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4月13日發布《2015年國別人權報告》,再一次對世界各國人權狀況妄加置評,而對自身存在的嚴重人權問題卻三緘其口,毫無反思之意。2015年的美國人權,不僅舊的問題未得到解決,而且新的問題不斷滋生。既然美國政府不肯拿起鏡子照照自己,那麼也只好由別人來幫助完成了。 關於201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以下事實是鑿鑿在冊的。

——美國槍支管理失控,公民生命權受到嚴重威脅。槍擊案件頻發,是2015年美國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截至2015年12月28日,當年共發生槍擊事件51675起,造成13136人死亡、26493人受傷。

—— 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公民人身安全無法保障。截至2015年12月24日,警察當年共射殺965人,警方濫用權力的行為並未得到應有的追究。巴爾的摩暴發了 「為弗雷迪伸張正義」的抗議活動,芝加哥市民為麥克唐納之死舉行了大規模遊行,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民眾因賈馬爾·克拉克被警察槍殺而包圍警察局。

——美國監獄系統腐敗叢生,嚴重侵犯囚犯人權。佛羅里達州一所監獄的獄警將患有精神疾患的囚犯達倫·萊尼在淋浴間活活燙死。美國最大的女子監獄羅維爾監獄的獄警逼迫數百名女囚賣淫以換取基本的生活物資和保護,在過去十年間已有57名囚犯死在了該監獄。

—— 美國金錢政治和家族政治大行其道,公民政治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企業和個人可以向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無限額捐款以影響美國大選,企業通過金錢影響政治並 獲取巨額回報。有評論認為,美國的政治體系已被顛覆為向主要政治捐助者提供回報的工具。家族出身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主導因素,少數家族和幕後利益集團用資金 影響選舉。美國黨派之爭綁架民意,因為選舉利益導致民主黨與共和黨無法協調製定真正符合民意的政策。

—— 美國社會問題嚴重,保障公民經濟和社會權利困難重重。2014年有4670萬人處於貧困狀態。每年至少有4810萬人缺乏食物保障。2015年有超過56 萬人無家可歸。79%的美國人相信更多人會掉出而不是上升到中產階級行列。如今,美國仍有33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4400萬受僱於私人部門的勞動者無 法享受帶薪病假的權利,占私人部門勞動者總數的40%。

——美國種族矛盾尖銳,種 族關係處於近20年來最差時期。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糟糕。執法司法領域是種族歧視的重災區。88%的非洲裔美國人相信自己受到警察不公正對 待,68%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刑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非洲裔美國人擁有的財富僅為白人的十二分之一,拉美裔為十一分之一。有評論認為,對於許多非洲裔 和拉美裔美國家庭而言,美國夢仍然遙不可及。

——美國婦女狀況不斷惡化,兒童成長環境堪憂。全職女性與全職男性2014年的年薪收入比為79∶100。過去十年內貧困婦女比例從12.1%上升至14.5%。國際勞工組織指出,美國是唯一沒有立法明確規定婦女帶薪產假的工業化國家。23%的大學本科女生遭受性騷擾或性侵犯。2015年每個月至少發生兩起校園槍擊案,幾乎每周都有兩個孩子 遭受意外槍擊死亡,在美國15歲以上因傷死亡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一死於槍擊事件。約1740萬由單親媽媽撫養的兒童中4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約五分之一的兒童生活在食品保障不足的家庭。

——美國仍在公然粗暴侵犯他國人權,視他國生命 如草芥。美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空襲行動炸死數千平民。美國在巴基斯坦和也門肆意開展無人機襲擊,造成數百平民死亡。美軍2015年10月3日對阿富汗昆都士「無國界醫生」組織醫院野蠻空襲,42人慘遭殺害。美國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仍未關閉建立14年之久的關塔那摩監獄,至今仍有近100人在被任意拘留多年且未經審判的情況下繼續被羈押。

公民權利遭到肆意侵犯

編輯

2015年,美國槍支犯罪猖獗,警察濫用暴力,監獄腐敗嚴重,秘密監控個人信息頻現,公民權利遭到肆意侵犯。

暴力犯罪威脅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15年發布的《美國犯罪報告》,2014年美國共發生暴力犯罪1165383起,平均每十萬居民中發 生365.5起,其中謀殺案件14249起,強姦案件84041起,搶劫案件325802起,嚴重暴力傷害案件741291起;共發生財產犯罪案件 8277829起,平均每十萬居民中發生2596.1起,被害人因財產犯罪遭受的損失超過143億美元。[注 1]英國《經濟學人》網站2015年12月1日刊文分析,美國一些城市的犯罪率大幅攀升,巴爾的摩和聖路易斯2015年上半年的謀殺率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8%和59%。[注 2]美國國家幫派研究中心的詹姆斯·豪威爾指出,美國過去5年幫派數量增長8%,幫派成員數量增長11%,與幫派相關的謀殺案增加23%。[注 3]

槍支泛濫造成公民生命權無法得到保障。統計顯示,美國有3億多人口,私人槍支保有量逾3億支。過去10年裡,超過400萬美國人成為襲擊、搶劫和其他涉槍犯 罪的受害者。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室發布的《2015年槍支暴力傷亡統計》,截至2015年12月28日,美國當年共發生槍擊事件51675起,其中大規模 槍擊事件329起;共造成13136人死亡、26493人受傷。[注 4]美國聯邦調查局2015年發布的《美國犯罪報告》顯示,2014年美國發生的謀殺 案件中有67.9%使用槍支,搶劫案件中有40.3%使用槍支,嚴重暴力襲擊案中有22.5%使用槍支。[注 5]

警察暴力執法嚴重侵犯人權。美國警方在執法過程中過度使用暴力,造成大量普通公民傷亡。據《華盛頓郵報》網站統計,截至2015年12月24日,警察當年共 射殺965人。[注 6]巴爾的摩25歲非洲裔男子弗雷迪·格雷因警察暴力致死,引發了「為弗雷迪伸張正義」的抗議活動。[注 7]射殺17歲非洲裔男孩麥克 唐納的芝加哥警察,遲遲未被起訴,公眾為此舉行抗議遊行。該警察之前曾遭20項投訴,未受到任何追究。[注 8]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015年11月19日報道,明尼阿波利斯市24歲的非洲裔男子賈馬爾·克拉克在已被警方控制的情況下被擊斃,民眾包圍警察局抗議示威,引發暴力衝突。[注 9]

政府秘密監控公民個人信息侵犯公民隱私。據《華盛頓郵報》網站2015年12月1日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利用其特權強迫互聯網公司未經法庭批准向其提供用戶 信息,包括全部的網絡瀏覽記錄。[注 10]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5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反對政府大規模收集公民信息,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政府在收集信息方面沒有足夠的限制,61%的人越來越懷疑政府相關計劃的目的,54%的人反對政府將收集電話和互聯網信息作為反恐的手段,74%的人不同意為了安全的目的放棄隱私權和自由,93%的人認為應對收集信息的人加以管控,90%的人認為應對收集何種私人信息的種類加強管控。[注 11]

獄警肆意踐踏囚犯人權。據《邁阿密先驅報》網站2015年12月連續報道,美國最大的女子監獄羅維爾監獄充斥着腐敗、酷刑和性虐待,獄警將數百名女囚視為妓女,逼迫她們賣淫以換取基本的生活物資、保護或獎勵。在過去十年間已有57名囚犯死在了該監獄,該數字尚未包括被送往醫院的囚犯。[注 12]《華盛頓郵報》網站2015年5月13日報道,費爾法克斯郡一所監獄的獄警用電擊槍將女性精神病患者娜塔莎·麥肯娜殺害。[注 13]福克斯新聞網網站2015年4月9日報道,佛羅里達州一所監獄的獄警被控虐待和殺害囚犯,其中患有精神疾患的囚犯達倫·萊尼被強迫淋浴長達兩個小時,水溫高達華氏180度。他雖大聲求饒呼救,卻無人理睬,最後竟被活活燙死。[注 14]

政治權利無法得到應有保障

編輯

2015年,美國金錢政治和家族政治變本加厲,選民的真實意願難以有效表達,政治生活中存在事實上的信仰歧視,公民知情權受到進一步壓制。對此,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發出「美國已經不再是民主國家了」的感慨。[注 15]

金錢政治暴露民主虛偽性。美國法律對個人向總統候選人捐款數額作了限制,但對個人和企業向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沒有限制。《今日美國》2015年4月10 日報道,至少有11個總統候選人聯盟成立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藉以籌集無限額捐款支持競選。[注 16]總統候選人和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僅用半年時間,就籌集到3.8億美元,其中60多筆100萬美元以上的捐款占三分之一,一半捐款來自出資10萬美元以上的捐款人,67位出資最多的捐款人捐款總額是 50.8萬名最小額捐助者的3倍還多。[注 17]據美國財經博客網披露,2007至2012年,在政治方面最為活躍的200家企業共耗費58億美元用於聯邦遊說和競選捐款,而它們則從聯邦政府項目和支持中獲得4.4萬億美元的回報,占美國個人納稅者向聯邦政府所繳稅款的三分之二。這意味着,企業為影響美國政治的花費可以獲取760倍的回報。[注 18]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就此指出,無限額的政治賄賂成為提名總統候選人或當選總統的主要影響因素,「美國的政治體系已被顛覆為向主要政治捐助者提供回報的工具」。[注 19]美國總統2016年國情咨文也承認金錢對政治的影響很大,稱「少數家族和幕後利益集團利用 資金影響選舉」。

家族政治左右美國選舉。在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候選人中,有多名參選人家族政治背景明顯。《紐約時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父輩優勢」在政治領域明顯。美國總統的兒子成為總統的幾率比同齡人高140萬倍,州長的兒子成為州長的概率比普通美國人高6000倍,參議員子承父業的機會比普通美國男性高出8500倍。[注 20]據《華盛頓郵報》2015年1月16日報道,自從共和黨建立以來,其8.7%的國會議員與前國會議員是近親。該報道還指出,美國總統競選充滿貴族繼承制的氣息:有可能入圍候選人名單的是州長和總統候選人的兒子,國會議員和總統候選人的兒子,總統的妻子和總統的兄弟,總統的兒子和參議員的孫子。[注 21]

信仰歧視使政治生活失去公平。在美國,不信仰上帝可能成為公職競選中的最大限制。不信仰基督教的人想贏得競選是非常困難的,而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想贏得競選則更加困難。據《華盛頓郵報》網站2015年9月22日報道,皮尤中心2014年5月的一次調查顯示,無神論被視為潛在總統候選人不合格的最重要因素,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不太可能將選票投給一個不信仰上帝的人。同年7月的另一次調查顯示,在所有與宗教相關的群體中,無神論者和穆斯林被美國人予以最負面的評價。[注 22]

公民選舉權受到進一步限制。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 2015年8月4日披露,2010年以來,已經有21個州通過了新的法律來限制投票權的行使,一些州縮短了提前投票時間,其他的州則限制了證明合法選民身份的有效文件的數量。有14個州將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首次實施限制投票權行使的新措施。公民選舉權成為兩黨惡性競爭的犧牲品,有民主黨參選人指責共和黨參選人「系統和故意地」阻止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投票,以達到其競選獲勝的目的。[注 23]《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3月20日報道,美國2014年中期選舉的投票率為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低。全國的平均投票率為37%,最低為印第安納州,只有28.8%。[注 24]

選民真實意願難以得到有效表達。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2015年12月13日分析,兩黨制迫使美國選民兩極分化,大多數選民並非真正支持所選擇的政黨,而是出於對另一政黨的擔心和恐懼作出無奈選擇。[注 25]美國總統在2016年國情咨文中承認,現有劃分國會選區做法的結果是「政客選擇選民,而不是選民選擇政客」,「黨派間的積怨和猜疑未見減弱,反而變得更深」。

公民知情權遭受政府打壓。據美聯社2015年3月13日報道,美國政府正在削弱有關保障公民獲得信息權利的法律,公民獲取政府信息的系統遭受嚴重破壞,公民藉助公共檔案向政府官員問責愈加困難。[注 26]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15年2月13日報道,記者和新聞監管機構一直抨擊本屆美國政府為最不透明的政府之一。因對弗格森案的抗議,至少有15名新聞記者被捕。[注 27]

經濟和社會權利難以有效實現

編輯

2015年,美國在經濟和社會權利保障方面缺乏實質性進步,工人為維護工作權利舉行大規模罷工,食物無保障者和無家可歸者數量龐大,公眾健康狀況堪憂。

勞動者的工作權利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據半島電視台美國頻道網站2015年10月6日報道,美國4400萬受僱於私人部門的勞動者無法享受帶薪病假的權利,占私人部門勞動者總數的40%。很多行業出現了大規模的罷工。2015年2月,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肯塔基和華盛頓州9個煉油廠的工人舉行罷工,抗議繁重的加班、不穩定的崗位和危險的工作環境。[注 28]2015年4月,230個城市的快餐店職員罷工,以爭取15美元的最低工資;11月,數百個城市的快餐店職員為此再次罷工並示威遊行,全美7個主要機場的2000多名工作人員也進行了罷工以抗議過低的工資水平。[注 29]

貧富差距懸殊。美國最窮的20%人口的收入僅占全民總收入的3.1%,而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占到51.4%。[注 30]官方公布的2014年的貧困人口達到4670萬人。[注 31]以特拉華州為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由2013年的11.7%上升到了12.5%,其中威爾明頓市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到了近25%,兒童的貧困率則高達20%左右。美國民眾對社會經濟波動前景感到悲觀,79%的人相信更多人會掉出而不是上升到中產階級行列。[注 32]

食物無保障者規模龐大。據英國《衛報》網站2015年11月26日報道,2008至2014年間,美國每年至少有4810萬人被官方認定為「食物無保障者」,包括19.2%有孩子的家庭,這意味着他們的均衡飲食難以保障。[注 33]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評估,每年有4800萬人會患上食源性疾病,其 中12.8萬人需要住院治療,3000人因此喪命。[注 34]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最新數據,大約五分之一的兒童生活在食品保障不足的家庭。[注 35]

數十萬人無家可歸。《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6月9日報道,美國近幾年住房價格快速上漲,而居民收入卻停滯不前,55%的民眾不得不為住房付出更高代價。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的報告指出,房租和家庭收入之間的差距已經擴大到無法維持的水平。[注 36]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報告,截至2015年11月18日,全國超過56萬人無家可歸,其中包括25%的18歲以下兒童。[注 37]以紐約為例,2015年10月共有59568名無家可歸者每天夜裡在庇護所里度過,比2005年高出86%,其中包括14361個家庭和23858名兒童。露宿街頭的無家可歸者普遍面臨着缺乏如廁和洗澡場所等問題。[注 38]洛杉磯、西雅圖、波特蘭和夏威夷州近年來都曾因無家可歸者增多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注 39]

健康權保障不力。據美國政策創新研究所2015年9月18日發表的分析報告,儘管美國國會在2010年就通過了政府提出的醫療改革法案,承諾要建立全民醫保體系,但至今仍有33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注 40]美國醫療護理水平在11個發達國家中倒數第1,嬰兒死亡率最高。[注 41]全國有超過6200個地方缺乏初級護理醫生。[注 42]全國艾滋病感染者超過120萬人,其中八分之一的感染者並不知情。[注 43]貧富群體的健康保障存在顯著差異。據法新社2015年10月14日報道,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布朗斯維爾街區近4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居民新感染艾滋病毒的比率為全紐約的2倍多,人均壽命比曼哈頓金融區的居民少11年。[注 44]

藥物濫用致死率再創新高。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防治中心報告顯示,藥物濫用成為當前美國主要的致病原因。藥物濫用致死率1999年至2013年增長了1倍多,從每十萬居民6.0人上升至13.8人。2014年,因藥物濫用造成超過47000人死亡,比2013年增加3018人。在所有藥物濫用中,海洛因濫用尤為突出。2002年至2013年,海洛因過量使用致死人數翻了近兩番,達到8200多人,2014年又猛增至10574人。在海洛因吸食者中,青年和女性增長明顯。與2002年至2004年相比,2011年至2013年吸食海洛因的18至25歲青年人數增長了109%,女性增長了100%。[注 45]

種族歧視變本加厲

編輯

2015年,美國的種族關係持續惡化,執法司法領域依然是種族歧視的重災區,種族仇恨犯罪時有發生,反穆斯林言論甚囂塵上,少數族裔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弱勢地位難以扭轉。

種族關係為近20年來最糟糕年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與《紐約時報》2015年5月4日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61%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差,這是1992年以來的最高點,大多數非洲裔和白人美國人均認為美國種族關係處於糟糕狀態。[注 46]《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5年12月 的聯合調查顯示,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處於良好狀態的美國人從2009年1月的77%下降到34%。[注 47]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2015年11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5%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居住的社區存在種族緊張問題,比2012年增長了18個百分點。[注 48]皮尤中心2015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50%的美國人認為種族主義是美國社會的嚴重問題;60%的美國人認為國家需要繼續努力促進種族平等,比一年前高出14個百分點。[注 49]

警察殺害非洲裔美國人的案件屢屢發生。2015年11月15日,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24歲非洲裔男子賈馬爾·克拉克被白人警察開槍打死。事發時,兩名警察正試圖逮捕他。據目擊者稱,克拉克頭部中槍時雙手戴着手銬。一個名為「黑人生命很重要」的民權團體在全國多個城市組織抗議遊行。活動組織者在社交網站上表示,「現在整個美國都瀰漫着反對有色人種的白人至上恐怖主義。」[注 50]2015年4月12日,25歲的非洲裔男子弗雷迪·格雷在馬里蘭州西巴爾的摩地區遭警方逮捕時,被警察用膝蓋頂住背部和頭部、雙手反銬在背後、臉朝下拖進警車。在發現格雷呼吸困難並要求幫助後,警察並未理會。格雷隨後出現昏迷,直至送醫院後死亡,死因是脊柱嚴重受傷。事件引發巴爾的摩市居民大規模抗議示威。示威活動27日演變成暴力衝突,導致馬里蘭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出動國民警衛隊維持秩序。這是繼2014年白人警察槍殺非洲裔少年布朗引發弗格森騷亂後,美國州政府6個月內第二次動用國民警衛隊維護秩序。《紐約時報》4月28日評論稱,「格雷成為這個國家警察暴行的最新象徵」。[注 51]據《華盛頓郵報》網站統計,截至2015年12月24日,警察全年共射殺965人,其中36人是手無寸鐵的非洲裔美國人。[注 52]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與《紐約時報》2015年5月4日聯合發布的調查顯示,79%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警察更容易針對非洲裔使用致命性武器,非洲裔比白人更傾向於認為地方警察帶給他們的是焦慮感而不是安全感。[注 53]全美律師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8%的非洲裔和59%的白人相信非洲裔美國人遭受到警察不公正的對待。[注 54]

刑事司法領域種族歧視嚴重。2015年蓋勒普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68%的非洲裔美國人和37%的白人認為美國的刑事司法體系存在種族歧視。[注 55]公共宗教研究所的調查顯示,51%的美國人認為非洲裔和其他少數族裔在刑事司法體系中與白人相比受到了不平等對待,78%的非洲裔美國人認為他們在刑事司法體系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注 56]在一些案件審判過程中,公訴人在選任陪審團成員時會刻意將符合條件的非洲裔陪審員排除出去。在美國南部地區,這種操縱陪審團種族構成的做法極為常見。[注 57]

種族仇恨犯罪時有發生。46歲的克雷格·斯蒂芬·希克斯於2015年2月10日在北卡羅萊納大學附近槍殺三名穆斯林學生,兇手此前時常在網絡上發表各種反宗教言論。[注 58]21歲的白人男子戴倫·魯夫2015年6月17日晚在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一個非洲裔美國人教堂內槍殺了包括牧師在內的9人。魯夫在行兇時對受害者大喊:「你們強姦我們的婦女,占領我們的國家,你們必須滾出去。」[注 59]

反穆斯林言論甚囂塵上。英國《衛報》網站2015年11月19日報道,一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公開發表言論,稱會考慮對穆斯林實施未經授權的搜查,增加對清真寺的監控,並聲稱不排除建立追蹤美國穆斯林的數據庫,或給穆斯林頒發標明其宗教信仰的特殊身份證。[注 60]12月7日,該參選人又聲稱「應全面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注 61]近年來,美國人對伊斯蘭教的看法變得越來越負面。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的調查發現,56%的美國民眾認為伊斯蘭教與美國基本價值相衝突,持此觀點的共和黨人高達76%。[注 62]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對美國「執法人員對某些族裔群體特別是穆斯林的監視表示關切」。[注 63]

少數族裔處境艱難。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1月白人失業率為4.3%,非洲裔為9.4%,拉美裔為6.4%。非洲裔失業率是白人失業率的兩倍以上,拉美裔失業率比白人高出近50%。[注 64]非洲裔大學生失業率與白人高中生失業率大致相當。[注 65]在愛荷華州,33%的非洲裔家庭年收入低於2萬美元,而只有8%的白人家庭低於此數。超過20%的白人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而只有8%的非洲裔家庭能達到同樣水平。[注 66]在紐約無家可歸者收容所的受助者中,約57%是非洲裔,31%是拉美裔,8%是白人。[注 67]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2015年2月18日報道,種族之間的收入不平等進一步擴大,白人擁有的財富是非洲裔的12倍,是拉美裔的近11倍,「對於很多非洲裔和拉美裔美國家庭而言,美國夢仍然遙不可及。」[注 68]非洲裔美國人達內爾·沃克拍攝的名為《尋求避難》的紀錄片在互聯網上放映後,引起強烈反響。該片記錄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困境。由於警察的野蠻執法等原因,一些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不再感到安全,希望轉到其他地方定居。針對美國連續發生的警察殺害非洲裔事件,2004年從美國移居法國的作家邁爾斯·馬歇爾·劉易斯在 2014年出版了《黑人沒有國家》一書。[注 69]

婦女和兒童權利堪憂

編輯

2015年,美國婦女和兒童權利受到嚴重侵犯。婦女遭受職場歧視、家庭暴力和性侵犯的情況嚴重,兒童面臨槍支、虐待、貧困和警察暴力的威脅。

女性社會地位下降。2015年12月11日,聯合國「在法律和實踐中歧視婦女問題工作組」實地考察後指出,美國仍然沒有落實普遍帶薪產假、生育保健和政治選舉中的平等機會等權利和保護措施。美國婦女在公共和政治領域的任職率、經濟與社會權利保障、健康和安全保護等方面低於國際標準。女性在各州立法機構中所占席位平均值為24.9%,在全球僅排第72位。兩性之間的收入差距為21%;過去十年,貧困婦女比例從12.1%上升至14.5%,該數字高於男性。貧困婦女、移徙婦女在獲取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服務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缺乏槍支管制給婦女安全造成很大威脅,在一些家庭暴力案件中尤其嚴重,被拘留婦女和美洲原住民婦女遭受暴力的比例很高。[注 70]

女性面臨職場歧視。美國人口普查局2015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職女性比全職男性的平均年薪少10762美元,二者的平均年薪收入比為79∶100。[注 71]國際勞工組織根據2014年185個國家和地區的可用數據指出,美國是唯一沒有立法明確規定帶薪產假的工業化國家。[注 72]《洛杉磯時報》網站2015年5月6日報道,在美國高科技企業2013年的晉升過程中,白人男性比白人女性擁有42%的優勢,相對亞裔女性的優勢則高達260%。[注 73]

女性遭受不同形式的性騷擾和性侵犯。美國高等院校聯合會2015年9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3%的大學本科女生遭受過性騷擾或性侵犯,20%的大學生認為性侵犯和不當性行為成為大學校園中極為嚴重的問題。[注 74]據《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8月17日報道,37%的美國女性曾遭受網絡性騷擾,而拉美裔和非洲裔婦女遭受性騷擾的比例分別高達54%、51%。許多網絡性騷擾發展為現實生活中的跟蹤和性騷擾。[注 75]據《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12月11日報道,俄克拉荷馬州前警官丹尼爾·霍爾茨克勞被控在自己巡邏的低收入社區中性侵女性。在他被判已經證實的18項罪名中,涉及的8名受害者均為非洲裔女性。[注 76]

槍支威脅兒童安全。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發布的《2015 年槍支暴力傷亡統計》,截至12月28日,美國2015年發生的槍擊案件導致682名11歲以下的兒童傷亡,2640名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傷亡。[注 77]據俄羅斯電視台網站2015年10月10日報道,當年美國已發生52起校園槍擊案,每個月至少發生2起。[注 78]據《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1月22日報道,美國幾乎每周都有兩名兒童遭受意外槍擊死亡,近三分之二的意外死亡發生在受害者的家裡或者車中。[注 79]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調查,美國15歲以上因傷致死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一死於槍擊事件。[注 80]

兒童健康和生活狀況不佳。美國疾病和預防中心的統計顯示,新生兒患有梅毒的比率在2012至2014年間增長了38%,是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注 81]美國正在接受治療的吸毒者中,有五分之一是18歲之前通過父母初次接觸毒品的。[注 82]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顯示,2015年約有1740萬兒童由單親媽媽撫養,其中45%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注 83]在紐約,近6%的非洲裔兒童和近3%的拉美裔兒童因無家可歸需要求助於庇護所。[注 84]《今日美國》網站2015年8月15日報道,47%的農村拉美裔嬰兒和41%的城市拉美裔嬰兒出生於貧困家庭。農村地區的嬰兒很難享受到諸如聯邦和州為婦女兒童提供的特殊營養項目,陷於貧困的可能性更大,「這些孩子一出生就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注 85]

兒童遭遇虐待。《華盛頓郵報》網站2015年1月1日報道,發生在華盛頓及周邊地區的多數兒童死亡案件的作案人是家長或其他監護人。[注 86]《邁阿密先驅報》網站2015年3月10日報道,在佛羅里達州,三分之一的女孩和五分之一的男孩在18歲前可能遭受性侵害。這些受虐經歷會對受害者未來的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平均每位受虐者會因為受害經歷在其一生中失去250000美元的收入,一半的受害者在校學習成績低於平均成績。[注 87]

非洲裔兒童成為警察暴力的受害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頻道網站2015年6月10日報道,得克薩斯州麥金利警察局的白人警察暴力對待一名14歲非洲裔女孩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該警察在處置一起來自泳池聚會的報警時,大聲辱罵幾個非洲裔青少年,並將身穿泳衣的非洲裔女孩猛烈摔到地面,後來甚至拔出配槍對準他們。現場拍攝視頻的白人目擊者認為該警察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出於種族主義動機。這一事件引發民眾的抗議遊行。[注 88]2015年10月26日,南卡羅來納州春谷高中的駐校白人警察本·菲爾茨對一名非洲裔女生施暴的視頻在網上引發民眾憤慨。該校警猛掐這名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女孩的頸部,將其連人帶椅狠狠摔倒在地,最後拖出教室。菲爾茨2013年曾因不公平且粗暴對待非洲裔學生被告上法庭。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稱,從未有白人學生遭受如此暴力對待。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南卡羅來納州分支機構主管維多利亞·米德爾頓認為,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在課堂上對年輕孩子過度使用暴力的行為都無法容忍,「學校不應該成為孩子們被粗暴對待的地方」。[注 89]

粗暴侵犯他國人權

編輯

2015年,美國依然變本加厲侵犯他國人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海外監聽項目侵犯公民隱私權,關塔那摩監獄的虐囚醜聞仍在繼續。美國迄今未批准聯合國多項核心人權公約,並對聯合國重要人權決議投反對票。

空襲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據空中戰爭跟蹤組織統計,2014年8月8日以來,美國不斷組織聯軍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武裝進行空襲。截至2015年12月6日,美國空襲伊拉克3965次,空襲敘利亞2823次,據估算共造成兩國境內1695至2239名平民死亡。[注 90]敘利亞政府認為美國主導的空襲行動是赤裸裸的「侵略行為」。[注 91]2015年10月3日,阿富汗昆都士的「無國界醫生」組織醫院受到美軍持續近半小時的空襲,許多無法行動的病人在病床上被當場炸死,一些逃出醫院的醫護人員遭到空中掃射,共造成42人遇難,許多屍體難以辨認。[注 92]

頻繁使用無人機濫殺無辜。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5年10月15日報道,美國軍隊在執行無人機暗殺計劃時僅僅使用追蹤電話數據這一有限的方式來確定襲擊目標。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美軍在阿富汗東北部發動的一場代號為「乾草機」的行動中,219人被炸死,其中僅有35人是預先要攻擊的目標。在另一次長達5個月的行動中,90%被殺死的人都不是預先要攻擊的目標,但是所有死者都被貼上了「陣亡敵人」的標籤。[注 93]《華盛頓郵報》網站2015年4月24日報道,根據一份研究報告,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國在巴基斯坦和也門進行的415次無人機襲擊中,估算造成423至962名平民死亡。[注 94]美國濫用無人機襲擊的做法,不僅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也被美國學術界強烈質疑。2015年3月20日,《華盛頓郵報》網站專門介紹了安德魯·科伯恩所著的《殺人鏈條:高科技暗殺的興起》和格里高利·查馬尤所著的《無人機原理》兩本書。安德魯·科伯恩認為,「美國在全球部署具有毀滅性軍事力量的過程中,無人機轟炸政策是其中一種充滿着謊言、欺騙和貪婪的歷史模式的頂點,是此前美國暗殺政策的延續。無人機轟炸政策不但沒有實現加強美國國家安全的目標,而且還削弱了民主的進程,並在被空襲國製造了混亂,成為滋生極端主義的溫床。」查馬尤和科伯恩強調,無人機轟炸是一種「非人道的戰爭方式」,「用無人機作戰,沒有勝利者,只有屠殺」。[注 95]

濫用酷刑踐踏人權。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公布的中情局虐囚報告指出,中情局使用的水刑、長期單獨囚禁、將囚犯頭部猛力撞牆和抽打乃至死亡威脅等審訊手段大大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範圍。[注 96]而根據有關嫌疑人的說法,美國的虐囚行為遠遠超出了報告所披露的內容。英國《衛報》網站2015年6月2日報道,曾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的囚犯馬吉德·可汗說,審訊官將冰水倒在他的生殖器上,兩次對其裸體進行錄像,並不停地觸摸他的「私處」;他的雙腳和小腿都被放置於形如高筒靴的金屬銬中,這種金屬銬戳入他的肉中,使他的雙腿難以動彈;獄警將他赤身裸體懸掛在木樑上長達三天,期間只提供少量飲用水而沒有任何食物——他所遭受的這些酷刑都沒有被寫入參議院報告。[注 97]2016年1月11日,包括聯合國酷刑問題特別報告員門德斯、在反恐中促進和保護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埃默森、法官和律師獨立性問題特別報告員平托、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主席洪晟弼以及歐安組織民主機構與人權辦公室主任林克在內的人權專家共同發表公開信,敦促美國政府儘早關閉關塔那摩監獄。關塔那摩監獄已經建立14年之久,截至2016年1月11日,仍有近100人在被任意拘留多年且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繼續羈押。[注 98]

對他國政要實施監聽。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015年4月30日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長期監聽歐洲國家領導人。[注 99]英國《獨立報》2015年6月24日報道,美國先後對3位法國總統和其他政府高官進行了長期的電話監聽,對此法國政府發言人表示「無法接受」。[注 100]儘管受到來自盟國的批評,美國政府依然以國家安全為由決定對部分國家領導人實施監聽。[注 101]

美國口口聲聲標榜「人權」,以「人權衛士」自居,但時至今日,美國仍不批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等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沒有批准《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對於國際人權事務,美國也經常採取不合作態度。對於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特別機制以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等對美國人權狀況提出的批評,美國政府經常予以拖延或置若罔聞。2015年9月2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有關發展權的決議時,美國一如既往地投了反對票。[注 102]

註腳

編輯
  1. 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告,見www.fbi.gov。
  2.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www.economist.com),2015年12月1日。
  3.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www.usnews.com),2015年3月6日。
  4. 美國槍支暴力檔案室網站(www.gunviolencearchive.org),2015年12月28日。
  5. 美國聯邦調查局報告,見www.fbi.gov。
  6.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24日。
  7.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2月22日。
  8.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11月26日。
  9.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www.nbc.com),2015年11月19日。
  10.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1日。
  11. 皮尤中心網站(www.pewresearch.org),2015年5月29日。
  12. 《邁阿密先驅報》網站(www.miamiherald.com),2015年12月12日、13日、16日。
  13.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5月13日。
  14. 福克斯新聞網網站(www.foxnews.com),2015年4月9日。
  15. 《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5年8月3日。
  16.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4月10日。
  17. 美國在線網站(www.aol.com),2015年8月1日;politico網站(www.politico.com),2015年8月1日。
  18. 美國財經博客網(www.zerohedge.com),2015年3月16日。
  19. 《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5年8月3日。
  20. 《紐約時報》網站(www.nytimes.com),2015年3月22日。
  21.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月16日。
  22.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9月22日。
  23.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www.usnews.com),2015年8月4日。
  24.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3月20日。
  25.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www.csmonitor.com),2015年12月13日。
  26. 美聯社網站(www.ap.org),2015年3月13日。
  27.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2月13日。
  28. 半島電視台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5年2月2日,10月6日。
  29. 《思考進步》網站(thinkprogress.org),2015年4月15日;《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1月10日、19日。
  30.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0月10日。
  31. 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見www.census.gov。
  32.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6月9日、11月23日。
  33. 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5年11月26日。
  34. 皮尤中心網站(www.pewtrusts.org),2015年12月4日。
  35. 半島電視台美國頻道網站(america.aljazeera.com),2015年10月8日。
  36.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6月9日、7月31日。
  37. 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的報告,見www.hud.gov。
  38. 皮尤慈善信託組織網站(www.pewtrusts.org),2015年11月11日。
  39. 伊朗PRESS TV網站(www.presstv.ir),2015年11月20日。
  40. 美國政策創新研究所網站(www.ipi.org),2015年9月18日。
  41. 博根項目網站(borgenproject.org),2015年8月23日。
  42.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12日。
  4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12月9日。
  44. 法新社,2015年10月14日。
  45.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網站(www.cdc.gov),2015年10月16日、12月29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網站(www.usnews.com),2015年12月18日。
  46.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紐約分支機構網站(newyork.cbslocal.com),2015年5月4日。
  47. 《華爾街日報》博客網(blogs.wsj.com),2015年12月16日。
  48. 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網站(publicreligion.org),2015年11月17日。
  49. people-press 網站(www.people-press.org),2015年8月5日;《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8月5日。
  50.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www.theatlantic.com),2015年11月18日;明尼蘇達州公共廣播電台新聞網站 (www.mprnews.org),2015年11月20日;《赫芬頓郵報》網站(www.huffingtonpost.com),2015年11月 24日。
  51.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4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網站(www.bbc.com),2015年5月5日;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巴爾的摩分支機構網站(baltimore.cbslocal.com),2015年4月27日;《紐約時報》網站 (www.nytimes.com),2015年4月27日,4月28日。
  52.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24日。
  53.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紐約分支機構網站(newyork.cbslocal.com),2015年5月4日。
  54.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9月9日。
  55.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6月18日。
  56. 美國公共宗教研究所網站(publicreligion.org),2015年5月7日。
  57. 《紐約客》網站(www.newyorker.com),2015年6月5日。
  58. 印度《印度快報》網站(indianexpress.com),2015年6月5日。
  59.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www.cbsnews.com),2015年6月17日;英國廣播公司網站(www.bbc.com),2015年6月19日。
  60. 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5年11月19日。
  61.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www.economist.com),2015年12月8日。
  62.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1月17日。
  63. 聯合國報告A/70/255,見daccess-dds-ny.un.org。
  64. 美國勞工統計局2015年12月4日報告,見www.bls.gov。
  65. 《赫芬頓郵報》網站(huffingtonpost.com),2015年12月18日。
  66.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0月31日。
  67. 無家可歸者聯盟網站(www.coalitionforthehomeless.org),2015年3月18日。
  68.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money.cnn.com),2015年2月18日。
  69. thedailybeast網站(www.thedailybeast.com),2015年11月11日。
  70.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網站(www.ohchr.org),2015年12月11日。
  71. 美國人口普查局報告,見www.census.gov。
  72.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abcnews.go.com),2015年5月6日。
  73. 《洛杉磯時報》網站(www.latimes.com),2015年5月6日。
  74. 《洛杉磯時報》網站(www.latimes.com),2015年9月21日;《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9月1日、21日。
  75.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8月17日。
  76.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2月11日。
  77. 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www.gunviolencearchive.org),2015年12月28日。
  78. 俄羅斯電視台網站(www.rt.com),2015年10月10日。
  79.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1月22日。
  80.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www.theatlantic.com),2015年1月12日。
  81.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1月12日。
  82.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abcnews.go.com),2015年8月24日。
  83. singlemotherguide網站(singlemotherguide.com),2015年6月1日。
  84. 無家可歸者聯盟網站(www.coalitionforthehomeless.org),2015年3月19日。
  85. 《今日美國》網站(www.usatoday.com),2015年8月15日。
  86.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1月1日。
  87. 《邁阿密先驅報》網站(www.miamiherald.com),2015年3月10日。
  88.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頻道網站(edition.cnn.com),2015年6月10日。
  89.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abcnews.go.com),2015年10月28日。
  90. 空中戰爭跟蹤組織網站(airwars.org),2015年 月 日。
  91. 英國《獨立報》網站(www.independent.co.uk),2015年12月7日。
  92. Sputnik news網站(sputniknews.com),2015年12月12日;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站(abcnews.go.com),2015年10月5日。
  93.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www.dailymail.co.uk),2015年10月15日。
  94.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4月24日。
  95. 《華盛頓郵報》網站(www.washingtonpost.com),2015年3月20日。
  96.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見www.intelligence.senate.gov。
  97. 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5年6月2日。
  98. 聯合國新聞網(www.un.org),2016年1月11日。
  99.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www.bbc.com),2015年4月30日。
  100. 英國《獨立報》網站(www.independent.co.uk),2015年6月24日。
  101. 英國《衛報》網站(www.theguardian.com),2015年12月30日。
  102. 聯合國網站(www.un.org),聯合國文件A/HRC/30/L.12。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