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谷桂察訪遺集/卷二

卷一 鳳谷桂察訪遺集
卷二
作者:桂德海
1859年
卷三

經說

編輯

易卦名例

編輯

或取卦德。健順之類。或連內外體用之德而取。無妄,大壯之類。或分內外心與境而取。履,需之類。

或取卦象。水火之類。或分一德一象而取。或取一爻。比之類。或連兩象而取。鼎,井之類。

隨錄

編輯

韻如花。韻上二字。如花之旉萼。又其上四字。如旉萼之嫩枝。爲花之一字。加旉萼二字。又爲旉萼。加嫩枝四字對句。則先以四字配嫩枝。又以二字配旉萼。又以一字配韻花。細察之。只是下一句。又察之。只是韻一字。

 

韻一字爲太極。太極分而爲二儀。卽韻上之二字。二儀分而爲四象。四象卽其上四字也。

問易如何讀。曰觀其象。問象如何看。曰虛其物。虛其物則玲瓏矣。讀他書。務實其義。讀易。務虛其象。至於詩騷之比興。亦須虛之。

物一象。而應萬事。

象如懸鏡於此。姸媸隨應。十方無閡。千歲不差。所以爲玲瓏也。程子則塡塞以義理。失其靈通矣。

隨錄

編輯

天地之理無窮。而卦有六十四般之限。故卻思天理中最緊。而於人事所不可無者。俯視六十四卦中其理之最當處。安之以立名。每卦上。其理本在於天中而未著卦上也。

觀楊子太玄,京房易林,蔡氏疇範。則其未名卦之無限可想。

爻辭

編輯

如賁則賁之理無竆。而不可以六爻盡包之也。故盱視天理。俯視卦位。擇其無窮中最微而合於爻位之陰陽者懸之也。

大抵易辭。雖若回迂隱蔽。其在天理中來。則本直而無甚難曉。

一部大全之易。隱在天中。而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所言。正是九牛一毛也。其所未言者。當於各爻上。以意求之。

雜蒐

編輯

易不是說殺底物事。只可輕輕地說。若是確定一爻吉一爻凶。便是楊子雲太玄了。易不恁地。聖人當初見這箇爻裏。有這箇意思。便說出這一爻來。或是從陰陽上說。或是從卦位上說。他這箇說得散漫。不恁地逼拶他。他這箇說得䟽。到他密時。盛水不漏。到他疏時。䟽得無理會。若只要就名義上。求他便是。今人說易了。大失他易底本意。周公做這爻辭。只依俙地。見這箇意。便說這箇事出來。大段散漫。

隨錄

編輯

看卦爻。如觀遠岑。移一面則輒換一態。岑是一也。從八面而觀之。則各爲別岑。爻是一也。見處異則各有別見。周公孔子各從一面觀岑也。

卦爲正體。爻多變體。不可執泥。

三多凶。四多懼。

悔者自凶而之吉。吝者自吉而趍凶。爻辭有以時位言者。有以才質言者。

意柔而志剛。

物生於其卦。故從中出現而不得移動。占參人事。故有變通趍避之路。

以卦裏彖爻言之。則彖靜而爻動。以爻中象占言之。則象靜而爻動。

程子則死了易象。朱子則雖能圓活其象。而猶未能盡究其象之所自生。卦與象。時或有二物之疑矣。至於來氏。則正之綜之。錯之變之。一一細看其象之根於卦。然後卦與象。始不爲二物矣。此爲有根蔕之物。視前頓覺生意勃然。

卦如木象如花。花生於木。不是從外來著於此。凡正而得者。仰開之花也。綜而得者。倒開之花也。錯而得者。對枝交開之花也。變而得者。同蔕續開之花也。要之都是此木之花耳。此卦之象耳。

只一貞字。便有許多頭項。

君子ㅣ면ᄒᆞ고小人이면ᄒᆞ리라戒占者當自視其德也。

我若有君子之德。則不假玩占而事事皆吉矣。設使處於三百八十四般之境。皆吉無凶吝之境矣。唯天下之人。中人以下者多。故乃以卜筮示之也。易不爲上智設。只爲中人以下者設也。

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人事之順理處。卽是天。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伏羲圖。震一卦不能獨生。而必得巽一卦。然後始生其物。則凡理不可無應與也。故文王乃重卦。以立卜筮之法。但文王卦位。則非生物之法。故輪序單卦而無應與。

重卦之貞悔。猶河圖生數成數也。

天地生人物之時。太極卽揲蓍不用之一也。編含四十九之變化。便是生人物之理也。以太極先做箇裏面主宰了。天以動唱之。地以靜和之。天以陰陽感之。地以剛柔應之。天以日月星辰變之。地以水火木石化之。次次相間。而生成之理則自始至終。循勢流行於其間。夫太極二儀四象八卦。天地之大全。而至於一微物。亦莫不有太極二儀四象八卦之象。故黃氏曰天地生出人物。如大芋頭生出小芋頭。大抵有理與氣一下生出無限小底。卻都傳與他去。

問理在氣中發見處如何。曰陰陽五行錯綜。不失條緖。便是理。若氣不結聚時。理亦無所拊著。

自兩儀之未分也。渾然太極。而兩儀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固已粲然於其中。及其見於卦畫者。雖有先後而出於人爲。然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勢。固已具於渾然之中。而不容一毫作爲於其間也。人能通玩於畫前畫後兩境界。則理之有無。可見矣。以此推之。天地萬物未生之前。固已有天地萬物可生之勢。此乃理也。

先天八卦。內象內數也。後天八卦。外象外數也。後天重卦三百八十四爻辭之吉凶。又其外者也。隨其時位多。參之以聖人之情。

伏羲觀天地間萬物中之陰陽性情。特揭至精之訓。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字。而後世聖人。乃取其卦畫。去擬天地間萬物之形象。伏羲由粗而入精。後聖由精而復出粗。

所擬之象。或取八卦之性情。或取八卦之形體。或取其變卦。或觸類長之。不一其法。卽所謂外象也。

伏羲時未有文字。故先竆天地萬物之理象。而畫出八卦矣。旣有八卦後。後世聖人。不復窮天地萬物。只竆八卦之理象。而反推之於天地萬物之理象。

乾一字。反推之於天地萬物。觸類以長之。則爲天爲圓爲君爲父爲玉爲金爲寒爲氷爲大赤爲良馬老馬瘠馬駁馬爲木果。比諸先天乾字。本意雖似至粗。而皆不失健之一端也。

自天地萬物理象而約爲八卦。自八卦而復散爲天地萬物之理象。

伏羲窮天地萬物之理象。約爲八卦時。卻捨其象而只取其理。後世聖人之推廣八卦也。兼取理與象而象反多。

先天圓圖。卦氣從天左旋。蓍策從陰陽老少之位。從日右旋。各有至理。

周公爻辭。多於陰爻。示之以遷善之路。此乃聖人之不絶物。化小人爲君子之意也。

周易有三難解。破此三關然後。始可與言易矣。

先後天之變。近看東人文集而悟之。○下之序卦闡象。皆由於此。

序卦。曾見蕭漢中卦序圖而悟之。○卦序專出於後天圖。○八分中。七分綜一分錯。

闡象。晩讀來易而悟之。來易錯綜變之法。專出於後天圖。○七分正。一二分綜。一二分錯。三分變。

天地間。只是一易字。交易變易。無一時之停息。

陽一陰二處數生焉。三畫成處象生焉。六畫一升一降處氣行焉。一來一往。一陰一陽之相對。萬古如一處理定焉。

數止氣行。理定象幻。數與理定。象與氣遊。數者。淵藪也。生生無竆者也。

自其一二三四先後數多寡者而謂之數。

自其六畫三畫一畫擬議像物者而謂之象。

自其萬古一定者而謂之理。

自其四時流行者而謂之氣。

理之已定者。氣只是行之而已。更添減不得。

一乃初二三四五六之爻位高下。亦本於河洛陰陽位置。不入象者也。奇耦謂之數。

一乃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之卦生次序。

一乃一六屬坎。三八屬震巽。二七屬離。四九屬兌乾。五十屬坤艮。

有六爻之大象。頤之龜。

有三爻之本象。風雲雷電牛馬之流。

有一爻之小象。潛見躍飛之流。

有三索。乃得乾坤之本象。

有根因取義之象。

蓋應事接物。不外剛柔。而心爲剛柔之本。無慾而淸則知剛知柔。動罔不臧。

河圖奇耦成對。陰陽之象。易出於河圖。外象而含數於中。

洛書始一終九。陰陽之數。範出於洛書。外數而含象於內。

圖外成象而藏數於中。易畫本此。

書外演數而含象於內。範玄本此。

易之爲書。都是象也。數則或取於一乾二兌等。或假於一六水三八木。

易出於河圖之象。未甞無數。羲文周孔。只取其象而不取數。後來康節始取其數。

玩易法

編輯

每卦以卦名一字。周包六爻。以六爻涵入於卦名中爻。爻從卦名上理會來。可見其所取之象。蓋聖人胷中。本來濶大曠遠。無物不有。

賁於趾之爲言。言將賁之理。去到於趾之上也。明夷於飛之爲言。言將明夷之理。去到於飛上也。

有陽必有陰。猶人之有男必有女。陰陽二氣。以錯看之。則陽卦爻之邊。必粘著陰卦爻。陰陽二氣。逼窄於兩間。有升逼則必有降下來。猶喘息之有呼必有吸。以綜看之。則升卦爻中。必有降卦爻。玩占者知此。則卦之進中。必粘著退。卦之退中。必粘著進。存爻之背粘著亡。亡爻之背粘著存。吉粘著於凶背。凶粘著於吉背。凡得一卦。則左看右看。陞而看降而看。無所不觀。左右面背。都是一身。故或援左而說。或援右而說。面背亦然。變則又自此之他。

對待者。自左之右。自右之左。其兩間來之者。卽太極也。若看見卦而不知那邊隱卦。則太極之理。偏枯不活。流行者。此陞則彼降。此降則彼陞。此順則彼逆。此逆則彼順。以一日觀之。東邊陞則西邊降。東邊順則西邊逆。東邊進則西邊退。兩間上下者。卽太極也。若看面卦而不知背卦。則太極之理。亦偏枯不活。每爻看乘承。應爻之吉凶未判然者。卽察應爻之勸戒情狀則可知矣。如遯卦之勿用有攸往。以其或隨於六四之小人一偏也。人之處世。各有時義。而易中卦爻。亦無非時義。人之行也。順時合義則吉。反則凶。所謂惠迪從逆也。聖人作易。蓋欲使天下之人。各以所處時義。易中卦爻。知其吉凶悔吝。以爲進退動靜之節。若人事自難斷者。又須求卦問占。決之於神明。

羲易之原。出自河圖。畫自五奇五偶而立焉。以爲易爻。書自一乾至八坤八箇卦名而肇焉。以爲易書。數自天一至地十而衍之。以爲易數。物自天地雷風而長之。以爲易物。

須看天下萬事萬物在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在此。聖人擧彼此而合之。天下事物至多。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至少。以至少含至多。故一卦或兼數時。一爻或兼數意。而辭遂參差錯落。

理數源流

編輯

上古無易。伏羲八卦。兼存理數也。文王名六十四卦而繫彖辭。周公別三百八十四爻而繫爻辭。專言理也。孔子十翼。言理兼言數也。周子言理也。邵子言數也。程子言理也。朱子兼言理數也。

易有正象奇象

編輯

爻畫象則有一二三四數陰陽之定位。正也。有剛柔爻之迭用。奇也。應與象則有內外陰陽之正應。正也。有柔居陽剛居陰。不正之應。有比近傍牽之爻。剛比剛柔比柔則害淺。柔比剛剛比柔則害深。皆是不正之應。奇也。位象則有五君四大臣三諸侯二臣初民之正位。正也。有如震初之侯。有如旣濟三之天子。奇也。時象則有如蒙之童蒙。正也。有發蒙包蒙等語。有納婦之語。有子克家之語。奇也。事之終始象則有具擧頭尾而爻間勻整者。有截頭而存尾者。有存頭而截尾者。有爻間或踈或密者。奇也。上下體八物象則有如震爲雷。正也。又爲龍。又爲良馬老馬。又有蒼筤竹之類。奇也。正不可改更也。奇則無所不通。後人亦當觸類而長之也。

爻畫中三才

編輯

天之道陰陽也而爲位。地之道剛柔也而爲畫。人之道仁義也而爲辭。一爻上。拉著天地人三重。天氣地形然後化生人物。故位上生畫。畫上生辭。

易象易物類

編輯

象乃依俙髣髴。可模可見之謂。精也裏也情意也。物類則禽有禽之狀。獸有獸之狀。粗也表也形體也。乾之健進動變象也。龍乃物類也。屯之迍如邅如。欲進不進象也。乘馬班如。乃物類也。不取龍與馬之形體。而深取其情意。始可以千變萬化。引而伸之。觸而長之。此乃聖人立象之意。亦所謂潔凈精微者也。若只取龍與馬之形體。則止於一物而已。

道借意而定。意借象而形。象借物類而顯。

易中道理

編輯

天地間。固有諸般道理。聖人特借卦爻以明示之。借卦爻以明消長進退之道。十二辟卦之類。借卦爻以明吉凶存亡之道。諸卦諸爻。借卦爻以明在上在下之道。借卦爻以明中與過不及之理。借卦爻以明內外應與之理。借卦爻以明君子小人之分。

乾坤毀則易不可見。卦爻亡則易隱矣。

六十四變之時。非吾之所自爲。乃天也。三百八十四變之位。亦非吾之所自得。乃人也。吾之所自修。只有陰陽二德。吾心之陰陽兩端。躬在六爻時事上。

易爻

編輯

凡爻靜則不往不來。動然後往來。

每思每念之。中爲貴。故二五多吉。二爲在下之中道。五爲在上之中道。本吉也。或有於三四上吉者。處地本非吉也。自我善補過然後爲吉也。是開人速改過之路。造吉也。初三爲在下之過不及。四上爲在上之過不及。雖過不及而卽知卽改之。則不遠於中。

陽奇。故善則一中也。陰耦。故惡則過不及也。

讀易

編輯

讀易。須以身置在文王周公之坐地。方見其搆思遣辭之大關天下國家處。親切有味。而無汎遠之弊。諸經亦皆以王者大一統讀之。易得作者之肯綮。凡坐地者。倘來外物也。學無拘位。

八卦圖象

編輯

風雷之性斜薄也。水火之情竪與也。山澤之氣斜通也。天地之形竪合也。此乃造物者性情氣形也。

天地交相逼著。天之下際卽地。地之上際卽天也。自山上而下視。則此山之根。與彼山之根。相接於澤中。無非山也。自澤中而上望。則此澤之倪。與彼澤之倪。相會於山頭。無非澤也。坎雨上潤之。離日下暄之而物長焉。巽風散撓而入之。震雷振動而出之。一散動陽氣之苗然後。苒苒生出。

震巽生物也。物之下根也。坎離長物也。物之中幹也。艮兌收物也。物之上實也。乾坤藏物也。物之全體也。

世情多險阻。吉凶○爻卦剛柔之交互。吾心自簡易。貞○天理則用之不竭。

自伏羲至於今日。譬之自太極而至於六十四卦之時。自今日至於會終。譬之自六十四卦而至於四千九十六卦之時。須知已往生生之理然後。知將來生生之理。

敎易次序

編輯

先敎熟看諸圖。俾知天地陰陽之本原。推之於萬物然後顯而不虗。卽當用一宲字。

次敎體驗六十四卦反對之時義。俾知進退存亡之大節。訂之於古今時勢然後確而可處。卽當用一中字。

末敎探硏諸爻。俾知吉凶悔吝之幾微。會之於吾心然後約而易行。卽當用一貞字。

簡策外凡諸人文。無非假象見義。黼黻之取象。贄幣之取象。輿衛旗幟之屬。器用宮室之屬。無一物非象。無一象非易也。

吉,無咎,無悔,悔亡,貞吉,元吉,亨,元亨,利,無不利者。順之而吉。

往吝,見吝,起凶,凶,終凶,災眚者。反之後吉。

三百八十四爻。純是敎人趍吉。

由道理之非則爲凶。由道理之是則爲吉。易之爲書。只是欲人皆蹈吉字上。仁哉聖人之心也。厚哉聖人之心也。

河圖克數。則自北而南而西而東而中而北。及其流行。則左旋而順生。又四周而成十。中又有十。

洛書生數。則自南而北而東而西而中而南。及其流行。則右旋而逆克。又相對而成十。中又無十。

兩圖生克順逆正相反。而其五物則未始添減。

聖人之意思深遠。不如衆人之短促淺狹。故不但取象於原卦。乃取之於應卦大象中爻錯卦綜卦變卦也。求之原卦。則止於目前而已。求之六處。則意境甚廣。無遠不擧。無微不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