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事略
作者:李圭 

卷上 編輯

  鴉片為中國漏,為百姓鴆毒,固盡人知之。而其於郡縣流行之本末,禁令弛張之互用,與夫英人以售鴉片而興戎乞撫,又以惡鴉片而設會勸禁:三百年來之事,則未必盡人知之。用就見聞所及,或采自他書,或錄諸郵報,薈萃成此,附以外國往來文牘,曰「鴉片事略」。

  考亞細亞洲南境,有國曰印度,漢書所謂身毒,又稱天竺者也。廣袤四千餘里,東界緬甸,西界阿富汗、俾路芝,南際大海,北迄蔥嶺,東北界廓爾喀、哲孟雄、布魯克巴諸部落,密邇三藏。國區為五。地形入海之處為南印度;溫都士坦古稱中印度,其厄納特為四方適中之地;孟加剌為東印度,其會城曰加爾格達;西印度跨恆河,與阿富汗、俾路芝接壤;克什米耳為北印度,即古之罽賓國。西北距英吉利,水程約二萬里,東南距粵省,不及萬里。國朝見據於英吉利,英設總督駐焉。

  印度屬英本末譯附:

  印度幅員居中國三之二。在昔,其國物產之備,文字之盛,製造之精,中國而外,無與比倫。國內部落,各為君長。明中葉,有部長名巴白者,霸於諸部,自立為帝,號其朝曰:「泰麥」。萬曆間,有英京倫敦商賈數人,合資創貿易公司於印度,以通商東土,曰:「印度公司」,英君給以憑照,准在東土通商,不許他商繼跡。初僅於印度濱海數處,購地造屋,若村落然,不數年貿易日盛。嗣因印人時與構難,英君又准其在印用兵自衛,於是購兵船,舉官長,練兵丁,築炮台,規模漸擴。

  時印度泰麥朝猶盛,無可乘之隙,而英人亦尚安分也。其後,國勢漸衰,部落相繼作亂,英公司自衛之兵因此而增。其在印度之荷蘭國人,法蘭西國人亦皆以兵自衛。諸部長相爭,多求助於西人,西人立功恆索地以酬,最著者英人也,闢地故日大。

  乾隆間,泰麥之君為英人所攻,不敵出走,繼將辨嘉霸夏亞利撤諸地永屬於公司。公司且與之立約,每年取銀八百萬兩,泰麥幾不國,英竟以一貿易公司稱霸印度。時英君雖不自兼其國,而慮公司尾大,亦遣大臣駐其地以箝制之,又調軍士數隊戍焉,俸餉仰給於公司,又命於倫敦設署為印度公司總署,凡事由署議定,然後傳令於印度。自是公司之權,年大一年。其鄰地失睦與之戰,有不降服者,或索地,或與盟,使類於屬國。咸豐七年,公司所屬兵已二十有六萬人,年中度支需銀九千五百萬兩。是年,土人作亂,與英人構難,欲盡逐英人。英人之居內地者多遭駢戮,曩得境土岌岌可危,英人併力死戰,經年卒使其歸服。然公司之權,亦由是而日替,蓋平是亂,英君力也。

  事後,英君下令其地不再屬於公司,而為英之藩屬,公司原設之員,亦皆隸於國君。英君遂兼有印度,稱印度皇帝焉。夫此公司也,基於貿易之事,卒以二萬里外之大國獻之,雖曰人事,豈非天哉!

  其地,東南兩境產「波畢」,即罌粟花也。取其漿,摶為塊,曰鴉片,今所謂洋藥也。泰西人紀載之書:罌粟初產埃及國,周威烈王時,希臘人以其汁取入藥品食之,能安神止痛多眠忘憂。隋唐之世,阿剌伯人自立為天方國,重希人醫學,希人名罌粟汁曰「阿扁」,阿人遂變扁音為芙蓉,波斯人又音變為片,故有阿芙蓉、阿片之名。明人醫學入門云:「鴉片一名阿芙蓉」,始見「鴉片」二字。蓋自印度南洋展轉傳至中國,復變阿音為鴉也。成化時,中國得其取汁之法。嘉靖初,其法益精。泰西化學家謂鴉片內有一質曰「醉質」,食之令人多眠,蓋醉去也。漸久慣受醉質,則成癮;既得癮,過時不食,全體廢弛;食則復初,而精神日耗,死則隨之。阿剌伯既廣種植,土耳其、波斯諸國效之,歐羅巴洲各國亦種此印度種。最後,其種有二十五,而堪用者甚少。產土耳其、波斯多白花白子;產印度者兩種:一亦白花白子,一紅花黑子。平原所植,俱白花;出喜馬拉山俱紅花。法國人以其子榨油香美,頗好之;英人亦用其漿為藥材;印人則取干塊為餅,嚼食款客;南洋諸島有生食者;俾路芝以西各部酋皆酷嗜之,亦生食也。明末,蘇門答臘人變生食為吸食。其法:先取漿蒸熟,濾去渣滓,復煮和菸草葉為丸,置竹管就火吸食。回教嚴酒禁而酷嗜鴉片。近二十年,美國因旅居華人吸食者眾,亦有習食成癮者。印人亦多習食,毒物蔓延遂及天下,而中國受禍為獨鉅。歐洲近今不種,阿剌伯、土耳其諸國,俗尚因循,故所產不加多,而印度得英人督率,榨漿摶塊,以機器代人力,遂年增一年。其來中國者,名有四:產邁爾窪部而由孟買出海口者曰「白皮」,乃印度官中自種,箱百六七十枚至二百枚,重百斤,今所謂小土,即小洋藥也;產孟加剌部之派托拿者曰「公班」;賓乃斯者曰「剌班」,一曰「姑」,乃英吉利官中所種,箱四十枚,重百二十斤,則皆由加爾格達城出海口,今所謂大土,即大洋藥也;其他,波斯所產曰「新山」,又曰「紅肉」;土耳其所產曰「金花」,亦俱為小土也。

  英人初有印地,歲征其稅,後見流入中國,吸食漸眾,銷路日暢,於是印度人之操其業者,莫不爭種。印酋英官見獲利之鉅也,咸命官經理其事,不許民間私種。英於孟買,加爾格達兩海口,設關榷稅,箱納英金六十磅。前明萬曆十七年,定阿片每十斤稅銀二錢,是為中國徵稅之始。康熙二十三年,海禁弛,南洋鴉片列入藥材,每斤徵稅銀三分。其時,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而益精思之,煮土成膏,鑲竹為管,就燈吸食其煙。不數年,流行各省,甚至開館賣煙。雍正中,定興販鴉片煙者,照收買違禁貨物例,枷號一月,發近邊充軍;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絞監候,為從,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戶、地保、鄰佑人等,俱杖一百,徒三年;兵役人等藉端需索,計贓照枉法律治罪;失察之汛口地方文武各官,並不行監察之海關監督,均交部嚴加議處,尚未及吸食者罪名。乾隆二十年稅則,仍載鴉片一斤估價五錢,似徵稅如故也。

  嘉慶十五年三月,京師廣甯門盤獲楊姓身藏鴉片六盒,請交刑部審辦。得旨:「鴉片煙性最酷烈,食此者能驟長精神,恣其所欲,久之遂致戕賊身命,大為風俗人心之害,本干例禁,該犯楊姓膽敢攜帶進城,實屬藐法,著即交刑部嚴審辦理。惟此項鴉片,近聞購食者頗多,奸商牟利販賣,接踵而來。崇文門專管稅務,僅於所屬口岸地方稽察,恐尚未能周到,仍著步軍統領、五城御史於各門禁嚴密訪查,一有緝獲,即當按律懲治,並將其煙物毀棄。至閩粵出產之地,並著該督撫關差查禁,斷其來源。毋得視為具文,任其偷漏。」二十年三月,諭粵督蔣攸釒舌等奏:「酌定查禁鴉片煙章程。請於西洋貨船到澳門時,先行查驗,並明立賞罰,使地方知所懲勸。」等語,「鴉片煙一項,流毒甚熾,多由夷船夾帶而來。嗣後西洋貨船到澳門時,自應按船查驗,杜絕來源。至奧省行銷鴉片煙,積弊已久,地方官皆有失察處分,恐伊等瞻顧因循,查拿不力。嗣後有拿獲鴉片煙之案,除查明地方委員等有得規故縱情事應嚴參辦理處,其僅止失察者,概行寬免處分。至所請獲興販煙斤自二百斤至五千斤以上,分別紀錄加級及送部引見,並軍民人等拿獲獎賞,以及誣良治罪之處,俱著照該督等所請行。」自是入口者,率暗中偷運,價值益增。洋船初尚泊於澳門,繼且移之黃埔,皆於貨物交易時,夾帶私售。

  道光元年,查出葉恆澍夾帶鴉片之案。奉旨重申前禁:「凡洋船至粵,先令行商出具所進黃埔貨船並無鴉片甘結,方准開艙驗貨。其行商容隱,事後查出,加等治罪:開館者議絞,販賣者充軍,吸食者杖徒。」自此鴉片躉船盡徙於零丁洋。其地水路四達,凡閩、浙、天津之泛海者就地交易,銷數之暢如故。何則科條加重,販者、吸者罪皆不及於死,而有癮者頃刻無煙,即有性命之憂,是以甘心觸犯,購求愈切,奸販乘其所急,得以居奇。胥役包庇,關津賣放,皆由此起。逮躉船移零丁洋後,而鴉片愈矜貴,價值愈抬高矣。

  二年二月,御史黃中模奏請嚴禁海洋偷漏銀兩一折,諭廣東督撫:「洋商與外夷勾通販賣鴉片煙,重為風俗之害,皆由海關利其重稅,隱忍不發,以至流傳甚廣。著該督撫密訪海關監督有無收受黑煙重稅,據實奏聞。並通飭各省關隘,一體嚴密查拿。」兩廣總督阮元奉廷旨密查,奏請暫事羈縻,徐圖禁絕。三年八月,定失察鴉片煙條例:「鴉片煙一項,流毒甚熾,總由地方官查拿不力所致。向來地方官,止有嚴參賄縱之例,並無議處失察之條。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於民間私熬鴉片,未經議及,條例尚未周備。嗣後如有洋船夾帶鴉片煙進口,並奸民私種罌粟,煎熬煙膏,開設煙館,文職地方官及巡查委員如能自行拿獲究辦,免其議處。其有得規故縱者,仍照舊例革職。若止系失於覺察,按其鴉片多寡,一百斤以上者該管大員罰俸一年,一千斤以上者降一級留任,五千斤以上者降一級調用。武職失察處分,亦照文職畫一辦理。其文武官拿獲煙斤,議敘均著照舊例行。」惜其時躉船已改泊急水門、金星門等處,勾結內地奸民,往來傳送。於是鴉片之來,每年驟增至數萬箱。

  洋商易貨無多,輒載銀出洋回國,內地銀荒日甚。朝廷憂之。

  十年六月,定《查禁內地行銷鴉片章程》。十六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上言:「近日鴉片之禁愈嚴,而食者愈多,幾遍天下。蓋法令者,胥役棍徒之所藉以為利,愈峻則胥役之賄賂愈豐,棍徒之計謀愈巧。臣愚以為匪徒之畏法,不如其騖利,且逞其鬼蜮伎倆,則法令亦有時而窮。究之,食鴉片者率皆浮惰無志不足輕重之輩,亦有逾耆艾而食之者,不盡促人壽命。

  海內生齒日繁,斷無耗減戶口之虞。而歲竭中國之脂膏,則不可不早為之計。閉關不可,徒法不行,計惟仍用舊制,照藥材納稅,但只准以貨易貨,不得用銀購買,應將紋銀番洋一體嚴禁偷漏。又官員士子兵丁,不得漫無區別,犯者應請立加斥革,免其罪名。該管上司及統轄各官,有知而故縱者,仍分別查議。

  似此變通辦理,庶足以杜漏卮,而裕國計。」奉旨交疆臣會議。

  時九卿台諫多不為然。給事中許球論:「弛鴉片之禁,既不禁其舊賣,又豈能禁人吸食?若止禁官與兵,而官與兵皆從士民中出,又何以預為之地?況明知毒人之物,而聽其流行,復征其稅課,堂堂天朝,無此政體!臣愚以為與其紛更法制,盡撤藩籬,曷若謹守舊章,嚴行整頓。自古制夷之法,詳內而略外,先治己而後治人。必先嚴定治罪條例,將販賣之奸民,說合之行商,包買之窯口,護送之蟹艇,賄縱之兵役,嚴密查拿,盡法懲治,而後內地庶可肅清。若坐地夷人,先擇其分住各洋行,著名奸猾者,查拿拘守,告以定例,勒令具限,使寄泊零丁洋、金星門之躉船盡行回國。並令寄信該國王:鴉片流毒內地,戕害民生,天朝已將內地販賣奸民,從重究治,所有坐地各夷人,念系外洋,不忍加誅。如鴉片躉船不致再入中國,即行寬釋,仍准照常互市。倘仍前私販,潛來句誘,定將坐地夷人正法,一面停止互市。似此理直氣壯,該夷人不敢存輕視之心,庶無所施其伎倆。」得旨:「鴉片煙來自外洋,流毒內地,例禁綦嚴。近日言者不一,或請量為變通,或請仍嚴例禁。必須體察情形,通盤籌畫,行之久遠無弊,方為妥善。著鄧廷楨等將折內所奏販買之奸民,說合之行商,包買之窯口,護送之蟹艇,賄縱之兵丁,嚴密查拿各情節,悉心妥議,力塞弊源,據實具奏。」是時,鴉片弛禁之議已不行,疆臣奏覆率請嚴定販賣吸食罪名。

  十八年閏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奏請將鴉片從嚴懲辦,以塞漏卮。其疏略曰:「考諸純帝之世,籌邊之需幾何,巡幸之費幾何,修造之用又幾何,而上下充盈,號稱極富。至嘉慶以來,猶征豐裕。士大夫之家,以及臣商大賈,奢靡成習,較之目前,不啻霄壤。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嗇邪?竊見近來銀價遞增,每銀一兩易制錢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銀於內地,實漏銀於外夷也。蓋自鴉片流入中國,我仁宗睿皇帝知其必有害也,故告誡諄諄,例有明禁。然當時臣工,亦不料其流毒至於此極,假早知其若此,必有嚴刑重法遏於將萌。查例載:『凡洋船到廣,必先取具,洋商保結,其必無夾帶鴉片,然後准其入口。

  』其時雖有保結,視為具文,夾帶斷不能免。故道光三年以前,每歲漏銀數百萬兩。其初不過紈衤夸子弟習為浮靡,尚知斂戢,嗣後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置買煙具,為市日中。盛京等處,為我朝根本重地,近亦漸染成風。外來洋煙漸多,另有躉船載煙,不進虎門海口,停泊于洋中之老萬山、大嶼山等處。粵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龍快蟹等船運銀出洋,運煙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歲漏銀一千七八百萬兩;自十一年至十四年,歲漏銀二千餘萬兩;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餘萬兩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兩。以中國有用之財,填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臣不知伊於胡底!各省州縣地丁漕糧,懲錢甚多,及辦奏銷,悉以錢易銀,折耗太苦。故前此多有盈餘,今則無不賠墊。各省鹽商賣鹽,俱系錢文,交課盡歸銀兩。昔之爭為利藪,今則視為畏途。若再數年間,銀價愈貴,奏銷如何能辦?稅課如何能清?設有不測之用,又如何能支?今天下皆知漏在鴉片,所以塞之之法,亦紛紛講求。或謂嚴查海口,杜其出入之路,固也。無如稽查員弁,未必悉皆公正,每歲計有數千餘萬兩之交易,分潤毫釐,亦不下數百萬兩。利之所在,誰肯認真查辦?偶有繳獲,已屬寥寥。況沿海萬餘里,隨在皆可出入。不能塞漏卮者,一也。或曰禁止通商,拔其貽害之本,似也。不知洋夷載入呢羽、鐘錶,與所載出茶葉、大黃、湖絲,通計交易不足千萬兩。其中沾潤利息,不過數百萬兩,尚系以貨易貨,較之鴉片之利,不敵十分之一。故夷人之著意,不在彼而在此,今雖割棄粵海關稅,不准通商,而煙船本不進口,停泊大洋,居為奇貨。內地食煙之人,刻不可緩,自有奸人搬運。故難防者不在夷商,而在奸民。不能塞漏■者,二也。或曰查拿興販,嚴治煙館,雖不能清其源,亦庶可遏其流。不知自定例以來,興販鴉片者發邊遠充軍,開設煙館者照左道惑人,引誘良家子弟例,罪至絞。今天下興販者不知幾何,開設煙館者不知幾何,而各省辦此案者絕少。蓋粵省總辦鴉片之人,據該窯口,自廣東以至各省,沿途關口,聲勢聯絡。各省販煙之人,其資本重者,窯口沿途包送,關津書吏容隱放行。轉於往來客商,借查煙為名,恣意留難勒索。其各府州縣開設煙館者,類皆奸猾吏役兵丁,勾結富家大族不肖子弟,素有聲勢,於重門深巷之中,聚眾吸食,地方官之幕友家丁等半溺於此,未有不庇其同好者。

  不能塞漏卮者,三也。或又曰聽開罌粟之禁,聽內地熬煙,庶可抵當外夷之所入,漸久不致紋銀出洋。殊不知內地所熬之煙,食之不能過癮,不過興販之人,用以攙和洋煙,希圖重利。此雖開種罌粟之禁,不能塞漏卮者,四也。然則鴉片之害,終不能禁乎?實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銀之多,由於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於食煙之眾;無吸食者,自無興販;無興販,則外夷之煙自不來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臣請皇上嚴降諭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止,准給一年期限戒煙。雖至大之癮,未有不漸斷者,倘若一年以後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亂民,置伊重刑,無不平允。查舊例:『吸食鴉片者,罪僅枷杖;其不指出興販者,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然皆系活罪。斷癮之苦,甚於枷杖與徒仗等,該犯明知不肯斷絕。

  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急,更苦於斷癮之苟延。臣知其情願絕癮而死於家,不願受刑而死於市。惟皇上明慎用刑之意,誠恐立法稍嚴,互相告訐,必至波及無辜。然吸食鴉片者,是否有癮無癮,到官熬審,立刻可辨。如非吸食之人,雖大怨深仇不能誣枉良善;果系吸食者,究亦無從掩飾。故雖用刑,並無流弊。臣查余文儀《台灣志》云:『咬 留吧本輕捷善斗,紅毛製造鴉片誘使食之,遂疲羸受制,其國竟為所據。紅毛人有自食鴉片者,其法,集眾紅毛人環視索其人杆上,以炮擊之入海,故紅毛無敢食者。』今入中國之鴉片來自英吉利等國,其法,有自食鴉片者以死論。故各國只有造煙之人,無一食煙之人。臣又聞夷船到廣時,由孟買經安南邊境,初誘安南人食之,安南覺其陰謀,立即嚴禁,凡有食鴉片者死不赦。夫以外夷之人,尚令行禁止,況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雖愚頑之沉溺既久,自足以發瞶振聾。但天下大計非尋常所及,願聖明乾剛獨斷,不必眾意皆合。誠恐畏事之人,未肯為國任怨,明知非嚴刑不治,託言吸食人多,治之過驟則有決裂之患。今寬限一年,是緩圖也。在諭旨初降之時,總以嚴切為要。皇上之旨嚴,則奉法之吏肅;奉法之吏肅,則犯法之人畏。一年之內,尚未用刑,十已戒其八九。已食者,竟借國法以保餘生;未食者,亦因戒煙以全身命,此皇上止辟之大權,即好生之盛德也。

  復請諭飭各省督撫嚴切曉諭,廣傳戒煙藥方,予限吸食。並一面嚴飭各府州縣,清查保甲,預先曉諭居民,定於一年後取具五家鄰佑互結,仍有犯者,准令舉發,給與優獎,倘有容隱,一經查出本犯,照新例處死外,互結之人,照例治罪。至如通都大邑,五方雜處,往來客商,去來無定,鄰佑難於查察,責成鋪店,如有容留食煙之人,照窩藏匪類治罪。現在文武大小各官,如有逾期吸食者,以知法之人為犯法之事,應照常人加等,除本犯官治罪外,其子孫不准考試。地方官於定例一年後,如能實心任事拿獲多起者,照獲盜例議敘,以示鼓勵。其地方官署內官親幕友及家丁,仍有吸食被獲者,除本犯治罪外,該本管官嚴加議處。各省滿漢營兵,每伍取結,照地方保甲辦理。

  其管轄失察之人,照地方官衙門辦理。庶幾軍民一體,上下肅清,無論窮鄉僻壤,務必布告詳明,使天下曉然於皇上愛惜民財,保全民命之至意。如是則漏卮可塞,銀價不至再昂,然後講求理財之方,誠天下萬世臣民之福也。」

  得旨:「黃爵滋奏請嚴塞漏卮以培國本一折,著盛京、吉林、黑龍江將軍,直省各督撫各抒所見,妥議章程,迅速具奏。」時湖廣總督林則徐奏最剴切。疏曰:「查原奏內稱:耗銀之多,由於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於食煙之眾,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等語。臣伏思鴉片流毒於中國,紋銀潛耗於外洋,凡在臣工,誰不切齒!是以歷年條奏,不啻發言盈庭,而於吸食之人,未有請用大辟者,以大清律例早有明條。近復將不供興販姓名者由杖加徒,已屬從重;若逕坐死罪,是與十惡無所區別,即於五刑恐未協中。一則以犯者太多,有不可勝誅之勢,若議刑過重,則弄法滋奸,恐訐告誣攀賄縱索詐之風因而愈熾。

  所以,論死之說,私相擬議者,未嘗乏人,而毅然上陳者,獨有此奏。然流毒至於已甚,斷非常刑之所能防,力挽頹風,非嚴蔑濟。茲蒙諭旨飭議,雖以臣之愚昧,敢不竭慮籌維。竊謂治獄者固宜准情罪以折其平,而體國者尤宜審時勢而權所重。

  今鴉片貽害於內地,非難於革癮,而難於革心。欲革玩法之心,安得不立怵心之法?況行法在一年以後,而議法在一年以前,轉移之機,正系諸此。惟是吸煙之輩,陷溺已深,志氣無不昏惰,今日安知來日!當夫嚴刑初設,雖亦魄悚魂驚,而轉思期限尚寬,姑俟臨時再斷,至期迫而又不能驟斷,則罹法者仍多。

  故臣謂轉移之機,即在此一年之中,必直省大小官員,共矢一心,極力挽回,間不容髮,期於必收成效,永絕澆風,而此法乃不為贅設。謹就臣管見所及,擬具章程六條,為我皇上敬陳之:

  (一)煙具先宜收繳盡淨,以絕饞根也:查吸煙之竹杆謂之槍,其槍頭裝煙點火之具,又須細泥燒成,名曰煙斗。凡新槍、新斗,皆不適口,且難過癮,必其素所習用之具,有煙油積乎其中者,愈久而愈寶之。此外零星器具不一而足,然尚可以他具代之,惟槍斗均難替代,而斗比槍尤不可離。今須責成州縣,盡力收繳槍斗。視其距海疆之遠近,與夫地方之沖僻,戶口之繁約,民俗之華朴,由各大吏酌期定數,責以起獲,示以勸懲。除新槍、新斗,聽該州縣自行毀碎不必核計外,凡積油之槍斗,皆須包封黏貼印花匯冊送省,該省大吏當堂公同啟封毀碎。無論此具,或由搜獲,或由首繳,或由收覓,皆許核作州縣功過之斷數。若地方繁庶而收繳寥寥者,立予撤參。如能格外多收,亦當分別獎勵。

  (一)此議定後,各省應即出示勸令自新,仍將一年之期,劃分四限,遞加罪名,以免因循觀望也:查重典之設,原為吸食起見,果能人人斷吸,亦又何求?各省奉文之後,應由大吏發給告示,遍行剴切曉諭。自奉文之日起扣至三個月為初限,如吸煙之人於限內改悔斷絕赴官投首者,請照習教人首明出教之例准予免罪。然投首非空言也,必將家藏器具幾副,余煙若干,全行告繳到官,出具改悔自新毫無藏匿器具甘結,加具族鄰保結,立案報查。如日後再犯,或被告發或經訪聞,拘訊得實,加倍重辦。其二、三、四限之內投首者,雖不能概予免罪,似亦可酌量減輕。惟不投首者一經發覺,即須加重。蓋四時成歲,三月成時,氣候不為不久,果如畏法盡可改悔,若仍悠忽遷延,再三自誤,揆以誅心之律,已非徒杖所可蔽辜。除初限以內拿獲者,仍照原例辦理外,其初限以外四限以內未首之犯,拿獲審實,似應按月遞加一等至軍為止。其中詳細條款,並先後投首如何減等,首後首犯如何懲辦之處,均請飭部核議施行。

  似此由寬而嚴,由輕而重,不肖之徒如再不知悔懼,置之死地誠不足惜矣。

  (一)開館興販以及製造煙具各罪名,均應一體加重,並分別勒限繳具自首,以截其源也:查開館本系死罪,興販亦應遠戍,近因吸食者多互相包庇,以致被獲者轉少。今吸煙既擬重刑,若輩豈宜未減,應請一體加重,方昭平允。但澆俗已深,亦宜予以自新之路。請自奉文之日始,開館者勒限一月,將煙具煙土全繳到官,准將原罪量減。如系拿獲,照原例辦理。地方官於一月內辦出者,無論或繳或拿,均免從前失察處分。倘逾限拿獲犯,照新例加重,自獲之員減等議處。其興販之徒,路有遠近,或於新例尚未聞知,不能概限一月投首,應請酌限三個月內,不拘行至何處,准赴所在有司衙門繳煙免罪,若逾限發覺亦應論死。其繳到之煙土、煙膏,眼同在城文武加用桐油立時燒化,投灰江河。匿者與犯同罪。至製造煙具之人近日愈多,如煙槍固多用竹,亦間有削木為之,大抵皆煙袋鋪所制,其槍頭則裹以金銀銅錫,槍口亦飾以金玉角牙。又聞閩粵間,又有一種甘蔗槍,漆而飾之,尤為若輩所重。其煙斗自廣東制者,以洋磁為上,在內地制者,以宜興為寶。恐其屢燒易裂也,則亦包以金銀,而發藍點翠各極其工;恐其屢吸易塞也,則又通以鐵條,而矛、戟、錐、刀不一其狀。手藝之人,喜其易售奇技淫巧,競相傳習,雖照例懲辦,而製造如故。應請概限奉文一月內,將所制大小煙具全行繳官毀化免罪。並示諭煙袋作坊、瓦器窯戶,以及金、銀、銅、錫、竹、木、牙漆各匠,互相稽查。如逾限不首,及首後再制,俱照新例重辦。其裝成槍斗可用吸食者,即應論死。保甲知情不首,與犯同罪。

  (一)失察處分宜先嚴於所近也:文武屬員有犯,該管上司於奉文三個月內查明舉發者,均予免議;逾限失察者分別議處。其本署戚友家丁,近在耳目之前,斷無不知,應勒限一個月查明,若不能早令革除,又不肯據實舉發,即是有心庇匿,除本犯加重治罪外,應將庇匿之員即行革職。本署書差有犯,限三個月內查明懲辦,逾限失察者分別降調。

  (一)地保、牌頭、甲長本有稽查奸宄之責,凡有煙土、煙膏、煙具,均應著令查起也:挾仇訐告之風,固難保其必無,但能起獲贓證,即已有據。且起一具,便少一害。雖初行之時,亦恐難免滋擾,然凡事不能全無一弊,若果吸煙者懼其滋擾而皆決意斷絕,不為無裨。至開館之房主,及該地方保甲,斷無不知之理,若不舉發,顯系包庇,應與正犯同罪,並將房屋入官。

  (一)審斷之法宜預講也:此議定後,除簡僻州縣犯者本少,即有一二,無難隨時審辦外,若海疆商賈碼頭及通衢繁會之區,吸食者不可勝計,告發既多,地方有司日不暇給,即終日承辦而片刻放鬆則癮已過矣,委人代看則弊已作矣。是非問罪之難,而定罪之難也。要知吸食之虛實,原不在審而在熬。

  熬一人與熬數人、數十人,其工夫一也。且專一人,容或有弊,多人同熬,轉可無欺。譬如省會地方。擇一公所,匯提被控拘拿之人,委正印以上候補者一員往審,足矣。臨審時,恐其夾帶過癮,則必先將身上按名嚴搜,即糕點亦須敲碎,然後點入封門,如考棚之坐號,各離尺許,不准往來。問官亦止准帶一丁二役隨身伺候,不許擅離。自辰巳以至子丑,只須靜對,不必供問,而有癮之人,情態已皆百出矣。其審系虛誣者,何員所審即令何員出具切結,倘日後別經發覺,惟原審官是問。

  以上六條,理合繕折具奏。

  再有丸方兩種、飲方兩種,另單請頒行各省,以資療治,謹奏其戒煙方總論曰,人之喉管有二:食管以主飲食,下達二腸;氣管以主呼吸,周通五臟。氣管本屬清虛,不受一粒半滴之物,若物誤入其中,即時咳逆必出之而後快。而煙乃有氣無形之物,故可吸入呼出,往來於五臟,雖其氣已去,而其質仍留。但人之所以得生者,胥借胃間所納谷氣,循環於經絡,以培養其精神。今食煙之人,其髒肺慣得煙氣,以克谷氣,故常人一日不食五穀則飢而憊,食鴉片煙者視五穀猶可緩,但對時不吸煙,則癮發而憊。無他,正氣為邪氣所制也。《本草》所載生煙,即今之旱煙,其氣辛,故止於入肺。若鴉片則其性毒而淫,其味澀而滯,其色黑而入肝腎,故一吸而能透於肉筋骨髓之中,一呼又能達於肢體毛皮之杪,遍身內外上下,無處不到。是以食才下咽,自頂至踵,均覺舒暢,遂溺其中。始則由漸而常,繼則由常而熟。至於熟矣,內而髒、腑、經、絡,外而耳、目、手、足,皆必得此煙氣而後即安。一旦無之,腎先告乏,故呵欠頻作,肝因而困,故涕淚交流,肺病則痰涎並生,心病則痿軟自汗。必至是時而起者,脾主信故也。彼溺乎其中者,至是而適受其因矣。然溺而知戒,不過困於一時;溺而不戒,則直徇以身命,以煙氣克谷氣,引邪奪正,其能久乎?果其戒之,並非難事。癮之輕者與體之壯者,既無藥方亦可斷絕。

  茲專為受癮深而氣體薄者立前後兩方:一曰忌酸丸,一曰補正丸。忌酸丸即煙灰和藥為之。緣戒時不能遽絕,故以灰代煙也。

  重用附子者,取其走而不守,能通行一十二經也;佐以柴胡之左旋,升麻之右旋,沈香之直達下焦;四者相合,則徹乎上下表里,頃刻而能遍於一身矣。顧吸煙之人,中氣無不傷者;中氣傷,則氣不能化精而血衰,故用參蓍以補肺氣,白朮以補脾氣,陳皮木香以利諸氣,皆所以安其中也。中氣既固,再有當歸,連柏以涼血而生血,且連柏能殺附子之毒,以生一源之水,且制二相之火也。氣血兩虛之人,保無昏暈,非天麻不能止,故加以天麻。其用甘草者,不但可以補中,兼可益血,並和諸藥也。此方氣血兩補,而藥味不雜,寒熱並用,而於理不悖。

  煉以為丸,吞入於胃,行氣於五臟,輸精於經絡,不俄頃亦即徹頂踵,遍內外,無處不到。是以煙癮不起,諸病不作。且有沈、木二香,氣息芬芳,藉附子行之,熏蒸於五臟之中,吞至數日後,若再取過火煙吸之,不獨髒氣與之扞格,即鼻孔聞之已嫌其臭矣。補正丸即以忌酸丸之方,減去黃蓍、木香二味,不用附子,且不用煙1111 灰,其餘藥味分兩,均與忌酸丸方同。

  凡戒煙者,先吞忌酸丸,至三五日後,每日減忌酸一丸,則以補正兩丸替之,減二丸,則以四丸替之,照此遞推,互相加減,至忌酸丸減盡,再專服補正丸,十日或半月後,即連補正丸亦不用服而癮自斷矣。此方歷試歷驗,具有神效。緣有補中益氣之藥,日減有煙之一丸,以去邪癮,日增補正之二丸以助正氣。

  正氣日足,邪無所容,即使至重之癮,果能痛自改悔,照法行之,不過略多數日,未有不能斷絕者。全身命以保餘生,懍國法而免刑戮,凡有血氣心知之人,有不覺悟自新迷途早返者哉?方藥製法開後:(忌酸丸方)不曰戒煙丸,而曰忌酸丸者,蓋以既用煙灰吞服之後,若與味酸之物同食,則令人腸斷而死,故以忌酸名方,欲服之者,顧名知忌耳。生洋參五錢,白朮三錢,當歸二錢,黃柏四錢,川連四錢,炙黃蓍三錢五分,炙甘草三錢五分,陳皮二錢五分,柴胡二錢五分,沈香二錢,木香二錢,天麻三錢,升麻一錢五分,共為細末,入生附子七錢,米泔浸透石臼中,搗如泥,再入煙灰一兩,攪勻入麵糊,同藥為丸,如小桐子大。丸成後,共稱重若干,約計平時有癮一分者,每日所服之丸須有煙灰一厘二毫為度,必於飯前吞下,否則不驗。起初一、二日,或多吞些,令其微有醉意,則有煙亦不思食矣。

  (補正丸方)生洋參、白朮、當歸、黃柏、川連,炙甘草、陳皮、柴胡、沈香、天麻、升麻,分兩俱照前方,共為細末,用蜜和丸,如桐子大。以之頂換忌酸丸,如初一減忌酸丸一丸,則用補正丸二丸吞下,至初二則減忌酸丸二丸,又用補正丸四丸吞下,余可類推,如癮重者,一劑不能盡除,即多服兩劑,癮亦必斷。

  (忌酸丸加減法)紅白痢,加黃芩;白芍、夢遺,加龍骨、牡蠣;諸痛,加重木香、元胡索;咳嗽,加紫苑、炙冬花、灸枇杷葉(去毛);咳甚者,加杏仁、阿膠;熱痰,加川貝母、瓜蔞霜;寒痰,加半夏、南星;若覺下焦有火,加黃柏、知母;眩暈,加丹皮、白菊;小便短,加豬苓、澤瀉;水瀉,加白茯苓、車前;身體不虛者,去洋參換沙參,炙蓍不必用;如無頭暈者,不用天麻;氣短不足者,加蛤蚧尾;氣喘者,加故紙,並加蛤蚧尾。以上或入藥,或煎湯送下。

  (附錄簡便二方)忌酸補正前後丸方,極靈驗矣,而配合兩劑,需錢數千文,彼憚於斷煙者,尚有所藉口,或謂一時乏此整款,或謂配合費事,有需時日,即勸人斷煙者,亦未必均肯捐資多製藥丸,隨入施給,雖刀圭可以救病,如畏難苟安何故。又附錄兩方,皆費錢極少而為效甚捷者。庶窮鄉僻壤之地,輿台奴隸之微,但使一念知悔,皆可立刻自醫,更何畏難之有。

  一曰(四物飲):赤砂糖一斤、生甘草一斤、川貝母八錢(去心研細)、鴉片灰三錢(癮重者四錢)。右四物以清水十餘大碗入銅鍋煎兩三時,約存三四碗愈濃愈妙,將渣漉出取汁貯瓷瓮內,置靜室無人行處,每日早起及夜臥之前,各取汁一杯,以開水溫服,癮即可斷。如癮極重者,取已煎之汁而重煎之,十杯煎成一杯,照前再服必效。一曰(瓜汁飲):南瓜正在開花時,連其葉與根藤一併取下,用水滌淨於石臼中,合而搗之,取汁常服,不數日夙癮盡去。甫經結瓜者,連瓜搗之,亦可用。

  謹按《本草》載:南瓜甘溫無毒,補中益氣,截其藤有汁極清,如誤吞生鴉片者,以此治之,即不死。是其解毒如神,故除癮亦極著效。此物最易蔓生,雖荒僻村野無處無之,惟至冬則藤葉皆枯無汁可取,其在夏秋則取之不窮,並可不費錢而得。凡勸人戒煙者,皆宜多取此汁,廣貯壇瓮,留以濟人,亦不費之惠。」

  疏上後,復以各省章奏未齊,定議需時,慮民心一放難收,乃商之湘鄂兩巡撫,飭屬先訪開館興販之徒,嚴緝務獲,又會同出示剴切禁戒,捐廉配製斷癮藥丸,於省城漢口鎮等處設局,派員收繳煙槍、煙斗及一切器具余煙。隨據拿獲及首繳煙土、煙膏一萬二千餘兩,煙槍一千二百餘杆,煙斗雜具俱全,湘省亦收繳煙槍二千三百餘杆。民婦多叩頭稱謝,謂其夫男煙癮,服藥斷絕,身體漸強,平日不能斷者,至是皆恃國法有以斷之。

  時新例尚未頒行而情形業已如是,林總督見其機不可失,又上疏稱:「鴉片流毒天下,為害甚鉅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數十年後中國無可以禦敵之兵,亦無可以充餉之銀。」上深韙之。

  七月,步軍統領衙門奏拿獲職官吸食鴉片煙。降旨將該員革職,並將販賣人等交刑部審訊。九月,莊親王亦{宀賣}、輔國公溥喜等以吸食鴉片煙革爵。奉諭:「鴉片煙流毒內地,官民煽惑,傳染日深。前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奏請弛禁,朕即以為不得政體,本年鴻臚寺卿黃爵滋奏請嚴禁,當降旨飭令直省將軍督撫各議章程,昨復令大學士等會議。朕於此事深加痛恨,必欲絕盡根株,毋遺遠患,並於召見內外臣工時詳加察訪,從無一人議及弛禁者。許乃濟冒昧瀆陳,殊屬紕謬。著降為六品頂帶,即行休致,以示懲儆。」其時,天津鎮道在大沽一帶金廣興洋船,拿獲煙土八十二口袋,計重十三萬一千五百餘兩,並取獲煙具軍械,乃在廣東省城水西弄開萬益號之廣東人李四、莫仕梁等,從嚴懲辦。旋奉廷寄,賣大煙土者斬立決,旗人吸煙者斬立決,職任官本人吸煙者照例治罪,幕友長隨吸煙者,本官失察革職,永不敘用,民人吸煙治罪外,子孫不准考試,限一年內禁止盡絕。其如何盡絕之處,著各督撫、府尹妥議具奏。

  詔林則徐來京,面授方略,命以兵部尚前頒給欽差大臣關防令馳赴粵東,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查辦海口,節制水陸各師。

  十一月,陛辭出都。十九年正月,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奏:「遵旨力除鴉片,共矢血誠,俾祛大患。」得旨:「卿等同欽差大臣林則徐若能合力同心,除中國大患之源,不但卿等能膺懋賞,即垂諸史冊,朕之光輝,豈淺鮮哉!而民生之福,政治之善,又非淺鮮。諒卿等亦不煩諄諄告誠也。勉之!勉之!拭目待之!此折給林則徐閱看。」

  是月二十五日,林大臣到粵。維時粵中嚴拿興販吸食之犯,坐地洋人不敢包匿,其躉船寄碇零丁洋面者,共二十二艘,聞有欽差到粵,將欲開行。林大臣欲窮治其事,因咨會虎門水師提督,碣石鎮總兵統帶各營,分路把守,傳令在洋躉船先將鴉片悉數繳銷,方准開艙。二月初四日,傳集洋商伍怡和等十三洋行,發交諭帖,令傳諭各洋商公司人等,並歷年販運鴉片之奸商查頓、顛地二人,查其煙土存儲之實數,即時稟覆。抄諭陳奏。諭內有「本大臣既帶關防,得便宜行事,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終始」之語。奉批:「覽及此,朕心深為感動,卿之忠君愛國,皎然於域中化外矣。」傳諭後,查頓聞風先遁。時英公司領事義律已知其事,託辭回澳門,不至。各洋行觀望推諉,遷延不覆。林大臣趣之急,顛地始隨義律乘舟來省,義律仍僵臥夷館如弗聞者。因派兵役監守,遂援違抗封艙之案,移粵海關監督將各洋商住泊黃埔之貨物一律封閉,停其貿易,又撤其「沙文」而羈禁之。「沙文」者,華人之受僱于洋館,充買辦者也。供應既窘,消息不通,躉船之在外者,經兵役防守,斷其岸上接濟,餉道垂絕。諭帖附:諭各國夷商知悉:照得夷船到廣通商,獲利甚厚,不論所帶何貨無不全銷,欲置何貨無不立辦,是以從前來船每歲不及數十隻,近年來至一百數十隻之多。我大皇帝一視同仁,准爾貿易,爾才得沾此利;倘一封港,各國何利可圖?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乃聽爾年年販運出洋,絕不靳惜,恩莫大焉!爾等感恩即須畏法,利己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食之鴉片煙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查爾等以此物蠱惑華民,已歷數十年,所得不義之財不可勝計,此人心所共憤,亦天理所難容。從前天朝例禁尚寬,各口猶可偷漏,今大皇帝聞者震怒,必欲除之而後已,所有內地民人販鴉片開煙館者,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議死罪,爾等來至天朝地方,即應與內地民人同遵法度。本大臣家居閩海,於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是以特蒙大皇帝頒給平定外域屢次立功之欽差大臣關防,前來查辦。若追究該夷人積年販賣之罪,即已不可姑容,惟念究系遠人,從前尚未知有此嚴禁,今與明申約法,不忍不教而誅。查爾等見泊零丁等洋之躉船,存貯鴉片甚多,意欲私行售賣。獨不思海口如此嚴拿,豈復有人敢為護送!而各省亦皆嚴拿,更有何處敢與銷售!此時鴉片禁止公行,人人知為鴆毒,何苦貯在夷躉,久碇大洋不獨枉費工資,恐風火更不可測也。合行諭飭。諭到,該夷商等即遵照將躉船鴉片盡數繳官,由洋商查明何人名下繳出若干斤兩,造具清冊呈官點驗,收明毀化,以絕其害,不得私毫藏匿,一面出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遠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字樣。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本大臣即當會同督撫兩院,奏懇大皇帝格外施恩,不特寬免前愆,並請酌予賞犒,以獎其悔懼之心。此後照常貿易,既不失為良夷,且正經買賣盡可獲利致富,豈不體面!倘執迷不悟,猶思捏稟售私,或託名水手帶來與爾無涉,或詭稱帶回該國投入海中,或乘間而赴他省覓售,或搪塞而繳十之一二,是皆有心違抗,怙惡不悛。雖以天朝柔遠綏懷,亦不能任其藐玩。應即遵照新例,一體從重懲創。此次本大臣自京面奉誡諭,法在必行。且既帶此關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尋常查辦他務可比。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況察看內地民情皆動公憤,惝該夷不知改悔,惟利是圖,非但水陸官兵軍威壯盛,即號召民間丁壯已足制其命而有餘。而且暫則封艙,久則封港,更何難絕其交通!我中原數萬里版輿,百產豐盈,並不籍資夷貨,恐爾各國生計從此休矣!爾等遠出經商,豈尚不知勞逸之殊形,與眾寡之異勢哉?至夷館中慣販鴉片之奸夷,本大臣早已備記其名;而不賣鴉片之良夷亦不可不為剖白。有能指出奸夷,責令呈繳鴉片,並首先具結者,即是良夷。本大臣必先優加獎賞。禍福榮辱,惟其自取。今令洋商伍紹榮等到館開導,限三日內回稟,一面取具切實甘結,聽候會同督撫示期收繳,毋得觀望諉延,後悔無及!特諭。

  又諭夷人速繳鴉片煙土四條:

  (一)論天理應速繳也:查爾等數十年來,以害人之鴉片,騙人銀錢前後不知幾萬矣。爾則圖利而專利,人則破產以戕生。

  天道好還,能無報應乎?及今繳出,或可懺悔消殃,否則惡愈深者孽愈重。爾等離家數萬里,一船來去,大海茫茫,如風火雷霆之災,蛟鱷鯨鯢之厄,刻刻危機,天譴可畏!我大皇帝威德同天,今要杜絕鴉片,是即天意要絕鴉片也。天之所厭,誰能違之!即如英國之犯內地禁令者,前有大喇咈班圖占澳門,即在澳身死;道光十四年, 律嘮啤闖進虎門,旋即憂懼而死;嗎哩 臣暗中播弄,是年亦死;而慣賣鴉片之曼益死於自刎。

  此外,凡有不循法度者,或回國而遭重譴,或未回而伏冥誅,各國新聞紙中皆有紀載。天朝之不可違者如是,爾等可不懍懼乎?

  (一)論國法應速繳也:聞爾國禁人吸食鴉片,食者處死,是明知鴉片之害人也。若禁食而不禁賣,殊非恕道;若禁賣而仍偷賣,是為玩法。況天朝販賣之禁,本比吸食為尤重。爾等雖生於外國,而身家養活全靠天朝,且住內地之日多,住爾國之日少,凡日用飲食以及積蓄家財,無非天朝恩典,比之內地百姓更為優待,豈爾等於天朝之法,轉不知懍畏乎?從前鴉片雖禁尚不加以嚴刑,此是天朝寬大之政,故於爾等私下販賣,亦不十分窮究。今則大皇帝深惡而痛絕之。嗣後內地民人,不特賣鴉片煙者要死,即吸鴉片煙者亦死。試思爾等若不帶鴉片煙來,內地民人何由而吸。是內地民人之死,都是爾等害之,豈內地民人該死,而爾等獨不該死乎?今仰體大皇帝柔遠之心,姑饒爾等之死,只要爾等繳清煙土,出具以後永不敢夾帶甘結,如敢再帶,人即正法,貨盡沒官。這是寬既往而儆將來,何等包含渾厚!且無論爾歷來所賣鴉片不計其數,就論上年帶來鴉片偷賣,約略亦不少。僅將躉船之見存者盡數呈繳,已極便宜,哪有再讓爾等多賺銀錢,更誘內地民人買食以陷死罪之理?恭查大清律例,內載「化外人有犯並依律擬斷」等語,從前辦過夷人死罪,如打死人償命之類,多有成案,試思打死一命不過釁起一時,尚當依律抵死,若販賣鴉片,直是謀財害命,況所謀所害何止一人一家。此罪該死乎,不該死乎?乃尚不思速繳煙土以免其死乎?爾等細思之!

  (一)論人情應速繳也:爾等來廣通商,利市三倍。凡爾等帶來貨物,不論粗細整碎,無不聽爾銷售;而內地出產,不論可吃、可穿、可用、可賣者,無不聽爾等搬運。不但以爾國之貨賺內地之錢,並以內地之貨賺各國之錢。即斷了鴉片一物,而別項買賣正多,則其三倍之利自在,爾等仍可致富。既不犯法,又不造孽,何等快活!若必要做鴉片生意,必致斷爾等貿易。試問普天之下,豈能更有如此好碼頭乎!且無論大黃、茶葉不得即無以為生,各種絲帛不得即無以為織,即如食物中之白糖、冰糖、桂皮、桂子,用物中之銀硃、藤黃、白礬、樟腦等類,豈爾各國所能無者?而中原百產充盈,盡可不需外洋貨物。若因鴉片而閉市,爾等全無生計,豈非由於自取乎?況現在鴉片無人敢買,爾等寄在躉船,按月有船租之價,日夜有防範之工,豈非多此枉費?一遇風狂火熾,浪卷潮翻,沉沒燒毀,皆意中事也。何如呈繳而得賞乎!

  (一)論事勢應速繳也:爾等遠涉大洋,來此經營貿易,全賴與人和睦,安分保身,乃可避害得利。爾等售賣鴉片,貽害民生,正人君子無不痛心疾首,甚至興販吸食之人罹於死罪,皆由爾等賣煙而起,即愚暗小人亦多抱不平之氣。眾怒難犯,甚可慮也!出外之人,所恃者信義耳。現在各官皆示爾等以信義,而爾等轉毫無信義,於心安乎?於勢順乎?況以不應賣之物,當此斷不許賣之時,爾等有何為難!有何靳惜!且爾國不食,勢難帶回,若不繳官,留之何用?至既繳之後,貿易愈旺,禮貌加優,豈非爾等之福!本大臣與督撫兩大院皆有不忍人之心,故不憚如此苦心勸諭。禍福榮辱,皆由自取,毋謂言之不早也。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三日貼十三行。

  義律至是始謀於各商,查明洋面躉船所存之鴉片,據實稟繳,計二萬二百八十三箱,值英金三百萬磅,核銀約八百萬兩。

  稟詞附:

  英吉利國領事義律具稟欽差大人,為恭敬遵諭稟覆事:轉奉鈞諭大皇帝特命示令遠職即將本英國人等經手之鴉片悉數清繳,一俟大人派委官憲,立即呈送,如數查收也。義律一奉此諭,不得不遵,自必刻即認真,一體順照。緣此恭維稟請明示,現今裝載鴉片之英國各船,應赴何處繳出。至所載鴉片若干,繕寫清單,求俟遠職一經查明,當即呈閱也。謹此稟赴大人台前,查察施行。

  英吉利國領事義律敬稟欽差大人,為遵諭呈單事:昨因謹奉大人鈞諭,即經遠職持掌國主所賜權柄,示令本國人等,即將英吉利人所有之鴉片,如數繳送遠職也。現經遠職查明,所呈共有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候明示查收。緣此謹稟赴大人台前,查察施行。

  林大臣得稟,飭令各船駛赴虎門聽候收繳。二月二十五日,派員收起。至二十七日,林大臣復會鄧總督親詣虎門,一面咨會提鎮各營,統帶各標兵船,分排口門內外,海關監督駐稅口,專司稽查。於是躉船二十二艘先後駛抵虎門,詳細驗收,每艘大者千箱,次者數百箱。至四月初六日收畢。核數得實,每箱酌賞茶葉五斤。集外洋各商,出具「永不售賣煙土,在事後犯者人即正法,貨船入官」切結。據以奏聞。其煙土請解京師。

  原奏云:「臣於正月二十五日到省時,在洋躉船二十二隻,已陸續起碇開行,作為欲歸之勢。若但以逐回夷界,即為了事,原屬不難。惟臣等密計熟商,竊以此次特遣查辦,務在永杜來源,不敢僅顧目前,因循塞責。查夷情本皆詭譎,而販賣鴉片者更為奸猾之尤。此次聞有欽差到省,料知必將該夷躉船發令驅逐,故特先行開動,離卻向來所泊之零丁等洋,以明其不敢違抗。其實每船內貯存鴉片,聞俱不下千箱。因上年以來,各海口處處嚴防,難於發賣,而其奸謀詭計,仍思乘間覓售,非特不肯拋棄外洋,亦必不肯帶回本國,即使逐出老萬山以外,不過暫避一時,而不久復來,終非了局。且內海匪船,亦難保不潛赴外洋,勾結售賣。必須將其躉船鴉片銷除淨盡,乃為杜絕病源。但洪濤巨浪之中,未能確有把握。因思躉船之存貯雖在外洋,而販賣之奸夷多在省館,雖不必遽繩以法,要不可不喻以理,而怵以威。臣林則徐當撰諭帖,責令眾夷人將躉船所有煙土盡行繳官,與臣鄧廷楨,怡良酌商定稿,公同坐堂傳訊洋商,將諭帖發給,令其齎赴夷館,帶同通事以夷語解譯曉諭,立限稟覆。一面密派兵役暗設維防。惟查各國買賣,以英吉利為較大。該國自公司散局以後,道光十六年派有四等職夷人義律到澳門,經管商梢,謂之領事。臣等發諭之後,各國則皆觀望於英夷,而英夷又皆推諉於義律,其中有通曉漢語之夷人E58等四名,經司道及廣州府等傳之公所,面加曉諭。因該夷E58等回稟之言尚為恭順,當即賞給紅綢、黃酒,着令開導眾夷,速繳鴉片。未據即行稟覆,至二月初十日,義律由澳門進省,其時奸夷顛地等,希圖乘夜脫逃,經臣等查知截回,諭責義律以不能約束之罪,並照歷屆英夷違抗即行封艙之案,移咨粵海關監督臣豫堃將各夷住泊黃埔之貨船,暫行封艙,停其貿易。又夷館之買辦工人,每為夷人潛通消息,亦令暫行撤退。

  並將前派暗防之兵役,酌量加添,凡遠近要隘之區,俱令明為防守,不許夷人出入往來。仍密諭弁兵不得輕舉肇釁。在臣等以靜制動,意在不惡而嚴,而諸夷懷德畏威,均已不寒而慄。

  自嚴密防守之後,省城夷館與黃埔澳門及洋面躉船,信息絕不相通。該夷人疑慮驚惶,自言愧悔。臣林則徐又復疊加示諭,勸戒兼施。即於二月十三日,據該領事義律稟覆,情願呈繳鴉片。維時距撤退買辦之期,業已五日,夷館食物,漸形窘乏,臣等當即賞給牲畜等物二百數十件。復向查取鴉片確數,經義律向各夷人名下,反覆追究,旋據呈明,共有二萬二百八十三箱。查向來拿獲鴉片,如系外洋原來之箱,每一箱計裝整土四十包,每包約重三斤,每箱應重一百二十斤。即至日久收乾,每箱亦約在百斤以外。以現在報繳箱數核之,總不下二百數十萬斤。若經奸販轉售,則流毒何所不至,今設法令其全繳,不動兵刑,無非仰仗天威,自然畏服。當即諭令駛赴虎門,以憑收繳。除商明留臣怡良在省彈壓防範外,臣林則徐、臣鄧廷楨同抵虎門。水師提督臣關天培本在虎門駐紥,凡防範夷船查拿售私之事,皆先與臣等隨時商榷,務合機宜,自收繳之諭既頒,尤資嚴密防堵。茲躉船二十二隻,陸續駛至虎門口外,關天培當即督率將領分帶提標各營兵船,排列彈壓,並先期調到碣石鎮總兵黃貴、署陽江鎮總兵楊登俊,各帶該標兵船分排口門內外,聲威極壯。粵海關監督臣豫堃亦駐虎門稅口,照料稽查。

  臣等親率文武大小各委員,隨收隨驗,隨運隨貯。惟為數甚多,一躉船所載之箱,即須數十隻駁船,始敷盤運,而自口外至口內堆貯之處,又隔數十里。若日期過促,草率收繳,恐又別滋弊端。臣鄧廷楨擬收至兩三日後,先回省署辦公。臣林則徐自當常駐海口,會同提臣關天培,詳細驗收,經理一切。容俟收繳完竣,查明實在箱數,與該夷領事所稟有無參差,再行恭摺奏報,並取具各夷人永不夾帶切結存案,以斷根株。伏思夷人販賣鴉片多年,本干天朝法紀,若照名例所載「化外有犯並依律科斷」之語,即予以正法,亦屬罪所應得。惟念從前該夷遠隔重洋,未及遽知嚴禁,今既遵諭全繳躉船鴉片,即與自首無異。合無仰懇皇上覆載寬宏,恩施法外,免追既往,嚴儆將來,並求俯念各夷人鴉片起空,無資置貨,酌量加恩賞給茶葉。凡夷人名下繳出鴉片一箱者,酌賞茶葉五斤,以獎其恭順畏法之心,而堅其改悔自新之念。如蒙恩准,所需茶葉十餘萬斤,應由臣等捐辦,不敢開銷。至夷人呈繳鴉片如此之多,事屬創見,自應派委文武大員將原箱解京驗明,再行燒毀,以徵實在。」

  奉硃批:「所辦可嘉之至。」另有旨,旋奉上諭:「本日據林則徐等由驛馳奏查辦躉船,盡數呈交煙土一折,可嘉之至。

  躉船私販煙土,希圖脫逃,經林則徐等截回躉船二十二隻,起獲煙土二萬二百八十三箱。該夷船畏法自首,情尚可原,著免治罪。該督等奏請酌賞茶葉之處,照所議辦理。此項煙土為數甚多,侯收繳完竣,即查明實在箱數,派委明幹員弁解京以憑核驗。林則徐等查辦妥協,自應量加鼓勵。林則徐、鄧廷楨著交部從優議敘,怡良、豫堃、關天培著交部議敘。

  又奉上諭:「據林則徐等馳奏,躉船鴉片盡數呈繳,請解京驗明燒毀,當降旨允行。本日據御史鄧瀛奏稱:『廣東距京程途遙遠,所繳煙土為數較多,恐委員稽查難周,易啟偷漏抽換之弊』等語。林則徐等經朕委任,此次查辦粵洋煙土,甚屬認真,斷不疑其稍有欺飾。且長途轉運,不無藉資民力,著毋庸解送來京,即交林則徐、鄧廷楨、怡良於收繳完竣後,即在該處督率文武員弁公同查核,目擊銷毀。俾沿海居民及在粵夷人,共見共聞,咸知震懾。該大臣惟當仰體朕意,核實稽查,不准在事員弁人等稍滋弊混。」

  於是林大臣會同督撫於虎門,監視銷毀,就海灘高處,周圍樹欄,開池二,縱橫各十五丈有餘,灌以海水,投以石灰,頃刻湯沸,不爨自燃。潮退,啟涵洞,隨潮出海。每日盡三四百箱至千箱不等。自四月二十二日化起,五月十五日畢事。除去箱只,實共燒毀煙土二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先期出示,令外洋人來虎門集視,其時觀者如堵,悉懾伏無異詞,且有敘入外洋新聞紙中以紀其事者。遂下令盡逐外洋之躉船,與澳門之奸夷,不許逗留內地。其續到之船,有鴉片者倘自揣不敢報驗,即日回國,亦免窮究。若仍沿舊,以煙土卸寄躉船,則入口時丈量船旁水跡尺寸,情偽立見,必按夾帶鴉片新例,人即正法,船貨入官。所有進口之船,均應照此具結。並行文英國王,一體嚴禁。文附:

  天朝欽差大臣兵部尚書湖廣總督林,兵部尚書兩廣總督鄧,兵部侍郎廣東巡撫怡,會同移文於英吉利國王,為會禁鴉片煙事:照得天道無私,不容害人以利己;人情不異,孰不惡死而好生!貴國雖在重洋數萬里外,而同此天道,同此人情,未有不明於生死利害者也!我天朝四海為家,大皇帝如天之仁,無所不覆,即遐荒絕域,亦在並生並育之中。廣東自開禁以來,流通貿易,凡內地民人與貴國番船相安於樂利者,數百年於茲矣。且如大黃、茶葉、湖絲等物,皆國中寶貴之產,貴國若不得此,則無以為命,而天朝一視同仁,許其販運出洋,絕不靳惜,無非推恩外服,以天地之心為心也。乃有一種奸夷,制為鴉片,夾帶販賣,誘惑愚民,以害其身,而謀其利。從前吸食者尚少,近則互相傳流,染毒日深。在中原富庶蕃昌,雖有此等愚民,貪口腹而戕生命,亦屬孽由自作,何必為之愛惜。然以大一統之天下,務在端風俗以正人心,豈肯使海內生靈,任其鴆毒?是以現將內地販賣鴉片並吸食之人,一體嚴行治罪,永禁流傳。惟思此種毒物,系貴國所屬各部落內,鬼蜮奸人私行造作,自非貴國王令其制賣。且即各國之中,亦止數國製造此物,並非各國皆有。然又聞貴國亦不准人吸食,犯者必懲,自系明知其害人,故特為之嚴禁。然禁其吸食,尤該禁其販賣,並禁其造作,乃為公恕之道;若徒禁其吸食,而仍製造販賣,引誘內地愚民則欲之己生而陷人於死,欲己之利而貽人以害。

  此則人情之所共恨,天道之所不容!以天朝威震華夷,何難力制其命!而仰體聖仁寬大,自宜詰誡於先,且從前曾用公文,移會貴國王,一同嚴禁,則猶得諉為不知。今與貴國王約,將此害人之鴉片,永遠斷絕。我內地禁人吸食,爾屬國禁人製造。

  其從前已經製造者,貴國王須即令其搜盡,投之海底,斷不許天地間更有此種毒物。非獨內地人民不受其害,即貴國民人既有造作,安知其不吸食,並令造作而禁之,則貴國亦不受害,豈不各享太平之福,而益見貴國恭順之忱!如此則明乎天理,而上天不至降災;協乎人情,而聖人亦必嘉祥。況內地既經嚴禁,無人吸食,即該夷等仍行製造,終亦無處銷賣,無利可牟。

  與其虧本徒勞,何不改圖生業?現在內地搜出,盡付油火焚燒,若再有夷船夾帶鴉片前來,不能不一體燒毀,恐船內他貨,亦難免玉石俱焚,是利未得而害已形,欲害人而先害己。天朝之所以能臣服萬國,正有不測之神威,無謂言之不早也。貴國王接到此文,即將如何嚴禁斷絕緣由,速行移覆,幸勿誑說遲延。

  佇切!盼切!

  五月,王大臣等會議查禁鴉片章程三十九條。

  (一)沿海奸徒,開設窯口,勾通外洋,囤積鴉片,首犯擬斬梟,為從同謀及接引護送之犯,並知情受僱船戶,擬絞監候;該管官知情故縱者革職,失察者分別議處。

  (一)沿海員弁兵丁,受賄故縱,擬絞立決;知情徇縱,俱發往新疆,官弁充當苦差,兵丁為奴;失察者分別議處,兵丁杖徒。

  (一)合夥開設窯口併合伙興販者,以造意為首,余具以為從論。

  (一)沿海奸徒,寄存洋船煙土,照開設窯口從犯治罪。

  (一)官役拿獲販煙吸食之犯,得財賣放者,與犯同罪;贓重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失察之該管官,分別議處。

  (一)收禁人犯,如有禁卒人等將鴉片煙私行傳遞或為代買者,發極邊煙瘴充軍;其遞解之犯,解役人等有犯前項情弊,發近邊充軍;贓重者,計贓以枉法論;失察之該管官,分別議處。

  (一)兵役匪棍,以查煙為由,肆行搶奪,並挾讎誣賴者,俱發極邊充軍;贓一百二十兩以上者,為首擬絞監候;失察之該管官,分別議處。

  (一)鴉片煙案內,流罪以上人犯,告稱留養者,概不查辦。

  (一)事未發而自首者免罪,聞拿投首者減一等,首後復犯加一等治罪。

  (一)吸食之案,止准官弁訪拿,不許旁人訐告。

  (一)開設煙館,首犯擬絞立決,從犯及知情租屋者,發新疆給官兵為奴;兵役包庇,與犯同罪;有贓計贓,准枉法從重論;失察之該管官,分別議處。

  (一)栽種罌粟,造制煙土,及販煙至五六百兩,或興販多次者,首犯擬絞監候,為從發極邊煙瘴充軍;興販一二次,數不及五百兩者,為首發新疆給官兵為奴,為從發邊足四千里充軍;兵役賄庇,與首犯同罪;贓重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其知情租給房地之業主,受僱之船戶,一年以外者,發邊遠充軍,一年以內杖流,半年以內杖徒;州縣官知情故縱者,革職永不敘用;失察之該管官,分別議處。

  (一)栽種罌粟尚未制煙售賣,及收買煙土、煙膏未售賣者,為首發極邊煙瘴充軍,為從杖流。

  (一)吸煙人犯,均予限一年六個月。限滿不知悛改,無論官民,概擬絞監候。

  (一)平民吸煙,在一年六個月限內者,擬杖流。如系旗人,銷除旗檔,一體實發。

  (一)在官人役,並官親幕友,一年六個月內在署吸煙者,照平民加一等治罪。該管官知情故縱者革職,失察者降調。

  (一)職官吸煙在一年六個月內者,發新疆充當苦差。

  (一)兵丁吸煙在一年六個月內者,發近邊充軍。該管官知情故縱者革職,失察者分別議處。

  (一)開設煙館,栽種罌粟,制煙興販,首從各犯除見擬死罪外,其餘俟一年六個月後,擬絞監候。

  (一)吸煙人犯雖經改悔戒絕,但有存煙灰者,杖一百。

  (一)制賣鴉片煙具者,照造賣賭具例,分別治罪。失察及拿獲之該管官,分別議處議敘。

  (一)同居子弟有吸煙家,家長照不能禁約子弟為竊例治罪。

  (一)職官因吸煙發往新疆者,概不准各城大臣因事保奏。

  (一)宗室覺羅吸煙者,發往盛京,嚴加管束。如系職官及王公,均革職革爵,發往盛京,永不敘用。如犯在一年六個月限滿後者,照新定章程加重擬絞監候,宗人府會同刑部,恭進黃冊請旨。

  (一)太監內如有從前吸食者,限一個月內自首免罪;再限三個月內,令總管太監認真搜查。如有收藏煙具者,審明從重治罪。如三個月限滿,半年以內,有在禁門以內各值房吸食者,均擬絞監候,在外圍值房吸食者,枷號六個月,發極邊煙瘴,永遠枷號,遇赦不赦。失察之總管首領及同屋太監,奏請分別降革治罪。如系首傾吸食,均照禁門以內新擬罪名辦理。

  失察之本管總管,奏請分遣究出販煙之人同罪,若系民人,交刑部加等治罪。至陵寢首領太監等有吸食者,照外圍辦理。其王公門上及各大臣宅中之太監等有吸食者,交慎刑司永遠枷號不赦。如半年以後,仍有吸食,在宮門以內者,擬斬監候。外圍等處及陵寢當差,並王公門上大臣宅中並已為民太監等,擬絞監候。各項失察處分,仍照前議辦理。

  (一)洋商住澳住行,賣貨完竣,即飭遵照定限起程。如一逾限久留,照違制律治罪。

  (一)官兵查拿鴉片煙,遇有大夥拒捕者,准放鳥槍,格殺勿論。銷毀煙土,令督撫親驗真偽,以防偷換。

  (一)沿海各省洋船進口,督撫派公正大員實力搜查。

  (一)各督海關監督,于洋船帶煙進口,知情縱放者革職,失察者分別議處。

  (一)各督拿獲煙犯,將由何處購買,何人包庇護送,及經過地方,逐一根究,分別懲辦。該管官受賄故縱者革職治罪,知情者革職,失察者分別議處。

  (一)拿獲吸煙人犯,承審徇情開脫,照故出入罪例治罪。

  (一)吸食已戒,平民例得免罪,惟職官為民表率,如曾經吸食者,均勒令休致。

  (一)拿獲囤積興販各犯,無論鄰境本境,均准給予議敘,仍分別送部引見。

  (一)訪獲吸食者,亦准酌請議敘。

  (一)在京各衙門及外省督撫,將吸煙之員列入京察卓異,即將原保舉官議處。

  (一)京城地面,五方雜處,稽查尤應嚴密。應責成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隨時訪察。仍嚴禁番役等訛索擾累。

  (一)各省保甲,飭地方官認真編查。如牌長有受賄知情等弊,一體懲辦。

  (一)地方官朔望宣講後,即將吸食鴉片之害,傳齊眾人,明白宣示,庶父誡兄勉,咸知自愛。

  奏入,得旨:「上年黃爵滋條奏鴉片積弊,請旨設法嚴禁,當交各將軍督撫等各抒所見妥議以聞。嗣經陸續奏到,並據科道等官先後條陳,特降諭旨交大學士軍機大臣,會同各該衙門議奏。茲據詳議章程會同奏入,朕詳加披閱,尚屬周妥。俱著照所議辦理,並著纂入則例,永遠遵行。各該衙門即速行刊刻,頒發各直省將軍督撫等,轉行所屬地方文武員弁,一體遵照,明白出示曉諭,咸使聞知。」

  時米利堅(今稱美國)諸國,皆遵具切結。義律自省去澳,復遞稟言:違禁販煙之弊,亟應設法早除,如准委員來澳,會議章程,可冀常遠除絕。林大臣批示獎勵。義律又稟:請本國商船泊近澳門,林大臣以澳門向例惟准設西洋額船二十五艘,若英夷援此例不入黃浦,則海關虛設,而私煙夾帶更無從稽查,駁不許。義律乃倡言不准泊澳,便無章程可議。因不受所賞茶葉,不肯具結,必俟奉國王命,定章程,方許貨船入口。時義律已寄信附貨船回國,往返不過半年。而五月內有尖沙嘴夷船水手毆斃村民林維喜之事,諭義律交夷犯抵罪,義律遲未交出。

  林大臣、鄧總督遵例禁絕薪蔬食物入澳。並以澳門寓夷,既不進口貿易,即不應逗留澳門。義律乃率眷屬及在澳英夷五十七家,同遷居尖沙嘴貨船。時躉船一朝失利,不無怨望。義律以公司領事鼓動群夷,暗招夷埠吐嘧、嘩 侖兵船二艘來粵,又擇高大貨船三艘,配以炮械,赴九龍地方,假索食為名,突開炮攻我水師。我參將賴恩爵揮兵發炮,擊翻雙桅夷船一,舢板船一。而奸夷所雇呂宋躉船,逗留潭子售煙者,亦於八月初間,為我水師攻毀,人船並獲。義律托澳門西夷為轉圜,願盡遣躉船回國,其貨船亦願具結,如有夾帶者船貨充公。林大臣令結內應加「人即正法」之語,且責交出兇犯。旋有其國兩船遵式具結,驗無夾帶鴉片,於九月底入口。而義律遣二兵船阻之,又投稟請勿攻毀尖沙嘴之船,以俟國王之信。水師提督關天培,以兇犯未交擲還。時我師船五隻在洋彈壓,夷見前稟不收,又見我師船紅旗,即發炮來攻,我師連挫之。夷先發炮者,外洋示戰以紅旗,止戰以白旗,誤會我懸紅旗,以示戰事耳。事聞,十一月初八日,奉詔停止英夷貿易。義律復遣人乞恩,謂在粵辦事多年,嗣後請遵大清律辦理,而仍無違於國王之法,許英船回居澳門,俟王諭至再門留易。林大臣以新奉諭旨,不便驟更,復嚴與之絕。英船始均駛出老萬山,而粵洋漁船蛋艇亡命之徒,貪薪蔬之厚值與鴉片煙交易,趨之若鶩。時林大臣已奉總督兩廣之命,義律忽行文照會,索償煙價,蓋已得彼國王回諭也。

  初,鴉片以藥材入中國,康熙十年以前歲不過數十箱,乾隆三十年前每年尚僅二三百箱,乾嘉之際吸食者漸多則不過千箱,道光初年已逾四千箱,十二年多至二萬三千六百餘箱。西

  人紀載嘉道間印度入中國大小鴉片箱數價值譯附:

  嘉慶二十二年,大鴉片二千六百十箱,小鴉片六百箱,共三千二百十箱,價洋銀三百六十五萬七千圓。

  道光二年,大鴉片二千九百十箱,小鴉片一千七百十八箱,共四千六百二十八箱,價洋銀八百三十一萬四千六百圓。

  道光六年,大鴉片三千六百六十一箱,小鴉片六千三百八箱,共九千九百六十九箱,價洋銀九百六十一萬八十五圓。

  道光七年,大鴉片五千一百三十四箱,小鴉片四千四百一箱,共九千五百三十五箱,價洋銀一千四十二萬五千七十五圓。

  道光八年,大鴉片五千九百六十五箱,小鴉片七千七百七十一箱,共一萬三千七百三十六箱,價洋銀一千二百五十三萬三千一百十五圓。

  道光九年,大鴉片七千一百四十三箱,小鴉片六千八百五十一箱,共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四箱,洋銀一千二百五萬七千一百五十七圓。

  道光十年,大鴉片六千六百六十箱,小鴉片一萬二千一百箱,共一萬八千七百六十箱,價洋銀一千二百九十萬四千二百六十三圓。

  {{YL|道光十一年,大鴉片五千九百六十箱,小鴉片八千二百六十五箱,共一萬四千二百二十五箱,價洋銀一千一百五十萬四千二百六十三圓。

  {{YL|道光十二年,大鴉片八千二百六十七箱,小鴉片一萬五千四百三箱,共二萬三千六百七十箱,價洋銀一千五百三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九圓。

  自嘉慶二十二年至道光四年,每年入中國大小鴉片,約計四千四百五十五箱,大箱約值洋銀一千四百四十六圓,小箱約值一千七十三圓。道光五年至十一年。每年入中國大小鴉片,約計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三箱,大箱約值九百六十五圓,小箱約值八百六十二圓。前後十五年中,大箱價值最貴在道光二三年間,每箱值二千五百五十圓;最賤在道光十一年間,每箱值七百九十圓。小箱價值最貴在嘉慶二十五年道光元年間,每箱值一千八百圓;最賤在道光十一年間,每箱值五百二十圓。

  後此今有增無減。是年所燒之煙,英國自稱破費洋銀一千二百餘萬圓,即米利堅人核其成本,亦在六百萬圓。英以印度餉項所自出,與民俱病之。義律自念非力破此局,不足以裕庫藏,又念非合縱於外夷,不足以樹黨援。遂將各躉船繳銷之煙土,按照一千二百萬賠賞,皆寫立匯單,付各躉船回國交兌。

  又遣人遍告孟加剌,怵以生計之失,印度民無不淘懼。黑夷、白夷更番應募,不足,則告助於佛郎西(今稱法國)、米利堅等國。米利堅素不善英所為,謂既在中國貿易,宜遵中國律例,鴉片本非教中所應行,予以繳銷,正與外洋違禁之物罰貨入官之例相符,故英計不行。而佛郎西觀望年余,始遣兵船至香港,又為靖逆將軍弈山所間,遂托以居間講款為詞,其事亦寢。又見粵東自燒煙後,海口嚴密,無間可乘,遣兵船分擾閩浙,以乘我未備。二十年六月,陷寧波之定海。七月,林大臣等奏繼獲販煙人犯。九月,諭:「前因鴉片煙流毒海內,特派林則徐馳往廣東海口,會同鄧廷楨查辦,原期肅清內地,斷絕來源,隨地隨時,妥為辦理。乃自查辦以來,內而奸民犯法不能淨盡,外而興販來源並未斷絕。本年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直隸、盛京等省,紛紛徵調,縻餉勞師,此皆林則徐等辦理不善之所致。林則徐、鄧廷楨著交部分別嚴加議處。林則徐即行來京聽候部議。兩廣總督著琦善署理,未到任以前,著怡良暫行護理。」旋命林則徐、鄧廷楨赴廣東備查問差委。

  先是八月琦大臣自天津奏英人船隻全行起碇南旋,並稟稱沿海各處,如不開槍炮,亦不敢生事端。定海之兵亦可先撤一半。上命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並諭伊里布、宋其沅、裕謙、邵甲名、托津布、鄧廷楨、林則徐等一體遵照,防守要隘,洋船經過或停泊外洋,不必開放槍炮。十一月,琦大臣入粵議撫。義律首索十九年燒煙之價,許之,又索香港全島以為貿易來往市埠,琦大臣不答。十二月,奏粵省實在情形,並節次奉旨,飭查事件:(一)洋人索賞煙價,緣林則徐示令繳煙時節次諭文,均有奏請賞犒獎勵字樣,洋人頗存奢望,迨後煙一箱僅給茶葉五斤,該洋人所得不及本銀百分之一,而又勒具「以後再犯鴉片煙,船貨入官,人即正法」之甘結,迄未遵依,此釁所由起也。(一)硃筆點出,林則徐奏躉船二萬餘箱,系英國領事義律自行遞稟求收等語。查義律遞稟距林則徐撤退買辦已五日,可見窘迫而然,非出情願。時義律僅止孤身,設有黨援,未必降心俯首云云。

  二十一年正月,英人撲虎門,兵艦中有輪船四艘。琦大臣允為奏懇給地通商。上命奕山至粵,統兵會剿。時琦大臣已受嚴譴,撫議方息,而義律以乘勝之師先發之,遂破虎門,闖入烏涌卡,稱兵於省河。四月,英人攻省城急,壞城外四方炮台。

  廣州府知府余保純言于靖逆將軍曰:「彼以索煙價來,未可以空言撫也。」無以應。次日,炮子直入老城貢院前。靖逆將軍謀於督撫,請先遣其縋城出見義律,義律謂:「余是隨林大臣查辦之員,不應忘二萬餘箱之煙價。」靖逆將軍因奏請復准通商。維時米利堅人深以各躉船收回煙價,不應向義律索加倍之償,因余保純固請裁減,乃勸義律援照成本,按原索之半數,償以銀六百萬兩。乃罷兵,而以償款作為追交商欠完案。然英人無厭之求,已留為異日再索之張本矣。

  二十二年秋,英國公使璞鼎查率馬利遜等稱兵要撫,至江寧省城。命廣州將軍宗室耆英、乍浦副都統紅帶子伊里布為欽差大臣,與璞鼎查議款。遂索款二千一百萬兩,首列煙價六百萬,鋪足一千二百萬之原數,次列商欠三百萬,以粵東原議未及商欠一款也。至戰費一千二百萬,則自入粵後償其所失,而香港一島亦遂予英,且准五口通商。議十三條,謂之《江寧條約》。是年七月二十四日,耆大臣等詣英國汗華麗兵船就約鈐印。九月二十四日,奉硃批:俱著照所議辦理。是為中外立約之始。時靖逆將軍遠在粵東,既不與聞,米利堅人亦無至者,遂一任 卜鼎查予取予求。議款悉出自英人手定,於是鴉片弛禁之議復起。

卷下 編輯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諭軍機大臣等:耆英奏通商事竣,朕思鴉片煙雖來自外夷,總由內地民人逞欲玩法,甘心自戕,以致流毒日深,如果令行禁止,不任陽奉陰違,吸食之風既絕,興販者即無利可圖。該大臣現已起程,著於回任後,統飭所屬,申明禁令。此後,內地官民,如再有開設煙館及販賣煙土並仍前吸食者,務當按律懲辦,毋稍姑息。特不可任聽關吏人等過事誅求,致滋擾累。總之,有犯必懲,積習自可漸除,而興販之徒亦可不禁而自止矣。

  方五口之通商也,外洋出入之貨,多定以稅則,載入條議,惟鴉片以新例初頒,釁端由是而起,既不便申明前禁,又不便擅定稅章,遂置此項於不議。各洋商曆年進口之貨,以此不入稅者為大宗,而吸食興販之徒,竟明目張胆以趨附。印度鴉片之稅,歲增至八千餘萬盧卑。窯戶居奇,關胥中飽;國課支絀,軍餉浩繁。咸豐五六年間,東南各省奏請抽厘充餉,始自江蘇之上海,定以每箱二十四兩,以二十兩歸入軍需支撥,四兩為辦公經費。其後粵匪竄入閩界,閩督奏請援照江蘇從權辦理,復以軍餉緊迫,向洋商貸銀五十萬,約以扣稅歸款。旋經興泉永道出示,定以每箱洋銀四十圓外,加費八圓。浙之寧波,有本地行棧與洋商往來,議定箱價,願赴官包繳月厘。其他若江西之河口,安徽之屯溪,皆以此為厘金大宗。其徵稅,則始於咸豐九年。

  先是,八年,上海會議《通商稅則善後條約》,欽差大臣大學士桂良等與英、法、美三國公使額爾金等面議,謂稅則內所定出口進口之貨,均按照百中抽五以為則。惟查洋藥系例禁進口之物,現因定稅弛禁,通融辦理,應與各貨分別徵收,另立專條,以示限制。三國皆以為然。乃於《上海稅則善後條約》第五款內開:向來洋藥不准通商,今稍寬其禁,聽商遵行納稅貿易,准其進口,每百斤納稅銀三十兩。惟該商只准在口銷售,一經離口,即屬中國貨物。只准華商運入內地,外國商人不得獲送。即《天津條約》第九款所載,英民持照前往內地通商。又二十八條所載,內地關稅之例,皆與洋藥無涉,其如何徵稅,聽憑中國辦理;嗣後遇修改稅則,仍不得按照別貨定稅,止准照新章買賣,敢違此例,所運貨物,全罰入官等語。渾其名曰「洋藥」,以昔年原照藥材上稅故也。當經王大臣等會戶部議奏,略言洋藥一項,除系官員、兵丁、太監人等照例治罪,又私售藏奸聚集者照聚賭例治罪外,其餘民人概准買用。凡外洋及內地客商在各省關口貿易者,均照酌定稅則。上海一口,議定每百斤稅銀三十兩;所有各海口及天津關,均系一水可通,再內江河面凡船只能到各稅關口者,均請照上海一律輸稅。至崇文門及各省由旱路轉進者,均請每百斤減稅十兩,作為腳費。

  一切緝私章程,均照各關稅口,毋庸另立條款,以歸簡便。各省關口,於所征此項稅課,不必歸入各關歲額報部。自接到部文之日為始,三個月將所徵稅銀兩簿,一面報部,一面起解交庫,不准奏留撥充用項。其民間買用,於九年三月初一日,出示曉諭,一月以後,悉照新定條例一體遵行。奉硃批:依議。

  於是鴉片之禁大弛。其列入稅則也,人多謂英人利己損人,不顧公論,強請而後允。訪之局外人,不盡然也。蓋當日粵中互市定例,以貨易貨,不得易銀出洋。彼以洋布、呢羽易我絲茶,商情多不踴躍,示以鴉片,則爭先恐後。嗣又屢以鴉片違禁肇釁,雖逐其躉船至外海,而奸徒偷運如故。英人見我嗜之甚,遂謂與其以是肇釁,曷若量請弛禁,尚可保承平,敦和好。是此次之入稅,亦我華人先有以召之也。

  考洋藥按百斤徵稅三十兩,原系征之海口,征之洋商,今約內聲明一經離口,即是中國貨物,則此後運入內地之洋藥,皆系征之華商,與洋人無涉。其征之華商者,聽中國辦理,須照內地逢關納稅,遇卡抽厘章程。各省惟海口三十兩之稅一律照辦,余則收稅收厘,應酌量情形,隨時隨地,或增或減,悉聽中國,外國不得干預。乃上海方按章程舉行,而英國駐京公使威妥瑪報稱上海設局抽厘,於進口稅銀三十兩外,另收銀五十兩,與條約內明文不符,商民不便。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行文江蘇,旋准咨覆,洋藥進口,每百斤征洋稅三十兩,售與內地商人,征華稅三十兩,厘捐二十兩,是征之洋商者,僅有三十兩,其餘五十兩,皆征之華商與洋商無涉。由總理衙門照會威使,始不能辯。續據總稅務司赫德在京呈遞清單,內稱:洋藥抵中國者,每年約有七萬箱,收厘太重,即起保私偷漏之端。現議有兩法:一則進口時,征一次重稅,每百斤六十兩,完稅後,准往各處,不復另征別稅;一則進口時,按則徵收洋稅三十兩,再征華稅十五兩,准在通商之本府所屬境內,不再加征,一出本府之境,應聽憑地方官隨時設法辦理。就王大臣謂洋藥一入內地,總以由中國任意徵收為是。赫德言:「今上海辦法,並無起色,如照單辦理,征洋稅三十兩,華稅十五兩,猶恐不無走漏。是以到香港者雖有七萬箱,而單內可稽者,約只六萬箱。若照內地辦法,另徵稅銀三十兩,厘捐二十兩,竊慮有名無實,收稅愈重,走漏愈多,恐所征者,尚不如每百斤僅征四十五兩之多。」經王大臣等奏請將單發南北洋通商大臣妥議。又據赫德另呈洋藥一款,內稱廣東省城設有洋藥厘捐總局,如先在局納厘五十兩,即無庸在關完納正稅。亦經總理衙門行文入粵,仍照原議,洋商交稅,只准在海口銷賣,不得運入內地。其賣與華商後,如何徵收稅厘之法,洋商不得過問。又議定土貨復進口,應聽中國納稅抽厘,即使洋商影射銷售,而徵稅征厘,悉與華商無別云云。於是外洋無從取巧,而各口走私偷漏之案層見疊出。廣東一省為尤甚。竊以為威妥瑪之爭,欲便其洋藥商人,厘輕則利重,此其私心執約以拒是也。若赫德總司稅務,予奪出自中國,其論收稅愈重,走漏愈多一語,誠有至理。所請進口時征一次重稅每百斤六十兩後,不再征,正以救進口後走漏之弊,惜其時初用洋人,未能據信其言。然稅厘由關並征,即根於此也。印度運來洋藥,以香港為總匯所,地既屬英,我不能設關以征其稅,而斤件固可稽其數。故赫德單內,有每年七萬箱之語,但就六萬箱計稅,則其餘皆走漏者也。單內詳其漏稅之口,以粵東為最,福州、廈門次之。香港系中國無稅之口,四面皆海,離岸不遠,而粵東水程多歧,因此大小各船均可到港。洋藥物小价貴,偷漏難防。

  其自香港運入粵境,亦非外洋船隻,類多各鄉村渡船、漁船,或販私鹽船,更有官設保私之巡船,不難指名。若有海關巡船往拿,則開槍炮抗拒,不遵查驗。漏稅之多,即以粵海一關而論,一年便有五十萬兩,則幾二萬箱矣。又據單內,照其所定每箱稅銀四十五兩估計,各口每歲之稅額,天津、牛莊、登州洋藥,以每年二千箱算,應納稅約八萬兩;上海、長江一帶以三萬餘箱算,應納稅約一百五十萬兩;福州以四千五百箱算,應納稅約二十萬兩;廈門以三千二百箱算,應納稅約十萬兩;廣州以一萬二千箱算,應納稅約五十萬兩;潮州以一千八百箱算,應納稅約八萬兩。此外台灣瓊州、寧波等處,亦約有數千箱。此六萬餘箱洋藥抵中國,各口稅則之可考者也。赫德又以內地人之做洋藥生理者,窯口一也,行戶二也,煙館三也。自許民間買用之令下,則與百貨之開張者無異,而稽查稅則勢不能不設法辦理。故單內言欲做此等生理者,須先赴關呈明,擬在何處開張洋藥店鋪,請領字號招牌,並頒給准充執照,方許開張。凡給照者,應以一年為限。請領准照之人,應分別窯口、經紀、煙館三項,照內註明某項應納銀若干。若在通商港口請領執照者,無庸拘定限額,以符條約。又後開另款,內稱:在上海做洋藥生理,應由戶部行文地方官,出示禁攬包攬霸市。

  但驗明有準照者,均隨意在棧房或在躉船,不論與外國何人置買洋藥等語,此亦惜未能行者。

  光緒二年,英官馬嘉理被害事起,英公使威妥瑪會北洋通商大臣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於七月二十六日在煙臺議立條款。其第三端洋藥一項,威使議請本國准為另立辦法,與他項洋貨有別,令英商於販運洋藥入口時,由新關派人稽查,封存棧房或躉船,俟售賣時,洋商照則完稅,並令買客一併在關輸納厘金,以免偷漏。其應抽收厘稅若干,由各員察看情形酌辦。

  威使上之英廷,議久不決,下印度總督核議。非英廷之難決也,蓋印度度支賴是項稅款者,十之三四,慮一經議定,中國既於海口重加其稅厘,內地復隨意抽收,於販賣商人有所不便,即於印度進款有所不便,而於英廷尤有不便。印督中於商人之言,英廷復中印督之言,且煙臺條款有益於彼者,已盡行之,此事遂置不理。其謂久議不決,特飾詞也。

  六年十月,總理衙門與美國駐京公使另立條款。其第二條曰:「兩國彼此商定,中國不准販運洋藥入美國通商口岸,美國商民亦不准販運洋藥入中國通商口岸,並由此口運往彼口,亦不准作一切買賣洋藥之貿易;兩國商民,無論雇用本國、別國船,及本國船而為別國商民雇用販運洋藥者,均由各本國自行永遠禁止。」維時,巴西國亦遣使臣喀姓來請立約,北洋李大臣與議,其第十四款與美約同。美巴商人,本無運售洋藥者,論者謂是約無關重輕,而不知關係特重,蓋將來與他國修約,據是以為成案,由漸而列之約章,可期盡遏來源也。

  七年,南洋通商大臣大學士兩江總督左宗棠奉詔入直樞垣,與北洋李大臣會商威使,加征洋藥稅厘,每百斤共銀一百五十兩,使價貴癮減,寓罰於征,得以漸除,並加收土煙厘金。奏曰:「鴉片流毒中國,其患先中於市廛衙署,凡中人溫飽之家,佚游燕辟子弟,聚處而嬉,用以遣日。比吸食有癖,積漸成癮,癮重而形神交瘁,於是資傾家破,而身命隨之。內地罷民,拋腴地以種罌粟,E59果取漿,名為土漿。其患先中於鎮集鄉村,凡食貧力作之人,游手無聊之輩,久且視為平常日用所需,不知禁令為何事。於是吸食者多,更成積重之勢。華民之吸煙者多,洋藥之銷路亦日益暢。從前各海口每歲進洋藥三萬餘箱,嗣漸增至五萬餘箱,近聞且增至七萬餘箱。而洋藥之價,前時每箱百斤售銀七百餘兩,近聞已減至五百餘兩。是銷路之暢,由於貨價之減,可知也,而洋人心計之工,亦可知。於此而嚴吸食興販之禁,法輕則易犯,令峻又難行;若奉行不得其人,非徒無益也。臣前督陝甘,先以禁種罌粟為務,飭各屬隨時查拔,以清其源。遇有洋藥入境,則標識封存行棧,勒由原路折回,不准在地方銷售。其故違者,察出焚之通衢。已著微效。

  惟此法,行之一方為宜,若統籌全局,則令其由原路折回,滯於此者或銷於彼,仍為不了之局。詳察事宜,斷非加洋藥土煙稅捐不可。稅捐加,則洋藥土煙之價必貴,價貴則癮輕者必戒,癮重者必減,由減以至斷癮,尚有可期。若徒恃空文禁制,丁役之弊索,官吏之欺隱,由此而生。案牘紛繁,訟獄糾擾。特恐政令不行,而閭里騷然,未睹嚴禁鴉片之效,而先受其弊也。

  自古整齊世宙,不能無藉乎政刑;政刑之用窮,不能不劑之以罰。周課田功,有里布夫家之罰;漢重酒禁,有誤酬免侯之罰,其明徵也。近如海國土產出口,輒按其成本而倍征之。英人於好嗜之物,更加征兩倍,亦與贖刑遺意相近。況加征洋藥土煙稅捐,意在加倍減癮,以期坊民正俗,復厥本初,多取亦不為虐。且議加者,中國吸食之價,非取之出產之地外國興販之徒。

  權自我操,誰能過問?稽經諏律,理有同然,而措正施行,又無煩再計決也。臣奉命與各國事務,責無可辭。曾於接晤英使威妥瑪時,論及鴉片宜加徵稅厘,翼可減癮,威妥瑪亦無以難之。適李鴻章至,臣偕赴總署,與威妥瑪會商一次,李鴻章又獨與威妥瑪晤商兩次,威妥瑪意見不同,語多反覆,而於加價一節,尤斷斷然若重有所惜者。臣等如從其後議,以每箱八十兩為定則,加數甚微,不但癮無由減,適足為興販洋藥者廣其銷路,而內地種罌粟販煙土者得以藉口,並加征捐厘亦多窒礙。

  是與擬增稅捐,期收實效,本謀大相刺謬,而其事且有所難行。

  茲擬總口原征洋藥進口每百斤稅銀三十兩,仍由總口徵收,毋庸置議外,其總口厘捐,由中國自辦,於總口附近地方,設立總局,遴委廉干大員,總司洋藥厘捐。凡洋藥進口完納稅銀後,聽洋商分銷各口,或留存躉船,或起存行棧。稅務司查明箱數,報知總局復驗,登簿蓋印,設立三聯票,一存總局為票根,一填發稅務司為備核驗票,一給洋藥商人為運銷各口驗票,三聯騎縫鈐印,編立號數,彼此執存,輪流互核。遇有偷漏及土煙夾雜諸弊,無難一覽而知。似此銷路一清,譏禁可得而施,市價相若,稅厘可得其實。以言增加稅厘,期收禁煙實效,庶有當焉。至於增稅加厘辦法,各有攸殊。或議於總口征洋商之稅,即並內地應捐之厘而加征之,是為合辦;或議於總口照稅加厘外,於內地分銷各口加征華商之厘,是為分辦。兩者衷諸一,是朝廷執中有權,推之而准,與洋人毫無干涉。按照現今厘章,於兩起兩驗中,寓周代儆惰農,漢世嚴酒禁遺意,每洋藥百斤統稅厘合計徵實銀一百五十兩,理法均得其平。總較之洋法,別國土產貨物進口,照本徵稅,其嗜好之物進口征加兩倍,輕減為多。而以古昔省刑薄斂之意義論之,固考之不謬,而質之無疑者也。若內地私種罌粟,所造土煙,行銷浸廣,應即照洋藥稅則,加捐示罰。惟土煙味淡氣薄,吸者弗尚,其價值亦較洋藥為輕,稅厘之加,未宜與洋藥一律。如按其斤重價值,准洋藥推算議加,乃與罰捐之意允協,而貧難之民因惜費而減癮,其實效亦復相同。」

  奏上,光緒七年五月初九日,奉上諭:左宗棠奏禁食鴉片請先增洋藥土煙稅捐,以收實效一折。鴉片流毒中國,為害甚深,近因民間吸食愈多,銷路愈廣,於國計民生,大有妨礙。

  朝廷軫念時艱,何難申明禁令,齊之以刑。惟慮陷溺既久,興販吸食之徒日眾,空文禁制,既屬徒法難行,訟獄滋繁,又將別增擾累。左宗棠所奏擬加增稅厘,參用罰懲遺意,冀可漸挽頹風,不為無見。各省原定洋藥厘捐,本較洋稅為重,乃總計所收厘金,竟遠不及進口之稅。是承辦之員,奉行不力,減成折收,任令奸商隱匿偷漏,巡役包庇分肥所致,情弊顯然。左宗棠所擬每洋藥百斤統稅厘合計征銀一百五十兩,內地土煙價值較低稅厘准照洋藥推算徵收,亦尚平允。此項系取之於吸食鴉片之人,與華洋各商並無干涉。著南北洋大臣、福州將軍、各直省督撫、粵海關監督,將各關口及地方情形詳細體察,將稽查徵收章程悉心妥議,於一月內覆奏,候旨定奪。此事務在必行,該大臣等當熟籌辦法,期於大局有裨,實為至要。原折均著抄給閱看。又奏香港偷漏過鉅,請由廣東督撫委員赴港查其出入之數,輕總理衙門會北洋李大臣,以香港久畫為英埠,政令不及,若在港查其出入實數,仍不能不與英官商辦等詞覆奏。當增稅之諭到浙,浙江巡撫譚鍾麟、委道員蔣國楨,於五月二十八日,抵寧波總口,體察情形,浙省可加,而蘇省以上海有洋人聚居處所,免厘之章,未便遽加。江浙毗連,加於此而不加諸彼,不啻為淵毆魚。閩之於粵情形亦然。煌煌天語,率格不行。而罌粟之禁,自是轉不弛而弛。嗣復經總理衙門與威妥瑪商辦洋藥稅厘並征,在香港設局,每百斤先收正稅三十兩,帶徵內地厘金八十兩。威使仍有意推延,始終以咨回本國為詞。維時有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者,德國人,上書北洋李大臣,請先奏派大員往印度查勘種制鴉片情形,兼探印度總督意旨。李大臣韙之,因派道員馬建忠由津赴印,將應議各節帶往,面商印督。印督亦深喜我國自操此項貿易之權,庶可緩緩斷絕,即抽收稅厘,亦可由我國自主。於是德璀琳建議辦法十條,陳之李大臣。略謂印度每年運來鴉片約九萬箱,即准此數,由中國就印度設局收買,運回分售,別商不得買賣,以三十年為限,每年遞減三千箱。請印督曉諭種罌粟者,每年少種三千箱之罌粟,減至三十年,此患可絕。而英人又謂中國土植罌粟,年盛一年,宜先自禁,以是又不果行。然所議由官收買,立限遞減,底於斷絕,固至善也。辦法附:(一)應奏明特簡有名望、才略大員,先赴印度,與印督將中國現擬設局收買洋藥,彼此均有利益各節,詳細陳明,再赴英京倫敦,告知英廷,請將《煙臺條約》第三端內之第三節刪去。緣此條英廷從前未經允行,以致中國迄未舉辦。現既與印督商明辦法,自應銷除前節,另立專條,以昭信守。

  (一)特簡大員抵印度時,須詳言中國受洋藥之害已數十年,非不欲迅即禁絕,奈自今關稅亦以此項為大宗,實亦難於禁止;而印度向以栽種罌粟為立國之基,若驟欲禁絕,揆情審勢,亦斷辦不到。現在彼此商議以三十年為限,每年印度運到中國洋藥,以九萬箱為則。自立約之年起,此九萬箱統由中國派員設局收買。以後按年遞減三千箱,至第三十年限滿,洋藥即可斷絕。印督須將此意,曉諭通國種植罌粟之人,遵照按年少種三千箱之罌粟,減至三十年,此患永除。在中國不禁之禁,而在印度並不減少餉源,又得禁止毒藥害人之美名。此三十年中,盡可設法變計,講求樹藝黍稷,皆能獲利。又必須印督允准,除中國收運洋藥之外,他商一概不許購買,即香港、新嘉坡、檳榔嶼等處所需煙土,歷年若干,亦應由出使大臣與英外部商定,查明按年遞減,不准溢出原數,致被滋蔓。其印度屬地有產洋藥之區,亦由印督行知照辦,並須印督派員在各該屬從嚴稽查,以杜偷、漏、浮、冒諸弊。至外洋各口抽收稅課,亦須商令照中國各口一律,以免畸輕畸重,致生弊端。

  (一)印度洋藥價值,自立約開辦之日起,每箱需銀若干兩,此三十年內,不得加減。在印度設局收運,必須驗明真正好土,然後按箱給銀。

  (一)印度總督須保其洋藥除中國收買之後,不得分毫余勝。緬甸等國,一概不准購買,以免浸灌雲南等省。

  以上四條,與印度總督、英國外部商定之款,增損隨時再酌。

  (一)既與印度立約收買洋藥,則中國罌粟本干例禁,自應請旨嚴飭各直省禁絕,否則無以服印度之心。

  (一)設立總局,擬名曰「督銷洋藥局」,取銷毀之義,派員總辦,由此洋大臣主持,即在天津創設總局,香港、上海各設一總廠,其通商口岸各設分局。查照歷年洋藥進口稅冊,各該口每年進口若干箱,即分運若干箱,只准照此定數,亦按年遞減,不准加多。

  (一)洋藥稅課,每箱輸關平銀一百八十兩,內擬提出十八兩充作公費。緣開辦之際,設局有費,緝私有費,察探有費,及逐年遞減,通都僻壤施藥勸戒,一切皆應有費。皆出自公費之內,非十中提一,不能敷用。

  (一)洋藥運到,各口存置棧房,不得零星寄頓。售出若干,即納稅若干。其稅仍在該口新關完納。無論運往內地何處,厘捐一概免完。各關監督、稅務司、應令會同督銷局,認真查察。

  (一)在印度買洋藥時,價值必須一律。抵中國後,除去印度原價及沿途水腳、保險、關稅等項,其各口賣價,須由總局核定,稟報稽考。

  (一)此項收買洋藥之款,應由總辦自向銀行立約,言定在印度收買若干,即由該銀行付銀若干。俟洋藥抵華售出,將銀付還。其間往返,約兩三個月,均以每年每百兩七兩合算,按月付息。其設局建廠棧各款,須各向銀行借墊,即於每箱扣提十八兩內,分年加息付給。均由總辦之員,自行擔承經理,如有短付情事,與國家無涉。

  以上六條,乃中國自行辦理之大略。所有詳細節目未盡事宜,隨時稟請核辦。

  九年正月,總理衙門仍持七年左相之議,奏奉諭旨,飭出使英國大臣曾紀澤,將洋藥加徵稅厘一節,與英外部商辦,議久不決。十年九月初五日,奉皇太后懿旨,著戶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同預籌軍餉。十二月初八日,戶部等衙門議上《開源節流疏》,其一為推廣洋藥捐輸。內開:「查廣東省光緒初年籌備海防,由藩司招商黃近源包抽通省洋藥,捐銀每年認交洋銀四十二萬圓,五年為滿,每年遞加二萬圓。嗣於光緒七年,經兩廣督臣奏准新商李玉衡自光緒六年接辦,每年包抽洋銀九十萬圓,仍五年為滿。各省如能仿照廣東辦法,招商包抽,每沿海各省以百萬兩,不沿海各省以數十萬兩為率,均可得銀數百萬兩。惟各省水陸情形不同,或有不能仿辦,自應另籌辦法。

  查《通商善後條約》內開:洋藥只准在口銷賣,一經離口,即屬中國貨物,只准華商運入內地,外國商人不得護送,其如何徵稅,聽憑中國辦理等語。是運入內地之洋藥,如何徵稅,按照條約,洋人原不能干預。今擬不分洋藥、土藥,發給華商行坐部票,按票捐銀,以助軍餉。其行票一項,應填寫商人姓名、籍貫,按年請領。每票定以十斤,每斤捐銀二錢,經過關卡查驗另納稅厘,並由各關卡於部票內,填注該貨經過年、月、日上,蓋印戳為憑,以杜重複影射。無票者,將貨充公,並行嚴辦。於行店坐票,填寫鋪戶姓、名、字號、住址,無論資本大小,按年令捐銀二十四兩,每年仍換票一次。如無票者,不准開鋪售賣,並行懲治。惟洋藥一離口岸,散漫難稽,且私帶私販,如何防杜,應俟各省議覆定章,一律舉辦。其未經離口之洋藥,仍照條約辦理,不在此例。」十二月,曾大臣電奏「洋藥稅厘,現爭到一百一十兩,刻將議約」等語;而香港設局未據陳及,蓋設局香港仍辦不到也。

  先是,左相督軍閩省,奏請加閩省洋藥厘金二十兩,合原征之數共為八十六兩,令江、浙各省一律加重,以免避就。蘇省因於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每百斤先加銀二十兩,浙省亦自四月初一日起,照加二十兩,仍按開源節流議內所加之數也。

  二月十五日,戶部、總理衙門會奏曰:「查原奏內開:值此時艱餉絀,財源無可再開,擬請將局征華商洋藥稅厘,量予加重。

  閩省洋藥進口,每百斤完洋稅銀三十兩,照舊辦理,至進口後,華商販運行銷,每百斤征華稅銀三十兩、票稅銀十五兩、厘金銀十六兩、軍餉銀五兩,共征銀六十六兩。今擬請加增華稅銀二十兩,應收耗余各款,照章隨正加繳。廈門向歸包征,責令核數加繳。惟江、浙、粵東各省,若不一律議加,私販避就充銷,有礙大局。仰懇敕下江西、浙江、廣東各省督撫,一律加重徵收等語。臣等竊維洋藥一項,流毒已深,一時禁絕未能,則加重稅厘,正可藉資補救。第恐抽厘愈重,走私愈多,必須設法嚴查,方不致有名無實。左宗棠等以時艱餉絀,財源無可再開,請將局征華商洋藥稅厘加重,自系實在情形。擬請旨先行照辦,以濟要需。原奏又稱閩省洋藥華稅議加,江、浙、粵東各省,壤地相接,若不一律加收,私販避就充銷等語,此亦勢所必然,所慮甚是。應請敕下江西、浙江、廣東各省督撫,一律加重徵收,以杜奸商,而維全局。再江南為南洋總匯,上海尤為商船所聚,擬請一併敕下兩江督臣、江蘇撫臣,將洋藥厘金酌量加重,以歸畫一。至嚴防偷漏,設法稽查,是在各省將軍督撫委任得入,認真辦理,庶私販可絕,而實效可期矣。」

  又片奏曰:「洋藥一項,除洋稅定章每百斤征銀三十兩外,各省厘稅,尚未畫一定章。在抽收局所,惟恐彼盈此絀,暗地減成;在販運客商,無不避重就輕,任意繞漏。查光緒七年大學士左宗棠奏請加重洋藥厘金,據各省督撫覆陳:直隸津海關向章,每百斤收正加厘捐銀二十四兩,地方善舉耗資等銀八兩零;山東東海關向章,每百斤收厘金銀二十四兩;江蘇、上海向章,每箱收厘金銀二十五兩,減為五五折;鎮江每箱三十餘兩,減為四折;浙江寧波、溫州向章,每百斤收厘金銀三十四兩,洋行、土行勞金六兩;廣東向章,每百斤收厘金銀十六兩,貼餉七兩,海防經費膏厘元茶每百斤共收銀四十八兩三錢,白茶每百斤共收銀五十六兩六錢;江西九江關向章,由華商完納水路洋藥稅銀三十兩;湖北漢口、宜昌向章,每百斤收錢二十餘串;安徽蕪湖關向章,仿照九江關辦法;福建向章,與該大臣等此次所奏相同,惟尚有府局征厘四兩八錢,及隨繳各款耗余銀兩不計收數。此外,尚有商人包抽之法,此省有而彼省無,內地厘金之捐,此省輕而彼省重。至於未通商各省口岸局所,則有洋藥、土藥分別,抽收亦有不論洋藥、土藥一律抽收,且有與百貨厘金合併抽收。辦法既屬參差,抽厘遂無確數。今且以洋藥行銷各口之數言之,上海、鎮江二口,每年約銷二萬五千餘箱;天津、牛莊、之罘三口,每年約銷三四千箱;寧波、溫州二口,每年約銷八千餘箱;福州、淡水、打狗、廈門四口,每年約銷一萬七千餘箱;汕頭、廣州、瓊州、北海四口,每年約銷五千餘箱,九江一口,每年約銷一千數百箱;漢口一口,每年約銷三千數百箱,合計每年各口,約共銷洋藥七萬箱上下。

  以報部抽厘之數言之,福建省每年報收厘金等款約銀四十餘萬兩,廣東報部厘金數目僅二十餘萬兩,江蘇行銷洋藥最多,每年所收厘金不過十二三萬兩,浙江未據分析報部,其餘各省,僅數萬兩、萬餘兩不等,合計每年各口,除徵收洋稅二百餘萬兩外,約共收華商稅厘銀一百萬餘兩。夫以行銷數多如彼,而報收數少如此,是抽收款項,多寡不齊,抽收章程,疏密不同,其間偷漏之患,中飽之弊,必有所不免。然尚能報收華稅銀百萬兩之多。若使各省一律徵收每百斤合華商納厘稅銀八十餘兩,姑不論英人每年運來香港洋藥皆在十萬餘箱,即以每年進口有稅洋藥七萬餘箱計之,應可收銀五、六百萬兩,實於軍餉不無裨益。今該大學士左宗棠等,奏請閩省加增華稅等因,已由臣等會同另折議覆。復念及通商各口,處處相通,不特江、浙等省,壤地相接,商販必多繞漏,即如從前上海、鎮江,減折徵收,銷數比他省為多,收數比他省為少。而直隸、浙江,皆以商販避重就輕偷運滬上為言。應並請旨飭下直隸、山東、安徽、兩湖各省督撫,照章一律加征,除洋稅著有條約,應照舊辦理毋庸議加外,至通商各口岸洋藥進口,以後華商販運行銷,每洋藥百斤統令完納厘稅銀八十六兩,向歸包征者,應令按箱核數加繳,向有隨征余耗等款者,酌定確數抽收。均在接奉此次諭旨後,趕緊定章。自光緒十一年四月初一日起,一律加征,不准藉端延宕,以杜畸重畸輕之弊。商人知隨所往皆需此數,則趨避之術窮,偷漏之數自少。並令各省仿照浙省向辦稽徵厘稅章程,于洋關之前設立局所,每日進貨、售貨各數,設法稽查。務與稅關收數層層核對,以杜偷漏,更須嚴定章程,督飭地方官役水陸弁勇協力梭巡,如有大幫私販,抗拒橫行,拿獲將貨入官充賞,該犯照私鹽律治罪。如並無抗拒情事,只按十倍議罰,以二成歸公,以八成給賞出力員役弁勇。如私販被人指報拿獲,即於八成內分給一半賞給指報之人。如能緝獲私販洋藥一百斤以上者,由該督撫將該官弁記功一次,積功五次,擬請准其照尋常勞績章程,奏請獎敘。倘查有局員乾沒,丁役賣放等弊,照侵欺錢糧例議處治罪。各省通商口岸抽收洋藥厘金等款,務須按洋關結數起止日期,依限照報,並將局員職名,暨某口所銷洋藥斤重,分析隨冊報部,不准混入百貨厘金所收銀款,聽候部撥,不准擅行動支。戶部稽查收數,與關稅收數,外洋貿易冊數,層層核對,以杜中飽賣放及私自減折之弊。如與稅關收數核較,大相懸殊,亦即將該局員等從嚴奏參查辦。

  該督撫等接到此次部文後,即將現辦情形,及一切章程與委員職名,於文到十五日內奏咨立案,不准稍有遲延遺漏。」軍機大臣奉旨依議。於是自光緒十一年四月初一日起,各省洋藥厘金每百斤一律加為八十六兩。按洋關結數起止日期,依限造報,不准混入百貨厘金所收之數,聽候部撥。如大幫私販,抗拒橫行者,照私鹽律治罪。私販洋藥,入官充賞。緝獲百斤以上者,官弁記功,積加奏獎。乾沒賣放者,照侵欺錢糧例議處治罪。

  一時雷厲風行,盡征盡解,然折減招徠,似所不免。開辦經年,各省報收之數,仍無起色,而核計進口箱數,且知其偷漏益多。

  按鴉片自印度諸處,必先至香港,轉運通商各口。核每年至香港之數,轉運各口外,必餘一萬數千石至三萬數千石不等。

  夫此余者,即謂香港及上海洋商船棧年終餘存,與夫居香港,澳門華人自食,及煮膏運往美國諸埠、南洋各島,多亦不過數千石、萬餘石,余皆漏入中國,而不輸稅厘者也。試合稅厘計之,年中少征必數十萬兩、百萬兩。今將通商各關貿易總冊,近二十餘年運來洋藥細數列下,其紀以西曆者,緣海關沿用條約,以英月三個月為一結,皆以泰西年月結計稅數也。

  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起,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六十五年,至香港者,七萬六千五百二十三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五萬六千一百三十三石;余者,二萬三百九十石。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起,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六十六年,至香港者,八萬一千三百五十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四千五百十六石;余者,一萬六千八百三十四石。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起,六年十二月初六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六十七年,至香港者,八萬六千五百三十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九百四十八石;余者,二萬五千五百八十二石。

  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七日起,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六十八年,至香港者,六萬九千五百三十七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五萬三千六百十五石;余者,一萬五千九百二十二石。

  同治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起,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六十九年,至香港者,八萬六千六十五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五萬三千四百十三石;余者,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二石。

  同治八年,十一月三十日起,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年,至香港者,九萬五千四十五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五萬八千八百十七石;余者,三萬六千二百二十八石。

  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一年,至香港者,八萬九千七百四十四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五萬九千六百七十石;余者,三萬七十四石。

  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二年,至香港者,八萬六千三百八十五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一千一百九十三石;余者,二萬五千一百九十二石。

  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起,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三年,至香港者,八萬八千三百八十二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五千七百九十七石;余者,二萬二千五百八十五石。

  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起,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四年,至香港者,九萬一千八十二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七千四百六十八石;余者,二萬三千六百十四石。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光緒元年十二月初四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五年,至香港者,八萬四千六百十九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六千四百六十一石;余者,一萬八千一百五十八石。

  光緒元年十二月初五日起,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六年,至香港者,九萬六千九百八十五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八千四十二石;余者,二萬八千九百四十三石。

  光緒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起,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七年,至香港者,九萬四千二百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九千二百九十七石;余者,二萬四千九百三石。

  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四年十二月初八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八年,至香港者,九萬四千八百九十九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七萬一千四百九十二石;余者,二萬三千四百七石。

  光緒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起,五年十一月十九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七十九年,至香港者,十萬七千九百七十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八萬二千九百二十九石;余者,二萬五千四十一石。

  光緒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起,六年十二月初一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年,至香港者,九萬六千八百三十九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七萬五千三百八石;余者,二萬一千五百三十一石。

  光緒六年十二月初二日起,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一年,至香港者,九萬八千五百五十六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七萬四千五石;余者,二萬四千五百五十一石。

  光緒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起,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二年,至香港者,八萬五千五百六十五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六千九百八石;余者,一萬八千六百五十七石。

  光緒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九年十二月初三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三年,至香港者,九萬四千三十六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八千一百六十八石;余者,二萬五千八百六十八石。

  光緒九年十二月初四日起,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四年,至香港者,八萬六千一百六十三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八千八百十九石;余者,一萬七千三百四十四石。

  光緒十年十一月十六日起,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五年,至香港者,九萬三百二十九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五千二百五十九石;余者,二萬五千七十石。

  光緒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起,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六年,至香港者,九萬六千一百六十四石;自香港運至各口者,六萬七千八百一石;余者,二萬八千三百六十三石。

  間嘗約計吸食鴉片者,究有若干人。核之中國人數,約三萬萬,外洋一年進口鴉片,共一千萬斤,五成煮膏五百萬斤,節多補少,每人日吸煙膏二錢,一年則需膏四斤八兩。以此計吸煙者,得一百一十一萬餘人。各省自種之土煙,亦如進口之數而兩倍之。共得三百三十三萬餘吸煙之人。若三萬萬中,以四之一為長成之男,即七千五百萬,則吸食鴉片者,僅逾百中之四。其數,以目前而論,似尚不多。特慮進口之數不減,或且逐年增多,各省自種者亦日廣一日,則流毒有不堪設想者矣!海關稅務司英人葛顯禮,亦嘗約計土煙之產,謂每年外洋來中國鴉片約十萬石,有通商口岸之省分,如遼、燕、齊、鄂、皖、豫、蘇、浙、閩、粵,凡十,每省以一萬石計,則適合十萬之數;余如汴、晉、秦、涼、川、湘、桂、滇、黔九省,為不通商省分,每省亦以一萬石計,則需九萬石。核之通各關貿易總冊,外洋進口之十萬石,實尚不敷遼、燕等十省之吸食。

  試即台灣一境而論,台南之打狗,台北之淡水兩關,進口鴉片,西曆一千八百七十六年至一千八百八十年,此五年中,每年合計必五千石左右。台境生番所居,半皆不吸煙,其半僅內地兩府地耳。以此為則,則每一通商省分,吸食最少之數,視台灣加四倍,則需二萬石矣。通商省分十則二十萬石矣。外洋來者十萬石外,此之十萬石,何自來邪?汴、晉等九省,亦以十八萬石計,此又何自來邪?據此,則自種土煙,每年得二十八萬石。益見禁種之令難行,而徵稅准售之出於不得已也。十二年正月,總署奏請飭派邵友濂、赫德赴香港,與英官商辦。先後回京,赫謂中國各口設法自行徵收,固為正辦,然須歸各口稅務司經理;邵謂運銷洋藥,海關實總匯之區,應於進口時先令封存,俟稅捐完清給商起運,若運鹽之就場征課。總署因有各關監督與稅務司合力稽徵之議。蓋其時曾大臣於英京倫敦,業與英外部將洋藥允中國稅厘並征,每百斤一百一十兩之約議定,於十一年六月七日畫諾。其約名《煙臺條約續增專條》,計十

  條附後:

  (一)《煙臺條約》第三端第一、第二兩節所擬辦法,現在議定,應由兩國國家,日後再行商酌。

  (二)《煙臺條約》第三端第三節所擬洋藥辦法,今議定改為洋藥運入中國者,應由海關驗明,封存海關准設具有保結之棧房,或封存具有保結之躉船內。必俟按照每百斤箱,向海關完納正稅三十兩,並納厘金不過八十兩之後,方許搬出。

  (三)現在議定,凡照上節所載,正稅厘金兩項完納之後,該貨主即可在具有保結之封存處所,眼同海關將洋藥拆改包裝。

  其貨包各種式樣尺寸,應由海關官員,會同該口領事官,預先酌定,聽貨主擇用。如貨主於此時請領運貨憑單,海關即當照給,不取分文,其所請憑單,或每包一張,或數包一張,悉聽貨主之便。凡有此等運貨憑單之洋藥,運往內地之際,如貨包未經拆開,暨包上之海關印封、記號、碼數,均未擦損私改,即無須再完稅捐等項。此等運貨憑單,只准華民持用,而洋人牟利於此項洋藥者,不許持用憑單運寄洋藥,不許抽送洋藥同入內地。

  (四)現在議定給發憑單章程,各口一律,其憑單式樣開列於後:

  為給發憑單事:照得單內所開蓋用記號、碼號之洋藥,遵照每百斤箱應納正稅厘金章程,業經納銀共□□兩,按照憑單背面附刊上諭批准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在倫敦所定一千八百七十六年九月十三日《煙臺條約》之續增專條,凡照此憑單載運之洋藥,無論在於何處,只查貨包未開,海關印封、記號、碼號,均未擦損私改,則一切稅捐等項均免輸納,記號□□,碼號□□,第□□,何處進口□□,發單日期□□,海關統務司簽名。

  (五)中國國家應許此等貨包,在行銷洋藥地方開拆者,如有應納稅捐等項,或當時所征,或日後所設,或由明收,或由暗取,均不得較土煙所納稅捐等項格外加增,亦不得別立稅課。如此等稅捐,系照貨價計課,即應將洋藥與土煙價值相較均算,其較算之法,應于洋藥之市價內,扣除進口時所納厘金。

  (六)現在議定,此次所定續增專條,應與一千八百七十六年九月十三日所定《煙臺條約》視同一律,其實力鄭重之處,亦與逐字載入《煙臺條約》無異。此專條應於畫押以後六個月開辦施行。此指兩國批准文據,已在期內互換而言。倘期內未能互換,即自互換之日開辦施行。

  (七)專條所載洋藥章程,議定照行四年。四年以後兩國如有欲廢棄章程者,無論何時皆可先期十二個月聲明,一經通知屆期即為廢紙。惟議定:倘查所發運貨憑單,於海口運送洋藥前往內地行銷處所之時,仍不免其輸納一切稅捐等項,則無論何時,英國即有廢棄專條之權。倘續增專條既經廢棄,則洋藥辦法,應仍照現在所行之《天津條約》所附章程辦法。

  (八)續專條既經開辦,如查其中有應行變通更改之處,兩國國家盡可會同商議酌改。

  (九)《煙臺條約》第三端第七節所載,派員查禁香港至中國偷漏之事,應即作速派員。

  (十)此次專條所改之《煙臺條約》,暨此次議定續增專條,一併由兩國朝廷批准。其批准文據,應在倫敦作速交換,定約大臣各奉本國國家之命,議定續增專條,畫押蓋印。此專條在倫敦繕立漢文二分,英文二分,共為四分。

  時總署,戶部已屢次集議,至十二年十一月始有成說:擬自十三年起,由各口監督與稅務司,合力辦理。慮各口開辦倉卒,先於十一月廿六日,總署分函密緻各口監督,略謂:「洋藥稅厘並征一事,凡進口先封存在關具結准設之棧房、躉船,俟有華商承買,每箱按約將稅厘共一百一十兩照數清完,始准起岸。其詳細章程,亦與總稅務司籌擬,日內即奏請舉行。擇明年西二月初一日為開辦之期,誠恐倉卒為難,先布大略。惟奸商惟利是圖,倘稍漏風聲,必囤積居奇,豫圖避就,候奏奉諭旨,再行電達出示。」其各口稅務司,由總稅務司先後將應辦各節,通飭預為籌辦。總署隨會戶部於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奏請飭由各口監督與稅務司合力商辦,以專責成。奏曰:「竊洋藥稅厘並征一事,上年二月戶部會同臣衙門,奏請由各省自行開辦。統計洋藥每箱除正稅仍收三十兩外,厘金加征銀八十六兩,各口務令一律。原以厘金抽自內地,冀可收數見增。乃試辦經年,各省報收之數未見起色,且核計進口箱數偷漏愈多。

  臣等悉心籌慮,欲稅厘之生色,總非杜絕走私不可,欲緝私之嚴密,非各關監督與稅務司合力稽徵不可。蓋洋藥之為物,可整可零,其質既輕,藏匿最易,即偷漏最易。今惟明定新章,刻期開辦,飭各口同時舉行。每箱並征之數,照約以一百一十兩為度,於進口時,即應按照新章,封存海關准設具有保結之棧房、躉船等處,必俟每箱向海關完納正稅三十兩並納厘金八十兩後,始准搬出,拆改包裝,請領運貨憑單運往內地,如貨包於運往內地之際,未經拆開,暨包上之海關印封、記號、碼數,均未擦損私改,即無須再完稅捐等項。臣等以為刻下如照約舉行,果能辦理得宜,其益有四:新關職在封儲,稅司隨時收解,互相稽核,涓滴歸公,此利於國者一也;貨入華商之手,厘稅早清,沿途不再稽徵,往來任便,此利於商者二也;不肖華商,每假設洋行,計圖偷漏,口舌滋多,今則貨未出棧,課已並交,奸商技無所施,案牘亦可清簡,此利於官者三也;新章既行,洋藥諸局卡可以裁撤,道路閭閻,無丁胥擾累,此利於民者四也。惟是口岸既多,用人必眾,與夫購置巡船,添雇扦手之類,經費較繁。茲赫德擬呈節略,創始需款較多,逐年亦可遞減。天下利之所在,即為弊之所生,臣等不敢謂責成監督與稅司合辦,必無流弊,特以此事定約已逾十稔,變計不啻百端,與其遷就觀望,而巨款虛拋,何如立見施行,而利權自主。前者各省關皆以初無把握,招商包辦,糜費徒多,稅司除征正稅外,未能相助,致難著效。一經定立新章,事在必行。

  各監督受恩深重,自必激發天良,認真稽核。稅司咸受中國祿糈,亦必破除情面,相與有成。即以每年進口七萬箱而論,所收稅厘,較之近年收數,必有起色。所以臣等反覆思維,以為舍此更無辦法。其一切詳細章程,容再飭各關道與稅務司妥商酌核,總以寬籌經費,俾布置可以周詳,並須嚴定考成,庶課項皆歸核實。萬一試辦以後,窒礙稍形,亦可隨時變通,設法補救。」得旨後,總署電飭各省關定於十三年正月初八日為各厘局停止之期,初九日為通商各關稅厘並征開辦之始。凡洋藥進口,由各該關稅務司查明,封存准設具有保結之棧房、躉船,俟其運銷時,赴關報完進口正稅厘金,始准就棧房、躉船拆改,黏貼印封,包裝行運。其附近香港之九龍,澳門之拱北兩處,新設兩關,三月間開辦稽徵稅厘,以為積年洋藥走私淵藪也。

  光緒十二年十二月初八日起,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七年,洋藥進口,計牛莊二百十六石,天津一千八百二十石,之罘六百八石,宜昌無,漢口一千二百六十四石,九江三千十七石,蕪湖四千四百四十七石,鎮江六千五百八十四石,上海一萬七千九十九石,寧波四千三百八十九石,溫州六十四石,福州四千九百三十三石,淡水一千六百二十二石,打狗二千六百二十六石,廈門六千三百六十三石,油頭六千三百九十九石,廣州七千七百二石,瓊州一千三百九十六石,北海七百七十四石,九龍一千五百二十三石,拱北一千三十一石,綜二十一關,七萬三千八百七十七石。是年,至香港者,八萬九千三百六十九石,余剩一萬五千四百九十二石。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止,即西曆一千八百八十八年,牛莊一百十三石,天津一千五百五十五石,之罘三百十八石,宜昌二石,漢口一千一百六十一石,九江三千七十七石,蕪湖三千四百石,鎮江三千九百十一石,上海一萬八千二百七十一石,寧波六千四十石,溫州二百三十四石,福州六千一百六十六石,淡水一千九百七十四石,打狗二千六百七十二石,廈門六千八百七十三石,汕頭六千八百六十三石,廣州一萬三千一百十四石,瓊州一千一百六石,北海一千一百石,九龍二千八百五十一石,拱北一千八百十一石,綜二十一關,八萬二千六百十二石。是年,至香港者,八萬八千八百三十石,余剩六千二百十八石,余剩之數,則為香港年終所存,及各口年終躉關者,自是香港轉運各口洋藥,無偷漏之患。向之厘金年終報部一萬餘兩者,自十三年由關並征以來,第一年報部厘金四百六十四萬五千餘兩,第二年則六百六十二萬二千餘兩。

  核之因並征所增經費,每年僅三十三萬兩耳。此洋藥厘金稅關並征之明效大驗也。

  然而,稅銀三十兩列之條約稅則,不換約不得有毫釐之加,而約載商洋止准在口銷售,一經離口即屬中國貨物,止准華商運入內地,則內地厘金應徵多寡,其權猶自我操,每百斤即征至數百金,外人不能藉口也。今並此厘金亦列入專條,一則曰:「不得較土煙稅捐格外加增,不得別立稅課」;一則曰:「運送洋藥前往內地,仍不免其輸納稅捐,無論何時,英有廢棄專條之權,仍照津約辦理。」據此,則權自我操之厘金,不換約亦不得有毫釐之加。其與土煙並論者,蓋深知我重征土煙,一時難辦,以此愚我。而遂其陰狡之謀。所幸者,尚有「四年以後,皆可先期知照作廢」一語。竊願專條廢棄,仍由我自行徵收,無虞掣肘。特恐積習相沿,前轍易蹈,未必能如各關之稽徵,一律涓滴歸公耳。

  當道光年間,中國吸食鴉片者尚少,印度煙稅亦不過重。

  燒煙之信傳入外洋,英上下兩議院臣民,多以鴉片貿易本干中國禁令,以此用兵其曲在我,遂有耶穌教會遞稟求禁,並請勿任印度栽種罌粟,又有人在英京倫敦作鴉片煙罪過論,以為既壞中國風俗,又使中國人猜忌英人,而礙商局,英主頗是之。

  時義律意在用兵,議遂寢。迨通商弛禁後,英之傳教士遊歷各省,見民間吸煙日眾,勸止不可,因於同治十二年春,在議院論及,大要謂:印度鴉片流毒中國,華人怨之,鄰國非之,損我英名。因合英之善士聯名稟院,致書各國,有能痛陳鴉片利害者,著為論說,僅六閱月內函達倫敦,擇其尤善者,酬金六百,次者半之。通得五十四論。中有四論為華人所著。取眾論編印成書,以資國人觀感,期有以歆動之。十三年秋,有曾在中國傳教之雒魏林、理雅格、丹拿等三人,曾在中國為商之馬特生,及其國中富商、文士,共六十五人,於倫敦倡設勸禁鴉片會。光緒元年五月,復稟請議院設法漸令印度減植罌粟。議院以四端批覆,謂:「鴉片為東方人性情所好,日所必需,一也;華人自甘吸食,與英何尤,二也;眾士所陳鴉片為害情形,過當難信,三也;罌粟關印度度支,欲禁必倍征他項。恐激而變生,四也。」觀其末端,可知英人意向矣。二年,禮部左侍郎出使英法大臣郭嵩燾既至倫敦,會中官紳靦陳鴉片宜禁各節。

  郭大臣於三年二月初八日,與副使候補五品京堂劉錫鴻具疏,略謂:「西洋通市於中國,歷無嫌怨,道光二十年議禁鴉片煙,遂至失和。宜如何疾首蹙額相為戒禁,以示無忘國恥之義。就臣等耳目所及言之,鴉片之禁始自雍正時,其初但充藥品,販運內地,所恃政教修明,民間懍懍畏法,無敢吸食,至道光初,而其風始熾。由印度傳至雲南,而南土興矣,展轉至四川,而有川土;又傳至甘肅,而有西土;由是而至貴州,至陝西、山西。一二十年來,廢田而種罌粟,歲益浸廣,西洋販運亦漸增多,勢將盡中國之人,皆失其生理。西洋人士和鴉片煙為害之烈,與中國受害之深也,將與設為公會,廣勸禁止栽種販賣,臣至倫敦,其地世爵憂弗斯伯里,及議政院紳士馬克斯求爾德,及教士里格丹拿畢士等五十餘人,相就論此,義形於色。竊以為禁止鴉片煙,不在繁為禁令,在先養士大夫之廉恥,而其要尤在長官稽查督察,使不能有所寬假。宜先示限三年,責成督撫分飭州縣,多制戒煙方藥,施散勸諭。逾期不能戒者,官吏參革,生監、舉人褫斥長官不舉發同罪,而共文武試士子,例具五童互結,宜以鴉片煙為首禁,客隱者一併除名。童生皆先停考,濫入場者稟保坐黜,廩生吸食皆先停止,保人濫保者教官亦坐黜。至三年期滿學校中不准復有吸食鴉片煙者。用以激勵士民之心,而作其氣,亦在使知所恥而已。其川、滇、甘、陝各省,栽種罌粟,則必以課吏為先。臣聞種罌粟一畝,所出視農田數倍,工力又復減者,州縣因之添設陋規,私收土稅,亦數倍於常賦。官民皆有所利,以致四處蔓延,男、婦相率吸食,不能如印度所出煙土禁民吸食,而南洋附近之暹羅,東洋之日本,皆有厲禁,民間無吸食者。獨中國販運銷行,每年課稅數千萬,為英國入款一大宗。而其地紳士會議,猶勤勤焉,謂煙土貽毒中國,引以為咎,倡言禁止。伏乞皇上堅以持之,寬以期之,責成各省學政整頓學校,責成各省督撫整頓屬官。

  而於栽種罌粟,又須由督撫責成州縣勸諭紳民,整頓所屬地方。

  求實效而不為虛語,務力行而不責近功,其道無他,在疏通民氣而已矣。中國民情常若隔閡,臣以為禁止鴉片煙,當使教化轉移之意多,院禁操切之術少,使天下臣民,喻知此意,自有不敢不禁不忍不禁者存乎?皇上一心之運用,中外人心無不響從。臣等正月內接據粵紳唐德俊等稟稱咨請總理衙門轉奏,其後屢見英國士紳力陳鴉片煙之害,發於至誠,又復集多人陳述此義,人心向義之機,不敢不據實縷陳。」會中亦上北洋李大臣書,陳明其事。郭大臣嗣有請禁鴉片條奏。其略曰:「鴉片煙為害中國共五十年,通計各省士民陷溺其中,率十之四五,其害日廣,其毒亦日深。道光十九年,特詔嚴禁,至激成海疆之禍,而吸食者愈多。至咸豐九年,例禁已開,更無顧忌。臣於此時復為禁止鴉片之議,人皆知其難行,而臣揆之事理,驗之人心,顧獨以為至易。蓋使國家嚴立科條,責成地方官禁之,徒以擾累百姓,其終必至愈禁而愈開。使人民自為禁制以獎勵其廉恥,而激發其天良,則動於詔旨一二言,而人心自振,積弊亦將自除。此臣熟籌深計,而決知其必然者也。僅就愚見所及,略具數條,敬為皇上陳之:一曰,權衡人情以定限制之期。

  臣前折議禁鴉片煙,以清理學校為先,所有文武職官及舉貢士紳,一例示限三年,自屬一定不移之章程。而其中情節實各不同,有因治病吸食者,有年逾五十,精力已衰,不能驟戒者。

  惟當責成各地方官,清釐整飭,萬不可搜剔窺伺,及開揭告之風。其紳士五十以上,已至垂暮之年,亦可毋庸示禁。蓋此次議禁之意,在嚴絕其將來,不在追咎其既往,庶幾人心不至驚惶,即督撫大吏因病吸食者,亦可無憂反噬。朝廷但有覺察,無難處辦。至於學校出身之階,正本清源,端在於是。自府縣試互結,即須以鴉片煙為首禁,應纂入學政全書,萬不宜絲毫寬假。此權衡人情之大端也。二曰,嚴禁栽種,以除蔓延之害。

  臣前折敘述陝、甘、雲、貴、山西、四川等省,栽種罌粟情形,沿西數千里之地。日肆蔓延,內而江南之滁州,浙江之台州,亦皆種植罌粟,有滁土台土之名。向皆銷行內地。是各省多種一畝罌粟,即民間多增一畝之害端,國家亦多廢一畝之生產。

  臣在京師,聞山西撫臣鮑源深□禁栽種罌粟,出省閱兵,各州縣先期拔去驛路兩旁罌粟一二畝,改種禾麥。近年吏治廢弛日甚,欺誣粉飾,莫知為非,非得督撫臣深體朝廷之用心,切實推求,斷絕根株,萬不能實有裨益。此嚴禁栽種之大端也。三曰,嚴防訛詐,以除胥吏之擾。朝廷明示例禁,督撫下其令於州縣,即授其權於書差,乘勢苛擾,得賄包庇,其害且有不可勝言者。自咸豐時開鴉片之禁,旋禁旋開,又旋加禁,亦復無此政體。臣之愚見,以為當時開禁僅及商民,官紳仍照舊禁止。

  是今日之設禁,與咸豐之開禁,用意正屬相同。而一以勸戒為義,則差役之騷擾,不能不先示嚴禁。但有因事生風,借禁煙為名,稍事訛詐,應聽民人呈控。交涉書差者立行拿懲,交涉地方官者亦立予嚴參。總期使民間實受禁煙之利,而不至虛貽禁煙之害。此嚴防胥吏之大端也。四曰,選派紳員,以重稽查之責。近年廣東設立勸禁鴉片煙會,臣常嘉其用心之善,然出自民間私議,有勸導之功,而無董率之責,其勢不足以振發人心。應飭各省督撫臣舉派在籍公正,知事體紳員一二人,使專司示禁鴉片煙之責。以次責成各府各州縣及學官,各舉派總辦一人,幫辦二三人,仍由府紳總其成,以達於省紳,而稽考其成效。亦不必設立公司,開支經費,但由地方官及各紳民捐資,廣制戒煙方藥,分散四鄉。責成各族族長稽查一族,各鄉鄉長稽查一鄉。督撫即因以推知州縣之奉行與否,及各府縣紳員之得力與否。一除粉飾之心,而坦然示以大公,惻然推以至誠,紳民未有不感動,踴躍自為禁制者。此舉派稽查之大端也。五曰,明定章程,以示勸懲之義。竊查鴉片煙之盛行,在道光中葉以後。風俗人心,因之日趨於澆漓,水旱盜賊相承以起,貽患至今。是鴉片煙之為害,不獨耗竭財力,戕賊民命,實為國家治亂之機一大關鍵。是以道光中設為厲禁嚴刑,原屬懲奸之要義,立法並無稍過。惟當紀綱廢弛,風俗頹敗之餘,法令愈嚴,推行愈多梗塞,不能不以整齊之令,寓諸從容勸導之中。

  而人心骫法已甚,其驟難禁革之積弊,尤應明定章程,以使知利病之切身,而自求變計。其法,即取賣販鴉片煙之利,以為禁煙之資。凡販運鴉片煙土者,無論城、村、市、鎮,概准厘稅加征五倍,永不停免。亦責成紳員互相稽查。一由厘局徵收,而酌提為製造方藥之費。其各省栽種罌粟者,亦皆示限嚴禁,各視土地所宜,責令改種五穀。其田土有多寡,又有承佃及自耕之田,逾期不改種二十畝以上。酌提一半充公。承佃出自業戶之意,全數充公,出自佃民之意,責成更佃。不遵辦者,亦全數充公。二十畝以下,勒限懲責。其充公之田,各就其鄉添設小學及各善舉,由地方官督飭辦理,有侵蝕者亦聽呈控懲辦。

  此明定章程之大端也。六曰,禁革煙館,以絕傳染之害。鴉片煙為害之烈,尤莫甚於煙館。無藝平民及子弟之有管束者,無不從煙館吸食,以至積而成癮。其害亦人所共知,而不能禁革者,在官之耳目不能敵書差之包庇也。聞兩江督臣沈葆楨嚴禁煙館皆相率移至城外。以沈荷楨切實認真,其力亦不過周及城內而已。非責成各處士紳自相稽查,萬不能有實際;而非督撫及地方官有實求整飭之心,亦萬不能責紳士之奉行。是以自古興利除弊,尤以察吏為先。在京各城司坊等官,在外各州縣巡檢典史,能不以收陋規為事,禁革煙館,即亦非難。此嚴禁傳染之大端也。

  伏查此次議禁大旨,全無妨礙。俟奉有禁止明文,臣即照會英國外部,漸次禁止栽種販運。此時開辦之始,惟當從容涵泳,寬以二十年之期。先官而後民,先士子而後及於百姓,一以漸摩勸戒為義,明示以朝廷愛民之苦心,力拯陷溺,力除苛擾,與天下相感以誠。而其大要尤在責成各省士紳,自立章程,切實勸導。謹奏。」

  四月初二日,奉上諭:「郭嵩燾奏鴉片煙為害中國,擬請設法禁止一折,官員、士子、兵丁人等吸食鴉片煙,例禁綦嚴,近來視為具文,吸食日眾,為害愈深。該侍郎等請以三年為期,設法禁止。著各將軍府尹,各直省督撫。斟酌情形,妥籌具奏。

  其各省駐防旗營,著各督撫會同該將軍酌度辦理,將此各諭令知之。欽此!」

  英人知有此奏,由是入會者年多一年。七年四月初二日,英議防諸臣會議,有大臣丕斯者,亦會中人也,出會中所遞請禁鴉片稟詞,多至二百通,內一通來自蘇格蘭,具名畫押者五千餘人。丕斯因向眾力陳鴉片之害,謂印度倘能別求生財之道,撙節用項,此害去亦匪難,且應將昔年煙臺所議條款第三端核准永不向中國更改。諸臣多是其說,獨管理印度大員哈丁登以有礙印度度支為辭。十七年三月,上海得英京電報:當下議院辟門聚議時,大員佐些卑士倡議停給在印度種制罌粟及發售煙土之牌照,院員是其議者一百六十人,非其議者一百三十人。

  准以英人從眾之例,則牌照弗給,可以行矣。不謂旋接復電:英廷批駁,謂議員動於群言,是其議者非出本心,當作罷論。

  隨又聞英廷臣語佐些卑士曰:「印度所收鴉片稅,年中數實不貲,今使禁之,是將革除此稅也,他日入不敷出,勢必另增他稅,華民害去,英民害來,夫豈謀國之道!」蓋至此,英之隱衷,始揭以示人。夫必欲禁者教士也,不欲禁者執政也。政與教原判兩途,教以救人除害為心,政以富國強兵為本。鴉片為害人之物,人人知之,知之而設會禁之,不復有所遲回,不容有所顧慮,此彼教士但知為人計,而不再為己計也。印度自種植罌粟。政府重抽其稅,設官戍兵,地方經費,多從此出。使一旦禁絕,費無從出,此為人計,而不為國計,彼政府所以不敢出也。

  揆諸同治十三年,英國新聞紙載印度每年收稅共五千萬鎊,內鴉片稅尚僅八百萬鎊,其時禁亦易易。今日印度即不欲禁,風會所至,非人力能強,必有禁之之日;禁之又必自易罌粟而植茶始。中國土煙既收稅厘,是禁種罌粟之令大弛,民間種植必因之漸廣,或至盡易茶而植罌粟,數十年後,中國或無植茶地,印度則廣植之。中國無茶以運外洋,印度亦無鴉片以至中國。漏卮塞矣,利源涸矣,而民間嗜食者,亦必猶淡巴菰之人人習為固常,則亦不禁之禁,弛而不弛矣。

  雖然,事本乎情,令出自上。斯時也,誠得曲體郭大臣揆事理人心之言,與英議院停給牌照之意,申明而發號焉,庶幾弛而復張。合乎弛張,自然之道。先後直書其事,覽者其亦有感於斯編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