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 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應勇 2019年1月27日於上海市 (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
|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編輯過去一年,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按照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大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全年目標任務。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一是經濟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58.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預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三是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後增長7.1%,快於全市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五是生態環境繼續改善。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PM2.5年平均濃度達到36微克/立方米、下降7.7%。
一年來,我們以實際行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大力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編輯聚焦「三區一堡」建設,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減少到45條。率先試點跨境服務貿易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成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實現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覆蓋。自由貿易賬戶累計開立7.1萬個。「六個雙」綜合監管覆蓋所有監管部門和行業領域。「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第一批116項和第二批82項全面完成,累計146項改革事項在全國推廣。自貿試驗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項目累計超過200個。
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制定實施「擴大開放100條」,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對外開放率先取得新突破,新設外資項目數量、合同外資金額、實到外資金額均實現增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45家和15家。制定實施外貿「穩預期、穩企業、穩訂單」20條措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5.5%。組建「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對外直接投資中方投資額達到168.7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達到119億美元。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建設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創新發展、重組整合、清理退出項目282個,完成電氣集團整體上市和衡山集團公司制改革。率先制定實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7條」,民營企業工業產值、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增速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註冊企業1318戶,增長11.8%。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面提速。創新區域協作機制,跨省市合作機制實體化運作。推動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共建G60科創走廊等一批區域合作平台,省際對接道路貫通、市場體系建設等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取得新進展,協同創新網絡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持續加強。制定實施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方案。進一步加大力度,幫助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地區打好脫貧攻堅戰。
(二)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全力打響「四大品牌」
編輯「五個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工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基本建成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等大科學設施,成立國家集成電路製造業創新中心、腦與類腦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阿爾茨海默症治療新藥、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等一批科創成果相繼問世。啟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高層次人才進一步集聚。改革調整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機制和張江管理體制。原油期貨等金融創新產品成功上市,中國人壽上海總部等一批功能性機構落戶,持牌金融機構新增68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1600萬億元。妥善處置網絡借貸平台等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有序推進。啟動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實施國際會展之都建設行動,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1.9萬億元,口岸貿易總額突破1.2萬億美元。完成虹橋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改造,上海機場航空貨郵吞吐量、旅客吞吐量分別保持世界第三、世界第四,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郵輪母港旅客發送量保持世界第四。
「四大品牌」建設全面啟動。制定實施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的若干意見、三年行動計劃和43個專項行動,56家企業獲得「上海品牌」認證。制定旅遊、健康、體育等服務業促進政策,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深化落實「實體經濟50條」,制定實施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產業政策,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發布產業地圖,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特斯拉、大眾純電動汽車、積塔半導體等5個投資百億元以上和15個投資十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華力二期12英寸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片,工業投資增長17.7%、增幅創近十年新高,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產值增長10%左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低效益的落後產能1460項。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新集聚品牌首店835家,國際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第二位。細化落實「文創產業50條」,文創金融、產教聯盟等服務平台設立運行,世博文化公園、少兒圖書館新館、浦東足球場等開工建設,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海昌海洋公園等建成開放。
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持續推進。建成5號線南延伸段、13號線二期和三期共35公里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705公里。建設城域物聯專網,實現千兆寬帶市域全覆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着力打造「3+5+X」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區,臨港地區、世博地區和虹橋商務區功能持續提升,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地區整體轉型升級大力推進,金山第二工業區、星火開發區等加快調整轉型。國際旅遊度假區迪士尼新遊樂片區建成運營。提升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的功能和品質,完成20公里岸線景觀燈光的提升改造,啟動北外灘綜合改造工程。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成效明顯。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落戶,首批軍民融合重大產業項目發布。民兵調整改革創新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優撫、退役軍人安置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三)着力完善民生制度,切實加強公共服務
編輯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建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制定實施規範企業、境外人士購買商品住房等政策,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房價保持總體穩定。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1.2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14.6萬套,建成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放寬廉租住房准入條件,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8萬套。全面推開留改拆並舉的城市有機更新和歷史風貌保護,建立健全中心城區730萬平方米里弄房屋的保留保護機制,完成4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1046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110萬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繕保護。
就業、養老等服務保障進一步加強。制定實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技能提升等行動計劃,完成技能培訓105.8萬人次。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1家、養老床位7103張,完成1194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44家農村薄弱養老機構改造。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基本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提高最低工資、養老金、低保、醫療救助等保障標準。新增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1003個。新建改建標準化菜市場62家、社區智慧微菜場575家。
社會事業改革發展穩步推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率先探索幼兒托育服務體系,新設托育機構122個,新開辦幼兒園53所,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509個,規範義務教育秩序,啟動實施一流本科建設計劃。深化綜合醫改試點,啟動實施臨床重點專科計劃,着力理順醫療服務價格,17種國家醫保談判准入的抗癌藥納入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的覆蓋面擴大到666.3萬人,院前急救體系進一步完善。提升5129個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的服務功能,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9條、市民球場72片、益智健身苑點342個,成功舉辦第十六屆市運會等重大賽事。
(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社會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
編輯鄉村振興戰略有力推進。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實施意見,編制完成崇明、寶山、閔行、嘉定、奉賢、松江、金山、青浦等區的總體規劃,啟動建設鄉村振興示範村。完成涉及4.5萬戶的村莊改造和18.8萬戶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實施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劃定8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50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繼續快於城鎮居民。
城市精細化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完善綜合執法與行業管理的有機銜接機制,編制完成21部城市管理標準。推動「五違」整治轉向「無違」創建,拆除違法建築4275萬平方米,47%的街鎮實現「無違」創建。完成116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杆整治,拆除有安全隱患、違法違規的廣告招牌3.9萬塊。實施新一輪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完成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建成27個基本管理單元,完成居委會、村委會換屆選舉。加強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築施工等重點領域安全治理,推動8285家企業完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成功抵禦「安比」等颱風連續登陸。加快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餐廚廢棄油脂的閉環管理體系基本建立。智慧公安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社會大局保持總體穩定。
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啟動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1.1%,提高5.8個百分點。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建立健全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開工建設吳淞江工程上海段,完成698個住宅小區的雨污混接改造,劣V類水體占比從38.7%下降到18%。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建成再生資源回收點3374個,開工建設15個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全面啟動第二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制定實施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2平方公里。推進生態廊道建設,新建林地7.6萬畝、綠地1307公頃、城市綠道224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建成松南郊野公園。繼續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成功申辦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
(五)深入實施以「一網通辦」為重要標誌的「放管服」改革,全力優化營商環境
編輯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全面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00項、評估評審40項,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獲得電力、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納稅、登記財產等領域的辦事和審批環節減少30.5%、時間縮短52.8%,助力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78位提升到46位。實施9方面18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500億元。政府定價管理項目從53個減少到35個。率先制定實施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方式,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市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率先推進。組建市大數據中心,開通運行「一網通辦」總門戶,初步建立公共數據的匯聚、互聯、共享機制,基本做到統一身份認證、統一總客服、統一公共支付平台、統一物流快遞,初步實現公共數據從以部門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服務為中心轉變。推進審批服務事項全程通辦、全網通辦、全市通辦,1274個事項接入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90%的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99%的民生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
政府作風持續改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反「四風」、正作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當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大調研,着力解決一批基層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擴大公務員從業行為規範試點,廉政建設取得實效。
各位代表,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的重大舉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齊心協力,以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保障確保了首屆進口博覽會圓滿成功。首屆進口博覽會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17家境外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創造了多項國際博覽會紀錄,辦成了國際一流展會,得到了國內外高度讚譽。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堅定信心,主動作為,有效應對,經受形勢變化的嚴峻考驗,克服經濟轉型的多重困難,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奉獻智慧和力量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挑戰,政府工作仍存在許多不足。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進中有緩、好中有憂,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還要繼續加快,城市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有待繼續提升。企業負擔還需進一步減輕,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仍需持續推進。農村發展動力亟待增強,鎮村規劃編制亟需加快,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大推進力度。城鄉養老、幼兒托育、舊區改造、小區治理、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群眾關切的事情仍需下大力氣切實解決,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仍需下大力氣深化探索,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仍需下大力氣攻堅推進。我們要勇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準確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在抵禦風險、戰勝困難中實現上海發展的新躍升,以用心用情、實幹實效回報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二、2019年主要任務
編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十一屆市委六次全會部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全面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努力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更好為全國改革發展大局服務,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穩定在4.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以落實三項新的重大任務為引領,繼續解放思想,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努力發揮好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
編輯增設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功能,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市場要素配置樞紐。
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全力支持、全面配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方案制訂和落地,培育優質上市資源,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加強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堅持以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推進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持續激發國資國企活力。深化落實「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7條」,繼續開放民間投資領域,用好規模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推動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100億元,將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的規模逐步擴大到100億元,幫助企業有效緩解准入難、融資難等問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全力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合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
積極推動並認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繼續推進長三角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協同、生態環境、市場體系等合作項目建設,健全區域養老服務、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合作機制。深入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推動崇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加快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繼續幫助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精心辦好第二屆進口博覽會,加快建設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保稅展示交易常態化模式,引進更多的國際資本、國際企業,進一步放大進口博覽會的溢出帶動效應。繼續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往來。深化落實「擴大開放100條」,完善重大外資項目推進機制,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加快集聚、提升功能。多措並舉提升外貿抗風險能力,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更好發展。深化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加強外事、僑務工作。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編輯着力提升科技創新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
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集聚更多的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設施群,持續建設張江科學城。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和國際大科學計劃。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經費使用、創新成果權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高標準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國際運營試點平台。
加快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核心功能。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加快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引進一批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金融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建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化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推進離境退稅政策的升級擴圍,促進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的聯動發展。完善上海航運指數體系,積極發展航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充分把握消費需求是國內最終需求,多渠道擴大服務供給,提升產品質量,大力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推動商旅文體融合創新,推進郵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
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加快落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產業政策,深入實施智能網聯汽車等一批產業創新工程,推動中芯國際、和輝二期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量產,實現集成電路14納米生產工藝量產,推進昊海生物、ABB機器人、盛美半導體等項目開工建設。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實施改造示範項目200項。淘汰落後產能1000項。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合理提高工業園區、城市副中心等區域容積率,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里,強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提高城市經濟密度和投入產出效率。
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高標準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集聚更多世界級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家。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探索符合市場導向和產業變革趨勢的職稱評價辦法,建立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貫通制度,努力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高水平人才隊伍。
全面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建立軍民融合綜合協調、督導落實工作機制。建設軍民一體化的交通、人防等設施體系,實施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三)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編輯持續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強化分類施策、精準服務,完善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強人口服務管理。深化完善信訪工作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活動。推進智慧公安建設,加快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完善網格化管理,加強城市管理數據的整合應用。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建設,健全城市維護管理的常態長效機制。持續推進街鎮「無違」創建。完成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杆整治。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深化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綜合整治,實施50個交通擁堵節點改造。
堅決守住城市安全底線。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強化軌道交通、越江隧道、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消防、人員密集場所等安全監管,持續開展空中墜物、廣告招牌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完成10萬戶住宅的老舊燃氣立管改造。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實施餐飲業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完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
(四)持續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高質量發展更多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
編輯大力促進就業創業。深入實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行動,加強高校畢業生、失業青年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服務,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全面推進技能提升行動,深化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
加強養老服務和社會保障。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強化醫養結合,實現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街鎮全覆蓋,新增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0家、助餐場所200個、養老床位7000張,全面完成農村薄弱養老機構的改造提升。深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統籌提高養老金、低保等保障標準。新增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200個。
着力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常態長效機制,繼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租賃房建設,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進一步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萬套。堅持留改拆並舉,加大舊區改造力度,深化城市有機更新,加強歷史風貌保護,完成5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修繕保護100萬平方米里弄房屋。
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着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實施幼兒托育服務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普惠安全、托幼一體的托育服務體系,新增托育點50個,新建改建幼兒園30所。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550個。深入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完善初中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秩序。推動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啟動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試點。積極發展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
加快建設健康上海。構建以家庭醫生服務為重要支撐的社區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質量,推廣居民健康賬戶,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公立醫院治理機制,落實藥品集中採購試點任務,推進醫藥衛生信息互聯互認,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切實降低群眾醫藥費負擔。加快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五)提高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着力優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和空間布局,為增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建設機場聯絡線、軌道交通崇明線,加快建設10號線二期、14號線、15號線、18號線一期等128公里軌道交通線。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江一河」沿岸建設規劃,基本完成黃浦江45公里岸線的景觀燈光提升改造,加快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
推進「3+5+X」等重點區域建設。繼續支持臨港、世博、虹橋三大功能區域提升能級。啟動建設桃浦中以創新園,加快推動南大、吳淞、高橋、吳涇等整體轉型區域布局新興產業。繼續建設松江G60科創走廊、嘉定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區、東方美谷、市西軟件信息園、北外灘金融航運集聚區、市北高新園、長陽創谷、徐匯西岸智慧谷等產業新載體。強化產城融合,推進新城高品質建設。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5G網絡、新型城域物聯專網等建設。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強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助殘、交通、生態等領域的應用。加強關鍵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嚴格落實防護責任。
(六)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城市建設重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向郊區傾斜,促進農村進步、農業升級、農民發展,努力讓鄉村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亮點和美麗上海的底色。
編輯大力實施「美麗家園」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鎮村規劃編制,有序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鄉村風貌保護和引導,完成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行動。
大力實施「綠色田園」工程,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着力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快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應用。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發展糧經型、蔬果型等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大力實施「幸福樂園」工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開展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建設一批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造血」項目,切實提高生活困難農戶收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啟動實施萬名農民培訓就業計劃。深化鎮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民美好生活提升行動,加快培養新鄉醫,擴大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的覆蓋面。
(七)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進一步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着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標識度。
編輯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主題宣傳教育。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志願服務發展。保護利用革命文物,推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建設。全面完成第二輪新編地方志書編纂任務。
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世博文化公園建設,開工建設大歌劇院、馬術公園,建成程十髮美術館等文化設施。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深化落實「文創產業50條」「旅遊發展30條」,推動影視、演藝、藝術品等產業集聚區提升能級,加快打造黃浦江遊覽等世界級旅遊精品。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高質量辦好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推進百部精品創作工程。實施緊缺文藝人才引育計劃和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創新文化人才引進、培養、交流、激勵等機制。
加快體育發展。建成市民體育公園一期,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0條、市民球場60片、益智健身苑點300個。推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等產業創新發展,辦好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等重大賽事。
(八)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更大力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編輯深入推進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建設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系統,完成3600台燃油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強化重污染柴油貨車綜合整治,新投入使用的公交車全部採用新能源汽車,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面開展劣V類水體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和吳淞江工程上海段建設,完成960個住宅小區的雨污混接改造和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市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12%以內。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繼續推進土壤污染整治。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深入推進垃圾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開工12個、建成10個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垃圾綜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加大綠色生態空間建設力度。新建林地7.5萬畝。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推進合慶、莊行、漕涇等郊野公園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更加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持之以恆創造高品質生活,就一定能夠做出無愧於新時代的不凡業績!
三、紮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編輯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我們要着眼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以「一網通辦」為重要標誌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釋放社會創造力。
(一)深刻轉變政府職能
編輯實現營商環境改革新突破。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先行先試一批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在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上取得新進展。加大「證照分離」改革和複製推廣力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企業註銷程序,在減少審批事項、環節和時間上取得新進展。實施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實施力度,進一步降低社保費率,穩定社保繳費方式,在減輕企業負擔上取得新進展。
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行分類監管,探索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智能監管。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市區兩級重點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積極構建以中期財政規劃為依據的年度預算編制新機制。強化重大政策、重大項目投資的績效管理,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新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
(二)全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編輯加強數據整合共享。強化公共數據共享機制,簡化共享數據的申請使用流程,推進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數據的互聯互通。所有政府部門信息系統遷移上雲,實現全市公共數據資源集中統一管理。制定公共數據開放管理規定。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基本建成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數據平台。
建成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加快整合各部門政務服務資源。增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功能。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集成融合,推行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努力實現面向企業和市民的所有政務服務事項「進一網、能通辦」。
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系統重構部門內部操作流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辦事流程,加快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應用,着力減環節、減證明、減時間、減跑動次數,實現接入在線服務平台的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時限減少一半、提交材料減少一半。
(三)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編輯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清理制約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制度。
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行政處罰數據實時歸集等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司法、輿論、社會監督。以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建設為重點擴大政務公開,實現項目預算公開全覆蓋。加強審計工作,推進審計全覆蓋。
(四)深化政府作風建設
編輯弘揚嚴實作風。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機制,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嚴格執行財經管理制度,堅持厲行節約,政府部門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壓減5%以上。大力整治各種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糾正懶政怠政、不作為、落實不力等行為。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切實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加強廉政建設。深化標本兼治,深入探索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進一步從源頭上規範權力、遏制腐敗。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不放鬆,以零容忍態度反對腐敗。
嚴格管理公務員隊伍。貫徹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嚴格落實公務員崗位履職責任制,全面推行政務誠信建設。強化分級分類培訓,增強公務員擔當盡責、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始終把群眾觀念根植於心,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抓牢在手,切實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努力讓人民滿意、為城市添彩。
各位代表,中央對上海寄予厚望,人民對我們充滿期待。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做到迎難而上,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