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安偉
2018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及2016年工作回顧


    2012年本屆政府任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面對一波三折的宏觀經濟形勢,面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雙重壓力,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培育新動力,謀求新作為,拓展新空間,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


     五年來,我們扭住發展主線,穩增長備後勁,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全市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分別是2011年的1.3倍、1.7倍,年均增長8.2%、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長1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長13%,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新跨越。


     五年來,我們堅持產業為基,調結構增效益,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7.9∶68.1∶24優化至9.1∶57.4∶33.5,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7%,走在全省前列;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1年提高9.5個百分點,成為穩增長、擴就業的生力軍。


    五年來,我們狠抓基礎建設,強載體建平台,發展支撐得到新增強。三淅高速、鄭盧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項目建成,蒙華鐵路等一批鐵路項目加快推進,區域性交通樞紐初步形成。三門峽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鋁及鋁製品質檢中心、國家果品及果蔬汁檢測重點實驗室、省黃金貴金屬產品質檢中心等通關檢測機構建成。全市7個產業集聚區累計完成投資3031億元,年均增長29%,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陣地。服務業「兩區」建成區面積5.8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14個,從業人員5.7萬人,成為服務業擴量提質的新引擎。


    五年來,我們聚焦城鄉統籌,拉框架提功能,城鄉建設掀開新篇章。《三門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編制完成,陝州區正式掛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5萬,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義澠一體化步伐加快,靈寶市、盧氏縣城區框架拉大,帶動力持續增強;一批重點城鎮快速發展,打造美麗鄉村示範村204個,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縣城、中心鎮、美麗鄉村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全市城鎮化率53.1%,高於全省4.6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加快動能轉換,抓改革促開放,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放管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農村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政府機構、醫藥衛生等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機遇,持續擴大開放合作,累計引進省外資金1454億元,年均增長16.1%;實際利用外資46.5億美元,年均增長11%。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11家,建成省級院士工作站16家,省市級研究中心71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9%。


     五年來,我們注重以人為本,辦實事惠民生,群眾獲得感得到新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254元和11982元,年均增長8.6%和11.3%,是2011年的1.5倍和1.7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年位居全省前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累計實現16.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完成易地搬遷40665人,實施整村推進140個,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連年控制在3%以下。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穩步增長,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3.8%、90.6%。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崤函古道成功「申遺」,本科教育實現「零」突破,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晉升「三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艱辛奮鬥,我們深深感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堅持發展為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加快發展,提升發展,擴大總量,壯大實力。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重大決策事項及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依法規範權力運行,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改革創新中集聚動能、釋放活力。這些實踐經驗,我們將長期堅持並發揚光大。


    2016年,是本屆政府最後衝刺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啟下、開創局面的關鍵之年。我們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經濟全面企穩回升,底線構築更加堅實,重大項目全面發力,干成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取得了系列具有標誌意義的突破,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348.6億元,同比增長7.7%;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0.1億元,增長7.8%;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16億元,增長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83億元,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1.1億元,增長11.2%。


    2017年一季度,全市經濟持續回升,多項指標躍居全省前列,實現了首季「開門紅」。生產總值增長8.5%,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2%,居全省第1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居全省第2位;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8%,居全省第8位;進出口總值增長77.8%,居全省第2位。


     (一)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堅持重點帶動,一批事關全局的大事要事取得重要突破。「三大戰役」紮實順利推進。脫貧攻堅首戰告捷,全市精準脫貧34075人,超額完成省定目標,易地搬遷19484人,35個貧困村退出,榮獲全省脫貧工作成效考核第1名;大氣污染防治有力有效,PM2.5指標超額完成省定目標,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優良天數大幅增加;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三供一業」剝離移交等工作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實現重要突破。全市七批共69個項目爭取國家專項基金67.3億元,居全省第3位;20個省重點項目和242個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47.1億元、652.7億元,占年度目標的122.2%和118.9%,為經濟發展積蓄了巨大後勁。


    速達純電動汽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全國首批、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車牌照落戶三門峽。投資116億元的國道310南移項目全線開工,是我市建市以來投資最大的項目。蒙華鐵路、垣澠高速等項目進展順利,隴海鐵路取直改線、運三高鐵、三洋鐵路等項目取得重要突破,使我市朝着高鐵、高速「雙高中心」和客運、貨運中心邁出了實質步伐。央地合作邁出重大步伐。與中國兵器集團等12家央企簽訂19個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333.2億元,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空間。高等教育實現歷史突破。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三門峽技師學院一次性獲得省政府批准,三年內將形成聚集4萬人的高等職教園區,成為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重大改革創新取得重要進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成立市投資集團公司,初步建成了融資能力近期超千億、遠期超5000億元的融資平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啟動。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持續推進種養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特色農業持續壯大。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7%,增速居全省第1位。果品、食用菌、煙葉等特色產業持續提升,省市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39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18家,運行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400家,「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達138個,「二仙坡」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涉農電商突破2100家,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10億元,全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實施億元以上工業轉型升級項目53個,完成投資272.8億元,駿通車輛多功能起重舉升專用車、義騰新能源動力鋰電池隔膜、寶鑫電子專用銅箔等項目進展順利,德道電子汽車電子產品等項目建成投產,為加快先進製造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服務業擴量提質。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1%,占GDP的比重達到33.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三門峽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全市電商主體達到4522家,交易額突破42億元。成功舉辦第22屆旅遊節暨第4屆特博會,成功舉辦中國(三門峽)白天鵝·野生動物國際攝影大展,天鵝湖濕地公園、陝州地坑院受到中央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天鵝之城」品牌更亮、人氣更旺。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302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8.2億元,分別增長12.7%和14.5%。


     (三)「去降補」工作成效顯著。堅定不移去產能。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36萬噸,涉及礦井已關停到位。綜合施策去庫存,全市商品房庫存面積229.6萬平方米,比年初減少77.7萬平方米。服務企業降成本,實施降成本專項行動,9家企業進入省電力交易平台,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1540萬元;建立市縣兩級信用擔保服務體系,6家政策性擔保機構註冊資本達到3.6億元。因地制宜補短板,持續強化基礎設施、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等方面建設,大石澗水庫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達到136個,引進培養中高級人才4113人。


     (四)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加快。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總抓手,拉大框架,做優服務,做強功能,做旺人氣,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啟動。頂層設計初步完成,運營公司註冊成立,「一平台、兩中心、三應用」項目有序推進,朝着「管理一塊屏,服務一張網,決策一組數」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城市空間布局更加優化。陝州區撤縣設區,三門峽進入「一城兩區」時代;商務中心區完成投資75億元,「五縱五橫」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城市新中心形象初顯;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和三門峽產業集聚區套合完成,管理體制更加規範。湖濱區、陝州區、商務中心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聯動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功能品位持續提升。大嶺北路、崤山路等11條道路打通和提升工程完工,新增城市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黃河公園與陝州公園連接帶、青龍澗河景觀帶改造提升項目建成。潔城行動穩步推進,城市環境和秩序明顯改善,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覆審。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進展順利。


    (五)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轉型發展動力活力。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幅度居全省前列;營改增試點進展順利,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等農村改革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成績突出,受到國務院表彰,「智慧工商」大數據經驗在全省推廣。經濟發達試點鎮、醫療衛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公務用車等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開放合作不斷擴大。突出培育優勢產業,圍繞打造黃金產業鏈、鋁及鋁精深加工、旅遊業、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地區性交通樞紐深化招商,簽約招商項目142個,總投資607.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6億美元,增長5.4%;實際到位省外資金352.2億元,增長7.6%。進出口逆勢上揚,增長155.8%,增速居全省第1位。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邁出新步伐,省級協調機制和市級推進機制初步建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三門峽市與運城市平陸縣城際公交專線順利開通。政銀企合作成效顯著。先後與省農發行、國開行、建行簽訂總金額15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協調金融機構為121個項目貸款321億元,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


    (六)群眾生活持續改善。堅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投入不斷加大。「十項重點民生工程」持續推進,全市財政民生支出137.5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3.6%。就業創業紮實推進。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認真落實穩崗扶持政策,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2%。社會保障穩步提升。城鄉低保年補助標準分別上調600元和450元,城鎮居民醫保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元,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農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到位。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面改薄」、城鎮義務教育資源擴充計劃紮實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引進江蘇教育集團清華園學校項目開工。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展順利,婦幼保健院和兒童醫院開工建設,全面二孩政策穩妥實施。《文化三門峽》叢書初稿編撰完成,「2016中國·三門峽橫渡母親河」活動被授予中國「體育旅遊精品賽事」稱號。精神文明成果豐碩。黃河公園、湖濱區澗南社區、靈寶河西村入選河南省首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範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志願者服務和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開展。社會大局保持平穩。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全面排查處置非法集資風險,信訪形勢總體平穩。持續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監管,平安三門峽、法治三門峽建設紮實推進,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


    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市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4件、政協委員提案230件。雙擁共建再創佳績,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軍民融合有效推進,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統計、審計、外僑、民族宗教、對台、史志、人防、氣象、防震減災、無線電、黃河河務、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市政府各項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向駐峽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廣大客商以及關心支持三門峽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基本市情還沒有根本改變,總量不大,綜合實力不夠強;傳統產業占比偏高,新興產業培育不快,結構不優,特色優勢不明顯,區域競爭力不夠強;農村貧困人口量多面廣,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轉型發展攻堅任務較重;城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欠賬較多,與群眾期望仍有差距,民生改善任務較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政務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少數公務員懶政怠政等問題仍然存在,優化發展環境任務較重等。對此,我們將在新一屆政府任期內,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託!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未來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攻堅期,也是加快建設省際中心城市的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國內宏觀經濟總體平穩的大環境沒有改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河南省「三區一群」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戰略的深入實施,將為我們加快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疊加機遇。從自身條件看,多年發展打下的基礎紮實,項目支撐有力,未來轉型發展的方向明確、目標清晰,特別是全市上下人心思穩、人心思干、人心思進的局面正在形成,敢於擔當、幹事創業的合力加速凝聚,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機遇承載使命,責任考驗擔當。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拼搏,經過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夠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省際中心城市這一目標,圍繞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這一根本,加快轉型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四個大市」建設,以「三次創業」凝聚人心士氣,以「效能革命」激發動力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決戰決勝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今後五年的發展目標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圓滿完成。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和黃河金三角地區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標繼續走在全省前列。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盧氏縣摘帽脫貧。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共同進步。


     轉型創新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顯著成效,特色農業持續壯大,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擴量提質,網絡經濟快速發展,努力建設新型工業化城市、高成長性服務業先進市、特色農業強市、網絡經濟大市,初步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史任務。


    省際中心城市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雙百戰略」 深入實施,城市框架顯著拉大,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初步建成「三地五中心」,即中西部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和全國有影響的行業數據中心、大健康中心,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黃金珠寶加工交易中心,黃河金三角地區客運中心和高等職業教育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帶動功能不斷增強,在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區域核心競爭力全面增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產業、新動能持續凝聚,產業實現鏈條由「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轉變,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文化資源深度開發,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基本建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重要板塊,文化競爭力持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市更宜居,生態競爭力持續增強;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守法誠信的發展環境和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新型智慧城市建成運營,服務競爭力持續增強,全面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教育事業全面進步。收入分配製度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三、201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十次黨代會、市七次黨代會各項部署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對於鞏固發展良好態勢,全面推進各項事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


    根據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進出口總值保持穩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左右;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任務,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緊緊圍繞發展壯大優勢產業,以大招商引進大項目,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


    強化招商引資擴增量。圍繞發展和壯大優勢產業,重點打造以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汽車為主的裝備製造產業園、黃金珠寶首飾加工產業園、銅精深加工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物流產業園,緊緊盯住重點央企、大型民企、新興市場主體,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強的項目。積極適應招商形勢變化,強化協會招商、網絡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實效。壓實工作責任,加強落地項目服務,重點項目實行「五個一」推進機制,切實提高簽約項目「三率」。


    抓好項目建設強基礎。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着力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抓好240個省、市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580億元以上。持續推進速達純電動汽車項目建設,確保按時順利通過工信部生產准入,加快建設5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同人鋁業鋁合金鑄造及深加工、戴卡輪轂鋁合金汽車輪轂項目,力爭早日投產;抓好凱斯曼(三門峽)汽車零部件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深入落實國家和省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支持政策,順應國家有序放開配電網、電信、市政、社會服務等領域市場准入,謀劃研究一批符合民間資本和各類產業基金「胃口」的好項目,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


    穩定經濟運行保基本。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建立土地、資金等重點要素與外部市場聯動調節機制。突出抓好企業服務,完善市領導分包、「首席服務員」等制度,持續搞好產銷、銀企、用工、產學研「四項對接」,加大對黃金、電解鋁、煤化工、裝備製造等困難行業的政策和信貸支持力度,實現主導產業經濟運行平穩。切實防範風險隱患,妥善應對不良資產、企業互保等風險,嚴厲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有效防控金融市場風險;引導企業強化風險意識,加強財務管控,優化債務結構,降低企業槓桿,穩健有序發展,有效防控企業經營風險;推動政府融資機制規範化、透明化和法制化,有效防控債務風險。


     (二)加快結構轉型升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努力走出一條結構優、效益佳、活力足、後勁強的發展路子。


    持續加快「去降補」任務落地。把「三去一降一補」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硬任務和轉型發展的着力點持續推進。去產能,合理安排產能退出時序和進度,做好14個煤礦的退出工作,妥善處置「殭屍企業」,用市場、法治的辦法做好去產能工作。去庫存,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調控房地產市場,通過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鼓勵農民進城購房、擴大公積金受益覆蓋面等措施,消化房地產庫存。去槓桿,把降低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探索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通過債轉股、資產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實施債務重組,優化負債結構。降成本,深入落實國務院降成本工作方案和省定50條措施,積極推動減稅、降費、降要素成本,同時推動企業「眼睛向內」降本增效。補短板,重點抓好投資100億元的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投資122億元的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投資65億元的城市生態水系工程等薄弱領域的重大項目,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化工業經濟「雙輪驅動」,圍繞提升中高端加工、邁向中高端水平這一目標,強化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接續替代產業培育「雙輪驅動」,一手抓黃金、鋁、煤化工等傳統產業提升發展,着力激活傳統動能,一手抓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銅精深加工、特種機器人、食品、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着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加快現代服務業提質轉型,重點抓好現代物流、黃金珠寶加工交易、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文化旅遊和健康養老等六大主導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促進電子商務持續發展。增加特色農產品優質供給,加強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開發、保護和利用,生產更多具有生態屬性的中高端農產品。以蘋果為突破,打造農業生產物聯網,完善農產品標準質量體系。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寺河山萬畝果園、二仙坡蘋果基地為龍頭,促進觀光農業、加工農業、體驗農業、鄉村旅遊有機融合發展。


    持續加強科學發展載體建設。堅持產業集聚區發展定位,突出壯大主導產業集群優勢,着力破解產業配套、融資支持、人力資源、土地保障、管理體制等瓶頸制約,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三上一提高」。全市產業集聚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以上。持續推進商務中心區擴容提質,年內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促進與陝州區、湖濱區及相關區域有機融合,實現聯動發展;加快招商項目建設、盤活問題項目,推動各類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匯集,培育打造生產性服務業集聚中心。加快推進特色商業區設施完善和產業提升,重點抓好高陽山國際溫泉度假區、萬洋國際商貿博覽城等一批龍頭項目,打造優勢服務業產業集群。加快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完成總體規劃評審,先行啟動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


     (三)着力建設「三地五中心」,培育轉型發展新優勢。依託區位交通、自然資源、文化旅遊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着力打造「三地五中心」,為建設省際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在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上,依託現有產業基礎,重點打造汽車、黃金、鋁工業、煤及煤化工四大全產業鏈,着力打造裝備製造產業園、珠寶首飾加工產業園、銅精深加工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中加科技產業園、中國—以色列光電產業園,加快培育先進裝備製造業,改造提升水工機械、化工機械、礦山機械等傳統製造業,積極發展量儀、白剛玉等製造業配套產業,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在物流基地建設上,依託隴海、蒙華、三洋三大國家幹線鐵路交會優勢和金精粉、銅精礦大進大出實際,深化與杭州錦江集團等大企業合作,加快推進大宗商品物流產業園項目,建設「物流雲」和物流行業數據中心,積極推動冷鏈、保稅、電子商務等行業物流園區建設,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在旅遊目的地建設上,依託旅遊資源優勢,積極與深圳華僑城、旅遊百事通等國內大型旅遊集團合作,着力引爆天鵝湖、地坑院、三門峽大壩、豫西大峽谷、函谷關等核心景點,打造精品線路,發展智慧旅遊,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努力建設全國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城市。在行業數據中心建設上,依託氣候涼爽、地質穩定、電力充足等適宜數據機房建設的優勢,與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加快謀劃建設區域性大數據中心,努力打造全國有影響的特色農產品、黃金行業數據中心。積極培育發展智能裝備、信息感知、移動終端、新型顯示、智能應用等大數據端產品產業,以大數據引領業態創新和產業升級。在黃金珠寶加工交易中心建設上,依託黃金資源和精煉金產能優勢,整合小秦嶺等區域黃金資源,加快金源礦業、靈寶黃金股份等黃金企業改造升級,加快建設三門峽黃金珠寶交易中心、加工中心,打造特色黃金小鎮,推動黃金珠寶、黃金工業品加工、黃金交易等後續產業發展,打造黃金全產業鏈,建設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黃金珠寶加工交易中心。在大健康中心建設上,依託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多、溫泉品質好等自然資源優勢和道家養生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着力推動陝州高陽山、翡翠麗池溫泉擴大規模、提升層次,增強陝州地坑院品牌影響力,逐步把品質獨特的自然、文化優勢發揮出來,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休閒度假中心。推動市中心醫院、黃河醫院、中醫院做優做強重點專科,積極推動與鄭大一附院、省中醫藥大學等合作,建設集醫療、康復、保健、度假、養老為一體的新型醫養中心。加快婦幼保健院和兒童醫院建設,推動與互聯網醫療公司合作,建設高水平的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努力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醫療服務中心。在客運中心建設上,積極推進運十高鐵、運三高速、垣澠高速、欒盧高速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高鐵、高速「雙高」交會格局;搶抓國家低空空域開放機遇,謀劃推進三門峽通用機場、通用航空產業園等項目,努力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客運中心。在高等職教中心建設上,依託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創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加快獨立設置本科院校建設,全面啟動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進一步擴大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招生規模,力爭今年突破400人;積極抓好三門峽社會管理職業學院、三門峽技師學院招生工作;深化與中國黃金集團合作,推動黃金工業學校升格為三門峽黃金學院,推動建設一所本科、四所大專的高等職業教育格局,儘快形成聚集4萬人左右的職教園區,努力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高等職業教育中心。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初步建成新型智慧城市。順應我省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趨勢,搶抓從IT(信息技術)時代轉向DT(大數據)時代契機,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新型城鎮化相關部署,統籌規劃,一體建設,在線管理,不斷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努力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成先進」的目標。年內建成運行「一平台、兩中心、三應用」,即雲計算平台,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大數據中心,移動協同辦公系統、智慧城管、互聯網+政務,形成新型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


    統籌規劃。以政用、民用、商用為主線,以「優政、惠民、興業」為目標謀劃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動互聯網與政府治理深度融合,與便民服務深度融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與城市規劃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和人性化水平。政用方面,建設完成移動協同辦公系統、智慧城管和人口庫、法人庫、宏觀經濟庫等重要數據庫,做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用數據發展,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民用方面,建設完成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重點公共區域免費無線WiFi全覆蓋,推進醫療、教育、社保等智慧服務建設,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商用方面,圍繞企業對數據的需求,大力推進數據資源匯聚共享開放,構建大數據產業發展生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數據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專業化、市場化發展,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共采「數據金礦」,實現多方共贏發展。


    一體建設。堅持地下地上一體推進,線上線下一體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產業培育一體推進,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一體推進,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推進相關職能整合、項目整合和數據整合,統籌實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四個一」工程,即全市聯通「一張網」,數字空間「一張圖」,數據產業「一個園」,建設運營「一套制度體系」,形成軟硬結合、遠近結合、四位一體、系統完備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體系。「一張網」,就是推動互聯網、專網、物聯網建設,加快建設全市雲平台和大數據中心,推廣縣(市)城區光纖接入,積極開展4G+技術普及應用,推動區域互聯、萬物互聯、人人互聯,拓展網上空間,建設「網上三門峽」。「一張圖」,就是地下加快推進海綿城市、綜合管廊、人防工程建設,地上持續完善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紮實推進五原中路等12條城市道路、商務中心區供熱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儘快開工城市生態水系、青龍谷公園等重點工程,同步部署和採集相關數據信息,實時收集相關數據,着力打造城市地上地下空間數據庫,形成「圖上三門峽」。「一個園」,就是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堅持以特色農業大數據、物流大數據、黃金大數據等行業數據中心建設和大數據應用為基本方向,注重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與華為、中興、浪潮、啟明星辰等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積極開展大數據深度挖掘和創新應用,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大數據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產品,建成一批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大數據關聯業態,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大數據產業中心、大數據應用先導區、大數據企業集聚區和制度創新先行區,為全市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一套制度體系」,就是堅持自主可控可持續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道路,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創新。在領導體制上,加快組建大數據局,整合相關部門信息化職能,與新組建的國有控股三門峽崤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一同構成全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導主體和實施主體,全面掌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在政策機制上,加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研究,形成一整套制度體系,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線管理。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和政務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切實做到「三門峽在線」。實現城市日常管理在線,加快推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社區建設,讓城市運行更順暢,反應更迅速,管理更高效,處置更精準。實現民生服務在線,建好「12345」市民熱線平台,實現便民話務服務「一號通」;建設移動終端便民APP,實現便民查詢、辦理「一點通」;建設財政惠民資金支付系統,實現社保、醫保等便捷結算「一卡通」,讓群眾更好地享受到舒適與便捷。實現應急管理處置在線,加快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建設,提升消防、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質災害、群體事件等突發事件的智慧化監控和綜合處置水平,使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處置。實現政務管理監督在線,加快推進移動協同辦公系統、互聯網+政務建設,讓公務員履職盡責時刻在線、步步留痕,把權力關進「數據鐵籠」,推動效能革命深入開展,使政務更公開、更陽光、更透明。


     (五)持續強化開放帶動,不斷擴展發展空間。牢固樹立開放、競合、共贏的發展理念,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


    深入推進央地合作。加強合作意向的跟蹤對接,組織專人專班開展服務,建立周報制度,定期集中辦公,推動一批合作項目儘快簽約落地,加快陝州區航科總部經濟基地等項目進度,為全市轉型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支撐。


    持續擴大開放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持續完善通關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級黃金貴金屬質檢中心,積極與洛陽、西安等絲路沿線城市開展區域合作對接,實現借力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深入推進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加強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結合產業匹配實際,積極推動與中科院、中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


    大力發展外經外貿。用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城市機遇,擴大跨境電商產業園規模。積極推進鐵路口岸建設,爭取年內建成銅精礦進口指定口岸。穩步提升食用菌、鮮果、輪轂等傳統出口產品市場份額,組織開展三門峽名優產品絲路行活動,帶動更多終端消費品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去」,支持中原黃金冶煉廠香港貿易公司發展,進一步擴展外貿合作。


    不斷優化開放環境。強化「客商第一、服務至上」理念,為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着力營造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公開透明的法治環境、有諾必踐的誠信環境、和諧平安的發展環境、尊商富商安商的社會環境。


     (六)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入推進轉型發展攻堅。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結合實際制定轉型攻堅五年行動計劃,力爭今年在一些重點領域實現實質性突破。


    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市級投融資平台財務整合,推動市投資集團做大做強,力爭年內融資100億元。發揮好各類產業投資基金作用,謀劃建立智慧城市、文化旅遊、特色農業、黃金珠寶加工、節能環保、城市基礎設施等基金,以市場化手段帶動社會投資穩步增長。


    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攻堅。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開展國有企業領導選聘工作試點,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着力推動功能類、公益類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持續降低制度交易成本,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行權力、責任和效率清單,清理規範中介服務,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網絡,推動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


    深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縣級財政保障機制,繼續深化各項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抓好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建立完善社會保險費征管新機制。依託湖濱農商行和陝州農商行,謀劃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儘快完成「三塊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落實承包土地「三權分置」辦法,繼續深化水利、林業、供銷等改革。


    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落實義務教育縣級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整合中心城區教育資源、理順管理體制,發揮義務教育的基礎保障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教育領域,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持續推進資源管理、醫藥衛生、金融、科技、電力、價格、司法等領域改革。  


     (七)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打好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大氣治理攻堅,聚焦重點源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深入推進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全面完成省空氣質量改善終期考核目標任務。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一河一策、水陸統籌,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確保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加強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推進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物防治,嚴格危險廢物環境監管。


    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突出抓好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城市。繼續深入開展小秦嶺、黃河濕地生態環境整治,加快實施高鐵、高速、國道兩側通道綠化提升工程。完成造林35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31萬畝。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實施能源消費、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控制,開展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工程,實施綠色製造標準化提升行動,推進公共機構建築節能改造。建立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開展低碳試點示範。推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和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


     (八)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改善民生。集中力量辦好省市「十項重點民生工程」等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對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拿出「繡花」功夫,以建立產業扶貧基地(車間)為抓手,以提高貧困戶致富技能為根本,綜合實施一批產業扶貧、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工程,層層壓實責任,激發內生動力,創新方式方法,嚴格考核獎懲,確保按時完成5萬人脫貧、3.9萬人易地搬遷脫貧、91個貧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統籌解決城建遺留問題。結合去庫存,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盤活相關房地產項目。採取多種形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加城市供暖面積、提高供暖質量,切實解決入學難、如廁難、停車難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讓我們的家園更溫暖、更方便、更舒適。


    紮實促進就業創業。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快創業孵化園和創業基地建設,鼓勵大眾創業創新,重點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確保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以上。


    持續完善社會保障。全面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城鄉低保、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完善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落實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和殘疾人兩項補貼,切實兜住困難群體民生底線,使困難群眾心裡有溫暖、生活有奔頭。


    積極發展社會事業。紮實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和「全面改薄」工作,加快清華園學校、外國語小學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進健康三門峽建設,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深入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縣域綜合醫改,有序開展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健康簽約服務試點,落實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制度,落實好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優惠政策。加快「五館一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儘快開工建設廟底溝遺址公園,積極推進重大文化工程,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努力打造文化高地。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市第八屆運動會。


    不斷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入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堅持源頭控制、產管並重、重典治亂,堅決把好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每一道關口。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做好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加強網絡輿情管理,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持續推進平安三門峽建設,大力推行治安防控社會化,深化「一村一警」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培育社會文明新風。


    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支持駐三門峽解放軍、武警部隊、預備役部隊、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設,紮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入開展雙擁共建,讓軍政軍民團結之樹根深、枝繁、葉茂!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做好統計、審計、外僑、對台、史志、檔案、地震、民族宗教、防災減災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以新精神新理念引領政府改革建設、總攬政府職能轉變、貫穿政府各項工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自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嚴守政治紀律,恪守政治規矩,保持政治定力,始終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堅決把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辦事。堅持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執法監督,依法履行職能,把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


    開展效能革命,大力弘揚「三干」作風。紮實開展 「效能革命」,不斷強化政府系統的企業精神和競爭意識,大力倡導幹事、幹練、乾淨的務實作風,建立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健全政府工作落實首問負責制、辦文辦事限時制,進一步壓縮會議、精簡文件,突出干字當頭,真抓實幹、埋頭苦幹,以雷厲風行的實勁、一抓到底的狠勁、鍥而不捨的韌勁成就事業、造福人民。強化擔當盡責,改進績效考核辦法,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幹事,鼓勵擔當,鼓勵奉獻,與人民群眾同心協力,以實幹推動發展,以實幹贏得未來!


    加強廉政建設,始終保持廉潔本色。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實施意見,一以貫之糾正「四風」。聚焦重點領域,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持續優化政治生態。


    使命重在擔當,實幹鑄就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拼搏進取,奮力開創三門峽轉型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