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李明遠)
2020年5月20日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ec4959cfd85086f1ec0f159.html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多年未有的複雜局面和嚴峻形勢,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及西安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攬全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謀劃啟動十項重點工作,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確保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邁入提質增效、突破攻堅的新階段!

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經濟綜合實力躍升新量級。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000億元、達到9321.19億元,增長7.0%,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0.9和1.0個百分點,經濟總量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財政總收入突破1500億元、達到1533.8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2.56億元,稅收占比82.7%。三星二期、比亞迪智能終端、三一西安產業園等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中興二期、吉利新能源汽車等項目進展順利,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增加值增長6.9%,增速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5家、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家,三星電子產值首超500億元。772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632億元、超年計劃1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1.4%、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5.7%。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9.8%和12.8%,西部超導、鉑力特成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新增上市掛牌企業16家,在全國31個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中西安升至第11位。新增大型商業綜合體14個,電商交易額突破43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0%。全年糧食產量139.9萬噸、蔬菜產量378.6萬噸。

(二)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順利通過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三年系統評估,12項改革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新增創新案例84個,形成7項國家級創新成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最多跑一次」數字化轉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上線運行,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90%,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天,新增市場主體88.3萬個、增長62.6%,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共為企業減免稅費220.56億元。積極做好民營中小企業賬款清欠工作,共清理欠款31.92億元。紮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完成112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一監管。深入推進農村改革,「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及確權登記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完成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推進試點。

以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確定了以六大支柱產業、五大新興產業、六大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為主體框架的現代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9.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4.9%,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42.5%和26.3%。深化拓展科技大市場功能,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1364億元、增長32.6%。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成投用,華為中國區運營商總部落戶西安,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53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9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40件,19個通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個專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增兩院院士5名,引進培養各類人才37.73萬人,累計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76個,各類眾創載體累計入孵企業4萬餘家,帶動就業40餘萬人,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前十。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成效突出,富閻一體化加速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更加緊密,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西安位列西部第一。

(三)大力發展「三個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出堅實步伐。中歐班列「長安號」覆蓋45個國家和地區,全年開行2133列、增長70%,開行量、重載率、貨運量穩居全國前列。新開通19條國際客運航線、9條全貨運航線,首條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通航,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38萬噸,增速居全國十大樞紐機場首位。西安航空口岸過境免簽停留時間延長至144小時,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空港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西安獲評2019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突出貢獻城市、入選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影響,着力穩外貿、穩外資,進出口總值完成3243億元、占全省92.2%,實際利用外資70.57億美元、增長11.1%,引進內資3443億元、增長10.5%,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37家。全方位擴大國際合作交流,成功舉辦歐亞經濟論壇、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創投峰會、中國國際通航大會等大型展會活動,承辦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認定的國際會議數量位列全國第四。新增3個國際友好城市,成功當選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聯合主席城市,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中做出了西安貢獻。

(四)紮實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城市功能品質顯著提升。以迎接「十四運」為契機,掀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全年完成城建投資826億元。「三中心」場館主體竣工,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強力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改造老舊小區93個、225.3萬平方米,打通斷頭路53條,完成架空線纜落地226公里,累計建成綜合管廊79.6公里。幸福路地區綜合改造進展順利,西安火車站北廣場及周邊市政配套項目全面開工。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獲批實施,地鐵1號線二期、北客站至機場城際鐵路建成運營,地鐵8號線、2號線二期開工建設。西延路與西影路立交全線通車。新建公共停車位2.08萬個,更新新能源公交車1939輛,新開通線路51條,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範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新建5G基站4000個,榮獲2019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示範獎。生態西安建設紮實有效,建成綠道492.4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園和綠地廣場141個,新增城市綠地1353.1萬平方米。新增裝配式建築710萬平方米,540個綠色建築項目通過評審。全域推行生活垃圾分類,4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投入運行,徹底改變了我市生活垃圾僅靠填埋處理的歷史。

(五)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強重大風險防範化解,全市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行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紮實推進精準脫貧,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認真整改中央巡視、成效考核和國家巡查反饋問題,累計減貧6.87萬戶、24.23萬人,291個貧困村退出,周至縣脫貧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23%。建立四級聯動防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已脫貧戶實現穩定增收。突出重點、系統治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鐵腕治霾,全年優良天數225天、較上年增加10天,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20位,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8%。實施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年行動計劃,灃河中央濕地公園等58個治理項目開工建設,新增水生態面積2561畝、濕地4566畝。大力控源截污,主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滅。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持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場建設順利推進。

特別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嶺違建事件教訓,不斷加大依法保護力度,鞏固專項整治成果。紮實整改省委專項巡視反饋問題,加快建立長效保護機制,修訂《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持續推進「五亂」整治,依法拆除關閉農家樂1194戶、整改提升1615戶,完成子午峪、小峪、湯峪、輞峪4個峪口峪道綜合整治任務,建立2個智能峪口保護站,努力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六)聚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西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功舉辦「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活動年和世界文化旅遊大會、第8屆西安國際戲劇節、第29屆全國書博會、西安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話劇《柳青》榮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周至縣集賢鎮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實體書店數量排名全國第四。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博物館12座,北里王漢代積沙墓和焦村十六國大墓入選2019「考古中國」重要成果。淨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116家,入選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十強城市。

文旅融合品牌效應日益凸顯,臨潼區成為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大唐不夜城入選全國首批高品位步行街試點。《長恨歌》《夢長安》《駝鈴傳奇》等主題演藝廣受好評,曲江「不倒翁」燃爆全網,「打卡西安」成為旅遊熱點,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總數突破3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146億元,分別增長21.7%和23.1%,獲評全球20個熱門旅遊目的地和全國夜間經濟十強城市。

(七)實打實解決民生難題,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聚焦「七有」目標,以「15分鐘便民服務圈」建設為抓手,紮實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和9.8%。城鎮新增就業16.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7%。啟動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75所、新增學位10.08萬個,組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32個、區縣級772個,惠及學生97萬人。建成各類醫聯體49個,西安國際醫學中心等31家新建醫院開診運行。紮實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全年為群眾節省醫藥費用2.59億元,特困供養人員報銷比例達10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68元,新建養老服務機構229個、新增床位7504張。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出台房地產精準調控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力度,新建、籌集保障房4.02萬套。完成1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回遷安置,3.4萬群眾搬進新家。實施165個美麗村莊建設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觀。城鄉低保連續十年提標,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700元和500元,全年支出社會救助資金7.94億元,惠及25.8萬困難群眾。積極做好豬肉、蔬菜等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規定,狠抓源頭治理,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公眾安全感達到94.58%。順利通過第三輪國家衛生城市覆審,連續八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踐初心擔使命,政府自身建設更加有力有效。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狠抓教育醫療、生態保護、營商環境等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紮實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落實情況「回頭看」,堅持「以案促改」,不斷強化政府系統黨員幹部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持續提升。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全面完成。落實「基層減負年」各項要求,市政府文件、會議分別減少50.1%和43.5%。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07件、政協提案822件,辦復率100%。12345市民熱線共受理工單178萬餘件,回復率達99%以上。全年查處欠薪案件724起,為1489名農民工討回辛苦錢。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積極做好雙擁共建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順利完成第四次經濟普查。國家安全、人民防空、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婦女兒童、普法宣傳、審計、檔案、僑務、氣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國家經歷了一場世所罕見的重大疫情災難。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部署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落實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令,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

——我們迅速成立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果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建立每日研判、調度工作機制。率先制定流行病學調查鏈長制,對每一個病例追蹤溯源,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群眾關切,穩定社會情緒。

——我們嚴格落實「四早」防控要求和「四集中」救治原則,調集最強的醫療資源,確定3家定點醫院、46個發熱門診,設立1200張標準救治床位,組建6個市級會診專家組,對確診病患「一人一專班」,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同時按照平戰結合、有備無患的思路,組織精幹力量,僅用14天時間建成西安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為打贏抗疫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3800多名白衣衛士不畏艱險、義無反顧衝上救治防控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歷時64天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

——我們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用的資源,把機場、高鐵站、火車站、高速路口等作為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把社區(村組)作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在疫情出現後,果斷關閉全市各類公共場所、停開長途客運,最大限度減少人群聚集。全市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堅守一線、嚴盯死守,3萬多名機關幹部下沉社區參加抗疫,研發推行西安「一碼通」,全力推進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技防智控,共同築起了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銅牆鐵壁」。

——我們始終把民生保障和防護物資供應作為重中之重。加強市場動態監測,重點做好糧油、肉類、蔬菜等重要商品的保供穩價和政府收儲、投放,強化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守護,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同時針對疫情初期市場上防護、消殺物資告急的局面,千方百計抓生產、抓調撥、抓採購,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證市場平穩、供需平衡。

——我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籌集213噸醫療防護用品和生活物資專列送抵武漢,486名醫護人員奔赴援鄂抗疫最前線,助力打贏武漢保衛戰。

患難見真情,在我們抗疫關鍵時期,61個國際友好城市、國際機構致電慰問,9個國際友好城市、社團企業、國際友人捐贈了250萬元防疫物資,為我們戰勝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我們銘記於心、投桃報李,利用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平台,向國外城市分享抗疫經驗、捐贈抗疫物資,在守望相助中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國際友誼。

疫情防控形勢平穩向好後,我們因時因勢調整工作着力點和應對措施,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推動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出台實施系列援企惠企政策,深入開展「一對一」幫扶,以最快速度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特別是從3月23日起,西安被列入12個進京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城市後,我們主動擔當、統籌資源、嚴格流程、閉環管控,截至5月15日24時,共分流航班21架次,隔離留觀4362人,篩查確診患者56例已治癒52例、在院治療4例,無症狀感染者13例已全部解除隔離,為降低首都疫情輸入性風險做出了西安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及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取得的發展成績和抗疫成果實屬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砥礪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發展的各級單位、廣大企業,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以及海內外同胞、僑胞、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要向為抗疫做出突出貢獻的廣大醫護人員,向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公安民警、基層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疫情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加之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尤為困難,「六穩」「六保」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同時我們深知,西安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定位,我市在經濟體量、開放程度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夠高,安全生產基層基礎還比較薄弱,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仍需加強;教育、住房、交通、醫療、養老、生態等方面,群眾還有不滿意的地方;一些幹部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擔當精神不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我們一定直面問題挑戰,努力化危為機,認真做好工作,不負人民重託!

二、2020年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迎全運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攻堅之年,也是十項重點工作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4月20日至23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陝西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新時代陝西、西安追趕超越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對西安工作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定向領航,為我們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綱領和行動指南,極大地增強了我們追趕超越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不負殷切囑託,強化使命擔當,努力在新時代各項工作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扣新時代追趕超越「五項要求」,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安排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力抓好十項重點工作,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目前,國內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國外疫情蔓延勢頭尚未遏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未來發展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越是形勢嚴峻複雜,越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克難奮進。按照市委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要求,我們仍根據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確定的目標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力爭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保持物價總體平穩;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上下達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更加重視和解決環境問題,全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

堅持全面創新改革。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以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為突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和技術、平台、政策、機制「四大創新」。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科技、金融、產業、人才有機結合,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富、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搶抓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的先行示範作用,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構築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更加注重抓好大保護、大開放、大治理,促進西安與關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動區域協調、聯動、融合發展。

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圍繞「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目標,舉全市之力做好全運會籌備工作。全力推進十項重點工作,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增後勁,努力在產業、民生、環保和基礎設施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帶動和活躍發展全局,促進整體工作提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標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辦好十方面惠民實事,實行台賬管理,切實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讓政策更接地氣、幹部更具情懷、城市更有溫度,努力讓人民滿意。

三、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

(一)聚焦辦好「十四運」,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着力增強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把握髮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趨勢,圍繞建設「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增強城市對經濟和人口的承載力。牽頭建立關中平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機制,探索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新模式。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支持富閻融合發展,推動西安都市圈建設。

高質量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統籌產業體系、生態保護、公共交通等綜合布局,高水平編制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同步推進重點片區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完善城市設計管控體系。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編制完成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三河一山」綠道規劃,促進產城一體、實現「三生」融合。

加快構建綜合交通樞紐。抓好「四主一輔」鐵路客運樞紐體系和火車站北廣場及周邊市政配套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機場三期等重大工程。協力推進西銀、西延、西十、西康高鐵項目和外環高速南段等高速路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地鐵三期規劃,開工建設10、15、16號線,確保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建成運營,14號線實現「三通」。開展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年內建成公交場站10處、公共停車位不少於2萬個,新增公交車輛1000輛,新開通和調整公交線路60條以上。

聚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啟動36個城中村(棚戶區)拆除提升,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100個、背街小巷342條,打通斷頭路38條,高標準完成架空線纜落地年度任務。強化城市能源安全保障,建成330千伏奧體變電站等12項輸變電工程和西南郊水廠引水工程,加快西安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調峰項目一期工程。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加速布局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年內新建5G基站9000個。全年城建投資突破1000億元。

提升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整合基層資源,落實落細網格化管理。抓好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設,建強城市智慧「大腦」,積極拓展智能服務形態和應用場景。統籌做好城市綠化、美化、潔化等工作,全面完成違法建築整治。進一步加強物業市場監管,業主委員會覆蓋率達到60%以上。

高標準做好「十四運」籌備工作。加快24個場館、西安全運村等建設,啟動會展中心二期項目,確保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奧體中心7月1日前試運行。抓好「三中心」周邊環境提升和綜合配套。推進全運惠民,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和「迎全運盛會、展文明風采」等主題實踐活動。

(二)緊盯「五強」目標,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

着力打造千億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依託三星、陝汽、西飛、西電、西部超導、楊森等龍頭企業,做強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6大支柱產業,年內實現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總產值3200億元以上。依託華為、中興、鉑力特等龍頭企業,做大人工智能、機器人、5G技術、增材製造、大數據與雲計算等5大新興產業,年內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0億元以上。同時,做優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6大生產性服務業,年內總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設立「市長特別獎」,對先進製造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家、先進個人和團體予以獎勵。

強化重大工業項目支撐。突出抓好三星二期、比亞迪智能終端、西沃純電動客車擴能等先進製造業項目,確保三星二期第一階段、隆基單晶電池、奕斯偉硅產業基地項目實現量產,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完成聯調聯試。支持華為鯤鵬生態項目加快建設,努力把華為鶴鳴湖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產業基地。實施100個市級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全年工業投資增長9%以上。

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推廣「陝鼓模式」,支持製造企業由設備提供商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型。完善提升西安工業雲平台。加快構建以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為支撐的服務體系,年內引進培育4A級以上物流企業38家;加快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持續推進「龍門行動」計劃,年內新增上市公司5家,金融機構突破190家。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扶持計劃,建立「中小微企業培育庫」,年內新增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120家以上。

不斷提升工業集中發展區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各開發區、各工業集中區的主導產業定位,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園區,推動差異化發展。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創新發展,着力提升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園區內基礎設施、標準廠房和產業集群配套建設,推動園區集約、循環、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絲路科創中心。

建設高水平創新平台。支持高校院所、企業研發平台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年內培育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10家,新增企業技術中心20個。舉辦各類創業大賽、創新挑戰賽等活動,探索建立「以賽代評」機制,推動各類「雙創」載體提質增效。

打造硬科技創新品牌。加強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特徵的硬科技系統研究,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制定,支持高新區建設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和中央創新區。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西咸、高新、經開等重點板塊,加快在航空航天、光電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建設一批硬科技創新研究、產業發展聚集區,培育引進一批硬科技企業。繼續辦好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和全球創投峰會,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

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推廣「一院一所」模式,創新市校(院所)融合發展機制,推動科技人才資源緊密對接。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設立前沿科技研究院、開放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機制。實施「技術市場+」工程,年內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全市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突破1400億元。紮實做好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試點。

深化科技金融有機融合。積極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台,設立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建設絲路(前海)園。優化科技信貸風險管理,全年為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450億元以上,鼓勵和支持硬科技企業掛牌上市。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着力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升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水平,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實現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深化專項資金管理和零基預算改革,增強各級財政保障基本民生、工資發放和機構運轉能力。持續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吸引民營企業參與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動。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完善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和鏈條。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弘揚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推動長安號運貿結合、高頻高質運行。做大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擴展第五航權航線,積極申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及成果複製,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高水平建好西安領事館區,加快歐亞經濟綜合園、中俄絲路創新園等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建設,積極拓展產品、技術、服務出口新市場。加快建設國家級「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好國際醫院、國際社區等,增強對外資、外企、外籍人才的吸引力。

(五)促進消費升級,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積極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精心組織購物美食節等系列促銷活動,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鼓勵引導網上娛樂、在線辦公、遠程診療等新消費,推進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台上線運行。積極搭建消費新場景,促進傳統百貨店、購物中心、大型體育場館、閒置工業廠區,向消費體驗中心、休閒娛樂中心、體育健身中心、文化時尚中心等新型載體轉變,支持發展社區養老、醫療陪護、家政、托幼等服務消費。

優化消費空間布局。高起點修編全市商業網點規劃,完善「三中心」、高鐵新城等重點片區的商業配套,構建布局合理、層次分明、保障有力、功能健全的商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積極培育社區商業。繁榮都市時尚夜遊經濟,打造高品質夜間經濟聚集區。

提升消費環境品質。啟動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市建設,實施西安老字號復興工程,振興「西安飯莊」「德發長」「同盛祥」等餐飲品牌。加快鐘樓·大南門、小寨等商圈提檔升級,支持高品質酒店、特色民宿建設。優化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服務,促進國際消費便利化。健全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體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市場。

(六)紮實加強文化建設,叫響做實「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文旅品牌。

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嚴格執行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紮實做好大雁塔、漢長安城等歷史遺址和重點文保單位的科學保護。突出抓好小雁塔世界遺產環境提升,啟動實施順城巷、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易俗文化旅遊片區改造。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加快「三館」改擴建,啟動西安革命歷史博物館建設和半坡博物館周邊改造,年內建成博物館6座。推進西安鼓樂、秦腔、剪紙等非遺資源活化利用,不斷提升西安文化品牌影響力。

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堅持空間帶動,形成「一核兩極三板塊」發展格局,打造西安文化旅遊新地標。實施品牌引領,促進文化旅遊與科技、康養、會展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八大文旅融合新品牌」。強化產業支撐,加快建設一批集演藝、休閒、電競、文創產品開發於一體的重點文旅產業園區,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深化文旅國際交流合作,藉助絲路旅遊合作聯盟等平台,講好中國故事「西安篇章」。

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抓好西安城牆·碑林等4個5A級景區服務創優,支持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創建5A級景區、華夏文旅等創建4A級景區,支持長安、碑林、藍田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精心辦好「中國年·看西安」等系列品牌文旅活動,真正使西安這座千年古都和文化瑰寶成為中外遊客的嚮往之地、首選之地、樂游之地。

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進「書香之城」建設,開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閱讀天地。大力推進「音樂之城」建設,發揮西安音樂學院等平台和人才優勢,加強城市主題音樂、流行音樂創作與傳播,推動蓮湖「老城根」、雁塔「大師之路」等主題音樂街區建設。實施文藝精品工程,全年推出5部以上精品力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確保剩餘在冊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退出。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強化產業就業扶貧,支持貧困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貧困群眾可持續增收渠道。做好陝南8個深度貧困縣對口幫扶工作。持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動「菜籃子」增產提質,穩定生豬生產,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大力培育鄉土人才,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健全面向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壯大農業發展力量,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家庭農場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個。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爭創國家級名牌2個、省級名牌4個。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紮實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並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累計建成示範村400個以上。改造提升農村電網,完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管護機制。總結推廣鄠邑、長安、閻良、藍田「四好農村路」經驗,爭創全國示範。加強村規民約建設,培育文明新鄉風。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支持西咸新區和高陵、閻良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落實好各項涉農保險政策。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綜合平台。

(八)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

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嚴格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制定《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深入整治「五亂」,加快實施生態系統修復,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持續開展峪口峪道綜合治理、「小水電」整治和礦山治理修復。建成數字秦嶺監管平台,落實好長效保護機制,讓秦嶺的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打好藍天保衛戰。建立「散亂污」企業長效管理機制,啟動三環內高排放企業搬遷或退出,實施熱電廠污染物總量與排放濃度「雙減排」。推進綠色物流轉運中心建設,開展道路、工地揚塵專項整治,嚴格管控非道路移動機械、露天焚燒和餐飲油煙,依法淘汰老舊高排放機動車。加強聯防聯控,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

打好碧水保衛戰。紮實開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行動,加快實施河湖水系107項治理工程,做好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完成主城區雨污混接、錯接點改造,建成區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年內主要河流消除劣V類,渭河西安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

打好淨土保衛戰。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於81%。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高陵、藍田、灃西新城三個餐廚垃圾處理場建設,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場建成投用,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着力提升城市綠色容量。以渭河、灃河、灞河和環山公路為重點,啟動超級環線和護城河綠廊建設,新增城市綠道不少於100公里、綠地面積不少於60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7座城市公園,新建和改造提升綠地廣場、口袋公園不少於100座。支持周至、藍田打造全國生態樣板縣。

(九)堅持服務就是生產力,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突出服務和保障重點項目。推動生產要素、政策支持、服務保障向大項目聚焦,抓好453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全年完成投資2800億元以上。進一步優化項目結構,圍繞新基建、老舊小區改造、冷鏈物流、公共衛生等政策導向和短板需求,策劃實施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增強重點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

持續抓好「放管服」改革。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繼續實行收費項目清單式管理。推進「互聯網+監管」,實施「雙隨機、一公開」,實現跨部門聯合監管全覆蓋和聯合抽查常態化。打造「數字政府」,完善優化「i西安」功能,建成全市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加快實現「一扇門、一張網、一次辦」。

精準做好「雙招雙引」。緊盯「三個500強」「獨角獸」「隱形冠軍」等企業實施精準招商,爭取更多總部經濟、高水平研發機構和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西安。建立高層次人才梯次引育模式,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面向全球吸引高精尖人才和領軍團隊;依託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訂單式培養緊缺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紮實辦好惠民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全力穩定就業。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和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措施,加大援企穩崗力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2萬人次以上。嚴格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確保農民工辛苦勞動後不再辛酸討薪。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好學校複課後各項防護措施,確保師生健康安全。堅持教育優先戰略,積極實施教育強市三年行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年內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新增學位16.4萬個。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名校+」「名師+」「名校長+」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實中高考和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繼續辦好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

推進健康西安建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優化各級公共衛生機構職能,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快西安公共衛生中心,以及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兒童醫院經開院區、中醫醫院南院區等醫院建設,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進藥品集中採購使用、分組付費、基金監管3項國家級試點,探索構建「價值醫保」體系。

加強多層次社保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成各類養老機構156個、新增養老床位6400張。落實「房住不炒」要求,逐步形成以公租房、共有產權房、政策性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年內建設和籌集保障性住房2萬套。繼續完善「1+N」社會救助體系,做好睏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構建打防管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格局。加強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健全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消防、食品藥品等領域安全防範管理機制,強化對寄遞物流、危爆物品等行業監管,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後備力量建設,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落實「七五」普法規劃,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推進民族、宗教、外事、氣象、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殘聯、慈善等事業發展。

各位代表!系統謀劃、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是今年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水平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請各位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共同為西安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確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嚴格依法行政,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健全法律顧問參與決策制度,嚴格遵守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委監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常態化。

營造幹事創業氛圍。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為基層減負,全面整治「庸懶散慢虛粗」問題。樹立政府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市級「三公經費」安排較上年減少19%。整合優化事務保障資源,創建節約型機關。大力弘揚「創新、一流、務實、高效、擔當」作風,不斷提升政府執行力。

樹好清正廉潔形象。堅持用延安精神、西遷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幹部,滋養初心、淬鍊靈魂。時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從源頭上規範權力、遏制腐敗。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堅決查糾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始終把群眾觀念根植於心,全心全意當好人民的勤務員。

各位代表!新機遇促動新發展,新使命開啟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真抓實幹,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