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濱縣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20年以來工作回顧

  2020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和縣委決策部署,加壓奮進,克難攻堅,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淮濱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今年一季度,全縣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3%;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2%,經濟運行延續了恢復向好態勢。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推進「四個關口前移」,迅速阻斷疫情擴散蔓延,是全市確診病例最少、實現「雙清零」最早的縣。堅決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堅持「人物」同防,牢牢守住了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防線,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階段性勝利。被表彰為河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保持攻堅態勢。落實「四個不摘」,堅持貧困退出和鞏固提升一起抓,全年脫貧2573戶6227人,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是全市第一個通過國家普查驗收的縣。在全國、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我縣7個先進集體、9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落實扶貧政策。深化「1355」健康扶貧工程,醫保累計報銷14.71萬人次2.25億元,獲全市衛健系統健康扶貧優秀單位,在全省健康扶貧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被評為全市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保障住房安全,改造存量危房928戶,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危房動態清零,典型做法被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並報道。實施扶貧項目793個,投入資金5.65億元,持續提升穩定脫貧成色。強化增收支撐。實施就業促進政策,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務工40546人。深化「黨建聯盟+產業聯盟」促產業發展模式,培育特色產業26個,鏈接貧困戶1.95萬戶,戶均增收5000元,全市黨建引領主導產業發展觀摩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推進金融扶貧,企業貸款帶貧率、小額信貸戶貸率分別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二)經濟增長率先恢復。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率先出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6條措施,累計減稅降費9166萬元。加快項目、企業復工復產,被市政府列為全市唯一免督查單位。疫情期間,引進鄉土人才1996人,線上招工13103人,經驗做法被省政府《工作快報》專期刊發。2020年上半年GDP率先由負轉正,增長1.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是全市經濟復甦最早的縣。積極謀劃儲備項目。搶抓機遇,深研政策,謀劃500萬元以上項目502個,總投資608.7億元。疫情期間,成立重點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專班,謀劃項目277個,總投資723.9億元,進入國家重大項目庫136個,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148億元。全年爭取上級投資項目87個,總投資19.45億元,爭取各類債券資金16.7億元。謀劃項目數、申請資金額、獲批資金額均居全市前列。強力推動項目建設。做好項目前期,撥付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經費5050.49萬元。堅持縣處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等工作機制,召開重點項目調度例會28次,調度項目358個(次),打通項目建設「中梗阻」。45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任務的162.9%。266個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2.3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三)產業實力持續增強。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加快推進。堅持「以畝產論英雄」,布局16個「區中園」,加快產業集約高效發展,縣產業集聚區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98家,連續六次獲全市產業集聚區觀摩評比第一名,成功晉升二星級產業集聚區,獲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金星獎、全市工業發展先進縣。主導產業持續壯大。建設紡織、服裝、食品(白酒)和造船4個全產業鏈專業園區,圍繞產業鏈圖譜,大力招商引資,持續延鏈補鏈。積極籌建淮河紡織服裝學院,開工建設染整產業園、中西部紡織服裝交易中心、淮濱臨港(國際)服裝城等產業鏈關鍵項目,基本形成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紡織服裝企業達162家,年產值117億元,是全市唯一超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規上食品加工企業22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造船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全年製造遊艇、貨船等600餘艘,產值突破35億元,成為淮河兩岸最大的內陸船艇製造基地。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外貿出口同比增長51.4%,增幅連續三年全市第一,被評為全市外貿先進縣。開展直播帶貨,「水八仙」「旱九作」「美十味」等特色產品線上熱銷。加快電商物流中心建設,智能化流水分揀線全省縣區領先。快遞業首次實現進出港順差。

  (四)城鄉建設統籌推進。深化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實施百城建設提質項目85個,完成投資118.88億元。改造提升背街小巷8條,新建城區公廁5座、「口袋」公園5個。鋪設城區天然氣管網30公里,安裝4000戶。新建城市公共停車場3個,新增泊位604個。淮河文化主題公園完成投資9.3億元,部分景點建成開放。加強城市精細管理,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覆審、省級園林縣城複查,被評為全市城市管理綜合工作先進單位。百城建設提質工作獲省通報表揚,並作經驗交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5萬畝,經驗做法在全省宣傳推廣。全年糧食產量58.6萬噸,被表彰為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先進集體。縣優質弱筋小麥產業園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順利通過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驗收。獲全省農牧漁業豐收獎和市政府菜籃子工程評比優秀等次。加強農情信息監測報送,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農情基點縣工作優秀單位。實施科技興農戰略,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院縣共建科技示範縣。扶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兌付獎補資金1.05億元。種糧大戶張明勤被表彰為全國勞動模範。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啟動263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做到應編盡編。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通過省示範縣驗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示範村21個。累計改廁50448戶,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

  (五)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持續推進「三塊地」改革,收益資金13.33億元,在全省自然資源脫貧攻堅會上作典型發言。被評為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先進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創新實施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兩大行動」,《人民日報》進行專訪。全市民營經濟「兩個行動」現場會在淮濱召開。榮獲中國投資營商環境最優縣。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持續開展產業鏈招商,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全年簽約項目42個,合同金額82.73億元。糧食物流及食品科技產業園、溫州鞋業淮濱產業園等20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全年實際引進省外資金22.67億元,實際吸收境外資金5550萬美元,目標完成比均居全市前列。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三大改造」,實施技術改造項目46個,完成投資40億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家。發展動能加快轉換。規劃建設106.9平方公里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打造縣域發展新引擎。信陽淮濱港完成投資9.2億元,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港務中心獲批成立。與淮河下游和沿海8個港口達成戰略聯盟,通過珠海高欄港與非州國家開展貿易往來。我縣被確定為全省18個區域物流樞紐之一。

  (六)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環境攻堅12個專項集中整治百日行動,PM2.5、PM10年均值分別位居全省第6、第9。空氣優良天數312天,同比增加49天。創成國家空氣質量二級達標縣,是全省9個達標縣之一,受到省通報表揚,記全市大氣污染防治集體二等功。嚴格落實全域禁燃禁放禁燒規定,全年秸稈禁燒省監控零火點,被表彰為全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先進單位。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實施「四水同治」,開展河湖「四亂」問題整治,持續鞏固河砂治理成效,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河湖長制工作獲全市優秀等次。被水利部評為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打好淨土保衛戰。堅決落實「土十條」,強化源頭治理,規範固體廢棄物處置,土壤環境總體安全。築牢綠色發展屏障。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新造林1.68萬畝,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林業系統,獲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集體三等功。

  (七)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省市縣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全年民生類支出42.85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4.3%。着力穩定擴大就業。疫情期間,開通復工復產直通車,有序組織外出務工10.43萬人。紮實做好社會保障。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85萬元、城鄉低保資金6391萬元、特困救助資金3070萬元,獲全市困難群眾救助評價優秀等次。改造老舊小區16個、惠及居民2063戶,年度考核全市第一。倡樹文明殯葬新風。縣殯儀館建成投用,縣鄉公墓啟動建設,火化率2020年底達99.5%,居全省前列。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投入資金9.27億元,實施項目71個,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創新實施「2312」教育提質在行動,中高考成績大幅提升。淮高招飛錄取21人,位居普通高中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加快健康淮濱建設,推動醫療體制改革,獲全省愛國衛生運動工作先進集體、全市綜合醫改工作先進單位、全市衛生健康綜合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獲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優秀縣稱號。有效提升社會治理。安全生產、信訪穩定形勢平穩,「兩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獲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全市平安建設優秀縣、全市依法行政優秀縣、全市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先進單位。谷堆鄉朱灣村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榮獲市集體三等功。成功抗擊1983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圓滿完成。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民族宗教、人防、統計、外事、僑務、對台、史志、檔案、氣象、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過去一年,面對極其複雜的形勢,在縣委統籌領導下,我們自覺接受縣人大、縣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持續加強作風建設,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強化重點工作跟蹤審計,政府自身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續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豐碩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縣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領航把舵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群眾不懈奮鬥、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淮濱建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政府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着不少困難和挑戰:綜合實力依然不強,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較慢,轉型升級壓力較大;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發展與群眾期盼存在差距;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少數幹部服務意識不強、工作幹勁不足、能力素質有待提高。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不負人民重託。

  二、「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過去的五年,在十二屆縣委領導下,全縣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抓發展,解決了很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很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是淮濱歷史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幹部執行力最強、群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綜合實力更為強勁。縣域經濟實力由「十一五」末全省倒數第一躍升到第40位,「十三五」末全縣生產總值228.34億元,年均增長7.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48億元,年均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91億元,年均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1元,年均增長8.3%。三產結構比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三大攻堅成效顯著。全縣9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723戶8568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成為歷史。污染防治攻堅戰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PM2.5、PM10年均濃度下降幅度超過23%,環境空氣質量穩居全省前列。政府債務、金融等風險有效化解。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堅持工業強縣戰略,打造中西部最大的輕紡服裝加工、中原食品加工研發、內陸船舶製造維修等三大基地,三大主導產業實力不斷增強,縣產業集聚區排名由2016年的全省第107位上升到第45位,被授予中國針織服裝產業轉移示範區、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中國針織服裝智能製造基地等稱號。改革開放成果豐碩。黨政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主體超過3.3萬戶。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依託信陽淮濱港,建立中非豫貨貿易直通港,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大力招商引資,成功招引項目219個,合同金額308億元,呈現出廠房一房難求、企業排隊入駐的局面。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深入實施,謀劃推進百城建設提質項目410個,完成投資436.13億元,縣城建成區25.1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地率達34.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2.6%,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先進縣。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83公里,累計里程3222公里,路網密度全省領先。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所有鄉鎮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財政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領域。累計新增城鎮就業4.96萬人。教育、醫療、文化等事業全面發展,人民防空、安全生產、掃黑除惡、信訪穩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經過五年接續奮鬥,「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勝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淮濱各項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十四五」時期是我縣開啟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對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淮濱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根據《中共淮濱縣委關於制定淮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錨定「濱淮福地、臨港強縣」發展定位,編制《淮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到2035年基本建成「一個示範區、四個強縣、一個家園」的現代化淮濱。提請大會審查。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一是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三大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均有明顯提升。二是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不斷增強,研發經費投入明顯提高,各級各類創新平台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加快聚集,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三是改革開放打造新引擎。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活躍,持續形成一批「淮濱改革」經驗。依託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打造多層次開放平台,開創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三力聯動」良好局面。四是鄉村振興開創新局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村消費市場持續拓寬,農民收入明顯增加,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建成全市乃至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淮濱樣板」。五是文明程度邁入新境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主流思想引領力進一步增強,大別山精神和淮河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六是生態環境建設新樣板。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進一步提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公園體系基本建成,城鄉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七是民生福祉實現新提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和健康養老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八是治理效能達到新高度。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成績鼓舞人心;展望未來,藍圖催人奮進。我們堅信,只要全縣上下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屆接着一屆干,「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實現!

  三、2021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一個示範區、四個強縣、一個家園」現代化淮濱的起步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決策部署,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深入信陽革命老區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統攬,圍繞實現「兩個更好」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着力建設「濱淮福地、臨港強縣」,在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上走在前列,確保「十四五」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增長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市定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要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突出抓好「防輸入、防擴散、防復燃」三項重點,如期完成疫苗接種任務,築牢群體免疫屏障,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和水平。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轉型發展,進一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圍繞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

  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壓實鏈長責任,加快4個全產業鏈專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產業鏈重點企業。做強紡織服裝產業。加快紡織科技孵化園、蘇州產業園等16個「區中園」建設,建成總投資20億元、面積82萬平方米的紡織服裝產業園,落地紡織服裝項目80個以上。加快總投資23億元淮濱臨港(國際)服裝城、總投資25.8億元染整產業園、總投資50億元中西部紡織服裝交易市場、總投資150億元智能服裝小鎮等項目建設,打造中西部地區最大化纖紡織生產基地、服裝外貿基地和中國最大窗簾牆布生產貿易基地。壯大綠色食品產業。加快糧食物流及食品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支持五穀春酒業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打造營銷隊伍,健全營銷網絡,鞏固本地市場。支持五穀春酒業做大烏龍品牌,實現主板上市。提質臨港船艇裝備製造業。以民用貨船、豪華遊艇、休閒畫舫為主導產品,引進新技術,打造新產品,形成新業態。支持淮濱遊艇通過國際CCS認證,開闢國外市場。

  深化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深入實施「回歸工程」,着力延鏈補鏈強鏈,加快主導產業鏈式布局集群發展。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落實以「畝均論英雄」要求,力爭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達到10萬元以上。推進「標準地」出讓,嚴格「按規招商」,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符合規劃,新建工業項目全部進入產業集聚區。加快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創建省級高新區。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實現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20家以上。支持企業加大平台載體建設,企業研發費用預算備案突破1000萬元。加大技改力度,技改投資增長30%以上,縣財政科技投入增長10%以上。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發展數字經濟,積極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未來產業,用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率先在「5G+教育」「5G+醫療」「5G+農業」「5G+社會治理」等領域實現突破。加快信息服務、工業設計、技術研發、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家政、育幼、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建設信陽淮濱港「淮上雲」信息化平台,發展智慧物流產業。

  (二)堅持擴大內需,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堅持擴大有效投資和激活消費協同發力,暢通循環,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擴大有效投資。堅持項目為王,聚焦產業發展、城市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兩新一重」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深入開展「四比四看」活動,每季度謀劃儲備符合省級重點標準的項目不少於8個,其中20億元以上的不少於1個。堅持「單周調度、雙周觀摩、每月評比」和縣處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加快推進281個縣級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151.69億元。重點推進淮內高速豫皖省界至淮濱段、國道220欄杆至王店白露河橋段、省道335城區至淮息界段改建工程、洪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智能家電園等重大基礎設施及產業類項目建設,強化發展支撐。

  激發消費潛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消費能力。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充分挖掘市場潛力。落實大宗商品消費惠民政策,激發消費活力。推動農特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實現質與量協同增長。大力培育健康、養老、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增長點。

  防範化解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行為。強化資產負債約束,維護良好信用環境。規範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兜牢政府債務風險底線。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過「緊日子」,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工資發放和機構運轉。積極應對疫情衍生的各類風險。

  (三)堅持統籌協調,進一步改善城鄉發展面貌。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爭創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

  優化空間發展布局。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修復專項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以中心城區、重點鄉鎮為主體的城鎮發展格局,健全城鎮體系。爭取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納入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臨港經濟區專項規劃。推進產業集聚區空間專項規劃調整。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成中心城區土地收儲。

  深化城市建設提質。實施城市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融合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和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重點推動8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一批社區微改造項目。加快棚改項目建設進度,切實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優化城市路網。加快蔣國路與國道328連接線、淮河大道西延伸線至劉灣小學段、青年街西延伸線、康隆路、洪河路北段、閭河路北延伸線、紅雲路北延伸線、學苑路東段以及產業集聚區規劃九路等道路建設,打通城市「斷頭路」「卡脖子路」。啟動文軒路、文德路、康時路等新城西區道路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推進人防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農商智慧城二期、曙光街和青年街農貿市場、桂花崗綜合大市場二期、第二供水廠、城區雨污水管網改擴建、西城停車場、智慧停車場、窨井蓋治理等項目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整治城市風貌。實施「兩下、兩進、兩拆、兩清」為抓手的城市風貌整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網格化管理,持續推進城市「五治」,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打造生態綠城。實施主幹道路綠化增量提質工程,啟動閭河公園項目,建成龍泉園、暢淮園,新建一批街頭小遊園。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完成龍泉路、文化路兩側綜合整治和東西湖升級改造。提升淮河文化主題公園綜合功能。實施烏龍港綜合整治,打通「兩河四湖」等城市生態水系,放大新城西區城市經營效益。

  加強集鎮建設管理。立足「依託產業、市場引導、聚集資源、突出特色」,加快馬集副中心城鎮,防胡、期思、趙集、新里等中心鎮建設,增強產業發展、吸納就業和公共服務等功能。按照「一鄉一品、一鎮一特色」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點軸相連、互動並進的小城鎮體系。

  (四)堅持「三農」優先,進一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補齊「三農」短板,創造更加美好生活。

  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完成20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各項工作走在省市前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行網格化管理田長制,持續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實施良種良法配套,提高糧食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1.72億斤以上。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完成農田水利設施排查整改,實現「設施管用、群眾滿意、長期受益」目標。大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強與河南省糧食投資集團合作,規範儲備糧管理,確保糧儲安全。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完善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體系,做好小額信貸工作。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規劃、政策、產業、組織、人才、機制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大力實施產業項目,建設一批鄉村振興重點村、示範村。

  加快農業提質增效。深化「黨建聯盟+產業聯盟」促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構建「3大主導產業、4條產業廊道、60個特色產業基地、10大農業產業鏈、16個各具特色的產業小鎮」競相發展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弱筋小麥、優質水稻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艾草、貓爪草、迷迭香等中藥材種植加工,提升特色產業品牌效益。積極創建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五糧液原料供應基地管理提質,保障五糧液麯酒原料高質量供給。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以上。實施好2021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強力推進秸稈「五化」和全量利用。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成263個村莊規劃報批工作。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萬村通客車」工程。建立農村公路管護機制,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重點抓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和衛生改廁。創建一批「四美鄉村」「五美庭院」,打造2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16個人居環境示範村。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完成全域旅遊規劃。立足淮南濕地、蔣國故城、兔子湖和張莊安寧古城等資源,突出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休閒、鄉村旅遊等內容,謀劃建設一批重點旅遊項目。積極培育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鄉鎮、示範村和特色民宿。建成中共豫東南特委舊址紀念館。推廣淮濱特色養生菜,打造「面炕雞之鄉」,叫響淮濱美食品牌。

  (五)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堅持激發內力與用好外力相結合,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解決企業面臨實際問題,推動經濟發展提質提速。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認真落實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加強營商環境評價考核,力爭走在省市前列。深入實施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專項行動,創成全省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實踐創新示範縣。支持中小企業服務平台建設,切實提高服務企業能力。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普遍落實「非禁即入」。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強化涉企政策「剛性兌現」。規劃建設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加快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增強信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三塊地」綜合利用改革,出讓土地2500畝,交易指標5000畝,實現收益20億元以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爭取更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推進國有農場、市場監管、應急管理、醫藥衛生、生態環境、供銷、林業等重點領域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主導產業,聚焦「一核兩翼」重點區域,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全年新招引項目90個以上,總投資60億元以上,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3.35億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嚴格考核獎懲,充分調動全員招商積極性。加強招商隊伍建設,提高招商能力。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信陽淮濱臨港經濟區建設,完成信陽淮濱港主體工程,開工建設信陽淮濱港專用鐵路、張莊礦建碼頭,推進淮濱港口岸聯檢服務中心、淮濱港水運口岸、信陽淮濱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力爭成為國家重要的一類口岸。對接「海上絲綢之路」,開通淮濱港至非洲路易港海上貿易航線,打造豫貨出海水上通道。依託人力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加工貿易、服務貿易等出口型項目,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

  (六)堅持綠色發展,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鞏固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果。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深化環境攻堅專項集中整治行動,紮實做好「三散」治理、煙花爆竹禁售禁放、秸稈垃圾禁燒等工作,加強鄉鎮空氣質量考核,鞏固空氣質量二級達標成果。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城區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標準。實施城區內河生態修復提升工程和海綿城市示範街區建設工程。啟動淮南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第三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等項目建設,提高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產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置能力。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確保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安全。

  創建「四水同治」示範縣。編制完成「四水同治」規劃。強力推進洪汝河治理、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白露河系統治理等項目建設。完善防汛抗旱方案,加強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推進森林淮濱建設。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新造林11850畝,完成森林撫育18000畝。鞏固落羽杉苗木繁育基地建設成果,改造低質低效林,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加強美國白蛾和楊樹食葉害蟲監測與防治,確保林業生態安全。全面推行林長制,依法打擊亂砍濫伐、侵占林地、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等違法行為。

  (七)堅持人民至上,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緊盯重點民生領域,加大民生投入,讓民生保障更安心、公共服務更暖心、百姓生活更舒心。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在做好省市民生實事基礎上,做好以下實事:一是實施城鎮義務教育資源擴充工程,新增教學班174個、學位8700個。二是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改造城區背街小巷10條。三是實施城區防洪排澇智慧化建設工程,提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四是實施天然氣入戶工程,鋪設城區天然氣管道20公里,新增用戶5000戶。五是實施城市道路弱電入地工程,完成楚相大道、淮河大道、西城大道等10條道路地下弱電管網建設。六是實施城鄉文化設施配套提升工程,對縣圖書館、文化館及16個鄉鎮(街道)、20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進行配套提升。七是實施特殊群體關愛工程,提高80歲以上老人醫保待遇,報銷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全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500件以上。八是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完善農村公路標誌、標牌、標線、減速帶、防護欄等安全設施。九是實施農村道路建設提質工程,新建通村入組農村道路101條70公里,改造農村道路中小危橋51座901延米。十是實施衛生廁所改造工程,建設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9000戶。十一是實施殯葬設施建設工程,建成縣級公墓1處、鄉鎮公墓15處。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爭創河南省返鄉創業示範縣。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全年培訓1萬人次。持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提高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業態從業人員等群體參保比例。認真落實退役軍人優撫政策。推進街道養老中心建設,提升農村敬老院管理水平。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深化「2312」教育提質在行動,推進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擴容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增加公辦學位供給。加快新時代學校、新區實驗學校、二中教學樓、育才學校新校區等建設,着力解決大班額問題。加快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強與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做好淮河紡織服裝學院前期工作。深入實施健康淮濱戰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快明仁堂醫院、縣中醫院和縣第二人民醫院擴建、安定精神病醫院遷建等項目建設,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支持縣第三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大力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開展「舞台藝術送基層」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鞏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創建成果,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鄉村數字化治理平台。推進「一村(格)一警一連」共建互助,健全完善「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一支民調員隊伍」工作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堅持平安建設「三化融合」機制,加強信訪源頭治理,紮實開展平安淮濱、法治淮濱建設,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防範遏制各類安全事故。持續開展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防範打擊各類違法犯罪。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雙擁共建等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社會和諧。支持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和慈善事業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統計、史志、檔案、氣象、郵政、機關事務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着力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加強政治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扛穩「兩個更好」政治責任,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做到黨委工作主題明確到哪裡,政府力量就聚焦到哪裡;黨委決策部署到哪裡,政府工作就跟進到哪裡;黨委工作重點指向哪裡,政府工作就推進到哪裡,確保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

  嚴格依法行政。提升依法履職能力,推進科學依法決策。加強誠信政府建設,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持續推動政務公開。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和效率。

  增強工作本領。加快知識更新,提升專業素質,提高謀劃發展、破解難題的能力。崇尚擔當盡責,切實改進作風,大力弘揚「三牛」精神,努力營造幹事創業、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突出結果導向,以結果論英雄,看實績評優劣。

  保持清正廉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用好用活「四責協同」工作機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保持清廉本色,恪守從政底線,維護政府系統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一張藍圖繪到底,腳踏實地加油干,全方位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實現「兩個更好」新征程中奮勇爭先,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