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劉樹華
2006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月17日在鄧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5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5年,市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三市」目標,強力實施「三抓」帶動、「四輪」驅動,經濟和社會事業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態勢,較好完成了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5億元,增長14%,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150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關;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2億元,增長3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億元,增長70%;農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增長1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增長14.8%;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2億元,淨增8.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一下。回顧去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八個特點:

1、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認真落實中央農村政策,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年糧食總產55.7萬噸,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持續保持高幅增長。大力培育林牧棉煙四大優勢產業。林業生產以發展「楊樹經濟」為重點,全年新發展速生21萬畝,總面積擴大到37萬畝。畜牧產業以基礎建設為重點,全年新發展專業村35個、專業場127個、專業戶1246戶,實現畜牧產值26.5億元,增長8%。煙葉生產以提高工業化生產水平為重點,實現特產稅488萬元,加上銷售、復烤環節共實現稅收2488萬元。棉花生產以膨脹加工規模為重點,精深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了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農建工作累計投入7131萬元,第八次奪得省「紅旗渠精神杯」。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全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新增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億元。

2、工業發展實現突破,支撐作用日益顯現。突出抓骨幹、育群體、建園區、活資產四個重點,工業經濟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對財政的貢獻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預計全年限額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億元,增長33%,為8年來最高水平;實現利稅3億元,增長65%,總量達到歷史最高。骨幹企業發展壯大。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16家,超額完成年初人代會上確定的目標任務。金星啤酒、正興棉紡等18家骨幹企業實現利稅占全市限額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的50%以上。工業群體迅速膨脹。全市各類工業企業淨增193家,呈現出市鄉村、大中小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園區建設實現突破。是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200萬元,建成了南一環、鄧襄路園區精品亮點,開工建設了南二環,止目前,共入駐限額以上企業35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8億元,成為招商引資的平台和工業發展的孵化器。積極培育七里店、燕店、孟樓、穰東等一批鄉村工業小區,特色板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資產盤活取得進展。因企制宜研究制定盤活方案,全年盤活閒置工業資產2億多元。發展環境全面優化。頒布了政府2號令,為骨幹企業發展放卡,實行企業安靜日制度,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更加寬鬆。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成立了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舉辦了企業家論壇,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交流更加頻繁,合作更加密切。

3、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品位檔次不斷提高。堅持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位一體,精心構築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集鎮、村級集鎮四級城鎮體系。一是突出建設中心城區。重點辦好了6件實事。(1)精心打造內外城河沿線休閒遊園。先後建成了月牙池遊園、仲景遊園、新華遊園等4個遊園,擴大了休閒空間,提高了城市品位。(2)古城廣場建設順利完工。累計投資2860萬元,拆遷面積32749平方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了與內外城河和諧一致的高品位城市景觀,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張精美名片。(3)人民公園件事全面啟動。拆遷工作圓滿完成,並已開工建設。(4)精心打造花洲遊園。與花洲書院遙相響應,建成了鄧州最大的主題遊園。(5)強力推進城市光亮工程。高標準改造、配套了穰城路、三賢路、人民路、北環路、南一環、鄧襄路、教育中路等7條道路22公里660餘盞路燈。(6)按照路硬、水通、燈明、乾淨、每個居委會建一個小區遊園的「4+1」要求,大力開展背街小巷硬化美化工作,全年累計硬化城區道路199條18.4萬多平方米,方便了群眾出行,改善了人居環境。此外,文化路全線加鋪了油路,開工建設了投資6000多萬元的四星級賓館、投資8000多萬元的古城商業中心和投資6391萬元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數量和投資總額均創下了年度最高記錄。二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對重點集鎮,認真實施「五個一」工程,提高輻射帶動能力。對一般集鎮,重點搞好道路、排水、綠化、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對31個重點村級集鎮,全面落實「六個一」工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期示範工程。三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市政府1號令發布實施為契機,加大城市綜合整治力度,健全完善城市各項管理制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4、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2億元,增長32.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8億元,增長25.1%。財政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稅收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6.7億元,淨增9.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2.4億元,淨增3.5億元。集中力量建設了建材大市場、農機大市場、糧油農貿大市場等,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輻射力和帶動力進一步提高。成功承辦了農業部、河南省2005年農機產品展銷演示會,舉辦了中國·鄧州首屆農資產品展銷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萬村千鄉」工程年度任務圓滿完成,農村商品流通進一步活躍。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億元,增長15%。

5、招商引資碩果纍纍,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叫響「項目政府」口號,強化項目支撐觀念,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向外引進、向內挖潛。全年累計建檔項目266個,到位資金5.3億元,項目總數和資金到位額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尤其是工業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全年新上固定資產投資超千萬元工業項目12個,超億元項目3個,項目投產後年可新增工業產值10多億元。總投資1.1億元的鳳凰紡織一期工程順利投產,二期工程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產,屆時將達到7萬錠規模,年實現產值2.3億元,利稅3000萬元;投資2700萬元的西城永泰棉紡三期工程、投資4000萬元的天冠鄧州白酒分廠、投資3000萬元的玉華針織服飾一期工程、投資1200萬元的靈山礦渣水泥、投資800萬元的華興玉米澱粉廠等項目順利建成;投資3600萬元的絨盛紡織、投資1600萬元的中澳科生生物製藥、投資2200萬元的雪陽彩棉紡織、投資1500萬元的宏達農機製造、總投資1.3億元一期工程投資2500萬元的華紡織布、總投資6100萬元的雄業紡織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1.5億元一期工程投資6000萬元的賽博板業等項目開工建設。

6、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活力得到增強。認真落實「一免三補」政策,共計發放三項補貼資金3278萬元,極大調動了農村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在時間緊、任務重、矛盾多、難度大的情況下,精心組織,穩健推進,圓滿完成了鄉鎮機構改革任務。共精減鄉鎮內設機構54個,分流事業單位人員1892個,徹底改變了過去鄉鎮機構臃腫、職責不清、冗員過多、人浮於事、效能不高、行政成本昂貴的狀況,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減輕了財政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調動了工作積極性。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增強了糧食流通企業的活力和生機。

7、社會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大局保持穩定。以農村公路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全面打響「村村通」工程攻堅戰,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78億元,處理路基1418.2公里,完成白灰土基層1159.99公里,輔築路面899.9公里,超出省定計劃613.9公里,投資總額和輔築里程均在全省名列前茅,為提高農村綜合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得到交通部、省政府獎勵我是農村公路建設資金5000萬元。強力實施「村村上網」工程和「太陽能進村入戶」工程,使一批農民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我市被國家能源行業協會專家組確定為「中國農村太陽能進村入戶工程示範市」。「空心村」治理成效顯著,全年新增耕地9967.5畝。爭取和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到位資金達1771萬元。城市土地經營效益再創歷史性高,全年實現土地出讓純收益2300萬元。長期困擾我市的湍河污染治理問題得到解決,全市群眾期盼已久的湍河水又重新變清變綠了。成功舉辦了南陽市首屆「大調新韻」曲藝大賽和廣場文化月活動,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花洲書院正式建成開放,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品位。杏山省級地質公園申報成功,為我市科學、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增添了一大亮點。總投資1.1億元的一高中新校建設順利,D級危房改造如期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項目申請成功,農村群眾醫療水平將實現歷史性轉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市被省確定為「科技富民項目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低保」和「兩個確保」政策得到較好落實,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着力打造平安鄧州,構築了治安防範、民事調解、信息預警網絡,實現了人、物、技三防結合,維護了改革發展大局穩定,榮獲全省綜合治理先進縣(市)稱號。統計、審計、物價、質檢、藥監、氣象、殘疾人、地方志、反邪教、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都圓滿完成了年度任務。

8、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政府及政府各部門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47件,政協委員提案82件。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自覺性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普遍增強。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紮實推進政務公開,狠剎行業不正之風,「四亂」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廣泛開展多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為構築和諧文明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鄧州綜合實力提升幅度大、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群眾收益大的一年;是全市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千方百計保穩定的一年。再次,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經濟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一是必須不遺餘力抓機遇。去年,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政策傾斜的機遇,千方百計爭項目,大干快上搞建設,使我市村村通工程輔築里程和投資總額在全省各縣市名列前茅,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極大地解放了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二是必須聚精會神抓重點。一年來,根據市委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工業經濟、特色農業、城鎮建設、商貿流通、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選好突破點,找准切入點,集中主要精力強力推進,採取紮實措施狠抓落實,使這幾項工作都取得了預期成效。三是必須結合實際抓創新。以創新求發展,以創新求突破。在組織工業經濟過程中,創造性提出了「抓骨幹、育群體、建園區、活資產」等工作重點和思路,並且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確保了工業經濟實現恢復性快速增長。四是必須千方百計抓環境。把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素,切切實實營造環境「高地」、政策「窪地」。去年,我們針對企業生活經營環境不優的實際,頒布了政府2號令,在市直部門中出現了主動上門服務,積極排憂解難的可喜局面,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明顯優化。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看到,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亟待改進和加強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不優,農業占GDP比重高達37.6%,而二產占GDP比重只有36%。二是財政壓力較大,收入結構不合理,財源匱乏與急劇增加的建設資金需求形成巨大發差。三是農業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抗災能力差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四是社會保障群體加大,潛在不安定因素較多。五是擴權機遇抓得不緊,應享受的一些政策未完全爭取到位。六是發展環境仍然不夠寬鬆。同時,也懇請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得對政府工作給與大力支持和幫助。

二、2006年晉級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急工作重點

2006年~2010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迎接新任務的戰略機遇期。根據市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市政府編制的《鄧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將在本次大會上審議通過,這個《綱要》為我市「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明確了我市「十一五」期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52億元,年均增長1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7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8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可配收入達到11500元,年均增長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00元,年均增長7%以上。產業結構由「一二三」調整到「二三一」格局;城鎮化率提高到40%以上。

根據「十一五」規劃的目標要求,2006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堅持「三抓帶動、產業支撐、項目開發、城鄉互動、優化環境」二十字方針,以強化工業核心地位、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打造四級城鎮體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重點,狠抓項目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145億元,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42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5億元,增長3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000元和3400元,分別增長10%和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2006年要集中力量辦好十件大事,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十件大事是:1、強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2、全面完成全市578個行政村村村通油路工程;3、建成一高中新校;4、規劃建設人民公園;5、精心打造工業園區;6、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7、啟動福勝寺旅遊區建設;8、推進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習仲勛紀念館「四館」建設;9、完成4.5萬畝農綜開發及3.9萬畝土地整理項目建設任務;10、抓好中心商業區、公務員住宅區、陳灣商住區、穰城北路高檔商住開發區「四區」建設。上述10件大事是關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實事、好事、我們一定重信守諾,不遺餘力,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完成十件大事的同時,着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培強骨幹,做大群體,加快確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根據市委《關於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決定》,切實把工業發展放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堅持抓骨幹、育群體、建園區、活資產的基本方針,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加速實現工業弱市向工業強市的戰略性跨越。

強力培育骨幹。實施骨幹企業「50強」計劃。通過擴大規模、技術改造、新上項目、強化管理和生產要素協調等措施,到「十一五」末,產值超億元企業發展到50家以上。力爭今年產值超億元企業發展到20個以上,其中產值超2億元企業達到5家以上。把正興公司、金星啤酒、永泰棉紡、穰東紙業、鳳凰紡織、老廷實業等發展成為產值超2億元企業;把恆德化工、靈山水泥、北園木業、北方星光、杏山水泥、通利達化工、永盛油脂、久友麵粉、六合飼料、絨盛紡織、雪陽棉紡、華紡實業、賽博板業、天冠酒業、福利造紙和電視配件等發展成為產業超億元企業。特別是通過整合造紙業資源優勢,到「十一五」末,形成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產值超3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使我市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紙業生產基地。

努力壯大群體。實施支柱產業「4個30萬、2個200萬」計劃。圍繞造紙、紡織服裝、糧油食品、建築建材、木材加工、化工醫藥等支柱產業,鼓勵大中小一起上、高中低一起抓,1—2年內上述產業形成「4個30萬、2個200萬」規模。即棉紡30萬錠、造紙30萬噸、糧油加工30萬噸、化肥醫藥30萬噸、建材200萬噸、木材200萬立方米。2006年,紡織服裝產業以永泰棉紡、正興公司、鳳凰紡織、絨盛紡織、雪陽棉紡為重點,協調推進瑞達、春牛、經緯、雄業、華紡等棉紡企業擴規上檔,總規模達到32萬錠。以穰東服裝加工園、雪陽彩棉織布、玉華針織等為重點,大力發展服裝加工業。糧油深加工產業重點提高張樓、腰店工業園的食品生產水平,提高永盛食用油、久友麵粉的加工層次,加快金星啤酒,天冠酒廠擴規建設,總規模發展到31萬噸;造紙產業堅持技改與擴容並重,以穰東紙業、老廷實業和福利紙業、藍星紙業為重點,總規模發展到20萬噸;水泥建材產業適應能牆改新形勢,加快杏山、靈山水泥等企業工藝改造和規模提升,總能力發展到120萬噸;木材加工產業以楊樹種植為基礎,以北園膠合板、賽博板業、天河板業等企業為龍頭,做大做強楊樹經濟,加工規模發展到100萬立方米;化工醫藥產業以恆德公司、通利達公司、中澳科生製藥為主題,抓好尿素、碳銨為改造,加快復混肥開發和醫藥產業發展,總規模發展到30萬噸。力爭在不遠的將來把我市建設成為豫西南有較大影響力的六大產業生產基地。

集中打造園區。實施市工業園,「雙50」計劃。至「十一五」末,市工業園區內固定資產投資超千萬元項目達到50個以上,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鄧穰路、南一環、南二環建設工程,並根據發展需要建設區間道路,做好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工作。加快建設賽博板業、華紡織布等入園在建項目,;力爭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產。組織各鄉鎮辦和政府組成部門每單位入園一個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爭取全年新入園企業30家以上,新增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以上。強化園區管委會職責,理順管理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培育鄉鎮特色工業小區,重點抓好七里店、燕店等十個鄉鎮工業小區建設,形成「一園十區」園區工業發展格局。

積極盤活存量。對鋼窗廠、工具廠、酒廠、第一造紙廠等企業因企施策,多措並舉,採取商業開發、城建開發、嫁接改造等形式,力爭今年盤活閒置資產1億元以上。

(二)工農互動,產業支撐,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施產業支撐,發展特色經濟。鞏固糧棉大縣地位,着力培育林木煙棉四大優勢產業。林業生產以發展(楊樹經濟)為重點,力爭今年新發展24萬畝,總面積達到60萬畝;畜牧業以優化養殖結構、培育專業村、專業廠、專業戶為重點,加快良種推廣繁育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畜牧業;煙葉生產以擴大面積、科技興煙為主攻方向,突出發展大鄉、大村、大戶和核心示範區,力爭面積達到6萬畝;棉花生產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力爭面積達到40萬畝。按照產業化思路,圍繞農業辦工業,大力發展糧油、棉紡、木材、畜產品、煙葉等精深加工,拉長農村品增值鏈條,實現以工促農。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一鄉多業、一村多品、一戶一品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實施「陽光工程」,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或技能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今年力爭培訓3萬人,新增勞務輸出5萬人。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生產水平。按照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努力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爭取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安全中心,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抓好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區或示範點建設,提高農產品優質率和達標率。加快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爭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保障。鼓勵引導農民以利益為紐帶組成銷售、信息、技術、勞務等服務公司和產業協會,提高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社會化程度。

加強基礎建設,繁榮社會事業。抓住國家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投入的機遇,加強農村交通、水利、生態、通信、廣電等基礎設施事業,大力扶持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以「文明新村」創建活動為載體,加大村莊整治力度,大力推進「空心村」治理,努力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村容村貌。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建設任務,實施自然村通公路工程,切實解決農民群眾出行難問題;擴大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範圍,解決農民子女上學難問題;紮實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加快鄉鎮衛生院、農村衛生服務站、衛生室的改造和建設,解決農民就醫難問題;爭取年底實現60%的行政村有線電視村村通,解決農民看電視難的問題。

建設新農村,政府責無旁貸。我們有信心、有決心讓農村展現新面貌,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三)城鄉互動,協調推進,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四級城鎮體系

堅持中心城區、重點鎮、一般集鎮、村級集鎮「四頭並舉」,城鄉互動,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強化管理,構築四級城鎮體系,加快城鎮化進程。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實施中心城區「1234工程」,重點建設「一園」、「兩路」、「三廠」、「四區」,具體辦好十件實事:1、建設人民公園。按照規劃設計要求,加快推進人民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景觀區建設,精心打造既能體現鄧州歷史文化內涵,又能展現時代精神、與未來城市生活相接軌的生態公園。2、規劃改造團結中路、北京大道。規劃團結中路改造工程,逐步打通交通瓶頸;重新規劃設計、高標準改造北京大道,建成鄧州的迎賓大道。3、啟動建設「三廠」。按照人本生態理念要求,啟動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南郊水廠。4、高標準打造「四區」。加快古城商業中心、鄧州賓館、原公安局所在地開發建設步伐,形成以古城廣場為中心的中心商業區;選擇適宜位置建設公務員住宅區;實施陳灣「城中村」改造,開發建設陳灣高檔商業住宅區;在穰城路北段建設高檔商住開發區。5、推進「4加1」工程。按照路硬、水通、燈明、乾淨的要求,硬化背街小巷15萬平方米。實施「百千萬」工程,建設100個小遊園,栽植1000墩竹,修建1萬個小花池。6、啟動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習仲勛紀念館「四館」建設。7、抓好福勝寺旅遊景點規劃建設。8、改造擴建火車站廣場。9、建設湍河二級橡膠壩。圍繞湍河景觀軸,上馬建設湍河二級橡膠壩。10、改造古城路商業街。對古城路商業街管線、路面、排水、街面進行整治改造,提高品位和檔次。

在辦好城鎮十件實事的同時,科學規劃湍北新區,勾畫發展藍圖;按照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對內城河內老城區0.49平方公里沿河四周外側進行規劃設計,力爭「十一五」期間打造成精品亮點區,向世人展示鄧州古城新姿!

強力推進鎮村建設。實施鎮村「1315」工程。以加快推進重點鎮和村級集鎮建設為重點,着力培育10個重點鎮,尤其穰東以服裝、造紙產業為支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力爭「十一五」末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萬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市。搶抓新農村建設機遇,以31個村級集鎮為重點,選擇100個行政村作為村莊整治示範村,並完成500個行政村規劃修編和基礎設施建設任務。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創建衛生城、文明城、生態園林城、旅遊城為載體,進一步規範城區環衛管理體制;強力實施市政府1號令,加大內外城河和古城廣場管理力度;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搞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管投入,進一步改善城市管理設施;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加大綜合執法力度,使城市管理走向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軌道,努力讓我們的城市亮起來,讓我們的家園美起來!

(四)繁榮市場,活躍流通,努力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大力培育商貿流通業,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大幅度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一是重點發展商貿流通業。瞄準建設豫西南區域性商貿流通中心目標,完善糧油農資大市場、建材大市場、家居大市場等六大市場配套建設,提高市場繁榮度。大力發展鄉鎮集貿市場,形成遍及城鄉的物流集散中心。實施好「萬村千鄉」工程。辦好2006年農資交易會。鼓勵建立新型物流配送體系,規範完善提高超市、連鎖店服務質量。二是大力發展服務業。以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和公用事業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社區服務、信息諮詢、房地產業等新興服務產業。三是積極發展旅遊產業。抓住我是被省政府確定為國內外旅遊名城的機遇,配套建設福勝寺、登城突破口等人文景點,重點搞好福勝寺景區規劃和開發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加快杏山地質公園建設,發展以南水北調渠首及杏山地質公園為重點的自然風光旅遊業。加大旅遊資源宣傳推介力度,提高鄧州旅遊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突出重點,拓寬渠道,努力增強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功能

樹立大投入拉動大增長、大開發帶動大發展的理念和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發展的意識,積極拓寬項目渠道,力求項目總數,投資額度實現重大突破。一是向上爭取。認真研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發揮擴權優勢,大力爭取政策性項目,力爭政策性項目資金超過3億元。二是向外招商。突出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重點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和大型農產品加工與勞動密集型企業集團開發招商活動。建立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將招商任務量化到各鄉鎮辦和市政府各部門,力爭引進市外、境外投資有較大突破,全年招商引資達到6億元。三是向內激活。以「三抓」戰略推動40多億的城鄉居民儲蓄轉化為投資創業的資本,催生大批優勢農戶、經濟能人和企業家,爭取大批優勢農戶、經濟能人和企業家,爭取全年市內民間資本投資經濟建設達到10億元。

集中力量抓好30個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工業項目,依託資源優勢和重點產業,力爭合意紙業項目、21.2萬千瓦生物質能熱電廠、賽博板業、電視配件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確保鳳凰紡織、雪陽彩棉、華紡實業、絨盛紡織、玉華針織、加厚真絲呢等項目建成投產;紮實做好川氣入豫等項目前期工作。農業項目,抓好引丹灌區和引丹節水續建項目建設。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爭取半店水庫等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立項。做好標準化良田改造、優質小麥和良種補貼、安全飲水、農綜開發等新建項目的爭取和建設工作。加大對在建土地整治項目監督力度,爭取我市納入國家100個重點扶持縣。基礎設施項目,交通項目中,幹線公路建成S244線、S248線,改造南鄧公路。縣鄉公路完成桑莊至渠首二級專用公路建設,爭取鄧羅公路、鄧公路、桑劉公路、陶都公路立項建設。全面完成村村通油路任務。電力設施建設投資1000萬元,完成三期農網改造後續工程。

(六)創新體制,優化服務,努力創造一流的經濟發展環境

把優化環境、培育軟性戰略資源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大事來抓,全方位、多角度創優發展環境。

創造充滿活力的體制環境。按照穩一批、合一批、轉一批的思路,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完成改革遺留。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確保全面完成改制任務。落實中央惠農政策,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科技、財稅等領域的體制改革,以改革的大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

創造高效優質的政務環境。政府各部門做到工作職責、職權範圍、辦事程序、辦事要求、收費標準「五公開」,讓群眾、讓企業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狠剎不正之風,重點治理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的無政府作風,門難進、臉難看的衙門作風,向群眾和企業吃拿卡要、無理刁難的土匪作風。強力實施政府2號令,落實企業保護措施;發揮「市長熱線」和「糾風投訴中心」作用,及時受理企業投訴;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落實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和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制度,打造生產經營零干擾、內外客商零投訴的環境品牌,真正使鄧州成為投資的熱土、創業的寶地、生活的樂園!

創造和諧共融的社會環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以我市被列入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為契機,強力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加快科技項目開發與建設,努力建設創新型政府。整合公共文化資源,鞏固全國文化先進市創建成果,促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支持電視劇《范仲淹》在鄧州拍攝。加強基礎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完成一高中新校建設,確保秋期新生入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探索發展高等教育。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提高全民健康和體育競技水平。深入開展「百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建立健全農民健康保障制度,全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增強農民家庭抵禦疾病風險的能力,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通過不懈努力,使更多的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病有所醫,病有所養,享受合作醫療帶來的實惠。堅持「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方針,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保護耕地,嚴厲打擊「以租代征」,私下交易等擾亂土地市場的不法行為,積極盤活城鎮「圈而未用」、「低效使用」等閒置土地,提高政府土地經營效益。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抓好安全穩定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努力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入實施《信訪條例》,認真做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村級綜治基礎工作,充分發揮「三網三防」防控作用,營造城鄉居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深化預防和處理邪教工作,嚴打敵對勢力破壞活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強化社會保障。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積極擴大社會就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低保」政策,關注弱勢群體,治理構建城鄉救助體系,千方百計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條件,讓弱勢群體充分沐浴黨和政府溫暖的陽光!進一步做好人事、審計、民政、監察、統計、物價、氣象、殘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民兵預備役、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實現今年和「十一五」時期的宏偉目標,壓力巨大,任重道遠。我們將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1、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堅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堅持向群眾學習,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向先進地區學習,從先進經驗中尋找努力的方向,從而提高政府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理論素質和領導發展的素質,努力建設崇尚學習的政府、與時俱進的政府。

2、切實加強法制建設。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規範行政行為,努力推進政府決策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學化。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群眾的社會監督。重視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疏通和拓寬政府聯繫群眾的渠道。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觀念,努力建設發揚民主的政府、依法行政的政府。

3、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突出公共服務職能,切實把工作着力點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在政府系統開展「政府行風季評」活動。通過自評、互評、社會各界層評等形式,每季度對政府部門進行一次行風評議,並在媒體公布,褒先勵後,推動工作。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大力倡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厲風行,干則必成的良好作用,樹立務實、為民、高效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設作風優良的政府、紀律嚴明的政府。

4、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有關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領導幹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旗幟鮮明地弘揚正氣,理直氣壯地反對歪風,毫不手軟地懲治腐敗,以廉政建設取信與民,以良好的政風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努力建設清正廉潔的政府、人民信賴的政府!

各位代表,「時來天地皆同力,征程萬里催人急」。「十一五」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做好2006年工作對於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決心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必勝的信念、以昂揚的鬥志、以百倍的幹勁、以創新的舉措,為構建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生機無限的新鄧州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