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澄邁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A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各界人士提出意見。


一、五載征程,克難奮進


五年來(2012-2016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省第六次黨代會和省委六屆歷次全會精神,及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縣委十二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機遇,積極融入「海澄文」一體化發展格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三縣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和縣十四屆人代會歷次會議提出的目標任務,完成編制和啟動實施「十三五」規劃,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年來,先後榮獲世界長壽之鄉、國際生態農業示範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雙擁模範縣等60多項國家級以上殊榮,澄邁的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堅定不移穩增長、促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上靶向發力,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有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克服自然災害影響,推動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連續6年全省第一。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獲得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考核第一名。2013年GDP跨過200億元台階,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跨過300億元台階,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三大經濟體和第三大投資體,成為全省重要經濟板塊之一。2015年,全縣實現GDP 268.63億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長16.3%,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5個百分點;人均GDP 55744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長1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3.31億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長24.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31億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3.7%;來自澄邁的全口徑財政收入55.37億元,是2011年的1.4倍,年均增長7.9%;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31億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長11.0%;在財政部2013年、2014年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中均排在全國前50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5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長12.9%,收入水平連續8年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0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0%。2015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68561元,全省排名第一。

    2016年,全縣經濟繼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預計全縣全年實現GDP 293.31億元,同比增長10.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8億元,同比增長1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億元,同比增長10.0%;全口徑財政收入56.04億元,同比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長9.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9元,同比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9元,同比增長10.2%。

(二)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培育互聯網產業、新型工業、旅遊業等十一個主要產業。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從2011年的29.7:47.5:22.8調整為24.0:40.8:35.2,第三產業比重高於第一產業11.2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12.4個百分點,有效拉長「三產短腿」,成為全省產業結構較好的市縣之一。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成效顯著。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抓手,推進農業「四化四縣」建設,着力做大做強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王牌」。以品牌創建推動產業發展,率先全省實施「商標富農」示範縣工程,有效註冊農業商標945件,是全省打造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最多、效益最好的市縣。2015年,農業增加值66.83億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長6.3%。強化科技支撐和引領,率先全省構建地方農業標準體系,制定咖啡、福橙等農產品生產技術地方標準32項,約占全省同類生產技術地方標準總數的一半。創建冬季瓜菜、橋頭地瓜等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91個,建成19個國家農業部認證的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18萬畝。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與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啟動福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2015年,線上線下銷售額達,6.3億元,同比增長3.5倍,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產品出口,每年瓜果菜、畜牧、水產品三大類農產品出口總量超過20萬噸,年產值約25億元,均位居全省第一。

新型工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全力打造海南工業重地老城開發區,大力發展「一高兩低一無」工業,中航特玻、欣龍無紡等40多個新型工業項目相繼興建和投產。老城開發區入圍首批國家級低碳工業開發區。海南生態軟件園被科技部認定為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排名全省第二。2015年中航特玻獲批建設特種玻璃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實現了我省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現代服務業加速提檔升級。一是全域旅遊加快發展。成為全省旅遊八強市縣之一。打造了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海南永慶文化旅遊景區等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線、面結合推進全域旅遊,建成瑞溪美食風情鎮等五個風情小鎮、三條美麗鄉村帶48個美麗鄉村、金山文化公園、富力紅樹灣濕地公園、羅驛古村等一批旅遊項目,全域旅遊格局初步顯現。二是金融綜合服務能力提高。海南股權交易中心、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落戶澄邁並迅速壯大,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拓寬了渠道。2015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是2011年的1.56倍、1.96倍。紮實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縣農信社改制成澄邁農村商業銀行,設立了澄邁長江村鎮銀行。建成163家農村金融服務站,實現全縣金融服務設施全覆蓋。三是健康養生產業穩步發展。編制完成《澄邁縣康復、康體、養生產業規劃》,東軟熙康·雲舍健康管理中心、一齡博士、富力紅樹灣銀康醫院等健康機構建成使用。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即將建成開學,將為海南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傾力打造海南互聯網龍頭園區——海南生態軟件園,建園以來各項主要指標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目前入園企業達1160家。園區工作人員8500人。2015年,海南生態軟件園實現產值195億元,占全省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產值的2/3以上,占全省信息產業產值的1/3以上,成為全省單位畝產值最高的園區。生態軟件園的超常規發展,彰顯了敢為人先的「澄邁精神」,代表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海南速度」,被李克強總理譽為「海南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實踐」,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堅定不移抓改革、破瓶頸,發展活力充分激發。

五年來,共完成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林權制度改革、華僑農場體制改革、教育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等129項重點領域改革事項,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多規合一」改革紮實推進。完成了《澄邁縣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綱要編制,解決了多年來各部門共71項規劃各自為戰的問題,消除總規、土規、林規矛盾斑點17.5萬個,消解矛盾面積191.04平方公里,劃定了生態、生產兩類空間及十三類控制邊界線,建立起全縣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奠定了澄邁「一張藍圖干到底」的基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貫徹落實中央「三去一降一補」重大部署,多措並舉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暫停」政策,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今年以來商品住宅庫存消化期下降18個月。着力降成本,今年5月份全面推行「營改增」改革試點,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四大行業企業稅費下降20%。通過開展「助保貸」、清理退還企業繳納工程款支付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降低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單位繳費率等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大力補短板,以「雙創」為抓手,完成縣城所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全面實施城區道路修復和綠化美化。建成省內一流水平幼兒園2所,動工建設海南西部首個民營三甲醫院——頤仁醫院。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累計取消、調整和下放了171項行政審批事項,90%審批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建成11個鎮便民服務中心,186個村(居)委會便民服務站,實現縣、鎮、村「一張審批網」全覆蓋。海南生態軟件園被列為全省三個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試點之一,率先全省設立園區企業服務超市,企業「足不出園」即可辦理審批業務。推行「兩書一制度」模式,入駐型企業實現「零審批」,最快2個小時辦理完成企業設立手續並領取公章,審批提速80%以上,試點工作得到中央深改辦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為全省行政審批改革提供了可借鑑推廣的經驗。

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完成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森林公安局管理體制改革、教育衛生管理體制改革、華僑農場體制改革、鎮級、部門統計和投資統計改革試點等重點領域改革事項。此外,農墾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公立醫院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穩步推進。

  (四)堅定不移擴投資、強園區,發展後勁顯著增強。

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抓手,把園區作為項目的主要承載平台,以項目促進產業積聚發展,項目和園區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項目建設支撐有力。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服務社會投資百日大行動」等活動。榮獲省2012年度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2015年省重點項目績效考核一等獎、省投資項目「百日大會戰」綜合獎二等獎、2012-2015年招商簽約項目考核優秀獎、中央預算投資項目考核優秀獎等多項榮譽。五年共建設省縣重點項目629個,累計完成投資1239.25億元。馬村港區擴建二期、盈濱半島海灣大橋等86個重大項目建成投運,海南生態智慧新城、跨海聯網二回工程、馬村港區三期散貨碼頭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並加快建設。積極探索推廣PPP模式,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2015年民間投資占比達92%以上,成為全省社會資本投資的首選地之一。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十一個產業、「海澄文」一體化、特色產業小鎮、美麗鄉村、基礎設施「五網」建設等,謀劃儲備「十三五」項目324個,計劃總投資2705億元,為今後五年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項目支撐。

園區經濟迅速崛起。一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四大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超110億元。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教育、醫療、金融、電信、餐飲、娛樂、排污等公共服務設施已基本覆蓋,特別是老城開發區已達到「九通一平」的開發條件,園區的吸引力和承載力不斷提升。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五年來四大園區累計引進企業2060家,項目2309個,引進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信集團、中冶集團、中國電子等30家世界500強企業,引進京東、統一、康師傅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澄邁是全省招商引資數量和項目建設完成投資最好的市縣之一。三是園區綜合實力大幅增強。2015年,老城開發區實現企業總產值1234.43億元,跨入千億級開發區行列。五年來全縣園區投資建設項目423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8.54億元,分別占全縣總數的67.2%和71.7%。2015年,全縣園區GDP 164.12億元,是2011年1.17倍,年均增長21.5%,占全縣生產總值的61.1%,支撐起澄邁經濟的大半壁江山。

(五)堅定不移打基礎、謀長遠,基礎設施全面改善。

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補短板」的重要任務,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得到拉長補齊。

大力推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五年累計投入超171.14億元,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路網方面:建成老城開發區「五縱八橫」82公里骨幹路網建設。改造縣道砂土路94.56公里,建成農村公路798.3公里(不含農墾),農村公路硬化里程達1988.7公里(不含農墾),實現了所有自然村通一條以上水泥硬化路的目標。改造農村危橋36座。新增城鄉公交線路11條,實現了城鄉公共交通線路全覆蓋。水網方面:完成全縣48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成168宗飲水工程,解決21.1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建設南渡江金江二期防洪堤、才芳港防潮堤、大塘河護岸、龍州河護岸等水利工程,有效提升防洪減災能力。電網方面: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線路1208千米,綜合供電可靠率達99%以上。光網方面:率先全國實現所有自然村通光纖寬帶,率先全省建成「全光網縣」。實現全縣26個公益性和重點經營性公共場所WIFI信號全覆蓋。氣網方面:建成天然氣管道長度75.5千米,完成34個小區燃氣管道建設,實現老城氣網全覆蓋和金江主幹道氣網全覆蓋。

大力開展「創衛創文」活動。2016年全面開展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一是以「創衛」為抓手,補齊基礎設施配套短板。新建和改造公共廁所31所,創建省級衛生村53個。全面修復城區破損市政路面及人行道11560平方米,城區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已順利通過省級技術評估。二是以「創文」為抓手,補齊群眾文明意識短板。持續開展「海南文明大行動」,推進「雙創」大會戰,大力整治不文明行為,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開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幹部工作作風明顯轉變,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大力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累計投入3.51億元,建成三條「美麗鄉村帶」48個美麗鄉村,美榔村被評為海南十大最美鄉村,大美村等15個村莊被列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榮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71個村莊被列入海南「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特別是大美村、敦茶村被列為3A級美麗鄉村。大豐、老城等7個鎮被列入全省百個特色產業小鎮,編制完成7個特色產業小鎮產業規劃,從中謀劃生成項目28個,計劃投資164.67億元,助力加快城鎮化步伐。

(六)堅定不移抓治理、優環境,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的理念,切實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新路徑。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落實建設美麗中國重大部署。完成編制和實施生態縣規劃(2013-2020),全面完成生態現代化建設中期目標。「綠化寶島」造林綠化9.4萬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成立了全國第二個縣級碳匯專項基金。澄邁縣、老城開發區分別被確定為第一批、第二批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單位,被評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拆除違法建築27.41萬平方米,整改完成70宗海岸帶違法違規問題,立案查處海岸帶違規排放企業13家,拆除海岸帶違法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開展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加強南渡江生態環境保護。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6%。大氣、水體、近海海域等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2015年,萬元GDP能耗為0.5108噸標準煤,比2010年下降12.5%,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大力推廣清潔能源。中電國際、神州車用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示範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建10076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成金江和老城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率達70.5%。建成6座垃圾中轉站,12座垃圾收集站投入使用,形成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三級管理體系。我縣生態現代化建設做法和經驗先後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8家中央媒體集中立體宣傳報道,海南綠色崛起的澄邁實踐引起全國廣泛關注。

(七)堅定不移惠民生、促和諧,民生福祉不斷改善。

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標,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福祉不斷增強。五年民生支出166.2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持續實施「8+2」民生工程,五年辦成省縣為民辦實事項目82件,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一是建立完善社會救助、醫保、社保和城鄉低保等四大保障體系,實現全縣人口全覆蓋。新農合參合率99.5%,城鎮居民醫療參保率96.5%。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每月人均1838元,比2011年增加781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45元。五年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3.13億元,發放80歲以上老人長壽補貼1.04億元。二是2013年率先全省對建省後被徵地農民實現養老保障全覆蓋,惠及5.18萬人。三是把保障性住房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5603套,改造農村危房17028戶,改善和解決了12.25萬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差和住房困難問題。四是實施精準脫貧。五年投入扶貧資金2.21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04個,減少貧困人口20018人。五是紮實推進就業工作。五年新增就業人員4.0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一是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五年累計投入教育資金42.71億元,加強教育軟硬件建設。基礎教育在全省實現「八個率先」。「全面改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創建省一級甲等學校1所,省級規範化學校10所,縣級規範化學校75所。新建思源高中、思源實驗中學、愛心學校、特殊學校等4所學校,大拉教育園區初現規模。改擴建縣職業技術學校,學位增加到5000個。建成25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新增學前幼兒學位9000個,率先全省實現每個鎮有兩所以上公辦幼兒園。建成紅黃藍國際幼兒園、青苗國際雙語幼兒園等省內一流水平幼兒園,動工建設青苗國際雙語學校。二是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五年累計投入醫療衛生資金9.3億元。建成規範化村衛生室152間,標準化村衛生室覆蓋率100%,率先全省實現村村有標準化衛生室目標,打造了「三公里就醫半徑」。率先全省啟動「健康海南、澄邁先行」醫療健康信息化建設項目,經驗在全國27個省市推廣。亞洲最大的民營醫療集團——印度阿波羅醫療集團落戶我縣。自2009年起持續8年實施「微笑工程」,累計為全省貧困唇齶裂患者義診1000餘人次,免費實施唇齶裂整形手術229例。三是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建成農村文化活動室197間,率先全省實現行政村文化室全覆蓋。建成縣體育館等文體基礎設施。2013年被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國家第一批示範區中唯一的縣級單位。將26個火山岩古村落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花瑰藝術」、「冼夫人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社會治理取得新進步。紮實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建成縣級網格化指揮平台和老城鎮網格化指揮中心,全縣城鎮社區、農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分別達90%、70%。加強信訪工作,五年累計接待群眾來訪1642批6277人次,答覆網上信訪問題6525件,答覆率99%,化解歷史積案問題157件。着力建設基層平安體系,「三個中心、兩個工作站」覆蓋率達100%。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啟動三年禁毒綜合治理攻堅戰,老城鎮文大村、東水港村等禁毒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連續三年獲得全省安全生產考核第一名。在全省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考核中排名第一,質量工作考核全省名列前茅。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五年來實現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零發生。依法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較好地完成了計劃生育責任管理目標任務,連續七年被評為全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單位。爭創軍民融合發展實踐範例,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

此外,外事、僑務、對台、婦女、兒童、科協、殘聯、民族宗教等事業取得新的進步,審計、統計、郵政、地震、氣象、供銷、檔案、史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八)堅定不移強政風、轉作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始終把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作為努力方向,不斷加強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依法行政水平明顯提高。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主動自覺接受監督。共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358件、縣政協提案523件。堅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決策規則和程序,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改進和加強行政複議工作。完成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六五」普法。設立縣政府法律顧問室,建立起縣鎮兩級法律顧問、律師參與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工作機制,連續五年在全省市縣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中名列前茅。

政府機關作風持續轉變。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要求,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嚴從實整治「四風」和庸懶散奢貪、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實行領導幹部掛點聯繫村鎮、企業和重大項目制度,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深入基層、企業調研,幫助解決群眾、企業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三公」經費連續三年「零增長」。審計全覆蓋有力推進,開展涉農資金、「雙創」資金、扶貧資金等各類審計項目306個,共查處違規資金5349萬元。監察工作紮實有效,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238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75人,着力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在歷屆縣領導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繼承中創新、發展中突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委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屆縣政府班子持續努力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澄邁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向駐澄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澄邁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澄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政府的工作,關鍵在於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必須堅持理清思路、引領發展。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找准發展的突破點、破解難題的關鍵點,不斷探索符合澄邁實際的發展之路。二是必須堅持產業支撐、轉型發展。把轉型作為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立足縣情,前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紮實推進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突破口,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結果導向,以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四是必須堅持以民為本、共享發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經濟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將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五是必須堅持改進作風、保障發展。把作風建設作為推動改革發展的根本保障,面對發展中的矛盾、困難和挑戰,敢於碰硬、敢擔責任、敢抓落實,保持幹事定力,匯聚發展動力,提高執行力,形成了凝心聚力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南北發展不太平衡,城鄉差距比較明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基礎設施對加快發展的承載能力不足;生產要素成本高、人才不足、土地供需矛盾等瓶頸制約日益凸顯,核心競爭力不強;城鎮建設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優質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不足,教育教學質量總體水平偏低,教育資源配置還需進一步優化調整;禁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毒品蔓延源頭沒有得到有效整治;有的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適應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擔當意識、責任意識不強,不作為、不擔責、「庸懶散奢貪」等等問題仍存在。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敢於直面,不迴避,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今後五年(2017-2021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當前,我縣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處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圍繞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幸福美麗澄邁的目標,以黨代會提出的「八個堅持」為工作方向,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搶抓發展機遇,堅定必勝信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澄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省第六次黨代會、省委六屆歷次全會及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以全面建設國際旅遊島為總抓手,大力實施「三縣兩地」和「雙驅」發展戰略,弘揚「雙創」精神,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興產業、調結構、添動力、補短板、促發展」,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後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標是:

——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全縣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推進縣域南北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到2021年,三次產業比重趨近20:40:40,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五網」基礎設施短板得到補齊,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到2021年,縣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初步形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民生保障穩步提高。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進入全省上游水平。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全面完成生態環境六大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節能減排降碳嚴格控制在省下達的計劃目標內。大氣、水體和近海海域等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水平,生態現代化建設遠期各項規劃指標全面實現。

——治理能力大幅提高。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全省禁毒三年大會戰目標任務,着力建設「平安澄邁」。到2021年,建成「七大平安體系」,全縣公眾安全感指數和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都達到98%以上。

——人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持之以恆推進「雙創」,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到2017年成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到2020年前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致力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改革創新,致力提升發展核心競爭力。

大力實施「雙驅」發展戰略。一是實施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大力引進「高精尖缺」和「候鳥型」人才,完善海外高層次引才,柔性引才政策,優化人才發展政策和環境,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人才制度環境。加大縣內各類人才培養力度,用好用活本土人才,為各類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的平台和上升的空間,打造創業創新人才聚集高地。到2021年,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8萬人以上,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以上。二是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充分發揮「雙驅」基金作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鼓勵縣內骨幹企業設立和引進研發機構,大力提升企業技術研發水平,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三是建立創新型企業孵化培育機制,把海南生態軟件園等重點園區作為實施「雙驅」戰略的主戰場,引導項目、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園區聚集,打造眾創空間、眾創社區等創業創新平台。扶持返鄉大學生創業創新,帶動澄邁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優選之地。力爭到2021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家以上。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一是完成「多規合一」改革,推進規劃成果轉化運用,加快建立與「多規合一」相適應的規劃管控、行政管理體制機制。二是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編制監管清單,全面推行「兩書一制度」,實現網上申報和審批縣、鎮、村三級全覆蓋。三是完成金安農場設鎮,紅光農場、西達農場設居工作,將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移交屬地政府統一管理。四是穩步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在旅業、運輸服務、文化服務、服務外包等四個重點領域先行試點。五是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台,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六是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促進涉農金融機構發展。七是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做好「營改增」改革,全面實行「一窗一人一機」辦稅模式,降低企業辦稅成本。八是統籌推進戶籍制度、供銷社、審計、公務用車、殯葬、醫療衛生體制、事業單位分類等各領域改革事項,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一是弘揚「雙創」精神,有力有效推進「十三五」324個項目建設。二是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把投資重點放在補齊短板上,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薄弱環節的投資,確保生產性項目占項目總數的50%以上。三是完善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四是發揚投資項目大會戰、大行動的精神,加大項目跟蹤服務、督查督辦力度,營造抓項目擴投資的良好氛圍。五是做好項目招商,形成謀劃儲備一批、審批推進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投產一批的良好態勢,使項目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發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多渠道擴大消費。實施「八大消費工程」,着力吸引省內外遊客消費,挖掘縣內居民消費潛力。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做好生產要素協調調度,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促進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十一個產業,引導傳統企業技改升級,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做大特色農產品增量,擴大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快房地產去庫存,通過棚改安置、轉換功能、精準促銷等方式,消化庫存、優化結構。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社會民生短板,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

(二)聚焦結構調整,致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做大做強現代農業。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立足「長壽、富硒、綠色」優勢,不斷擴大特色品牌農業種養規模。到2021年,力爭獲得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農產品45種以上。繼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到2021年農產品可追溯率達90%以上。加快永瑞國家現代熱帶農業公園等項目建設。扶持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2021年,全縣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達1200家,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達到2家和25家。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集約發展低碳工業,着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集約化程度高的工業項目。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落實《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要,依託老城開發區,重點發展「五大低碳製造業」。到2021年,基本建成海南先進製造業基地。

加快發展互聯網產業。把互聯網產業作為優化結構的重要抓手,按照「產城融合」模式,集中力量打造海南生態軟件園和海南生態智慧新城。發展壯大福山互聯網農業小鎮,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以「互聯網+」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到2021年,力爭產值突破580億元,稅收達到23億元以上,成為全省互聯網產業創新孵化示範區和高端人才匯聚區。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加速旅遊要素國際化改造,推進「1+3」旅遊管理體制改革,2017年成立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工商分局。加快推進加籠坪熱帶季雨林生態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創新旅遊業態與旅遊產品,做好「旅遊+」文章,精心打造健康養生、休閒度假、民俗風情、森林探險、紅色觀光等旅遊產品和旅遊線路,構建以休閒低碳旅遊和養生度假為主體,以美麗鄉村旅遊為重點的全域旅遊格局。

壯大海洋新興產業。實施海陸經濟聯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海洋資源加工業,突出油氣資源開發和石油化工產業鏈的延伸,打造南海資源開發與服務保障基地。引導培育海洋生物製藥、海洋可再生能源、休閒漁業等新興產業。

推進醫療健康產業。緊抓健康中國戰略機遇,依託「世界長壽之鄉」品牌效應和生態、富硒的優勢,大力引進醫療健康機構,發展富硒農產品,開發保健食品、藥品和養老服務產品,做大「長壽產業」。規劃建設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發展醫療健康旅遊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康復康體養生勝地。

發展生態旅遊地產。加快房地產去庫存,嚴控純商品住房建設。以縣城和老城中心城區及各旅遊度假區為重點區域,積極發展度假酒店、康體養生、醫療康復和商業地產,優化投資結構,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大力拓展服務業領域。着力補齊三產短腿,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教育文化體育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全省產業優化升級的標杆示範區。

(三)聚焦城鄉統籌,致力推進區域融合協調發展。

推進縣域協調發展。以「多規合一」規劃為統領,圍繞「三縣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優化經濟布局,促進陸海統籌,按照「北強、中優、南控」的空間發展策略,加大資源要素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因地制宜構筑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產業經濟功能區」。以金江、老城等中心城鎮和產業園區為重點,以「產城融合」模式帶動周邊協調發展,形成「一都二中心三區四基地五鎮」發展新格局,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統籌城鄉均衡發展。一是加快路網建設。推進金江縣城區「一環九橫六縱」和老城中心城區「五縱八橫」骨幹道路建設,規劃建設縣城內二環路、海屯高速澄邁出口路、「四個風情小鎮」小火車旅遊特色鐵路、濱海旅遊公路等重點項目。二是構築現代通信網絡。實現光纖網絡全縣自然村全覆蓋,4G信號城鄉全覆蓋。公共WIFI網絡實現全縣景區、車站等公共場所全覆蓋。三是推進縣域電網升級。加快推進城鄉電網升級改造,新建和改造線路1100千米。到2021年全縣供電可靠率達到99.8%以上。四是加快氣網建設。落實全省「氣化海島」戰略,2021年縣城及老城地區人口天然氣氣化率達到35%以上,瑞溪、永發、福山天然氣氣化率達到20%以上。五是推進水網建設。着力推進水利「五大工程」建設。建立山洪災害防治區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抓好邁灣水利灌區規劃和幹渠建設,實現全縣水系連通。到2021年,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8左右。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促進城鎮轉型發展。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五個統籌」精神,全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一是以縣城中心城區和老城片區中心城區為龍頭,建立由縣域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中心居民點和一般居民點構成的五級村鎮等級結構體系。二是以「雙創」為動力,加快城鎮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以建設智慧城市為抓手,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推進福山鎮、橋頭鎮等2個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加快縣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推進南渡江金江段兩岸舊城改造。三是推進「美麗海南百千工程」,發展特色鎮域經濟和農村經濟,建成7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新建71個行政村美麗鄉村,推進「就地城鎮化」。

堅持軍地融合發展。落實中央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積極支持國防建設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增強全民國防觀念,進一步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爭創軍民融合發展範例。

(四)聚焦生態建設,致力打造綠色低碳美麗澄邁。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一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向綠色低碳要GDP,實施生態現代化「九大工程」。二是依託老城開發區、生態軟件園、金馬現代物流中心等低碳產業園區,大力發展低碳製造業、互聯網、軟件動漫、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業等綠色低碳產業。三是加快推進華能海口電廠光伏項目等重點能源項目,加強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嚴格控制農村建設用地規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擴大蓄能型集中供冷、綠色照明等環保節能技術應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引導重點用能企業技改升級,降低生產過程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三五」節能減排控制目標。

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堅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環境質量底線。一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機制,對高耗能行業實行階梯價格制度。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實行排污總量和排污濃度雙控制。二是打好「六大專項整治」攻堅戰,健全生態環境監察監測網絡,實施盈濱內海灣生態整治修復項目。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21年,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三是繼續實施「綠化寶島」大行動,改造和新造林綠化3萬畝。四是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爭取省內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落戶澄邁。五是完善環保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監督和激勵約束體系,對能耗1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單位進行節能目標評價考核,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

(五)聚焦「一帶一路」,致力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推進「海澄文」一體化。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加快推進澄邁與海口、文昌在生態環保、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土地岸線資源利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六個方面一體化。結合全縣空間「三區」發展策略和海澄文一體化空間發展布局,打造濱海綜合產業帶和濱海休閒旅遊帶。加強與省會經濟圈及省內各市縣的合作交流,優先在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加強合作,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

打造「一帶一路」倡議互通前沿。充分發揮馬村港區位和資源優勢,依託老城開發區、金馬現代物流中心、海口綜合保稅區,港區聯動,爭取設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能源開發利用、產能轉移、港口貿易、油氣開發和裝備製造等領域合作。完成馬村港區擴建三、四期工程,推進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建設。依託世界華文傳媒經濟論壇等平台,密切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往來、智庫交流。

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高地。以四大園區為平台,堅持內外聯動,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一是按照國家級開發區的標準,推進老城開發區建設,完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水產加工、無紡布巾和光電倍增管等優勢出口產品和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推動老城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二是金馬現代物流中心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打造海南核心物流集散基地和海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互聯互通前沿。三是瓊台全面戰略合作基地要積極推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澄邁示範基地建設,致力建設全省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的典範園區。四是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要以打造5A級景區為抓手,爭取建成全省首個以自駕車為主的離島免稅購物中心。

(六)聚焦民生福祉,致力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以赴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五個一批」工程,落實「六個精準」,落實精準脫貧「十項措施」,深入開展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設立縣級扶貧開發投融資平台,強化金融服務。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扶貧六大工程」。注重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把特色產業扶貧作為重要途徑,推進農村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按照「三年攻堅脫貧,兩年鞏固提升」的要求,到2018年底,確保脫貧1645戶7180人,鞏固提升1.11萬人,基本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提升,全縣人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是實施創業就業扶持工程。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進一步完善創業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保障。到202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建成省級創業型城市。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社保體系並軌。繼續推進「金保工程」,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建立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抓好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發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三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和基本養老金標準。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改善困難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加大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力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400戶。

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進「全面改薄」,推行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模式,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把思源高級中學創建成省一級學校。新建9所公辦幼兒園,普及3年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辦好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到2021年,力爭學前教育入園率達到95%,義務教育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輟學率控制在2%以下。

推進健康澄邁建設。落實中央「健康中國」戰略部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工作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健全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積極發展多元化養老服務。到2021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試點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工作。大力開展「一鎮一演」及文化下鄉活動。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文化體育產品和服務。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建設澄邁縣全民健身中心等文體基礎設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深入推進平安澄邁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嚴密防範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和風險,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全面推進陽光信訪,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堅決落實全省禁毒三年大會戰工作部署,開展「八嚴」工程,確保完成三年會戰目標任務。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完善「五級五覆蓋」「五落實五到位」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氣象、地質、地震等災害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健全城市公共安全體系,着力構建打防控一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強力開展打擊「盜搶騙」專項行動。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七)聚焦政府建設,致力提升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堅決履行職責,全力打造擔當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發揚「釘釘子」精神,抓好省委省政府和縣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完善目標管理、督查推進、績效考核機制。實施公務員綜合素質和行政效能提升工程,提高領導幹部新常態下抓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強政務督查和考核問責,對不幹事、不作為、不擔當的幹部要嚴肅問責。着力營造真抓實幹、狠抓落實的濃厚氛圍,為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幹部提供更大舞台。

嚴格依法行政,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全面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完善和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定的重大決策機制,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機制,將政府權力規範在法律框架內。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及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聽取意見,改進工作。全面落實「七五」普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作風建設,全力打造服務政府。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着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繼續推進簡政放權,重點加快推進審批事項網上申報、網上審批,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大幅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全面推行和細化「雙隨機一公開」模式,推進以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重點的綜合監管。深入開展惠民便民服務活動,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堅守法紀底線,全力打造廉潔政府。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履行好政府系統各級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對重點項目建設、重大資金安排,實行監察、審計全程監督。加強對行政審批、土地出讓、政府採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亂收費以及辦事不公、濫用職權等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為推進全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各位代表!

藍圖重任憑實幹,使命艱巨靠擔當!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不忘初心,搶抓機遇,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全面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澄邁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