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 | 2016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 2017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淮濱縣人民政府縣長 梁超 |
2018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
http://www.huaibin.gov.cn/xxgk/zfxxgkml/gzbg/webinfo/2017/06/phone1500128676725526.htm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建設「六大淮濱」和「濱淮福地、臨港強縣」奮鬥目標,搶抓機遇,務實重干,圓滿完成縣十三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52.21億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53.9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6.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86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08.5%、148.9%、153.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億元,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3%。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年居全市前列,多項工作獲得國家和省市表彰。
——三大產業實現新突破。產業結構更趨合理,一二三產比例從2011年的28.9:40:31.1調整至2016年的23.4:42.2:34.4,一產比例明顯下降,二三產業比例穩步提高。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千億斤糧食三大工程,累計新建高標準糧田45萬畝,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成功奪得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信陽精神杯,2016年糧食總產達到57.91萬噸。產業集聚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2.25億元,建成區面積達到7.1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28家,吸納就業4.6萬人,晉升一類和一星級產業集聚區。2016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2.61億元、完成增加值53.94億元、實現利稅26.37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 2.8倍、2.1 倍、2 倍。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快速成長。
——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淮息、淮固兩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淮河淮濱飲馬港建成並運營,農村公路暢通工程三年行動計劃超額完成,淮河大橋接長、S337線洪河橋改造竣工通車,走讀淮河項目持續推進。成功爭取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全國新農保試點縣、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試點縣,帶動一大批項目落地。大力推進教育體育園區建設,外國語學校、淮濱二中、濱城學校、實驗幼兒園等民辦學校建成招生。淮河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建成開館。臨港經濟區、造船產業集聚區、新城西區、商務中心區、淮河特大橋(二橋)、新增G328線、淮息航運、汽車客運北站等項目有序推進。
——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高標準修編《淮濱縣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縣城區框架拓展到4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4.6 平方公里,分別是2011年的2.5倍、1.9倍,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7.8%,比2011年提高近8個百分點。改造城區背街小巷72條,高標準建設總長32公里的10條城區道路。完善農村路網,通車總里程達到1830公里,較2011年增加312公里,改造升級省道77公里。淮河建材大世界和二道埂農貿市場建成運營。持續開展出租車、公交車、三輪車治理,縣城交通秩序明顯好轉。紮實開展「三違」整治和超限超載治理,城鄉建房秩序逐步規範,道路交通更加有序暢通。
——招商引資開創新局面。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出台優惠政策,強化要素保障,優化服務環境,五年來累計簽約項目204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72.59億元,浙商紡織、蘇商紡織、君子林服飾、麥得隆集團等一大批企業相繼落戶。珠江村鎮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原銀行在我縣設立分支機構,縣內金融機構數量增至9家,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成功舉辦淮河文化周活動和中華蔣氏根親文化研討會,淮濱知名度明顯提升。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2016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64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6元,分別是2011年的1.7倍、1.8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66.58億元、62.55億元,是2011年的2倍以上。義務教育持續均衡發展,新增教學班700個。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建成搬遷,新增醫療床位1030張,263所標準化村衛生室投入使用,群眾就醫條件顯著改善。脫貧攻堅紮實推進,5.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建設保障性住房5374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732戶,新建改建敬老院30所,4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連續實施重點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五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務實發展,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奮力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開創了淮濱發展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尤其是2016年,面對持續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和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堅定不移把穩增長作為工作重點,迎難而上,加壓奮進,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6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第1位;新入庫「四上」企業59家,數量居全市第1位;全縣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三項指標增速居全市第2位。在全市「爭先進、比貢獻」競賽活動中,我縣綜合考評獲得第1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基礎支撐更加有力。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年爭取上級投資項目166個,總投資33.2億元。6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9.63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的198%;14個重大產業結構升級項目完成投資10.89億元,占年度投資目標的110 %。
推進臨港經濟區建設。編制完成《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概念規劃(2016-2040)》,構建「一港六區一廊道」空間布局,信陽淮濱港建設已完成環評、洪評、規劃、選址等前期工作,淮河生態廊道、港口物流園區等項目正積極推進。
創新保障機制。實行重點項目督導例會制度,加大督查問責力度,着力解決項目推進中梗阻問題。全年共召開調度會22次,121個項目被累計調度192次,6個項目的責任單位被授予流動黑旗,對2個責任單位啟動黃色督查令。
優化項目服務。聚焦企業用工難、項目融資難、手續辦理難等實際問題,為企業招工2200人,為港口建設融資貸款3.8億元,為12家企業融資貸款1億元,為10 家項目企業代辦入駐手續40餘項。着眼企業降成本,實行減稅降費舉措,為企業減負830萬元。
(二)着力調整產業結構,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淮濱實際,突出淮濱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工業實力持續提升。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2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實現稅收1.46億元,榮獲河南百億產業集群30強,在全市產業集聚區觀摩評比中獲得第3名。主導產業進一步壯大,輕紡產業擁有規模以上紡織及配套關聯企業41家,食品產業擁有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20家,五穀春酒業「烏龍」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年造船175艘,產值7.9億元。全年工業用電量2.26億度,同比增長3.2%。
農業特色更加突出。繼續實施「弱麥強縣、食品惠民」戰略,我縣被列為全省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8個試點縣(市)之一,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擁有金豫南粉業、富貴食品等規模以上弱筋小麥加工企業12家,與五糧液集團簽訂優質弱筋小麥供貨協議,成為五糧液集團原料供應基地,成功申報河南省弱筋小麥農業科技園區。種植優質水稻44萬畝、優質花生7.3萬畝、有機蔬菜3.8萬畝、中藥材2萬畝。全省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暨「三秋」農機生產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我縣被確定為全省肉牛擴群增量項目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登記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26家。
第三產業逐步壯大。積極發展新業態,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園、佰德信息產業園、電商創業孵化園、電商物流產業園。佰德信息產業園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600多種產品上線交易。我縣跨境電子商務納入市級規劃。
(三)科學推進城鎮建設,城鄉面貌持續改善。以「三城同創」為抓手,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堅持科學規劃。編制完成了消防專項規劃、市場布局專項規劃、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東西湖AA級景區升級改造、走讀淮河項目二期及縣城12個小遊園等規劃設計。
完善基礎設施。清理整修新老城區主排水管網50公里,有效解決部分重點路段積水問題。完成第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第二污水處理廠已建成。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加強精細管理。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被確定為省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順利推進。新增城區道路綠化面積6000 平方米,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綠地率3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04平方米。查處「三違」案件284起,拆除違建面積1.2萬平方米,恢復耕地面積107畝。
改善農村環境。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完成19條精品線路、19個示範村和57個達標村創建工作。改造危房932戶,危房改造開工率、竣工率和信息錄入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持續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兩證整合」和「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全年新登記註冊各類市場主體2954戶,增長9.1%。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政府部門行政職權核減680項,核減率18%;減少行政審批項目197項,減少65%。啟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公務用車費用。縣國有農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墾專項改革試點農場。縣農聯社改制農商行工作順利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公立醫院全部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基本完成。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全面鋪開。
大力招商引資。立足於大招商、招大商,全年簽約各類項目32個,合同金額32.8億元;落地22個,總投資13.9億元;蘇美達、俊龍新能源等項目正加快推進。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7.55億元,引進外資4770萬美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搶抓貧困縣企業上市優惠政策,成功引進河南賽思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駐我縣。
擴大對外貿易。完成外貿進出口1559萬美元目標任務,培育出口資質企業12家。淮濱華英公司對外出口獲韓國官方註冊。
(五)強力推進綜合治理,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牢固樹立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理念,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
大氣污染防治紮實推進。314個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37個揚塵污染治理工程全部整改完成;加強散煤燃燒管控和加油站治理,拆改城區燃煤鍋爐56台;淘汰黃標車763輛、老舊車2121輛。夏秋兩季縣鄉村三級聯動,廣大幹部群眾苦幹實幹,秸稈禁燒實現衛星監測「零」火點。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33天,榮獲中國生態魅力縣稱號。
生態建設全面提升。新造林1.22萬畝,造林工作代表全市通過省政府檢查驗收。建成自主經營苗圃1100畝,繁育苗木500萬株。加強淮南濕地生態保護,補植蘆葦、蒲草900畝。
美國白蛾防治成效顯著。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實施飛防面積43萬畝,人防面積5.6萬畝,有效遏制了蟲情蔓延。我縣美國白蛾防治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立足於真幫扶、真脫貧,創新實施精準到村「1+7」、精準到戶「1+N」幫扶措施,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86億元,對全縣97個貧困村通村道路、飲水安全、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建設。投資6029萬元,實施到戶增收項目83個,對全縣未脫貧人口進行全覆蓋。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72戶,實行政策兜底1618人。369戶1676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9656人穩定脫貧。開展「脫貧攻堅·圓夢大學」捐資助學行動,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57人。2016年4月,在全省2015年度扶貧開發績效考核中,我縣獲得全省A類縣第6名、全市第1名。2016年度全省扶貧開發績效考核,我縣名列前茅。
認真辦好民生實事。在認真落實省重點民生工程、市「十件實事」的同時,大力實施縣10大類34項民生實事,全年用於民生支出27.38億元,是近年來民生投入最多的一年,人民群眾幸福感進一步增強。新建為民服務中心啟用,全年受理各類行政審批事項2.23萬件。淮濱高中、縣直幼兒園被授予河南省教師發展學校稱號,思源實驗學校建成招生。馬集、王家崗兩所衛生院成功創建國家級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全縣參合農民61.65萬人,參合率97.2%。兒童福利院、養老院建設有序推進,109所農村幸福院全部投用。市政道路「白改黑」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平安淮濱」二期1260個攝像監控全部安裝到位。投入運營電動公交車20輛,新建公交站台50個,3條公交線路實行公車公營。投資1.5億元用於城鄉電網改造提升。文化事業持續繁榮,掃黃打非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狠抓安全生產不放鬆,在全市「爭先進、比貢獻」安全生產專項考核中,我縣始終位居前列,被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優秀縣。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全年實現零命案;積極參加全市「獵狐行動」,境外追逃實現零突破,受到公安部及省公安廳表彰。防範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挽回經濟損失2億元。持續抓好信訪工作,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加強基層民兵隊伍建設,我縣民兵防汛應急演練工作受到省軍區表彰。
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持續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雙擁工作持續深化。縣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殘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全面加強,統計、農機、檔案、物價、郵政、人防、鹽業、商貿流通、史志、稅務、機關事務、市場發展、慈善事業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淮濱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成績,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農業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化進展緩慢;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後,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貧困人口多,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財政收支矛盾較大,公共服務欠賬較多,民生事業發展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大氣污染防治任務艱巨,水污染特別是養殖污染問題嚴重;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執行力不強、行政執法不規範、群眾辦事難等問題比較突出,少數幹部懶政怠政、推諉扯皮、擔當不夠,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努力做到讓人民滿意。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我縣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縣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期。我們肩負着加快發展、脫貧攻堅、轉型升級等多重任務,只要我們不斷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科學發展,就一定能夠奪取建設「濱淮福地、臨港強縣」的新勝利。
按照縣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指導思想,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着力推進脫貧攻堅,着力加快「一城一區三基地」建設,着力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着力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創新,着力優化產業結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開創我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9%左右,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左右,其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建設初具規模,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基本完成,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8%左右,2021年達到45%以上,城鎮功能和綜合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水利基礎設施達到防洪和灌溉要求,電力、天然氣資源基本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民生事業進一步發展。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社會保障全覆蓋,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大氣、水、土壤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綠色競爭力持續領先。
——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依法行政成為自覺,司法活動更具公信力。公共安全體系更加完備,群眾安全感顯著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堅持創新發展,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產業強縣戰略,食品產業進一步壯大,各類紡織服裝企業達到50家以上,造船產業集聚區實現年產值35億元。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和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到2021年建成高標準農田7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66萬噸左右;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實施創新驅動,建立和完善一批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發展商業貿易,積極發展休閒旅遊、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產業。
(二)堅持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打造水景生態園林城市,力爭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35萬左右。加快信陽淮濱港建設,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實施全縣水系連通工程,增強水資源保障能力。積極推動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和城鄉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逐步實現天然氣「城鄉通」。加快建設光纖寬帶、4G網絡,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三)堅持綠色發展,創建生態新家園。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力爭80%以上鄉鎮建成省級生態鄉鎮。加快林業發展,全縣林木覆蓋率穩定在27%左右。加強環境污染防治,空氣質量好於Ⅱ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全縣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實施美麗鄉村達標工程,建設幸福和諧的文明宜居鄉村。
(四)堅持開放發展,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業機械等各項農村產權在市場上交易。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鹽業體制改革。堅持開放帶動戰略,強化招商引資,力爭每年新簽項目金額20億元以上。加速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五)堅持共享發展,譜寫為民新篇章。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積極保障和擴大就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到2021年,全縣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考各項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健康淮濱建設,促進文化持續繁榮發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三、2017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 %,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實際到位省外資金增長8%以上,城鎮新增就業7600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任務。完成上述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精準發力,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脫貧攻堅是當前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任務,必須壓實責任、精準發力、過細工作,下一番 「繡花」的功夫。今年全縣要完成29個貧困村13200人脫貧任務,205戶960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實現兩個覆蓋。實現97個貧困村「1+7」全覆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達到脫貧標準;實現貧困戶「1+N」幫扶措施全覆蓋,脫貧人口實現「兩不愁、四保障」,穩定脫貧。
狠抓措施落地。產業扶貧是精準脫貧的核心動力,要大力實施「多彩田園」示範工程和產業扶貧「牽手」工程,圍繞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光伏發電、扶貧車間、電商扶貧等五大類,重點扶持發展弱筋小麥、優質花生、貓爪草種植及獅頭鵝、肉牛、稻鰍稻蝦共養等產業。弱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其中良種繁育面積達到5萬畝;建立6個規模在500頭以上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帶動3000戶貧困戶脫貧;97個貧困村每個村建一個300千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帶動5820戶貧困戶脫貧;扶持百亞工藝品、君子林服飾等企業在貧困村建立「扶貧車間」,實現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穩定脫貧。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加快實施防胡集中安置點建設,穩步推進分散安置。抓好扶貧項目建設,科學安排扶貧項目,精心組織項目實施。嚴格落實「四個一」定向幫扶,重點抓好97個貧困戶相對集中的非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
強化機制保障。紮實開展扶貧培訓,每月召開一次脫貧攻堅指揮部會議,定期組織產業扶貧觀摩,對幫扶單位脫貧工作加強督導,分析問題,研究對策,切實整改,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嚴格考評獎懲,修訂完善脫貧攻堅考核辦法,開展鄉鎮、縣直單位脫貧工作年度成效考核,嚴格獎懲和考核結果的運用。
(二)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堅持把擴大有效需求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舉措,以「項目建設年」為抓手,切實增強發展動能。
突出項目支撐。今年,全縣共謀劃實施投資項目402個,其中新建項目314個、續建項目88個,總匡算投資532億元,年計劃投資184.5億元。圍繞「五+九」發展定位和重點工作,實行「六區聯動、九部同戰」工作推進機制,每月開展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比活動,強力推進項目實施。繼續堅持重點項目周調度月觀摩制度、聯審聯批制度、縣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完善項目建設考評機制。
加快港區建設。圍繞打造「北有鄭州航空港、南有信陽淮濱港」對外開放新格局,強力推進信陽淮濱港建設,爭取上半年開工,年底完成工程量的60%,實現投資4億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淮河生態廊道建設,打造10公里濱水生態休閒景觀帶。大力發展軍民融合船舶產業園,高標準規劃建設造船產業集聚區景觀廊道。
積極發展新業態。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重點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節能環保、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家庭服務、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完成佰德信息產業園運營中心建設。加強與中合農發集團合作,加快建設淮濱農商智慧城。搶抓信陽創建國家級冷鏈流通示範市機遇,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冷鏈流通體系。
強化金融保障。加強融資平台建設,壯大資產規模,增強融資能力。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全年實現10家企業掛牌展示,實現直接融資3.5億元、間接融資9億元。加強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監管,及時發現和防範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非法集資打擊力度,確保金融領域安全。
加快發展旅遊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規劃實施淮南片區生態文化旅遊,打造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完善富昌花木基地基礎設施,提升規劃建設水平,加快打造AAA級景區,培育淮濱旅遊新亮點。啟動東西湖AA級景區升級改造。做好「十大景點」「十大美食」徵集推介工作。
(三)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工業提質增效
圍繞建設河南輕紡服裝加工、中原食品加工研發、內陸船舶製造維修三大基地目標,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加強載體建設。加快紡織科技試驗基地(紡織孵化園)建設,一期年內建成投用。抓好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高標準打造立城綜合服務區。謀劃中原化纖紡織品交易市場。打造一區多園,即產業集聚區內紡織孵化園、食品產業園、環保產業園、科技示範園等專業園區。
完善產業鏈條。圍繞輕紡服裝、食品加工、造船三大產業鏈圖譜,加快延鏈補鏈,化纖紡織機械規模達到20000台(套),年產坯布20億米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化纖紡織基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做好盛澤亨豐紡織、東莞興隆製鞋、遠超紡織、惠州製衣等項目後續服務工作。大力發展現代食品產業,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推動食品加工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啟動台商精緻農業項目。引進生產衝鋒舟、遊艇、執法艇、巡邏艇等產品,提升造船產業水平。
強化服務保障。全年為企業招工5000人以上,儲備土地1000畝以上,對集聚區企業新增貸款30%以上;繼續落實「零阻礙」服務,實行一站式辦公,提高行政效能;引導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優化債務結構,實現穩健發展。
(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供給質量
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開展農村改革發展「五個一」活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提升工程,在鄧灣、馬集、蘆集、固城、防胡等鄉鎮建設高標準糧田10萬畝。着力推進大洪河治理(淮濱段)、沿淮平原窪地治理,重點做好水稻、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範和良種示範,實現糧食生產能力穩中有升。抓好「糧安工程」,投資741萬元,實施糧庫智能化升級改造。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重點排澇閘站維修改造,做好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旱工作,確保度汛安全和抗旱用水需求。
調優農業產品結構。按照「四優四化」要求,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重點發展弱筋小麥、優質稻米、高澱粉紅薯種植,實現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開展種養結合,加快肉牛、肉羊等優質草畜發展。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扶持20個獅頭鵝養殖示範點,打造淮濱獅頭鵝品牌。抓好特色水產品養殖,推動水產養殖增值增效。大力發展蔬菜瓜果、中藥材、食用菌種植,把本地土特產和小品種培育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政策,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加快供銷系統試點縣改革、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和林權制度改革。
(五)推進城鎮建設,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圍繞建設水景生態園林城市發展定位,抓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淮濱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突出規劃引領。按照《河南省縣城規劃建設導則》,完成城市總體設計和23個專項規劃編制。啟動規劃展示館、科技館、體育館、城區小遊園和小廣場的規劃設計工作,做好新城西區、海綿城市示範區、水景與綠地景觀規劃編制,完成西城大道、楚相大道和環兔子湖水景生態線路規劃評審,規劃建設10萬平方米綜合性公園1處、美麗示範村3至5個。
提升承載能力。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建設無害化糞便處理廠和建築垃圾處理場各1座,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利用率達到40%以上。啟動實施淮河幹流取水工程,建設一座日供水5萬立方米的第二水廠。實施城市燃氣氣化工程,新建燃氣管道20公里。實施「綠化、亮化、美化、淨化、暢通」工程,打通白露河路及洪河路北段、立城大道南段、天府銘都項目前新規劃道路,完成曙光街和淮河大道、文化路、朝陽街西延伸線等建設,啟動蔣國路建設,加寬G328城區道路3.4公里,推進市政道路「白改黑」二期及一期配套工程,完成44公里幹線公路、城市出入口綜合整治;啟動黃砂專用通道、S214道路改建工程。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
加強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及交通秩序,打造烏龍大道、民政路、淮河大道和文化路「兩縱兩橫」市容市貌「嚴管街」。 繼續加強出租車、公交車、三輪車治理,合理布設交通隔離欄和標識,增加新能源公交車28輛,建設港灣站16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整合視頻監控數據,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數字城管系統。繼續開展老舊社區、背街小巷整治,改善群眾居住及出行環境。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公安、交通、城管、公用事業等部門力量,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啟動建設豫皖界交通、公安、林業、畜牧綜合檢查站。
打造宜居環境。繼續抓好烏龍步行街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房建設,加快推進天源·書香庭苑、城市廣場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加大「三違」整治力度,實行網格化管理,嚴厲打擊私搭亂建行為。堅持疏堵結合,依法按程序對農村建房和城市規劃區內拆舊建新行為進行審批。探索實施農村集中建房試點工作,逐步解決農村沿路無序建房問題。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人居環境治理,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清理專項行動,持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六)深化改革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協調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推進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減少對市場主體過多的行政審批事項,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明顯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實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制度,着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讓群眾辦事少跑路,企業審批更快捷。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改進預算控制方式,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大力推廣PPP模式,全面提升投融資能力。繼續推進公務用車改革。深入推進馬集經濟發達鎮改革試點工作。加快縣農聯社改制,6月份實現農商行掛牌。
強化創新驅動。創新融資模式,提高融資水平,增強發展動力。加強銀企深度合作,加大金融專業人才交流培訓力度,提升金融服務管理水平。建設涵蓋船舶檢驗檢測、技術培訓、商業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服務中心,提高造船產業集聚區服務水平。大力實施商標戰略,推動品牌創新,積極申報地理標誌商標。
(七)強化開放帶動,突出抓好招商引資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力度,不斷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全年引進項目35個以上,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不少於7個、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9個。
突出產業招商。緊扣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我縣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圍繞主導產業,大力開展專業化集群式招商,爭取引進更多主導產業類項目。
創新招商方式。堅持節會招商,大力宣傳推介,加強對接洽談。注重以商招商,拓展招商渠道。堅持大員上前、全員招商,對重點項目實行縣領導分包、相關部門負責制。堅持「一心兩團三組」招商機制,實施精準招商。
優化招商環境。嚴格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努力打造投資窪地、服務高地、創業寶地。強化項目落地後續服務,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環境,確保項目落得下、建得快、發展得好,以切實可行、更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和服務,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
完善招商機制。強化招商責任,將全年爭取省外資金和境外資金目標任務分解到43個招商責任單位,納入年度目標考評。實行月通報制度,定期通報責任單位招商情況,對全縣招商引資工作進行統籌督導。
擴大對外貿易。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引導更多的傳統企業開展電商業務,促進我縣工業品、農特產品藉助互聯網走出去。引導符合條件的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支持華順工藝品、君子林服飾等跨境電商企業,加強與網來雲商等電商平台合作。
(八)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認真貫徹《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格落實「藍天工程」行動計劃,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發揮「藍天衛士」作用,確保秸稈禁燒「零」火點。加強煤炭源頭質量管控,逐步實現高效燃煤鍋爐替代改造。強化露天燒烤和餐飲油煙整治,抓好縣鄉道路、建築施工、企業內部堆場等揚塵污染防治監管,新建2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實現縣城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繼續抓好中心城區煙花爆竹禁放工作。
強化水污染綜合防治。全面落實「水十條」各項任務,推行河長制,嚴格落實河段、湖區、水庫等生態保護和治理責任。狠抓工業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新建污水管網2.9公里。嚴格執行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各項規定,依法清理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污口。依法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戶),新上畜禽養殖項目,必須落實環保設施「三同時」措施。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繼續實施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工程,完成新造林1.1萬畝。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種植落羽杉、水杉、池杉等速生樹種,着力打造中原地區最大的落羽杉繁育基地。加強林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抓好美國白蛾、楊樹食葉害蟲防控工作。加強執法監督,對破壞環境的行為堅決打擊,對因工作不力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嚴格問責。
(九)加大民生保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加快一中分校和淮濱三小建設,實現城區新增100個教學班,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完成教育均衡發展創建工作。精心打造人防教育進學校及民防體驗館項目。建設特色中等職業學校,加快淮濱遠博職業學校搬遷。落實教育惠民政策,確保貧困家庭子女不因貧失學。
推進健康淮濱建設。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縣第二人民醫院醫改工作,全面推進縣中醫院國醫堂(中醫堂)建設和12所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加強「120」急救網絡建設,提高全縣院前救治水平。繼續創建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鼓勵有條件的鄉鎮發展醫養結合產業。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方便群眾就近就醫。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切實做好生育登記服務工作。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力爭全縣參保率達96%以上。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建設,開展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確保順利通過驗收。加快文化雲中心建設,完成圖書數字化管理「一卡通」工程建設任務。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以演代訓」活動,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做好文化館、圖書館、淮河博物館、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提升淮河博物館陳列布展水平,力爭達到國家三級館標準。做好蔣國故城遺址保護工作,積極申報張莊安寧古城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縣內文化遺址立標確界工作。淨化文化市場,完成縣鄉村掃黃打非三級網絡建設。
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加強社會保障和就業投入,完善基層就業和社保服務平台建設。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力爭全年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萬人。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養老院、兒童福利院、日間照料中心、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建設,完成縣級救災倉庫建設。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落實高齡補貼政策。堅持以人為本,繼續做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工作,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就醫、社保和子女入學等問題,讓他們心中有溫暖、生活有奔頭。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持之以恆抓好安全生產,提高安全意識,落實安全責任,開展隱患排查,實現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檢查,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和用藥安全。紮實開展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維護良好社會治安環境。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着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人民安居樂業。
繼續做好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加強國防教育,積極支持駐淮武警和消防部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密切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作用。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繼續做好統計、審計、農機、鹽業、煙草、商貿流通、氣象、史志、檔案等工作。
今年,在完成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同時,繼續實施縣重點民生實事,具體內容已印發,請予審議。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是政府必須堅守的信念。我們將牢記宗旨,提高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切實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守政治紀律,恪守政治規矩,堅決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始終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在縣委的領導下,把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嚴格履行重大行政事項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程序,自覺把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原則和要求貫穿於政府決策執行全過程。組織開展政府工作人員法治培訓,強化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深入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以明責、督責、追責為重點,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大政務公開工作力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努力打造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誠信的政府形象。
(三)推進務實政府建設。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反對空談,崇尚實幹,注重實效。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問計人民群眾多出實招。進一步壓縮會議、精簡文件、減少應酬,提高工作效率。堅持勤奮學習,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增強專業能力,努力提高公務人員業務素質和水平。狠抓工作落實,明確各方責任,層層傳導壓力,言必信,行必果,事情一抓到底,決不半途而廢。強化擔當意識,面對矛盾不迴避,面對困難不退卻,真正撲下身子,擼起袖子,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實現新發展。實行倒逼機制,強化督查問責,堅決克服慵懶懈怠、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現象,努力建設一支務實、擔當、進取、高效的公務員隊伍。
(四)推進廉潔政府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自覺遵守《準則》《條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20條意見及市委、市政府30條意見,強化正風肅紀,嚴格問責追究,堅決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努力建設勤政、為民、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
信心匯聚力量,實幹贏得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小康、建設「濱淮福地、臨港強縣」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