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 2004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200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06年3月9日 |
2006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
美國國務院3月8日發表的《2005年國別人權報告》,無視自身糟糕的人權紀錄,又一次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指手劃腳,惟獨對自己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閉口不談。為了幫助世人看清美國「人權衛士」 的真實面目,有必要對美國過去一年來侵犯人權的情況作一全面的透視。
關於生命和人身安全
編輯長期以來,美國人民的生命和人身安全一直缺乏有效保障。美國暴力犯罪嚴重,每年平均發生5萬起自殺和他殺案件。[1] 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9月25日公布的報告,美國2004年共發生暴力犯罪案518.267萬起。每1000名12歲及12歲以上年齡的公民中,有21.4人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即47個美國公民中有1人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2]另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的數據,2005年1月至6月,謀殺犯罪比2004年上升了2.1%;1萬人以上的城市中發生謀殺案4080起;在1萬人及以下的小城市中謀殺率上升了13%。[3]2005年,不到60萬人的華盛頓特區因兇殺致死的人數達到194人。[4]在芝加哥,2005年1月至9月,各種犯罪案件超過12.5萬起,其中兇殺案352起,搶劫案1.1564萬起,毆打案8903起,縱火案534起。[5]截至2005年11月中旬,費城已有334人被謀殺,超過該市2004年遭兇殺人數的總和。[6]2005年上半年,洛杉磯已發生殺人案件198起,比2004年同期上升11%。[7]人口只有9.6萬的加利福尼亞州康普頓市(Compton)有72人因兇殺致死。[8]新澤西州的卡姆登市(Camden)躍升為全美國最危險的城市,2004年兇殺案發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多,搶劫案發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多。[9]
美國是世界上民間槍支最多的國家。據美國「防止槍支暴力布拉迪運動」組織(Brady Campaign)2005年6月公布的材料,美國個人擁有槍支達1.92億支。[10]《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約每10人中就有一人表示曾遭槍擊;另有14%的被訪者稱,曾受到槍支威脅。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 2005年公布的數字,2004年,美國共發生涉槍犯罪案件33.92萬起,其中1.13萬起涉槍謀殺案,16.29萬起涉槍搶劫案,16.5萬起涉槍襲擊案。[11]據《華盛頓郵報》2005年12月25日報道,美國每年有1.2萬人持槍殺人。在2004年美國警察接到的犯罪報告中,70%的謀殺、41%的搶劫和19%的人身襲擊犯罪都使用了槍支。[12]
槍支泛濫導致血案不斷。2005年2月,居住在芝加哥的美國聯邦女法官瓊•列夫柯的母親和丈夫在家中慘遭槍殺。[13]同年3月,在亞特蘭大富爾頓縣法庭上,一名正準備接受審判的強姦嫌犯當庭連殺3名法官法警,接連劫持4輛車瘋狂逃竄。3月12日,一名槍手闖進美國威斯康星州布魯克菲爾德鎮的喜來登飯店,向正在舉行宗教活動的人群瘋狂掃射,導致7人喪命,4人受傷。3月21日,明尼蘇達州北部印第安人保留區雷德萊克中學17 歲的少年傑夫•韋斯開槍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后,又衝到學校瘋狂槍殺包括學校保安、老師、學生在內的8人,打傷14人。[14]4月25日,科羅拉多州一名年僅14歲的少女開槍打死了自己的父親。[15]2005年聖誕節當天,華盛頓郊區勒文斯韋爾社區一名男子在家中開槍打死自己的母親,又駕車到8英里以外的另一處住宅打死3人後自殺。
關於執法、司法侵權
編輯在美國,執法、司法機關侵犯人身自由權利的現象非常嚴重。
秘密監控無處不在,非法扣押時有發生。近期爆出的「竊聽門」醜聞,引起美國公眾的強烈關注。「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曾數十次授權美國國家安全局等部門對美國國內的一些電話進行秘密監聽。據此,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一次對多達500名美國公民的電話、電子郵件等進行監控。據報道,從 2002年到2004年,至少有287宗聯邦調查局特工在秘密監控中涉嫌違法的案例。在其中一樁案件中,聯邦調查局特工在沒有通報美國司法部的情況下對一名美國人進行了長達5年的秘密監控。2005年12月2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又作出了延長《愛國者法案》的決定,引起輿論的關切。該法案使得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對電話、電子郵件進行監控,搜查住房和辦公室,獲得商業記錄等方面更加方便。[16]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05年12月13日報道,美國國防部一直在暗中搜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民眾的資料,並秘密監視所有和平反戰集會。據《紐約時報》報道,近年來,美國聯邦調查局一直通過監視網絡和其他渠道,收集整理大批參加過美國各地的反戰遊行的民間組織的調查材料,數量驚人。[17]其中,針對「綠色和平組織」的材料就達2400頁。2006年1月9日,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發言人公開宣布,由於「反恐」需要,美國海關有權拆閱、檢查外國郵寄至美國的私人信件,再次引來抗議之聲。[18]2006年1月17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與設在紐約的「憲法權利中心」分別就此向密歇根地區法院和美國聯邦法院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局長提出控告。
美國警察濫施暴力現象相當普遍。據《洛杉磯時報》2005年7月14日報道,洛杉磯市警察在緝拿一名嫌犯時將其19個月大的女兒擊斃,引起公憤。10月9日,新奧爾良5名警察在大街上將一名64歲的退休教師制服後繼續對其拳打腳踢,打得頭破血流,引起輿論關注。[19]12月26日,新奧爾良市警察對一名持刀黑人男子至少開了6槍,將其擊斃。警察濫施暴力事件往往很難得到公正處理。據《洛杉磯時報》2005年3月31日報道,在200多起針對洛杉磯市警局的非法侵權案件中,僅有8起得到解決,其餘或被束之高閣或被私下處理。
司法不公問題突出,司法侵權事件不斷。2005年美國媒體披露了多起因法院誤判造成公民權利受到嚴重侵犯的案件。佐治亞州的羅伯特•克拉克 (Robert Clark Jr.)在被監禁24年後,經DNA檢測被證明無罪而獲釋。克拉克只是164個經DNA檢測被宣布無罪的「犯人」中服刑最長的一位。[20]2005 年12月21日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拉里•金節目(Larry King Live)訪問了4位最近因DNA檢測被證明無罪的人,在獲釋前均已服刑10年以上。洛杉磯著名的刑事犯罪辯護律師馬克•傑拉格斯(Mark Geragos) 根據一項研究認為,美國有約20%的犯罪定罪屬於誤判。[21]美國死刑信息中心2005年10月報告說,美國的死刑制度使陪審員不能發揮作用,在公正性方面大打折扣。[22]
美國號稱是「自由的天堂」,但是,美國監獄關押的犯人總數和在押犯占總人口的比例均居世界第一。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2005年10月 23日公布的數據,到2004年底,美國監獄關押的犯人總數達226.78萬人,每10萬人中就有724人被關押,比10年前增長了18%,高出其他國家 25%以上。[23]根據《紐約時報》的一份調查,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被判終身監禁的人翻了一番。[24]2003年至2004年間,美國在押犯的數量以每周900人的速度遞增。2004年上半年,美國50個州的監獄新入獄的囚犯達4.8萬人,同比增加了2.3%。[25]
監獄爆滿,囚犯境遇惡劣。到2004年底,美國有24個州的監獄系統超負荷運轉,聯邦監獄系統關押的犯人已超過其拘押能力40%。[26]由於政府縮減監獄開支,一些州的監獄減少了對犯人醫療保障的投入,致使很多犯人染上了肺結核、肝炎等疾病。2005年4月,一名44歲的男性囚犯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在紐約的監獄中死亡。[27]近年來,僅紐約市就有數以百計的犯人因遭虐待而頭部受傷。在紐約賴克思島監獄,有的囚犯在服刑期間被獄警重擊頭部,造成一隻眼睛失明,有的囚犯被獄警虐待後耳膜破裂,有的出現頰骨破碎。[28]在菲尼克斯城,有一座被稱為「帳篷之城」的監獄,犯人住在帳篷里,參加各種類型的勞動,一天只能吃上兩餐,獄內娛樂活動一律被取消。(29 [墨西哥]宇宙報》[29]2005年8月,一名未被起訴卻被關押兩年的卡塔爾留學生控訴稱,他在獄中基本生活用品得不到保障,被長時間關在極狹小的牢房裡,最長的一次有60天沒被允許離開牢房一步,在囚室內也被戴上手銬和腳鐐,甚至在洗澡時也不例外。[30]卡特琳娜颶風侵襲期間,新奧爾良市一座監獄官員竟棄600名犯人於不顧,使他們在無電、無水、無食物的情況下,在齊胸的深水中度過了四天四夜。
獄內性侵害事件普遍。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6月公布的統計報告,2004年美國監獄管教系統共收到約8210起性暴力侵害事件的指控,其中42%是監獄工作人員對犯人的性侵犯。[31]「人權觀察」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中西部地區7個監獄中21%的犯人曾遭到過同性犯人的暴力性侵犯。
關於政治權利和自由
編輯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的典範」,不斷向世界兜售其民主模式。實際上,美國的「民主」始終是少數富人的民主,是「有錢人的遊戲」。
美國的民主選舉在很大程度上是金錢在選舉。2005年11月紐約市市長競選中,現任市長、億萬富翁邁克爾•布隆伯格為競選連任個人花費達 7789萬美元,與其所得選票相比,相當於100多美元一票,被美聯社稱為歷史上最昂貴的市長連任選舉。在新澤西州州長競選中,兩名富有的候選人的個人競選費用加起來達到7500萬美元,[32]其中獲勝者科津花了4000萬美元,加上他2000年為競選參議員花的6000萬美元,其5年間參加競選的個人開支達1億美元。據一項調查報告估計,華盛頓的一名普通參議員需要花費約2000萬美元才能保住自己的席位。《華盛頓郵報》在一篇社論中,尖銳地批評美國政治制度「將選舉公職變成了購買廉價物品」。[33]
國會和政府的決策深受金錢的影響。在美國,各種公司、利益集團僱傭公關諮詢公司,遊說國會、政府,用金錢影響決策、獲得政府項目合同,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2006年1月4日,美國主流媒體紛紛推出長篇報道,披露美國「超級說客」傑克•阿布拉莫夫承認通過行賄換取有利於其客戶的決定等三項重罪,並將與檢方合作調查國會議員涉嫌貪污案,爆出美國政壇數十年涉及權錢交易的最大醜聞。據報道,目前已有20位國會議員及其助手捲入這起美國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議員腐敗窩案。其實,阿布拉莫夫的所作所為「只是冰山一角」。據《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觀察家報》報道,[34]遊說已成為華盛頓發展迅速且收入頗豐的重要行業,目前,登記註冊的從業人員達到3.5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和通過選舉產生的美國聯邦官員的比例是60:1,他們每年經手的資金超過20億美元。擁有眾多遊說公司的華盛頓市中心「K街」,被人們稱為「致富之道」和總統、國會、法院之外的「第四大權力」。從 1998年至2004年,說客花費了130億美元來推動實現客戶們的願望。2004年,美國用在遊說聯邦政府、國會上的費用是21億美元,競選總統和國會議員的費用更高達30億美元。《今日美國報》披露,2000年以來,美國國會議員共有5410次旅行的支出來路不明。國會議員們自2000年以來共接受了 1600萬美元的私人資助的旅行。[35]說客搖身變為政客,政客退休做說客,成為權錢交易的「旋轉門」。據報道,自1998年以來,共有2200多名前政府雇員成為說客,其中包括273名前白宮工作人員和250名前國會議員或政府部門首腦。
2005年10月24日,《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報告稱,73%接受調查的美國人認為今天美國的領導人脫離普通群眾;64%的人認為領導人被權力腐敗;62%的人認為領導人在謀求個人財富增加。[36]而2005年10月和12月《今日美國報》和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9%的人對美國國會的工作感到滿意,為1994年以來最低點;[37]49%的美國成年人認為「大多數國會議員是腐敗的」。[38]美國前司法部長克拉克指出,「說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是對民主的冒犯。」[39]
美國標榜新聞自由,但美國政府肆意封鎖和操縱新聞的醜聞不斷曝光。《紐約時報》2005年3月13日的一篇文章稱,美國當前處在一個「預製新聞的新時代」。政府在向外界大量傳達自己的信息的同時,還使用假新聞提供給各地媒體隨意播放。在過去4年裡,至少有20家聯邦機構(包括國防部和人口普查局)製作並發布了數百條電視假新聞。
美軍在伊拉克花錢買伊拉克報紙版面和收買記者進行所謂「新聞戰」。《洛杉磯時報》2005年11月30日披露說,駐紮在伊拉克的美國軍隊一直在收買支持美國的文章,並把文章通過華盛頓的一家公司翻譯成阿拉伯文後發表在巴格達的報紙上。美國軍方還買了一家伊拉克報紙並控制了一個廣播電台,以「 對伊拉克公眾發出有利於美國的信息」。另有報道說,美國軍方官員在巴格達辦了一個記者俱樂部,每月付給每個會員200美元,讓他們寫支持美國軍事行動的文章。《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將這種違反新聞自由的行為稱為「精心策劃的鼓動宣傳」。[40]
美國政府不擇手段地封殺不同聲音的做法,近年來一直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2005年11月22日,英國《每日鏡報》援引2004年4月16 日的一份唐寧街絕密備忘錄披露,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為了對戰爭真實情況實行新聞封鎖,消除對美國官方的不利影響,美國曾計劃轟炸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總部,[41]引發了半島電視台所有員工在30多個國家舉行抗議活動,並受到國際新聞工作聯合會的批評。另據英國《觀察家報》2005年11月27日報道,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半島電視台駐巴格達和喀布爾的辦事處都曾遭到美軍的轟炸,該台記者也多次遭到美軍拘押、威脅、辱罵和騷擾。事實上,美國粗暴侵犯新聞自由的事件屢屢發生。2003年4月8日,西班牙電視台5頻道攝影記者科索在巴格達一家旅館遭美國士兵槍擊身亡。為此,西班牙國家法院下令要求西班牙警方和國際刑警組織立即逮捕並引渡3名行兇的美國士兵。2005年8月28日,美軍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附近朝路透社報道小組開槍,一名錄音師被擊中面部,胸部至少4處中彈,當場死亡。當時趕到事發現場的兩名伊拉克記者也遭美軍拘留,並被強迫坐在太陽下暴曬。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組織披露,美國在伊拉克關押了4名伊拉克記者,在關塔那摩美軍基地關押了1名半島電視台記者,他們均未被起訴而被長期關押。[42]2005年7月,《紐約時報》記者朱迪思•米勒(Judith Miller)因拒絕透露消息來源被正式宣判入獄。[43]在遭受卡特麗娜颶風襲擊期間,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攝影記者在採訪中被新奧爾良警察推倒在地,照相機和存有照片的磁盤被搶走,記者要求歸還照片時還受到警察的威脅。新奧爾良市一家地方報紙的記者也因採訪警察與當地人的槍戰而遭不幸,採訪器材被警察搗毀。[44]
關於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編輯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也是發達國家中貧困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貧困、飢餓和無家可歸者問題相當嚴重,勞動者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不到保障。
根據英國倫敦經濟學院2005年對8個富裕國家所作的調查,美國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最為嚴重。[45]美國的人口貧困率在世界發達國家中最高,是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兩倍多。[46]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富人越來越富。據一家設在芝加哥的財富調查公司(Spectrem Group)2005年公布的最新調查,除了用於自身居住的房產之外,2004年,美國擁有百萬美元淨資產的家庭,共擁有資產達11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8%。[47]另一方面,美國普通勞動者收入大幅下降,貧困人口增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數據,2004年,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總人數從3590萬上升到3700萬,增加了110萬人,平均每8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困之中。[48]底特律、邁阿密和紐瓦克等城市的貧困率達28%以上。據《紐約時報》2005年11月22日報道,2004年,有營養不良成員的家庭數目達到了390萬戶。
無家可歸者現象嚴重。據《今日美國報》2005年6月調查,美國有72.7萬多人無家可歸,即每400個美國人當中有1人無家可歸。[49]「 美國市長會議」對包括芝加哥、波士頓、洛杉磯等24個城市進行的調查發現,2005年要求提供住所緊急救助的人比2004年平均增加6%,71%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住所緊急救助;要求提供食品緊急救助的平均增加了12%,有76%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提供食品緊急救助。[50]華盛頓特區每年有包括6000孩子在內的3100多個家庭向政府申請緊急住所救助,許多人只能睡在大街上、汽車裡和公共汽車站。[51]《洛杉磯時報》2005年6月16日報道,洛杉磯已成為全美「流浪者之都」,洛杉磯郡範圍內流落街頭或避難所的人數日均高達9萬人,其中3.5萬人處於長期流浪狀態。
美國勞動者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到2005年11月,美國有760萬成年人沒有工作,失業率為5%。[52]據《今日美國報》2005年11月報道,有將近20%的失業人員已經有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沒有工作。有360萬人被排除在失業保險之外。[53]工人待遇低下,缺乏適當的勞動條件和應有的勞動保護。《華盛頓郵報》2005年8月3日披露,美國肉類加工廠工人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危險。長期以來,工人疾病纏身,常有各種各樣的肢體傷殘或皮膚病,甚至有人因為長期勞累而死。美國《僑報》2005年11月1日報道,紐約絕大多數餐館工人沒有基本的勞動保護,工作時間長,收入低,幾乎沒有健康保險,其中38%的人曾被燒傷或燙傷,近半數曾被切傷。2005年10月31日,費城地區賓州東南捷運系統工人勞資雙方因無法就工人醫療保險問題達成協議而舉行大罷工。12月20日,紐約運輸工會因與公交當局就工資和養老金等問題的談判陷入僵局而舉行全市公交系統工人大罷工。
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高於世界其他任何國家,但是,勞動者的醫療保險危機相當突出。據統計,2004年,美國總體醫療費用比2003年上漲 8.2%,但有458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占總人口的15.7%,比上年增加80萬人。僅紐約就有近200萬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其中三分之二是在職工人。美國每年有1.8萬人因為得不到治療而死亡。凱澤(Kaiser)公司2005年9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60%的雇主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較5年前有明顯的下降。2005年美國普通家庭的醫療保險已經上漲到10880美元。[54]未來幾年美國的醫療費用還會以高比例繼續上漲,看不起病的人將會越來越多。[55]2005年11月21日,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削減500億美元預算的法案,其中包括減少醫療開支、削減對窮人的食品救助和給兒童項目的支持等,這對美國窮人無疑是雪上加霜。
關於種族歧視
編輯美國是一個多族裔的移民國家,少數族裔人口超過1/4,但是,種族歧視一直是美國的一大社會痼疾。
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處於美國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與白人相差懸殊。《2005年美國非裔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非裔家庭收入只有白人家庭收入的1/10;黑人享受的福利只占白人的3/4。[56]2004年,美國黑人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4.7%,拉美裔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1.9%,而白人的比例為8.6%。[57]在新奧爾良市,50萬居民中約有1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大多數是非洲裔。擁有自己住房的黑人比例只有48.1%,而白人的比例是75.4%。[58]據《華盛頓郵報》2005年4月11日報道,2004年29%的貸款購房的非洲裔美國人均付的是高息,而處於同樣情況的白人只有10%。另據2005年9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在2004年支付高額利息的購房抵押貸款者中,有32.4%的是非洲裔,20.3%是拉美裔,白人只占8.7%。[59]《洛杉磯時報》2005年7 月14日引用有關機構公布的《洛杉磯黑人生活狀況報告》報道,洛杉磯黑人在享有收入、住房、醫療、教育等權益方面落後於其他族群。與年均家庭收入約5.3 萬美元的白人相比,洛市黑人的年均家庭收入僅為3.1萬美元;黑人占洛市總人口的10%,卻占洛市流浪者總人口的30%。
少數民族在就業和職業方面受到歧視。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報告,截至2005年11月,美國白人的失業率為4.3%,黑人是10.6%,黑人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多。[60]從事同樣工作,黑人男子的收入只是白人男子的70%,黑人女子的收入只是白人女子的83%。[61]少數族裔常常被排斥在美國高級職業之外。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The U.S.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引用有關調查表明,亞裔受歧視率為31%,非洲裔為26%,涉及穆斯林的歧視在「9•11」事件後增加了1倍。據美國《僑報》報道,非裔、拉丁裔和亞裔占紐約勞動大軍的57%,但做到高級管理層的人不到19%,而白人卻占據了76%的高層職位,在個別政府部門這一比例甚至高達 97%。
有色人種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高於白人。非洲裔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為19.7%,拉美裔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的達32.7%,幾乎每3個拉美裔人當中就有1人沒有醫療保險,遠遠高於白人的同類比例。[62]黑人的平均人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63]黑人孩子周歲前死亡率是白人孩子的兩倍。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每20萬黑人中感染艾滋病的達76.3人,是白人的8倍多。[64]在新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中,一半以上是黑人,而在新發現的女性被感染者中,黑人女子占72%。[65]由於缺乏醫療保險,美國每年有8萬多名黑人死亡。黑人中年男性的死亡率是白人中年男性的兩倍。[66]
司法中的種族歧視相當嚴重。種族偏見根深蒂固,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公然宣稱,降低美國犯罪率的惟一方法是讓所有黑人婦女流產。(7 [墨西哥]《千年報》[67]在美國,黑人犯罪往往受到比白人更重的刑罰。據美國城市聯合會發表題為《美國黑人狀況》的報告,在美國,黑人被逮捕後,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白人大4倍。犯同樣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比白人長6個月。[68]據馬里蘭大學2005年12月的一項研究,殺了白人的罪犯比殺了非白人的罪犯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大2至3倍,黑人殺了白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是白人殺了白人的2.5倍,是黑人殺了黑人的3.5倍。[69]黑人占美國人口的12.2%,但美國監獄中關押的超過1年刑期的犯人中41%是黑人。美國有8.4%的25歲至29歲的黑人男子被關在監獄。[70]根據「人權觀察」等組織發表的報告,自「9•11」事件以來,至少有70人在未經過正當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被當成重要證人扣押,其中大多數為穆斯林,這些人被羈押2至6個月不等,有的甚至超過1年。[71]據《華盛頓觀察》周刊2005年第42期報道,華裔穆斯林隨軍牧師余百康(JAMES YEE)被控犯有間諜罪、煽動暴亂罪,甚至遭到死刑威脅,但終因查無實據所有指控才被撤消。該案被媒體稱為是美歷史上最嚴重的司法失誤之一。[72]
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犯罪日趨頻繁。美國聯邦調查局2005年10月發表報告稱,2004年,美國有9528人成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其中有53.8%與種族偏見有關,67.9%是針對黑人的歧視,而犯仇恨罪的人中60.6%是白人。[73]據統計,黑人成為仇恨犯罪受害者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0倍。[74]在洛杉磯市,56%的仇恨犯罪案是針對黑人的。
關於婦女、兒童權利
編輯美國在保障婦女、兒童權利方面的紀錄一直不佳。
美國婦女不享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機會和權利。美國女性占人口的51.1%,但在目前第109屆美國國會中,女議員只有81名,其中包括女參議員14名,占總數的14%;女眾議員67名,占總數的15.4%。目前,在全美50個州中擔任州長的女性只有8名,占16%。從來沒有有色人種女性擔任過美國的州長。在美國100個最大的城市中,女市長14名,占14%。[75]截至2005年11月,在美國州一級行政辦公室任職的女性有81人,占全部315個職位的25.7%;在州議會中,女議員有1668人,占全部7382人的22.6%。[76]據「國際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的研究,在世界180多個國家中,美國婦女參加議會比例由2003年12月的第58名下降到2005年11月的第61名。[77]
婦女的失業率比男子高,且與男子同工不同酬。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5年4月發表的報告,2004年,美國中等收入婦女的年收入為31223美元,而同類男子的年收入是40798美元,婦女是男子的77%。自己創業的女性的收入僅為男性企業所有者的49%。[78]2004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共收到有關性別歧視的指控24249件、婦女在懷孕期間受到歧視的指控4512件。
婦女生存狀況差。單身母親的貧困率在美國所有人口中最高。據美國全國貧困中心(National Poverty Center)2005年的統計,2004年,美國有28.4%的單身母親生活在貧困線以下。[79]一些城市出現越來越多的婦女和兒童流浪街頭現象。2005年南加州帕薩迪那市婦女和兒童流浪街頭的總數達到701人,比2003年增長42.7%,占流浪者總數的57.6%,首次超過單身男性,成為最主要的流浪人群。[80]
婦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據美國家庭暴力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n Domestic Violence)統計,美國每年有530萬婦女受到虐待,有1232名婦女被她們的配偶、同居者或男朋友殺害。[81]平均每3名婦女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82]
美國婦女受性侵犯的比例高。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5年10月發表的報告,2004年,美國有94635名女性是強姦犯罪的受害者,比率達到63.5/10萬,比2003年增加0.8%。[83]婦女在工作場所受到性騷擾。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2004年共收到有關性騷擾的指控13136件,其中84.9%是針對女性的騷擾。另據美國國防部 2005年12月23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至少有6%的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學院的女學員稱在2004至2005學年中受到性侵犯,約一半或以上的人說曾受到性騷擾。在美軍事預備役和國民警衛隊中,多達60%的婦女和27%的男士受到性侵犯和性騷擾,其中遭強姦的婦女達11%。[84]
女囚犯越來越多,待遇惡劣。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4月發表的報告,截至2004年6月30日,美國關押的女犯人已達10.3萬多人,在過去一年裡增加了2.9%。[85]目前,在聯邦和州監獄中,女囚犯的數量占總數的7%,比2003年增長了4%,增長率接近男囚犯的兩倍。監獄裡有近50%的女犯曾受到性侵犯。2004年,美國監獄和拘留所共報告8210起性侵犯事件,監獄當局認定的約有2100起,其中女犯受性侵犯占相當大比例。[86]
美國的兒童狀況令人擔憂。美國兒童貧困率高於總人口的貧困率,兒童貧困指數在全球22個發達國家中倒數第二。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5年8月30日公布的數據,在美國3700萬貧困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兒童。[87]全美有135萬兒童有無家可歸的經歷。[88]在華盛頓特區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3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娜州的比例是27%,新墨西哥州為26%,西弗吉尼亞州24%。[89]在新奧爾良,40%的城市兒童生活在貧困之中。兒童健康每況愈下,嬰兒體重不足、死亡人數和少年死亡率有增無減,在發達國家中處於後列。沒有健康保險的孩子2005年一度高達29%,其中很多孩子既沒有體檢,也沒有接種疫苗。[90]據美國《僑報》2005年5月5日報道,在過去20年裡,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科研人員,在沒有基本保護和獨立組織監管的情況下,在數百名收養院的兒童身上進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測試,致使孩子的健康遭到極大傷害,一些兒童在治療過程中死亡。
美國有1/3兒童是非婚生子女,一半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目前有400萬兒童和沒有工作的家長生活在一起,這些孩子常常面臨包括家庭暴力、精神抑鬱症、吸毒和酗酒等問題。
美國青少年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美國中學生帶刀或其它武器上學的人越來越多。2005年,馬里蘭州發現中學生帶武器上學事件2845起,比2000年增加63%;弗吉尼亞州2003至2004學年發現2278起學生帶武器上學事件,華盛頓特區的學校發現148起。[91]《華盛頓郵報》2005年8月報道說,12%的11至13歲的拉美裔學生帶刀或棍棒之類的武器上學,1%的學生帶槍,38%曾參與鬥毆,27%曾因感到不安全而待在家不敢出門,16%曾被人用武器威脅或致傷,20%曾參與黑幫團伙活動,12%稱自己是黑幫成員。[92]校園暴力傷害頻繁發生,威脅着2640萬12歲至16歲的學生的安全。據聯邦健康組織統計,美國平均每天有12名青少年死於槍支暴力犯罪。《洛杉磯時報》 2005年3月4日根據蘭德公司等組織的調查結果報道,洛杉磯市六年級小學生中,70%以上曾親歷或目擊暴力事件,部分地區比例高達90%。
兒童權利的司法保障遠遠低於國際水平。據美國司法部發表的報告,到2004年底,美國各地青少年監管中心關押的青少年犯達到10.2萬多名。[93]美國法庭對未成年罪犯判重刑的情況有增無減。被判處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的未成年犯有93%被定為謀殺罪,其中,有約26%被定為謀殺重罪(felony murder)。有9700人在18歲以前就被判終身監禁,至少2225名未成年人判處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這種情況僅在其他14個國家存在,總和人數才 12人),其中有16%入獄時只有13至15歲,約59%都是初犯。[94]目前,美國被判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的未成年人約是15年前的3倍。少年犯在監獄中經常遭到虐待,遭受管教機構工作人員性侵犯比例比成人拘留所高出近10倍。美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對青少年判死刑的國家之一,迄今仍有6個州對死刑判決沒有最低年齡限制。2004年,美國有63名17歲或以下的青少年被判死刑。[95]目前,美國死囚人數約有3500人,其中有72人犯罪時的年齡未滿18周歲。[96]
關於侵犯別國人權
編輯美國政府在國際上奉行單邊主義,無視公認的國際準則,粗暴侵犯別國主權和人權。
美國政府在對外戰爭和軍事打擊中經常濫殺無辜。《今日美國報》2005年12月13日引用《柳葉刀》(The Lancet)醫學雜誌2004年所作的調查說,美國政府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估計造成10萬伊拉克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97]2005 年,美軍在海外針對平民的軍事行動仍然頻繁發生,造成多人死傷。2005年7月4日,美軍在阿富汗庫納爾省的空襲中炸死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平民17人。 8月12日,在伊拉克拉馬迪郊區一個城鎮,美軍一輛裝甲巡邏車向清真寺出來的人們射擊,造成包括8名兒童在內的15名伊拉克人喪生,另有17人受傷。[98]8 月30日,美軍戰鬥機對伊拉克西部邊境城鎮加伊姆附近地區發起數次空襲,造成至少56人喪生,其中有老人和兒童。11月21日,駐伊美軍在巴格達北部朝一輛民用車開槍,造成一家5口死亡,其中包括3名兒童。2006年1月14日,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地區的一個村莊,造成至少18位平民死亡,在巴基斯坦各地引發了反美示威。
繼2004年爆出舉世震驚的美軍虐囚醜聞之後,2005年,美軍虐囚又爆新料。根據《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盛頓周刊》等媒體的相關報道,駐伊美軍為從伊被俘人員口中獲得情報,在審訊時使用了各式各樣的酷刑,對囚犯進行系統的虐待,包括剝奪犯人睡眠,將犯人拴在牆上,用棒球棍擊打囚犯、禁止囚犯進水進食,強迫他們數天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聽聲音極大的音樂,縱狗咬人取樂,甚至把他們與獅子放進一個籠子加以恐嚇等。[99] 「人權觀察」2005年9月的一份報告說,美軍把虐囚當成「遊戲」和「緩解壓力的方法」。許多囚犯因不堪忍受虐待而自殘、絕食甚至發動騷亂。據美軍南方司令部公布的報告,2003年,關塔那摩監獄共發生350起自殘事件,僅在當年8月間短短一周時間裡,就有23名囚犯試圖自縊求死。2005年8月,在關塔那摩基地有131名囚犯集體絕食,抗議受到非人待遇。同年4月,由於美軍看守拒絕給一名囚犯治病,伊拉克南部布卡營監獄發生騷亂。[100]美國一再拒絕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特別機制訪問關塔那摩基地、調查虐囚事件的要求,迫於壓力同意後,又規定訪問團不得與在押犯有任何接觸,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
「9•11」事件後,美國打着「反恐」的旗號,在世界上到處濫捕嫌犯。據美聯社2005年11月16日報道,自2001年反恐戰爭以來,美國拘押了超過8.3萬名外國人,僅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就關押了8.24萬人,另有700人被送到了關塔那摩美軍基地。4年多來,美國並沒有對他們進行任何指控或審訊,到2005年3月已有108人在被拘押中死亡。目前仍有約1.45萬外國人被美國關押。
2005年,美國政府在海外設立「秘密監獄」的醜聞被曝光,國際輿論為之譁然。《紐約時報》2005年11月3日以「秘密和恥辱」為題發表文章,披露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隱藏的在國外設立的秘密監獄網。[101]《華盛頓郵報》報道說,「9•11」事件後,美國中央情報局先後分別在泰國、阿富汗、古巴的關塔那摩島和東歐等一些國家設立了只有美國白宮、司法部和國會少數官員掌握的秘密監獄,關押了大約100多名美方認定的嫌疑人員。[102]被拘押在「黑獄」里的人被單獨關押在設在地下的漆黑的小牢房裡,被剝奪任何法律權利,除中央情報局的官員外,其他人不能探訪,連國際紅十字會也被禁止與這些被拘押人員接觸。[103]據英國《獨立報》2005年12月4日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為獲得情報,不惜對被拘押人員動用各種酷刑,如用力抓住衣衫來回搖晃,打耳光,擊打肚皮,強迫戴着手銬腳鐐站立40多個小時不得睡覺和休息,強迫渾身赤裸地站在溫度約為10攝氏度的囚室中並被不停地潑冷水,將其捆綁在木板上用塑料或紙張蓋頭並向其潑水等。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02年11月,在設在阿富汗的「Salt Pit」監獄,中央情報局官員下令看管人員將1名被拘押人員的衣服剝光,並將其拴了整整一個晚上,致使其被活活凍死。[104]美國中央情報局經常使用一架秘密飛機把恐怖嫌疑人送到別國拷問。據英國、德國和法國媒體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運送嫌犯的飛機在英國軍用機場至少降落210次,飛越德國領空或在德國機場降落至少473次,在巴黎附近起降的飛機在關塔那摩基地起降6次。[105]
美國政府違反國際公認的準則,粗暴侵犯人權的做法引起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聯合國人權高專阿博爾舉行新聞發布會,對美國以反恐為名設立秘密監獄和未經法律程序轉移嫌犯等違反人權的做法提出尖銳批評,認為美國的行為削弱了全球禁止酷刑的努力。2005年12月20日,意大利米蘭地方法院對22 名涉嫌在意大利實施非法綁架行動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發出「歐盟逮捕令」。美國前總統卡特也認為,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和關塔那摩的虐囚行為「令人尷尬 」,違背了美國對和平、社會公正、公民自由和人權的基本承諾。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美國糟糕的人權紀錄不僅與其自我標榜的「人權大國」的神話形成鮮明的對照,而且與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極不相稱。美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理應先清理自己的門戶,根本沒有資格對其他國家頤指氣使、發號施令。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標誌,促進人權事業的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國際合作的重要主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自稱其人權狀況完美無缺,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置身於人權發展過程之外。人權應該成為各國社會發展和國際合作的主題,而不應當僅僅被當作向外輸出的意識形態口號,甚至被當成按自己政治需要整人的外交工具。多年來,美國政府對本國存在的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熟視無睹、諱疾忌醫,卻年復一年地發表報告對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品頭論足、橫加責難,充分暴露了其在人權問題上推行雙重標準的虛偽本質,理所應當地遭到世界各國的強烈抵制和反對。我們敦促美國政府正視本國的人權問題,反思自己在人權領域的所作所為,採取切實措施,改善自己的人權狀況,矯正其利用人權問題製造國際對抗的做法,改弦更張,多做有益於國際人權合作和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的事。
注釋
編輯- ↑ Va.Violent Deaths Are Mostly Suicide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12, 2005.
- ↑ Crime Rate Remains at 2003 Level, Study Says,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26, 2005.
- ↑ Murder Rate Small Cities Jumps 13%, USA Today, December 20, 2005.
- ↑ D. C. Area Slaying Climbed In 2005, 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 2006.
- ↑ http://egov.cityofchicago.org
- ↑ Philly: 334 Killings So Far This Year, Philadelphia Daily News, November 14,2005.
- ↑ Los Angeles Times, July 2, 2005.
- ↑ Compton Killings Highest in Years, Los Angeles Times, January 2, 2006.
- ↑ Camden, N.J., Ranked Most Dangerous U.S. City,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2, 2005.
- ↑ Firearm Facts, Issued by The Brady Campaign to Prevent Gun Violence, June 2005, in: http://www.bradycampaign.org/facts/factsheets/
- ↑ Statistics Crimes Committed with Firearms, Issued by U.S. Bureau of Justice, in: http://www.ojb.usdoj.gov/bjs.
- ↑ Crimes Committed With Firearms, 1973-2004, By U.S. Bureau of Justice, in: http://www.ojb.usdoj.gov/bjs.
- ↑ http://www.cbsnes.com/stories/2005/03/10/national
- ↑ http://www.cnn.com/2005.US/03/21/school.shooting/
- ↑ 美聯社華盛頓2005年4月30日電。
- ↑ Senate Votes To Extend Patriot Act For 6 Months,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22, 2005.
- ↑ The Fog Of False Choices, The New York Times, Editorial, December 20, 2005.
- ↑ 美聯社華盛頓2006年1月9日電。
- ↑ 美聯社新奧爾良2005年10月9日電。
- ↑ After 24 Years In Prison, Man Has a Reason To Smile,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8, 2005.
- ↑ Many Convicted Felons Have Been Proven Innocent by DNA Evidence, CNN Larry King Live, Aired December 21, 2005-21: 00 ET, in: http://www.cnn.com
- ↑ 法新社華盛頓2005年10月18日電。
- ↑ Study Notes Upswing In Arrests of Women,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 ↑ 2005.24 Pcking Prisons, Squandering Lives, The Baltimore Sun, October 21, 2005.
- ↑ 埃菲社華頓2005年4月24日電。
- ↑ The Natio’s Prison Population Continues Its Slow Growth,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n October 23, 2005, in: http://www.ojp.usdoj.gov/bjs
- ↑ 拉美社哈那2005年4月30日電。
- ↑ In City Jils, A Question of Force,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0, 2005.
- ↑ Universal)2005年8月26日報道。
- ↑ Human Rigts Watch: Cruel Confinement of 『Enemy Combatant』 in United States, in: http://hrw.org/english/docs/2005/08/08/usdom11612-txt.htm.
- ↑ Almost 2,00 Sexual Violence Incidents Took Place In The Nation's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During 2004, Issued by U. S.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 on July 31,2005, in: http://www.ojp.usdoj.gov/bjs
- ↑ For B1oomberg, It’s Good to Be A Billionaire,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6, 2005.
- ↑ Lessons of 2005,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0, 2005.
- ↑ The Road to Riches Is Called K Street,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22, 2005; [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2006年1月8日。
- ↑ Travel by Congress Often Paid Privately, USA Today, April 26, 2005.
- ↑ New Survey Finds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Americans Believe Their Leaders Are Out of Touch With the Average Person, Issued by U. S. News & World Report, Washington D.C., October 24, 2005.
- ↑ Bush’s Approval Rating Drops to 39%, Lowest of Presidency, USA Today, October 18, 2005.
- ↑ 「Corruption...Very Extensive」, USA Today, January 4, 2006.
- ↑ [智利]《第三版時報》2005年12月11日報道。
- ↑ Planted Propaganda,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2, 2005.41 法新社倫敦2005年11月22日電。
- ↑ 法新社倫敦2005年11月22日電。
- ↑ U.S. Ranks Sixth Among Journalists, Report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4, 2005.
- ↑ 美聯社華盛頓2005年7月6日電。
- ↑ BBC 2005年9月7日報道。
- ↑ 路透社倫敦2005年4月25日電。
- ↑ The Other America, Newsweek, September 19, 2005.
- ↑ Millionaire Ranks Hit New High,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y 25, 2005.
- ↑ Income Stable, Poverty Rate Increases,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 Issued by U. 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 2005, in: http://www.census.gov
- ↑ National Count Of Homeless Puts Issue In Human Terms, USA Today, October 12, 2005.
- ↑ U.S. Conference Of Mayors-Sodexho, Inc. Hunger And Homelessness Survey 2005, in: http://www.usmayors.org
- ↑ Lifting up The Poor,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28, 2005.
- ↑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November 2005, Issued by U. S. Department of Labor on December 2,2005. in: http://www.bls.gov
-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 2005.
- ↑ Average Family Health Policy Nears $11,000, USA Today, September 15, 2005.
- ↑ Passport to Health Care at Lower Cost to Patient,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6, 2005.
- ↑ Years Have Done Little to Help Local Blacks, By Carla Rivera, Los Angeles Times, July 14, 2005.
- ↑ Income Stable, Poverty Rate Increase,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 Issued by U.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2005, in: http://www.census.gov
- ↑ The State Of black America 2005, Issued by National Urban League on April 6, 2005, in: http://www.nul.org
- ↑ Fed: Minorities Pay More for Loans, USA Today,December 14, 2005.
- ↑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November 2005,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n December 2, 2005, in: http://www.bls.gov
- ↑ The State Of Black America 2005, Issued by National Urban League on April 6, 2005, in: http://www.nul.org
- ↑ Income Stable, Poverty Rate Increase,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 Issued by U.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2005, in: http://www.census.gov
- ↑ The State Of Black America 2005, Issued by National Urban League on April 6, 2005. in:http://www.nul.org
- ↑ HIV Cases Among Blacks Show Decline Since 2001,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8,2005.
- ↑ A New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6, 2005.
- ↑ Years Have Done Little to Help Local Blacks, By Carla Rivera, in: Los Angeles Times, July 14, 2005.
- ↑ lenio)2005年10月2日報道。
- ↑ The State Of Black America 2005, Issued by National Urban League on April 6,2005, in: http://www.nul.org
- ↑ Misunderstandings Cloud Death Penalty Findings,The Baltimore Sun, December 20, 2005.
- ↑ Study Notes Upswing in Arrests of Women,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24, 2005.
- ↑ Human Rights Watch: Scores of Muslim Men Jailed Without Charge, in: http://hrw.org/english/docs/2005/06/27/usdom11213-txt.htm
- ↑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PooL/28A260631.html
- ↑ Hate Crime-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4, Issued by FBI on October 17, 2005, in: http://www.fbi.gov/ucr/ucr.htm
- ↑ The State Of Black America 2005, Issued by National Urban League on April 6, 2005, in: http://www.nul.org
- ↑ Snapshots of Current Political Leadership, The White House Project, in: http://www.thewhitehouseproject.org
- ↑ Women in Elective Office 2005, Issued by Center for American Women and Politics on November 2005, in: http://www.cawp.rutgers.edu/index.html
- ↑ Women in National Parliaments, Issued by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n: http://www.ipu.org/wmn_e/classif.htm
- ↑ Income, 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4, Issued by U.S. Census Bureau in August 2005, in: http://www.census.gov
- ↑ http://www.npc.umich.edu/poverty
- ↑ City of Pasadena 2005 Homeless Count: Final Report, March 3, 2005, in: http://www.homeless-research.com
- ↑ http://www.aidv_usa.com
- ↑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 Hindustan Times, October 24, 2005.
- ↑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4, Issued by FBI on October 17,2005, in: http://www.fbi.gov/ucr/ucr.htm
- ↑ Update 5:Military School Sexual Harassment Persists, Associated Press, December 24, 2005.
- ↑ Nation’s Prison and Jail Population Grew by 932 Per Week,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n April 24, 2005, in: http://www.ojp.usdoj.gov/bjs
- ↑ Almost 2,100 Sexual Violence Incidents Took Place in the Nation’s Correctional Facilities During 2004,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n July 31, 2005, in: http:// www.ojp.usdoj.gov/bjs
- ↑ http://www.npc.umich.edu/poverty
- ↑ How Many People Experience Homelessness, Issued by 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in June 2005 , in: http://www.nationalhomeless.org
- ↑ Young and Poor, USA Today Snapshots, December 12, 2005.
- ↑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6, 2005.
- ↑ Weapons Offenses Rise in Md., Va .Schools,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11, 2005.
- ↑ Calixto at a Crossroads, 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8, 2005.
- ↑ The Nation’s Prison Population Continues Its Slow Growth. Issued by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on October 23, 2005, in: http://www.ojp.usdoj.gov/bjs
- ↑ Human Rights Watch: United States:Thousands of Children Sentenced to Life Without Parole, in: http://hrw.org/english/docs/2005/10/12/usdom11835-txt.htm.
- ↑ Number of Death Row Inmates Declined for Fourth Year During 2004. Issued by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n November 13, 2005, in: http;// www.ojp.usdoj.gov/bjs
- ↑ Jailed for Life After Crimes as Teenagers,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3,2005.
- ↑ Bush Puts Deaths of Iraqis at 30,000, USA Today, December 13, 2005.
- ↑ 路透社伊拉克拉馬迪2005年8月13日電。
- ↑ U.S. Citing Abuse in Iraqi Prisons, Holds Detainee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5, 2005;New Reports Surface About Detainee Abuse, The Washington Post, September 24, 2005.
- ↑ The Sunday Times, December 30, 2005.
-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 2005.
- ↑ CIA Holds Terror Suspects in Secret Prison,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 2005.
- ↑ Rebellion Against Abuse, The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3, 2005.
- ↑ CIA Holds Terror Suspects in Secret Prison,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 2005.
- ↑ 英國《星期日郵報》2005年12月4日報道,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2005年12月2日報道,德國《明鏡》周刊2005年12月報道。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