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五十四

 志第七 高麗史
志第八 高麗史第五十四
志第九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五行二

編輯

○五行,三曰木。曲直,木之性也。失其性,爲沴。故生不暢茂,及爲變怪者,有之。時則有雞禍,時則有鼠妖,是爲木不曲直。其徵恆雨,其色靑,是爲靑眚、靑祥。

木之變怪

編輯

○太祖二十一年八月,大內柳院,僵槐自起。

○光宗二十四年二月壬寅,連理木生於京城德瑞里。

○成宗六年連理木生於忠州。

○顯宗七年四月,司憲臺庭栢樹,枯死有年,至是復生。十六年十一月甲申,寶城郡獻珊瑚樹二株。十八年七月庚子,靈光郡獻珊瑚樹,高八尺,枝八十一。

○肅宗五年五月,蟲食平州管內白州、兎山松。六年四月,蟲食首押山松。辛丑,太史奏:「蟲食松,此兵徵也。宜行灌頂、文豆婁、寶星等道場,老君符法,以禳之。」從之。丙寅,遂集僧徒於首押山,以禳之。丙戌,命東北州鎭,設神衆道場,以禳松蟲。七年四月,蟲食松。辛亥,命僧,講華嚴經五日,以禳之。五月癸酉,親率群臣,醮上帝、五帝於禁中,配以太祖及大明、夜明,謝過祈禳,三夜而罷。六月丙戌,命宰相,分祀五方山海神君於三所。又集僧二千,分爲四道,巡行京城諸山,諷般若經,以禳松蟲。遂發卒五百,捕於松岳。

○睿宗五年二月癸巳,雨木冰。六年六月,中書省櫻桃結子,大如杏子,而中空無核。十七年七月,蟲食松。丙戌,設佛頂道場於會慶殿七日,以禳之。

○仁宗十一年四月,蟲食松。十三年二月丁丑,雨木冰。十五年正月丁丑,雨木冰。十七年十二月丁卯,雨木冰。

○毅宗五年八月,海州,蟲食松,自去歲至是,爲蝗蟲所損。太史奏曰:「《海東古賢讖》記:『鵠嶺有松,城松爲君臣,𧊒螝爲小人。蠊食松之時,文虎亂政,松變鵠木之歲,天下白色。』」

○明宗八年二月壬申,居昌縣於[1]居鄕民家,僵梨自起,枝葉復生。四月戊寅,黃澗縣,僵櫟自起。壬午,利安縣,僵樹自起。十一月丁丑,木稼。十一年二月丁酉,妙通寺南菩提樹,鳴如豹聲。十二年正月癸巳,木稼。十五年正月戊戌,木稼。十月戊寅,木稼。十六年五月,西海豊州界,蟲食松葉,設齋禳之。十七年正月丙午,木介。丙寅,亦如之。二十年十月己酉,木稼。二十一年正月己未,木稼。二十四年十一月辛亥,木稼。二十五年正月癸巳,西京監軍使廳北楡樹,自鳴,凡十餘日。二十七年正月丙子,木稼。

○神宗五年二月戊寅,木稼。

○熙宗四年二月壬寅,木冰。

○康宗二年四月,白州有僵樹,三年自起。

○高宗十年七月,蝗蟲食松葉。十一年五月,蟲食安和寺松葉。十六年正月庚午朔,木稼。丁亥,亦如之。二十一年十二月戊子,木稼。二十二年正月己亥,木稼。戊申,亦如之。三十年正月癸未,木稼。三十三年十二月癸巳,木稼。三十八年閏十月丁丑,木稼。三十九年十一月己丑,木介。四十一年二月庚午,木稼。十一月壬戌,木稼。十二月戊寅,木冰。四十五年七月,南海平山縣,僵樹自起。

○元宗元年正月庚午,木稼。二年正月癸未,木稼。四年十二月乙卯,木稼。甲子,亦如之。九年十一月壬戌,木稼。十一年十二月己亥,木稼。

○忠烈王元年十月,蟲食松葉。四年十一月辛丑,木稼。五年正月丙辰,木稼。六年正月乙巳,木稼。十一月己酉,木稼。庚戌,亦如之。七年十一月癸亥,木稼。十一年正月辛卯,木稼。十五年正月丙申,木稼。十九年五月乙丑,木實皆隕。二十年十二月壬午,木稼。三十一年十一月乙卯,雨,木冰。三十四年正月癸未,雨,木冰。二月丁未,雨,木冰。

○忠宣王二年十二月丁未,雨,木冰。戊辰,雨木冰,二日。

○忠肅王四年十二月乙巳,木稼。丙辰,亦如之。八年正月辛巳,木稼。九年九月庚辰,木稼。十一年正月庚子,木稼。十五年十一月戊寅,木冰。十七年十一月癸巳,木稼。後八年六月辛卯,大觀殿銀杏樹,自顚。十月己酉,木稼。十二月丙申,木稼。

○忠惠王後二年二月癸未,木稼。十二月壬戌,木稼。五年正月壬午,木稼。二月癸巳,木稼。丙申,亦如之。

○忠穆王元年正月乙巳,木稼。癸丑,木介。二年十一月辛亥,木稼,二日。三年正月辛酉,木稼。

○忠定王元年正月壬辰朔,木稼。癸巳,亦如之。

○恭愍王元年二月辛卯,木稼。二年九月,蟲食松葉。十一月戊辰,木稼,大霧,咫尺未辨人物。三年正月癸酉,木稼。乙亥,亦如之。六月,蟲食松岳松,命捕之。十二月庚子,木稼。五年四月,蟲食松葉,命捕之。六年閏九月癸亥,木稼。十月壬午,木稼。七年十月己卯,木稼。十一月丁未,木稼。八年六月戊子,木稼。十年五月庚申,蟲食松。十一月庚午,雨,木冰。十二月丁未,木稼。十一年十二月戊寅,木稼。十二年二月戊戌,木稼,三日。十三年五月,蟲食松葉。十四年四月,蟲食松葉。十五年十一月甲辰,木稼。乙巳,亦如之。十六年四月,江東,有桃結子,每顆,一面不毛。晉州斷俗寺僵松,自起。十九年十月,木稼。十二月庚午,木稼。二十一年二月丁亥,木稼。二十二年十一月丙辰,木稼。十二月丙寅,木稼。二十三年十月辛亥,木稼。丙辰,亦如之。

○辛禑二年閏九月庚戌,木稼。三年十二月壬子,木稼。四年十一月壬午,木稼。戊子,亦如之。五年十月己巳,雨,木冰。八年二月,全羅道錦州,有木結實,色如粉,狀如手指。人以謂木實餠,味不如餠。十月丁亥,木稼。十一月己未,木稼。甲戌,亦如之。十二月乙酉,木稼。九年二月庚辰,木稼。十二年十一月庚午,木稼。十二月辛卯,木稼。戊戌,亦如之。十四年正月乙酉,木稼。十一月乙酉,木稼。丙申,亦如之。

○恭讓王元年正月乙酉,木稼。五月乙亥,蟲食松葉。乙未,令重房,率五部人,捕松蟲。六月辛丑,設大般若法席於龜山寺,以禳之。二年二月壬子,木稼。四月,蟲食松岳山松。丁亥,發五部人,捕之。三年四月乙丑,蟲食松岳山松葉,發各里各領,捕之。十二月丁巳,木稼,三日。己卯,亦如之。宜州有大樹,枯朽累年,是年,復條達敷榮,時人,以爲開國之兆。四年五月丙申,蟲食松岳松葉。丙午,蟲食太[2]廟松。旣蟲之食松,五六年於玆,而大[2]廟之松,未嘗食,至是,始食之。

大雨

編輯

○顯宗三年十月己亥,大雷雨。五年十一月乙巳,雷雨。六年十月癸巳,雷雨。十三年十月庚戌,大雨,暴風折木。是日,以霖雨不止,祈晴於群望。十五年五月癸巳,雨。自春暵甚,民有團聚籲天祈禱。王晨起,聞其聲,因輟膳。齋沐焚香,立於殿庭,仰天祝曰:「寡人有過,請卽降罰,萬民有過,寡人亦當之,垂膏澤,以救元元。」遂大雨。十九年六月,滛雨。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於川上。每水旱,祭百神於松岳溪上,號曰川上祭。十二月乙亥,雨。六年五月壬戌,大雨彌月。八月丁未,祈晴於北嶽。七年十月乙酉,暴雨。

○文宗元年五月己卯,大雨。三年四月乙丑,大雨有雹,震人及樹木。四年五月辛卯夜,暴雨,震人及樹木。六年六月乙亥,大雨。九年五月乙亥,大雨,雷電有雹。十年六月己卯,制:「今當禾穀垂成,滛雨不止,將來可慮。其令祈晴於上下神祇[3]。」十九年十一月甲申,雷雨。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午,日南至,大雷雨。二十七年六月庚子,祈晴於川上。二十八年四月甲戌,大雨,百官表賀。三十一年八月辛卯,祈晴於川上。

○宣宗五年八月,霖雨傷禾。七年十月辛丑,大雨。十二月辛卯朔,大雨。

○肅宗元年十月辛未,大雨雷震。三年七月戊申,祈晴於松岳。十月庚辰,雷雨。四年八月丙子,祈晴於松岳、東神、川上、諸神廟、朴淵等五所。六年五月庚午,大雨。十一月辛丑,大雨。九年十二月戊申,大雨。

○睿宗元年五月丙辰,以大雨踰旬,祈晴於廟社、八陵。八年六月己巳,祈晴於社稷群望。十年五月戊寅,雨雷電。十月癸丑,雨雷電。十一年九月壬子夜,雷雨。十六年六月丙午,大雨。自四月,旱,至是乃雨。

○仁宗元年十月丙申,大雨。三年正月庚寅,大雨。七年八月丙寅,以久雨,祈晴於山川、佛宇。八年五月甲辰,大雨。九年五月辛丑,大雨。十月乙丑,大雨,凡四日。庚子,雷雨。十一年五月壬申,大雨。七月辛未,大雨。十二月庚子,大雨。丁未,亦如之。十二年七月乙亥,大雨三日。十五年五月庚寅,大雨。六月辛卯,大雨,震南郊人馬,罷散祈雨巫女。十八年十二月壬戌,大雨。二十二年十月庚辰,大雨雷電。

○毅宗三年九月丁亥,大雷雨。四年十月庚戌,雷雨。七年九月壬辰,大雨雷電。十一年十一月己巳,大雨。乙亥、丙戌,亦如之。十二年六月丙申,大雨。十月乙未,大雨,震雷。十一月丙寅,大雨。

○明宗十一年六月辛酉,大雨。二十年九月癸丑,大雨震電。二十二年十月辛丑,大雷雨。二十三年十月甲寅,大風雨雷電。

○高宗二年七月辛酉,大雨。六年五月辛酉,大雨。八年十一月丁酉,雷雨。十年九月甲辰,大雷雨。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朔,雷雨。十二年夏恆雨,傷禾稼。三十年六月戊申,大雨。三十二年九月戊戌,大雨雷電,暴風飛瓦。十月癸亥,雷雨。四十一年七月乙巳,大雨傷稼,多漂民戶。四十五年自六月,至七月,恆雨。

○元宗四年五月丙申,大雨。十年十月辛巳,雷雨。壬辰,亦如之。十四年閏六月庚申,大雨,傷稼。

○忠烈王十三年五月辛卯朔,大雨。十五年八月甲子,大雨。二十一年十二月辛酉,大雨。二十七年六月戊申,大雨,傷稼。三十一年十月甲申,雷雨。

○忠宣王五年十一月己亥,大雨。

○忠肅王二年六月癸巳,大雨。三年六月甲戌,雨。翼日大雨。四年四月甲子,大雨。五年六月丙午,大雨。八月甲午,大風雨,禾偃木拔,凡二日。六年六月丙午,大風雨。七月戊寅,大風雨震電。九月戊申,大雨雷電。七年九月甲午,雷雨。十六年三月己卯,雨大風。七月戊辰,大雨,人有溺死者。

○忠穆王元年十月丙辰,大雷雨。

○忠定王元年十月己丑,暴雨雷電。三年十月戊寅,大雷雨。

○恭愍王三年五月戊子,大雨。四年正月甲子,大雨。五年七月壬辰,大雨,人家漂沒者多。十一年十一月乙巳,大雨,震電。甲寅,雷雨,虹見,地震。十六年五月甲辰,大雨。時,南方大旱,行旅不得水,熊津渡淺,纔濡馬足,至是乃雨,民始播稻。六月庚申,大雨,五日。十七年十二月辛巳夜,大雷雨。二十二年七月丙辰,大雨。二十三年正月戊子,雨,大雷電,有魚墮落。十一月己巳,大雨,雷電。

○辛禑元年六月丙午,漢陽府,大雨。三角山國望峯崩。九月癸亥,驟雨大風,天大震動。十月己巳,雷雨大風,行消災道場於外院寺。十一月辛巳朔,大雨震電,祔敬孝大王於太[2]廟,不克祔。三年二月甲戌,雨震電。三月戊子,大雨。十月丁巳,雷雨。四年十一月辛未,雷雨。七年七月癸亥,大雨水,溺死者多。八年五月己未,大雨。九年五月丁未,無雲而雨。丙辰,大雨。十月乙亥,大雨震電。丙子,亦如之。十年十月戊寅,雨震電。

○恭讓王元年八月,自四月,至是月,恆雨,水湧山崩。十月丁酉,大雨震電。二年五月乙卯,以陰雨連日不開,故設祈晴法席於順天寺。六月丁卯,命禳滛雨,及蝗蟲之災。九月壬辰,大雨,雷電雨雹。丙午,大雨震電,人畜有凍死者。三年四月庚午,大雨。十月丙寅,大雨震電。四年四月壬戌,雨。自正月,不雨,至於是月。六月庚午,大雨雷電,震城中人畜。

卿雲

編輯

○顯宗十一年十一月壬戌,卿雲見。

○太祖十五年四月,西京民張堅家,雌雞化爲雄,三月,而死。

○顯宗八年四月,尙乘局雌雞,長鳴。

○明宗十七年京城群雞鳴,不鼓趐。

○忠烈王三年昇平郡任內別良部曲長大沖家,雌雞化爲雄,羽毛尾距皆具,唯冠未甚高。大沖云:「此雞,生二十年,每年生雛,前歲不乳,今忽變爲雄。」

○元宗二年正月,北人言,「群鼠渡江,皆入我境。」

靑色的災殃與祥瑞

編輯

○宣宗十一年十月丙子,有靑赤氣,去日二十餘尺。

○睿宗二年十二月辛丑,南北,有靑白氣,西方,有赤氣。

○高宗四十三年七月辛丑,東方,靑赤氣相對周天。

○恭讓王二年四月甲寅,日旁,有靑赤氣,中大而端尖。

金克木之事

編輯

○靖宗二年二月戊寅,諸神廟屋,自頹。九年五月庚辰,興國寺門廊二十一閒,自頹,壓死八十餘人。

○宣宗五年六月癸卯,大倉南廊,自壞,壓死者數人。

○獻宗元年六月癸巳,奉恩寺眞殿御榻,自動。

○睿宗十七年四月辛丑,羅城宣義門,自毀。

○仁宗四年四月,宣旗門外簷,毀。十一年三月甲申,昇平門鴟尾,若動搖然。

○毅宗六年四月丁卯,宴萬壽亭,將罷,假山頹,牝鷄鳴。

○明宗九年三月戊子,市肆廊廡十餘楹,自頹。十四年八月乙酉,龜州富壽門,自動凡三日,屋瓦皆飄落。二十六年四月甲寅,壽昌宮中書省門,自頹。

○忠惠王後五年正月辛卯,典法司門頹。

○忠穆王三年七月己未,市邊行廊,自頹。十一月丁未,牛臺,自頹。

○五行,四曰金。從革,金之性也,失其性,爲沴。時則冶鑄不成,爲變怪者,有之。時則有訛言,時則有毛蟲之孽,時則有犬禍。其徵恆暘[4],其色白,是爲白眚、白祥。

金變石之怪

編輯

○太祖十一年八月,原州山澗寺鐵佛,汗三日。

○顯宗三年六月,高州城西大石,自行十餘步。六年五月甲申,通州,有大石自行。十一年六月乙未,豊州海邊平地,大石自行,百步而止。十三年五月乙亥,溟州上言:「銀鑛,出旌善縣。」二十年七月,聞喜縣,出水精玉璞四萬餘枚。

○文宗十年正月辛未,隕石於黃州,聲如雷。十一年正月乙未,隕石於黃州,聲如雷。

○睿宗十四年十一月壬申,屋瓦庭塼,冰,有文如花卉狀。

○仁宗二年三月,東海中,兩石,進退相擊。

○明宗六年三月癸丑,西京江邊石,自生火。十六年正月戊申,西京仁王寺南川東石,大如甕夜,自移於川西。

○康宗元年十月壬午,有石,自移於敦化門內。二年二月,西京楊命浦,水中石,大如瓮,自出陸,移一百二十尺許。

○高宗六年閏三月壬寅,有石,出西京長命浦水中,登陸向北,轉行一百六十七尺。又有二石,出多慶樓南淵中,轉沙石閒,宛然成蹊。始則竝行百步許,終則一石向北,行八十三步,一石向東南,行八十三步。七年三月丙午,耽羅郡,有石百餘,自行,中有最大石,欲還來而止,餘石皆止不行。八年二月己巳,西京馬灘邊,有大石,自移。十七年正月壬辰,隕石於中原府,二,聲如雷。七月乙未,隕石於安南府通津縣。

○元宗二年四月丁巳,西京羊皿浦石,出水陸行。

○忠烈王十九年二月丁酉,西北面鐵州烽串浦,有大石,自移一千七百八尺許。三月己丑,崇敎寺東路橋石,自裂,聲如牛吼。二十年三月,隕石於尼山縣,其質如玉,形如雞子。三十四年二月癸巳,隕石於漳州,聲如雷。

○忠穆王元年正月己亥,有大右,自涉長湍渡。

○太祖十七年西京,旱、蝗。

○成宗十年七月,旱,敎曰:「季夏已闌,孟秋將半,尙愆時雨,心軫憂懷。未知政化之陵夷歟,刑賞之不中歟?啓牢獄,放囚徒,避正殿,減常膳,祈天禱佛,祀山川,未觀石燕之飛,轉見金烏之赫。由予涼德,致此亢陽,欲推養老之恩,以表憂農之念。准雍熙三年賜給老人制,在京城,庶民年八十已上者,所司,具錄姓名,申聞。」

○顯宗二年四月,旱。丁未,禱雨於宗廟,移市肆,禁屠宰,斷繖扇,審寃獄,恤窮匱。辛酉,禱雨於松岳,大雨。三年六月,以旱,命有司,治寃獄,放輕繫,禱祀山川。八年九月,旱、蝗,王避正殿,減常膳。十年四月,旱。癸卯,禱雨於神祠。五月辛巳,以旱,慮囚。十一年七月乙丑,以久旱,慮囚,大雨。十二年四月,旱。庚午,禱雨。五年。庚辰,造土龍於南省庭中,集巫覡,禱雨。庚寅,雨。十三年五月,旱。庚午,禱雨於群望。十四年六月戊戌,以旱,慮囚。十五年四月,旱。己卯,禱雨於群廟。十六年四月,旱。甲子,敎曰:「農事方殷,亢陽爲沴,恐乏蒸民之食,軫予宵旰之懷。是宜避正殿,減常膳,禁屠宰,輟樂懸,審寃獄,禱群望。匪惟寡德,深合責躬,凡百官僚,亦當自勗。」十八年五月庚子朔,禱雨於群望。甲寅,以旱,避正殿,減常膳。䟽決獄囚。乙卯,再雩。丙寅,雨。二十二年四月,旱。戊子,禱雨於群望。

○德宗元年三月庚子,以旱,放奉恩、重光兩寺役夫。四月辛酉,親醮於毬庭,禱雨。

○靖宗二年五月癸卯,設道場於文德殿,禱雨,五日。六月乙卯,設道場於文德殿,禱雨。乙丑,王親醮,乃雨。六年四月,旱。丁未,禱雨於臨海院。五月乙卯朔,禱雨於北嶽。辛酉,醮於會慶殿,禱雨。七年五月,旱。庚午,設金剛明經道場於文德殿,禱雨。乙亥,雨。八年六月,旱。庚辰,禱雨於宗廟、山川。九年五月,旱。己卯,雨。

○文宗元年四月癸亥,王以自春不雨,避殿,輟常朝,斷屠宰,止用脯醢,令中外慮囚。五年三月,旱。壬戌,禱雨於川上。壬申,亦如之。五月辛未,再雩。六年五月甲寅,王以旱避正殿,減常膳,令中外慮囚。六月乙亥,設金剛道場於文德殿,禱雨。十一年五月戊寅,禮部奏:「謹按,今自孟夏,雨澤愆期。又廣州牧報,田野乾焦,殆失歲望。請於松岳、東神堂、諸神廟、山川、朴淵等五所,每七日一祈。又令廣州等州郡,各行祈雨。」制可。壬午,禱雨於諸神廟。戊子,再禱,乃雨。十八年四月甲戌,有司奏:「自春亢旱,焦禾損麥,請移市肆,禁傘扇。」從之。二十年四月癸巳,再雩。五月乙卯,禱雨於川上。二十三年四月,旱。五月甲申,禱雨。二十四年四月,旱。辛未,禱雨於川上。二十五年五月,旱。丁亥,禱雨於川上。六月甲子,禱雨於川上。二十八年四月戊辰朔,以旱,徙市。二十九年五月辛酉朔,太史奏:「自春至夏,亢陽不雨,恐傷稼穡,請禱於丘陵川瀆。」制可。三十六年三月庚子,命有司,禱雨於山川、社稷。五月,旱。癸巳,醮九曜堂,禱雨。庚子,又禱於興國寺。三十七年六月,旱。丁卯,禱雨於宗廟、社稷。

○宣宗二年四月庚寅,以旱,命有司,講雲雨經於臨海院七日。又禱於山嶽。五月甲寅,設金剛明經道場於乾德殿,七日,禱雨。三年三月乙酉,禱雨於山川。四月癸巳,又禱。辛丑,有司,以久旱,請造土龍,又於民家,畵龍禱雨,王從之。是日,徙市。四年四月乙巳,設金剛經道場於乾德殿,七日,禱雨。戊申,又禱於普濟寺。五月丁巳,再雩。己卯,親醮於會慶殿,禱雨。五年四月丙申,以旱甚,王備法駕,率百僚,如南郊,再雩,巷市,禁人戴冒揮扇。壬寅,又禱於宗廟、社稷、山川。六年五月乙亥,以旱,命有司,畫龍禱雨,巷市掩骼。六月辛丑,禱雨於宗廟、七陵。八年五月,旱。乙丑,禱雨於社稷。丁卯,禱雨於太[2]廟、七陵。六月甲午,再祈於社稷。丁酉,又祈於太[2]廟、七陵。

○肅宗元年五月,旱。戊申,設金剛經道場於乾德殿,禱雨。三年四月,旱。己亥,禱雨於五海神。四年五月乙巳,禱雨於諸神祠。六月戊戌,禱雨於諸神祠,及朴淵川上。五年六月乙卯,禱雨於太[2]廟、八陵,及松獄、東神祠。六年四月癸巳,以旱,禱雨於天地、宗廟、山川。甲辰,醮太一祈雨。乙巳,曝巫,祈雨。丁未,設龍王道場於臨海院,祈雨。己酉,又禱於天地、宗廟。丙辰,大雩。五月壬戌,禱雨,斷扇徙市。九年八月丙午,王幸南京,駕次常慈院,遣侍御史崔謂,齎御衣茶香,禱雨於三角山僧伽窟。

○睿宗元年六月,旱。戊子,禱雨於法雲寺。七月庚寅朔,召王師德昌,講經祈雨。辛卯,大雩。丁酉,祈雨於諸神廟。己亥,王率兩府、臺省、兩制及三品官,親祀昊天上帝於會慶殿,配以

○太祖,禱雨。二年四月,旱。戊辰,禱雨於朴淵。甲申,禱於松岳、東神祠。五月乙未,又禱於廟社及群望。庚子,亦如之,百官,禱於興國寺。壬寅,又禱於法雲寺。乙卯,醮太一於乾德殿以禱。三年四月,旱。癸未,禱雨於諸神廟及山川。六月戊戌,禱雨於諸神廟及山川。庚子,雨。六年四月,旱。庚戌,再雩。五月甲子,禱雨於廟社、諸陵、山川。七年五月,旱。乙丑,禱雨於興國寺。八年四月,旱。戊申,禱雨於九曜堂三日。九年五月,旱。庚辰,禱雨於群望。六月己酉,禱雨於社稷。十一年三月,旱。己未,禱雨於祠宇。四月丁卯,禱雨於山川、諸祠。己巳,又禱於九月,山。十五年五月,旱。甲子,禱雨於山川、社稷。六月辛未,雩。七月庚戌,又禱於圓丘、廟社、群望。自夏至八月,不雨。五穀不登,疫癘大興。十六年五月,旱。癸亥,百官,禱雨於興國寺,五日。閏月丁卯,召王師德緣,禱雨於乾德殿,五日。又禱於佛宇、神祠。辛未,聚巫又禱。壬申,復召德緣,禱於山呼亭。丙子,親醮於純福殿,禱雨。又禱於王輪寺。戊寅,又禱於日月,寺。庚辰,聚僧於山呼亭,講經祈雨。辛巳,命有司,雩祀圓丘。壬午,禱雨於法雲寺。六月己亥,再雩。庚子,命百官,設羅漢齋禱雨。

○仁宗元年五月丁巳,以旱,避正殿,集僧內殿,講佛經,禱雨,不得。甲子,造土龍於都省廳,聚巫禱雨。己巳,醮於會慶殿,禱雨。三年四月,旱。戊辰,幸普濟寺,禱雨。丁丑,幸妙通寺,禱雨。六月乙巳,再雩。四年五月,旱。庚辰,命文武百官,齋僧祈雨。六年五月,旱。庚戌,禱雨於廟社、山川。八年四月,旱。戊子,詔再雩祈雨,太史奏:「必先祈川上、松岳、東神、諸神廟、栗浦、朴淵而後,再雩,可也。宜當兩京內外公私,罷土木興作之役。」從之。七月,旱。乙巳,祈雨於山川諸神祠。十一年五月庚午,集女巫三百餘人於都省廳,祈雨。六月己亥,又聚巫禱雨。辛丑,令百僚,設齋以禱。乙巳,再雩。庚戌,三雩。十二年五月庚戌朔,集巫於都省廳,禱雨。戊辰,又禱於諸陵及廟社、山川。己巳,再雩。六月己卯朔,集巫二百五十人於都省,禱雨。辛卯,幸靈通寺,又禱。十五年五月,旱。己卯,禱雨於廟社。壬午,會巫都省庭,禱雨。己丑,祭天祈雨。十八年閏六月丁亥,設金經道場於金明殿,禱雨。己丑,聚巫又禱。辛卯,親禱於法雲寺。丁酉,醮於宣慶殿,以禱。戊戌,又親禱於外帝釋院。

○毅宗三年四月己卯,禱雨於山川,及諸神祠。五月辛卯,再雩。五年閏四月乙亥,以旱,禱雨於名山大川及諸神祠。六月丁酉,以旱,禁扇。七月壬寅,設龍王道場於貞州船上,禱雨,七日。甲辰,設羅漢齋於普濟寺,禱雨。丁未,雨。六年四月己卯,禱雨於山川及諸神祠。丙戌,亦如之。七月甲午朔,禱雨於山川及諸神祠。十二年四月乙巳,醮於賞春亭,禱雨。戊戌,再雩。十四年五月戊戌,再雩。十五年六月癸丑,再雩。十六年四月甲申,以久旱[5],再雩。五月,風、旱爲甚。二十三年四月辛卯,雩。自正月,不雨,至於是月。

○明宗三年四月丙子,聚巫禱雨,分遣近臣,禱於群望。自正月,不雨,川井皆渴,禾麥枯槁。疾疫竝興,人多飢死,至有市人肉者,又多火災。庚辰,兩府宰樞,禱雨於普濟寺。戊子,宰樞又禱於神衆院。五月甲辰,令文武三品抽祿,設齋於普濟寺,以禱。五年七月乙巳,禱雨。八年五月甲午,禱雨。壬子,聚巫都省,禱雨。辛酉,再雩。十一年四月辛酉,禱雨於宗廟、陵寢、岳瀆及諸神祠。癸酉,親醮內殿,又望祭北郊於玄虎門樓,禱雨。五月辛巳,再雩。十四年四月庚寅,以久旱,慮囚。十九年閏五月丙寅,以久旱,禱雨於群望,宥寃獄。辛未,又禱於名山、大川、諸神祠及廟社,巷市。癸酉,聚巫,禱於都省。丁丑,雩,又禱於群望。二十一年七月己酉,再雩。二十四年六月戊戌,親禱雨於妙通寺,大雨。二十五年六月辛酉,再雩。

○神宗元年六月辛未,再雩。四年六月辛巳,再雩。五年五月丁亥,再雩。

○康宗二年五月丙寅,以旱,再雩。

○高宗二年四月,旱。三年四月,旱。五月丁丑,禱雨於諸神祠。六月癸卯,禱雨。六年五月,旱。十三年六月,旱。十六年四月辛亥,以旱,雩。五月戊子,禱雨。乙未,幸賢聖寺,禱雨。十七年五月,旱。十八年四月,旱。五月丙戌朔,以久旱,赦中外罪囚。戊子,再雩。十九年五月丁亥,以旱,再雩。二十九年八月壬子,以久旱,徙市。三十年五月,以旱,赦中外二罪以下,設雲雨道場於內殿,五日。六月丙午朔,王如奉恩寺,以旱,去繖扇。三十三年六月,旱。三十七年五月,旱。丁丑,設功德天道場於本闕,禱雨。癸未,再雩。乙酉,徙市。己丑,聚巫都省,禱雨,三日。辛卯,又雩。壬辰,雨。三十八年五月,旱。丁卯,雨。三十九年五月,旱。丙戌,禱雨於諸神祠。癸巳、庚子,亦如之。六月戊寅,雨。四十二年自三月,至七月,淸州以南大旱。

○元宗元年三月,旱。乙未,雨。五月,京畿旱、蝗。六月戊戌,王以大旱,去陽傘,禁著帽。二年四月辛丑,以旱,禱於圓丘,乃雨。四年五月,旱。十三年四月丙辰,以旱,雩。五月庚申,雨。十五年五月,旱。

○忠烈王二年六月,旱。壬午,禱雨於諸寺。五年五月,旱。六年自三月,至五月,不雨。七年五月戊申,以久旱,禁戴笠持扇。甲寅,雨。八年四月己酉,以旱,徙市。九年六月,旱。十年五月癸亥,以旱,徙市。丁丑,集巫於都省,禱雨。十一年四月己未,以旱,巷市。五月乙亥,雨。十三年三月,旱。甲寅,禱雨。四月,以旱,慮囚。庚午,禱雨於佛宇、神祠。癸未,宰樞施私財,禱雨於普濟寺。五月辛卯朔,雩,大雨。十五年五月庚辰,以旱,巷市。辛卯,聚巫禱雨。十六年五月癸卯朔,以旱,巷市。二十七年自正月,不雨,至於八月。二十九年閏五月,以旱,雩。庚午,大雨。八月,肅州旱甚,郊野自燒。三十年四月,旱。乙未,聚巫禱雨。三十二年六月,以旱,聚巫禱雨。三十四年五月戊辰,禱雨。甲申,又禱於圓丘。

○忠宣王元年四月丁丑,禱雨於圓丘。三年自四月,不雨,至於八月。五年五月辛卯,以旱,禱雨於圓丘。

○忠肅王二年五月丁巳,禱雨。三年五月戊午,以旱禱雨。丁卯,再雩。戊辰,禱雨於佛寺。己巳,聚巫又禱。五年二月庚辰,王以旱,大醮於康安殿。王曰:「明日必雨。」果驗。四月己未,聚巫禱雨,徙市。庚申,又禱於佛寺。五月戊辰,再雩,禱雨於佛寺。乙亥,雨。乙酉,又禱於妙通寺。丙戌,王命收事審貼,燒之,雨。八年三月辛亥,再雩。癸巳,禱雨於圓丘。辛丑,雨。六月戊午,禱雨。甲子,雨。十一年四月壬申,以旱,禁酒。丁丑,雨。丙午,禱雨。十二年四月甲辰,禱雨。五月,旱。辛酉,雨。十六年自四月,至五月,旱。五月丁卯,聚巫禱雨,六日。癸未,雨。

○忠肅王後元年五月辛卯,聚巫禱雨。甲午,雨。丙申,雨。四年自三月,至四月,不雨。五月壬午朔,以旱,徙市,聚巫禱雨。庚戌,雨。八年六月乙卯,禱雨。七月戊午朔,雨。

○忠惠王後二年五月己未,禱雨。四年四月,自春徂夏,不雨,至是,雷雨大至。五年四月,旱。

○忠穆王元年七月乙酉,以旱,雩。二年五月辛卯,命僧白雲祈雨,不得。癸巳,聚巫三司,禱雨,又禱於佛寺,徙市六月庚寅,雨。三年四月辛丑,監察司以旱,禁酒。五月乙巳,降香,祈雨於諸寺。丁未,設祈雨道場於內殿,及福靈、禪源、王輪、興王等寺。己酉,又禱於諸寺。丙寅,徙市。

○恭愍王三年五月辛未,以旱,禁酒減膳。丙子,聚巫禱雨。丁丑,再禱於群望。辛巳,巷市。壬午,祈雨於白蓮堂。丁亥,再雩。七年四月戊寅,禱雨於福靈寺、諸神祠。自春至夏,旱暵漸極,命御史臺,禁酒。己卯,雨。八年六月,楊廣、全羅、慶尙道,大旱。九年四月丙子,禱雨。十年五月丁卯,禱雨於太[2]廟。己巳,巷市。十二年四月庚子朔,祈雨於毬庭。十四年四月辛丑,以旱,雩。五月甲戌,以久旱,置刑人推整都監,按雪寃抑。十七年六月庚申,以旱甚,禁宰牛,理寃獄。閏七月,以旱,放影殿徒役。二十一年四月辛卯,以旱,禱雨。二十二年四月庚辰,禱雨於廟社、群望。己亥,又禱於內殿。五月戊申,雨。

○辛禑元年七月辛未,禱雨於宗廟。丁丑,雨。二年五月丁丑,以旱,祈雨於宗社、山川。辛巳,以久旱不雨,因祈雨,滛祀頗多。六月甲午,雨。丙申,、。己亥,又雨。三年四月,旱。五月癸未,雩,且遍禱於佛宇。乙酉,又禱於朴淵、臨津。戊子,巷市。乙卯,大雨。六月庚戌,禱雨。辛亥,傳旨都堂曰:「旱災太甚,豈無其故?必是人怨所召。肆予屢放囚貶,欲慰人心。卿等,因循不肯行,得無不可?」於是,宥二罪以下,唯金續命不原。四年五月戊寅,以旱,宥二罪以下。庚辰,巷市。戊子,禱雨於宗社。六月癸丑,雨。五年五月辛未,攝事,行端午祭。是時,朝夕風寒,久旱不雨,兼行祈雨祭。乙酉,以旱,雩祀圓丘。又祈於宗廟、社稷、朴淵、開城大井、貞州等處。七年四月庚辰,禱雨於演福寺。辛巳,亦如之。壬午,以旱,錄囚。癸未,又禱於群望。五月丙戌,雨。壬寅,以旱,鑿城中池。又禱雨於演福寺。甲辰,巷市。壬子,遣密直提學張夏,及判事楊宗眞,禱雨於開城大井。是日,雨。七月癸卯,禱雨於演福寺,徙市。八年四月辛巳,禱雨於佛宇、神祠。丙午,又禱於朴淵,及開城大井。五月壬子,禱雨於山川。乙卯,雨。九年三月壬子,旱,禁酒。四月丙戌,以旱,宥二罪以下。庚寅,禱雨於演福寺。五月甲寅,如寶源庫禱雨壇,親自擊鼓,以禱。十年六月壬辰,以旱,禱雨於演福寺翌日,禑率宮娥,至是寺,手擊鍾鼓以禱。十三年四月甲辰,禱雨。五月辛酉,以旱,禁酒。癸亥,禱雨。

○恭讓王元年四月甲子,以旱,宥,雨。三年四月己巳,以久旱,放輕繫。

蝗蟲

編輯

○成宗七年蝗。

○穆宗十二年六月,東北界,蝗。

○顯宗七年七月,蝗。庚申,敎曰:「比聞秋稼將成,飛蝗爲害,豈刑政之或戾,將災沴之使然?其內外囚徒、流以下,取保出獄,䟽理速決。」九月己酉,敎曰:「南界州縣,蝗旱重仍言。念飢民,能無責己。宜避正殿,減常膳,禁諸宮院飮酒作樂。」十一年六月,西北界,蝗。十九年八月,西北界,蝗。

○仁宗五年七月,西京、西北道,蝗。二十三年七月,北界昌、朔、龜、義、靜、龍、鐵等七州,及西海道海州,蝗。太史奏曰:「今蝗蟲四起,此乃國多邪人,朝無忠臣,居位食祿如蟲。宜擧有道之人,置之列位,以弭其災。」

○毅宗元年七月,海州,蝗。三年六月,蝗。

○明宗二十一年八月,西海道,蝗,大傷禾稼。

○神宗二年七月戊戌,以蝗蟲、風災,分遣近臣,慮中外囚。

○高宗十五年五月辛丑,北界兵馬使,馳報蝗害稼。王分遣內侍,禱於中外神祠。四十二年七月,江陽郡,蝗食桑葉,成繭。

○忠烈王六年三月,蝗。十七年五月,蝗。

○忠惠王後四年八月,東界山谷,有蝗。

○恭愍王十四年五月,京畿,蝗。

○辛禑二年九月,西北面,蝗,

○恭讓王二年五月,蝗。六月戊辰,江陵、交州,蝗蟲食苗。

流言蜚語

編輯

○顯宗五年十一月庚寅,訛言,北山諸寺僧擧兵來,京城大駭,戒嚴。

○睿宗七年十一月戊寅,昏時,京中人家,忽然驚動呼號,久而乃止。

○仁宗元年三月,四方訛言,有司,將取民閒小兒,投之江中。轉相驚恐,至有亡匿山中者,西海道尤甚。

○明宗十三年二月,自京西州縣,達於京城,訛言,國家禁畜白犬,不從令者誅。於是,凡畜白犬者,皆殺之,或投之江中。其不欲殺者,涅其毛,特下詔禁之,乃止。八月癸巳朔夜,城中大驚,譟聲,震都下。十五年妖言,江南婦女,美艶無夫壻者,皆死。良家女聞之曰,吾屬當死,何所惜。至有滛奔街巷者。王聞之,命有司,設佛事以禳之。

○高宗十年三月,京城妖言,今月,初八日,人出門外,則輒死,是日,市肆爲空。十八年十月乙丑,東京馳奏:「有木郞言:『我已到敵營,元帥某某人也。我等五人,欲與交戰,期以十月,十八日。若送兵仗鞍馬,我等便當報捷。』」因以詩,寄崔瑀曰:「壽夭災祥非一貫,人人居此未曾知。除災致福是難事,天上人閒捨我誰。」瑀傾信,私備畫韂鞍馬,授內侍金之蓆,送之,其後無驗。木郞,卽木魅。三十六年十一月,有童謠云:「瓠之木枝切之,一水鐥。陋台木枝切之,一水鐥。去兮去兮,遠而去兮。彼山之嶺,遠而去兮。霜之不來,磨鎌刈麻去兮。」三十七年五月,京城訛言,用人五十,祭天狗。男女惶怖,姦猾因之,乘昏滛盜者,甚衆。御史臺牓諭,不能禁,月餘乃息。

○忠烈王二十年正月,童謠云:「萬壽山煙霧蔽。」未幾,世祖皇帝訃至。

○恭愍王十年十一月,王避紅賊,幸福州。乙未,幸映湖樓,乘舟遊賞,觀者如堵。或有誦讖而嘆曰:「忽[6]有一南寇,深入臥牛峯。」又云:「牛大吼,龍離海,淺水弄淸波。古聞其言,今見其驗。」十二年六月甲子,闕內,驚。十六年民閒訛言,五六月,人當盡死。人各美衣食,待之,憲司禁之,益譁。十八年二月丙辰,寅時,訛言,唐船已入西江。城中洶洶,流離失所者,頗衆。二十一年六月庚辰,訛言,唐人食人於京內外。二十二年四月,義成庫洞,有巫女夜夢。蝦蟆無數,聚於一處,有一靑衣女來,蝦蟆向靑衣女死。俄而,黃衣女來,靑衣女承命於黃衣女,傳於巫女曰:「汝言於上。雖作大家九,吾不居之,速罷影殿役。」翼日午,有神,降於巫女曰:「今國多妖孽,亡徵見矣。吾受國恩,有陰隲,故國尙不亡,盍告王?吾還正陵矣。」

○辛禑十四年童謠,有木子得國之語,軍民無少老,皆歌之。

○恭讓王三年十一月,民閒訛言,帝使求童女而來。擧國疑懼,嫁女之家,燈燭相連,輝暎街里,其不備禮而婚娵者,不可勝計。

毛獸之變怪

編輯

○太祖元年八月戊辰,虎入都城黑倉垣內,射獲之。筮之曰:「虎猛獸不祥,是主兵也。」

○顯宗二年五月癸未,西京人獻兎一首二身。三年閏十月壬申,獐入毬庭。六年三月,狐登右倉囤上,向人而嘷。又虎入歸仁門。七年七月壬戌,虎入城。十年五月,京畿多虎。十一年九月壬申,虎入城,咬人。二十年四月乙未,虎入京城。

○德宗元年二月壬戌,虎入宣喜門。

○靖宗二年八月丁未,虎入京城。

○文宗二十年二月甲午,虎鬪死於宮城北。二十一年閏正月,虎,屢入京城。

○肅宗六年十二月癸卯,虎入城中,害人。八年十一月戊戌,虎入禁苑山呼亭。壬寅,京畿多虎,命軍士捕之。

○睿宗六年十一月,虎入都城,多害人物。十三年二月戊午,虎入太子行宮。

○仁宗七年十月丙戌,狐鳴都省廳,及大倉北垣。十一年五月丙寅,獐入兵部前路。十五年二月辛丑,狐鳴壽昌宮中。

○毅宗元年七月壬申夜,虎入選軍,太史奏:「邇來,猛虎,入選軍、兵刑部、興國寺,及閭巷。夫虎者,山林之獸也。握鏡曰,虎狼入國,府中將空荒。」八月己亥夜,虎入大明宮。十二年七月己未,虎入京城。

○明宗六年九月甲辰,虎入大明宮。八年九月戊子,虎入京城。十年正月戊寅,虎入城市。十八年四月辛未,豹入城。十九年十一月乙丑,虎入延慶宮內。二十七年正月癸卯,虎入穆淸殿。

○高宗四年三月壬午,狐鳴御果園。六年四月壬辰,虎入賞春亭。十一月丙辰,有獐,出自廣化門。七年四月丙子,虎入壽昌宮寢殿。九年九月丁未,鹿入市。十三年八月庚戌,熊入城。十月丁酉,熊又入市街。二十二年二月辛巳,虎入御井。二十九年四月,北界熊羆,多入海島。

○元宗元年二月壬寅,虎入內城。二年正月,虎聚固城縣石泉寺洞,擊鼓而舞。四年五月庚子,十鹿入城。六年七月壬戌,虎入闕東門外,咬殺人。七年十月壬戌,狐鳴於寢殿。十年八月辛丑,有鹿,入宮中。十五年四月己酉,虎晝入京城。

○忠烈王三年七月辛亥,二鹿入市。十一月乙未,鹿入城。四年五月壬寅,鹿入城。五年六月乙巳,鹿入沙坂宮。十月丁亥,鹿入城。六年十月庚辰,鹿入沙坂宮。九年四月庚戌,虎入城,咬人。五月辛酉,虎入市。六月丙戌,鹿入城。十年二月戊戌,虎入市。十三年閏二月甲子,虎入城。四月乙亥,有狐,晝入大殿。己卯,狐入城。十五年五月甲申,虎入城,咬人。十八年七月丙戌,虎入城。八月癸丑,鹿入城。十九年二月癸巳,虎入王宮。三月己丑,鹿入城。四月己丑,鹿入宮中。二十一年二月壬辰,虎入城。二十二年二月癸亥,虎入壽寧宮。三月丁丑,虎入城。四月庚戌,鹿入城。二十三年二月乙未,虎入城。二十九年五月丙申,虎入城。閏五月辛巳,虎入市。三十四年四月,羚羊入行省。

○忠宣王元年八月壬戌,有兎,出壽寧宮。三年四月,虎連入城中。五月丁亥,虎入城。五年五月己亥,二狐入延慶宮。

○忠肅王三年二月癸未,虎入城。十一年五月乙未,鹿入城中。十二年九月丙子,獐入旻天寺,毛色異常。十六年四月甲午,獐入康安殿。

○忠肅王後六年五月戊申,虎入城。十一月癸丑,狐鳴時坐宮。

○忠惠王後二年五月己卯,鹿入城。三年三月丁酉,虎入城,咬人。四年三月辛卯,二獐入城。四月壬寅,獐入城。五年二月甲午,虎入城。丁酉,虎入城,又狐鳴於市廛廊上。

○忠穆王三年五月己巳,獐入城。四年二月乙未,虎入城。四月庚辰,獐入城。八月丙子,二鹿入壽德宮。

○忠定王元年九月丁丑,山羊及狐、獐入城市。三年正月癸亥,狐入城。九月辛亥,鹿入城。

○恭愍王元年正月辛未,虎入城。三月壬申,虎入城。四月壬戌,豹入城。癸亥,獐入城。十二月,二鹿入城。二年四月壬子,獐入城。八月辛亥,狐入城。九月辛卯,狐鳴於延慶宮。三年九月乙亥,狐鳴於延慶宮。十月甲午,狐入豊儲倉。四年四月丁巳,獐入城。六年閏九月壬戌,狸入延慶宮苑內。庚午,狸入闕內而死。十二年閏三月癸未,二獐入城中。戊子,獐入城中。十三年六月己酉,狼入城。十四年七月辛巳,虎入城。癸未,狐鳴於宮北。九月丁卯夜,虎入城。十一月癸丑,狐鳴景靈殿。十五年四月辛巳,獐鳴東宮。九月丁未,以狼入城,設金經道場。十六年四月壬子,獐入時坐宮坊。癸亥,狼及獐入於市,又獐入城。十九年十月壬辰,虎入城。二十二年五月甲辰,獐入城。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獐入城。

○辛禑元年正月己巳,虎自宣義門入城。四月壬子,獐入城。二年五月甲寅朔,獐入都省毬庭。三年三月辛巳,狐入宮中。四年八月丙午,虎入京城,多害人物。五年正月辛卯,狐鳴於本闕。八月癸巳,狐鳴於毬庭。七年二月己丑,獐入城。庚寅,二獐入城。四月甲子,獐入城。日官奏:「按秘記雲,獐入國中,其國亡。願小心修省,毋事遊畋。」五月庚戌,獐入域。八年二月甲戌,狐入城。九年正月乙巳,妖狐鳴於闕傍。三月己酉,狐鳴於花苑。八月丁丑,獐入城。十年二月己卯,獐入城。四月己卯,獐入城。十一年七月癸酉,狐鳴康安殿。十三年九月己卯,狐鳴於時坐所。

○恭讓王二年正月辛未,狐出壽昌宮西門,走入思親觀西岡。三月甲申,獐入城。九月甲寅,虎入新都門下府,搏人而去。時,遷漢陽纔數日,虎多害人畜,人皆畏懼。王遣使,祭白岳、木覓、城隍,以禳之。三年九月丙午,虎入城。四年五月丁亥,獐入孝思觀。六月丙辰,鹿入京城。

○熙宗七年二月甲子,禁內應明門南,有犬吠聲,搜而不得。

○高宗二十九年十二月,中部南渠,有狗兒,一身、兩臀、六足、二陰。

白色的災殃與祥瑞

編輯

○光宗七年臨津縣獻白雉。

○景宗元年五月壬辰,京山府獻白鵲。

○顯宗五年四月庚午,白氣界天,如匹布。八年十一月己未夜,白氣如練竟天,俄變爲赤祲。九年正月癸亥,白氣如帶亘天。十三年十二月己亥夜,白氣漫天。十七年十一月戊午夜,白氣分五道,亘天東西。二十年二月丙戌,白鸛來巢於神鳳樓鴟吻。三月癸亥,白氣亘天東西。四月辛丑,白氣彌天。二十一年七月丁巳,白氣如布,自北而南。

○德宗三年八月癸亥,白氣如彗,從軫西,指翼、張,長二丈餘,二十七日而滅。

○靖宗六年三月丁丑,白氣經天。

○文宗六年六月癸巳,白氣竟天,狀如魚鼈,有靑紫氣,貫於其閒,良久乃散。七年正月丙午,有白氣二條,從西北起,貫日,其一竟天。十七年四月壬申,乾、巽方,白氣,相衝亘天。二十六年十二月丙子,白氣,自乾抵巽連坤,變爲赤氣。二十七年二月乙未夜,白氣竟天,若道路,南流而滅。四月丙子,有氣如煙,生於廣化門左右鴟尾,長丈餘。三十四年正月丙子夜,有白氣,自昴貫於翼、軫。

○宣宗九年正月辛卯,有氣如煙,生於奉恩寺

○太祖眞殿。

○肅宗四年四月壬午,白氣貫心星。癸未,經天。十二月癸亥夜,白氣,自西射昴。十年九月乙卯,白氣漫天。

○睿宗元年十二月庚辰,有氣如煙,生於神鳳門上鴟吻,數日。四年五月乙卯夜,白氣如匹練,橫亘坤、艮,良久,指巽而滅。五年三月己酉夜,素氣,坤、艮相衝,經天如布匹,至夜央乃滅。七年五月庚申,昏,有白氣一條,如匹練,坤、艮相衝,良久乃滅。十年三月己丑夜,素氣如布匹,見於乾、巽方。十六年正月戊申夜,白氣亘天。

○仁宗元年二月丙午夜,西方有白氣,中央,有赤氣。八年八月丙申,白虹起自西方,向北行滅。日者奏:「開元占雲,白虹露奸臣謀君。宜反身修德,以答[7]天譴。」十月戊子,二更,白虹相衝乾、坤方,至地發見。三更乃滅。太史奏曰:「白虹出,其下有血,白虹是百殃之本,衆亂所基。固當修省,以答[7]天意。」故重華殿,置度厄道場,一七日。十一月癸卯,白氣如匹練,發普濟寺塔上,至天。壬子,日南至,天氣,淸朗無風,四方有白雲,小有西風。太史奏:「天氣淸朗,萬物不遂,風從兌來,秋多苦兵。」九年三月辛丑夜,白氣二條,一在北方,衝東西,貫紫微宮。一在南方,衝東西,徑天。十二年正月丙辰,白氣,見西方,經北極,貫北斗。又白氣,向東行滅。丁巳,白氣見西南,貫天苑,入北斗。

○毅宗元年五月丙子,有素氣,從北方,指巽如布。十二年三月甲戌,白霧塞天。

○明宗四年正月己丑朔,白霧。九年七月丁丑,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鴟尾。九月戊辰,有氣如煙,生廣化門鴟尾。十年正月甲子,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右鴟尾。三月庚申,有氣如煙,生廣化門鴟尾,三日。四月庚戌,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右鴟尾。九月丙寅,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鴟尾。癸酉,又生廣化、保定二門鴟尾。丁丑,、。己卯,又生廣化門。十月庚寅,有氣如煙,生廣化、保定二門鴟尾。辛丑,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右鴟尾。先是,儀鳳門鴟尾生煙,而有。癸巳,之亂。廣化門鴟尾,生煙,而致仲夫之戮。至是,春夏以來,又於廣化門鴟尾,比比生煙,故重房大惡之。或者謂:「此非煙也,蓋蚊虻聚飛使然,不足怪也。」重房喜,令太史局祀之。太史乃阿其意曰:「飛蟲也。」識者恨之。及是,煙氣復大出。十一年二月癸卯,乾、艮方,有白氣,變爲赤氣。三月戊辰,有氣如煙,生廣化門鴟尾。癸酉,有氣如煙,生廣化門鴟尾,六日。閏月甲申,又生興國寺松樹。四月癸酉,有氣如煙,生廣化門鴟尾。十三年四月丁未,有氣如煙,生廣化門左鴟尾。十四年二月辛酉夜,有白氣,起自坤,一向艮,一向北,橫天,俄而滅。十八年五月癸丑,白虹見於西北方。二十年正月庚午,白虹竟天,狀如練。

○神宗元年四月癸未,白虹見於乾方。三年九月癸亥,白氣如匹練,從午向艮。

○熙宗七年五月丁巳夜,白氣從星張、翼、軫、太[2]微、北斗,起而滅。

○高宗六年四月癸巳,白氣亘天。六月辛未,有氣如煙,生於藿井宮鴨腳樹。四十二年正月庚子,白雲,長五百尺許,廣二尺,東西橫天。四十三年二月甲子,雨水銀。四十五年十月己亥,西房,有白氣衝天。

○元宗元年六月壬寅,白氣亘天。五年六月丙午,白虹見於南北方。辛亥夜,白虹見於西南方。十月己未,白氣二道,見於坤、艮方,竟天。六年三月丁亥,微雨,白如灑粉。十年正月己未夜,白雲自巽竟天,廣三尺許。十一年正月壬寅,白氣,東西竟天。十四年十二月丙寅,白氣竟天。

○忠烈王元年正月丙戌,白氣如帶,東北接於西南。四年四月丁巳,白氣橫亘東西。壬午,白氣見於西方。六年十一月癸卯,白氣亘天如練。九年四月乙巳,有物,白如鵠鷺,起於新殿,騰空而上,南墜一里所,忽不見。二十一年三月乙巳朔,白氣見於艮、巽、坤三方。二十九年八月壬寅,白氣見於西北,橫亘東南。

○忠肅王元年三月丙申,白祲竟天。三年十二月乙亥,白虹見於西北。八年五月甲戌朔,白祲見於乾方,長二丈許。須臾,變爲弓矢狀,中有星,初如卷龍,後如蟠龍。十一月丙戌,艮、巽方,有白氣。九年九月丙申,白霧四塞。十二月庚辰,白氣見於昴星度,橫亘南北,如練。十一年三月壬子,白氣見於西方。十六年五月己未,晡時,白氣竟天。

○恭愍王三年三月壬申,白氣見於乾、巽二方。六年十二月辛卯夜,有白氣,風雷雨。七年八月癸酉,白氣見於西北方,亘天如練。八年四月丙戌,有氣如煙,生於旻天寺三層殿鴟尾。十五年十一月癸未,鵠峯上,有白雲,宮中謂瑞氣。十六年正月丙午夜,西方大明如晝。二月乙亥,午時,白虹見於南方。十七年四月庚申,有氣如煙,生於演福寺佛殿,二日。二十二年正月丁未夜,白氣從南指北,長三丈餘,自西而東,乃滅。二月庚辰,白氣,自西抵北,如匹練。四月丁丑夜,天雨白毛,長二寸,或三四寸,細如馬鬣。戊寅夜,雨白毛。壬午、癸未、丁亥、丙申,亦如之。十一月癸卯,白氣見於西北方。閏月己卯,白氣見於東南方。十二月丙午夜,白氣如虹。二十三年三月壬子,白氣如虹,連亘尾、女閒。

○辛禑二年十一月丁未,西北面萬戶金得齊,獻白獐。五年五月乙未夜,白氣經天。六年二月壬午,白氣如彗,見於東北方。七年四月辛酉,白氣如布貫月。壬午,有氣如煙,生於演福寺金堂東角。翌日,又生西角。五月庚[8]寅,白氣如布貫月。

○恭讓王二年四月丁未,白祲見於戶曹南池,俄變爲赤祲。

志卷第八

註釋

編輯
  1. 原本「虧」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原本「大」
  3. 原本「祗」
  4. 原本「晹」
  5. 原本「早」
  6. 原本「怱」
  7. ^ 7.0 7.1 原本「荅」
  8. 原本「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