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驗方新編敍言

中西驗方新編敍言
作者:杜亞泉
中華民國5年(1916年)11月10日
1916年11月10日
公布於東方雜誌1916年13卷第11期
本作品收錄於《東方雜誌

  中西醫學。大同小異。世之學者。往往先入爲主。驚其異而不求其同。中醫西醫。遂界若鴻溝。習西醫者詆諆中醫。謂中醫專重陰陽五行之說。憑臆想而不求實驗。信中醫者排斥西醫。謂西醫多用金石劇烈之藥。精外科而不善內治。是皆一孔之見。偏執之論也。余往時習聞中醫之理法於父兄。近復稍閱西醫書册。覺醫學中精到之處。中西學說。若合符節。有中醫相傳之理。語焉不詳。而西醫則竟委窮源。嘹如指掌者。以西醫之說考之則益明。有西醫發明之事。詡爲新得。而中醫則習用已久。視爲故常者。以中醫之法證之則益信。茲就其較爲重要者言之。中醫之書。輒言血氣。其所謂氣者。往往不知其何所指。將謂呼吸之氣耶。則吸氣中之養氣。由肺入血。周行百脈。與炭化合。成炭酸氣體而呼出。是仍血也。血與氣不可離而爲二也。中醫之所謂氣。雖包肺氣在內。然周於一身。通乎表裏。靈妙而不可測。決不僅指此呼吸之氣可知。然稍加思索。則知中醫之所謂氣。卽西醫之所謂神經。以此義讀中醫之書。則凡所謂氣逆氣滯氣虛氣鬱諸症狀。肺氣腎氣肝氣胃氣諸名稱。理氣順氣補氣散氣諸方劑。皆可迎刃而解矣。蓋神經奮興則鎭靜之。神經沈衰則刺激之。一切機官之病狀。與其療法。無不與神經作用有關係。此稍習西醫者。無不知之。不過譯西籍者謂之神經。意在指其實質。而我國古來則謂之氣。意在示其作用而已。吾人平日於喜怒之表示。亦稱曰喜氣或怒氣。其他神經作用。以氣呼者甚多。故稱人之精神狀態。謂之神氣。又吾國初譯醫書時。亦稱神經曰腦氣筋。可知氣之本義。含有精神作用之意。不僅指空氣及其他氣體而已也。推之而氣動則生風。風之云者。指神經之變態而言。或神經過於興奮。致痙攣或顚狂者。如肝風驚風瘋癲(瘋古作風)等是也。或神經過於沈滯。致痺麻或萎縮者。如中風風濕是也。或因神經之刺激過敏性。致感痛覺者。如痛風頭風等是也。旣知氣卽神經。則血氣並稱。殊有至理。蓋普通常見之病。由於血液之循環。受局部之障礙而起者居多。腸胃病中之食傷下痢。呼吸器病之咳嗽痰喘。及其他一切炎症熱症。皆由於此。然其障礙之所由生。則因其局部之血管。或收縮或擴張之故。動脈擴張則充血。動脈收縮或靜脈擴張則貧血。靜脈收縮則鬱血。種種之病名不同。病狀各異。而病理則不外乎此三項。惟血管之擴張及收縮。主於神經。興奮則收縮。沈滯則擴張。神經之變調。影響於血液者甚捷。至神經所以變調。或受外物之激刺。(如寒熱及器械藥物之類)或因內部之感動。(如喜怒哀樂之類)而原因於血液成分之改變。或含有毒素者亦多。總之神經之興奮與沈滯。影響於血液。而血液之淸潔與汚濁。亦影響於神經。中醫所謂氣以行血血以養氣二語。實包括西醫病理學之大半部。其所謂血陰而氣陽者。陽爲能動性。陰爲所動性。陽動而陰靜。陽生而陰長。證以今日生物學之理。實爲顚撲不破之論。且中醫之所謂氣。就局部言。則指神經作用。就全體言。則指精神作用。如元氣精氣等之氣皆是。故氣者無形之精神。血者有形之物質。宇宙萬有。皆此精神與物質相合而成。故天地爲陰陽交合之局。人身卽萬有中之一。亦精神與物質相附麗。中醫謂人身爲一小天地。實與今日哲學之理相符。又中醫論藥。有入氣入血之分。西醫之藥劑分類法。雖有種種。如臟器分類法。臨床分類法。皆非十分完全。硏究藥物作用者。分之爲局處作用及吸收作用。局處作用者。不必吸收入血。任何局處。皆現其作用。如腐蝕藥之類。常用於外科。而少內用。吸收作用者。於吸收入血之後。或於一定之臟器中現其作用。此種作用。不外使神經中樞或神經系中之某部。增進其機能或消退之而已。此卽可謂之氣分藥。又或吸收之後。於神經之特殊機能。毫無障礙。惟改變體液之成分。使組織中之新陳代謝機能。增進或減退。如強壯藥、變質藥、淸涼藥、及解熱藥中之一部。卽可謂之血分藥。故若將中藥析其成分。驗其作用。則其所謂血分氣分之區別。當不外是。至人體解剖。中醫固不如西醫之精。然中醫所言。亦間有價値。如中醫以脾臟爲消化機官。西醫以爲脾與消化無關。而不明其作用。或則以脾爲最大之淋巴腺。近時始知脾臟缺損。則膵臟之液。變其成分而不能消化蛋白質。又西醫向以肝臟爲消化機官。近時知肝臟於分泌膽汁之外。尙有種種複雜之化學作用。血液中使糖分與養素化合之物質。實爲肝臟所分泌。肝遂爲重要之血管腺。可知中醫謂肝藏血。未始無理。中醫又謂肝主怒。膽主決。西醫固無此說。然人當憤怒驚懼之後。往往發黃疸。則肝臟之關係於精神狀態。固有確證也。西醫自發明內分泌以後。始知生活之臟器。功用複雜。不能僅就解剖尸體之所得。謂已盡窺其神祕。則中醫之就體驗而得者。亦未可遽棄矣。又中醫之藥理。固不如西醫之明晰。然數十年中經無數醫家之實驗。其効用亦復明確。試取西醫之藥物學細勘之。其所言性質。與中醫相符者。殆居十之四五。他如麻黃發汗。半夏止嘔。西醫所無。而其効則甚著。如此之類。亦復不少。又如阿膠止血。爲德醫所發明。而我國早用以治經產勞損。鐵質補血。爲西人之新說。而我國久用以療黃疸。古人硏究之精深。殊令後人驚異。近時日本醫生。就漢藥中析其成分。加以精製。以爲新藥。我之國粹。乃爲他人利用。殊可惜也。然習西醫以詆諆中醫。固爲無見。若信中醫以排斥西醫。亦同爲無識。西洋科學。事事求諸實驗。旣無將信將疑之慮。且處處與人以共曉。無若隱若現。使人莫名其妙者。故學西醫實較中醫爲易。學醫者先以現譯之解剖生理學及藥物學入手。實較便也。現吾國人對於西醫西藥。往往懷疑。其實西醫之藥。或爲散劑。或爲水劑。無非從生藥中取得。其所用生藥。亦樹皮草根居多。大抵以酒精或水浸出。或經熬煉而成膏。吾人慣用生藥。故見其製劑。以爲疑怪。須知彼之製劑。大都糖漿、汽水、香料等。以賦形調味者居多。主藥有限。分量甚少。服之無効。容或有之。若夫爲害。則非極庸劣之西醫。決不至是。以西醫之藥。用量常有一定。苟不逾量。不久服。必無害於人也。總之。無論中醫西醫。其硏究各有淺深。道德各有高下。硏究深而道德高者。不論中西皆爲良醫。若夫下駟。亦皆有之。中醫之庸劣者。固所在多有。卽西醫亦何獨不然。彼等在學堂或醫院中稍習應用之技術。孜孜營利。旣無硏究之餘暇。復乏道德之觀念。待遇病人。旣不親切。診察病狀。亦不精細。而往往強人以行其不願爲之方法。誠於病者有害無益。是乃爲西醫者個人之咎。而非西醫學術之咎也。夫學術者在於實事求是。本無國界可言。安有中西之別。融會而貫通之。實爲現今學者之責任。陳君漢翹。曩學醫於日本。素有志於是。近輯中西驗方新編一書。所列各方。皆日本醫家所信用。認爲確有効力者。不但足以備病家之檢閱。卽學醫者亦可以此通中西之郵。其裨益於世。豈淺尠哉。


这部作品在1930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3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