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金耀童子經
佛說金耀童子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與諸苾芻恭敬圍繞,入舍衛大城次第乞食。有一婆羅門出於舍衛,逢見世尊,久視容儀,乃發言詞而伸讚詠:「瞿曇!汝面最上,金色端嚴。」
世尊印言:「如是!如是!我所作福,乃獲斯報。」
婆羅門言:「瞿曇!我今現世亦有福德,於其家中生一童子,金色光輝,容儀相好,可似瞿曇,得未曾有。
「復次,瞿曇!爾時童子初生之時,更有殊妙吉祥之事:初生之時,心意安泰諸識明利,於其庭中忽生蓮華,滿室天香恒時芬芳,一切眾生普皆愛樂。
「復次,瞿曇!此未殊妙亦未希有。復次,童子初生之時,瞻蔔華樹處處出生,彼樹執持瞻蔔妙華天紫金色。
「復次,瞿曇!如此殊祥猶未希有。復次,童子初生之時,諸天金盤自然出現,滿其盤中盛天飲食百千萬種,假使食者無有窮盡。
「復次,瞿曇!如斯感應猶未希奇。爾時童子初生之時,口出音聲,有佛世尊及阿羅漢等出現世間,乃至行住常所思念。」婆羅門說此童子吉祥事已,而告佛言:「往詣彼處為見童子。」世尊默然詣彼舍宅。欲入之時,中間有優婆塞而白佛言:「勿入此舍!彼婆羅門於佛法中不能信敬。」世尊答言:「此婆羅門亦具信根。」是時,世尊答優婆塞已,便入婆羅門舍見其童子。
是時童子纔見世尊,便往歸依五體投地,佛便呪願——如是彼諸苾芻,從佛往詣亦見童子——佛呪願已,與諸苾芻迴歸精舍。
爾時,童子後漸長大,舍衛國主波斯匿王,聞彼婆羅門有如是德行,生其貴子,遂遣使臣廣執華鬘,栴檀,寶香,詣婆羅門家,圍繞童子而伸宣請。
童子答言:「候我先到祇樹禮拜世尊,而入舍衛見波斯匿王。」
使臣迴已,具奏前事,波斯匿王聞其奏已:「我今亦往祇樹,禮覲世尊,見彼童子。」
是時,童子尋詣祇樹,於其中路見一婆羅門,而問童子:「汝今何往?」童子答言:「欲往祇樹禮覲世尊。」
婆羅門呵責童子:「云何廣名婆羅門族生已,要去欲見沙門?」
童子對言:「汝得珍寶大藏,不要持寶歸舍;汝得吉祥面前而來,却乃執棒打退。」童子對已便往祇樹。到世尊所作禮佛足,於面前坐而為聽法。本生適意天妙蓮華,生彼祇樹園中,其香芬馥遍滿一切,智慧忽生:「我今持此蓮華供養世尊。」而復思惟:「我先生時,瞻蔔迦樹世所希有。」於發心時,瞻蔔迦樹而自出生,其樹執持瞻蔔迦華天紫金色。即時童子以手掬瞻蔔華,散世尊上,所散之華住佛身上,莊嚴佛身。其中或有住佛頂上,住佛懷中,住佛足下;其中或有成華鬘衣,如是種種供養。
時王驚怪,問童子言:「汝云何供養作如是神力?」童子答言:「我於祇樹作如是一切莊嚴。」
彼時,童子又生最上智慧:「我瞻蔔迦樹隨我發心生瞻蔔華,其華或生樹身,或生菓上,或生樹枝,或生葉上;其瞻蔔華,亦有出現住虛空中。又於祇園虛空之中,出現一切金寶鈴鐸。」
彼時,童子禮世尊足,白言:「世尊!受我今日施世尊食,及諸苾芻、國王、侍從普受我供。」世尊默然受請。待擊犍稚時到,即時世尊安詳而坐,及諸苾芻、國王、臣從次下而坐。是時生最上微妙思慧思憶:「我昔生時有金盤出現,滿中天食。願得現前,持來供佛。」作是念已,本生金盤隨心出現,諸天上味滿其盤中。是時童子即持金盤及以飲食,親自供養。
是時,世尊與諸苾芻、國王、侍從食已飽滿,金耀童子心大歡喜,禮世尊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後善根增長,諦發心願,廣行法施救度有情,我後方取成佛,未救度者與作救度,未安樂者施其安樂,未寂靜者皆令寂靜。」
爾時,世尊因為童子發心,次第說地獄相:「所謂阿毘地獄、疱地獄、疱裂地獄、阿吒鵮、訶訶鑁、護護鑁、青蓮華、紅蓮華、大紅蓮華,從此出已,而入八熱地獄。次第皆因惑業所感,若有智慧說我救法,彼得清涼。」
爾時,世尊說此語時,青、黃、赤、白四色光明從口而出。其中光明有上去空中,有下入地獄,照彼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號叫、炎熱、極炎熱、阿毘地獄、及疱地獄、疱裂地獄、阿吒鵮、訶訶鑁、護護鑁、青蓮華、紅蓮華、大紅蓮華。若去炎熱地獄彼得清涼,若入寒氷地獄彼得溫暖,而彼眾生為發勝心:「我等云何得此處?命終轉生餘趣如是。」彼發心已,世尊為生變化光明,遣發變化,令彼得見。既得見已:「我等從此命終之後,決定不生諸餘惡處。今未曾見此處眾生得受,無為勝光為發信心,受地獄業盡,各各得生人間天上,真實得受。」若是光明照彼上方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靜天、少靜天、無量靜天、遍靜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光明到已,出如是聲,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說二伽陀曰:
- 「出光勸化汝,歸依佛法僧,抖擻死魔軍,如象離繫縛。
- 若入此法中,志心行不退,所以斷輪迴,諸苦悉皆盡。」
爾時,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救度有情,如是光明,却還佛身隨世尊後。
爾時,世尊欲得受記過去業,所放光明於其佛身後入;欲得受記未來業,其光於佛面前而入;欲得受記生地獄者,其光從佛足下而入;欲得受記生畜生者,其光從佛足跟而入;欲得受記生餓鬼者,其光從佛脚足大母指而入;欲得受記生人中者,其光從佛膝下而入;欲得受記力輪王者,其光從佛左手掌而入;欲得受記轉輪王者,其光從佛右手掌而入;欲得受記生天者,其光從佛臍間而入;欲得受記聲聞菩提者,其光從佛胸臆而入;欲得受記緣覺者,其光從佛眉間而入;欲得受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其光從佛頂門而入。
爾時世尊所放光明,繞身三匝入世尊頂。
爾時,尊者阿難合掌恭敬而白:「世尊!種種顏色百千莊嚴,從口而出,周遍十方普皆照耀。」而說偈言:
- 「是非久遠離,煩惱皆遣除,世間佛最上,勝因報不虛。
- 如螺蓮華白,降魔佛現光,當時魔自去,安定妙智慧。
- 令聲聞求佛,牟尼安定聲,如牛王最上,除諸疑網淨。
- 無有冤家縛,如水壞於鹽,正覺說現光,佛與誰受記?
- 彼聞安定樂,此眾人歡喜。」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陀!非無因果。阿難!如來、應供、正遍知、正覺正說。阿難陀!見此童子作如是供養於我,善根深固,發心施法,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菩提成就大悲六波羅蜜,觀行圓滿成等正覺,名金曜如來,十力具足四智圓明,三密不共念處大悲。若我等往昔發心,亦為行此法施。」
爾時,波斯匿王問:「世尊!此童子作何行業,得如是富貴?」
世尊答言:「此童子於往昔過去生中,廣作福業之因,於今世中得獲斯報。又此童子,昔種業因之時志心不退,於今世中誰免斯報?大王!所作之業得受報時,如地界無盡,水界無盡,火界無盡,風界無盡:如是等蘊界六塵,作業獲報無有窮盡。童子志心昔種福因,今生得報無盡;乃至善惡二業業報無盡,假使經於百劫,業至須受其報。
「大王!過去世時,波羅奈國有王名曰聞軍,彼有太子名吉祥密。彼時父王廣作罪業,太子見父作罪,心驚毛竪而告王曰:『我去修行。』王言:
『只汝一子,我今云何教去修行?』吉祥密言:『我須離父必去修行。』童子言:『若金銀、象馬、宮人、庫藏,心無貪著亦無愛樂受用。』後便修行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得證緣覺菩提,無數百千天人而來供養。餘人見已,具告王曰:『太子得如是功德。』
「時王聞已,欲見其子,出於宮闕四兵隨從。有一貧人,見王坐於最上象背,上妙衣服而用嚴飾,妙香塗身,傘蓋覆上,四兵圍繞,彼生智慧:『此王手足、腹肚、頭面、肩背與我無異,因何乘坐最上大象?妙衣嚴飾妙香塗身?傘蓋覆上四兵圍繞?復次,我身累世慳貪未曾捨施,令我今世受如是苦,是事乏短不能捨施,云何我得生彼人中?』又問王曰:『未知大王何處而去?』彼聞軍王言:『我有一子名吉祥密,出外修行證得緣覺菩提,若復有人少許供養後獲大果。』王答問已而復前去。其王于時忽見群鹿,王愛彼鹿而趁逐之。彼時貧人審諦思惟:『王貪趁鹿,我今此時願見緣覺。』
是時貧人漸漸前行,入山谷中見彼緣覺,身量巍巍心意寂靜,有無量百千賢聖周迴圍繞,散曼陀羅華積至于膝。是時貧人高聲啼哭,甚大悲痛而復懊惱。是時,百千賢聖供養畢已,而復還去。貧人悟解:『我今將何供養緣覺?去此不遠有菴沒羅樹。』是時貧人取最上菴沒羅菓,以鉢滿盛供養緣覺。
「爾時,緣覺執彼鉢盂,猶如鵝王騰空自在,現種種神變,從虛空下還復本座。復次貧人禮緣覺足,而復告言:『汝為我食,我為受福。』於第二日供養,緣覺:『此人心淨悟解。』拯救貧人,便受供養。即時,貧人從山谷而出。
「彼聞軍王遙見緣覺住虛空中,王生智慧而復思惟:『彼處應有大福德人天,我今急速去見緣覺及彼人天。』王便入於山谷,於其路中見彼貧人出於山谷。時王問曰:『汝何處來?』貧人答言:『我此處來。』王言:『貧人!汝身麁澁頭髮蓬亂,衣服垢穢而不去除,汝今云何遠離貧窮似我富貴?觀汝實不能遠離貧窮。』
「彼人別王,而忽思惟:『云何得一片殊妙田地?又得多般美妙飲食百味具足?』思惟未已,足蹈圓石忽然倒地,於其彼處得一鐵甕滿中金寶。
「其王至山,見彼緣覺,面前而坐。住後須臾,而告子言:『我為祈福,云何來日受我齋食?』緣覺答言:『大王!我先受請。』聞軍問言:『受何人請耶?』緣覺答言:『有一貧人請我供養。』
「王遂發使告貧人言:『我請緣覺齋,汝別日請齋。』使臣到已,具宣王旨。貧人不肯,王乃親自詣貧人所,而復告言:『我與緣覺食,汝別日設食。』彼言不得。王言:『汝須移日。』貧人言曰:『云何令我移日?況我自有金寶定伸供養。』王言:『汝本來貧窮,我是剎帝利灌頂王種,汝却云何對我有金?』貧人告言:『王若不信,教王見金。』遂便同到出金之地,有一鐵甕,傾出金寶積聚如山,一邊人立兩邊不見。王乃思惟:『此人有如此福德?』彼人言曰:『我齋時將至。』
「貧人於第二日淨除田地,嚴飾殊妙散諸蓮華,摘樹枝葉作妙傘蓋,設食供養。時彼緣覺復上虛空,現種種神變。
「爾時彼人禮足發願:『如我此地散作蓮華,願我世世生生得彼天妙蓮華;如我所造樹枝傘蓋供養,善願世世生生得瞻蔔迦樹,出瞻蔔華天紫金色;如我瓦器持食供養善根,願世世生生常得金盤滿盛天食,假使百千人食食之不盡,而得值佛。』」
告波斯匿王:「汝須思惟!當時貧人者,今婆羅門子金耀童子是。供養緣覺得彼善根,快樂無邊,一切願心皆得成就。」
佛說此經已,彼諸苾芻一心頂戴,歡喜奉行。
佛說金耀童子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