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作者:江澤民
1997年9月12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一次極為重要的大會,是在世紀之交,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保證全黨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堅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確路線勝利前進的大會。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鄧小平同志逝世後,全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經濟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確定這樣的主題,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願望。

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 編輯

在二十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家有一種共同的認識:我們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擔負着崇高的歷史責任。

從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二零零零年中國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進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着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他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

第二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完成的。經過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並且從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

第三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

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在新世紀將要到來的時刻,我們面對着嚴峻的挑戰,更面對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和大好機遇。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同時必須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世界範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繼續增長。這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第二,建國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闢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造活力進一步發揮出來。第三,更重要的是,我們黨確立起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這些都是今天擁有而過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備的條件。

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係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如鄧小平所說:「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二、過去五年的工作 編輯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很不尋常的五年。這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國際國內政治風波的嚴峻考驗,繼續沿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五年;是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階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進程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劇烈變動中,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五年。

黨的十四大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為貫徹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黨的建設、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了規劃和部署。五年來全黨工作的突出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認真實施十四大的重要決策,提出並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基本方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五年來,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從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一,既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又有效抑制了通貨膨脹,避免了大起大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農業得到加強,糧食等農產品穩定增長。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鋼鐵、能源等基礎工業迅速發展。東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加快。「八五」計劃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的實施有了良好開端。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宏觀調控體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改革在試點基礎上積極推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繼續擴大,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顯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可喜成績。宣傳輿論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制定了一系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和法規,加強了執法和司法工作。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各民族的大團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社會政治局面為改革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

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軍隊戰鬥力進一步提高。在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祖國統一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完成搶險救災等任務中,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五點七,是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市場商品豐富,人民的衣食住用行條件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儲蓄大幅度增長。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千二百萬。

五年來,我們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前輩。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到歡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一步改善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我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

我們大力加強了黨的建設。全黨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逐步深入。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大批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廣大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黨內生活向制度化、規範化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也有缺點和不足。主要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活力不強;黨風、政風、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的狀況人民群眾還不滿意,貪污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關係尚未理順,地區發展差距還明顯存在,城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扎紮實實地加以解決。

回顧五年的工作,總的看這是改革和發展都比較好的時期。我們黨的領導集體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全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局面,妥善處理了國內和對外關係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鞏固和發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大好形勢,全國人民高興,也獲得國際輿論的普遍好評。五年的實踐證明,黨的十四大作出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黨具有在國內外複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五年來的成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這為今後繼續前進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十分寶貴的新鮮經驗,必將極大地鼓舞我們以更大的信心和熱情去奪取新的勝利。

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編輯

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中國共產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指導的黨。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作出這個決策,表明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

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衝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闢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走向新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許多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艱巨課題,鄧小平理論要求我們增強和提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一切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三個有利於」為根本判斷標準,不斷開拓我們事業的新局面。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解放。我國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前所經歷的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來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歸根到底都在於對這個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撥亂反正,全面改革,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二十年的歷史性轉變,就是逐漸搞清楚這個根本問題的進程。這個進程,還將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下去。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這是鄧小平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

鄧小平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他對黨、對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貢獻,他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集中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重要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着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對待馬克思主義,有個學風問題:究竟是從本本出發,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和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強調:「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現在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發揚這個優良傳統。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 編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正確地分析國情,作出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講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這樣做,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廣大人民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這次大會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是因為:面對改革攻堅和開創新局面的艱巨任務,我們解決種種矛盾,澄清種種疑惑,認識為什麼必須實行現在這樣的路線和政策而不能實行別樣的路線和政策,關鍵還在於對所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要有統一認識和準確把握。

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在我們這樣的東方大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這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在黨的綱領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概念,這在馬克思主義歷史上是第一次。鄧小平在談到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特別強調:「我們現在所幹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這就是說,在中國,真要建設社會主義,那就只能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不能從這樣那樣的外國模式出發,不能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某些錯誤論點出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為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為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從五十年代中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到現在,經過四十多年特別是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仍然處在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種種矛盾,階級矛盾由於國際國內因素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但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只有牢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觀察和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來適應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要求。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是一個偉大創舉。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需要擴大開放,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沒有穩定,什麼事也幹不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排除一切破壞穩定的因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在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時刻,必須鄭重指出: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是近二十年來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各種干擾,堅持鄧小平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據這個理論和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進一步明確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實、繼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上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

五、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 編輯

從現在起到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努力實現「九五」計劃和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為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並在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真正走出一條速度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

(一)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在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制定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逐步消除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對生產力的羈絆,出現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局面。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

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目前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這對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財產法律制度,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並對它們進行監督管理。

(二)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國家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企業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企業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約束,損害所有者權益。要採取多種方式,包括直接融資,充實企業資本金。培育和發展多元化投資主體,推動政企分開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着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要推進企業技術進步,鼓勵、引導企業和社會的資金投向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要加強科學管理,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要建設好企業領導班子,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

實行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隨着企業改革深化、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人員流動和職工下崗是難以避免的。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從根本上說,有利於經濟發展,符合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黨和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搞好職業培訓,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廣大職工要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努力適應改革和發展的新要求。

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全黨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經營狀況明顯改善,開創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分配結構和分配方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取締非法收入,對侵吞公有財產和用偷稅逃稅、權錢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堅決依法懲處。整頓不合理收入,對憑藉行業壟斷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個人額外收入的,必須糾正。調節過高收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開徵遺產稅等新稅種。規範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

集中財力,振興國家財政,是保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條件。要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和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關係,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並適應所有制結構變化和政府職能轉變,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建立穩固、平衡的國家財政。

(四)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健全宏觀調控體系。要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繼續發展各類市場,着重發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流通體制,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清除市場障礙,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壟斷,儘快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財政、計劃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制。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掌握調控力度。依法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包括證券市場的監管,規範和維護金融秩序,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五)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充分考慮世界科學技術加快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速重組的趨勢,着眼於全面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長期任務。總的原則是:以市場為導向,使社會生產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發揮各地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狀況。

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大力推進科教興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和節水農業。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制,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繼續發展鄉鎮企業,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搞好小城鎮規劃建設。長期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改革糧棉購銷體制,實行合理的價格政策。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要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使廣大農民從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實惠。

改造和提高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加大調整、改造加工工業的力度,振興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同開拓市場結合起來,把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東部地區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在推進改革開放中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有條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中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開發,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國家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項目,逐步實行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到中西部投資。進一步發展東部地區同中西部地區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合作。更加重視和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從多方面努力,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發展各具特色的經濟,加快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形成跨地區的經濟區域和重點產業帶。加快改革投融資體制,完善國家產業政策,切實解決「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複建設問題。

(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要從國家長遠發展需要出發,制訂中長期科學發展規劃,統觀全局,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加快實現高技術產業化。強化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集中力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和關鍵技術問題。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先進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加重視運用最新技術成果,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

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支持和鼓勵企業從事科研、開發和技術改造,使企業成為科研開發和投入的主體。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要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或同企業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解決科技和教育體制上存在的條塊分割、力量分散的問題。鼓勵創新、競爭和合作。實施保護知識產權制度。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於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積極引進國外智力。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

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統籌規劃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嚴格執行土地、水、森林、礦產、海洋等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植樹種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

(七)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國民經濟素質提高。

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努力擴大商品和服務的對外貿易,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鼓勵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深化對外經濟貿易體制改革,完善代理制,擴大企業外貿經營權,形成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和全球多邊貿易體系。

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有步驟地推進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權益,實行國民待遇,加強引導和監管。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和實施涉外經濟貿易的法律法規。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鼓勵這些地區在體制創新、產業升級、擴大開放等方面繼續走在前面,發揮對全國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八)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全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並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進。努力增加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拓寬消費領域,引導合理消費。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充實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特別要改善居住、衛生、交通和通信條件,擴大服務性消費。逐步增加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提高教育和醫療保健水平。實行保障城鎮困難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國家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到本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同志們!我們提出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艱苦奮鬥來實現。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政策,把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就一定能夠在我國成功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 編輯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跨越世紀的發展,要求我們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國實行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是人民奮鬥的成果和歷史的選擇,必須堅持和完善這個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這對于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人民民主具有決定意義。

發展民主必須同健全法制緊密結合,實行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有利於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保持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一)健全民主制度。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加強立法和監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聯繫。要把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決策同立法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提高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鞏固我們黨同黨外人士的聯盟。繼續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範化、制度化,使之成為黨團結各界的重要渠道。鞏固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切實加強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僑務政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要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發揮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成為黨聯繫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城鄉基層政權機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都要健全民主選舉制度,實行政務和財務公開,讓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組織職工參與改革和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堅決糾正壓制民主、強迫命令等錯誤行為。

(二)加強法制建設。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二零一零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一切政府機關都必須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權利,實行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建立冤案、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執法和司法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着重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法制建設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同步推進。

(三)推進機構改革。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政企不分,官僚主義嚴重,直接阻礙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影響黨和群眾的關係。這個問題亟待解決,必須通盤考慮,組織專門力量,抓緊制定方案,積極推進。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權力切實交給企業;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行機構改革,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系,提高為人民服務水平;把綜合經濟部門改組為宏觀調控部門,調整和減少專業經濟部門,加強執法監管部門,培育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實現國家機構組織、職能、編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嚴格控制機構膨脹,堅決裁減冗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完善公務員制度,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

(四)完善民主監督制度。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必須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監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監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部門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加強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貫徹的監督,保證政令暢通。加強對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監督,防止濫用權力,嚴懲執法犯法、貪贓枉法。

(五)維護安定團結。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關係的調整,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變化,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認真負責、滿腔熱情地解決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對人民內部矛盾,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區別不同情況,正確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處理,防止矛盾激化。

搞好社會治安,是關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加強政法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加強教育和管理,落實責任制,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逐步發展的歷史過程,需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我們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規律,不斷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紀展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 編輯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對於物質文明而言。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劇烈競爭,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面對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全黨必須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它淵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是我國文化建設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要始終不渝地用鄧小平理論教育幹部和群眾。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提倡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同時把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鼓勵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發揚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係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尊師重教,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優化教育結構,加快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識,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鼓勵創造發明。消除愚昧,反對封建迷信活動。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這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對於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增強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義。

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新聞宣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新聞出版業要加強管理,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創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藝術性統一的優秀作品。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要深入持久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科學、歷史、文化的遺產和革命文物的保護。積極推進衛生體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

我國文化的發展,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博採各國文化之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建設的成就。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現代化建設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知識分子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同廣大工人、農民一起,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建功立業。

中國文化有着輝煌的歷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志們!在講了經濟、政治和文化任務之後,這裡要專門講一講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我軍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科學指南。要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積極推進軍隊的建設和改革,把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我軍在七十年的光輝歷程中,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發展壯大,最根本的是靠黨的堅強領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指揮,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加強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從嚴治軍,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走在全社會前列。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化,加強教育訓練,提高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在八十年代裁減軍隊員額一百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三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要重視科技強軍,加強國防科技研究,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國防工業運行機制,逐步更新武器裝備。軍隊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勤儉建軍,積極支持和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各級黨組織、政府和人民群眾要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要深入持久地開展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完善國防動員體制。繼續加強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公安、國家安全等部門的建設。


八、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編輯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願。中國共產黨人把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歷史重任,並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有力地推動了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香港回歸祖國,標誌着「一國兩制」構想的巨大成功,標誌着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歸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切實貫徹執行,保持了繁榮穩定的局面。事實必將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夠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治理好香港。

澳門將於一九九九年回到祖國懷抱,這是中華民族的又一盛事。澳門回歸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有序地進行。澳門完全可以實現平穩過渡、順利交接,並保持長期發展和穩定。

「一國兩制」構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內容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台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這一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台灣、香港、澳門的歷史和現實,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實行「一國兩制」,有利於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各項政策的推動下,海峽兩岸關係有了很大發展。香港順利回歸併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必將為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有利的條件。但是,台灣島內分裂傾向的發展和某些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嚴重地阻礙着和平統一的進程,理所當然地遭到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分裂,反對「台獨」,反對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圖謀的。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繼續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我們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除了極少數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的人以外,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

我們再次鄭重呼籲:作為第一步,海峽兩岸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希望台灣當局認真回應我們的建議和主張,及早同我們進行政治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只要是有利於祖國統一的意見和建議,都可以提出來。祖國統一的問題,應當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

台灣的前途繫於祖國統一,分裂是絕對沒有出路的。我們完全有決心、有能力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不管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道路上還有多少艱難險阻,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和所有中華兒女,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攜手共進,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民族的全面振興,一定能夠實現。

九、國際形勢和對外政策 編輯

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多極化趨勢在全球或地區範圍內,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有新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係經歷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各種區域性、洲際性的合作組織空前活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增強。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各國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維護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擴大軍事集團、加強軍事同盟,無助於維護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着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利用「人權」等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因素而引發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世界仍不安寧。

要堅持鄧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對於一切國際事務,我們都要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參加軍備競賽,不進行軍事擴張。

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國與國之間應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彼此的糾紛和爭端,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能以任何藉口干涉他國內政,更不能恃強凌弱,侵略、欺負和顛覆別的國家。我們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人,也決不允許別國把他們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於我們。

要致力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種國際新秩序是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反映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

要尊重世界的多樣性。當今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各國都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作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決。

要堅持睦鄰友好。這是我國的一貫主張,決不會改變。對我國同鄰國之間存在的爭議問題,應該着眼於維護和平與穩定的大局,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可以暫時擱置,求同存異。

要進一步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發展中國家維護國家獨立、實現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中國將一如既往,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各個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正當權益。

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繼續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國與國之間應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相互尊重,友好相處。要尋求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擴大互利合作,共同對付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對彼此之間的分歧,要堅持對話,不搞對抗,從雙方長遠利益以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局出發,妥善加以解決,反對動輒進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脅。

要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要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充分發揮我國在聯合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中的作用。

要堅持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原則的基礎上,同一切願與我黨交往的各國政黨發展新型的黨際交流和合作關係,促進國家關係的發展。

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長期的和平國際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周邊環境。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今後中國發達起來了,也永遠不稱霸。中國人民曾經長期遭受列強侵略、壓迫和欺凌,永遠不會把這種痛苦加之於人。

世界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人民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為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不懈的努力。

十、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 編輯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實現這次大會確定的任務,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關鍵在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把黨建設好。

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地位是由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是經過長期鬥爭考驗形成的。在中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組織像我們黨這樣集中了那麼多先進分子,組織得那麼嚴密和廣泛,為中華民族作出了那麼多犧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在前進中善於總結經驗、鄭重對待自己的失誤,以形成並堅持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歷史把重大責任賦予我們黨,人民對我們黨寄予厚望。黨領導人民在二十世紀寫下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在二十一世紀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同黨為實現這些任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聯繫在一起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聯繫黨的政治路線,成功地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建設了一支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工人階級先鋒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當代中國,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向新世紀,黨中央領導全黨正在繼續推進這個新的偉大工程,就是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全黨要按照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強大的戰鬥力,帶領人民完成新的歷史任務。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鄧小平理論為我們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強大思想武器。全黨要重視學習,善於學習,興起一個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幾百名中央委員、幾千名省部級幹部負有特殊重要的責任,首先要帶頭學好鄧小平理論,完整、準確地把握理論的科學體系,從總體上領會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精神,又從各自工作的領域對理論的有關內容進行系統鑽研和理解。繼續在縣級以上領導幹部中深入進行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在全黨造成認真學習的風氣,民主討論的風氣,積極探索的風氣,求真務實的風氣。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水平,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我們黨有五千八百萬黨員,有三百四十萬個基層黨組織,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成統一的整體,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是巨大的組織優勢。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主集中制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完善和發展。要進一步發揚民主,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疏通和拓寬黨內民主渠道,充分發揮全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保證黨的路線和中央的決策順利貫徹執行;要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健全各級黨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更好地發揮地方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項規定,維護大局,嚴守紀律,防止個人專斷和各自為政,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建設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團結堅強的領導集體。加快幹部制度改革步伐,擴大民主、完善考核、推進交流、加強監督,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尤其要在幹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顯進展。選拔幹部,必須全面貫徹德才兼備原則,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防止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要把群眾公認是堅決執行黨的路線、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幹部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那些背離黨的路線的人,那些貪圖私利、弄虛作假、跑官要官的人,決不能進入領導班子。培養和選拔大批能夠跨世紀擔當重任的優秀年輕幹部,是一項戰略任務,必須抓緊做好。要重視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非黨幹部。完善幹部離退休制度,更好地從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老幹部,發揮他們的作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改進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活動方式;認真做好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增強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黨的基層組織都要從各自的特點出發,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努力成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和帶領群眾完成本單位任務的堅強戰鬥堡壘。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一定要結合新的實踐在全黨發揚光大。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共產黨員要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不能有任何偏離;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決不能以權謀私;必須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必須在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決不能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強迫命令。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反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我們黨是任何敵人都壓不倒、摧不垮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絕不能自己毀掉自己。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鐘長鳴。既要樹立持久作戰的思想,又要一個一個地打好階段性戰役。要繼續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工作。各級黨委務必做到旗幟鮮明,態度堅定,工作鍥而不捨。堅持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堅決遏制腐敗現象。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要以身作則,模範地遵紀守法,自覺接受監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做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表率,帶領群眾堅決同腐敗現象作鬥爭。要把反腐敗鬥爭同純潔黨的組織結合起來,在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保證。我們現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前進的,忘記遠大目標,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不為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綱領努力奮鬥,同樣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要求,做到: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帶頭執行黨和國家現階段的各項政策,勇於開拓,積極進取,不怕困難,不怕挫折;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努力創造一流的成績;在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堅決同危害人民、危害社會、危害國家的行為作鬥爭。各級黨委要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把從嚴治黨的方針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堅決改變黨內存在的紀律鬆弛和軟弱渙散的現象。這就要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就要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就要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弘揚正氣,反對歪風;就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就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黨紀律嚴明,朝氣蓬勃,我們黨就能夠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同志們!從這次大會到十六大,將是我們經受新的考驗、奪取新的勝利的五年;將是用新的實績顯示我們黨能夠繼承鄧小平同志遺志,肩負起人民的希望,打開事業新局面的五年;將是全面完成「九五」計劃,為實現二零一零年遠景目標奠定基礎的五年。現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的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度里,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是一件有偉大意義的事情。這將為國家長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礎,為更加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新的起點。 同志們!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社會制度,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任何新興社會制度的產生、鞏固和發展,必然是充滿犧牲奮鬥,交織着成功和失敗的曲折過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一定會從中經受鍛煉,汲取經驗教訓,促使社會主義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我國,經過全黨同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中國是擁有十一億人口的大國,中國共產黨是擁有五千萬黨員的大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必將對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十五大無疑將以這一點為標誌載入史冊。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並不都是平坦的,還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包括可以預料的和難以預料的,來自國內的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無論什麼困難和風險,都不能動搖我們對鄧小平理論的堅定信念,而只會使我們更加自覺地運用這個理論去克服困難,戰勝風險,勝利前進。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

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就是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首先是黨的團結,全黨各級組織都要加強團結,同時要加強黨同各民主黨派、各方面朋友的親密合作,加強黨同廣大群眾的緊密聯繫,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團結,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基礎之上的。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維護和加強這種團結,我們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

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不屈不撓,艱苦奮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本作品來自1949年10月1日(含)之後的中國共產黨文件。根據《刑事審判參考》指導案例第680號[CPC 1],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組織(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及其各直屬機構)制定的公文,可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之「具有立法、司法、行政性質的文件」,不適用於著作權法保護,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1. 《刑事審判參考》2011年第1集,總第78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五庭共同主辦,法律出版社出版。亦可參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研究室的一篇文章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講話和其它文件是否屬於以上範圍,在中文維基文庫社群中存在爭議。在有進一步共識之前,本模板的使用僅限於以上所列之文件。對於已超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所規定保護期的其他中國共產黨文件,應使用版權失效模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