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八囀聲

八囀聲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八囀

下一词条>>>
八觸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八囀聲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八囀聲

(名數)梵語之名詞。曰蘇漫多聲Subanta(Sup+anta)。此蘇漫多聲,有八種之語格,稱為八囀聲。一曰體聲,又名汎說聲,梵語為儞利提勢Nirdeśa(-e),此為主格,乃汎說物體之語也。二曰業聲,又名所說聲,梵名為鄔波提舍泥Upadeśana(-e),此為賓格或目的格。自主格言之,則為賓格;自作業之目的言之,便為目的格也。三曰具聲,梵名為羯朅咥迦囉泥Kaitṛkāraṇa(-e),屬於具格,乃表示能作者之具之詞也。四曰所為聲,又名所與聲,梵名三缽囉陀儞雞Saṁpradāna(-ike),屬於與格,乃表示能作者之所對之詞也。五曰所從聲,梵名係裒波陀泥Apādāna,屬於奪格,乃表示其物所從來之詞也。六曰所屬聲,梵名莎弭婆者儞Svamivacana(-e),屬於物主格,乃舉物主以示所屬之格也。七曰所依聲,又曰所於聲,梵名珊儞陀那囉梯Saṁnidhānārtha(-e),此為於格,乃表示物之所依(此謂為依之第七囀,即所依聲),及物之所對(此謂為境之第七囀,即所依聲)之詞也。八曰呼聲,梵名阿曼怛囉泥Āmantraṇa(-e),乃但為指呼物體之格也。以上八囀聲,各有一言聲、二言聲、多言聲三種之別,為二十四聲。此二十四聲,又有男聲、女聲、中聲三性,則有七十二聲之變形。此即蘇漫多聲變化之總數也。此蘇漫多聲之變化,係於名詞之語基上,附以語尾由其語尾之變化而來。而附加語尾,僅限於前七囀。第八囀呼聲,非有語尾之變化,僅於語基上加一醯字而已。職此之由,示囀聲僅限於七種,稱為七囀聲、七例句、七言論句。唯識樞要上本曰:「蘇漫多聲說即八囀聲也。(中略)瑜伽論第二卷七囀聲亦名七例句。(中略)然有別目但唯七囀,第八乃是汎爾呼聲,更無別詮。」寄歸傳四曰:「言七例者,一切聲上皆悉有之。(中略)於七例外有呼召,聲便成八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