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21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22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范付中 |
2023年三門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三門峽接續奮鬥、逆勢前行,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尤其是歷史罕見的疫情、汛情等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圓滿完成了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82.5億元,增長7.5%,居全省第4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居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7%,居全省第4位;進出口總值增長42.8%,居全省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2%、9.3%,主要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前列,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是保增長、穩運行,發展質量再上台階。堅持「項目為王」,滾動實施「三個一批」,366個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89.8億元,占年計劃的144.6%,中科芯時代等123個產業轉型項目建成投產。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建立企業服務「1+7+8」工作體系,包聯企業1746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118個,為1868家企業融資254.6億元,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逆勢新增24487戶。全社會用電量、工業用電量、工業增值稅分別增長31.2%、38.6%、73.3%,均居全省第1位。實施「三大改造」項目244個,規上工業企業覆蓋率達77%,華鑫銅箔等企業入圍省級頭雁企業,中原黃金、金城冶金等企業入圍河南企業百強榜,高質量發展支撐更加堅實有力。
二是抓主體、建平台,創新驅動多點發力。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大力實施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雙倍增」計劃,組建三門峽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三門峽5G聯合創新中心,啟動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建設,高純金屬砷中試基地、科技大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市級以上創新平台達59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6家。全社會研發投入支出30億元以上,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1.92%,首次進入全省第一梯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9.1%、12.3%,占規上工業的12.8%、44.7%,保持了質效齊升的良好態勢。
三是辦盛會、創品牌,城市名片更加亮麗。隆重舉辦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發來賀信,全市人民倍感溫暖、倍增信心、倍添幹勁,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仰韶文化的信心和力量。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墓地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成功創建全省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全域「中國天然氧吧」城市。成功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百城建設名單。擁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連續八年榮獲「全省雙擁模範城」。靈寶市被授予「中國銅箔谷」稱號。
四是提品質、補短板,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投入8.54億元深化舊城改造,新建棚戶區改造房8231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9萬戶,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36萬平方米。新310國道、澠垣高速建成通車,澠淅高速、盧欒高速、王官黃河大橋等項目進展順利,交通樞紐優勢更加凸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建高標準農田8.7萬畝,糧食總產14.6億斤,蘋果、食用菌、藥材等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特色農業產值占一產比重超過87%。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6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美麗小鎮」,33個村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創建「千萬工程」示範村153個、「美麗庭院」示範戶1.9萬戶。
五是重保護、抓修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百千萬億」生態治理工程紮實推進,弘農澗河生態調水暨六河修復工程竣工在即,240公里沿黃生態廊道基本貫通,小秦嶺礦山生態修復作為全省唯一代表入選聯合國生態治理典型案例,黃河三門峽水庫清淤試點工程順利啟動,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再獲國家、省專項資金獎勵。空氣質量持續向好,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居全省第2、第4位,全年優良天數達266天,12個國控、省控出境斷面水質累計達標率93.7%,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市能源消費總量強度「雙控」、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專項考核位列全省「優秀」等次。
六是強改革、促開放,發展動能加速匯聚。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市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模式。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市金融服務中心註冊企業達2.05萬家、小微企業覆蓋率超過80%,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在全國推廣。全面啟動「贏在天鵝城」品牌創建活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87%以上,零跑動、不見面審批事項達97%以上,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深化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豫靈工業園區年產值超200億元。突出抓好央地合作,與中國華能集團等15家央企集中簽約,確定合作項目42個,支撐發展的後勁更足。
七是順民意、解難題,民生福祉日益增進。持續加大惠民力度,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2.4%,23項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納入防返貧動態監測的13546戶35944人無一返貧致貧,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1.36萬元,同比增長11.6%。紮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新增技能人才4萬人,新增城鎮就業3.87萬人,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新改建公辦幼兒園11所,新增學位2760個,「雙減」政策全面落實;「五醫聯動」加快推進,組建醫共體9個,新改建P2實驗室12個,市級傳染病醫院高標準建成投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大禹文化公園建成投用,陝州鑼鼓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城市文化底蘊更加厚重。
八是勇擔當、聚合力,堅決守住安全底線。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多輪衝擊,我們及早研判、果斷決策、高效調度、快速布防、精準處置,1.8萬名黨員幹部下沉1824個小區(樓院),築牢了全民參與的「銅牆鐵壁」,守住了河南「西大門」,以一域之穩定為全省之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面對歷史罕見的極端汛情,全市上下聞汛而動,先後啟動5次防汛Ⅳ級和2次防汛Ⅲ級應急響應,累計出動1.2萬人次,轉移、救助群眾9878人,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防汛救災的全面勝利。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全市應急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公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全省前列,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過去的一年,我們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實施「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強化重點工作常態化跟蹤審計,持續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政府自身建設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續提升。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74件、政協提案218件。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駐峽解放軍、武警部隊、預備役人員、民兵為地方發展作出新貢獻。統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台、史志、地震、氣象、黃河河務、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老齡、慈善、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
回顧2021年的工作,歷程令人難忘,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源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源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源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源於全市上下、社會各界的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廣大幹部群眾、駐峽部隊、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人員,向中央、省駐峽單位,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所有關心支持三門峽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重大項目、創新要素等對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的支撐還不足,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中心城市能級和品質還不夠高,城市承載力、吸附力、帶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與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幹部擔當精神、創新意識和攻堅勁頭還需持續提升。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與重託!
二、202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 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建強省際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紮實推進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市委八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地,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發展要務實施「十大戰略」、圍繞民生關切深化「兩項工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提質提速,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快建強省際區域中心城市,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人均GDP增長8%,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強度超過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協調同步,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糧食產量穩定在10億斤以上,節能減排相關指標完成省定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
三、2022年重點工作
做好今年工作,重點是將市委確定的「十大戰略」「十大專項」「兩項工程」落實落細、見行見效,妥善處理好立足實際和融入大局的關係、以穩保進和以進促穩的關係、追求高線和堅守底線的關係,突出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鞏固向好態勢,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持續把穩增長放在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確保完成全年目標。
把握「三個堅持」,把投資擴大。堅持「項目為王」,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加快推進487個省市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重點抓好寶武新材料研發中心等11個創新平台項目,高純砷產品開發等246個產業升級項目,會興安置區等53個新型城鎮化項目,隴海鐵路取直、國道209黃河大橋等5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戴卡輪轂智慧工廠等13個新基建項目,市中醫院遷建等56個民生項目。堅持「三大改造」,加快推動工業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全年完成改造提升項目230個,投資150億元以上,創建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10家以上,完成兩化融合貫標企業10家以上,實現規上工業企業「三大改造」全覆蓋。堅持「萬人助萬企」,建立信息化助企服務平台,實行「三庫、兩清單」台賬式管理,持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深入開展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拖欠企業賬款等專項整治行動,集中解決企業關心的融資、用地、用工等難點問題,讓企業放心投資、專心發展。
注重「三個培育」,把規模做大。培育壯大規上企業,持續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重點抓好引領性企業、穩盤子企業、創新型企業、激活力企業四類市場主體,推動中原黃金產值突破500億元,金城冶金、義煤集團、匯盛銅業、金渠集團產值突破100億元,以大企業穩增長夯實經濟發展支撐。加大「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力度,出台「升規納統」等配套優惠政策,有效降本減負,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確保年內規上工業企業突破500家,「四上」企業達到1700家,切實穩定經濟增長基本盤。培育做強「專精特新」,全力做好企業服務保障,鼓勵引導中小企業瞄準「專精特新」,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單項冠軍,力爭年內國家級小巨人企業達到1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0家以上。培育做多市場主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綜合運用紓困減負、激活增效等各項政策,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確保年內新增市場主體3萬家,實有市場主體超過20萬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
強化「三個保障」,把要素激活。聚焦引領性企業、龍頭企業、骨幹企業,緊盯功能型、支撐型、創新型項目,着力做好三個強化:強化土地保障,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力度,實行「標準地+告知承諾制」,推動實現「土地等項目」「拿地即開工」。強化能源保障,在全市範圍內統籌安排能源能耗指標,支持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拓寬大用戶直供、大工業用電渠道,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強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實國家、省出台的助企紓困政策,出台契合我市實際的惠企穩企政策,強化宣傳、優化服務,使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幫助企業降成本、激活力、增效益。
(二)堅定不移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把創新作為發展的邏輯起點、轉型的核心命脈,圍繞「抓主體、強支撐、引人才、建平台、雙倍增、全覆蓋」助推高質量發展。
抓主體。圍繞全市13個主導產業、453家規上工業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帶動行業上下游協同創新。
強支撐。持續完善提升「1+8」人才政策體系,大力實施人才新政30條,發揮好政策在引才、聚才、留才方面的導向性、精準性、實效性。繼續擴大「三大改造」暨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覆蓋面,鼓勵保險公司積極開展科技保險業務,為企業創新提供風險保障。
引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引用並舉、剛柔結合、以用為本,通過異地引人才、飛地建中心等靈活多樣的引進方式,重點借力西安、鄭州創新優勢,持續引進創新人才、創新項目。加快推動第三批27個人才(團隊)項目全面落地、89個儲備項目抓緊啟動。堅持部門聯動,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安身、安心、安業。
建平台。實施創新平台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推進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實質化運行,規劃建設「天鵝灣科創走廊」,確保「智慧島」年內建成;積極推動黃金綜合利用實驗室、寶武新材料研發中心、銅箔產業研發中心等創建國家級平台,力爭全年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40個,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0個,實現科創園區縣(市、區)全覆蓋。
雙倍增。加快實施新一輪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計劃,用活用足科技貸、人才貸、專利貸、項目貸、訂單貸、設備購置貸等金融工具,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確保全年新增研發投入5億元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
全覆蓋。在全市規上企業開展有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經費、產學研合作的「四有」研發活動,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積蓄新動能。
(三)堅定不移推動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集群。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通過「三業發力」「五鏈耦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主導產業作支撐。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為主體,重點打造以中原黃金、金城冶金為引領的黃金加工產業集群,以寶武鋁業為引領的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以大有能源、開祥化工為引領的煤化工產業集群。重點抓好投資60億元新凌鉛業、投資50億元豫西煤炭儲備基地、投資10億元頤萬鋁基材料、投資6億元開祥化工PBT三期等項目。加快提升靈寶黃金深加工、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鋁基新材料、義馬煤化工等專業園區的規模、功能、產值、效益,重點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的引領作用,通過龍頭支撐、一業一園、打造「園中園」,實現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將企業優勢轉化為產業集群優勢。
培育新興產業強引領。加快培育8個500億級產業集群:突出抓好以易事特、中科芯時代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寶鑫電子、華鑫銅箔為引領的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以賽諾維、廣宇生物製藥為引領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駿通車輛、中車重裝為引領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以蘋果、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為引領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以仰韶文化產業園為引領的文旅文創產業集群;以鐵路綜合物流園為引領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以康恆園為引領的休閒康養產業集群。重點抓好投資35億元星能植物電池、投資10億元駿通車輛智能化改造、投資7億元華鑫5G用銅箔、投資20億元沿黃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15億元仰韶文化產業園、投資20億元大壩文化產業園、投資26億元三門峽鐵路綜合物流園、投資9.4億元康恆園醫養結合等項目。
布局未來產業增後勁。積極布局以風能、光能、水能、氫能及儲能應用等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以高純砷、鎵、硒、碲、鍺為重點的高科技新材料產業,以碳負極為引領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全力支持金城冶金、中原黃金等企業,加快攻克技術壁壘,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持金渠銀通、寶鑫電子、承明光電等企業,持續在銅箔、鋁箔、銀漿、光電、超導、高純、新能源和化工等前沿新材料上強化研發、精耕細作,力爭在填補國內空白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賦能產業增優勢。聚焦金融、數字、生態三個要素支撐,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強化金融賦能。完善提升金融服務中心功能,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和企業入駐,確保年內入駐金融機構35家以上,中小微企業註冊2.5萬家以上,新增融資100億元以上;組建市級農商行,有效增加金融供給;加大企業上市輔導培訓,提升基金公司運作能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強化數字賦能。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雲網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確保年內企業註冊用戶突破1500家,推動300家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500家企業實現上雲;新建5G基站800個以上,累計開通5G基站3000個以上,實現鄉鎮以上全覆蓋。強化生態賦能。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生態資源與教育、文化、旅遊、康養、攝影、體育、現代農業等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四)堅定不移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學規劃、完善功能、塑造品質、做大規模、彰顯魅力,奮力建強省際區域中心城市。
堅持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市域一體規劃、中心城區規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構建「一核三區三組團」空間格局,合理確定城市和縣域規模,加快形成借力西安、對接鄭州、核心帶動、軸帶發展、城鄉融合的新格局。
完善城市功能。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上,立足「八網」共建,結合城市更新,加快實施經一路提質改造、九孔橋改建等83個城建項目,不斷提升城市路網密度、海綿城市建設品質、人均綠地面積、集中供熱普及率、燃氣氣化率、供電保障率、數據上雲率,建設功能性、便捷性和宜居性城市。加快推動南山治理,恢復生態、回歸自然、造綠惠民,將南山打造成中心城區的「綠肺」「綠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全覆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街道全覆蓋、市縣鄉村四級養老機構設施全達標。高標準建設市民服務中心、城市規劃館、美術館、科技館、游泳館,完善科技科普、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功能,形成銜接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韌性城市建設上,升級改造站東路、召公路等路段排水管網,持續完善能源供應、公共衛生、綜合防災等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抵禦風險、應急處置、快速恢復能力。縱深推進「護佑生命、拆違治亂」專項行動,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安全、更舒適的公共空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快5G基站、智能充電樁、數據中心等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水務、智慧景區、智慧公交站台等場景化應用。同時,堅持建管並重,突出城市精細化、網格化、智慧化管理,讓城市更加便捷、更有溫度。
做大做強市本級。科學布局空間。提升仰韶大道品位,完善北環路功能,加速國道209改線,加快崤函大道、東環路建設,貫通國道310與中心城區的銜接,拉大城市框架,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注重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湖濱區、陝州區、示範區、開發區「四區」規劃融合,在城市有機更新的基礎上,儘快完善提升城東片區、南山片區、會興片區、文博城片區、高鐵南站片區、城西融合片區、陝州沿黃現代農業片區、職教園區等「八大片區」規劃,真正實現中心城市規劃科學、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特色彰顯,再現「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樹半城田」的城市魅力。提升城市能級。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功能為保障、民生為根本,通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強城市吸附力,重點抓好文旅文創、休閒康養、電子商務、水上經濟、館藏經濟等新業態,以產引人、以人興城、以城促產,讓城市居民有職業、有收入、有實力、有價值、有尊嚴;通過新基建、新功能、新魅力留下人,加快建設城市5G全覆蓋、沿黃廊道複合型功能提升、青龍澗河特色文化商業街區等項目,讓群眾享受到便捷的基礎設施、便利的公共服務、優質的生態環境、優秀的人文氣息。
強化縣域支撐。堅持市級審批權限應放盡放、應下盡下,支持各縣(市)依託「一縣一省級開發區」,集中力量打造2—3個主導產業,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實現市區縣域雙支撐。
(五)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把農業農村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嚴格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做優提質特色農業。抓好7.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0億斤以上,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加快伏牛山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南水北調綠色農業示範帶「一區兩帶」建設,重點推進酒業、奶業、藥業高質量發展,以仰韶酒業為龍頭,推動原酒儲存能力達到7萬噸、酒業銷售收入35億元以上;加快培育乳品龍頭企業,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力爭奶牛存欄達1萬頭;突出中藥材道地品種和區域優勢,加快種植、加工、流通服務等環節提質增效,力爭藥業總產值達170億元以上。全力辦好中醫藥文化大會和中國油用牡丹大會等「國字號」活動。
紮實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以「千村整治、萬村示範」和「百鎮千村規劃」工程為抓手,以創建「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美麗小鎮」「園林城鎮」為目標,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完成農村改廁1.9萬戶,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42%以上,創建省級示範村45個,建設一批富有豫西風貌、鄉土氣息、田園風格的新農村。
穩步提升農民收入。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持續抓好防返貧監測和後續幫扶,注重脫貧地區產業支撐,確保脫貧戶和「三類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兩個高於」目標。實施助農增收行動,深入落實「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工作要求,通過培養一批新型農民,讓農民有技能、有專長、有證書,鼓勵農民創新創業,引導就近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
(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改革開放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紮實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推動金渠集團等企業的改革、創新,理順體制架構,突破運作瓶頸,不斷增強實力。重點抓好投資集團、文旅集團、國資公司等企業轉型發展,通過規範、整合、轉型,推動企業市場化、實體化、數字化發展,增強市場化運營能力,打造信用等級高、運營效益好、盈利能力強的現代化投資企業。持續深化開發區改革,全面推行「三化三制」,確保6月底前完成改制任務。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建設高水平開放平台。推動國家級銅加工貿易平台持續做大規模,爭取銅精礦金精礦「保稅混礦」業務試點、三門峽保稅物流中心、三門峽鐵路臨時開放口岸等平台儘快獲批,高質量打造四大開放平台;加快申建自貿區三門峽創新聯動發展區,着力打造帶動區域、輻射全國的開放高地。
大力承接產業轉移。深化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擦亮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金字招牌」,集中精力、集中資源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產出效益好的重大項目,繼續加大央企對接力度,爭取再簽約一批項目,全年簽約落地1—2個投資超50億元產業項目,每個縣(市、區)引進落地3—5個投資超10億元產業項目,加快形成「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的倍增效應。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縱深推進「萬人助萬企」,因企施策、按需服務,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創建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範市,實施重點指標「百日攻堅」行動,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覆蓋應用,提升市場服務便利化水平,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
(七)堅定不移改善生態環境,打造沿黃生態標杆。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重點抓好124個生態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示範區。高標準推進「十百千萬億」工程,完成240公里複合型生態廊道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集安瀾保障、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弘揚、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幸福廊道。紮實開展礦山整治「清源行動」,高標準建設綠色礦山,重點抓好小秦嶺生態公園、義馬露天礦山治理、澠池生態修復等項目,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打造具有鮮明三門峽特色的生態治理樣板。
打造黃河安瀾示範區。高標準實施防沖防浪、護堤護岸、防洪搶險、河道清淤、水庫加固等工程,加快推進三門峽庫區泥沙清淤試點工程,探索庫區泥沙資源綜合利用新模式,為應對極端汛情、保障黃河安瀾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示範區。落實「四水四定」根本要求,全面實施「五水綜改」,重點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0萬畝;加快生態水系連通、大石澗調水、金盧水庫、窄口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加快中水回用工程等節水項目建設,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打造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提升風、光、水等綠色能源裝機容量,重點抓好多能互補一體化示範基地、抽水蓄能電站、澠池綠色建材產業園、綠閩危廢綜合處置等項目,推動澠池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廢舊金屬等資源化回收利用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建設城市「三類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利用處置體系,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同時,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確保主要生態指標穩居全省前列。
(八)堅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堅持人民至上,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全力交出一份溫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實施教育投入倍增計劃。加快甘棠學校、甘棠幼兒園、北環路小學、向青路小學、市技校改建等5所市直學校建設;推動市一高新建、南山中學、張灣中學、張灣小學等項目儘快開工,新增學位1.2萬個以上。抓好全市93個中小學新改建項目,新改建公辦幼兒園11所、增加學位3000個。抓實「雙減」落地,常態化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實施教育教學名師涵養工程,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加快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獨立設置進度,力爭職教園區在校生規模達到5萬人。
實施醫療達標提質計劃。依託市中心醫院、黃河醫院、市中醫院,持續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在心腦血管、腫瘤、康復等領域建設一批高水平特色專科診療中心,打造名醫名科名院。重點加快市中醫院遷建項目建設,打造黃河金三角地區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推進異地診療治療一體化,實現線上診療、線下治療同步切換,力爭數字化、智能化遠程診療全覆蓋。
實施保障擴面提標計劃。在原有的民生保障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群體、提高保障標準,實現應保盡保、能高盡高,重點落實好225項財政惠企利民補貼政策。加快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保障大病向保障慢病小病延伸。進一步完善落實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持續抓好免費「兩癌」篩查,完成篩查1.67萬人。紮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工作落實,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萬人以上。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以上。
實施生態移民搬遷計劃。重點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程,聚焦偏遠山區的3000餘戶群眾,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及早推動實施搬遷。優先啟動地質災害搬遷工程,重點對地質災害隱患點588戶2526名群眾實施搬遷,徹底消除安全隱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九)堅定不移守牢發展底線,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緊盯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堅決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定不移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努力把最大不確定因素變為確定性因素,實現長周期內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環境。
毫不放鬆抓好安全生產。縱深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聚焦煤礦及非煤礦山、危化品、燃氣管道、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建築安全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工作,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全面壓實「四方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消除風險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應急指揮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提高防災救災減災能力,科學有效應對處置各類事故災害。
穩妥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妥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穩妥推進問題樓盤化解,堅決兜牢「三保」支出底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持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矛盾多元預防化解機制,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紮實開展平安單位(村、社區)創建,依法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雙擁等工作;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紮實做好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援疆、人防、氣象、地震、社科、史志、檔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
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政府工作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我們將堅定信念,恪守忠誠。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定扞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我們將主動擔當,務實重干。堅持實幹為先、克難攻堅,以不勝不休的拼勁、只爭朝夕的幹勁、一抓到底的韌勁,一級帶着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確保定了的事情必完成、制定的政策必落實、承諾的事項必兌現。我們將規範權力,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們將從嚴治政,清正廉潔。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紮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馳而不息糾「四風」、改作風、提能力,讓政府系統清正在心、清流涌動、清風長在;堅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將更多財力用到保民生、補短板、促發展上;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
發展時不我待,奮鬥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兩個確保」,深化「十大戰略」,開拓創新,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三門峽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