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082

卷八十一 六藝之一録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五十八
  唐刻
  九成宫醴泉銘
  魏徴撰歐陽詢正書貞觀六年四月金石録
  右九成宫醴泉銘唐秘書監魏徴撰歐陽率更書九成宫即隋仁壽宫也太宗避暑於宫中而乏水以杖琢地得水而甘因名醴泉焉集古録
  九成宫醴泉銘秘書省檢校侍中鉅鹿郡公魏徴撰兼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九成宫乃隋之仁壽宫也魏為此銘亦欲太宗以隋為戒可以見魏之志也元豐題跋
  貞觀初歐虞褚魏以王佐才弄翰追配二王謹嚴瘦勁歐陽絶出流落天壤間者何限獨化度寺記醴泉銘最為珍玩習之者往往失其韻致但貴端莊如木偶死於活處鮮不為吏牘之歸假刻誤人人亦罕識真忽見此本殆未易得反復數日書以歸之北磵集長沙歐陽信本書在唐評為妙品鄭樵金石略所載凢二十三種而醴泉銘居其一銘刻於貞觀六年自貞觀至今七百有餘嵗石剥泐已乆世之所傳完善者多非真此本乃昆陵胡秦公武平故物神韻生動其為初刻無疑可寶藏也宋學士集
  歐書皇甫君遒勁此碑婉潤允為正書第一碑已缺殘余曽見一舊搨已為貴人攜去浙中余所收乃二十年前物近復致得數紙其中被縣令使石工鑿三十餘字則余本又為難得矣宋趙子固謂率更化度醴泉為楷法第一今巍然獨存者醴泉耳化度寺在朱雀街今禾黍離離無復蘭若之迹不知碑亡在何時每至其地悵然者乆之石墨鐫華
  九成宫醴泉銘唐秘書監魏徴撰率更令歐陽詢書按唐書貞觀中改隋仁壽宫為九成宫永徽中又改為萬年宫宫在岐州開皇十三年楊素所治也徴言宫城之内本乏水源六年四月西城之隂土覺有潤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涌出因名醴泉不知何据也漢書京師醴泉飲者痼病皆瘉故漢儒集禮有地出醴泉天降甘露以為人主之瑞而不知者謂水從地出其味若醴如此則列子所謂神瀵者顧漢魏郡國與唐離宫安得有此爾雅曰甘露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蓋甘露雨也今据此則論者不知其所出也故著其説廣川書跋
  鄱陽銘
  歐陽詢書饒州金石略
  歐陽率更鄱陽帖用筆妙於起倒林夫臨摹殊不失真亦翰墨中異人也繋舟樊口蕭散於寒溪西山之上攜此書往來研味髣髴見古人同觀者潘邠老仲達李文舉陳元舉何斯舉山谷集
  砥柱銘
  唐魏徴撰薛純書在陕州諸道石刻録
  在硤石縣唐貞觀十二年太宗東巡臨幸于此今有魏徴所製碑銘寰宇記
  唐砥柱銘貞觀十二年特進魏徴撰祕書正字薛純書其字因山鑱鑿就其窪平隨多少置字故不成行序宛轉索於嶔𡼭間以摹故石雖存而頗難得世知貴之唐以書學相髙刻石之文此其最大者也筆力有餘㸃畫不失尚多隸體氣象竒偉猶有古人體法其後栁公權書刻招提今已譌缺不可讀惟純所書在濁河間得完蓋摹撃之工不至雖濤浪射發風雨摧剥尚不廢也廣川書跋
  恒嶽嶺路銘
  正書無書撰人姓名調露二年二月金石録
  唐深澤縣處士張克雋撰恒嶺處士碑缺書髙宗調露中用兵於突厥恒州長史碑不著名披山刋木構橋梁以通運路路由北嶽故以嶽嶺為名碑以調露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石柱銘
  裴談撰八分書無姓名武后時立金石録
  唐硤州刺史碑缺撰八分書不著名氏石柱者相傳以為周召分陜所立以别地界不著所刻年月騐其字武后時立也集古録目
  汾隂后土祠銘
  胡愔撰并八分書開元四年金石録
  景陽井銘
  一八分書一正書書撰人姓名殘缺開元二十二年金石録
  唐景陽樓下井銘不著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云井在興嚴寺其石檻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其十一二叔寶事前史書之甚詳不必見於此然録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甞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隱隱尚可讀處有云前車已傾負乗將沒者又可歎也集古録右唐景陽井銘文字磨滅後有記開元中江寧縣丞王震撰震所撰記其前以為序稱余莫知誰也其末乃云蓋隋煬帝之所製耳然則未知果煬帝之所製乎歐陽文忠公曰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甞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不移者哉余以謂煬帝躬弑其父而奪之位其凶忍狂悖人神之所憤疾死蓋晩矣至于長惡不悛以亡其國乃所當然又何足議焉金石録
  辱井銘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可不戒乎并下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陳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云江寧縣興嚴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歴叙隋文帝命晉王廣伐陳後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開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單父縣令左轉此縣丞太原王以下闕元豐題跋
  光武皇帝即位壇銘
  王預行書開元二十二年四月金石録
  窣土坡幢銘
  劉仲立撰薛希昌八分書天寶四年七月金石録
  貪泉銘
  唐南海别駕陳元伯撰嶺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書天寶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忘歸臺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乾元二年金石録
  忘歸臺銘乾元二年唐李陽冰撰并書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三石皆活嵗乆漸生刻處㡬合故細爾然時有數字筆畫特偉勁者乃真蹟也集古録右唐忘歸臺銘集古録云此銘及孔子廟城隍神記三碑並在縉雲其篆刻比陽冰平生所篆最細瘦世言此石皆活嵗乆稍生刻處皆合故細者恐無是理若果爾更加以嵗月則遂無復有字矣此數碑皆陽冰在肅宗朝所書是時年尚少故字畫差疎瘦至大歴以後諸碑皆暮年所篆筆法愈淳勁理應如此金石録
  岑先生銘
  嚴浚撰正書無姓名乾元二年四月金石録
  滑臺銘
  李季卿撰令狐彰行書永泰元年正月金石録
  怡亭銘
  裴虬撰李莒八分書永泰元年五月金石録
  裴虬怡亭銘永泰元年怡亭在武昌江水中小島上武昌人謂其地為吳王散花灘亭裴鶠造李陽冰名而篆之裴虬銘李莒八分書刻于島石常為江水所没故世亦罕傳鶠不知何人虬代宗時為代州刺史韓愈為其子復墓誌云虬為諫議大夫有寵代宗朝屢諫諍數命以官多辭不拜然唐史不見其事李莒華弟也集古録
  怡亭銘序
  李陽冰篆書興國軍金石略
  容亭銘
  元結撰瞿令問篆書永泰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罛尊銘
  瞿令問八分書道州金石録
  永泰二年窪罇銘元結撰瞿令問書次山喜名之士也其所有為惟恐不異於人所以自傳於後世者亦惟恐不竒而無以動人之耳目也視其辭翰可以知矣古之君子誠恥於無聞然不如是之汲汲也集古録
  陽華巖銘
  瞿令問八分書道州金石略
  永泰二年陽華巖銘瞿令問書元結好竒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惟恐不竒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氣力不足故少遺韻君子之欲著於不朽者有諸其内而見於外者必得於自然顔子蕭然卧於陋巷人莫見其所為而名髙萬世所謂得之自然者也結之汲汲於後世之名亦已勞矣集古録
  唐陽華巖銘元結次山作邑令瞿令問以雜體篆之刻之厓上格古要論
  浯臺銘
  浯臺銘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歴二年六月金石録唐永州浯溪銘浯臺銘並李廋篆書金石略
  右元結浯臺銘斯人之作非好古者不知為可愛也然來者安知無同好也邪集古録
  𢈪亭銘大歴三年元結撰瞿令問篆書峿臺浯溪𢈪亭三銘並在祁陽縣 元次山愛祁陽山水遂寓居焉名其溪曰浯溪築臺曰峿臺亭曰𢈪亭所謂三吾者也臺銘刻在臺之背甚完整溪銘亭銘刻於東崖石上隨石欹斜蘚厚難搨而篆筆特佳視臺銘更勝别有黄山谷書百餘字云與陶介石披榛翦穢得次山銘刻喜而識之又有皇甫湜五言古詩一首次山之子讓五言長律一首俱刻在中興頌之旁金石文字記
  庶子泉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大歴六年三月金石録
  大歴六年庶子泉銘李陽冰撰并書慶歴五年余自河北都轉運使貶滁陽屢至陽冰刻石處未甞不徘囘其下庶子泉昔為流谿今為山僧填為平地起屋于其上問其泉則指一大井示余曰此庶子泉也可不惜哉集古録
  右堂銘
  元結撰篆書無姓名大歴六年又三月金石録
  李氏窪尊銘
  李陽冰撰并篆書無刻石年月在縉雲復齋碑録
  李陽冰琴銘
  唐李祕監琴銘十字特竒古陽冰小篆惟見於此琴在太常昔陳儀為協律郎甞出以示客余因摹其書今琴入禁中故世以其書貴也沈存中書曰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佗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斵此琴且謂琴材欲輕鬆脆滑木堅如石可以製琴所未諭也觀此是括未嘗見琴其銘亦不盡見也今銘曰以為臨岳等此豈為琴材者耶或曰琴之臨岳何據曰昔孫綽云逥風臨岳刈飾流離成公綏亦曰臨岳則濟州之丹林顔黄門曰琴首更絃者名臨岳琴必以堅木藉絃欲其不刻入也世人既不見琴而銘又少得傳括以其書行於世則余不得不辨廣川書跋
  怪石銘
  樊晃撰張從申行書大歴十年十月金石録
  香鑪銘
  劉朝正書大歴二年京兆金石録
  戲馬臺銘
  劉復撰薛宥正書貞元五年七月金石録
  滑州新井銘
  賈躭撰徐璹正書李騰篆貞元五年十月金石録
  鑄鼎原銘
  王顔撰袁滋篆書貞元十一年正月金石録
  虢州刺史王顔撰華州刺史袁滋籀書鑄鼎原者軒轅黄帝鑄鼎之所碑以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録目作銘在貞元十一年至十七年韋渢復書識其後以籀為篆蓋古者均謂之篆至秦既分始以史籀所書為籀不足異也其曰得玉石佩於原上地深四尺得獲之黄帝去今六千四百三十年謂此上昇時小臣遺墜物也此則怪矣然原上非人迹所至佩藏土下當時不得不異其説以黄帝為六千年者緯書也三皇逺矣後世推考不得其序史記雖斷自黄帝然嵗月尤謬誤而緯書之説又皆臆決安可信哉但言者欲引以自神則増多竒怪亦其常也廣川書跋
  仙都山銘
  李敬仲撰王光行書篆額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樹又一碑張鶯撰正書無姓名篆額貞元三年冬十
  月十日題復齋碑録
  濟瀆廟祭器銘
  張洗撰行書無姓名貞元十三年金石録
  右濟瀆廟祭器銘張洗撰碑云置齋郎六人唐自髙宗以後官不勝其濫矣洗之所記乃開元時事州縣祠廟置齋郎六人可知其濫官之𡚁然史家不能詳載惟於碑刻偶見其一二爾集古録
  右唐濟瀆北海壇器物銘濟源令張洗撰歐公謂洗之所記乃開元時事州縣祠廟置齋郎六人官不勝其濫又謂史家不能詳載惟於碑刻見之按碑作於貞元十三年歐公誤以貞元為開元且碑載廟有令一人祝史一人則其官不止於齋郎考之唐書百官志五岳四瀆令各一人主掌祀事此外又有祝史各三人齋郎各十三人則官之濫又不止如歐陽公所書而史家亦未甞不詳載也但與碑有不同耳金薤琳琅
  胥山銘
  盧光輔撰王遹正書元和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栁州井銘
  栁宗元撰沈傳師正書長慶三年金石録
  右唐栁州井銘栁宗元撰沈傳師書字畫頗不工疑後人偽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數字此本為善又恐工人模刻不甚精好爾更俟識者辨之金石録
  幡竿石銘
  竇鞏撰并正書長慶四年十月金石録
  桂陽巖銘
  李涉撰八分書無姓名寶歴二年金石録
  放生池銘
  寶歴元年四月二十一日連州刺史蔣防立復齋碑録
  水泉銘
  大歴間容州刺史元結撰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韋武重修并書在梧州復齋碑録
  重陽亭銘
  李商隠撰正書無姓名大中八年九月金石録
  砥柱銘
  栁公權書西京金石略
  薛純陀奉勅書砥柱銘當時如虞伯施褚登善號能書者皆避而讓之其後栁誠懸愛其書恐失其次第則又别書於石廣川書跋
  冰清琴銘
  右冰清琴銘詞翰皆不俗可喜題曰晉陵子而不著名氏豈非隠者與琴藏太常寺協律郎陳沂家沂死納于壙中金石録
  博陽郡北嶽恒山銘
  封安天王之銘今在曲陽縣北嶽廟中碑隂文康傑撰戴千齡八分書金石文字記
  右大唐博陽郡北嶽恒山封安天王之銘并序乃翰林李荃文吳郡戴千齡書書方勁有力不類唐人𤣥牘紀
  傅巖銘
  吕温作山西平陽府平陸縣東古今碑刻記
  圯橋銘
  梁肅撰在淮安府邳縣城南隅張良遇黄石公於此古今碑刻記
  冰井銘
  元結作在梧州府城東北古今碑刻記
  涵暉谷銘
  元結撰在韶州府英徳縣鳴絃峯古今碑刻記
  異泉銘
  元結作在大冶縣囘山洞古今碑刻記
  武岡山銘
  栁宗元撰在寶慶府城北古今碑刻記
  虢國公主花臺銘
  申屠液書金石表
  唐書公主列傳虢國公主順宗女始封清源縣主
  贈比干銘 薛純陀分書衛州金石略
  昆明池堰銘 京兆府金石略
  天目山銘 杭州金石略
  岐國杜公淮南遺愛碑銘權載之撰輿地碑目
  江州南湖隄銘 李翺撰輿地碑目
  唐建後周逍遥公韋夐晒書臺銘
  令狐楚撰并書元和十二年京兆金石録
  釋氏
  王居士磚塔銘
  顯慶三年上官靈芝撰敬客正書金石文字記
  幽州石浮圖銘
  景雲二年甯思道書金石文字記
  少林寺戒壇銘
  三藏法師義淨撰張傑八分書開元二年正月金石録開元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南館學生張傑書金薤琳琅少林戒壇銘開元三年為學生張傑書當是時傑應尚少且不以書名而筆法老成乃爾乃時未盡習帝書故猶有瘦勁意弇州續藁
  易州雲居寺石浮圖銘
  開元十年易州府遂城縣書助教梁髙望書吉金貞石志
  神泉寺石經西塔銘
  盧昭明撰田吕正書開元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欒騎都尉薛良佐塔銘
  天寶三載再從兄鈞撰弟良史正書文言年止二十八卒于里第塔於終南山施陁林善知識之次此官而葬以僧者也金石文字記
  施石臺銘
  趙僎撰并行書開元十五年金石録
  欒城縣孫陽施石䑓銘在平山縣趙僎撰并行書開元丁夘嵗復齋碑録
  尊勝石幢銘
  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寶九年六月金石録
  陀羅尼經石幢銘
  大歴六年僧昔真撰布衣康玠行書今在富平縣六井金石文字記
  般若臺銘
  李陽冰撰大歴七年金石録
  大歴七年李陽冰篆書今在福州烏石山 閩中絶少古刻鼓山題刻如麻無一唐蹟唯此銘在三山為最古又聞石塔寺有唐貞元中碑余未之見金石文字記
  七佛銘
  在河中府金石畧
  大行禪師𤣥徳幢銘
  韓覃撰并行書開元二十六年二月金石録
  通神寺鳳陽門銘
  八分書無書撰人姓名金石録
  寧照寺鐘銘
  萬年寺鐘銘
  常覺寺銅鐘銘
  永泰寺鐘銘
  䕶聖寺鐘銘已上五則俱見前十六卷金刻
  下石龍浮勝院磨崖心印銘
  翰林學士梁肅文輿地碑目
  仙巖寺銘
  司空表聖文輿地碑目
  三祖信心銘
  沙門師立述沈咸正書并篆額乾符五年正月諸道石刻録
  道家
  太和先生王𤣥宗口授銘
  王徴君臨終口授銘垂拱二年四月弟紹宗甄録并書今在嵩山老君洞徴君即王𤣥宗也金石文字記
  仙壇山銘
  并石天尊像一唐道士周道賜書銘不著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斡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壇其後縣令岑仲琢石為像碑以聖厯三年立在溧水集古録目
  冦法師道徳銘
  王道珪撰段元述正書長安三年金石録
  淳和觀鐘銘
  郭階撰郭陽正書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復齋碑録
  孫真人養生銘
  八分書在嘉州金石略
  𤣥元皇帝道徳銘
  李華撰張敬仙書不著年月金石録
  朱鳳山觀銘
  長史袁玘文在順慶府輿地碑目
  真源觀鐘銘
  太清宫鐘銘
  紫極宫鐘銘
  曲阿縣齊鄉觀鐘銘
  景龍觀鐘銘已上五則俱見前十六卷金刻
  
  修建功徳銘
  湖州刺史蕭公創建佛室造三世佛及諸功徳銘武康令韓重撰前衢州龍游縣尉徐浩書邱悌篆額大厯六年立復齋碑録
  唐立隋司徒陳公捨宅造寺銘
  沙門徳宣撰王遂書天寶四年元和十五年四月建復齋碑録
  爐峯道場鐘銘
  僧世用述趙景𤣥行書大和四年七月復齋碑録
  六藝之一録卷八十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