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赤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赤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赤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赤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赤壁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18日在赤壁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赤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及「十二五」時期工作回顧

2015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圍繞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長遠目標,把握主動權,適應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改革開放縱深邁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48億元,增長9.99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5.9億元,增長7.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4.4億元,增長25.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25億元,增長13.1%;外貿出口總額9588萬美元,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4955萬美元,增長227.5%;地方財政總收入23.87億元,增長1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2億元,增長8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0元,分別增長10%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2.8%。辦理本級人大議案建議44件、政協提案65件,見面率、辦復率均為100%。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面完成,為「十二五」勝利收官劃上圓滿句號,也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先後獲批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榮獲中國青磚茶之鄉、中國米磚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市)、全國第二批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範縣(市)、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範縣(市)、全國鐵路護路工作示範縣(市),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連續九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連續兩屆榮獲全國科普示範縣(市)。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全省森林城市、全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示範縣(市)和學前教育發展示範縣(市)、全省旅遊產業發展突出貢獻縣(市)、全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優秀示範縣(市、區)、全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優秀縣(市)、全省全民閱讀先進縣(市、區)、首批全省法治創建工作先進縣(市、區)、首批全省健康促進示範縣(市、區)、全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市)、全省農村智能應急廣播網建設先進縣(市)、全省安全生產工作紅旗單位,連續四年榮獲全省「三萬」活動先進縣(市),連續六屆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連續十二年榮獲全省金融信用縣(市)。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辦成了一些大事,辦妥了一些難事,辦好了一些喜事。科學確立了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的戰略目標,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面戰勝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成功舉辦三國赤壁國際文化旅遊節和2015國際茶業大會、第二屆長江文化論壇以及三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我市被國際茶葉委員會命名為「萬里茶道源頭」,羊樓洞被授名「世界茶業第一古鎮」。

「十二五」時期,是經濟轉型步伐加快的五年。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三次產業比由「十一五」期末的15.6:49.7:34.7調整為13.22:47.39:39.39。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2.46倍、2.39倍和3.41倍,年均分別增長23.9%、24.3%和28.5%。「四個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我市獲批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縣(市),經濟開發區榮獲中國光電產業最具潛力園區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

「十二五」時期,是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的五年。堅持應急與謀遠結合、共建與共享並重,努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69.27 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33 倍,年均增長34.1%。公、鐵、水立體化、網格化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率先在全省縣級城市中步入高鐵時代。43.7平方公里的城市總體規劃獲批,8平方公里的生態新城建設框架拉開,城市建成區面積由「十一五」期末24.8平方公里提升到3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2.4%。

「十二五」時期,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五年。訪民情、解民憂、惠民生,着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1.67 倍和1.76倍,年均分別增長13.7%和15.2%。五年來民生類支出115.47億元,年均增長22.2%,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財政支出達到81.5%。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省內異地就醫住院費實現直接結算。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9920套87.05萬平方米,發放住房補貼17310戶。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不懈地擴大投資消費。加快項目建設,赤壁長江公路大橋被列為國家發改委首批80個鼓勵民資參與示範項目,已經掛網招投標,陸水二橋危橋重建竣工通車,武深高速赤壁南段建成,芳世灣大橋主體工程完工,107國道赤壁段通過交通運輸部「幹線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檢查驗收;陸水河節堤航電樞紐一期併網發電,二期船閘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蒲圻電廠二期、華舟應急裝備產業園一期,長城炭素二期、凱迪生物發電等建成投產。發展電子商務,成功組建省級電商示範企業綠購網,建成運營阿里巴巴村淘赤壁服務中心,第一批37個村級淘寶店開業,全市電商企業超過400家,支撐配套服務企業3家,電商從業人員5000餘人,網購人數超過10萬,我市電子商務縣域綜合發展指數全省排名第6位。培育城市新業態,新街口商業街、億豐建材商貿城、農貿批發大市場、赤壁國貿、家聯超市、中百倉儲、沃爾瑪購物廣場、華美達廣場酒店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十一五」期末的2倍多。

(二)堅持不懈地推動產業升級。工業方面,穩步推進工業崛起「六大工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收是「十一五」期末的2.9倍;高新技術企業由「十一五」期末的1家增長到1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經濟開發區建成面積1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98家。農業方面,着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97家、家庭農場31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獲批非遺「國保」,青磚茶再次成為外交國禮,榮獲百年世博名茶金駱駝獎,成為湖北省公共品牌,「三品一標」[1]產品達到64個;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現場會、咸寧市農產品加工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服務業方面,以旅遊業為主的服務業成為支柱產業,五年來接待旅遊人數2427.3萬人次,門票收入3.24億元,旅遊總收入130.5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6.3%、28.3%和35.4%,赤壁古戰場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順利通過國家景觀質量專家評審,赤壁鎮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銷售商品住房26770套282.83萬平方米,銷售額88.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6.8%、14.4%和28.6%;金融機構達到36家,存款餘額實現翻番、貸款餘額突破100億元。

(三)堅持不懈地激發市場活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並公布政府部門行政權力清單目錄,行政許可事項減至92項,精簡事項率達61%,審批時間壓縮30%;推進政務服務中心「提檔升級、二次創新」,135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可以通過互聯網申報辦理。加快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啟動實施「三證合一」[2],將市場主體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壓縮到14項,審批時限由15天壓縮到5天,五年新登記市場主體超過1萬戶。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成市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和4個村級試點。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公立醫院改革、教育綜合改革、文化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成立招商安商工作委員會,選派鄉鎮和市直部門優秀幹部,赴沿海和發達地區駐點招商。實施金融創新,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金牌電工、人福康華、嘉一高科等3家企業在「新三板」[3]成功掛牌,啟動發行10億元城投債;在全省率先成立民間資本融資管理服務中心,阿里巴巴「螞蟻微貸」落戶我市,上海勝道股權投資公司、成都海高財富分別在我市設立3億元陸水河股權投資基金和20億元綠色產業投資基金。

(四)堅持不懈地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城市頂層規劃,邀請國內一流專業機構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規劃,並實行「多規融合」。投資30億元統籌推進生態新城、光谷產業園產城一體開發,做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土地綜合利用、生態環境一體化,已完成貨幣工程量10.5億元。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積極開展「多城同創」,國家園林城市已經公示,五年新增遊園、公園11座,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8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近10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85%,綠化覆蓋率達到37.96%;新建公廁23座、垃圾處理場2座;新建公交站台150個、停車場5個,新增公交線路3條,投資2700萬元購置30台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成為全省縣級公交第一品牌。加快新農村建設,開展「三萬」活動和首批35個「美麗鄉村」試點,152個行政村通車率達到100%,累計完成電力和水利建設投資10.2億元,農村安全飲水通過水利部檢查驗收,建成30多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示範市通過驗收,我市在全省新農村建設暨城鄉一體化工作會議上作經驗發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藍天碧水淨土」工程,開展「綠滿赤壁」行動,森林覆蓋率達到43.11%;水質自動監測站建成,陸水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初見成效;強化污染物減排,華潤電力和晨力紙業煙氣脫硝、脫硫項目投入運行,空氣自動監測站啟動建設,完成了「十二五」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五)堅持不懈地興辦民生實事。經濟越是下行和困難,我們越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發展文教衛等社會事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更加規範均衡,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質改造穩步推進;人民醫院內科大樓建設進展順利,實施市中醫院綜合改革,市血防醫院託管經營運行良好,同濟赤壁醫院掛牌運營,血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新農合參合率持續穩定在100%;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擴大文化惠民覆蓋面,建成國家級圖書館等標誌性文化工程,赤壁摩崖石刻、新店土城遺址獲批「國保」單位;全面推進農村「一五一十」[4]工程,智能廣播村村通、網絡電視全覆蓋,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進一步繁榮。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擴大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推行醫療費總額預付方式改革,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落實到位;穩妥實施按標施保,規範完善信息比對,動態核減8137人。加強扶貧開發工作,五年脫貧33767人。積極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理各類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創建「平安赤壁」成效明顯;加強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森林防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六)堅持不懈地轉變工作作風。按照市委統一部署,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省委「六條意見」、咸寧市委「七項要求」,反「四風」,轉作風,政府系統思想、作風、能力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深入推進法治、務實、廉潔、高效政府建設,制定實施《赤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實施意見》,順利完成「六五普法」,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強化審計、監察、行政複議工作,開展以工程建設等領域為重點的源頭治理,認真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並報告工作,主動與市政協協商討論重大事項,自覺接受監督,五年共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1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273件。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政務、村務公開,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做好「雙擁」工作,軍民融合式發展深入推進。加強宗教管理,宗教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相適應局面不斷鞏固。新一輪援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對台、外事僑務、工會、婦女兒童、人民防空、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科協、統計、保密、測繪、氣象、地震、史志、機關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赤壁正在發生深刻而生動的變化,發展理念不斷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生機活力不斷顯現!所有這些,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咸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的堅強領導,歸功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歸功於全市上下的團結拼搏,歸功於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赤部隊和政法幹警,向中央、省駐赤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赤壁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發展不夠仍然是赤壁最大的實際,要實現轉型升級、綠色崛起,建成強而優中等城市奮鬥目標,必須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必須堅持以加快發展為要務,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必須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必須堅持以改善環境為保障,轉變作風,提升效能;必須堅持以服務群眾為宗旨,改善民生,促進和諧。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發展方式仍然粗放,高耗能產業比重較高,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發展後勁不足,新建的大項目、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偏少;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化程度不高;城市特色不夠鮮明、天際線不夠美,城區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壓力較大,公共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政府個別部門和黨員幹部對新常態不太適應,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需要提振,「不能幹什麼」已經形成共識、初見成效,但是「必須幹什麼」認識模糊、還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赤壁的發展既面臨新的重大考驗,又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機遇來自新常態形成的倒逼機制,來自國家五大政策支柱[5]和一系列「噴灌、滴灌」措施,來自正在深入實施的「一帶一路」[6]、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和中部崛起、武漢城市圈、幕阜山片區扶貧開發等戰略,來自赤壁作為萬里茶道源頭城市,分享「「一帶一路」互聯、萬里茶道共贏」的紅利,來自我市已有的一批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的有力支撐,來自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後發優勢的疊加效應。市委八屆五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赤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指導方針和主要任務。根據《建議》精神,市政府制定了《赤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審議通過後,我們將認真組織實施。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7]戰略布局赤壁實施,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搶抓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湖北省「一元多層次」 [8]戰略機遇,把握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捨、民生決定目的「三維綱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轉型升級、綠色崛起,做大做強「四個基地」[9],培育增長動力、補齊發展短板、拓展發展優勢,在咸寧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新局面。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環境承載力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力爭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兩番;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010年的3倍以上。圍繞上述總體目標,《綱要》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生態文明、公共服務、人民生活等5個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44項具體目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既立足於我市基本市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又體現了「摘桃子、栽苗子」的發展精神;既順應了中央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又順應了赤壁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干出新的作為,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保持戰略定力、強化責任擔當,破解發展難題,全面完成「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加快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步伐。

——崇尚創新,增強發展活力。推進機制創新,加強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11];深化行政管理和財稅體制改革;穩妥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分類改革;創新投融資、土地管理、戶籍管理和社會保障機制。推進科技創新,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將經濟開發區建成國家級高新區,加快蒲紡工業園和鄉鎮工業園轉型發展,全市高新企業突破40家,高新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工作機制;完善有利於創業創新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產業創新,做大做強「四個基地」,新增基地企業100家以上;着力打造百億茶產業、百億應急安全產業、百億電子信息產業等三個百億產業集群;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做優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實現工業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帶動,向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轉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突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實現農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機械化,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施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大力發展分享經濟、現代金融、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等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業,有序發展房地產業。

——注重協調,加快城鄉一體。強化全域赤壁理念,打通城市外環交通線,整合11個鄉鎮文化、旅遊、產業資源,形成以107國道、旅遊快速通道為軸線,以外環交通為聯結的「1345」[12]城鄉發展大格局。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切實做好城市工作,加快推進「五個統籌」[13],持續開展「多城同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建設宜居宜業、富有活力、山水人文城相融的現代化城市。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契機,支持鄉鎮發揮優勢,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建成一批工業型、農業型、商貿型、旅遊型、資源開發型等特色鮮明的鄉鎮。推動新農村建設縱深發展,加快供水、公交、燃氣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中心村建成城鎮化居民點,促進社區建設功能化、管理網格化,「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覆蓋。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深化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中國夢赤壁篇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倡導綠色,提升生態文明。牢固樹立綠色富市、綠色惠民理念,建設「兩型社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築牢生態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圍繞陸水湖風景名勝區、國家濕地公園打造城市生態綠心,加強黃蓋湖、西涼湖濕地保護,探索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推行「低衝擊開發」模式[14],實施綠色生態工程,推廣綠色建築,倡導綠色消費;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集中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治理,建成城區第二飲用水源;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統籌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推動低碳循環發展,開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和推廣,建成蒲圻電廠循環產業園。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整治非煤礦山,提高土地、礦產等各項資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權重,建成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

——厚植開放,深化區域合作。更加積極主動地實施開放先導戰略,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以更寬廣的視野、更有效的舉措促進市場深度開放,實現內外一體開放、進出雙向開放,打造赤壁開放升級版。發揮「萬里茶道源頭」優勢,以茶為媒、巧借善聯,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城市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積極參與「萬里茶道」申遺,將赤壁青磚茶和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打造成國際化品牌。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和省「一元多層次」戰略,增進與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城市的溝通聯繫,加強與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的深度融合,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建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節點。推進長江與陸水河融合開發,引江入城、通江達海,確保千噸級貨船直達城區。充分發揮高鐵優勢,借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要素配置優勢,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落戶赤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重視引進高端產業。着力推動出口增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優勢企業境外投資。

——推進共享,增進民生福祉。按照「人人參與、人人奉獻、人人享有」的原則,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促進幸福與經濟同步增長、農村與城市共同繁榮、民生與生態同時改善,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共享平等發展機遇,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使全市3.4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七通八有」[15],確保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發展學前教育,提升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辦好特殊教育,整合中等職業教育,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內涵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規範勞動就業市場,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完善就業援助制度,鼓勵自主創業。逐步建立全覆蓋、可選擇、多層次、能轉接的城鄉一體社保管理和服務體系。推進健康赤壁建設,創建一家三甲醫院,健全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以建設平安赤壁、法治赤壁和信用赤壁為目標,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機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信訪維穩和安全保障機制,鞏固和發展安定和諧的社會局面。

三、紮實做好2016年工作,奮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加快轉型升級、綠色崛起,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以上;外貿出口增長3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全面完成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為了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我們將堅決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好而快的要求,強而優的標準,嚴而實的作風,抓住關鍵點、打好攻堅戰。具體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穩定經濟增長。發揮新「三駕馬車」[16]的作用,擴大有效需求,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擴大有效投資。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主抓手,進一步做大發展底盤,力爭投資規模達到400億元。繼續對接國家「7+4」工程包[17]和省級20個投資專項,編制好政府投資項目滾動投資計劃。有序啟動已經納入國家和省「十三五」規劃的項目,抓緊爭取和實施國家專項債券資金項目,加快咸寧市確定的「雙十」項目[18]和我市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做好陸水湖與城區道路聯通工程前期工作,啟動建設投資30億元的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加快推進投資13.7億元的107國道改擴建,建成投資2.8億元的S361隨陽至雙泉段公路,確保芳世灣大橋儘快通車。着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深層激發市場主體投資活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拓寬項目建設融資渠道。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開拓新型消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支持綠購網創建國家級電商示範企業,支持阿里巴巴村淘項目、供銷電子商務和郵政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村級電子商務全覆蓋,健全市、鎮、村三級配送網絡,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啟動「赤壁外灘」建設,確保西湖國際廣場、赤壁印象「十五鎮」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家以上;繁榮發展社區商業,加強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餐對接,打造「一刻鐘」消費圈。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地產庫存。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利用國家戰略的引領作用,發展區域經濟。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締結一批萬里茶道沿線友好城市,共同推動萬里茶道申遺工作,鞏固擴大國際茶業大會成果。發展多式聯運,強化集疏運服務功能,使我市逐步從陸水湖走向深藍,實現通江達海。積極融入咸岳九區域一體化發展,啟動監利至崇陽高速公路赤壁段前期工作;與湖南臨湘市合作聯動,加快推進投資5.8億元的黃蓋湖防洪治理項目。

(二)調整產業結構。以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在優農業、強工業、興三產、建基地上下功夫,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做優第一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升茶葉和楠竹基地品質,擴大設施農業種植和養殖面積,進一步提高畜牧、水產、蔬菜、水果等特色種養殖業的效益和水平。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家。認真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強化金融支農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糧食有效供給能力。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做強第二產業。加快建設中部地區應急(安全)產業集群基地,組建安全應急產業技術研發平台,創建國家級應急產業示範基地。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19],制定赤壁行動計劃。支持長城炭素、人福康華、帥力化工等一批傳統企業大規模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推動機械製造與華舟重工深度合作。培育壯大高新產業,加快投資10億元的維達力電子玻璃、投資5.6億元的華舟應急裝備產業園、投資5億元的蒲圻電廠循環產業園、投資2.5億元的寶麗金包裝、投資1.5億元的威樂士等項目建設,確保維達力、億德汽配、震揚減震器、億高鏈條等30多個項目投產達效。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通過兼併重組、破產清算,清理「殭屍企業」,實現「騰籠換鳥」。發揮企業聯合會作用,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百名幹部進百企」活動,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整合資金重點支持納入「515」培植工程和成長工程的企業,力爭新增規模企業超過20家。

做大第三產業。加快建設華中地區休閒旅遊度假基地,構建「一心兩極三景四線」旅遊發展新格局。以陸水湖為核心,打造環湖綠道、葛仙山、雪峰山組群式城市休閒中心;以「三國赤壁故地」、「萬里茶道源頭」兩個世界文化品牌為引擎,引進戰略投資者開發羊樓洞「茶園春秋國際古鎮」、「萬畝茶園自行車慢行公園」,確保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豐富鄉村游、四季游、自助遊等旅遊產品,打造「田園柳山」、滄湖及黃蓋湖「荷色新村」、余家橋「百果八景」三大鄉村美景集聚示範區;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態休閒、文化研學、湯茶養生、鄉村度假」四大休閒旅遊環線服務功能,新改建旅遊廁所13座。加快建設華中地區現代物流基地,啟動建設水果冷藏保鮮貯運中心二期,開工建設赤壁現代物流園公路港物流中心、家電倉儲中心,加快推進望家歡國際農貿城,建成赤壁糧食物流園。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新增8家以上企業在「新三板」、「四板」掛牌;支持陸水河和綠色產業投資基金參與我市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爭取兩隻基金成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的子基金;深入推動銀企合作,引導規範民間融資健康發展,加強擔保平台優化整合,做大做強誠信擔保公司;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全省最佳金融縣(市)。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啟動建設五洪山養老、養生、養療服務中心和金潭湖國際養老中心,支持蒲紡工業園和城區辦事處整合資源,籌建一批養生休閒中心、醫療康復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形成「醫、護、養」一體化產業體系。

做實綠色基地。加快建設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示範基地引領體系,推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工作,以有機農業為突破口,重點發展有機茶葉、有機蔬菜、有機水產、有機水果,建成2萬畝有機農業示範基地,打造精品展示樣板。健全展覽交易體系,加快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中心建設,舉辦第四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健全質量標準控制體系,建成省級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建立健全產品質量信息溯源系統。以工業化理念謀劃基地發展,規劃推進綠色產品加工園區,引進有實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羊樓洞茶業與省聯投集團併購重組。加強農業與生態資源的融合發展,挖掘茶文化、農耕文化、養生文化等,打造農業休閒觀光旅遊線路。

(三)促進改革創新。以結構性改革為着力點,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突破,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化改革。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國家簡政放權各項改革舉措,做好「接、放管服」工作,整治「紅頂中介」;完善網上審批和並聯審批,對接咸寧市大數據中心,形成四級服務體系和信息系統,開通移動APP平台[20]。深化農村改革,着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全覆蓋,深化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和農田水利設施建管一體化改革,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居住證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辦醫,加快市中醫院綜合改革。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增強政府預算統籌能力。深化城投公司市場化改革,組建城投集團。大力推進商務、食藥監、教育、文體新廣、供銷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鼓勵雙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大力倡導全民創業,進一步放寬市場主體准入條件,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盤活蒲紡工業園閒置廠房和存量資源,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打造10萬平方米「雙創」孵化基地,組織創業創新大賽,培養100名「雙創」典型,確保市場主體戶數增長速度不低於18%,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力度,與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務、金融機構形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以上。加快發展「眾創空間」,建設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推動經濟開發區內涵式發展,使開發區成為帶動全市新一輪大發展的「火車頭」。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其團隊,注重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擴大開放。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全面實施小分隊招商、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培育壯大外貿主體,落實好外貿出口獎勵政策,繼續做好開口不出口和異地出口企業轉化工作,新增備案登記企業5家以上。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組織企業參加食博會、中博會、廣交會,引導企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開展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海外設立營銷點。提升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拓寬外資來赤投資領域,以外企引外商。

(四)做好城市工作。認真落實中央、省、咸寧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走赤壁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讓城市生活更加和諧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提升城市品位。堅持規劃引領,加快編制城區和鄉鎮控制性詳規,以及城市地下綜合開發與利用規劃,強化城市色彩和天際線規劃控制,城市設計進一步凸現地域特色、傳承歷史文化,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區,以文化城、以文化人,叫響三國赤壁和茶道源頭城市品牌。繼續開展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省級環保模範城、全省歷史文化名城等「多城同創」,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開展城市「綠色發展提質增效年」活動,建設城市、片區、社區三級綠道和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重點建設陸水河城區段慢行綠道和環陸水湖自行車綠道,將古城牆和小遊園、森林公園這些「盆景」串珠連線、連成風景,使城區變成景區。

完善城市功能。統籌城市地上和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生態新城中央商務區、文體中心建設,建成城市規劃館,投資3億元建設城鎮供排水基礎設施,投資1.5億元建設海綿城市[21],投資3千萬元建設白石港大橋,投資1億元建設城市停車場,投資7千萬元整治加固陸水河二橋至黃龍段「一河兩岸」。加快產城融合,配套完善新城區水、電、路、天然氣、寬帶和通訊網,實現綠化、美化、亮化。加快18萬平方米2200戶城市棚戶區改造進度,啟動砂子嶺社區安置點建設,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

加強城市管理。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城市管理法制化、社會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打造智慧城市,以「互聯網+」[22]網格化城管為抓手,整合公安、消防、綜治等信息平台,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建成一批城市公共服務空間,構建信息化大城管格局。深入開展控違拆違工作,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不建沒有經過規劃的房屋。堅持問題導向,優化城區交通微循環,逐步解決道路擁堵、汽車尾氣污染和停車難;將城區公共道路全部納入環衛清掃範圍,建立社區物業管理機制,持續開展一月一次「萬人潔城」活動,改變城市「髒亂差」面貌。建立市民行為規範,引導約束市民行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堅持安全第一,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確保水、電、氣、油供應安全,確保橋梁、涵洞、水陸路交通安全。

(五)補齊發展短板。堅持全域赤壁和綠色發展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大力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城鎮化,積極破解城鄉二元結構。

建設美麗村鎮。按照「1345」城鄉發展格局,着力打造車埠綜合製造園區、光谷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泛陸水湖休閒旅遊功能區等「三個主題功能區」;赤壁鎮、趙李橋鎮、官塘驛鎮、神山鎮等「四個重點特色城鎮」;產城融合發展區、生態農業與三國文化旅遊區、茶產業與休閒養生旅遊區、竹產業與生態休閒旅遊區、特色農業與濱湖旅遊區等「五大功能板塊」,構建多樣化的城鄉特色空間。繼續支持柳山湖創建四化協調發展的省級科學發展示範鎮;支持趙李橋建設湘鄂邊界明星小城鎮。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嚴格控制107國道和旅遊快速通道沿線農村建房,促進集中式建設、社區化管理、集約化發展,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優化城市公共交通,促進城市公交向農村延伸,打造全國縣級公交一流品牌。在城區及周邊鄉鎮新建和改造一批垃圾轉運站,並配套垃圾轉運車輛,實現污水、垃圾分類處理。投資1.06億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

優化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加強山體、水體、濕地保護。全面防治大氣污染,重點整治非煤礦山,依法關閉不合規採石場,控制建築工地揚塵污染,加強餐飲油煙治理,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深入開展「綠滿赤壁」行動,綠化造林4.4萬畝,綠化縣鄉通道21條、村莊50個。進一步加強陸水湖、黃蓋湖、西涼湖等17個湖泊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城區及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對市供水總公司進行改制,提升城市供水水質,啟動第二水源建設前期工作。清理閒置用地、低效用地,努力提高存量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精準扶貧脫貧。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第一戰。實施精準脫貧「五個一批」計劃,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醫療救助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具體抓好貧困村「七個一」工程和「十個到戶」工作: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脫貧致富規劃,發展一個以上優勢明顯的群眾致富主導產業,扶持一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解決一批教育、文化、衛生、社保等民生問題,實施一批改水改廁、綠化美化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建強一套基層村「兩委」班子;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到戶,產業發展項目到戶,產業扶持小額貸款到戶,資助貧困生完成學業到戶,易地搬遷扶貧到戶,危房改造重建到戶,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到戶,改善民生工程到戶,人居環境到戶,社會保障到戶。利用農發行貸款在官塘驛、趙李橋、新店等鄉鎮建設集中安置點,對全市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和其他特困居民進行集中安置。新修羊樓洞-羊樓司和大嶺-萬畝茶園兩條扶貧公路,全年實施技能培訓3239人,脫貧7000人,7個貧困村「出列」。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掛圖作戰」、銷號管理。

(六)提升民生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量力而行、竭力而為,進一步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強化保障服務。擴大社會保障範圍,全面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動社會保險從制度全覆蓋到人群全覆蓋,加快社會保障卡開發應用。建立健全被徵地養老保險補償機制,實行「先補後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改造農村危房。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等兜底性制度。堅持教育優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質改造,在新城區建成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娛演藝、網絡文化等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開展送戲、送書下鄉活動,普及科學知識,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挖掘、整理、傳承民俗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出更多理論成果和文化精品。推進健康赤壁建設,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推廣居民健康卡應用;優化衛生資源布局,啟動婦幼保健院搬遷工作,建成市人民醫院內科大樓和血防醫院業務樓;健全衛生計生服務體系,抓好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創建全國慢性病防控示範縣(市);全面實施國家二孩政策,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保障婦女、兒童、職工、老齡人合法權益,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建設法治社會。深化「法治赤壁」建設,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引導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繼續開展法律服務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建設基層「律師工作室」,啟動「七五」普法工作。深化「平安赤壁」建設,健全多元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防、化解機制,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格局;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發揮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作用,完善農村和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努力提升群眾的「一感兩度兩率」。完善社會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和救援機制,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依法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行為,預防和減少公共安全事故。統籌推進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加強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支持駐赤部隊建設,抓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抓好檔案、保密、方志、統計、文聯、移民、氣象工作,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等工作。

辦好惠民實事。(1)加強陸水湖環境綜合治理,建立水質良好湖泊長效保護機制。(2)在中心城區推行「禁限鞭」。(3)取締占道、擾民、污染嚴重的餐飲夜市,規範城區夜宵市場。(4)改造車站路、黃龍路北段、陸水湖大道北段、蒲紡人行道,延伸子敬路。(5)改造陸水二橋橋頭互通,建設人民廣場南側公共停車場,新建城市公廁6座。(6)除險加固12座小(二)型水庫;加固加高望山垸、大橋垸、青林垸堤防。(7)有效緩解東洲橋擁堵問題。(8)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市。(9)免費為育齡婦女開展「兩癌」篩查、為30歲以上高齡孕婦開展唐氏綜合徵篩查。(10)建設農戶科學儲糧倉3000套,新(改)建村級綜合服務社30家。

(七)加強自身建設。圍繞建設法治、為民、務實、清廉政府履職盡責,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規劃指導和經濟運行分析調度,提高經濟運行的穩健性。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和電子政務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有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重大事項向社會公開,重點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收支預算等領域的信息公開。

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將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推進政府及其部門職責的法定化,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規則。加強政府智庫建設,健全決策法律顧問制度。加大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範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推進執法信息化建設。

進一步提升政務效能。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尤其是領導幹部要腳踏實地、實幹苦幹,求真知、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爭當「兩為」[23]幹部。要健全能定責、可追責考核機制,明責、履責、驗責、問責,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主體責任鏈條,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強化雷厲風行的作風,堅決糾正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嚴厲懲處失職、瀆職行為,確保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進一步推進廉政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養成在加強監督常態下的工作習慣和行為自覺。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持「一崗雙責」和「力度統一」,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咸寧市委七項要求,以及市委直接聯繫群眾五條規定,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各位代表,回顧「十二五」,勤勞智慧的赤壁人民創造了輝煌成就;展望「十三五」,全面小康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繼往開來,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團結拼搏,為加快建設強而優中等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名 詞 解 釋

  

1、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

2、三證合一:將企業依次申請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為一證。

3、新三板: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台,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4、「一五一十」工程:抓住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在村(社區)一級建設一個中心文化廣場、一批文化中心戶、一組文化牆、一個文體活動隊、一個志願者隊伍;緊扣「中國夢•我的夢」這個主題,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

5、五大政策支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6、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7、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8、「一元多層次」戰略:「一元」是以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為統領;全面實施「兩圈一帶」總體戰略、「四基地一樞紐」產業發展戰略和「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打造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別山革命老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等一系列重要載體,形成區域全覆蓋、各級全統籌、多載體支撐、多平台推進的戰略體系。

9、四個基地:中國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中部地區應急(安全)產業集群基地、華中地區現代物流基地、華中地區休閒旅遊度假基地。

1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改善供給環境增強供給動力、提升供給效率、優化供給結構,進而促進經濟更加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

11、全要素生產率: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被視為科技進步的指標。全要素生產率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

12、「1345」:「1個中心城區」:包括蒲圻區塊、赤馬港區塊、陸水湖區塊、中伙鋪區塊;「3個主題功能區」:車埠綜合製造園區、光谷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泛陸水湖休閒旅遊功能區;「4個重點特色城鎮」:赤壁鎮、趙李橋鎮、官塘驛鎮、神山鎮;「5大功能板塊」:產城融合發展區、生態農業與三國文化旅遊區、茶產業與休閒養生旅遊區、竹產業與生態休閒旅遊區、特色農業與濱湖旅遊區。

13、五個統籌:中央城市工作會提出: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工作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

14、「低衝擊開發」模式:通過有效的水文設計,綜合採用入滲、過濾、蒸發和蓄流等方式減少徑流排水量,使城市開發區域的水文功能儘量接近開發之前的狀況,儘量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15、七通八有:「七通」是指通柏油路或水泥路、通電、通廣播、通有線電視、通寬帶、通電話、通客車。「八有」是指有安全飲水、有安全住房、有衛生廁所、有主導產業、有清潔能源、有村級衛生室、有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有電子商務信息平台。

16、新「三駕馬車」: 新型投資、新型消費和新的區域經濟。

17、「7+4」工程包:國家發改委的投資儲備包。「7」是指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與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和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在內的「七大工程包」。「4」是指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4個新的重大工程包。

18、「雙十」項目:十個在建項目和十個前期推進項目。

19、《中國製造2025》:國務院於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強化高端製造業的國家戰略規劃。

20、APP平台:手機上的應用軟件,或稱手機客戶端。

21、海綿城市:形容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22、「互聯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形態和業態。

23、「兩為」:清廉為官、事業有為。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