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第一國際

馬克思與第一國際
作者:李大釗
(署名:守常
1922年5月6日
1922年5月6日「晨報」副刊

在一千八百三十六年的時頃,有一團德國的亡命客在巴黎組織一種秘密會,名為「正義者的聯合」(The Federation of the Just)或雲「正義者的同盟」(The League of the Just)。後來移到倫敦。一千八百四十七年他們在倫敦開一次會議,改稱「共產黨同盟會」(The Communist League)。馬克思和昂格思合作的那「共產黨宣言」,就是替這個同盟會作的。這個在名義上雖然亦是一個工人的國院聯合,但事實上卻是一部分亡命客,會員很少。馬克思和昂格思合作的宣言,他雖接受,但不能了解,所以馬克思和昂格思不久便脫離了這個團體,這不能算作第一國際的先驅。

第一國際的起源,實由於一千八百六十二年的倫敦國際博覽會中英、法工人的接洽,一千八百六十四年九月下旬在E.Beesly教授主持之下開了一次國際工人會議,第一國際就在此時誕生。

有一位流寓倫敦的法國亡命客名叫Le Lubez的,想出一個中央委員會的辦法來,這委員會常駐在倫敦,而在歐洲各首都遍立支部,他的計畫既得大家認可,便推定委員給他們以總理一切的權力。駐總會的委員英人最多,意大利人馬志尼的秘書Major L.Wolff及馬克思亦均在內。在第一國際的公式報告裡,馬克思的名字初見於被選的中央委員會的名單中,並且是在此名單的最下列。關於他加入第一國際的情形只有這個事實可以證明。但馬克思自己曾有陳述如下:

「有位名叫M.Lubez的來問我願否以德國工人的名義參與這次會議或推出一位德人為在會中的發言者等等,我令Ekkarius自己出席於講壇上作一位替人,我知倫敦和法國的工人們主張實在的勢力,以此理由決計變了我的慣行的主義,此次竟辭卻了那樣的招請。」

一位木工V. R. Cremer曾寄給馬氏一書邀他到會的信,信文大略如下:

“马克思先生:
亲爱的先生!本会组织委员会敬请先生到会,携此通知来,便许入会场。”

即使不能說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創造者,至少亦可說他由第一次會即為臨時總會指導的精神。

第一國際這個嬰孩自誕生的時候以至後來遭了災難,都不是因為沒有人照管,乃是因為義父太多的原故。創造這第一國際的人們,幾乎都同床異夢。英國的Howell和Odger兩君想用第一國際把英國的工聯制推行到歐洲大陸上去。在英倫的法國亡命客想用此以導人去刺殺拿破崙三世。意大利的馬志尼想借他以恢復他們的已經消滅的秘密的共和國民的組織。只有馬克思是想用他作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宣傳者,同時亦教育工人,聯結工人,結局是馬克思占了勝利。

在是年十月十一日,馬志尼的秘書意大利人Major Wolff提議第一國際的中央委員會可採用意大利工人會的規則,馬克思對於這個提議極力反對,以為若是這樣無異於把第一國際變成一個秘密結社,此提議乃延擱下去,不到一個月,馬克思把他自己擬出的第一國際的憲法草案提出,Major Wolff的陰謀遂從此停止了。馬克思這篇演說是他的小品著作中的佳構之一,起首用一個低聲調引Gladstone的最近的演說,在此演說里他比較過英國的財富與英國工人卑賤的貧乏,從此便用一種強迫的邏輯,把讀者放在階級爭鬥的全學說上,這恐怕是馬克思的特長。

Major Wolff因為提出的憲法草案未能施行,憤而退出,從此多年,意大利實際上和第一國際斷決關係,後來馬志尼雖然屢次聲明Wolff的行動與他沒有關係,而且他並不仇視第一國際,不幸他的話竟不誠實,他從一八六五那一年便是第一國際的仇敵了。

十一月八日馬克思的草案正式的被採用了,十二日在Beehive付印,第一國際遂定名為國際工人會(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s Association),正式的宣告成立了。

茲將第一國際會議年表列下,並略敘馬克思與歷次會議的關係:

會議次數 地點 年代 與馬克思的關係

第一次 倫敦 一八六四 馬克思起草憲法

第二次 倫敦 一八六五 馬克思指定宗教的響為下屆會議討論的問題。

第三次 日內瓦(Geneva) 一八六六 朗讀倫敦總會的報告,這報告是馬克思作的。

第四次 勞山(Lausanne) 一八六七 馬克思因家族的疾病與窮餓未能到會。

第五次 不律率(Brussels) 一八六八 馬克思與蒲魯東派爭論。

第六次 貝蘇克(Basle) 一八六九 馬克思與蒲魯東派爭論。

第七次 倫敦 一八七一 兩派的爭益烈。

第八次 海牙 一八七二 馬克思動議把總會遷往紐約,巴枯寧派與馬克思派分裂。


兩派分裂後的會議年表:


馬克思派 巴枯寧派

日內瓦(一八七三) 日內瓦(一八七三)不律東(一八七四)

費拉得爾菲亞(一八七六) 勃恩Berne(一八七六)臥兒威兒Verviers(一八七七)


馬克思將總會遷往紐約的提議,就把第一國際宣告死刑了。馬克思為什麼這樣作呢?這有兩個說:一說馬克思苦於巴枯寧派的紛擾,故把他遠遠的移到美洲去,以避巴枯寧派的勢力。可是第一國際往美洲一移,就喪失了他指導歐洲勞工運動的勢力與便利,這個道理難道馬克思看不到嗎?一說馬克思此時已竟看出第一國際已竟是過時的東西了,他想不要他而又不願令巴枯寧利用他,故把他遠遠的送到美洲去,好令他壽終正寢。兩說以後說近是。到了最終的會議,就是費拉得爾菲亞的會議,只有由德國來的一位代表到會,其餘的都是英國人。這就是馬克思派的第一國際的末日了。巴枯寧派分裂後,亦開過四次會議,到會者亦寥寥,馬上亦就消滅了。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