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技術革新「不解渴」論

駁技術革新「不解渴」論
大連染料廠工人評論組
1971年5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當前增產節約運動中,無數事實證明,群眾性技術革新運動,對保證生產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有些人對大搞群眾性的技術革新運動還缺乏正確的認識。

比如有人認為:「眼前任務重,人員少,搞技術革新,遠水不解近渴。」在他們看來,大搞技術革新,既費人力、物力,又耽誤時間,對完成眼前生產任務有妨礙。這種把技術革新和發展生產對立起來的「不解渴」論,是十分有害的。例如,去年十月我們廠三車間革新大炕乾燥工藝,當時有一種產品已經連續八個月沒有完成生產任務了,一說要搞革新,部分同志擔心影響眼前生產,結果由於我們合理組織了人力,做到了生產與革新兩不誤,只用一個月時間新工藝就試驗成功了,這種產品的產量一下就提高了兩倍。經過十一、十二兩個月奮戰,不但補上了前八個月的虧產,而且還提前十六天完成了全年生產計劃。事實證明,只要加強領導,合理安排,技術革新完全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不是不解近渴的「遠水」,而是能解近渴的「近水」;不是耽誤了時間,而是爭取了時間;不是妨礙了生產任務的完成,而是促進了生產任務的完成。

當然,為了搞成一項技術革新,有時要費一點人力、物力和時間,甚至暫時可能會影響一點生產,但要看到這些代價就象「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一樣,正是為了使生產獲得更快地發展。我們廠生產「苯酐」的設備是「專家」按照外國的圖紙搞起來的,投產十年來產量一直很低。後來,大搞技術革新,十幾個人只花了半年時間,投資不到十萬元,生產能力一下子就提高八倍半,從根本上扭轉了生產的被動局面。在搞革新的過程中,雖然也一度影響了一些生產,但從長遠看,卻是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還有的人只想搞大改大革,看不起小改小革,認為:大改大革有幹頭,小改小革「不解渴」。這種瞧不起小改小革的「不解渴」論也是非常片面的。大改大革與小改小革是相對的,沒有「小」也無所謂「大」。重大的技術革新一定要搞,而且一定要搞好。但是,小的革新項目卻是大量的,經常遇到的,帶有廣泛的群眾性,因此也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要不要搞小改小革,是要不要在技術革新領域裡堅持群眾路線,大搞群眾運動的大問題。

其實,有些小改小革看起來雖小,但是,它的作用並不小。例如,我們廠機修車間,過去用五把不同規格的拉刀拉制方孔,操作煩瑣,工效低,質量差,而且拉刀常常損壞,影響生產。後來,工人搞了個小改革,研製出一台「三角鑽」,把「拉方孔」改為「鑽方孔」,提高了工效,解決了大問題。這個車間由于堅持大改大革和小改小革緊密結合,出現了「人人有創造,組組有革新」的局面,僅去年一年就實現了五十九項大、小技術革新,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機械化水平。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