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黎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黎平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黎平縣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黎平縣縣長崔華明)
2023年2月16日
http://www.lp.gov.cn/newsite/zwgk/zfgzbg/202302/t20230216_78232005.html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黎平發展史上極不平凡、極其不易、極為難忘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持主戰略主定位,全力以赴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核心區,頂住了超預期因素嚴重衝擊,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實現縣十八屆人民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這一年,黎平趕超機遇疊加、動力強勁,振奮人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切關懷下,國務院出台了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闖新路的「新國發2號」文件,省委省政府接連出台支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支持黔東南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意見,41家省直部門出台支持「橋頭堡」建設若干配套政策,賦予黎平全新發展定位,我們趕超突圍更有底氣、加快發展更具潛力。

這一年,黎平發展負重前行、穩中求進,鼓舞人心。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全縣上下同頻共振、奮發有為,一心一意幹事業,一以貫之繪藍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6.6億元,同比增長2.1%。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73億元,同比增長15.3%;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6億元,同比增長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22億元,同比增長1.1%;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8792元、12369元,同比分別增長4.8%、6.5%。過程飽含艱辛,成績令人鼓舞。

這一年,黎平人民風雨同舟、安危與共,溫暖人心。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世紀疫情,廣大幹部群眾不懼風險、迎難而上,堅守各條戰線,投入疫情防控資金近3000萬元,力保百姓康寧;我們守望相助、大愛馳援,先後派出275名醫護人員和127名公安幹警支援貴陽、畢節、榕江、天柱等地抗疫,彰顯大縣擔當、詮釋為民情懷。面對嚴重旱情,全縣幹部群眾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全力抗旱,有力保障了6.3萬受災群眾用水安全。面對困難挑戰,縣委帶領我們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凝聚起團結奮鬥、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八個方面工作:

(一)攻堅克難抓質效,「四化」推進取得新成效。堅持把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重點打造木材產業園、石材產業園,建成標準廠房6.32萬平方米,引進入駐優強企業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9戶。大力實施「強縣城」行動,完成棚戶區改造1613套、老舊小區965戶、背街小巷20條,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網和污水管網24.6公里,新建燃氣管網13公里;消除「兩違」存量479個,整治傳統村落「藍帽子」1443戶。新建高標準農田4.45萬畝,糧食總產量增長4.2%,新增「兩茶一藥」種植面積5.58萬畝,州級以上龍頭企業達67家,連續五年入選「中國茶葉百強縣」。成功舉辦2022全國鄉村「村晚」展示活動暨貴州雲匠村晚、「世外桃源·人間樣板」非遺日主題等活動,肇興鎮入選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黃崗村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入黎旅遊人數755.7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6.68億元,侗鄉黎平美譽度不斷提升。

(二)攻堅克難夯基礎,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3+1」保障,加強對3500戶14032人動態監測和幫扶,投入財政銜接資金和東西部協作資金2.54億元,實施項目379個,消除返貧風險2968戶12967人,推動脫貧戶有勞動力家庭3.03萬戶、6.57萬人實現穩定就業,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目標,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2931元,同比增長16.65%,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完成佳所、黃崗、八舟等6個省州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改廁5050戶,行政村正常收集生活垃圾覆蓋率達92.23%。夯實農村交通基礎,完成危橋改造8座,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融」高質量發展,黎平縣被國家交通運輸部等四部委確定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單位。大力推進以工代賑項目建設,彥婷手工刺繡非遺工坊入選國家「非遺工坊典型案例」。興產業、美鄉村、富農民,開啟鄉村振興美麗蝶變。

(三)攻堅克難擴投資,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核心區為抓手,謀劃儲備「橋頭堡」項目161個,總投資1294億元。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政府專項債、「橋頭堡」建設專項資金、融資貸款12.34億元。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累計節約資金4358萬元。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全力保障項目建設要素,清單式推進清水江光伏發電、華建石材產業園等5個省級重點項目和木材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冷鏈物流園、肇興國家旅遊度假區創建等25個州級「十大工程」項目建設。深化黎平——佛山禪城深度協作,推動共建工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項目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500兆瓦風電場、肉牛養殖、循環水鱖魚養殖等47個重點產業項目,實現到位資金25.42億元,切實推動政策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攻堅克難優環境,改革創新取得新成效。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黎即辦」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一窗通辦『2+2』模式」獲得群眾一致好評,各類行政審批時限壓縮82%以上,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跨省通辦」事項達2651項,「全程網辦」率達72.93%。深化經濟領域改革,進一步理順黎平經開區運行機制,穩步推進仟山農林、天壹、肇興文旅3家縣屬國有平台公司市場化改革,組建黎平侗鄉茶城、黎平鴻皓房地產開發2家縣屬國有企業。深化社會領域改革,現代醫院管理、安全生產監管、行政執法監督等重點領域改革亮點紛呈。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升村級治理水平、油茶「村推戶管」等改革舉措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並在全省推廣,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

(五)攻堅克難護生態,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力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綜合治理石漠化2.41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2.5平方公里、非煤礦山生態環境整治13個,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8.9%,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達標率均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和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嚴格落實「林長制」,實施完成營造林5萬餘畝、苗木檢疫223萬株,縣國有東風林場榮獲「省級國有示範林場」「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光榮稱號。圍繞創建全國林下經濟產業示範縣目標,積極推廣「國儲林+」和「特色林業+」等模式,建成九潮萬寶山林下萬畝天麻示範基地,有序推進汪家莊林下萬畝天麻示範基地建設,森林利用面積達103.8萬畝,產值達12億元,經濟效益和生態改善實現「雙贏」。

(六)攻堅克難強保障,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千方百計穩就業、穩市場主體,實行一企一策,累計幫助1.6萬家企業解決困難問題667個,「退免減緩」稅費1.89億元。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4733戶,新增城鎮就業6502人,實現穩定就業23.41萬人。全力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爭取專項資金7994萬元,實施城關二小改擴建、雙江鎮幼兒園等24個教育工程項目建設,黎平職校與廣東4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打通了人才輸送培養新渠道。健康黎平紮實推進,全面推進危重孕產婦救治、新生兒救治、胸痛、腦卒中、創傷「五大中心」建設,建成尚重鎮縣域醫療次中心和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症監護室,縣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加快推進,全縣377個村衛生室「四有兩落實一服務」進一步夯實。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參保率達95%,醫保報銷金額2.23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60元/月、440元/月,獲得中央及省州困難群眾救助資金1.61億元,兜牢兜實民生底線。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七)攻堅克難守底線,風險防範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實行「三駐」行動,狠抓國務院、省、州督導反饋隱患整改,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採取國有資產盤活、降息展期等措施化解政府債務,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紮實推進「平安黎平」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縣刑事發案率持續下降、電信詐騙案件實現「兩降兩升」目標。縣信訪局榮獲全國信訪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普法依法治理獲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同時,民族、宗教、雙擁、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八)攻堅克難轉作風,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以勤政廉政為準則,堅決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認真貫徹「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年部署要求,約談政府系統幹部職工374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2人。紮實抓好各級巡視巡察、審計等反饋問題整改。高質量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縣委的決策部署,清單化、台賬化跟蹤調度,工作落實率達100%。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113件,政協委員提案165件,辦復率達100%。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重大行政決策機制不斷完善,政府法律顧問、法治機構體系不斷健全,「兩降一升」工作水平顯著提高,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各位代表!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難越向前。回首過去一年,我們每邁出一步都走得非常艱難,每攻克一道難關都倍感艱辛,每取得一份成績都付出成倍努力。我們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有,走過的路極不尋常,辦成的事很不容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同心同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駐黎單位、駐黎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廣大醫務工作者,向中央、省、州各幫扶單位、向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黎平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高度警醒:一方面,與全省全州相比,我縣經濟發展基礎差,產業單一支撐弱,民生短板欠賬多,發展矛盾依然突出,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保障未能根本性破題,穩增長、保安全、守底線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較大;另一方面,不少幹部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意識依然淡薄,思想觀念、能力作風與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面對周邊縣市不斷加快的發展速度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我們趕超突圍的任務極其艱巨,大有不進則退的風險。千難萬難,擔當就不難。我們將切實強化時不我待的危機感、責無旁貸的責任感和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認清形勢、正視差距,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以負重前行、一往無前的韌勁爬坡上坎,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銳氣涉險過灘,以背水一戰、誓破樓蘭的決心攻堅克難,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殷切期盼!


二、2023年重點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州第十一次黨代會、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緊盯「六個戰略」目標全力打造「橋頭堡」核心區,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譜寫美麗黎平現代化建設新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6億元、增長8%左右,農業、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12%、7%左右;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州調控目標範圍內。在實際工作中,儘可能爭取更好的結果。

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是:人均GDP達2.86萬元左右;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5%左右,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20%左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58%左右;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3%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萬畝左右,產量在2022年基礎上只增不減,農產品加工轉化率59%以上,入縣遊客、旅遊人均消費均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步縮小。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堅持人民至上。聚焦共同富裕,築牢民生底線,提升民生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持自信自立。把質量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決不穿新鞋走老路,沒有質量效益的事情堅決不做。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圍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核心區全方位擴大開放,着力激發創新活力,做到以改革促進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以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既發揮優勢又補齊短板,既挖掘潛力又借勢發力,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按規律辦事、求實際效果。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從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質與量、供與需、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之間關係出發,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重點工作和「落一子滿盤活」的關鍵環節,全局謀劃,重點突破。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把心系「國之大者」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從國家大局大勢中找准立足點、切入點、結合點,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做到既為一域添彩、又為全局爭光。

為此,我們要切實抓好以下七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凝心聚力搶抓政策機遇,全力打造「橋頭堡」核心區。以打造「橋頭堡」核心區為目標,不斷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一是加快園區平台建設。用好與佛山市禪城區合作共建經濟開發區機遇,進一步完善城北園區基礎設施,重點推進世紀大道和G356界牌至羅團公路建成通車。協調啟動機場110千伏變電站建設。依法加快處置歷史遺留問題,騰出發展空間,促成企業落地。二是加快落實配套政策。主動落實粵黔兩省協調機制,深度開展「大灣區企業+黎平資源」「大灣區研發+黎平製造」「大灣區總部+黎平基地」「大灣區市場+黎平產品」等合作模式,全面推動兩地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共建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加大向上對接力度,清單化落實省州相關配套政策,確保更多資金項目落地黎平。三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三減一降」「一窗通辦『2+2』模式」,做優「黎即辦」政務服務品牌。深入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要素聚集窪地,企業發展沃土。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稅收征管、農村「三變」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六大科技戰略行動」,抓牢人才「四大工程」,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8家,有效期高新技術企業2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億元,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占比40%以上。

(二)凝心聚力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全力促進跨越發展。緊扣高質量發展「四梁八柱」,更加務實、更高水平推進「四新」「四化」,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大突破。依託現有優勢資源,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做優茶葉、油茶、大米、天麻、茯苓、生態肉製品、稻花魚等特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着力推動中潮農林產品精深加工特色產業園提檔升級,做強木材加工、生態家具等綠色輕工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戶,園區主導產業產值占比16%以上。二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大提升。大力實施城鎮精緻管理行動,加快推進「四改」工作落實,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015戶、背街小巷8條,建成城鎮地下管網35公里。穩步推進餐廚垃圾處理、第三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大力實施「數字黎平」,完成大數據運維中心、智慧城市數字基座和數據共享開放平台等項目建設。三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大發展。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新建高標準農田2萬畝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萬畝以上。實施油茶、茶葉、中藥材、精品水果、商品蔬菜、生態畜牧業等六大工程,新增油茶種植1.95萬畝,茶葉提質增效2萬畝,中藥材種植保有面積15萬畝,精品水果種植保有面積13.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累計達32萬畝,肉牛存欄6.92萬頭。國儲林流轉收儲10萬畝,完成營造林6萬畝以上,林下經濟發展和經營面積達110萬畝,產值13億元以上。四是推動旅遊產業化大提質。重點創建以民族文化體驗為特點的肇興國家旅遊度假區,打造以肇興侗寨為核心的傳統村落旅遊精品線路,串聯佳所、黃崗等一批鄉村旅遊特色村寨。紮實推進肇興、堂安、黃崗、述洞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州」「傳統村落省級示範集聚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侗寨申遺工作。加快「生態山居」民宿項目建設。着力建設以黎平會議會址為核心的紅色經典旅遊線路,創新旅遊宣傳營銷模式,大力實施「六心」滿意旅遊行動,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

(三)凝心聚力提振市場信心,全力推動經濟增長。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好發揮投資拉動關鍵作用和消費基礎作用,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一是堅持項目為王。圍繞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1」基金、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資金投向,高質量謀劃和爭取項目,全面落實要素保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抓好中林集團林業產業園、華潤三九藥業中藥材精深加工、佛山勇記水產一體化項目等15個在談招商項目跟蹤服務。加快推進木材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冷鏈物流園、茯苓全產業鏈、天麻全產業鏈等州級「十大工程」以及長溪水庫、石材產業園、光伏發電等重點在建項目進度,最大限度增加有效投資。二是促進消費恢復。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州關於促進消費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紮實開展好「多彩貴州·助商惠民」促消費系列活動,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需求,促進消費增量擴容,發揮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千方百計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東部及大灣區市場,打造更多消費熱點。三是增強招商實效。在千方百計服務好現有企業的基礎上,圍繞「兩茶一藥」主導產業和木材、石材、新能源等優勢產業布局,完善招商引資機制,以大灣區為重點,擴展長三角、京津冀、成渝、華中等重點區域,力爭引進一批央企、500強企業、龍頭企業。大力開展領導招商、央企招商、專班招商、駐點招商、園區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資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力爭全年引進優強企業10家以上、重點產業項目35個以上,新增重點產業項目到位資金30億元以上,實現借梯攀高、借船出海。

(四)凝心聚力抓建設促增收,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紮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一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低保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常態化開展「3+1」保障監測,深化易搬後扶「五個體系」建設,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二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深入推進農民增收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有組織勞務輸出、就地就近就業、兜底安置就業、素質提升「四大工程」,提高群眾工資待遇和議價能力,實現就業增收。積極推廣以工代賑,將以工代賑項目投入中的勞務報酬比例提高到20%以上。積極推進產銷對接,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16%以上。三是抓好鄉村建設。緊扣鄉村建設「183」行動,持續完善鄉村規劃,大力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效有序推進鄉村社會治理。紮實推進佳所、述洞、紀堂黔東南州粵黔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工作。鞏固「四好農村路」創建成果,加快實施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危橋改造和交通事故「黑點」隱患整治,完成平寨至固本連接線及肇興、黃崗等傳統村落旅遊精品環線綜合服務區建設,啟動實施雙江至黃崗公路大修工程。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住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以上,30戶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達95%以上,1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四是抓好資金和項目管理。抓好2013年以來投入市場經營主體項目管理,加大對銜接資金項目的跟蹤監管和調度力度,積極推進低效閒置資產盤活,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五)凝心聚力厚植生態優勢,全力做好綠色文章。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實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構建各類主體功能區,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加強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區和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建設。積極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推進生態公益林和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完成樹種結構調整1萬畝,水土流失治理40平方公里。二是抓好污染治理攻堅。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打好污染防治「五場戰役」,確保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8%以上,出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和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三是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爭取納入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大力推進生態示範縣創建,深化與中國林業集團合作,全力創建林業轉型示範縣、林業振興示範縣、中林集團踐行「兩山」理論示範縣,努力走出一條綠色興業、綠色富民的發展新路。

(六)凝心聚力防風險化隱患,全力保障社會和諧穩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持底線思維,提高防控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守好安全這個大前提。一是堅決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堅決防範和打擊暴力恐怖、「黃賭毒」、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養老詐騙等各類犯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平安邊界「十聯工作法」等經驗,提升「八五」普法成效,推進實施「寨管委」,夯實「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基礎,鞏固提升「平安黎平」建設水平。二是堅決防範化解債務金融風險。堅持「開正門、堵旁門、化存量、控增量」,嚴禁違法違規舉債行為,多渠道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強化對地方金融機構日常監管,抓好高風險邊緣機構處置工作,從嚴開展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和打擊治理。三是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紮實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打非治違」,持續開展「三駐」行動,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六個全覆蓋」,推動道路交通、農村消防、建築施工、城鎮燃氣、危化物品、食品衛生等重點領域「雙排」工作再上新台階,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統籌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切實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凝心聚力抓牢社會保障事業,全力增進民生福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讓全縣人民日子過得更好、生活品質更高。一是穩定就業增收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嚴格落實「8個渠道」和「11條措施」,大力開發縣內就業崗位,重點抓好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落細援企穩崗舉措,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力度,大力打造培訓品牌,開展各類培訓3000人以上,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二是優先發展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實施「七大提升工程」,新建黎平八幼、黎平九小和龍形教師周轉宿舍,擴建城關四小、五小教學用房,啟動黎平十小建設工作。紮實推進黎平一中學生宿舍建設,推動黎平職校擴容提質。全縣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3%、95%、92%。三是優化服務保健康。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加強重點人群服務管理。統籌抓好縣人民醫院整體遷建、縣中醫醫院住院醫技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大樓等項目建設。紮實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衛生健康綜合監管,完善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提質升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進中醫藥(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苗侗醫藥入典。四是兜牢底線惠民生。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鞏固拓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社會救助領域專項治理,關心關愛特殊困難群體。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加快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和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

各位代表,做好民生實事,意義重大。2022年,縣人民政府完成了20項「十件民生實事」中的14項,剩餘6項正在全力推進。我們將加快2022年未完成的民生實事進度,並全力抓好今年的「十件民生實事」。(1)新建城關第九小學教學樓、尚重鎮育洞小學教學綜合樓;(2)啟動水口鎮衛生院縣域醫療次中心項目建設,完成15個以上鄉鎮(街道)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3)完成改造老舊小區2015戶、背街小巷8條,新建改造地下管網35公里。(4)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後扶配套產業園二標段工程,啟動平信庫區移民大橋建設;(5)完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100公里,實施危橋改造5座;(6)建設5G通信基站170座;(7)啟動實施墨門山水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配套工程改造;(8)新建或改造農村廁所3500戶,新建農村公廁20座;(9)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000人次以上,城鎮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00人以上;(10)新建社區健身路徑或三人制籃球場2個,農體工程補充維護更新4個,提升全民健身示範站點5個;建成「民族團結食堂」5個;新建兒童之家3所。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政府重任在肩。必須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提升忠誠履職能力。我們將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遵循」抓貫徹、「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實,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有力落實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及縣委工作安排,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彰顯責任擔當。

(二)依法履職樹形象,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我們將持續提升政府效能,切實強化幹部能力建設,增強「八種本領」,提升「七種能力」。對上級作出的決策、定下的目標、確定的事情,始終一抓到底,決不半途而廢,無果而終。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政府法律顧問等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真抓實幹勇擔當,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我們將大力弘揚雷厲風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堅持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直面困難不迴避、解決問題不拖延,把該幹的事干好、難辦的事辦成。堅持幹事者有舞台、有為者有位子的鮮明導向,培養造就一批立說立行的「干將」、開創開拓的「闖將」、敢拼敢打的「猛將」,提振政府系統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四)清正廉潔守底線,提升乾淨幹事能力。我們將牢記「三個務必」,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鍥而不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堅持正確政績觀,加強調查研究,帶頭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嚴控「三公」經費。加強重點領域、重要部門和關鍵環節監督管理,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讓我們滿懷信心、鼓足幹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爭先」的心態、「衝刺」的姿態、「趕考」的狀態,向最好者學習、與最強者比拼、跟最快者賽跑,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奮力譜寫美麗黎平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術語說明



1.「新國發2號」文件: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 號),明確對貴州的戰略定位和政策支持。「新國發2號」是相對2012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的簡要叫法。

2.「四新」: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2月親臨貴州視察,賦予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重大使命。

3.「四化」: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

4.「四個不摘」:指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5.「3+1」保障:指教育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

6.「四好農村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7.「以工代賑」: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

8.「三區三線」:「三區」指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三線」指的是根據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9.橋頭堡「十大工程」:為加快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022年7月,州委、州政府印發《黔東南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2022—2023年重點突破「十大工程」實施方案》,主要實施產業承接聚集工程、旅遊康養提升工程、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綜合物流體系建設工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教育醫療組團幫扶工程、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工程、「橋頭堡」核心區提升工程、營商環境提升工程和人才引進提升工程。

10.「黎即辦」:指我縣重點打造的營商環境品牌,即以最優質的服務抓招商,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1.「一窗通辦『2+2』模式」:指按照「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形式,以「自然人+法人(含非法人組織)、諮詢+投訴」設置窗口,科學分區分類、規範服務管理、打造職業化專業化輔助團隊,形成部門間數據通、系統通、業務通的政務服務協同聯動機制,實現「諮詢、輔導、審批、評價」的閉環管理。

12.「跨省通辦」:指申請人在辦理地之外的省市提出事項申請或在本地提出辦理其他省市事項申請,由就近政務服務大廳「跨省通辦」窗口受理後,交由屬地部門按流程完成事項的審批。

13.全程網辦:指申請人通過貴州政務服務網及確需保留的自建業務系統提交申請材料,政務服務機構實現網上受理、網上審查、網上決定、網上送達(可郵政寄遞材料或審批結果),整個辦事過程無需申請人到政務服務大廳提交申請材料即可辦結。

14.「三線一單」:指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為基礎,編制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力求用「線」管住空間布局、用「單」規範發展行為,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的環境管理機制。

15.林長制:指按照「分級負責」原則,由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林長,其他負責同志擔任副林長,構建省市縣鄉村等各級林長體系,實行分區(片)負責,落實保護發展林草資源屬地責任的制度。

16.「四有兩落實一服務」:指有服務陣地、有村醫、有基本醫療設備、有基本藥物,落實村醫待遇,落實村醫培訓,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17.「兩降兩升」:指電信詐騙發案數、損失數同比下降,破案數、抓獲數同比上升。

18.「兩降一升」:指降低行政複議行政機關被糾錯率、行政訴訟行政機關敗訴率,提升行政訴訟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

19.「六個戰略」:指將黎平縣打造成為與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綠色輕工產業聚集區、面向大灣區的傳統村落高端民宿康養旅遊目的地、大灣區重要生態農林產品供應基地、貴州與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旅遊集散城市、對接融入大灣區的雙向開放新高地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實踐地。

20.「兩個確立」:指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21.「兩個維護」:指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2.政務服務「三減一降」:指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中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降費用。

23.「兩個毫不動搖」: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24.農村「三變」: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25.「六大科技戰略行動」:指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新一輪找礦戰略突破、礦產資源選冶攻關、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支撐、數字化賦能產業。

26.「四大工程」:指引才工程、育才工程、用才工程、留才工程。

27.城鎮「四改」:指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實施的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鎮地下管網改造工程。

28.旅遊「六心」:指開展行之順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娛之開心、購之稱心、游之舒心旅遊服務。

29.「4+1」基金:指新型工業化基金、新型城鎮化基金、農業現代化基金、文化旅遊產業化基金、生態環保基金。

30.「五個體系」:指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基層黨建體系建設。

31.「183」行動:「1」是指制定一個規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8」是指實施八大工程: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3」是指健全三個體系:實施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32.污染防治「五場戰役」:指打好污染防治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固廢治理戰和鄉村環境整治戰。

33.「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一中心」指縣鄉村綜合治理中心,「一張網」指城鄉社區網格,「十聯戶」是將相對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10戶左右標準劃分聯防聯治服務單元。

34.「打非治違」:按照《黔東南州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全州所有地區、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全覆蓋目標,嚴厲打擊整治消防、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礦山、城鎮燃氣、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工貿及工業園區、民爆物品、旅遊、生態環境、森林草原、特種設備、學校、食品安全14個重點行業領域非法、違法行為。

35.「六個全覆蓋」:指我州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在壓實「四方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覆蓋生產企業、經營主體、項目業主、監管單位、機關單位和社會家庭等六個方面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36.「三駐」行動:指幹部駐寨、企業駐守、項目駐點。

37.「8個渠道」:指就業推薦、兌現補貼、勞務公司輸出、勞動品牌樹立、勞務站點設置、勞務培訓輸出、東西部協作輸出、政府或市場主體輸出等8種渠道。

38.「11條措施」:一是農村勞動力基礎信息台賬管理水平;二是農村勞動力返崗返鄉監測水平;三是農村勞動力就業政策宣傳水平;四是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推送水平;五是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質量;六是農村勞動力勞務和培訓品牌培育和推廣水平;七是農村勞動力集中務工地勞務站建設水平;八是農村勞動力省內就業協作機制水平;九是農村勞動力返鄉返崗服務水平;十是未返鄉農村勞動力家庭走訪慰問覆蓋面;十一是聽取農村勞動力意見建議機制。

39.「七大提升工程」: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提升、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升、普通高中教育發展提升、現代職業教育擴容提質、高等教育突破發展提升、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提升、職業技能學歷雙提升。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