。庶幾一遂覯止。而母年七十七。不欲遠離。遲回而遞。則安矦之側。竟無由一穢爾。己亥八月幸爲養作吏於木。安矦之去纔三朔矣。聲績在人。有不遞泯。而所修廣邑誌尤可見其用意之勤。以時繙閱。覺淸風謖謖來拂。方將繼釐一二。以副謙虛之盛。姑先識之。矢不忘雲。

題蘇氏家狀後

編輯

不佞少奉敎家庭。則曰泰仁古縣有宋賀者。妖人也。窺禨祥小術。時漏一二。而以八陣生死門爲之託。其徒和之。聲言亂且作。得此秘者方可出死入生。而戊申賊弼顯等與之應。於是乎南之富而愚而希覬者流。靡不胥溺。及賀以惑世誣民誅。竟騈孥而不知悟。如南原之蘇檉是爾。可不戒哉。旣又游南原。士友間得其家事尤詳。賀之嘯聚回文山也。檉亦赴之。諉以避亂。而意實稱亂。其仲公權賢孝人也。始則憂其所與交匪人。苦口幾乎相絶。至是大慟。尤爲之涕涔淫止之。檉則斬祛而走。公爲文哭廟。旋自經不得遂。疾馳將聞官。猝墜馬病殊不果。檉旣戮。卒未免株。謫五年。賴方伯御史長弟鳴冤。而金忠靖公在魯又幷徐相國命均繼之。英宗大王亟賜開可。非公之大義滅親有以孚格鄕國。曷能澡雪丹書。是又可敬也已。嗚呼。人之不繫氣類尙矣。牛魋禽跖。葢自古紀之。降而至於明之輝祖也增壽也。一則矢忠於惠宗。一則助謀於成祖。其芳臭之相遠。亦若非兄非弟者。而中山忠勳之盛。實由一輝祖有光。向靡一仲公則晉陽家世安保其承先啓後。以永我先王激勸之澤哉。抑世之同謀而自脫。猶且可奬。則公之同氣而獨樹。不尤加人一等乎。而朝家表異之擧。只止一宥而已。尙論之憾。宜其所也。肰公於初。亦必無所爲而爲之。非一豪有所爲者或參於其間。矧自遭罹以來。恤恤焉若無依薄。公義所在。雖未始不以爲可惡。而私恩所在。又未始不以爲可戚。斯殆古所謂仁之至義之盡者歟。一時外物。果無足加損。則公而有知。當亦一笑而自慰矣。竊獨病夫百世之下。有不悉其大節。而齗齗肰未已。故不佞略其細而申之。其筆而狀者。公外孫浪州金君輯而吾少友也。其書而介者。公邑人西河盧彥晦而吾老兄也。其輯錄諸公詩文。不容一家之私而幣而謁者。公肖孫慶春建陽也。建陽乎志學無忝。尙克勉哉。

題曆象考成

編輯

我英宗大王四十五年己丑。賤臣胤錫以奉事直義盈庫。適聞觀象監正李廷鵬屢紀名曆。尾者換稱李鵬爲本庫所管貢物主人。令書員輩就購曆象考成。僅得下編之土木火金水五星表各一卷及後編之日躔月離交食三表四卷。其後始遇有欲賣上下編全部者。爲有錢家所奪。嗣借後編全部。亦止寓目而莫之詳。戊戌乃令兒輩與其諸友寫後編之躔離交食三步法二卷。己亥直長陵。手寫下編之躔離交食五星恆星九曆法及恆星表共四卷。而乾隆甲子新測恆星表亦因寫附後編交食表之末。是首尾湊砌者略約十有五卷。又以八線表不可無者。而新本字密卷多。爰用崇禎曆書舊本代之。幷考成標以實齋藏焉。區區心力之費。歷歷時用之宜。尙可於此有徵。葢自梅瑴成承其祖勿菴文鼎家學演崇禎法。以康煕甲子爲曆元。而其主稱以御製考成上下編。至西人噶西尼改以雍正癸卯爲元。以爲後編。則法視舊有異。又乾隆甲子恆星表亦改。而其自西遞傳而東也。上下編行自乙巳。後編行自甲子。恆星新表又行自戊子。而上下編之躔離交食恆星四表。今則廢矣。世有博雅之士。能獲上下及後之全。與夫律呂正義數理精蘊。倂之爲律曆淵源則幸孰大焉。

題孝子裵公烈婦曹氏家狀後

編輯

昨年二月。余在木川縣齋。忽枉羅州裵仲素氏書。葢未面也者。而特以士友愛我流傳之過。意或可與講難。乃至六百里遠致。其意則尤過矣。余實深有愧焉。謹謝以書而不暇答其疑問。旣罷歸矣。仲素氏以今年八月。挈季氏。徒行訪余於龜陽。望其容已令人起敬。徐又叩其音旨緖餘則皆小學之流裔。殆所謂芝有根醴有源者乎。旣一宿且歸。袖出家狀一通曰。此吾祖考孝行若祖妣曹氏烈行之實。而先子生員之所記也。鄕里婣戚諸賢祭文輓歌與夫方伯繡衣本牧題褒之所稡也。世且有立言大君子知德者採焉。幸吾子之先之也可乎。余時病㱡㱡。不敢褻及。夫稍間乃始發而稽之。旋以參諸南來之公評。則果哉仲素氏擩染之有自。而二世之言。非一家子孫之私也。惟余亡狀其何能爲役。而好懿之心。出乎民彜。糠粃之導。尙可辭諸。嗚呼。天下古今。稱孝子者多以其血指。稱烈婦者多以其死從。此誠人所難能也。如以聖人大中之道率之則是不免於或過。而非所以爲訓矣。雖肰自夫世敎衰而倫誼薄也。子而子婦而婦者幾希。而人道或浸以熄矣。一有能是二者於其間。則孝烈之名。居肰歸之。斯已可戚之甚。而究厥平日。又未必隨事盡道之類耳。乃公夫婦天賦之粹。當孝肅風化之盛。事父盡道。而其沒則血指。事夫盡道而其沒則死從。一家雙美。於光有耀。而人之稱之。無親疎貴賤知不知。愈遠而愈不衰。若是者。豈直以夫能人所難於蒼皇擗踴之際而肰哉。亦平日隨事而盡道者爲之本。而終有以致此爾。則是二者在他人偉矣。而在公夫婦。不過疏節而已。譬之金玉之質。純乎純者。而於是焉持其一邊。而遽以評其全體。則有不呀肰笑者乎。肰則公之夫婦之賢。雖聖人復起。必將許夫加人一等。而求其盡道之詳。而使百世爲子爲婦者知勸。則顧是狀在焉。嗚呼。從今以往。狀稍稍行矣。安知淸朝烏闕黃麻之典。不遂因之有擧。而慰孝子慈孫於無極乎。余亡狀方且拱手而遲之。公諱世衡。大丘世家。密直使廷芝十二代。淸靖先生乙瑞九代。而六代五代高祖曾祖。幷以學行授官。曹氏昌寧世家。判書玉川君恰十代。而高士善徵女。生員諱達。英宗乙卯登庠。嘗爲二宋文正請隮文廟。仲素氏外祖生員金公璭。丁卯忠臣壯武公浚孫。吾叔祖龜巖公載重老友也。葢內外名德。俱卓卓可書雲。

書許𥛚戊辰丁丑箚疏後

編輯

嗚呼。曆昌啓禎之際。天下之淪。不翅有漸矣。況我邦一黑子。與虜之憑陵切近者乎。當時識者必策其無幸。而前後執國命之地。擧恬嬉醉夢。或恩讐是明。或得失是患。而西北之虞。殆置之相忘耳。以故在昏朝而戊午有深河之降。逮靖社而丁卯有江都之和。由前之降。猶可諉也。由後之和。將誰諉也。彼金瑬,崔鳴吉,李貴,洪瑞鳳諸人浴日補天。其勳若何。明倫植紀。視爾瞻,希奮,承宗又若何。而夷考其爲。不過曰南漢江都之修。庶幾他日爲歸而止。曾不以鴨江一帶生心規足爲可備者。而顧又局局肰自安於安黃迤南則西北豪傑以國恥家讐。擬赴死如騖者。安得不日夜腐切。況滿廷文武。五路士民。無論地高下才大小。其一二有裨也。亦不必多遜於西北。特無以尉薦而採用爾。今以許氏水色集所載此論攷之猶信。夫許氏世所目東南人家。旣文科官不達。晩以告發孝立之逆。得齒勳籍。而自靖社諸勳以外。曾莫得以一言謀國。則亦江海之鳧鴈耳。雖惓惓修攘。曷益於不信哉。肰其後十年。言靡不契驗。而丙丁南漢之辱。竟不止帥降而隣和。噫亦痛矣。試以其所稱鄭鳳壽金通可二人者之說則尤百世可涕。而時宰之不信。與許氏一也。嗟夫人才人言所用捨乃爾。國烏得不弱。兵烏得不疲。玆距許氏已一百五六十年矣。而世且以東南家。幷其言不省其有亡。藉令復有如曩時事者。將亦漫肰不信焉爾乎。居憂憂時。不勝悲憤。遂書於其尾。

題茅柏講會卷跋後

編輯

幸州殷君修德。謁余以其先曾王考柏溪先生行狀。余旣追念先誼。敬敘次一通。繼又得所示講會卷者。卽先生與知縣茅洲金公時保。主本縣講會日。金公有詩唱酬。而後甲申六十四年。從孫履復復知縣粧帖。則其兄履坤爲之跋者也。葢金公卽農巖文簡先生族侄而門徒則於吾東道學實得淵源之正。而會之設。又必首擧殷先生以屬之。卽武城得人。何讓於古哉。宜乎跋之有作。而期以垂諸無極。肰余亡狀猶不能無憾於起頭若干語爽實者何也。本縣於湖南隷右道。已不當目以湖嶺之間。而其富民大商務積著趨機巧。以競錐刀之利。而不知有禮法者。惟縣治驛邨爲肰爾。安可以此一隅之小。而幷蔽闔境十六面之大乎。余非本縣人。而本縣於余丘墓之所託也。婣戚之所在也。頃嘗徵之史集輿志。而有得焉有慕焉。在高麗則愼齋王公伯痛主辱斥兩府。用大節超密直。又有詩一首傳入於萬曆中朝鮮詩選。而乞骸退老實於是。雖不幸無嗣。而權氏近所輯東賢事略。視史志加詳。而危言正氣。將日月不泯。則偉肰鄕賢之首。此其一也。及本朝則不憂軒丁公克仁刱學舍而儒風振。斥行乎而僧徒絀。此其二也。一齋李公恆蚤悅孫吳。一變至道。朝野稱誦。與南冥,大谷而鼎峙。此其三也。而先後有訥庵宋公世琳,誠齋金公若默,默齋鄭公彥忠。其文學德行。咸卓卓可紀矣。若鳴川金公灌則避爾瞻而不見。嫉三昌而請誅。崒肰爲牛山之畏友。沙溪之願交者。不亦班於曰四曰五曰六七之間乎。且如閒亭,月峯,栗亭,思齋,勿齋,寒溪與夫閔義將,鄭副將,白將軍,全判官,金藍田,宋六友,金銀溪諸公。擧莫不矜式鄕里。相暎發百世。而崔寬谷敎授歌誦之盛。尤近代罕覯者。於是乎殷先生又繼而昌大之。嗚呼。魯無君子。斯焉取斯。夫以一境羣賢之輩出而師法者。風習之美。又相承迭興。雖以屠狗之賤。猶爲之知所尊敬。則彼縣治驛邨惟利之趨者。亦安知不化於當世乎。肰則跋所云行之未數年。民俗丕變者。特以其本俗之善而治易爲功。如錦上添花雲耳。若曰一隅可以蔽闔境則縣之故家士大夫之恥且冤甚矣。而不獨爽實之可憾。故余不揆而辨之。以俟博雅者証諸。抑丙申八月。候嘐嘐金公於白嶽山下開城一儒生。以其師金時鐸棃湖遺藁來示。而李參判宜哲序之。首稱開城之俗好商賈。若將幷擧棃湖而同之。則金公怵肰曰棃湖寒泉徒也。亦李之同門也。言顧當若是耶。夫開城好商賈最於國中。而金公猶且病之。矧本縣乎。遂牽連記之。庶茅洲一門風旨異同之幷傳雲。

跋聾啞老人金洪彥始聲頌聖謠

編輯

右方言長謠一百八十四句。聾啞老人感癸卯三降綸音而作也。老人金官故家。自茂長井邑轉寓吾邑之松塘。通經史敎授子姪。晩廢擧不出。於門外事一切若不聞也者。矧爲之開口乎。肰有係於吾國吾民而終不可默而息乎。則往往冐桁楊激紙筆。爲方伯痛陳。而於所居列邑亦不一二。葢老人湖外一匹士耳。乃能以其不忍人之本心而推發之。欲俾窮無告者有活。而身家禍福。有不計者。故彼旬宣字牧之地。亦爲之始臨之甚威而終則孚而動焉。噫人心所同。天理所在。孰謂今世而獨不可三代耶。使老人苟得志大有爲於世。則其澤之遠。豈止若干邑而已哉。余旣恨無力公誦於當路。而重有愧夫頃試一邑之無足道也。顧白首田間。辱老人比三過而不外。葢今年六十有四矣。而眉間英英之氣。尙不肯全低。卽胷中所蓄之耿耿可知已。則輒相傾倒未已。老人於是亦謂余頗可語者。又示以此謠。試一哦之。不惟發人惻隱之端。而周嫠婦魯處子憂愛誠忠之篤。尤足以感聳無極矣。吾知此謠之傳。而貪墨者冰檗。姦猾者善良。雖前後思亂之徒。亦庶幾回心而自定。則老人之功。其孰得而小之。早晩賴天之靈。今秋大熟。而吾一邑雖小。當且同樂太平。擧北首山呼。吾二老臣者亦隨衆歌此而侑之。不亦一快矣哉。姑書此以俟。

跋淸窓郭夫人藁略

編輯

右詩三上梁文一墓誌二。幷淸窻郭夫人作也。夫人旣有賢父。得聞尤翁淵源之傳。及其歸也。所以行者。書籍若干駄而已。舅夫亦賢者。有尤翁打愚風旨。家法亦甚正。而夫人佐之。有文有禮。所處一室。架案經史。自家長外。未有入其戶者。雖其兄弟至。亦必設座戶外之他室。又令祔先室於家長。而身死毋祔。惟各葬近地。其子死猶眷眷勅以禮。所著詩文經疑女訓。自以非婦女事焚之不許洩。信乎其閨閫道學。在古今中外一人焉爾。胤錫自少已聞夫人德美。己亥宰木川縣。距其居全義不過一舍。旣又聞夫人少子得運始與木川人金大諫履禧爲友壻者。晩贅第三婦家。卽亦木川民張姓許也。張恃婣無禮。余爲之嚴治。因人求見夫人文字之遺者。得運示以此六篇曰此外無有也。余乃得而敬翫之。類皆醇儒莊士。少不下爲文章口氣。絶無脂粉貌㨾。何其異也。若其爲舅夫墓誌則表章平日所樹天理民彜之大者。而夫誌尤悲懇周至。舊聞夫人在世。以屬族人轉謁文於寒泉李文正先生。先生卽打愚從孫而夫之外再從兄弟也。得此誌盥手閣案而讀之曰。使某僭作。亦何以加此。不若因之。以俟百世。嗚呼。先生之言。非故爲諛。則夫人之文。無減於其行。又可知矣。倘胤錫稍得三五年居官。擬以梓行諸士友。庶海東尤翁腳下。知有女學者出焉。雖柳眉巖之宋氏之賢。金誠立之許氏之藻。亦天淵不侔則不已快乎。惜七八朔徑罷。無以遂願。只令少子二姪草草傳錄以歸。而識其槩如此。後之人。尙有以亮之。

竹谷集新本附錄世系年譜後論

編輯

竹谷李先生棄後學一百八十有七年。而胤錫亡狀始克謹就文集初本及行狀誌碣。有所修潤。以成文集新本上下卷與夫附錄之世系年譜。旣脫藁可行如右。大率詩文之選則務精而有關乎道統經義國論邑治之大者。必窮搜而增補之。事實之紀則務謹而有關乎年經月緯科目宦跡之微者。猶參訂而表章之。以至上而祖世。中而配匹昆季。下而子姓孫曾。而先生前後始末。自其不可考者以外。幾乎無復遺憾。以視嚮也疎漏䋣穰而缺譌顚倒者則相距懸矣。實先生明靈有以默啓曠世。而六代孫師程八代孫宗鎭一鎭。以門老命迭往來指授之功耳。胤錫其何能爲役。肰竊自惟夙奉敎晩隱先子家庭。已聞中仁明宣綦隆之會。有先生久矣。繼以一再婚婣之故。得翫初本。迤至諸家敘述。而馬牛齒不甚長。夢夢肰未暇窺夫奧穾。乃今反復幾年。專意卒業。因以僭預編摩。肰後怳肰若復承領謦欬於殘篇斷牘之中。則知世之目先生科學倫魁者末也。乃文章作者家數也。是亦猶夫末也。乃道學名儒流亞也。昔者吾友鶴城金士謙亦言吾東一隅。雖行朱道之漸。而方退陶曁吾祖河西緖論之不及大行於八路也。則中國文獻之所傳習。亡論孰粹孰正。其不能若今之備者明矣。惟先生二大文字。在當世獨發人之所未發。眞日月不刊之文。斯言也豈欺我哉。嘗試因而申之。葢先生之生。丁己卯士林大鏺之餘。受先公師法寒暄之訓。而及夫稍稍遊太學矣。則有慕齋金文敬公以己卯完人。爲一代山斗。是先公同門也。亦四兄竹陰先生所從遊也。如退陶河西眉巖諸老先生。孰不被其接引而奬成。而重以圭菴按湖南一路。而風厲之。於是乎先生之內外薰染而有得者。已可緬想而無疑。矧南溟高峯德溪之賢。復與之觀善乎。則先生所以聞道蚤而爲學博。終臻乎眞修眞悟之域。而不以地若世有恨也宜哉。觀乎其爲眉巖送圭菴赴皇京而代撰序文。如朱子之爲劉共父序梅溪集故事也。年僅二十四耳。以眇肰海外一後生。歷選宋季元明上下數百年道學源流。凡諸統之宗會之元。或斷或續。或同或異之類。能有以語而詳而不遺一二。擇而精而不差皁白。非夫聞道蚤而爲學博者肰乎哉。此先生大文字之一。而胤錫所爲之心醉也。雖肰世固有聰明特達。極古今中外之聞見。則猶或可覬於能是。若其在墓廬。爲門人而草示學戒者。彌高彌卲。更深更密。非童觀一朝一夕可驟而幾也。其曰學者當以己心爲嚴師。則是引張子遺語。以明夫學之本由己。而師之道在心爾。夫心之神明。如鏡茹物。善惡姸媸。隨到自燭。苟能動知敬畏。如視嚴師。則邪僻不干。自肰心正而無放言。如是足矣。旋又轉之曰雖肰先儒之言。非以心爲重之論也。若徒執其以心爲師之言。而不復就有道而正焉。則孤陋之習。經約之病。終流於二陸之頓悟矣。惟此一轉。正程叔子所云聖人本天釋氏本心者之遺旨。而覽者或未致思耳。天有是理。在心爲性。全體渾肰。無不善者。天命之本肰也。心以其貯性則非不本善也。以其卽氣之精爽。則不免或被氣累。而性之有時不善。亦心之罪也。本之乎其理之出天者。聖人所以必令理爲氣宰而無不純乎善。其敎之立乎正也。本之乎其心之挾氣者。釋氏所以不察理爲氣動而有不純乎善。其敎之歸乎差也。苟不論善與不善。惟心之重而師焉。而不復知天下自有有道者。眞可以嚴畏而就正。則不惟理有未窮而事有難行。亦且猖狂自恣。如釋氏天上地下惟我獨尊之雲。而拄杖喫棒。罵佛喝祖。甚至花街柳陌。謂頭頭是道者。何所不爲。使其幸不至是。猶不越乎認氣爲理。認心爲性。陰諉德性之簡易。陽詆問學之支離。如二陸孤陋徑約之弊者。亦釋氏面壁頓悟之換面而已。以故叔子於此。憂深慮遠。以本天本心二句。劈析爲敎。庶來者知所取捨。而南渡以降。猶有如二陸慈湖者。皇明之盛。猶有如白沙陽明者。卽海外尤邈矣。未知先生何等恣質。何等工夫。亦何等神識。能超肰遠契於言絶義乖之後耶。非夫終臻乎眞修眞悟之域者。宜莫之能肰。此先生大文字之二。而胤錫所尤爲之心醉也。豈獨推諸師道云乎哉。夫旣有是二篇矣。而其餘誠敬命德智愚聖賢之辨。化民成俗崇賢戒子之地。絲來線去。莫非二篇之敷言。則百世之下。欲知先生。觀於是二篇可矣。譬之周子之太極圖通書張子之西銘。信乎發當世之所未發者。文之可傳。亦何必多乎哉。彼科學文章旣無足擬。雖於道學名儒。其賢於先生之遠者。竊恐亦必無多。而先生平日未聞自以道學標榜。如其幷世捷徑之爲者。豈殆明士所謂寧爲眞士大夫。不願爲假道學者歟。若夫浮瀋州縣。晩暮製敎。雖霽峯所慨。而先生已逌肰任之。不必論也。且如仁弘汝立豈非自命道學崛起淸顯者。而先生之卒之年而汝立誅。又三十餘年而仁弘誅。其爲假非眞之驗何如也。肰則先生之德之盛。雖以中庸之錦絅。曷足盡之。抑易有之。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今遺文雖罕於言易。而徵諸行事。參諸時世。則家傳謂以深於易者信矣。易爲性命之源。又孰曰不肰。嗚呼。吾友士謙倐舍我逝矣。恨未劇談到此。顧其二大文字。拈示千億者。可爲先生道學。子雲堯夫之知。故頃嘗不揆。約於新本附錄之成。則又相對互質。以盡後學之責。奈胤錫不幸失右臂何哉。輒牽連衍繹。以爲後論。上以寓先生仰止之懷。下以寓吾友可作之願。嗚呼欷矣。豈易與不知者道哉。

題綾城朱氏家乘後

編輯

癸卯秋楚山朱叟煜來示其家藏綾城朱氏世譜曰。吾初名成龍。高麗知都僉議府事文節公悅十六世孫也。自麗史爲文節公立傳。而上及於厥考餘慶則誤倒名字作慶餘。由是而又上溯八代則其名俊。是宋晦菴文公先生曾孫潛之子也。譜系如此。吾欲以是上訴朝家。旁籲時賢。庶遐鄕流落之見憐。公其幸有以一言前導矣哉。余方在苫塊。不可以妄說及之。但曰此輩久遠之跡。須得年代相符。來歷甚的。肰後乃可。叟曰肰。吾將以文公行狀新本及世譜加詳者來矣。越二年乙巳。余讀文公遺文而叟適至有示焉。世譜則未見夫加詳。而行狀則禮山集成祠活字所印也。葢於勉齋黃先生所撰本文子孫敘錄中。揷入蔡沈號九峯五字於女壻之列。此已大誤。又就曾孫淵洽潛濟濬澄。而以淵洽爲長孫鑑之子。肰不知鑑本無子者也。以潛爲鑑弟鉅之子則是矣。而不知淵洽潛濟俱鉅之子。而濬澄則非鉅之子也。是亦誤之大者。肰於潛名之下。別有所增曰號淸溪。杜門行義。爲學者師。見其時世之主和。小無修攘之義。慨肰鬱悒。嘗窮居忍痛矣。一朝浩歎孔夫子居夷之章。而呼其門弟而誡之曰。海外靑丘。箕聖之攸封。而素稱其禮壤也。吾屬可居矣。攜其同志五六人而始出東國。其下分註曰子孫錄一章。後學呂履追錄。噫中華故族。自古多東來者。安知朱氏之亦果不肰。雖肰攷其年代。尤有誤何者。文公生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卽高麗仁宗八年也。文節公卒於高麗忠烈王十三年丁亥。卽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也。上下共距一百五十九年。今以父子相承一世三十年。爲古今通率者計之。正得五世而零九年而已。覆按是譜。自文公至文節公十四代爾。當爲四百二十餘年。則一百五十九年倍之。肰後猶可相當。不肰則無以相當。人莫不以史家爲信。而私譜不能無疑。亦天下之同情也。吾又何獨不肰。旣有所大疑。不敢不以之直告。而叟曰肰。於是乎書。叟其歸示諸宗之學識博而精者。兼問呂履之爲何世何地人。還以告我。

題故孝子吳公遺蹟後

編輯

昔太史遷傳伯夷第一。其言之首。有曰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六藝葢六經爾。而史家其流亞也。卽天地人一切可紀者。何往而非史。孔子作春秋。紀災不紀瑞。愼之也。瑞不常有。有之亦近乎神怪。非可訓諸日用。寧闕之可矣。余於吳城故孝子吳直長公遺事。竊有感焉何哉。東國輿地勝覽。我聖朝地誌之大者也。原乎戊戌梁氏誠之徐氏居正之所進。成乎辛丑盧氏思愼。修乎乙巳成氏俔丙午金氏宗直。而成宗實賜睿裁。則己未燕山君所加修。亦不過仍舊貫而已。至庚寅李氏荇新增。又中宗命也。於是人物類有增孝子本朝二人。而曰吳浚父患腫吮之。病革嘗糞。及歿哀毀盡禮。事聞㫌閭是二十一言者。可以見誠孝之篤。可以見㫌表之盛。志於縣矣。則史於國矣。與六經可攷者何別。雖靡有神天靈感之瑞。而其孝之實自如也。乃世之談者。嘵嘵肰惟瑞之趨。將以爲不若是。無以徵夫孝也。噫孝之實。果在於瑞乎哉。生以禮死以禮。能事之盡禮。則希公者亦公之徒耳。盍百世勉諸。

書張東海千文法帖後

編輯

右皇明張東海汝弼千字草書。本國驪興李震休伯起所識而傳者。葢嘉靖間人。而書亦及其時東來。一國書家靡肰宗之。如河西聽松諸賢猶駸駸游戱於斯。而孤山蓬萊尤其酷好而與化者也。世之攸趨而鮮具眼。向微聽蟬氏表章。雖贗亦殆成眞。肰天地造物。眞者不滅。書固一小藝耳。而能之者不恆有也。使其非眞。庸無百世鑑別。近高靈申洡父旣得而摸之。吾大兒一漢又重摸之。俱以是書之眞爾。間竊思之。古文化而大篆。大篆化而小篆。小篆化而八分。八分者隸書之流也。肰隸書自三代已興。爲二篆羽翼。而隨民俗流通。遂至有漢晉二隸之別。晉隸則今之楷字。鍾王之跡而楷之化也。又昉於東漢之先。西漢之季。史游之急就。杜操之章草。則草而益草。用狂而爲聖。葢字體嬗變。至是極矣。今以宋太宗淳化閣帖明宗藩東書堂法帖淸廣金石韻府與夫古今金石諸錄攷之可知已。肰晉人之草。猶有法度。及宋蔡君謨亦肰。而米元章黃魯直乃始狂怪欹斜。一以張旭懷素輩爲歸。朱子嘗以病之。至以爲世道衰下。爲人亦肰。奈彼嘵嘵反譏朱子之學曹操書。而不省米黃之可創。因仍漸染。至東海此草尤有狂焉。肰亦奇之過者乎。我東表三千年來。詩文書畫。幷中華垂名者。代不乏人。試以書言之。如新羅金生之逼鍾王。孤雲之肖顔柳尙矣。自勝國通元。文子瞻書子昂是崇。而入本朝安平以下。愈多祖子昂。謂之蜀體。或雲蜀本薥。卽薥秫也。䵚黍也。子昂嘗見薥葉飜風。有契而象之。因號以薥。而轉而蜀爾。及張草後出。與趙盛行。則退溪以爲俱誤後學而曰。學步吳興憂失故。效顰東海恐成虛。其斥之嚴矣。肰河西少日旣臨張草。又稱退溪以王趙筆三字。豈退溪亦嘗兼趙耶。要之河西則主顔。退溪則主王。此其中晩所專。譬之學文之成德時節。而不一豪或近於狂。則亦朱子遺意也。肰東海雖過乎奇。而六經之易。獨不曰奇呼。於奇而奇者。未必不於正而正。是又不可執一而論也。後之人其庶有以擇之。

跋打愚李公官敎下諭疏批

編輯

右打愚李先生所受官敎四十九道。下諭四十一道。疏批八道。祿牌一道。賜送一道。及贈考妣封夫人官敎各一道。其後大司憲官敎一道則格於乙亥者。行於丁酉乙巳而不幸佚之。不免追錄以補。而不克安施命之寶。摠之起孝廟戊戌止英廟初年。嗚呼。斯亦足以俯仰天人之定勝矣。始先生承生考晩悔公。得趙風玉金文元所受於牛栗者。淵源旣遠且正。而先生之生。少同春十四歲。少尤菴十三歲。初從文元子文敬與兩宋同門。卒乃執弟子禮惟勤。慟丁丑江都家國之難。不屑公車。三十五而遯全義。依楸讀書而窮理。眞知而實踐。終始以一敬字用力。尋薦入講院憲府。乙卯扶禮論竄寧海六年。則復偕尤菴大來。歷太學刑部戶部京兆。爲都憲貳吏部。恩遇之隆。實駸駸尤菴流亞矣。顧尤菴不克善媚邢胡。致師生倒戈之變。則先生首斥絶不與。己巳而聖妃遜尤菴圽。先生亦微文一網。以翌年正月十九日瘐於理。而二庶子一門生曁一奴相繼死之。其出處屈伸。葢尤春是同。則古雲生同志死同傳者。非在是歟。乃今尤春旣巍躋夫子之廡。而聖上尤於尤菴表章。如天之不可梯矣。獨先生後屬凌替。蒸嘗且曠。而雷巖書齋紙牓之享。亦只隱約滄洲而已。未有以額而祠也。墓又不及樹神道短表。則爵而謚之。其尤何可論諸。百世之下。如有後朱子按道而守土者。必將彳亍彷徨。思盡後死者責。其肰否乎。胤錫先曾考醉隱公亦乙卯禮禍中一人也。頃一騎檢災登四觀亭。是先生止宿舊寮。而尤春所經眺也。歷雷齋謁墓下。益悵懷高山。而又直先生副室墓麓之訟。則玄孫櫶氏出是冊要題。嗚呼。先生之集行矣。從孫文正公碣文。亦千古可信。小子尙復何言。姑書一二所感以歸之。

題家藏數學啓蒙後

編輯

右松庭朱氏數學啓蒙三編。可擬考亭朱子易學啓蒙四篇。視宋錢塘楊輝數法則明而坦。視明新安程大位統宗則約而盡。雖其圓率不究乎祖沖之趙友欽之精微。而天元一法實啓乎淸康煕大西洋精蘊借根方比例之妙。在中國或若未極表章。而猶莫之弆不顧者。及其傳而東也。則與楊輝及明安止齋詳明數法。鼎立學官。爲國家大用久矣。顧是書由淺入深。又無人註解。以致學士大夫因仍簡陋而不以爲意。不亦惜哉。往者慶州金觀察始振昉造其幽。爲刻於湖南巡營。續以楊輝望海島術。以補句股旁要之闕。而序其尾傳之。百餘年來。士稍稍窺其一二。英宗丁亥營中大火。而儀禮通解續與是書板本俱灰。余恆病之。有人得肅宗戊戌寫本朱註者於漢城市上亂紙中。亟購以藏。加註解有年。賫至金池縣齋。易其涴緝其齾。又從而裝褫。庶子孫游心六藝者。能讀余篋書而毋墜。則亦沿數達易。捨筏登㟁之一助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