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查,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全省上下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過去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貫徹落實中共湖南省委的決策部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戰勝歷史罕見的嚴重乾旱和局部山洪災害,克服能源緊缺、資金緊張、通脹壓力加大等不利影響,大力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萬億元左右(預計數,下同),增長13%左右;財政總收入2460.7億元,增長3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18844元和6563元,分別增長13.8%和16.7%。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突破萬億,達到1.14萬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00億元,增長17.8%;進出口總額186億美元,增長27%。支撐發展的條件不斷改善,黃花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投入運行,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262公里,改造建設幹線公路2001公里、農村公路14354公里;基本完成列入國家新編規劃的1070座小Ⅰ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增電力裝機242萬千瓦;新建、改造農網線路40587公里;長煉原油改造和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全面投產,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洞庭湖治理加快推進。

  (二)經濟運行保障有力有效。努力保障能源供應。積極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加強省外能源調度,實施「氣化湖南」工程,出台調煤保電、電價調整等一系列「迎峰度全年」措施,基本保障了全社會1293億千瓦時的用電需求。千方百計穩定物價。堅決執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生產、供應、流通、降低費用等環節,採取措施遏制物價上漲,全年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至5.5%。積極籌措發展資金。爭取國家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89億元、批准發行企業債券77.5億元;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努力擴大信貸規模,提高直接融資比重,10家企業在境內外首發上市,貨幣、資本市場實現融資2800億元左右。加大省內資源供給。連續12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專項治理河道採砂,全面整治安全生產隱患,地質找礦取得重大成果。

  (三)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950億元,增長19.5%,其中高技術產業增長32%;「四千工程」建設加快,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新的千億產業,岳陽石油化工產業集群進入千億集群行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出口加工區達到10個,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22%。軍民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一批國家重大創新平台落戶湖南,取得800多項科技成果和16000多件授權專利,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平均畝產926公斤。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實現增產18億斤;農產品加工業完成銷售收入3900億元,增長21.9%;「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全面啟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現代物流、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行業保持較快發展,衡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實現旅遊總收入1780億元,增長25%。投資結構明顯改善。非國有投資占全省投資比重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增長32%和35%,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占全省的55%左右。區域經濟發展呈現新格局。環長株潭城市群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以上;湘南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獲批;37個縣(市、區)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

  (四)兩型社會建設進展加快。長株潭試驗區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強化,第二階段改革建設加快推進。爭取國家布局實施50多項改革試點,出台兩型社區、兩型園區等6大兩型標準體系;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株冶、泰格林紙、湘鋼成為國家第一批兩型企業創建試點。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加大,113家企業列入國家關閉小企業計劃,全省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9%;啟動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納入國家試點;污染減排的目標考核、環境執法和應急管理進一步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進展順利,完成退耕還林94.2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7.01%。生物多樣性保護紮實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取得積極成效。

  (五)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出台實施水利改革試點方案,積極推進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改革。啟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開展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着力推進國企改革掃尾攻堅,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新增15個央企對接合作項目。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首家法人保險機構吉祥人壽獲批籌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和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流轉突破1000萬畝。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實際利用外資61億美元、到位內資2086億元;新引進富士康等8家世界500強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和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分別增長50%和51%;成功舉辦「歐洽周」、「走進東盟-湖南周」、「港澳行」、「粵港項目對接」、第七屆湘台經貿交流合作會等經貿活動。武廣高鐵湖南段運行平穩、安全有序;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次繼續保持中部領先。

  (六)文化建設取得新成績。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完成市(州)、縣(市、區)本級文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和電影公司改革全面啟動;省廣電實現局台分設、管辦分離,基本完成廣電網絡整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完善,省博物館改擴建等標誌性工程開工,完成縣鄉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建成農家書屋19818個,免費開放「三館一站」,廣電覆蓋率達96%。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電廣傳媒、中南傳媒躋身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動漫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文化交流深入開展,積極參與第二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以錦繡瀟湘為主題的湖南特色物品,隨神舟八號遨遊太空,充分展示了湖湘神韻。

  (七)民生工作力度加大。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2274.3億元,增長30.9%。9個方面32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的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覆蓋96個縣(市、區)。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46.6萬套,基本建成22.7萬套,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的年度任務。農村危房改造驗收入住11.4萬戶,啟動農村危橋改造,解決318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城鄉低保補差和五保供養標準穩步提高,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就業不斷擴大,城鎮就業新增71.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31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8%。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地區安全專項整治。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實施教育強省規劃綱要,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增強,高校辦學水平提高。愛國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有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穩步提升。

  (八)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設加強。以建黨90周年宣傳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長沙、常德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民主法制建設加快推進。積極參與「迎接黨代會,邁向新征程」三問活動。主動邀請省人大、省政協監督與支持省政府工作,主動聽取各界人士的批評、建議和意見。依法執行省人大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積極採納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湖南發展環境」專題調研成果。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1134件、省政協委員提案695件,辦結率均為100%。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深入貫徹《法治湖南建設綱要》,出台實施《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初步形成「一規劃兩規定六辦法」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政府立法工作不斷加強,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7件,出台省政府規章9件。基層民主建設深入推進,完成第八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和三年「難點村」治理任務。紮實推進廠務、村(居)務公開。積極開展「六五」普法。民情民意表達渠道更加暢通,辦理「省長信箱」網民來信3592件。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逐步完善,群體性事件穩妥處置,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穩步推進,各類犯罪得到有力打擊。

  (九)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大力開展「效能制度落實年」活動,建立省市縣三級監督信息反饋網絡體系和評價機制。全面規範權力運行,69個省直和中央在湘單位建立規範權力運行制度3704項;開展第十一輪行政審批項目清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203項,精簡率35.6%;省市縣三級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投入使用,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不斷深化。統計聯網直報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強化審計監督,資金運行更加規範。出台50項重大民生專項支出預算公開目錄,省直單位公用經費、因公出國(境)經費、會議費、公務用車購置費保持零增長。精簡和規範節會活動取得成效,累計壓減全省性節會、活動、論壇36次。規範省直機關集中辦公區建設,對省直相關單位的資產實行統一處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行政監察取得新成效,始終保持對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一批重大違紀違法案件。

  民族、宗教、對台、外僑、貿促、工商、質監、檢驗檢疫、計生、人防、參事、文史、地方志、檔案、供銷、移民、殘疾人、老齡、地震、氣象、測繪、保密、紅十字會、知識產權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事業取得新進步。

  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成效。國防動員進一步夯實,駐湘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積極支持「四化兩型」建設,在搶險救災、扶貧幫困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泛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創建活動,軍政軍民關係和諧融洽。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良好開局,來之不易。我們深切體會到:必須增強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創造性地貫徹中央宏觀經濟政策;必須準確把握湖南發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續的階段性特徵,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均量,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努力探索湖南特色的科學發展路子;必須注重統籌兼顧,在複雜形勢中保持清醒頭腦,因勢利導、趨利避害、主動應對,積極化解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因素,打好保增長、保運行、保民生、保穩定的「組合拳」;必須忠實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從做好頂層設計、完善長效機制入手,努力在政策、資金配套等方面創造條件,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

  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與進步,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結果;是省委統攬全局,周密部署,團結和帶領全省各族人民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幹部、知識分子和企業家,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湘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政法幹警,向中央駐湘單位,向關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和管理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的制約日趨突出,需要把保增長與轉方式、調結構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二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作力度亟待加強,需要進一步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三是價格總水平仍在高位,通脹壓力依然較大,需要更科學地處理保增長與防通脹的關係。四是城鄉、地區及不同行業間的發展差距還較大,統籌協調的難度仍然不小,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生產要素合理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貧困面較大,需要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六是政府職能轉變有待加快,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改進。七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二、深入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四化兩型」和全面小康步伐

  省第十次黨代會,吹響了加快建設全面小康和兩型社會的號角。我們要更加主動作為,更加勤奮工作,努力把省第十次黨代會描繪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

  當前,新情況、新變化、新問題層出不窮。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十分複雜嚴峻。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尚未見底,全球流動性泛濫,國際市場低迷,能源資源供給將長期偏緊,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增多,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明顯加大。但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和平、發展、合作,是人心所向;調整、變革、轉型,是大勢所趨。我們要緊緊抓住國際格局大變化大調整加速、生產要素重組和流動加快的有利時機,促進外需與內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從國內看,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國家更加注重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把更大力量放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發展實體經濟上,促進經濟繼續朝着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我們要充分把握外部需求下降形成的倒逼機制,努力在搶占轉方式調結構制高點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從省內看,我省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階段。環長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區域經濟板塊,相繼進入國家戰略層面,構成支撐我省發展的三大支點。我們一定要在困難面前堅定信心,在挑戰面前經受考驗,緊緊抓住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全部獲得國家支持的重大歷史機遇,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高舉科學發展旗幟,穩中求進,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保穩定,握緊拳頭保發展重點,集中力量辦民生大事,努力促進經濟總量、人均均量、運行質量同步提升,加快建設「四化兩型」,加快建設全面小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財政總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7‰。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創新創造、堅持城鄉統籌、堅持民生優先、堅持依法行政。

  三、握緊拳頭保發展重點,集中力量辦民生大事

  主要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拓寬資金供應渠道。以重點在建、續建、民生、「三農」項目,以及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載體,爭取國家支持。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爭引進外資70億美元、內資2400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力爭新增貸款2000億元左右。支持更多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擴大上市公司再融資及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融資規模。吸引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兩金」入湘,積極籌建吉祥人壽。發揮各類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的作用。

  增強資源供給能力。力爭滿足全社會1440億千瓦時用電需求,省內電煤供給達到2000萬噸,省外調入電煤2000萬噸。能源方面:提高自身保障能力,推動全省能源資源整合,加快能源保障主平台建設。拓寬能源入湘渠道,建設城陵磯煤運基地,開闢電煤運輸新通道,支持省內大型煤炭企業開發省外煤炭資源;加大省外購電力度,加快甘肅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對接大型中央能源企業,加快「氣化湖南」工程建設,加快籌建與神華集團合作共建的煤炭儲備(中轉)基地、電力及其它相關產業項目。礦產資源方面:狠抓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健全和落實總量控制、准入退出、礦權出讓、市場監管等制度,促進礦產資源科學開發、規模開發、綠色開發,支持境外風險勘探。土地供應方面: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優先保障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加強省內用地調控,繼續推行差別化用地,清理處置閒置土地;嚴格規範城鄉增減掛鉤試點,穩妥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嚴格定額標準控制,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規範國有資產管理、營運和處置。加快摸底清查,着手開展地方金融企業和文化企業的資產摸底。依法依規使用,制定資產配置、使用及收益分配等制度和辦法。加快盤活步伐,推行併購重組,避免國有資產閒置和浪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體制,強化分類監管、動態監管、全程監管和部門聯合監管。規範處置行為,嚴防隱藏、私分國有資產,嚴防坐支、挪用資產收益,嚴防資產浪費和流失。

  強化人才保障。依託重大科研、工程、產業項目,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促進引才與引智相結合,大力引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帶動特色學科建設的人才。高效配置使用人才,打破地域、行業限制,改革戶籍、檔案等管理制度,創造人才有序流動的條件,促進各類人才流向我省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強人才服務工作,營造人才茁壯成長、才盡其用、紛至沓來的良好環境。

  (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促進工業轉型創新發展。抓住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兩個重要環節,力爭完成技改投資5000億元。加快實施廣汽菲亞特轎車、藍思科技顯示屏功能玻璃面板擴建、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等重大技改項目,引導資源、技術等要素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節能減排要求,有市場、有規模、有效益,人民群眾能從中得到實惠的傳統優勢產業集聚。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培育一批覆蓋面廣、技術不斷升級的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四千工程」,加快先進儲能材料、現代中藥等重點行業的產業鏈整合,繼續做強做大裝備製造、有色、食品、石化等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長沙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以及婁底薄板及深加工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株洲電力機車、軌道車輛及通用航空,湘潭風力發電,衡陽輸變電成套裝備等產業集群。調整工業產品結構,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附加值高的產品研發力度,支持有訂單、效益好的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加快推進長株潭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建設,支持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園發展,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分工協作的產業園區體系。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節能環保等有一定基礎、有比較優勢、有可能率先突破的領域先行發展。重點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的對接、互動與融合,處理好勞動密集型產業與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關係,大力挖掘工業吸納就業的潛力,讓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出台實施《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集中力量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產學研結合專項和重大項目,在集成電路、下一代信息網絡、創新藥物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優化創新平台布局,整合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創新資源,促進科研設施和信息共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企業自主研發、自主製造,推動湖南製造加快向湖南創造轉變;支持企業開展新產品產業化、工程化應用,促進國防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建設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基地,形成以創新增效益、以效益促創新的良性循環。加強基層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縣(市)技術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發揮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風險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創新投融資體系。完善創新激勵和科研成果保護、評價機制,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

  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長株潭和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加強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自然災害信息數據庫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台,促進雲計算、物聯網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繼續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加快數字湖南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向經濟社會生活全方位滲透,加快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產品創新基地建設,推進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慧城市試點示範。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壯大新型工業化主體。鼓勵省內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形成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產業龍頭企業,支持華菱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湖南有色等企業向千億企業邁進。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策和風險補償機制,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能力;完善政府採購信用擔保和定向採購政策,幫助企業解決銷售、融資、用工等方面的困難。不斷壯大企業家隊伍,大力倡導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三)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建立穩定的「三農」投入增長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加快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和涔天河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全面改造中低產田。重點抓好53個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加快20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27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及骨幹山塘清淤擴容和溝渠疏浚。繼續實施新增46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全力落實水稻「擴雙增面」,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600億斤以上。扶持蔬菜、生豬生產,建設城鎮專用菜地和蔬菜產業化基地。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多元化、特色化,發展棉麻絲、果茶、家禽、水產、竹木、油料、草畜、食用菌等優勢特色產業,形成特色明顯、布局合理、互補平衡的產業格局。堅持產業化、市場化,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振興規劃,推行「農戶+基地+企業」的模式,實施糧油深加工及物流千億產業等工程,培育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機制。堅持規模化、品牌化,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建設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縣,推行標準化種養和訂單生產,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好、比較效益高的知名品牌。培育外接市場、內聯農戶的農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流通中介組織和經紀人。

  提高農業科技支撐能力。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着力突破農業技術瓶頸,在良種培育、節水灌溉、農機裝備、疫病防控、加工貯運、循環農業、農村民生等方面,加強技術研發和攻關。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和省市縣三級種子監管體系建設。強化農技推廣服務,實施科技入戶和科教興村計劃,多層次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積極開展農機服務、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等公共服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基本完成全省鄉村布局規劃編制。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飲水、電網、通訊、信息、沼氣、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繼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公路通暢工程。大力推廣攸縣城鄉環境同治經驗,建設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加快養殖業糞污排泄整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創建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和綠色村莊。實施「百城千鎮萬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工程,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社區建設。

  全面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落實國家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繼續將湘西自治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主戰場,積極開展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協調推進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抓好24個少數民族縣高寒山區脫貧解困工作,努力為全國片區發展和扶貧攻堅探索經驗。明確扶貧目標,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逐步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堅持開發式扶貧與農村社會保障兩手抓,促進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有效銜接,加強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勞動力素質、完善社保體系,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實施精細化扶貧,抓好以工代賑,把扶貧政策和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落實到每一個戶頭,今年幫扶貧困農民80萬人。深化「萬企聯村共同發展」行動,促進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嚴格執行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挖掘種養業增收潛力,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着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就業、創業和創收能力,引導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力爭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萬人。

  (四)加快兩型社會建設

  推進長株潭試驗區第二階段改革建設。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以及社會管理、城市建設、市場運作、要素聚集等方面積累經驗。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實施以兩型產業振興為主導的八大工程,積極推進示範區建設、節能減排全覆蓋、湘江流域綜合治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示範、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三網融合」,促進產業高新化、集約化、清潔化和循環化。推行兩型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開展兩型示範工程項目、兩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繼續推行排污權交易,開展綠色保險試點和生態補償工作。落實節能、節水、環保產品消費政策,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引導群眾自覺融入「兩型」,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形成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兩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行業的增長。狠抓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的節能減排,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降低重點用能企業單位能耗;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支持汨羅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長沙(瀏陽、寧鄉)國家再製造示範基地、衡陽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健全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科技支撐和統計監測體系。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改革。對未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啟動綠色湖南建設,以「一湖四水」為重點,加強森林、水系、濕地及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生態脆弱區的環境保護,積極開展生態縣(市)、生態示範區、生態文明村、生態居住小區等創建活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決守住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快推進「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建設。以衡陽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有色採選冶集中地區、婁底錫礦山等為重點,紮實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水污染綜合整治。抓緊出台湘江流域管理規劃和河道採砂管理辦法,切實推進河道採砂、水上餐飲專項整治。提高縣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積極推動城市污泥無害化集中處置。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完善礦山環境恢復補償機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森林資源管護,穩定森林覆蓋率。建立健全嚴密的環境監測體系,進一步強化生態環保執法。

  (五)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市州中心城市、省際邊界經濟重鎮、城關鎮和中心鎮差異發展、特色發展,促進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城鎮科學布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補、集約發展。提高城鎮規劃建設水平,兼顧眼前和長遠,統籌建設地面和地下設施,注重培育城市品格和城市文化。加快中小城鎮擴容提質,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抓好城鄉結合部的管理與服務,逐步構建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效機制。重視農民工在城鎮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加快修編城鄉一體的縣城總體規劃、縣域村鎮布局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促進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向種糧大戶和經濟能人集中。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充分挖掘各功能區的發展潛力。科學規劃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發展、交通互聯成網、環境同步治理。加快湘南地區開放步伐,編制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全力推進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提升能源、信息、通關等保障能力,加快現有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努力建設加工貿易的集聚區、轉型發展的試驗區。推動大湘西地區綠色發展,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融合,走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路子。支持老、少、邊、窮、庫區發展。

  支持縣域和非公經濟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規律,引導各地揚長避短,發展符合自身實際、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主導產業。強化配套發展,圍繞縣域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加大政策扶持,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引導和鼓勵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縣域流動,支持有條件的縣(市)衝刺全國百強和中部百強。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降低准入門檻,鼓勵充分競爭,凡是政策和法律不禁止的領域,都允許各類資本進入;強化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支持、保護和服務。

  (六)合理引導投資和擴大消費

  切實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保重大在建、續建項目,保重大民生工程,保重大基礎設施以及自主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三農」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三個一」行動計劃,以項目支撐「四化兩型」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39萬億元。一是加大產業投入。重點支持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項目建設,抓好重大技改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公路,爭取建成通車1000公里。水運,重點推進湘江高等級航道、城陵磯新港、霞凝港、蒿子港等項目的建設,加快湘江土谷塘樞紐、湘江長沙樞紐建設。鐵路,重點推進杭長、長昆客運專線建設,爭取完成湘桂線擴能改造,加快推進石長、婁邵、衡茶吉建設。民航,主要實施黃花機場飛行區東擴、綜合配套服務區及支線機場改擴建項目。電力,力爭邵陽寶慶電廠2號機組、白市電站及5個生物質電站、4個風電項目投產發電,新增電力裝機150萬千瓦左右;加快新一輪農網改造;加快推進大唐株洲煤電一體化項目、省主網輸電網架及縣城電網改造項目,加快華電常德電廠、荊門至長沙交流特高壓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桃花江核電項目獲得國家核准。城建,重點推進長沙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各市州城市主幹道、城市供水等設施。信息,加快局域傳感網絡和雲計算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三是加大民生、生態環保和水利投入。民生,重點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確保新開工38.77萬套,竣工15.15萬套。生態環保,重點推進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建設,以南嶺、雪峰、武陵、羅霄山脈為主體的生態屏障建設,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水利,加強「一湖四水」流域綜合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推進衡邵乾旱走廊綜合治理,加快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新一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

  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力度,改革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制度。優化消費環境,深入推進消費安全工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快消費結構升級,培育文化、旅遊、信息等消費熱點,擴大汽車消費,拓展服務類消費。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開展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和家電、摩托車下鄉,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行鼓勵類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工業同價政策。優先發展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和工業設計平台,建設物聯網、信息諮詢、產品測試等服務平台,加快衡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把長沙打造成中部地區有影響力的消費中心和文化中心。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全面提升商貿流通、郵政快遞、餐飲住宿、體育健身、休閒娛樂、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數字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服務業。促進湘菜、湘繡、湘瓷、湘米、湘茶聯動發展,實施品牌戰略,打響「湘」字品牌。繼續發展壯大旅遊支柱產業,加快建設湘江旅遊經濟帶、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推進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加強旅遊市場開發、營銷和監管,推進旅遊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

  (七)着力深化改革開放

  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推進國企改革掃尾工作,全面完成國企改革階段性目標任務。加快省屬國企股份制改造,推動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資產上市,穩妥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和改進省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規範上市公司國有股東行為,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試點。

  全面推進水利改革。實施加快水利改革試點三年行動方案。重點抓好長沙和湘潭城鄉水務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湘江流域綜合管理、水功能區管理。加快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政府主導、市場補充、群眾參與的水利投融資體制。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運營機制,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用水定額管理、城市水價、農業水價和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價等改革。

  深化財政、稅收等體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進一步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和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對重大民生項目開展績效評價。推進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快政府採購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強化各級政府責任。規範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落實個人所得稅調整、增值稅和營業稅改革、小微型企業減負等結構性減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優化鄉鎮機構設置,落實鄉鎮編制實名制,積極穩妥做好富餘人員分流安置工作。完善公務員選用和管理機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投資運行機制,促進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向民生傾斜。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穩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規範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培育面向小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建設大宗優勢商品期貨交割庫,做大做優湖南本土期貨公司。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揮徵信系統的作用。着力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力爭外貿進出口增長18%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擴大出口規模,重點扶持骨幹外貿企業,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多元化拓展出口市場,鞏固發展傳統市場,大力拓展東盟、南亞等新興市場。優化外貿結構,擴大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加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力度。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建設長沙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創建一批國家級軟件出口、數據處理、動漫遊戲、文化創意等服務外包基地,培育一批服務外包領軍企業和知名品牌。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突出抓好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和長沙臨空產業區建設,加快推進電子口岸實體平台和口岸國際物流園建設。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堅持理性招商、誠信招商、勤儉招商,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全球產業分工,重點支持建設越南、泰國和老撾等境外工業園;發揮「建築湘軍」、工程機械和雜交水稻優勢,擴大外派勞務規模;建立健全「走出去」風險防範機制和服務體系,儘可能降低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辦好第七屆中部博覽會。推進對口支援協作,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八)推動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推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同步發展,進一步擴大湖湘文化影響力。統籌城鄉文化事業發展,整合城鄉公共文化資源,生產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舉辦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實施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工程,增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功能,加快省博物館、圖書館改擴建和美術館建設,繼續推進文化惠民、「演藝惠民,送戲下鄉」工程和「三湘讀書月」活動。鼓勵社會機構和企業參與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以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人文資源,加強寧遠舜帝陵、常德城頭山、唐代長沙窯、湘西土家族老司城等遺址公園和洪江古商城的保護與建設。鼓勵文化藝術精品創作,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藉助科技手段和資本市場,促進文化與工業、旅遊、體育等的融合發展;優化文化產業布局,扶持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和湘繡、藝術陶瓷、工藝美術等產業園建設;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動漫、廣電、出版、演藝等有優勢的文化產業;壯大文化龍頭企業,支持華聲在線等企業上市融資,大力引進文化戰略投資者,培育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97個國有文藝院團和123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的改制任務;支持省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規範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完善教育強省建設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地區、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一批示範性職業院校,促進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加強高水平大學與重點學科建設。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師德、師風和業務能力培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抓好農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和「特崗」教師招聘。支持民辦教育規範發展。完善教育投入機制,落實全省財政教育支出占比的目標。強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抓好校車安全整頓,規範校車管理和運營。

  統籌發展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繼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新公立醫院體制機制。加強重大傳染病控制,落實免疫規劃,重點抓好消除麻疹和防範脊髓灰質炎野病毒輸入性疫情等工作;擴大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免費救治範圍,為2.5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提供手術治療,對所有新出生唇齶裂患者實施救治,搶救性康復2000名6歲以下貧困殘疾兒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高中醫藥慢性病干預和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抓好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和居民健康卡的試點工作。認真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優化出生人口結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老齡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2012年奧運會、殘奧會和第12屆全運會,發展壯大體育產業。發展殘疾人、福利和慈善事業,引導社會力量興辦福利機構。健全企事業單位統計名錄庫,全面實施企業統計聯網直報。實施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工程。繼續做好地震、氣象、檔案、文史、紅十字會等工作。

  (九)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擴大就業放在優先位置。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覆蓋城鄉的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統籌做好城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發揮重大工程和小微型企業吸納就業的作用,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就業信息服務和培訓指導,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落實企業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和監察執法機制,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100%。繼續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全面落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240元補助標準。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0%,新農合參合農民就醫即時結報率達到100%。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全面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進「大醫保」信息系統全省聯網,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擴大失業、生育保險覆蓋面。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快對縣以下各類社保機構的整合歸併,開展網上經辦服務試點。推進社會救助規範化管理,完善各類困難群體解困救助機制,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補差和五保供養水平,實現五保對象在縣鄉醫療機構住院基本醫療費用零支付。堅持保進度、保質量、保公平,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管理和分配。

  建立調控和穩定物價的長效機制。保障供需平衡,認真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加快建設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降低流通成本,實現農企、農超有效對接。加強農產品儲備,落實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社區平價商店等的扶持政策,加強產地預冷、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等設施建設。推進價格惠民,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保障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強化市場監管,提高價格監測預警和監管能力,突出抓好醫療、教育、住房等熱點民生價費監管,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經常性檢測制度,完善省市縣一體化農殘速測網絡體系。

  持之以恆為民辦實事。集中力量辦好人民群眾可感受、可惠及、可比較的18項實事:建設農村公路6000公里;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57座;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解決廣播電視盲村50萬戶收視問題;新增廉租住房74348套和公共租賃住房93940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萬戶和敬老院改擴建200所;農村五保戶年分散供養標準達到200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別比上年增長27%和32%以上;移民避險搬遷安置1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00%全覆蓋;完成行政村配電網改造工程2600個;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500所和農村公辦幼兒園200所;新增通電話自然村500個;實現所有鄉鎮金融機構100%全覆蓋;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100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0萬口;建設農家書屋9400個。

  (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深入實施《法治湖南建設綱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法治化、經濟社會管理法治化、利益調整法治化、公共資源配置法治化。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其法律和工作監督,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落實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主動聽取、採納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擴大基層民主,健全城鄉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加強基層依法治理,繼續推進政務、廠務、村(居)務公開,做好第八次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工青婦等群團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加強政府立法,推進「六五」普法。發揮省政府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參事室的作用。

  提升社會管理能力和水平。規範發展社會組織,引導其在法律框架內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推進城鄉社區「四有一化」建設,深化城市和諧社區創建和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活動。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健全特殊人群社區矯正、安置幫扶、集中收治模式和聯動管控機制,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等的教育、管理和救助服務。推進社會管理信息化,完善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推行居住證「一證通」制度。建立完善互聯網動態管控、信息巡查、輿情監測機制,健全網絡民意採集、溝通、引導機制。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啟動籌建中央救災物資長沙儲備庫,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防範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健全監管體制機制,整合檢驗檢測力量,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

  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始終堅持安全發展,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加強煤礦、非煤礦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火災、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民爆器材、非法採砂、冶金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執法監管,紮實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認真落實維護穩定第一責任,完善新形勢下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群體性事件預防處置機制,堅持和完善「三調聯動」,發揮群眾團體、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調解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和服務,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推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回訪的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完善基層信訪工作網絡,暢通人民來信「綠色通道」,構建就地解決問題、維護群眾權益的「一站式」工作平台。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加強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維穩平台和社會治安聯防聯控機制,加快形成高效的社會治安動態防控體系。

  推進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積極探索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路子。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高標準做好兵員徵集工作,認真落實各項優待撫恤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和隨軍家屬就業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服務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嚴格依法行政,認真依法履責。深入實施行政程序規定、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和政府服務規定,進一步提高政府立法、行政執法、行政複議工作水平,努力提供更加規範有序、更加高效便民、更加公開透明的服務。依法調整政企、政資、政事,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之間的關係,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加快完善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系統,積極推行決策公開、審批公開、辦事公開、信息公開。

  (二)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政府績效評估,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辦法,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崗、到位。嚴格落實行政問責,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健全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督促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堅決糾正和嚴肅查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和問題。持之以恆地改善發展環境,堅決查處損害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為一切市場主體創造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三)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論壇、節會和各類表彰活動,減少各種檢查評比,繼續清理壓縮大型體育賽事等的場館建設,加快推進省直機關集中辦公區建設。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搞可不搞的活動堅決不搞,形式好看、效果不佳的事情堅決不做,講排場、講規格的做法堅決破除。

  (四)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牢固樹立「從政必須有為,無功就是有過」的理念,始終保持一心為民、忠於職守的正氣,不甘人後、奮發進取的志氣,攻堅克難、不畏艱險的銳氣,積極投身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自覺參與如火如荼的發展實踐。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基層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經驗,使作出的決策、採取的舉措,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嚴格遵守廉政準則,認真落實「一崗雙責」,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強化廉政監察,嚴懲公權濫用。提高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加強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始終保持清正廉潔、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兢兢業業。

  各位代表:

  我們正處於變革與奮進的偉大時代,正滿懷豪情地創造美好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湖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努力把湖南的事情辦好,讓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名詞解釋

  1、「百城千鎮萬村」試點工程:以100個左右縣級及縣以上城市和1000個左右縣以下建制鎮為依託,按照不同地區城鎮輻射能力,確定1萬個左右的城鎮輻射村,率先推進新農村建設。

  2、國家連片特困地區:《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發〔2011〕10號)確定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為連片特困地區,與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一起,作為今後十年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3、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試點:武陵山片區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共包括71個縣(市、區)。我省共有37個縣(市、區)屬於武陵山片區。其中,31個縣(市、區)納入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試點範圍。

  4、吉祥人壽:2011年7月22日,中國保監會批覆同意我省籌建「吉祥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4日,吉祥人壽進入實質性籌建階段。至此,我省初步形成涵蓋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四種基本業態的地方金融服務體系。

  5、統計聯網直報:利用統一的互聯網平台和全國統一的數據報送系統,從企業開始上報數據,國家和省統計部門直接從系統中抓取基層數據。2011年8月23日,我省正式啟動「企業一套表」統計聯網直報。

  6、三年「難點村」治理任務:2009年,全國村務公開協調小組統一部署實施三年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到2011年底,我省已基本完成814個「難點村」治理。

  7、「一規劃兩規定六辦法」:「一規劃」,即《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設十二五規劃》。「兩規定」,即《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六辦法」,即《湖南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湖南省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辦法》、《湖南省行政執法案例指導辦法》、《湖南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專家諮詢論證辦法》、《湖南省依法行政考核辦法》。

  8、集合票據:2個以上10個以下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統一產品設計、統一券種冠名、統一信用增進、統一發行註冊方式,共同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債務融資工具。

  9、「氣化湖南」:主要目標是通過5-10年的努力,採取管道、液化和壓縮天然氣的方式,向全省縣城以上城鎮供應天然氣。

  10、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地理空間框架應用服務功能的數據、軟件及其支撐環境的總稱,即依託地理信息數據,通過在線方式滿足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對地理信息和空間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

  11、擴雙增面: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提高複種指數,從而增加全省糧食總播面。

  12、攸縣城鄉環境同治經驗: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肯定的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和建設新模式。主要做法是「三結合三轉變」,即政府倡導發動與群眾主動參與相結合,依靠千家萬戶保護城鄉環境,實現由政府自上而下向群眾自發自覺的轉變;分類減量和循環利用相結合,農村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日處理,實現由被動處理向主動開發利用的轉變;市場化運作與制度化保障相結合,實行分區包幹、分散處理、分級投入、分期考核,實現由運動式推動向常態化運行的轉變。

  13、「三個一」行動計劃:到「十二五」末或至「十三五」初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萬億元,重點實施100項重大工程,推進1000個重大項目。

  14、「新網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的簡稱。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絡、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電子商務網絡等。

  15、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自然界生長繁殖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及在人類中傳染,引起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症)。目前,我國已連續12年實現無脊灰目標,但周邊一些國家仍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

  16、「四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處議事、有章理事,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

  17、國家級平台的批覆情況:長株潭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發改高投〔2008〕474號)、長株潭城市群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工信部〔2011〕177號)、長沙(瀏陽、寧鄉)國家再製造示範基地(發改辦環資〔2011〕1362號)、衡陽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發改辦環資〔2011〕1669號)、衡陽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發改產業〔2010〕1826號)、張家界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旅函〔2010〕435號)、長沙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國辦函〔2009〕9號)、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財辦建〔2011〕33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農計發〔2010〕22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納入國家試點(2010年5月,財政部、環保部與湖南省政府簽署協議)。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