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揚在高黎貢山麓的一面衛生紅旗

飄揚在高黎貢山麓的一面衛生紅旗

——雲南省騰衝縣芒棒公社城子山生產隊開展群防群治的調查
新華社
1971年9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城子山,是雲南省騰衝縣芒棒公社文革大隊一個只有二十六戶社員的生產隊。解放前,這一帶是有名的「瘴癘之區」,瘧疾、傷寒、霍亂等疾病連年流行,廣大貧下中農貧病交迫,在死亡線上掙扎。一九四七年,這裡瘧疾的發病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死亡率達百分之四十一。解放後,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關懷下,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傳染病逐步得到控制,痢疾、蛔蟲病等農村常見病也有所減少。但是,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城子山仍然處於缺醫少藥的狀態。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滾滾洪流,清算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這個偏僻山村的衛生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束了缺醫少藥的歷史。貧下中農在毛主席無產階級衛生路線的指引下,群策群力,在大隊實現合作醫療以後,開展了用中草藥防病治病的群眾運動。生產隊辦起了衛生室,建立了以基幹民兵為骨幹的衛生戰備組織,基本上做到了小傷小病不出門,一般常見病、多發病不出村。全隊普遍養成了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村里環境清潔,社員身體健康,發病率顯著降低。貧下中農滿懷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去年全隊糧食獲得大豐收,平均畝產從一九六九年的五百零八斤猛增到八百二十五斤,跨過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

從服大鍋藥得到的啟示

編輯

城子山是個山陡如壁、水貴如油的地方,糧食產量一直很低。一九七○年年初,生產隊的貧下中農在大寨精神鼓舞下,決心鑿山引水,改變農業生產的落後面貌。隨着隧道工程的進展,岩洞裡十分悶熱,在裡面幹活的社員個個汗流浹背。出洞給冷風一吹,許多人得了感冒,保健員給大家吃了一些西藥,但是效果不顯著。感冒逐漸蔓延,參加打洞的人一下子病倒了三分之二。領導小組和保健員正準備去找大隊「赤腳醫生」來的時候,貧農郭大朝和郭正春就地采了「地松球」、「芸香草」這兩味中草藥,熬了兩桶大鍋藥送到了工地。社員們服用以後,病倒的人很快就好了。幾天以後,人們又以旺盛的精力投入了鑿山引水的戰鬥。經過一百個晝夜的艱苦奮戰,完成了原計劃一年修通的水利工程。

兩桶大鍋藥戰勝疾病的事實,給了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組長郭大昌一個深刻的啟示:衛生工作單靠少數人來做,不發動群眾不行,光治不防也不是個辦法。大隊合作醫療站的三名「赤腳醫生」,擔負着十七個生產隊、二千八百多名社員的醫療任務,單城子山一個生產隊,半年內去合作醫療站就診的就達四百多人次,誤工費事。而城子山到處都有中草藥,一些社員也有防病治病的經驗,如果把大家組織起來認點藥、學點醫,自己採挖中草藥,開展群防群治,就可以更好地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促進合作醫療制度的鞏固和發展。

泥巴腳杆子能辦醫

編輯

郭大昌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是有的人卻思想不通,他們說:「生產隊就是搞生產的,大家認藥學醫,還要醫生幹啥?」

一部分群眾的這些反映引起了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的注意。他們認識到,不從提高大家的思想覺悟入手,就送不走城子山的「瘟神」。領導小組組織幹部和社員辦起了學習班,學習毛主席關於醫療衛生工作的指示。幹部和社員們在學習班上控訴了舊社會和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罪行,把開展群防群治提高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大家激動地說:毛主席的革命衛生路線是我們的生命線、幸福線。毛主席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貧下中農,我們一定要堅持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衛生路線,大家都來動手防治疾病。有毛主席給我們指引道路,只要大家一條心,不怕城子山趕不走「瘟神」!

城子山開展群防群治的消息傳開以後,一小撮階級敵人和反動巫醫拚命反對,惡毒攻擊說:「城子山連個有名氣的人也沒有,就憑那些泥巴腳杆子也想用草藥治病,除非雞生牙齒蛋生毛。」

泥巴腳杆子究竟能不能辦醫?圍繞這個問題,群眾展開了一場大辯論。會上,社員紛紛控訴巫醫神婆騙錢誤病的罪行。貧農社員郭正倫氣憤地說:「過去,巫醫神婆空着手來到城子山,看了病就偷偷地到山上採藥,用根的,把杆杆撇掉;用杆的,把葉子摘光;用葉的,把葉子揉碎,生怕我們認出來。他們用城子山的藥,騙城子山人的錢,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動手,用城子山的藥為貧下中農治病呢?」

一場大辯論,把群眾的覺悟提高了,使階級敵人的陰謀破了產。防治疾病的群眾運動,在城子山更加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貧農郭大朝和郭正春帶頭向生產隊獻出秘方。七十八歲的老貧農張文舉,在舊社會討過二十多年的飯,他聽到生產隊號召大家認藥獻方,連夜拄着拐棍,把自己長期積累起來的治療跌打損傷的秘方送到了隊上。第二天,他又領着社員冒雨上山認藥挖藥。不幾天,全隊就搜集到了各種單方秘方二百多個,中草藥活棵苗一百六十多種。生產隊在村頭開闢了小藥圃,把這些中草藥的活棵苗栽上,社員們認熟了,出村上山,就能順手采一些回來。

生產隊的衛生室也因陋就簡辦了起來。罈罈罐罐成了裝藥的器皿,一節節竹筒代替了藥瓶。貧農社員郭正倫帶頭上山伐木鋸板,會木工活的老貧農郭正祥動手做成了藥櫃。郭大雙從家裡找出一塊廢鐵,同他父親一起丁丁當當打了一夜,製成一把切藥用的鍘刀。有些社員利用家裡的磨、碓、篩子、簸箕,為隊上加工中草藥。衛生室里的中草藥越來越齊全,後來光中草藥的成藥就有六十多種。

講究衛生移風易俗

編輯

衛生室建立起來以後,原來的保健員郭大雙當了衛生員。但是,由於「預防為主」的思想在他頭腦里沒有紮根,疾病的預防工作很不落實。一九七○年八月,痢疾和感冒又在村里流行起來。

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發現:郭湘合和郭大茂兩家只隔一堵牆,人口也差不多,但是郭湘合家注意了飲食和環境衛生,又堅持服用預防疾病的大鍋藥,一個也沒有生病;而郭大茂家沒有這樣做,一下病了三口。類似這種情況,村里還有幾家。同時,村裡的道路坑坑凹凹,雜草叢生,牲畜糞便到處都是,一到雨季,污水成災,有些人的腳上長期害着一種「糞水瘡」。這使隊幹部們認識到,如果不發動群眾「自己起來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作鬥爭」,即使有了衛生員,辦了衛生室,仍然送不走城子山上的「瘟神」。他們決心親自動手,把預防疾病的工作抓起來。

革命領導小組組長郭大昌首先和衛生員郭大雙一起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老三篇」和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幫助他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預防為主的觀念。郭大雙提高了覺悟,積極協助隊裡制訂了飲水管理、糞便處理和改變環境衛生等方面的規劃。

在生產隊革命領導小組的動員下,一場改造城子山衛生面貌的戰鬥打響了。全隊二十六戶社員分成三個衛生班,按照隊裡的要求,大搞愛國衛生運動。社員們利用工余時間到幾里外的山坡上挑來白沙鋪路面,把村里大大小小的道路鋪得平平整整,路兩旁的雜草也鏟得乾乾淨淨。他們苦幹十多天,就整修了五條道路、修建了十七個廁所,用草藥滅蠅滅蛹,填平了污水塘,淘洗了飲水池,疏通了十四條污水溝,結合積肥,清除垃圾一千多擔,並把隊裡的集體畜圈移到村外。全村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在愛國衛生運動中,老人和婦女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的人數占全隊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做飯、帶孩子主要靠他們。環境、飲食和婦幼衛生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們積極性的發揮。郭大昌和衛生員郭大雙經常到各家各戶,同老人、婦女談心,耐心細緻地做思想教育工作,並針對他們的活思想,和他們一起學習毛主席的教導,向他們宣傳衛生常識,並用村子裡的典型事例教育他們。

隨着群防群治運動的深入發展,社員們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發病率顯著降低。一九七○年全隊社員就比一九六九年多出勤四千四百多個勞動日,有力地保障了抓革命、促生產的順利進展。

平戰結合,在普及的基礎上逐步提高

編輯

經過一年多的鬥爭實踐,城子山生產隊群眾性防治疾病活動的水平不斷提高,並且把衛生工作和戰備工作結合了起來。

衛生員郭大雙以前當保健員的時候,只會用西藥治療一些小傷小病。一年多來,他認真學習群眾同疾病鬥爭的經驗,很快學會了治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他集中來自群眾的六種治療風濕症秘方的優點,自己配成方子,使一位患了五年風濕性關節炎的社員恢復了健康;又運用民間驗方給一個三年多不能正常出工的社員治好了蛔蟲病。

在廣大群眾的支持下,城子山建立了一支以男女基幹民兵為主體的群防群治的骨幹隊伍。在大隊「赤腳醫生」和公社衛生所醫務人員的指導下,生產隊民兵排建立了救護班,民兵班成立了救護組,基幹民兵、普通民兵開始了包紮、止血、骨折固定、搬運傷員等自救互救技術的訓練。為了讓民兵們儘快掌握新針療法,衛生員郭大雙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活的「穴位圖」,一邊教民兵們認穴位,一邊讓他們在自己身上試扎。學會了醫療技術的民兵,成了衛生員防治疾病的得力助手。

為了使藥品平時便於使用和儲備,戰時便於攜帶,生產隊衛生室把一些中草藥加工成了成藥。他們設備不夠自己制,缺乏經驗干中學,試製出了膏、丹、丸、散、片、酊、水劑等成藥。他們還經過多次試驗,攻下重重難關,試製成功了注射用的中草藥針水。

一九七一年一月中旬,在城子山和其他兩個生產隊合辦的小型水電站工地上,田心生產隊貧農社員雙啟發,不幸被滾下的一千多斤重的石管打傷了精索動脈。當時他鮮血泉涌般噴出來,情況很危急。這時周圍沒有一個醫生,怎麼辦?城子山的貧農社員郭大朝和郭大燦,立即用他們學來的救護技術進行急救止血,並主動把傷員抬回城子山治療。在衛生員郭大雙的組織下,城子山十七戶貧下中農送來了各種跌打藥。經過十多天的精心治療,雙啟發就能自己走回家去。三月下旬,雙啟發恢復了健康,重新回到了電站工地。這件事,充分顯示了城子山貧下中農創建的群防群治、平戰結合醫療衛生組織的巨大優越性。城子山的貧下中農經過這場考驗,對開展群防群治活動信心更足了。

一年多來,城子山生產隊除了一名心臟水腫病人曾到大隊合作醫療站看過病外,其他的病人全是生產隊衛生室和群眾自己治好的。他們利用土方土藥防病治病,基本做到了小傷小病不出門,一般常見病、多發病不出村。老傷痼疾病人也得到了治療,並為附近生產隊治好了四十多人。去年平均每人才花了醫藥費一角二分。

城子山生產隊的群防群治運動,為落實毛主席關於「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指示,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事業提供了經驗。騰衝縣革委會在城子山召開現場會議推廣了他們的經驗,有力地推動了全縣醫療衛生戰線的斗、批、改。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