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 傷寒明理論
卷上/懊
舌上胎 

傷寒懊,何以明之,懊者懊惱之懊,者鬱悶之貌,即心中懊懊惱惱,煩煩,鬱鬱然不舒暢,憒憒然無奈,比之煩悶而甚者,懊也,由下後表中陽邪乘虛內陷,鬱而不發,結伏於胸心之間,故如是也,經曰,表未解,醫反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又曰,下之益煩,心中懊如饑,即是陽氣內陷,為諸懊也,其治之法,或吐之,或下之,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與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而不結胸,心中懊,饑不能食﹐但頭汗出,二者為邪熱鬱於胸中,當須梔子豉湯吐之,以湧其結熱也,陽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煩﹐胃中有燥屎者,與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必發黃,二者為邪熱結於胃中,當須大承氣湯、茵陳湯攻之,以滌其內熱也,識諸此者,吐下之不差,湯劑之適當,則無不愈者,一或當汗反吐,療熱以溫,則變證百出,斑出黃生者多矣,其為醫者,請精究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