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及「十三五」目標任務

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鎖定特色,團結奮進,克難攻堅,圍繞「讓淮河文化鑄就淮濱」發展思路,全面推進「六大淮濱」建設,辦成了一批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辦好了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實事,辦妥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難事,實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進步。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穩增長保態勢,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去年全縣生產總值140.4億元,年均增長10.5%,高於全市0.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6.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1.3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億元,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億元,是2010年的2.8倍;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8.5億元、貸款餘額58.8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6倍和2.4倍。「十二五」時期,榮獲了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掃黃打非先進縣、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全國首批民生改善典範城市和全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全省林業生態縣、全省信訪工作優秀縣、全省高標準糧田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彰顯了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後發趕超態勢!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強載體促集聚,工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繪製主導產業發展圖譜,實施集團化引進集群化發展,初步打造了紡織、食品兩大產業聯盟。全力以赴招商引資,累計簽訂企業項目122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51.6億元。烏龍酒業順利實施改制並實現與五糧液集團深度合作。建成河南省白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弱筋小麥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化紡雨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力支撐了主導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集聚平台建設,縣產業集聚區建成「七縱六橫」道路68.7公里、供排水管網139公里、標準化廠房60萬平方米、綜合服務區40萬平方米、110千伏輸變電站1座,建成區面積達6.9平方公里,累計入駐企業125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8億元,順利進入全省50強、一類和「一星級」產業集聚區,並榮獲我省5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實現了一個水患大縣的「工業突圍」!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轉方式創品牌,三農工作取得新成效。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千億斤糧食三大工程,新建高標準糧田35.5萬畝,糧食總產實現「十二連增」。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着力提高抗災防災能力,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連續三年奪得「信陽精神杯」獎牌。大力推廣弱筋小麥種植,成功籌辦廈門弱筋小麥產業研討會,着力鞏固沿淮弱筋小麥生產核心區和河南弱筋小麥生產示範縣地位,「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品牌逐步叫響。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2000餘家,其中5家企業被評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全市率先實施洪河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功簽訂全省第一單土地信託流轉合同,加快了一個農業大縣向農業品牌縣的重大轉變!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抓建設強管理,城鄉面貌呈現新氣象。高標準修編《淮濱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大力推進產業集聚區、造船集聚區、新城西區、商務中心區、淮河文化園區、教育園區和「十路」建設,統籌推進中心集鎮、小集鎮建設,着力打造「水景生態園林城市」,縣城框架拉大到44.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4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6.2%。堅持「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出台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加速了產城融合發展。大力遏制「三違」現象,全面規範建設秩序,堅決打好「三違」整治攻堅戰,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持續推進六城聯創,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改造背街小巷72條,創建省級衛生鄉鎮11個、省級衛生社區10個、省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村14個、省級園林單位(道路)5個、省級文明單位16個,成功蟬聯「省級衛生縣城」和「省級園林縣城」稱號,為打好「淮河牌」、做活「水文章」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創優勢謀長遠,發展支撐得到新提升。高標準編制《淮濱縣綜合交通規劃(2013-2030)》,完善縣鄉路網1518公里,改造升級省道77公里;新建淮固、淮息高速公路,新增G328線和淮河特大橋項目,結束了淮濱沒有國道、不通高速的歷史。實施淮河幹流治理,爭取洪河治理項目,建設淮河淮濱物流港,「公鐵水一體化」立體交通體系逐步形成。實施電網建設,完成投資4.15億元,縣內總負荷量達到40萬千瓦,保障了縣域經濟發展用電需求。大力發展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超出第一產業6.7個百分點。加快信息化建設,發展4G手機和固定寬帶用戶7萬戶。凝神聚力跑項爭資,爭取全國小農水重點縣等上級投資項目266個,落實上級投資近50億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環境、積澱底蘊,取得了由「邊緣劣勢」到「前沿優勢」的重大突破!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保底線惠民生,社會建設步入新階段。縣財政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82.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1139元和8837元,分別是2010年的1.7倍和1.9倍。城鎮新增就業3411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202人。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置,新增城區教學班700個,新增教師1415名,教育教學質量年年攀升。新建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新增醫療床位1030張,就醫條件顯著改善。新建文化「三館」,舉辦中國·淮濱淮河文化周活動和海峽兩岸蔣氏論壇暨中華蔣氏淮濱尋根文化節,推進「走讀淮河」項目建設,改造升級東西湖景區和淮河公園,支持「泥叫吹」和「布雕畫」產業化發展,大力宣傳楚相故里,淮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提升。建成保障性住房7796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萬戶,新建改建敬老院45所,3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5.8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城鄉低保、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社會救助、殘疾人和社會福利等事業長足發展,社會治理、信訪工作和安全生產監管全面加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福祉顯著提高,提振了精氣神、凝聚了正能量!

經過五年的努力,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五年,我們遇到的困難比預料的大,取得的成績比預想的好,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淮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淮濱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經過五年的探索實踐,我們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主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始終把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與淮濱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務實求進,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作為第一責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履職擔當,始終把依法治縣和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嚴格依法行政,狠抓工作落實。這些經驗是全縣人民智慧的結晶,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發揚光大!

五年的成就和經驗,充分展現了我縣幹部群眾百折不撓、戰天鬥地的抗洪精神,極大增強了淮濱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顯著提升了淮河兒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中加壓奮進、勇往前行!

各位代表!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我縣發展歷史上重大機遇最為集中的時期,更是我縣蓄勢崛起、跨越發展、爬坡過坎、轉型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帶來的新趨勢及我縣所處的階段性特徵,以謹慎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爭先的勇氣,奮力開創全面發展的新境界。

根據縣委建議,縣政府編制了《淮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印發會議,提請審議。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河南省三大國家戰略規劃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一個載體、四個體系、六大基礎」為戰略重點,以「富民強縣」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打造水景生態園林城市,加快建設大別山信陽淮濱港經濟綜合示範區,積極培育河南輕紡服裝加工基地、中原食品加工研發基地和內陸船舶製造維修基地」的「一城一區三基地」為發展定位,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力爭主要人均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創新驅動取得新進展,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5%以上,城鎮功能和綜合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社會民生得到新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2019年全縣貧困人口整體脫貧,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向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培育新動力;堅持協調發展,構築新格局;堅持綠色發展,建設新家園;堅持開放發展,拓展新空間;堅持共享發展,邁向新生活。

各位代表!

「十三五」藍圖令人憧憬,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堅信,經過五年的不懈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淮濱人民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


二、2015年工作回顧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務實求進,奮勇爭先,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動,大力開展「解難題促增長」百日攻堅行動和「保目標爭先進比貢獻」競賽活動,「攻堅行動」全市排名第三、「競賽活動」全市排名第一,全縣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較好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據統計,全縣生產總值增長9.6%,居全市第4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3%,居全市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7%,居全市第2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全市第4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4.9%,居全市第2位;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增長18.8%、貸款餘額增長11.1%,分別居全市第1位和第5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2%和14.5%,均居全市第1位。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工業經濟穩定運行。全縣新增「四上」企業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1億元,增長15.3%。精心築巢引鳳。大力實施「四大工程」、「三大計劃」,認真落實「四集一轉」、產城互動要求,持續推進科學載體建設,新建續建工業企業項目8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在全市產業集聚區觀摩評比中再次位居前列,被授予全市發展成效突出產業集聚區。壯大主導產業。根據紡織、食品兩大主導產業發展現狀,以浙商紡織、蘇商紡織和閩商食品、富貴食品為龍頭,傾力打造產業聯盟,發展紡織關聯企業41家,簽約紡織機械設備1萬台套,投產4000台套,居全省第1位;發展食品關聯企業20家,已形成從農業開發、糧食作物種植、食品研發、糧食深加工、白酒及飲料生產到電商、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五穀春酒業在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奪得金、銀兩項獎牌。傳統產業持續走強,新造船舶257艘,新辦船舶營運證70個。強化配套服務。出台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專項基金管理辦法,注入發展引導基金8000萬元;落實產業集聚區過橋資金暫行管理辦法,為龍頭企業融資2億元;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協調企業貸款2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正常運營。堅持以貸定存,調整對公存款7.29億元,充分調動了縣內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的積極性。認真落實一系列企業用工政策,為產業聚集區輸送工人2000多人,兌現企業職工養老補貼139.9萬元,安排園區工人子女入學516人。

(二)大力推進城鄉建設,宜居水平顯著提高。按照「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要求,統籌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和小集鎮建設,馬集鎮被確定為全省首批重點示範鎮。堅持規劃引領。堅持規劃先行,完成「十路」控規及12個小遊園規劃,縣城主城區控制性規劃實現了全覆蓋。按照「五規合一」要求,全面完成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城鄉規劃體系日趨完善,為各類建設活動提供了法定依據。城區地名規劃順利完成。提升承載功能。新建垃圾中轉站和公廁各2座,新鋪設天然氣管網1.1萬米、供水管網1.5萬米、污水管網3.2萬米,安裝市政消防栓50具,疏浚排水管網4.5萬米。碧波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第二污水處理廠項目、欄杆街暢通工程進展順利。迎賓大道、商務中心區、便民服務中心、烏龍河治理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新增投資35億元,增長26.1%,居全市第3位。加強城鎮管理。持續提升六城聯創水平,大力開展創建活動,加大烏龍大道北段及火車站片區等重點區域整治力度,城鄉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環衛之家建成投用,解決了300多名環衛工人的免費早餐、休息及娛樂問題。實行「網格化」管理,依法查處「三違」行為,拆除違法建築3.2萬平方米。保護生態環境。以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大力實施藍天、碧水、鄉村清潔工程,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省縣級城市前列,縣城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100%,污染減排連續2年全市排名第一,生態優勢進一步彰顯。繼續實施林業生態縣建設,完成造林1.53萬畝。大力開展美國白蛾防治、森林資源清查及林地、濕地保護工作,有效維護了生態安全。紮實開展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了衛星監控「零火點」的好成績。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農工作成效顯著。我們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夯實基礎設施。搶抓國家沿淮政策機遇,爭取上級水利工程項目4個,總投資1.07億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新建高標準糧田10萬畝。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旱澇保收田7.3萬畝,新解決13.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穩定農業生產。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總產達59.42萬噸。大力實施「糧安工程」,維修改造倉房54座,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達到5.3億公斤。實施「菜籃子」工程,種植蔬菜13.6萬畝,總產達31萬噸。實施華英富民計劃,實現肉產6.4萬噸、蛋產3.03萬噸。大力發展主食產業化和糧油深加工,主食產業化率達42%,我縣連續3年被市政府評為主食產業化和糧油深加工先進單位。大力提升防汛抗旱能力,組織了近年來全市規模最大的抗洪搶險演練。持續抓好氣象預報、科技服務、病蟲害防治等綜合服務工作,抗災防災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快新農村建設。印發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管理試行辦法,有效解決了農村村民建房剛性需求。完善農村路網,新建農村公路88公里、改造危橋663延米,通車里程達到1518公里。完善農村電網,220千伏葵花變電站、110千伏蓉花變電站、35千伏蘆集變電站、35千伏鄧灣輸變站等工程全面完工,解決低電壓用戶1.9萬戶。完善農村水網,整治堰塘84處,疏浚河道10.5公里,新建排澇站3個。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東鄉、曹圩、防胡、王灣、劉大園等5個試點村穩步推進,洪河灣現代農業園區完成年度投資2000萬元。深化農村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林權頒證5348本、23.67萬畝。整合涉農建設性資金7926萬元,統籌安排在三空橋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改進農業補貼辦法,發放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7507萬元,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300萬元。突出扶貧開發,落實扶貧資金2964萬元,提前完成1.4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任務。從縣直單位選派291名工作人員,組成97個扶貧工作隊,隊長兼任扶貧村第一支部書記,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四)大力提升支撐能力,發展優勢日漸明顯。推動服務業發展潛力向現實生產力轉變,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5.2億元,全縣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綜合競爭優勢逐步顯現。狠抓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電子觸摸查詢系統、辦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268家。實施商標戰略、品牌戰略和質量立縣戰略,申報國家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4件、市知名商標3件、市長質量獎1家。狠抓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通4G基站218個,發展4G用戶4萬戶,寬帶淨增1.3萬戶。實施「互聯網+」計劃,通過全省電商企業認證9家,金豫南麵粉被確定為市級電商示範企業,兩化融合加速發展。佰德信息產業園建成商務廣場港19個、廣場站318個,上線交易商品260種;雲書網「精彩河南·淮濱館」已正式上線運行。狠抓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建成省級檢測研發平台3家,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對經濟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爭取上級投資項目93個,爭取國家投資建設基金項目1個,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11.1億元。1個省級、5個市級和72個縣級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29億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研究層面、大別山信陽淮濱港經濟綜合示範區的提出,必將為我縣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大力激發動力活力,改革開放成果豐碩。堅持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促發展,破解發展難題,拓寬發展空間,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着力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權責清單制度,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審批項目由306項減少到106項;穩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工商、質監、衛生、計生、藥監和交通運輸執法等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馬集鎮被確定為市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大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我縣被列入全省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縣序列;推行部門綜合預算,完善政府採購制度和投資評審機制,落實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財經紀律得到加強;規範稅制、公平稅負,「營改增」業務不斷擴圍,「金稅三期」工程有序鋪開。大力推進其他領域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和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進展順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工作有序推進。大力實施「四一」招商行動和集團化體系化引進,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強化項目跟蹤落地,簽約各類項目34個,簽約金額55.8億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5.69億元,引進外資4000萬美元,外貿出口1450萬美元,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六)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在完成省「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市「十件實事」的同時,大力實施縣10大類40項民生實事,全年用於民生支出23.94億元。促進就業創業。認真落實促進就業相關政策,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業促進就業、引領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56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09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20人。優先發展教育。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20所,新招特崗教師185名。思源學校建成投用,實驗學校小學部擴建工程全面竣工,新增城區教學班102個。大力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新建改建農村中小學食堂149個。大力提升教學水平,普通高考再創佳績,本科進線2459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年培訓各類專業人才4805人。推進醫療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藥品加成全面取消,縣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就醫環境不斷改善,全縣參合農民61.28萬人,參合率達98.3%。繁榮公共文化。開展「舞台藝術送農民」演出17場、「電影送農村」放映3252場。推進廣播電視改革,優化節目資源,精辦電視欄目,探索「互聯網+三農+廣電」新路子,完成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2.3萬戶。免費開放文化「三館」,接待參觀者20萬人次。強化社會保障。推進「社保一卡通」,發放社保卡35萬張;落實城鄉居民養老、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和社會救助政策,發放社保資金2.55億元,我縣被列入全國新農保試點縣序列。實施扶殘助殘工程,發放助殘用具1032件。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1624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200戶。推行公積金歸集擴面,歸集資金8507.7萬元,發放貸款8626.8萬元。創新社會治理。持續深化法治淮濱、平安淮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持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校園安全、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積極防範金融風險,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上升。充分發揮民聲手機短信平台作用,受理群眾來電來訪4700人次,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持續開展治超治限、網吧整頓、大班額治理等民生工作,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解決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一年來,我們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加強依法行政,規範行政行為,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軍民融合深入發展,雙擁工作深入推進,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駐淮武警和民兵預備役為地方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統計、審計、物價、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機關事務、市場發展、愛國衛生、紅十字會等工作全面加強。

各位代表!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經濟總量依然偏低,宏觀環境錯綜複雜,經濟運行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下行壓力較大,加快發展任務艱巨。農業基礎依然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產業結構與發展需求矛盾突出。公共服務欠賬較多,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各類風險隱患增多,民生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工作人員履職擔當能力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行政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法治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努力讓人民滿意!


三、2016年的工作安排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十分重要。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信陽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核心區和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示範市,多項政策利好效應正在疊加,必將為我縣發展釋放更多紅利。經過多年發展,我縣政策環境、基礎支撐和綜合優勢好於「十二五」時期,正處於拐點發展的黃金時期,完全有條件實現更好更大發展、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值增長7.5%;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增長7.5%;城鎮新增就業7000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9%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全面權衡發展需要和可能做出的決策,基本吻合我縣潛在的經濟增長率。這一增長速度,是一個與質量、效益、民生、就業、資源、環保等指標相協調、相契合的增長速度,有利於鼓舞士氣、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加壓奮進,有利於提高預期、集聚要素、整體提升、惠及民眾,有利於推進「一城一區三基地」建設和四化同步科學發展,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縣委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加快發展、堅定不移改革開放、堅定不移調整結構、堅定不移改善民生、堅定不移維護穩定,長短結合,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統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今年,重點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持續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加快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深度調整,為經濟穩定增長、提質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發展。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0億元,實現增加值60億元。完善基礎設施。新修平安大道東段,實現與G328線貫通。開工建設紡織孵化園、公共服務平台、液化氣站、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儘快完成造船集聚區1-5﹟碼頭拆遷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企業服務。深化「零阻礙」服務措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優化發展環境。創新政策支持方式,適時開展銀企對接、產銷對接、用工對接和產學研對接活動,落實上網電價和工商業銷售電價下調政策。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方式走出去,拓寬國內外市場。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加強分類指導,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降成本、增效益。抓好「四上」企業達標申報工作。加速項目建設。完成麥得隆食品6-13﹟廠房建設,新投產生產線7條,新建功能飲料廠房;完成剛輝紡織3﹟4﹟廠房建設,新投產機器設備400台套;完成浙商紡織三期8萬平方米廠房建設;完成大和紡織、長永紡織、剛達紡織、三合紡織、君子林服飾、雲鵬機械等項目年度建設任務。做好金鷹絲綢等項目入園搬遷工作,不斷壯大企業規模、擴大產能。壯大產業聯盟。堅持集團化體系化引進,支持省、市級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發展,扶持主導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成長,力爭再入駐一批配套關聯企業。做大做強五穀春酒業,打造淮濱明星企業。

持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繼續把鼓勵住房消費、加快消化庫存作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加大公積金歸集擴面力度,將有穩定勞動關係的常住人口納入覆蓋範圍,支持繳存職工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改善住房條件。認真落實農民進城購房相關政策,鼓勵引導進城農民採取團購方式購買商品房,降低購房成本,減輕購房負擔。認真落實棚戶區改造相關政策,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率,重點抓好烏龍步行街和城市廣場棚戶區改造項目,謀劃好天源·書香庭苑棚戶區改造項目。配套建設春暉小區、豫南溫州商都及產業集聚區公租房基礎設施。

持續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出台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升傳統服務業,培育新興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檢驗檢測認證、商務諮詢、服務外包、融資服務、售後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服務業。整合要素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增強支撐經濟發展的融資服務能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強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及民生和社會領域信息化應用。成立電商協會,實施電子商務進職業學校、企業、農村、社區工程,培育開發我縣農副土特產網上銷售。強化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增強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支撐帶動作用,加快信息產業園佰德雲大廈、網站樓等一期工程建設,年底初具規模。加快發展旅遊業,編制「十三五」旅遊規劃,注重旅遊宣傳營銷,規範旅遊市場,完成旅遊公廁項目建設。提升特色餐飲業,着力打造信陽菜特色品牌,規劃信陽全席餐館項目,主推「淮河魚」系列菜。

持續挖掘需求潛力。發揮好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和民間投資的主力軍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抓緊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加快實施列入省市級的重點項目,科學編制縣級重點項目,力爭全年完成投資77億元。加快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力爭全縣儲備項目220個,總投資超過210億元。統籌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上級投資,大力推廣PPP模式。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發展以旅遊休閒、教育培訓、醫療保健、健康養老、家政服務、文化體育為重點的服務消費,大力推進信息消費,加快培育綠色消費,持續提升農村消費。擴大消費信貸,改善消費環境。積極優化開放環境,大力引進外向型項目,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國門。

(二)着力統籌城鄉發展,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完善設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增強輻射能力為重點,堅持「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推動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堅持高標準規劃。按照「穩妥推進、分期實施」的要求,完成老城區控制性規劃、中心城區重點地段修建性規劃和環兔子湖特色區域景觀規劃,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和城市綠道規劃工作,完成交通、供排水、園林綠化等市政設施專項規劃,啟動養老服務設施專業規劃。分類編制完善村莊規劃。堅持高質量建設。加快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區排水除澇網格化體系,修通洪河路東側、民政路東側、南大街西段排水溝,疏浚主幹道排水管網。實施第二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和公廁建設,完成碧波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建成城市公園10個,着力破解中心城區公眾遊憩、健身、休閒、娛樂場所短缺難題。科學改造城市主幹道路路面,進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功能。啟動淮河大道西延伸線、文化路西延伸線建設,實施紅雲路、吉祥路、曙光街、正義街、洪河路、白露河路、欄杆街、金灣大道等道路暢通工程。規範運營淮河建材大世界市場,平穩運營二道埂農貿市場,建成投用豫南溫州商都農貿市場;加快實施桂花崗綜合大市場建設,爭取浙江國際商城項目儘快落地。啟動新城西區和「十路」規劃區建設,謀劃解決產城結合部建設問題。完善東西湖景區配套設施,啟動2A級景區升級改造項目。加快「走讀淮河」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8億元,基本形成「河湖體系」。推進中心集鎮建設,做好防胡鎮、馬集鎮2個全國重點鎮建設服務工作。嚴格落實農村村民建房管理實施辦法,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地下人防疏散基地和民防體驗館建設。堅持高水平管理。啟動提升縣城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劃,加大精細化管理力度,提升市容市貌,着力抓好省級衛生縣城屆滿覆核和省級文明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衛生縣城「三城同創」工作。提高環衛作業標準,擴大環衛作業範圍,爭取城區主幹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以上。加強城市綜合執法,抓好車站、公園、廣場、學校、醫院等區域周邊綜合管理,下大力氣抓好砂車和三輪車整治。完善小區物業管理,積極創建優秀住宅小區。持續保持「三違」整治高壓態勢,堅決遏制私搭亂建、搶搭搶建等違法建設勢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提升六城聯創水平,努力促進城鄉聯創共同提高。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認真落實推進城鎮化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統籌解決農民舉家進城的就業、就醫、就學、住房等問題,真正讓農民進城有希望、生活有奔頭、奮鬥有回報。

(三)着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持續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糧田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重點做好水稻、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範、良種示範、植保植檢等項目,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現有水平以上。加強「糧安工程」建設,提升改造倉房10座,新增倉容5萬噸,着力提高糧食倉儲智能化水平。抓好優質弱筋小麥品質提升工作,以金豫南麵粉有限公司為平台,組建信陽中倉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弱筋小麥種植55萬畝以上。統籌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淮干一般堤防加固等重大項目,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積極申報河南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認真做好2016-2020年度科普示範縣創建工作。抓好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旱工作,完善應急搶險措施,強化工程設施管護,力保度汛安全和抗旱用水需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弱筋小麥、優質水稻、雙低油菜、高油花生、高產玉米、高澱粉紅薯、特色蔬菜和中藥材,加快形成結構合理、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持續提升洪河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統籌抓好農場花木快繁基地和吊瓜種植基地建設。推進主食產業化和糧油深加工再上新台階,力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2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草食型畜牧業,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工程,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促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村改革試驗。突出精準扶貧和涉農建設性資金整合兩項改革,打造資金整合建設亮點,落實農業補貼和林權改革舉措,確保整體改革取得新成效。積極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繼續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大力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健全農業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全面完成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鄉村暢通工程,新建農村公路70公里,改造危橋202.2延米。紮實推進農村民生工程建設,持續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進農場危房改造工程,積極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新建110千伏輸變電項目1個、35千伏輸變電項目5個、10千伏輸變電項目337個,改造戶表20萬戶。抓好美麗鄉村示範創建,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改房、改水、改廁、改能、改路「五改」工程。

(四)着力厚植區域優勢,持續增強發展後勁。積極培育動態比較優勢,推動局部優勢、單一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化。提升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加快推進商務中心區、G328線和淮河特大橋、新城區客運站建設。大力推進淮河淮濱物流港、淮濱至豫皖界高速公路、淮濱至息縣航運工程、新增G220線、淮濱物流園區等重大項目儘快實施。爭取淮濱至明港高速公路、洪河航運、S337-G328連接線等重大項目早日立項審批。創新PPP項目收益和分配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公益性事業的投資和運營。提升人力資源保障能力。積極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持續完善「三市一庫」,堅持「十路並進」,整合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強化人才培訓開發,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聚焦我縣重點產業領域,大力推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引進計劃,強化企業家隊伍建設。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着力創造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優良環境。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圍繞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重點領域,依託省農科院、省工大、省農大、市農林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以金豫南麵粉、麥得隆食品、富貴食品等企業為投資主體,加快構建孵化和投資相結合的眾創空間,加快籌建中國弱筋小麥種植與應用技術研究院,積極引進新的創新型企業、創新型團隊和創新型項目,着力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五)着力擴大改革開放,持續增添發展活力。着力提高改革開放實效,進一步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能。

深化重點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繼續精簡審批事項和辦事流程,重啟「兩集中兩到位」機制,全面梳理、依法公開公共服務目錄清單,把關乎民生的行政服務項目納入「中心」辦理,實行「一站式」服務,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把便民服務中心打造成「市民之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擴大「三證合一」改革成果。抓好馬集鎮市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工作。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紮實推進縣供銷社綜合改革,認真完成年度改革任務,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升為農服務水平。深化國有農場改革,推進生產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發展股份制、公司制等農業經營形式。依法穩妥推進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化金融財稅改革。積極做好國稅、地稅征管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營改增」擴圍、消費稅改革和資源稅費改革。抓好縣農商行組建工作,支持縣內9家金融機構加快發展。認真做好「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強化利率統計監測和定價行為監管,引導金融機構理性定價。合理編制部門綜合預算,優化支出結構,增強財政保障能力。建立盤活存量資金長效機制,全面推進部門預決算公開。

擴大對外開放。主動適應國家開放戰略新要求,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拓展開放空間,努力提高開放質量和水平,爭取全年簽訂招商引資項目35個以上,合同金額65億元以上。着力打造開放平台。積極爭取沿淮生態快速通道、河南(信陽)內河水運口岸等項目。加快編制大別山信陽淮濱港經濟綜合示範區項目規劃,以實現淮濱發展與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無縫對接,實現淮濱港「公鐵水空」多式聯運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有效銜接。創新招商工作機制。堅持大員上前、全員招商,對重點項目的爭取實行縣領導分包、有關部門負責,強化責任,緊盯不放。注重以商招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和龍頭企業的作用,緊盯長三角、珠三角和北京、鄭州、福建等地,招引一批對服裝、食品產業發展有帶動作用的品牌企業。積極轉變招商觀念,注重在比環境、比服務、比保障上下功夫,強化項目落地後續服務,確保項目落得下、建得快、發展得好。突出抓好開放招商。持續推進「四一」招商,圍繞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和船舶製造等主導產業,繪製產業鏈圖譜,確定產業招商路線,突出重點區域,有針對性地開展集團化體系化招商,引進缺失鏈條、補強薄弱鏈條、提升關鍵鏈條,努力形成集群引進和企業抱團轉移的倍增效應。堅持責任招商和專業招商相結合,堅持一二三產一齊上,聚焦大項目、對接大企業、培育大產業,推動全方位、寬領域、高水平的開放招商。強化重大項目攻堅督導,大力提高合同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加強與北控水務、北京建工及大岳諮詢等公司的戰略合作。

(六)着力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提升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治防管建」四措並舉,持續實施藍天、碧水、鄉村清潔三大工程,不斷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強化污染治理。以治理灰霾和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突出抓好機動車污染控制、農作物秸稈禁燒、建築垃圾管理、油氣回收和露天燒烤治理工作。加快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淘汰和改造不符合要求燃煤鍋爐。加強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推進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狠抓源頭預防。充分發揮環保對經濟轉型的倒逼作用,加強環評管理,嚴格落實環保「負面清單」制度,實行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從源頭防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進建築能效提升和綠色建築全產業鏈發展。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綜合利用率。加快實施節能節水示範工程,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建設。持續實施林業生態縣建設提升工程,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擴大花卉、經濟林和鄉土樹種面積,造林1.2萬畝以上。做好示範點、農田林網、生態廊道、綠化美化等工作,打造林業生態亮點,着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繼續做好美國白蛾防治和林業執法工作,加大對林地、濕地及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嚴格落實新的《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強化環境准入制度,不斷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網格化監管、評價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認真落實總量預算管理制度,強化監管減排,控制排污增量,促進結構調整。

(七)着力加強社會建設,持續增進人民福祉。着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增加基本民生支出,加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打好脫貧攻堅戰。貫徹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轉扶搬保救」五措並舉,重點做好知識技能扶貧、合作帶動扶貧、財政金融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安居扶貧等工作,為貧困村貧困戶找准路子,力爭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認真做好金融服務精準脫貧工作。堅持縣處級領導定點掛鉤指導、部門對口包村、幹部定責包戶,強化駐村扶貧作用,形成全員額、全方位的精準扶貧責任體系,推進1676人易地搬遷,確保全年實現9600人穩定脫貧,確保脫貧攻堅首戰必勝!繼續穩定擴大就業。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突出做好農民工、下崗職工及其他困難人員就業工作,開通返鄉農民求職綠色通道,新建50個村(社區)就業平台,確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和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目標。不斷完善社保體系。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動社會保障由制度全覆蓋向法定人員全覆蓋,做好社保「一卡通」管理服務工作。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等兜底性制度;全面落實城鄉低保發放、大病醫療救助、臨時困難救助、農村「五保」供養等政策,做好養老事業和「三留守」關愛工作。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加快農村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學前教育推進工程項目建設,着力解決入園難問題;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全面改薄」和「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規劃,着力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進一步提振人民群眾對我縣教育事業發展的信心。加速發展職業教育,統籌職普協調發展。支持縣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河南省特色職業學校。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用好縣體育場館,規劃建設淮河體育健身公園。推進健康淮濱建設。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強化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繼續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抓好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做好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適當提高大病保險人均籌資水平和支付比例。抓好天一公司新藥庫建設,力爭年底實現搬遷。推進馬集鎮中心衛生院醫養結合試點工作,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監管長效機制。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努力做好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繼續提升文化「三館」免費開放水平,做好文物保護和徵集工作,推進群眾文化活動觸角向農村延伸。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進一步淨化文化市場,打造清朗網絡空間。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科學設置電視欄目,開通無線廣播電台,加快有線電視、無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打通文化惠民工程「最後一公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着眼「雙安」,推進「雙治」,強化「雙基」,努力防範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牢固樹立抓安全生產永遠在路上的理念,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把安全生產准入關,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強力推進隱患排查和打非治違常態化,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爭創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着重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非法集資等突出問題。

繼續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支持駐淮武警、預備役部隊、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設,持續開展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加強民族宗教、機關事務、檔案、史志和愛國衛生、紅十字會等工作。

各位代表!

今年,在完成省「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實事」的同時,認真抓好縣「十件實事」,具體安排意見已經印發,請予審議。


四、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認真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統籌推進創新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把該管的管好,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質量和效率,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

(二)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強化法治思維,推進服務型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啟動「七五」普法。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虛心接受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讓行政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三)持續轉變工作作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持不懈整治「四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聽實話、察實情、出實招。健全崗位履職責任制和激勵機制,督促引導公務人員履職盡責、勤政有為、真抓實幹,狠抓工作落實。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嚴格控制和管理「三公」經費,認真解決文山會海問題。大力開展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問責年活動,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堅決打通政策落實中的「中梗阻」和「最先最後一公里」!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各項規定,堅持把廉潔從政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強化行政監察、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認真治理損害黨和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越過「底線」「紅線」的違紀違法行為,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以反腐倡廉實效保障發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

藍圖已繪就,揚帆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務實求進,積極作為,為「十三五」開局得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