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臯先生文集/卷六
銘
編輯御筆屛銘幷小序
編輯昔我肅宗英烈大王。嘗大書唐人春眠絶句二十字。隷草也。梓本八板在武靈郡。未知誰氏剞劂。臣權募工印出兩件。糊揭二屛子。一藏松沙舘。一賫歸鳴臯草廬。銘曰。
烝哉先王。德藝天縱。薰殿無爲。瑤管飛動。盛唐詩句。神禹篆法。鳳翥鸞翔。龍騰虎躐。心畫自正。焉用筆諫。弓遠鼎湖。影留雲漢。遺黎寶翫。感切羹墻。塌傳紙本。褙揭屛障。爛兮虹光。夜徹穹蒼。臣拜稽首。敬題詩章。
鏡銘
編輯磨則明。不磨則塵。明而塵。非鏡也人也。
饌榼銘
編輯厚生蠟。臘遇毒。君子以。節飮食。
屋漏銘
編輯莫見乎微。莫顯乎隱。寧或愧於屋漏。詩有訓。
衡銘
編輯輕則傾。重亦傾。中然後平。物旣然。心爲甚。宜鑑于衡。
霹靂琴銘幷小序
編輯琴以霹靂桐爲之。本烏山妓春梅琴。琴善鳴。梅善皷琴。與梅幷有聲湖南。梅死將貨琴以堋。余方監長沙務。割俸取之。絃絶徽落。背腹俱裂。試撫之厥響澌。遂伐兜率之栗。易其賓池。斲瀛洲之柚。改其柱趾。煑渤澥之鰾。膠其桐之破缺。而爛鏵鐴以熨之。旣又緪之以野繭之絲。泠泠然依舊霹靂琴雲。銘曰。
物固有遇不遇。遇亦有幸不幸。爾遇我其處幸不幸之間也。欲奏諸有瞽之庭。以賡夫南薰之詠。九門深深兮羌不可干也。欲留之宓子之堂。以和夫武城之歌。心勞政拙兮無奈爾何也。鳴臯兮月白。活淵兮風和。吾將一彈一詠兮。溯玉磵之餘波也。
龍岡居士棄齋銘
編輯馬以羸棄。玉以璞棄。噫噫康君。馬耶玉耶。木以擁腫棄。瓠以濩落棄。噫噫康君。瓠耶木耶。瓠與木棄焉已矣。馬與玉卒騰躍而磨琢也。余雖欲自棄。人其棄余。噫噫康君。其將不爲瓠不爲木。而爲馬爲玉也歟。
贊
編輯全義李氏世德屛贊
編輯於戱孝靖。孝思克篤。母兮在堂。其髮翯翯。篋有輕煖。閣有脂腴。頂金衣彩。載舞載趨。怡怡愉愉。家道以肥。王有恩言。帝降休機。子姓詵詵。於曾於玄。蓬萊之陽。穢貊之疆。甘棠蔽芾。先人之蔭。我濬其源。厥流浸浸。高牙大纛。伊裘伊箕。其世則六。八其人猗。眞珠之舘。淸湖之渚。棨戟繼臨。唱予和女。編貝綴錦。光輝爛燁。旬宣之蹟。詩書之業。是攷是究。百世不朽。仁山之傍。洛水之曲。有蘭夭夭。有賸其馥。於以寶之。於屛之幅。我庸作詩。原始反終。凡爲人子。奈何不恭。
序
編輯鳴山喪需稧題名錄序
編輯自夫春官哀死之禮廢。而公無含襚之贈。井地制産之政壞。而私乏歲月之制。委巷倉卒之變。雖孝子慈孫。亦安能盡誠愼而勿有悔耶。於是乎聯綴立約。措置豫㐫之法起焉。此固衰世之意。而亦民德歸厚之一助也。吾里中先父老。相與聚財置田。收其歲入。令有司者備儲襲斂諸具及匶材。凡同約有喪。輒以一稱賻之。名曰喪需稧。念吾里中人。素皆疎於生産作業。比又年歲不登。井落蕭瑟。類多貧窶者。而由來六七十年。遭大故而能免沽麁之譏者。罔非是稧之力也。前輩長德之憂患後世料理禍變者。吁亦至矣。其始也有一帖。弁以鶴巖鄭公序文。仍列題同稧諸員姓名。註以表德年甲。及其世故人新。則追錄於其下方。今則紙且窮矣。任長鄭君一夔,貳鄭君橈新造冊子。改書見在諸人。空其下備。追錄如舊帖之爲。要餘一言。顧余亦廁名其中。烏得以默然。嘗聞論語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又曰喪與其易也寧戚。若或生不盡養志養體之誠。而死徒致襲斂襄樹之儀。則其可謂禮之盡乎。外雖備附身附棺之物。而內反歉思慕哀痛之實。則其可謂孝之至乎。孝有始有終。禮有本有末。四者兼盡然後。可以庶幾矣。噫小子不天。風樹纏悲。養送諸節。遺憾無窮。奉閱舊帖。先諱宛然。嗚咽涕淚。不忍仰視。奚但朱夫子翫蔡氏獻壽儀之感而已耶。嗟我里中子弟。念哉敬哉。無若不肖者然。
記
編輯浦倉重建記
編輯靑陽之貢。浮於海達於漢。貢賦兩倉。在烏山之狐頭浦。浦之去靑。遠者七八十里。近亦不下四五十里。每當輸轉。人肩頳馬蹄穿。民固病之。丙辰貢倉災。露積於地。重之以備雨防盜之勞。民益嗷嗷焉。丁巳秋。余以不才。猥典芻牧。戊午春。捐俸鳩材。秋八月甲申。卽舊址始事。越八日辛卯。訖土木之工。今年春衣以瓦。於是乎民無防備之勞。而其輸轉之弊則猶夫舊也。仍竊惟念先王賦民。必以佚道。試觀禹貢。雖邦畿密邇之地。米粟秸禾。輕重隨其遠近。其外八州則羽毛齒革金貝絲㓒。各任其土。而愈遠愈輕。民不覺其勞。我朝貢法之近海則以米。遠浦則以綿。實倣乎此也。今夫靑之近邑如公洪鴻扶藍寧興禮。不傍海則濱江。船路俱近。而惟靑越興禮二境。始至於海。厥土且宜綿。而乃反以米不以綿何哉。豈以介處數邑之間。而錯混於制貢之始耶。苟有當路諸公建白釐正。則將與輸轉之弊而倂去。而民按其堵矣。顧此疎逖迂拙。無因而導諸公。吁可慨爾。
龜湖書堂記
編輯二十三年丁卯。聖上以世道下人心溺。寔由敎諭之不早。特降十行絲綸。飭令中外。丕闡小學之敎。時榦方待罪湖縣。竊欽聖意。乃抄選子弟俊秀。使之時習於家塾。會講於縣學。則人皆大驚小怪。指之爲大市平天冠。未幾解歸山南。山南州縣大小凡七十餘。獨聞韶令李候吉輔恭奉聖旨。大興學政。而爲慮閭巷肄業之無所也。割俸出緡錢累百。分散諸坊。其原有書舍而壞毀者修之。湫隘者廓之。無則創建焉。於是乎渠渠廈屋。隨處突兀。龜洞之龜湖書堂。卽其一也。而洞實故申梧峯先生墨莊也。余適過龜洞登是堂。申氏少長咸在焉。自堂而南。涉川而有一岳穹窿。卽梧峯也。堂之背有老松孤峙偃蹇。乃梧翁之胤子薇垣公所取而自號者也。堂之前有湖。湖有新船。所以供泳遊於讀書之暇者也。堂合五間。左右有燠室。中央爲廳事。負壁設臯比。執冊者陞堂。垂跪請業。其間足以容丈。余作而曰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聖上之風勵。賢侯之皷作。必以小學者。誠知所本矣。小學者做人底㨾子。豈獨小子之所當學。將一生受用不盡。而其敎亦有先後緩急之序。修諸身則敬爲主宰。行之家則孝爲本源。此小學之書。必以敬身爲大。而父子有親。爲五倫之首者也。於斯而盡分。則推之國天下。何所處而不得其當哉。雖然讀書者孰不知敬爲一身之主。孝爲百行之源。而未讀旣讀。不免爲一般人者。只爲出入口耳。而不曾體驗身心故也。開卷第一義。固當以朱子讀書法爲準的。而讀書之外。亦有近取遠取之要。諸君其知之乎。咸曰願有聞焉。余曰吾嘗讀梧峯遺書矣。公持身莊嚴。又有至性。事繼夫人吳氏竭誠不懈。則公之學。能識其大而有其源矣。是以事君則忠。蒞民則惠。蔚然爲一時名臣。此豈非諸君之所當近取而爲法者耶。湖之源出自山下。其象爲蒙。始也蒙迷莫適所之。及其遇坎而瀦。波濤澄泓。涵貯許多光影。盈科而泄。充溢畎澮。滋養許多禾稼。有本者如是。是豈非諸君之所當遠取而自反者耶。諸君體肯堂之訓。不失家學淵源。盡觀水之𧗱。能究工夫體用。則庶不負聖上賢侯風勵皷作之勤矣。諸君以爲如何。咸曰諾。敢不慥慥爾。余又喟然歎曰昔李德裕平生用力。鳩四方珍異奇怪。以實平泉曰壞此一草一木者。非我子孫。其孫延古以一石之故殃其身。平泉遂無主。今梧翁之於龜洞。但蓄經史數千卷。而在子有孤松公克世其家。於今五傳而遺澤不斬。童稚後生尙知崇文雅重行誼。而又得賢侯展拓而課督之。則異日朝廷之朝拔暮擢。未必不在於是堂。善乎古人之言曰黃金滿籝。不如敎子一經。詎不信歟。咸曰敬聞命矣。請錄斯言。掛諸墻壁。以作學中功令。余旣慶申氏之福未艾也。又喜吾志之未行於新安者。李侯能行之於聞韶也。樂爲之記。
醒軒記
編輯頃歲缶溪洪君範。要余記醉軒。余勸之酒則搖手。余笑曰醉軒胡不酒。曰範之酒戶素濶。一飮數三斗。近戒而止。名軒卽醉時事也。余本惡醉者。不欲爲醒者囈宿酲。頷之而已。越三年乙亥冬。洪君又來曰醉軒記已就否。時主上大誥禁釀。太室只薦醴齊。余曰君之醒已久。今世界亦醒矣。析木之東酒星晦。何用寄空名於君之軒。請改醉爲醒。君曰諾。遂錄其問答。以爲醒軒記。
跋
編輯御筆帖跋
編輯歲辛亥。臣權屢躡銀臺記注。竊覸奏牘批下間有御筆焉。其一宣懿王后魂殿修改吉日奏批旨也。其一獻文大王舊陵封閉奏批旨也。於是而聖上愼終追遠之意可見矣。其一御供代進奏批旨也。其一軍兵給糧奏批旨也。於是而聖上菲飮食詰戎兵之意可見矣。其一相臣祿俸輸送奏批旨也。其一則以尤諱中衛卒縞素事有聖敎。而臣權記註失實。猥蒙點化者也。於是而聖上敬大臣謹節文之意可見矣。噫一日萬幾。章奏委積。而獨於此六事。勞玉手灑宸翰者。聖意所在。豈亶使然哉。愼終追遠而民德歸厚。菲飮食詰戎兵而儉德著武略競。敬大臣則不眩。謹節文則大順。猗歟休哉。殿下之於爲治。眞能務本知要。而我國其庶幾乎。臣不佞欽誦寶翫。謀所以悠久其傳。褙塗作帖。餙以彩綾。藏之篋笥。尊諸几案。奎璧瑞輝。爛溢圭篳。上燭雲霄。吁其可珍也夫。其可敬也夫。十三年丁巳六月十日癸酉。奉直郞行兵曹正郞臣鄭權。謹百拜稽首以書。
題退溪先生梅花詩帖後
編輯丙辰秋。南遊鶴海。府伯權台仲丈。學退陶者也。出示老先生梅花詩一冊。蓋先生裒稡其平生詠梅詩。手自繕寫。自壬寅至庚午凡九十餘首。夫草木之發英華而芳菲可愛者何限。而先生之於梅君。獨眷眷至此何哉。噫冰魂雪骨。貞孤苦淡。有君子之操。有逸士之趣。品題最在百花頭上。帖中所謂平生苦厭芬華事。壓掃全憑玉雪枝者。其眞一言以蔽之者歟。其詩和婉高古。綽有風雅正葩之體。其書端嚴圓活。不趁鍾王嫵媚之態。句句字字。寫出梅君影子。諷詠翫賞。怳與挹淸後凋數君子。選杖奉袂。周旋唱酬於陶社春風之中也。余素拙於揮灑。荒厖斜側。全欠格度。心常病之。及覩是帖。僭欲效顰。權公投贈無難色。敬賫而歸。褙以雪牋。粧以紋綾。置諸案上。時時臨寫。而竟不能髣髴其萬一。噫書雖小技。亦心畫也。不得先生之心法。而欲效先生之手跡。亦難矣哉。遂援筆感慨。敬書卷末雲。
龍巖朴先生文集跋
編輯余喜讀退陶李先生書。書中與諸子往復辯難及爲諸子記行賁竁者甚多。而其奬詡慟惜。最在朴龍巖先生。先生實長李先生八歲。初未嘗執經造門。而書疏間致敬盡禮。有若師弟子然。李先生亦稱先生以契兄契丈。生而奬詡。歿而慟惜如彼。先生之於李先生。蓋如西山之於晦菴也。余往來先生古里。式棹楔碑。登明鏡堂。奉閱先生遺稿。其詩其文。溫柔簡朴。悉從性理中流出。其所裒稡。非聖賢懿訓。卽忠良韙蹟。而晩境瑣錄。亦必於愼生不恣意上眷眷。不待熟複。已知其爲篤學力行厚德君子也。第恨其字畫或有訛謬。序次未免顚錯。間者先生諸孫。賫寄一通。責以掃塵之役。遂不揆僭妄。猥加釐整。詩賦一卷。文一卷。若夫擊蒙,心學兩篇。雖非先生所自作。要是抄節洛建諸老先生喫緊爲人語。又經李先生是正。而先生之所嘗誦習受用者。則眞所謂法門旨訣。而亦寒泉錄,西山經之意也。玆與日省要語及附錄若干卷。編諸詩文之下。合五卷二冊。揔名之曰龍巖先生文集。可剞劂而行於世。至於景行錄,三侯傳,衛生方等篇。固大有益於格致頤養之工。而猶不如擊蒙心學之爲尤近裏着己。李先生亦只言其可增可刪。而不曾貼標商量。若二書之爲如唐諸賢之不載景行。岳武穆之不列三侯。衛生方數條之未及刊改。均之爲未成書。故釐爲五冊。聯作一袠。名之曰龍巖先生別集。可淨寫而藏於家。用是諗於雲仍諸公。僉曰諾。又索弁首文字。噫先生嘗求諸書序跋於李先生。李先生以爲書之傳非藉此。鄭重未果。顧此渺末後生。不學不文。何敢以不潔拋之佛頭耶。然其合分顚末。不可不使來者知。故敬題數語。以寓高山景行之思雲爾。
靑武誌屛風小跋
編輯始至見有一屛子展在坐後。旣而撤去。蓋假而歸也。遂鳩材募工。粧成八疊。疊畫八界。借李君壽根筆。寫縣藏舊誌。雖制樸文俚而不堪翫。然尙能稽事實而障風埃。時捲舒而戒屈曲。其亦賢乎無也夫。
書朴定齋泰輔絶筆後
編輯右朴定齋絶筆也。凡人病寒。數日不汗。輒氣餒手顫。不能成字形。況於死生之際乎。昔朱先生於蔡神與絶筆。盛加稱道。然神與猶考終牖下。而乃公於雷霆震剝之餘。肉飛骨碎。喉間斷續。廑一縷爾。而亦能伸紙把筆。恣意揮灑。銀鉤鐵索。勁遒奇健。凜凜有不可拔之象。何其異哉。夫人之所恃而能外死生者。只有一箇心主定耳。方公之抗疏叫閽。其心已自驀直定了。雖大校飛棒。滅耳刳膝。而愈益定不少撓。惟其心定。是以氣定。氣定故手定。手定故筆亦定。其波點戈畫。嚴正應法有如此。吁斯其所以爲定齋也歟。
濟原誌跋
編輯驛舊無誌。新蒞者於建置沿改之故。山川臺池亭閣之好。人物之俊異。管屬之遠近。毛足之多寡。及其他職分之所當爲者。擧皆茫然如盲聾。輒詢諸吏而徵之。吏固少贍敏而多奸猾。安保其無錯謬欺隱之弊耶。余是庸病。而又懼夫後來者之病於是也。遂訪之故老。攷之簿牘。略倣方輿書長弟列錄。謂之濟原誌。欲造一屛書之。以便觀覽。匡扇甫就。遽陞軍銜。歸心浩然。未暇訖工。只作一冊子。倩金孝子昌運筆謄置一通。苟代者至。剗繁補漏。褙塗移寫則幸矣。
書察眉樓記後
編輯昔一善金侯廈梴氏搆是樓。扁曰察眉樓。蓋直壓南門之通衢。東街之列肆。貿貿罄折而過檻外者。日不知幾什百。其一欣一慽。不問可驗於眉稜矣。樓雖小。地分高眼界濶。山川之左右環拱。雲煙之朝暮變幻。孰非可以品題者。而顧獨眷眷於審民欣慽如此。侯之爲政。正得分憂之本意。亦堪爲後來者之要箴。而日月悠久。滄桑飜遷。滁陽之亭獨存。廬阜之主屢換。人情大抵喜新。楣額亦未仍舊。或稱鶴訢。或稱淨陽。而俱不如肇錫之爲嘉。且其窓壁毀穿。楯欄朽折。不數年。松沙縣將無所謂察眉樓者。余遂仍而輯之。重揭舊號。時時登臨。引民於前。詢訪疾苦。暇則援梅鶴琴。奏感君恩一曲。聲甚悲壯。棟宇振川谷亦應。
李慵齋書畵跋
編輯嘗讀濯纓遺稿。其銘五絃琴曰借慵齋李居士畵鶴。其記臨錦堂曰吾丈李侯某所名而書也。及其書公梅竹眞八分字詩若跋則盛稱公三絶。且曰使爾生乎吾後。將有不同時之歎。蓋愛之篤而幸其生之不先不後也。公與濯纓爲道義契。出處始末。略無異同。而濯纓於翰墨。眼孔最濶。少許可。豈獨於公。以所好而阿耶。今距公之世且數百年。雖欲擧公藍輿而不可得。則無寧一接公精神手澤之所寓。以少償不同時之恨。而顧桑海變化之餘。曾無一毫芒之流落人間者。常竊慨然。頃者偶過李君鎭宇。君卽公之姓孫也。出視公書畵一帖。迺公就唐人詩句。摹出詩中景物。逐幅左方。各謄其詩凡八幅。噫崑岡之下。果有抵鵲之玉哉。但帖晩得於李之旁孽家屛障。故藏之不謹。致令其書誤被童孩輩潤抹涴補。其豐纖長短。雖不掩其合度。而其芳媚眞態。卒莫得以見矣。殊使人㦖惜。尙幸其畵之能無恙也。噫今有善畵者。置一物於前。審視熟見。勞心費思。五日落一點。十日下一畫。猶患其不能髣髴於萬一。而公只憑昔人咳唾之餘。傳寫萬里外之景物於數千載之下。而能無絲髮爽者何耶。噫此奚特公之工於畵而已。公旣能詩。又能知詩。纔見人之詩。其詩中所詠之景與物。已了瞭然在我胷中。故便能透得相中之色。肖得影外之形。是則帖中雖不見公之詩。而可知唐人之詩卽公詩也。信乎三絶之稱。非鄭滎陽之獨有之也。噫唐人之詩。卽有聲而畵也。公之畵。卽無聲而詩也。吾未知孰爲詩孰爲畵孰爲影孰爲眞耶。尊犍墨刻。雖欲容李德遠之手法。而亦無可如何也。雖然吾平生不識書畵。雖鍾王妙藝。顧陸奇技。輒視之爲草木榮華之過眼。而今於公之遺蹟。獨摩挲珍翫。久而不能釋。是必公有聳動人於筆硏之外者歟。然則爲士君子者。其可不力於爲善。而徒技藝之是尙哉。
書趙和卿墨葡萄後
編輯余嘗遊洛下。洛下大夫士屛簇間。有墨葡萄甚絶。問之則曰趙和卿筆也。見其藝而想其人。欲與之交而不可得。甲辰秋入芹宮。和卿適至。敘寒燠訖。輒曰願得君墨葡萄久矣。而顧余南歸隔一晨。雖有側理紙在行槖中。奈無揮灑暇何。和卿曰何足觀。然曾爲權聖符寫八幅未及付。第觀之。余亟披熟翫。實逐幅異其格矣。有節誕而葉疎者。有促節而繁葉者。有孤莖綿綿而遠引者。有麁枝蔓蔓而相糾者。有被風而離披者。有帶煙而掩靄者。雨打則掀舞。月照則蔥籠。其實有深墨者。有淡黑者。有團如彈丸者。有長如馬乳者。有半落半懸者。有半隱半露於葉間者。大抵畫畫有神。點點欲活。便覺淸風逼人。余疾取而納之袖。胠槖出紙而付和卿。囑其更掃一通。以歸諸權丈。和卿知余意不得不休。不獲已許之。餘珍襲而歸。欲作一障子。褙起以侈墻壁而未能也。抑余平生無它長。稍於外物淡泊。苟非吾有。未嘗取於人。雖人與之。亦掉頭也。今於和卿之畵。乃獨不告其主而橫奪之。有若偸人然何哉。噫是卉也。固造化手分中物。而和卿以三寸管。竊弄造化之權。依㨾成是畵。始知和卿卽盜天機之一大賊。而是畵也卽和卿之贓物也。惟其爲贓物。所以使我心墨而自不覺其爲盜也歟。
增補新安誌跋
編輯地之有誌。卽夏禹貢周職方之遺意。而其採錄人物。亦遷史列傳之筆例也。然而消息盈虛。天地之大數也。事往境新。世移人故。苟不隨續增補。則烏得免古有今無之歎耶。第念邦國輿圖。間架濶大。事面鄭重。固不可輕議於修改。而至若州縣誌。則所載者一雷封也。所領者一邑宰也。編約而易改。事簡而易擧。而顧余前後二叨縣符。登堂輒首閱其誌。誌率累十年不易。斷爛闕漏。殆莫能讀。寧不慨然。曾於靑武松沙。旣皆修弊補闕。造屛障以壽其傳。矧玆新安爲縣。境雖褊小。地稱名勝。山嶽之所繆結。海濤之所涵滀。扶輿淸淑之氣。鍾之爲人。名公巨卿宗工哲匠。肩磨踵齧。錯落卷中。則尤何可任其爛漏而不之恤乎。遂囑縣學長李上舍融及其從祖弟洙。窮搜博訪。補其闕遺。仍要李上舍亨運,匡運昆季及柳君鼎基,金君啓業,李君鎭𤦇。更加考校。作一冊子。令金生世墪繕寫粧䌙。試檢其人物編。則自勝國末。至於今。孝子烈女及文武科蔭仕國子生凡二百餘人。夫縣之南北廑四十里。東西亦如之。而才德之盛。至於如此。人傑地靈。誠不爲誣。而亦非所謂士大夫之冀北者耶。噫流峙不變。井裡依舊。而獨其風聲氣象。殊非昔日之新安。豈天之降才爾殊耶。亶由於敎不敎學不學如何耳。吾曁諸君子。盍相與勉之。
書奉正大夫承文院校理李公墓碣後
編輯右序若銘。明陵癸未春所刻。而厥有闕文。公之高祖諱雲敬司宰監僉正。曾祖諱修備廵衛中郞將。王考諱龜山禦侮將軍。母夫人昌寧曺氏繼亮之女。而陳世系幷不載焉。蓋慮剞劂之煩也。公嘗監慶山縣。而敘踐歷亦不及焉。實未曾攷據也。非昧銘墓體也。而俱未免於疎畧。噫晦老之大賢。而勉之以心得。許之以道義。則其有本原工夫可知。明宣之際。人才爲盛。而早占魁科。入則掌事大交隣之文。出而屢佐皇華之行。其有煥猷專對之才可知。而畢竟沈淪於郡縣之間。詎非數歟。而況中經兵燹。遺文散佚。只有科製儷語一篇。且無誌狀文字之傳於家者。言行大致。無從徵信。已足可慨。而三尺追錄之文。其於世系踐歷。疎略又如是。諸孫以爲恨。後三十五年今上丙辰。石泐而綻。八世孫莆等。將易而新之。謂余亦其自出。俾續記於左方雲。
題松塢李公軫行錄後
編輯此乃松塢李公行錄也。公與弟南溪公輔。言行出處。符合無差池。眞所謂天倫知己者。而南溪公先逝。公記其蹟頗詳。於此求公已足矣。況其子孫之裒錄。又甚纖悉。何用贅爲。第竊覸公居家處鄕之節。自應於周官興行。蒞縣治民之道。無愧於漢代循吏。玆豈亶稟質之美。有以辦得。試讀西厓柳先生閉門焚香。淸宵不寐。請問安心法之詩。及五峯李相公南溪講道之句。則其平日向裏工夫之勤篤。可以想像。噫有本者如是矣。
八景圖屛跋
編輯右關東八景圖。未知誰氏作。卽我先師篪叟先生臥遊之餘也。先生平日。每以金剛宿債之未償爲恨。輒揭此圖於壁間。以寓仁智之樂。泰山遽頹。玉磵嗚咽。胤子一珪甫不任羹墻之慕。珍藏篋笥。而猶慮蟲魚之或爲災也。余賫赴鶴城任所。倩工粧屛而歸之。噫儀形漸邈。手澤尙存。可勝惜哉。可勝痛哉。
玉磵亭唱酬錄跋
編輯亭始刱於丙申。越三年己亥。郡守申公義集來訪兩先生於亭上。嫌其迫窄。斲送北山海松若干株。西簷四架於是乎翼如。而亭之䂓橅完矣。塤叟先生先唱近體四聲以落之。而篪叟先生酬焉。申公曁花山監姜侯啓溥和之。而又迭唱十景絶句。兩先生幷酬焉。續而和十韻者四人。和四聲者累十人。先生隨得隨書。成一冊子。名曰玉磵亭唱酬錄。庚戌塤叟先生易簀亭中。辛亥亭忽災。壬子篪叟先生繼棄後學。自此亭基鞠爲茂草。而錄亦未免於束閣。吾黨小子曷堪安倣之慟耶。篪叟先生胤子一珪。慨然肯堂。與溪社長貳鄭公梯及鄭君一銓一珩議克協。起役於乙亥。訖工於丁丑。誠幸突兀於久壞之餘。僾然瞻敬之有地。一珪甫又粧䌙一素帙。要余謄出唱酬錄。蓋欲寶藏舊帙遺墨。以新帙眎人。梅山令公又黏標舊帙。第其續和諸公年甲而送之。余乃盥跽奉翫。咳唾琳琅。手跡如新。嗚呼惜哉。顧榦素不解書法。而義不敢辭。略效退陶筆體。臨寫一通。附以追次諸作之有關於亭之廢興者與重修記一篇。而眼昏手顫。字畫荒厖。深有愧於朱夫子放意之戒也。因竊念榦之今年。政値篪叟先生絶筆之歲。於塤叟先生庚戌只少一歲。而白紛童習。依舊狂簡。其辜負平日奬勉之意甚矣。早晩歸拜。於何藉手以報函丈之間哉。不勝感慨兢惕之懷。敬題數語於卷末。
雜著
編輯申雲擧龍慶字辭
編輯申氏龍慶。德表雲擧。㑋其字義。求改於余。余曰否否。嘗觀於易。咸傳乾爻。厥象可繹。精義入神。以底於用。譬蟄而存。變化不窮。潛焉勿用。見而在田。譬窮而養。達而是宣。旣知則行。爲學之方。有屈必伸。立身之常。窮養有道。不外知行。嗟爾龍兮。爾擧毋輕。爾長四靈。孔昭其靈。靈或不靈。有慾其因。吻然潛深。硏幾其神。愛爾爪牙。護爾甲鱗。日夕乾乾。爾竢爾辰。雲遠乎哉。氣應於同。豁豁天衢。瑞色蔥籠。渺爾孤擧。利見九五。用作甘霈。潤我土宇。嗟爾雲擧。能事畢矣。顧玆鯫生。曾知乃考。有翰不飛。庶幾裕後。絶絃之悲。眷眷於汝。毋負祝䂓。嗟爾雲擧。
族姪心如一鑑字辭
編輯歲舍柔兆。月旅姑洗。族兄之子。一鑑戴弁。字以心如。表厥名義。人有楪大。維鑑是似。鏡面瀅潔。素無微纇。心體虛明。寧有些穢。塵掩則暗。欲蔽則昏。磨之又磨。眞面斯存。洗之又洗。本體乃現。物來便照。姸媸莫眩。事至輒應。鉅細靡舛。事物旣往。我則如故。那得如許。厥有要務。一箇敬字。卽鑑之汞。河南拈眎。吁最有功。心欲鏡明。奈何不敬。緬爾家學。心法克正。涵溪秋月。印留寶鑑。若翁承輝。不墜遺範。論心射策。逝作人鑑。爾稱其兒。爾質粹明。爾欽乃心。毋忝爾生。苟爲物累。對鏡顔騂。
萬活堂重修上樑文
編輯吾黨安仰安倣。久矣樑摧之悲。凡物有毀有成。居然棟隆之吉。舊號昭揭。後學聳觀。恭惟旅軒張先生。豪傑之才。性理之學。天根月窟。起高樓於空中。檜淵陶溪。溯活源而向上。夙厭塵世。我友卬須。晩卜巖居。所立斯卓。就嚮晦宴息之所。拈爲人喫緊之題。萬物靜觀流動充滿。何地非活潑潑。一原涵養戒愼恐懼。其工則常惺惺。用替盤盂之儆箴。綿日月而不懈。俄致棟宇之傾圮。繼風雷其告災。衿紳惟急於揭虔。土木未遑於起廢。遺廟芬苾。非乏陟降之焄悽。古宅蓬蒿。無復燕申之儼僾。括盡多少化竗。空留波動之淸詞。領取一半景光。但見日躋之孤峙。而多士永歎。今百年有餘。幸歲功之用成。享需頗羨。趁龍見而經始。詢謀攸同。基地何妨自北而南。是亦易簀舊址。製作則稍加損而益。實依講堂前䂓。開玲瓏之八牎。屹高堅之數仞。淵天下上。尙今魚躍而鳶飛。堂室中間。宛昔蛾述而鳥習。觀理之妙術猶在。何論彼物吾身。治心之活法可徵。無若死灰枯木。玆興善頌。用擧脩樑。兒郞偉拋樑東。高峯吐出月輪空。大地山川齊送影。灑然胷次與之同。兒郞偉拋樑南。雲停嶺上嚲毿毿。如能散作太虛雨。普土應看惠澤涵。兒郞偉拋樑西。巋然精舍對簷齊。從知聖道非高遠。敬上加工步步躋。兒郞偉拋樑北。顔井至今湧湜湜。果腹人人如飮河。九三不必爲心惻。兒郞偉拋樑上。普幬穹然覆釜㨾。磨疾蟻遅運不停。蒼蒼所以長無恙。兒郞偉拋樑下。穀種當春布滿野。陽氣發處生意呈。先民取譬非虛假。伏願上樑之後。噲噲其正。濟濟斯興。天地爲吾堂耶。閱萬劫而永保。聖賢與同類者。守一敬之單方。苟違祝䂓。有如屋漏。
竹帶說
編輯戊戌春。余自京來。始與趙謹甫相見。見其帶儘奇矣。匪絲匪繒。團團如筯子大。寸斷而繩貫之若連珠形。余怪而問之曰此甚㨾物。曰山竹之生於石上者。曰何其烏。曰染之。曰奚染。曰用胡桃根皮。曰能壽幾歲。曰此物皮剛而竅穿。竅穿故繩細。繩細故易絶。歲一易其繩。竹則可支累十年。曰子何取於斯。曰取其堅且質。曰堅且質固可貴也。抑有貴於此者乎。覩其中通而可以虛吾心也。觀其外直而可以正吾身也。色溫溫如也。動容貌斯可則矣。響鏘鏘如也。作趨步斯可節矣。一以貫之。可驗魯論之旨也。切以磋之。可證衛詩之義也。矧其植而爲物也。蓋排寒而特立。則取而激勵。亦足以臨患難而不撓奪矣。苟能卽物而觀理。觀理而反身。不亶束腰而止。則其有益於人者。亦豈廑廑哉。噫烏犀銀黃。非不華矣。而不宜於士。鞶革垂紳。非不古矣。而反駭於俗。曷若此物之堅而質而又有衆理寓焉者乎。其視世所取色絲采繒之徒煒燁然也。寧不萬倍矣哉。謹甫曰諾。吾子有言。吾之帶益奇矣。子亦欲帶之乎。曰縱欲之。其於無竹何。鄭希文在傍曰早晩吾當奉大人遊普賢山中。其將爲子圖之乎。未幾篪叟先生投小簡曰吾兒今遺爾帶竹一束。必須截作六十四。以象易卦之數。不然九九八十一可也。小子執刀而斷之。先以尺度之。縮寸則太短。剩寸則亘而妨於圍。卽限而齊斷。剉桃皮幷烹之。凡三大沸而始墨。乃索綿而穿之。圍腰而約之。垂其兩段。期與裳齊。如大帶之爲。則非滿百不能。遂以告先生。先生曰何必六十四八十一爲有法象哉。其百以象百行可乎。於是如其敎帶之。夏而單袷則垂者六十而圍者四十。冬而重裘則圍者增二而垂者各減一。此則隨時損益之義也。遂記其顚末。以爲竹帶說。
七事說。題松沙舊侯小屛。
編輯守令之職有七。曰農桑盛也。戶口增也。學校興也。軍政修而賦役均也。詞訟簡而奸猾息也。蓋無食則饑。無衣則寒。民不饑寒則生齒日繁。此農桑盛爲第一。而戶口增次之也。旣富旣庶而逸居無敎則禽耳獸耳。而敎之之道。文經武緯而已。學校興軍政修。所以居次三次四也。有土此有賦。有身此有役。賦役不均則勞佚懸苦樂判。將無以一衆志。賦役均所以居次五也。生民有欲。爭必有訟。故聖人序卦。受訟於屯蒙洪荒之餘。需養結繩之際。則不聽自無。亦聖人之所難也。可也簡乎。詞訟簡所以居次六也。人性皆善而氣稟所拘。有奸有猾。櫱芽其間。養馬者必先去其害馬者。養苗者必先去其害苗者。養民而獨不去其害民者乎。此所以終之以奸猾息也。其先後輕重之序。大抵如斯。而七者實相資相制。循環無端。政如五行之相生剋。又似四德之貞必復元。旣不可擧此而廢彼。亦不可今日了此而明日始彼。惟一心領畧而罔或遺也。惟一念勤勵而罔或怠也。視如碁盤列碁。而必思所以着手之道。如欲農桑之盛。須不奪時而俾盡力。欲戶口之增。須務安集而遂生養。先德行而後文藝則學校可興。謹簽括而時簡閱則軍政斯修。正經界而使佚道則賦役乃均。無情者不盡辭。畏罪而日遷善則詞訟自簡而奸猾輒息。斯又制七事之要也。然己不正則物不格。心不治則事不辦。在我苟無公明廉惠之實。則於眼前一箇至微細事。尙不能措置得。況民人社稷之所萃七件事之緊重而雜沓者乎。是尤不可不加工於本原地也。吾未知七事之目。拈出於何代。而國家之檢飭守令。惟在於此。肅辭之日。引對則奏之玉宸。否則誦於銀臺。藩宣之冬夏考績。亦不外是。而爲守令者。每患其不盡分。豈才諝之有未逮歟。抑本原之工有未粹歟。榦以不才。猥蒙朝廷記識。再分竹符。竢罪長沙。而於七者未能一焉。誠兢兢乎芻牧之責之懼未副也。舊監鄭侯俊一。卽吾百世之親而圃隱先生之孫也。二期於玆。政多可法。榦惟循塗守轍而不敢變亂。其亦庶乎寡過矣乎。侯嘗粧留八帖小白屛。遂倩善書者。特書七事。仍題數語於左方。旣以自勉。又以勉夫後來繼今者雲。
保寧縣小學訓蒙節目
編輯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人之幼穉也。血氣未完。知思未定。導之善則善。導之惡則惡。政如水之無分於東西。此乃聖狂賢愚所分之路頭也。三代哲王。用創若是。人生八歲。皆入小學。敎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使之習與知長。化與心成。所以治隆於上。俗美於下。非後世之所及也。秦漢以來。此道遂廢。治日少而亂日多。何足怪哉。惟我朱夫子編成小學一書。以嘉惠後學。誠做人底㨾子。而一片中原。百年塵腥。三代遺敎。無可指擬。而我聖朝亦自己卯之後。不復講明是書。委巷小子。多不識小學面目作何狀。故雖聖繼神承。重煕累洽。而敎化之盛。終不古若也。今幸我聖上。有慨於斯。渙發絲綸。飭勵臣民。儀曹奉行。棠席善揚。當職雖甚無似。亦一命吏。則何敢以己不曾喫飽而不勸人茶飯。仰負棫樸作人之至意哉。玆將訓誨節目。開錄於後。
一。鄕校長。爲西四面都敎授。書院洞主。爲東四面都敎授。
一。兩都敎授約會鄕校。薦出各面敎授。各面敎授薦出該面各里敎授。而里敎授必以一里之望。面敎授必以一面之望。都敎授必以一邑之望。
一。各里敎授抄選里中子弟堪學小學者。自八歲至十九歲。開錄姓名年歲。作一冊子。送於面敎授。面敎授聚送各里成冊於都敎授。都敎授聚呈一邑成冊於官家。以爲轉報營門之地。
一。里敎授日聚里中子弟。敎訓小學。而先令通曉文義。次令習熟儀節。使知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當如是。如是則爲人。不如是則不得爲人。
一。每月朔月半。各里敎授。各率里中學徒。就講於該面敎授。
一。四孟朔朝。西四面敎授。各率該面學徒。同赴於鄕校。縣官進明倫堂。與都敎授及面敎授。行拜禮後。使學徒行庭揖禮。以次升講於縣官。而都敎授及面敎授同參講席。月望東四面敎授。各率該面學徒。會講於書院。如鄕校講儀。
一。四孟月朔月半。縣官有故。或値空官時。則校長洞主會講如儀。
一。明道先生曰自幼子常視無誑以上。便是敎以聖人事。許魯齋曰吾於小學。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我朝寒暄堂先生。一生用力於小學。畢竟得不傳之緖。啓無窮之源。此書豈但童蒙輩所當誦讀。無論少長。皆宜講習體行。
一。橫渠先生曰敎小童亦可取益。絆己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數數。己亦了此文義。二益也。對之必正衣冠尊瞻視。三益也。常以因己而壞人之才爲憂則不敢惰。四益也。諸敎授亦宜熟讀詳味。以爲推己及人之地。
一。婦女亦不可不知小學。而我國婦女不習文字。必須謄書諺解。使之誦習。
一。我國常漢鮮解文字。亦須謄書諺解。使於耕田服賈之暇。時時傳誦。
僕年十二。出就外傅。受讀小學書。粗知尊信服習。勝冠以來。斲喪於詞學。淟汩於吏役。畢竟白紛童習。風埃滿面。未免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中夜反顧。茫然失圖。今奉聖敎。竊不勝欽頌皷舞。謹於簿書之暇。日誦數三板。而暮夜秉燭。燭轉無輝。漏器盛水。水漏無痕。秪有悲歎何及之悔而已。噫地雷旣動。歲籥將改。不遠復三字。咸與惟新一句語。願與諸君子講之。
寧越城隍祠改定顚末
編輯城隍祠。本無壇壝。只搆三間屋子。造置木偶人。吏民崇奉。作一淫祠。歲歲重午。盛備酒餚。戶長以下趍蹌奠獻。巫覡擊缶吹篴。婆娑嘔吟。兩日乃罷。凡有祈禱。亦必於是。守其祠者。間三年具帽帶靴笏。與巫覡進偶人前。把紙錢迎神。借騎主官鞍馬。廵遊一邑訖。歸坐官廳。又設盛饌以享之。每當發告之日。祭官不奉神版。行事於偶人。歲庚午府使鄭榦。以城隍祠秩。在國家祀典。而有板不用。行事於淫祠。拂經悖禮甚矣。告由於土地之神。築壇奉主行事。定爲恆式。令吏民撤移淫祠於府西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