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

2007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
作者:福建省環境保護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現發布2007年《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 

福建省環境保護局 局長 馬承佳
二○○八年六月五日

一、綜 述

編輯

2007年,全省環保工作圍繞海西建設,狠抓環境整治,紮實推進污染減排、水源保護、流域治理、城鄉環境整治、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任務,全省水、大氣和生態環境質量繼續名列全國前茅。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仍保持優良水平,12條主要水系水域功能達標率和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穩步提高。城市內河、主要湖泊水庫和地下水水質較上年有所改善。聲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環境放射性狀況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生態環境狀況良好,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繼續名列全國前茅。全省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兩項指標完成年度減排任務,首次實現雙下降。

同時,全省環境形勢仍不容樂觀,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污染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部分地方環境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環境安全隱患依然存在,環境保護基礎能力較弱。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任重而道遠。

二、水環境

編輯

全省水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河流水質保持優良,水質較上年有所改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保持優良;城市內河、主要湖泊水庫和地下水水質較上年有所改善。但城市內河、地下水水質污染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湖泊水庫仍存在富營養化現象;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下降。

水質狀況

十二條主要水系

編輯

全省12條主要水系共設置134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其中行政區間交界斷面49個。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水質狀況總體良好。Ⅰ類~Ⅲ類水質所占比例為94.2%,較上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6.0%,較上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

閩江

編輯

閩江水質繼續改善,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為98.2%,較上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8.8%,較上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閩江各河段中,富屯溪、建溪、幹流南平段和幹流福州段水域功能達標率均為100%,沙溪為95.6%。各河段水域功能達標率均達到《閩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規劃》中提出的目標要求。

九龍江

編輯

九龍江水質保持良好,水域功能達標率和Ⅰ類~Ⅲ類水質比例均為89.5%,均與上年持平。北溪龍巖段、漳州段,西溪和河口段Ⅰ類~Ⅲ類水質比例均達到了《九龍江流域水污染與生態破壞綜合整治計劃》中提出的目標要求。

其他水系

編輯

交溪、敖江、晉江、汀江和東溪水域功能達標率為100%,霍童溪、漳江水域功能達標率較上年有所下降,龍江水質有所改善,但仍為全省水域功能達標率最低的河流。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

編輯

9個設區城市的33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6%,較上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14個設市城市的22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5.8%,較上年提高了11.9個百分點。44個縣城的61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3.6%。

城市內河

編輯

全省城市內河水域功能達標率為58.6%,較上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龍海市內河水域功能達標率為100%。

主要湖泊水庫

編輯

全省11個主要湖泊水庫水域功能達標率為58.3%,較上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

福州西湖水質為Ⅴ類,達到相應的水域功能標準;廈門■■湖水質為劣四類海水,未能達到相應的水域功能標準。

龍巖棉花灘水庫、寧德古田水庫、莆田東圳水庫、三明安砂水庫和泰寧金湖水質達到相應的水域功能標準;泉州惠女水庫、泉州山美水庫、福州山仔水庫和東張水庫水質未能達到相應的水域功能標準。

以湖庫綜合營養狀態指數評價,福州東張水庫、福州西湖、寧德古田水庫和泉州惠女水庫為輕度富營養狀態,其餘湖庫均為中營養狀態。

近岸海域海水

編輯

按《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評價,全省海域一類、二類水質占53.9%,三類水質占7.7%,四類和劣四類水質占38.4%。

全省近岸海域水域功能達標率為44.4%,較上年下降3.7個百分點。6個主要海域中,莆田海域水域功能達標率較高,為90.0%,寧德海域達標率較低,為9.1%。10個主要港灣中,湄洲灣水域功能100%達標;其他港灣均不同程度劣於功能區劃要求。

措施與行動

編輯

省委、省政府將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措施,不斷加強對污染減排工作的領導,省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強力推進污染減排。對不按要求完成減排任務的地方和企業,實行必要的環保限批。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全省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2%。對不按計劃完成污水處理廠建設或者管網配套年度任務的市、縣(區),省發改委、國土資源廳、環保局暫停當地城建項目立項、用地、環評文件審批,省里不予安排城建類政府性補助資金。對未按要求建成污染集中治理設施的工業開發區,停止審批其區內新建、擴建產生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效果。出台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效果與運營費掛鉤的政策,定期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

結合污染減排和流域整治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一些工業企業建設了廢水深度治理、回用項目。

國家環保總局華東督查中心來閩開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日常督查、總局掛牌督辦、區域限批後督查及造紙行業整治專項行動督查等項工作。

省政府頒布實施了《福建省水資源費徵收管理辦法》,對包括國家直屬電廠在內的單位開徵水資源費,為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提供資金保障。

省環保局會同省建設廳和《海峽都市報》聯合開展了以影響群眾飲用水安全和重要水域水質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全省水質安全調查」行動,對檢查出的水質安全隱患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後督查。

三、大氣環境

編輯

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的水平。酸雨污染仍較嚴重,污染範圍和強度與上年基本持平。

質量狀況

編輯

城市空氣質量

編輯

全省23個城市共布設74個空氣質量常規測點。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三明、龍巖、南平、莆田、寧德、永安、福清、長樂、晉江、南安和福鼎市建成並按規範投入使用空氣自動監測站。

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基本穩定,達到和優於二級標準的城市比例為91.3%,與上年持平。武夷山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在一級;龍巖和三明市空氣質量仍為三級,三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超標,龍巖市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超標;其餘城市空氣質量良好,達到二級標準。影響我省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因子為塵類。

根據全省9個設區城市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日報結果統計,各城市空氣污染指數(API)年平均值範圍為56~80,優、良天數比例為95.5%,較上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莆田和寧德優良天數比例為100%,福州、廈門、南平、泉州和漳州的優、良天數比例均大於95%,三明和龍巖等2城市輕微污染和輕度污染的天數比例分別為16.1%和16.4%。

酸雨

編輯

全省降水pH年均值為5.01,較上年上升了0.18個pH單位;酸雨出現頻率為39.1%,較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降水pH最低值為3.45,出現在邵武市。

措施與行動

編輯

根據省政府關於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總體部署,加強電力行業的污染減排,實行差別電量和替代發電政策;出台脫硫電價同電力企業脫硫效果掛鉤政策,將脫硫電價同投運率、脫硫效率和在線監控三個方面掛鉤。出台發電環保調度制度。採購低硫煤進行配煤。

加快建設火電廠脫硫、工業爐窯脫硫工程。全省燃煤電廠、熱電廠、企業自備燃煤電廠、重點工業排污單位的脫硫設施已經按照省政府規定的時限建成並投入運行。

大力實施能源替代,推廣集中供熱和液化天然氣(LNG)、水煤氣替代燃煤,減少工業煤炭消耗量。福州、泉州地區建陶業實現了燃料結構改變,大幅度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關停小火電,淘汰和改造落後水泥產能。省政府與有關地方、企業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期限,按期完成小火電機組關停任務;省政府出台《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推進落後水泥產能淘汰和改造(轉型)。

取締關閉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後企業。對國家明令取締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等廢氣污染嚴重的企業,堅決予以取締關閉並加強監管,防止死灰復燃。全省關閉、淘汰744個排放二氧化硫的企業、生產線。

福州電監辦、省環保產業協會等6個單位共同舉辦了「福建省『十一五』電力節能減排」論壇,發動電力企業簽訂「共建綠色高效海西電力倡議書」。

四、聲環境 輻射環境 固體廢物

編輯

城市聲環境和輻射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總體水平較好。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有所下降。

狀況

編輯

聲環境

編輯
道路交通噪聲
編輯

全省23個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A聲級為68.6分貝,其中7個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屬於「好」,14個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屬於「較好」,福安和福清2個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屬於「輕度污染」 。

區域環境噪聲
編輯

全省23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A聲級為55.3分貝,11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屬於「較好」,其餘12個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屬於「輕度污染」 。

輻射環境

編輯

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主要水系控制斷面和飲用水水源地水中的總放射性和城市環境貫穿輻射劑量率保持在環境本底水平;國控監測點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處在天然環境本底水平;移動通信基站、110kV以上變電站和輸電線路均未發現電磁輻射超標情況。省放射性廢物庫庫區環境放射性水平未發現異常。

固體廢物

編輯

全省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為4816.37萬噸,綜合利用率70.49%;排放量2.75萬噸。

措施與行動

編輯

加強環保「110」社會聯動工作規範化建設,及時查處噪聲污染等環境擾民問題。

嚴格控制中、高考期間噪聲污染,為廣大考生提供安靜的複習、考試環境。中、高考期間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2093人次,查處違法行為474人次,下達整改通知書68份(件)。

認真做好放射源的監督管理,對重點源單位進行安全監督檢查。開展電池輻射設備(設施)申報登記工作。依法辦理輻射安全許可證,及時收貯放射性廢源與廢物。加快省放射性廢物庫擴改建工程。完成全省伴生放射性污染源普查監測工作。

開展全省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焚燒處置設施專項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成有關單位限期整改。  

五、生態環境

編輯

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首位,9個設區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綜合評價全部達到優級,但森林林分結構不合理,水土流失依然明顯;生態環境仍較脆弱。

生態狀況

編輯

土地

編輯

全省耕地面積133.31萬公頃。全年耕地補充面積超過建設占用面積214.15公頃,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21.98萬公頃,保護率為85.02%。

水土流失

編輯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18萬公頃,減少水土流失面積4.87萬公頃。至2007年底,全省歷年累計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38.94萬公頃(含重複治理面積)。2007,流失面積為961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9%,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森林生態

編輯

全省森林覆蓋率為62.96%。

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237起,過火面積0.34萬公頃,過火率、受害率和發生率分別為0.37‰、0.29‰和2.8次/10萬公頃。

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430.99萬公頃,成災面積1.64萬公頃,成災率0.13‰。

海洋

編輯

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質量總體狀況良好,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GB18668-2002)一類標準。閩江口局部海域沉積物中石油類、銅和有機碳含量超標;東山灣局部海域沉積物中石油類含量超標。

對22個重點貝類養殖區的檢測結果表明,部分檢測區貝類體內殘留的鉛、砷、鎘、石油烴、銅、滴滴涕等有害物質含量超過《海洋生物質量標準》(GB18421-2001)一類標準,但絕大部分貝類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的規定。

自然保護

編輯

至2007年底,全省累計設立自然保護區93個,其中國家級1,27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50萬公頃;國家級生態示範區6個。已命名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8個。

全省城市園林綠地面積2.87萬公頃,城市公園綠地面積0.78萬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60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02萬公頃,綠化覆蓋率35.35%,建成區綠地率32.06%。

措施與行動

編輯

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和保護力度,閩江河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升級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明溪君子峰省級自然保護區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的評審。

長樂市規劃建設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已經通過省內專家的評審。

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與「大面積封育保護」並舉,繼續開展以長汀、寧化等革命蘇區縣為重點的嚴重水土流失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繼續抓好莆田東圳庫區、福清東張水庫等10個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重點抓好建甌、德化兩個全國水土保持生態修複試點縣建設。

新批准廈門市思明區和泰寧縣2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東山縣、漳平市2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8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晉江西溪流域、賽江中上游、詔安東溪流域三個第一批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區通過省級驗收。

開展了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試點建設,福清太城溪、東山紅旗、洛江馬甲三條小流域被列入全國試點工程。

開展福建省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

全省累計認證並有效使用標誌的農業「三品」總量1298個,企業726家。其中,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605個,認證企業550家、產品822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企業159家、產品396個;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17家、產品80個。

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被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年新建50030戶。至2007年底,全省農村戶用沼氣已達35.8萬口。

六、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人體健康

編輯

全省狀況

編輯

氣候與水資源

編輯

全省年平均氣溫20.1℃,偏高0.9℃,比上年偏高0.1℃,屬異常偏高,是1961年以來的第3位偏高年;年日照時數1659.7小時,較常年偏少 72.2小時;年降水量為1452.9毫米,較常年偏少158.7毫米;地表水資源量1092.93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7.08%。

自然災害

編輯

全省陸地及近海地區發生里氏3.0級以上地震22次,最大的為3月13日發生在順昌的4.9級地震。

發現赤潮20起,累計面積451平方公里,主要出現在三沙灣、黃岐半島、平潭沿岸、廈門同安灣及西海域、東山灣海域等。由於防範及時,措施得當,減少直接經濟損失1600萬元。

福建海域共發生海浪事故14起,損毀船隻11艘,死亡13人,直接經濟損失233萬元。

4月22日~25日,我省出現持續性強降水,給南平、龍巖等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閩江建溪、九龍江北溪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6月5日~11日,我省中南部地區出現持續性暴雨過程,給我省造成局地性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7月6日~13日和7月18日~8月3日,我省先後兩次出現較大範圍的高溫天氣過程,其中福州市區連續高溫日數達36天(6月30日~8月4日),為1880年福州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第一位;全年有7個熱帶氣旋登陸或影響我省,個數接近,有3個熱帶氣旋登陸我省,颱風「聖帕」於8月19日02時在我省惠安正面登陸,強颱風「韋帕」9月19日02時30分在浙江蒼南霞關鎮的閩浙交界處登陸,颱風「羅莎」10月7日15時30分在我省福鼎市沙埕鎮的閩浙交界處登陸,給我省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3.2億元,災害損失輕於常年。

人體健康

編輯

全省人口死亡率為5.90‰,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3.7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措施與行動

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河道採砂專項整治行動,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確保河道行洪安全和涉河工程安全,建立河道採砂「五統一、一協作」的管理機制。

全省千萬農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1503村,千里河道清水工程完成74.6公里。  

七、專 欄

編輯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編輯

省環保局組織對23個城市2006年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定量考核,會同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首次開展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調查。9個設區市中排名前3名的依次是漳州、莆田和三明市(福州、廈門、泉州市作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不參與排名);14個設市市中排名前6名的依次是永安、福安、長樂、漳平、龍海和武夷山市。福州、廈門和泉州3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對照「十一五」模範城市考核指標,實施持續改進計劃,鞏固創模成果;漳州市繼續推進創模工作;龍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家環保總局上報了申請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報告。

環保目標責任制

編輯

省政府辦公廳下達《關於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年度考核的通知》,省環保局、監察廳會同12個省直廳局下達《關於印發2007年度福建省市縣(區)政府環境保護工作年度考核指標細化表的通知》,對全省各級政府落實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制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污染源普查

編輯

按照國家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部署,省政府成立了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印發了普查工作方案,各地相應成立了機構,制定出台工作方案,開展普查準備階段的監測、培訓等各項工作,為全面開展普查工作打下基礎。

行政執法

編輯

省政府組織開展2007年環保專項行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違紀,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72879人次,檢查企業29138個,立案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91個。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編輯

6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二氧化硫44.57萬噸;煙塵11.81萬噸;工業粉塵18.70萬噸;化學需氧量38.32萬噸;氨氮2.98萬噸;工業固體廢物2.75萬噸。

「三大體系」能力建設

編輯

主要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即污染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建設中,我省共爭取國家補助資金2863萬元,省級財政共安排「三大體系」能力建設配套資金2527萬元,主要用於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建設,國、省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國控、省控環境監察執法標準化建設等,其中,對88個省、市、縣環境監察機構配備了專用執法車。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編輯

全省已有347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不少企業取得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顯著效益。省環保局組織編制的《清潔生產標準平板玻璃行業》已經國家環保總局正式發布。福州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推行園區廢物信息交換系統,南平市爐下鎮開展畜禽糞便生物質發電項目。三鋼、廈鎢、鳳竹、泉港工業園區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第二批試點單位。

環境監測

編輯

繼續加強各級環境監測站能力建設,全省建成1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50套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和龍巖等設區市監測站的環境應急監測車投入使用,用於完成全省重大環境應急監測任務。強化環境質量信息發布,完成了年度《福建省環境質量周報》、《福建省環境質量月報》、《福建省環境質量季報》、《福建省環境質量年報》、《福建省環境狀況公報》的編寫工作;在報刊和電視上發布《全省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周報》和《福建省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堅持環境質量分析會制度,定期公布全省及各轄區環境質量狀況。開展全省主要污染減排專項監測、比對工作;完成409家重點污染源普查監測工作,做好產排污係數的核定工作;完成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第一階段任務。

環境科技

編輯

福州大學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達到歐Ⅲ歐Ⅳ排放限值的汽車尾氣淨化器研發」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閩江流域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等15項環保類科技成果分獲省科學技術二、三等獎。「泉州灣河口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九龍江流域區—禮邦村新農村建設治理小規模(500頭以下)養殖污染治理模式」等38項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課題獲科技廳立項,共獲科研補助經費790萬元。

環境信息網絡建設

編輯

全省環境信息化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38家國控重點污染源企業在線監控的接入。建成長樂市、漳平市和羅源縣環境監控分中心。完成福建省23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電子圖集。完成省環境自動監測監控系統軟件平台及省市視頻會議系統承載網絡的改造。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編輯

全省共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建設項目17093個,辦理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的建設項目5008個。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省政府《關於加強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規定(試行)》等要求,對全省68條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流域開展了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完成泉州港、漳州港、廈門港、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泉惠工業園區、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十一五」發展計劃及2020年發展規劃的規劃環評審查。

環保產業

編輯

全省環保產業產值270億元。第五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期間,省環保局舉辦環保技術推介會及項目簽約儀式,緊緊圍繞節能減排主題,專題推介清潔發展機制(CDM)、污染防治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環保前沿技術的需求和成果。本屆交易會共促成19個環保項目對接轉化,投資額達3.46億元。

環境宣傳與教育

編輯

省環保局聯合省電視台開辦環境質量狀況播報欄目、「污染減排」工作系列新聞報道;舉辦新聞記者環境專業知識培訓班、啟動我省污染源普查宣傳活動。全省市、縣、區開展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綠色創建及「6·5」主題活動等形式多樣的環保宣教活動。組織高校環保志願者等各界人士開展「綠色中國—環保公益日」福建活動;省人大環城委、發改委、建設廳、省環保局和福州電監辦組織開展「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主題研討活動暨綠色海西2007年度論壇。徵集編印《環保歌曲大家唱—優秀環保歌曲選編》。榮獲全國大、中、小學生環保創意暨攝影比賽、第五屆「ITT杯」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華東六省一市千萬學生環保知識競賽和泛珠三角大學生環境保護主題演講比賽的優秀組織單位獎,第一屆ERM環保科普創新獎三等獎。

綠色創建活動

編輯

組織綠色創建工作的評選與表彰,修訂「綠色創建」管理辦法和指標體系。省環保局和省教育廳聯合開展第四屆省級「綠色學校」的命名和表彰工作,共表彰省級「 綠色學校」100多所;命名泉州市豐澤社區等4個社區(小區)為省級「綠色社區(小區)」;同時3個社區獲得2007年全國「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群眾來信來訪處理

編輯

2007年,全省環境信訪件為9934件。其中,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類9733件,建設項目類44件,行業作風類3件,發明建議類5件,環境監測類7件,諮詢類36件,其他106件。全年來訪743批次,1190人次。

對外合作與交流

編輯

省環保局進一步加強環保對外合作,與德國、日本、肯尼亞、博茨瓦納、瑞典、英國、美國、荷蘭、韓國、斯洛伐克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環保部門、科研機構、環保企業進行廣泛交流。與德國萊法州環境部聯合舉辦兩省州第三屆環境與發展學術研,全省環保系統17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赴德國進行為期21天的「 環境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培訓。啟動淘汰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層物質行動,組織汽車維修企業開展CFC-12回收再利用技術的人員培訓。在「9·8」投洽會期間,省環保局舉辦第二屆環保項目洽,環經濟、「零排放」養殖技術、污泥和污水資源化再利用等方面的項目簽訂了合作協議。與日本的環保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省開展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試點,積極推進我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