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李成玉
2006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04年工作回顧 編輯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進程中邁出重要步伐的一年。一年來,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8815.09億元,增長13.7%,增幅為1997年以來最高。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

  ——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總產4260萬噸,超過歷史最高的1999年,當年新增糧食產量居全國首位,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工業經濟速度效益同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332.68億元,增長23.6%;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48.8%,提高17.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76.52億元,增長46.9%,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財政收支大幅增長。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8.6億元,增長35.1%;財政支出877.9億元,增長22.5%,財政實力明顯增強。

  ——內外貿易快速發展。全省進出口總值66.1億美元,增長40.2%,其中出口41.7億美元,增長4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8.17億元,增長15.7%。出口和消費突破了多年來低速徘徊的局面。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7.8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8.36萬人,其中「4050」人員17.23萬人,均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15元,增長14.2%,八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些成就,標誌着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着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宏觀調控,着力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堅持改革創新,着力突破發展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堅持以人為本,着力解決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求真務實,着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去年全省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財政支出達197億元,比上年增加41億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11.63億元,減征農業稅22.61億元,兩項合計全省農民實際減負增收34.24億元,人均46.9元。對部分農民實行良種和農機具購置補貼6914萬元。取消、免徵、降低15項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這些政策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穩定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投入6.62億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改造中低產田105萬畝。省級新增基建投資主要用於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市、縣兩級國有土地出讓金的三分之一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基本農田保護。加快「兩個基地」建設,農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調整。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占小麥播種總面積的3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1116億元,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9%,其中奶牛存欄22.3萬頭,牛奶產量74.5萬噸,分別增長33.1%和50.2%。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骨幹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優勢進一步顯現,全省糧食加工轉化能力保持全國第一。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全年農民外出務工達1411萬人,務工收入613億元,增長16%。

  (二)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抓住國家支持中部地區優勢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乘勢而為,着力優化投資結構,強力推進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能力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水利、城建、勘察設計、市政公用等領域的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社會投資空前活躍。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用地等因素制約,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優化建設環境,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項目,夯實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鄭州黃河二橋和新鄉至鄭州、濮陽至鶴壁、許昌至南陽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34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758公里,實現省轄市全部通高速;全國第一套國產化單機容量最大的超臨界機組沁北一期和登封、永城等電廠投產發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29萬千瓦,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23萬千瓦;漯河500千伏變電站等一批電網項目相繼建成投運,電力輸送能力進一步增強;梁北煤礦等建成投產,新增煤炭開採能力150萬噸;西氣東輸鄭州至駐馬店、博愛至濟源段建成並實現供氣;白龜山、昭平台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2萬畝;平頂山第四水廠、鶴壁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城建項目建成投用,新增日供水能力32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省婦幼保健院門診樓等一批醫療設施項目完工,新增病床5000張;鄭大新校區二期工程、河大新區等一批高校項目建成,新增高等院校基礎設施350萬平方米。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099億元,增長31.3%,其中城鎮投資2434.88億元,增長39.3%。

  (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統籌安排省工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以及國債資金共25.7億元,支持了一批對結構調整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建設。天冠集團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安彩信益公司年產600萬套大屏幕彩電玻殼、河南輪胎年產200萬套子午胎、三門峽湖濱集團年產10萬噸濃縮果汁、一拖集團年產4000台工程機械、開封空分4萬立方米大型空分設備等113個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積極培育大企業集團,確定了100戶成長性較好的重點企業,篩選了568個重點項目,明確了發展目標和主要扶持政策,並對洛陽石化、新鄉化纖等一批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鼓勵發展大型干法水泥、鋁精深加工,支持重點骨幹鋼鐵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加快推進煙草、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全年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2個,其中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個。嚴格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分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依法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793家。

  制定並實施了煤炭、鋁土礦資源整合方案,強力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整合煤炭生產能力573萬噸,取締小鋁土礦284家。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努力緩解煤電油運瓶頸制約。全年發電量1185.6億千瓦時,增長15.5%,全社會用電量1191億千瓦時,增長14.3%,基本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要。

  加快服務業發展。在積極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652.26億元,增長10.6%。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投入,支持了18個重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景區的開發經營,全省重點景區的功能進一步完善,旅遊關聯產業加快發展。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573億元,增長65.2%;接待遊客8057萬人次,增長58.8%。規範房地產開發秩序,吸引了一批省外房地產商來豫投資興業,全年城鎮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58.82億元,增長39.5%;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055.37萬平方米,增長22.3%。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引進了香江集團等一批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投資支持了一批流通設施項目,全省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增加值達到678.73億元,增長18%。穩步發展金融業,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631.8億元,增長13.3%;各項貸款餘額7092.3億元,增長12.3%。

  促進中原城市群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原城市群建設開局良好。鄭東新區、洛南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區域內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和升級,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初步顯現。漯河等市的行政區劃調整進展順利。中原城市群9市生產總值增長16.5%,占全省的比重達到56%,比上年又有新的提高。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制定了簡政放權的政策措施,擴大了35個縣市的經濟和部分社會管理權限,省級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了一批縣域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加大了對財政困難縣的轉移支付,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的縣市達65個,比上年增加15個,其中超3億元的11個,增加8個。全省縣均財政支出規模比上年增加6841萬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發展引導資金提前一年安排到位,重點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全省城鎮化率達到28.9%,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是歷年來城鎮化步伐最快的一年。

  (四)強力推進改革開放,經濟活力進一步顯現

  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完成企業改制765戶;永煤、許繼、安彩、平煤、新飛、中原大化等一批大型國有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國有股轉讓、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實現了產權多元化;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取得重大進展,分離企業辦學校324所;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穩步推進,27家大型企業基本完成主輔分離改制。不斷完善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在全國率先提高增值稅起征點,非公有制經濟加速發展。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943.99億元,增長31.2%;私營企業已發展到10.76萬戶、從業人員119.5萬人,分別增長29.6%和47.8%。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加快,分流安置了15萬職工,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糧食庫存基本降到了合理水平。完善省與市財政體制,調動了各級發展經濟、組織收入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展開,全面完成了清產核資、增資擴股任務,清收不良貸款工作有序推進。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成效明顯,華蘭生物、天元鋁業等企業股票上市,高速公路債券順利發行,信託融資快速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達到100億元左右。棉花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改革也取得了較好成效。

  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創新招商方式,注重引資實效。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74億美元,增長36.7%。美國沃爾瑪、德國西門子、法國拉法基、韓國電力等一批跨國公司來我省投資,世界500強企業已有28家落戶中原。認真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基本做到了老賬還完、新賬不欠。鄭州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第一批已有18家企業入駐。積極實施東引西進,吸引了一大批東部資金、技術、產業向我省轉移。

  (五)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

  繼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全省為再就業人員減免各種稅費1.29億元,安排各項再就業補貼3.7億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6億元。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88.8%,接收軍轉幹部4082人,安置退役士兵6萬餘人。做好「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推進三條保障線銜接。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實現了養老保險金征繳總量大於發放總量。全省共發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16.83億元,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全省為134.7萬城市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9.1億元,實現了應保盡保;投入1.5億元對118.6萬農村特困人口實施救助,初步建立了城鄉救助體系。

  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籌措52億元用於農村道路建設,改善農民出行條件。籌措1.6億元,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安排救災資金9億元,重建因災倒房15萬間,合理補償行滯洪區淹沒損失,開倉借糧1.23億斤,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投入1.2億元對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免課本費和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省級安排3400萬元,通過伙食補助、國家助學貸款貼息、政府獎學金等方式,資助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扶貧開發成效明顯,1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解決溫飽。全年清理建築領域拖欠工程款46.5億元,清欠農民工工資10.19億元;清欠徵地補償費10億元。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活動。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飲食、用藥安全。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推進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實施科教興豫和人才強省戰略,出台了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去年用於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財政支出201.7億元,增長15.7%。27個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順利進行,新組建了1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鄭麥9023」新品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大豆蛋白纖維生產技術獲國家專利金獎。順利完成全省中小學教師定崗核編工作。編制內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年人均增資1200元。在全省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收費「一費制」。投資4.3億元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110萬平方米。籌措2.2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普通高中尤其是優質高中發展步伐加快。鄭州大學實現了省部共建,「211」二期工程進展順利。新組建和設置了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19所高等院校。全省普通高校在校學生達到70.28萬人,比上年增加14.56萬人。新增博士後流動站18個,引進院士28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進展順利,投資改造鄉鎮衛生院653所。完善25個縣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農民達1158.58萬人。對全省既往有償供血者進行普查,建立了艾滋病患者救治救助和預防控制體系,對患者實行免費治療。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進步。豫劇大師常香玉獲「人民藝術家」稱號。大型豫劇古裝戲《程嬰救孤》榮獲「文華獎」第一名。我省運動員在雅典奧運會獲得3枚金牌,在殘奧會獲得7枚金牌。成功舉辦了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繼續做好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5.2‰;完成綠化造林456.72萬畝、退耕還林280萬畝;實現當年耕地占補平衡。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廣泛開展向任長霞等先進典型學習活動。選派幹部開展聯縣駐村幫扶工作。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深入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繼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明城市、文明景區創建取得新進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快立法步伐。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6件,制定、發布行政規章7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政務公開,清理廢止省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45件,取消行政許可項目102項。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命案偵破攻堅戰」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命案偵破綜合成績居全國前列,嚴重刑事犯罪案件明顯減少,群眾安全感增強。組織省市縣三級幹部下訪,着力化解信訪積案。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了應急機制。組織開展了民主評議行風和爭創優質服務單位活動,堅決查處「四亂」行為,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民兵預備役建設得到了強化和保障。駐豫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抗洪搶險、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與先進省市差距仍然較大,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農業生產基礎還不穩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經濟外向度較低;信貸資金、建設用地供應偏緊,煤電油運依然緊張,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明顯;城鄉新增勞動力較多,就業壓力增大;物價上漲幅度較高,部分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受到影響;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容樂觀;一些領導幹部作風浮漂,形式主義比較嚴重。發展中一些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編輯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原崛起的目標,積極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着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

  完成上述目標,今年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勢頭

  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繼續以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鞏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證行之有效的支農政策落到實處,保證已給農民的實惠不減少,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糧食主產區政府抓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今年國家明確對我省31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免除農業稅,其餘縣市農業稅稅率再降低兩個百分點。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我省對所有縣市提前全部免徵農業稅,全省農民直接減負增收29億元。縣鄉因免徵農業稅減少的收入,中央和省財政全額給予補助。同時,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今年暫不出台「一事一議」籌資政策,村級經費納入財政供給。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抓好糧食生產,力爭今年糧食生產能力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利用好國家加大對產糧大縣扶持的機遇,抓好一批糧食主產縣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建設,爭取更多的縣列入國家支持範圍。在繼續增加投入的基礎上,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糧食生產大縣和生產潛力大的縣,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抓好省農科院大型綜合實驗基地建設和一批現代農業示範項目的實施。

  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強以優質專用小麥為重點的優質糧生產、加工基地,以規模化養殖為重點的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建成新鄉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開工建設安陽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繼續抓好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範帶和豫東平原奶牛養殖基地「一帶一片」建設,搞好黃河灘區草場建設試點,大力發展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進一步加快中原肉牛肉羊、京廣鐵路沿線生豬、豫南水禽、豫北肉雞等優勢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速生豐產林,加快優質特色農產品和林果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特色水產業。集中使用扶持農業產業化的資金,大力發展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糧食及畜產品加工轉化能力。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產品的標準、質量認證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重點抓好省轄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和35個縣動物防疫檢疫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勞務經濟發展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增加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財政投入,提高培訓的實用性,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加強政府對勞務輸出的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發揮各地勞務輸出優勢,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努力打造具有特色技能的勞務經濟品牌。力爭全年引導性培訓40萬人、技能性培訓20萬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00萬人以上。進一步清理、取消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工資發放、子女就學、勞動保護等實際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分批實施農村「六小工程」。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大型灌區配套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籌措60億元用於農村道路建設,下決心改善農民出行條件。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培育產銷結合的農村流通主體。安排專項資金1.4億元,集中解決重污染地區540個村的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

  (二)加快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增強發展後勁

  抓住國家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鐵路客運專線、加大治淮力度等重大機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強薄弱環節,加大對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的投入,積極推進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建設。

  加強骨幹水利工程建設。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建設工作,開工建設黃河以北段總幹渠和穿黃工程。按照國家要求,除農業用水外,隨水價開徵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基金。加快推進淮河流域重點工程建設,提高防洪除澇能力。搞好洪汝河、小洪河治理,全面開工燕山水庫和沙潁河、渦河治理工程,完成陸渾、白沙等一批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建成盤石頭水庫,續建西霞院水庫、黃河標準化堤防等工程,做好河口村、出山店水庫和小浪底南岸孟西灌區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加強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抓好續建和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確保葉集至信陽等12個項目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759公里,全面完成「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500公里以上的目標;爭取鄭州至石人山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新開工里程達到570公里。加快連霍、京珠國道主幹線部分路段的加寬改造。繼續抓好幹線公路續建項目建設。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確保年底全面完成三年8000公里國債農村公路建設任務。配合國家抓好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建設,積極推進鄭州至北京、鄭州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的前期工作,加快地方鐵路建設,進一步鞏固我省的鐵路樞紐地位。抓好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候機樓和停機坪改擴建工程。

  加強能源基地建設。加大煤炭資源勘探力度,加快一批大中型煤礦建設,爭取新增煤炭開採能力90萬噸,新開工建設規模達到690萬噸。抓好煤礦安全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調整優化電源結構,抓好在建項目建設,確保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00萬千瓦以上。依託現有電廠,穩妥有序地推進一批高參數、大容量機組的前期工作。爭取用3年時間關停5萬千瓦以下純凝汽小火電機組,為大機組建設騰出環境容量和市場空間。加快電網建設,重點抓好500千伏主網和一批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提高電力外送能力。全面完成縣城電網改造工程。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供水、供氣、供暖和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做好受水區配套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建成城市供水項目37個,新增日供水能力109.5萬噸,力爭新開工項目15個。穩步推進部分省轄市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平頂山、信陽等54個市縣天然氣城市管網項目,力爭年內建成通氣。加快義馬煤氣二期和洛陽至駐馬店成品油輸油管道建設。建成洛陽、安陽等5個污水處理項目,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38萬噸,爭取新開工污水處理項目40個。建成鄭州、洛陽、平頂山等8個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

  (三)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着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大力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依託骨幹企業,抓好農畜產品、有色金屬、煤炭等優勢資源的精深加工,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加快奶業發展,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支持一批優勢乳品加工企業提高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規模。加快林紙一體化建設步伐,提高木漿造紙比重,積極支持骨幹造紙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聯合重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升造紙工業水平。抓好以天方藥業等為龍頭的醫藥行業整合,集中扶持一批新藥產業化和中藥現代化項目,培育以高附加值為主的醫藥產業。優化氧化鋁生產布局,加快發展鋁精深加工,提高鋁工業整體競爭力。大力發展重大裝備和汽車零部件產業,推進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繼續支持冶金、建材、化工、紡織等工業提高產品檔次和產業集中度,支持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搞好捲菸行業重組,提高優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加快洛陽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搞好煤炭、電力供需銜接和運力協調,規範成品油市場管理,努力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矛盾。

  積極推進百戶重點企業發展。全面落實支持百戶重點企業發展政策,集中用好省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資金,從財政貼息、國債資金、銀行貸款、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對重點企業產品技術升級和擴大生產能力的支持。加快百戶重點企業規劃項目建設,力爭今年新開工洛玻和安彩液晶玻璃、鄭紡機滌綸成套設備等重大結構升級項目110個左右。指導企業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和技術創新,鼓勵和支持企業併購、聯合、重組,爭取今年再湧現一批銷售收入超50億元和超100億元的企業。

  加快發展服務業。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用先進理念和現代技術提升服務業水平,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抓好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結點建設,整合重組物流資源,培育大型商貿企業和物流集團,儘快把鄭州建設成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加強城鄉市場體系建設,利用國債等資金規劃建設一批縣域綜合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鄉鎮生產資料配送中心和網點。積極發展旅遊業,繼續支持「三點一線」等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建設,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發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吸引民間資本和境外資金參與旅遊開發,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服務水平。規範發展房地產業,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鼓勵金融部門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發展信息、諮詢、法律等新興服務業。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需求。

  繼續推進資源整合。堅持政府推進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認真落實煤炭、鋁土礦資源整合方案,優化資源配置,確保礦產資源整合工作取得新成效,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以省重點支持的煤炭骨幹企業為依託,整合縣、市國有煤炭企業,減少小煤炭企業數量,提高單井生產能力。統籌考慮我省鋁工業的長遠發展,進一步整合鋁土礦企業,使探礦權、採礦權向省氧化鋁重點企業相對集中。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運用環保、電價、產業政策和資源配置等手段,繼續加大對高耗能、重污染企業和落後生產能力的淘汰力度,重點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紙等行業節能、節水的技術改造。以推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推行清潔生產為重點,選擇部分市縣和企業進行試點,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引導全社會樹立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

  (四)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中原城市群和縣域經濟發展

  實施中心城市帶動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實現中原崛起的兩大支撐。繼續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其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努力促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着力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設。編制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完善中原城市群聯動機制。加快鄭洛工業走廊建設,以汽車及零部件、煤電鋁一體化、現代物流為突破口,推進產業整合,發展產業集群。加快城市群內一批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區域內交通互通。搞好黃河灘區生態防護和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繼續抓好鄭汴洛城市防護林建設,加強水污染防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共建。加強城市群共享的旅遊、教育、衛生、文化等設施建設,優化水、天然氣、煤制氣等資源的配置。加快推進鄭東新區、洛南新區建設。加強區域內戶籍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政策的協調銜接,促進人口自由流動。

  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大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注重中小城市的比較優勢和產業特色。科學修訂規劃,明確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好城市長遠發展的基礎,地下設施建設統一規劃、同步配套,避免「今天建、明天挖」的浪費現象。強化城市產業支撐,培育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注重保護和節約土地等資源,努力建設節約型城市。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推動城市公用事業改革,打破壟斷,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城市發展步伐。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認真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擴大縣級管理權限,凡省已下放省轄市的管理權限,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一律下放到縣市。用好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環保、旅遊等基礎設施和特色工業項目建設。縣域金融機構和網點新增存款,要有一定比例用於支持當地經濟發展。總結縣域經濟發展經驗,完善激勵機制,落實獎勵政策,強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五)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抓住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的新形勢,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努力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活力。

  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造,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爭取國有企業普遍實現股權多元化;着力推進主輔分離,爭取國有大中型企業輔業分離改制基本完成;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全部出中心,實現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繼續採取多種方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完善和落實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授權經營制度、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和薪酬分配製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放心、放開、放手」的方針,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行業以及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其他行業和領域;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和重組;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不斷提高產業層次和管理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着力做好實現股權多元化、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等重點工作,基本完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制任務。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重點清收盤活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確保專項央行票據如期到位。完善基層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新經營機制,健全內控制度,增強服務功能,發揮其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依法加強稅收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全面推行「鄉財縣管」,實施「三獎一補」政策,加大對縣鄉轉移支付力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全面整合政府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配套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縣鄉公共財政制度等改革,探索化解鄉村不良債務有效途徑,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明確政府投資範圍,規範政府投資行為,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通過股票、債券、信託等融資方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深化交通、城建、水利等建管體制改革,大力吸引社會投資。鼓勵發展創業投資。進一步搞好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改革,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抓緊落實已出台的各項改革方案。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全面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以現代物流業為重點,積極推進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發揮中原城市群、開發區、對外開放重點縣的帶動作用,以百戶重點企業為載體,加快與境內外大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合資合作。加強已簽約重大項目的跟蹤落實,提高招商實效。加快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優化投資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斷擴大出口。完善鼓勵外貿出口政策支持體系,落實好出口退稅政策。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培育新的主導出口產品。切實辦好鄭州出口加工區,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強電子口岸建設,完善快速通關機制。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和承包工程,拓寬外派勞務渠道。積極開闢國際航線。大力實施東引西進。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東部產業向我省轉移。鼓勵有比較優勢的能源、農產品加工、原材料加工企業,到中西部地區建立資源和生產基地。

  (六)堅持科教興豫、人才強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進一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實施科技富民、糧食豐產、製造業信息化等科技工程,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加快科研體制改革步伐,完成省屬開發類科研機構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省屬社會公益類、農業類科研機構改革。注重對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培育河南優勢品牌。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進度。繼續抓好優質高中建設。適度擴大高校招生規模,更加注重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加強重點高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力發展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快培養和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做好引智工作,大力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努力營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環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充分開發利用中原文化資源,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大支持力度,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繼續抓好省藝術中心和縣市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全面建成全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繼續安排資金改造196所鄉鎮衛生院。加大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力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進統計改革和建設,完善核算體系和方法,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認真做好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加強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和防治救助體系建設。繼續做好對台、外事、僑務、氣象、地震、人防、測繪、參事、史志等工作。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做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政策的試點工作。重視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及老齡化問題。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確保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城市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各省轄市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責任目標要求。堅決實施淮河治理方案,確保年底前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水質持續達標。做好城鎮污水處理費和城市垃圾處理費的征繳工作。加大地質礦產勘探力度。實施沿黃生態防護林工程,完成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長江防護林等建設任務。

  (七)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快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發展,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認真落實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稅費減免等支持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再就業援助制度,重點幫助「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加快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工作。鞏固「兩個確保」,規範和完善城市「低保」。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參保率。加大社會保險費征繳力度,提高征繳率。建立城鄉低收入困難群體社會救助體系,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子女上學、看病就醫等實際問題。完善農村「五保戶」生活保障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示範縣市試點工作,逐步在全省建立規範、完善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健全社會福利制度,積極發展慈善事業。

  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力度,不允許發生新的拖欠。進一步規範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國有企業改制,切實保護城鄉居民的合法權益。

  完善並落實國家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各項政策,繼續對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實行免課本費、雜費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繼續資助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做好農村受災群眾生活救濟工作,加快黃河灘區安全建設,完成黃河、淮河灘區災民移民遷建工程。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進一步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確保完成8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和解決溫飽任務。加大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力度。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價格監管,堅決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實施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新形勢下的對敵鬥爭,依法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破壞活動和各種恐怖活動。堅持嚴打方針,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特別是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毒品犯罪等,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爭創綜治先進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強化技術、投入等關鍵措施,從健全制度、落實責任制上建立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八)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繼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和文明景區創建工作。加強誠信教育,倡導誠實守信,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法律、科技、文體、衛生進社區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繼續搞好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法規、決定和決議,自覺接受其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認真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依法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區民主管理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做好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村級組織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強化全民國防觀念,抓好國防動員。支持駐豫部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和武警部隊建設。進一步做好民兵預備役工作。關心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擁軍優屬工作,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編輯

  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本屆政府完成任期目標的重要一年。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積極適應新形勢,抓好自身建設,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在繼續履行好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到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來,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進一步改進服務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完善行政服務大廳功能,真正做到高效便民。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努力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做好政府立法和行政複議工作。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努力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認真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公和多頭執法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規範行政行為,依法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

  努力提高經濟社會管理水平。進一步改進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自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努力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之間的關係,堅持實事求是,不盲目攀比速度,不搞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切實把工作着力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既要着力解決好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防止經濟發展出現大的波動,又要謀劃好中長期發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搞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和2020年遠景目標制定工作。提高政府工作的公眾參與度,推進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按照規範運作、嚴格管理、科學決策、提高效率的要求,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財政資金、土地及礦產資源管理。落實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統籌安排使用政策性貸款、國有產權、環境容量、特許經營等政府調控資源,集中用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社會管理,依法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大力加強政風建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做到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多做打基礎、管長遠、惠及百姓的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幹部政績評價標準。加強經濟監督,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綜合素質。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繼續下大力氣精簡會議、文件,堅決改進會風、文風,切實減少應酬和不必要的事務性活動。拿出更多的時間開展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強化各項工作責任制,跟蹤問效,狠抓落實。敢于堅持原則,敢於觸及矛盾,敢於批評錯誤,反對形式主義,反對作風浮漂,反對好人主義。牢記「兩個務必」,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杜絕追逐名利的虛報浮誇、奢侈浪費現象。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旗幟鮮明地反對、預防和懲治腐敗。

  各位代表,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同全國一樣,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有利於我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有利於我省加快農業、能源、交通、社會事業等優勢產業發展和薄弱環節建設。國家從政策、資金、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面積極支持中部崛起,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有利於我省更好地發揮區位、市場、資源和勞動力等綜合優勢。經過多年的積累,我省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戰略起點,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現在,全省上下已經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好勢頭,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可能、也有信心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各位代表,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的領導下,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團結依靠全省9700萬人民,上下一心,發奮圖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