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唐登傑
202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11日在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福建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親自給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回信,給全省人民以巨大鼓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着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圍繞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明確的目標任務,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邁出新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初步統計,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左右,總量躍上4萬億元台階;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147億元,增長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2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進出口增長7.8%,其中出口增長8.7%;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6%;城鎮登記失業率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20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增長9.8%;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可以實現。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圍繞機制活,着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落實中央改革部署,省委確定的238項改革舉措穩步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四統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超過90%。全省半數以上縣域組建緊密型醫共體,率先全省跟進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率先實行職工醫保基金省級統籌,我省和三明市深化醫改經驗在全國進一步推廣。穩步推進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國務院批准寧德、龍巖設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增強。穩妥處置各類金融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中央核定限額內,不良貸款率比2019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區域金融形勢總體穩定。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到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覆蓋全省,國有林場改革通過國家驗收。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高質量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審計「經濟體檢」作用有效發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三去一降一補」成果不斷鞏固,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持續增加。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利潤總額增長8.5%。落實更大規模減稅、更大力度降費政策,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幅超過10%,用電容量160千瓦以下的小微企業用電實現「零費用」接入,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零收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600億元,減輕企業負擔超過900億元。完成了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的年度目標任務。以有效投資補短板、增後勁,製造業投資增長16.2%,技改投資增長19%。

  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新進展。編制完成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實施區域協作項目226個,推動區域協作常態化、市場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合龍即將通車,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及雙龍鐵路開工建設,廈門新機場、長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立項獲批。光電信息、生物醫藥領域山海協同創新中心啟動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新改擴建城市道路1500公里、各類市政管網5700公里,新增城鄉公共停車泊位8萬個,新建改造城鄉公廁3500座,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930公里,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93.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50個重點縣、100個特色鄉鎮、1000個建制村試點示範建設取得實效。

  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積極發揮多區疊加優勢,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絲路海運、絲路飛翔等海絲核心區建設八大工程深入實施,絲路海運突破1800個航次,絲路飛翔空中航線近400條,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16.3%。國際友城達109對,「朋友圈」進一步擴大。36項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率先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率先開展海關「兩步申報」改革試點。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支持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壯大。積極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採購成交和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全年億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增長26.9%。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2019廈洽會暨絲路投資大會、海絲博覽會成功舉辦。外事、僑務服務大局能力增強,閩港閩澳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閩台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積極探索新路,堅持應通盡通,落實惠台利民政策,閩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全面推開台資企業資本項目便利化試點政策,實際使用台資增長8.1%。向金門地區供水穩定運行,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與金馬通電通氣通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平潭「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提質增速,對台交流、產業培育、生態優化實現新提升。平潭與台北、台中、高雄三大港口實現客貨並行,馬尾琅岐對台客運碼頭建成投用。深化行業標準共通,4500多名在閩台胞取得國家職業技能資格。廈門長庚醫院成為大陸首家台資三甲醫院。海峽論壇、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海峽青年節、旅博會等成功舉辦。入閩台胞超過387萬人次,來閩實習就業創業台灣青年超過3.6萬人。

  (二)圍繞產業優,着力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支撐更加有力

  創新動力持續增強。堅持創新引領,以「用」為導向,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新動能對穩增長、擴就業、調結構發揮了重要支撐。強化科技創新激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14項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實現翻番,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11.1件、增長12.8%。全省參與制定和修訂國家標準123項、行業標準65項,新增地方標準86項。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能源器件等4家省創新實驗室和10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啟動建設。構建高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大力培育「雙高」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高成長企業超過4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4500家。精準幫扶民營企業,深入開展「三個一百」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創新轉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8%。

  製造業加快高質量發展。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達125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居全國第五位。大力推進兩化融合,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3.3萬家企業用上了雲計算平台。推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達108家。着力建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鏈水平,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等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以上汽寧德基地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中化泉州乙烯、古雷煉化一體化等石化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和千億集群培育計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達45家,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達18個。

  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大力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完善「一個行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工作機制,新型功能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集群入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5400億元、增長25%。成功舉辦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永久落戶我省,5G商用正式啟動,物聯網產業產值超千億元,數字經濟規模約1.7萬億元,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開局良好,一批智慧海洋、藍色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1%。實施促進平台經濟、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5.4%。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武夷山、永泰和武平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效應顯現,遊客總量、消費總額分別增長16.5%和22.1%。

  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實施特色現代農業「五千工程」,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78萬億元、千億產業增至8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超萬億元,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達4450個。出台《關於新時代堅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意見》,省級科技特派員覆蓋所有鄉鎮,帶動了3.57萬戶農民創業增收。非洲豬瘟、松材線蟲病等重大動植物疫病有效防控,生豬產能加快恢復,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建成130萬畝高標準農田,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三)圍繞百姓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精準、注重實效,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剩下的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加快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老區蘇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少數民族聚居區、海島等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援疆援藏援寧援甘紮實有效。

  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改善。堅持就業優先,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培訓30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64.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5.3萬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新建公辦幼兒園200所、新增學位6萬多個,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高考綜合改革穩步實施,職業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推進醫療資源提質擴容,2家醫院進入全國最佳醫院百強,69個縣(市、區)公立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福州濱海新城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列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首批建設單位,省兒童醫院、婦產醫院、疾控中心、川大華西廈門醫院等衛生健康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省級財政補助超過100億元。城鄉居民省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23元、高出國家標準35元,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5%,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退役軍人五級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強化精準調控,完成棚戶區改造6.4萬套,新增供應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超過1萬套,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新增全國文物保護單位3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4個、傳統村落265個,6部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全國第二,金雞獎落戶廈門精彩開局。成功舉辦國際大體聯足球世界盃,在第二屆全國青運會上獲得金牌和獎牌數量均實現倍增,全民健身廣泛開展。

  社會治理能力穩步提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福州軍門和廈門深田社區治理經驗在全國推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群眾安全感率達98.9%。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強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7%和9.5%。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防抗颱風強降雨、地災等自然災害有力有效。堅持「四個最嚴」要求,深化「餐桌污染」治理,有效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深入推進,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年人工作持續加強,社會福利、殘疾人、慈善、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社會救助標準實現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雙擁共建創新提升,現代化國防動員體系不斷完善。

  (四)圍繞生態美,着力深化生態省建設,高質量發展優勢不斷拓展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紮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22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實現「三年三步走、年年出成果」。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力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體系基本健全,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全面推開,生態司法保護機制不斷完善,環保垂管改革基本完成,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環境親清服務平台。木蘭溪系統治理經驗在全國宣傳推廣,南平、三明、龍巖等地綠色發展創新實踐取得新實效。

  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實施「1+7+N」污染防治攻堅戰計劃,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有力推進。九市一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8.3%,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每立方米24微克。12條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96.5%,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綜合合格率99.8%。土壤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加快建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全面鋪開。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深入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紮實推進,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長效機制不斷健全。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有效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過56%。推廣綠色出行,「電動福建」加快建設,城市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占65%。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深入開展「一革命四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廈門市、福州五城區垃圾分類全面推行。完成植樹造林超過107萬畝,城市綠道超過1100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6平方米,九市一區全部晉級國家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過去一年,我們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加快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基層減負年」要求,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極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一批信訪積案有效化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我省實施辦法,深化落實省委「五抓五看」「八個堅定不移」具體部署,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2019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件,制定省政府規章4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892件、省政協提案825件,辦結率均為100%。

  成績來之不易,靠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靠的是全省人民攻堅克難和各方面大力支持。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駐閩機構,向人民解放軍、武警駐閩部隊、公安幹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所有關心支持福建發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清醒認識到,當前發展中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體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較突出,區域協作、城鄉一體化水平有待提升;鞏固拓展生態環境優勢還要下更大力氣;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還需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還要進一步深化。我們將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勇於擔當、砥礪奮進,全力做好各項工作,不辜負全省人民的期待。

  二、奮發有為做好2020年工作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左右;進出口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完成節能減排降碳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基礎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一)堅持創新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邁出新步伐,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對標先進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壓減行政許可和企業開辦時間,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嚴格市場監管、質量監管、安全監管,加強信用監管。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深化「最多跑一趟」改革,讓「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成為常態。大力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進一步清理涉企收費,推動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深化政銀企對接,用好金融服務雲平台,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回歸本源,加大力度培育上市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擴大股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債券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全面落實各項支持政策,真心實意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准入,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深化「三個一百」活動,提升「政企直通車」服務效能,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積極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改革試驗田作用,實施高新區創新提升計劃,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實施「三高」企業培育工程,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湧現更多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高標準建設省創新研究院、創新實驗室,加快建設「國字號」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發展市場化新型研發機構,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集中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在省科學技術獎中增設科技成果轉化獎項,推動重大創新技術和產品應用。抓好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福建中心建設,辦好第18屆「6·18」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支持企業擁有更多的標準制定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增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

  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突出「鬆綁」「放活」,賦予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健全以使用和效用為導向,以創新能力、業績、貢獻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與科研人員科研能力和貢獻相稱的薪酬分配製度,支持以參股、項目合作等方式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深入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八閩英才」培育工程、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重點產業精準引才專項行動。積極增加優質教育和高端醫療資源有效供給,完善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提升人才綜合服務水平。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優秀企業家隊伍。

  努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加強上下游產業協同和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韌性。拓展提升現有主導產業,力爭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產業產值均超萬億元。在數字產業、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現代農業、時尚消費、康養文旅體育等領域,培育壯大新的主導產業,打造更多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實施工業互聯網「十百千萬」工程,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服務業優結構上水平,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壯大一批國家A級物流企業,完善快遞末端網絡。圍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展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實施500項省重點技改項目,省技改投資基金擴大至200億元,力爭技改投資完成5000億元。開展工業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依法有序推動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增加值突破6000億元。加快發展平台經濟、總部經濟,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鏈貫通融合。深化數字福建建設,高標準辦好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高起點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專項行動,加快5G商用步伐,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力爭數字經濟規模超2萬億元。加強海洋強省建設,科學開發利用海峽、海灣、海島、海岸資源,加快完善海洋設施,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壯大深海養殖、海工裝備等海洋產業,保護海洋生態,加強海洋管理,力爭海洋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力爭建築業產值突破1.3萬億元。

  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一是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創新「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百千萬」計劃,抓好一批總投資超百億元重大投資項目,滾動推進千個重點項目,保持在建項目投資規模超萬億元。今年安排省重點項目1565個、完成投資5000億元。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管理,按照「資金跟項目走」的原則,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充分發揮工商聯、商會橋梁紐帶作用,健全常態化民企投資項目對接機制,集中推介一批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投資項目。實施新一輪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加大綜合交通網絡、軌道交通、市政管網、5G、物流樞紐、冷鏈物流、海鐵聯運、港口集疏運等領域投資力度,推動全省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躍上新台階。全力創建交通強國先行區,加快打造中心城區至縣城1小時交通圈,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鐵路在建和運營里程突破5000公里。二是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努力增加高品質、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7萬億元。鼓勵汽車、家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推進老舊機動車報廢更新,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完善便利店、社區菜市場等便民消費設施。完善食品檢驗檢測服務機制,健全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擴大農村物流覆蓋面,打造更多農村電商億元村。加快建設一批地標性商圈、高品位步行街、產業直播基地、夜間經濟示範區,打響「商博會」「八閩美食嘉年華」「茶酒兩紅」等品牌。培育主題鮮明的文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建設一批金牌旅遊村、全域旅遊小鎮,打造特色郵輪航線,擴大「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效應。

  (二)堅持協調發展,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體制機制,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建立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開拓發展新空間,增強發展新動能。

  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發揮福州、廈門龍頭帶動作用,加快閩東北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以實施200個區域協作項目為抓手,全力推進基礎設施聯通、產業配套協作、公共資源共享和生態協同保護。加快建設福平鐵路、衢寧鐵路、福廈客專、興泉鐵路、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沙埕灣跨海通道等在建項目,加快推進漳汕高鐵、溫武吉鐵路、溫福高鐵等前期項目,實現天然氣「縣縣通」。推進福州新區全域開發,加快濱海新城重點組團建設。支持廈門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統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優化城區、做強縣城、培育小鎮,促進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聯動。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

  帶着感情帶着責任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發揚「滴水穿石」精神,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落實《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堅持同等優先、適當傾斜,支持老區蘇區加快建設鐵路、高速公路、「四好農村路」,支持老區蘇區改善基本公共服務、補齊民生短板、保護生態環境,支持老區蘇區強化產業支撐、人才支撐和紅色文化支撐。開展千家社會組織「一對一」幫扶老區村行動。

  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各類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走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堅持和深化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建設特色現代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保障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打造更多「福」字號優質農產品。完善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施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讓更多鄉鎮、產業園區、旅遊景區30分鐘內上高速,進一步織密路網、提速增效。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發展,全力支持駐閩部隊改革落地和練兵備戰,加強國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國防動員體制和徵兵工作改革。持續落實幹部轉業、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政策,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做好新一屆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積極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海洋船舶產業軍民融合試驗基地,辦好「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

  (三)堅持綠色發展,確保生態美成為新福建的永續優勢。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積極建設生態文明先導區。全面總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成效,持續推出更多創新舉措。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力弘揚長汀經驗,推進新一輪水土流失治理。深化生態雲平台建設,實施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行動。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大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整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深化工業、機動車等污染源綜合治理,完善臭氧污染防控體系。深入踐行木蘭溪治水理念,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行全省水系治理「一張圖」,共抓閩江、九龍江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加強重點流域、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徹底消除小流域「牛奶溪」,地級城市建成區消滅黑臭水體。實施飲用水安全「六個100%」工程,提升城鄉飲用水水質。嚴格建設用地環境准入,推進耕地安全利用與治理修復。優化危廢利用處置設施布局。全省普遍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下更大力氣提升城鄉面貌品質。加快編制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注重留白、留綠、留舊、留文、留魂,強化「多規合一」,提升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兩違」綜合治理,加快處置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加大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力度,以設施配套、功能提升、環境美化、安全宜居為重點,統籌推進老舊小區、街區片區和老城區改造。加快改造老舊水電氣和通信管線管網,新建改建城市供水管網1000公里、污水管網1000公里。編制新一輪農村供水規劃,新建改建農村供水管網6000公里。強化鄉村規劃引領,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高質量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百城千村、百園千道、百區千帶」綠化美化行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生態產品、綠色福利。

  (四)堅持開放發展,力爭在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走在前頭。抓住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着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加快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實施海絲核心區建設提升行動,持續推進數字絲路、絲路投資、絲路貿易、人文海絲、生態海絲、海絲茶道等八大工程。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兩國雙園。積極推動我省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省城關係,譜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鼓勵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培育發展一批重點平台和重點業態,力爭取得更多標識度高、影響力大的制度創新成果。着力穩外貿,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和新興服務貿易,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借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進口。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着力穩外資,全面貫徹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創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推動中沙古雷乙烯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建設,加快集中集聚優質生產要素。精耕細作第21屆「9·8」投洽會,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精品。發揮閩籍僑親、僑商優勢,在深化閩港閩澳合作、共建「一帶一路」上有更大作為。

  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認真落實、持續完善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一是以「通」促融。推進經貿合作暢通,促進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對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試,推動對台農業合作持續走前頭,提升對台貿易便利化水平。持續推進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促進廈金、福馬率先融合發展。加快平潭開放開發和國際旅遊島建設。二是以「惠」促融。貼近台胞需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發揮各類閩台交流基地、台青就業創業基地等作用,支持台灣各類人才來閩實習就業創業,擴大對台招生規模。三是以「情」促融。辦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活動,加強基層民眾交流交往。辦好「福建文化寶島行」、林博會、文博會、旅博會等,促進心靈契合。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落細落實。圍繞推進新時代新福建治理現代化,認真落實省委十屆九次全會部署,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11個方面53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健全金融風險應急處置和防控協作機制,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加強金融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認真貫徹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堅持以收定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探索運用零基預算理念。各級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有效保障重點支出。落實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1+8」政策,推動醫改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持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激勵機制。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堅持市場化、法治化處置,實現「殭屍企業」基本出清。落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政策,深化農村集體產權、集體林權等改革。統籌推進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

  (五)堅持共享發展,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今年投入415.5億元,辦好28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持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突出老區蘇區、少數民族聚居區脫貧攻堅,強化產業、就業等長效幫扶措施,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確保貧困人口、貧困地區與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鞏固脫貧成果。完善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對已脫貧但不夠穩定的重點幫扶對象,分戶造冊、單列管理,強化幫扶、防止返貧。全面落實兜底保障制度。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加強東西部對口協作,深化閩寧扶貧協作,做好援疆援藏援甘工作。

  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抓好五個方面:一是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實施優先的就業政策,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提質兩個「三年行動」。二是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就近便捷托育服務,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改善薄弱中小學校辦學條件,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加快職業教育改革,提高「雙一流」和應用型高校建設水平,辦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三是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快落實社保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改進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有針對性地幫扶城鄉無供養老年人、孤兒、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群。四是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深入實施健康福建戰略,積極增加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全面推進醫療「創雙高」建設,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五是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聚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完善長效調控機制,盤活土地和房屋資源,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新增公租房2.47萬套、租賃住房1.3萬套。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繁榮文化藝術創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一批文藝精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精心籌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落實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六個一批」任務,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推動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和「萬里茶道」等文化遺產申遺前期工作,支持三明、龍巖規劃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支持福州船政文化城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廣電,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深化拓展中國電影金雞獎活動,繁榮影視創作,推動影視基地建設。以承辦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為契機,促進全民健身,發展老年體育,擴大體育消費,壯大體育產業。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科普、檔案、地方志等事業發展,提升新型智庫建設水平。

  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強社會治安防控,有效防範個人極端暴力犯罪,建立健全掃黑除惡長效常治機制。樹牢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化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堅決防範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優化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藥品管理法,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開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着力提升縣域治理效能,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完成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目標,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健全志願服務體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健全宗教工作體制機制。

  三、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加強政治建設,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心裡走、往實里走,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大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作風。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原動力。夯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勇於自我革命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監察監督,高度重視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更好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作用,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持續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履行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的重大職責。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實施「鏈上政務」工程,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堅持和完善機關效能建設,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完善行政立法機制,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壓減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堅持權責透明,完善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各位代表,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奮力譜寫新福建建設新篇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