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李成玉
200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河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五年工作回顧

編輯

  2003年以來,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總體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初步預計,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是2002年的2.5倍。人均生產總值1.5萬元,是2002年的2.4倍,由全國第2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6位。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959億元,是2002年的10.6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1.5億元、支出1868.4億元,均是2002年的近3倍。

  ——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持續發展。糧食總產量達到1039億斤,增長2.8%,創歷史新高。工業增加值750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00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3.1倍和2.2倍;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78.7%提高到84.3%。

  ——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98億元,進出口總值128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4.4倍、2倍和4倍。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52元,分別是2002年的1.8倍、1.7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000元,是2002年的2.3倍,由全國第3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3位。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812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09.5萬人,是2002年的2.3倍。「兩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提升。抗擊「非典」取得全面勝利。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健全。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社會保障體系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

  這些成就,標誌着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和跨越,標誌着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邁出了堅實步伐。五年來,我們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着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工業結構不斷優化。推動鋁工業、石油和煤化工、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紡織等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育壯大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五年投入省級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31.4億元,組織實施了426個重大結構調整項目;累計完成工業投資9490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5.4倍。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8947億元,是2002年的4.6倍,超100億元的企業20家,超300億元的5家。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工業基地、食品工業基地和有色工業基地。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加強。確立創新型河南建設目標,五年全省研發投入315億元,年均增長29%。擁有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35家、省級483家,分別比2002年增加19家和330家。在全國率先突破多晶硅產業化、純低溫餘熱發電等關鍵技術,輸變電裝備、電解鋁、客車等產業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鄭麥9023」、「鄭單958」、超薄浮法玻璃生產工藝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當選兩院院士4人。建立博士後流動站96家。年專利申請量突破1萬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3件。服務業和建築業發展提速。推動文化、旅遊、通信、現代物流等服務業全面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45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伏牛山生態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啟動。2007年接待境內外遊客1.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52億元。建築業總產值、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分別增長31%和42%。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成效明顯。實行目標責任制,持續推動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節能降耗和環境綜合整治。五年關停小火電機組299萬千瓦,脫硫改造火電機組1466萬千瓦;關閉小煤礦1036個、小鋁土礦92個;淘汰水泥、鋼鐵落後產能5500萬噸和476萬噸;關閉取締污染企業5168家;拆除黏土磚瓦窯場7711個,復墾整理土地17.5萬畝;綜合治理採煤沉陷區417平方公里;人工造林1599萬畝。全省所有市縣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預計2007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和5.8%。

  (二)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堅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斷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2005年提前一年全部免徵農業稅,全面減輕農民負擔。實施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民由過去每年繳納各類稅費100多億元變為現在獲得政府補貼50多億元。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連續9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億畝以上。大力推進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集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支持24個產糧大縣,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步伐加快,優質小麥播種面積由30%提高到65%,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農業機耕面積達80%。糧食生產連續2年超過1000億斤、連續4年創新高、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畜牧業加快發展。加強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支持40個畜牧業重點縣和31個生豬調出大縣發展,實行奶牛和生豬生產補貼,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全省養殖小區達到4400個,規模養殖場戶60萬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35%提高到42%。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918家。糧食、肉類、乳品加工能力分別達到3450萬噸、578萬噸和255萬噸。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是2002年的3.6倍,從全國第5位躍居第2位。河南正由「中國糧倉」變為「國人廚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投入278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0.1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21.4萬公里,居全國第1位,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投入41億元,新建、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1162.7萬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務,並建立了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投入26.7億元,解決了777.9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投入44.5億元,完成4000多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420多萬農村人口實現脫貧。全省實現「戶戶通電」,新建農村戶用沼氣238萬戶、便民超市2.5萬個,解決了180多萬偏遠地區農民聽廣播、看電視問題,重建災區倒房50.7萬間。

  (三)強化基礎能力建設。適時調整投資方向,着力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萬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3.2倍,擺脫了長期低速增長局面。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成效顯著。京港澳、大廣、滬陝等高速公路河南段全線貫通,許平南、鄭少洛、鄭石等高速公路相繼建成,路網結構更加完善,全省通車總里程4556公里,由全國第8位躍居第1位。鄭西鐵路客運專線開工建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200萬人次。能源、水利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沁北二期、姚孟四期等大型電源項目建成投用,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4069萬千瓦,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城鄉電網升級改造全面完成,500千伏主網架初步形成。永城城郊、禹州梁北等一批大中型煤礦建成投產,新增生產能力1200萬噸。黃河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順利完成,西霞院、盤石頭、燕山水庫等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開工建設。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4萬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鄭州、洛陽等城市新區建設加快推進,規模與形象日益彰顯。全省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1297平方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114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能力272萬噸,新增燃氣用戶346萬戶、城市集中供熱面積2559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34.3%,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是我省歷史上城鎮化推進最快的時期。

  (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沿邊地區開放開發,初步形成各展所長、競相發展格局。中原城市群發展勢頭強勁。編制實施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加速推進核心區建設。鄭汴一體化取得實質性進展,鄭開大道建成通車,鄭汴產業帶規劃加快實施。鄭州國際航空港、現代物流中心、黃河公鐵兩用大橋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2007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53.9%上升到57%。黃淮四市等地加快發展。採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設立專項資金、減免配套、優惠電價、貸款貼息等綜合措施,集中扶持黃淮四市發展。2007年黃淮四市一般預算支出達到38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6%,高於省轄市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加快發展,沿邊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縣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激勵機制,擴大擴權縣範圍,推動經濟強縣、產糧大縣、畜牧業重點縣、困難縣等加快發展。2007年全省縣域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縣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億元、支出8.3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2.9倍和3倍;收入超5億元的縣達到20個,超10億元的4個。

  (五)強力推進改革開放。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開放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98%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與2002年相比,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減少60%,資產總額增長63%,利稅增長2.2倍。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能源、有色、建材、煤化工等重點行業和企業重組取得重大進展。煙草工業實現全行業整合,工商利稅突破160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0%左右,比2002年提高17個百分點;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均達70%左右。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減少鄉鎮153個,清退、分流19萬人。紮實推進「鄉財縣管」,縣鄉財政收支管理進一步規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建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完成。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減少73.7%,妥善分流安置富餘職工19.7萬人,糧食購銷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礦產資源整合與改革不斷推進。強力推動重要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省骨幹煤炭企業占有及控制資源90%以上,重點氧化鋁企業占有資源80%以上,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地質勘探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省市縣財政體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和投資評審規模不斷擴大。農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展開,支農力度顯著增強。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組建開始起步。全面放開投融資市場。省投資集團組建成立。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上市企業發展到55家,募集資金總額442億元,證券、保險、期貨、信託等業務快速增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政府機構改革不斷推進,機構、編制均精簡25%左右。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省級審批項目取消60%以上,省市縣三級普遍設立行政服務大廳。同時,分配製度改革穩步推進。交通、城建、供銷、公用事業、科研機構、國有資產管理等領域的改革也邁出重要步伐。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成功舉辦第二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港澳行等大型商貿文化活動。2007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0.6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10.4億美元,分別是2002年的6.8倍和3.3倍;近四年引進省外資金340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有42家落戶中原。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六)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着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和諧中原建設邁出新步伐。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五年新增城鎮就業59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0萬人;2007年幫助1.97萬戶「零就業」家庭解決了就業問題;農村勞動力轉移達到1974萬人,年勞務收入1316億元。建設領域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取得成效。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實現省級統籌。城市低保對象139.4萬人,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低保對象259.8萬人。農村五保供養48.1萬人,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25個試點縣擴大到所有縣市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工作開始啟動。城鄉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面推開。全省所有市縣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六大國有煤礦棚戶區改造開工469萬平方米。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投入65億元,免除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書本費和補助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惠及1262萬學生。投入6億元,為全省748萬農村中小學生統一配置課桌凳。投入80多億元,建成130個疾病控制和143個醫療救治項目。全省鄉鎮衛生院基本改造一遍。艾滋病防治救助成效顯著。省體育中心、河南藝術中心等一批標誌性文化設施建成投用。全省縣市基本普及圖書館、文化館。推出《程嬰救孤》、《禪宗少林》、《木蘭詩篇》等一批文化藝術精品。安陽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224枚金牌。民主法制和社會穩定工作紮實推進。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政府法制工作不斷加強,五年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31件,制定、發布行政規章36件。雙擁共建活動紮實開展,軍政軍民團結不斷加強。陝縣支建煤礦「7·29」搶險取得成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全省事故死亡人數比2002年下降46.7%,億元GDP死亡率下降68.8%,形成了經濟快速增長、事故明顯下降的態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加強,信訪工作機制不斷創新,應急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政風行風明顯好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湧現出任長霞、常香玉、李學生、洪戰輝、謝延信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人物。

  各位代表!

  過去的五年是我省發展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全省經濟持續協調增長之快前所未有,發展質量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城鄉面貌變化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眾得到實惠之多前所未有,成功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的歷史性轉變,河南整體形象顯著提升,贏得了廣泛讚譽和好評。

  過去的五年是我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科學發展的五年。這一時期最堅定的發展思路是推進「三化」、加快崛起。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主旋律,充分運用各種有利條件,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地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堅定不移地加快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建設,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一時期最強勁的發展動力是改革開放、開拓創新。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深入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強力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向廣度拓展,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這一時期最根本的發展方法是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堅持在全面提升二、三產業發展水平的同時,始終不放鬆農業生產,農業基礎地位不僅沒有削弱而且得到鞏固和加強,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着力構築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的同時,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扶持引導黃淮四市以及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加快發展;在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同時,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形成了產業聯動、城鄉聯動、區域聯動和多種經濟成分全面發展的格局。這一時期最可喜的發展成果是以人為本、民生改善。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民生問題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解決民生問題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改善民生問題的成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切實從社會最關心的上學就醫、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難點問題入手,為廣大人民群眾辦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沒有條件做的事情。這一時期最濃厚的發展氛圍是超前謀劃、真抓實幹。堅持積極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強發展後勁,不少工作率先突破,走在了全國前列;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工作謀劃重長遠、不搞短期行為,工作推動重細節、不大而化之,工作落實重成效、不停留於一般號召,扎紮實實做好每件事,認認真真干好每一天,確保各項工作不走過場、務求實效,確保向人民群眾的承諾不打折扣、全部兌現。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

  我省的發展雖然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依然不平衡;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土地、資源、環境等約束加劇;農業基礎仍較薄弱,糧食連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一些地方存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個別部門依法行政觀念淡薄,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仍時有發生。當前,經濟運行中成品油、天然氣、電煤等能源資源供應偏緊,部分企業生產效益下滑;市場物價上漲較多,低收入群體生活受到較大影響;群眾在收入分配、社會治安、住房保障以及醫療服務等方面還不盡滿意。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編輯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當前河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產業加快轉移。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推動經濟社會進入了科學發展新時期。國家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我們必須積極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抓住並用好戰略機遇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實施科教興豫、開放帶動、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省戰略,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兩大跨越」,再經過五年的發展,力爭實現人均生產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為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夯實基礎。

  ——經濟強省建設實現新跨越。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保持經濟兩位數增長,促進又好又快發展,到2012年經濟總量突破2.5萬億元。工業由大變強,服務業比重明顯提升,消費、出口拉動作用穩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區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文化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到2012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全面改善,公共文化產品服務和供給能力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全社會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和諧中原建設紮實推進。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到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000元和6000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務趨於均等化,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明顯改善,勞動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到2012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左右。林業生態省初步建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趨於協調。

  各位代表!

  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我們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發展中大省,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00美元,城鎮化率接近35%,投資總額與消費水平都有了相當規模,具備了加速振興的堅實基礎,踏上了向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跨越的新征程。我們相信,再經過五年或更長時間的努力,一個經濟日益發達、文化日益繁榮、社會日益和諧、生態日益文明的新河南,必將在中部地區率先崛起、躋身全國先進行列!一個更有實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河南,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各位代表!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各項工作都要開好頭、起好步。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真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着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今年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低於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5.5%和6.2%。

着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編輯

  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做到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

  (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着力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加快實施新一輪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發展規劃,加大政府資金引導性投入,完善動態管理和激勵機制,突出抓好654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680億元。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戰略重組,積極開展行業內企業兼併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加快形成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特色突出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競爭力。支持裝備製造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超硬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着力實施裝備加工製造、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三大能力提升工程,重點抓好許繼大功率電子、洛陽中硅多晶硅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優勢行業技術改造,重點抓好伊川電力高精度鋁板帶箔、安鋼冷軋薄板、洛陽石化聚丙烯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向精品化、品牌化和高加工度方向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和建築業。重點扶持100戶現代服務業優勢企業發展壯大。繼續抓好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國家幹線公路物流港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加快糧食、農資、出版等重點行業物流發展。加快金融保險業創新發展,爭取15家企業上市融資,擴大債券和信託融資規模,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強。深度開發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精品旅遊線路,加快伏牛山生態旅遊景區整體開發。培育大型房地產企業,推動骨幹建築企業集團化發展。積極擴大城市服務消費,大力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實施家電下鄉工程,對農民購買規定類家電予以補貼。

  (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按照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斷深化農村改革,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堅持並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和補貼制度。繼續推進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集中使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持產糧大縣,力爭糧食產量保持在1000億斤左右。繼續推進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落實好生豬和奶業生產扶持政策。切實抓好「菜籃子」,增加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切實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搞好規劃、分類指導,增加並整合支農資金,加快農村飲水、道路、電力、沼氣、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用三年時間,有效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和村容村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改造縣鄉公路7000公里、通村公路8000公里,解決200萬以上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0萬戶,建成1萬個農村便民超市、800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2000個「農家書屋」,實現3911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扶持1萬個村開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三)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認真落實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機制和政策。實施好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化技術、高可靠性液壓支架及電液控制技術、治療性乙肝疫苗技術等重大科技專項,着力突破一批制約我省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發展的關鍵技術。大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培養。加強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爭取新增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50家以上,百戶重點企業和50戶高成長性企業全部建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構建精品鋼、大型成套裝備、精密模具、光學顯示器等一批重大產業自主創新平台。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完善知識產權政策法規,切實保護知識產權。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經濟,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

  (四)加強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優化投資結構,着力謀劃、實施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重大建設項目,保持適度投資拉動。加快重點水利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河口村水庫主體工程。完成沙潁河、渦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幹工程。着力抓好南灣等一批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繼續推進大型灌區節水改造。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黃河北段連線、南段布點建設。搞好黃河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工石武鐵路客運專線河南段。抓好鄭州綜合交通樞紐、鄭州火車站西出口改造等項目建設。確保安陽至南樂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新增通車里程285公里;啟動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主要路段改擴建工程;推進信陽至明港等一級公路建設。加快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配套設施建設,積極開闢國際貨運和國內客運航線。加快推進能源基地建設。紮實推進豫北、豫南和隴海沿線火電集群建設,爭取新投產裝機400萬千瓦,開工建設500千伏電網項目15個。繼續加強煤炭資源勘查和大中型礦井建設,新增煤炭產能480萬噸。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形成產能3億立方米以上。不斷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生物質、風力、太陽能發電。推進天然氣、煤層氣、成品油等管線建設,配合搞好「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及下游市場開發利用。

  (五)進一步加快城鎮化進程。正確處理新區建設與老城改造的關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推動內涵式發展,增強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城鎮化率。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深入推進鄭汴一體化,開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促進電信、金融同城和旅遊、文化、廣電等資源整合共享。加快鄭汴產業帶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村莊整合併遷,有序展開產業布局。積極推動城市群核心區建設,加快完善鄭州、洛陽等城市新區功能,促進鄭洛、鄭新、鄭許呼應發展。推進老城區和「城中村」改造。堅持政府引導、統一規劃、市場運作、群眾自願的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區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爭取2010年全面完成都市村莊改造任務。加快老城區「退二進三」步伐,把老城區改造與特色街區建設、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優化城區產業結構。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燃氣輸配網絡,加快縣城、重點鎮供排水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支持建設城鄉統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抓好市容環境、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建設宜居城市。

  (六)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完善區域發展政策,優化區域經濟布局,認真做好主體功能區、土地利用等規劃編制工作。繼續支持黃淮四市等地發展。落實好扶持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黃淮四市加快現代農業基地和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基地建設。繼續在生產力布局、重大項目安排等方面,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繼續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創新激勵機制,完善考評體系,落實獎勵措施。加強分類指導,促進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轉型。支持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54個縣加快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創新機制。繼續做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產業化扶貧和搬遷扶貧等,完成100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建設任務,實現100萬農村人口脫貧。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編輯

發展先進文化,弘揚中原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

  (一)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快省廣播電視發射塔、中國文字博物館、開封古城牆保護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事業。實施好文化精品工程和「五個一工程」,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積極推動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搞好城鎮數字電影廣場建設和農村電影放映。積極迎戰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二)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傳媒出版、文化旅遊、武術健身、雜技表演、工藝美術和文博會展等優勢產業,積極發展網絡服務、信息諮詢、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文化龍頭企業和知名文化品牌,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和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相結合,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數字化改造,積極發展移動電視、手機傳媒、網絡出版等新媒體。促進文化與旅遊相融合,大力發展文化旅遊配套關聯產業。建立健全文化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完善現代文化市場營銷體系。積極引導和擴大文化消費,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搞好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辦好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第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和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

  (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推進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單位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推動一般藝術院團、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妥善解決資產管理、人員安置等問題。完善對重點文藝院團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扶持方式。創新大型文化設施管理理念和經營機制,盤活文化資源。放開發展社會文化產業,鼓勵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藝表演、文化旅遊和書報刊音像製品分銷等文化產業領域。

  (四)着力構建和諧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搞好廉政文化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和諧創建活動,深化文明城市、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廣泛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強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群眾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積極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編輯

  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使廣大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一)優先發展教育。優化教育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提高義務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從秋季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和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改造177所農村初中和200所城鎮薄弱中小學。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好36個縣級職教中心和示範性中職建設項目。穩步發展高等教育,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積極發展民辦教育。完善教育資助體系,着重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清理化解工作。認真解決農民工子女就學和城市部分中小學大班額問題。

  (二)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和藥品供應體系。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分步實施100個縣醫院、縣中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建設改造。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社區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機制。抓好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統一實施縣級以上醫院藥品網上招標採購,實現同種藥品全省同價。規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擴大按病種付費試點。開工建設鄭大一附院門診醫技樓、鄭大三附院和省中醫院病房樓項目。

  (三)認真做好就業和收入分配工作。全面落實積極就業政策,擴大就業規模。大力促進全民創業,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和平等就業制度。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萬人,建立「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轉業軍人、殘疾人就業工作。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打造勞務輸出品牌。搞好城鄉統籌就業試點。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實施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解決好拖欠職工工資和農民工工資問題。繼續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四)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繼續做實個人賬戶。從今年起再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加快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籌資水平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把高風險行業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覆蓋範圍。加強社保基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逐步將農村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集中供養率達到40%。大力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逐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全面完成六大國有煤礦581.4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落實好穩定物價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價格監管,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完善對低收入群眾補助辦法,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五)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積極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完善和加強城市社區功能,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做好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信訪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健全政法經費保障機制,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加強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公民特別是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支持駐豫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不斷提高預備役部隊、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設質量。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外事、對台、僑務工作。繼續做好統計、氣象、地震、測繪、檔案、參事、史志等工作。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編輯

  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增強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強化節能減排,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全面啟動林業生態建設。着力推動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實施,以創建林業生態縣為載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空間,優化林業生態建設布局,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力爭經過五年努力,全省80%的縣市建成林業生態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8.3%。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目標考核獎懲。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財政投入。加快科技興林步伐,大力推進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和產業工程建設。今年完成投資61.3億元,建成林業生態縣16個,綠化村鎮1萬個,新增生態廊道綠化面積55.2萬畝,新增造林面積420萬畝以上。開展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等創建活動。繼續搞好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大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

  (二)強化能源資源節約。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嚴格實行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實行以獎代補、強制政府採購等措施,促進節能減排。建立健全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實行淘汰落後產能與新建項目掛鉤制度。推進電源建設「上大壓小」,積極開展節能環保發電調度試點。加快淘汰電力、水泥、鋼鐵、焦炭、造紙等行業落後產能,再淘汰小火電機組100萬千瓦。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環保准入標準,防止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加強重點領域、行業和企業節能降耗,突出抓好年耗能5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工作。加快節能技術研發與推廣,加快推進工業鍋爐技術改造、餘熱余壓利用等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實施建築節能改造示範工程。嚴格土地管理,引導企業積極利用山地、荒地和劣質地建設項目,減少非生產性用地。繼續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加強對閒置和低效土地的利用。搞好關閉磚瓦窯廠土地復墾工作。積極推廣新型牆材,縣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以各類開發區、工業聚集區為重點,大力推廣多層標準廠房。基本完成煤炭和鋁土礦資源整合,深入推進鉬、金、鐵等礦種資源整合。推廣先進適用的採選、冶煉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三)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抓好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的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加強對賈魯河、惠濟河、衛河流域污染專項整治。編制113個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實施搬遷、停產或限期治理,完成150家鐵合金、棕剛玉、電石等企業的污染治理。各類燃煤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並達標穩定運行。全面推進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確保實現穩定運行、達標排放。省轄市污水處理廠全部加裝脫氮裝置。加快部分省轄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規劃建設,實施一批城市污水管網和垃圾處理場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建立城鄉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系統。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控制和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推動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加快發展環保產業。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編制實施循環經濟推進方案,用好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政策,全面推動資源型工業和農業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示範企業、示範技術、示範園區等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建設。積極推廣水泥行業低溫餘熱發電、城市中水回用、礦井瓦斯抽采、發電餘熱製冷等先進技術。着力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大力推進廢舊資源再生利用。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編輯

  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毫不動搖地堅持開放帶動,為中原崛起提供強大動力和活力。

  (一)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等途徑優化股權結構。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積極推進企業年金制。全面推進商貿、建築等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完善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強信用擔保、社會化服務等體系建設,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產品檔次和企業素質。大力表彰優秀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深化財稅和投資體制改革。認真做好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工作,落實個人所得稅調整政策,推進增值稅轉型試點;在縣市全部實行部門預算制度,編制政府債務預算。完善企業投資核准和備案制,加強和改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逐步推廣代建制試點。積極推動金融改革與發展。深化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信託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改革。繼續深化城市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重組。加快組建農村合作銀行,開展村鎮銀行試點。積極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用兩年左右時間,完成全省2348萬畝集體林和宜林地明晰產權、確權發證任務,基本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實現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目標。同時,加快供銷合作社組織創新和經營創新,促進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建立健全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形成機制;繼續推進交通、水利、公用事業等領域的改革。

  (二)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形成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提高招商引資水平。辦好第五屆河南投資貿易洽談會、全國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等大型商貿文化活動,積極參辦第三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以中心城市、重要產業帶、開發區為平台,鼓勵和促進境內外資本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公益性基礎設施等領域。嚴格限制引進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大通關建設,完善落實外商投資無償代理制和投資便利化措施。提高簽約項目合同履約率,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積極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檔次,繼續鞏固機電、紡織、服裝等優勢產品出口,積極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出口。積極擴大原材料和關鍵設備、先進技術進口。加強進出口商品質量管理。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培育大型外經企業集團,重點鼓勵礦產資源開發、裝備製造企業和大型流通企業到境外投資。發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擴大外派勞務規模。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大力實施「東引西進」,加強與東西部省份的交流與合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編輯

  堅持改革創新,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風建設,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的協商,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機制,擴大公眾參與度,提高立法質量。依法規範行政行為,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等制度,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暢通行政複議渠道,辦好行政複議案件。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國家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着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健全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着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政出多門等問題,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

  (三)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切實為社會、企業和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服務。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積極推行學校、醫院等單位和電力、電信等行業服務公開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搞好經濟普查、污染源普查和土地調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和管理體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

  (四)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增強憂患意識、節儉意識、公僕意識,進一步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健全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把各方面工作引導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軌道上來。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涉及群眾利益和公共政策的重大事項要廣泛聽取意見,做到科學民主決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大力精簡會議、文件,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和規範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反對虛報浮誇、弄虛作假,力戒浮躁之風,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牢記「兩個務必」,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嚴格財政支出管理,嚴格控制修建樓堂館所,嚴格公費出國出境管理,嚴格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建設節約型機關。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搞好廉政和效能監察。繼續抓好教育收費、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公路「三亂」等方面的專項治理,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管理的法制化、規範化水平,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

  時代賦予重託,奮鬥鑄就輝煌。我們堅信,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任何困難都改變不了中原兒女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任何挑戰都阻擋不了河南人民加快實現「兩大跨越」的堅定步伐!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努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新勝利!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