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汝陽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汝陽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汝陽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汝陽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汝陽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委王國生書記洛陽調研,陳潤兒省長和李亞書記、劉宛康市長汝陽調研指示精神,緊緊圍繞「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立足洛陽南部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認真落實「1234」發展戰略和「11363」工作思路,對標找差、創新實幹,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社會保持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經濟增長步伐加快,呈現「汝陽速度」。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0.2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位居九縣(市)第二;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7.3億元,增長10.5%,位居九縣(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位居九縣(市)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億元,增長10.7%,位居九縣(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億元,增長16.7%,位居九縣(市)第一。

——主導產業強勁突破,積蓄「汝陽動能」。投資15億元的鴻路鋼構一期2條生產線、投資12億元的泰石岩棉一期8萬噸生產線建成投產,投資7億元的北玻硅巢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投資20億元的中電建開工建設,投資15億元的安華建築入駐落地。我縣正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裝配式建築暨綠色建材產業示範基地。

——精準脫貧惠及萬家,傳遞「汝陽溫度」。實現10292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5個貧困村穩定退出目標。全市金融扶貧、健康扶貧、黨建促脫貧現場會先後在我縣召開,健康扶貧工作受到《人民日報》點讚。在6、7月份扶貧開發數據質量通報中,我縣連續排名全省第一。

——對外影響不斷擴大,增添「汝陽名片」。西泰山度假區榮獲省級旅遊度假區稱號。汝陽紅薯成功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汝陽花生成為繼汝陽紅薯、汝陽香菇、汝陽杜仲、汝陽甪里艾之後的第五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我縣成為全國唯一的「互聯網+健康扶貧」應用試點縣。

——爭先創優成效明顯,展示「汝陽風采」。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國家初驗。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通過省級驗收。國家園林縣城通過省級評估,省級文明縣城通過市級測評。商務中心區被省政府授予星級服務業「兩區」。連續5年榮獲河南省綜治和平安建設先進縣。

過去的一年,困難多於預想,結果好於預期。我們堅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集中精力抓了一些要事、幹了一些實事、辦了一些好事,在建設「四個汝陽」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們致力擴總量、促轉型,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圍繞「123」現代產業體系,按照「9315」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12個,完成投資125億元。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前坪水庫大壩填築至393米高程,6個移民安置點建設高標準推進。金鉬北溝1.24億立方尾礦庫竣工投用,中聯水泥200萬噸骨料生產線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以金堆城、中聯水泥為代表的一批重點企業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鴻路鋼構、北玻硅巢、中電建、安華建築等一批綠色建材龍頭企業相繼落戶。三洋鐵路汝陽段、汝安路、運輸專線、高速引線、北汝河綜合治理二期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在省市重點項目綜合考核中,位居九縣(市)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能耗下降21.53%,位居九縣(市)第一。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全年光伏發電3.75億度,實現收益1.4億元。中廣核48兆瓦風電項目併網發電,協合50兆瓦風電項目加快建設,中能建風電、生物質發電項目有序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全面啟動,電子商務物流園建成投用,建成「郵樂購」服務網點260個、電商服務示範站點90個,實現行政村物流配送全覆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振興杜康文化,建成杜康酒鋪10家,沿街立面改造基本完工。恐龍地質公園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西泰山景區5A級創建全面啟動。第十七屆杜鵑花節暨炎黃文化節、第七屆中原生態漂流節、「醉美汝陽」汽車拉力精英賽成功舉辦,汝陽旅遊品牌更加響亮。全年接待遊客912.9萬人(次),綜合收入23.7億元。產業集聚區功能不斷增強。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區商住樓、汝安路燃氣管網等項目竣工,園區企業綠化、亮化、美化工作基本完成。投資5.4億元的綠色建材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力爍重工盤活原英德機械、優克玻璃盤活原金鉬玻璃實現「騰籠換鳥」。

一年來,我們致力抓精準、穩增收,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5.57%降至3.18%。持續強化責任落實。堅持「一轉三推進」,充分發揮30個專項推進小組、7個督導組和兩辦督查室作用,深入開展「九個一」大走訪,設立周三「扶貧幫扶日」,遍訪貧困戶,遍查基礎設施,遍核政策落實。全縣參加活動5000餘人,走訪貧困戶1.3萬餘戶。持續增強產業支撐。按照「一鄉一產業、一村一特色」產業布局,大力發展六大扶貧產業。光伏扶貧實現收益1445萬元;建成食用菌分布式基地31個,投產21個;「巧媳婦」服裝加工2個中心廠和7個衛星廠建成投產,26個衛星廠設備安裝到位;簽約來料加工項目6億元,實現收入4500萬元;旅遊扶貧帶動貧困戶1126戶3890人穩定增收;紅薯、甪里艾、杜仲羊等特色種植養殖,帶動貧困戶3117戶。扶貧基地投產87個,發展到戶產業項目44個。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投資1.9億元,380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竣工投用。投資1.4億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1個,搬遷貧困人口634戶2352人。投資4298萬元,改造危房2149戶,其中貧困戶1414戶。持續狠抓政策落實。強化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1.6萬餘人。完成貧困人口健康體檢4萬餘人,體檢率達80%以上;貧困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貧困群眾大病保險補償4946人(次)287萬元;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辦理慢性病門診卡。發放教育補貼992.2萬元,惠及貧困學生22088人(次)。發放扶貧貸款3.8億元,其中戶貸戶用3746戶1.6億元。完成「金果樹工程」12個,「愛心圓夢工程」捐贈1200餘萬元,建成投用愛心超市108個。

一年來,我們致力強功能、提品質,城鄉發展協調推進。大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快中心鎮、特色鎮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建設紮實推進。投資86.9億元,實施百城提質項目60個,完成投資34.1億元。文化東路、人民路東段等9條道路提升工程完工,杜鵑大道西延、澗河東路、濱河南路建設進展順利,提升改造背街小巷7條。鳳凰山、瑞雲山森林公園提升工程主體完工,君悅、朝陽等7座遊園建成投用,仰韶文化公園、城南濱河公園建設加快推進。新建、改造公廁25座,新建農貿市場3個、停車場4個,新增車位560個。城區供熱、供氣管網覆蓋率分別達到87%和78%。小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成試運行。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圍繞省級文明縣城創建,開展「五項治理」百日攻堅。紮實開展環境衛生、五小門店、背街小巷、交通秩序、農貿市場綜合整治。強力開展私搭亂建專項治理,拆除各類違法違章建築626處8.5萬平方米。完成杜鵑大道、杜康大道立面改造13萬平方米,公建單位亮化76家。數字城管高效運行,城市管理更加科學。特色農業高效發展。糧食總產達16.9萬噸。加快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紅薯8.5萬畝、花生7萬畝、雜糧4萬畝、蔬菜3萬畝,種植食用菌6000萬袋;收購煙葉408.2萬斤,實現煙葉特產稅1115.3萬元。新發展市級龍頭企業3家、專業合作社38家、家庭農場6家。投資1.6億元,持續推進大虎嶺農業長廊和炎黃文化谷溝域經濟產業帶建設。農村環境持續改善。投資2500萬元,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垃圾中轉站14座、污水處理廠3座,實施「垃圾清零」行動,推行「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模式。修建幹線公路46.3公里、鄉村道路88.2公里,被授予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現場會在我縣召開。

一年來,我們致力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加速釋放。持續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微觀主體動力。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推動重大改革項目21項。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和農場土地使用權頒證工作,積極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政府機構改革有序推進。開展創新主體、創新平台「雙倍增」行動,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64家,新增省級工程中心2家、市級研發中心6家。「放管服」改革進展順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行政職權等事項125項,明確權責清單966項,實現「清單之外無審批」。加快「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改革,網上可辦率和一網通辦率均為10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三十五證合一」,加快基層政務服務平台聯網融合。開放招商成效明顯。以「123」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圍繞綠色建材發展方向,強化上下游延伸、左右鏈配套,持續招大引強,裝配式建築暨綠色建材項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5家裝配式建築企業落戶我縣,進一步夯實了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基礎。全年簽約重大項目8個,簽約額86.7億元。營商環境更加優化。設立「項目推進日」,落實領導分包、聯審聯批等制度,有效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開展「兩幫兩促進企業」活動,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還貸周轉金周轉量5.8億元,有效解決企業還貸續貸難題。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22億元,落實率達90%。地企合作簽約產業項目14個31.8億元,產銷對接合同9個5.5億元。

一年來,我們致力防污染、增綠量,生態建設全面提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狠抓問題整改,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問題整改紮實推進。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全國人大環保執法檢查、生態環境部汾渭平原督察、省委省政府環保督察、鄉(鎮)環境突出問題排查等反饋問題整改,860餘起交辦案件全部整改到位。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67起,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環保問題。污染防治持續強化。持續開展燃煤散燒和工地揚塵治理,新建鄉級空氣自動監測站點11個,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71天。全面落實河長制,紮實推進北汝河、馬蘭河、杜康河、牛家河綜合治理;開展「百日清河行動」,整治沿河散亂污企業165家,拆除非法採砂場26家、養殖企業57家;新建紫羅山水質自動監測站,北汝河國控斷面水質優於III類標準。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排查涉重金屬企業35家,新增重點監管企業7家。國土綠化提速提質。按照「1367」國土綠化工作思路,造林6.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63.3%。完成77個美麗鄉村綠化工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認真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措施,嚴厲打擊林業生態違法犯罪行為。全省春季造林現場觀摩會在我縣成功召開。

一年來,我們致力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堅持以民生凝聚民心,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全年民生支出21.7億元,占財政支出的78.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325元和11067元,增長8.3%和9.6%。均衡發展教育事業。整合資金3.2億元,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所,新建運動場37個,14個農村教師周轉宿舍、15個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基本竣工,職教中心新校區開工建設。招錄教師175人、特崗教師100人,培養小學全科教師45人。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深化與北師大區域教育合作,強化與河科大、澗西區結對幫扶;高考一本上線531人,同比淨增145人,增幅達37.6%。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老年養護中心主體完工,19個農村幸福院、14個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建成投用。城鎮新增就業5960人、失業再就業760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7億元,創建省級創業示範園區1個、市級2個。「網絡醫院」完成遠程診療1.7萬例,縣內就診率達到91.5%。婦幼保健院建成運營,人民醫院新建項目病房綜合樓主體封頂。新建城市書房5個,開展文化演出150餘場,縣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紮實開展金融風險防範工作,加強政府性債務分類管理,進一步消化存量、減少增量。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連續偵破10年以上命案積案4起,打掉涉惡犯罪集團4個、涉黑組織1個,全市命案偵破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排查治理各類安全隱患,實現「一杜絕三下降」目標。落實新修訂《宗教事務管理條例》,依法規範農村宗教事務。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實行「信訪下訪日」活動,信訪量大幅下降,信訪形勢穩定可控。

一年來,我們致力轉作風、優服務,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23件、政協委員提案119件,辦結率、滿意率均達100%。提高政府信息公開透明度,舉辦《百姓問政》電視專欄,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有效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嚴格執行政府投資項目覆審制度,從嚴控制預算外新增支出。進一步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推動交易陽光高效運行。加大中央、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力度,從嚴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進一步樹立清正廉潔政府形象。

國防動員建設穩步發展,被省軍區表彰為「戰備訓練先進單位」和「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同時,工商、氣象、質監、農機、供銷、消防、檔案、食品藥品、鹽業、地方志、石油、保險、通訊、僑務、婦女兒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是汝陽人民刻骨銘心的一年。看似平常如往、波瀾不驚,實則形勢複雜、挑戰嚴峻。國家、省、市領導密集蒞臨我縣視察指導,殷殷期盼、關愛有加,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成績與問題同在。2018年,我縣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工作不乏亮點、出彩點和閃光點,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省、市主要領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同時,易地搬遷、公租房、河道採砂、小選礦企業等接連出現不規範問題,暴露出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工作作風不嚴不實,給全縣整體工作造成了被動,我們教訓深刻、深感自責。壓力與信心同在。長期以來,我縣經濟一直呈粗放型增長,較多依賴於資源、土地和環境等要素,發展起步晚、經濟總量小,與周邊縣(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責任在肩、倍感壓力;同時,以金堆城、中聯水泥、鴻路鋼構為代表的一批骨幹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後發優勢不斷釋放,發展基礎不斷夯實,我們展望前景、信心倍增。思路與行動同在。我們認真構思「四個汝陽」這篇大文章,堅持新發展理念,大膽破除思想依賴的慣性、小富即滿的惰性、坐井觀天的局限性,做到思路先行、謀劃在前;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愈進愈難、愈進愈險,我們大力發揚務實重干精神,始終保持一股幹勁、一股韌勁、一股拼勁,一個實字干到底,做到行勝於言、行成於思。

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一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砥礪前行的奮鬥路程。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做好政府各項工作:一是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取得重大成績的根本保證,我們務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省、市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不打折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二是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務。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1234」發展戰略和「11363」工作思路不動搖,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厚植髮展新優勢,開創發展新境界。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為人民辦事,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既「身入」基層,又「心到」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讓政府過緊日子,使百姓過好日子。四是必須堅持擔當務實的工作作風。對待工作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責任面前不推諉,問題面前不迴避,困難面前不退縮,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着一錘敲,一件接着一件干,攻克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靠實幹成就事業,用實幹鑄就輝煌。

過去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主要得益於市委、市政府親切關懷、科學決策,得益於縣委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得益於縣人大有力監督、縣政協大力支持,得益於全縣廣大干群克難攻堅、團結奮鬥。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52萬汝陽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向駐汝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汝陽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轉型發展任務繁重。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產業占比偏高,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偏低,創新引領能力有待增強,新舊動能轉換仍需加快。二是脫貧攻堅壓力較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較慢,扶貧產業對接不理想,村容村貌、戶容戶貌有待提升,一些幫扶責任沒有真正壓實,在省市督查考核中,仍然發現不少問題。三是城鄉統籌仍需加力。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配套,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保障水平不高,民生保障剛性支出逐年增長,社會潛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四是工作作風亟待改進。少數領導幹部擔當精神不足,創新意識不強,工作落實不深、不細、不實,工作效能需要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下步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更是我縣實現脫貧摘帽的決勝之年,我縣迎來多重發展機遇。從宏觀形勢看,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國家出台一系列促進消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一帶一路」合作空間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穩」的格局沒有改變。從政策支持看,「三區一群」等國家戰略規劃和平台疊加效應日益彰顯,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陽建設副中心、打造新增長極的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我省加快推進酒業轉型,杜康酒搭上豫酒振興快車。市委把我縣定位為「洛陽—汝州」綠色建材產業帶重要節點、裝配式建築重要發展區域,帶來了巨大發展紅利。從自身優勢看,近幾年,我們立足縣情實際,提出「四個汝陽」發展定位,做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興產業帶全局、重實效惠民生的重點工作,勞動力成本、市場潛力、生態環境等比較優勢持續上升,新材料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產業加速培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縣上下人心思進、事業思干、發展思變,幹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實踐證明,我們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市要求、符合汝陽實際。只要我們沿着這條發展路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自信,弘揚進取精神,將「形」與「勢」統一好、「危」與「機」轉換好、「供」與「需」重構好、「穩」與「進」把握好,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大作為,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全會、市委全會和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1234」發展戰略和「11363」工作思路,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洛陽南部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圍繞推動「9+2」工作布局落地生根,圍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持續深化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基礎能力、教育均衡六大提升,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全面建設富裕美麗幸福和諧新汝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脫貧攻堅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在實際中力爭更好一些。

實現全年目標任務,關鍵是把握重點、精準發力,着重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力脫貧摘帽,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降標準,打好「四大硬仗」,開展「六大行動」,實施「四大工程」,確保今年17個貧困村穩定退出、900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多措並舉促增收。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積極開展扶貧基地產業對接,加快推進食用菌、光伏、服裝、來料加工、旅遊、特色種植養殖六大扶貧主導產業,不斷提升扶貧產業覆蓋率、疊加率,爭取每個貧困村有2個以上產業項目,每個貧困戶有穩定增收渠道。加大就業創業扶貧力度,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項實用技能、實現一人就業創業。完善設施夯基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5億元,謀劃實施項目651個,確保貧困村項目3月底前竣工、非貧困村項目4月底前竣工。加強易地搬遷安置點後續管理和服務,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完成所有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實施「六改一增」2998戶,持續改善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精準施策強保障。實施「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實現9種大病集中救治率達到100%,慢性病簽約服務覆蓋所有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政策覆蓋全部貧困家庭,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90%。實現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保障和資助政策全覆蓋,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持續完善金融扶貧四個體系,提升戶貸戶用比例,實現應貸盡貸。堅持「志智雙扶」,引導貧困群眾自立自強、勤勞致富。嚴格標準求實效。進一步實行網格化管理,狠抓精準識別動態調整,持續落實周三「幫扶日」制度和「三個遍」工作要求,紮實開展「回頭看大整改」 「九個一」大走訪和「百企幫百村」活動。健全扶貧與紀檢、財政、審計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快項目資金撥付,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都花在明處、用在實處。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察和最嚴格的考核,集中力量解決脫貧領域突出問題,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二)聚力項目建設,不斷實現綜合實力新提升。把項目建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攻方向,緊緊圍繞「9315」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實施重點項目110個,總投資483.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27億元以上。加快前坪水庫建設,大壩填築至423.5米高程,水庫下閘蓄水;完成汝南、縣城、小店移民安置點建設,確保3月底前具備搬遷入住條件。加快綠色建材項目建設,北玻硅巢、鴻路鋼構、安華建築、中電建項目一期上半年建成投產,中冶重工、中水電項目上半年開工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洋鐵路汝陽段、汝安路、運輸專線、高速引線、北汝河綜合治理二期等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加強項目謀劃,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推動呼南高鐵、洛汝快速通道、生態旅遊環線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持續抓好開放招商。圍繞綠色建材、生態旅遊、白酒等重點產業,堅持節會招商與精準招商相結合,招大引強、補鏈強鏈,緊盯河南六建、重慶中金潤、浙江精工等目標企業,謀劃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力爭全年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4個。持續優化項目服務。牢固樹立「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理念,堅持縣級領導分包、項目推進日等制度,實施「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主體」的推進機制,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決不允許出現吃拿卡要現象,決不允許出現惡意阻工行為,決不允許出現「中梗阻」問題,決不允許新官不理舊賬。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確保全年新增貸款20億元以上,資本市場融資15億元,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落實率達85%以上。

(三)聚力產業轉型,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轉型、增長動能轉換,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夯實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基礎。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實施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推動洛玻龍昊、興榮機械、強盛陶瓷、龍澤焦化等企業加快轉型,完成中聯水泥綠色礦山建設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籌備召開全省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現場會。搶抓豫酒振興機遇,開工建設杜康白酒產業園,打造以杜康為龍頭、中小酒企相融共生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協合、中能建等風電項目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完成前期工作。持續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建設工作,打造農產品示範站點20個,行政村服務站點覆蓋率達80%以上。做優做強旅遊產業。促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等深度融合,推進省級旅遊示範縣和西泰山5A級景區創建工作,積極申報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名鎮、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加快西泰山大酒店、金鉬酒店等項目建設,辦好杜鵑花節暨炎黃文化節、生態漂流節等重大活動,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1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5億元。完成杜康河治理、酒祖大道兩側綜合整治、杜康村改造提升,杜康古鎮初具形象。擴大產業集聚功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汝安路、東環路、洛玻南路、興汝大道、經一路和重點企業綠化提升;完善綠色建材產業園區功能,加快現代物流、星級酒店、高端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依法依規處置「殭屍企業」,引進優質項目盤活存量資產;加快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積極打造百億級產業集聚區,創建河南省裝配式建築暨綠色建材產業示範基地。

(四)聚力百城提質,着力打造宜居宜業新環境。按照「三山環抱、兩水潤城,生態優先、宜居宜業」的城市建設要求,實施百城提質重點項目91個,總投資65.5億元,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強化縣域交通對外輻射帶動,加強城市幹道與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的交通連接,二廣高速汝陽(小店)收費站改建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汝安路、運輸專線建設任務;強化縣城道路功能完善,濱河南路、澗河東路、杜鵑大道西延上半年竣工通車,改造城東路、古嚴路等7條支路,實施杜康大道改建和文化廣場東路、興榮路、文化路東段等項目。強化公共服務配套。做好市民之家、規劃館、博物館、體育館和圖書館的前期工作,儘早開工建設。鳳凰山、瑞雲山森林公園建成開放;建成城南濱河遊園、仰韶文化公園,開工建設人民公園,完成10個遊園建設任務。對杜康大道、文化路等5條道路進行沿街立面改造;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新建公廁10座、停車場4個;建成農貿市場3個。繼續推進城區供熱、供氣工程建設,供熱管網覆蓋面積達230萬平方米,供氣管網覆蓋8000戶。做好城區綠化提升工作,確保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圍繞文明城市創建,開展交通秩序「七策治堵」、市容衛生「四化治髒」、城鄉建設「四抓治違」、公共服務「三字治差」。深入推進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發揮數字城管平台作用,實現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細化、常態化,努力建設智慧、生態、文明、宜居縣城。持續鞏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果,爭取獲得省級文明縣城提名。

(五)聚力鄉村振興,積極推動農業農村新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縮小城鄉差距,努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解決20個行政村2.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升改造羅葛路、陶大線等農村公路項目5個32.4公里,新建農村道路91.5公里、橋梁9座284延米。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新建三屯鎮220千伏變電站1座、紫羅新區110千伏變電站1座。不斷提升農機、供銷服務「三農」能力。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糧食總產15萬噸以上、糧食儲備1.8萬噸。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植紅薯9萬畝、花生7萬畝、強筋小麥3.5萬畝,發展煙葉3萬畝、食用菌6000萬袋。以「五大地標」農產品為重點,新培育農業合作社15家,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0個、綠色食品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達3.5萬畝。強力推進食用菌產業鏈延伸、農業經濟林種植項目。加快畜牧產業發展,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家、無公害畜產品基地2家,紮實做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持續提升大虎嶺農業長廊和炎黃文化谷溝域經濟產業帶。着力改善農村環境。加大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持續開展垃圾清零行動,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通過省級驗收,建設「四美鄉村」示範村9個。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完成4萬戶廁所改造任務。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完成40%以上行政村處理任務。開展「五美庭院」創建活動,集中整治私搭亂建,全面推行廢棄宅院改造,做好庭院綠化美化。

(六)聚力生態文明,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新路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紮實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高標準打造酒祖聖地、山水汝陽。讓汝陽的天更藍。持續開展治污降霾行動,抓好錯峰生產、停產限產、超低排放改造等重點工作。嚴格落實「六控」措施和建設工地「七個百分之百」要求,加強散亂污企業整治,統籌做好燃煤「雙替代」,實施散煤污染專項治理,確保建成區內散煤用戶清零。加快淘汰老舊車、黃標車,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大力倡導低碳生活,確保全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讓汝陽的水更清。嚴格落實河長制,堅持每月一次集體巡河制度,紮實推進北汝河、馬蘭河、杜康河流域截污治污工作;全面整治亂采亂挖、違規建設等突出問題,科學規劃河道採砂;排查取締沿河畜禽養殖及散亂污企業,做好重點排污企業在線監管,確保國控紫羅山斷面出境水質穩定達標。完成前坪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報批劃定工作。讓汝陽的土更淨。全面做好土壤污染源頭防治,嚴格落實工業固廢堆存、有色金屬採選、高殘留農藥化肥施用等管控措施。全面排查拆除非法採礦、選礦企業,確保「兩斷三清一修復」。加快推進十八盤鄉斜紋村、王坪鄉王坪村等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強化疑似污染地塊監管,開展治理修復和再開發利用。讓汝陽的地更綠。堅持「規劃見綠、見縫插綠、提質優綠、協力植綠」,強力推進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持續做好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城郊森林公園群提升、荒山困難地造林、農田林網、特色經濟林建設、鎮村及企業綠化建設六大工程,迅速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熱潮,完成12.8萬畝國土綠化建設任務。啟動24.8萬畝國儲林項目,築牢洛陽南部生態涵養區綠色屏障。

(七)聚力改革創新,持續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除瓶頸、以創新的理念增添動能,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穩妥推進機構改革,確保3月底前基本完成。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好「三供一業」後續工作。持續抓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繼續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清產核資和「兩區」劃定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實「三級十同」改革,加快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牢固樹立「企業是納稅人、公務員是服務員」的理念,積極構建「親」「新」「清」政商關係,着力打造優秀企業家隊伍,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深化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台「雙倍增」行動,做好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工作,組織條件成熟的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30家,新增市級研發中心10家、市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1家。

(八)聚力民生福祉,務求取得和諧發展新突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做到應保盡保。完善養老體系建設,抓好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養老機構提升等項目建設,完成2所民辦養老機構建設運行任務。落實殘疾人補貼,全面提升殘疾人社會福利。精準落實就業創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4600人、失業再就業700人,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億元,創建省級創業示範園區1家、市級2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均衡創建成果,10所在建義務教育學校建成投用,增加學位1.3萬個,完成二高改擴建任務,加快三高、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進度。新建、改建12所鄉(鎮)幼兒園。紮實開展「教育管理與質量提升年」活動,加強中小學校長管理,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讓教師成為最受尊敬的職業;持續提高教學水平,維護校園安全,落實學生資助政策,使更多學生享受到公平、安全、高質量的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人民醫院新建項目全面開工,病房綜合樓竣工投用,內外科病房樓主體完工。做好國家「互聯網+健康扶貧」試點縣建設工作,不斷提升「互聯網+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工作,實現「健康進家庭、小病在鄉村、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90%以上病人就醫不出縣」目標。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讓群眾吃得更放心、用藥更安全。做好文化服務工作。持續開展送戲下鄉、河洛歡歌·醉美汝陽等文化惠民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新建5個城市書房,推進「兩館一站」免費開放,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精心打造書香汝陽。着力做好重大風險防控。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堅決杜絕違法違規舉債。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活動。切實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堅決防範和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認真落實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重點疑難案件的攻堅力度,堅決查處各類「保護傘」。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學習「楓橋經驗」,完善縣、鄉、村三級矛盾調解機制,持續開展「信訪下訪日」活動,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面對發展新重任、工作新要求、群眾新期待,我們務必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引導幹部丟「官氣」、接「地氣」、聚「人氣」,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一)提升政治站位,做到絕對忠誠。政府工作人員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真正把「兩個維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主動對標、自覺看齊,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對黨忠誠、對國家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堅決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不搞變通,確保政令暢通、執行有力,決不允許不敬畏、不在乎、喊口號、裝樣子。

(二)堅持依法行政,規範權力運行。自覺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堅持依法決策,對重大民生政策出台、重大項目建設依法公示聽證,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策宣傳解讀,主動回應社會關切。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自覺接受監察監督,加強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進行政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決不允許以權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三)強化責任擔當,提升工作效能。嚴格按照「4+4」工作機制,以清單制為抓手,明確責任,倒逼落實。倡樹案不積卷、事不過夜的作風,勇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接最燙的山芋,敢於承擔風險,敢於迎難而上。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為擔當的幹部擔當,對負責的幹部負責,讓幹事的幹部有想頭,使成事的幹部有奔頭,形成人人盡責、個個實幹、奮發向上、擔當作為的良好局面。要提高專業能力,加快知識更新,注重實踐鍛煉,錘鍊過硬本領,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保持廉潔本色,嚴守紀律紅線。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鞏固擴大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成果,築牢思想防線,保持清醒頭腦,始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在燈紅酒綠影響、糖衣炮彈襲擊、利益集團圍獵面前,自覺劃清邊線、不碰紅線、守住底線。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縣委有關要求,嚴管三公經費,緊盯政府投資、國資監管、工程建設、財政資金使用等重點領域,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定不移反腐倡廉,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使命重在擔當,實幹成就夢想。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銳意進取,勠力同心、務實重干,奮力譜寫富裕、美麗、幸福、和諧新汝陽的精彩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政府工作報告》部分詞語解釋


1. 「9+2」工作布局(《報告》第1頁第14行)

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市場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生態環境建設體系、現代開放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 四高一強一率先(《報告》第1頁第15行)

到「十三五」末,洛陽市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城鎮化水平和生態文明程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更強,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 「1234」發展戰略(《報告》第1頁第16行)

圍繞一個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富裕美麗幸福和諧新汝陽。突出兩大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培育、生態建設、扶貧開發、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四項重點工作。堅持三條路徑:堅持工業強縣、旅遊活縣、生態立縣戰略,深化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優化環境三項舉措,打好改革開放、脫貧攻堅、城鄉統籌三場攻堅戰。強化四項保障:黨的建設、政府建設、法治建設、作風建設。

4. 「11363」工作思路(《報告》第1頁第16行)

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目標,堅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圍繞洛陽南部生態涵養區功能發揮,圍繞推動「9+2」工作布局落地生根,圍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抓好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基礎能力、教育均衡六大提升,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

5. 「123」現代產業體系(《報告》第3頁第10行)

做強新材料主導產業,培育新能源、電子商務兩大新興產業,發展杜康文化、生態旅遊、高效農業三大特色產業。

6. 「9315」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報告》第3頁第10行)

9大體系,30個重大專項,112個重點項目,近500億總投資。

7. 一轉三推進(《報告》第4頁第17行)

持續轉變幹部作風,着力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村入戶,着力推進黨的脫貧攻堅政策落實落細,着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8. 「九個一」大走訪(《報告》第4頁第18行)

開展一次脫貧攻堅集中宣講活動、進行一次問卷調查、提供一條致富信息、梳理一份政策落實問題清單、開展一次庭院環境衛生整治、化解一批信訪突出問題、選樹一批創業致富帶頭人、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一批村集體經濟。

9. 五項治理(《報告》第6頁第6行)

交通秩序「治亂」、市容衛生「治髒」、生態環境「治污」、違章建築「治違」、公共服務「治差」。

10. 兩幫兩促進企業(《報告》第7頁第17行)

幫政策解讀、幫困難解決,促轉型發展、促提質增效。

11. 「1367」國土綠化工作思路(《報告》第8頁第13行)

立足洛陽南部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統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景觀效益,實施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城郊森林公園群提升、荒山困難地造林、農田林網、特色經濟林建設、鎮村及企業綠化建設六大工程,力爭到2020年林木覆蓋率達到70%。

12. 三區一群(《報告》第13頁第10行)

2017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統籌推進國家戰略實施和戰略平台建設工作方案》,提出聚焦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中原城市群,即「三區一群」,構建未來全省發展的重要支撐。

13. 四大硬仗(《報告》第15頁第11行)

產業扶貧、就業創業、生態扶貧、金融扶貧。

14. 六大行動(《報告》第15頁第11行)

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扶貧助殘、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歸零、扶貧扶志。

15. 四大工程(《報告》第15頁第11行)

交通扶貧、飲水安全、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環境整治。

16. 六改一增(《報告》第16頁第1行)

改院、改廚、改廁、改門窗、改牆(地)面、改照明燈,增添或更新簡單家具。

17. 三個一批(《報告》第16頁第2行)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18. 七策治堵(《報告》第19頁第15行)

規劃引領、優化路網、專項整治、增加車位、公交分擔、技術支撐、文明出行。

19. 四化治髒(《報告》第19頁第16行)

小區管理物業化、街面管理網格化、市場管理規範化、路面清掃機械化。

20. 四抓治違(《報告》第19頁第16行)

抓重點、抓精準、抓攻堅、抓惠民。

21. 三字治差(《報告》第19頁第16行)

「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公共服務均等。

22. 四美鄉村(《報告》第20頁第18行)

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

23. 六控(《報告》第21頁第5行)

控煤、控塵、控排、控車、控油、控燒。

24. 兩斷三清一修復(《報告》第21頁第17行)

斷水、斷電,清除設備、清除原料、清除產品,修復生態環境。

25. 三供一業(《報告》第22頁第7行)

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是指國有企業(含科研院所)家屬區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職能從企業剝離,轉由社會專業單位實施管理。

26. 兩區(《報告》第22頁第10行)

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27. 三級十同(《報告》第22頁第11行)

省市縣三級同一審批服務事項主項名稱、子項名稱、事項名稱、事項編碼、實施依據、申報材料、辦事流程、收費標準、承諾時限、表單內容統一。

28. 兩館一站(《報告》第23頁第22行)

縣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

29. 楓橋經驗(《報告》第24頁第7行)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30. 「4+4」工作機制(《報告》第25頁第10行)

責任、推進、督查、考核四項機制和周一「信訪下訪日」、周三「扶貧幫扶日」、周五「項目建設和企業服務日」、周六「重大項目觀摩日」四項推進制度。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