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縣志 (四庫全書本)/卷26

卷二十五 元和郡縣志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
  唐 李吉甫 撰
  江南道一 案唐書地理志江南道之前有淮南道首揚州即廣陵郡其縣曰江都江陽六合海陵髙郵揚子天長次楚州即淮隂郡其縣曰山陽鹽城寳應淮隂次滁州即永陽郡其縣曰清流全椒永陽次和州即厯陽郡其縣曰厯陽烏江含山次夀州即夀春郡其縣曰夀春安豐盛唐霍丘霍山次廬州即廬江郡其縣曰合肥曰慎曰巢曰廬江舒城次舒州即同安郡其縣曰懷寧宿松望江太湖桐城又其次為光蘄安黄申五州是志以申光二州列河南道蔡州之後安黄蘄三州列江南道鄂沔二州之後與唐書方鎮表元和初年蔡州節度使鄂岳觀察使所領州相合而揚楚滁和夀廬舒七州則其時同仍𨽻淮南莭度使者當别有淮南道志文而傳寫缺佚
  潤州丹陽上
  開元戸九寓一千六百三十五 鄉一百元和戸五萬五千四百    鄉八十
  墾田六千七百二十七頃 案前各府州據此澗州𩔖推其戸鄉數及都管戸數後皆有墾田數而傳寫缺佚
  今為浙西觀察使理所管潤州常州蘇州杭州湖州睦州 管縣三十七都管戸三十一萬三千七百七十二墾田五萬七千九百三十二頃
  本春秋呉之朱方邑始皇改為丹徒漢初為荆國劉賈所封後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孫權自吳理丹徒號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遷都建業以此為京口鎮按州理或古名京城説者以為荆王劉賈甞都之或曰孫權居之故名京城今按荆字既不同又孫權未稱尊號已名為京則兩説皆非也按京者人力所為絶髙丘也亦有非人力所為者案亦有一作亦云人力所為者若公孫瓚所築易京是也非人力所為者滎陽京索是也今地名徐陵即此京非人力所為也京上郡城城前浦口即是京口呉志曰漢獻帝興平二年長沙桓王孫䇿創業江東使將軍孫何領兵屯京地是也吳志又云魏將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徐陵攻燒城塹即吳時或稱京城或稱徐陵或稱丹徒其實一也晉永嘉亂後幽冀青幷兗五州流人過江者多僑居此處吳晉以後皆為重鎮晉咸和中郗鑒自廣陵鎮於此為僑徐州所理昇平二年徐州刺史北鎮下邳京口常有留局後徐州寄理建葉又為南兗州後又為南徐州隋開皇九年賀若弼自廣陵來襲陷之遂滅陳廢南徐州改為延陵鎮十五年罷鎮置潤州城東有潤浦口因以名隋氏喪亂杜伏威竊據其地武徳三年伏威歸化六年輔公祏叛復據其地七年平公祏依前置州其城呉初築也晉王㳟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嵗樓西北樓名芙蓉樓
  州境東西三百八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六百七十里西北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里
  東南至常州一百七十里北渡江至揚州七十里
  正北微西至宣州四百里
  貢賦開元貢 雜藥 紋綾賦 絲 紵 布
  自貞元以後觀察使王偉李錡相繼兼領鹽鐵使務其進奉與掦州益州相比元和以後稍革之
  管縣六
  丹徒 丹陽 金壇 延陵 上元 句容
  丹徒縣望郭下
  本朱方地後名谷陽春秋魯襄二十八年齊慶封奔吳呉與之朱方聚族而居之富于其舊後楚靈王使屈申圍慶封於朱方克之盡滅其族即此地初秦以其地有王氣始皇遣赭衣徒三千人鑿破長隴故名丹徒北固山在縣北一里下臨長江其勢險固因以為名蔡謨謝安作鎮竝於山上作府庫儲軍實宋髙祖云作鎮作固誠有其緒然北望海口實為壯觀以理而推固宜為顧江今濶一十八里春秋朔望有奔濤魏文帝東征孫氏臨江歎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
  蒜山在縣西九里山臨江絶壁晋安帝時海賊孫恩至丹徒戰卒十萬率衆登山鼔譟動地引陣南出欲向京城時宋武帝衆無一旅率所領横擊大破之山多澤蒜因以為名
  互父山在縣西北十里晋破苻堅獲互賊置此山下因以為名今土俗亦謂之金山
  獸窟山一名招隱山在縣西南九里即隱士戴顒之所居也
  東浦亦謂之潤浦在縣東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潤州取此浦為名也
  永興寜陵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宋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諱翹初仕郡為功曹
  丹陽縣望西北至州六十四里
  本舊雲陽縣秦時望氣者云有王氣故鑿之以敗其勢截其直道使之阿曲故曰曲阿武德五年曽於縣置簡州八年廢天寶元年改為丹陽縣
  劉繇城在縣西南二百四十歩漢末繇為掦州刺史楊州舊理壽春是時已為袁術所據故繇來建城號令江南衆數萬人後孫䇿東略繇奔豫章
  庱亭壘在縣東四十七里本蘇峻將管商攻略晋陵郗道微以此地東據要路北當武進故遣督䕶李閎築此拒之今置埭
  練湖在縣北百二十歩周迴四十里晉時陳敏為亂據有江東務修耕績令弟諧遏馬林溪以溉雲陽亦謂之練塘溉田數百頃
  新豐湖在縣東北三十里晉元帝大興四年晉陵内史張闓所立舊晉陵地廣人稀且少陂渠田多惡穢闓創湖成溉灌之利初以勞役免官後追紀其功超為大司農
  南齊宣帝休安陵在縣北二十八里髙帝父也追尊為宣皇帝
  髙帝道成泰安陵在縣三十一里
  武帝賾景安陵在縣東二十二里
  景帝道生永安陵在縣東北二十六里明帝父也追尊為景皇帝
  明帝鸞興安陵在縣東北二十四里
  梁文帝順之建陵在縣二十五里武帝父也追尊為文皇帝
  武帝衍修陵在縣東三十一里貞觀十一年詔令百歩禁樵採
  簡文帝綱莊陵在縣東二十七里
  金壇縣緊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漢曲阿縣地隋於此置金山府隋末亂離鄉人自立為金山縣武德八年垂拱二年又置縣以婺州有金山改名金壇
  延陵縣緊東至州一百里
  晋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鄉置延陵縣葢因季子以立名也又漢地里志季子所居在今毗陵本名延陵至漢始改然今縣北見有其祠或當時采地所及其地亦曰連陵
  茅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經不録
  古神亭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初孫䇿與太史慈遇於神亭即此地也呉志曰太史慈渡江到曲阿見劉繇會孫䇿至繇使慈覘輕重獨與一𮪍卒遇於神亭䇿從𮪍十二皆韓當宋謙黄葢輩也慈便前鬭䇿刺慈馬得慈項上手㦸慈亦得䇿兜鍪會兩家兵𮪍來赴遂各解散後䇿獲慈解縛捉手曰寜識神亭時耶是時卿得我如何慈曰未可量也䇿乃大笑
  上元縣緊東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金陵地秦始皇時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都邑之氣故始皇東遊以厭之改其地曰秣陵塹北山以絶其勢及孫權之稱號自謂當之孫盛以為始皇逮於孫氏四百三十七載攷其厯數猶為未及晉之渡江乃五百二十六年遂定都焉隋開皇九年平陳於石頭城置蔣州以江寜縣屬焉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化改江寜為歸化縣九年改為白下縣屬潤州貞觀九年又改白下為江寜至德二年於縣置江寜郡乾元元年改為昇州兼置浙西節度使上元二年廢昇州仍改江寜為上元縣
  鍾山在縣東北一十八里案宋北各本訛作西北今據次條覆舟山在西足訂正按輿地志古金陵山也邑縣之名皆由此而立吳大帝時蔣子文𤼵神異於此封之為蔣侯改山曰蔣山宋復名鍾山梁武帝於西麓置愛敬寺江表上已常遊於此為衆山之傑
  覆舟山在縣東北十里鍾山西足也形如覆丹故名宋元嘉中改名𤣥武山以為樂遊苑初桓𤣥作亂使卞範之屯覆舟山西粟餘二萬宋髙祖率義師食畢棄其餘糧躬先士卒以擊之範之等一時土崩
  牛頭山在縣南四十里山有二峯東西相對名為䨇闕晉氏初過江無闕王導指山鑿兩峯即此名天闕山方山在縣東南七十里秦鑿金陵以斷其勢方石山垝居偽切是所斷之處也
  三山在縣西南五十里晋王濬伐呉宿於牛渚部分明日前至三山即此也
  四望山在縣西北八里晋温嶠伐蘇峻於四望山築壘以逼賊是也
  蔡州在縣西十二里江中晉盧循作亂戰士十餘萬舟艦數百里連旗而下宋髙祖登石頭以望循軍初循引向新亭公顧左右失色既而迴泊蔡洲公曰此成擒耳俄而循大敗而走
  淮水源出縣南華山在丹陽湖熟兩縣界西北流經秣陵建康二縣之間入於江初王敦搆亂王導憂將覆族使郭璞筮之璞曰淮水絶王氏滅即此淮也
  𤣥武湖在縣北十里周迴二十五里
  婁湖縣東南五里呉張昭所創溉田數十頃周迴七里昭封婁侯故謂之婁湖宋時為苑
  晋故臺城在縣東北五里成帝時蘇峻作亂焚燒宫室都盡温嶠以下咸議遷都惟王導固爭不許咸和六年使王彬營造七年帝遷於新宫即此城也
  揚州故理在縣東百歩後漢末又理夀春劉繇為揚州刺史始移理曲阿呉長沙桓王孫䇿定江東置揚州於建業其州廨王敦及王導所創也後會稽王道子於東府城領州故亦號此為西州及隋平陳又於石頭置蔣州移揚州於江北之江都焉
  丹陽郡故城在縣東南五里初為丹陽内史後改為尹石頭城在縣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呉改為石頭城建安十六年呉大帝修築以貯財寶軍器有戍吳都賦云戎車盈於石城是也諸葛亮云鍾山龍盤石城虎踞言其形之險固也
  秣陵故縣在縣東南四里本金陵地也秦改為秣陵湖熟故縣在縣東南七十里
  越城在縣南六里本東甌越王所立也呉王濞敗先趨此城後保丹徒郭璞行於途中贈白衣人袴褶亦此城也
  建康故城在縣南三里建安中改秣陵為建業晉復為秣陵武帝又分秣陵水北為建業避愍帝諱改名建康東府城在縣東七里其地四則簡文帝為會稽王時邸第東則丞相會稽王道子府謝安薨道子代領揚州仍前府舍故稱為東府而謂揚州廨為西州謝惠連祭㝠漠君文即因修此府之城牆所為也
  輔公祏城在縣東七里其地本齊文惠太子苑地也公祏搆亂築以為城其年公祏平城遂毁廢
  賀若弼壘在縣北二十里隋平陳弼過江於蔣山龍尾築壘
  韓擒虎壘在縣西四里隋平陳樹碑其文薛道衡之詞武德七年趙郡王孝㳟平輔公祏樹碑紀功與此碑相對李百藥之詞
  吳大帝蔣陵在縣北二十二里
  晉元帝睿建平陵明帝紹武平陵成帝衍興平陵竝在縣北六里雞籠山
  康帝岳崇平陵在縣東北二十里蔣山西南
  哀帝不安平陵在縣北六里雞籠山南
  簡文帝昱髙平陵孝武帝昌明隆平陵安帝德宗休平陵㳟帝德文沖平陵竝在縣東北二十里蔣山西南宋武帝劉裕初寜陵文帝義隆長寜陵竝在縣東北二十二里蔣山東南
  孝武帝駿景寜陵在縣西南四十里巖山
  明帝彧髙寜陵在縣北十九里幕府山東南
  陳武帝霸先萬安陵在縣東三十八里方山西北貞觀十一年詔百歩内禁樵採
  文帝舊永寜陵在縣東北四十里蔣山東北
  宣帝頊顯寜陵在縣南四十里牛頭山西北
  梁昭明太子安陵在縣東北五十四里查硎山
  晋王導墓在縣西北十四里幕府山西
  謝安墓在縣東南十里石子岡北
  句容縣緊東北至州二百里
  漢舊縣也晋元帝興於江左為畿内第二品縣縣有茅山本名句曲以山形似已字句曲有所容故號句容赤山湖在縣南三十五里
  茅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竹里山在縣北六十里王塗所經塗甚傾險行者號為翻車峴山間有長澗髙下深阻舊説云似洛陽金谷宋武帝初起自京口至江乗破桓𤣥將呉甫之於竹里移檄京師卽此處也
  銅冶山在縣北六十五里山出銅鉛厯代採鑄
  常州晉陵緊
  開元户九萬六千四百七十五 鄉一百八十七元和户五萬四千七百六十七 案鄉數傳寫缺
  禹貢揚州之地春秋時屬呉延陵季子之采邑漢改曰毗陵晉東海王越謫於毗陵元帝以避諱改為晉陵郡宋齊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於常熟縣置常州因縣為名後割常熟縣入蘇州移常州理於晉陵縣隋亂陷於寇境武德七年平仍舊置常州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二里南北二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九百八十里
  東南至蘇州一百九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私路三百里
  西南至古宣州五百里西北至潤州一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 細紵 紅紫二色緜布 紙六十張賦 紵布管縣五
  晉陵 武進 江隂 無錫 義興
  晉陵縣望郭下
  春秋時延陵漢之毗陵也後與郡俱改為晉陵季札所居也墓在本縣北七十里申浦之西
  武進縣望郭下
  呉大帝改丹徒為武進晉武帝復改武進曰丹徒曲阿案此曲阿二字疑上下有缺文攷後漢書郡國志丹徒曲阿本為吳郡十三城之二晉書地理志則丹徒曲阿武進為毗陵郡七縣之三且注云丹徒故朱方曲阿故雲陽是各為一縣未嘗併合别置武進縣於丹陽縣東五十里梁武帝改武進為蘭陵入晉陵垂拱二年又析晉陵西界立武進縣於州理
  江隂縣緊東南至州五十里
  本漢毗陵縣之溉陽鄉晋太康二年置溉陽縣梁敬帝置江隂縣郡隋開皇九年罷郡縣屬常州
  無錫縣望西北至州九十六里
  漢舊縣也東三十九里有梅里山呉太伯葬處
  義興縣緊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陽羨縣故城在荆溪南晉惠帝時妖賊石水寇亂揚土縣人周玘創義討水割吳興之陽羨并長城縣之北鄉為義興郡以表玘功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為義興縣
  荆溪是周處斬蛟處
  蘇州呉郡緊
  開元户六萬八千九十三 鄉一百一十八元和户一十萬八百八  案鄉數傳冩缺
  禹貢揚州之地周時為呉國太伯初置城在今呉縣西北五十里至闔閭遷都於此後為越所并楚滅越而封黄歇於吳秦置會稽郡二十六縣於呉項羽初起殺會稽太守殷通即此也漢亦為會稽郡後漢順帝永建四年陽羡令周喜山隂令殷重上書求分為二郡遂割浙江以東為會稽浙江以西為呉郡孫氏創業亦肇迹於此厯晉至陳不改常為吳郡與吳興丹陽號為三呉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為蘇州因姑蘇山為名山在州西四十里其上闔閭起臺外郭城云是伍胥所築周迴四十七里
  州境東西四百四十一里南北四百九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工都三千三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一百七十里
  南至杭州三百七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二百一十里
  東北至海三百三十里西北至常州一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 白石脂 蛇牀子賦 紵 布
  元和貢 絲葛十匹 白石脂三十斤蛇牀子三升
  管縣七
  呉  長洲 嘉興 海鹽 常熟 崑山華亭
  呉縣望郭下
  本吳國闔閭所都秦置縣
  太湖在縣西南五十里禹貢謂之震澤周禮謂之具區湖中有山名洞庭山
  虎丘山在縣西北八里呉越春秋云闔閭葬於此秦皇鑿其珍異莫知所在孫權穿之亦無所得其鑿處今成深澗
  松江在縣南五十里經崑山入海左傳云越伐呉軍於笠澤即此江
  長洲縣望郭下
  本萬嵗通天元年析吳縣置取長洲苑為名苑在縣西南七十里
  嘉興縣望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本春秋時長水縣秦為由拳縣漢因之吳時有嘉禾生改名禾興縣後以孫皓父名改為嘉興縣也
  海鹽縣上西北至州二百二十七里
  本秦縣漢因之其後縣城陷為柘湖移於武原鄉後又陷為當湖移置山旁隋開皇九年廢縣北屬杭州武德七年地入嘉興開元五年刺史張庭珪又奏置
  常熟縣緊南至州一百里
  本漢吳縣地梁大同六年置常熟縣武德七年移理海鹽虞城今縣是也
  崑山縣緊西至州八十里
  本秦漢婁縣其城呉子夀夢所築梁分置信義縣又分信義置崑山縣因縣有崑山故取名焉
  華亭縣上西至州二百七十里
  天寶十年呉都太守趙居貞奏割崑山嘉興海鹽三縣置
  華亭谷在縣西三十五里陸遜陸抗宅在其側遜封華亭侯陸機云華亭鶴唳此地是也
  杭州餘杭上
  開元户八萬四千二百五十二 鄉一百八十八元和户五萬一千二百七十六 案鄉數𫝊寫缺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呉越二國之境其地本名錢塘史記云秦始皇東遊至錢塘臨浙江是也漢屬會稽呉志注云西部都尉理所陳禎明中置錢塘郡隋平陳廢郡為州
  州境東西五百五十四里南北八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里西北至東都二千五百四十里
  東南取浙江至越州一百三十里西南至睦州三百一十五里
  西至歙州四百七十里西北至宣州四百九十六里
  北至蘇州三百七十里東北至浙江入海處約一百里
  貢賦開元貢 黄藤紙 橘 黄連 緋綾 紋紗賦 紵布
  元和貢 白編綾一十二匹

  管縣八
  錢塘 餘杭 臨安 富陽 於潛 鹽官新城 唐山
  錢塘縣緊郭
  本漢舊縣也錢塘記云昔州境逼近海縣理靈隱山下今餘址猶存郡議曹華信乃立塘以防海水募有能致土石者即與錢及塘成縣境䝉利乃還理此地於是改為錢塘按華信漢時為郡議曹據史記始皇至錢塘臨浙江秦時已有此名疑所説為謬隋平陳以後縣頻遷置貞觀四年定於今所
  靈隱山在州西北一十七里
  界石山在州西南四十九里
  浙江在縣南一十二里莊子云浙河即謂浙江葢取其曲折為名江源自歙州界東北流經界石山又東北經州理北又東北流入於海江濤毎日晝夜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極大小則水漸漲不過數尺大則濤湧髙至數丈毎年八月十八日數百里士女共觀舟人漁子泝潮觸浪謂之弄濤
  餘杭縣緊東南至州七十里
  本吳地吳興記云秦始皇三十七年將上會稽塗出此地因立為縣捨舟航於此仍以為名
  由拳山晋隱士郭文舉所居旁有由拳村出好藤紙臨安縣緊東南至州一百二十八里
  本吳大帝分餘杭縣立臨水縣晉改為臨安隋亂廢置無凖垂拱四年巡撫使狄仁傑復奏置
  富陽縣緊東北至州七十三里
  本漢富春縣屬會稽郡晉孝武帝太元中避鄭太后諱改春為陽呉孫堅父子即此縣人縣有王洲出橘為江東之最今見進供
  湖洑山在縣西南五十里甚幽邃重疊險逺毎時有擾攘人皆逃避於此山
  於潜縣緊東至州二百里
  本漢舊縣也縣西有潜山因以為名舊朁字無水至隋加水焉武德七年置潛州領於潛臨水二縣八年廢州縣屬杭州
  天目山在縣理北六十里有兩峯峯頂各一池左右相對名曰天目
  鹽官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本漢舊縣有鹽官呉志云孫權為將軍陸遜始仕幕府出為屯田都尉即此地也武德七年省入錢塘縣貞觀四年復置
  海水在縣南七里
  臨平湖在縣西五十里溉田三百餘頃
  新城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三十二里
  本漢富春縣地永淳元年分富春西境置
  唐山縣中東至州二百四十八里
  漢於潛縣地萬歲通天元年置武隆縣神龍元年改為唐山縣
  湖州呉興上
  開元户六萬一千一百三十三 卿一百二十二元和户四萬三千四百六十七 案鄉數傳寫缺
  禹貢揚州之域防風氏之國秦始皇徙越人於此呉歸命侯置呉興郡梁紹泰初改吳興郡為震州葢取震澤為名陳初罷震州復為呉興郡隋平陳廢呉興郡仁壽二年於此置湖州
  州境東西三百八里南北二百一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二百四十里
  東至杭州私路一百九十里東北至蘇州二百一十里
  東北至常州私路三百里正西微北至宣州三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 絲布賦 糙秔术 紵 布
  元和貢 布三十三端
  管縣五
  烏程 長城 安吉 武康 德清
  烏程縣望郭下
  本秦舊縣越絶云始皇至會稽徙於越之人於烏程吳興記云呉景帝封孫皓為烏程侯及皓即位改葬父和于此遂立為呉興郡
  霅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長城安吉兩縣東北流至州南與餘不溪水苧溪水合又流入于太湖在州北三十五里
  呉興塘太守沈攸之所建灌田二千餘頃
  長城縣緊東南至州七十里
  本漢烏程縣地晉武帝太康三年分其地置長城縣昔闔閭使弟夫概居此築城狹而長因以為名
  顧山縣西北四十二里貞元以後毎嵗以進奉顧山紫筍茶役工三萬人累月方畢
  若溪水釀酒甚醲俗稱若下酒
  安吉縣上東北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漢故鄣縣地漢靈帝中平二年張角作亂荆揚尤甚惟此郡守險阻固漢朝嘉之故分立為縣
  武康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五里
  本漢烏程餘不鄉之地漢末童謡云天子當興于東南三餘之間故吳大帝改會稽之餘暨為永興而分餘不鄉置永安縣屬吳興晉平吳改為武康
  封山在縣東南十八里即家語云封嵎之山防風氏之國也
  德清縣上北至州一百五里
  天授二年析武康鄉置武原縣景雲二年改為臨溪縣以臨餘不溪也天寶元年又改為德清縣
  睦州新安上
  開元户五萬五千五百一十六元和户九千五十四 案開元元和鄉數傳寫缺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迭入吳越秦屬丹陽郡為歙縣後漢建安十三年呉大帝遣中郎將賀齊討歙縣山賊平定分歙為始新新安黎陽休陽四縣與歙黟凡六縣立新都郡理始新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改新都為新安郡隋平陳廢新安郡析新安縣置睦州後又改為遂安郡隋氏喪亂陷於寇賊武德四年討平汪華改為州取俗阜人和内外輯睦為義萬歲通天二年又自新安東移一百六十五里理建德即今州理是
  州境東西四百二十里南北三百一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七百一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二千八百五十五里
  西北至衢州二百八十一里西北至歙州三百七十里
  東南至婺州一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 交梭 石筴賦 絲 紵布
  元和貢 交梭二匹 竹簟
  管縣六
  建德 桐廬 遂安 清溪 分水 夀昌
  建德縣上郭下
  本漢富春縣地呉黄武四年分置建德縣隋大業末改為鎮武德四年復改為建德縣
  浙江在州南十里又有東陽江東南自婺州界來至州南注浙江
  七里瀬在縣東北十里
  桐廬縣緊西南至州一百五里
  本漢富春縣之桐溪鄉黄武四年分置桐廬縣以居桐溪地因名
  浙江在縣南一百四十歩
  桐廬江源出杭州於潛縣界天目山南流至縣東一里入浙江
  嚴子陵釣臺在縣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
  遂安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九十里
  本漢歙縣地呉大帝使賀齊平黟歙于縣之南鄉安定里置新安縣晉武太康元年改為遂安
  白石山在縣西七十里其山出白石英貢因以為名清溪縣上東至州一百六十五里
  黄武元年分歙縣東鄉置始新縣晉改為雉山以縣南有雉山因名之隋開皇九年併為新安縣仁壽中復為雉山開元二年改為還淳今改為清溪
  新安江自歙州黝縣界流入縣東流入浙江
  分水縣上東北至州一百八十五里
  本桐廬之西境武德四年置七年省如意元年改置盛武縣神龍元年復改為分水
  壽昌縣中東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漢富春縣地呉分立新昌晉太康元年改為壽昌皇朝因之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元和郡縣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