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海口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2月13日在海口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海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發展的回顧

  「十一五」是我市歷史進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始終堅持城鄉統籌,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始終堅持依法、民主、科學行政,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團結實幹,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搶抓國際旅遊島建設重大機遇,戰勝特大洪澇等自然災害,取得了令人鼓舞和輝煌的成就。這五年,是海口歷史上經濟總量提升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是基礎設施投入規模最大、城鄉面貌變化最顯著的時期,是改革開放力度最強、激發體制機制最具活力的時期,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生活水平改善最明顯的時期,是社會建設覆蓋面最寬、各項事業最為協調的時期。

  (一)着力做優一產、做大二產、做強三產,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整體提升。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五年翻了一番;2010年達到590.55億元,比上年增長17.5%。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1.9%,五年翻了一番半;2010年達到163.7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8%,五年翻了一番多;2010年達到352.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設施農業、休閒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61個,特色花卉產業基地4.8萬畝,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12.6萬畝,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122個,沼氣建設和應用處於全國領先水平。農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6%,2010年達到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光伏產業形成新的亮點,英利一期順利投產、二期加快建設,投資175億元的漢能光伏項目已經開工,為建成全國重要光伏產業基地打下堅實基礎;綜合保稅區、高新區、海口藥谷、獅子嶺飛地工業園、雲龍產業園等園區加快建設,海馬第三工廠、30萬箱紅塔捲菸易地技改和椰島保健酒技改等一批重點項目紮實推進,汽車製造、生物醫藥、機電製造、化工化纖紡織、食品飲料及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優勢產業規模占全市工業的75.4%;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服務,2010年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貸款15.6億元;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產業扶持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9家,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3.5%提高到38%。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1%,2010年達到44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4.8%。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高爾夫、遊艇兩大論壇和高爾夫世界職業明星邀請賽,建成遊艇泊位250個,高爾夫、遊艇等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挖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資源,騎樓街區入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積極打造「印象·海南島」,籌建海南國際創意港;旅遊與文體賽事、商務會展進一步融合,2010年接待國內外過夜旅遊者、旅遊總收入分別比上年增長9.5%和10.9%。物流業穩步推進,中商農產品物流園、現代美居物流園加快建設,建成花卉、建材、糧食等專業市場,全省物流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房地產業保持平穩增長,交通運輸、通訊信息、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010年達到4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二)重塑城市品質形象與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並重,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加快城鎮化進程,五年完成重點工程建設500多項,2010年建成區面積達97.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五年提高9.5個百分點。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建成區基本實現規劃全覆蓋,城市空間布局向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採取「政府主導、讓利於民」模式,以改造最難的玉沙村為突破口,舊城改造實現歷史性突破,海甸溪北岸、朱雲路、鎮海村等一批舊改項目順利推進。加大經營城市力度,以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建設西海岸起步區為重點,加快推進新區開發,新的行政中心投入使用,西海岸實現新城崛起,新埠島、世紀海港城、鴻洲新城初具規模,城市價值大幅提升。加大城市路網建設力度,改造建設城市主幹道5條,新增城市道路100多公里,市區外「六縱一橫」和市區內「八縱五橫」的主幹道骨架基本形成。積極推動城市旅遊化改造,規劃建設免稅店,啟動騎樓街區的保護與整治,海口灣景觀照明工程、濱海大道和濱海西路整治改造基本完成,綠色慢行長廊加快建設。新建白沙門公園,完成「一湖兩園」改造,新增102個街心綠地,新建改造旅遊公廁143座。全面實行城管綜合執法,大力開展為期三年的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清潔、整潔、規泊、安靜、打違「五大工程」,建立萬米網格數字管理系統,五年共拆除違法建築200多萬平方米,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中心城區污水截流併網,完成長流污水處理廠、白沙門污水處理廠二期、江東垃圾中轉站建設和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7%,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2%;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減排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十一五」新標準復檢城市。注重基礎設施功能向農村拓展,五年共投入7000多萬元,全面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特別是有效解決羊山地區飲水困難問題,新增21萬農村人口用上了自來水。

  提前兩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道路硬化通車。完成27個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排澇防災設施大幅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獲得國家和省獎勵。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電子農務和農技110服務實現全覆蓋。改造農村戶廁超過70%。共建生態文明村1382個,占全市自然村總數的65%。

  (三)紮實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每年新增財力7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五年累計投入250多億元,解決了一批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7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5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7%和9%,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高於「十五」的4.9和4.8個百分點。就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國家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成效顯著,五年累計新增就業22.9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6.3萬人。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全社會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全國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五年投入90多億元,是「十五」的2.5倍,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和鞏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新增優質義務教育學位2.5萬個;全面完成中小學校D級危房改造,「校安工程」紮實推進;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擴大到1.5萬人,比「十五」增長一倍。衛生工作成效顯著,投入20多億元,建成市人民醫院醫療綜合大樓、中醫院、疾控中心、醫療緊急救援中心、旅遊醫療服務保障中心,完成32家鎮衛生院擴建改造和設備升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基本建立疾病預防控制、食品藥品監督、醫療衛生救治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參合(保)率都保持在98%以上。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2010年榮獲省人口計劃生育先進市,成為全國人口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兩度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大致坡鎮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功舉辦中國鐵人賽、中國合唱節、熱氣球節、亞洲沙灘排球賽等一批高水平的文體活動。所有鎮、村建成文化站和文化室,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共建成廉租房5156套、經濟適用房26074套。2010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1177套,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36%。多層次的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6%、92%、83%、80%和78%,比「十五」末大幅增長。全市農村7.1萬名60歲以上老人實現老有所養,比國家要求提前4年。實施城鄉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7萬多群眾受益。加強對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連續三次榮獲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城市。紮實推進「平安海口」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建立集中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建設,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兩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老齡工作榮獲國家先進單位,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人防、檔案、修志、地震預防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積極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科學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十一五」期間,我市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形成新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組建旅遊控股、水務集團、城建集團,海峽股份在中小板成功上市。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實行「大城管」體制,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設立市政府服務中心,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網上審批單位達34家,占進駐單位的95%;對中央投資項目、省市重點項目和招商引資的重大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實施並聯審批。規範運行省政府下放的197項行政權項。強力推進強區擴權,76項行政權項下放到各區,區級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實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等改革,公共財政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得到國家的充分肯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啟動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試點。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改革不斷深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融入泛珠三角、北部灣、東盟區域合作,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成為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理事會成員,國際友城增加到20個,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實際利用外資比「十五」增長44.4%,外商進入領域逐步從房地產業、酒店業、商貿業向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延伸。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68億美元,比「十五」增長65.1%。

  (五)切實加強執行力建設,政府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穩步提高。五年來,我們圍繞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創新政府管理,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政府執行力明顯提升。主動爭取人大、政協支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團體的作用。加強政府規章制度建設,制定政府規章17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法規12件。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實施政府工作規則和重大事項公示、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價格決策聽證等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多次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一。建立「市長接待日」、政府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會制度,辦好「12345」政府服務熱線,政務公開的質量不斷提高。加強行政服務向基層延伸,初步建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服務體系,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加強政府廉政建設,紮實推進廉政風險防範管理,重點加強對建設工程招投標、經營性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領域的監管,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持勤儉辦事,樹立良好政風。特別是面對歷史罕見的強降雨襲擊,全市黨政軍民奮起抗災,轉移群眾12萬人次,籌集救災資金3.7億元,災後恢復生產和重建工作成效顯著,廣大幹部群眾在抗洪救災中形成的無私奉獻、團結拼搏、迎難而上、顧全大局的精神,為推動海口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間我市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同時,市政府的工作也得到市人大、市政協及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支持監督,得到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駐市軍警部隊,以及廣大海內外投資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海口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發展仍然不足,經濟總量較小;產業體系不夠健全,核心競爭力相對較弱;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對外開放水平與國際旅遊島省會城市不相匹配;城市建設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日趨凸現;中心鎮建設較慢,城鄉發展不夠平衡;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眾生活存在困難;一些機關的工作作風,公務員的思想素質、辦事效率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差距較大,等等。這些問題亟需我們繼續下大決心,採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的指導思想、目標和思路

  「十二五」時期的海口,正處於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關鍵期、經濟社會蓄勢發展的上升期、創新和轉型的攻堅期。按照市委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的新形勢,順應全市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科學發展的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主線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着力推進城鎮化進程,着力創新體制機制,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建設生態文明,為把海口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最精最美省會城市,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13%左右;財政總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1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提高到30000元以上和11000元以上;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民生狀況明顯改善;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以內,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

  《海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對「十二五」時期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城市建設、重點民生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概括起來就是:實現一個目標,努力把海口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最精最美省會城市,跨入全國中等發達城市行列;遵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加快推進城鎮化兩條主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打造環北部灣和海南國際旅遊島中心城市、全省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經貿文化交流中心三個中心,凸現省會城市領軍地位;明確重要物流基地、特色旅遊產業帶、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現代高效農業高地四個區域定位,準確把握全市在國際旅遊島建設中的位置;形成汽車、食品飲料與農副產品加工、光伏、醫藥、文化創意與休閒娛樂五大產業集群,豐富充實經濟發展的內涵載體;健全區域交通樞紐、現代信息服務、智力支撐基礎、商務服務集聚、醫療衛生保障、文化體育中心六大功能,不斷提高綜合保障支撐能力;建設路、水、電、氣、通信、中心鎮公共服務、農村配套完善七大城鄉基礎設施,全力夯實經濟社會發展根基;強化農村綜合改革、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更加開放的對外國際貿易平台、更加開放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平台八項改革開放措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實施創業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保障住房建設、教育水平提升、醫療衛生保障、公共文化推進、社會保障健全、公共交通改善、社會管理和服務創新九大民生工程,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讓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打好惠農良田整治、江河水系治理、城市發展空間拓展、惠民生態小區打造、兩區八園建設、文化產業壯大、旅遊產業提升、便捷交通體系構建、現代物流聚集、以申辦世界石油大會為契機的會展繁榮十大攻堅戰,牢牢抓住並充分利用好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大好機遇。

  做好「十二五」工作,我們要兼顧各方,突出重點,着力把握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鎮化水平

  進一步增強省會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輻射力,紮實推進中心城市建設,是海口推進國際旅遊島戰略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按照「東進、南優、西擴、北拓、中強」的思路,進一步拉開城市骨架,適度擴容,做好增量,重點規劃建設好江東片區、金沙灣和人工島;盤活城市資源,提高利用水平和投資強度,同步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進一步增強城市持續開發的價值;完善城市功能,積極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通達順暢的區域交通樞紐和功能配套的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品位,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加快城鎮旅遊化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特色風情鎮建設,為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新平台、構築新載體、拓展新空間。到2015年城鎮化率超過70%。

  (二)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積蓄經濟發展後勁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推動海口科學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迅速擴大工業經濟規模,整合園區資源,切實解決工業用地問題,力爭到2015年,工業園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突出產業特色,努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全省農產品物流加工中心,積極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商貿會展、現代物流等產業;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發展以生產性服務業和休閒娛樂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和以生態高效為導向的現代農業,完成30萬畝的「田水路林村」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示範工程,努力打造汽車、食品飲料與農副產品加工、光伏、醫藥、文化創意與休閒娛樂等若干個年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三)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全面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在全省推進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進程中,我市肩負着排頭兵的重任,我們要大膽先行先試,爭取更大突破。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力扶持民營經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公共事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等領域,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新格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推動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增強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功能。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抓好購物免稅、外商投資等開放政策的落實;深化向東融入粵港澳、向西聯合北部灣的區域合作,積極參與長三角、環渤海地區合作。

  (四)堅持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為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加快我市國際旅遊島建設,教育是基礎,科技是支撐,人才是關鍵。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質量,實施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支持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的重點放在全市發展大局的關鍵環節上,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引進集成創新、推廣應用和示範三項工程,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科技公共服務平台;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用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強重點產業領域和社會領域人才的引進、培育和使用。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獨特的生態環境是海口最大的比較優勢、綠色財富和發展潛力,必須倍加珍惜。以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城市為目標,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生態文明示範村鎮和社區,到2015年,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城市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6%和50%,森林覆蓋率達4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

  (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城市軟實力

  文化建設是我市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基礎和核心。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對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引領、支撐和推動作用。提升文化事業發展水平,確保公共文化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步,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促進文化與旅遊、會展等產業的融合,實現向規模化、集聚化、專業化轉變,努力形成產值過百億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積極申辦世界石油大會。探索國際通行的文化娛樂項目。到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以上。

  (七)下大力氣改善民生,建設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園

  改善民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初衷和歸宿。建立健全符合市情、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着力解決勞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重大民生問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力度,基本解決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公務人員住房難,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加強教學和醫療專業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致力提升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保持物價水平相對穩定,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建立健全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全市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60歲以上老人生活保障全覆蓋。

  各位代表!海口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憑風借力,揚帆遠航,搶占發展先機,爭創發展新優勢,奮力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我們堅信,通過「十二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海口將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最精最美省會城市!

  三、紮實抓好「十二五」開局之年工作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均增長1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左右。

  在統籌各項工作的同時,重點抓好七項工作:

  (一)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特色產業

  做優現代高效農業。實施南渡江10萬畝農村土地整治示範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擴大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文心蘭熱帶花卉種植基地的規模和示範效應,帶動農民調整種養結構;繼續加大「打井治坡」力度,進一步改善羊山地區的生產條件,打響羊山富硒果蔬品牌。突出抓好農業規模化發展,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業生產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抓好農產品加工和交易平台建設,積極推進桂林洋國家級加工園區項目,促進海南中商農產品中心儘快運營。抓好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體系,推廣良種良苗,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做大新型工業。積極培育壯大新能源、生物製藥、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是加快英利二期、漢能一期、藥谷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理順管理體制,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新區、海馬汽車工業園、雲龍產業園等「兩區八園」的功能互補、規模開發。抓好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新增5家以上省級重點企業技術中心、1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做強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成免稅店、現代美居物流園,積極推進美蘭臨空物流園、新海物流園、馬村港物流園的建設。切實推進東寨港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的升級改造,建成600個遊艇泊位。積極推進海南國際創意港和長影影視基地的建設。支持海南國際會展中心運營,進一步發展壯大會展產業。在紮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引導發展面向島外市場的低碳、綠色、高品質的旅遊房地產。

  (二)統籌謀劃,大力完善省會中心城市功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以赴打通僑中路、世貿東路、高登東路、文明東路、和平南路5條斷頭路,實現功能性通車;在龍昆南、濱海大道上建成4座人行天橋;完成龍昆路延長線、濱海西二期、南海大道整治工程等43個續建重點項目,啟動江東片區、濱江新城起步區市政路網等37個新建項目。加快五源河體育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規劃展示館、科技館的建設。啟動南渡江調水工程和南渡江西岸防洪堤項目。加快馬村港二期和新海鄉輪渡碼頭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完成江東污水處理廠和顏春嶺垃圾填埋場改擴建工程,確保國家環保模範城復檢驗收過關。

  穩步推進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抓好土地整理、儲備和經營開發,加大土地利用的監管和投資強度,進一步提升城市價值。基本完成海甸溪、朱雲路片區、鎮海村舊城改造;完善市區兩級職責和利益分配機制,充分發揮各區的主體作用,每個區都要啟動1-2個舊城改造項目。繼續抓好西海岸起步區南片區和新埠島的建設,啟動江東片區、金沙灣和如意人工島的規劃建設。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