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律厯考 (四庫全書本)/全覽1

古今律厯考 全覽1 全覽2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六
  古今律厯考      天文算法類一推歩之屬提要
  等謹案古今律厯考明邢雲路撰雲路字士登安肅人萬厯庚辰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司副使是書詳於厯而畧於律七十二卷中言律者不過六卷亦罕所發明惟辨黄鍾三寸九分之非頗為精當而編在厯代日食之後步氣朔之前不知何意厯法六十六卷則自六經以下迄於明代大統厯一一考訂其論周改正即改月大抵本於張以寜春王正月考惟於書惟元祀十有二月則指為建丑之月謂商雖以丑為正而紀數之月仍以寅為首與春王正月考之説不同然均之改正而於周則云改月于殷則云不改月究不若張以寜説之為允也六十五卷中有駁授時厯八條駁大統厯七條其駁大統厯謂斗指析木日躔娵訾非天星分野之次乃月辰所臨之名而大統厯乃以天星次舎加為地盤月建殊襲趙縁督之誤又謂授時厯至元辛巳黄道躔度十二交宫界郭守敬所測至今三百餘年冬至日躔已退五度則宜新改日躔度數而大統厯乃用其十二宫界不合歲差又謂大統厯廢授時消長之法以至中節相差九刻葢雲路工於推算多創新術大統為當時見行之厯故辨之尤力又大統僅發授時消長一術其餘多所承襲故因而並及授時也梅文鼎勿菴厯算書記曰從黄俞邰借讀邢觀察古今律厯考驚其卷帙乏多然細考之則於古法殊畧所疏授時法意亦多未得其㫖又曰邢氏書但知有授時而姑援經史以張其説古厯之源流得失未能明也無論西術矣是文鼎于雲路此書葢有未滿然推步之學太抵因已具之法而更推未盡之奥前人智力之所窮正後人心思之所起故其術愈闡愈精後来居上雲路值厯學壊敝之時獨能起而攻其誤其識加人一等矣創始難工亦不必定以未宻議也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古今律厯考原序
  史稱帝王治天下以律厯為先儒者通天人至律厯而止大哉言乎何則律為大塊之竅人一嘘噏繇是厯為斡維之運人一作息繇是天且不違而况於人是故聖人寶焉然而律生於厯則厯其尤重也自重黎道䘮馬彪記誤末流轉乖全妙莫準絲棼輒騖如斯者衆匪天度之差殊考察異意故也余不敏蚤躭𨽻首晚益篤嗜以詧環籥役智為勞蓋嘗挈坤復之符劵權子母之遇在竊心計筴祘之有年矣因博訪當世求我黨類於山中得魏生焉生名文魁古之祖冲之陳得一其人也余乃相與校讎羣籍營於至當於凡厯之宏綱細目遡古迄今靡不根究其藴奥縷析其端倪壹切紕璺胥彌訂之亡爽焉然後起而上之當宁上嘉悅下庭議僉曰可㑹中涓愳而格不行余退歎曰使天不欲斯術之行則無庸畀吾人以斯術天既以斯術畀吾人非余任之而誰也夫道術公器也公器在我而不以公諸人將鬼神惡之矣余故因金明諸君子之請而彚集成編命諸剞劂儻因是晤言知命以鏡太清璧聨珠燦軌順階平庶㡬哉上律隂陽之變下存亭毒之功堯厯載光傳之勿壊傳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則余與天復何憾邢雲路序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一    明 邢雲路 撰經一
  周易考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水火相息為革澤中有火二性相息勢必變革夫不有克何以生不有革何以因君子觀革之象知天地乃革之大者也所以治厯明時蓋天地革斯四時成而其數最難明也自羲和以後二宫失次七元無紀春秋有食晦之譏漢世昧歲差之理唐宋以來其法漸宻至元授時乃益親焉自元至今又三百餘年消息之法頓亡厯理之原盡失斯時也正澤火當革之時也昔漢厯凡五變唐厯凡八改宋厯凡十六改使厯可仍舊何樂改作然而天運難齊人力未至不容不改也杜預云治厯者當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正謂是耳且古厯甚疎漢時尚不知歲差至漢末劉洪始覺冬至後天乃減歲餘併創月行遲疾法作乾象厯魏文帝時韓翊作黃初厯始課日食晉姜岌始以月蝕衝檢日度宋何承天作元嘉厯始以日行盈縮推定小餘祖冲之作大明厯始取至前後日測晷景北周時馬顯作丙寅元厯始推定交蝕之小餘隋張冑𤣥作大業厯始立五星入氣加減法劉焯作皇極厯始推黃道月道術立躔度凖四序升降唐僧一行作大衍厯歩日躔始宻近周世宗時王朴作欽天厯始變五星法使遲疾留行舒急有漸宋初用應天厯繼改乾元等厯逮靖康間凡百六十餘年而厯八改南渡後統元等厯凡百餘年而厯又八改蓋宋厯未精自相紊亂故愈改而愈不效也元承用金厯至至元郭守敬乃測驗周至改作始精作授時厯然非謂授時之法遂一成不易可歲歲無改也觀守敬之言曰以至元十八年歲次辛巳為立元上考往古下驗將來周歲消長皆距立元為算其諸應等數隨時推測不用為元曰諸應不用為元者正欲後人隨時改革也豈惟後人即守敬自改之矣至元十七年守敬作授時厯定閏應二千萬一千八百五十分轉應一十三萬一千九百四分交應二十六萬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此載在元史可考也至至元三十一年甲午纔十四年耳而守敬復測天道見其少差乃於閏應加二百分於轉應減一千六百九十九分於交應加二百一十四秒踰十四年即改三應至今疇人用之獨柰何後人一無所改乎隨時變易乃謂之革及今不革謂澤火之義何隆慶間監官周相不云乎謂自至元辛巳為厯元至今己巳二百八十九年年遠數盈天度漸差失今不考所差必甚夫相達者也其言良是而柰何今之司厯者不味其言耶即今月離經甲午更訂猶稱宻近至日躔遭元統銷没遂差至踰時其若五星之度應則自累代來因革失眞皆所當亟正也
  律厯配六十四卦
  乾律中仲呂音徵厯為小滿四月中中卦辟乾次候靡草死居震之六五
  坤律中應鐘音羽厯為小雪十月中中卦辟坤次候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居兌之九五
  屯律中黃鐘大呂音羽厯為冬至十一月中末卦侯屯内小寒十二月節始卦侯屯外冬至末候水泉動小寒初候鴈北鄉居坎之初六九二
  蒙律中太蔟音角厯為立春正月節中卦大夫𫎇次候蟄蟲始振居坎之六四
  需律中太蔟夾鍾音角厯為雨水正月中末卦侯需内驚蟄二月節始卦侯需外雨水末候草木萌動驚蟄初候桃始華居坎之九五上六
  訟律中姑洗音角厯為清明三月節中卦大夫訟次候田鼠化為鴽居震之六二
  師律中仲呂音徵厯為立夏四月節中卦大夫師次候蚯蚓出居震之九四
  比律中仲呂音徵厯為立夏四月節末卦卿比末候王瓜生居震之九四
  小畜律中仲呂音徵厯為小滿四月中始卦公小畜初候苦菜秀居震之六五
  履律中林鍾音徵厯為大暑六月中始卦公履初候腐草化為螢居離之九三
  泰律中太蔟音角厯為雨水正月中中卦辟泰次候鴻鴈來居坎之九五
  否律中夷則音商厯為處暑七月中中卦辟否次候天地始肅居離之六五
  同人律中夷則音商厯為立秋七月節末卦卿同人末候寒蟬鳴居離之九四
  大有律中仲呂蕤賔音徵厯為小滿四月中末卦侯大有内芒種五月節始卦侯大有外小滿末候麥秋至芒種初候螳螂生居震之六五上六
  謙律中大呂音羽厯為小寒十二月節中卦大夫謙次候鵲始巢居坎之九二
  豫律中夾鐘姑洗音角厯為春分二月中末卦侯豫内清明三月節始卦侯豫外春分末候始電清明初候桐始華居震之初九六二
  隨律中夾鐘音角厯為驚蟄二月節中卦大夫隨次候倉庚鳴居坎之上六
  蠱律中姑洗音角厯為清明三月節末卦卿蠱末候虹始見居震之六二
  臨律中大呂音羽厯為大寒十二月中中卦辟臨次候鷙鳥厲疾居坎之六三
  觀律中南呂音商厯為秋分八月中中卦辟觀次候蟄虫坏户居兌之初九
  噬嗑律中應鐘音羽厯為立冬十月節末卦卿噬嗑末候雉入大水為蜃居兌之九四
  賁律中南呂音商厯為秋分八月中始卦公賁初候雷乃收聲居兌之初九
  剝律中無射音商厯為霜降九月中中卦辟剝次候草木黃落居兌之六三
  復律中黃鐘音羽厯為冬至十一月中中卦辟復次候麋角解居坎之初六
  无妄律中無射音商厯為寒露九月節中卦大夫无妄次候雀入大水爲蛤居兌之九二
  大畜律中南呂音商厯為白露八月節末卦卿大畜末候羣鳥養羞居離之上九
  頥律中黃鐘音羽厯為大雪十一月節末卦卿頥末候荔挺出居兌之上六
  大過律中應鐘音羽厯為小雪十月中始卦公大過初候虹藏不見居兌之九五
  坎律中黃鐘大呂太蔟夾鐘音羽角厯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卦由冬至之中孚以至驚蟄之晉候由冬至之蚯蚓結以至驚蟄之鷹化為鳩蓋坎為正四卦之北其六爻居月中節之在北方者也
  離律中蕤賔林鐘夷則南呂音徵商厯為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卦由夏至之咸以至白露之大畜候由夏至之鹿角解以至白露之羣鳥養羞蓋離為正四卦之南其六爻居月中節之在南方者也
  咸律中蕤賔音徵厯為夏至五月中始卦公咸初候鹿角解居離之初九
  恒律中黃鐘音宮厯為大暑六月中末卦侯恒内立秋七月節始卦侯恒外大暑末候大雨時行立秋初候涼風至居離之九三九四
  遯律中林鐘音徵厯為大暑六月中中卦辟遯次候土潤溽暑居離之九三
  大壯律中夾鐘音角厯為春分二月中中卦辟大壯次候雷乃發聲居震之初九
  晉律中夾鐘音角厯為驚蟄二月節末卦卿晉末候鷹化為鳩居坎之上六
  明夷律中無射音商厯為寒露九月節末卦卿明夷末候菊有黃華居兌之九二
  家人律中蕤賔音徵厯為芒種五月節中卦大夫家人次候鵙始鳴居震之上六
  暌律中大呂音羽厯為小寒十二月節末卦卿暌末候雉雊居坎之九二
  蹇律中黃鐘音羽厯為大雪十一月節中卦大夫蹇次候虎始交居兌之上六
  解律中夾鐘音角厯為春分二月中始卦公解初候𤣥鳥至居震之初九
  損律中夷則音商厯為處暑七月中始卦公損初候鷹乃祭鳥居離之六五
  益律中太蔟音角厯為立春正月節末卦卿益末候魚上冰居坎之六四
  夬律中姑洗音角厯為穀雨三月中中卦辟夬次候鳴鳩拂其羽居震之六三
  姤律中㽔賔音徵厯為夏至五月中中卦辟姤次候蜩始鳴居離之初九
  萃律中南呂音商厯為白露八月節中卦大夫萃次候𤣥鳥歸居離之上九
  升律中大呂音羽厯為大寒十二月中始卦公升初候雞乳居坎之六三
  困律中無射音商厯為霜降九月中始卦公困初候豺乃祭獸居兌之六三
  井律中蕤賔音徵厯為芒種五月節末卦卿井末候反舌無聲居震之上六
  革律中姑洗音角厯為穀雨三月中始卦公革初候萍始生居震之六三
  鼎律中蕤賔林鐘音徵厯為夏至五月中末卦侯鼎内小暑六月節始卦侯鼎外夏至末候半夏生小暑初候温風至居離之初九六二
  震律中夾鐘姑洗仲呂蕤賔音角徵厯為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卦由春分之公解以至芒種之卿井候由春分之𤣥鳥至以至芒種之反舌無聲蓋震爲正四卦之東其六爻居月中節之在東方者也
  艮律中無射應鐘音商羽厯為霜降九月中末卦侯艮内立冬十月節始卦侯艮外霜降末候蟄蟲咸俯立冬初候水始冰居兌之六三九四
  漸律中太蔟音角厯為雨水正月中始卦公漸初候獺祭魚居坎之九五
  歸妹律中南呂無射音商厯為秋分八月中末卦侯歸妹内寒露九月節始卦侯歸妹外秋分末候水始涸寒露初候鴻鴈來賔居兌之初九九二
  豐律中林鐘音徵厯為小暑六月節中卦大夫豐次候蟋蟀居壁居離之六二
  旅律中姑洗仲呂音角徵厯為穀雨三月中末卦侯旅内立夏四月節始卦侯旅外穀雨末候戴勝降于桑立夏初候螻蟈鳴居震之六三九四
  巽律中夷則南呂音商厯為處暑七月中末卦侯巽内白露八月節始卦侯巽外處暑末候禾乃登白露初候鴻鴈來居離之六五上九
  兌律中南呂無射應鐘黃鐘音商羽厯為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卦由秋分之公賁以至大雪之卿頥候由秋分之雷乃收聲以至大雪之荔挺出蓋兌為正四卦之西其六爻居月中節之在西方者也
  渙律中林鐘音徵厯為小暑六月節末卦卿渙末候鷹乃學習居離之六二
  節律中夷則音商厯為立秋七月節中卦大夫節次候白露降居離之九四
  中孚律中黃鐘音羽厯為冬至十一月中始卦公中孚初候蚯蚓結居坎之初六
  小過律中大呂太蔟音羽角厯為大寒十二月中末卦侯小過内立春正月節始卦侯小過外大寒末候水澤腹堅立春初候東風解凍居坎之六三六四
  既濟律中應鐘音羽厯為立冬十月節中卦大夫既濟次候地始凍居兌之九四
  未濟律中應鐘黃鐘音羽厯為小雪十月中末卦侯未濟内大雪十一月節始卦侯未濟外小雪末候閉塞而成冬大雪初候鶡旦不鳴居兌之九五上六
  右六十四卦配五聲十二律符合亡論已至其以卦配候起自中孚每卦六日七分及所配公辟侯大夫卿之數其原出於孟氏章句京房又以卦爻配直一朞之日以附易緯之文用占災𤯝吉凶至於觀隂陽之變則錯亂而不明以後乾象天保各有因革亦皆不經其於厯數之差率則毫無關係自後魏來始載於厯經相沿厯唐宋至今不變至至元庚辰郭守敬造授時厯始刪去刪之誠是也其法大都自冬至初候起中孚而坎離震兌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以一年分之蓋以一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有奇除離坎震兌各主一方外以六十卦分一朞之數每卦得六日八刻七分有奇為卦策半之得三日四刻三分半有奇為貞䇿置冬至大小餘命之為公中孚卦以卦策六日八刻七分有奇加之為辟復卦又以貞策三日四刻三分半有奇加之得九日一十三刻有奇為侯屯内卦又加一貞䇿得一十二日一十七刻四分有奇為侯屯外卦又加一卦䇿得一十八日二十六刻一分有奇為大夫謙卦又加一卦䇿得二十四日三十四刻八分有奇為卿睽卦再加一卦䇿得三十日四十三刻五分有奇為公升卦是冬至一月三十日四十三刻半有奇交大寒十二月中每一月分五卦也一年十二月皆然然一月固分五卦而以冬至一陽生論之則一月總謂之復卦惟復之前原有中孚一卦居六日八刻七分有竒踰六日而後乃七日也七日方交復卦故曰七日來復此其術也於厯法何預焉焦延壽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京房以易卦殺身身且不保於道何居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仲尼言天地隂陽自然奇偶之數即河圖數也天也者隂陽對待之體一至十者隂陽流行之序然獨陽不生獨隂不成故生於天者成於地生於地者成於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位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居東四九居西五十居中為河圖之數也以配律厯一六水為北方七宿其音羽二七火為南方七宿其音徵三八木為東方七宿其音角四九金為西方七宿其音商五十土為中央大衍之數其音宫故唐厯志云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蓋律厯之大紀也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數五一三五七九五奇也地數五二四六八十五偶也天地之數各五位五位相配以合五行天一與地六相得合為水地二與天七相得合為火天三與地八相得合為木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為金天五與地十相得合為土天數二十有五五奇之積也地數三十五偶之積也天地之數合二十五三十凡五十有五乾鑿度所云天地合和數正謂此也隂陽五行八卦六爻皆變化也隂陽五行之屈伸往來八卦六爻之吉凶休咎皆鬼神也變化以數成鬼神以數行聖人衍易揲蓍使人知趨吉避凶以前民用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竒於扐以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大傳云天生神物聖人則之神物謂蓍也五十者大衍之蓍數也衍演也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者以五行五數為衍母以十數為衍子數備於五極於十故以五大衍之以母衍子而各極其數以至於十為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虚其一以象太極也蓋數始於一如辰不動如君無為故虛一不用而萬變出焉王弼曰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太極生兩儀故分而為二蓋以兩手中分四十九䇿左手分天右手分地以象兩儀也五十除一者無一也四十有九掛一者有一也易變為一是也故以右手於左分天數之中取其一䇿懸掛於左手之小指間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揲數也奇所揲四數之餘也扐指間也以四數左手分天之䇿而歸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於左手三四指間象四時者以四數也象閏者歸餘於終也又以四數右手分地之策而歸其餘數於左手二三指間是為一變筮法一揲不五則九得五者三所謂竒也得九者一所謂偶也再揲不四則八得四者二所謂奇也得八者二所謂偶也八九為多四五為少三少得老陽之數九三多得老隂之數六兩多一少得少陽之數七兩少一多得少隂之數八五歲再閏者五歲之間再積日而成月故蓍者凡有再扐然後别起一掛也畢中和言三揲皆掛正再閏後掛之義凡十九年七閏爲一章五歲再閏略舉其凡也衞元嵩元包論曰混茫既判天地闢矣天地既闢三統分矣三統既分四時序矣四時既序閏斯生矣正閏相生數無窮矣此之謂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策者蓍之莖數曲禮所謂策為筮是也揲蓍之法通計三變之餘去其初掛之一凡四為竒凡八為偶積而數之則為六七八九蓋餘三竒則九而其揲亦九策亦四九三十六謂其三揲掛扐通十三策而見存三十六策為老陽爻也餘二奇一偶則八而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二謂其三揲掛扐通十七策而見存三十二策為少隂爻也餘二偶一奇則七而其揲亦七策亦四七二十八謂其三揲掛扐通二十一策而見存二十八策為少陽爻也餘三偶則六而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謂其三揲掛扐通二十五策而見存二十四策為老隂爻也大傳所謂乾坤二篇之䇿正以其掛扐之外見存蓍數而為言耳陽爻六乾老陽一爻三十六策計六爻凡二百一十有六隂爻六坤老隂一爻二十四策計六爻凡百四十有四合二百一十有六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曰當期之日者每月三十日合十二月為三百六十也厯法以氣言之則三百六十六日以朔言之則三百五十四日今舉氣盈朔虚之中數而言故曰三百有六十也蓋掛扐之數象月之閏過揲之數象嵗之周總過揲以成四時即一期也然少陽之策一爻二十八六爻則一百六十八少隂之策一爻三十二六爻則一百九十二二少之合亦三百六十此獨以老陽老隂言者以易用九六不用七八也何也九六有象七八無象也以卦則六子之卦七八隱於其中而無象也以畫則六子皆乾坤之畫而六子無畫也惟乾坤有用九用六之道諸卦得奇者皆用乾之九得偶者皆用坤之六終無用七用八之道故曰九六有象七八無象也二篇者易上下經六十四卦也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隂陽各半陽爻一百九十二以陽爻三十六乗之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隂爻一百九十二以隂爻二十四乗之得四千六百八合六千九百一十二四千六百八共得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萬物之數固不盡於此但取象於萬若云自一而萬當萬物之數耳若少陽一百九十二以二十八乗之得五千三百七十六少隂一百九十二以三十二乗之得六千一百四十四合之亦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四營者四次經營也分二一營也掛一二營也揲四三營也歸奇四營也易變易也尚未成爻成卦故止謂成一變易也如是者三變成一爻一爻得兩儀之畫二爻得四象之畫三爻得八卦之畫至於積七十二營凡十有八變則六爻見而得六十四卦之一矣然方其三十六營而九變也已得三畫而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卦之名已立此内卦之貞八卦而小成也自是引進而往伸之又九變三十六營以成三畫再得小成之卦一則外卦之悔亦備内外成卦是謂大成也如是然後觀其爻之變與不變而觸逢事類以增長之如乾則推其為圜為君為父之類以定吉凶悔吝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九十六卦天下所能之事法象皆盡人之趨吉避凶向悔背吝者其道皆不越此故曰天下之能事畢矣惟易理備天下之能事故可以顯明無為之道而神靈其德行之事是故可與酬酢應對萬物之求蓋筮受命如饗吉凶悔吝取決不爽也可與佑助神化之功蓋神不自見待易道方見即謂以易助神可也道在天德行在人在天者幽顯道闡幽也在人者顯神德行微顯也酬酢其在人者即祐助其在天者皆易之神也故關朗曰神也者易之靈也靈應冥契不思而得强名曰神故易之神在乎道而所神在人
  夫是易也顯道祐神何物不有厯固在其中矣然謂之曰象四時象閏曰當期之日象者象其竒耦當者當其成數也至於氣朔之分秒陟降消長一而不一則在人隨時測驗以更正之正其數即神乎易也漢史不知遂以大衍大率之數牽强凑合以步氣朔而謂厯數諸率皆出於此則非矣








  古今律厯考巻一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    明 邢雲路 撰經二
  尚書考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古帝堯克明峻徳化致雍和其道曷繇堯以治厯明時政之首務也乃命重黎之後羲氏和氏敬順昊天厯數以紀之象器以察之使日月星辰各得其所以此天時敬授於人焉昔少昊氏衰九黎亂徳神人雜擾顓頊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人其後三苗復九黎之惡堯乃復育重黎之後羲承重和承黎掌天地之事日中星鳥之類即天事平秩東作之類即地事而四時分職在焉日謂日之甲乙躔有盈縮月謂月之大小離有遲疾二十八宿衆星麗天不動者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有遲速順逆者為緯辰以日月所㑹分周天之度為十二次也日行遲月行疾每月朔月行及日而與之㑹其必在周天二十八宿分之辰集㑹有時故謂之辰正月㑹亥辰為娵訾二月戌為降婁三月酉為大梁四月申為實沈五月未為鶉首六月午為鶉火七月巳為鶉尾八月辰為夀星九月卯為大火十月寅為析木十一月丑為星紀十二月子為𤣥枵是也然非一定古正月㑹亥在初旬至今雨水後方㑹亥久之則以漸後移矣厯象既明節𠉀悉均乃成一嵗之厯敬授於人俾隨天時早晚以為人事耕穫之𠉀焉其總為一嵗之厯其分有四時之異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
  分者分其職也帝堯於羲和之内分命其羲氏而字仲者令居嵎夷之地掌春天之政曰暘谷者日出於谷也據日所出謂之暘谷指其地名即稱嵎夷盖官在國都而測𠉀之所則在嵎夷東表之地嵎夷即今山東登州府寅敬平均秩序作起也於仲春方出之日如敬賔客而𨗳引之識其景也聖人重農事春在東方故曰東作蓋以節氣之早晚均序之以勸民興作也日中者春分之日漏以候之晝夜皆五十刻也舉晝以見夜故曰日中星鳥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栁星張翼軫是也未曰鶉首午曰鶉火巳曰鶉尾春分之昏鳥星畢見於南方也在天成象星作鳥形曲禮言軍陳象天之形前朱雀後𤣥武左青龍右白虎雀即鳥也武謂龜甲捍禦故變文𤣥武焉是天星有龍虎鳥龜之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天道左旋日體右行故星見之方與四時相逆尚書考靈曜云主春者張昏中可以種榖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種黍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種麥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歛故曰敬授人時然古厯若斯久之星漸右移一鳥宿四時皆可昏中種榖如今萬厯年仲春昏中井初則將出鶉首而入實沈四時皆非一定在隨時耳殷中也仲春陽之中也析分也先時冬寒民聚於隩至是則分析而作事矣乳化曰孳交接曰尾鳥獸皆以尾交卽物之生育其氣之和可驗也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
  申重也帝堯又於羲氏之内重命其羲氏而字叔者令居南交之地掌夏天之政蔡註云南交南方交趾之地又陳氏曰南交下當有曰明都三字考交趾在雲南之南堯時未必屬中國曰明都三字亦無考證闕之可也訛化也謂夏月時物長盛所當變化之事也夏在南方故曰南訛敬致周禮所謂冬夏致日盖以夏至之日中伺日而識其景如所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者也永長也日永晝六十刻也星火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也心宿三星中曰大火左傳言火中火見詩稱七月流火皆指心星言火乃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此夏至昏之中星也夏至陽之極午為正陽之位以此正仲夏之氣也因析而又析也希革鳥獸毛羽希少而革易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堯又分命其和氏而字仲者令居西方掌秋天之政徐廣云西天水郡之西縣也今屬陜西鞏昌府昧𡨋也日入於谷而天下㝠故曰昧谷餞送納入也蓋以秋分之暮夕方入之日而識其景也西成秋月物成之時所當成就之事也秋在西方故曰西成宵夜也秋分之日晝夜亦皆五十刻舉夜以見日故曰宵中星虚北方𤣥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是也虚在𤣥武之中亦曰殷者秋分隂之中也夷平也暑退而人氣平也毨理也毛更生整理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堯又申命其和氏而字叔者令居朔方掌冬天之政唐孔氏曰朔盡也李巡曰萬物盡於北方蘇而復生故北稱朔猶月之晦而有朔也幽暗都聚也北方幽暗故曰幽都今順天府昌平州有幽都山在察也易改也北方終其隂而始其陽既成今歲之終又慮來歲之始故謂之朔易始而終終而始此天地生生不窮之道人於此時除舊更新作來歲改易之事猶由朔日而改易也日短晝四十刻也星昴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是也昴在白虎之中亦曰正者冬至隂之極子為正隂之位也隩室之内也氣寒而民入於内也氄毛鳥獸皆生耎毳細毛以自温也夫四時之日與星曰出日納日曰敬致曰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有地里之不同焉曰星鳥星火星虚星昴有古今之不同焉曰出日者卽𠪱家之測日出分也曰納日者卽𠪱家之測日入分也曰敬致者卽夏至之測午景也不言冬者測冬至亦以晝影也日有分至而晝夜之刻係焉然各有地理之不同如堯都平陽北極出地三十五度有餘夏至晷長一尺五寸春秋分日出卯日入酉夏至日出寅日入戌冬至日出辰日入申其餘二十氣之日出入可類推焉春秋分晝夜各五十刻夏至晝六十刻冬至晝四十刻其餘二十氣之晝長短可類推焉此平陽也天地之中也嶽臺稍南去平陽不逺乃正值天地之中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夏至以八尺表測晷景長一尺四寸八分日出寅正三刻日入戌初初刻晝六十刻冬至日出辰初初刻日入申正三刻晝四十刻與平陽同若南海在極南北極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日景在表南長一尺一寸六分夏至日出卯初二刻日入酉正二刻晝五十四刻冬至日出卯正二刻日入酉初二刻晝四十六刻北海在極北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八分夏至日出丑正初刻日入亥初三刻晝八十二刻冬至日出巳初三刻日入未正初刻晝一十八刻此極南極北也其餘九州四海俱各不同即冬夏至皆可以推春秋分至於元京即今之順天府也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太史郭守敬造授時厯測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强冬至去極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夏至去極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冬至晝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十二秒夏至晝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四分○八秒夏至日出分一千九百○七分九十六秒冬至日出分三千○九十二分○四秒用四丈表測夏至晷景長一丈一尺七寸有竒在八尺表則二尺三寸四分日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晝六十二刻冬至晷景長七丈九尺八寸有竒在八尺表則一丈五尺九寸六分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晝三十八刻元史云地中以南夏至去日出入之所為逺其長有不及六十刻者冬至去日出入之所為近其短有不止四十刻者地中以北夏至去日出入之所為近其長有不止六十刻者冬至去日出入之所為逺其短有不及四十刻者今京師夏至晝六十二夜三十八冬至晝三十八夜六十二盖地有南北極有高下所以日之出入早晚不同今授時𠪱晝夜刻一以京師為正其各所實測北極高下又各不同此郭守敬之言何其示人以明悉也乃今之大統厯推夏至日出分二千六十八分三十秒推冬至日出分二千九百三十一分七十秒夏至日出寅正四刻日入戌初初刻晝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冬至日出辰初初刻日入申正四刻晝四十一刻夜五十九刻夫今之京即元之京也授時夏至晝六十二而大統曰五十九授時冬至晝三十八而大統曰四十一各差至三刻矣想大統所測之景必非順天府之景也蓋偏北北極髙而夏晝長冬晝短偏南北極低而夏晝短冬晝長大統之刻或係國初洪武時南京所測之日出分未可知也昔郭太史作厯明示人以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係京師晷刻與各處不同今大統不明言所測之景係何年係何人係何方海上所測係去極若干度亦不明言自國初至今厯年監官所測之日出分與授時合否而但抄寫立成自北京以頒之天下徒令人悶悶耳其堯典之中星有古今之不同者何也堯仲春星昏中而今則井昏中堯仲夏火昏中而今則角昏中堯仲秋虚昏中而今則斗昏中堯仲冬昴昏中而今則室昏中盖天度有餘歲度不足天度外運而微闊日度内轉而稍狹天漸移而西歲漸移而東堯時日在女在子今在箕在寅日自子而移寅是天漸西而日漸東此所以不同也惟其所差至微前人未覺自堯時日躔女虛之交以後漸移至漢時猶未覺漢武帝時洛下閎作太初𠪱謂八百年後當差一度當有聖人定之至今猶神洛下閎能前知眞聖人也殊不知帝堯時不過八十餘年差一度至今三千餘年減至六十餘年差一度八百年差一度之説何不情之甚耶迨漢末劉洪始覺冬至後天至晉虞喜乃以天為天歲為歲立差法以追其變約以五十年日退一度然失之過宋何承天倍増其數約以百年退一度又失之不及隋劉焯取二家中數以七十五年退一度唐僧一行推大衍𠪱以八十三年差一度各亦相近至郭守敬推冬至在箕十度斯為宻近然守敬謂六十六年差一度亦非定法六十六年惟守敬之時為然而守敬之後則又在六十六年下矣試即今歲萬厯二十七年冬己亥歲上距至元十八年辛巳又上距堯元年甲辰推之堯元年甲辰至至元辛巳積三千六百三十八年以授時法推得女宿八度餘為堯元年天正日躔赤道度蓋女八度近虚止二度今時以距星論虚堯時女末未必非虚郭守敬所云堯時日在女虚之交謂此也若以大統厯法推堯元年冬至赤道日躔危一度其女八度則加於商之沃甲相去八百餘萬而在天違十三度有奇矣帝堯冬至日在女虚之交則昏中昴可推冬至昏中昴則春分昏中星夏至昏中火秋分昏中虚皆可推也至元辛巳至今萬厯二十七年己亥積三百一十九年授時推中積一十一萬六千一百四十七日○一刻九十六分得箕宿五度一十三分四十六秒為天正赤道度箕宿四度七十二分八十二秒為天正黄道度是冬至日躔在箕也復以法推四仲昏之中星則冬至昏之中星在室宿一十三度春分昏之中星在井宿一十一度夏至昏之中星在角宿六度秋分昏之中星在斗宿四度若以大統推己亥歲前冬至赤道度得箕宿五度二十三分黄道度得四度八十一分則有不同矣授時推己亥歲前冬至餘四十二萬○七九得丙午日丑初三刻大統則四十二萬一七五丙午日寅正初刻授時推春分一十三萬三九得己亥春二月丁丑日巳初一刻大統則一十三萬四八丁丑日午初二刻授時推夏至四十四萬七得戊申日申正三刻大統則四十四萬七九六戊申日戊初初刻授時推秋分一十六萬○一得庚辰日子正一刻大統則一十六萬一○六庚辰日丑正二刻此四仲皆差也以推雨水授時丙午亥正三大統丁未丑初初推小暑授時癸亥亥正初大統甲子子正一則皆當子半之交差一日矣摠之二十四氣皆差也嗟嗟授時原多宻合何大統竟棄之不用耶又法推洪武元年冬至日躔箕八度六十八分仍是六十六年差一度乃元統上言七十年差一度非也李徳芳上言毎百年上推長一日下推消一日其言消長固是而言各一日則非也至嘉靖初光祿少卿華湘上言堯冬至日在虚七度今冬至日在箕三度計差五十度然以法推堯冬至日在女八度嘉靖初退至箕六度至今萬厯年方退至箕五度自堯至嘉靖止退四十五度而湘云已退五十度今仍在箕五度而湘云嘉靖初已退至箕三度信如湘言自虚七度至箕三度以為退五十度也然以鈐歩天虚七度至箕三度乃五十八度而亦非五十度豈不誤哉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卷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卷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卷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卷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卷二>
  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咨嗟暨與也匝四時曰朞王肅云朞四時是也十日為旬允信釐治工官庶衆績功咸皆熙廣也一朞凡三百有六旬有六日然氣朔不齊則置閏焉以定四時之氣節成一歲之厯象以此告時授事則能信治百官而衆功皆廣此帝堯命羲和而歎其善也夫古時真厯遭戰國及秦而亡漢存六厯雖詳於五紀之論皆秦漢之際假託所為不得正要但以梗概言之六厯與周髀及考靈曜乾鑿度諸緯皆然漢傳疏之蔡傳宗之固非堯厯亦非宋厯也其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一度則一朞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經言三百六十有六日者王肅云四分日之一入於六日之内舉全數言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至解所以置閏之意亦據大率言之何則羲和厯法不傳故也天體至圓繞地左旋乃自子而丑而寅即自北而東轉而南為左旋日月右旋乃日月行不及天若右旋然盖經星皆麗天卽天體而日月不麗天各有行度今以蔡傳之所宗於漢傳疏者一一剖析之傳云天體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一日一周而過一度日行少遲一日亦一周而在天為不及一度積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與天㑹是一歲日行之數月行尤遲一日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與日㑹十二㑹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餘分之積又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盡三百四十八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是一歲月行之數夫曰四分度之一者一度以四分之每分二十五分共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也曰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九百四十分乃周髀等術之日法置二百三十五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二千五百分卽四分日之一為二十五刻一朞共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為歲周若以日法乘歲周得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五筭為朞摠亦曰朞實也曰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者置一度七之以十九而一得三十六分八四二一不盡共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四二一不盡為月不及天之平行度也曰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與日㑹十二㑹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餘分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盡三百四十八通計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者置四百九十九以九百四十而一得五千三百○八五一不盡乃五十三刻有奇共前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不盡為一㑹之月即今月䇿一歳十二月凡十二㑹以十二㑹乘二十九日得全日三百四十八日餘分四百九十九以十二㑹乘之得五千九百八十八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日不盡三百四十八通計得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即置三百四十八以九百四十而一得三千七百○二不盡乃三十七刻有竒每歲三百五十四日三十七刻○二不盡也傳云歲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歲之常數也故日與天㑹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為氣盈月與日㑹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為朔虚合氣盈朔虚而閏生焉故一歲閏率則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歲一閏則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單一五歲再閏則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歲七閏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夫曰多五日下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卽四分日之一乃二十五刻為氣盈也曰少五日下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置五百九十二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六千二百九十七分不盡卽六十二刻九十七分不盡為朔虛也合而言之多五日少五日共十日多二百三十五少五百九十二共為日之八百二十七置八百二十七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八千七百九十七分八六不盡卽八十七刻九七八六不盡共十日八十七刻九七八六不盡是為一歲之閏率即今之通閏也曰三歲一閏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單一者置六百單一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六百三十九分有奇加入三十二日内共三十二日六百三十九分有奇若以一歲閏率三因之亦得也曰五歲再閏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者置三百七十五以九百四十而一得三百九十八分有竒加入五十四日内共五十四日三百九十八分有奇若以一歲閏率五因之亦得也曰十有九歲七閏氣朔分齊為一章者則二百六日七十一分有奇以十九年因一年之閏率所得也至是所積之二百六日七十一分有奇以月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除之皆盡則氣朔分齊是為一章矣月䇿者置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以一章十九年乘之得六千九百三十九日七十五刻以十九年之二百二十八箇月併閏之七箇月共二百三十五數歸除之得一月之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不盡卽前一㑹之月策也歲法者置月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不盡以十二月乘之得三百五十四日三七○二一二卽於日下之三七○二一二以九百四十乘之共得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也月法者置月策以日法乘之得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分也歲餘法者置朞實以十二月而一得二萬八千六百一十一分二十五秒用減月法餘八百五十二分二十五秒以十二月乘之得一萬○二百二十七分為歲餘法也通閏者置歲餘法以日法而一亦得卽前閏率也一歲餘一萬○二百二十七分二歲餘二萬○四百五十四分三歲餘三萬○六百八十一分四歲餘四萬○九百○八分五歲餘五萬一千一百三十五分六歲餘六萬一千三百六十二分七歲餘七萬一千五百八十九分八歲餘八萬一千八百一十六分九歲餘九萬二千○四十三分十歲餘十萬○二千二百七十分十一歲餘十一萬二千四百九十七分十二歲餘十二萬二千七百二十四分十三歲餘十三萬二千九百五十一分十四歲餘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八分十五歲餘十五萬三千四百○五分十六歲餘十六萬三千六百三十二分十七歲餘十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九分十八歲餘十八萬四千○八十六分十九歲餘十九萬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三歲一閏以三因歲餘法一萬○二百二十七分得三萬○六百八十一分以月法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分減之復餘二千九百二十二分五歲再閏以五因歲餘法得五萬一千一百三十五分以減兩因月法五萬五千五百一十八分少四千三百八十三分八歲三閏以八因歲餘法得八萬一千八百一十六分以減三因月法八萬三千二百七十七分少一千四百六十一分十一歲四閏以十一乘歲餘法得十一萬二千四百九十七分以四因月法十一萬一千○三十六分減之餘一千四百六十一分十四歲五閏以十四乘歲餘法得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八分以五因月法十三萬八千七百九十五分減之餘四千三百八十三分十七歲六閏以十七乘歲餘法得十七萬三千八百五十九分以六因月法十六萬六千五百五十四分減之餘七千三百○五分十九歲七閏以十九乘歲餘法得十九萬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以七因月法十九萬四千三百一十三分減之減盡是七閏之外無餘分也十九年餘一百九十日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三分者是歲餘一十日日之八百二十七分以十九年乘之得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三分以加入十九年一百九十日内以日法歸除前一萬五千二位得十六日加入一百九十日内共得二百六日餘六百七十三分也若置滿法十九萬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以日法歸之得二百○六日七百一十五分九五七以七閏月歸之得月策亦無餘矣然必以十九歲而無餘分者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也積八十一章計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内有五百六十七閏則盈虚之餘盡而復始矣十九年為一章二十七章為一㑹凡五百一十三年三㑹為一綂乃八十一章凡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統為一元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年此古厯之大較也然古厯但云四分度之一四分日之一殊無天周歳周之差又無上下消長之法非的數也厯代以來至授時而始密授時厯天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歲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而日與天㑹月一日不及天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五十微積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三秒而與日㑹十二㑹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日三十六刻七十一分一十六秒是一歲月行之數日與天㑹而多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為氣盈月與日㑹而少五日六十三刻二十八分八十四秒為朔虚合氣盈朔虚共得十日八十七刻五十三分八十四秒為一歲閏率三歲一閏則三十二日六十二刻六十一分五十二秒五歲再閏則五十四日三十七刻六十九分二十秒十有九歲七閏則二百六日六十三刻二十二分九十六秒至今𠪱家遵用之盖不用積年日法以實測得之也今去授時三百餘年矣其朞實之數自應推測改正而朔實交轉亦如之柰何猶然用勝國為元耶况消長法竟置之不用以推徃古一無所合豈理也哉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上日朔日也正月朔故云上日言一歲日之上也受終于文祖謂舜受堯終帝位之事于堯文徳始祖之廟也堯舜皆以建寅為正月觀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為卯月則正月建寅可知夏后氏因之至商乃建丑周乃建子孔子曰行夏之時夏時固遵唐虞者也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在察也璿美玉也璣機也運轉者為璣持平者為衡以璿飾璣衡為横簫以望天象亦玉為之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七政日月五星也舜初攝位首察璣衡以齊七政盖日月五星在天有常度其災祥與政事相應舜仰察天文觀七政之遲速順逆各由其道與否以審政事之得失何如即欽若之意也蔡邕天文志云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絶無師説周髀術數具在考驗天象多所違失惟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臺銅儀即其法也宣夜者惟漢郗萌記先師所傳云天本無質蒼蒼然也日月衆星自然浮生空虚之中其行其止皆順氣焉晉虞喜因宣夜之説於是有安天之論虞昺亦祖宣夜之說有穹天之論吳姚信又有昕天之論虞喜曰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其術兼之故曰宣夜安天論謂天髙無窮地深不測天常安於上地居静於下方則俱方圓則俱圓葛洪譏之曰茍辰宿不麗於天為無用便可言無何必復云有之而不動乎穹天論曰天形如笠而冐地之表浮而不没者氣充其中也日遶辰極没西還東不入地中也昕天論曰天若裹地如卵地何所依若無四維天何以立天經地行於水中日月星辰將不得其性是以有兩地之說下地上地之根也冬至天低近南故晝短夏至天起近北故晝長此皆不通之論也賀道養又謂宣夜為夏殷之法亦無所據周髀者卽盖天之説也髀股也股者表也周人志之故曰周髀其言天似覆盆中高而四邊下天左行日月旁轉右行隨天左轉如蟻行磨上磨左旋蟻右旋日近而見之為晝日遠而不見為夜又云天形如倚盖極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故見以為倚盖漢王仲任據盖夭之説以駁渾儀謂天轉地下今掘地一丈輒有水天何得從中行乎是尤淺之乎論天者又傳周髀本於庖犧黄帝為盖天者皆無憑也惟渾天為得之春秋文曜鈎云唐堯卽位羲和立渾儀則渾儀之設其來遠矣舜之璣衡卽渾儀也厯代相傳史官禁宻學者不覩故宣盖沸騰後乃遵用之王蕃渾天説曰天形似鳥卵天包地外猶卵裹黄如彈丸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然也其術以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天居地上一百入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當天之中極南五十五度當嵩髙之上又其南十二度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極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冬至去極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極持其兩端天與七政斜而迴轉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滅漢唐以來其法漸密故前漢則有洛下閎渾天儀東漢則有張衡在呉則有王蕃在晋則有陸績在宋元嘉則有錢樂唐貞觀則有李淳風在開元則有梁令瓉皆作渾天儀而其中之最善者則張衡李淳風也張衡之儀以八尺圓體具天地之象有内規外規南極北極黄道赤道而轉之以漏水告之以靈臺又作靈憲以說其狀為可考也淳風之儀表裏三重一曰六合儀二曰三辰儀三曰四遊儀而其推驗之法本於黄道為可考也漢自張衡之外而洛下閎之儀亦有取焉漢太初洛下閎等造圓儀考厯度揚子雲論渾儀曰洛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夀昌象之是也唐自李淳風之外而梁令瓉之儀亦有取焉唐志云梁令瓉以木為游儀僧一行是之乃共令瓉更鑄為銅儀注水激輪立人擊鐘皷令其自轉機械皆藏櫃中是也宋太平興國中張思訓之渾儀則有地軸地輪地足之異横輪側輪斜輪之别此又踵一行之遺象也大中祥符間韓顯符之渾儀則有游規直規之分龍柱水臬之號此又本淳風之遺法也宋自靖康之亂儀象盡歸於金元初襲用金舊歲乆漸疏世祖時郭守敬以司天儀本宋皇祐中汴京所造於大都測天規環不恊比量南北極差四度有竒於是别創簡儀仰儀及方案闚几圭表景符諸儀各臻其妙謂以管窺天宿度餘分未得其的乃用二線推測於餘分纎微皆有可考盖古人所未及又遣使四方測景凢二十七所東極高麗西至滇池南踰朱崖北至鐵勒以考驗之酌取中數盖五年而厯成以察七政厯代以來其數不同郭守敬所定其日月行度已詳於堯咨羲和簡下木曰歲星周率三百九十八萬八千八百分𠪱率四千三百三十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四分八十六秒五十微火曰熒惑周率七百七十九萬九千二百九十分𠪱率六百八十六萬九千五百八十○分四十三秒土曰鎮星周率三百七十八萬○九百一十六分𠪱率一億○七百四十七萬八千八百四十五分六十六秒二十五微金曰太白周率五百八十三萬九千○二十六分𠪱率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水曰辰星周率一百一十五萬八千七百六十分𠪱率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五星各以應加中積段日而合伏遲疾留退各得其位此郭太史之術也其簡儀等儀與歩七政術至今欽天監遵用之夫宣夜之謬勿論已盖天不合以南方之度漸狹知渾非盖也然天下地里南北不同卽守敬測大都較汴京極差四度可知晷度冬夏亦不同卽古有謂日景於地若千里差一寸者然各不同湏測乃定王蕃謂嵩當天中然非天中乃中國地中從測影就晝夜五十刻得之也又考書傳大全圗載水星春見奎婁夏見東井等語又曰木星四仲年行三宿四孟四季行二宿又云火星常以十月入太㣲夫五星何常之有古今不同何宿不麗何必水春奎婁夏東井火豈十月常入太微况井宿三十餘度觜宿不及一度木安得分仲行三宿孟季二宿之異以此載之經典徒令人惑耳大都五星之行皆視日度以為之準日度正斯五緯正厯代以來測歩五星各有不同皆從日度推之也自元至元辛巳距今三百餘年歲差不明日度未改則五緯之歩安所適從必也察璣衡測圭晷先正日度之失而後以距日距星課五緯之差庶乎其不失矣固待其人而後行也



  古今律厯考卷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三    明 邢雲路 撰經三
  尚書考
  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天子適諸侯曰巡守歲二月當巡守年之二月也舜既正月班瑞二月即行順春東巡春位在東故順春也人君順天道以行人事四時順令又各當其時之中故以仲月至岱宗夏五月至南岳秋八月至西岳冬十一月至北岳皆順時之義舜時正月建寅此巡守四仲之月即二月卯五月午八月酉十一月子也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交代故泰山為五岳之長舜以二月至於岱宗之岳郊特牲云天子適四方先柴蓋祭時積柴加牲其上而燔之是燔柴為祭天告至也於東方境内名山大川則望而秩祭之秩者具牲幣祝號之次第如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其餘視伯子男也盖視其祭祀祭五岳如祭三公之禮云覲見也柴望既畢遂以禮見東方諸國之君於此諸國協合其四時之氣節十二月之大小正其日之甲乙使之齊一均同天子告朔於邦國恐侯國不齊故以巡守而合和之卽在璿璣之意也時月詳見咨羲和簡中日之甲乙有干有支世編云天皇氏制干支干幹也名曰母支枝也名曰子以定歲之所在十干曰閼逢為甲旃蒙為乙柔兆為丙彊圉為丁著雍為戊屠維為巳上章為庚重光為辛𤣥黓為壬昭陽為癸十二支曰困敦為子赤奮若為丑攝提格為寅單閼為卯執徐為辰大荒落為巳敦牂為午協洽為未涒灘為申作噩為酉閹茂為戌大淵獻為亥邵子曰干陽也支隂也干十而支十二隂數中有陽陽數中有隂也律法制也律以截竹為管而度有丈尺量有斛斗衡有斤兩三者皆取法於律故曰法制漢書律𠪱志云度量衡出於黄鐘之律也律謂十二律黄鐘太蔟姑洗㽔賔夷則無射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也六為律六為呂凡十二管皆徑三分有奇空圍九分而黄鐘之長九寸大呂以下律呂相間以次而短至應鐘而極焉長者聲下而濁短者聲髙而清此律呂之大較也度者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黄鐘之管長容以子穀秬黍中者每寸容一百三十三黍三分黍之一九寸則容千二百黍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量者龠合升斗斛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黄鐘之管容以子穀秬黍中者千二百實為一龠兩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衡者銖兩斤鈞石所以權輕重也本起於黄鐘之管容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龠容千二百黍百黍一銖一龠十二銖兩龠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而五權審矣權衡一物衡平也權重也稱謂之衡鎚謂之權所從言之異耳此黄鐘所以為萬事根本諸侯之國其有不一者則審而同之也時月日正朔所自出律度量衡制度所自始然律之十二又生於𠪱之十二律厯志云推𠪱成律故同律度量衡必先協時月正日
  帝曰夔命汝典樂敎冑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胄𦙍也繼𦙍父世者長子故以胄為長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子也周禮大司樂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則樂最能感人舜命䕫典樂以教胄子直者多嚴故令其正直而温和寛者多緩故令其寛𢎞而莊栗輔其偏也剛彊者必傲故令其剛而勿苛虐簡易者必傲故令其簡而勿傲慢防其失也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於言故曰詩言志旣形於言則必長言以歌之故曰歌永言旣歌則必有高下清濁之殊故曰聲依永聲者宫商角徴羽也聲之長而濁者為宫以漸而清且短則為商為角為徴為羽也有聲必有律則以十二律和之陽六律隂六呂如黄鐘為宫則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徴南呂為羽蓋以三分損益隔八相生十二律旋相為宫所謂律和聲也周禮太師云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金鐘鏄石磬土塤革鼓鼗絲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管簫也以其聲律被之八音無不諧協各得倫理不相侵奪可以奏之朝廷薦之郊廟而神人以和矣大司樂云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賔客以說遠人是神人和也律呂聲音之數詳見别簡
  百工惟時撫于五辰庶績其凝
  工官撫順凝成也五辰四時也木火金水旺於四時而土則寄旺於四季也臯陶言百官撫順五行之時則衆功皆成所撫順者即堯典敬授人時平秩東作之類是也禮運曰播五行於四時五行在地為物在天為時順其時而撫之則五物皆成其材而為人用矣故仲春斬陽木仲夏斬隂木所以撫木辰也季春出火季秋納火所以撫火辰也司空以時相阪隰所以撫土辰也秋為徒杠春逹溝渠所以撫水辰也書傳大全圗謂木辰配於春自立春至立夏九十一日八十分之二十五火配夏金配秋水配冬其數皆同八十分日之二十五者二十五以八十分之得三十一分二十五秒加於九十一日下以四時之四因之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為一朞之日土分旺於四時一時十八日有竒四時計七十三日○五刻亦皆自其大槩言之耳授時厯則一時九十一日三十一刻○六分二十五秒四時共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土王策三日○四刻三十六分八十七秒五十微加入氣策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四分三十七秒五十微内共得一十八日二十六刻二十一分二十五秒為土寄旺於一時之數以四時之四因之共得七十三日○四刻八十五分至今厯家遵用之郭守敬曰厯年距立元為筭其諸應則隨時推測不用為元今距元年乆正改憲時也若改而推測則歲實㣲有不同而諸數皆異矣
  惟時羲和顛覆厥徳沈亂于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
  此夏仲康命𦙍侯掌六師以征羲和也惟時羲和顛倒反覆其徳沈冥昏亂于酒官以職言次以位言羲和畔其所治之職離其所居之位俶始擾亂遐逺也天紀謂天時厯數司所主也自堯命羲和厯象授時之後為羲和者世守其職未嘗紊亂至是始亂其天紀而逺棄其所主之事士文伯謂日月㑹次為辰集漢書作輯房宿名言日月㑹次不相和輯而掩蝕於房宿也日月㑹於月朔東西同度南北同道則月掩日而日為之食是時季秋月朔日食凡日食禮有救日之法天子伐鼓於社瞽目之樂官以祭天之雷鼓奏進而伐之瞽以其無目於音聲審也嗇夫主幣之官馳取幣以禮天神庶人在官者則奔走以供救日食之百役周禮庭氏云救日之弓矢盖救日以太陽之弓以枉矢是救日必有多役庻人走供之車馬曰馳歩曰走日食之變羣工促遽以助救日若此羲和為厯象之官尸居其位若無聞知昏迷于天象以干犯先王之誅其罪不可赦也故先王為政之典曰厯象授時氣朔不忒若布筭一失氣朔先天時者殺無赦不及而後天時者殺無赦先後之差尚罪死無赦况廢官乎此仲康所以命𦙍侯征之也大都日月之食乃㑹於交道數有一定朱子註是章謂日月之行雖或當食而月常避日故其遲速高下必有參差而不正相對所以當食不食為王者修德所致又謂月食雖陽勝隂畢竟不好若隂有退避之意則不相敵而不成食皆非也盖日月有遲速高下不正相對乃未當交道史載當食不食者多厯筭之差縱日行失度間有當食不食乃幾百年有一非其常也則月豈有退避日遂不相敵而不成食乎唐大衍厯載太康十二年戊子歲冬至日在女十一度仲康五年癸巳歲季秋九月庚戌朔日蝕在房二度授時稱仲康五年癸巳距至元辛巳三千四百八年九月庚戌朔交泛二十六日五千四百二十一分入食限然以厯年考之太康元年癸巳至十二年甲辰非戊子也仲康元年壬戌五年丙寅非癸巳也其癸巳距至元辛巳積年九月庚戌朔交泛入食限之數歩之固是然癸巳乃帝相十九年去仲康五年丙寅後二十七年矣今以法推仲康元年至十三年之九月朔惟六年九月朔入食限仲康六年丁卯距至元辛巳三千四百三十四年天正中積一百二十五萬四千二百五十四日四十二刻九月定朔一十七日四十二刻得辛巳日巳時合朔九月朔交泛一十四日七十五刻入食限其餘一十二年之九月朔俱不入食限當時羲和失職之年或是六年未可知也法推太康仲康年間天正日躔女七度非女十一度帝相十九年天正日躔女六度仲康五年九月朔日丁亥非庚戌也九月朔日躔氐末近房初古厯與今不同仲康時以氐末為房初亦未可知若以大統推太康仲康帝相年間天正日躔俱在虚七度其女七度則加於南庚陽甲盤庚年間相差七百餘年在天差十度餘矣所以大統太謬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一也元祀者太甲卽位之元年十二月者商以丑月為正朔也乙丑日也不繫以朔者非朔日也商雖以十二月丑為正朔行事而紀數之月則仍以寅為首非若周之改子為正月也商惟以正朔行事故太甲三年亦以十二月朔奉嗣王歸于亳
  惟十有三年春大㑹于孟津
  十三年者文王受命之十三年也春者孟春建子之月卽夏之十一月也泰誓篇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又云一月戊午師渡孟津説者疑十有一年誤史記云九年觀兵十一年伐紂説者疑人臣無觀兵脅君之理九年十一年皆誤夫時世既逺記年之誤誠有之觀兵不見經傳其有無亦不足信苐考大戴禮云文王十五而生武王禮記文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史稱文王受命九年武王在位七年又無逸稱文王享國五十年則文王為西伯至卒非止九年而已帝王世紀云文王即位四十二年文王更為受命之元年蓋是年虞芮質成歸周者四十餘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為受命之元年觀君奭篇云文王秉徳聞于上帝惟時受有殷命朱子解為受有殷之天命良是大學云文王為人君止於仁夫諸侯雖不敢稱王然既受有殷之天命而為人君則自有年號初即位為元年至四十二年虞芮質成紂賜弓矢使西伯得專征伐乃改元又九年共在位五十年崩武成篇云我文考文王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惟九年大統未集九年又四年為文王之十有三年即紂亡三十二年之終武王伐紂言十有三年者續文王受命之年明其卒父業故也是年春一月戊午是周改正建子之正月戊午日師渡孟津以伐紂也朱子不查而謂十三年為武王卽位之十三年謂春為孟春建寅之月謂文王未改元武王非冒文王之元謂周不以建子之月為春又引詩周頌維暮之春以為建辰之三月皆非也朱子旣謂武王卽位十三年然武王未伐紂尚為臣也安得卽位所卽者王位乎侯位乎朱子許武王卽位十三年而獨不許文王卽位九年乎武王亦豈有卽位十三年而猶稱我文考九年大統未集乎謂文王未改元不知古諸侯自於其國各有年號汲冡竹書魏惠王有後元年非改元乎且武王伐商徂征之時所過名山大川告於皇天輒曰惟有道曽孫周王發夫伐紂之前尚未勝紂卽已自稱周王矣况文王虞芮質成之年已受紂賜弓矢使為西伯得專征伐諸侯皆附豈不得稱元年乎武王伐商之時業已稱周王則必不肯用商年號尚未殺紂又難稱武王元年其稱惟十有三年安得謂冒文王之元謂周不以建子之月為春殊不知武王勝商之後即改正朔以十一月建子之月為春王正月丑為二月寅為三月周之史官追稱記事即用當代正朔故書曰惟十有三年春一月師渡孟津夫復何疑諸儒紛紛之議徒令後人惑耳且如春秋稱周 十五年正月朔旦冬至僖公五年正月朔旦冬至昭公二十年正月朔旦冬至夫世豈有正月冬至乎而猶謂周不以建子為正月耶漢律厯志稱武王即位九年崩又云武王即位十一年蓋以九年併周公攝政二年共為十一年是年正月朔旦冬至周公攝政且得稱武王即位十一年况武王伐商豈不可稱文王年號安得謂之冒周公之時稱正月冬至則建子為正又何疑焉况以厯數上推春秋日食三十餘次俱以建子為正月何諸儒不查也朱子謂毛詩維暮之春為建辰之三月又謂三月牟麥將熟何不查漢人原註漢註云周之季春於夏為孟春諸侯來朝遣之勸農治牟麥具田器久必多銍艾也漢註訓奄為久朱子訓奄為忽謂三月牟麥将熟乃以周三月為正月便是三月麥得熟乎朱子旣稱周建寅為正月又何以註孟子云周七八月夏五六月耶此厯象授時所係恐誤後學故不得不詳辯之也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註釋戊午是一月二十八日甲子二月四日也昧㝠爽明也昧爽將明未明之時也正月二十八日戊午師逾孟津二月三日癸亥入商郊夜布陳未畢而雨雨止畢陳俟天休命次日四日甲子昧爽王乃至於商郊牧野卽朝歌南郊外將戰于郊故至牧野也以授時推武王元年己卯歲建子之正月朔二十九日九十四刻癸巳日亥時合朔以歩至建丑二月朔五十九日五十七刻癸亥日未時合朔則二月一日癸亥二月二日甲子也戊午乃朔前五日之二十六日非二十八日也是武王一月一日癸巳朝步自周東行非三日癸巳其壬辰之死魄乃前月之晦魄耳至二十六日戊午次河朔二月一日癸亥入商郊二月二日甲子昧爽至商郊伐紂漢厯志則稱二月朔日庚申四日癸亥五日甲子劉商王紂是與周厯又不同者何則古厯不正自六厯以來斗分皆四之一漢鄧平厯亦然故宋書論六厯率皆六國及秦人所造差至三日或二日上不可檢於春秋下不驗於漢魏雖復假稱帝王祗以惑人耳目至太初斗分太多過天一度又無盈縮遲疾故常以朔日月見西方晦日月見東方差亦至二三日以此歩厯則晦朔甲乙安得無愆魄明生死焉能不舛則知古厯為誤授時為真也如其不然武王去春秋𨼆公才四百年耳授時去𨼆公二千年以歩日食三十六皆不爽而以歩四百年前即差不踰刻而奚至二三日之逺耶以此知授時為真周漢皆失之矣此論定則武成諸書所記旁死魄哉生明丙午朏等日皆四分之一之厯所歩差至二三日者先後不合故皆不必置辯
  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
  十有三年武王勝殷釋箕子之囚卽四月以箕子歸鎬京訪問天道商曰祀箕子稱祀不忘本也存商之舊也此篇箕子所作箕子商人故記傳引此篇者皆云商書箕子嘗言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今稱祀不稱年稱王訪箕子而不稱箕子見王稱王乃言而後箕子乃言不臣周之意也武王知箕子賢不可得而臣而其道則當師於是訪問天道箕子知天以是道畀之禹傳至於我不可使自我而絶以武王而不傳則天下無可傳者矣不臣周所以正萬世君臣之大法陳洪範所以傳萬世天人之大法洪範之五紀卽七政厯也十有三祀卽文王之十有三年盖武王勝殷初歸尚未頒元年正朔商既亡箕子又難以稱紂年號故稱十有三祀也天道難明武王恐箕子不傳故急訪之洪範既陳武王卽封箕子於朝鮮以遂其不臣之志或謂箕子走之朝鮮武王以朝鮮封之箕子既受封不得無臣禮故來朝因其朝而問洪範非也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志云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降及於殷箕子在父師之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歸周武王親虚已而問焉蓋洛出書戴九履一一㸃居北為一禹第初一曰五行箕子對武王演此五行之數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五行之生序也唐孔氏曰萬物成形以㣲著為漸五行先後亦以㣲著為次水最微為一火漸著為二木形實為三金體固為四土質大為五亦其序也九疇先於初一五行先於水五行九疇之一水五行之一耳然天一所生五材所始胡可汨焉鯀湮洪水汨其一行而五行遂皆汨一疇既汨而九疇遂皆斁帝乃震怒禹乃嗣興然則有國者惕然思之凡土木之妄興鑄山煮海一切暴歛之虐政亦可以止矣其生成變化之數詳見别簡
  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紀者如綱之有紀天時所以相維者也此即帝堯命羲和所掌者詳見咨羲和簡中堯之𠪱象舜之在璿璣禹之叙疇武王之訪天道莫急於此也
  庻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星民象故衆民若星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日月之行各有常度日行黄道極南則為冬至極北則為夏至南北中近赤道則為春秋分月行九道黒道二出黄道北朱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東周厯四時出入黄道内外逺去六度併黄道為九行也然厯數歩分至之率則隨地南北各有不同焉箕四星像簸箕為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鼓風之器故月行東北宿之則多風春秋緯云月離於箕則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沙是也畢八星像义網漉魚之器漉則水淋故月行西南宿之則多雨詩云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是也民情好惡猶夫星然上能同民好惡則風雨以時否則致異皆庻徴之事也
  秋大熟未穫
  秋乃周季秋建申九月即夏孟秋七月七月正禾熟未穫時朱子乃謂周未改正為酉戌月非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在十有二月
  春祠夏禴秋嘗冬烝烝冬祭也周雖改正而祭祀則用夏時周十二月建亥之季冬即夏十月孟冬烝宜用仲冬子月而亦有孟冬烝者禮也









  古今律厯考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四    明 邢雲路 撰經四
  詩經考
  詩三百自孔子删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有詩古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採詩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則詩之所係大矣詩被諸聲樂協十二律配十二辰如黄鐘為子之類是也故詩通於律厯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爾雅云營室謂之定星北方宿也營室二星上一星為天子宫下一星為天廟有離宫六星兩兩相繫為天子别宫故置羽林軍四十五以衛之郄萌云將有土功占於營室明則國昌不明則鬼神不享定之方中羙衛文公也衛為狄所滅文公徙居楚邱始建城市而營宫室國人悅之故作此詩言十二月定星昏時在南方正中作此楚宫楚宫楚邱之宫也楚邱在濟河間周十二月建亥卽夏十月建亥小雪之中氣也揆度也謂度其景也公劉傳曰考於日景是也其術四角立柱而以水注地望其高下高下旣定其位乃平於所平之地中央樹八尺之臬以懸䋲正之又畫地為圓䂓朝識日景其端指西暮識日景其端指東兩端長短必與䂓齊測其端則東西正就其中屈之卽為南北盖日中則景短又於晝漏午時叅日中之短景以正南方夜漏子時幷窺北極以正北方此揆日之法也揆正四方作於楚室室亦宫也然營室十月昏中惟衛武時為然厯代以來室漸東移中星各異至今萬厯年以法推十一月中天正冬至日躔箕四度室星昏中以推至小雪十月中日躔房宿而女星昏中以較衛文時退天二十六度矣朱子謂十月可以營制宫室故謂之營室是若營室以十月得名者不知室乃宫室之星占營造則占室星非以十月名營室也若以十月名營室則今十月女昏中於室無預矣乆之天日漸移凢二十八宿十月皆可昏中一室星厯十二月皆可昏中此推歩之數萬世可知者也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猶纒綿也三星心星大火東方蒼龍七宿之第五宿也晉國大亂婚姻失時詩人叙其婦語夫之詞曰方綢繆以束薪也而仰見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何夕也而忽見良人之在此又曰子兮子兮其柰此良人何哉蓋喜幸之甚而不自勝之詞也心宿之象三星鼎立中大心天王前星太子後星庶子心星以三月昏見東方春秋時婚姻之禮自季秋盡於仲春三星尚未出也今三月昏心見東方過時矣過時方得婚故作是詩說者謂心為父子夫婦之星為合星嫁者之候又謂三月昏時大火星見使民出火是若以心星主嫁主火矣不知天日漸移心星東轉即如營室星自衛文公至今日躔退天二十六度久之則凡二十八宿皆可三月昏見東方一心星厯十二月皆可昏見東方也主嫁主火又何取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畆田畯至喜
  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陳豳風之詩見先公后稷公劉風化之所由欲成王知王業之艱難也七月夏正七月建申之月也火大火心星也流下也六月昏火星猶見於南方至七月昏則火下而西流矣知是将寒之漸至九月霜降蠶績功成故授人以冬衣使禦寒也一之日謂十一月建子一陽之月二之日謂十二月建丑二陽之月變月言日言是月之日也下文凡言日者倣此觱發風寒也栗烈氣寒也觱栗𦍑吹角九竅者栗至罅發將墜有戰栗象故以比寒寒而無衣無褐何以終歲乎故九月豫授衣也三之日謂次年正月建寅三陽之月四之日謂二月建卯四陽之月耜田器趾足也饁饋也田畯田大夫勸農之官也正月則徃修田器二月則舉足而耕其時少者在田老者率其婦子具食饋餉彼南畆中之耕作者田畯來至見其勤於農事則喜也月令季冬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孟春天子躬耕帝籍然則修治耒耜當以季冬舉足而耕當以孟春今言豳人以正月修耒二月始耕者豳戎狄之地晚寒故先一月也夏七月即周九月夏九月即周十一月一之日夏十一月即周正月二之日夏十二月即周二月周公陳詩乃用夏正者公劉居豳在夏后氏時故用夏正此詩朱子以為周公所作疑者以為豳人所作逺無所考亦不必辯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戸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室熏鼠塞向墐戸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此皆夏正也斯螽蚣蝑也股似玳瑁五月中兩股相切揺動作聲聞數十歩是以股鳴也江東呼為蚱蜢莎雞一名天雞如蝗而斑色毛翅數重其翅正赤六月中飛而振迅其羽索索作聲是以翅鳴也幽州人謂之蒲錯自五月而隂生動股振羽氣使之然也月令季夏云蟋蟀居壁蟋蟀之蟲六月居壁中至七月從壁内出在野八月在宇下宇屋霤也九月在室户内至於十月則入我床下此皆将寒之漸故三蟲應節而變蟲且近人大寒将至穹窮室塞也向北出牖也墐塗也月令云孟冬之月命有司曰天氣上騰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則十月為閉塞之候故窮盡塞其室中之孔穴熏䑕令出其窟嚮牖屬北則塞之不塞南窻而塞北者禦北來寒風也庻人篳户乃荆竹織門以其荆竹通風故以泥塗之使寒氣不入豳人又吿妻子言已備寒之意曰我所以為此者為歲将改天既寒而事可已過此十月觱發栗烈當避寒氣入此室塞之室而居處之也呂東萊曰十月而曰改歲三正之通於民俗尚矣周特舉而迭用之耳朱子亦謂周厯夏商其未有天下之時固用夏商之正朔然其國僻逺無純臣之義又自有私記其時月者故三正皆曽用也故云十月改歲不知十月曰改歲者蓋時至冬歲事將改猶堯典稱冬為朔易之義蓋十月入寒一歲之女功已止不日觱發栗烈即過明春又更新歲矣况孟冬隂氣已極仲冬陽氣始萌為一陽之日又以陽氣肇始數也此改歲之說也若謂周先公改用子正私記其時月無純臣之義恐未必然且果以十月改歲則又何以二之日為卒歲耶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
  此出車之詩漢註謂西伯受命於商王因命南仲為將徃伐玁狁成功而歸述其所見春日之景也宋註周王命南仲非西伯說者遂謂周若以仲冬季冬為春何以見草木之榮倉庚之鳴因疑周不改夏正殊不知此文王時詩也書稱西伯戡黎詩稱伐崇伐宻則其伐玁狁又何疑焉漢去古未逺其說必有所據宋儒何故改之寅月草木萌動卯月倉庚鳴文王時尚未改周正建子則此景正是商之春月六月出征章乃四月建巳亦非未月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正月夏之四月乃正陽之正非三正之正也此周大夫刺幽王也幽王用刑急酷以致傷害萬物故天降寒氣而使夏日多霜大夫有憂之曰我心憂傷也洪範曰急恒寒若正此咎徵之謂也四月建巳乃正陽之月純陽用事不宜有霜非正月建寅之正若正月建寅則固宜有霜不足憂矣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左傳云祝史請所用幣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經書六月傳言正月太史謂之在此月是周之六月為正月也周之六月是夏之四月故知正月夏之四月也謂之正月者巳月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傳稱慝未作謂未有隂氣故此箋云純陽用事也建巳之正月建寅之正月皆去聲之正字至秦始皇時諱始皇名政始改去聲之正字為平聲至今猶訛呼之以厯推昭公十七年九月日食六月不應食則正月純陽之義亦無取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交㑹而交也十月朔日辛卯日月交㑹而食日君象月臣象以月掩日是隂侵陽臣侵君之象故為亦甚惡也㣲不明也彼月臣象容有被食而不明此日君象今反被食而不明君臣失道災害將起天下𫎇毒故今此下民亦甚可哀矣厯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皆右行於天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是月行疾日行遲二十七日有奇而月行天一周又二日追及與日㑹方㑹則月光都盡而為晦已㑹則月光復蘇而為朔毎月皆㑹而月或在日道表或在日道裏故不食日月之㑹東西同道南北同度則適當交道月掩日而日為之食日月相對則月光正滿而為望望而日月之對同度同道則月亢日而月為之食此之謂交食也交與㑹不同㑹但言其同度交則同度當交道也朱子謂王者修徳則日月雖或當食而月常避日故髙下參差不正相對所以當食不食蘇氏謂十月純隂純隂而食為隂壯之甚二説皆非也日月適當交道而食無當食避日之理古史載當食不食多推筭者之誤間有當食不食者百餘年或一見非月常避日也不正相對是不當交道所以不食耳周之十月乃夏之八月為建酉之月蘇氏以為十月純隂則建亥矣然非建亥也朱子亦謂十月以夏正言之為建亥之月不知以厯法推之十月之交是在周幽王六年乙丑正月建子至十月建酉為十月朔日辛卯日食周十月卽夏建酉之八月朱子與蘇氏俱作建亥盖未察厯數耳古之𠪱書亡矣後有周厯魯𠪱皆漢初為之其文無遲疾盈縮考是以漢世通儒未有以厯考此辛卯日食者今以授時法上推周幽王六年乙丑歲距至元辛巳二千五十七年中積七十五萬九百四十二日六十九刻冬至一十二日三十六刻丙子日辰時冬至以歩至十月建酉朔日定朔二十七日三十七刻辛卯日辰正四刻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五十七刻入食限是日辰時日食梁太史令虞鄺唐僧一行亦歩得是日日食至有謂辛卯日支干俱隂為變者尤謬厯陽月而日支干俱陽皆食與隂一也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譛人者誰適與謀
  此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孟子遭讒被刑故作是詩也哆說文云張口也因物益大為侈南箕即箕星二為踵二為舌其踵狹而舌廣踵為足根適主也言箕星二踵哆然張口相去已若寛大因又侈之更益寛大而為舌故成是南箕其云踵狹而舌廣者踵對舌為狹耳以比讒人因寺人初有小嫌因而搆之益成其刑罪之禍故云彼讒譛人者誰主與謀而令至此乎安成劉氏曰箕星常見於南方故謂之南箕不知天日漸移以厯法推之箕星有時昏見南方亦有時昏見東南或西南或在地中如前室星心星之更歴十二辰無定在也非常見於南方也其曰南箕者箕在南對斗在北而為言耳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此大東之詩刺亂也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財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焉漢天河監視也跂隅貌襄駕也謂更其肆也東國財力俱困上人不恤無所赴愬愬之於天而已言天有雲漢亦有其光而能監視我耶言有光不能照也織女雖終日七襄徒見其如是有何益耶言未見其織也織女三星鼎足在漢傍跂然如隅陳卓云織女乃天女主女功天有十二次經星一晝夜左旋一周而有餘則終一晝自卯至酉凢七時更其肆凢七辰故云七襄其云自卯至酉之七襄亦東國人時偶見織女從卯東出而言耳以厯推織女亦猶室心諸星之出無定時非常以卯東出也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啓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睆明貌牽牛六星卽牛宿也主牛車犧牲道路闗梁之事爾雅謂河鼔為牽牛非是盖河鼓三星在牽牛北非牽牛也服駕也箱車箱也金星一名太白東方先日而出名曰啓明啓開也先開日之明也西方後日而入名曰長庚庚續也長續日之明也捄長貌天畢畢星也畢八星狀如掩兔之畢承上文言織女雖則七襄終日不能織成報我之文章不惟織女如睆彼牽牛不可以用於駕我之車箱啓明長庚亦未見其助日之光天畢亦未見其掩獸摠無實用但施之行列而已至是則天亦無若我何矣金星太白啓明長庚摠是一星鄭漁仲妄云啓明金星長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將没則西見殊不知水星或在日前或在日後亦猶夫金也但水星去日近耳金大而色白故曰太白日一年一周天金星附日而行亦一年一周天有遲疾留退合伏或在日前或在日後前後逺日各三十度蓋太白隂星出西則當伏西出東則當伏東不得專行劉向曰太白少隂不得專行故以己未為界不得經天而行李淳風曰經天者謂太白昏旦當午而見也當午經天其殃為大晝見與經天不同者晝見謂當晝而見猶未過午也經天則旦時當午而見逆行至未而不復昏時當午而見順行至巳而不復所以出東而入西出西而入東也至是則隂不附陽放恣甚矣故其殃大經天晝見乃金星失其常度非厯數自然之度是為變異乆之仍留退合伏附日而行合於厯數一年一周天百世不爽也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掲
  箕斗二星名挹酌也翕引也舌下二星也箕卽巷伯之南箕箕星好風有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義南斗六星東四星為魁西二星為柄主爵禄亦酒漿之義言南箕不可以簸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糠粃北斗不可以挹酌酒漿箕徒翕引其舌斗徒西掲其柄何嘗有所用乎盖譚人困於供億取資於地者皆已竭矣欲取於天又一無所得也南箕對北斗而言箕之東北與斗最近以東西言箕之十度末卽東接斗初度以南北言斗去極一百二十二度在赤道外三十一度箕去極一百二十三度在赤道外三十二度則南北止差一度故以南箕北斗對言之詩傳註謂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間見於南方安成劉氏曰六七月間見於南方者指當時昏見為言也劉氏之說為是蓋箕斗二星亦猶室心諸星昏見不同古今各異以厯推之如今萬厯年間夏至昏角中秋分昏斗中各有不同耳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四月刺幽王也此大夫遭亂自傷之詩徂往也從此適彼之辭東山云我徂東山小明云我征徂西皆從此往彼也周之四月建卯夏之二月也周之六月建巳夏之四月也言四月建卯為孟夏六月建巳為季夏自巳月而往為午月暑將至矣我先祖豈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禍也人窮則反本窮則告親猶正月之篇怨父母之意毛註朱註皆以四月六月為夏正此刺周幽王之詩安得用夏正若以六月為建未未月正小暑大暑之時何言徃暑耶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奚其適歸
  凄凄凉風也腓動也承上言由夏而秋秋日凄凄則百草俱發動矣世道亂離瘼病我将何所適歸乎周七月建申為季秋月令七月凉風至天地始肅禾乃登正凄凄具腓之時也詩傳訓腓為病考易六二咸其腓正義曰腓足之腓腸也腓體動躁王廙云動於腓腸斯則行矣故言腓體動躁也並無訓病之説則季秋禾乃登百草俱發動何疑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烈烈寒也發發疾貌榖善也承上言由秋而冬冬日寒而且風人莫不善我獨何故遭此亂離之害天下莫不被害乃云民莫不善者據作詩者怨恨之言也周十二月建亥為季冬夏之十月也月令十月水始冰地始凍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正烈烈發發之時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心之憂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豈不懐歸畏此罪罟
  小明幽王大夫悔仕於亂世厭於勞役也征行徂徃也艽野地名逺荒之地也周二月建丑之月即夏之十二月非夏正建卯之月也初吉朔日離厯也共人僚友也罟網也言明明之上天照臨下土宜無幽不燭者而我今勞於行役我行往西方至於荒逺之地昔以二月朔日西行今則更歴寒暑矣尚未得歸我心之憂有如毒藥之苦念及靖共爾位之僚友至於涕零如雨我豈不思歸畏此刑罪羅網不敢歸爾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還歲聿云莫念我獨兮我事孔庶心之憂矣憚我不暇念彼共人睠睠懐顧豈不懐歸畏此譴怒
  除除舊生新也孔甚庶衆憚勞也睠睠勤厚之意譴怒罪責也言我初往艽野日月方除舊更新之時曷時其還望得早歸也今乃歲已暮矣念我身獨而事衆心之憂愁勤勞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懐顧我豈不思歸畏此罪責不敢歸爾日月方除如堯典平在朔易言丑月歲功将興正除舊更新之時自二月丑至十二月亥是歲聿云暮載厯寒暑矣若以二月為建卯安得有除舊更新之事
  昔我徃矣日月方奥曷云其還政事愈蹙歲聿云莫采蕭穫菽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豈不懐歸畏此反覆
  奥室之内也蹙急詒遺興起也反覆無常之意言昔我徃丑月寒時人方在奥室至今政事愈益蹙急歲聿云暮采蕭穫菽矣而尚不得歸念彼共人不能安寢夜而起宿於外我豈不思歸畏此反覆不常恐得罪爾傳註奥煖以為春温二月考韻奥隩同室之内也取藏之義堯典厥民隩言冬月氣寒而民聚於室之内也故奥為丑月况云穫菽菽豆也收豆正今之十月建亥周之十二月為歲暮也是知周正建子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畬於皇來牟將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衆人庤乃錢鎛奄觀銍艾
  此諸侯來朝成王遣戒勸農之詩也保介農官之副也暮春晚春畬三歲田也於皇歎美之詞來牟麥也明上帝之明賜也迄至也衆人甸徒也庤具也錢銚鎛鎒也錢以剗削镈鋤屬皆田器也奄久也銍穫禾短鎌也艾穫也歎息言爾農官今維暮春何求於民新畬所種牟麥之美將受天之明賜上帝明賜瑞麥至用豐年宜命甸徒具田器治新畬終久必觀銍穫牟麥也維暮之春乃周之季春建寅之月於夏為孟春朱子以為夏正建辰之三月且曰麥將熟也不知月令季冬命民修耒耜具田器孟春天子載耒耜措之保介之間若待建辰之三月方始勸農則晚矣漢鄭氏訓奄為久謂久必觀穫朱子訓奄為忽謂三月牟麥將熟乃以為建辰之三月然三月亦非麥熟時也周制諸侯朝用孟月三月亦非諸侯來朝之月則周正建子明矣














  古今律厯考卷四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五    明 邢雲路 撰經五
  春秋考
  隱公
  元年春王正月
  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即魯隱公元年也諸侯奉天子正朔必用天子之年其國史紀政則自用其年加周王於正月大一統也周以建子為歲首冬十一月建子即春正月蓋併時與月俱改之矣以厯數上考周之春正月即夏之冬十一月春二月即冬十二月以推十二月皆然胡氏謂以夏時冠周月引孔子告顔淵行夏之時為證程伊川謂假天時以立義朱子謂天時不可改引尚書秋大熟未穫為酉戌之月以證周未改月皆非也夫孔子之告顔淵乃斟酌四代之禮樂無不可者蓋孔子之私言也春秋魯國紀事之書也孔子之事莫大於春秋天子未改月而孔子假以夏時冠天子之月有是理乎尚書秋大熟乃周季秋九月建申即夏孟秋七月七月正禾熟未穫之時又何疑焉近世周文安又謂魯史紀年必始於冬十一月所以遵周正朔孔子春秋則始於春王正月所以垂法後世其於春秋以事繋日以日繋月以月繋時以時繋年之法舛錯殊甚矣以厯法推春秋日食皆周正建子之數且如春秋屢書春正月日南至若用夏正豈有正月冬至乎經書二月無氷若用夏正正月東風解凍况二月驚蟄舟楫可通矣何以書無氷也經書秋大水無麥苗夏正之秋安得有麥苗經書十月雨雪十月殞霜殺菽夏正十月安得有菽夏正之冬正霜雪之候而何以爲災則豈非周十月夏八月乎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隱公三年春三月朔己巳日食此書二月日食杜預曰是二月朔不書朔史失之榖梁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公羊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朔在前也或失之後朔在後也謂己巳爲朔二日食也姜岌曰似失一閏朱子曰王者修德則日雖當食月常避日故髙下參差不正相合所以當食不食若國無政則當食必食爲非常之變故春秋日食必書張氏洽曰於厯應食入限者不必盡食月或變行以避之或五星濳在日下禦侮以救之或在陽厯陽盛隂微則不食或德之休明而有小𤯝焉則天爲之隱雖交而不食皆非也蓋隱公三年春二月朔日日不食己巳乃三月建寅月之朔日即夏之正月朔日也春秋時魯厯不正三月朔日己巳誤推爲二月晦日見其晦日食也史官遂不敢書朔然亦非二月朔也姜岌校春秋日食謂是歲二月己亥朔無己巳三月己巳朔去交分入食限爲是然閏在歲前冬十二月建亥之月其謂似失一閏則非唐大衍厯元授時厯推之皆是歲三月己巳朔日食既食在朔則穀梁食晦日公羊食朔二日之說皆非古厯載當食不食者多推筭之誤即間有失行者八分才一乆之旋復其常也朱子謂髙下參差不正相合高下不合正是不當交道故不食則豈有日之行應食入限月却變行避日之事無德則食有德則不食固非至於張氏論五星濳在日下禦侮以救之日在陽厯陽盛隂微則不食又云天爲之隱無論不經之甚且并其五星行度併日在隂陽厯不知爲何事也此亦筆之於經傳中幾何而不誤後學耶以授時上推隱公三年辛酉歲距至元十八年辛巳積年二千年中積七十三萬○四百八十九日天正冬至六日六刻閏餘二十九日四十八刻經朔三十六日五十七刻歲前閏十二月是歲辛酉正月朔日庚午冬至即夏正建子之十一月也以推至二月朔己亥非己巳不入食限推至三月朔五日三十二刻合朔在春三月朔日己巳辰時周之春三月即夏之正月建寅也交泛二十六日六十六刻加時在晝去交分入食限是己巳日辰時日有食之春秋時誤書三月己巳爲二月遂因而誤書三月庚戌天王崩四月辛邜尹氏卒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以法推之四月庚戌三月無庚戌五月辛邜四月無辛卯九月庚辰八月無庚辰是年因一誤書而遂三誤其書皆疑以成訛也至次年隱公四年書春二月戊申衛州吁弑其君完則正矣法推四年春二月有戊申
  九年春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
  震雷也電雷光也左傳謂夏之正月微陽始出未可雷電爲非時穀梁謂八日之間再有雨雪大變故謹而日之公羊謂月令二月雷乃發聲正月雷電爲不時劉向云雷未可以出電未可以見雷電既已出見則雪不當復降皆失節也雷電陽也雨雪隂也雷出非其時者是陽不能閉隂隂氣縱逸而將爲害也法推隱公九年春三月無癸酉庚辰癸酉乃二月十日庚辰乃二月十七日春秋時厯法不精日官筭失一閏故以二月作三月既爲二月則是夏之十二月建丑之月非建寅之正月也十二月大寒東風尚未解凍去二月雷乃發聲始電之時更逺此時震電失節益甚矣若大雨雪則是十二月之常非變異也非變異則經不必書蓋由日官誤推二月爲三月故以雨雪爲寅月之變異而不知是月之爲丑月也甚至公羊遂信春秋志異而以雪爲盛隂爲桓將弑隱之象嗟嗟世豈有建丑月雪爲災異耶法推周桓王五年即魯隱公八年丙寅距元至元辛巳一千九百九十五筭中積七十二萬八千六百六十二日七十七刻三月朔六日五十三刻三月朔日庚午是月二十一日庚寅我入祊春秋書之是也閏五月朔三十五日一十二刻是閏五月朔日己亥蔡侯考父卒是月十三日辛亥宿男卒經書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是不知閏五月也以步至戊辰日四十六刻小滿戊辰即次月六月之朔日也周之六月乃夏之四月故六月爲小滿六月朔四日六十五刻是戊辰日春秋筭失一閏則自此以徃皆差一月矣春秋失閏五月故以夏六月作秋七月經書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不知庚午之盟推是夏六月三日也經書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來是九月乃八月也八月朔三日七十一刻八月丁夘朔推至二十五日辛夘是公及莒盟之日隱公九年丁夘中積七十二萬八千二百九十七日五十三刻三十分二月朔○日九十刻是二月甲子朔步至初十日癸酉十七日庚辰經書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即此二月初十之癸酉十七之庚辰因失八年五月之一閏故以二月作三月法推三月朔三十○日四十三刻是甲午朔是月無癸酉庚辰以推周桓王七年戊辰即魯隱公十年中積七十二萬七千九百三十二日二十八刻六月朔五十三日三十九刻是朔日丁巳六日壬戌十五日辛未二十五日辛巳經書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此六月六日之壬戌十五日之辛未二十五日之辛巳無不合者則是春秋時日官自八年失五月一閏以後俱差一月差至九年三月以後日官覺其不合方補一閏所以至十年六月仍合厯數復其常也經書十年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法推十月朔五十一日五十一刻朔日乙夘二十八日壬午爲齊鄭入郕之日允合則以補足一閏之故耳春秋時厯官不惟無盈縮遲疾考并其步朔亦踈所以二百四十二年間多有失閏月日既差以推交食有在晦者朔後者夜食者皆非也舉此一年之差餘可知矣
  桓公
  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此周桓王十一年魯桓公之三年也姜岌以爲是歲七月癸亥朔無壬辰亦失閏其八月壬辰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元史謂以今厯推之是歲八月壬辰朔加時在晝日食六分有竒夫元史所謂今厯者授時法也以授時推周桓王十一年壬申歲距至元十八年辛巳歲積一千九百八十九筭中積七十二萬六千四百七十一日一十一刻一十六分以步至七月癸亥朔不入食限八月定朔二十八日六十三刻是八月朔日壬辰申時合朔交泛二十七日○加時在晝去交分入食限日食六分有竒經書七月日食乃春秋時不應閏而先閏以致誤八月爲七月然八月朔日食六分有竒亦非食既則有不同耳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建子之月也取獸於田曰狩狩冬獵也周禮中春教振旅遂以蒐中夏教茇舎遂以苗中秋教治兵遂以獮中冬教大閱遂以狩戎祀國之大事狩所以講大事也用民以訓軍旅所以示武取物以祭宗廟所以教孝周雖改正然田狩則從夏時十一月正夏之仲冬當狩之時故以春狩盖用冬狩之禮書時禮也禮諸侯田狩不過郊郎非國内之狩書于郎譏逺也即春行冬狩是周正建子之證若莊四年書冬公及齊人狩于禚是周之冬十二月夏之冬十月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陽亦然周文安乃疑莊僖之狩爲秋非也哀十四年書春西狩獲麟是子丑之月亦爲冬狩五年秋大雩螽
  雩者旱請雨祭名雩之言吁也大旱則吁嗟以求雨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過則書龍見者周時建巳之月秋大雩書不時也成王尊周公賜魯重祭得郊禘大雩爲壇於南郊之旁雩五方上帝配以先帝盛樂皆作故曰魯之郊禘非禮也雩得雨書雩不得雨則書旱昭二十五年再雩則曰旱甚經書雩二十一書秋者七書七月者二書八月者四書九月者七書冬者一秋不雨雩之是也成七年書冬大雩穀梁云冬無雩也非也然周之十月今之八月若久不雨可無雩乎螽蜙蝑之屬蝗也長而青長角長股一生九十九子上書雩螽常因旱而生既旱又蝗故書以記災禮月令曰仲冬行春令則蝗蟲爲敗何氏曰煩擾之應劉歆曰貪虐取民則螽春秋書螽者十凡八皆應螽之時惟哀十二年十三年兩書十二月螽十二月今之十月不宜螽而螽則以失閏之故誤建戌月爲建亥月也左氏論之詳矣
  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閱
  大閱簡車馬也外事用剛日兵外事故用壬午先王四時之田皆於農隙以講武三時所教其法皆略惟仲冬農事皆畢乃教大閱大修戰陣是周正建子之月夏之仲冬也今桓公秋之八月乃建未之月夏之六月盛夏煩暑而驅南畝之民大閱兵車祇以懼鄭忽畏齊人故也厲農不時甚矣故書
  八年春正月己夘烝夏五月丁丑烝
  春曰祀夏曰禴秋曰嘗冬曰烝烝冬祭也周雖改正而祭祀則用夏時周之正月夏之仲冬也左傳杜氏曰此夏之仲冬非爲過而書者爲五月復烝見凟也榖梁則謂烝冬事而春興之爲志不時非矣周之仲夏五月建辰乃夏之季春三月也桓公以春行冬祭爲非禮故追書正月烝以見其凟再書而一貶也若不書前一烝即似子月未烝辰月乃烝耳
  冬十月雨雪
  周之十月孟冬建酉夏之八月也建酉之月隂陽方中而寒氣先至未霜而雪爲隂侵陽之象若僖十年書冬大雨雪周之冬酉戌亥月也酉戌之月大雪非時雖建亥之月尚屬小雪亦非大雨雪之時故書髙氏以申月爲冬非也
  十有四年春正月無冰
  豳風曰二之日鑿冰冲冲三之日納于凌隂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凌人之職丑月鑿冰於山寅月藏於冰室夘月獻羔開冰先薦寢廟今子月沍寒燠而無冰記異也五行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常燠是謂君不明政治舒緩縱夫人淫佚隂爲陽行之所致此年正月書無冰成元年二月書無冰襄二十八年書春無冰皆周之春夏之冬也
  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
  御廩公所親耕以奉粢盛之倉也天火曰災嘗秋祭也公羊曰何以書記災也譏嘗也御廩災不如勿嘗而已矣穀梁曰未易災之餘而嘗也志不敬也左傳謂御廩雖災不害嘉穀祭不應廢則非矣周之八月建未夏之六月也秋嘗以建酉之月隂氣始殺嘉穀始熟取物成薦新爲義今夏之六月物未西成未可嘗也失其時也周官時享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卜日誓戒今壬申災距乙亥相間止二日正遇災而懼修省之時乃不改卜不誓戒災尚未易用火災之餘以祭宗廟則不敬也不如勿嘗而已矣
  十有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日官失之穀梁曰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謂月二日食也大衍推在十一月朔交分入食限以授時推桓公十七年丙戌歲距元辛巳中積七十二萬一千三百五十七日六十九刻以步至十月朔不入食限十一月定朔六日五十九刻是十一月朔日庚午未時合朔交二十六日八十五分加時在書去交分入食限經書十月者乃春秋時不應閏而先閏以致誤十一月為十月史官見其不合也遂不書日榖梁謂食朔二日亦非
  莊公
  七年夏四月辛夘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恒星列星即常見之經星也隕墜也言衆星流墜如雨之衆也經星沒衆星流其變大矣天星雖有時不見久之仍復其常雖隕乃氣之散非墜而無也天星有數若眞沒而隕何以從右至今並未少一星耶厯法推日月躔離今在某星度古在某星度千歲可坐致也
  秋大水無麥苗
  周之孟秋七月夏之五月也髙下有水災曰大水五月麥熟禾苗正發大水漂盡故書無記災也苗者五稼之通稱生曰苗秀曰禾至二十八年書冬大無麥禾酉戌亥月俱謂之冬冬正五穀通獲之時是年麥與諸禾一無所獲故冬書大無麥禾經㫖自明而傳謂有司㑹計歲入之多寡虚實然後知倉廩之竭非也
  八年春正月甲午治兵
  周禮中秋教治兵酉月也此以建子之春正月教治兵非其時矣莊公與陳蔡有事於鄰國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不至暴師露衆役乆不用則有失伍潰散之虞故復申明軍法以整齊之其志非善之也譏黷武也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穀梁云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王者朝日蓋天子𤣥冕而朝日於東門之外日始出而有虧傷之處是以知其夜食也大衍推是歲三月不應食五月朔交分入食限以授時推莊公十八年乙巳歲距至元辛巳中積七十一萬四千四百一十八日四刻以步至三月朔不入食限既不入食限則夜亦不食春秋推三月食見其不食遂疑不書日穀梁以爲夜食則鑿矣法推是歲五月定朔四十八日六十五刻是五月朔壬子日申時合朔交一十三日五十一刻八十分加時在晝去交分入食限元史云蓋誤五爲三也
  二十有三年夏公如齊觀社
  諸侯非享覲不踰竟社者諸侯祭土示之常事未聞鄰國之君徃觀之者齊因祭社蒐軍實誇示威衆聚人觀之莊公乃越竟如齊觀社穀梁以是行爲尸女尸主也以觀社爲辭主爲女徃爾蓋盛其車華其服以炫惑婦人之聚觀者而蠱其心要其從已也故書以譏之祭社在夏仲春建夘二月周之夏四月也
  二十有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鼔伐鼓也鼓有聲救日伐鼓舉陽事以鼓聲壓隂氣也左氏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言夏之四月建巳純陽爲正陽之月其五月隂慝之氣尚未作日食則鼔餘則否此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以長厯推之辛未實七月由置閏失所不應閏而閏誤以七月爲六月實非正陽常鼔之月故傳云非常也夫謂置閏失所固是謂唯正陽伐鼓則非夏書記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鼔豈必正陽之月哉蓋禮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退而自責社乃上公之神故用幣以請救于上公牲則祭祀之事書鼔用牲于社譏其不鼓于朝而鼓于社又用牲皆非禮也若公羊謂用牲爲責求乎隂之道社爲土地之主月爲土地之精上繋于天而犯日故鳴鼓而攻之以脅其本又謂社爲日光所闇恐人犯之以朱絲營衛之則鑿矣大衍推是歲辛未朔交分入食限以授時推莊公二十五年壬子歲距至元辛巳中積七十一萬一千八百六十日八十九刻以步至六月朔不入食限七月定朔七日六十一刻是七月朔日辛未未時合朔加時在晝交二十七日四刻去交分入食限則左傳註疏謂長厯推辛未爲七月朔春秋時不應閏而先閏誤書七月爲六月是也
  二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以授時推是歲癸丑十二月定朔五十九日三十八刻癸亥朔巳時合朔交一十四日三十五刻入食限合二十有九年冬十有二月城諸及防
  諸防皆邑名左傳云書時也凡土功龍見而畢務戒事也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謂周十一月夏之九月龍星角亢晨見東方三務始畢戒民以土功事周十二月初夏之十月初大火心星次角亢之後而晨見東方則致築作之物周十二月中夏之十月中北方水星七宿中之定星昏見於南方正中於是樹板幹而興作日南至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也冬至微陽始動故土功息今以十二月城邑故云書時也穀梁云可城也范氏註凡城皆譏今云可者謂冬可用耳不謂無譏吳氏曰年前冬築郿大饑告糴今春新延廐又城諸防豈不爲譏范吳之說爲得之厯推星漸東移晨見昏中各異乆之龍火厯十二月皆可晨見東方定厯十二月皆可昏中非一定也若日至而畢則古今一致
  三十年秋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書鼔用牲于社譏失禮如二十五年也以授時推是嵗丁巳九月朔不入食限十月朔六日五十七刻庚午朔日未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四十六刻入食限大衍同蓋春秋不應閏而先閏一月誤以十月為九月也
  僖公
  二年冬十月不雨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六月雨
  左傳註疏云一時不雨則書首月皆竟時不雨次月不雨不復書也故四月不雨五月不雨不復書六月得雨乃書之此由不雨日乆方始追叙其事每時一書也穀梁曰不雨者勤雨也一時言不雨閔雨也閔兩者有志乎民者也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僖公賢君也因旱退辟正殿飭過求已循省百官放佞臣郭都等理寃獄四百餘人精誠感天不雩而得㴻雨故冬不雨而書春不雨而書夏不雨而書以志勤六月雨而書以志喜若文公不知勤民則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而書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而書以著其慢也夫僖公之六月夏之四月建巳之月也巳月得雨猶可耕種若用夏正則六月乃建未之月厯三時不雨未月方雨則春不耕夏不種爲災大矣何杜氏云不曰旱不爲災也諸儒猶謂周正不建子耶
  五年春
  左傳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爲備故也註䟽謂辛亥朔月一日也南至冬至也不曰冬至而曰南至周改十一月爲春也天子班朔諸侯受而藏之於太祖廟每月朔告廟受而行之天子有靈臺諸侯有觀臺臺上構屋可以逺觀望也公既視朔遂以其日往登觀臺以望雲物之氣色書其所見是禮也周禮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辯吉㓙水旱降豐荒之祲象故觀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啓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臺書雲物察妖祥逆爲之備也視朔者月朔之禮也登臺者日至之禮也此朔即是至日故視朔而遂登臺也步厯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至十九年七閏復得朔旦冬至爲一章是先閏十二月月半已得正月節故此正月朔日南至也然春秋厯法不精推筭誤矣以授時推周惠王二十二年魯僖公五年丙寅歲距元至元辛巳一千九百三十五年中積七十萬六千七百四十七日九十一刻四十分天正冬至辛亥一十四刻閏餘二十七日九十七刻經朔一十九日一十七刻是歲正月壬午日合朔三十日辛亥日南至二月經朔四十八日七十刻壬子日合朔三月經朔一十八日二十三刻壬午日合朔閏三月經朔四十七日七十六刻辛亥日合朔是三月方閏也春秋時不宜閏而先閏十二月遂以正月爲閏十二月以正月三十之辛亥日南至誤推後天一日爲閏月後正月朔之辛亥日南至乃以二月朔壬子推爲正月二日且二月朔原是壬子春秋既以辛亥晦推爲朔此朔幸不遇日食若遇日食則在朔二日故春秋時日食日官見其不合也遂不敢書朔而公羊亦疑其爲朔二日或晦日然實非朔二日與晦日也蓋春秋厯官不知僖公五年三月方置閏故以不閏作閏以後月作前月以晦作朔也元史謂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授時得辛亥與天合謂辛亥與天合則可謂正月朔旦與天合則不可亦守敬忽而未察耳是嵗九月日食何允合則以春秋十二月閏授時三月閏均之已閏所以合也夫朔旦南至爲厯閏一章之首朔爲告廟班令之期至日爲書雲物察妖祥之備所係匪輕此而俱差日官謂何叵柰後之疇人猶安於差且認爲無差而泄泄然也
  秋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元史無是年日食春秋有之蓋守敬遺之也以授時推僖公五年丙寅距元辛巳中積七十○萬六千七百四十七日九十一刻四十分步至九月定朔四十四日五十七刻是戊申日未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八十九刻八十五分入食限允合
  冬晉人執虞公
  左傳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公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䇿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䇿鶉火中必是時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遂襲虞滅之執虞公註疏謂徒歌無樂謂之謡乙亥日夜半合朔在尾十四度尾辰合朔故龍尾伏而不見至丙子晨旦日行四分度之一月行三度有餘日在尾星月在天䇿傅說星栁星張之鶉火星在南方正中是時上下均同戎服振振而盛取虢國之旌旂鶉火星賁賁可見天䇿在日東近日焞焞無光此鶉火中之時軍功成虢公奔在九月十月晦朔之交其云九月十月謂夏九月十月也云冬十二月則夏十月也以授時推僖公五年丙寅距元辛巳中積七十萬六千七百四十七日九十一刻步至周十一月即夏九月丁未日合朔是月大月三十丙子步周十二月即夏十月定朔一十三日二刻丁丑日子時合朔日躔尾一十三度九十八分曉中星翼八度四十分在鶉尾左傳謂丙子旦今推丁丑旦昔推鶉火中今推鶉尾中似微不同然鶉尾即近鶉火晉人用兵破敵自丙子破至丁丑皆可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兵豈在一時固不害其爲同也若夏九月十月之交即周十一月十二月之交卜偃周人何以言夏正想周雖改正而周人相沿或猶以夏時論事不然何以上文云童謠十月朔丙子旦奔虢公下文即繼云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是知十二月之丙子即十月之丙子也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杜氏云不書朔官失之姜氏云三月朔不應食五月庚午朔入食限大衍同以授時推是年癸酉距元辛巳中積七十萬四千一百九十一日二十分步至三月不食五月定朔六日五十六刻是庚午日未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五十一刻入食限元史云蓋五誤爲三也十有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朔與日官失之范氏云夜食大衍推四月癸丑朔入食限以授時推是年丙子距元辛巳中積七十萬三千九十五日四十七刻步至四月定朔四十九日九十三刻是癸丑日亥時合朔交泛一日一十三刻一十六分乃入月食限非日食也即入日食限而食於亥時夜食亦不救况兩月皆不入交乎郭守敬筭入食限亦不明言加時在晝夜皆非也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邵子云星在地則爲石在天則爲星宋襄公不德致有隕石之異聞其隕視之石數之五也以厯數推僖公十六年丁丑歲距元辛巳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積七十萬二千七百三十日二十二刻天正冬至四十四日八十三刻天正閏餘二十九日五十刻天正經朔一十五日三十三刻合朔戊寅日是嵗嵗前應閏十二月步至正月經朔四十四日八十六刻戊申日合朔即是日八十三刻天正冬至是春王正月戊申朔日南至
  三十有三年冬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十月霜宜殺草而不殺李梅宜剥落反花而再實皆冬煖之咎徴也以授時推僖公三十三年甲午距元辛巳一千九百七年中積六十九萬六千五百二十一日七刻步至三月經朔五日三十四刻己巳日合朔是月十三日辛巳二十五日癸巳四月經朔三十四日八十八刻己亥日合朔是月無辛巳癸巳經書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癸巳葬晉文公乃三月之辛巳癸巳也盖由三十二年癸巳應置閏而失閏故差一月至十二月經朔三十一日一十二刻以縮疾減之甲午日合朔至十二日乙巳是月十九日得中氣則乙巳正十二月公薨于小寢之日也長厯推為十一月十二日乙巳謂是月經書十二月公至自齊乙巳公薨于小寢隕霜不殺草李梅實晉人陳人鄭人伐許以上四事皆差則非矣春秋忽然而四月差又忽然而十二月不差其矛盾類如此











  古今律厯考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六    明 邢雲路 撰經六
  春秋考
  文公
  元年春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左傳不書朔官失之公羊有朔字姜氏云二月甲午朔無癸亥三月癸亥朔入食限大衍亦以爲然以授時推是年乙未距元辛巳中積六十九萬六千一百五十五日八十二刻步至三月定朔五十九日四十八刻癸亥日午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五十九刻入食限春秋書二月錯也若二月朔癸亥則三月癸巳四月癸亥至二十五無丁巳矣經何以曰四月丁巳葬僖公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左傳云閏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謂先王履步厯之初始以爲術厯之端四序則不愆過舉中氣以正月民則不疑惑歸其餘日於終以置閏則時事不悖亂是年春秋閏三月非禮也法推前閏月當在僖公三十二年至文公元年十二月方再閏元年四月經朔二十九日二十四刻癸巳日合朔至二十五日丁巳是葬僖公之日春秋於僖公三十二年失閏至文公元年三月方置閏故左傳以爲非禮惟三月補閏所以四月朔得癸巳之常而月内有丁巳也孔穎達謂春秋之世厯法錯失所置閏月或先或後不與常同積而成多以失弦望朔晦則不得不改憲以順之者以此
  十有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傳云非禮也言猶莊公之非也以授時推是年己酉中積六十九萬一千四十二日四十刻六月定朔三十七日三十二刻辛丑日辰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四十四刻入食限
  宣公
  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杜氏云七月三十日食姜氏云十月甲子朔食大衍同授時推是年庚申中積六十八萬七千二十四日五十二刻步至秋七月朔不入食限十月定朔五十六刻甲子日未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七十九刻日食九分有竒日食九分以上亦爲食既經書七月元史云蓋十誤爲七也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朔官失之范氏云食晦以授時推是年壬戌中積六十八萬六千二百九十四日三刻步至四月定朔五十二日三十五刻丙辰日辰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九刻入食限合范謂食晦非
  十有七年夏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朔官失之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應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過食限盖誤以授時推是年己巳中積六十八萬三千七百三十七日三十二刻步至五月定朔一十一日七十四刻乙亥日酉時合朔交泛四十刻入食限若六月甲辰朔交二日已過食限大衍爲是蓋春秋失一閏誤以五月爲六月也然郭守敬亦不明言加時在晝蓋疑七十四刻酉時恐入夜故如僖公十五年夜月食不明言加時晝夜殊不知酉時合朔食甚則初虧在申可知是加時在晝合矣
  成公
  十有六年夏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以授時推是年丙戌中積六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八日一十七刻六月定朔二日六十一刻丙寅日未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九十八刻入食限合是月日食乃爲正陽之月慝未作隂侵陽伐鼓用幣爲宜
  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十二月戊午朔無丁巳似失閏大衍推十一月丁巳朔交分入食限授時推是年丁亥中積六十七萬七千一百六十二日九十三刻步至十一月定朔五十三日四十八刻丁巳日午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二十八刻入食限與大衍同蓋春秋時失一閏誤以十一月爲十二月也
  襄公
  十有四年春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壬寅中積六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六日二十六刻二月定朔三十一日五十四刻乙未日未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一十三刻入食限合
  十有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杜氏云八月無丁巳丁巳七月一日也姜氏云七月丁已朔食失閏也大衍同授時推是年癸卯中積六十七萬一千三百一十一日二刻步至七月定朔五十三日三十一刻丁巳日辰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三十三刻入食限是七月朔食非八月
  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戊申中積六十六萬九千四百九十二日八十刻十月定朔五十二日六十三刻丙辰日申時合朔交泛一十三日七十六刻入食限合
  二十有一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榖梁釋此年與二十四年皆頻月日食據厯無頻食之理但古或有之姜氏謂比月而食非大衍亦以爲然授時推是年己酉中積六十六萬九千一百二十七日五十五刻步至九月定朔四十六日六十五刻庚戌日申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三十六刻入食限是也步至冬十月庚辰朔已過交限不應頻食姜説爲是蓋厯推日食凡一百七十三日一交一年止二交交在朢前朔則日食朢則月食交在朢後朢則月食後月朔則日食交正在朔則日食旣前後朢不食交正在朢則月食旣前後朔不食蓋前後不出陽八度隂六度日月交有一定豈有比月頻食之理劉炫云漢末以來八百餘載都無頻月日食之事蓋多歴世代傳冩失眞先儒因循莫敢改易也入春秋惟是年九月十月又二十四年七月八月兩書頻食考二十一年閏在夏前二十四年閏在春初想當時日官筭失一閏誤以二十一年之九月作十月朔日食以二十四年之七月作八月朔日食已書之史矣旣而見其失閏不合也乃於二年各補足一閏書爲二十一年九月朔日食二十四年七月朔日食此兩冊俱存而後之修史者遂併収錄之然比食之說則千古所無不必辨者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辛亥中積六十六萬八千三百九十七日六刻二月定朔九日三十七刻癸酉日辰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五十六刻入食限合
  二十有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旣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大衍云不應頻食在誤條授時推是年中積六十六萬八千三十一日八十二刻四十七分步至七月定朔五十七刻甲子日未時合朔交泛一十三日八十七刻入食限日食九分有竒爲食既是也步至八月朔立分不叶不應食猶之二十一年無比食之理
  二十有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左氏書經十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傳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經十二月乙卯非傳十一月乙亥是左云辰在申再失閏者謂從子至亥十二謂之辰斗柄在天指角亢之㝛在大角攝提謂之建星日昏時斗柄所指於十二辰在焉周十一月夏九月也九月斗當建戌而辰指在申申與戌差兩月是司厯再失閏兩月未閏也厯法十九年爲一章章有七閏自文公十一年至襄公十三年凡五十七年已成三章當有二十一閏又從襄十四年至二十七年凡十四年又當有五閏通計七十一年應有二十六閏而長厯推得二十四閏計少兩閏故云司厯過也姜氏云十一月乙亥朔交分入食限大衍同以授時推是年乙卯中積六十六萬六千九百三十六日九刻十一月定朔一十一日二十四刻乙亥日夘時合朔交泛七刻入食限若推十二月朔無乙亥亦不入食限然斗柄所指九月宜戌昔時則然乆之十二辰皆可指非一定也
  二十有八年春無冰
  左傳云梓愼曰今兹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於𤣥枵以有時菑隂不堪陽蛇乘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𤣥枵虚中也枵耗名也土虚而民耗不饑何爲禆竈曰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將死歲棄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註疏謂梓愼魯大夫歲歲星也星紀在丑斗牛之次孫炎曰星紀日月五星之所終始也故謂之星紀𤣥枵在子虚危之次虚在正北北方色𤣥故曰𤣥枵枵之言耗虚之意也九年傳稱晉侯問公生歲乃云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言歲星十二年一周天也十八年晉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是言其年歲星在亥也歲星右行於天至此十一年行未及周當在星紀明年乃當在𤣥枵今年已在𤣥枵是淫行失次也時菑無冰也盛隂用事而温無冰是隂不勝陽地氣發洩也蟲獸在地而有象在天二十八㝛分在四方方有七㝛共成一象東方爲青龍之象西方爲白虎之象皆南首北尾也南方爲朱鳥之象北方爲𤣥武之象皆西首東尾也龜蛇二蟲共爲𤣥武故蛇是𤣥武之㝛虚危之星也龍歲星木也木爲青龍乃天之貴神福德之星今失次出虚危下龍在下蛇在上爲蛇所乘也歲星本位在東方東方夘爲大火房心宋之分野辰爲壽星角亢鄭之分野龍爲宋鄭之星故饑𤣥枵虚星在中地氣發洩而春温無冰是土虚不實而人民耗損不饑何爲禆竈鄭大夫言歲星棄其所居星紀之次乃客旅於明年𤣥枵之次歲星所在其國有福失次於北禍衝在南南爲朱鳥帑者細弱之名於人則妻子爲帑於鳥則鳥尾爲帑天之分野鶉火周分鶉尾楚分歳星之衝當此周楚之分故周王楚子受其咎也歲星客在𤣥枵惟衝鶉火而鶉尾亦有咎者蓋以歲星漸西衝則漸東故衝其鳥身而及其尾也是年天王崩楚子卒明年鄭饑宋亦饑皆驗夫一歲星淫也梓愼禆竈所占不同其事俱驗丘明兩載之以示占卜之驗惟人所在耳以授時推春秋歲星皆先天一宫益疏逺蓋授時步氣朔近宻於五星則仍舊未改其數故疏須測驗更正乃得其眞余測法詳見别簡
  昭公
  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丙寅中積六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八日四十刻四月定朔四十日五十二刻甲辰日午時合朔交泛二十七日二刻入食限合考之左傳云是日日食晉侯問於士文伯曰誰將當日食對曰魯衞惡之衞大魯小公曰何故對曰去衞地如魯地於是有災魯實受之其大咎其衞君乎魯將上卿註云亥娵訾衞地也戌降婁魯地也娵訾之次一名豕韋日食於豕韋之末及降婁之始乃息故禍在衞大在魯小言災發於衞而魯受其餘禍也八月衞侯惡卒十一月魯季孫宿卒驗矣授時推是朔日躔由亥入戌十餘度則已過其界似與春秋不恊但古今宫界之分或有不同不可考耳九年夏四月陳災
  天火曰災陳已滅矣此何以書公榖皆云存陳也不與楚滅也左傳鄭禆竈曰五年陳將復封封五十二年而遂亡子產問其故對曰陳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今火出而火陳逐楚而建陳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歲五及鶉火而後陳卒亡楚克有之天之道也故曰五十二年註陳顓頊之後爲水屬火畏水爲之妃以丁爲壬妃也楚之先祝融爲高辛氏火正主治火事火心星也火出於周爲五月而以四月出者長厯推閏當在此年五月後而前年已閏八月故四月得火見火星見而天火適災於陳陳水也水得妃而興陳興則楚衰故曰逐楚而建陳五行各相配合得五而成故五年陳復封天數以五爲紀故五及鶉火也歲星天之貴神所在之國必昌歲在鶉火火得歲星之助火盛則水衰陳封四歲及鶉火後四周四十八歲凡五及鶉火楚復滅陳故曰五十二年授時推是年戊辰中積六十六萬二千一百八十七日九十一刻步至三月朔日甲子二十九日壬午得中氣閏三月朔日癸未無中氣四月朔日壬子得中氣是是年閏三月也旣閏三月則四月朔日日躔婁三度戌宫之盡將退入酉昏後火出於東固其宜也長厯推前年閏八月此年閏五月皆非
  十有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大衍推五月丁巳朔食失一閏授時推是歲甲戌中積六十五萬九千九百九十六日四十五刻五月定朔五十三日五十五刻丁巳日未時合朔交泛一十三日九十五刻二十九分入食限經云六月非
  十有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左傳祝史請所用幣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平子禦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伐鼓用幣禮也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註疏謂此年六月日食是夏之四月正陽之月也禮正陽之月日食當用幣故魯之祝史請之昭子謂日食天子不舉盛饌伐鼓於社以責羣隂諸侯用幣於社請上公以救日伐鼔於朝退而自責禮也平子禁禦之曰止也惟四月純陽用事爲正陽之月五月一隂生之隂氣未動隂爲慝乃慝未作此朔日食隂侵陽重於是乎伐鼓用幣禮也餘月則否蓋平子以六月非四月不知周之六月夏之四月也四月建巳正是純陽五月一隂未生之月故太史曰在此月也姜氏云是年六月乙巳朔交分不叶不應食當誤大衍云在九月朔六月不應食姜氏是也授時推是年丙子中積六十五萬九千二百六十五日九十六刻歩至六月朔不入食限九月定朔一十日一十八刻甲戌日寅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七十六刻入食限夫日食旣非六月則於慝未作正陽之月無取矣
  秋郯子來朝
  左傳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皥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對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昊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皥摰之立也鳯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鳯鳥氏厯正也𤣥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靑鳥氏司啓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考郯子少皥之後少皥金天氏黃帝之子也少昊受黃帝黃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黃帝上及太昊稽之於易炮犧神農黃帝相繼之世可知鳯鳥知天時故以名厯正之官𤣥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靑鳥鶬鷃也以立春鳴立夏止丹鳥鷩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故分至啓閉以鳥名官以鳯凰氏爲之長夫天時鳥且不違而况於人乎
  冬有星孛於大辰
  孛彗星也左傳冬有星孛於大辰西及漢申湏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今出於火必布焉諸侯其有火災乎梓愼曰火出於夏爲三月於商爲四月於周爲五月夏數得天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衞陳鄭乎宋大辰之虚也陳大皥之虚也鄭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漢漢水祥也衞顓頊之虚也故爲帝丘其星爲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鄭禆竈言於子産曰宋衞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瓉鄭必不火子産弗與註疏謂冬夏之八月也月令仲秋日在角昬牽牛中大辰房心尾也天漢在箕斗間於是時大辰見天漢之西今有孛於大辰之西而尾東指光芒厯辰星而東及於天漢也申須魯大夫布布新也火出謂昬見也夏三月見商四月見周五月見夏數得天時之正也虚者舊居之處謂先王先公嘗居此地也大辰大火宋分野大皥居陳木火所自出祝融髙辛氏之火正居鄭火房火舍也衞地昔帝顓頊居之内有顓頊冢故爲帝丘天漢爲水衞營室星水也隂陽有五行嫁娶之法水畏火故以丁爲壬妃是水爲火之牡牡雄也丙是火日午是火位壬是水日子是水位丙子壬午水火合而相薄必行其意但慧在大辰爲多及漢爲少水少火多故水不勝火火行其意水必助之故此丙子壬午之日當有火災火入而伏謂火災畢而伏也壬午即明年四國火災之日不過其見之月謂明年五月火見也瓘玉珪斝玉爵玉瓉於圭頭爲器可以挹鬯祼祭者禆竈欲用此三物以禳火而子産弗從以爲天災流行非禳所息故也次年夏五月壬午宋衞陳鄭災是五月心星昬始見壬午同日四國皆火禆竈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子産不從亦不復火是又有驗不驗矣
  二十年春
  左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註疏謂是正月己丑朔日南至當是年前閏月史官失閏故書爲二月嗣後八月方補一閏傳於八月書閏月戊辰殺宣姜是也夫二月爲夏正建亥之月亥月固無冬至之理而是歲正月亦非己丑之朔授時推周景王二十三年魯昭公二十年己夘歲中積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七十日二十二刻天正冬至戊子八十三刻閏餘二十七日八十三刻經朔五十六日九十九刻是歲正月庚申日合朔越二十九日戊子日八十三刻日南至二月朔日己丑尚未宜閏故也春秋誤矣夫戊子南至而梓愼以己丑望氛應驗亦可取焉
  二十有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左傳梓愼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爲災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爲災陽不克也故常爲水於是叔輒哭日食昭子曰子叔將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輒卒註疏冬夏二至長短極則相過春秋二分晝夜等則同道以爲日月之交理必相侵不爲災今秋七月夏五月爲夏至不爲災也其他非分至之月則爲災日食是隂侵陽陽不勝也故日食常爲水災不知日月之行一百七十三日有竒而一交交數滿則同道相過非分至之說也梓愼妄矣詩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夘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周十月乃夏八月秋分之月也而甚可醜惡是不爲災乎莊二十五年七月日食秋大水是日食水災固有之此二十四年五月日食梓愼曰將水昭子曰旱也其年八月大雩旱矣亦不常爲水也日食之變所關至重恐亦與叔輒之哭不哭無涉授時推是年庚辰歲中積六十五萬七千八百四日九十八刻七月定朔一十八日四十二刻壬午日巳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八十七刻入食限
  二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杜預以長厯推十二月朔與明年正月朔中有一閏此十二月當爲癸夘朔經書癸酉朔是誤非也授時推是年辛巳歲中積六十五萬七千四百三十九日七十四刻十二月定朔九日三十六刻癸酉日辰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一十八刻入食限與春秋合
  二十有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癸未歲中積六十五萬六千七百九日七刻五月定朔三十一日三十七刻乙未日巳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三十八刻入食限
  三十有一年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左傳是夜也趙簡子夢童子臝而轉以歌旦占諸史墨曰吾夢如是今而日食何也對曰六年及此月也呉其入郢乎終亦弗克入郢必以庚辰日月在辰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謫火勝金故弗克註疏謂轉宛轉也史墨知夢非日食之應故釋日食之咎而不釋其夢是年至定公四年爲六年定公四年十一月庚辰呉入郢是其言之驗也孔疏云周十二月夏之十月日食在龍尾謂爲尾宿謫變也謂日食雖在辛亥然變起於十月十九日庚午午南方楚位也午火庚金火勝金故呉雖入郢楚亦不亡以授時推是年庚寅歲中積六十五萬四千一百五十二日三十六刻十二月定朔四十七日三十三刻辛亥日辰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六十二刻入食限推日躔是年天正冬至赤道斗二十三度有竒加時黃道斗二十一度有奇十二月朔辛亥黃道積度三百一十四度有奇是日日躔黃道亢四度九十一分蓋東方七㝛角亢屬辰爲龍亢在辰宫將末故爲龍尾孔氏謂尾㝛非也言十一月入郢則十二月尚在郢故曰及此月定公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公羊作正月食非是授時推是年丙申歲中積六十五萬一千五百六十日八十九刻三月定朔四十七日五十六刻辛亥日未時合朔交泛十四日三刻入食限十有二年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癸夘歲中積六十四萬九千四百四日一十八刻十月定朔二日五十二刻丙寅日午時合朔交泛一十四日二十六刻入食限蓋春秋時失一閏誤以十月作十一月也
  十有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丙午歲中積六十四萬八千三百八日四十五刻八月定朔一十六日五十刻庚辰日午時合朔交泛一十三日七十六刻入食限
  哀公
  十有二年冬十二月螽
  左傳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註疏謂周十二月夏之十月火心星也九月昏火星見於西南漸而下流十月之昏則伏今十月火猶西流是厯官失一閏以九月爲十月也長厯推是年失一閏十二月實夏之九月九月尚温故得有螽仲尼雖言季孫未改明年十二月復螽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閏授時推哀公十一年丁夘歲中積六十四萬四千二百九十日九十四刻冬至四十四日一十一刻閏餘二十七日七十三刻步至二月朔日己酉大盡三十日戊寅爲二月申閏二月己夘日合朔無中氣哀公十三年己巳歲中積六十四萬三千五百六十日四十五刻冬至五十四日六十刻閏餘一十九日九十六刻步至十一月朔日甲午小盡二十九日壬戌爲十一月中閏十一月癸亥日合朔無中氣是哀公十一年閏二月十三年閏十一月春秋失之故十二月兩書螽仲尼覺之以爲司厯過也長厯謂十二年當有閏非是十有四年夏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授時推是年庚申歲中積六十四萬三千一百九十五日三刻五月定朔五十六日五十五刻庚申日未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九十一刻入食限
  春秋隱三年二月桓三年七月十八年三月二十五年六月三十年九月僖十二年三月五月十五年五月文元年二月宣八年七月十七年六月成十七年十二月襄十五年八月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七年十二月昭十七年六月定十二年十一月之朔食皆非其月也桓十七年十月二日二十六年十月二日皆非其日也而董仲舒劉向皆繫之以事應夫既非其月日矣則事應復何關且舉其一二商之如桓公十七年十月朔日食榖梁云言朔不言日食二日也董仲舒遂以爲言朔不言日惡魯桓公且有夫人之禍不終日也豈知是年實是十一月庚午朔未時日食既非十月亦非二日仲舒夫人禍不終日之説將置之何地屬之誰何耶莊公十八年三月日食榖梁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劉向遂以爲夜食隂因日明之衰而奪其光象周天子不明齊桓將奪其威權會諸侯而行霸道其後遂糾合諸侯天子使世子會之此其效也豈知是年三月不入食限夜亦不食實是五月壬子朔申時日食旣非三月又非夜食劉向隂奪日光天子會齊之占曰此其效也果效耶非耶襄公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癸巳朔比食董仲舒以爲比食又旣象陽將絶夷狄主上國之象也後六君弑楚子果從諸侯滅舒鳩魯往朝之卒主中國伐呉討慶封遂滅賴又殺蔡侯滅陳蔡而縣之豈知是年七月旣食無八月比食之理旣不比食又何與於簒弑之説而曰楚子果從戰伐應占如響也吁嗟劉向亡論已以仲舒稱漢醇儒乃無端說夢著爲典籍使後世司天家從古及今視此占驗無敢違越豈不誣哉余故謂仲舒之洪範災異等傳宜亟火其書也向子歆讀父書治厯亦用其父四分之一斗分爲法妄推隱三年二月桓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年十二月宣八年七月成十六年六月襄十五年八月二十三年二月昭十七年六月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年五月三十一年十二月定五年三月十二年十一月哀十四年五月之朔皆步爲二日於桓十八年三月朔宣十七年六月朔皆步爲晦朓則皆不知歲差與盈縮遲疾之故非其厯也
  考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日食三十七事若僖十五僖二十五並無比食之理亡論已凡三十五事其合者十八莊二十六僖五文十五宣十成十六襄十四襄二十襄二十一襄二十三襄二十四昭七昭二十一昭二十二昭二十四昭三十一定五定十五哀十四是也莊十八僖十二誤五爲三丈元誤三爲二宣八誤十爲七昭十七誤九爲六此五事皆記載之誤也隱三桓三桓十七莊二十五莊三十此六事皆以後月作前月不應閏而閏先時也宣十七成十七襄十五襄二十七昭十五定十二此六事皆以前月作後月應閏而不閏後時也或記載之誤或置閏之差然正之則皆是蓋其食限之入干支之合有足徴耳惟僖十五年五月之交宜在四月然乃亥時月食益誤且何以曰朔日月食則交交則朔未有不交而朔不朔而食者春秋時周衰天子不頒朔魯厯不正置閏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日食言朔而實非朔或不言朔而實朔或脱不書朔與日皆官失之也旣差而覺覺而補閏所以有合有不合以授時推之春秋之食晦與朔二則皆朔無爽矣公羊榖梁不知而亦以爲食晦食旣朔京房等不知而言日食不以朔日曰薄食爲變之大皆非也










  古今律厯考卷六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七     明 邢雲路 撰經七
  禮記考周禮附
  月令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皥其神句芒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數八是月也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是月也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以初為常
  此秦始皇時吕不韋集諸儒著十二月紀名曰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言每月政令所行也月用夏正夏正孟春建寅之月日月㑹於營室之辰營室即室宿在亥宫娵訾之次葢天有十二辰一嵗周天十二㑹也漢三統厯推立春日在危十六度正月中日在室十四度昏時參星在南方之中旦則尾星在南方之中月令昏明中星皆大畧而言不與厯同但一月之内有中者即得載之記昏明中星者人君南面而聴天下視時𠉀以授民事也其日為東方之甲陽乙隂木其帝大皥宓戯氏以木德王句芒乃少皥氏子曰重曾為木正之官此二人生時木王主春立德立功死後春祀則祀大皥句芒角音屬木律謂候氣之管以銅為之中猶應也大蔟者孟春之寅律大蔟林鍾之所生三分益一長八寸律管入地氣至而灰飛古為應也五音十二律詳見别簡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但言八者舉成數也通卦驗云立春條風至氷解條風即東風也漢時以驚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至前漢之末劉歆作三統始改雨水為正月中驚蟄為二月節葢蟄蟲正月始振振動也二月乃驚耳夏小正魚陟負氷謂魚遊升於水上近氷而負氷即上氷也此時魚肥美獺將食之先以祭也來自南而北也是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交泰故草木萌生發動於其時農事將興之候也夫月令天所命也王者繼天行事乃命太史守六典奉八法在人為六典八法在天為七政日循星以進退月應日以死生二十八宿衆星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周天十二辰次其行皆有一定之度所謂經紀也宿謂宿之於此離謂離之於彼貸忒同或宿或離進退遲速無有愆忒是在司天者推歩之毋失經紀以初為常初猶故初所謂茍求其故日至可坐致是也其日躔中星詳見後篇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皥其神句芒其音角律中夾鐘其數八是月也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𤣥鳥至雷乃發聲始電是月也日夜分
  仲春建夘之月日在奎宿戌宫降婁之次弧在輿鬼南建星在斗上餘月昏旦中星皆舉二十八宿此云弧與建者以弧星近井建星近斗井斗度多星廣不可的指故舉弧建以定昏旦之中夾鐘夘律夷則所生三分益一長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五倉庚驪黄也鳩布谷也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葢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成月六氣成時故一歳二十四氣有七十二候鷹好殺而撃以秋鼠好貪而出以夜皆隂類也鳩鴽皆陽類也夘辰者陽之中故仲春則鷹化為鳩季春則田鼠化為鴽葢隂為陽所化物理如此爵乳子而集以春雉求雌而雊以朝皆陽類也蛤蜃皆隂類也戌亥者隂之極也故季秋則爵入大水為蛤孟冬則雉入大水為蜃葢陽為隂所化物理如此草腐則幽之類也螢則明之類也季夏則腐草為螢葢離之明極於此故也是皆化而已於鷹鼠言化於腐草爵雉則直言為何哉葢因形移易曰化鷹之為鳩鼠之為鴽皆因形移易而已故言化腐草則植物也螢則動物也爵雉飛物也蛤蜃濳物也植物為動飛物為潛則不特因形移易矣而化固不足以言之故皆直言為而已𤣥鳥燕也燕以施生來巢人堂宇而乳嫁娶之象也人以其至為祠禖之候季冬雷在地下則雉應而雊孟春動於地上則蟄應而振至此聲乃動於天之下其聲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也以雷出有漸故言乃電陽光也陽微則光不見是月陽氣漸盛以撃於隂其光乃見故云始電陽生於子終於午至夘而中分隂生於午終於子至酉而中分故陽中春分隂中秋分晝夜各五十刻為日夜分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皥其神句芒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數八是月也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是月也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季春建辰之月日在胃宿酉宫大梁之次七星星宿也姑洗辰律南呂所生三分益一長七寸九分寸之一鴽鶉䳺之屬螮蝀謂之虹雄曰虹雌曰蜺雄謂明盛者雌謂闇微者萍水上浮蓱也鳴鳩飛以羽拍其身戴勝織紝之鳥是時恒在桑言降者重之若自天而下也為蠶事之候難所以難隂慝而敺之也難之事方相氏帥百𨽻而時難聚衆戲劇以盛其喜樂之氣則足以勝隂慝九門路門應門雉門庫門臯門城門近郊門逺郊門關門是也裂牲謂之磔除禍謂之攘天氣左轉故斗建左行為陽氣日月右行日月比天為隂隂氣右行也此月初日在胃月中從胃歴昴昴有大陵積尸之氣主死尸氣佚則厲鬼隨之而行故命方相索室中敺疫鬼以逐之又磔牲以攘於四方之神所以畢止春之厲氣也必於九門者欲隂慝之出爾
  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音徴律中中呂其數七是月也螻蟈鳴蚯蚓出王𤓰生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孟夏建巳之月日在畢宿申宫實沈之次婺女即女宿其日南方丙陽火丁隂火炎帝大庭氏即神農也以火徳王顓頊之子名黎為火官徴屬火仲呂已律無射所生三分益一長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故其數七螻蟈蛙也隂而伏乘陽而鳴蚯蚓隂而屈乘陽而伸王𤓰萆挈本草作菝葜王𤓰色赤感火之色而生苦菜味苦感火之味而成靡草葶藶之屬靡細也隂類陽盛則死秋百榖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也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音徴律中蕤賓其數七是月也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是月也日長至隂陽争死生分
  仲夏建午之月日在東井即井宿未宫鶉首之次蕤賓午律應鐘所生三分益一長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螳螂一名不⿰鵙博勞也反舌百舌鳥解脱也半夏藥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半夏諸物皆感一隂生而然也至極也夏至日長之極晝六十刻陽盡午中一陰欲起此陰陽争辨之際也分半也陰氣欲起故物半死半生
  季夏之月日在栁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音徴律中林鐘其數七是月也温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季夏建未之月日在栁宿午宫鶉火之次火大火心宿也林鐘未律黄鐘所生三分去一長六寸温風暑熱之風也蟋蟀生於土中此時羽翼稍成未能逺飛但居其壁至七月方在野也蟋蟀今之促織鷹感陰氣乃有殺心學習搏擊之事螢火夜飛腹下如火光曰即炤仲春鷹化為鳩仲秋鳩化為鷹故言化腐草為螢螢不復為腐草故不言化潤溽塗溼也蔡傳謂暑濕大雨為東井之所主也以仲夏日在東井乎而季夏則在栁矣况嵗久以後日漸西星漸東仲夏亦不在東井則東井所主之説何為也
  中央土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音宫律中黄鐘之宫其數五
  土寄旺於四時各十八日共七十二日厯所謂土王用事是也則木火金水亦各七十二日土寄旺於辰戌丑未而未月在金火之間又居一歳之中故特揭一令於此以成五行之序焉其日戊陽土巳隂土居十干之中黄帝軒轅氏黄精之君也顓頊氏之子黎為土官句龍初為后土後祀以為社乃黎以火官兼后土焉宫屬土最尊君象也故配之中央黄鐘本十一月律而黄鐘之宫於諸宫為長與中央土聲相應土旺於四時宫亦冠於十二律非如他律以配氣言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四時皆舉成數此獨舉生數者四時無土不成而土以生為本也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是月也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烏天地始肅農乃登榖
  孟秋建申之月日在翼宿已宮鶉尾之次其日庚陽金辛隂金少皡金天氏以金徳王少皥之子名該為金官商屬金夷則申律大呂所生三分去一長五寸七百二十九分寸之四百五十一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其數九寒蟬寒蜩也似蟬而小鷹欲食鳥之時先殺鳥而不食似人之食不即食而祭先代為食之人也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觽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音商律中南呂其數九是月也鴻鴈來𤣥鳥歸羣鳥養羞雷始收聲蟄蟲坏户水始涸是月也日夜分天子乃難以逹秋氣
  仲秋建酉之月日在角宿辰宮夀星之次觜觽即觜宿也南呂酉律太蔟所生三分去一長五寸三分寸之一鴻鴈來自北而來南也𤣥鳥歸春來而秋去也羞食也養羞藏之以備冬月之食也蟄蟲坏益其户使通明處稍小至寒乃墐塞之也秋氣返故水涸秋分書夜各五十刻此難難陽氣也陽暑至此不衰害亦及人葢陽氣左行此月斗建在酉酉是昴畢本位畢亦得大陵積尸之氣於是仲秋亦難明堂曰仲秋九門磔攘以發陳氣禦止疾疫是也季春命國難以畢春氣此獨言天子者此難陽氣陽者君象故諸侯以下不得難也退暑氣以逹涼氣曰逹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栁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皡其神蓐收其音商律中無射其數九是月也鴻鴈來賓爵入大水為蛤鞠有黄華豺乃祭獸草木黄落蟄蟲咸俯
  季秋建戌之月日在房宿夘宫大火之次無射戌律夾鐘所生三分去一長四寸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寸之六千五百二十四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爵為蛤飛物化為潛物也鞠即菊菊色不一而獨言黄者秋令在金黄為正色也祭獸者禽獸初得則殺而祭之於天也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𤣥㝠其音羽律中應鐘其數六是月也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天氣上騰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
  孟冬建亥之月日在尾宿寅宫析木之次其日北方壬陽水癸隂水顓頊髙陽氏以水徳王少皥之子曰修曰熈相代為水官羽屬水應鐘亥律姑洗所生三分去一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其數六蜃大蛤門户可閉閉之窻牖可塞塞之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𤣥㝠其音羽律中黄鐘其數六是月也鶡旦不鳴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是月也日短至隂陽爭諸生蕩
  仲冬建子之月日在斗宿丑宫星紀之次東壁即壁宿黄鐘子律律之始也長九寸鶡旦夜鳴求旦之鳥也夜鳴隂類也求旦以求陽陽生得所求矣故不鳴虎隂物則亦感陽生而交合荔挺香草結猶屈也蚯蚓出穴屈首下向陽氣氣動則宛而上首解脱也水者天一之所生陽生而動也冬至日短之極晝四十刻陽欲起故爭諸生者萬物之生機也蕩動也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𤣥㝠其音羽律中大呂其數六是月也鴈北鄉鵲始巢雉雊鷄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是月也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是月也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囘于天數將幾終歳且更始
  季冬建丑之月日在女宿子宫𤣥枵之次大呂丑律蕤賓所生三分益一長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百四鴈北鄉有早有晚早則此月晚則二月雊鳴也征鳥鷹隼之屬以其善撃故曰征厲猛疾迅也腹猶内也隂凝冰堅也季春惟國家之難仲秋惟天子之難此則下及庶人故云大難旁磔謂四方之門皆磔牲以攘隂氣不但九門而已月建丑丑為牛土能克水故出土牛以畢送寒氣牛善耕又勸民耕作之始此月難者隂氣右行是月日厯虚危司命二星在虚北司禄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禄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此四司者鬼官之長又墳四星在危東南是虚危有四司墳墓之氣能為厲鬼將隨强隂出而害人故大難次舍也紀㑹也去年季冬日次於𤣥枵每月移次他辰至此一周窮盡還次於𤣥枵故曰日窮於次去年季冬月與日㑹於𤣥枵每月移㑹他辰至此一周窮盡還㑹於𤣥枵故曰月窮於紀二十八宿隨天而行每日雖周天一匝而早晚不同至於此月復其故處故曰星囘於天去年季冬至今年季冬三百五十四日未滿三百六十五日不為正終故曰數將幾於終終則復始則歳且更始而明春之事起矣厯法天日漸移歳久日躔之次不同而那窮之事各異亦百世可知也
  案秦始皇十二年呂不韋死則呂不韋作月令在始皇初年也其云日躔及昏旦中星依秦厯推之秦厯與漢初厯最疎則日躔與昏旦中星安必其無少差且古人之定宮分距星代各不同若古厯之參差無論已惟以授時上考之合月令十之七八其一二稍殊者亦不越幾度内大都昏旦中俱在南或少偏少偏猶之南也始皇十年入甲子今以至元十八年辛巳歳上距始皇甲子歳推得積年一千五百一十七年中積五十五萬四千○百七十五日一十四刻八十○分天正冬至癸未日九十一刻二十○分天正赤道斗二十○度○七分九十五秒天正加時黄道斗一十八度六十一分六十八秒黄赤道差一度四十六分二十六秒冬正定氣一十九日九十一刻二十○分距春正八十九日春正定氣四十八日八十二刻一十六分距夏正九十四日夏正定氣二十二日五十三刻四十○分距秋正九十四日秋正定氣五十六日二十四刻六十四分距冬正八十九日次年冬正定氣二十五日一十五刻六十○分距春正八十九日次年春正定氣五十四日○六分次年赤道斗二十○度○六分六十秒天正加時黄道斗十八度六十○分四十二秒黄赤道差一度四十六分一十七秒定象限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三十○秒春正加時黄道積度一百○九度九十二分九十九秒夏正加時黄道積度二百○一度二十四分二十九秒秋正加時黄道積度二百九十二度五十五分六十○秒冬正加時減分九十五分八十五秒春正加時減分八十二分八十六秒秋正加時減分二十四分六十四秒次年冬正加時減分一十六分三十九秒本年四正夜半日度黄道積度冬正夜半日度斗十七度六十五分八十三秒春正夜半日度積度一百○九度一十○分一十三秒夏正夜半日度積度二百○○度七十三分四十八秒秋正夜半日度積度二百九十二度三十○分九十六秒次年冬正夜半日度斗十八度四十四分○二秒始皇帝十年甲子嵗天正冬至即冬正癸未日九十一刻夜半日度斗十七度午中黄道斗十八度午中赤道斗十九度距中度八十四度昏正中壁十度旦正中角四度小寒己亥日一十三刻夜半日度女四度午中黄道女四度午中赤道女五度距中八十五度昏正中胃一度旦正中氐十度大寒甲寅日三十四刻夜半日度虚八度午中黄道危初度午中赤道危一度距中八十七度昏正中昴四度旦正中心三度立春己巳日五十六刻夜半日度黄道危十五度午中黄道危十五度午中赤道室一度距中九十○度昏正中畢十一度旦正中尾九度雨水甲申日七十八刻夜半日度室十四度午中黄道室十四度午中赤道室十六度距中九十四度昏正中井一度旦正中箕一度驚蟄庚子日夜半日度奎二度午中黄道奎三度午中赤道奎五度距中九十六度昏正中井十八度旦正中斗四度春分乙夘日二十二刻夜半日度婁初度午中黄道婁初度午中赤道婁初度距中一百○二度昏正中栁初度旦正中斗二十○度清明庚午日四十四刻夜半日度胃二度午中黄道胃三度午中赤道胃三度距中一百○八度昏正中星五度旦正中牛七度榖雨乙酉日六十五刻夜半日度昴一度午中黄道昴二度午中赤道昴二度距中一百八度昏正中張十五度旦正中女十度立夏庚子日八十七刻夜半日度畢五度午中黄道畢五度午中赤道畢五度距中一百一十一度昏正中翼十六度旦正中危一度小滿丙辰日○九刻夜半日度參四度午中黄道参四度午中赤道參三度距中一百一十四度昏正中軫十五度旦正中危十四度芒種辛未日三十一刻夜半日度井八度午中黄道井九度午中赤道井七度距中一百一十六度昏正中亢三度旦正中室十二度夏至丙戌日五十三刻夜半日度井二十二度午中黄道井二十三度午中赤道井二十三度距中一百一十六度昏正中氐十度旦正中奎十二度小暑辛丑日七十五刻夜半日度栁三度午中黄道栁四度午中赤道栁三度距中一百一十六度昏正中心三度旦正中婁五度大暑丙辰日九十七刻夜半日度星五度午中黄道星五度午中赤道星五度距中一百一十四度昏正中尾十度旦正中胃三度立秋壬申日一十八刻夜半日度張十三度午中黄道張十四度午中赤道張十五度距中一百一十一度昏正中斗四度旦正中昴九度處暑丁亥日四十○刻夜半日度翼十一度午中黄道翼十一度午中赤道翼十三度距中一百○八度昏正中斗十六度旦正中畢十六度白露壬寅日六十二刻夜半日度軫六度午中黄道軫六度午中赤道軫七度距中一百○四度昏正中牛一度旦正中井五度秋分丁巳日八十四刻夜半日度角二度午中黄道角二度午中赤道角三度距中一百○一度昏正中女三度旦正中井十一度寒露癸酉日○六刻夜半日度亢五度午中黄道亢五度午中赤道亢五度距中九十七度昏正中虚三度旦正中栁四度霜降戊子日二十八刻夜半日度氐十度午中黄道氐十一度午中赤道氐十一度距中九十三度昏正中危四度旦正中張三度立冬癸夘日五十○刻夜半日度心四度午中黄道心四度午中赤道心四度距中九十○度昏正中室初度旦正中翼四度小雪戊午日七十一刻夜半日度尾十三度午中黄道尾十四度午中赤道尾十三度距中八十七度昏正中室十三度旦正中軫四度大雪癸酉日九十三刻夜半日度斗一度午中黄道斗二度午中赤道斗初度距中八十五度昏正中壁初度旦正中軫十一度此以授時步秦月令間有一二相違數度者大都俱在南方午位正以古今宿分距星代各不同之故不害其為同也又以授時步今萬厯己亥歳中積一十一萬六千一百四十七日○一刻九十六分天正冬至四十二日○七刻九十六分夜半日度箕四度六十五分為正古今日躔不同其差在消長中詳見别簡
  樂記之論樂詳矣兹不具釋詳見别簡
  雜記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於祖祭綂衛孔悝之銘曰六月丁亥釋者云正月周正建子之月日至冬至也七月建午之月日至夏至也周六月夏四月也則周正建子明矣而說者猶謂周未改月何耶
  周禮一書馬融傳云始皇禁挾書𨼆藏百年漢武帝除挾書律乃出於山巖屋壁復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成帝時劉歆校理秘書始著於録畧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記足之時諸儒共排以為非惟歆獨識其為周公致太平之迹是矣然林孝存以為末世凟亂不檢之書作十論七難以排之何休以為六國隂謀之書胡致堂胡五峯皆以為是王莽令劉歆所撰司馬温公蘇穎濱晁說之洪容齋皆直謂作於劉歆或謂起於劉歆而成於鄭𤣥之附離者或謂多漢儒附㑹者紛紛莫有定擬朱子則曰周禮廣大精密乃周公制作之書程氏亦曰周公致治之大法在其中顧其有可疑者漢既除挾書入秘府胡不頒行乃使五家儒莫得見周公攝政制禮遵武王周正建子也胡乃俱用夏正建寅細閱其文信非周公不能作而古文之中間或有漢儒附㑹之者未可知也既有可疑則姑不致詳而第舉其有關於厯數者數事商之周禮冢宰掌邦治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鄭𤣥註云周之正月建子王介甫亦以為然然其中則俱用夏正如内宰中春詔命婦蠶于北郊媒氏中春令㑹男女皆夘月也司裘季秋獻功裘戌月也凌人十二月斬冰天府季冬陳玉貞來歳占夢季冬獻吉夢于王皆丑月也司爟季春出火季秋内火辰戌月也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隂木子午月也馮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大司馬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閱子午夘酉月也皆夏正也春秋書春王正月日南至葢子月周以為春故不曰冬至而曰南至孟獻子言正月日至七月日至而亦不繋之冬夏者正以子月春午月秋也周禮大司樂合樂以致鬼神示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夏日至於澤中之方澤則於子月不言春而直言冬午月不言秋而直言夏矣豈武王初改正朔而周公即不用耶何鄭康成王介甫又以正月訓為建子月也此不能令人無疑或者周公制禮用周正而漢儒更易以夏正耶皆不可考矣















  古今律厯考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八     明 邢雲路 撰經八
  論語考
  子曰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北極五星其前一明者為太子其二最明者曰帝座三曰庶子四曰后宫其五差逺而不甚明者曰天樞即北極也然北極一星亦非北辰其不動處無星謂之辰就辰傍取一近星識以為極而北極一星尚就近環遶耳自漢至齊梁談天者皆認北極星為紐星即不動處惟祖暅之以儀測知不動處猶去紐星一度有餘自唐至宋又測紐星去不動處三度有餘南宋在臨安測紐星去極四度半元志則但從三度之説皆尚未定也夫定亦何難即以璣衡度數於紐星就近設管以目力圓轉求之百刻一周圍圓取中自得不動之處出地幾十幾度矣北辰出地之度隨在不一順天出地四十度半岳臺出地三十五度以漸而南益少也北辰一定以測黄赤道内外勾股去極去地之度乃得其真其四面則經星隨天左轉日月五緯右轉有似於環遶而歸向之者故以此譬為政以德無為而天下歸之也厯家述厯元之始北辰正位於虚宿𤣥枵之中日月五星皆㑹於子一左旋而七政之行遲速各異胥此一元分布而萬代復元不爽矣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所損益謂文質三統三統者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易服色明易姓受之於天示不相襲也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綂謂三㣲之月也明王者受命各統一正敬始重本也朔者蘇也革也言萬物革更於是故統焉三綂者何謂也天統之正始於子半日萌色赤地統受之於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芽化而白人統受之於寅初日孽成而黒至寅半日生成而青故十一月陽氣始養根株黄泉之下㣲陽稍動周以仲冬建子為天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為天統十二月地中含養物始萌芽殷以季冬建丑為地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為地統十三月萬物始達出於地人得加功夏以孟春建寅為人正色尚黒以平旦為朔為人綂不以二月後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故必以三㣲之月也三正之相承若循環然孔子承周之𡚁行夏之時知繼十一月正者當用十三月也暴秦繼周乃以十月為歲首於三統之義何居漢武帝始改用夏正至今遵之時正令善此孔子行夏之時意也然四序之始固正於寅而厯數之原則肇於子所謂日月五星皆㑹於子以冬至子半為厯元者達諸千萬世而不惑也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告朔之禮天子十二月明堂所居各有其所惟閏月乃居門中故字従王在門中諸侯告朔於太廟閏月則居廟門也周道既衰幽王既䘮天子不能班朔春秋書以譏之春秋文公六年經云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其傳曰非禮也不告朔棄時政也葢諸侯先以生羊告於廟謂之告朔後以禮祭宗廟謂之朝廟即以此日聴視此朔之政謂之視朔朝廟小於告朔文公廢其大而行其小又不視朔故曰非禮也棄時政也告朔之禮稀絶而餼羊供為具文故子貢欲去之孔子曰我愛其禮謂禮廢既久庶明王復興紹明而稽用之令上無逆天而下不違人以臻於大順其極使隂陽和平百榖豐成太平治而王瑞至則仲尼之心也漢書載魯厯不正以閏餘一之歲為蔀首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申在辰而司厯以為在建戌史書建亥哀公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為建亥而怪蟄蟲之不伏也自文公閏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餘年莫能正厯故子貢欲去其餼羊孔子愛其禮而著其法於春秋經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言告朔也夫曰以閏餘一為蔀首者謂當以閏盡歲為蔀首未盡一歲便為蔀首失正也考襄公二十七年左氏書經十二月乙夘朔日食傳十一月乙亥朔日食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法推是年乙夘歲十一月交○日七刻入食限朔一十一日二十四刻乙亥日夘時合朔日食以推至十二月無乙亥亦不入食限乃傳是而經非也哀公十二年經書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葢言厯官失閏以戌月為亥月故火星猶西流戌九月尚温故得有螽漢書謂以建申月為建亥又稱十四年置閏若長厯謂十二年當閏皆非也法推哀公十一年閏二月己夘日合朔無中氣十三年閏十一月癸亥日合朔無中氣是哀公十一年閏二月十三年閏十一月春秋失之故十二月兩書蟲仲尼覺之以為司厯過也其譏冬十月朔日食左傳以為官失之者桓公十七年之日食也法推桓公十七年丙戌歳十月朔不入交不應食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八十五刻入食限十一月朔六日五十九刻庚午日未時日食經書十月者乃春秋時不應閏而先閏一月以致誤十一月為十月史官見其不合遂不敢書日也故孔子以愛禮存羊之意著其法於春秋以為萬世日官日御之戒於戲孔子正兩閏之失嚴春秋之法非聰明聖智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坤鑿度云孔子筮得旅請益於商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鳯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命之也嘆訖而後究易刪詩正雅頌雅頌者樂之章詩得其所而後樂得其正也是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衛反魯時事夫樂也者聖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萬民成性類者也春秋時陳公子完犇齊陳舜之後韶樂存焉孔子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美之甚也周道始缺王澤既竭王官失業雅頌相錯桑間濮上鄭衛宋齊之聲並出内則致疾損夀外則亂政傷民故秦穆遺戎而由余去齊人餽魯而孔子行然樂本性情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餘烈尚猶不絶故孔子正之孔子刪詩三百五篇曰風曰雅曰頌兹不及風者國風多不正之聲廟朝所不奏即二南亦用之房中耳若不正之風特存以示鑒戒也故正樂止言雅頌夫樂昉於黄虞而備於成周雅頌之詩皆聲依永律和聲也厥後秦燔樂經聲律幾廢至漢立為樂府而樂府猶詩之流也如鼔吹等為雅郊祀等為頌房中之樂等則繋之别聲正聲之餘則有琴别聲之餘則有舞至於怨别仙梵等曲則逸詩之類耳此樂府繼三百篇之作而其中溺音騰沸者不少也然古之詩曰歌行後之詩曰古近二體歌行主聲二體主文文則工矣其如被之聲樂何况其又趨而下者乎嗟乎三百篇邈矣即古樂府之聲律亦失其傳也悲夫
  子曰行夏之時
  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月朔旦立春五星㑹於天厯營室也冰凍始泮蟄蟲始發雞始三號天曰作時地曰作昌人曰作樂鳥獸萬物莫不應和故顓帝聖人為厯宗也湯作殷厯不以正月朔旦立春為節更以十一月朔旦為元首下至周魯皆従其節據正四時宜用夏時為正以承堯舜従顓帝故也孔子甞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時焉而說者以為謂夏小正之屬葢取其時之正與其令之善也子思告縣子曰夏數得天堯舜之所同也殷周征伐革命以應乎天因改正朔夫受禪於人者則襲其統受命於天者則革之以神其事如天道之變也至秦則以建亥為歲首於三統之義何居漢初因之至孝武改用夏時乃得其正然夫子取夏時時正令善可以作事故用之至厯數之推則必遡周正建子之天正為厯元也朱子謂夏時以斗柄初昏建寅之月為歳首若謂凡正月斗柄皆指寅而以斗柄所指為建矣不知建寅者乃寅月以寅日為建而夘則除辰則滿二月以夘日為建而辰則除已則滿云云非謂斗柄所指為建也斗柄初昏指寅為正月惟古為然而後不然也如今萬厯年正月初昏斗柄指丑再千餘年則指子久之指亥指戌日漸移而東天漸移而西一正月也斗柄厯十二辰皆可指不必寅也一寅也厯十二月斗柄皆可指此所謂歳差之數天道推遷萬世可知者今之人不察厯數而猶拘故常率曰正月斗柄囘寅則胡不一仰觀天象乎
  堯曰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
  遷固史書皆曰堯復重黎之後立羲和之官厯象日月星辰其後以授舜云咨爾舜天之厯數在爾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觀之王者所重也然則治厯明時以續帝王之統後世不可視為緩圖矣
  孟子考
  孟子曰七八月之間旱
  孫奭云周以子月為正夏以寅月為正是知周之七八月即夏之五六月朱子之註是也
  孟子對齊宣王曰景公召太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説之樂葢徴招角招是也
  樂有五聲宫土音其數八十一其聲重而尊君之象也宫亂則荒其君驕商金音三分徴益一以生其數七十二以濁次宫猶臣次君臣之象也商亂則詖其官壊角木音三分羽益一以生其數六十四以其清濁中人之象也角亂則憂其人怨徴火音三分宫去一以生其數五十四以其清事之象也徴亂則哀其事隳羽水音三分商去一以生其數四十八以其最清物之象也羽亂則危其財匱宫數八十一宫絃最大即用八十一絲餘以次而降徴招角招樂章之名也葢徴以為事角以為民皆以韶名者亦舜作歌以康庶事鼓琴以阜民財之意也韶樂在齊故以韶名
  天時不如地利
  天時謂時日支干五行孤虚王相之屬也如春屬木甲乙木生丙丁火是木王而火相王取旺義相輔義王之次也金至此則衰而孤無輔助之義即四廢也水為母木為子子實則母虚水至此則虚矣餘倣此昔周武王犯嵗星以伐商魏太祖以甲子日破慕容皆天時也且天時亦多矣若布䇿灼龜迎日計月望雲占風觀星𠉀氣以察吉凶以明利害不一而足也然於厯象有闗焉七政之躔度失次將有以𤣥枵為星紀以甲子為乙丑者以占勝負不亦舛乎信厯之不可不及時正也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前漢律厯志云十二律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嶰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制十二筩以聴鳯之鳴其雄鳴六䳄鳴亦六比黄鐘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謂律本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曰黄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呂以旅陽宣氣曰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以此律吕節五音之上下五音宫商角徴羽也聲之長而濁者為宫以漸而清且短則為商為角為徴為羽葢以三分損益隔八相生十二律旋相為宫尚書所云律和聲是也以律配厯則黄鐘為子為冬至而大呂為丑為大寒以次推之耳詳見别簡嵗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
  周十一月夏九月建戌之月周十二月夏十月建亥之月也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營室之中土功其始曰營室中若謂營室十月昏中宜興土功者不知十月營室昏中古時則然而嗣後不然也如今萬厯己亥嵗法推天正冬至四十一日夜半日度箕四度是仲冬日在箕四度昏室十一度旦軫七度以步孟冬小雪十月中日在房昏虚中旦張中夫古十月室昏中而今則虚昏中久之天日漸移凡二十八宿十月皆可昏中一室星厯十二月皆可昏中此推步之術萬世可知者也天之髙也星辰之逺也苟求其故千嵗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衆星二十八宿麗天不動者為經金木水火土有遲速順逆者為緯皆星也辰以日月所㑹分周天之度為十二次子𤣥枵丑星紀寅析木夘大火辰夀星巳鶉尾午鶉火未鶉首申實沈酉大梁戌降婁亥娵訾是也上古天正甲子朔夜半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皆㑹於子為厯元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正初刻無餘分也若以今厯推之建寅為正月則甲子月乃年前癸亥嵗十一月安得甲子年有甲子月葢古以年前十一月為歳首自天正推之也大都一朞之數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其小餘差法有消長之不同焉自昔歳差不明至授時始密其法以測景為寔而去積年日法於不用葢歳差隨測隨變日法摠數耳安能一之若積年乃漢唐以來由今遡古逆推而上至幾億萬年見其七曜皆㑹於子也遂定曰厯元殊不知目前嵗周之分秒且未必確而何以遡上古試演之將來不數載而即差矣何論章蔀紀元此積年之弊従古一轍也故惟測景觀象以正厯元以古之日至考今之日至俾歳差分秒上下契合然後日至一定而月朔之増減五緯之伏見皆禀於日者各得其所而天下之能事畢矣故孟子論日至而以天之髙星辰之逺盡焉至哉言乎考日至之術詳見别簡
  孔子曰天無二日
  天無二日淮南子乃謂堯時十日並出使羿射之夫羿人耳安得射日此妄誕之言也然天有數日則有之史載晉愍帝建興二年三日相承出於西方而東行五年正月庚子三日並照虹蜺彌天三四五六日俱出並爭丁巳亦如其數梁元帝承聖元年十一月丙子有兩日俱見唐太宗貞觀初突厥有五日並照僖宗乾符六年十一月丙辰朔有兩日並出而鬭三日乃不見鬭者離而復合也後周顯德七年正月癸夘日既出其下復有一日相掩黑光摩盪久之眞宗景德元年十二月甲辰日有二影如三日狀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三月有兩日相盪若然則天有二日矣然非真日也觀其曰相承曰相掩曰摩盪曰影狀曰離而復合則皆日光之映分而為三五頃之旋復其常仍一日耳何也即厯數之推千嵗日躔俱有定度可知日之無兩也故曰天無二日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
  史記曰湯在位十有三祀而崩太子太丁蚤卒次子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崩太丁之子太甲立大紀曰成湯生子太丁蚤卒太丁子曰太甲為世嫡孫以伊尹為太保湯崩伊尹奉太甲即位𦵏成湯于亳北程子曰古人謂嵗為年湯崩時外丙方二嵗仲壬方四嵗惟太甲差長故立之也或又曰外丙仲壬亦太丁子也四說不同未知孰是今以意度之太丁之蚤卒與否外丙仲壬之曽立與否外丙仲壬之為太丁弟或子與否外丙之方二嵗仲壬之方四嵗與否皆不可考但夏商家天下以來皆立嫡以殷世考之自三宗及祖乙祖甲皆立子其立弟者沃丁耳必有所不得已也然遂生亂公儀仲子舍孫而立子言偃問曰禮歟孔子曰否立孫夫孔子殷人也宜知先王之故矣而不以立弟為是况大紀載太甲為湯世嫡孫湯立伊尹為太保以保嫡孫湯甫崩而伊尹即葬湯奉太甲即位若立外丙仲壬伊尹保嫡孫之義謂何何大紀併無一言及外丙仲壬也李淳風推帝王世數邵康節推皇極經世並無外丙仲壬名世従古推厯代紀年諸家不一而足相傳至今司天氏亦並無外丙仲壬名世俱云成湯乙未年即位在位十三年丁未年崩太甲戊申年即位在位三十三年庚辰年崩下接沃丁辛巳年即位此以厯考之並無外丙仲壬二君紀年若於湯之下益以二君之六年則羡而不合矣又考之尚書太甲篇云先王顧諟天之明命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王拜手稽首曰予既往背師保之訓夫伊尹稱太甲為嗣王承先王成湯之基緒並不言及二君而太甲稱背伊尹師保之訓則成湯之立伊尹為太保以保嫡孫而湯崩太甲即嗣位承緒也明矣大紀所載為是也然竹書紀年乃亦有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年號抑又何也劉貺謂竹書序諸侯皆舉謚號録事皆按春秋經傳而為乃後人追修非當時正史雖然終為疑竇
  爾雅考
  太嵗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𫎇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𤣥黓在癸曰昭陽太嵗在寅曰攝提格在夘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余五月為臯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𤣥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涂夀星角亢也天根氐也天駟房也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謂之大辰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星紀斗牽牛也𤣥枵虚也顓頊之虚虚也北陸虚也營室謂之定娵訾之口營室東壁也降婁奎婁也大梁昴也西陸昴也濁謂之畢咮謂之栁栁鶉火也北極謂之北辰河鼔謂之牽牛明星謂之啟明彗星為欃槍奔星為彴約
  性理附
  周子曰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隂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上五氣順布四時行焉夫曰水火木金土者洪範之序也曰五氣順四時行者厯數氣朔之序也
  張子正𫎇論恒星不動繋乎天運旋而不窮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金水附日而行皆是若云鎮星地類亦不純繋乎地夫鎮雖土乃在天之星與繋地不繋地何關
  張子論月受日光交則光為之食是也至集釋所謂日月交㑹一在角亢一在奎婁日月常食於此仲康時辰弗集於房則又不在角亢之間則非矣日月行黄道内南北四十八度東西三百六十五度有竒天首天尾如絲之織何度不交何宿不食而乃謂常食於奎婁角亢且以一房宿之食而疑不在角亢之間何其謬也邵子皇極經世書一元十二㑹一㑹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摠計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分十二限前六限為長後六限為消日一大運而進六日月一大運而退六日以為閏差故有三百六十六日又云一歳之中六隂六陽三年三十六日故三歳一閏五年六十日故五歳再閏葢言一嵗之中於常數退六日為隂進六日為陽一年共十二日三年三十六日成一閏五年六十日成二閏此邵子就成數約言天地消息之大數未悉其分秒也夫一朞三百六十五日有竒而邵子但曰三百六十六日氣盈朔虚各五日有竒共十日有竒而邵子但曰退六日進六日共十二日一閏再閏各有日下不及全數之分秒而邵子但曰三十六日六十日此俱就成數約言之如孔子之論易所謂揲四以象四時歸竒以象閏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云然而併未詳及厯數之分秒也厯數之分秒隨時各異須以測驗得之古厯測驗未精所以厯代皆疎至祖冲之與郭守敬以表測天乃得其數繼此隨時測驗以合天道乃為真耳故易曰澤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革之言改治厯革之大者也後人不知此義遂有謂以三百六十年差三六之數為消長者有謂以先天九十一年却一度中天九十年却一度後天八十一年却一度為消長者俱附為邵子之嵗差不直於歴不協而且無當於堯夫之本文
  朱子易學啓𫎇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九十六卦方圖圓圖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錯綜相演其數皆易知也而律厯之配合在焉其大衍揲筮之義則詳見周易考
  蔡季通律呂新書詳見律呂考
  朱子論合朔之時日月之東西雖同在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逺於日則不蝕或南北雖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則不蝕正如一人秉燭一人執扇相交而過一人自内觀之其兩人相去差逺則雖扇在内燭在外而扇不能掩燭或秉燭者在内而執扇者在外則雖近而扇亦不能掩燭此論似是而非夫曰日月東西雖同度而月道南北差逺於日如秉燭執扇差逺則不能掩而不食是也其曰南北雖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則不蝕如秉燭在内執扇在外雖近扇不掩燭則非矣葢扇譬則月也燭譬則日也燭日在内扇月在外無論逺近自然不掩然而日無在内之理何則天在外日在天内月又在日内一定之體也則豈有日在内而月反在外者耶以此喻蝕不相𫎇矣
  程子曰洛下閎作厯言數百年後當差一日何承天立差法以所差攤在所厯之年看嵗差幾分後亦不定獨邵堯夫差法冠絶古今於日月交感之際以隂陽虧盈求之遂不差今以厯考之従古嵗差多不過八九十年差一日未有數百年方差一日者洛下閎造太初厯曰造厯後八百嵗當差一日必有聖人正之此妄言也何承天以百年差一日亦失之過後之作厯者漸次減之頗合天數然皆以圭晷寔測乃得其真也至於堯夫則但以成數約言消長之法未曽立嵗差之分秒夫既無差法則冠絶之妙隱而未發耳
  蔡季通言天運行度其行之差處亦是常定其言是也朱子謂古厯法疎闊而差少今厯愈密而愈差譬之兩手量卓界限濶則差少界限密則愈差又言康節厯十二萬九千六百分今厯只是萬分他如何肯用十二萬分殊不知古厯疎闊其差逺甚以後漸密漸近愈密方親此厯代以來厯數之可考者也考康節未嘗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分為嵗差今厯亦未以萬分為嵗差其曰萬分者乃以一日分為萬分也一日萬分十二萬餘年乃四千餘萬分分豈止十二萬分耶
  濳室陳氏論厯數止是司天家所傳大槩之數其分秒亦未詳
  朱子曰月體常圓無闕但受日光為明晦日則月與日相疊初三方漸漸離去人在下側看見其光闕至望則月日相對人在中間正看則其光圓是也
  朱子謂月中桂樹蛙兎之傳其惑久矣其中微黒之處乃山河大地之影足破千古之疑其言似乎有理但出佛家言未得其實縦屬有理闕之可也
  朱子論望月與日正對月為暗虚所射故蝕雖是陽勝隂畢竟不好若隂有退避之意則不相敵而不食矣考従古日月交食有一定之行度無退避不食之說朱子論北極在紫㣲者為樞常居其所若太㣲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攝提之在亢各與其宿同其運行是也張横渠言日月五星亦隨天轉如二十八宿隨天而定皆有光芒五星逆行而動無光芒似是而非也葢二十八宿皆麗于天左旋隨天轉大星乃有芒七政皆逆行五星甚大烏得無芒
  朱子謂北辰傍一小星謂之極近辰也動其說是邵子曰厯不能無差今之學厯者但知厯法不知厯理能布筭者落下閎也能推步者𠂀公石公也落下閎但知厯法揚雄知厯法又知厯理朱子曰冬至起牽牛一度右行周十二次盡斗二十六度復還牽牛之一度而厯更矣牽牛火位星紀水位日月交㑹於此澤中有火之象也此上元太初起厯之元在卦氣為三月太𤣥準之此言皆非也𠂀石之術不傳亡論已落下閎以四分布厯疎闊太甚非知厯法者若揚雄則不知厯法亦不知厯理考揚雄太𤣥本於卦氣卦氣出於易緯圖與周易乾坤鑿度焦贛傳之京房揚子雲倣之以作太𤣥太𤣥之數皆厯數也太𤣥準易易始于太極𤣥始于渾儀易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八六十四極之三百八十四葢對待言之也𤣥以一生三三生九九九八十一極之七百二十九葢犄角言之也首準卦賛準爻測準象準其體𤣥衝準序卦𤣥錯準雜卦𤣥數準說卦𤣥文準文言𤣥攡瑩準繫辭準其文陽萌黄宫信在其中卦起中孚律起黄鍾度起牽牛周象復應七日來復以合太初厯十一月朔旦冬至無餘分𤣥之首賛皆本五行自中而周以至於養中為一水周為二火礥為三木閑為四金少為五土戾又為六水上又為七火干又為八木𤕠又為九金自羡而起又為一水以至于養凡八十一首𤣥始于十八終於五十四并始終策半之為泰中泰中之數三十有六以律七百二十九賛凡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為太積七十二策為一日凡三百六十四日有半踦滿焉以合嵗之日而律厯行故自子至辰自辰至申自申至子冠之以甲而章㑹統元與月蝕俱沒𤣥之道也故𤣥察龍虎之文觀鳥龜之理巡乘六甲與斗相逢以瑩方州部家一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其以為律吕三分損益隔八相生子午之數九丑未八寅申七夘酉六辰戌五巳亥四律四十二吕三十六凡七十八甲己之數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律相協而八音生𤣥月遄而日湛五生不相殄乃相繼不相逆乃相治日不南不北則無冬夏月不徃不來則望晦不成聖人察乎朓側匿之變而律乎日月雄雌之序然後為鬼神神遊乎六宗上連下連神明不窮故有宗祖者稱乎孝序君臣者稱乎忠寳告大訓此太𤣥之㫖也於戲果若而言大哉𤣥也斯其至矣誰得而訾議之然而皆非也卦氣出易緯即稽覽圖謂孔子所作至六國時始出然非孔子所作後人偽為之者周易乾坤鑿度與先天乾坤鑿度不同先天為上古先文周易鑿度亦假孔子之言後人偽為之也焦京衍卦氣以卦直日配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說生焉易鑿度稱孔子曰太易者未見氣也故曰渾淪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卦當嵗爻當月策當日日辰生音律中孚為陽貞於十一月厯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為一嵗歸於大周太𤣥曰馴乎𤣥渾行無窮正象天隂陽㘩叅渾渾天也㕘三三而為九也首名中陽氣濳萌於黄宫信無不在乎中言土為宫位中央其色黄冬至生於子行屬水水色𤣥立為天𤣥在黄中故卦氣起中孚信在其中自一而三而九而八十一合公卿諸數皆鑿度所謂渾淪中孚陽貞一變為九比象公卿之說也太𤣥冬至日起牛應中孚七日來復周象復應太初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積數以元除盡即鑿度中孚貞於十一月斗分四分日之一歸於大周律厯相得之説也不知太極生兩儀隂陽對待其數乃成大易言之巳悉何必專用九九之竒數以為𤣥謂冬至牛一度應中孚六日七分為七日來復之數應周象復周時冬至在牛宿然冬至日起牛一度惟周時為然下而漢唐冬至日在斗至今冬至日在箕千萬世皆不同豈周象復雄乃以牛為復卦為周象復為太𤣥起厯之秘妙可乎冬至起牽牛既非一定之數則朱子所謂至起牽牛周還牽牛而以牛火丑水為革之象無取矣𤣥厯應太初以元除盡此正太初四分法也顓頊厯用四分法乃漢儒偽為之落下閎以四分法作太初厯以天度為日度疎闊太甚一跬歩不可行太初天正朔旦無餘分以法推太初元年丁丑嵗十一月壬子氣朔皆有餘分定朔分二十九日七十二刻得癸巳日酉時合朔冬至分五十七日六十四刻得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申時冬至因非至朔同日亦非無餘分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以此為太𤣥第一義其原即差矣𤣥有一一一二一三二一二二二三三一三二三三合為十八䇿有天𤣥地𤣥人𤣥天地人之數各十八合為五十四併始於十八終於五十四為七十二半之三十六為泰中以律法七百二十九賛乘之而生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策為太積七十二䇿為一日凡三百六十四日半即自中至養之數也以揆厯度不周顓頊太初二厯四分日之三故𤣥虚嬴分為二賛以滿𤣥數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故𤣥之有踦滿猶嵗之有閏月滿二賛以合嵗之日而律厯行葢以厯之全數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今每首九賛二賛當一晝夜合八十一首之賛七百二十九僅足當三百六十四日半外增一踦賛屬水以當半日又立一嬴賛屬火以當四分日之一共足七十五刻强名曰閏以成三百六十五日餘二十五刻為四分日之一之數為嵗盡于亥及子復生故曰歲數足則年安寜不足為恙而年病以十九年七閏為天之償其病也曰自子而辰而申而子冠之以甲章㑹統元與月蝕俱沒者太初上元正月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後千五百三十九嵗甲辰朔旦冬至無餘分又千五百三十九嵗甲申朔旦冬至無餘分又千五百三十九歲復得甲子朔旦冬至無餘分十九歲為一章二十七章五百一十三歳為一㑹㑹者日月交㑹一終也八十一章千五百三十九歳冠之以甲従甲子至甲辰甲辰至甲申甲申復至甲子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歳為一元元有三統統有三㑹㑹有二十七章九㑹二百四十三章置一元之數以章㑹三統凡九㑹統數除之沒盡一章閏分盡一㑹月食盡一統朔分盡一元六甲盡𤣥之道乃原與太初相應亦有顓頊之厯焉雄推至此以為𤣥不知此數皆漢厯志所載太初四分厯累推之數也且二賛補數以為閏餘夫四分原屬乖舛而雄强名二賛以合閏數臨川呉氏以為勞且拙誠然矣龍虎鳥龜四時四神也日行乘六甲厯四時周而復始以成歳事日右斗左日周而復逢斗分小則為一年大則為一元皆四分數也以瑩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而一辟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寔象之皆一三九之數以治律吕亦一三九之數黄鍾起於子天之一故參子之一於丑為三參丑之三於寅為九參寅之九於夘爲二十七參夘之二十七於辰爲八十一參辰之八十一於巳為二百四十三參巳之二百四十三於午為七百二十九由午以及未申酉戌亥則得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三分損益隔八相生之數在焉皆漢律厯志之舊文也其論隂陽數也曰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七夘酉六辰戌五巳亥四葢以黄鍾起子為十一月乾始初九午為五月子宫之衝也故數俱九以子丑寅夘辰巳月對午未申酉戌亥月分九八七六五四之數皆以對衝言也陽屬律九七五而倍之故四十二隂屬吕八六四而倍之故三十六併律吕之數得七十八子之數九甲為子幹巳為甲妃甲與巳合故隨子稱九丑數八乙丑之幹妃為庚隨丑稱八丙辛丁壬戊癸之數亦如之五聲生於十日甲乙角也丙丁徴也戊己宫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十二律生於十二辰子黄鍾至亥仲吕也而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之八音生此聲律之數人皆知之者月遄疾而日湛舒五行相生不相殄絶五行相克不相忤逆相繼為父子相治為君臣日南北以運四時月徃來以成晦朔故聖人察朓側匿之變而律日雄月雌徃來之序斯為神子之孝父臣之忠君大訓在焉夫惟聖人能律斯為神為忠孝揚雄能律豈不聖神忠孝然而晦月見而朓朔月見而側匿皆四分步厯之誤朔非其朔晦非其晦非聖人所律之神也四分失氣朔分秒之差無盈縮遲疾之序臣子之支派紊亂不明而何以事君父聖神忠孝無一可者而稱曰𤣥𤣥之言淵也妙也淵則不滯妙則當可而四分亡是也昔人謂問揚雄竒字乃若竒字則有之如北冬東春南夏西秋仍復於北之義以罔直𫎇酋㝠之字當之考古堯舜周孔諸大聖何嘗作此竒字雄甚者幽摉艱字結撰澁文令人駭目視為𤣥竒而雄且解嘲謂非尚白然其實無他竒也况易道廣大孔子末年學易始繼三聖以卒大業雄何人斯而敢於抄冩太初更名太𤣥準易體準易文繫籍聖賢侮弄造化豈非妄作愚故曰揚雄不知厯法亦不知厯理者也昌黎不知而尊為聖人之徒平子不知而擬為五經之書君山不知而嘆以絶倫君實不知而為之詮釋乃邵康節以明理之儒亦惑其說亟稱落下閎改顓帝厯為太初揚子雲準太初厯為太𤣥而曰太𤣥知天地之心殊不知顓帝太初太𤣥皆四分之誤也邵子論閏亦曰十九年七閏無餘分則即太初一章閏分盡以至一元六甲盡皆無餘分之說然據四分筭則無餘分而四分疎闊不可以為厯以密合法筭則推之萬億年猶有餘分也十九年云乎哉善乎劉歆曰太𤣥用覆醬瓿何承天曰揚雄采三統四分之疎闊為太𤣥不知而妄言程子曰太𤣥本要明易却晦於易真屋下架屋床上疊床亦贅矣楊龜山曰子雲作太𤣥只據他立名便不是既定却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不知如何相錯的朱子曰聖人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甚簡易太𤣥以三數乘之皆筭不著便零星補凑的甚拙支離不成物事太𤣥準焦延夀卦氣焦延夀也不成物事今時沈蛟門曰太𤣥以牽牛起冬至上施徃古則失之於𤣥枵下施今兹則失之於龍尾安在為考之混元而𤣥巳生窮之天地之委而𤣥不可亡耶又曰聖人所謂象時象閏當朞之日曰象曰當適相應㑹之詞耳此乃觀易於既畫之妙而非謂易之所由作也如經言三百六十止舉其槩豈一一宻合哉其言則皆是大都羲文周孔四聖之易與天為一而後之言易者如包元凖火珠林以三十六數擬易關朗凖易數以七百二十治厯蔡季通凖洪範以九九之數演皇極司馬君實凖河圖以七十蓍作濳虚非不亦合象數然以視四聖悉贅疣也則亦無庸為矣
  程子曰日月一也豈有日髙於月之理月不下日與日正相對故食斯言非也日髙於月月由下而過月體掩日掩幾分則食幾分掩盡則食既非日月正相對而食也
  朱子曰長庚水星啓明金星金在日西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日將沒則西見斯言非也長庚啓明皆金星也先日而東見為啓明後日而西見為長庚皆一星也金水皆附日而行水亦有時而先日東見後日西見但其去日之度水近而金逺耳
  濳室陳氏曰上元太初四千六百十七歳巳盡都無絲髪餘是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漢元封七年適當其時故定厯元此太初太𤣥四分之説也而豈知其有餘分乎










  古今律厯考卷八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巻九    明 邢雲路 撰歴代一
  歴代考
  皇帝紀
  太昊伏羲氏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徳始於木故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漁取羲牲故號庖犧氏作五運二十四氣以支干配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作荒樂歌扶徠詠罔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斵桐為琴繩絲為絃絃二十有七命曰離徽以合天人之和絙桑為三十六絃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而樂音自是興焉乾鑿度曰上古聖庖犧氏頤乾道浩大以天門為名乾訓健壯健不息日行一度鑿者開也聖人鑿開天路斷氣為二縁物成三天地之道不□輪薄不息以啟三光變文為字變氣為易畫卦為象象成設位☰古文天字古□地字風字山字水字火字雷字澤字乾為天門坤為人門巽為風門亦為地户艮為鬼㝠門庖犧氏畫四象立四隅以定羣物發生門而後立四正四正者定氣即分至四正氣一日月出沒二隂陽交爭三天地德四正月坎水日離火雷震木日月出入門日出震月入於震澤金兑日月徃來門月出澤日入於澤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天地合和數五十五所用法古四十九六而不用驅之六虚坤鑿度曰制靈經曰天有九道日月經厯之道坤有四㝠象化氣成乾坤在道日月相將
  山墳伏犧皇筞辭皇曰命子英居我潛龍之位主我隂陽甲厯咨於四方潛龍昊英氏進厯於君厯起甲寅皇乃鳩衆升傳敎臺咨告於民俾知甲厯日月歲時自兹始炎帝神農氏以火承木故為炎帝敎民耕農故號神農氏分八節以始農功作樂名扶持亦名下謀
  氣墳神農氏政典皇曰正天時時正惟四亂時不植氣正惟和氣亂作癘嗟爾有官咸若我辭黄帝有熊氏以土承火故為土德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故號軒轅氏黄帝創受河圖設靈臺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鬼臾蓲占星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𨽻首作筭數容成綜此六術以考氣運定納音天以六節地以五制司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三十歲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千四百四十為一周於是有天地神祗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作盖天以象天形起消息察發斂以作調厯歲紀甲寅日起甲子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策寶鼎焉乃迎日推策造十六神厯置閏設蔀時惠而辰從律度量衡由是而成民以是能有信神以是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凟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災禍不生所求不匱命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於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匀者斷兩節間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制十二筩以聽鳯凰之鳴其雄鳴六雌鳴亦六生六律六吕半之為清聲倍之為緩聲三分損益還相為宫以配十二月以立宮商角徴羽之聲作五鐘青曰大音赤曰重心黄曰灑池黒曰𨼆常白曰景鐘作咸池之樂以張於洞庭之野言其德象池水周遍也至德二年洞庭側有穿地得古鐘有古篆文黄帝時樂器形墳軒轅氏政典皇曰岐伯天師爾司日月星辰隂陽厯數爾正爾考無有差貸先時者殺不及時者殺爾惟戒哉
  少昊金天氏承土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鳯鳥適至因以鳥紀官鳯鳥氏為厯正𤣥鳥氏司分伯趙氏司至青鳥氏司啓丹鳥氏司閉作大淵之樂以諧神人和上下顓頊高陽氏承金以水德王以少昊之四子重為木正曰勾芒該為金正曰蓐收修熈皆代為水正曰𤣥㝠又以炎帝之子勾龍為土正而帝之孫黎為火正曰祝融分治五方是為五官因少昊氏衰九黎亂德家為巫史民凟於祀乃命南正重勾芒司天以屬神北正黎祝融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凟是謂絶地天通始為儀制驗其盈虚升降制厯正以孟春是歲正月己丑朔旦立春五星會於營室是為厯宗命飛龍氏會八風之音作承靈之樂名曰六莖莖根也謂澤及根荄也帝嚳高辛氏承水以木德王式序三辰命咸黒作六英之樂六英言天地四時之英華也厯日月而迎送之帝堯陶唐氏承木以火德王因三苖服九黎之德二官咸廢厥職閏餘乖次孟陬殄滅攝提無紀厯數失序乃復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命作渾儀厯象日月星辰置閏成歲敬授人時名朞曰載年耆禪舜曰天之厯數在爾躬舜攝政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取北斗第二星名璇第三星名璣第五星名衡之義即堯渾儀王蕃云渾天儀者羲和之舊器也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俱詳見尚書考中
  堯命䕫作大章之樂大章章之也謂帝德顯暴也重黎欲益求人舜曰一䕫足矣舜造五絃琴歌南風之詩九叙惟歌作箾韶九成之樂韶之言紹謂繼紹唐堯也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此淮南子妄誕之言也羿人耳安能射日然天有數日則有之歴代日有二三或數者每書之史册皆其日光之映非真日也然旋復其常仍一日耳何也即厯數之推千歲日躔的有定度以斯知日之無二也
  帝舜有虞氏承堯以土德王讓天下於禹
  三王紀
  伯禹夏后氏承舜以金德王改載曰歲顓頊以來堯舜皆用寅正禹因之故稱夏后氏得人統孔子曰我欲觀夏道吾得夏時焉鄭康成云夏四時之書也其書存者有小正大戴禮有夏小正一篇盖戴德取以為正也其時正令善後世遵用之大禹聲為律以五音聽治作大夏樂夏大也言能大堯舜之德也
  仲康時辰弗集於房詳見尚書考中
  成湯革夏命承夏以水德王號曰商亦曰殷以建丑之月為歲首得地統改歲為祀作殷厯然殷雖改正其編年紀事則仍用夏時禱於桑林而雨歲則大熟作桑林之樂名大護護之言救謂去虐救民也
  周武王承殷以木德王因紂作滛樂䘮其甲子誅之乃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得天統改祀為年作周厯周建子則以子月為正月不用夏時矣吹律聽聲作大武樂象武功也周公作魯厯
  傳曰火出於夏為三月於商為四月於周為五月盖夏建寅三月而火出於辰五月而火中於午七月而火流於申十月而火伏於亥商周以次推之是矣然火出之𠉀昔時則然而後不然也天星漸移厯周歲火皆可居則歲差易之非一定矣
  六厯者黄帝調厯顓帝厯夏厯殷厯周厯魯厯是為六厯後厯代十一更年五千加以太初三統厯為七厯漢末集七厯以考春秋夏周厯與漢藝文志所記不同故更名真夏厯真周厯夫既曰真則必有偽杜預作長厯謂周衰世亂學者莫得其真所傳古厯未必是時王之術也預以長厯驗春秋日食之數而知三統之最疎盖春秋日食三十六以三統推之止得一食之數姜岌又併夏厯真夏厯周厯真周厯得十三十四食之數其真夏厯真周厯止得一食之數與三統厯同豈其真者反不及非真者歟岌以七厯考古今交㑹信無其驗皆由斗分疎之所致宋書議周漢之際疇人喪業曲技競設圖緯實繁或借帝王以崇其大或假名聖賢以神其説是以讖記多虚桓譚知其矯妄古厯舛雜杜預疑其非真按五紀論黄帝厯有四法顓頊夏周竝有二術詭異紛然孰識其正顓頊厯元在乙卯而命厯序云在甲寅夏厯七曜西行特違衆法漢人以為後人所造殷厯日法九百四十而乾鑿度云殷厯以八十一為日法春秋書日食朔二十六其所據厯非周則魯以周厯檢之失二十五魯厯檢之失十三諸凡如此是尚可以為厯也乎大都六家之厯率皆六國及秦時漢初人所造六術斗分並同四分四分之法其分太多率皆後天以步朔日或差二日三日上不可檢於春秋下不驗於漢魏其非三代以前之厯明甚及考四分之法終漢之世皆同或者漢人欲實已四分之真故假作六厯以古附今未可知也不然豈有帝王制厯而一槩疎闊至此耶
  漢書稱武王元年一月戊午師渡于孟津明日己未冬至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夜陳五日甲子昧爽而合以授時推武王元年己卯歲距元至元辛巳二千四百二年中積八十七萬七千三百一十八日二十四刻九十八分天正冬至五十六日八十一刻得庚申日戌初一刻冬至一月子月定朔二十九日九十四刻癸巳日亥時合朔以歩至二月丑月定朔五十九日五十七刻癸亥日未時合朔則二月一日癸亥二日甲子也以是知武王於一月二十六日戊午渡孟津二十七日己未二十八日庚申冬至大盡二月一日癸亥至商郊二日甲子伐商非己未冬至亦非二月庚申朔也盖漢厯斗分太多故推冬至差一日推朔差三日
  考太公六韜太公告武王曰律管十二其音有五宫商角徴羽也以天清浄無隂雲風雨夜半遣輕騎徃至敵人之壘去九百歩外徧持律管當耳大呼驚之有聲應管其來甚微角聲應管當以白虎徴聲應管當以𤣥武商聲應管當以朱雀羽聲應管當以勾陳五管聲盡不應者宫也當以青龍此五行之符佐勝之徴也微妙之音皆有外𠉀敵人驚動則聽之聞枹鼓之音者角也見火光者徴也聞金鐵矛㦸之音者商也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聞者宫也此五音者聲色之符也由是觀之律音通於兵法
  周禮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㑹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叙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詔救政訪序事
  大司樂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敎焉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巻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悦逺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鍾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乃奏太蔟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㲈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鍾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山川之示再變而致臝物及山林之示三變而致鱗物及邱陵之示四變而致毛物及墳衍之示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凡樂圜鍾為宮黄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雷鼔雷鼗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邱奏之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凡樂函鍾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徴南呂為羽靈鼓靈鼗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凡樂黄鍾為宮大呂為角太蔟為徴應鍾為羽路鼓路鼗隂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於宗廟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周公攝政四年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此就四方測景以求地中也南近日則景短而暑北逺日則景長而寒東近海故景夕多風西近山故景朝多隂故必求南北之中而復求東西之中然後當東西南北各九十一度之中春秋分晝夜各五十刻夏至日在嵩高之南十二度南戴日下表南表北皆無景在今之交廣周公於洛陽天地之中立八尺之表以測夏至日景尺有五寸測冬至日景一丈三尺有竒乃建王國於中故曰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瞻有河粤瞻洛伊是也後之測日景者取則焉
  漢書稱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攝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厯以為六年戊午以授時推周公攝政五年乃六年庚寅歲前天正距元至元辛巳二千三百九十一年中積八十七萬三千三百日三十一刻六十八分天正冬至五十四日七十四刻四十三分得戊午日未初三刻冬至日躔牛宿四度為是殷厯謂六年前天正戊午冬至同漢厯推丁巳亦猶推武王元年冬至之先天一日也若以大統推是年甲子卯初三刻冬至日躔女三度則相差六其日在天違六度餘失益逺矣按國語虢公告周宣王曰䢉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註䢉祥房星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位也䢉事之𠉀故曰䢉祥底至也天廟營室謂孟春之月日月會於營室也考孟春䢉祥晨正日月會於營室周宣時則然久之天日漸移十二月皆可䢉祥辰正日月皆可會於營室非一定也如今萬厯年間孟春日月會於尾昏畢中旦房中去周宣一千五百餘年退天二十六度有竒矣
  周幽王六年十月之交日食詳見詩經考中春秋日食三十六并厯數俱詳見春秋考中
  單子過陳歸告周定王曰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故先王之敎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節解而備藏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時儆曰營室之中土功其始今陳國火朝覿矣而道路若塞是廢先王之敎也其能久乎九年楚子入陳註辰角角星建戌之初朝見東方寒露節雨氣畢也天根氐亢之間也雨畢後五日天根朝見秋水始涸本氐也寒露後十日氐見草木之枝節皆理解也天駟房星建戌之中房見霜始降火心星火見霜降之後清風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故九月雨畢而除道十月水涸而成梁季秋節解農事備藏將冬隕霜冬裘具火見之後建亥之初修城郭宫室建亥小雪之中營室定星昏正於午土功乃興今陳國十月心星辰見於晨而道茀不可行是廢先王之敎也考時至事起若單子所云諸令惟周宣時為然久之各異與上䢉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同
  景王將鑄無射問律於泠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均均鐘木長七尺有弦繫之以均鐘度鐘大小清濁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神瞽古樂正知天道者死而為樂祖祭於瞽宗謂之神瞽度律均鐘百官軌儀度律呂之長短以平其鐘立百事之道法故律度量衡於是乎生紀之以三天地人平之以六六律成於十二十二律呂天之道也天之大數不過十二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黄鐘十一月曰黄鐘乾初九也六者天地之中天有六母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畢矣而六為中黄鐘管長九寸九之為八十一故黄鐘之數立焉黄中之色也鐘之言陽氣鐘聚於下也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九德水火金木土榖正德利用厚生十一月陽復於下物始萌於五聲為宫含元處中所以徧養六氣九德由是第之次也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贊陽岀滯也正月曰太蔟乾九二也管長八寸太蔟言陽氣太蔟達於上也太蔟正聲為商金奏佐陽發出滯伏也三曰姑洗所以脩潔百物考神納賓也三月曰姑洗乾九三也管長七寸一分姑潔洗濯考合也於正聲為角是月百物脩潔故用之宗廟合致神人用之享宴可以納賓四曰蕤賓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五月曰蕤賓乾九四也管長六寸三分蕤委蕤柔貌言隂氣委蕤於下陽氣盛長於上有似賓主故用宗廟賓客以安静神人行酬酢也酬勸酢報也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七月曰夷則乾九五也管長五寸六分夷平則法也言萬物既成可法則也故可以詠歌九功之則成民之志使無疑貳六曰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九月曰無射乾上九也管長四寸八分宣徧軌道儀法也九月陽氣收藏萬物無射見者故可以徧布前哲之令德示民道法為之六間以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沈伏而黜散越也六間六呂在陽律之間沈滯越揚也呂隂呂所以侶間陽律成其功𤼵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滯伏之氣而去散越者也元間大呂助宣物也十二月曰大呂坤六四也管長八寸四分隂繫於陽以黄鐘為主故曰元間以助陽宣物也天氣始於黄鐘萌而赤地受之於大呂牙而白成黄鐘之功也二間夾鐘出四隙之細也二月曰夾鐘坤六五也管長七寸四分隙間也四隙四時之間氣微細者春為陽中萬物始生故夾鐘出四時之微氣三間中呂宣中氣也四月曰中呂坤上六也管長六寸六分陽氣起于中至四月宣散於外純乾用事故曰正月正月正陽之月也四間林鐘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肅純恪也六月曰林鐘坤初六也管長六寸林衆鐘聚也於正聲為徴展審肅速純大恪敬也言時務和審莫不任其職事速其功大敬其職也五間南呂贊陽秀也八月曰南呂坤六二也管長五寸三分於正聲為羽南任也隂任陽事助陽秀發六間應鐘均利器用俾應復也十月曰應鐘坤六三也管長四寸七分應隂應陽用事萬物鐘聚均利百官器用皆應其禮復其常也律呂不易無姦物也故先王貴之王曰七律者何周有七音黄鐘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徴南呂為羽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徴對曰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鶉火周分野武王伐殷東行時殷之十一月戊子於夏為十月是時歲星在張張鶉火也月在天駟天駟房星也謂戊子日月宿房日在析木之津津天漢也析木其間為漢津謂戊子日日宿箕辰在斗柄辰日月之會斗柄斗前也謂戊子後五日得周正月癸巳朔於殷為十二月夏為十一月是日月合辰斗柄前星在天黿星辰星也天黿次名一曰𤣥枵為天黿謂周正月朔辰星在須女伏天黿之首武王發行二十六日戊午渡孟津距戊子三十一日二十八日庚申冬至二月一日癸亥二日甲子伐商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星辰星辰星在須女日在析木辰在斗柄皆在北維北維北方水位也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顓頊帝嚳所代也帝嚳周之先祖后稷所出也顓頊水德之王立於北方帝嚳木德故受之於水今周亦木德當受殷之水猶帝嚳之受顓頊也我姬氏出自天黿姬氏周姓天黿即𤣥枵齊之分野也周之皇妣王季之母大姜者逢伯陵之後齊女也故言出於天黿又曰有星出於須女姜氏任氏實守其祀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析木日辰所在建星在牽牛前謂從辰星所在須女天黿之首至析木之分歴建星及牽牛皆水宿言得水類也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逢公之所馮神也皇居也生曰母死曰妣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姜女也女子謂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伯陵大姜之祖有逢伯陵也逢公伯陵之後大姜之姪殷之諸侯封於齊地齊地屬天黿故祀天黿死而配食為其神主故云馮馮依也言天黿乃皇妣家之所馮依非但合於水木相承而已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歲星在鶉火鶉火周之分野歲星所在利以伐人月之所在辰馬䢉祥也辰馬謂房心星也心星所在大辰之次為天駟駟馬也故曰辰馬言月在房合於䢉神也祥猶象也房星晨正而䢉氏起故謂之䢉祥我太祖后稷之所經緯也稷播百榖故䢉祥后稷之所經緯也晉語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五位歲月日星辰也三所逢公所馮神周分野所在后稷所經緯也自鶉及駟七列也鶉鶉火之分駟天駟在房歲月之所在從張至房七列合七宿謂張翼軫角亢氐房之位南北之揆七同也七同合七律也揆度也歲在鶉火午辰星在天黿子鶉火周分野天黿及辰水星周所出自午至子其度七同也凡神人以數合之以聲昭之凡合神人之樂以數合之謂取其七以聲昭之用律調音數合聲和然後可同也同謂神人相應故以七同其數而以律和其聲於是乎有七律七同其數謂七列七同七律也律和其聲律有隂陽正變之聲王以二月癸亥夜陳未畢而雨二月一日癸亥至牧野夜陳師未畢而雨以夷則之上宫畢之以夷則為宫聲以聽軍聲陽氣在上故曰上宫當辰辰在戍上故長夷則之上宫名之曰羽長謂先用之也辰時也辰日月之會斗柄也當初陳之時周二月昏斗建丑而斗柄在戌上下臨其時名其樂為羽羽翼其衆也所以藩屏民則也羽之義取藩蔽民使中法則王以黄鐘之下宫布戎於牧之野夜陳之晨旦甲子昧爽黄鐘在下故曰下宫故謂之厲所以厲六師也名北樂為厲所以厲六軍之衆也以大蔟之下宫布令於商昭顯文德底紂之多辠文文王也底致也既殺紂入商之都發號施令以昭明文王之德致紂之多辠太蔟所以贊陽出滯盖謂釋箕子囚㪚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也太蔟在下故曰下宫故謂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三王大王王季文王反及嬴内以無射之上宫布憲施舍於百姓嬴内地名憲法也施施惠舍舍辠也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無射在上故曰上宫故謂之嬴亂所以優柔容民也亂治也伐商之歲日月辰所在亦惟其時則然久亦各異與䢉祥晨正同
  晉文公在翟十二年行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公怒將鞭之子犯曰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獲此土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歲在壽星謂得塊之歲魯僖十六年後十一年歲在鶉尾必有此五鹿地魯僖二十七年歲在鶉尾二十八年歲復在壽星晉文公伐衛天以命矣復於壽星必獲諸侯歲復在壽星謂魯僖二十八年是歲四月文公敗楚師合諸侯於踐土五月獻俘於王王策命為侯天之道也天之大數不過于二
  董因迎晉文公於河公問焉曰吾其濟乎對曰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始受實沈之星也歲在大梁謂魯僖二十三年言公得成天道也公以辰出晉祖唐叔所以封也而以參入晉星也元年謂文公即位之年魯僖二十四年歲星去大梁在實沈之次受受於大梁也實沈之虚晉人是居所以興也今君當之無不濟矣君之行也歲在大火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君行謂魯僖五年重耳出奔時歲在大火大火大辰也晉唐叔封時歲在大火且以辰出而以參入皆晉祥也參在實沈而天之大紀也濟且秉成必霸諸侯
  關尹子七釜篇曰人之一呼一吸日行四十萬里非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竒每度千餘里此厯代以表之勾股測天所得者乃謂一呼吸日行四十萬里乎或謂關令尹喜所撰九篇為人所假托者誠然
  王充論衡言魯襄公與韓戰戰酣日暮公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又言燕太子丹朝於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乃得歸當此之時天地祐之日為再中此言皆虚也日度運行數有一定雖聖神不能挽之魯襄燕丹豈能揮挽或謂王充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鄙誕者多誠然
  列子曰共工氏與顓頊氏争為帝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百川水潦歸焉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天荒唐無稽之言不足辯也
  列子湯問篇云孔子東遊見二小兒辯鬬問其故一小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小兒曰我以日出時逺而日中時近一小兒曰日初出時大如車葢及日中時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兩小兒笑曰孰謂汝多知乎此列子寓言淺之乎其為見也豈以孔子而不能辯此耶夫日初出大海氣之映也與日入同日中之小則精光四散若見其小也猶人之視燭遠見大而近見小者然若日初出涼者日方自地出熱未盛也日中氣熾而熱至日是更燠則熱之積也何異之與有以渾儀測之日徑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竒以四分之得九十一度有竒是日徑一度無大小也以春秋分之中論日去地九十一度有竒日中午與出卯没酉皆同無遠近也此璣衡可窺之數以歩氣朔萬世不易者列子不知天數而鑿空妄言以誣宣聖其與叔孫武叔毁仲尼之日月何殊
  楚辭曰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言斗柄指寅為正月也鶡冠子亦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柄運於上事立於下此聖人究道之情究道之法也殊不知正月指寅周時則然而後亦各異矣
  前漢天文志謂古厯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經以熒惑太白為有逆行夫厯者正行也古人有言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日不食朔月不食望立八尺之表夏至景長尺五寸八分冬至景長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景長七尺三寸六分若南北失節晷過而長為常寒退而短為常燠一曰晷長為旱奢為扶扶者邪臣進而正臣疎鄭氏曰扶當為蟠影形奢大也皆非也五星俱有逆行何止熒惑太白豈有太平無逆行之理日食為朔月食為望豈有日月不食朔望之理如冬夏至適當午正初刻則晷無長短其餘各有長短乃時差之數也與寒燠邪正何關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前漢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其間二百九十三年史傳止書日食者凡七盖戰國擾攘秦兼天下史失其官不書於冊也自貞定王二十六年至赧王十四年六書食而無月日秦莊襄三年書四月食而無日以法推之其食多不合置之可也
  秦始皇采齊人鄒衍論終始五德之運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定為水德以十月為歲首朝賀皆自十月朔色尚黒數以六為紀法尚刻以為合五德之數仍用顓帝厯然每遇閏年則閏九月謂之後九月秦年雖用十月為首而時序則從夏令觀史所書曰元年冬十月盖年前十月也夫曰歲首者取陽生之義也冬至建子一陽生得天統蔡邕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隂氣起君道衰故不賀若十二月建丑二陽生得地統正月建寅三陽生得人統皆陽月也故三代逓用之十月建亥乃純隂之月而秦用為正其於三統之義奚取焉閏以歸餘何月不可閏而俱附之九月尤屬悖謬
  秦王子嬰初立即漢元年十月五星聚于東井孟康曰歳星先至四星從歳星也魏高允校漢厯謂太白辰星常附日而行十月日在尾箕昏没於申南而東井方出於寅北二里何得背日而行高允之言是也












  古今律厯考巻九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    明 邢雲路 撰厯代二
  厯代考
  史記律書
  史云六律為萬事根本而於兵械尤所重卒歸於漢文之無議軍天下和樂言律本也又言律厯通五行八正之氣不周風居西北東東壁又東營室至危十月也律中應鐘其於十二子為亥廣莫風居北方東至虚至須女十一月律中黄鐘其於十二子為子十母為壬癸東至牽牛至建星在斗十二月律中大吕其於十二子為丑條風居東北南至箕為正月泰蔟為寅南至尾至心至房明庶風居東方二月夾鐘為卯為甲乙南至氐至亢至角三月姑洗辰清明風居東南維西至軫至翼四月仲吕已西至七星西至張星在張西史誤至注咮也栁鳥咮西近鬼五月蕤賔景風居南午丙丁西至弧狼在井涼風居西南維六月林鐘未北至伐參觜在參上七月夷則申北至濁濁謂之畢至留留即昴八月南呂酉閶闔風居西方庚辛北至胃至婁至奎九月無射戌各有名義焉皆古法也數則黄鐘既云八十一為宮又云八寸七分為宮既又云九寸為黄鐘之宮何自相悖也不知黄鐘之九寸乃九分之寸也九九八十一之九寸為是而八寸七分之説為非黄鐘且然它可知矣其損益相生法數正變之實詳見别簡史記厯書
  按史記厯書云在古厯作於孟春鷄三號鳴三號鳴寅時也謂黄帝調厯以前有上元太初厯等皆以寅為正及顓頊夏后氏亦然惟黄帝及殷周魯厯並以子為正秦用亥正漢興張蒼等雖明習厯論著不成今改夏正其更以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十一月夜半朔旦冬至謂以夜半為旦正北十二無大餘無小餘無大餘無小餘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十二大餘五十四小餘三百四十八大餘五小餘八何也太史公謂月名畢聚畢甲聚子甲子月也日得甲子十一月甲子日夜半甲子時冬至子日為冬至故云正北子位北也謂每歲行周天全度外餘四分度之一以十二辰分之則子年在子丑年在卯寅年在午卯年在酉也十二者歲有十二月若有閏則云十三也無大餘無小餘者甲子朔旦冬至滿甲子除盡朔旦以前無竒日分故無朔之大小餘也又云無大餘無小餘者謂冬至與朔同日時亦無竒日分故無氣之大小餘也曰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大餘五十四者甲寅至乙卯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共三百四十八日日下餘分每年盈六日共合三百五十四日故云大餘五十四小餘三百四十八者每月二十九日下餘分四百九十九以歲十二乗之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盈六日餘三百四十八故每歲加小餘三百四十八為朔之餘也曰大餘五小餘八者以三十二歲之積日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八以日法三十二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八滿甲子去之餘五故曰大餘五餘八故曰小餘八為氣之餘也後倣此如端𫎇單閼為太初二年乙卯歲大餘四十八小餘六百九十六者每歲大餘五十四倍之為一百八滿甲子去之餘四十八每歲小餘三百四十八倍之為六百九十六為朔之餘也大餘十小餘十六者每歲大餘五倍之為十每歲小餘八倍之為十六為氣之餘也如游兆執徐為太初三年丙辰歲大餘十二小餘六百三者謂丙辰前乙卯歲月十三有閏大餘於四十八内應加二十三共為七十一小餘每年三百四十八因有閏加四百九十九為八百四十七以加於六百九十六内共為一千五百四十三滿法九百四十收之盈一日加於大餘七十一内為七十二日滿甲子去之餘十二日仍餘六百三為小餘故曰大餘十二小餘六百三為朔之餘也大餘十五小餘二十四者大餘十加五為十五小餘十六加八為二十四為氣之餘也以歩氣甲寅至丁巳凡四年小餘每年二十五刻四年積百刻成一日故太初四年彊梧大荒落丁巳歲無小餘甲寅至丙子凡二十三年置歲餘五日二十五刻以積年二十三乗之得一百二十日七十五刻滿甲子去之無大餘仍餘七十五刻以日法三十二因之得二十四為小餘故昭帝始元五年太初元年積二十三年游兆困敦丙子歲無大餘小餘二十四以斯歩至元帝建始四年祝犂大荒落之己巳歲莫不皆然此史記歩厯之大較也以授時推太初元年丁丑歲十一月壬子定朔分二十九日七十二刻得癸巳日酉時合朔冬至分五十七日六十四刻得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申時冬至史云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冬至法推丁丑年壬子月癸巳日辛酉時合朔丁丑年壬子月辛酉日丙申時冬至固非至朔同日亦非其年月日時氣既非子則非正北史云氣朔俱無大小餘法推是月朔大餘二十九小餘七十二二十九日氣大餘五十七小餘六十四史云四年無大餘二十三年無小餘者以斗分之四分所累皆非也或解之曰史遷所謂以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者謂七年十一月朔旦冬至無餘分如上古甲寅年甲子月朔旦冬至為起厯之元非謂七年即甲寅也其以太初天漢太始征和以至六十年後建始各年號分配年名之下乃後人以此厯譜附入太史公厯述内非太史公自注也不然太史出於武帝時安能預知六十年後年號而先書於厯述年名之下哉此必後人増益之無疑也斯言誠是矣然漢太初元年十一月朔非子時氣非朔日非至朔同日無餘分以此為得上元則何以解焉班固志太初元年歲在丙子天正後丁丑今以史漢厯年附註於後
  史記  漢書
  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甲寅  丁丑
  端𫎇單閼二年   乙卯  戊寅
  游兆執徐三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四年  丁巳  庚辰
  徒維敦牂天漢元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協洽二年   己未  壬午
  商横涒灘三年   庚申  癸未
  昭陽作噩四年   辛酉  甲申
  横艾淹茂太始元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淵獻二年  癸亥  丙戌
  焉逢困敦三年   甲子  丁亥
  端𫎇赤奮若四年  乙丑  戊子
  游兆攝提格征和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單閼三年   丁卯  庚寅
  徒維執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商横敦牂後元元年 庚午  癸巳
  昭陽協洽二年   辛未  甲午
  横艾涒灘始元元年 壬申  乙未
  尚章作噩二年   癸酉  丙申
  焉逢淹茂三年   甲戌  丁酉
  端𫎇大淵獻四年  乙亥  戊戌
  游兆困敦五年   丙子  己亥
  彊梧赤奮若六年  丁丑  庚子
  徒維攝提格元鳯元年戊寅  辛丑
  祝犂單閼二年   己卯  壬寅
  商横執徐三年   庚辰  癸卯
  昭陽大荒落四年  辛巳  甲辰
  横艾敦牂五年   壬午  乙巳
  尚章協洽六年   癸未  丙午
  焉逢涒灘元平元年 甲申  丁未
  端𫎇作噩本始元年 乙酉  戊申
  游兆閹茂二年   丙戌  己酉
  彊梧大淵獻三年  丁亥  庚戌
  徒維困敦四年   戊子  辛亥
  祝犂赤奮若地節元年己丑  壬子
  商横攝提格二年  庚寅  癸丑
  昭陽單閼三年   辛卯  甲寅
  横艾執徐四年   壬辰  乙卯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癸巳  丙辰
  焉逢敦牂二年   甲午  丁巳
  端𫎇協洽三年   乙未  戊午
  游兆涒灘四年   丙申  己未
  彊梧作噩神雀元年 丁酉  庚申
  徒維淹茂二年   戊戌  辛酉
  祝犂大淵獻三年  己亥  壬戌
  商横困敦四年   庚子  癸亥
  昭陽赤奮若五鳯元年辛丑  甲子
  横艾攝提格二年  壬寅  乙丑
  尚章單閼三年   癸卯  丙寅
  焉逢執徐四年   甲辰  丁卯
  端𫎇大荒落甘露元年乙巳  戊辰
  游兆敦牂二年   丙午  己巳
  彊梧協洽三年   丁未  庚午
  徒維涒灘四年   戊申  辛未
  祝犂作噩黄龍元年 己酉  壬申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庚戌  癸酉
  昭陽大淵獻二年  辛亥  甲戌
  横艾困敦三年   壬子  乙亥
  尚章赤奮若四平  癸丑  丙子
  焉逢攝提格五年  甲寅  丁丑
  端𫎇單閼永光元年 乙卯  戊寅
  游兆執徐二年   丙辰  己卯
  彊梧大荒落三年  丁巳  庚辰
  徒維敦牂四年   戊午  辛巳
  祝犂協洽五年   己未  壬午
  商横涒灘建昭元年 庚申  癸未
  昭陽作噩二年   辛酉  甲申
  横艾閹茂三年   壬戌  乙酉
  尚章大淵獻四年  癸亥  丙戌
  焉逢困敦五年   甲子  丁亥
  端𫎇赤奮若竟寧元年乙丑  戊子
  游兆攝提格建始元年丙寅  己丑
  彊梧單閼二年   丁卯  庚寅
  徒維執徐三年   戊辰  辛卯
  祝犂大荒落四年  己巳  壬辰
  史記天官書云杓𢹂龍角衡殷南斗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隂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大角者其両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註云龍角東方宿為天三門𢹂連殷中也杓北斗之第七星衡第五星魁第一星言昏建用杓指寅夜半建用衡指寅平旦建用魁指寅也帝車乃大帝乗車無所不紀句曲提携也夫曰斗杓𢹂龍角直攝提以建時節而寅月之昏杓指寅方若以為定焉者以故日官定為斗分斗厯歴代因之多失其真不知昏杓指寅漢世則然嗣後天星漸移十二辰昏之杓皆可指非一定也
  又云織女天女孫也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註謂晉灼云太歲在四仲則歲行三宿太歲在四孟四季則歲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歲而周天考周天宿井多至三十三度觜少不及一度歲星之歲行三度二度豈能盡合以故史記歩五緯之率竒零悉差
  史記封禪書云黄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今上戊辰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黄帝時等是日昧爽天子乃郊拜太乙壇其賛饗曰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黄公卿言皇帝郊見是夜有美光及晝黄氣上燭天太史公祠官寛舒等曰神靈之休福祐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大畤壇三歲天子一郊見其秋伐南越告太乙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大一鋒命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次年南越平審如是則氣朔分齊莫神斯日兵家之勝筭協帝之靈筴也然以法歩元鼎五年己巳歲十一月定朔分一十五日八十刻得己卯日戌時合朔冬至分一十五日五十五刻得己卯日未時冬至氣朔同日乃己卯日其辛巳則月三日非冬至亦非朔也漢厯止用一斗分歩平朔而盈縮遲疾俱無所以晦朔常差二日此之類也漢厯云先藉半日名陽厯不藉名隂厯陽厯先朔月生隂厯朔後月生今以初三為朔是朔日月真可生矣彼昏不知則實併至與朔而同歩之三日也吁嗟歩厯之舛亡論已獨柰何漢武以此事天感黄氣之祥協平蠻之吉然則太乙之神非至朔同日亦可降祥而南旗之指即用月三日亦能效靈乎則不可得而解矣
  古今律厯考卷十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一    明 邢雲路 撰歴代三
  歴代考
  前漢律厯志
  虞書云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自伏戲畫八卦卦由數起數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書曰先其祘命本起於黄鐘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厯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其數以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天之中數五為聲地之中數六為律陽唱隂和始於子黄鐘終於亥應鐘黄鐘子為天統林鐘丑為地統太蔟寅為人統以黄鐘九寸之數應八十一章為黄鐘之實以林鐘六寸之數當期之日為林鐘之實以太蔟八寸之數應六十四卦為太蔟之實由是三統相通周流六虚列為十二而律呂和以審度嘉量權衡探𧷤索𨼆鉤深致遠莫不用焉此律厯之大較也然謂以律配厯則可而謂以律起厯厯數之分秒悉生於律則不可詳見别簡漢興張蒼用顓頊厯朔晦月見弦望滿虧多非是至武帝元封七年漢興百二歲矣太史令司馬遷等言厯紀廢壞宜改正朔詔曰黄帝合而不死上矣其以七年為元年復得前厯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歲閼逢攝提格之歲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乃選治厯鄧平等唐都落下閎與焉都分天部而閎運筭轉厯其法以律起厯與鄧平所治同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陽厯不藉名曰隂厯所謂陽厯者先朔月生隂厯者朔而後月廼生平曰陽厯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諸侯王羣臣便宦者淳于陵渠覆太初厯晦朔弦望皆最宻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遂用鄧平厯後元鳯三年張壽王争之以元鳯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起雜𠉀課疏宻治太初第一是非堅定至孝成世劉向子歆作三統厯究其微𣺌以説春秋推法宻要故述焉傳曰元善之長也共養三德為善三統合於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為法十一三之以為實實如法得一黄鐘初九律之首陽之變也因而六之以九為法得林鐘初六呂之首隂之變也皆參天兩地之法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損之皆以九為法九六隂陽夫婦子母之道也律娶妻而呂生子天地之情也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和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太極中央為黄鐘九九自乗八十一為日法為元元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為十成五體以五乗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餘四十九所當用也故蓍以為數以象兩兩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歸竒象閏十九及所據一加之因以再扐兩之是為月法之實如日法得一則一月之日數也三辰交會是以能生吉凶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并終數為十九易窮則變故為閏法參天九兩地十是為會數參天數二十五兩地數三十是為朔望之會以會數乗之則周於朔旦冬至是為會月九會而復元此聖王之重閏也以五位乗會數而朔旦冬至是為章月四分月法以其一乗章月是為中法參閏法為周至以乗月法以減中法而約之則六扐之數為一月之閏月其餘七分此中月相求之術也朔不得中是為閏月言隂陽雖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乗閏法是為統歲三統是為元歲元歲之閏隂陽災三統閏法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隂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隂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隂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隂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是以春秋曰舉正於中又曰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故魯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閏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氣而弗正不履端於始也傳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故三辰合於三統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人統五星合於五行故厯數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三微之統既著而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隂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於六體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變而成卦四營而成易為七十二參三統兩四時相乗之數也參之則得乾之策兩之則得坤之策以陽九九之為六百四十八以隂六六之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隂陽各一卦之微筭策也八之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又八之為六萬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為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然後大成五星會終觸類而長之以乘章歲為二百六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而與日月㑹三會為七百八十七萬九千六百八十而與三統會三統二千三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於太極上元九章歲而六之為法太極上元為實實如法得一一隂一陽各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氣體之數天下之能事畢矣此前漢厯之大較也詳其説謂黄帝合而不死合作也作厯得仙故不死曰復得上元四千六百一十七歲閼逢攝提之甲寅者謂是年復如上古甲寅朔旦冬至如後所謂二十七章之月得朔旦冬至與歲復之説非謂太初元年即甲寅盖是年乃丁丑也上元至太初元年為一元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乃劉攽註云十七歲當作十一歲非是中冬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者建在斗太初冬至在斗故云法以律起厯者乃黄鐘一龠長九寸寸九分以分乗寸積八十一數為日法也曰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者以日法八十一歸四十三得五十三刻○八六四以加於大餘下共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六十四秒為一月之日即今月策也先藉半日名陽厯先朔月生者未朔月先出西方也不藉名隂厯朔後月廼生者朔後月方出西方也鄧平告君先朔月生以朝賀為便重陽為吉也元一而九三之以為法者自子一而後九辰至酉十以三統累乗之是謂九三之法得積萬九千六百八十三也十一三之以為實者自一而後十一辰至寅十二每以三累乘之是謂十一三之法得積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也實如法得一者以法除實為九寸之黄鐘也黄鐘六之以九為法者六九五十四得林鐘五十四也參天兩地者三三而九二三而六參兩之義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損之者三分損益其一也律娶妻黄鐘陽娶林鐘隂呂生子林鐘隂生太蔟陽也日有六甲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也辰有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惟甲寅旬中無子故止五子也以五乗十得五十為大衍之數道據其一為太極虚一不用也止用四十有九以象兩儀兩之得九十八以象三才三之得二百九十四以象四時四之得一千一百七十六以歸竒象閏十九及所據一之太極共二十加之得一千一百九十六又以五歲再閏再扐兩之得二千三百九十二是為月法之實乃推大衍象得月法也如日法八十一得一為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六十四秒即前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所得之月策也并數終為十九盖天數終九地數終十并數十九為歸竒之閏法又名章歲也參天九三九二十七兩地十二十合四十七為會數參天數二十五得七十五兩地數三十得六十合一百三十五為朔望之會以會數乘朔望之會得六千三百四十五是為會月乃二十七章之月數得朔旦冬至日與嵗復也九㑹而復元者以九乗會月即三因統月得五萬七千一百五為元月謂四千六百一十七歲之月數積一百六十八萬六千三百六十日復得甲子朔旦冬至也以五位乗會數得二百三十五而朔旦冬至為章月四分月法得五百九十八為通法以通法乗章月得一十四萬五百三十為中法以三乗閏法得五十七為周至即三章之歲也以周至三乗月法得一十三萬六千三百四十四以減中法餘四千一百八十六是為一象之閏以統法而一得二日七十一刻九十九分○七不盡是六氣六扐三月之閏其餘七分不盡再以三而一六扐之數得九十○刻六十六分為一月之閏也以章月乗月法得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為周天即今歲實以三統乗四時得十二為歲中以章月加閏法得二百五十四為月周以三因會月得一萬九千三十五為統月以閏法乗歲中得二百二十八為章中以日法乗章中得一萬八千四百六十八為統中以三因統中得五萬五千四百四為元中以十乗元中得五十五萬四千四十以減周天餘八千八十為策餘以日法乗閏法得一千五百三十九為統法即統歲以三乗統法得四千六百一十七為元法即元歲也元歲之閏隂陽災盖以三統乗閏法得五十七為災歲初入元百六歲有戹者前元之餘氣也以隂九三百七十四減陽九四百八十為百六為陽九次以陽九百六減陽九四百八十為三百七十四為隂九次六八四百八為陽九次九八七百二為隂七次九八七百二為陽七次七八五百六八八六百四合一千二百易爻七八不變通其數各六百故曰次六百隂五次六百陽五次六八相乗為四百八為隂三又次陽三自百六次至四百八十凡四千六百一十七陽旱災隂水災經歲四千五百六十合災歲五十七與一元終由丁丑遡元歲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謂為得辛巳歲也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自甲子歩厯年得三統元旦之朔日也三微一爻三著三爻二象六爻揲筮之法也參三統得九兩四時得八八九相乗得七十二為乾坤中數三之二百一十六得乾之策兩之一百四十四得坤之策以陽九爻九之為六百四十八以隂六爻六之得四百三十二併之凡一千八十以八卦八之為八千六百四十又八之為六萬九千一百二十以天地倍數再之為十三萬八千二百四十以乗章歲之十九為二百六十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以三會三之為七百八十七萬九千六百八十以三統三之為二千三百六十三萬九千四十而復會於太極上元以九章之歲一百七十一而六因之得一千二十六以除上元餘二萬三千四十為隂陽合數半之各萬一千五百二十為當萬物之數若皆符合矣然率多大謬不然者何也漢以四分度之一為斗分天數與日數齊而日無盈縮月無遲疾止用一平朔歩厯其上推上古朔旦冬至皆逆推得數非其真也以下歩即疎上可知已黄鐘之八十一自黄鐘之數耳於厯何關盖漢以八十一乗諸數而仍以八十一歸之諸數皆一轍也以歩晦朔常差一二日及見朔旦月出西方乃謬謂先藉半日名陽厯以為朝賀吉豈知是日為月三日也不直自欺且欺君矣張壽王雖不知厯然争之則是其推大衍謂以象厯則可謂厯之分秒出於大衍則不可率以大衍諸數碎砌其中以得月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六十四秒使斯數果從大衍出也則易數通神可垂永久而柰何一亡效耶豈知月策之數是以交蝕取之非從大衍來也章月乃十九年二百二十八月及閏七月共二百三十五月豈五因會數所得通法即弦策中法即象限歲中即十二月會月是二十七章統月是八十一章之月元月是二百四十三章之月章中是十九章無閏之月統中是八十一章無閏之月元中是二百四十三章無閏之月統法是八十一章之年數元法是每歲十二月共五萬七千一百五月加閏一千七百一月積一百六十八萬六千三百五十九日二十五刻之數周天以測影取㑹數朔望之會與天地數不相𫎇策餘是五日四分日之一以朔除氣為月閏何必用三章歲之周至乃漢厯不知皆以大衍數穿鑿附會之亦徒勞矣若夫陽九百六之年三統之厯以至復會上元之策皆非的數何則厯家布上元各不同以此知非的也考僖公五年丙寅冬至辛亥一十四刻閏餘二十七日九十七刻是月三十日辛亥日南至二月壬子日合朔非正月辛亥朔旦日南至盖春秋時誤閏十二月遂以正月為閏十二月以正月三十之辛亥日南至誤推後天一日為閏月後正月朔之辛亥日南至乃以二月朔壬子推為正月二日皆非也夫至既非朔矣僖公望雲於禮何居昭公二十年己卯歲冬至戊子八十三刻閏餘二十七日八十三刻經朔五十六日九十九刻是正月庚申日合朔越二十九日戊子日南至二月朔日己丑春秋誤歩固以尚未置閏之故梓慎之言是也詳見春秋考中大都漢厯天日同周氣朔無盈縮遲疾但以日法歸周天得六千九百三十九日七五三○八六四二為積日章歲而一得歲實章月而一得月策統月除周天亦得月策以歩交轉日法乗月周得二萬五百七十四以歸周天得二十七日三二為交終轉終疎略殊甚則何怪乎亡一之合計推上元歲起甲戌日起甲子積一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筭以四千六百一十七為一元計三十一元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分日之三百八十五為歲餘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為朔餘推是歲丁丑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詳其法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萬三千一百二十七筭積八百四億五千四百五十四萬九千二百四十以統法一千五百三十九而一得五千二百二十七萬七千一百六十日以紀法去之無餘分置前積數以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除之餘三千三百六十三萬四千八百四十五為月數以閏法十九而一得一百七十七萬二百二十五月無餘分故曰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以授時法推太初元年距元辛巳積一千三百八十五年積日五十萬五千四百九十七日四十一刻以減氣應餘以紀法去之餘二日三十五刻九十三分以減紀法餘五十七日六十四刻命甲子筭外得辛酉日六十四刻是十一月二十九日申時冬至太初後天二日有餘授時閏餘二十七日四十七刻經朔三十日一十六刻十一月朔甲午歩至次月朔甲子然非冬至也太初既非至朔同日又非其月日時一謬百謬則上以歩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朔旦冬至以來下至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諸冬至無一之不差也又以太初校授時辛巳置周天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以距積年乗之得七億七千七百九十七萬四千八十以統法一千五百三十九而一得五十萬五千五百六日二十二刻四十八分以紀法去之餘六日二十二刻四十八分命甲子筭外得庚午日二十二刻冬至太初校授時己未六刻後天一十一日一十六刻四十八分以太初校授時經朔閏餘二十六日四十二刻五十七分以冬至六十六日二二四八減之餘三十九日七十九刻九十分以授時經朔減之餘四日九十四刻四十分乃太初後天四日九十四刻四十分夫氣至差一十一日朔至差五日有數在焉鄧平劉歆其何説之辭三統五星厯
  按太初元年推木星統母以木三金四相乗為十二是為歲星小周小周乗巛坤字策一百四十四為一千七百二十八是為歲星歲數以歲中十二即一歲十二月乗歲數得二萬七百三十六為見中分以星行率一百四十五減歲數餘一千五百八十三為見中法即星見數以見中法除見中分得十三為積中餘一百五十七為中餘以歲閏七即十九年七閏因歲數得一萬二千九十六為見閏分以章歲十九乗中餘得二千九百八十三併見閏分得一萬五千七十九為月餘以章歲十九乗見中法得三萬七十七為見月法以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乗見中法得七百三十萬八千七百一十一為見中日法以統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乗見中法得二百四十三萬六千二百三十七為見月日法積中即積月十三如是月餘滿見月法收之併積月下
  推金星以金四火二相乗為八又以火二乗之為十六而小復小復十六乗乾策二百一十六為三千四百五十六是為太白歲數以歲中乗歲數得四萬一千四百七十二為見中分以星行率一千二百九十五減歲數餘二千一百六十一為見中法以見中法除見中分得十九為積中餘四百一十三為中餘以歲閏因歲數得二萬四千一百九十二為見閏分以章歲乗中餘得七千八百四十七併見閏分得三萬二千三十九為月餘以章歲乗見中法得四萬一千五十九為見月法以晨為東數九乗歲數得三萬一千一百四并東九西七十六為法而一得一千九百四十四為金星晨見歲數以歲中十二乗之得二萬三千三百二十八為晨中分以見中法除晨中分得十為晨積中餘一千七百一十八為晨中餘以晨中分減見中分餘一萬八千一百四十四為夕中分以見中法除夕中分得八為夕積中餘八百五十六為夕中餘以歲周因晨見歲數得一萬三千六百八為晨閏分以章歲乗晨中餘得三萬二千六百四十二併晨閏分得四萬六千二百五十以見月法取之得一加前晨積中得十一為晨積月餘五千一百九十一為晨月餘以晨閏分減見閏分餘一萬三百八十四為夕閏分以章歲乗夕中餘得一萬六千二百六十四併夕閏分得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不滿見月法為夕月餘夕積中八即積月以元法乗見中法得九百九十七萬七千三百三十七為見中日法以統法乗見中法得三百三十二萬五千七百七十九為見月日法推土星以土五木三相乗為十五合經緯即倍之為三十是為鎮星小周以小周乗坤策為四千三百二十是為鎮星歲數以歲中乗歲數得五萬一千八百四十為見中分以星行率一百四十五減歲數餘四千一百七十五為見中法以見中法除見中分得十二為積中餘一千七百四十為中餘以歲閏因歲數得三萬二百四十為見閏分以章歲乗見中法得七萬九千三百二十五為見月法以章歲乗中餘得三萬三千六十併見閏分得六萬三千三百不滿見月法即為月餘積月十二即積中以元法乗見中法得一千九百二十七萬五千九百七十五為見中日法以統法乗見中法得六百四十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五為見月日法
  推火星火經特成故二歲而過初過初者二歲一周天也自火二特成倍之至三十二倍六十四歲而小周以小周乗乾策則太陽大周為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是為熒惑歲數以歲中乗歲數得一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為見中分以星行率七千三百五十五減歲數餘六千四百六十九為見中法以見中法取除見中分得一十五為積中餘四千一百六十三為中餘以歲閏因歲數得九萬六千七百六十八為見閏分以章歲乗見中法得一十二萬二千九百一十一為見月法以章歲乗中餘得七萬九千九十七併見閏分得一十七萬五千八百六十五以見月法取之得一加前積中得二十六為積月餘五萬二千九百五十四為月餘以元法乗見中法得二千九百八十六萬七千三百七十三為見中日法以統法乗見中法得九百九十五萬五千七百九十一為見月日法
  推水星水經特成故一歲而及初及初者歲一周天也自水一特成累加之至六十四而小復以小復乗坤策則太隂大周為九千二百一十六是為辰星歲數以歲中乗歲數得一十一萬五百九十二為見中分以見中法二萬九千四十一除見中分得三為積中餘二萬三千四百六十九為中餘以歲閏乗歲數得六萬四千五百一十二為見閏分以章歲乗見中法得五十五萬一千七百七十九為見月法以章歲乗中餘得四十四萬五千九百一十一併見閏分得五十一萬四百二十三為月餘不盈見月法故積月三以東九乗歲數得八萬二千九百四十四為實以東九西七併之得十六為法而一得五千一百八十四為晨歲數以歲中乗晨歲數得六萬二千二百八為晨中分以見中法除晨中分得二為晨積中餘四千一百二十六為晨中餘以晨中分減見中分餘四萬八千二百八十四為夕中分以見中法除夕中分得一為夕積中餘一萬九千三百四十三為夕中餘以閏法乗晨歲數得三萬六千二百八十八為晨閏分以章歲乗中餘得七萬八千三百九十四併晨閏分得一十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二不盈見月法為晨月餘晨積中即晨積月二以晨閏分減見閏分餘二萬八千二百二十四為夕閏分以積月三月餘五十一萬四百二十三減晨積月二月餘一十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二餘一為積月月餘三十九萬五千七百四十一為夕月餘以元法乗見中法得一億三千四百八萬二千二百九十七為見中日法以統法乘見中法得四千四百六十九萬四千九十九為見月日法五勝相乘生小周以乗乾坤之策為大周如金克木乘為木小周以乘坤策為大周也諸志並有小大周由入元之年不同也五星行星率乃其日行之數如木星行星三十三度三百三十三萬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故曰星行率一百四十五是也五星行星率其詳見前漢志中
  五星俱以三統三因各五星歲數以周天乗之得積日以各星見中日法而一得各星周日如木星三因木星歲數一千七百二十八得五千一百八十四以周天五十六萬二千一百二十乗之得二十九億一千四百三萬八十為木星積日以木星見中日法七百三十萬八千七百一十一而一得木星壹見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萬三千一百二分仍以見中日法再除日下五百一十六萬三千一百二分得七十刻六十四分三一不盡是為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七十刻六十四分三十一秒不盡也金土火水四星倣此
  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七十刻六十四分三一金星周日五百八十四日一十二刻九十八分二九土星周日三百七十七日九十三刻五十四分九七火星周日七百八十日五十三刻八十分五三
  水星周日一百一十五日九十一刻一分
  右五星所得見中日法以歩星周而設若見月日法則以歩月也然歩月之法不若徑以月策歩之為便見月日法不用可也以太初五星校授時木星每歲少授時一十七刻三十六分火星多授時六十刻九十分土星少授時一十五刻六十二分金星多授時二十二刻七十二分水星多授時三刻四十一分太初五星雖有伏見遲疾留逆而無盈縮則隨歩隨差何以上合天道大都前漢厯歩氣朔歩五緯率以大衍五行三統之數零收碎砌强合天數比至隨歩隨差隨差隨摭厯自厯天自天失天愈逺而總於大衍五行三統之數無豫也及查大衍諸數出周易鑿度四分之說乃後人偽為之漢人援以治厯以致氣朔淆亂數百年不明古議云由漢以來厯太初為第一余議云從古以來厯最疎者太初為第一




  古今律厯考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二   眀 邢雲路 撰厯代四
  厯代考
  後漢律厯志
  漢興北平侯張蒼首正律孝武置協律官元始中劉歆典領鐘律班固取以為志然率多古法也至元帝時郎中京房字君眀對言受學故小黄令焦延夀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陽下生隂隂上生陽終於中呂而十二律畢矣中呂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事而六十律畢矣房謂竹聲不可調度乃作準定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無何京房坐棄市律與準皆廢夫古律五音十二律自帝舜言之後泠州鳩傳之管子發明之所由來舊矣京房乃於十二律之外自執始去滅至分鳥南事凡演為四十八律厥名厥義不知出何故實且每律統五統四統三不一亦有隔九相生者其三分損益不盡之算或棄或増乖戾無次抑又何也豈焦氏之法乎非耶焦延夀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焦氏𨼆身自保使道可亡身焦胡不亡乃焦氏逆知京必亡者知京所用非其道也房得焦氏之道而謬用其道觀其歩天不眀晦朔誤為朓昃妄附肅舒事應然則何譸不幻何假不作執始諸名準絃諸數皆京房鑿空之為也焦氏前知知足以殺其身而已矣
  其論候氣謂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鐘律效則和否則占引易緯云冬至人主不出宫寢兵從樂五日擊黄鐘之磬公卿大夫列士之意得則隂陽之晷如度數夏至之日如冬至之禮冬至之日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晷晷如度者其歲美人民和順晷不如度者則歲惡人民多譌言政令為之不平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一尺則日食退一尺則月食月食則正臣下之行日食則正人主之道斯言非也候氣之法原出不經易緯乃後人所作偽書其說皆非是蓋冬至之景午景也如其度者乃午正初刻冬至也若前少後多為減差則冬至在午前前多後少為加差則冬至在午後無論午前午後但非午正初刻冬至者午景俱退而短殊無進而長之理冬至八尺表日晷退不過寸許亦無退一尺者至進分釐亦無况進一尺乎易緯並不知測晷為何事而鑿空妄言以欺人且附之以吉凶徵應載在史冊流傳至今幾何而不迷亂後人之耳目也
  太初三統厯行百餘年厯稱後天朔或在晦月見至元和失天益遠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而厯以為牽牛中星差天五度晦朔弦望差天一日先立春一日以折獄斷大刑於氣已迕而望平和厯時之義蓋亦遠矣章帝知其謬故召治厯編訢李梵改行四分以遵於堯以順孔聖奉天之文訢梵以十一月當先大諸臣謂當先小不知月之大小隨月而定豈有十一月先大先小之說四分與三統皆用斗分二十五刻其失則均惡在其為遵堯順孔奉天也
  賈逵論厯謂以太初厯考漢初盡太初元年日朔二十三事共十七得朔四得晦二得二日新厯七得朔十四得晦二得三日以太初厯考太初元年更始二年二十四事十四得朔十得晦新厯十六得朔七得二日一得晦以太初厯考建武元年永元元年二十三事五得朔十八得晦新厯十七得朔三得晦三得三日又以新厯考春秋二十四事失不中者二十三事天道參差不齊必有餘又有長短不可以等齊故保乾圗䜟云三百年斗厯改憲又謂黄道度日月弦望多近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與日月同夫以三統四分治厯俱大半不得朔而以授時治春秋與漢厯則亡一之不朔則豈有天道長短不齊之理又何必三百年即一改耶黄赤道不同而系於一機以赤道變黄道百世可知者也永元霍融論厯謂漏刻率九日増減一刻不與天相應夫漏刻自今日午正初刻至明日午正初刻均分百刻定為的數而天日之行乃以刻定之均分十二時子午昏明隨日而驗則漏刻之中何必有增減之差與天不相應也
  延光論厯太初晦月見西方食不與天相應四分復謬不可施行謂三大二小皆疏遠其言俱是
  漢安邊韶論太初厯以乾鑿度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為日法四分厯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為周天復得庚申著於圖讖其元則上統開闢其數則復古四分宜詔舉行不知乾坤鑿度有眞有贗庖犧先文軒轅演籕蒼頡所修者眞也周易附於後述孔子言者乃後人書之不得為先文贗也觀其載孔子之言曰厯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為一歲七十六為一紀日法二十九日與八十一分日四十三以歩至坼當日者而易一大周一歲之周以卦用事六爻六日一日天王諸侯二日大夫三日卿四日三公五日辟六日宗廟而又歸於符録圖讖之說詳其術四分度之一四年積一日故云四分七十六乃四章歲為一紀名為蔀法積日二十九以八十一分除日之四十三得五十三刻八分六十四秒零以加於二十九日下共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六十四秒乃太初厯之朔實四章之月九百一十二及閏月二十八共九百四十為蔀積月以蔀法乘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得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為蔀積日為一紀以二十乘蔀法得積歲千五百二十以二十乘蔀月得積月萬八千八百以二十乘蔀日得積日五十五萬五千一百八十為一蔀首更置一紀之蔀日以六十四乘之得積日百七十七萬六千五百七十六又以六十乘蔀首三十二得積蔀首百九十二以二十乘之得積紀三千八百四十紀又云紀數以七十六乘紀數得積歲二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以三十二除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謂卦當歲者積歲每歲十二月并章月七得三百六十萬九千六百其中十萬七千五百二十月者閏也以三百八十四爻除前積月之數得九千四百周謂爻當月者以四分朔實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五十一秒乘積月得積日萬六百五十九萬四千五百六十日以萬一千五百二十坼除之得九千二百五十三周謂坼當日者而易一大周此其術皆四分厯之法也夫乾坤鑿度謂為孔子發明伏羲文王之道也使果出於孔子之口定為厯本則宜毫髪無差古今不易者然而四分之法其術甚疎以之制厯十失其九一跬歩不可行豈以羲文而有是道豈以孔子而為是言其為贗書眀甚或者即治四分厯諸人假作聖言以實巳偽未可知也至於卦氣圗䜟之說尤屬悖謬一日諸侯二日大夫取何名義後之厯家不知亦收之厯數贅矣孔子立言眀白簡易論語易傳不啻詳言何無一言及符錄圗䜟自此偽書一行章帝遂深信其說謂上統開闢復古四分合赤九㑹昌之䜟奏可施行豈知演紀上元復得庚申開闢之歲乃自下逆推演至厯元各厯家俱有之非其眞也堯咨羲和苐云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舉成數而言何嘗有四分度之一之說漢人遂定為二十五刻悖也甚矣
  熹平馮光陳晃論厯謂厯元不正故妖民叛冦益州盗賊相續為厯用甲寅為元而用庚申圖緯無以庚為元者蔡邕議光晃所據殷厯元也孝武用丁丑孝章用庚申宻於太初是新元效也二說皆非厯元乃自下逆推之數非其眞也於叛賊何豫丁丑庚申二者皆四分法新元亦不效
  漢人論本初元年天以十二月食厯以後年正月於是始差以法推質帝本初元年丙戌歲十二月不食次年桓帝建和元年丁亥歲正月辛亥朔卯時日食載在簡冊可考也以此例漢人論蝕之失
  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者蓋漢冬至日躔在斗右轉而牛而女以次周天今萬厯年日躔在箕去古未遠其行猶昔若久之則天日漸逺凡四陸皆可冬厯四時皆可北陸非一定也四分厯日發其端周而為歲然其景不復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復初是則日行之終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為歲之日數日日行一度亦為天度日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復㑹於端是則月行之終也以日周除月周得一歲周天之數以日一周減之餘十二十九分之七則月行過周及日行之數也為一歲之月以除一歲日為一月之數月之餘分積滿其法得一月月成則其歲月大四時推移故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無中者為閏月中之始日節與中為二十四氣以除一歲日為一氣之日數也其分積而成日為没并歲氣之分如法為一歲没没分於終中中終於冬至冬至之分積如其法得一日四嵗而終月分成閏閏七而盡其嵗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盡四之俱終名之曰蔀以一嵗日乘之為蔀日之數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復其初是以二十蔀為紀紀嵗青龍未終三終歲後復青龍為元此其術也詳其術謂四分者二十五刻也周歲其景不復四周成一日無餘分則景復初仍子正初刻四為日法以四除千四百六十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為歲之日數亦為周天日日行一度與天度同日行十九周為一章名章法亦名章歲一章之月二百三十五加章歲共二百五十四乃月行二百五十四周亦云月㑹復㑹於端是為月行之終也以日周十九除月周二百五十四餘十三日十九分日之七再以十九歸其七共得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四秒二十分為月平行度以日一周減前十三餘十二日十九分日之七為一歲之月十二月以十二月除一歲之日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得三十日四十三刻七十五分為一月惟三十日故其月大以十二月乘三十日四十三刻七十五分即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一歲周天之數也十二中者十二中氣月無中氣則閏十二節十二中併為二十四氣以除一歲之日得一十五日二十一刻八十七分五十秒為一氣䇿若以日法四乘二十四氣得九十六以除周天一千四百六十一亦得氣䇿若先除十五日餘二十一為没數亦云没法倍没數得四十二為中法七因没法得一百四十七為章閏八因没法得一百六十八為日餘一歲之没成日餘二十五刻為一歲没四歳無餘分以十九年七閏共二百三十五為章月以四因章月得一千一十六為月周以三歸歲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得一百二十一日七十五刻以四因之得四百八十七為通法以章月乘周天一千四百六十一得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三十五為大周置十九年共六千九百三十九日七十五刻以章月而一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分五十一秒為月䇿再置一章之月以月㑹二百五十四而一得二十七日三十二刻一十八分為交終以二十三食而復既為食法二十三置三九二十七以五因之得一百三十五為月數以二食法四十六乘章月得一千八十一為食數以蔀法乘月數得一萬二百六十為蔀㑹率以二十歸蔀㑹率得五百一十三為蔀㑹即二十七章之歲數故又曰歲數以日法因蔀㑹率得四萬一千四十為元㑹總計章法十九年章月二百三十五月章日六千九百三十九日七十五刻蔀法七十六年蔀月九百四十月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日紀法一千五百二十年紀月一萬八千八百月紀日五十五萬五千一百八十日元法四千五百六十年元月五萬六千四百月元日一百六十六萬五千五百四十日蓋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即八十章太初八十一章今八十章三紀為一元故曰歲首至也月首朔也至朔同日謂之章閏七而盡同在日首謂之蔀章首分盡四之俱終蔀終六旬謂之紀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復其初歲朔又復謂之元紀青龍未終三終歲復青龍甲寅其數詳矣然總之皆四分法也天日同度其元已差天正月大其說悖理氣朔交轉各有差盈縮遲疾各有率而四分不知一概以二十五刻齊之至於日食之數禀於盈縮與遲疾者而四分以食法食數取則何怪乎亡一之合也其失悉與太初同
  四分厯演紀上元章帝元和二年乙酉歲距元積年九千三百六十五以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乘之得三百四十二萬五百六十六日二十五刻得庚寅卯正初刻冬至以授時上推是年冬至分二十三日五十九刻四十八分得丁亥未正一刻冬至四分厯較授時後天三日曰演紀云者以自立之法推求往古生數之始七政同度世代綿遠馴積其數至踰億萬後人厭其布算繁多互相推考斷截其數而增損日法以為得改憲之術此厯代積年日法所以不同也昔人謂建厯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自黃帝立元用辛卯顓頊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漢初承秦用乙卯武帝用丁丑章帝用乙酉以上得庚申後諸厯轉相祖述共七十八家未有舍此而能成者使立元果眞積年日法果確以推天歩誰曰不可而乃非其然也四分之誤尤甚
  四分厯推木星周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四刻五十九分火星周七百七十九日五十三刻二十三分土星周三百七十八日五刻九十四分金星周五百八十四日二刻四十一分水星周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八刻一十三分以較授時木星少三刻四十一分火星少三十九刻六十七分土星少三刻二十二分金星多一十二刻一十五分水星多五十三分且四分厯與太初厯雖有遲疾無遲疾差度况無盈縮及盈縮差度止用一平朔歩筭所以五星伏見非失之先則失之後朔無盈縮遲疾則日食或失之先或失之後皆非也



  古今律厯考卷十二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三   明 邢雲路 撰歴代五
  歴代考
  晉書
  晉書云傳稱黃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嶰谷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鐘之宫又云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周禮太師掌六律六呂以辯隂陽之聲及景王問律於泠州鳩其對六律六間甚悉至呂不韋言黃鐘之宮律之本也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後代之言音律者多宗此說洎司馬遷作律書九三之為黃鐘之法參之十二辰為黃鐘之實實如法得黄鐘之律九寸上下相生隂陽得所班固律與馬遷同元帝時京房則作六十律嚴嵩傳之莫能為準蓋古典及今音家所用六十律者無施於樂惟以五聲十二律還相為宮之法制六孔十二笛有一定調故諸絃歌皆從笛為正於遷固所生分寸數皆倍焉餘則竝同斯則泠州鳩所謂六間之道賛助之法也已上諸說其論樂詳矣獨其所云黃帝以三寸九分為黃鐘則呂覽之誤文未可信也蓋冬至一陽來復根株黃泉之下其管必長其氣乃動故其音渾渾然濁泠州鳩於黃鐘名之為一謂為宣養六氣九德也曰宣養則初出尚微養之而已由是第之乃二曰太蔟謂為賛陽出滯然後次之姑洗至應鐘而極以漸宣布散越和展秀利其釋名各異焉若黃鐘遽短而清則泠州鳩何以始名宣養次乃出滯卒方散利耶夫亦焉有宣養之初即輕清而散利之後反重濁耶故管子曰宮聲如牛鳴窖中正狀其濁也况黃鐘九寸上下相生三分損益其數乃符若黃鐘三寸九分則宜用何術歩算也泠州鳩管子去古未遠相傳必眞而晉人誤信三寸九分之說使後之疑者遂縁此生議其無謂甚矣晉書又云黃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曰尺則與九寸相近與三寸九分懸絶既而魏晉製律則皆遵黃鐘九寸之法無異術夫一人也忽然曰黃帝黃鐘三寸九分又忽然曰黄帝黃鐘長尺又忽然背黃帝仍用九寸為黃鐘何言行之不相顧也
  晉書論劉歆造三統厯以說左傳辯而非實班固惑之采以為志是編訢改行四分七十餘年儀式乃備非蓋三統四分其失均也
  漢靈帝光和中命㑹稽東部尉劉洪同蔡邕共修律厯漢厯三統四分皆四分之一餘分太强劉洪始覺冬至後天乃減歲餘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十五為斗分考冬至日日在斗二十二度又創制日行遲速兼考月行隂陽交錯於黃道表裏日行黃道於赤道宿度復進有退作乾象厯鄭𤣥受其法加以註釋司馬彪因之以繼班史云詳其術乾象演紀上元己丑以來至建安十一年積七千三百七十八年得丙戌歲以五百八十九年為紀法乃三十一章之年也計二百六十一年差一日一紀差二日二十五刻有奇以減一紀五百八十九年所積四分度之一之日一百四十七日二十五刻餘一百四十五日為斗分以紀法乘三百六十五日得二十一萬四千九百八十五日加斗分一百四十五日共得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日為周天以紀法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六十一分八十秒為歲實以紀月七千二百八十五歸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四十秒為朔實以周日法五千九百六十九除厯周天一十六萬四千四百六十六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三十三分五十九秒為轉終以日周七千八百七十四歸周天得二十七日三十二刻一十五分六十四秒為交終交終較授時多十刻九十分計十年多十四日距交□逺以課虧蝕不效矣乾象木星周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一分火星周七百七十九日四十八刻四十八分土星周三百七十八日八刻金星周五百八十四日二刻一十四分水星周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八刻二十九分各有不同查五星歴代各不同總之皆未得其精即授時亦然所以至今五星多有乖失必也觀象儀度另立差法乃得其眞固有待而為也洪以五歸周天為通法以五歸紀月為日法以日法除通法得朔實則日法通法所宜用也然日法宜千四百五十七而厯四百五十七少千通法宜四萬三千二十八而厯四萬三千二十六少二又周天宜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而厯二十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多十章月宜二百三十五而厯二百四十五多十何也我知其故矣日法少千周天多十章月多十皆史書誤刻也即後推五星日法千四百五十七周天二十一萬五千一百三十章月二百三十五皆正知前誤刻非洪之差也至於通法宜餘八而卻六者以紀月除周天數尚少以推月策之分秒為眞至於五歸其數多則月策之分秒積實而上不無稍多故洪去其二亦權宜之術耳不則以紀月歸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四十秒以五歸之紀月歸五歸之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一十九分一十四秒較前分多矣故減通法之二為是也大都三統四分皆不知斗分之太多洪覺而減之漢厯無日月盈縮遲疾洪仰觀黃赤表裏隂陽交錯創立盈縮損益之數以合天歩雖其分數不無少差然以千古不明之竅自洪始發之使後人循此推測漸詣其精如晦始明如夢斯醒則洪之功大矣所惜者第於漢歴之先大餘後小餘滿法上加歲月一换其𤨏屑之狀仍舊貫未霍然釐去之為缺也
  魏文帝黃初中韓翊以為乾象減斗分太過造黃初厯以四千八百八十三為紀法千二百五十為斗分其所校厯更相是非無時而決徐岳議韓翊用洪法小益斗分至於日蝕有不盡效夫以黃初二年六月二十七日戊辰加時未日蝕乾象術加時申半强於消息就加未黃初以為加辛强乾象後天一辰半强為近黃初二辰半為遠消息與天近今以授時考之是年七月戊辰朔未時日蝕非六月二十七日查晉志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月食則初一己巳此之戊辰乃六月二十九晦或九字誤為七也岳議三年正月丙寅朔加時申十一月二十九日庚寅晦加時申皆食黃初乾象各遠近異授時則正月丙寅朔午十二月庚申朔未非正月丙寅之申亦非十一月庚寅晦也蓋二厯交終疎所以課日不效其所歩五星尤疎
  魏尚書郎楊偉表稱漢厯疏闊臣考驗天路更建宻厯以大呂之月為歲首以建子之月為厯初漢武改元太初因名太初厯今改元景初宜曰景初厯臣之所建景初厯法數則約要施用則近宻治之則省功學之則易知雖復使研桑心算𨽻首運籌重黎司晷羲和察景以考天路歩驗日月究極精微盡術數之極者皆未能並臣如此之妙也是以累代厯數皆疏而不宻自黃帝以來常改革不巳壬辰元以來至景初元年丁巳歲四千四十六算止此元以天正建子黃鐘之月為厯初元首之歲夜半甲子朔旦冬至詳其術演紀上元壬辰以來至景初元年積四千四十六年得丁巳歲以萬一千五十八為一元乃六紀之年也以千八百四十三為一紀乃九十七章之年也計三百二十年有奇差一日一紀差五日七十五刻以減一紀千八百四十三年所積四分度之一之日四百六十七日七十五刻餘四百五十五日為斗分以紀法乘三百六十五日得六十七萬二千六百九十五日加斗分四百五十五日共得六十七萬三千一百五十日為周天以紀法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六十八分八十秒為歲實以一紀之月二萬二千七百九十五月歸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八秒為朔實五歸周天得十三萬四千六百三十為通數五歸紀月得四千五百五十九為日法若以日法歸通數亦得朔實以紀法併一紀之月得二萬四千六百三十八為月周以日法除通周十二萬五千六百二十一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五分五秒爲轉終以月周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三十二刻一十六分一十七秒為交終以較授時亦計十年多十四日其課蝕不效同景初木星周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四刻七十九分火星周七百八十日八十三刻三十三分土星周三百七十八日九刻六十三分金星周五百八十四日八刻八十六分水星周一百一十五日七十八刻六分是五星較各厯分數亦各不同以待更而後定者夫楊偉謂漢厯疏闊自稱厯宻雖重黎羲和復出皆未能如己之妙則宜有奇籌宻布度越前人也乃其術盡皆劉洪之故法特别立一名耳漫改斗分反增歲餘以布諸法亦何益也偉以日道表裏交㑹遲疾添於紀首而不知洪之盈縮遲疾進退損益已有之矣其月食表裏所在則即洪之黃道去極也至於以建丑為正改其年三月為孟夏四月尤屬無謂三年帝崩乃復用夏正其劉氏在蜀仍漢四分厯吳常侍王蕃以洪術精妙制儀象故孫氏用乾象厯至吳亡晉武帝泰始元年因魏之景初厯改名泰始厯然即一厯也大都黃初已後改作厯術皆斟酌乾象所減斗分朔餘月行隂陽遲疾以求折衷洪術為後代推歩之師表云
  晉劉智推三百年斗厯改憲以為四分法三百年減一日以百五十為度法三十七為斗分皆屬浮說杜預著春秋長厯謂天行不一宜改憲以從乃作乾度厯其術合日行四分數而微增月術用三百年改憲之意以較古厯日蝕微勝然而四分之法三百年改憲之說非通論也至穆帝永和八年王朔之造通厯以甲子為上元積九萬七千年以四千八百八十三為紀法千三百五為斗分施行亦不協
  後秦姚興時當孝武太元九年甲申歲天水姜岌造三紀甲子元厯其畧言春秋日蝕與殷厯魯厯皆不應服䖍解傳用太極上元太極上元乃漢三統厯難施於春秋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朔日蝕應在此月非再失閏劉歆厯日蝕多在二日因附五行傳著朓昃之說不曰厯失天而反寃天也杜預論所傅七厯非時王之術爲是皆斗分疏也斗分殷四分一三統一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乾象五百八十九分之一百四十五景初一千八百四十三分之四百五十五殷斗分麤故不施於今乾象斗分細故不通於古景初斗分雖在麤細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課蝕不效今治新厯以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為斗分日在斗十七度以考春秋三十六蝕正朔者二十五蝕二日者二蝕改者二誤者五春秋至今一千餘歲蝕多在朔豈三百歲斗厯改憲者乎甲子上元以來至魯隱元年己未歲凡八萬二千七百三十六至晉孝武太元九年甲申歲凡八萬三千八百四十一算乃作三紀厯斯岌所言皆是足破前古之疑獨其所考春秋日蝕尚有蝕二日者二以授時考之則皆朔也蓋岌已得其十之七八至授時則益精耳
  姜岌三紀厯以一百二十九章之歲二千四百五十一為紀法以三紀之歲七千三百五十三為元法三紀為元故曰三紀厯岌定以三百一十六年有奇差一日一紀差七日七十五刻以減一紀二千四百五十一年所積四分度之一之日六百一十二日七十五刻餘六百五日為斗分以紀法乘三百六十五日得八十九萬四千六百一十五日加斗分六百五日共得八十九萬五千二百二十日為周天以紀法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六十八分三十八秒為歲實以百二十九章乘章月二百三十五得三萬三百一十五為紀月以紀月歸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五秒為朔實五歸紀月得六千六十三為日法五歸周天得一十七萬九千四十四為通數以日法除通數亦得朔實以日法除通周十六萬七千六十三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五分一十秒為轉終以月周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六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三十二刻一十六分一十三秒為交終且紀月周天自足用矣焉用五歸相仍不易不知其何故也岌之厯較前爲詳而交終之多則與景初同於五星亦未見考正其最切者則以月蝕檢日宿度所在為厯術者宗焉又著渾天論以歩日於黄道駁前儒之失竝得其中獨柰何其厯未見之施行也五歸紀月周天之類有何取義不過亂其端緒使人莫測厯家専務此術後來者益多甚有千萬其乘除者











  古今律厯考巻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巻十四   明 邢雲路 撰歴代六
  歴代考
  宋書
  宋書論京房增律引伸中呂上生執始下生至於南事為六十律竟復不合彌益其疎劉歆三統厯疏闊揚雄心惑其説采為太𤣥班固謂之最密著於漢志為不知而妄言其説皆是
  宋髙祖頗好厯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私撰新法元嘉二十年上表云月盈則蝕必當其衝以月推日則躔次可知堯典仲夏星火今季夏火中堯仲秋星虚今季秋虚中爾來二千七百餘年所差二十七八度則堯冬至日在須女十度左右也漢太初冬至在牽牛初漢四分及魏景初同在斗二十一臣以月蝕檢之則景初之冬至應在斗十七又以土圭測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餘然則今之冬至在斗干三四矣詔令以月蝕檢土圭測悉如承天所上奏二十二年普用元嘉厯詔可
  元嘉厯以上元庚辰至元嘉二十年癸未五千七百三年算外以一百九十二章積三千六百四十八年為元法以三十二章積六百八年為紀法以紀月七千五百二十十得一七百五十二為日法以紀法除通數二萬二千二百七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六七一為歲實以日法除通數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八五為朔實以日法除通周二萬七百二十一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二一為轉終以月周四千六十四除周天十一萬一千三十五得二十七日三十二刻一六○四為交終五星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七刻二五火周日七百七十九日七十五刻九二土周日三百七十八日七刻九七金周日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五刻七三水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六刻九八各有不同是厯較前頗宻其測晷漏刻綽有規則
  祖冲之字文遠范陽遒人也稽古有機思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製厯比古十一家為宻冲之以為尚疎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世祖孝武帝令朝士善厯者難之不能屈其術以舊章法十九歲七閏經二百年輒差一日乃改章法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閏推上元甲子至宋大明七年癸卯五萬一千九百三十九算外元法五十九萬二千三百六十五乃十五紀之年也紀法三萬九千四百九十一乃一百一章之年也章歲三百九十一章閏一百四十四蓋三百九十一年有一百四十四閏故以是定章歲章閏章月四千八百三十六蓋一章三百九十一年每年十二月凡四千六百九十二月加一百四十四閏月共四千八百三十六月故以是定章月周天一千四百四十二萬三千八百四日是一紀之日也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者以一百一乘章月得四十八萬八千四百三十六以一百二十四而一得三千九百三十九為日法也月法一十一萬六千三百二十一者以一百二十四除周天得數為月法也以紀法除周天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八一四為歲實以日法除月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一為朔實以通法二萬六千三百七十七除通周七十二萬六千八百一十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八七為轉終以通法除㑹周七十一萬七千七百七十七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三為交終五星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九刻二九火周日七百八十日三刻○七土周日三百七十八日六刻九四金周日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三刻○八水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六各有不同已前交終疎至冲之始宻已後諸厯雖立法各異率皆從大明厯出則冲之之長也柰何中郎將戴法興反覆數千言辯冲之非是悉屬乖謬蓋其時法興佞倖為世祖所寵天下畏其權無敢異議論者皆附之唯中書舍人巢尚之是冲之之術執據宜用上欲用冲之新法時大明八年也故須明年改元因此改厯未及施行而宫車晏駕矣至梁天監初子暅之更修之於是始行焉宋何承天祖冲之立嵗差法損嵗餘益天周以正日躔尤為卓絶
  魏書
  魏肅宗孝明帝神龜初集張龍祥等九家厯合為一厯以李業興為主改元正光名正光厯正光三年冬十一月頒行之以壬子元至正光三年積十六萬七千七百五十算外得壬寅嵗以五百五年為章嵗以十九章而一凡二十六章五七九以七閏因之應閏一百六十八月為章閏以加於嵗中五百五年每年十二月凡六千六十月内共六千二百四十六月為章月十二章六千六十年為一蔀十蔀六萬六百為一紀二紀十二萬一千二百為一統三統三十六萬三千六百為一元而大餘盡斗分者四分度之一為二十五刻一蔀六千六十年計一千五百一十五日為古斗分業興覺氣不及天度以一百五十九年半差一日六千六十年當差三十八日以減古斗分餘一千四百七十七日為斗分以加於六千六十年每年三百六十五日計二百二十一萬一千九百日内共得二百二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七日為周天分以六千六十年而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七二九為歲實一蔀六千六十年計十二章以乘章月得七萬四千九百五十二即蔀月定為日法以月取日故曰日法以日法除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九為朔實以日法除通周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一四為轉終置蔀月加蔀法得周月八萬一千一十二加一蔀三百一十九章共得八萬一千三百三十一為交周以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四四三二魏史缺交終今補此五星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七十八刻八七火周日七百七十九日八十四刻二九土周日三百七十八日五刻六二金周日五百八十三日八十五刻水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一六魏厯大都踵宋厯為之亦近密
  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李業興以壬子厯氣朔稍違改造興和厯以上元甲子以來積二十九萬三千九百九十七算至興和二年得庚申歲以一百一萬一千六百為元法三統之數也三十三萬七千二百為統法二紀之數也十六萬八千六百為紀法十蔀之數也一萬六千八百六十為蔀法又名度法三十章歲之數也五百六十二為章歲以十九歸章歲凡二十九章五七八以七閏因之得二百七為章閏以每年十二月乘章歲得六千七百四十四為章中加章閏二百七共得六千九百五十一為章月以三十乘章月得二十萬八千五百三十為日法即蔀月以四千一百一十七為斗分以度法乘歲日三百六十五得六百一十五萬三千九百加斗分共得六百一十五萬八千一十七為周天以度法除之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一八七為歲實以日法除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六○四為朔實以日法除通周五百七十四萬五千九百四十一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五為轉終置蔀月加蔀法得二十二萬五千三百九十為月周加一蔀每十九年一章凡八百八十七章共得二十二萬六千二百七十七為交周以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四五○六為交終以歩五星以蔀法除星率即五精數各得周日以蔀除木精數六百七十二萬二千八百八十八得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七十四刻七八除火精數一千三百一十四萬九千八十三得火周日七百七十九日八十九刻八一除土精數六百三十七萬四千六十一得土周日三百七十八日五刻八一除金精數九百八十四萬三千八百八十二得金周日五百八十三日八十六刻除水精數一百九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七得水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八八較正光厯稍異隋書
  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散騎侍郎宋景業依握誠圗及元命包言齊受籙之期應六百七十六以為章作天保厯以上元甲子積十一萬五百二十六年至天保元年得庚午章歲六百七十六度法二萬三千六百六十斗分五千七百八十七以度法乘歲日得八百六十三萬五千九百加斗分共八百六十四萬一千六百八十七為周天以度法除之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五九為歲實以十九歸章歲凡三十五章五七九以七因之凡二百四十九閏為章閏以十二月乘章歲得八千一百一十二加章閏共八千三百六十一為章月以三十五乘章月得二十九萬二千六百三十五為紀月以紀月除周天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九為朔實以月周三十一萬三千六百二十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四二為轉終以交周三十一萬七千五百六十六除周天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五五為交終此其數也至後主武平七年董峻鄭元偉立議非之乃上甲寅元厯以二萬二千三百三十八為蔀五千四百六十一為斗分又劉孝孫以百一十九為章八千四十七為紀張孟賔以六百一十九為章四萬八千九百為紀九百四十八為日法萬四千九百四十五為斗分是年六月戊申朔太陽虧劉孝孫言食於卯時張孟賔言食於寅時鄭元偉董峻言食於辰時宋景業言食於巳時至日食乃於卯寅之間其言皆不能中爭端未定遂屬國亡此史論也以授時推是食在卯正合天時則孝孫孟賔為近鄭董亦近景業為疎矣大都五代諸厯家俱踵元嘉大明故法改換章蔀斗分妄自各立門户爭相妒競以塗人耳目如是而已
  西魏入關尚興李業興正光厯後周明帝詔有司造周歴頗謬及武帝天和元年甄鸞造天和厯上元甲寅至天和元年景戌積八十七萬五千七百九十二算外章歲三百九十一蔀法二萬三千四百六十日法二十九萬一百六十斗分五千七百三十一以蔀法乘之得周天以日法而一得月策周天八百五十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一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二月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七一參用推歩終於宣徳元年而變周静帝大象元年太史上士馮顯更造大象厯上元景寅至大象元年己亥積四萬一千五百五十四算日法五萬三千五百六十三亦名蔀㑹法章歲四百四十八斗分三千一百六十七蔀法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二乃二十九章歲之數也歩得周天四百七十四萬五千二百四十七蔀閏四千七百八十六蔀月一十六萬六百九十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七朔實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四分四三馮顯自以為參校精密而不知氣多朔少所差逺矣
  隋髙祖初行禪代之事欲以符命曜於天下道士張賔揣知上意自云洞曉星厯盛言代謝之徵由是大被知遇命造新厯賔乃依何承天法微加增損作開皇厯其要以上元甲子己巳已來至開皇四年甲辰四百一十二萬九千一算上蔀法一十萬二千九百六十乃二十四章歳也章歳四百二十九者蓋每章十九以二十二章乘之得四百一十八再加十一共四百二十九年為章歲章月五千三百六者蓋二十二章凡五千一百七十月又十一年一百三十六月共五千三百六月為章月通月五百三十七萬二千二百九者蓋周天三千七百六十萬五千四百六十三以七歸之得五百三十七萬二千二百九為通月日法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二十者蓋以二十四乘章月得一十二萬七千三百四十四以十因之得一百二十七萬三千四百四十為蔀月以七而一得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二十為日法置斗分二萬五千六十三以蔀法而一得二十四刻三四二四為歲餘以加於每年三百六十五内共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四二四為歲實以日法除通月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六一二爲朔實賔厯既行劉孝孫與冀州秀才劉焯並稱其失所駮有六條及以古交食并測景辯其是非互有短長如聚訟然殊不知張賔止依元嘉舊法微加增損安得無差即孝孫等議厯亦止就舊法辯論總之於盈縮遲疾之竅未得其眞雖辯萬言何益
  煬帝大業四年太史令張胄𤣥作大業厯自甲子元至大業四年戊辰百四十二萬七千六百四十四年算外章歲四百一十乃二十一章併一十一年也章閏一百五十一章月五千七十一度法四萬二千六百四十乃一百四章之歲度月五十二萬七千三百八十四乃一百四章之月度月法四百六十一以除度月得一千一百四十四為日法歲分一千五百五十七萬三千九百六十三以度月法除之得三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為月法斗分一萬三百六十三即歲餘交周五十七萬二千三百一十四周通七萬二百九周法二千五百四十八以度法除歲分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三四為歲實以日法除月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四為朔實以周法除周通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五二為轉終以交周除歲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六九為交終以度法除五星周數各得周日度法除木數一千七百萬八千三百三十四分得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二為木星周日除火數三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二十六得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五五為火星周日除土數一千六百一十二萬一千七百六十七得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為土星周日除金數二千四百八十九萬八千四百一十七得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二刻一五為金星周日除水數四百九十四萬一千九十八得一百一十八日八十七刻九四為水星周日大業厯大抵學祖冲之之法而小變其說耳
  開皇二十年太史令袁充表曰京房有言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代行下道蓋日去極近則景短而日長去極遠則景長而日短今自隋興晝日漸長開皇元年冬至之景長一丈二尺七十二分自爾漸短至十七年短於舊三寸七分矣上臨朝謂百官曰日長之慶天之佑也今當改元宜取此意乃改明年為仁壽元年因以厯事付皇太子勇東宫劉焯以太子新立修增其書名曰皇極厯駮正胄𤣥之短太子頗嘉之至仁夀四年焯短胄𤣥於皇太子云胄𤣥時不從子半晨前别為後日七曜愆序凡五百三十六條𤣥前擬獻但因人成事非其實錄焯作於前𤣥獻於後且孝孫因焯胄𤣥後附孝孫厯術之文又皆是孝孫所作則元本偷竊事甚分明焯又造厯家同異名曰稽極大業元年帝知焯下其書與胄𤣥參校𤣥駮焯厯歳率月率者平朔之章歳章月也以平朔之率而求定朔非是云云互相駮難是非不決焯罷歸四年太史奏日食無效帝召焯欲行其厯胄𤣥排之又㑹焯死厯竟不行術士咸稱其妙故録其術云甲子元距仁夀四年甲子積一百萬八千八百四十算歳率六百七十六乃三十五章併一十一年也月率八千三百六十一乃歳率之月也周率二十四萬六千九百○五三一一五朔日法一千二百四十二朔實三萬六千六百七十七終法二千二百六十三終實六萬二千三百六十五以朔日法乘二十七得三萬三千五百三十四加交餘二百六十三共得三萬三千七百九十七為交實以歲率除周率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五四三為歲周以朔日法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五八為月策以終法除終實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七三為轉終以朔日法除交實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一七五五為交終以度法四萬六千六百四十四除周天數一千七百三萬七千七十六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六秒為周天度以度法除各五星周數得各周日除木數千八百六十萬五千四百六十八得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二三除火數三千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五百九十五得火周日七百七十九日八十九刻八七除土數千七百六十三萬五千五百九十四得土周日三百七十八日八刻九二除金數二千七百二十三萬六千二百八得金周日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六六除水數五百四十萬五千六得水周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七八大都焯與胄𤣥之厯皆踵舊法為之無甚奇異焯第因𤣥竊已成術反肆駁噬故不平而鳴也焯謂𤣥不從晨前子半别為後日夫子半為後日亘古所同胡𤣥之不察也𤣥謂焯不宜以平朔之章歲章月求定朔不知焯以章月歩平朔非定朔也至歩定朔别有消息耳若焯之差則坐氣大朔小所以行之不久而氣與天違此之故也至於袁充表奏文帝引京房言日行三道及景長景短之說甚為悖謬蓋日行去極南北有定並無因世治亂改行上下之理地中以八尺立表冬至之景一丈三尺有奇縱是日冬至加時在子亥之遠所差進退止在寸内分數即冬至前後一日之晷差亦止在寸分以内故也則又安得有後短於前至三寸七分之多耶噫嘻我知其故矣隋人歩厯不精氣策未善冬至或差二三日則其景宜乎有三寸七分之差也而乃妄附太平祥稱仁壽舛矣卒之歴年三十傳國二世然則景長之效夀耶不耶














  古今律厯考巻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五    明 邢雲路 撰歴代七
  歴代考
  唐書
  唐厯志云唐始終二百九十餘年而厯八改曰戊寅元厯麟徳甲子元厯開元大衍厯寳應五紀厯建中正元厯元和觀象厯長慶宣明厯景福崇𤣥厯止矣髙祖受禪初東都道士傅仁均治新厯合受命嵗名為戊寅元厯所可考騐者七曰唐以戊寅嵗甲子日登極厯元戊寅日起甲子如漢太初一也冬至日短星昴合堯典二也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夘朔入蝕限合於詩三也魯僖公五年壬子冬至合春秋命厯序四也月有三大三小則日蝕常在朔月蝕常在望五也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隂陽之始六也立遲疾定朔則月行晦不東見朔不西朓七也髙祖詔司厯起二年用之擢仁均員外散騎侍郎三年正月望及二月八月朔當蝕比不效六年詔郎中祖孝孫博士王孝通考其得失未定九年復詔大理卿崔善為較定善為所改凡數十條初仁均以武徳元年為厯始七政皆有加減至是復用上元積算其周天度即古赤道也貞觀初值太史李淳風又上疏論十有八事復詔善為課二家得失其七條改從淳風十四年太宗將祀南郊以十一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淳風新衍以甲子合朔冬至乃上言古厯分日起於子半十一月當甲子合朔冬至太史令傅仁均以減餘稍多子初為朔遂差三刻司厯南宮子明太史令薛頥等言子初及半日月未離淳風之法符合國子祭酒孔穎逹等謂平朔行之自古春秋傳或失之前為晦日也雖癸亥日月相交明日甲子為朔可也從之仁均厯法祖述胄𤣥稍以劉孝孫舊議參之麟徳間仁均厯較淳風厯最疎然更相出入其有所中淳風亦不能逾之今所記者善為所較也
  戊寅厯上元戊寅至武徳九年丙戌積十六萬四千三百四十八算外章歳六百七十六亦名行分法乃三十五章併十一年之歳章閏二百四十九乃三十五章凡二百四十五閏及十一年四閏共之之數章月八千三百六十七乃一章歳凡八千一百一十二月及閏二百四十九共之之數度法氣法九千四百六十四乃十四章積度併歳度月法一十一萬七千五十四乃十四章歳之積月日法一萬三千六以九歸度月而得歳分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六百七十五者置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以氣法乘之得三百四十五萬六千七百二十六日以歳分減之減五十一日以氣法而一得每年減五十三分八八八以減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六一一為歳周即以氣法除歳分得三百六十五日餘歳餘二千三百一十五再除得歳周也周分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半者以度法乘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得三百四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加斗分二千四百八十五半得數為周分以度法歸之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六分二十五秒為天周也月法三十八萬四千七十五以九歸嵗分而得交㑹法一千二百七十四萬一千二百五十八半之得六百三十七萬六百二十九為交分法以三十六而一得三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日八十三刻為交實以日法除月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六○一為朔實以厯法二萬八千九百六十八除厯周七十九萬八千二百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四三為轉終以日法除交實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三五為交終以度法除五星率得各周日木率三百七十七萬五千二十三火七百三十八萬一千二百二十三土三百五十七萬八千二百四十六金五百五十二萬六千二百水百九萬六千六百八十三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二四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六二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三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一六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四厯志謂戊寅元厯冬至五十餘年差一度是時約八十年差一度非五十年也謂僖公壬子冬至推乃辛亥冬至非壬子也謂月有三大三小固多是而亦有不盡然者非一定也其云幽王六年十月辛夘朔日食及辰起子半度起虛六則皆是謂淳風推癸亥夜次日甲子冬至以子初及半日月未離雖癸亥相交可為甲子不知夜子初刻屬前日正刻屬後日界限分明毫不容假難以子初作次日也則不若仁均辰起子半之為是耳仁均滑州白馬人
  髙宗時戊寅厯漸差岐州雍人太史令李淳風作麟徳甲子元厯以古厯有章蔀元紀日分度分參差不齊乃為總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損益中晷術以考日至為渾儀表裏三重以測黄道初隋末劉焯造皇極厯其道未行淳風約之為法改作麟徳厯時以為宻麟徳元年甲子距上元甲子積二十六萬九千八百八十筭總法千三百四十乃七十章及十年之嵗數期實四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乃一總之日數常朔實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一以總法除朞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七為嵗周以總法除常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七為月䇿置變周四十四萬三千七十七以十二除之得三萬六千九百二三○八三三以總法而一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四為轉終置遊交終率千九十三萬九千三百一十三以三歸之得三百六十四萬六千四百三十七六六以總法而一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一為交終以總法除五星各總率得各星周日總率木五十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三火百四萬五千八十土五十萬六千六百二十三金七十八萬四千四百四十九水十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八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六刻八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四土三百七十八日七刻六八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七一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一大端皆約皇極厯而㣲加増損之其一以總法則校之諸厯似為省要耳
  開元九年麟徳厯署日蝕比不效詔僧一行作新厯推大衍數立術以應之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詔特進張說與厯官陳𤣥景等次為厯術七篇略例一篇厯議十篇表上之十七年頒行其大要著於篇者十二其一厯本議曰易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柔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二終以紀閏餘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六合二中以通律厯天有五音所以司日也地有六律所以司辰也參伍相周究於六十聖人以此見天地之心也自五以降為五行生數自六以徃為五材成數錯而乘之以生數衍成數位一六而退極五十而増極一六為爻位之統五十為大衍之母成數乘生數其筭六百為天中之積生數乘成數其筭亦六百為地中之積合千有二百以五十約之則四象周六爻也二十四約之則太極包四十九用也綜成數約中積皆五十綜生數約中積皆四十兼而為天地之數以五位取之復得二中之合矣蓍數之變九六各一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六子之象也故爻數通乎六十䇿數行乎二百四十是以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盖律厯之大紀也夫數象㣲於三四而章於七八卦有三㣲䇿有四象故二㣲之合在始中之際焉蓍以七備卦以八周故二章之合在中終之際焉中極居五六間由闢闔之交而在章㣲之際者人神之極也天地中積千有二百揲之以四為爻率三百以十位乘之為二章之積三千以五材乘八象為二㣲之積四十兼章㣲之積則氣朔之分母也以三極參之倍六位除之凡七百六十是謂辰法而齊於代軌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凡三百四是謂刻法而齊於徳運半氣朔之母千五百二十得天地出符之數因而三之凡四千五百六十當七精返初之㑹也易始於三㣲而生一象四象成而後八卦章三變皆剛太陽之象三變皆柔太隂之象一剛二柔少陽之象一柔二剛少隂之象少陽之剛有始有壯有究少隂之柔有始有壯有究兼三才而兩之神明動乎其中故四十九象而大業之用周矣數之徳圓故紀之以三而變於七象之徳方故紀之以四而變於八人在天地中以閲盈虚之變則閏餘之初而氣朔所虚也以終合通大衍之母虧其地十凡九百四十為通數終合除之得中率四十九餘十九分之九終嵗之弦而斗分復初之朔也夫十九分之九盈九而虛十地於終極之際虧十而從天者所以逺疑陽之戰也乾盈九𨼆乎龍戰之中故不見其首坤虚十以導潛龍之氣故不見其成周日之朔分周嵗之閏分與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於九百四十蓋取諸中率也一䇿之分十九而章法生一揲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一蔀之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以通數約之凡二十九日餘四百九十九而日月相及於朔此六爻之紀也以卦當嵗以爻當月以䇿當日凡三十二嵗而小終二百八十五小終而與卦運大終二百八十五則參伍二終之合也數象既合而遯行之變在乎其間矣所謂遯行者以爻率乘朔餘為十四萬九千七百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虛之復以爻率約之為四百九十八㣲分七十五太半則章㣲之中率也二十四象象有四十九蓍凡千一百七十六故虚遯之數七十三半氣朔之母以三極乘參伍以兩儀乘二十四變因而并之得千六百一十三為朔餘四揲氣朔之母以八氣九精遯其十七得七百四十三為氣餘嵗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而氣朔㑹是謂章率嵗二億七千二百九十萬九千九百二十而無小餘合於夜半是謂蔀率嵗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而大餘與嵗建俱終是謂元率此不易之道也䇿以紀日象以紀月故乾坤之䇿三百六十為日度之準乾坤之用四十九象為月弦之檢日之一度不盈全䇿月之一弦不盈全用故䇿餘萬五千九百四十三則十有二中所盈也用差萬七千一百二十四則十有二朔所虚也綜盈虚之數五歳而再閏中節相距皆當三五弦望相距皆當二七升降之應發斂之𠉀皆紀之以䇿而從日者也表裏之行朓朒之變皆紀之以用而從月者也積筭曰演紀日法曰通法月氣曰中朔朔實曰揲法嵗分曰䇿實周天曰乾實餘分曰虚分氣䇿曰三元一元之䇿則天一遯行也月䇿曰四象一象之策則朔弦望相距也五行用事曰發斂候䇿曰天中卦䇿曰地中半卦曰貞悔旬周曰爻數小分母曰象統日行曰躔其差曰盈縮積盈縮曰先後古者平朔月朝見曰朒夕見曰朓今以日之所盈縮月之所遲疾損益之或進退其日以為定朔舒亟之度乃數使然躔離相錯偕以損益故同謂之朓朒月行曰離遲疾曰轉度母曰轉法遲疾有衰其變者勢也月逶迤馴屈行不中道進退遲速不率其常過中則為速不及中則為遲積遲謂之屈積速謂之伸陽執中以出令故曰先後隂含章以聼命故曰屈伸日不及中則損之過則益之月不及中則益之過則損之尊卑之用睽而及中之志同觀晷景之進退知軌道之升降軌與晷名舛而義合其差則水漏之所從也摠名曰軌漏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消息遊交曰交㑹交而周曰交終交終不及朔謂之朔差交中不及望謂之望差日道表曰陽厯其裏曰隂厯五星見伏周謂之終率以分從日謂之終日其差為進退其二中氣議三合朔四没滅五卦候六卦七日度八日躔盈縮九九道十晷漏中星十一日蝕十二五星諸議俱詳十六卷中







  古今律厯考巻十五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六    明 邢雲路 撰歴代八
  歴代考
  唐書
  僧一行者沙門夫慧禪師名一行也張姓初名遂魏州長樂人剡國公公謹之孫武功令檀之子少聰敏道士尹崇見而竒之曰此後生顔子也尋出家遍歴天下訪求異術至天台山國濟寺見寺前一院有流水一行立門屏聞院僧於庭中有布算聲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逺來求吾法已合到門即除一算又謂曰門前水當西流弟子至矣一行返顧水果西流遂趨入拜求其法僧盡授之遂洞厯象隂陽推歩之學囘入嵩山髙宗詔之不起遁入荆州當陽山開元九年麟徳厯晷緯漸差課蝕不效宰相張說言之𤣥宗召見令造新厯遂與星官梁今瓉等造黄道游儀圗考校七曜行度準周易大衍之數别成一法撰開元大衍厯十五年草成一行卒年四十五賜諡曰大慧襌師歐陽修曰自太初至麟徳有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宻也至一行宻矣一行造厯上考黄顓夏商周魯五王一侯之遺式下集太初至於麟徳二十三家之衆議比其同異課其疎宻然其數一本於大衍今以唐厯志一一剖析之俾人易曉焉一行議厯本引易繫之文其意所主在乎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之一言盖一行欲變諸家之法之名而一一附於大衍之數故取諸此曰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天地二始為三以位剛柔盖剛一柔二其數三也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天地二終為十九以紀閏餘終窮也易窮則變言閏亦日之窮餘故取以為義天數中於五地數中於六合天地二中為十一以通律厯天中五故有五音所以司日盖以宫商角徵羽之五音配於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十干後代乾鑿度云日十干者五音是也地中六故有六律所以司辰盖以陽律六隂律六配於子丑寅夘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後代乾鑿度云辰十二者六律是也此合二中以通律厯也然曰五六為二中九十為二終即班固志五六天地之中十九年為章嵗合天地終數得閏法之說也曰五音司日六律司辰即楊子雲聲生於日律生於辰之說也此其於諸家之說同也參伍相周者參三也伍五也以二中之五與六互相因之五六因三十六五因三十共究於六十聖人以此見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天地之中也故劉羲叟曰一行以天地之中數作大衍厯最精宻正謂此也自五以降五四三二一為五行生數自六以徃六七八九十為五材成數錯而乘之以生數衍成數者相衍相乘也位一六而退極五十而増極者盖中極位居五六間自六五退而四三二而退至生數之一自五六増而七八九而増至成數之十一退極一増極皆由中之五六兩分之故以二中見天地之心一六為爻位之統者一生而六成之一與六合自一至六則二三四五在其中爻始於一終於六故以一六為爻位之統五十為大衍之母者五生而十成之五與十合自五至十則六七八九在其中六為太隂七為少陽八為少隂九為老陽乾坤六子皆自五十之數衍之中五衍母次十衍子故以五十為大衍之母六七八九十共積之得四十為成數一二三四五共積之得十五為生數以四十成數乘十五生數共得筭六百為天中之積以十五生數乘四十成數共得筭亦六百為地中之積即錯而乘之也天中六百與地中六百合之得一千二百置一千二百以大衍之數五十約而歸之得二十四則四象之四周於六爻盖四六二十四也仍置一千二百以四象周六爻之二十四約而歸之得五十則太極之一虚而不用包乎其用四十有九之數也綜成數之四十約歸中積之六百天數地數皆十五綜生數之十五約歸中積之六百天數地數皆四十兼十五與四十合為五十五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共為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置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中五衍母之五位取而歸之得十一則復得二中之合矣盖天之中數五地之中數六為十一聖人合二中以見天地之心也蓍數之變九六各一者老陽之九一老隂之六一九與六為十五老陽乾為父老隂坤為母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者少陽之七三三七二十一少隂之八三三八二十四二十一合二十四共得四十五乃三少陽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三少隂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六子之象也故爻數通乎六十盖合乾坤之象十五六子之象四十五共六十也䇿數行乎二百四十盖以四象乘六十得二百四十也是以大衍為天地之樞如環之無端一行取以為律厯之大紀也夫數象㣲於三四㣲者少而尚㣲也章於七八章者多而漸章也卦有三㣲謂三𠉀成氣䇿有四象謂隂陽老少三㣲四象合而為七揔之為二㣲之合所謂㣲於三四也天一在始地六在中三四在一與六間故二㣲之合在始中之際焉蓍以七備謂七七四十九䇿其數七卦以八周謂八八六十四卦其數八七備八周合而為十五總之為二章之合所謂章於七八也天五在中地十在終七八在五與十間故二章之合在中終之際焉中極居五六間謂天陽數奇一三五七九五在其中地隂數偶二四六八十六在其中天地之中數前乎㣲則闔後乎章則闢二㣲之合七二章之合十五五六合十一在㣲之七與章之十五間乃天地中和之數往來屈伸此為樞機以通神眀以前民用率由於此故曰由闢闔之交而在章㣲之際者人神之極也天中之積地中之積合之千有二百以四數揲而歸之得三百為爻率三百以天地十位之數十乗爻率三百得三千為二章之積三千以五材之數五乘八象之數八得四十為二微之積四十兼二章之積三千與二㣲之積四十共三千四十是謂通法又為日法則日之氣策與月之朔策之分母也置氣朔之母三千四十以三極之數三叅之叅者三因也三因得九千一百二十以六位之數六倍而為十二除前九千一百二十得七百六十是謂辰法而齊於代軌仍置通法三千四十以十位之數十乘之得三萬四百以大衍之數五十倍而為一百除前三萬四百得三百有四是謂刻法而齊於徳運於氣朔之母三千四十分五而半之得一千五百二十得天地出符之數於一千五百二十因而三因之得四千五百六十當七精返初之㑹考緯稱入元三百四歳為徳運七百六十嵗為代軌千五百二十嵗為天地出符四千五百六十嵗為七精返初是也易始於三㣲而生一象謂三㣲成著得一象也隂陽老少之四象成而後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之八卦章三變皆陽剛太陽之象三變皆隂柔太隂之象一陽剛二隂柔少陽之象一隂柔二陽剛少隂之象少陽之剛有始有壯有究少隂之柔有始有壯有究始壯究皆謂三畫也自下而上始而壯而究也乾鑿度所謂物有始有壯有究故三畫而成乾是也兼三才而兩之則成六畫六爻既備神明動乎其中故大衍四十有九之用象數明備而大業之用周矣數之徳圎天圎圎一徑三故紀之以三陽以七為用故三而變於七從竒也象之徳方地方方一函四故紀之以四隂以八為用故四而變於八從偶也人在天地中以閲象數竒偶氣盈朔虚之變則有揲䇿歸扐以成閏餘而氣朔所虚日月嵗功所成也天數終於九地數終於十合而為十九謂之終合以終合之數十九通大衍之母通者乘也大衍之母五十也以十九乘五十得九百五十虧者減也地十者地數終於十也以九百五十之數減其一十凡得九百四十為通數以終合十九除通數得中率四十九餘十九分之九盖四十九下隔位餘九不盡故曰四十九餘十九分之九是終嵗之弦而斗分復初之朔乃推日月章蔀之法也夫十九分之九盈九而虚十者即前以十九除四十九下不盡之九數故曰盈九虧其地一十之數故曰虚十也地於終極之際虧十而從天所以逺疑陽之戰者盖坤地終於十為極數隂盛之極與陽偕矣隂疑於陽必戰故上六龍戰於野其血𤣥黄言天地皆傷也今地於極數虧去其十以從天則疑陽之戰可逺矣乾盈九不用則所盈之九𨼆乎坤盡上六龍戰爻中和而不戰九為龍首故不見其首坤虚一不用則所虚之十從於乾始初九潛龍爻中以導其氣坤順從天故不見其成周日之朔分周嵗之閏分與一章之弦一蔀之月皆合於九百四十盖取諸中率者謂諸術即前所謂中嵗之弦而斗分復初之朔者皆以九百四十為通數以終合除通數得中率四十九盖取諸此也一䇿之分十九而章法生者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也一揲之分七十六而蔀法生者一章十九年四章共七十六年故曰七十六而蔀法生四章為一蔀也一蔀之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者一章十九年凡二百三十五月以朔實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二秒一十㣲不盡乗之得六千九百三十九日六八九一不盡為一章之日以四章因之得二萬七千七百五十八不盡収而為五十九是為一蔀之日也以通數約之凡二十九日餘四百九十九而日月相及於朔為六爻之紀者盖四章凡九百四十月一行呼為通數以通數約而歸前一蔀之日得二十九日餘數四百九十九其日下餘數四百九十九仍以九百四十歸之得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二杪一十㣲不盡為朔餘共之即前朔實是日月相及於朔從揲策六爻所得之紀也以卦當嵗者積蔀首一百九十二紀一紀一千五百二十嵗得積嵗二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以三十二卦除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盖三十二嵗為一周此為卦當嵗也以爻當月者一紀一萬八千八百月得積月三百六十萬九千六百以三百八十四爻除之得九千四百二十周盖三百八十四月為一周此謂爻當月也以䇿當日者一紀五十五萬五千一百八十日得積日一萬六百五十九萬四千五百六十以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坼除之得九千二百五十三周盖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日為一周此謂䇿當日也凡三十二嵗而小終二百八十五小終而與卦運大終二百八十五則參伍二終之合者終周也三十二嵗為一小周即一小終置三十二以二百八十五乘之得九千一百二十周乃二百八十五小終即前以卦當嵗一卦運大周之數也盖天地二數共終十九以參之三因十九得五十七以伍之五因五十七得二百八十五小終大終皆與二百三十五之數相合則參伍二終之合也數象既合而遯行之變在乎其間矣所謂遯行者以爻率三百乗朔餘四百九十九得一十四萬九千七百於一十四萬九千七百之中以四十九用二十四象共七十三數虚而減之餘一十四萬九千六百二十七數復以爻率三百約而歸之為四百九十八㣲以下分七十五六六不盡不盡即太半則章㣲之中率也二十四象象有四十九以二十四乘四十九為蓍一千一百七十六合二十四併四十九共七十三即前虚遯之數七十三也半其氣朔之母三千四十得一千五百二十參伍者一十五也以三極之三乘十五得四十五以兩儀乘二十四變得四十八因而併之者通前一千五百二十四十五四十八共得一千六百一十三為朔餘以通法三千四十歸之得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二秒一不盡即朔小餘也以揲之四數歸氣朔之母三千四十得七百六十於内遯而減去八氣之八九精之九共減十七得七百四十三為氣餘以通法三千四十歸之得二十四刻四十四分不盡即嵗小餘也以通法乘朔大餘二十九日得八萬八千一百六十併朔餘一千六百一十三共得嵗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而氣朔㑹是謂章率又名揲法以通法乘章率得嵗二億七千二百九十萬九千九百二十而無小餘合於夜半是謂蔀率以六十因蔀率得嵗一百六十三億七千四百五十九萬五千二百以紀法除盡大餘與嵗建俱終是謂元率此不易之道也十九年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二十蔀為一紀三紀為一元章法十九章月二百三十五蔀法七十六蔀月九百四十紀法一千五百二十紀月一萬八千八百元法四千五百六十元月五萬六千四百故至朔同日謂之章同在日首謂之蔀蔀終六旬謂之紀𡻕朔又復謂之元一元四千五百六十年當七精返初之㑹也䇿以紀日象以紀月故乾坤之䇿三百六十自卦得之為日度之準乾坤之用四十九象自揲得之為月弦之檢日之一度不盈全䇿惟日度不盈全策故有中盈分置嵗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十四分以通法三千四十乘之得一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三為䇿實另置嵗實大餘三百六十日以通法乘之得一百九萬四千四百分為嵗實大餘於䇿實内減去嵗實大餘得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三為䇿餘置䇿餘以十二月除之得一千三百二十八不盡為中盈分則十有二中所盈也月之一弦不盡全用惟月弦不盈全用故有用差置一月三十日以通法乘之得九萬一千二百為滅法内減去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得一千四百二十七為朔虚分置朔虚分以十二月乘之得一萬七千一百二十四為用差則十有二朔所虚也綜盈虚之數五嵗則再閏矣中節相距皆當三五一十五日有竒弦望相距皆當二七一十四日有竒升降之應發斂之𠉀皆紀之以卦䇿而從日氣也表裏之行朓朒之變皆紀之以揲用而從月朔也積筭曰演紀者開元大衍厯演紀上元甲子距開元十二年積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一千七百四十筭也日法曰通法者即三千四十也月氣曰中朔者月中也朔實曰揲法者月䇿也嵗分曰策實者嵗周也周天曰乾實者置乾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七十九七五以通法除之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五為天周也餘分曰虚分者周天之虚分也氣䇿曰三元者置䇿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三以二十四氣除之得四萬六千二百六十四再置十五日以通法乘之得四萬五千六百以減前數餘六百六十四加入十五日内為三元之䇿十五餘六百六十四若置嵗實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十四不盡以二十四除之得一十五萬二一八五一六不盡為氣䇿也一元之䇿乃三元之䇿分而為三即五日有餘天中之𠉀䇿遯甲以五十有餘為一元故曰天一遯行也月䇿曰四象者即四象之䇿二十九餘一千六百一十三也一象之䇿則二十九有餘以四象分之毎象七日有餘朔弦望相距也五行用事曰發斂者以發斂開闔法布五行也𠉀䇿曰天中者置䇿實以七十二𠉀除之得一萬五千四百二十一再以五日因通法得一萬五千二百以減前數餘二百二十一不盡加入五日内得五餘二百二十一秒為天中之䇿五餘二百二十一若以七十二除嵗周得數去大餘以通法乘小餘加入大餘亦得此歩七十二𠉀之䇿也卦䇿曰地中者置䇿實以卦法六十除之得一萬八千五百○五不盡再以六日因通法得一萬八千二百四以減前數餘二百六十五不盡加入六日内為地中之䇿六餘二百六十五若以六十除嵗周得數去大餘以通法乘小餘加入大餘亦得此歩六十卦之䇿也半卦曰貞悔者乃地中之䇿折半得三餘一百三十二不盡為貞悔之䇿此筭内卦外卦之䇿也其各䇿之下有秒者乃不盡之數如天中之䇿五餘二百二十一下有秒三十一秒法七十二即以秒法七十二筭之滿法則進上一䇿餘倣此旬周曰爻數者六十也小分毋曰象統者二十四也卦限者置䇿實以十二月除之得九萬二千五百二十八五八以減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餘二千七百五五五八為月閏置揲法減去月閏餘八萬七千○一七不盡収而為八為卦限八萬七千一十八若置二中氣䇿三十日四三七○三二減去月䇿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一餘九十刻六四四以通法乘之得二千七百五五五八以減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亦得卦限謂之卦限者是再一月及揲法也歸餘之卦者置每嵗中積分累以揲法去之即今閏餘也以減中積為朔積以求天正經朔之䇿也嵗差三十六太者乃當時所測歳差每歳一分二十秒○九六七一以通法乘之得三十六七五不盡也置乾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七十九太太者七十五分也以減策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三餘三十六七五為歳差即以通法歸乾實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四秒九十六㣲七一以減歳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十四分所餘一分二十秒○九六七一即前每歳歳差之數也日行曰躔其差盈縮其積先後為日躔之度古用平朔即經朔無盈縮遲疾加減者以故月朔朝見曰朒夕見曰朓今以日之所盈縮月之所遲疾損益之進退其日以為定朔舒亟相錯偕以損益故同謂之朓朒也月行曰離其轉遲疾為月行之度以七十六為轉法滿轉法為度故曰度母列衰有變進加退減過中為速為伸不及中為遲為屈曰中者春秋分日行一度為中即其常也不率其常為過與不及則其南北逶迤屈行之數也陽曰先後以出令名隂曰屈伸以聽命名而損益之變生焉日不及中則損月則益日過中則益月則損即盈遲為加縮疾為減之義也凡日以赤道内為隂外為陽月以黄道内為隂外為陽隂陽厯之同異春秋分之加減皆從損益率來而黄赤之變分秒之差定矣在天道曰軌在圭景曰晷觀晷景之進退知軌道之升降而悉以水漏操其權盖漏以定辰分於昏明而晷景之陟降積晷之消息晝夜長短時刻屬焉則勾股之數使然也遊交即歩交㑹交終二十七餘六百四十五其周數也不及朔二餘九百六十七秒八千六百七十八為朔差日以通法歸餘得三十一刻八三七六加入二日即朔交差也不及望一餘四百八十三秒九千三百三十九即朔交半之之數為望交差也日道表曰陽厯即赤道外裏曰隂厯即赤道内也五星伏見周謂之終率即以歩終日之術以分從日謂之終日即終率所歩之日其差為進退則以損益率前後相減為進退積差以歩五星合伏之數也其二議中氣謂厯氣始於冬至稽其實取諸晷景也厯引春秋及累代南至併晦朔以殷周魯厯及麟徳等厯上下相較先後所差分數不一加減多少合此失彼考殷厯盖哀平間治甲寅元厯者託之非古也靈曜命厯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乃在四分厯庚申元之後以開元十二年十一月陽城測景癸未極長以檢春秋及前代元嘉等冬至亦合此失彼先後天不一以為減閏餘減斗分之未善且麟徳厯已前實録所記乃依時厯書之非候景所得又比年候景所得長短不均由加時有早晏行度有盈縮晷景不等進退不齊皆古人所未達也其三議合朔謂日月合度謂之朔無所取之取之蝕也以殷周魯厯課春秋日蝕先後互失其偽可知春秋之蝕丘明即所聞以書仲尼因時史所記且列國赴告不一則厯術所書不齊長厯其日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以求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逺或七十餘月此杜預所甚謬也昔人考天事多不知定朔假蝕在二日而常朔之晨月見東方食在晦日則常朔之夕月見西方或以為朓朒變行或以為厯術踈闊遇常朔朝見則増朔餘夕見則減朔餘此紀厯所以屡遷也或又為月頻三大二小之説虞鄺曰所謂朔在㑹合茍躔次既同何患於頻大也日月相離何患於頻小也春秋不書朔者劉孝孫俱推得朔日乃議定朔為有司所抑不得行傅仁均始為定朔而曰晦不東見朔不西朓得昏明之限與定朔故也故麟徳厯有總法開元厯有通法故積嵗如月分之數而後閏餘皆盡其四議沒滅謂古以中氣所盈之日為沒沒分偕盡為滅開元以中分所盈為沒朔分所虚為滅終嵗沒分為䇿餘終嵗滅分為用差皆歸於揲易再扐而後掛也其五議卦候謂七十二候原於周公時訓月令自後魏始載於厯乃依易軌所傳不合經義今改從古其六議卦謂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京氏又以卦爻配朞之日用六日七分以附㑹緯文七日來復之說止於占災𤯝與吉凶善敗之事至於觀隂陽之變則錯亂而不明其七議日度謂古厯以天周為嵗終係星度於節氣故乆而益差虞喜覺之使天為天嵗為嵗乃立差以追其變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為太過乃倍其年而反不及皇極取中數為七十五年盖近之然未盡合也厯考春秋以來七政以漢唐以來諸家厯較之各有不同惟姜岌以月蝕衝知日度躔次遂正為後代治厯者宗何承天作元嘉厯以月蝕檢冬至在斗十七度又圭測差三日餘則天之南至在斗十三四度以開元考元嘉十年冬至日在斗十四度與承天所測合若皇極厯嵗差皆自黄道命之所差尤多是以開元厯皆自赤道推之乃以今有術從變黄道其八議日躔盈縮謂日躔盈縮當以二十四氣晷景考之而宻於加時其九議九道謂洪範傳云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謂黄道也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東朱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黒道二出黄道北日行西陸為春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日行南陸為夏立夏夏至月南從朱道日行東陸為秋立秋秋分月西從白道日行北陸為冬立冬冬至月北從黒道月行九道内為隂厯外為陽厯冬入隂厯夏入陽厯月行青道冬入陽厯夏入隂厯月行白道春入陽厯秋入隂厯月行朱道春入隂厯秋入陽厯月行黒道隂陽厯交在冬至夏至則月行青道白道所交則同而出入之行異故青道至春分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正東白道至秋分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正西若隂陽厯交在立春立秋則月循朱道黒道所交則同而出入之行異故朱道至立夏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西南黒道至冬至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東北若隂陽厯交在春分秋分之宿則月行朱道黒道所交則同而出入之行異故朱道至夏至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正南黒道至冬至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正北若隂陽厯交在立夏立冬則月循青道白道所交則同而出入之行異故青道至立春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東南白道至立秋之宿及其所衝皆在黄道西北其大紀皆兼二道而實分主八節合於四正四維按隂陽厯中終之所交則月行正當黄道去交七日其行九十一度齊於一象之率而得八行之中八行與中道而九是謂九道凡八行正於春秋其去黄道六度則交在冬夏正於冬夏其去黄道六度則交在春秋日出入赤道二十四度月出入黄道六度相距則四分之一故於九道之變以四立為中交在二分増四分之一而與黄道度相半在二至減四分之一而與黄道度正均故推極其數引而伸之每氣移一候七十二𠉀而九道究矣以朔交為交初望交為交中若交初在冬至初𠉀而入隂厯則行青道又十三日有竒至交中得所衝之宿變入陽厯亦行青道若交初入陽厯則白道也故考交初所入而周天之度可知若望交在冬至初𠉀則減十三日有竒視大雪初𠉀隂陽厯而正其行也其說詳矣其十議晷漏中星謂日行有南北晷漏有長短二十四氣晷差徐疾不同者勾股使然也今推黄道去極與晷景漏刻昏距中星返覆相求旋相為中以合九服之變其十一議日蝕謂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夘虞鄺推在幽王六年開元同且十月之交於厯當蝕詩人猶悼以為變然則古之太平日不蝕星不孛盖有之矣若過至其分月或變行而避之或五星潛在日下禦侮而救之或渉交數淺或在陽厯陽盛隂㣲則不食或得之休明而有小𤯝焉則天為之𨼆雖交而不蝕若四時之中分同道至相過交而有食則天道之常也凡日食必在交限其入限者不必盡蝕如開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於厯當蝕半强自交趾至朔方𠉀之不食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於厯當蝕太半時東封泰山還次梁宋間皇帝徹膳不舉樂不盖素服日亦不蝕時羣臣與八荒君長之來助祭者降物以需不可勝數皆奉夀稱慶肅然神服雖筭數乖舛不宜如此然後知徳之動天不俟終日矣若因開元二蝕曲變交限而從之則差者益多杜預云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縮故雖有交㑹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是也故循度則合於厯失行則合於占使日食而不可以常數求則無以課厯數之疎宻使日食而皆可以常數求亦何以占政教之休咎哉今以圎儀度日月之徑乃以月徑之半減入交初限一度半餘為闇虚半徑二徑相掩所減入限分數為斜射所差以得其數又日月交㑹自京師斜射而望之假中國食既則南方戴日之下所虧纔半月外反觀則交而不食故當歩九服日晷以定蝕分晨昏漏刻與地偕變則宇宙雖廣可以一術齊之矣其十二議五星謂嵗星自商周迄春秋之季率百二十餘年而超一次戰國後其行寖急至漢尚㣲差及哀平間餘勢乃盡更八十四年而超一次因以為常此其與餘星異也嵗星前後遲急率古今各有不同欲一術以求之則不可得大都五事感於下五緯變於上故王者失典刑之正則星辰為之亂行汨𢑱倫之序則天事為之無象當其亂行無象又可以厯紀齊乎故襄公二十八年嵗在星紀滛於𤣥枵至三十年八月始及娵訾之口越次而前二年守之晉永寧元年正月至閏月五星經天縱横無常永興二年四月丙子太白犯狼星失行在黄道南四十餘度永嘉三年正月庚子熒惑犯紫㣲皆天變所未有也終以二帝蒙塵天下大亂後魏神瑞二年十二月熒惑在瓠𤓰星中一夕忽亡不知所在崔浩以日辰推之曰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隂雲熒惑之亡在此二日庚午未皆主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咸陽是熒惑入秦矣其後熒惑果出東井魏永平四年八月癸未熒惑在氐夕伏西方亦先期五十餘日雖時厯疎濶不宜若此夫日月所以著尊卑不易之象五星所以示政教從時之義故日月之失行也㣲而少五星之失行也著而多五星伏見之效皆係之於時而象之於政事㣲而象㣲事章而象章已示吉凶之象則又變行襲其常度不然皇天何以隂隲下民警悟人主哉近代筭者昧於象占者迷於數覩五星失行皆謂之厯舛雖七曜循𮜿猶或謂之天災終以數象相蒙兩喪其實故較厯必稽古今注記入氣均而行度齊上下相距反覆相求茍獨異於常則失行可知矣天竺厯以九執之情皆有所好惡遇其所好之星則趨之行疾捨之行遲亦此義也大衍厯演紀上元閼逢困敦甲子之嵗距開元十二年積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一千七百四十筭得甲子嵗通法三千四十乃一百六十章也䇿實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二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轉終法六百七十萬一千二百七十九轉終日二十七餘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十九終數八億二千七百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二交終日二十七餘六百四十五秒千三百二十二以通法除䇿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十四分七秒為嵗周以通法除揲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九十二秒為朔實以八十因通法得二十四萬三千二百以除轉終法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六分一秒為轉終以通法除轉終日餘得數以加大餘亦得轉終以一百因通法得三十萬四千以除終數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一一為交終以通法除交終日餘得數以加大餘亦得交終以歩五星嵗星終率百二十一萬二千五百七十九秒六熒惑終率二百三十七萬一千三秒八十六鎮星終率百一十四萬九千三百九十九秒九十八太白終率百七十七萬五千三十秒十二辰星終率三十五萬二千二百七十九秒七十二各以通法而一得木終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七刻四八火終日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刻五四土終日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二金終日五百八十三日八十九刻一四水終日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八刻一四此僧一行大衍厯之所由作也自漢唐以來厯家惟一行最宻但不必一一附大衍耳盖厯原取象於大衍而非一一從大衍出也自後代乾坤鑿度出而謂厯出於大衍其載孔子言大衍日辰生厯律厯法四分度之一以卦爻䇿當嵗月日以歩章蔀紀元諸説皆非先天之文乃後人偽為之也何得援以為據使果可據則何至跬歩不可行夫厯莫疎於四分而猶以為孔子之言可乎則何可附也大都一行之厯原自測景觀象而得觀一行自言曰厯氣始於冬至稽其實取諸晷景也又曰日月合度謂之朔無所取之取之蝕也如嵗實乃測景所得者一行以通法乘嵗實為䇿實歸為氣積與四揲氣朔之母遯其八氣九精何關月䇿乃交蝕所得者一行以通法乘月䇿為揲法歸為𦍤積與半氣朔之母以三極乘參伍兩儀乘二十四變併之何預十九年七閏為一章一章二百三十五月四章為一蔀凡七十六年共計九百四十月以七十六年之九百四十月歸一蔀之日得月䇿與終合通大衍之母虧其地十以導潛龍之氣何渉二十五刻為半晝分至明也一行以通法乘二十五刻得七百六十為辰法且曰以三極參之倍六位除之其義何取滿十為日至明也一行以十除通法得三百四為刻法且曰以十位乘之倍大衍除之其義何居又以辰法齊於代軌刻法齊於徳運得天地出符之數七精返初之㑹此緯文也緯乃漢儒偽作謂為孔子語非其真也自有緯而落下閎始造太初厯以閏統元㑹得日法以五氣正餘凖大統俱屬垂謬漢厯皆依偽鑿度偽易緯以治厯以致終漢之世厯數不明一行達者而亦為是言他何望焉且各數以三千四十乘之復以三千四十歸之諸家日法胥同一轍則三千四十之數又何憑而出自章微之積耶故易曰大衍之數象四時象閏苐象之而已又曰乾坤之䇿三百六十當期之日厯三百六十有竒而止以三百六十當之亦取其象耳厯法之難正在竒數之分秒實窺測所得而非大衍所推也謂厯數合大衍之象則可謂厯數之分秒皆出於大衍則不可一行盡一一之數皆附於大衍亦大勞矣故章俊卿論大衍云一行倚大衍之數立推歩之法是一行求合於大衍非大衍合一行之數也且一行之十有二議發千古所未發詳且盡矣乃其中猶有一二可更訂者如中氣議一行厯引春秋以來南至以殷周厯并緯書及漢唐諸厯上下附合得此失彼然而不必然也春秋測驗不精書諸南至未必真的緯書與殷周六厯皆四分法不可為據漢唐以來日官所測晷率多遷就為之如祖冲之既失甲戌冬至以為加時太早便欲増小餘以附㑹之是也諸如此數何必一一與辯故授時厯云諸應随時測定不用元法是確論也一行於開元十二年十一月陽城測景癸未極長以授時歩開元十二年甲子嵗冬至一十九日八十九刻六十四分得癸未亥初二刻冬至脗合以斯驗授時之精逺考諸開元不𮘸乃實測之效矣沒滅議其數是苐不必歸之揲扐卦議既謂京房卦爻錯亂不明則公中孚之類削之可也而未削至授時始削之為當耳日度議一行厯引古今日度合此失彼然亦不必然也盖古今日度未必真的率有附㑹如中氣然則何必一一與辯其歩仲康五年癸巳嵗九月庚戌朔日蝕則非是辯在尚書簡中是蝕一行以為五年虞鄺以為元年授時歩乃六年考殷時又多外丙二年仲壬四年一以為有一以為無不同又有謂太史公歩帝王厯年多差訛者然則古厯年之某嵗某甲子其真否未可知也授時歩仲康六年丁夘嵗九月辛巳朔日食其餘前後十餘年之九月朔俱不入食限夫既歩入仲康年入食限矣則不必計其元年與五六年也九道議引洪範傳言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是矣上考乾鑿度先文曰日行一度坤鑿度先文引制靈經曰天有九道斯鑿度先文乃上古真書非若後文之假託者乃知洪範傳文本於乾坤鑿度之先文也日蝕議謂月或變行避日或五星濳在日下救日或有徳天為之𨼆雖交不食此皆無慿之論也謂在陽道陽盛不食然陽道自有歩陽八度法安得信為不食謂四時分至同道交食為常然分至言其行之中非其遇之中也遇而交則周天之辰無處不可豈有以分至為常者耶謂入交不食開元年二事則誠如其言法推開元十二年甲子嵗七月朔五十四日三十刻交二十六日得戊午日辰時日食十三年乙丑嵗十二月朔四十六日六十三刻交十四日得庚戌日申時日食是為當食不食日月失行之致然此㡬百年才一二見其變也而非其常也過此則仍復其常可以歩之千萬年亾易者七政皆然不獨日也若一行謂徳之動天不俟終日則逢君好諛之惡非所以為訓也唐道士邢和璞嘗謂尹愔曰一行其聖人乎漢時落下閎造厯云後八百嵗當差一日必有聖人正之今年期畢矣而一行造大衍正其差謬則落下閎之言信矣非聖人而何然據一行嵗差以三十六太布乾實與䇿實得每嵗嵗差一分二十秒九㣲乃八十三年差一度而非八百年差一日也在開元八十三年差一日在授時六十六年差一日此黄赤冬至嵗差也而嵗差之外復有消長一機一行未及言之所以大衍厯不百年而即差以歩至今其差益逺然授時之所以精於大衍者則以消長之數得也今以大衍授時大統三厯試參考焉大衍厯演紀積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一千七百四十筭以䇿實一百一十一萬三百四十三乘積筭得一百七萬六千六百七億八千九百二十七萬六千八百二十為中積分以通法除之得三百五十四億一千四百七十三萬三千三百一十四日七四三四為積日以爻數六十累除之餘一十四日七十四刻三十四分為天正冬至分大餘一十四得戊寅日小餘七十四刻三十四分得酉初三刻冬至置中積分以揲法八萬九千七百七十三累去之不盡之數餘四萬九千一百七為歸餘之卦以通法歸之得一十六日一十五刻三十六分為閏餘分以閏餘減冬至不及減加六十日減之得五十八日壬戌日五十八刻九十八分為天正經朔分大衍嵗實是測晷所得者一行以通法因之為䇿實以通法歸之為嵗實也大衍朔周三百五十四日三十六刻七一不盡是觀象所得者一行以揲法去䇿實餘三萬三千六十七為歸餘之卦以減䇿實餘一百七萬七千二百七十六日以通法而一為朔周也大衍月䇿是朔周以十二月分之者一行以通法歸揲法為月䇿也大衍嵗實較授時嵗實止多一十九分大衍月䇿較授時月䇿止少九十㣲然則一行厯氣朔誠甚宻而所少者止消長一事耳以授時上推開元十二年甲子嵗冬至至元辛巳五百五十七年推得二十萬三千四百四十日三十五刻一十秒為中積分減氣應得數為通積滿旬周去之得數以減旬周得十四日戊寅日七十刻九十分較大衍差三刻四十四分以大統厯上推開元十二年冬至得十四日戊寅日九十八刻七十五分較大衍差二十四刻三十九分以大衍厯下推至元辛巳距元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二千二百九十七筭得中積一百七萬六千六百一十四億七百七十三萬七千八百七十一積日三百五十四億一千四百九十三萬六千七百五十五日八十七刻八十六分得冬至五十五日己未日八十七刻八十六分較授時差八十一刻八十八分夫大衍稱親宻矣何差至八十餘刻則以消長之法未具也













  古今律厯考卷十六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十七   明 邢雲路 撰歴代九
  歴代考
  唐書
  肅宗時山人韓頴上言大衍厯或誤帝令增益其術每節增二日作至徳厯代宗即位以至徳厯不與天合詔司天郭獻之復用麟徳元紀増損遲疾交㑹諸差以寫大衍舊術帝為製序題曰五紀厯演紀上元甲子距寶應元年壬寅積二十六萬九千九百七十八算通法千三百四十策實四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揲法三萬九千五百七十一乾實四十八萬九千四百四十二秒七十轉終分百三十六萬六千一百五十六交終分三億六千四百六十四萬三千七百六十七以通法除策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七七六為歳實以通法除揲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七為朔實以通法除乾實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五十三秒為周天以三十七乘通法得四萬九千五百八十以除轉終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七為轉終以萬因通法得一億三千四百萬以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一為交終以歩五星各以通法除終率得終日木終率五十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二秒三十六火百四萬五千八十八秒八十三土五十萬六千六百二十三秒二十九金七十八萬二千四百四十九秒九水十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八秒六十六木終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六刻七四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七土三百七十八日七刻七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七二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五五紀通法卽麟徳總法䇿實卽麟徳朞實揲法卽麟徳常朔實麟徳以十二乘總法得數以除變周得轉終五紀則以三十七乘通法得數以除轉終分得轉終麟徳以三因摠法得數以除遊交終率得交終五紀則以萬因通法得數以除交終分得交終其實一也其中稍有增減者不過遷就畸零小異之數耳所以一時偶與天合而久之復差也徳宗時五紀厯加時稍後天詔司天徐承嗣與夏官楊景風等雜麟徳大衍之㫖治新厯建中四年厯成名曰正元五年施行㑹朱泚之亂改元興元演紀上元甲子距建中五年甲子歳積四十萬二千九百算以五十七章十二年為通法通法千九十五䇿實三十九萬九千九百四十三揲法三萬二千三百三十六乾實三十九萬九千九百五十五歳差十二轉終分三億一百七十二萬一百三十二交終分二億九千七百九十七萬三千八百一十五以通法除䇿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七五四為歳實以通法除揲法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三為朔實以通法除乾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五十七分以周歳除周天得歳差十二以一萬因通法除轉終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三五為轉終以一萬因通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各以通法除終率得周日木終率四十三萬六千七百六十秒四火八十五萬四千七秒七十九土四十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四秒六十三金六十三萬九千三百八十九秒二十八水十二萬六千八百八十八秒四半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六刻七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五七土三百七十八日七刻七二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七一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四摠之皆五紀舊術也憲宗卽位司天徐昂上新𠪱名曰觀象起元和二年用之測驗不合故有司無傳者至穆宗立以為累世纉緒必更𠪱紀乃詔日官改撰𠪱術名曰宣明其氣朔發歛日躔月離皆因大衍舊術改易其名謂通法曰綂法策實曰章嵗揲法曰章月起長慶二年敬宗至於僖宗皆遵用之訖景福元年長慶宣明𠪱演紀上元甲子至長慶二年壬寅積七百七萬一百三十八筭外統法八千四百章嵗三百六萬八千五十五章月二十四萬八千五十七𠪱周二十三萬一千四百五十八秒十九交率二十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二秒六千五百一十二以統法除章嵗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六四二為嵗實以統法除章月得二十九萬五十三刻○五九五為朔實以通法除𠪱周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四六為轉終以統法除交率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以統法除各周率得周日木周率三百三十五萬五百四十秒八十三火六百五十五萬一千二百九十五秒二十六土三百一十七萬五千八百七十九秒七十九金四百九十萬四千八百四十五秒八十五水九十七萬三千三百九十秒二十五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七刻三八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六一土三百七十八日八刻○九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二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七論者謂大衍後法制簡易合望密近無能出其右者然摠之不出大衍法也穆宗以為累世纘緒必更𠪱紀其言則非使𠪱課不效宜更也則更之若果精宻舊貫豈不可仍何必改作易世更紀之說非通論也
  昭宗時宣明𠪱漸差詔太子少詹事邊岡治新𠪱其法皆大衍之舊餘雖不同亦殊塗而至者起景福二年頒用至唐終名崇𤣥𠪱演紀上元甲子距景福元年壬子積五千三百九十四萬七千三百八通法萬三千五百乃七百一十章十年之嵗也嵗實四百九十三萬八百一朔實三十九萬八千六百六十三周天分四百九十三萬九百六十一秒二十四轉周分三十七萬一千九百八十六秒九十七交終分三十六萬七千三百六十四秒九十七以通法除嵗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五一八卽嵗實以通法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三卽朔實以通法除周天分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三卽周天以通法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九卽轉終以通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卽交終以歩五星以通法除各星終率得各星周日木終率五百三十八萬四千九百六十二秒十一火千五十二萬八千九百一十六秒九十一土五百一十萬四千秒五十四金七百八十八萬二千六百四十八秒七十六水百五十六萬四千三百七十八秒九十七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九七土三百七十八日八刻○四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九岡用筭巧能立術簡捷雖仍大衍而皆變其名如策實曰嵗實揲法曰朔實乾實曰周天分之類明白使人易曉較之閉藏閃鑠者不同是可尚也其治晷度準陽城日晷前後消息加減得宜九服中晷各於其地立表候之在陽城之南之北者各有距差以加減陽城二至中晷九服所在各於其地置水漏以定漏率各以陽城二至晷漏母除之得加時黃道日躔交道有差其術甚善今大統𠪱用北京之筭策布南京之晷度極差各異刻數不諧且不言九服晷漏之變為何如胥失之矣
  唐興二百八十年間厯遂八改查其氣朔轉交四事皆不甚相逺則何至動輙差也乃其大而消長之術未立細而加時之分未精所以朝後天夕先天彼減此加非多則少如聚訟然而又偏争妬勝謬亂其術如一積年也忽變而度忽變而日又忽變而紀或以三因或十二乘或三十七乘或又變而萬因或倍或歸諸如此胥改頭換面惟恐變之不幻暪之不嚴使人望如鬼魅不可測識後人尋緒不得便目司天為神聖厯數為絶學也而豈知其無他竒乎疇人推測多疵而又加以氣朔間有失行出於籌祘之外則益難捉摸也惟授時加時入細消長近親庶㡬效天其間畸零長短之數再一悉心測驗及時更正之則完羙矣
  五代史
  五代初用唐厯後諸家晉有調元厯周有明元厯萬分厯蜀有永昌厯正象厯南唐有齊政厯皆行之未久法故不傳惟周世宗欽天𠪱差勝乃端明殿學士王朴所造朴制律𠪱作律準以宣其聲其𠪱以隂三陽二化成之數得諸法演紀上元甲子距周世宗顯徳三年丙辰嵗七千二十九萬八千四百五十二筭以七千二百為統法卽日法嵗率二百六十二萬九千七百六十軌率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八百四十四朔率二十一萬二千六百二十離率一十九萬八千三百九十三交率一十九萬五千九百二十七以統法除嵗率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四四為嵗周以統法除軌率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一秒為周天以統法除朔率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五為朔實以統法除離率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八為轉終以統法除交率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八為交終以歩五星各以統法除周率得周日木周率二百八十七萬一千九百七十六火五百六十一萬五千四百二十二土二百七十二萬二千一百七十六金四百二十萬四千一百四十三水八十三萬四千三百三十五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五五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一刻九七土三百七十八日八刻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八七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九八大抵皆前人之術也而乃援闗朗易傳以立言觀其言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隂陽各有數合則化成陽之䇿三十六隂之䇿二十四奇偶相命兩陽三隂同得七十二何則隂陽之數合七十二者化成之數也化成則謂之五行之數五因之得朞數過之者謂之氣盈不及者謂之朔虚故以七十二為經法經者常用之法也百者數之節也隨法進退不失舊位謂之通法故以通法進經法二位得七千二百為統法朴意謂隂二十四三之為七十二陽三十六二之為七十二又十之為七百二十百之為七千二百皆闗子明易傳所出也夫黄鐘曰八十一大衍曰三千四十已屬牽附而朴陡出此數若曰自太極隂陽五行來也果爾以推天歩之分秒宜永乆勿壊胡乃行五年即先天耶空令陰陽無準太極負寃耳














  古今律厯考卷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巻十八   明 邢雲路 撰歴代十
  歴代考
  宋史
  宋初承五代王朴制律厯作律準以宣其聲太祖以雅樂聲髙詔有司考正太常寺和峴以西京銅望臬可校古法即司天臺影表銅臬下石尺是也及以朴所定尺比校短於石尺四分則聲樂之髙蓋由於此乃造新尺又以上黨羊頭山秬黍累尺校律自此雅音和暢宋初用周顯徳王朴欽天厯推驗稍疎乃詔司天監王處訥别造新厯賜名應天繼應天而作者曰乾元曰儀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元曰觀天曰紀元迨靖康丙午百六十餘年而八改歴南渡後曰統元曰乾道曰淳熙曰㑹元曰統天曰開禧曰㑹天曰成天至徳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復八改大率謂七十九年差一度測北極率以千里差三度有奇古今測驗止於岳臺而餘杭則東南相距二千餘里發歛晷刻豈能盡諧諸𠪱法具在惟奉元㑹天二法不存舊史以乾元儀天附應天後以乾道淳熈會元附統元開禧成天附統天初應天漸差太平興國六年太宗命冬官正吳昭素造乾元𠪱後以朔望有差咸平四年眞宗命司天監史序造儀天𠪱宋史稱法有疎宻數有煩簡雖條例稍殊而綱目一也遂以應天乾元儀天三𠪱合載於一冊建隆應天𠪱演紀上元甲子距建隆三年壬戌嵗積四百八十二萬五千五百五十八太平興國乾元𠪱上元甲子距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嵗積三千五十四萬三千九百七十七咸平儀天𠪱上元甲子距咸平四年辛丑嵗積七十一萬六千四百九十七應天乾元二𠪱史載法率缺少亦有有法率而推之不合者故不必推二𠪱旣因漸差改行儀天故推儀天𠪱儀天宗法一萬一百乃五百三十一章一十一年之數也嵗周分三十六萬八千八百九十七合率二十九萬八千二百五十九乾元數三百六十八萬九千八十八厯終分二十七萬八千三百一秒一百六十五交終分二十七萬四千八百四十三秒二千二百七十九以宗法除歳周分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五五四為歳實以宗法除合率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四為朔實以宗法除乾元數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二秒以宗法除厯周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五六為轉終以宗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歩五星三厯俱參差以考驗不精之故不可為據亦不復推縁五緯不協所以至仁宗初星曜有差其云七十九年差一度非一定宜隨時改云千里差三度有奇亦非一定宜隨地改乃協
  乾興初儀天星曜有差厯官宋行古議改厯天聖元年成仁宗命曰崇天厯演紀上元甲子距天聖二年甲子積九千七百五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樞法一萬五百九十歳周三百八十六萬七千九百四十朔實三十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九周天分三百八十六萬八千六十五轉周分二十九萬一千八百三秒五百九十四交終分二十八萬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以樞法除嵗周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四五七為嵗實以樞法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四為月䇿以樞法除周天分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三秒為周天以樞法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八五為轉終以樞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一為交終以歩五星以樞法除星周率得周日木周率四百二十二萬四千五十八火八百二十五萬九千三百六十六土四百萬三千八百七十二金六百一十八萬三千五百九十九水一百二十二萬七千一百七十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七刻二三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一三土三百七十八日八刻○四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九二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八刻是𠪱行四十年後天五十四刻
  英宗卽位殿中丞判司天監周琮言舊𠪱氣節加時後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乃作新𠪱三年而成賜名明天厯演紀上元甲子距治平元年甲辰嵗積七十一萬一千七百六十筭元法三萬九千是二千五十二章十二年之數卽為日法以日法除嵗周一千四百二十四萬四千五百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五八九為嵗實以日法除朔實一百一十五萬一千六百九十三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為朔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四秒轉終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以交周五十二萬三千四百六十除嵗周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以元法除終率得終日木終率一千五百五十五萬六千五百四火三千四十一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土一千四百七十四萬五千四百四十六金二千二百七十七萬二千一百九十六水四百五十一萬九千一百八十四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四七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刻六八土三百七十八日八刻三五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二四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三九周琮論𠪱謂氣朔交食使三千年間若應準繩而有前有後有親有疎者卽為中平之數取數多而不以小得為親宻乃至言也
  神宗熈寧七年甲寅嵗衞朴造奉元𠪱行十八年至元祐壬申有差其術不存
  哲宗元祐七年皇居卿改造觀天𠪱演紀上元甲子距元祐七年壬申積五百九十四萬四千八百八筭統法一萬二千三十乃六百三十三章三年之數也嵗周四百三十九萬三千八百八十朔實三十五萬五千二百五十三轉周分三十三萬一千四百八十二秒三百八十九交終分三十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以統法除嵗周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五五七為嵗實以統法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為月策以統法除轉終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六一為轉終以統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一三五為交終以歩五星以統法除周率得周日木周率四百七十九萬八千五百二十六秒九十二火九百三十八萬二千五百六十秒七十六土四百五十四萬八千四百三十一秒八十五金七百二萬四千三百二十一秒三十四水一百三十九萬四千二秒七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刻○二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七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三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七一行至崇寧冬至差
  徽宗崇寧二年癸未嵗姚舜輔造占天𠪱行三年不效其術不存五年丙戌嵗復令姚舜輔改造紀元𠪱演紀上元庚辰至崇寧五年丙戌積二千八百六十一萬三千四百六十六筭日法七千二百九十朞實二百六十六萬二千六百二十六朔實二十一萬五千二百七十八轉周分二十萬八百七十三秒九百九十交終分一十九萬八千三百七十七秒八百八十以日法除朞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六二為嵗實以日法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為月策以日法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八為轉終以日法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以日法除星周率得周日木周率二百九十萬七千八百七十九秒六十四火五百六十八萬五千六百八十七秒六十四土二百七十五萬六千二百八十八秒七十八金四百二十五萬六千六百五十一秒四十三半水八十四萬四千七百三十八秒五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六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六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二六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六崇寧元年方外之士自云王其姓面作璣衡之制七政運行曲盡其妙著為成書惜金人入冦儀象盡歸於金可惜也髙宋建炎元年卽金天會五年金司天楊級始造大明厯然其所本不能詳究或曰因宋紀元厯而增損之也正隆間占候漸差乃命司天趙知㣲重修大明厯時孝宗淳熙七年大定二十年也演紀上元甲子至大定二十年庚子八千八百六十三萬九千六百五十六年日法五千二百三十歳實一百九十一萬二百二十四分朔實一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五分轉終分一十四萬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交終分一十四萬二千三百一十九秒九千三百六十八以日法歸歳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五九四以日法歸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以日法歸轉終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二以日法歸交終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三木星周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刻一六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三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一四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終金之世止用知微厯元初猶用之至授時始改宋太史候臺銅渾儀乃吏部勾當官韓公㢘所製公亷通九章勾股法以推天度撰九章勾股測驗渾天書一卷貯之禁中後失其傳故世無知者金旣取汴以輦致銅渾儀於燕汴至燕相去千餘里望筒取極星稍差移下四度纔得之明昌六年龍擊渾儀摧落旋營緝之貞祐南渡遂委而去吁嗟神物之成敗數也自時厥後遂無制渾儀如公亷之精巧者勾股測驗法郭守敬之割員是其術也今可倣而行之
  遼史大明厯卽劉宋祖冲之大明厯







  古今律厯考卷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巻十九   明 邢雲路 撰歴代十一
  歴代考
  宋史南渡
  髙宗時中原既失星翁離散紀元厯亡紹興二年髙宗重搆得之乃命常州布衣陳得一改造統元厯賜得一通微處士厯雖頒行有司不善用之暗用紀元法推歩推得乾道三年丁亥歳十一月甲子朔裴伯夀陳統元法當進作乙丑於是依紀元正之光州士人劉孝榮言是年四月戊辰朔日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旣而精明不食是年孝宗命劉孝榮治厯孝榮言統元厯差采五代民間萬分厯作三萬分以為日法造乾道厯時談天者各以技術相髙互相詆毁紛紛不已至淳熙三年因推太陽不合仍命孝榮改造新厯賜名淳熙淳熙末驗合朔差光宗紹熙二年詔改新厯仍命孝榮為之賜名會元四年布衣王孝禮言今年十一月冬至日景表當在十九日壬午會元歷註乃在二十日癸未係差一日崇天歷癸未日冬至加時在酉初七十六分紀元歷在丑初一刻六十七分統元歷在丑初二刻二分會元歷在丑初一刻三百四十分陳得一造統天歷劉孝榮造乾道淳熈㑹元三歷皆未嘗測景茍弗立表測景莫識其差乞遣官以銅表同孝禮測驗朝廷雖從未暇改作慶元四年會元歷占候多差日官草澤互有異同舊歷後天十一刻詔楊忠輔造新歷五年歷成賜名統天是年六月乙酉朔推日食不驗嘉泰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草澤趙大猷言午初三刻日食詔太史與草澤聚驗於朝太陽午初一刻起虧未初刻復滿大猷言然統天歷先天一辰有半迺罷楊忠輔詔草澤有通歷者應聘修治開禧三年大理評事鮑澣之言統天歷氣朔五星皆立虚加虚減之數氣朔積分乃有泛積定積之繁其餘差漏不可備言楊忠輔今見統天歷舛私成新歷容臣與太史草澤諸人所著歷參攷之檢討曾漸亦言乾道淳熈慶元三歷皆出劉孝榮一人之手後為楊忠輔所勝乆之亦差願以諸歷下本省參攷以最近者頒用於是改定新歷成歷名開禧詔以戊辰年權附統天歷頒之於是開禧附統天行於世四十五年嘉定十一年太史局推測七月朔日食一分驗之不食淳祐十一年侍御史陳垓言淳祐十年冬頒十一年歷稱成永祥等依開禧新厯推筭辛亥嵗十二月十七日立春在酉正一刻今所頒厯乃相師堯等依淳祐新厯推筭到壬子嵗立春日在申三刻質諸前歷乃差六刻以此頒行天下豈不貽笑四方且開禧舊歷僅差一二刻而李徳卿造淳祐新歷差六刻餘與今前後兩歷俱差六刻十二年秘書省言李徳卿歷與譚玉進會天歷各有得失請商確推筭合衆長而為一然後賜名頒行十二年歷成賜名會天寳祐元年行之史闕其法咸淳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至後為閏十一月旣已頒歷浙江安撫司準備差遣臧元震言十九歳為一章至朔同日謂之章月今以十一月三十日為冬至又以冬至後為閏十一月自淳熙壬子至淳熙庚午凡十九年是為章歳以十九年七閏推之則閏月當在冬至前不當在冬至後以至朔同日論之則冬至當在十一月初一日不當在三十日震儒者豈欲與厯官較勝負既知其失安得黙而不言耶於是朝廷下之有司遣官偕元震與太史局辯正而太史之詞窮元震轉一官判太史局鄧宗文譚玉等各降官有差因更造厯六年成七年頒行即成天厯也徳祐之後陸秀夫擁立益王走海上命鄧光等作厯賜名本天厯今亡
  統元乾道淳熙㑹元四厯史合為一册
  統元厯陳得一造演紀上元甲子距髙宗紹興五年乙卯積九千四百二十五萬一千五百九十一元法六千九百三十歳周二百五十三萬一千一百三十八朔實二十萬四千六百四十七轉周分一十九萬九百五十三秒二千五百六十三交終分一十八萬八千五百八十秒六千四百五十以元法除嵗周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五七八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一為月䇿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八五為轉終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一四為交終以歩五星以元法除終率得周日木終率二百七十六萬四千二百三十八秒三十二火五百四十萬四千八百四十六秒三十九土二百六十二萬九十四秒三十三金四百四萬六千四百九十六秒三十三水八十萬三千四十八秒八十三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七九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一土三百七十八日七刻九九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八刻
  乾道歷劉孝榮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孝宗乾道三年丁亥積九千一百六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三元法三萬朞實一千九十五萬七千三百八朔實八十八萬五千九百一十七秒七千六轉周分八十二萬六千六百三十七秒七千三百九十五交終分八十一萬六千三百六十六秒六千三十四以元法除朞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六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為月䇿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九為轉終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以元法除終率得周日木終率一千一百九十六萬六千五百八十一火二千三百三十九萬一千九百八土一千一百三十四萬二千七百四十六金一千七百五十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水三百四十七萬六千二百八十四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七十三刻○二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五金五百八十三日八十九刻五七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一
  淳熈歷劉孝榮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孝宗淳熈三年丙申積五千二百四十二萬一千九百七十二元法五千六百四十嵗實二百五萬九千九百七十四朔實一十六萬六千五百五十二秒五十六轉周分一十五萬五千四百七秒九千七百四十交實一十五萬三千四百七十六秒九千五百四十六以元法除嵗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六一七卽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五為月䇿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為轉終除交實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六為交終以歩五星以元法除周實得周日木周實二百二十四萬九千七百一十五秒六十五火四百三十九萬八千八百一秒六千五土二百一十三萬二千四百二十八秒六金三百二十九萬三千二百七十秒五十水六十五萬三千五百四十五秒五十三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五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三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三一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七會元厯劉孝榮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光宗紹熈二年辛亥積二千五百四十九萬四千七百六十七統率三萬八千七百氣率一千四百一十三萬四千九百三十二朔率一百一十四萬二千八百三十四轉率一百六萬六千五百六十一秒七千三百一十交率一百五萬三千一百一十二秒二千一百四十以統率除氣率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七二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四為月策除轉率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六六為轉終除交率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為交終以歩五星以元法除周率得周日木周率一千五百四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秒九十八火三千一十八萬三千二百六十八秒八十七土一千四百六十三萬二千一百四十七秒七十一金二千二百五十九萬七千三十九秒三十七水四百四十八萬四千四百四秒四十三木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四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四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六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一刻三三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
  統天開禧成天三厯史合為一冊
  統天厯楊忠輔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寧宗慶元五年己未積三千八百三十五䇿法一萬二千嵗分四百三十八萬二千九百一十餘六萬二千九百一十朔實三十五萬四千三百六十八轉實三十三萬六百五十五交實三十二萬六千五百四十七以䇿法除嵗分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五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六六六為月䇿除轉實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八三為轉終除交實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五為交終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四九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六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六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二七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二
  開禧厯鮑澣之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寧宗開禧三年丁卯積七百八十四萬八千一百八十三日法一萬六千九百嵗率六百一十七萬二千六百八朔率四十九萬九千六十七轉率四十六萬五千六百七十一杪五千三百九十六交率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八十六秒四千八百二十五以日法除嵗率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七六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為月策除轉率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五八八為轉終除交率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一七為交終以歩五星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六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二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六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二七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
  成天歷臧元震造演紀上元甲子距度宗咸淳七年辛未積七千一百七十五萬八千一百四十七日法七千四百二十嵗率二百七十一萬一百一朔率二十一萬九千一百一十七轉周分二十萬四千四百五十五秒二千四百六十交終分二十萬一千九百一十四秒七千五十一以日法除嵗率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九三五為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三為月䇿除轉周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三一為轉終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三為交終以歩五星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五七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二刻九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一六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二六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五九
  史稱孝宗乾道三年丁亥嵗有司不善用統元厯暗用紀元法推是年十一月甲子朔裴伯壽陳統元法進作乙丑朔於是依統元正之以授時推是年冬至二日六十四刻閏餘二日三刻經朔○日六十一刻加差一十六刻定朔○日七十七刻是十一月朔甲子酉正一刻合朔冬至非乙丑朔也葢由陳得一所立嵗實餘分强轉終餘分弱以積九千餘年用之遂加轉刻數嬴長進作乙丑日矣有司用紀元為是卽此見紀元愈於統元豈有司不善用耶劉孝榮言是年四月朔日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旣而精明不食以授時推是年四月朔交泛十三日九十九刻入食限定朔四日六十七刻得戊辰日申時日食是年卽金大定七年金史書是日日食金主避正殿減膳伐鼓應天門内百官各於本司庭立明復乃止夫曰庭立明復乃止則眞見其食與復圓也然則宋何以不食葢宋臨安偏南金偏北月食在隂厯故金見其食而宋不見也所推一分二分歩筭少差耳授時乃燕京治厯益偏東北故推當食職此故也亦何異之有諸人考校氣朔晷刻交食分秒黃赤星躔多少參差連篇累牘甲乙不決互相詆毁不知皆由地里南北不一諸人所用歷術不齊或偶中者溷正旋改者射覆競取功名互相下石如是而已劉孝榮采五代民間萬分歷作三萬分為日法乃三因萬分小歷作三萬分以隱萬分之名其實三萬分歷卽萬分歷朝四暮三之說也緣朔餘太强孝榮遂減其分乃增入秒曰秒七千六從古朔餘有秒數乎紹熈四年布衣王孝禮言十一月日景表當在十九日壬午會元注在二十日癸未崇天在癸未酉初刻七十六分紀元在丑初一刻六十七分統元在丑初二刻二分會元在丑初一刻三百四十分以授時推是年冬至分一十八日九十五刻得壬午日亥時正三刻冬至夫以孝禮親測晷景壬午日食非臆說也而授時適與之合崇天等歷則皆以未嘗測景之故未嘗測景而謬定嵗實所以皆失之後天皆加至次日此授時從測景来所以獨優也史稱慶元五年六月乙酉朔推日食不驗以授時推是年正月朔交泛二十七日一十刻定朔二十九日六十四刻得癸巳朔申時日食以歩至六月經朔五十七日五十四刻得辛酉無乙酉六月交泛一十一日四十刻不入食限七月經朔二十七日七刻得辛卯無乙酉七月交泛一十四日八入食限六月七月俱無乙酉七月入限而又非其日無一可者何食之有楊忠輔之誤推也史稱嘉泰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草澤趙大猷言午初三刻日食驗之午初一刻起未初刻復滿大猷言然統天先天一辰有半乃罷楊忠輔以授時推是年五月朔交泛一十三日三十刻入食限定朔四十日四十九刻得甲辰日午初三刻合朔日甚則起虧午初復滿未初與大猷所言天行所至若合符節楊忠輔其何說之辭史稱嘉定十一年七月朔日食一分驗之不食以授時推是年七月朔交泛一十四日三十刻入食限定朔六日四十九刻得庚午朔午時日食然食止一分臨安偏南不見其食亦不為差史言淳祐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立春開禧厯筭酉正一刻淳祐等歷筭申三刻謂相差六刻有竒以授時筭是日立春分八日六十八刻得壬申日申正一刻立春則淳祐為近開禧為遠也葢授時較宋時測驗日晷無差則依授時為宻咸淳六年會天歷推冬至至後為閏十一月旣已頒歷臧元震歷辯以章月至朔同日論之應冬至前閏十月不應冬至後閏十一月應以十一月初一日為冬至不應以十一月三十日為冬至與太史局辯正而太史之詞窮以授時推咸淳六年嵗前天正閏餘一十八日六十九刻應閏十月至十一月朔日閏月已過閏餘止四刻餘是日冬至分二日六十三刻得丙寅申初初刻冬至經朔二日五十九加差一十九刻五十分以加經朔為定朔二日七十八刻得丙寅日酉正三刻合朔乃是十一月丙寅朔申時冬至酉時合朔正為章月至朔同日臧元震之言是也㑹天誤矣然後知宋厯之多差而授時為宻也
  元史
  元初承用金大明歷庚辰嵗太宗西征五月望月蝕不效二月五月朔微月見於西方南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大明歷後天乃更撰歷推上元庚午七政同會虚宿六度以應太祖受命之符又以西域中原地里殊遠創為里差遂題其名曰西征庚午元歷表上之然不果頒用至元四年西域扎瑪里迪音撰進萬年歷世祖稍頒行之萬年法未傳庚午元歷演紀上元庚午距太宗庚辰積二千二十七萬五千二百七十筭日法五千二百三十嵗實一百九十一萬二百二十四朔實一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五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七秒轉終分一十四萬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二十交終分一十四萬二千三百一十五秒九千三百以日法除嵗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三五九四卽嵗實除朔實得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九二七為月策除轉終分得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八為轉終除交終分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四為交終木星周日三百九十八日八十八刻火七百七十九日九十三刻一六土三百七十八日九刻○二金五百八十三日九十刻一四水一百一十五日八十七刻六史云楚材損節氣之分然嵗實仍舊未嘗損也其餘諸率雖微有增減其實皆大明歷之舊亡異術耳
  至元十三年元世祖詔中書左丞許衡太子贊善王恂都水少監郭守敬改治新厯衡等以為金雖改厯止以宋紀元厯㣲加増益實未嘗測驗於天乃與南北日官參考累代厯法測𠉀日月星辰消息運行之變叅别同異酌取中數以為厯本十七年冬至厯成賜名授時十八年頒行天下自古及今其推驗之術獨此為宻近者後元順帝亡併其厯官厯術俱没入沙漠中我朝存其餘法而失其本源洪武初遭元統改易溷亂其術遂使至今疇人布筭多所舛錯余乃因元史之舊編稽前代之故實繹其端緒驗諸象緯以詳著於篇至其郭守敬之術所未備併所差失者余悉補葺訂正厯乃完矣詳見後




  古今律厯考卷十九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一
  歴代日食厯
  西漢
  漢史載漢髙帝三年丁酉嵗十月甲戌晦日食在斗二十度十一月癸夘晦日食在虛三度
  置所求距筭以授時嵗實乘之得五十四萬二千○二十一日九十四刻七十六分為中積以氣應減中積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減旬周餘一十三日一十一刻二十四分為冬至置中積減閏應餘五十四日三千○一日七十四刻二十六分滿朔實去之不盡以減朔實餘二日七十六刻一十三分二十二秒為閏餘即縮厯置冬至減閏餘餘一十○日三十五刻一十○日七十八秒為經朔置中積減轉應加閏餘滿轉終去之不盡以減轉終餘一十四日八十四刻八十一分七十八秒以轉中去之餘一日○七刻○八分七十八秒為遲厯
  以縮遲二厯推得加差一十一刻五十一分加入經朔得一十○日四十六刻為定朔是甲戌日午初刻合朔置中積減交應加閏餘滿交終去之不盡以減交終餘一十四日四十刻為天正交泛分入食限
  置中積減周應滿周天去之不盡以減周天餘三百三十五度二八九九以虚六度筭外得斗二十二度為冬至赤道度查天正閏餘二日有竒減回二度有竒則朔日在斗二十度漢史合宿度既合以後不復推
  是十一月甲戌朔午時日食非十月甲戌晦食亦無十一月癸卯晦之比食也盖漢初厯久失次未置厯官不知是年冬至之前應閏八月而未置閏故以十月為十一月及過此見天星漸移方補一閏始悟十月乃十一月也其原紀十月甲戌晦遂改為十一月甲戌晦然又恐未的也乃併十月晦兩存之前月既繫以戌則次之應癸酉者不得不繫之卯併繫之虚吁亦大勞矣實十月晦即十一月朔食為是而前後月皆不入交不應食也後修史者見漢厯兩存其食遂目為比食不知六月一交萬無比食之理而日食即朔亦無晦食之説也綱目書法云自癸丑書日食至是四十五年然後復書秦政代立以來至於國亡乃皆未嘗日食豈秦之德有以勝妖歟日君象也秦閏位也其不足以當天審矣綱目書日食三百六十七而一歲再食者二十五其間連月而食者二而已是年漢文帝三年一歲三食者不與焉此言皆非也從古未有四十餘年不日食者秦日官失之故不書或秦𭧂厭天災而不書也一歲再食正六月一交之應食也連月之食厯官交載而兩存之非其實也至又疑以一歲三食之説耶何不併其一歲四食五食而疑之
  高帝九年癸卯歲六月乙未晦日食
  置所求距筭以歲實乗之得二千一百九十一日四六三四為中積分加氣應滿旬周去之餘四十四日五七五八為冬至
  置中積加閏應滿朔實去之餘八日九六○八為天正閏餘
  置冬至減閏餘餘三十五日六一四九為天正經朔置中積加交應減閏餘滿交終去之餘二十二日六九三四為天正交泛
  置中積加轉應減閏餘滿轉終去之以減轉中餘九日五二一三為天正遲厯
  置天正經朔加八朔實滿紀法去之餘三十一日八五九七為七月經朔
  置天正交泛加八朔實滿交終去之餘一十四日○二為七月交泛入食限
  置八朔實減閏餘以減半歲周餘四十四日六六為七月朔縮初厯
  置天正遲厯加八轉差滿轉中去之餘一十一日五五為七月朔疾厯
  以縮疾二厯法推得三十八刻七九為減差以減經朔餘三十一日四七一八為定朔筭得七月乙未朔午初刻合朔以後從此推得止具交朔二條
  是七月乙未朔午時日食非六月乙未晦
  惠帝七年癸丑歲正月辛丑朔日食
  十二月交得一十三日一五入食限
  十二月朔得七日三九辛未巳時合朔
  推得是年十一月閏餘分二十九日有竒是月二十九日冬至即閏十一月漢厯失一閏遂以十二月朔誤作次年正月朔然實是惠帝六年壬子歲十二月辛未朔日食也以法推十二月初一辛未合朔非辛丑前而閏十一月朔辛丑交泛十日有竒後而正月朔庚子交泛一十五日有竒皆不入食限漢厯誤推正月日食過此見天星漸移覺失一閏方補一閏既補矣若曰前所誤之正月乃十二月也十二月朔宜辛未既移一月則宜改辛未為辛丑是已誤而又誤矣夫以六年季冬之朔日為七年春正之元旦三朝享獻誤行典禮履端序愆已屬謬戾漢史載谷永占歲首正月朔日是為三朝尊者惡之綱目書法云日食三朝大變也書正月朔日食始此綱目書正月朔日食二十八有應者二十可畏哉是年食八月大䘮其他李淳風等所纂乾坤變異錄觀象玩占等書俱云是年正月日食八月帝崩之應至今司天家祖述之豈知是蝕之非正旦也則占者又何取焉
  惠帝七年癸丑歲漢史書五月丁卯先晦一日日食綱目書五月日食不言晦朔
  六月交二十七日○六入食限
  六月朔三日六四丁卯申時
  是六月丁卯朔申時日食漢厯誤以六月朔作五月晦之先一日綱目見其先朔二日也遂不書日劉向以為五月微隂始起而犯至陽其占重至其八月宫車晏駕有吕氏詐置嗣君之害京房易傳曰凢日食不以晦朔名曰薄人君誅將不以理或賊臣將𭧂起日月雖不同宿隂氣盛薄日光也夫曰日食召變誠是而劉向以五月微隂為言則非盖既非五月則微隂何取耶凢日食必朔以法推之即食晦亦無則豈有先晦一日之理漢厯誤推至隔二日已屬差誤乃京房遂以私意命名為薄食而斷之以事應何太謬也又云日月不同宿為隂氣盛薄日光豈知六月朔申刻日月同宿而食本自不忒何嘗先二日而薄食也夫天道談何容易堯曰欽若昊天敬授人時仲康征羲和不少貸京房等闇於厯數而妄談禍福以惑人書之史册遵為蓍蔡若不校讐訂正幾何而不誤萬世也
  高后二年乙卯歲六月丙戌晦日食
  法推七月朔不入食限前後月朔亦不入食限不宜食也想當時誤推在册至日見其未食且疑之故漢史但書丙戌食而不記其在何宿度其誤可知矣
  高后七年庚申歲正月己丑晦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六八入食限
  二月朔二十五日○五己丑午時
  是二月己丑朔午時日食非正月己丑晦
  文帝二年癸亥歲十一月癸卯晦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一九入食限
  十二月朔三十九日五五癸卯未時
  是十二月癸卯朔未時日食非十一月癸卯晦
  文帝三年甲子歲十月丁酉晦日食十一月丁卯晦又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八入食限
  十一月朔三十三日四四丁酉巳時
  是十一月丁酉朔巳時日食非十月丁酉晦亦無十一月丁卯晦之比食也盖冬至前應閏而漢厯失一閏故以十月為十一月及過此見天星漸移方補一閏始悟十一月乃十月也其原紀十一月丁酉晦遂改為十月丁酉晦然又恐未的也乃併十一月晦兩存之十月既繫以丁酉則十一月之應丁酉者不得不繫之以卯此與高帝三年比食之誤同是年文帝下詔罪已求言稱十一月晦豈知是朔非晦也文帝後四年辛巳歲四月丙辰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二日八五入食限
  六月朔二十一日五乙酉午時
  是六月乙酉朔午時日食非四月丙辰晦盖六月前不應閏而漢書豫置一閏過此覺其差也減去一閏遂改五月為四月五既為四則併其丙戌而移之丙辰矣不知實丙戌前一日六月乙酉朔日食也
  文帝後七年甲申嵗正月辛未朔日食
  法推是年正月朔交五日四十刻不入食限前後月皆不入食限日不應食漢史書七年正月辛未朔日食而不書其宿度此必厯官誤推是食既而見其不食也遂删其宿度通鑑綱目不書是食亦因漢史删之故修史者不載
  景帝三年丁亥歲二月壬午晦日食
  三月交一十四日一八入食限
  三月朔一十八日二三壬午卯時
  是三月壬午朔卯時日食非二月壬午晦漢史書二月壬午晦盖誤以三月朔為二月晦也綱目書正月壬午晦日食則非矣歩正月晦二月朔無壬午亦不入食限
  景帝四年戊子嵗十月晦日食
  推戊子嵗前丁亥嵗十一月朔交泛五日五十一刻不入食限推戊子嵗後十一月朔交泛八日四十四刻亦不入食限俱不應食是年漢史無日食而綱目書四年冬十月晦日食書於春夏之後且云太初以前皆以冬十月建亥為歲首此年及中四年皆先書春夏後書冬錯簡也班史同考漢史不書食而綱目書食夫事一本之史史無而綱目有從何處來也若以為歲首建亥天正在戊子前丁亥歲耶而丁亥不入食限若以為先書春夏後書冬天正在戊子冬耶而戊子冬亦不入食限無一可者綱目誤矣
  景帝七年辛卯歲十一月庚寅晦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二九入食限
  十二月朔二十六日三八庚寅巳時
  是年閏餘二十九日二刻有竒即閏十一月歩至十二月初一得庚寅日巳時日食非十一月庚寅晦也漢史十一月上少一閏字
  景帝中元年壬辰歲十二月甲寅晦日食
  法推是年十二月晦併正月朔俱無甲寅亦不入食限漢厯不書宿度是誤推暗削之故通鑑綱目亦不載是食
  景帝中二年癸巳歲九月甲戌晦日食
  法推是年九月晦併十月朔無甲戌推在夜食亦非應食之日故漢厯不書宿度誤推暗削綱目不知亦誤書
  景帝中三年甲午歲九月戊戌晦日食幾盡
  十月交一十四日四一入食限
  十月朔三十四日六三戊戌申時
  是十月戊戌朔申時日食非九月戊戌晦也漢厯不載宿度者筭皆不食而此書食在尾且云食幾盡是彼時真見其食矣今筭之則果食不爽可見不書宿度者厯官誤推在册至期見其不食遂删其宿度而猶存其名交戰於胷中無可柰何之故也
  景帝中四年乙未嵗十月晦日食見綱目史無
  法推景帝中四年乙未嵗天正前十月十一月皆不入食限天正後十月十一月皆不入食限是厯官誤推暗削之故綱目不知書是年日食舊綱目書五年冬十月日食新綱目書四年冬十月日食且云夏蝗當在日食下又云五年當書夏蝗上夫事一本之史史無而綱目有從何來耶且兩書異年自相紊亂且不標晦朔其無據可知矣
  景帝中六年丁酉歲七月辛亥晦日食
  八月交一十三日九二入食限
  八月朔四十七日三六辛亥辰時
  是八月辛亥朔辰時日食非七月辛亥晦
  景帝後元年戊戌歲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五三入食限
  八月朔四十一日六三乙巳申時
  是八月朔乙巳申時日食非七月先晦一日
  武帝建元二年壬寅歲二月丙戌朔日食
  推壬寅正月二月三月朔皆無丙戌皆不入食限漢厯之誤推也
  漢唐秘史載建元二年十月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二三入食限
  十月朔一十七日○七辛巳申時
  推是年十月初一辛巳申時合朔去交分入食限日應食是食漢史不載通鑑綱目亦不載查漢唐秘史載二年十月朔日食且史曰秘其所紀多出於史鑑之外者必内府秘藏之實錄也所載日食斷非無因必彼時仰見天象有食而秘紀之者漢厯誤筭二月𠉀之不食其十月之應食厯官失筭若輩詆日月為亂行未可知遂存其偽而去其真矣不然何以布法筭與秘史穏合不爽耶大都半載一交十月食則前此宜四月交又何惑乎二月之不交而食也漢厯二月朔食之誤無疑矣建元三年癸卯歲九月丙子晦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八四入食限
  十月朔一十二日三四丙子辰時
  是十月朔丙子辰時日食非九月丙子晦
  建元五年乙巳歲正月己巳朔日食
  推是年正月朔不入食限漢史不書宿度暗削之故通鑑綱目亦不書是食
  元光元年丁未歲二月丙辰晦日食七月癸未先晦一日日食日中時食從東北過半晡時復
  推是年三月朔不入食限漢史不書宿度暗削之故通鑑綱目亦不書是食
  七月經朔二十○日○八刻九三減差五十三刻九三七月朔交二十六日九十五刻入食限
  七月定朔一十九日五十五刻癸未日未時
  推是年七月初一癸未日合朔日食非七月癸未先晦一日也盖是年閏三月漢厯失一閏故誤以七月朔為七月晦且云先晦一日益謬矣盖漢厯止慿張蒼等約以章蔀大槩歩厯一平朔且猶未定即有平朔而無加減多差至七十刻况無平朔乎且漢厯朔實過分每以朔加之次月一二日則無恠其晦食之多也即是食之經朔在甲申日丑時以縮疾之七度有竒減回五十餘刻便食於癸未日未時矣此不彰明較著者乎綱目見其先晦一日遂不書晦朔豈知七月朔日月同度而食時刻不爽何嘗先晦一日食也未時合朔則從日中時食過半晡時復良是其云從東北過則非盖月自西來從西而東過無從東過之理也即此七月朔食則前此連閏應二月朔交非二月盡之三月初也其二月晦食之誤益見
  元朔二年甲寅歲二月乙巳晦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五七入食限
  三月朔四十一日五三乙巳午時
  是三月乙巳朔午時日食非二月乙巳晦漢史書二月晦盖誤以三月朔為二月晦也綱目書三月晦則非矣元朔六年戊午歲十一月癸丑晦日食
  推是年十一月晦併十二月朔無癸丑亦不入食限漢史書食而不記其宿度亦誤推暗删之故所以綱目不書是食
  元狩元年己未歲五月乙巳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三日九九入食限
  六月朔四十一日四四乙巳巳時
  是六月乙巳朔巳時日食非五月晦京房易傳推以為是時日食從旁右法曰君失臣明年丞相公孫𢎞薨日食從旁左者亦君失臣不知凡日食俱從旁右無從旁左之理
  元鼎五年己巳歲冬十一月朔冬至親郊見
  法推是年冬至一十五日五五經朔四十六日六三次月經朔一十六日一六疾度四度三八
  推得是年閏十月初一日庚戌十一月初一日己卯未時冬至戌時合朔盖是年冬至之次日經縮一十六日一十六刻在庚辰丑時而以疾度之四度三十八分減囘則在己卯日戌時合朔而冬至適與朔㑹矣然前月無中氣宜閏十月也通鑑綱目書十一月朔冬至合元鼎五年己巳歲四月丁丑晦日食
  五月交二十七日三五入食限
  五月朔一十三日五七丁丑未時
  是五月丁丑朔未時日食非四月晦
  元封四年甲戌歲六月己酉朔日食
  法推是年六月朔無己酉亦不入食限漢史不書宿度誤推暗削故綱目亦不書是食
  太初元年丁丑歲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明堂冬至五十七日五三
  閏餘二十七日三六
  經朔三十○日一六
  減差四十三刻七
  定朔二十九日七二癸巳日酉時合朔
  十二月經朔五十九日六九
  減差三十八刻八
  定朔五十九日三○五癸亥日辰時合朔
  法推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午日寅時經朔以減差減之得癸巳日酉時合朔是十一月癸巳朔也以歩至二十九日辛酉午時冬至再推十二月癸亥日辰時合朔是十二月癸亥朔也次日則甲子矣漢太初鄧平唐都落下閎等未經測驗止慿章蔀大畧之術以求氣朔且是年閏餘二十七日三十六刻應閏二月天正之前不應閏而平等誤置一閏遂以十二月為十一月而曰十一月甲子朔冬至無餘分為厯元不知十一月癸巳朔非甲子也十一月二十九日辛酉冬至非朔旦也十二月癸亥朔非十一月朔甲子也十二月二日甲子非朔日也漢厯誤以前月二十九之冬至而加於後月之朔以後月二日之甲子而加於天正之朔舛也甚矣盖漢厯推歩失之後天故氣過二三日尚不覺所以日食多在晦也漢厯日食之晦余推皆朔明甚兹豈口説之滕胥乃實詣之數此可與司天氏持籌道之也綱目書法云元鼎五年書十一月朔冬至親郊見矣不書某甲子於是祀明堂則書甲子朔旦何重厯紀也至朔同日常也甲子朔旦冬至非常也故特書之夫以非常之厯紀舉非常之祀典且以氣朔同日定千古厯元斯豈細事而豈知是朔之非甲子也以此明堂事天天神享之乎元鼎五年朔旦冬至實是己卯親郊禮也去兹才八年鄧平等首出治厯而反違至二三日則嗣是先時後時朔悉為晦無論欽天曷以授時厯元云乎哉
  太始元年乙酉歲正月乙巳晦日食
  二月交一十四日一九入食限
  二月朔四十二日三三丙午辰時
  推得是年二月丙午朔辰時日食非正月乙巳晦也漢厯誤推正月乙巳晦日食至日𠉀之見其不食至次日方食與巳所推宿度不合遂削其宿度不書故綱目通鑑亦不書是食而不知丙午之朔食為是也
  太始四年戊子嵗十月甲寅晦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三入食限
  十一月朔五十日四九甲寅午時
  是十一月甲寅朔午時日食非十月晦
  征和四年壬辰歲八月辛酉晦日食不盡如鉤在亢二度晡時食從西北日下晡時復
  九月交一十四日四二入食限
  九月朔五十七日五八辛酉未時
  定用五刻五三
  初虧未初二刻正西食甚未正三刻復圓申正初刻正東
  推得是年九月辛酉朔日食九分九十餘秒非八月辛酉晦是日食甚日躔黄道角十度夫漢史食亢二而法推角十盖角末去亢初不逺或古時距星稍異不害其為同也未初初虧申正復圓食九分九十秒正晡時食日下復不盡如鉤也第云從西北則非葢漢人自東向西望日故目為西北而不知從北極望之則食從正西過正東也是年載日食云晡時至日下不盡如鉤詳矣盖目覩記之也余推不爽則其他又何疑
  昭帝始元三年丁酉歲十月壬辰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七三入食限
  十一月朔二十八日四一壬辰巳時
  法推是年十一月壬辰朔巳時日食漢史合
  元鳯元年辛丑歲七月己亥晦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八四入食限
  八月朔三十五日五五己亥未時
  是八月己亥朔未時日食非七月晦
  地節元年壬子歲十二月癸亥晦日食
  正月交二十七日一九入食限
  正月朔五十九日六二癸亥申時
  是地節二年癸丑歲正月癸亥朔申時日食非元年壬子十二月晦食也夫正月元旦是為三朝况漢帝改元以正月為嵗首則朝賀享獻履端為慶是日日食誠大變也孔子吉月必朝服而朝矧曰元旦古人有元旦日食不受賀者正以吉期值大變耳谷永誤占惠帝六年季冬之朔以為七年元旦而曰三朝尊者惡之者實是日也漢厯誤推以元旦之日食加於年前之窮歲以正月之二日謬為元旦之三朝日食而不知為大變且除夕於履端行朝祭大典於朔二此之所關豈細欲神道人道能休鬯乎百工庻績能釐熈乎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然則𦙍侯之征不少貸而鄧平等當之矣
  五鳯元年甲子歲十二月乙酉朔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二三入食限
  十二月朔二十一日二三乙酉卯時
  是十二月乙酉朔卯時日食漢厯合
  五鳯四年丁卯歲四月辛丑朔日食是為正月朔慝未作左氏以為重異
  四月交二十七日○四入食限
  四月朔三十七日五五辛丑未時
  是四月辛丑朔未時日食漢厯合夫四月純陽用事為正陽之月隂為慝五月一隂生之隂氣未動乃慝未作隂侵陽重左氏之説是也
  元帝永光二年乙卯歲三月壬戌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四日○八入食限
  三月朔五十八日三四壬戌辰時
  是三月壬戌朔辰時日食漢厯合
  元帝永光四年辛巳歲六月戊寅晦日食
  七月交二十六日八九入食限
  七月朔一十四日六五戊寅申時
  是七月戊寅朔申時日食非六月晦
  建昭五年丁亥歲六月壬申晦日食不盡如鉤因入推是年六月晦七月朔無壬申亦不入食限日不應食漢史不書在某宿度却書因入二字想誤推應食見其不食也遂刪其宿度添因入二字若曰日入地矣文其過也
  建始三年辛卯歲十二月戊申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六二入食限
  十二月朔四十四日五二戊申午時
  是十二月戊申朔午正二刻日食漢史合考杜欽對成帝曰日以戊申食時加未戊未土也宫中之部必此嫡妾將有争寵相害而為患者即此見是日之食在未時也法推午正二刻合朔午正二刻午將末矣其未正食甚復圓之時合
  河平元年癸巳歲四月己亥晦日食不盡如鉤
  五月交一十三日九三入食限
  五月朔三十五日三六己亥辰時
  是五月己亥朔辰時日食非四月晦按劉向云日蚤食時從西南起此必當時厯官親見其食從蚤食時西南起也法推辰正三刻合朔則初虧必辰初正蚤食時也其云從西南起則非何則日食不盡如鉤是食旣也食既則食起從正西復圓正東豈有起從西南之理盖視日以北極為凖辰時日食日在東北向西南斜上月在西南向東北斜下相掩而食漢人向東視之若從西南者然而不知是正西之向正東也夫以千三百餘年之逺當時親見天象日食辰初者而余所歩不爽則其地何有不合漢厯以朔為晦并不應食而誤推為食者其差謬又奚疑
  河平三年乙未歲八月乙卯晦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七四入食限
  十月朔五十一日五一乙卯午時
  是十月乙卯朔午時日食非八月晦盖是年十月前不應閏而漢厯誤置一閏遂以九月為八月而曰乙卯晦日食非也
  河平四年丙申歲三月癸丑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四三入食限
  三月朔四十九日六三癸丑申時
  是三月癸丑朔申時日食漢厯合
  陽朔元年丁酉歲二月丁未晦日食
  三月交一十四刻入食限
  三月朔四十三日六三丁未申時
  是三月丁未朔申時日食非二月晦
  永始元年乙巳歲九月丁酉晦日食
  法推是年九月晦十月朔無丁酉亦不入食限漢厯誤推暗削己自知其差矣谷永不知而乃以京房易占對帝曰九月日蝕酒亡節之所致也獨使京師知之四國不見者禍在内也夫曰京師知之何不曰京師見之曰四國不見則真不見也盖當時厯官誤推先已傳布谷永遂據以為言豈知厯官覺差業已削其宿度而况兼以四國皆未見乎既非日食則易占又何取焉
  永始二年丙午歲二月乙酉晦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四六入食限
  三月朔二十一日四二乙酉巳時
  是三月乙酉朔巳時日食非二月晦谷永以易占對帝曰二月日食賦重民愁之所致也所以使四方皆見京師隂蔽者禍在外也夫曰四方皆見則真見曰京師隂蔽則隂雲掩之耳厯官因四方皆見而京師不見遂亦疑之而削其宿度殊不知是日日應食非差也從古有雲掩而不目為日食乎民愁禍外之占奚取焉
  永始三年丁未歲正月己卯晦日食
  二月交二十七日○八入食限
  二月朔一十五日六一己卯未時
  是二月己卯朔未時日食非正月晦
  永始四年戊申歲七月辛未晦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三九入食限
  八月朔七日四辛未巳時
  是八月辛未朔巳時日食非七月晦鄭興上疏言日月交㑹數應在朔而頃年日食多在於晦先時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月臣象君亢急則臣下促廹故行疾也以余考之日食何嘗在晦何嘗先時而合月何嘗行疾漢厯誤推而鄭興即以月行疾誤日月且持以告君無知妄言將誰欺欺天乎欺君乎
  元延元年己酉歲正月己亥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五日九八入食限
  正月朔三十五日三一己亥辰時
  是正月己亥朔辰時日食漢厯合
  哀帝元壽元年己未歲正月辛丑朔日食與惠帝七年同日月
  正月交一十四日一四入食限
  正月朔三十七日三二辛丑辰時
  是正月辛丑朔辰時日食漢厯合然云與惠帝七年同月日則非盖是年實正月朔日食為三朝大變而惠帝七年之正月朔則六年十二月之朔也不可同年而語矣
  元壽二年庚申歲三月壬辰晦日食
  推是年三月晦四月朔無壬辰亦不入食限漢厯誤推見其不食故不書宿度
  平帝元始元年辛酉歲五月丁巳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九三入食限
  五月朔五十三日五丁巳午時
  是五月丁巳朔午時日食漢史合
  元始二年壬戌歲九月戊申晦日食既
  推是年九月晦十月朔無戊申亦不入食限漢厯誤推見其不食故不書宿度
  班固前漢書云凢漢著紀十二世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朔十四晦三十六先晦一日三京房易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晀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侯王其肅晀則侯王其舒孟康註晀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仄慝者行遲在日後當没而更見劉向以為晀者疾也君舒緩則臣驕慢故日行遲而月行疾也仄慝者不進之意君肅急則臣恐懼故日行疾而月行遲不敢廹近君也不舒不急以正失之者食朔日劉歆以為舒者侯王展意顓事臣下促急故月行疾也肅者侯王縮朒不任事臣下弛縱故月行遲也當春秋時侯王率多縮朒不任事故食二日仄慝者十八食晦日晀者一此其效也考之漢家食晦晀者三十六終亡二日仄慝者歆説信矣此皆謂日月亂行者也吁嗟有是哉晦日尚未合朔豈有月已疾行於日前而見西方之理朔日月方合朔豈有月反遲退於日後而見東方之理漢人布筭無術求天不得而遂以已意命名曰晀曰仄慝而繫之以事應曰肅曰舒變異因之使果如其言豈不前知如神而抑知其非然也余以法推春秋暨西漢日凢九十餘食内不應食而漢厯誤推為食及置閏失所者亡論若其食晦與二日及晦先一日者則無一不食朔也且併其方位時刻分數若合符節不爽矣乃京房等妄名晀仄而猶駕言以欺人曰此其效也歆説信矣日月亂行者也夫從古以來月何嘗有一晀仄日何嘗有一非朔食以一無所有之事而加之日月詆為亂行諸君却自誇為效為信果孰信耶效耶亂行耶日月不亂行而若等亂道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按文獻通考載成帝元延元年劉向上疏言臣向前數年言日當食今連三年比食自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食古今䍐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昔孔子對魯哀公並言夏桀殷紂𭧂虐天下故歴失則攝提失方孟陬無紀此皆易姓之變也夫向言日食召變誠是而云前知日食則未也漢史紀成帝建始以來二十年間日凢十食以余推之建始三年十二月朔河平四年三月朔元延元年正月朔皆是而河平元年四月晦陽朔元年二月晦永始二年二月晦三年正月晦四年七月晦皆非則皆次月朔食也河平三年之八月晦則十月朔盖漢厯誤置一閏之故永始元年之九月晦則不應食即彼時四國不見矣劉向上疏告君自謂臣前數年言日當食而今果然是前知如神也何乃食朔而以為晦誤置閏而不知不應食而不改豈數年前知而後復昏耄耶一晦朔且未辯而尚敢言前知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則向不免强不知以為知矣又考秘史漢宣帝甘露三年帝命劉向校書天祿閣夜有黄衣老人植青藜杖進吹杖端忽燃火曰我太乙之精也天帝聞下界有卯金之子博學能文令我下觀老人見几上有化胡書曰書内䓗嶺一字是其山出蓯蓉故名以為䓗誤矣嶺北乃老子化胡成佛之所可改作蓯復見几上有列仙傳曰老子即老𣆀在堯時為務成子至今猶存太上老君乃太始之初人今人以為即老聃非也籛鏗堯時人堯封為彭城君得不死藥至今見存人謂彭年八百非也語畢老人乃出玉牒天文書授之劉向自是文學異常夫太乙之神道之祖也天文之書厯之源也老人知太始之老君記成佛之蓯嶺老聃彭鏗皆識其人豈非至神且以上帝之天文授向則向也厯象之事宜精而庻徴之術宜驗矣何乃課日不效以朔為晦晀仄不經事應無據夫以化胡書一䓗字且令亟改而况日月晦朔所關之大有所不知乎厯懸於昊天而天授無明效太乙真宰之謂何然則老人者無乃非真太乙而天文非真書耶抑劉向欲已天文五行之書傳於天下而故假為天神以駭世耶且也劉向以如斯妄誕之徒歴代以來從祀孔子廟庭至國朝嘉靖間張璁引程敏政議劉向初以獻賦進喜誦神仙方術嘗上言黄金可成鑄作不驗下吏當死其兄陽城侯救之獲免所著洪範五行傳最為舛駁使箕子經世之微言流為隂陽術家之小技宜罷祀從之夫敏政所云仙丹隂陽之舛即青藜玉牒之詐也若非我國朝罷祀則宫牆美富之中㡬何而不乆為一偽學所玷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一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二
  歴代日食厯
  東漢
  光武建武二年丙戌歲正月甲子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五一
  正月朔初日五十八刻甲子未時
  赤道危八度九五
  推得漢光武建武二年丙戌歲正月甲子朔未正初刻合朔日食在危八度宿度既合以後不復推又考古今注載光武建武元年乙酉歲即更始三年正月庚午朔日食以法推元年正月初一己巳日亥時合朔日食在夜夜食不書無乃漢史誤布應食及期見其不食也而遂削之耶建武三年丁亥歲五月乙卯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三日八二
  六月朔五十一日三六乙卯辰時
  是六月乙卯朔辰時日食非五月晦
  建武四年戊子歲五月乙卯晦日食見古今注
  推得是年六月庚戌朔入食限加時在夜丑無乙卯則古今注之載食非也厯推史無而古今注有者多不食其誤可知
  建武六年庚寅歲三月晦日食見漢秘史
  四月交一十三日三三
  四月朔五日四六己巳午時
  考漢唐秘史載建武六年三月晦日食大雨連月昔稼更生鼠巢樹上乃邪隂掩太陽之象夫漢唐秘史一書乃我太祖西宮命弟肅王等兄弟五王奉勅大索羣典編集成書其間事實多内府秘書出於史鑑之外者漢史古今注文獻通考通鑑綱目諸書俱不載是食而秘史有之余以法布筭四月初一己巳朔去交分入食限巳時食甚與秘史合盖四月朔即三月晦也縁漢史歩厯乖次多以朔為晦耳且以斯日食滛雨邪隂掩陽之大變必當時大庭之上衆目所視載在秘册藏諸金匱歴代流傳至今者也何當時厯官既不能推乃見其食也而又恐彰已過隠之不書於史册可恨也夫建武六年九月丙寅晦日食史官不見郡以聞
  十月交初日○二
  十月朔二日二四丙寅夘時初三刻
  推得十月丙寅朔夘初刻合朔食甚非九月丙寅晦是時日出夘正刻初刻食甚所以洛陽不見若郡之偏東者日出差早合朔亦早則食甚復圓之間正其所及見者然則郡以聞者其必偏東之郡乎
  建武七年辛卯歲三月癸亥晦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九
  四月朔五十九日四八癸亥午時
  是四月癸亥朔午時日食非三月晦
  建武十六年庚子歲三月辛丑晦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三六
  四月朔三十七日三辛丑辰時
  是四月辛丑朔辰時日食非三月晦
  建武十七年辛丑歲二月乙未晦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九七
  三月朔三十一日五七乙未未時
  是三月乙未未時日食非二月晦
  建武二十二年丙午歲五月乙未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三九
  六月朔三十一日四乙未巳時
  是六月乙未朔巳時日食非五月晦
  建武二十五年己酉歲三月戊申晦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九
  四月朔四十四日六九戊申申時
  是四月戊申朔申時日食非三月晦
  建武二十九年癸丑歲二月丁巳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四日○一
  二月朔五十三日四二丁巳巳時
  是二月丁巳朔巳時日食
  建武三十一年乙卯歲五月癸酉晦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八六
  六月朔九日四癸酉巳時
  是六月癸酉朔巳時日食非五月晦
  中元元年丙辰嵗十一月甲子晦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一三
  十二月朔○日四十一刻甲子巳時
  是十二月甲子朔巳時日食非十一月晦
  明帝永平三年庚申歲八月壬申晦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二四
  九月朔八日五八壬申申時
  是九月壬申朔申時日食非八月晦
  永平四年辛酉歲八月丙寅時加未日食古今注載
  八月交一十四日八不入食限
  推不應食古今注載食非
  永平五年壬戌歲二月乙未晦日食京師𠉀之不覺汝南五郡國三十一上古今注載史無
  三月交二十六日
  三月朔三十一日二六乙未卯時
  推得三月乙未朔卯時日食非二月晦古今注載河南郡上食是也
  永平六年癸亥歲六月庚辰晦日食時雒陽𠉀者不見古今注載史無
  七月交二十二日四一不入食限
  推不宜食古今注載食非
  永平八年乙丑歲十月壬寅晦日食古今注云十二月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五六
  十一月朔三十八日四四壬寅巳時
  是十一月壬寅朔巳時日食非十一月晦古今注云十二月亦非
  永平十三年庚午歲十月甲辰晦日食古今注云八月文獻通考云十一月晦
  十一月交四日一不入食限
  推不宜食盖原無是食所以漢史古今注文獻通考各載不一
  永平十六年癸酉歲五月戊午晦日食
  閏六月交二十六日七九
  閏六月朔五十四日七二戊午酉時
  是閏六月戊午朔酉時日食非五月晦
  永平十八年乙亥歲十一月甲辰晦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七
  十二月朔四十○日四甲辰巳時
  是十二月甲辰朔巳時日食非十一月晦
  章帝建初五年庚辰歲二月庚辰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四一
  二月朔一十六日六庚辰未時
  是二月庚辰朔未時日食
  建初六年辛巳歲六月辛未晦日食
  八月交一十三日七一
  八月朔七日三三辛未辰時
  是八月辛未朔辰時日食非六月晦盖是年應閏八月而漢厯誤先置一閏故差
  元和元年甲申嵗八月乙未晦日食史官不見佗官以聞
  推無是食查通鑑綱目亦無是食
  章和元年丁亥歲八月乙未晦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六四
  十月朔三十一日六六乙未申時
  是十月乙未朔申時日食非八月晦盖是年應閏正月而漢厯未閏故以九月晦為八月晦也查元和元年八九月之交無乙未亦不入食限而是年乙未之食適合漢史無章和元年食而通鑑綱目有之無乃章和之章字誤記為元和耶
  和帝永元二年庚寅歲二月壬午日食史官不見涿郡以聞漢史無晦朔秘史云晦
  二月交一十四日五五
  二月朔一十八日三三壬午辰時
  是二月壬午朔辰時日食秘史云晦非
  永元四年壬辰嵗六月戊戌朔日食
  閏六月交一十五刻
  閏六月朔三十四日五五戊戌未時
  是閏六月戊戌朔未時日食非六月朔盖是年閏六月而漢厯不知也
  永元七年乙未歲四月辛亥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八六
  四月朔四十七日四六辛亥午時
  是四月辛亥朔午時日食
  永元十二年庚子歲七月辛亥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二八
  八月朔四十七日三六辛亥辰時
  是八月辛亥朔辰時日食非七月朔盖是年八月方閏而漢史誤先置一閏故以八月為七月差矣
  永元十五年癸卯歲四月甲子晦日食
  閏五月交一十三日七九
  閏五月朔五十六刻未時
  是閏五月甲子朔未時日食非四月晦盖是年應閏五月漢厯誤先置一閏故以閏五月朔作四月甲子晦差矣與永元庚子同
  安帝永初元年丁未歲三月二日癸酉日食秘史云三月晦通鑑綱目不書日古今注亦不書日
  三月經朔八日七六
  加差五十六刻五
  三月交一十三日九
  三月定朔九日三十三刻二得癸酉日辰初四刻合朔推得是年三月癸酉朔辰初四刻合朔日食非三月二日亦非三月晦盖漢厯不知天日之差即以天度為日度於月止以章月歩朔一經朔且未定安論盈縮與遲疾且是年三月之厯以經朔歩之得八日壬申酉正一刻加以盈遲相併加差之五十餘刻遂至九日癸酉辰初四刻合朔食甚矣盖經朔者論其泛行之度也盈縮遲疾者則日月由闊入狹由狹入闊南北運行平立積差參差不齊之數也漢人烏得而知之漢厯目為朔二日秘史目為晦古今注暨通鑑則不敢書日嗟嗟天道雖聞天眼未晣空令人左遮右掩迷亂而不敢定則何惑乎世遂視羲和為絶學噤不敢言畏不敢近而抑知日之食也人皆見之千歲之日可坐而致其如燭照數計示諸掌之易易也
  永初五年辛亥歲正月庚辰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二
  正月朔一十六日五一午時
  是正月庚辰朔午時日食
  永初七年癸丑歲四月丙申晦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八三
  五月朔三十二日七七丙申酉時
  是五月丙申朔酉時日食非四月晦
  元初元年甲寅歲三月日食一云五月晦日食漢史則不書食
  閏餘二十五日五閏三月
  四月交二十二刻
  四月朔二十七日三六辛卯辰時
  是四月辛卯朔辰時日食非三月日食亦非五月晦日食盖是年閏三月而漢史不知想推以為前又推以為後不知閏在何月及見其食也遂訛記之既而恐彰已過遂復削之所以史無是食通鑑綱目則載三月日食而不書朔秘史則載五月晦日食皆循漢史訛記之舊也豈知閏在三月而四月朔實有是食乎
  元初元年十月戊子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一三
  十月朔二十四日五四戊子未時
  是十月戊子朔未時日食
  元初二年乙卯歲九月壬午晦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七四
  十月朔一十八日五三壬午午時
  是十月壬午朔午時日食非九月晦
  元初三年丙辰歲三月二日辛亥日食史官不見遼東以聞
  三月經朔四十六日六六庚戌申初三刻
  盈遲相併七度七六
  加差五十八刻
  三月交二十六日三三
  三月朔四十七日二四辛亥卯初三刻
  是三月初一日辛亥卯時初三刻合朔日食非三月二日也漢厯止以章月歩朔罔知加減故朔失之前則晦失之後則二日矣豈知是月推經朔四十六日六十六刻得庚戌日申初三刻推定朔四十七日二十四刻則辛亥日卯初三刻也以盈遲相併之七度七十六分應加五十八刻加之則移庚戌之暮為辛亥之旦矣史官不見遼東以聞者天下日出分不同遼東偏東日出最早雒陽天中日出稍遲故是日夘初日出而食遼東僅及見之少頃復圓而雒陽日方出則不及見也此天運自然豈容假借者耶漢史書二日綱目不書日秘史書晦日胥失之即此一事足證漢厯之失
  元初四年丁巳歲二月乙亥朔日食史官不見七郡以聞
  二月交二十六日九四
  二月朔四十一日三八乙巳巳時
  是二月乙巳朔巳時日食非乙亥朔也盖是年應閏十二月漢厯未閏誤以正月朔之乙亥作二月朔過此覺差方補一閏然乙亥之文則仍舊未改故也
  元初五年戊午歲八月丙申朔日食史官不見張掖以聞
  八月交一十四日二五
  八月朔三十二日六九丙申申正二刻
  是八月丙申朔申末合朔日食張掖聞之是也何乃史官不見乎想東京以申酉之時夕陽西下偶蔽於游氣而不見張掖以極西見也
  元初六年己未歲十二月戊午朔日食㡬盡地如昏狀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四五
  十二月朔五十四日四五戊午巳時
  是十二月戊午朔巳時日食
  永寧元年庚申歲七月乙酉朔日食史官不見酒泉以聞
  六月交一十三日一五
  六月朔五十一日八乙卯戌初
  是六月乙卯朔戌時初刻合朔日食非七月乙酉朔也漢厯歩朔無次常乖一閏以卯為酉與元初丁巳二月朔之以巳作亥同然史官不見酒泉以聞者酒泉地偏極西寅餞納日日入差遲以六月朔戌初刻食甚况在極西則日尚未入也由虧至甚豈不悉見若雒陽天中則日入差早或日暮重以遊氣無惑乎不見也此與元初三月朔遼東以聞之厯互相發明盖日之出入隨地不同此二者極東極西早晚異焉明乎二厯千古之疑破矣
  延光三年甲子歲九月庚寅晦日食
  十月交二十七日一七
  十月朔五十六日三六庚申辰時
  是十月庚申朔辰時日食非九月庚寅晦
  延光四年乙丑歲三月戊午朔日食隴西酒泉朔方各以狀上史官不覺
  三月交一十三日八七
  三月朔六十五刻戊午申時
  是三月戊午朔申時日食隴西酒泉朔方各以狀上是也何史官不覺耶
  順帝永建二年丁卯歲七月甲戌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六八
  八月朔一十○日六一甲戌未時
  是八月甲戌朔未時日食非七月甲戌朔漢厯誤陽嘉四年乙亥嵗閏月丁亥朔日食史官不見零陵以聞
  九月交一十三日六
  九月朔二十三日三五丁亥辰時
  是九月丁亥朔辰時日食非閏月丁亥朔也盖是年閏餘不及閏限一十八日有竒不應閏至冬十二月方閏漢厯不知而預閏八月遂以九月丁亥朔為閏八月丁亥朔過此見其差也遂亦不敢書閏八月而但曰閏月茫無措矣是日食在辰刻非卯酉之難見也零陵以聞良是胡史官不見耶
  永和三年戊寅歲十二月戊戌朔日食史官不見㑹稽以聞
  十二月交二十七日○二
  十二月朔三十四日四九戊戌午時
  是十二月初一戊戌日午時合朔食甚夫午時天中食甚人皆見之㑹稽以聞是也何史官昏迷不見耶永和五年庚寅歲五月己丑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三三
  六月朔二十五日三九己丑巳時
  是六月己丑朔巳時日食非五月晦
  永和六年辛巳歲九月辛亥晦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五三
  十月朔四十七日六二辛亥申時
  是十月辛亥朔申時日食非九月晦也按通鑑綱目載永和六年春閏正月鞏唐羌冦三輔燒園陵以法推是年閏餘二十三日八十六刻以減朔實餘五日六十六刻以月閏九十刻有竒去之應閏六月漢史不知而妄閏正月先天五其月矣閏且差至五月則何惑乎以十月冬為九月秋以朔日吉為晦日昧也傳曰歸餘於終事則不悖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然則不治先時之罪欲冬之不秋吉之不昧事之不悖得乎
  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嵗正月辛亥朔日食史官不見郡國以聞
  正月交一十三日九五
  正月朔四十七日二二辛亥卯初一刻
  是正月辛亥朔卯初刻日食史官不見郡國以聞者正月日出卯正而是食在卯初地之偏東者日出差早卯初及見其食洛陽天中食至卯正則將復圓不見其食也此之郡國以聞者其必偏東之郡國乎
  建和三年己丑歲四月丁卯晦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七六
  六月朔三日三五丁卯辰時
  是六月丁卯朔辰時日食非四月晦盖是年六月方閏而漢史先閏故以六月朔為四月晦非
  元嘉二年壬辰歲七月二日庚辰日食史官不見廣陵以聞
  七月交八日二四不入食限
  七月朔一十五日五七己卯未時
  推是年七月一日己卯未時合朔二日庚辰朔交汎八日不入食限史官不見是廣陵以聞非
  永興二年甲午歲九月丁卯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一八
  九月朔三日三五丁卯辰時
  是九月丁卯朔辰時日食
  永壽三年丁酉歲閏四月庚辰晦日食史官不見郡國以聞
  七月交一十三日六八
  七月朔一十六日三七庚辰辰時
  是七月庚辰朔辰時日食非閏四月庚辰晦史官郡國皆非也何者盖是年閏八月非閏四月推四五月晦朔之間俱無庚辰不入食限故也
  永壽三年丁酉歲十二月壬戌月蝕非其月
  十一月望交一十二日八三
  十一月望五十八日八五
  推得是年十一月十五日壬戌戌時正一刻合望月食非十二月壬戌月食非其月盖漢厯於是年七月日食妄歩閏四月故於十一月壬戌之月食茫無著落而但曰月食非其月也嗟嗟在天月食是其月若等歩天非其月而反𧦧𧦧自是詆天曰非其月也可恨也夫延熹元年戊戌歲五月甲戌晦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二九
  六月朔一十○日六八甲戌申時
  是六月甲戌朔申時日食非五月晦
  延熹八年乙巳歲正月辛巳月食非其月
  正月望交二十六日三六
  正月望一十八日二八壬午卯正三刻
  推得是年正月十五日辛巳夜至曉壬午卯正三刻合望月食甚正月望日出卯正二刻食甚在卯正三則初虧在寅末卯初也其食無疑何漢史不知而目為月食非其月耶
  延熹八年乙巳歲正月丙申晦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九一
  二月朔三十二日五七丙申未時
  是二月丙申朔未時日食非正月晦
  延熹九年丙午歲正月辛卯朔日食史官不見郡國以聞
  正月交一十四日五二
  正月朔二十七日三四辛卯卯初三刻
  推得是年正月辛卯朔卯初三刻食甚則復圓在辰也然正月初日出卯正二刻若偏東之地則日出差早洛陽天中則日出差遲所以史官不見而其郡國以聞者必偏東之郡國乎
  永康元年丁未歲五月壬子晦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七二
  六月朔四十八日六三壬子申時
  是六月壬子朔申時日食非五月晦
  靈帝建寧元年戊申歲五月丁未朔日食
  六月交○日一十二刻
  六月朔四十三日四二丁未巳時
  是六月丁未朔巳時日食非五月朔盖是年七月方閏而漢史豫閏故以六月朔為五月朔非
  建寧元年十月甲辰晦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三
  十一月朔四十○日五五甲辰未時
  是十一月甲辰朔未時日食非十月晦
  建寧二年己酉歲十月戊戌晦日食右扶風以聞十一月交一十四日六三
  十一月朔三十四日五六戊戌未時
  是十一月戊戌朔未時日食非十月晦右扶風以聞是也
  建寧三年庚戌歲三月丙寅晦日食梁相以聞
  四月交二十六日二三
  四月朔三日一七丁夘寅初三刻
  推四月丁夘朔寅正初刻日食四月日出夘初一刻寅正食甚則卯初尚未復圓地之偏東者日出差早猶及少見其虧然則梁相以聞者毋乃居東乎
  建寧四年辛亥歲三月辛酉朔日食
  閏三月交二十六日八三
  閏三月朔五十七日三四辛酉辰時
  是閏三月辛酉朔辰時日食非三月辛酉朔盖漢史於未三月先置一閏故以閏三月為三月耳
  熹平二年癸丑歲十二月癸酉晦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三四
  正月朔一十○日五三甲戌午時
  是熹平三年正月甲戌朔午時日食非二年十二月癸酉晦所關元旦日食其誤大
  熹平四年乙卯歲正月朔
  正月交二十六日九五
  正月朔五日二二己巳夘初一刻
  推得是年正月己巳朔卯時日食
  考漢史蔡邕上書曰熹平四年正月朔日體微傷羣臣服赤幘赴宫門之中無救乃各罷歸天有大異隠而不宣求御過是已事之甚者夫元旦日食變之最大者也伯喈親見日體微傷同羣臣服赤幘赴宫門以無救而罷歸乃漢之羲和尸厥官罔聞知則焉用羲和為法推是年正月己巳朔卯初一刻合朔食甚正月日出卯正二刻則伯喈所見日體微傷正食甚已過尚未復圓時也伯喈同羣臣欲救不得上書譏日官不報君臣泄泄其柰之何幸伯喈一疏昭在簡册使余千載而下得以援此証據按策歩厯以正千古之謬則伯喈有功於厯大矣
  熹平六年丁巳歲十月癸丑朔日食趙相以聞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四六
  十一月朔一十八日二九壬午辰時
  是十一月壬午朔辰時日食非十月癸丑朔必漢厯置閏遷就之過
  光和元年戊午歲二月辛亥朔日食
  推二月朔不入交無是食至五月朔方入交食在半夜漢史載二月朔日食不書宿度不言事應是必誤歩是食及期𠉀之不食遂削去宿度事應而猶存其名也光和元年十月丙子晦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七日○六
  十一月朔一十二日三九巳初一刻
  是十一月丙子朔巳時日食非十月晦盖每歲六月一交即此十一月食而知前之交五月也其二月不食明矣考漢史本傳載盧植上書是日丙子食自巳過午陳八事以諫蔡邕對詔問云云觀此日食自巳過午當時羣臣所目覩者余歩巳初一刻合朔食甚則復圓過午明矣以今考古千嵗可致他又何疑
  光和二年己未嵗四月甲戌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七六
  五月朔一十○日五五甲戌未時
  是五月甲戌朔未時日食非四月甲戌朔盖是年五月方閏漢史先閏誤以五月朔為四月朔
  光和四年辛酉歲九月庚寅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五七
  九月朔二十六日六三庚寅申時
  是九月庚寅朔申時日食
  中平三年丙寅歲五月壬辰晦日食
  六月交○日○八
  六月朔二十八日六○九壬辰未時
  是六月壬辰朔未時日食非五月晦
  中平六年己巳歲四月丙午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八
  四月朔四十二日六三丙午申時
  是四月丙午朔申時日食
  獻帝初平四年癸酉歲正月甲寅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九一
  正月朔五十○日五四五甲寅未正一刻
  推得是年正月甲寅朔未正一刻合朔日食考漢史載袁宏紀曰未蝕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過度無有變也於是朝臣皆賀帝宻令尚書𠉀正未晡一刻而食尚書賈翊奏曰立伺𠉀不明疑誤上下大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詔曰天道遠事驗難明且災異應政而至雖探道知幾焉能無失而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弗從於是避正殿寢兵不聽事五日夫尚書𠉀正未晡一刻而食是未初刻食起也余推未正初刻合朔則食甚在未正初之前復圓在未正刻之末正合袁宏所紀未蝕八刻與尚書所𠉀之的期也以元旦日食大變而王立既不能推又奏云無變朝臣遂賀皆逢君之為也帝令尚書宻𠉀得實賈翊正言劾奏帝即引為已過避殿寢兵克謹天戒而於厯官特優容之咄咄王立周忠典掌謂何縱免𦙍侯之誅能不内愧於心乎興平元年甲戌歲六月乙巳晦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二二
  七月朔四十一日二八乙巳卯時
  是七月乙巳朔卯時日食非六月晦
  建安五年庚辰歲九月庚午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一四
  九月朔六日三四庚午辰時
  是九月庚午朔辰時日食
  建安六年辛巳歲十月癸未朔日食
  推是年無癸未朔三月十月皆不入食限閏二月八月入食限則皆夜食史載十月癸未朔食通鑑綱目載三月朔食皆非也
  建安十三年戊子歲十月癸未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七
  十月朔一十九日四一巳時
  是十月癸未朔巳時日食
  建安十五年庚寅歲二月乙巳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二七
  二月朔四十一日三一乙巳辰時
  是二月乙巳朔辰時日食
  建安十七年壬辰歲六月庚寅晦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一八
  七月朔二十六日五九八庚寅未時
  是七月庚寅朔未時日食非六月晦
  建安二十一年丙申歲五月己亥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四日三二
  五月朔三十五日三四己亥辰時
  是五月己亥朔辰時日食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歲二月壬子晦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八
  三月朔四十八日五九壬子未時
  是三月壬子朔未時日食非二月晦
  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嵗二月朔日食見通鑑綱目閏二月交一十四日四一
  閏二月朔四十三日二九三丁未辰時
  是閏二月丁未朔辰時日食非二月朔史漏
  凡漢中興十二世百九十六年史書日蝕七十二朔三十二晦二十七月二日三以法算之其晦與二日皆朔也盖東漢日官歩氣仍用四分度之一歩朔仍用章月並無盈縮遲疾加減故其差忒猶之乎西漢也且終東漢之世二百年間日官歩得兩月蝕非其月以為在天月之亂行與已所算不合有此兩異也故特記之而豈知兩月俱應蝕乃若等寃天而亂道也即熹平四年正月朔蔡邕親見日虧抗章上表而不報初平四年正月朔賈翊親𠉀日食奏請治罪而不理夫以三朝大變朝臣公議而猶泄泄然若此盖由漢室日官挾權太重且自知多漏難補故百計彌縫寃天以實已之短昧心拒衆罔上行私牢不可破耳






  古今律歴考卷二十一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二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三
  歴代日食厯
  後漢晉
  昭烈帝章武元年辛丑嵗即魏黄初二年六月戊辰晦日食七月交二十六日六一
  七月朔四日五五戊辰未時
  是七月戊辰朔未時日食非六月晦
  章武二年壬寅嵗即魏黄初三年正月丙寅朔日食十一月庚申晦日食
  正月交一十三日三一
  正月朔二日四五丙寅巳時
  十二月交一十三日九二
  十二月朔五十六日五六庚申未時
  是年正月丙寅朔巳時日食是至十二月則庚申日未時合朔申時食甚非十一月晦
  後主建興二年甲辰嵗即魏黄初五年十一月戊寅晦日食十一月交一十二日八二
  十一月朔一十五日四一巳時
  是十一月己卯朔巳時日食非十一月戊寅晦
  建興九年辛亥嵗即魏明帝太和五年十一月戊戌晦日食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三五
  十二月朔三十四日三二戊戌辰時
  是十二月戊戌朔辰時日食非十一月晦文獻通考載次年正月戊辰朔日食見吴厯夫食限六月一交豈有十二月食正月復食之理吴誤
  建興十一年癸丑嵗即魏明帝青龍元年閏五月庚寅朔日食六月交一十三日六五
  六月朔二十六日四四巳時
  是六月庚寅朔巳時日食非閏五月朔蓋是年閏八月而厯官誤閏五月先天三其月非也
  延熈三年庚申嵗即魏少帝正始元年七月戊申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七日一八
  七月朔四十四日五一戊申午時
  是七月戊申朔午時日食
  延熙五年壬戌嵗即魏正始三年四月戊戌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八
  五月朔四日三三戊辰辰時
  是五月戊辰朔辰時日食非四月戊戌朔
  延熈六年癸亥嵗即魏正始四年五月丁丑朔日食既
  五月交二十六日六九
  五月朔五十八日四三壬戌巳時
  是五月壬戌朔巳時日食非丁丑朔
  延熈七年甲子嵗即魏正始五年四月丙辰朔日食
  五月交九刻
  五月朔五十二日四六丙辰午時
  是五月丙辰朔午時日食非四月朔蓋是年閏七月而厯官誤閏三月故以五月為四月也觀綱目書閏三月帝遣費禕救漢中則知誤閏三月矣
  延熈八年乙丑嵗即魏正始六年四月壬子朔日食
  推四月朔辛亥過食限不應食
  延熈八年十月戊申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六一
  十月朔四十四日八戊申午時
  是十月戊申朔午時日食
  延熈十年丁夘嵗即魏正始八年二月庚午朔日食綱目不言日三月交二十六日八
  三月朔六日六七庚午申時
  是三月庚午朔申時日食非二月朔葢是年閏三月而史官先置一閏故以三月為二月誤
  延熈十一年戊辰嵗即魏正始九年正月乙未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刻
  二月初日三十六刻甲子辰時
  推得是年正月朔不入交且以減差減至甲午日亥時合朔是不應食也以推二月甲子朔則交泛二十刻入食限經朔五十九刻以減差減至辰時日食乃是二月甲子朔日食非正月乙未朔也三國時干戈擾攘厯官失職任其妄步書之史冊而及見天變反曰日失行也不然何正月之交不入限合朔在亥者反載之為食而二月之交入食限合朔在巳者反遺之耶
  延熈十二年己巳嵗即魏嘉平元年二月己未朔日食
  推得二月朔不入交加時在戊午日亥時合朔與己未朔日食何闗厯官誤
  景耀二年己夘嵗即魏甘露四年七月戊子朔日食
  七月交五十四刻九六
  七月朔二十四日五八戊子未時
  是七月戊子朔未時日食
  景耀三年庚辰嵗即魏甘露五年正月乙酉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四
  正月朔二十一日五八乙酉未時
  是正月乙酉朔未時日食是年魏主曹髦五月被弑六月曹奐立方改元帝景元元年此正月仍屬髦甘露五年
  景耀四年辛巳嵗即魏景元二年五月丁未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六五
  五月朔四十三日七三丁未酉時
  是五月丁未朔酉時日食
  景耀五年壬午嵗即魏景元三年十一月己亥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三日九六
  十一月朔三十五日四九己亥午時
  是十一月己亥朔午時日食
  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嵗通鑑綱目六月晦十月朔文獻通考七月丙午晦十月丙午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七刻
  三月朔四十六日五四庚戌未時
  八月交一十四日○八
  八月朔四十二日四五丙午巳時
  推得是年三月庚戌朔未時日食八月丙午朔巳時日食餘月俱不入食限綱目通考所載皆非也葢日食六月一交則豈有六七月晦食而十月朔即食之理泰始七年辛夘歳十月丁丑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三九
  十月朔一十三日三八丁丑巳時
  是十月丁丑朔巳時日食
  泰始八年壬辰歳十月辛未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七日
  十月朔七日六二辛未未時
  是十月辛未朔未時日食
  泰始九年癸巳嵗四月戊辰朔日食綱目又載七月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七
  四月朔四日五七戊辰未時
  是四月戊辰朔未時日食七月不入交綱目非
  泰始十年甲午歳正月乙未朔日食三月癸亥朔日食四月交一十四日三
  四月朔五十九日二八癸亥夘時
  是四月癸亥朔夘時日食非三月朔若正月朔則交泛才七日有竒不入食限不應食晉厯誤
  咸寧元年乙未嵗七月甲申晦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五
  八月朔二十日五三甲申午時
  是八月甲申朔午時日食非七月晦
  咸寧三年丁酉嵗正月丙子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八
  二月朔一十二日五三丙子午時
  是二月丙子朔午時日食非正月朔
  咸寜四年戊戌歳正月庚午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四二
  正月朔六日六四庚午申時
  是正月庚午朔申時日食
  太康四年癸夘嵗三月辛丑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七三
  三月朔三十七日三四辛丑辰時
  是三月辛丑朔辰時日食
  太康六年乙巳歳八月朔日食見綱目
  八月交一十四日六五
  八月朔二十二日四八丙戌午時
  推得是年八月丙戌朔午時日食通鑑綱目載之是晉史漏
  太康七年丙午嵗正月甲寅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二
  正月朔五十日三一甲寅辰時
  是正月甲寅朔辰時日食
  太康八年丁未嵗正月戊申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八五
  正月朔四日四九戊申午時
  是正月戊申朔午時日食
  太康九年戊申嵗正月壬申朔日食六月庚子朔日食閏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八五
  閏十二月朔四十四日四七戊申午時
  六月交一十四日一五
  六月朔三十六日三四庚子辰時
  推得是年閏十二月戊申朔午時日食非正月壬申朔其六月庚子朔日食則是
  惠帝元康九年己未嵗十一月甲子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五○
  十一月朔○度五甲子午時
  是十一月甲子朔午時日食
  永康元年庚申嵗正月己夘朔日食四月辛夘朔日食四月交二十六日○九
  四月朔二十七日五六辛夘未時
  推得是年正月朔無己夘不入食限不應食四月辛夘朔未時日食是
  永寜元年辛酉嵗閏三月丙戌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七
  四月朔二十二日六七丙戌申時
  是四月丙戌朔申時日食非閏三月葢是年閏八月而晉厯誤閏三月故以四月朔為閏三月
  光熈元年丙寅嵗正月戊子朔日食七月乙酉朔日食十二月壬午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一刻
  正月朔二十四日三四戊子辰時
  七月交一十四日一二
  七月朔二十一日六六乙酉申時
  推得是年正月戊子朔辰時日食七月朔乙酉申時日食俱是推十二月朔無壬午不應食
  懐帝永嘉元年丁夘嵗十一月戊申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三二
  十一月朔四十四日一一戊申丑正二刻
  推得是年十一月初一戊申日丑時合朔夜食夜食不書晉厯誤
  永嘉二年戊辰嵗正月丙子朔日食
  推得是正月初一丙午非丙子朔交泛止三日七十餘刻凡交必在十二三四日與二十六七日方入食限豈有三日交食之理况年前十一月既載食矣六月方一交今甫二月何以復交晉厯之矛盾如此
  永嘉六年壬戌嵗二月壬子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一三
  二月朔四十九日一六癸丑寅初四刻
  推得是年二月初一癸丑寅時合朔夜食夜食不書晉厯誤
  愍帝建興四年丙子嵗六月丁巳朔日食十二月甲申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七日一六
  六月朔五十三日五二丁巳午時
  十二月交一十三日八五
  十二月朔五十一日六乙夘未時
  推得是年六月丁巳朔午時日食十二月乙夘朔未時日食史載十二月甲申非
  建興五年即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嵗五月丙子日食十一月丙子日食綱目載十一月朔
  推是年五月十一月俱無丙子朔俱不入食限晉厯非然豈有五月朔丙子而十月朔猶丙子乎何不思之甚也
  元帝太興元年戊寅嵗四月丁丑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五
  四月朔一十三日二三丁丑夘時
  是四月丁丑朔夘時日食晉史合即是年戊寅四月丁丑朔之食合而前丁丑年五月十一月朔之無丙子之不入交而不食也明矣然不食史何以書厯官求天不得遂増減其朔遷就其閏重疊其丙子以姑存之冊後修史者不知遂兼取而收之耳
  明帝太寧三年乙酉嵗十一月癸巳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二八
  十二月朔二十九日四六癸巳午時
  是十二月癸巳朔午時日食非十一月朔葢是年閏十二月晉厯不知豫閏一月故以十二月朔作十一月朔誤
  咸和二年丁亥嵗五月甲申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五九
  五月朔二十○日五甲申午時
  是五月甲申朔午時日食
  咸和六年辛夘嵗三月壬戌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七
  三月朔二十八日五五壬辰未時
  是三月壬辰朔未時日食非壬戌朔
  咸和九年甲午嵗十月乙未朔日食綱目無
  推得是年十月朔無乙未亦不入食限史誤綱目無是咸康元年乙未嵗十月乙未朔
  推得是年十月朔不入交不應食
  咸康七年辛丑嵗二月甲子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七
  二月朔○日五甲子午時
  是二月甲子朔午時日食
  咸康八年壬寅嵗正月乙未朔日食京都大雨郡國以聞
  推得是年正月朔己丑無乙未亦不入食限郡國以聞非蓋去年辛丑嵗正月朔乙未則今年正月朔己丑為是安得又有乙未
  穆帝永和二年丙午嵗四月己酉日食綱目載四月朔推得是年四月無己酉朔亦不入食限不惟四月無己酉朔一年並無己酉朔
  永和七年辛亥嵗正月丁酉日食綱目亦不書朔推得是年正月丁酉寅時合朔不應食
  永和八年壬子嵗正月辛夘日食綱目書朔
  正月交一十三日一七
  正月朔二十七日三辛夘辰時
  是正月辛夘朔辰時日食
  永和十二年丙辰嵗十月癸巳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三日九
  十月朔二十九日二二癸巳夘時
  是十月癸巳朔夘時日食
  升平四年庚申嵗八月辛丑朔日食既
  八月交一十四日○一
  八月朔三十七日五辛丑午時
  是八月辛丑朔午時日食
  哀帝隆和元年壬戌嵗三月甲寅朔日食十二月戊午朔日食綱目無三月食
  六月交一十二日九一
  六月朔五十六日四庚申巳時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八二
  十二月朔五十四三三戊午辰時
  推得是年三月壬辰朔無甲寅不入食限六月庚申朔巳時日食十二月戊午朔辰時日食綱目不載三月食是史載食非六月朔實食而晉史罔聞知尸厥官矣帝奕即廢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嵗三月丁巳朔日食三月交一十四日二四
  三月朔五十三日二六丁巳夘時
  是三月丁巳朔夘時日食
  太和五年庚午嵗七月癸酉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七日○五
  七月朔九日三七癸酉巳時
  是七月癸酉朔巳時日食
  武帝寧康三年乙亥嵗十月癸酉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四七
  十月朔九日二六六癸酉夘時
  是十月癸酉朔夘時日食
  大元元年丙子歳十一月朔日食綱目有史無
  推得是年十一月朔不入交不食綱目非
  大元四年己夘嵗閏月己酉朔日食史有綱目無推得是年無閏月止十二月為己酉朔然不入交不應食
  大元六年辛巳嵗六月庚子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三日四八
  六月朔三十六日四二庚子巳時
  是六月庚子朔巳時日食
  大元九年甲申嵗十月辛亥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九○
  十月朔四十七日二六辛亥夘時
  是十月辛亥朔夘時日食
  大元十七年壬辰嵗五月丁夘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一三
  五月朔三日六四丁夘申時
  是五月丁夘朔申時日食
  大元二十年乙未嵗三月庚辰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六三
  三月朔一十六日五庚辰午時
  是三月庚辰朔午時日食
  安帝隆安四年庚子嵗六月庚辰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五
  六月朔一十六日五庚辰午時
  是六月庚辰朔午時日食
  元興二年癸夘嵗四月癸巳朔日食
  推得是年四月朔壬子合朔在夜亥時不應食史誤義熈三年丁未嵗七月戊戌朔日食
  七月交三十七刻六
  七月朔三十七日三四戊戌辰時
  是七月戊戌朔辰時日食
  義熈十年甲寅嵗九月丁巳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六
  九月朔五十三日三八丁巳巳時
  是九月丁巳朔巳時日食
  義熈十一年即後魏神瑞二年乙夘嵗晉書七月辛亥晦日食魏書八月庚辰晦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五一
  八月朔四十七日四一辛亥巳時
  是八月辛亥朔巳時日食非七月辛亥晦亦非八月庚辰晦
  義熈十三年即魏太常二年丁巳嵗晉書正月甲戌朔日食魏書太常元年七月辛亥晦二年正月甲戌朔俱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七一
  正月朔一十○日三甲戌辰時
  是正月甲戌朔辰時日食魏書二食皆非
  恭帝元熈元年即魏太常四年己未嵗十一月丁亥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二二
  十一月朔二十三日七二丁亥酉時
  是十一月丁亥朔酉時日食
  後漢魏晉間百五十年史載日蝕七十九朔六十五晦七不言朔晦七則較之東西漢食晦者少矣葢由漢末劉洪覺冬至後天减其斗分又創立日月盈縮遲疾法由是氣朔漸得其正繼此厯官得以因仍斟酌為之故日食朔多晦少漸愈於兩漢也洪之有功於厯大矣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三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四
  歴代日食厯
  五代
  宋少帝景平二年即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嵗二月己夘朔日食綱目無
  二月交一十三日○三
  二月朔二十九日一四癸巳寅時
  八月交二十六日九四
  八月朔二十五日二八己丑夘時
  推是年二月朔癸巳無己夘合朔在寅夜食不書綱目無是八月己丑朔卯時日食史却不書
  元嘉四年即魏始光四年丁卯嵗宋書癸卯朔日食魏書六月朔
  六月交二十六日四五
  六月朔三十九日七八癸卯酉時
  是六月癸夘朔酉時日食
  元嘉五年即魏神䴥元年戊辰嵗宋書五月壬辰朔日食十一月己丑朔日食魏書十一月乙未朔日食無五月推是年五月朔無壬辰十一月朔無己丑乙未皆不入交不應食
  元嘉六年己巳嵗五月朔日食十一月朔日食星晝見見綱目史無
  五月交四十五刻四七
  五月朔二十八日三壬辰辰時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三六
  十一月朔二十五日四二己丑巳時
  推是年五月壬辰朔辰時日食十一月己丑朔巳時日食皆合即元嘉五年史所載五月壬辰十一月己丑之日食也此必宋史誤將六年之日食載之五年耳不然何日月皆合又何宋史五年之食皆不合而六年乃不載耶綱目載是年兩日食誠是而於五年乃亦載十一月朔日食則誤抄宋史之文也
  元嘉十二年即魏大延元年乙亥嵗魏書正月己未朔日食宋無
  正月交二十六日六七
  正月朔五十五日六九己未申時
  是正月己未朔申時日食魏書是宋史遺
  元嘉十五年即魏大延四年戊寅嵗魏書十一月乙夘朔日食宋無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七九
  十一月朔三日三九丁夘午時
  是十一月丁夘朔午時日食魏書食是書乙夘非宋漏元嘉十七年即魏太平真君元年庚辰嵗四月戊午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四日一
  四月朔五十四日四八戊午午時
  是四月戊午朔午時日食
  元嘉十九年即魏太平真君三年壬午嵗宋書七月甲戌晦日食魏書八月甲戌晦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九○
  九月朔一十○日六一甲戌未時
  推是年九月甲戌朔日食非七月八月甲戌晦葢是年閏九月宋史不知而豫閏一月故以九月朔為七月晦非魏未閏是書八月晦則非
  元嘉二十二年即魏太平真君六年乙酉嵗魏書六月戊子朔日食宋史無
  推是年閏六月己丑朔子時夜食不書無戊子魏非宋無是
  元嘉二十三年即魏太平真君七年丙戌嵗六月癸未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七日○二
  六月朔一十九日四六癸未午時
  是六月癸未朔午時日食
  元嘉二十六年即魏太平真君十年己丑嵗魏書四月丙申朔日食宋無
  四月交二十六日五二
  四月朔三十二日四三丙申巳時
  推是年四月丙申朔巳時日食魏是宋漏
  元嘉三十年即魏興安二年癸巳嵗七月辛丑朔日食閏七月交一十三日三四
  閏七月朔三十七日七一辛丑酉時
  是閏七月辛丑朔酉時日食非七月朔葢是年應閏七月而宋史於七月前先置一閏故以閏七月朔作七月朔非
  武帝孝建元年即魏興光元年甲午嵗七月丙申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三日九四
  七月朔三十二日四二丙申巳時
  是七月丙申朔巳時日食
  大明四年即魏和平元年庚子嵗魏書九月庚申朔日食宋無
  推是年九月無庚申朔亦不入食限魏非
  大明五年即魏和平二年辛丑嵗魏書二月壬子朔宋書九月甲寅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刻
  九月朔五十日三二甲寅辰時
  推是年二月朔無壬子亦不入食限九月甲寅朔辰時日食宋是魏非
  明帝太始四年即魏獻帝皇興元年戊申嵗十月癸酉朔日食魏載己亥朔綱目無
  十月交一十三日七九
  十月朔九日三二癸酉辰時
  是十月癸酉朔辰時日食魏載己亥非綱目漏
  太始五年即魏皇興二年己酉嵗宋書十月丁夘朔日食魏書四月丙子十月癸酉朔日食綱目無四月四月交四十九刻
  四月朔六日三一九庚午辰時
  十月交一十四日四
  十月朔三日三七丁夘辰時
  推是年四月庚午朔辰時日食十月丁夘朔辰時日食宋漏四月魏書食是書丙子癸酉非綱目亦漏四月後廢帝元徽元年即魏延興三年癸丑嵗十二月癸夘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一
  十二月朔三十九日四三癸夘巳時
  是十二月癸夘朔巳時日食魏書元年十二月癸夘非又書四年正月癸酉食夫三年十二月既食矣豈有次月復食之理
  順帝昇明元年即魏太和元年丁巳嵗魏書十月辛亥朔日食宋無
  十月交二十六日二二
  十月朔四十七日○八九辛亥丑正一刻
  推是年十月辛亥朔丑正一刻合朔夜食不書宋無是魏非
  昇明二年即魏太和二年戊午嵗三月己酉朔日食九月乙巳朔日食魏載二月乙酉晦日食綱目無二三月三月交一十二日九二
  三月朔四十五日一九己酉寅時
  九月交二十六日八
  九月朔四十一日二乙巳夘時
  推得是年三月己酉日寅時夜食不書九月乙巳日夘時日食宋魏載二三月晦朔食俱非綱目正
  昇明三年即魏太和三年己未嵗三月癸夘朔日食三月交一十三日五三
  三月朔三十九日六四癸夘申時
  是三月癸夘朔申時日食
  齊髙帝建元二年庚申歳即魏太和四年九月甲午朔日食魏書七月庚申朔日食
  推七月九月俱不入交不應食
  建元三年辛酉嵗即魏太和五年七月己未朔日食魏書庚申
  七月交二十六日三四
  七月朔五十五日六八己未申時
  是七月己未朔申時日食魏書非
  武帝永明元年即魏太和七年癸亥嵗十二月乙巳朔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二五
  十二月朔四十一日五六乙巳未時
  是十二月乙巳朔未時日食
  永明六年即魏太和十二年戊辰嵗魏書二月辛亥朔日食齊無
  推是年二月辛亥朔不入交不應食魏非齊無是永明八年即魏太和十四年庚午嵗魏書正月己巳朔日食齊與綱目無
  二月交二十七日一
  二月朔五日四己巳巳時
  推是年二月己巳朔巳時日食魏書不應閏而豫閏故以二月為正月齊與綱目漏
  永明九年即魏太和十五年辛未嵗魏書正月癸亥晦日食齊無
  推是年二月癸未朔亥時夜食不書齊無是
  永明十一年即魏太和十七年癸酉嵗魏書六月庚辰朔日食齊與綱目無
  六月交一十三日
  六月朔一十六日二九庚辰辰時
  是六月庚辰朔辰時日食齊與綱目漏
  廢帝隆昌元年即明帝建武元年亦魏太和十八年甲戌嵗五月甲戌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九九
  五月朔一十○日三四甲戌辰時
  推是年五月甲戌朔辰時日食其十一月不入交不應食魏無是
  東昏侯永元二年即魏景明元年庚辰嵗魏書正月辛丑朔日食七月己亥朔日食齊與綱目無
  正月交一十三日
  正月朔三十七日六七辛丑申時
  七月交二十六日九
  七月朔三十五日二三己亥夘時
  是正月辛丑朔申時日食七月己亥朔夘時日食魏書是齊與綱目漏
  永元三年即魏景明二年辛巳嵗正月丙申朔日食魏載七月癸巳朔綱目無
  正月交一十三日六一
  正月朔三十二日二三丙申夘時
  七月交三十一刻
  七月朔二十九日二五癸巳辰時
  是正月丙申朔夘時日食七月癸巳朔辰時日食齊漏七月魏漏正月綱目俱漏
  梁武帝天監元年即魏景明三年壬午嵗七月丁巳朔日食綱目無
  六月交二十五日八
  六月朔五十三日八四丁巳戌時
  推得是年六月丁巳戌時合朔則酉末尚見其初虧也然非七月綱目漏
  天監五年即魏正始三年丙戌嵗三月丙寅朔日食魏無
  推是年三月不入交不應食魏無是
  天監七年即魏永平元年戊子嵗魏書八月壬子朔日食梁與綱目俱無
  八月交一十三日八
  八月朔四十八日三四九壬子辰時
  是八月壬子朔辰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天監八年即魏永平二年己丑嵗魏書八月丙午朔日食梁與綱目俱無
  八月交一十四日四
  八月朔四十二日七三丙午酉時
  是八月丙午朔酉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天監十年即魏永平四年辛夘嵗十二月壬戌朔日食十二月交四刻
  十二月朔五十九日四癸亥巳時
  是年十二月朔癸亥日巳時合朔日食非壬戌朔天監十一年即魏延長元年壬辰嵗魏書五月己未晦日食梁與綱目無
  六月交一十三日九五
  六月朔五十五日七三己未酉時
  是六月己未朔酉時日食非五月晦梁與綱目漏天監十二年即魏延長二年癸巳嵗魏書五月甲寅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五月交一十四日五六
  五月朔五十日三二甲寅辰時
  是五月甲寅朔辰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天監十五年即魏熈平元年丙申嵗三月戊辰朔日食既
  三月交一十四日
  三月朔四日三七戊辰巳時
  是三月戊辰朔辰時日食
  天監十八年即魏神龜二年己亥嵗魏書正月辛巳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正月交一十三日五六
  正月朔一十七日五九辛巳未時
  是正月辛巳朔未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普通元年即魏正光元年庚子嵗正月乙亥朔丙子日食魏書乙亥
  正月交一十四日一八
  正月朔一十二日二六丙子夘時
  推得是年正月丙子朔夘時日食非乙亥史載乙亥朔丙子日食得非史官步為乙亥而𠉀乃丙子無柰兩存之耶魏亦非
  普通二年即魏正光二年辛丑嵗魏書五月丁酉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六月交二十六日三八
  六月朔三十三日六四丁酉申時
  是六月丁酉朔申時日食非五月朔梁與綱目漏盖魏厯不應閏而豫閏一月故以六月朔為五月朔非普通三年即魏正光三年壬寅嵗五月壬辰朔日食既魏書冬十一月己丑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九九
  五月朔二十八日三八壬辰辰時
  十一月交一十三日六九
  十一月朔二十五日二五己丑夘時
  是五月壬辰朔辰時日食十一月己丑朔夘時日食梁漏十一月
  普通四年癸夘嵗即魏正光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食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二九
  十一月朔一十九日四二癸未巳時
  是十一月癸未朔巳時日食
  梁中大通元年即魏莊帝永安二年己酉嵗魏書十月己酉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推是年十月不入交不應食魏非
  中大通三年即魏節閔帝普泰元年辛亥歳魏書六月己亥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六月交一十四日五
  六月朔三十五日五己亥午時
  是六月己亥朔午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中大通四年即武帝永熈元年壬子嵗魏書十月辛酉朔日食梁與綱目無
  十月交二十六日七二
  十月朔五十七日二九辛酉夘時
  是十月辛酉朔卯時日食梁與綱目漏
  中大通五年即魏永熈二年癸丑嵗魏書四月己未朔日食梁與綱目無元史載有
  四月交一十三日四
  四月朔五十五日五己未午時
  是四月己未朔午時日食梁與綱目漏元授時厯載是日午時食與大明厯皆親何梁史之是遺也
  中大通六年即魏永熈三年甲寅嵗四月癸丑朔日食梁無綱目有
  四月交一十四日
  四月朔四十九日六五癸丑申時
  是四月癸丑朔申時日食梁漏
  大同四年即魏靜帝元象元年戊午嵗魏書正月辛酉朔日食梁書六月辛丑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刻
  正月朔五十七日六二八辛酉申時
  推是年正月辛酉朔申時日食六月朔不入交不應食梁非
  大同六年即魏興和二年庚申嵗魏書閏五月丁丑朔日食綱目同梁無
  六月交二十六日九
  六月朔一十三日六五丁丑申時
  推是年六月丁丑朔申時日食非閏五月朔葢是年應閏六月而魏史預置一閏故以六月朔作閏五月朔梁漏綱目書閏五月亦非
  太清元年即魏武定五年丁夘嵗正月己亥朔日食正月交二十六日七
  正月朔三十五日五八己亥未時
  是正月己亥朔未時日食
  太清二年即魏武定六年戊辰嵗七月朔日食見綱目梁魏俱無
  七月交一十三日八
  七月朔二十六日三庚寅辰時
  是七月庚寅朔辰時日食綱目是梁魏漏
  陳武帝永定三年即周明帝武成元年己夘嵗五月丙辰朔日食周無綱目載是年閏四月周更定厯
  六月交三十一刻
  六月朔五十三日六丁巳未時
  推是年六月丁巳朔未時日食非五月丙辰朔葢是年閏六月而史閏四月故以六月朔作五月朔非周漏文帝天嘉二年即周武帝保定元年辛巳嵗周書四月丙子朔日食十月甲戌朔日食綱目同陳無
  四月交二十六日四
  四月朔一十二日七四丙子酉時
  十月交一十三日一
  十月朔九日七八癸酉酉時
  推是年四月丙子朔酉時日食十月癸酉朔酉時日食周載十月甲戌非陳漏
  天嘉三年即周保定二年壬午嵗九月戊辰朔日食周載壬辰朔
  九月交一十三日七
  九月朔四日三五戊辰辰時
  是九月戊辰朔辰時日食周載壬辰非
  天嘉四年即周保定三年癸未嵗周書三月乙丑朔日食陳無
  推是年三月乙丑朔丑時合朔夜食不書陳無是天嘉五年即周保定四年甲申嵗周書二月庚寅朔日食八月丁亥朔日食陳無
  推是年二月朔不入交不應食八月朔子時合朔夜食不書陳無是
  天嘉六年即周保定五年乙酉歳周書七月辛巳朔日食陳無綱目有
  推是年七月朔寅時合朔夜食不書陳無是綱目亦錄周書耳
  天康元年即周天和元年丙戌嵗周書正月己夘朔日食陳無綱目有
  正月交二十七日一
  正月朔一十五日四三己夘巳時
  是正月己夘朔巳時日食陳漏
  陳主伯宗光大元年即周天和二年丁亥嵗周書正月癸酉朔日食十一月戊戌朔日食陳無綱目有
  正月交五十四刻
  正月朔九日六二癸酉未時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
  十一月朔三十三日七七丁酉酉時
  推是年正月癸酉朔未時日食合其十一月戊戌則以減差三十餘刻減至丁酉日酉正刻合朔尚見其初虧也陳漏
  光大二年即周天和三年己丑歲周書十一月壬辰朔日食陳無綱目有
  推是年十一月壬辰朔子正刻合朔夜食不書周與綱目非
  陳宣帝太建二年即周天和五年庚寅嵗周書十月辛巳朔日食陳無綱目有
  推是年十月辛巳朔巳過交合朔在寅正刻夜食不書載食非
  太建三年即周天和六年辛夘嵗九月庚子朔日食周載四月戊寅朔日食綱目有四月無九月
  四月交一十四日五七
  四月朔一十四日二一戊寅夘時
  九月交二十六日一
  九月朔四十二日二七丙午夘時
  推是年四月戊寅朔夘時日食九月丙午朔夘時日食周載四月戊寅是陳載九月食是云庚子非陳闕四月周闕九月綱目闕九月
  太建四年即周建徳元年壬辰嵗周書三月癸夘朔日食九月庚子朔日食綱目同陳無
  推是年三月癸夘朔子正刻合朔夜食九月經朔庚子則以減差五十刻減至己亥日亥初刻合朔夜食凡夜食不書周厯非陳無是綱目據周厯書亦非
  太建六年即周建徳三年甲午嵗二月壬辰朔日食二月交一十四日
  二月朔二十八日三九壬辰巳時
  是二月壬辰朔巳時日食是年陳厯周厯俱載二月壬辰朔日食而步與之合則知陳厯之精周厯之粗也葢陳厯無而周厯有者多不應食是足徵矣
  太建七年即周建徳四年乙未嵗周書二月丙戌朔日食十二月辛亥朔日食綱目同陳無
  十二月交一十二日七九
  十二月朔四十七日三九辛亥巳時
  推是年二月丙戌朔夜子合朔夜食不書其十二月辛亥朔巳時日食則是周與綱目多二月陳漏十二月太建八年即周建徳五年齊後主武平七年丙申嵗周書六月戊申朔日食隋志并元史及綱目載俱有陳無六月交二十六日八八
  六月朔四十四日二九戊申夘時
  推是年六月戊申朔夘時日食按隋志載齊後主武平七年六月戊申朔太陽虧劉孝孫言食於夘時張孟賔言食於寅時鄭元偉董峻言食於辰時宋景業言食於巳時至日食乃於夘寅之間今以授時推夘時日食則劉孝孫張孟賔為近而鄭元偉董峻亦近宋景業逺矣陳厯漏
  太建九年即周建徳六年丁酉歳周書十一月己亥朔日食陳無綱目書晦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一九
  十二月朔三十五日四九己亥午時
  推是年十二月己亥朔午時日食非十一月朔亦非十一月晦陳漏
  太建十二年即周靜帝大象二年庚子歳周書十月甲寅朔日食陳無綱目不書日
  十月交一十三日六九
  十月朔四十九日七癸丑申時
  推是年十月癸丑朔申時日食非甲寅朔陳漏綱目不書日者想周日官步至甲寅食及𠉀之乃癸丑食遂兩存之故綱目不書日
  陳後主至徳元年即隋文帝開皇三年癸夘嵗隋書二月己巳朔日食七月丁夘日食不書朔綱目書二月八月朔日食陳無
  二月交二十六日五
  二月朔六日二八庚午夘時
  八月交一十三日二
  八月朔二日四五丙寅巳時
  推是年二月庚午朔夘時日食非己巳朔八月丙寅朔巳時日食非七月丁夘朔綱目書是陳漏
  至徳二年即隋開皇四年甲辰嵗隋書正月甲子朔日食綱目同陳無
  正月交二十七日一
  正月朔七十七刻甲子酉時
  是正月甲子朔酉時日食陳漏
  至徳三年即隋開皇五年乙巳嵗陳書正月戊午朔日食隋無
  推是年正月戊午朔亥時合朔夜食不書陳誤
  陳禎明元年即隋開皇七年丁未嵗隋書五月乙亥朔日食綱目同陳無
  五月交一十三日三
  五月朔一十一日三五乙亥辰時
  是五月乙亥朔辰時日食陳漏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辛亥嵗二月辛巳晦日食
  推是年三月初一壬午日夜子合朔夜食不書隋載二月辛巳晦日食非
  開皇十二年壬子嵗七月壬申晦日食
  推是年七月朔甲辰八月朔甲戌無壬申俱不入食限不應食
  開皇十三年癸丑嵗七月戊辰晦日食
  推是年七月戊戌朔亥時合朔夜食不書八月戊辰朔過交不應食隋誤
  仁夀元年辛酉嵗二月乙夘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四
  二月朔五十一日六三乙夘申時
  是二月乙夘朔申時日食
  煬帝大業十二年丙子嵗五月丙戌朔日食既
  五月交二十六日九二
  五月朔二十二日六三丙戌申時
  是五月丙戌朔申時日食
  史稱自李延夀南北史不作後之閱史者遂以隋書上接晉書然隋書諸志南止及梁陳而不及宋齊北止及齊周而不及元魏近就帝紀中刷出所書日食類而載之南宋齊梁陳北魏周齊隋上承晉下接唐所載始備然其間年月又多有不合者其說誠是葢南宋何承天祖冲之制厯頗精後南北亂離疇人失業諸國所書彼此互異如周厯尤益疎則何怪乎年月之不合也今以法推諸日食其差者夜食居多亦有應食而史不書者其失可知矣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三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四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五
  歴代日食厯
  唐
  唐高祖武徳元年戊寅嵗十月壬申朔日食
  推是年過交不應食
  武徳四年辛巳八月丙戌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三
  八月朔二十二日二丙戌卯時
  是八月丙戌朔卯時日食
  武徳六年癸未十二月壬寅朔日食綱目無
  十二月交二十七日一
  十二月朔三十八日六壬寅未時
  是十二月壬寅朔未時日食綱目漏
  武徳九年丙戌嵗十月丙辰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六六
  十月朔五十二日四七丙辰午時
  是十月丙辰朔午時日食
  太宗貞觀元年丁亥嵗閏三月癸丑朔日食九月庚戌朔日食四月交一十三日三六
  四月朔四十九日六五癸丑申時
  九月交五刻
  九月朔四十六日四五庚戌巳時
  推是年四月癸丑朔申時日食九月庚戌朔巳時日食蓋是年閏五月而唐厯閏三月非
  貞觀二年戊子嵗三月戊申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九
  三月朔四十四日四戊申巳時
  是三月戊申朔巳時日食
  貞觀三年己丑嵗八月己巳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一六
  八月朔五日五五己巳未時
  是八月己巳朔未時日食
  貞觀四年庚寅嵗閏正月丁卯朔日食七月甲子朔日食綱目書年前閏十二月正月無
  閏正月交一十二日八
  閏正月朔三日二四丁卯卯時
  七月交二十六日七
  七月朔二十五刻甲子卯時
  是閏正月丁夘朔夘時日食七月甲子朔夘時日食綱目非
  貞觀六年壬辰嵗正月乙夘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
  正月朔五十一日六乙夘未時
  是正月乙夘朔未時日食
  貞觀八年甲午嵗五月辛未朔日食
  推是年五月辛未朔亥時合朔夜食不書史誤
  貞觀九年乙未嵗閏四月丙寅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八刻
  五月朔二日三丙寅辰時
  推是年五月丙寅朔辰時日食蓋是年應閏六月五月丙寅日合朔甲子日小滿四月中尚先朔二日則四月安得有閏
  貞觀十一年丁酉嵗三月丙戌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三
  三月朔二十二日二六丙戌夘時
  是三月丙戌朔夘時日食
  貞觀十二年戊戌嵗閏二月庚辰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七日
  三月朔一十六日七八庚辰酉時
  推是年三月庚辰酉時合朔日食非閏二月蓋是年三月晦己酉穀雨閏三月庚戌合朔四月朔己夘小滿則閏三月無中氣應閏三月也二月晦己夘春分三月庚辰合朔則二月安得有閏史誤
  貞觀十三年己亥嵗八月辛未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三
  八月朔七日六一辛未未時
  是八月辛未朔未時日食
  貞觀十七年癸夘嵗六月己夘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四二
  六月朔一十五日三一己夘辰時
  是六月己卯朔辰時日食
  貞觀十八年甲辰嵗十月辛丑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六二
  十月朔三十七日六四辛丑申時
  是十月辛丑朔申時日食
  貞觀二十年丙午嵗閏三月癸巳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九三
  四月朔二十九日六三癸巳申時
  推是年四月癸巳朔申時日食非閏三月朔蓋是年三月辛夘日穀雨四月癸巳日合朔四月辛酉晦小滿五月壬戌朔夏至則應閏四月也三月安得有閏史誤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嵗八月己酉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七四
  八月朔四十五日五九己酉未時
  是八月己酉朔未時日食
  高宗顯慶五年庚申嵗六月庚午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三日七八
  六月朔六日五一庚午午時
  是六月庚午朔午時日食
  龍朔元年辛酉嵗五月甲子晦日食綱目無
  六月交一十四日三九
  六月朔五十二刻甲子午時
  推是年六月甲子朔午時日食非五月晦綱目漏麟德二年乙丑嵗閏三月癸酉日食史不書朔
  四月交一十四日五
  四月朔九日四七癸酉午時
  推是年四月癸酉朔午時日食非閏三月癸酉是年閏五月三月無閏史不書朔食二日也史誤步閏三月又誤步食二日
  乾封二年丁夘嵗八月己酉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刻
  八月朔二十五日五二己丑午時
  推是年八月己丑朔午時日食非己酉朔想修史者誤書丑為酉耳
  總章二年己巳嵗六月戊申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二
  六月朔四十四日三戊申辰時
  是六月戊申朔辰時日食
  咸亨元年庚午嵗六月壬寅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八二
  六月朔三十八日四七壬寅午時
  是六月壬寅朔午時日食
  咸亨二年辛未嵗十一月甲午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一二
  十一月朔三十日六一甲午未時
  是十一月甲午朔未時日食
  咸亨三年壬申嵗十一月戊子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七三
  十一月朔二十四日六戊子未時
  是十一月戊子朔未時日食
  上元元年甲戌嵗三月辛亥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九三
  三月朔四十七日二一辛亥卯時
  是三月辛亥朔夘時日食
  永隆元年庚辰嵗十一月壬申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五五
  十一月朔八日四二六壬申巳時
  是十一月壬申朔巳時日食
  開耀元年辛巳嵗十月丙寅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七日一六
  十月朔二日三五丙寅辰時
  是十月丙寅朔辰時日食
  永淳元年壬午嵗四月甲子朔日食十月庚申朔日食綱目無十月
  四月交一十三日八六
  四月朔二十六刻甲子夘時
  十月交五十五刻
  十月朔五十六日五庚申午時
  是四月甲子朔夘時日食十月庚申朔午時日食綱目漏十月
  中宗三年丙戌嵗即武后垂拱二年二月辛未朔日食二月交一十三日九七
  二月朔七日五八辛未未時
  是二月辛未朔未時日食漢唐秘史載是食於垂拱元年
  中宗五年戊子嵗即武后垂拱四年六月丁亥朔日食六月交二十六日七八
  六月朔二十三日七七丁亥酉時
  是六月丁亥朔酉時日食
  中宗八年辛夘嵗即武后天授二年四月壬寅朔日食四月交二十六日二八
  四月朔三十八日二五壬寅卯時
  是四月壬寅朔卯時日食
  中宗九年壬辰嵗即武后如意又改長夀元年四月丙申朔日食綱目無
  四月交二十六日八九
  四月朔三十二日六九丙申申時
  是四月丙申朔申時日食綱目漏
  中宗十年癸巳嵗即武后長夀二年九月丁亥朔日食九月交一十四日二
  九月朔二十三日六一丁亥未時
  是九月丁亥朔未時日食
  中宗十一年即武后延載元年九月壬午朔日食推是年九月朔過交不應食
  中宗十二年乙未嵗即武后證聖又改萬嵗元年二月己酉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四
  二月朔四十五日五己酉午時
  是二月己酉朔午時日食
  中宗十七年庚子嵗即武后聖厯三年又改久視元年五月己酉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八二
  五月朔四十五日六三己酉申時
  是五月己酉朔申時日食
  中宗十九年壬寅嵗即武后長安二年九月乙丑朔日食不盡如鉤
  九月交二十六日六三
  九月朔一日六三乙丑申時
  是九月乙丑朔申時日食
  中宗二十年癸夘嵗即武后長安三年三月壬戌朔日食九月庚寅朔日食既
  三月交一十三日三三
  三月朔五十八日六一壬戌未時
  八月交二刻九
  八月朔五十六日一五庚申寅時
  推是年三月壬戌朔未時日食八月庚申朔寅時日食寅初刻食則卯初不見其虧矣然非九月亦非庚寅蓋是年應閏五月而唐厯未閏故以八月作九月
  中宗復位神龍三年景龍元年丁未嵗六月丁卯朔日食十二月乙丑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三五
  六月朔三日五丁夘午時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
  十二月朔一日三一乙丑辰時
  是六月丁夘朔午時日食十二月乙丑朔辰時日食𤣥宗先天元年壬子嵗九月丁夘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七七
  九月朔三日五七丁夘未時
  推是年九月丁夘日未時日食然交過刻餘雖食不多開元三年乙夘嵗七月庚辰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二八
  七月朔一十六日四三庚辰巳時
  是七月庚辰朔巳時日食
  開元七年己未嵗五月己丑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四日三九
  五月朔二十五日三三己丑辰時
  是五月己丑朔辰時日食
  開元九年辛酉嵗九月乙巳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七日二
  九月朔四十一日四九乙巳午時
  是九月乙巳朔午時日食
  開元十二年甲子嵗閏十二月丙辰朔日食
  十三年正月交一十三日四一
  十三年正月朔五十二日五三丙辰午時
  推開元十三年乙丑嵗正月丙辰朔午時日食非十二年閏十二月朔食蓋是年應閏正月而漢厯誤閏十二月法推十二月晦前甲寅日大寒正月丙辰日合朔則十二月安得有閏正月晦甲申雨水閏正月朔乙酉二月朔乙夘春分其閏正月明矣
  開元十七年己巳嵗十月戊午朔日食不盡如鉤十月交一十四日一三
  十月朔五十四日二九戊午夘時
  是十月戊午朔夘時日食
  開元二十年壬申嵗二月甲戌朔日食八月辛未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九四
  二月朔十日八甲戌戌時
  八月交一十三日六三
  八月朔七日六辛未未時
  推是年二月甲戌朔戌初刻合朔則酉末尚見其虧也八月辛未朔未時日食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嵗七月乙丑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二四
  七月朔一日七六乙丑酉時
  是七月乙丑朔酉時日食
  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嵗十二月戊子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四四
  十二月朔二十四日四四八戊子巳時
  是十二月戊子朔巳時日食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嵗閏十一月壬午朔日食綱目載閏十月朔
  閏十一月交二十七日
  閏十一月朔一十八日三六壬午辰時
  推是年十一月晦辛巳冬至閏十一月朔壬午十二月朔壬子大寒是閏十一月朔壬午辰時日食綱目載閏十月朔非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嵗九月丙申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五六
  九月朔三十二日二六丙申卯時
  是九月丙申朔卯時日食
  開元二十八年庚辰嵗三月丁亥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八六
  三月朔二十三日五六丁亥未時
  是三月丁亥朔未時日食
  天寶元年壬午嵗七月癸夘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六日六七
  七月朔三十九日六二九癸夘申時
  是七月癸夘朔申時日食
  天寶五載丙戌嵗五月壬子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七九
  五月朔四十八日五四壬子未時
  是五月壬子朔未時日食
  天寶十三載甲午嵗六月乙丑朔日食不盡如鉤六月交一十三日七一
  六月朔一日五乙丑午時
  是六月乙丑朔午時日食
  肅宗至徳元載丙申嵗十月辛巳朔日食既
  十月交二十六日五二
  十月朔一十七日六七辛巳申時
  是十月辛巳朔申時日食
  乾元二年己亥嵗二月月食既終綱目書月食止此二月交二十六日八八
  二月朢四十八日九五
  是二月十五日壬子亥正刻合朢月食
  上元二年辛丑嵗七月癸未朔日食既大星皆見七月交三刻五
  七月朔一十九日七二癸未酉時
  是七月癸未朔酉時日食
  代宗大厯三年戊申嵗三月乙巳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八七
  三月朔四十一日六一乙巳未時
  是三月乙巳朔未時日食
  大厯十年乙夘嵗十月辛酉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七日
  十月朔五十七日五辛酉午時
  是十月辛酉朔午時日食
  大厯十四年己未嵗七月戊辰朔日食十二月丙寅晦日食
  七月交○刻○二分
  七月朔四日八三二戊辰戌時
  十五年正月交一十三日九一
  十五年正月朔二日六一丙寅未時
  推大厯十四年七月戊辰朔戌初刻日食大厯十五年正月丙寅朔未時日食非十四年十二月晦
  德宗貞元二年丙寅嵗八月辛巳朔日食綱目不載是年食
  九月交一十三日五三
  九月朔二十三日五九丁亥未時
  推是年九月丁亥朔未時日食八月戊午朔無辛巳亦不入交不應食綱目不載是年食亦非
  貞元三年丁夘嵗八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八月交一十四日一二
  八月朔一十六日八七庚辰戌時
  推是年八月庚辰朔戌正刻合朔日入酉正刻不見其虧矣史無是
  貞元五年己巳嵗正月甲辰朔日食綱目無
  正月交二十六日三三
  正月朔四十日四四甲辰巳時
  是正月甲辰朔巳時日食綱目漏
  貞元八年壬申嵗十一月壬子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四五
  十一月朔四十八日三五壬子辰時
  是十一月壬子朔辰時日食
  貞元十二年丙子嵗八月己未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五六
  八月朔五十五日五五己未未時
  是八月己未朔未時日食
  貞元十七年辛巳嵗五月壬戌朔日食
  五月交七刻八
  五月朔五十八日三六壬戌辰時
  是五月壬戌朔辰時日食
  憲宗元和三年戊子嵗七月辛巳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三日六
  七月朔一十七日四辛巳巳時
  是七月辛巳朔巳時日食
  元和十年乙未嵗八月己亥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一四
  八月朔三十五日四八己亥午時
  是八月己亥朔午時日食
  元和十三年戊戌嵗六月癸丑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六四
  六月朔四十九日六二癸丑未時
  是六月癸丑朔未時日食
  穆宗長慶二年壬寅嵗四月辛酉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七六
  四月朔五十七日五一辛酉午時
  是四月辛酉朔午時日食
  長慶三年癸夘嵗九月壬子朔日食綱目無
  九月交一十四日
  九月朔四十八日三壬子辰時
  是九月壬子朔辰時日食綱目漏
  文宗太和八年甲寅嵗二月壬午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八
  二月朔一十八日二二壬午夘時
  是二月壬午朔夘時日食
  開成元年丙辰嵗正月辛丑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二日七
  正月朔三十七日二五辛丑夘時
  是正月辛丑朔夘時日食
  武宗會昌三年癸亥嵗二月庚申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二三
  二月朔五十六日三九庚申巳時
  是二月庚申朔巳時日食
  會昌四年甲子嵗二月甲寅朔日食綱目書三月朔二月交二十六日八三
  二月朔五十日四一甲寅巳時
  是二月甲寅朔巳時日食綱目載三月朔非
  會昌五年乙丑嵗七月丙午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一四
  七月朔四十二日三三四丙午巳時
  是七月丙午朔巳時日食
  會昌六年丙寅嵗十二月戊辰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三四
  十二月朔四日四七戊辰午時
  是十二月戊辰朔午時日食
  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嵗五月己未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二日六五
  五月朔五十五日三九己未巳時
  是五月己未朔巳時日食
  大中八年甲戌嵗正月丙戌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二日六六
  正月朔二十二日六六丙戌申時
  是正月丙戌朔申時日食
  懿宗咸通四年癸未嵗七月辛卯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一
  七月朔二十七日六六辛夘申時
  是七月辛夘朔申時日食
  僖宗乾符三年丙申嵗九月乙亥朔日食
  推是年九月朔不入交不應食
  乾符四年丁酉嵗四月壬申朔日食
  推是年四月壬申日丑時合朔夜食不書史誤
  乾符六年己亥嵗四月庚申朔日食
  推是年四月朔過交不應食
  文德元年戊申嵗三月戊戌朔日食既
  三月交一十三日七
  三月朔三十四日四八戊戌午時
  是三月戊戌朔午時日食
  昭宣帝天祐元年甲子嵗十月辛夘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三
  十月朔二十七日五六辛夘未時
  是十月辛夘朔未時日食
  天祐三年丙寅嵗四月癸未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六五
  四月朔一十九日七九癸未酉時
  是四月癸未朔酉時日食
  開元間二當食不食見大衍日食議
  開元十二年甲子嵗七月戊午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六日七一
  七月朔五十四日三戊午辰時
  是七月戊午朔辰時日食
  開元十三年乙丑嵗十二月庚戌朔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
  十二月朔四十六日六三庚戌申時
  是十二月庚戌朔申時日食
  唐厯較漢厯稍宻而有一晦食一二日食者推龍朔之五月晦實六月朔麟徳之閏三月二日實四月一日也日官誤矣若開元十二年七月朔十三年十二月朔二日食僧一行日食議於厯當食候之不食授時推亦當食則日度之失行也
  五季
  梁太祖開平三年己巳嵗二月朔日食見綱目
  二月交一十三日一六
  二月朔三十三日三一丁酉辰時
  是二月丁酉朔辰時日食史漏
  乾化元年辛未嵗正月丙戌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三八
  正月朔二十二日四四丙戌巳時
  是正月丙戌朔巳時日食
  少帝龍德元年辛巳嵗六月朔日食見綱目
  六月交一十四日一
  六月朔五十一日四二乙夘巳時
  是六月乙夘朔巳時日食史漏
  龍德三年癸未嵗十月辛未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九二
  十月朔七日五一辛未午時
  是十月辛未朔午時日食
  唐莊宗同光三年乙酉嵗四月癸亥朔日食
  推是年四月癸亥朔丑時夜食不書
  明帝天成元年丙戌嵗八月乙酉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六日四三
  八月朔二十一日三一乙酉辰時
  是八月乙酉朔辰時日食
  天成二年丁亥嵗八月己夘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七日
  八月朔一十五日四九己夘午時
  是八月己夘朔午時日食
  天成三年戊子嵗二月朔日食見綱目五月丁丑其日陰雲不見百官稱賀見史綱目無五月
  二月交一十三日七三
  二月朔一十三日三三戊寅辰時
  推是年二月戊寅朔辰時日食以推五月朔丁巳無丁丑交泛二十日不入食限史稱五月丁丑非史漏二月綱目無五月是
  長興元年庚寅嵗六月癸巳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五四
  六月朔二十九日三二癸巳辰時
  是六月癸巳朔辰時日食
  長興二年辛夘嵗十一月甲申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三日八五
  十一月朔二十日四甲申巳時
  是十一月甲申朔巳時日食
  晉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嵗正月乙夘朔三日日食綱目不書朔
  正月交二十六日一六
  正月朔五十一日二五乙夘夘時
  推是年正月一日乙夘夘時合朔日食史書朔三日綱目不書朔皆非
  天福三年戊戌嵗正月戊申朔日食綱目不書朔正月交二十六日七七
  正月朔四十五日八一己酉酉時
  推是年正月己酉朔酉時日食非戊申朔綱目不書朔亦非
  天福四年己亥嵗七月庚子朔日食
  閏六月交一十四日
  閏六月朔三十六日六七庚子申時
  推是年六月晦己亥大暑閏六月朔庚子申時合朔七月朔己巳午時處暑夜子初刻合朔閏六月無中氣乃閏六月庚子朔申時日食非七月朔
  天福七年壬寅嵗四月甲寅朔日食綱目無
  閏四月交一十三日五八
  閏四月朔五十日二七甲寅夘時
  推是年四月晦癸丑亥時小滿閏四月甲寅朔夘時合朔五月朔癸未亥時合朔五月二日甲申夏至則閏四月無中氣是閏四月甲寅朔夘時日食非四月朔綱目漏
  天福八年癸夘嵗四月戊申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四日一九
  四月朔四十四日三九戊申巳時
  是四月戊申朔巳時日食
  少帝開運元年甲辰嵗九月庚午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三六
  九月朔六日六九庚午申時
  是九月庚午朔申時日食
  開運二年乙巳嵗八月甲子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七日
  八月朔六十刻甲子未時
  是八月甲子朔未時日食
  開運三年丙午嵗二月壬戌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七
  二月朔五十八日七一壬戌酉時
  是二月壬戌朔酉時日食
  漢隠帝乾祐元年戊申嵗六月戊寅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五
  六月朔一十四日七一戊寅酉時
  是六月戊寅朔酉時日食
  乾祐二年己酉嵗六月癸酉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七日一
  六月朔九日二九癸酉夘時
  是六月癸酉朔夘時日食
  乾祐三年庚戌嵗十一月甲子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四二
  十一月朔二十八刻甲子夘時
  是十一月甲子朔夘時日食
  周太祖廣順二年壬子嵗四月丙戌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六
  四月朔二十二日二三丙戌夘時
  是四月丙戌朔夘時日食
  廣順二年壬子嵗冬十一月己夘日南至遼行拜日禮見綱目
  冬至一十五日三八
  是十一月二十七日己夘巳時初一刻冬至
  周世宗仍稱顯德二年乙夘嵗二月朔日食見綱目二月交二十六日一三
  二月朔三十六日六六庚子申時
  是二月庚子朔申時日食史漏
  顯德五年戊午嵗五月朔日食見綱目
  七月交一十四日六
  七月朔一十六日六六庚辰申時
  推是年七月庚辰朔申時日食五月不入交不應食綱目非史漏
  五代史司天考論曰五代亂世文字不完史官所記亦有詳略夫所記且略能保不誤耶其交食有漏者非者失閏者無惑其然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五  明 邢雲路 撰歴代日食六
  歴代日食厯
  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嵗五月己亥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五五
  五月朔三十五日五七己亥未時
  是五月己亥朔未時日食
  建隆二年辛酉嵗四月癸巳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四日一五
  四月朔二十九日七癸巳申時
  是四月癸巳朔申時日食
  乾徳三年乙丑嵗二月壬寅朔日食驗天不食
  二月交一十四日二七
  二月朔三十七日四六壬寅午時
  推是年二月壬寅朔午時日食此當食不食之類議在總詳
  乾徳五年丁夘嵗六月戊午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七日
  六月朔五十四日六二戊午未時
  是六月戊午朔未時日食
  開寳元年戊辰嵗十二月己酉朔日食綱目無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三八
  十二月朔四十五日六九己酉申時
  是十二月己酉朔申時日食綱目漏
  開寳三年庚午嵗四月辛未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五八
  四月朔七日五六辛未未時
  是四月辛未朔未時日食
  開寳四年辛未嵗十月癸亥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三日八九
  十月朔五十九日四五癸亥巳時
  是十月癸亥朔巳時日食
  開寳五年壬申嵗九月丁巳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五
  九月朔五十三日四二丁巳巳時
  是九月丁巳朔巳時日食
  開寳七年甲戌嵗二月庚辰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七
  二月朔二十六日三一庚辰辰時
  是二月庚辰朔辰時日食
  開寳八年乙亥嵗七月辛未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
  七月朔七日二八辛未夘時
  是七月辛未朔夘時日食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丑嵗十一月丁亥朔日食既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八一
  十一月朔二十三日六七丁亥申時
  是十一月丁亥朔申時日食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嵗九月乙未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九三
  九月朔三十一日二乙未寅時
  是九月乙未朔寅正刻日食則卯猶見其初虧
  太平興國七年壬午嵗三月癸巳朔日食十二月朔日食十二月見綱目史無
  三月交一十三日六二
  三月朔二十九日三二癸巳辰時
  推是年三月癸巳朔辰時日食十二月朔不入交不應食綱目非太平興國八年癸未嵗二月戊子朔日食
  推是年閏正月二月丁亥朔亥時夜食不書二月初二戊子日春分史載二月戊子朔日食非
  雍熙二年乙酉嵗十二月庚子朔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三日七四
  十二月朔三十六日四九庚子午時
  是十二月庚子朔午時日食
  雍熈三年丙戌嵗六月戊戌朔日食
  六月交四十四刻
  六月朔三十四日二二戊戌寅時
  是六月戊戌朔寅正刻日食
  淳化二年辛夘嵗閏二月辛未朔日食
  閏二月交二十六日
  閏二月朔七日二六辛未夘時
  是閏二月辛未朔夘時日食
  淳化三年壬辰嵗二月乙丑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六六
  二月朔一日六七乙丑申時
  是二月乙丑朔申時日食
  淳化四年癸巳嵗二月己未朔日食八月朔日食八月食見綱目史無
  二月交六刻二
  二月朔五十五日七五己未酉時
  八月交一十三日九七
  八月朔五十二日六六丙辰申時
  是二月己未朔酉時日食八月丙辰朔申時日食史無八月漏
  淳化五年甲午嵗十二月戊寅朔日食是日陰雪不見與不食同羣臣稱賀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一七
  十二月朔一十四日四戊寅巳時
  是十二月戊寅朔巳時日食陰雪不見在天未甞不食也烏得與不食同羣臣稱賀諂也
  真宗咸平元年戊戌嵗五月戊午朔日食十月丙戌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四日六九
  五月朔五十四日六九戊午申時
  十月交二十六日二八
  十月朔二十二日五六丙戌未時
  是五月戊午朔申時日食十月丙戌朔未時日食咸平二年己亥嵗九月庚辰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八九
  九月朔一十六日五三庚辰午時
  是九月庚辰朔午時日食
  咸平三年庚子嵗三月戊寅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五九
  三月朔一十四日八二戊寅戌時
  是三月戊寅朔戌初刻日食則酉猶見其虧
  咸平五年壬寅嵗七月甲午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六日四
  七月朔三十日六六甲午申時
  是七月甲午朔申時日食
  景德元年甲辰嵗十二月庚辰朔日食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三一
  十二月朔一十六日四二庚辰巳時
  是十二月庚辰朔巳時日食
  景德三年丙午嵗五月壬寅朔日食雲陰不見
  五月交二十六日五
  五月朔三十八日一一壬寅丑時
  推是年五月壬寅朔丑正刻合朔夜食不書宋誤景德四年丁未嵗五月丙申朔日食十月甲午朔日食雲陰不見綱目無十月
  五月交二十七日一二
  五月朔三十二日六六丙申申時
  推是年五月丙申朔申時日食其十月甲午朔則寅初刻夜食不書綱目刪之是也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嵗三月丙辰朔日食陰雨不見三月交二十六日
  三月朔五十二日六六丙辰申時
  是三月丙辰朔申時日食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嵗八月丙申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五四
  八月朔三十二日五五丙申未時
  是八月丙申朔未時日食
  大中祥符六年癸丑嵗十二月戊午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七四
  十二月朔五十四日三八戊午巳時
  是十二月戊午朔巳時日食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嵗十二月癸丑朔日食驗天不食綱目書司天監奏日食不應羣臣表賀
  十二月交一十四刻
  十二月朔四十九日三刻癸丑子時
  推是年十二月癸丑朔子時夜食不書司天監誤推在晝羣臣表賀非
  大中祥符八年乙夘嵗六月己酉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
  六月朔四十五日五己酉午時
  是六月己酉朔午時日食
  天禧三年己未嵗三月戊午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四日一六
  三月朔五十四日二戊午巳時
  是三月戊午朔巳時日食
  天禧五年辛酉嵗七月甲戌朔當食既測驗及四分止七月交二十六日九七
  七月朔一十日五甲戌午時
  是七月甲戌朔午時日食
  乾興元年壬戌嵗七月甲子朔日食幾盡
  七月交四十六刻
  七月朔四日八戊辰戌時
  推是年七月戊辰朔戌初刻日食則酉猶見其虧天正經朔得壬辰以步至七月戊辰合朔是嵗並無甲子朔史載七月甲子朔相差五日
  仁宗天聖二年甲子嵗五月丁亥朔日當食候之不食司天監奏日食不應中書奉表稱賀
  五月交二十六日四八
  五月朔二十三日四二丁亥巳時
  推是年五月丁亥朔巳時日食
  天聖四年丙寅嵗十月甲戌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三九
  十月朔九日三九癸酉巳時
  推是年十月癸酉朔巳時日食非甲戌朔
  天聖六年戊辰嵗三月丙申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五九
  三月朔三十二日二二丙申卯時
  是三月丙申朔夘時日食
  天聖七年己巳嵗八月丁亥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三日九
  八月朔二十三日二七丁亥夘時
  是八月丁亥朔夘時日食
  明道二年癸酉嵗六月甲午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
  六月朔三十日八二四甲午戌時
  是六月甲午朔戌時日食則酉時及見其虧
  景祐三年丙子嵗四月己酉朔日食殿中丞王立言是日日食二分半候之不食綱目無
  四月交一十三日五二
  四月朔四十五日二七己酉夘時
  推是年四月己酉朔夘時日食宋人候之不食然日食三分以下不救
  寶元元年戊寅嵗正月丙辰朔日食六分申一刻復綱目無
  推是年正月經朔戊戌無丙辰交泛十日不入食限史載食六分申一刻復非也綱目刪之是
  康定元年庚辰嵗正月丙辰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三日六三
  正月朔五十二日五五丙辰未時
  推是年十二月晦丙戌大寒閏十二月朔丁亥正月丙辰朔雨水是日未時日食合戊寅年六月日官楊惟德等言來嵗閏十二月則庚辰嵗正月朔日當食請移閏於庚辰則日食在前正月之晦帝曰閏所以正天時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許至是知諫院富弼請罷宴徹樂就舘賜北使酒食執政不可弼曰萬一契丹行之豈不為朝廷羞既而聞契丹罷宴帝深悔之嗟乎日官所司何事而欲移臘於春易朔為晦謂欽天何執政之見亦猶之乎日官也
  慶厯二年壬午嵗六月壬申朔日食五分至酉六刻帶二分入濁不見
  六月交二十六日四四
  六月朔八日七六壬申酉時
  是六月壬申朔酉正刻日食帶食入地合
  慶厯三年癸未嵗五月丁夘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七日
  五月朔三日二一丁夘夘時
  是五月丁夘朔夘時日食
  慶厯四年甲申嵗十一月戊申朔日當食不食綱目無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三五
  十一月朔五十四日六九戊午申時
  推是年十一月戊午朔申時日食宋厯誤推戊申朔夫戊午去戊申十日而以為日當食不食耶即此一事可證宋時當食不食有是與非之辨
  慶厯五年乙酉嵗四月丁亥朔日應食而雲晦不見四月交二十五日九五
  四月朔二十三日二一丁亥夘時
  是四月丁亥朔夘時日食
  慶厯六年丙戌嵗三月辛巳朔日食四分半申三刻復三月交二十六日五五
  三月朔一十七日五七辛巳未時
  是三月辛巳朔未時日食則申時復合
  皇祐元年己丑嵗正月甲午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
  正月朔三十日四八甲午午時
  是正月甲午朔午時日食
  皇祐四年壬辰嵗十一月壬寅朔日食食二分弱未正一刻復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一七
  十一月朔三十八日五四壬寅午時
  是十一月壬寅朔午時日食則未時復合
  皇祐五年癸巳嵗十月丙申朔日食午正一刻食至四分半
  十月交二十六日七八
  十月朔三十二日五二丙申午時
  是十月丙申朔午時日食
  至和元年甲午嵗四月甲午朔日食九分餘缺於西南申正一刻甚
  四月交一十三日四八
  四月朔三十日七甲午申時
  是四月甲午朔未時日食則申時食甚合綱目書是日用牲於社按春秋莊公二十五年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傳曰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退而自省然則鼓用牲於社何以書譏不鼓於朝而鼓於社又用牲則非禮矣夫魯以諸侯之國用牲於社春秋譏之宋以天子行諸侯之禮奚取焉綱目揭而書之所以深譏之也
  嘉祐元年丙申嵗八月庚戌朔日食二分
  八月交二十六日二九
  八月朔四十六日六七庚戌申時
  是八月庚戌朔申時日食
  嘉祐三年戊戌嵗八月己亥朔日食三分半
  八月交二十九刻
  八月朔三十五日三二己亥辰時
  是八月己亥朔辰時日食
  嘉祐四年己亥嵗正月丙申朔日食食三分餘未初三刻復占曰受嵗而食王者惡之日官欲改戊戌年十二月閏以避之詔不許綱目書是日用牲於社
  正月交一十四日二
  正月朔三十二日五丙申午時
  是正月丙申朔午時日食則未時復合日官欲移閏以避之仁宗用牲於社下從諸侯之制君臣胥失之矣綱目書用牲於社譏之也
  嘉祐六年辛丑嵗六月壬子朔日食未初刻司天言當食六分食四分入雲而雨不見羣臣欲賀司馬光諫止之
  六月交二十七日
  六月朔四十八日五六壬子未時
  是六月壬子朔未時日食司天言當食六分及候之食四分入雲而雨不見何可賀之有而羣臣欲稱賀耶司馬光言京師不見四方必有見者且云食不滿分乃厯官術數不精當治其罪皆至言也
  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嵗九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九月交一十四日四三
  九月朔四十八日五六壬子未時
  是九月壬子朔未時日食史漏
  神宗熈寧元年戊申嵗正月甲戌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八二
  正月朔一十日四九甲戌午時
  是正月甲戌朔午時日食
  熈寧二年己酉嵗七月乙丑朔日食太史言食八分陰雲不見
  七月交一十三日九四
  七月朔一日三四乙丑辰時
  是七月乙丑朔辰時日食
  熈寧六年癸丑嵗四月甲戌朔日食陰雲不見羣臣稱賀從之
  四月交一十四日
  四月朔十日二七甲戌夘時
  是四月甲戌朔夘時日食史載先是司天奏四月朔日當食帝自三月即避殿减膳降天下罪囚一等至是雲陰不見王安石等進賀以為盛德所感乞御殿復膳從之夫君方向善而引入於非安石之罪可勝誅哉熈寧八年乙夘嵗八月庚寅朔日食陰雲不見
  八月交二十六日八六
  八月朔二十六日四二庚寅巳時
  是八月庚寅朔巳時日食
  元豐元年戊午嵗六月癸夘朔太史言當食驗之不食綱目載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三七
  六月朔三十九日二六癸夘夘時
  是六月癸夘朔夘時日食史云驗之不食而綱目載食想當時原食也
  元豐三年庚申嵗十一月己丑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二八
  十一月朔二十五日三己丑辰時
  是十一月己丑朔辰時日食
  元豐四年辛酉嵗十一月癸未朔太史言日當食驗之不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八九
  推是年十一月朔交過食限不應食厯官誤推當食騐之不食是
  元豐五年壬戌嵗四月壬子朔日食陰雲不見
  推是年四月壬子朔寅時夜食不書史誤
  元豐六年癸亥嵗九月癸夘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三日七九
  九月朔三十九日三一癸夘辰時
  是九月癸夘朔辰時日食
  哲宗元祐二年丁夘嵗七月庚戌朔日食陰雲不見七月交一十三日九
  七月朔四十六日六五庚戌申時
  是七月庚戌日申時日食
  元祐六年辛未嵗五月己未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四日
  五月朔五十五日五八己未未時
  是五月己未朔未時日食
  紹聖元年甲戌嵗三月壬申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五二
  三月朔八日五七壬申未時
  是三月壬申朔未時日食
  紹聖二年乙亥嵗二月丁夘朔太史言日當食驗之不食
  二月交一十四日一三
  二月朔三日一五
  推是年二月丁夘寅初刻夜食不書太史誤推在晝驗天不食是
  紹聖四年丁丑嵗六月癸未朔日食雲陰不見
  推是年六月癸未朔寅初刻合朔夜食不書史誤元符三年庚辰嵗四月丁酉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四
  四月朔三十三日四七丁酉巳時
  是四月丁酉朔巳時日食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嵗四月辛夘朔日食陰雲不見
  四月交一十五日四六
  四月朔二十七日四一辛夘巳時
  是四月辛夘朔巳時日食
  崇寧五年丙戌嵗七月朔日當食不虧十二月朔日當食不虧羣臣稱賀見綱目
  七月交一十四日四七
  七月朔二十六日四九庚寅午時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
  十二月朔五十四日五六戊午未時
  推是年七月庚寅朔午時日食十二月戊午朔未時日食綱目書不虧史俱不載
  大觀元年丁亥嵗十一月壬子朔日食綱目閏十月閏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六七
  閏十一月朔四十八日五六壬子未時
  推是年閏十一月壬子朔未時日食蓋是年閏十一月壬子日午時合朔是日冬至宋厯誤閏十月
  大觀二年戊子嵗五月庚戌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三日三七
  五月朔四十六日五庚戌午時
  是五月庚戌朔午時日食
  大觀四年庚寅嵗九月丙寅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一八
  九月朔二日六六丙寅申時
  是九月丙寅朔申時日食
  政和三年癸巳嵗三月壬子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四日一
  三月朔四十八日五五壬子未時
  是三月壬子朔未時日食
  政和五年乙未嵗七月戊辰朔日食
  七月交二十六日九
  七月朔四日四八戊辰午時
  是七月戊辰朔午時日食
  重和元年戊戌嵗五月壬午朔日食
  五月交二十六日四
  五月朔一十八日六七壬午申時
  是五月壬午朔申時日食
  宣和元年即金太祖天輔三年己亥嵗四月丙子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七日
  四月朔一十二日七八丙子酉時
  是四月丙子朔酉時日食
  宣和二年即金天輔四年庚子嵗金書十月戊辰朔日食宋無
  十月交一十四日三二
  十月朔四日五五戊辰未時
  是十月戊辰朔未時日食宋漏
  宣和四年即金天輔六年壬寅嵗金書二月庚寅朔日食宋無
  二月交二十六日五二
  二月朔二十六日五五庚寅未時
  是二月庚寅朔未時日食宋漏
  宣和五年即金天輔七年癸夘嵗八月辛巳朔日食雲陰不見
  八月交一十三日八三
  八月朔一十七日二四辛巳夘時
  是八月辛巳朔夘時日食
  宋太祖至徽欽都汴京凡一百六十七年載諸日食其合者與誤者無論乃其當食不食者有十乾德三年二月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天聖二年五月景祐三年四月慶厯四年十一月元豐元年六月四年十一月紹聖二年二月崇寧五年七月十二月皆當食驗天不食者也夫自厯代以來凡載當食不食者以法布筭率皆原不當食何宋以百六十餘年之間而遂有當食不食至十數之多也考僧一行日食議云開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俱推當食驗天不食以法推果然然則日之在天原有當食不食日月失行之致也然間一失行百分之一則有之不應如宋之太數也者反覆詳推乃有是與非之辨焉法推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朔夜食紹聖二年二月朔夜食元豐四年十一月朔過交皆原不當食者也景祐三年四月史書食二分餘凡不及三分不救與不食同元豐元年六月朔史書未食而綱目載食想當時原食也崇寧五年七月朔十二月朔史俱不載而綱目有之想當時日官誤推不食既而見其食則諱而削之未可知也若慶厯四年十一月則以戊午食誤推戊申食相隔十日以為當食不食舛也甚矣惟乾德三年二月朔天聖二年五月朔則真當食不食為日度失行矣是其當食不食才二非真十也當食不食止二乃宋厯槩書十數若謂天數常乖可飾已誤布之短者然而日偶失行旋復其常以法布筭千載亡易也宋人步厯不精動稱天行無定或是已寃天或援天從已躱閃蓋藏載未必實當食不食動欲稱賀日暫入雲亦輒稱賀如夜食如過交亦曰驗天不食步乾興元年七月以戊辰推甲子相差五日步慶厯四年十月以戊午推戊申相差十日夫日且差而何有於時刻則其乾德三年二月天聖二年五月之二事或亦誤布未可知倘其誤步在夘辰候已不食及至當食之時在己午乃為雲雨掩蔽彼亦曰當食不食恐或有之耳何則宋日官工彌縫甚至於康定元年嘉祐四年兩正月朔兩露章以請欲移閏以避之是可為也孰不可為也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五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六  明 邢雲路 撰厯代日食七
  厯代日食厯
  宋南渡
  髙宗建炎三年即金太宗天㑹七年己酉嵗九月丙午朔日食九月交二十六日七五
  九月朔四十二日四一丙午巳時
  是九月丙午朔巳時日食
  紹興五年即金天㑹十三年乙卯嵗正月乙巳朔日食金書丙午朔
  正月交一十四日一七
  正月朔四十一日四五乙巳巳正四刻合朔
  是正月乙巳朔巳正四刻食甚金書丙午非宋日官言虧在辰正常州布衣陳得一言虧在巳初今推巳正四刻食甚則虧在巳初得一為是
  紹興七年即金天㑹十五年丁巳嵗二月癸巳朔日食金無
  推是年二月交泛二十日不應食金無是
  紹興十三年即金皇統三年癸亥嵗十二月癸未朔日食霧雲不見秦檜率百官稱賀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六
  十二月朔一十九日二二癸未夘時
  推是年十二月癸未朔夘時日食夫既食矣秦奸之賀何為哉史稱八年至十二年日食多在夜史官𫎇蔽不書夫從古夜食不書安得謂史官𫎇蔽此不知天之論也
  紹興十五年即金皇統五年乙丑嵗六月乙亥朔日食六月交一十三日九
  六月朔一十一日三八乙亥巳時
  是六月乙亥朔巳時日食
  紹興十七年即金皇統七年丁夘嵗十月辛夘朔日食金無
  十月交二十六日七
  十月朔二十七日七八辛夘酉正刻
  是十月辛夘朔酉正刻日食十月酉正刻日入矣雖見食不多
  紹興十八年即金皇統八年戊辰嵗四月戊子朔日食𩃬雲不見
  四月交一十三日四
  四月朔二十四日五三戊子午時
  是四月戊子朔午時日食
  紹興十九年即金皇統九年己巳嵗三月癸未朔日食隂雲不見
  三月交一十四日
  三月朔一十九日二一癸未夘時
  是三月癸未朔夘時日食
  紹興二十四年即金廢主亮真元二年甲戌嵗五月癸丑朔日食霒雲不見
  五月交二十六日三四
  五月朔四十九日二一癸丑夘時
  是五月癸丑朔夘時日食
  紹興二十五年即金真元三年乙亥嵗五月丁未朔日食霒雲不見
  五月交二十六日九五
  五月朔四十三日二二丁未夘時
  是五月丁未朔夘時日食
  紹興二十八年即金正隆三年戊寅嵗三月辛酉朔日食霒雲不見始降詔免賀猶宣付史館金𠉀之不見三月交二十六日四五
  三月朔五十七日二二辛酉夘時
  是三月辛酉朔夘時日食雲隂免賀宣付史館是為得之
  紹興三十年即金正隆五年庚辰嵗八月丙午朔日食八月交一十四日三七
  八月朔四十二日四七丙午午時
  是八月丙午朔午時日食
  紹興三十一年即金正隆六年辛巳嵗正月甲戌朔日食太史言日當食而不食帝不受朝金無
  正月交二十五日九六
  正月朔一十日二一甲戌夘初三刻
  推是年正月甲戌朔夘初三刻合朔正月日出夘正三刻此猶未出也况交泛不及二十六日即食分數亦少則未明復圓矣金不書是太史上言日當食而不食占人君修徳罪已察姦禮賢寛恩布徳上動於天則有食而不食是説出何故典帝不受朝史官當知愧矣紹興三十二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年壬午嵗正月戊辰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五七
  正月朔四日五二戊辰午時
  是正月戊辰朔午時日食金伐鼓用幣凡遇日月虧食禁酒樂屠宰一日夫伐鼓用幣禮也宋用牲於社反不如金之有禮矣完顔世宗其亦賢乎
  孝宗隆興元年即金大定三年癸未嵗六月庚申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三日八七
  六月朔五十六日六九庚申申時
  是六月庚申朔申時日食
  隆興二年即金大定四年甲申嵗六月甲寅朔日食霒雲不見
  六月交一十四日四八
  六月朔五十日七甲寅申時
  是六月甲寅朔申時日食
  乾道三年即金大定七年丁亥嵗金書四月戊辰朔日食宋無金主避正殿減膳伐鼓應天門内百官各於本司庭立明復乃止
  四月交一十三日九九
  四月朔四日六七戊辰申時
  是四月戊辰朔申時日食宋漏金避殿減膳伐鼓於朝百官庭立禮也
  乾道五年即金大定九年己丑嵗八月甲申朔日食霒雲不見
  八月交二十六日八
  八月朔二十日四四甲申巳時
  是八月甲申朔巳時日食
  乾道九年即金大定十三年癸巳嵗五月壬辰朔日食霒雲不見
  五月交二十六日九
  五月朔二十八日五壬辰午時
  是五月壬辰朔午時日食
  淳熈元年即金大定十四年甲午嵗十一月甲申朔日食霒雲不見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二二
  十一月朔二十日六二甲申未時
  是十一月甲申朔未時日食
  淳熈三年即金大定十六年丙申嵗三月丙午朔日食霒雲不見少選雲退微缺時有自北庭回者見食三月交二十六日四二
  三月朔四十二日四九丙午午時
  是三月丙午朔午時日食
  淳熈四年即金大定十七年丁酉嵗九月丁酉朔日食霒雲不見
  九月交一十三日七二
  九月朔三十三日一一丁酉丑時
  推是年九月丁酉朔丑時夜食不書
  淳熈十年即金大定二十三年癸夘嵗十一月壬戌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六五
  十一月朔五十八日四二壬戌巳時
  是十一月壬戌朔巳時日食
  淳熈十五年即金大定二十八年戊申嵗八月甲子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六日
  八月朔四十九日甲子午時
  是八月甲子朔午時日食
  淳熈十六年即金大定二十九年己酉嵗二月辛酉朔日食霒雲不見
  二月交一十四日
  二月朔五十七日四四辛酉巳時
  是二月辛酉朔巳時日食
  寧宗慶元元年即金章宗明昌六年乙夘嵗三月丙戌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九九
  三月朔二十二日四九丙戌午時
  是三月丙戌朔午時日食
  慶元四年即金承安三年戊午嵗正月己亥朔日食霒雲不見綱目無
  正月交二十六日四九
  正月朔三十五日二五己亥夘時
  是正月己亥朔夘時日食綱目漏
  慶元五年即金承安四年己未嵗正月癸巳朔日食霒雲不見金與綱目無
  正月交二十七日一
  正月朔二十九日六四癸巳申時
  是正月癸巳朔申時日食金與綱目漏
  慶元六年即金承安五年庚申嵗六月乙酉朔日當食太史言夜食不見是日霒雲金史無金有十一月癸丑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四一
  六月朔二十一日一七乙酉寅時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
  十一月朔四十九日四三癸丑巳時
  推是年六月乙酉朔寅正初刻合朔日食則日未出已復圓矣是日臨安霒雲不見金史不書食是其十一月癸丑朔巳時日食則金書是宋漏
  嘉泰二年即金太和二年壬戌嵗五月甲辰朔日食五月交一十三日三
  五月朔四十日四九甲辰午時
  是五月甲辰朔午時日食
  嘉泰三年即金太和三年癸亥嵗四月己亥朔日當食而太史局言日體圓明不見虧分凡言不見虧分者食不及一分也金史不書是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九二
  四月朔三十五日一九己亥夘時
  推是年四月己亥朔寅正刻日食則日出將復圓少見其虧耳故宋史云不見虧分者不及一分也金史不書亦以虧少即今三分以下不救之意
  開禧二年即金泰和六年丙寅嵗二月壬子朔日當食太史言不見虧分
  二月交一十三日四
  二月朔四十八日七三壬子酉時
  是二月壬子朔酉時日食太史云不見虧分然金史書食想原食也
  嘉定二年即金主永濟大安元年己巳嵗金書十二月辛酉朔日食宋無
  推是年十二月庚申朔亥時夜食不書金非
  嘉定三年即金大安二年庚午嵗六月丁巳朔日食金無
  六月交二十三日
  六月朔五十三日二五丁巳夘時
  是六月丁巳朔夘時日食金漏
  嘉定四年即金大安三年辛未嵗十一月己酉朔日當食太史言不見虧分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七五
  十一月朔四十五日四一己酉巳時
  推是年十一月己酉朔巳時日食是日不見虧分是為日度失行
  嘉定七年即金宣宗真祐二年甲戌嵗九月壬戌朔日食金書大星皆見
  九月交一十四日二
  九月朔五十八日四六壬戌午時
  是九月壬戌朔午時日食
  嘉定九年即金真祐四年丙子嵗二月甲申朔日食金又書閏七月壬午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四
  二月朔二十日六二甲申未時
  閏七月交一十三日一七
  閏七月朔一十八日二九壬午夘時
  推是年二月甲申朔未時日食閏七月壬午朔夘時日食宋漏閏七月
  嘉定十年即金興定元年丁丑嵗七月丙子朔日食七月交一十三日七
  七月朔一十二日四九丙子午時
  是七月丙子朔午時日食
  嘉定十一年即金興定二年戊寅嵗七月庚午朔日食一分其日正午或見或不見太史局言是為陽盛隂微日體不虧綱目無
  七月交一十四日三
  七月朔六日四九四庚午午時
  是七月庚午朔午時日食宋史云食一分一分不救嘉定十四年即金興定五年辛巳嵗五月甲申朔日食五月交一十三日八
  五月朔二十日二七甲申夘時
  是五月甲申朔夘時日食
  嘉定十六年即金元光二年癸未嵗九月庚子朔日食九月交二十六日六
  九月朔三十六日四七庚子午時
  是九月庚子朔午時日食
  理宗寶慶三年即金正大四年丁亥嵗六月戊申朔日食金無
  六月交二十六日八
  六月朔四十四日二九戊申夘時
  是六月戊申朔夘時日食金漏
  紹定元年即金正大五年戊子嵗六月壬寅朔日食金史無金有十二月庚子朔食
  六月交二十日
  六月朔三十八日五五壬寅未時
  十二月交一十四日一
  十二月朔三十六日六八庚子申時
  推是年六月壬寅朔未時日食十二月庚子朔申時日食金漏六月宋漏十二月
  紹定六年即金天興二年癸巳嵗九月壬寅朔日食霒雲不見金無
  九月交一十四日八三
  推是年九月朔過交不應食金史無是
  端平二年乙未嵗二月甲子朔日當食不虧
  二月交二十七日
  二月朔三十七日甲子辰時
  是二月甲子朔辰時日食
  嘉熈元年丁酉嵗十二月戊寅朔日食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五
  十二月朔一十四日四八戊寅午時
  是十二月戊寅朔午時日食
  淳祐二年壬寅嵗九月庚辰朔日食
  九月交五刻
  九月朔一十六日五庚辰午時
  是九月庚辰朔午時日食
  淳祐三年癸夘嵗三月丁丑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九
  三月朔一十三日三九丁丑巳時
  是三月丁丑朔巳時日食
  淳祐五年乙巳嵗七月癸巳朔日食綱目無
  七月交二十六日七
  七月朔二十九日五九癸巳未時
  是七月癸巳朔未時日食綱目漏
  淳祐六年丙午嵗正月辛夘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三日四
  正月朔二十七日六辛夘未時
  是正月辛夘朔未時日食
  淳祐九年己酉嵗四月壬寅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八
  四月朔三十八日四二壬寅巳時
  是四月壬寅朔巳時日食
  淳祐十二年壬子嵗二月乙夘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三
  二月朔五十一日二二乙夘夘時
  是二月乙夘朔夘時日食
  寶祐元年癸丑嵗二月己酉朔日食
  二月交二十六日九九
  二月朔四十五日七五己酉酉時
  是二月己酉朔酉時日食
  景定元年庚申嵗三月戊辰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三
  三月朔四日六八戊辰未時
  是三月戊辰朔未時日食
  景定二年辛酉嵗即𫎇古世祖中統二年三月壬戌朔日食元史同綱目載二月朔
  三月交一十三日九
  三月朔五十八日七三壬戌酉時
  是三月壬戌朔酉時日食綱目載二月朔誤
  度宗咸淳元年乙丑嵗即𫎇古至元二年正月辛未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
  正月朔七日三三辛未辰時
  是正月辛未朔辰時日食
  咸淳三年丁夘嵗即𫎇古至元四年五月丁亥朔日食五月交二十六日八
  五月朔二十三日七四丁亥酉時
  是五月丁亥朔酉時日食
  咸淳四年戊辰嵗即𫎇古至元五年十月戊寅朔日食十月交一十四日一五
  十月朔一十四日五七戊寅未時
  是十月戊寅朔未時日食
  咸淳六年庚午嵗即𫎇古至元七年三月庚子朔日食綱目載二月朔
  三月交二十六日三五
  三月朔三十六日五九庚子未時
  是三月庚子朔未時日食綱目載二月朔非
  咸淳七年辛未嵗即𫎇古至元八年八月壬辰朔日食八月交一十三日六六
  八月朔二十八日三三壬辰辰時
  是八月壬辰朔辰時日食
  咸淳八年壬申嵗即元至元九年八月丙戌朔日食八月交一十四日二七
  八月朔二十二日三一丙戌辰時
  是八月丙戌朔辰時日食
  帝㬎徳祐元年乙亥嵗即元至元十二年六月庚子朔日食既星見雞鶩皆歸
  六月交一十三日七七
  六月朔三十六日三八庚子巳時
  是六月庚子朔巳時日食
  端宗景炎二年丁丑嵗即元至元十四年十月丙辰朔日食
  十月交二十六日五八
  十月朔五十二日五四丙辰午時
  是十月丙辰朔午時日食
  髙宗時一月食
  紹興二年壬子嵗二月丙子月未當闕而闕體如食色黄白
  二月交二十七日一一
  二月望一十三日一三丙子夜寅時
  推是年二月十四日丙子夜寅時月食宋厯誤步日出後丁丑加時在晝及寅時已見其食也乃曰月未當闕而闕體如食色黄白以為月之變也不知月掩日而日食即以體相掩則純黒不見日衝月而月食但月行日道頓失其光不至純黒雖推月與推日同以相掩布分數而其色則異也從來月食雖黒未甚猶帶黄白其魄輪微顯誰不見之知之而宋司天欲飾已非乃歸咎於月不當闕而闕也可乎其曰體如食則可為誤步斷案宋南渡凡一百五十三年書日當食不食三紹興三十一年正月甲戌朔嘉定四年十一月己酉朔端平二年二月甲子朔推紹興夜食且不入交原不當食嘉定端平二事則當食不食也春秋以來千餘年至開元始有當食不食者二宋以三百二十年日當食不食汴京二見南渡又二見何其數也若果有之則三百年日度失行四矣抑恐半係日官誤步某時𠉀已不食及期當食卻為雲蔽未可知也况靖康之變儀象𨽻首盡歸於金宋疇人步厯不精有之且臨安偏南人戴日近望日與中原不同或虧分少即不見其食也又况臨安隂雨十九雲蔽所不免乎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七  明 邢雲路 撰厯代日食八
  厯代日食厯
  元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壬午嵗六月己丑朔日食七月戊午朔日食綱目同
  七月交九刻
  七月朔五十四日四五戊午巳時
  推是年六月朔無戊午交二十四日有竒不入食限不應食七月戊午朔交九刻入食限是日巳時日食合何元史重載六月朔食耶從古無比食之理郭守敬論之詳矣豈以守敬十八年方定授時而不辯此此必修史者誤書之也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嵗十月戊午朔日食
  十月交一十四日七二
  十月朔五十四日六戊午未時
  是十月戊午朔未時日食
  至元二十六年己丑嵗三月庚辰朔日食
  三月交二十六日九二
  三月朔一十六日三九庚辰巳時
  是三月庚辰朔巳時日食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嵗八月辛未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四日二三
  八月朔七日六三辛未申時
  是八月辛未朔申時日食
  至元二十九年壬辰嵗正月甲午朔日食
  正月交二十六日四三
  正月朔三十日五二甲午午時
  是正月甲午朔午時日食
  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嵗六月庚辰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三四
  六月朔一十六日三五庚辰辰時
  是六月庚辰朔辰時日食
  成宗大徳元年丁酉嵗四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四月交一十三日八五
  四月朔二十九日三癸巳辰時
  是四月癸巳朔辰時日食史漏
  大徳三年己亥嵗八月己酉朔日食太史奏日食不應八月交二十六日六六
  八月朔四十五日七五己酉巳時
  推是年八月己酉朔巳時日食元太史言是日巳時當食二分有奇至期不食衆懼保章正齊履謙曰當食不食在古有之矧巳時近午陽盛隂微故當食不食遂考唐開元以來當食不食凡十事以聞然三分以下不救大徳四年庚子嵗二月丁未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三六
  二月朔四十三日六七丁未申時
  是二月丁未朔申時日食
  大徳六年壬寅嵗六月癸亥朔日食太史院失於推算詔議其罪
  六月交二十六日一六
  六月朔五十九日七五癸亥酉時
  推是年六月癸亥朔酉時日食與天合元太史失於推算詔議其罪罪之宜也
  大徳七年癸夘嵗閏五月戊午朔日食
  閏五月交二十六日七七
  閏五月朔五十四日二九戊午夘時
  是閏五月戊午朔夘時日食
  大徳八年甲辰嵗五月癸未朔日食
  五月交一十七日
  五月朔四十八日五七壬子未時
  推是年五月朔壬子無癸未是日未時日食史誤書癸未
  仁宗皇慶元年壬子嵗六月乙丑朔日食
  六月交一十四日三一
  六月朔一日七一乙丑酉時
  是六月乙丑朔酉時日食
  延祐二年乙夘嵗四月戊寅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三日八一
  四月朔一十四日六戊寅未時
  是四月戊寅朔未時日食
  延祐五年戊午嵗二月癸巳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三二
  二月朔二十九日○一癸巳子時
  推是年二月癸巳朔子時夜食不書元史誤夫以郭守敬方定授時厯稱最密今以授時推差至夜子不合查守敬卒於元祐三年卒才二年耳乃疇人習厯不熟遂爾誤布也
  延祐六年己未嵗二月丁亥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九三
  二月朔二十三日三五丁亥辰時
  是二月丁亥朔辰時日食
  延祐七年庚申嵗正月辛巳朔日食
  正月交一十四日五四
  正月朔一十七日四一辛巳巳時
  是正月辛巳朔巳時日食
  英宗至治元年辛酉嵗六月癸夘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六日七四
  六月朔三十九日五八癸夘未時
  是六月癸夘朔未時日食
  至治二年壬戌嵗十一月甲午朔日食
  十一月交一十四日
  十一月朔三十日六八甲午申時
  是十一月甲午朔申時日食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夘嵗九月丙申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七七
  九月朔三十二日四八丙申午時
  是九月丙申朔午時日食
  文宗天厯二年己巳嵗七月丙辰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三日六六
  七月朔五十二日三七丙辰辰時
  是七月丙辰朔辰時日食
  至順二年辛未嵗八月甲辰朔日食十一月壬申朔日食
  八月交一十九日五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四七
  十一月朔八日六四壬申申時
  推是年八月甲辰朔交泛一十九日有奇不入交不應食十一月壬申朔申時日食合夫日月凡六月一交無八月至十一月才隔三月兩交之理郭太史論之詳矣何史載之誤耶無乃疇人亂布失其真也
  順帝元統二年甲戌嵗四月戊午朔日食
  四月交一十四日三九
  四月朔五十四日三八戊午巳時
  是四月戊午朔巳時日食
  至元二年丙子嵗八月甲戌朔日食
  八月交二十七日一九
  八月朔一十日三九甲戌巳時
  是八月甲戌朔巳時日食
  至元三年丁丑嵗二月壬申朔日食
  二月交一十三日八九
  二月朔八日六八壬申申時
  是二月壬申朔申時日食
  至元四年戊寅嵗八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八月交一日二
  八月朔五十九日七一
  推是年八月朔過交不應食史不書食是綱目非至正二年壬午嵗八月朔日食十月朔日食見綱目八月交八日二
  十月交一十二日九
  十月朔三十五日五二己亥午時
  推是年八月朔交泛八日不入食限不應食十月己亥朔午時日食八月史無是綱目非十月綱目是史漏夫日月六月一交是年十月食是矣八月僅隔二月安得有食此綱目之誤載也
  至正三年癸未嵗四月丙申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八二
  四月朔三十二日三丙申辰時
  是四月丙申朔辰時日食
  至正四年甲申嵗九月丁亥朔日食
  九月交一十四日一二
  九月朔二十三日四五丁亥巳時
  是九月丁亥朔巳時日食
  至正五年乙酉嵗九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九月交一十四日七三
  九月朔一十八日八一戌時
  推是年九月戌初刻合朔日食則酉猶見其初虧至正六年丙戌嵗二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二月交二十六日三二
  二月朔四十六日六一庚戌午時
  是二月庚戌朔午時日食史漏
  至正七年丁亥嵗正月朔日食是日大寒而風朝官仆者數人見綱目史無
  正月交二十六日九三
  正月朔四十日四九甲辰巳時
  是正月甲辰朔巳時日食即綱目載是日大風寒朝官仆可見是日救日羣臣親覩其食矣何元史漏而不書耶
  至正八年戊子嵗七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七月交一十四日二四
  七月朔三十二日二四丙申夘時
  是七月丙申朔夘時日食史漏
  至正九年己丑嵗十一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十一月交二十六日四四
  十一月朔五十四日○二戊午子時
  推是年十一月戊午朔子時夜食不書史無是綱目誤至正十年庚寅嵗十一月壬子朔日食
  十一月交二十七日
  十一月朔四十八日六三壬子申時
  是十一月壬子朔申時日食
  至正十一年辛夘嵗五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五月交一十三日七四
  五月朔四十五日一九己酉寅時
  推是年五月己酉朔寅正刻合朔日食則日出猶見其虧
  至正十二年壬辰嵗四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閏四月交一十四日五五
  閏四月朔三十九日七三癸夘酉時
  推是年閏四月癸夘朔酉初刻日食史漏綱目書四月亦非
  至正十三年癸巳嵗九月乙丑朔日食
  九月交二十六日五五
  九月朔一日三八乙丑巳時
  是九月乙丑朔巳時日食
  至正十四年甲午嵗三月癸亥朔日食
  三月交一十三日二五
  三月朔五十九日六四癸亥申時
  是三月癸亥朔申時日食
  至正十七年丁酉嵗正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正月交一十二日七五
  正月朔一十二日三九丙子巳時
  是正月丙子朔巳時日食史漏
  至正十八年戊戌嵗六月戊辰朔日食十二月乙丑朔日食
  六月交二十七日二七
  六月朔四日三六戊辰辰時
  十二月交一十三日九七
  十二月朔一日四三乙丑巳時
  是六月戊辰朔辰時日食十二月乙丑朔巳時日食至正二十年庚子嵗五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
  五月交二十六日一七
  五月朔二十三日一一丁亥丑時
  推是年五月丁亥朔丑正刻合朔夜食不書史無是綱目非夫既不食矣胡氏斷以為天完微弱陳友諒弑徐夀輝之應變不虛生義何取焉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嵗四月辛巳朔日食
  四月交二十六日七八
  四月朔一十七日六八辛巳申時
  是四月辛巳朔申時日食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嵗八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八月交一十二日九八
  八月朔二十八日三一壬辰辰時
  是八月壬辰朔辰時日食史漏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嵗七月辛巳朔日食
  七月交一十四日二
  七月朔一十七日五一辛巳午時
  是七月辛巳朔午時日食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嵗六月朔日食見綱目史無十二月癸夘朔日食見史綱目無
  六月交一十二日四九
  六月朔四十一日九七乙巳夜子初刻
  十二月交二十六日四
  十二月朔三十九日二五癸夘夘時
  推是年六月乙巳夜子合朔夜食不書史無是綱目非十二月癸夘朔夘時日食史書是綱目漏
  元初郭守敬造授時厯最近密傳之日官終元之世日官布算日食多漏者有非其日者甚至延祐五年二月朔之夜食至順二年八月朔之不入交亦誤書食以授時推乃正則豈守敬之誤皆疇人之不善用法也在昔且然况愈逺而愈失其真耶
  余自漢以來一一推厯代日食為考其果食與否以備證驗耳故但推其合朔在書時則不復詳其時差之分秒惟疑難者乃詳推焉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七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八  明 邢雲路 撰藏經考
  佛藏
  佛説東南西北各八天中須彌山頂一天共三十三天自四大天王天至大梵天各有千天有千三十三天是名小千世界乃至二千三千百億日月一佛有百億四天下是名三千大千世界閻浮境十萬八千須彌四面各廣長三四十萬里頂上忉利天上釋提桓各廣長二三百萬里四天王居須彌四埵皆髙四萬二千由旬以人間五十嵗為天一日亦以三十日為月十二月為嵗五百嵗即人間九百萬嵗觀世音菩薩現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以須彌之髙廣納芥子中無増減須彌山本相如故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大海本相如故演七日以為一刼促一刼以為七日十方日月星宿見於一毛孔中此皆佛之寓言也説閻浮境界十萬八千里比人有十萬八千塵勞夢想其實本來面目一無所有故説須彌納一芥曠刼入一息猶中國言詩大言小言之譬言道大無外小無内之意非謂真有百億天百億日月也
  風輪能持水輪水輪能持大地令不壊散是故説地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虚空虛空無所依雖無所依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安住此亦佛之寓言也言地水火風乃人之四大風之所以鼓動即火故説火風水輪持大地非謂天地五行合如此也
  佛説四大洲所謂東勝身洲即弗婆提南贍部洲即閻浮提西俱耶尼洲即瞿陀尼北俱盧洲即鬱單越四洲遶蘇迷山即須彌山閻浮提日中時東方弗婆提便㝠西方瞿陀尼則初出北方鬱單越則夜半瞿陀尼日中閻浮提即㝠鬱單越初出弗婆提夜半也鬱單越弗婆提日中餘出没亦然是言須彌山高日明於此隠於彼比人原是一心積為三界乍明忽滅如為須彌四面遮蔽然須轉輪無礙乃得解脱皆寓言也非謂天地之中真有須彌日之行度真在須彌四圍環繞四方出没四視平等之致
  文始傳云天去地四十萬九千里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周迴去千里天地午子相去九千萬萬里濟苦經云崑崙山高一萬五千里文始傳又云日月周圍六千里徑三千里夫文始云天去地四十萬九千里則子午徑宜八十一萬八千里而乃云相去九千萬萬里多八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一十八萬二千里矣云日月直度各三千里則周迴宜九千里乃止云一千里少八千里矣又云日月周圍六千里則徑止宜二千里而乃云三千里多一千里矣均之文始傳也一曰日周千里又曰日周六千里何自相背也化胡云崑崙山九重重相去九千里山有四面面有一天故四九三十六天第一重帝釋居之今據濟苦崑崙高一萬五千里化胡崑崙九重重高九千則高八萬一千而言萬五千者少六萬五千里矣亡論諸經所説之乖舛將使天地日月之高下宜何從焉佛道經假作者多此其假者也
  竺乾書説阿耨山即崑崙也一名須彌訛呼蘇迷在于闐國西一千三百餘里東南接西凉酒泉地逺山則香山雪山也佛生遊履雪山中國在崑崙東南天竺諸國在正南黄河在崑崙東南即佛經無熱地東有銀牛口出殑伽河即恒河山頂有阿耨大池其水分流四面去入中國者為黄河入東海其三面各入南西北海如弱水黒水之類大抵地之形如饅頭其撚尖則崑崙也此言是
  佛諸國篇云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劃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成光子曰中天竺國東至震旦五萬八千里南至金地國西至阿拘遮國北至小香山阿耨達亦各五萬八千里約天上一寸地下千里僧慧嚴入中國何承天問曰佛國用何厯答曰天竺夏至之日日正中時竪晷無影所謂天中於五行土徳色尚黄數尚五八寸為尺十兩當此土十二兩建辰之月為嵗首及計覈分至推效薄蝕顧步光影其法甚詳宿度章紀咸有條例後婆利國人來果同嚴説夫云夏至竪晷無影中國衡嶽竪晷無影則天竺與衡嶽東西正相對也衡嶽北極出地二十五度夏至晝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嶽臺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晷景一尺四寸八分晝六十刻夜四十刻衡嶽北嶽臺北極低十度晷景差一尺四寸八分而晝至短四刻是去極二度半短一刻晷影三寸七分短一刻也雖割圓高下分釐稍有不齊而大約分數則無差也天竺與衡嶽對其晷刻亦猶是矣此説天竺四至各以幾萬里計而晷與中國畧同可較是可破諸經天日須彌億萬里之妄
  稻稗經言月去地四萬二千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共一百六十八萬里文始言天去地四十萬九千里則月不反髙於天一百一十九萬里之多耶
  唐不空三藏翻譯文殊菩薩及諸仙所説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言天地初建寒暑之精化為日月分宿設宫管標羣品日理陽位從星宿順行取張翼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等一十三宿迄至虛宿之家恰當子地之中分為六宫也但日月天子俱以五星臣佐而日光熖猛以陽獸獅子為宫神月光清涼以隂蟲巨蟹為宫神日與月各以神宫均賜五星以速至遲即辰星太白熒惑嵗鎮排為次第緩急於斯彰焉凡十二宫即七曜之躔次各有神形一切庶類相感月廣五十由旬日廣五十一由旬太白廣十由旬嵗星廣九由旬辰星廣八由旬熒惑廣七由旬土星廣六由旬星最小者廣一俱盧舎第一星四足張四足翼一足在午太陽位焉其神如獅子故名獅子宫第二翼三足軫四足角二足在己辰星位焉其神如女故名雙女宫第三角二足亢四足氐三足在辰太白位焉其神如秤故名天秤宫第四氐一足房四足心四足在夘熒惑位焉其神如蝎故名天蝎宫第五尾四足箕四足斗一足在寅嵗星位焉其神如弓故名人馬宫第六斗三足女四足虛二足在丑鎮星位焉其神如摩羯故名摩羯宫已上六位屬太陽分已下六位屬太隂分第七虛二足危四足室三足在子鎮星位焉其神如瓶故名寶瓶宫第八室一足壁四足奎四足在亥嵗星位焉其神如魚故名雙魚宫第九婁四足胃四足昴一足在戌熒惑位焉其神如羊故名白羊宫第十昴三足畢四足觜二足在酉太白位焉其神如牛故名金牛宫第十一觜二足參四足井三足在申辰星位焉其神如夫妻故名隂陽宫第十二井一足鬼四足栁四足在未太隂位焉其神如蟹故曰巨蟹宫昴六星畢五星觜三星參一星井二星鬼三星栁六星星六星張二星翼二星軫五星角二星亢一星氐四星房四星心三星尾二星箕四星斗四星牛三星女三星虛四星危一星室二星壁二星奎三十二星婁三星胃三星二月為角月三月為氐月四月為心月五月為箕月六月為女月七月為室月八月為婁月九月為昴月十月為觜月十一月為鬼月十二月為星月正月為翼月此其十二宫分與中國皆同但其星數與中國有多少之異五星遲速與中國亦同二月為角月云云者以斗指夘位之辰亦與中國同至於所占星直月日與人命之吉凶則與中國異盖其方俗之殊也夫周天二十八宿既與中國皆同而又曰虚宿恰當子地之中則虚為正北也曰日廣五十一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則日廣凡二千餘里也中國視虚為正北量日約亦千餘里皆合矣此佛説之經宛然一渾天儀即中國之厯也而乃謂有幾千天百萬億日月高廣幾十萬億里東方日中西方初出諸説均之佛説也而自相背若是則千天萬日等説非寓言而何
  大方等大集經雪山光味仙人白世尊佛言二十八宿日月隨行一切衆生日月年嵗皆悉繫屬瞿曇東方七宿謂角亢氐房心尾箕若人生日屬角宿者口闊額高多財多智多有妻子夀八十四長子不夀屬亢星者聰明富貴樂欲出家夀六十四指有瘡瘢其氐房心尾箕若南方井鬼栁星張翼軫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各宿生人者其相貌夀夭吉凶各有不同若通達如是相書到於彼岸瞿曇佛言衆生亦有同屬一星生者而有富貴貧賤參差是故我知是不定法是世尊之言是而光味之言非也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言星宿數與形狀多與厯不合吉凶避忌亦無的據日午脚跡之影亦無圭表之數五緯所主之月亦不合厯行度虛胎所載宿曜亦差
  大方等大集月藏分中星宿攝受品四天王等白佛言諸宿曜各有所主一者角宿主於衆鳥二者元宿主於出家求聖道者氐房至翼軫通二十八宿各有所主不同尒時佛吿梵王等言于摩國陁樓等國共十二國角宿攝護阿羅荼等共十國亢宿攝護氐房至翼軫通二十八宿所攝國數多少不一此佛國以彼中之天步彼中分野與中國不同
  佛國日月熒惑辰星嵗星太白鎮星是為七曜嵗星者於十二嵗始一周天鎮星者二十八嵗乃一周天太白嵗半始一周天熒惑二嵗始一周天辰星一嵗乃一周天凡嵗三百六十五日日一周天月三十日乃一周天此是七曜周天數法大畧與中國同惟太白亦嵗一周天而佛以為嵗半非
  大唐西域記三藏法師𤣥奘譯言夫數量之稱謂踰繕那古聖王一日軍行也即一由旬四十里印度國俗乃三十里聖教所載唯十六里窮微之數分一踰繕那為八拘盧舎拘盧舎者謂大牛鳴聲所極聞一拘盧舎為五百弓分二拘盧舎名一聲為千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肘為二十四指十二指名毗多悉提分一指節為七宿麥乃至一虱一蟣一牛毛一羊毛一兔毫一塵一細塵次第七分以至一極細塵極細塵者不可復㭊㭊即歸空故曰極微也若乃隂陽厯運日月次舎稱謂雖殊時𠉀無異隨其星建以標月名時極短者謂刹那也百二十刹那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三夜三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晝四夜四一時各有四分月初一盈至十五滿謂之白月分月十六虧至月盡晦謂之黒月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遇小月謂之減夜減一日也黒前白後合為一月六箇月共合為一行日遊在内北行也日遊在外南行也摠此二行合為一嵗又分一嵗以為六時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漸熱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熱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時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時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漸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來聖教嵗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或為四時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謂制呾邏月吠舎佉月逝瑟吒月當此從正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謂頞沙荼月室羅伐挐月婆達羅鉢陀月當此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謂頞濕縛庾闍月迦刺底迦月末伽始羅月當此從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月謂報沙月磨袪月頗勒窶挐月當此從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故印度僧徒依佛聖教坐兩安居或前三月或後三月前三月當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後三月當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中國節氣與印度遞爭半月中國以二十九三十為大小盡即印度以十四十五為大小盡中國之十六日乃印度初一日也昔人嘗記結夏之制宜如西域用四月十六日盖四月十六日乃印度之四月盡也其數皆明
  大智度論日月嵗節者日名從旦至旦初分中分後分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春秋分時十五時屬晝十五時屬夜餘時六増六減五月至晝十八時夜十二時十一月至夜十八時晝十二時一月或三十日或三十日半或二十九日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閏月者從日月世間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二月或十三月名一嵗是嵗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復始菩薩知日中分時前分已過後分未至中分中無住處無相可取日分空無所有到三十日時二十九已滅和合成月和合而為嵗故佛菩薩能知世間日月嵗和能知破散無所有是名巧分别是名菩薩摩訶薩夫佛國每日三十時即中國十二時春秋分晝夜各十五時六月一増減五月十一月晝夜各長短三分之一即中國之二分二至也日月三十日半中國之正氣也世間月三十日中國盈虛之中也月月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中國之月䇿也星宿月二十七日加六十七分之二十一中國之交終也閏月從日月世間月出中國之氣盈朔虛積而為閏也中分無住處和合成月中國之無中氣為閏月也六十二分之三十為四十八刻三十八分七十秒以加於二十九日下共二十九日四十八刻三十八分七十秒為佛國月䇿較中國月䇿少四刻有奇六十七分之二十一為三十一刻三十四分三十二秒以加於二十七日下共二十七日三十一刻三十四分三十二秒為佛國交終較中國交終多十刻有奇中西地里不同而厯之小異者止在刻數其大約則皆同佛國之天猶中國之天也明矣
  九執厯出西域唐開元六年詔太史監瞿曇悉達譯之斷取近距以開元二年二月朔為嵗首西域首夘取隂陽交之始也度法六十月有二十九日餘七百三分日之三百七十三厯首有朔虚百二十六周天三百六十度無餘分日去没分九百分度之十三三十度為相十二相而周天望前曰白博義望後曰黒博義其算皆以字書不用籌䇿九執朔虛没分與中國不同氣朔不同故也九執月䇿餘七百三分日之三百七十三為五十三刻五分八十三秒以加於二十九日下共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分八十三秒與中國月䇿近宻以視大智度論月䇿二十九日四十八刻三十八分七十秒則大智度月䇿為疎
  西域星經月孛紫炁羅㬋計都星家謂之四餘計生於天尾羅生於天首孛生於月炁生於閏盖日月行道如兩環相交一處曰天首一處曰天尾天尾為計天首為羅月之行遲速有常度遲之處即孛也炁生於閏二十八年十閏而炁行一周炁孛皆有度數無光象故與計羅同謂之四餘今中國皆用之
  泥洹經佛吿迦葉言人間六月一蝕衆星晝日不見其實不没又言月天子欲瞰日天子佛説羅㬋羅疾放月云六月一蝕即天首至交中至天尾各六月之謂云星晝不見日光所射故也羅㬋瞰日即日食於天首佛云疾放即中國救日之義
  佛運統紀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嵗四月八日中天竺國淨梵王妃摩耶氏生太子悉達多至年十九壬申嵗二月八日夜半出家成釋迦牟尼佛東晉沙門法顯嘗至天竺摩竭提國見城邑人民以建夘月八日華香供養請佛周以子月為正月四月是建夘之二月也二月則建丑之十二月今人以夏正四月為佛生日非宿曜經黒月白月皆以一日三日五日七日九日十一日十三日為吉祥日所向皆成就是知佛國之尚奇日也
  僧史畧佛法本傳西域十二月三十日為正月望謂之大神變日漢明帝令是日燒燈表佛法大明無味佛國正五九月天帝釋鏡照南贍部洲故禁刑罰今中國官員於此三月内不到任無味
  國朝洪武初收元圖籍命西域人海荅兒等擇天文隂陽厯象譯之譯出回回厯以西域阿刺必年即開皇十九年己未嵗為元至洪武甲子計積七百八十六算周天十二宫每宫三十度共三百六十度十二宫日數不同共三百六十五日為不動的月若遇宫分有閏之年於亥宫又添一日十二月單月大雙月小共三百五十四日為動的月若遇月分有閏之年於十二月内又添一日凡三十年閏十有一月厯千九百四十二年而宫月甲子再㑹其術欽天監見存有回回科習之所步日食與中華厯分數不同夫以中西之逺而以法相校交蝕只是分數不同非大相徑庭也而佛經乃言南方日中西方方日出東方則日没故以此可證其言之非白羊戌宫三十一日 金牛酉宫三十一日
  隂陽申宫三十一日 巨蟹未宫三十二日
  獅子午宫三十一日 雙女巳宫三十一日
  天秤辰宫三十日  天蝎夘宫三十日
  人馬寅宫二十九日 磨羯丑宫二十九日
  寶瓶子宫三十日  雙魚亥宫三十日
  第一月大名法而幹而丁  第二月小名阿而的必喜世
  第三月大名虎而達   第四月小名提而
  第五月大名木而達   第六月小名沙合列幹而
  第七月大名列黒而   第八月小名阿班
  第九月大名阿咱而   第十月小名答亦
  第十一月大名八哈慢  第十二月小名亦思番達而麻的
  佛家天樂等類乃化境也於律不協故不錄
  道藏
  道經上列三清下分五太三清在三十六天之上玉清聖境元始所居上清真境太上道君所居太清仙境老君所居五太者太質界内有天地𤣥黄之色太質之外太空太空之外太無太無之外太虛併天地𤣥黄為五太豈天果有是三五之所皆寓言也盖三清以比人之三田上田心火中田脾土肺金肝木下田腎水五太亦以比人之五行云
  高上太霄琅書瓊文帝章經云九天元始號第一天名鬱單无量天去第二天二十四里第二天無量夀天去第三天四千六百萬里第三梵監天去第四五六七八天以至第九大梵天各㡬千百萬里不等去下共五百億二十萬里此九天是始氣之精衆真帝皇所治其天别置三天三天者皆是九天之别號三九二十七併九天共三十六天也此與佛經諸天大半相同皆荒唐之言
  道言太上靈寶先天地而生然後有天地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極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崑崙為地柱氣上通崑崙者地之中崑崙直東西南北各一億萬餘里日月徑止千里周三千里洞真放品經曰地有九壘第一地去天九十億萬里第九地去天五百三十億萬里洞真黄氣陽精經日縱廣二千四十里月縱廣千九百里靈寶天尊云日圍千里月圍一千二百里夫既曰天去地九萬里則東西南北亦皆九萬里而崑崙四直則皆一億萬餘里何以相容又謂第一地去天九十億萬里第九地去天五百三十億萬里不太懸絶乎既曰日徑千里周三千里似矣而何以又曰日縱廣二千四十里日圍千里也既曰月縱廣千九百里則圍宜二千七百里而何以曰月圍千二百里也夫均此天也此日月也均之天尊所説也忽然而多忽然而少此是則彼非乃天尊言天亦有非耶天尊不知天何以為天尊
  洞𤣥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道言我在𤣥化之前故有太上號見彼崑崙山王以金銀琉璃水精作之上髙三百三十六萬里下有大海圍之深亦三百三十六萬里廣亦三百三十六萬里地深二十億萬里次下有地亦深二十億萬里次下有粟金二十億萬里次下有剛鐵二十億萬里次下有水深八十億萬里次下有大風深厚五百二十億萬里以是大風持地不使有墮落地浮水上水浮風上其下大空此言非也天體周圍不過數十萬里此可以表測而得者非懸空之説也天周數十萬而地與崑崙在天内乃上下有㡬百億萬里則何以相容無乃道君未嘗到𤣥化前不曽見崑崙王耶若曽見不應有此説
  道言元始天尊召來天真時諸天日月星宿琁璣玉衡一時停輪豈有天行健也而乃停輪盖寓言也謂人心為琁衡兩目為日月天尊説法則人心目俱定萬化停閒耳
  天尊曰正北位居中一炁生水萬物皆因水而生故北斗居中天第一貪狼星第三祿存星為東斗主算第二巨門星第四文曲星為西斗記名第六武曲星正居本位為北斗落死第五廉貞星為南斗上生第七破軍星正居中位為中斗大魁總監衆靈周回指十二辰又度人經言五斗東斗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斗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斗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斗井鬼栁星張翼軫中斗貪巨祿文廉武破其言二十八宿即天四圍經星云指十二辰則厯家斗柄指十二節之説也
  經言九統者初以始青之光炁開始青之天凝太霄之宫於東北次以太青之光炁開太青之天凝青霄之宫於東方次以始丹之光炁開始丹之天凝碧霄之宫於東南次以太丹之光炁開太丹之天凝絳霄之宫於南方次以始素之光炁開始素之天凝景霄之宫於西南次以太素之光炁開太素之天凝玉霄之宫於西方次以始𤣥之光炁開始𤣥之天凝琅霄之宫於西北次以太𤣥之光炁開太𤣥之天凝紫霄之宫於北方太梵之天神霄之宫則其居中也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戸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路是其四方之氣東青南赤西白北黒按四方之色也天門地户人門鬼路之説則出先天乾鑿度文
  道藏載夜半換日出及晦朔換月符呪敕令皆持有法是乃佐軍中變幻之用者則史載日夜出等變或係幻術所致未可知也
  厯世真僊體道通鑑載陶𢎞景推漢熹平二年丁丑冬至加時在日中而先天實以乙亥冬至加時在夜半凡差三十八刻是漢厯後天二日十二刻也以授時推熹平二年冬至分一十日三十九刻五十分得甲戌日巳初二刻冬至陶𢎞景推乙亥夜半三十八刻乃乙亥日巳初初刻冬至後天一日漢厯丁丑日日中冬至後天二日餘矣所以是年漢厯推十二月癸酉晦日食而不知實是熹平三年正月朔日食也
  道經比佛經偽書尤多如張道陵等所撰諸經多屬偽作且大半抄謄佛經改換頭面以此言天宜乎不合道言龍漢元年為開天之始古來無年號至漢武帝始有年號然則龍漢元年是誰記之耶
  道經載律厯諸數多係抄錄儒書者故不必議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二十九  明 邢雲路 撰律呂一
  律呂
  黃鐘
  黄鐘長九寸空圍九分積七百二十九分
  天數終於九為陽之成黄鐘陽聲之始也故其管長九寸其内空圍容九分其積實十百二十九分是為律本而十二律由是損益度量衡於是受法焉算術置一分圍容九分以九寸之每寸九分共八十一分乘之得共圍積實七百二十九分依古圓田法三分益一蓋以九分三分之每一分得三分益一得一十二分以開方除之得三分四釐六毫强為實徑之數强者不盡二毫八絲四忽若仍求圓積之數以徑三分四釐六毫自乘之得一十一分九釐七毫一絲六忽加以不盡之二毫八絲四忽得一十二分以管長八十一分乘之得九百七十二分為方積四分取三為圓積得七百二十九分□蔡季通以管長九十分乘一十二分得一千八十分為方積四分取三為圓積得八百一十分非也盖九分為寸釐毫絲皆用九無用十之理故長九寸以分九之得八十一分再以釐九之得七百二十九釐長八十一分以空容九分九之得積七百二十九分始終無八百一十分之數且空圍與徑之分皆九釐之分若以十釐之分十分之寸乘之則圍之横分長而長之豎分短計短九之一也立方上下四旁皆均若上下短九之一則不方何以成數然則黄鐘之積㫁乎為七百二十九分明矣然謂以十為尺者約九為十而為尺約十為九而律其實一也又徑圍之密律詳見厯原
  黄鐘之實
  子一            黄鐘之律一而己
  丑三            為絲法
  寅九            為寸數
  卯二十七          為毫法
  辰八十一          為分數
  已二百四十三        為釐法
  午七百二十九        為釐數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      為分法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      為毫數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    為寸法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     為絲數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黄鐘之實
  黄鐘之律以三厯十三辰所得之數在子寅辰午申戌六陽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數子為黄鐘之律寅為九寸辰為八十一分午為七百二十九釐申為六千五百六十一毫戌為五萬九千四十九絲在亥酉未巳卯丑六隂辰為黄鐘寸分釐毫絲之法亥為黄鐘之實酉之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未之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巳之二百四十三為釐卯之二十七為毫丑之三為絲其寸分釐毫絲之法皆用九數故九絲為毫九毫為釐九釐為分九分為寸為黄鐘盖子一為黄鐘之律三其一則丑為三三其三則寅為九三其九則夘為二十七三其二十七則辰為八十一三其八十一則巳為二百四十三三其二百四十三則午為七百二十九三其七百二十九則未為二千一百八十七三其二千一百八十七則申為六千五百六十一三其六千五百六十一則酉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三其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則戌為五萬九千四十九三其五萬九千四十九則亥為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以是數為黄鐘之實而定管之短長以三為絲故有五萬九千四十九絲以二十七為毫故有六千五百六十一毫以二百四十三為釐故有七百二十九釐以二千一百八十七為分故有八十一分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寸故有九寸合而觀之積絲毫釐分之長為寸皆九合絲毫釐分寸之數皆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在陽辰順而左行為數在隂辰逆而右行為法也
  黄鐘生十一律
  子一分
  一為九寸
  丑三分二
  一為三寸
  寅九分八
  一為一寸
  卯二十七分十六
  三為一寸 一為三分
  辰八十一分六十四
  九為一寸 一為一分
  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
  二十七為一寸 三為一分 一為三釐
  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
  八十一為一寸 九為一分 一為一釐
  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
  二百四十三為一寸 二十七為一分
  三為一釐 一為三毫
  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
  七百二十九為一寸 八十一為一分
  九為一釐 一為一毫
  酉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
  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寸 二百四十三為一分二十七為一釐 三為一毫 一為三絲
  戌五萬九千四十九分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
  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一寸 七百二十九為一分八十一為一釐 九為一毫 一為一絲
  亥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
  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 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分 二百四十三為一釐 二十七為一毫 三為一絲 一為三忽
  按黄鐘生十一律子寅辰午申戌六陽辰皆下生丑卯巳未酉亥六隂辰皆上生其上以三厯十二辰者皆黄鐘之全數其下隂數以倍者倍其實三分本律而損其一也陽數以四者四其實三分本律而益其一也六陽辰當位自得六隂辰則居其衝其林鐘南呂應鐘三呂在隂無所増損其大呂夾鐘仲呂三呂在陽則用倍數方與十二月之氣相應盖隂之從陽自然之理也曰子一分者數起子得一也丑三分二者三其法為三分兩其實為二也寅九分八者三其法為九分四其實為八也以下生者倍其實以上生者四其實也其法以子析為三分每分五萬九千四十九丑於三分之中得其二為十一萬八千九十八積六寸為林鐘此黄鐘之實三分損一下生林鐘也以子一析為九分每分得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寅於九分之中得其八為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積八寸為太蔟此林鐘之實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也自夘而下倣此其詳子一分一為九寸為黄鐘之律也三其一則丑為三分倍其一為二分一為三寸二為六寸為林鐘之律也三其三則寅為九分四其二為八分一為一寸八為八寸為太蔟之律也三其九則卯為二十七分倍其八為十六分三為一寸以十五為五寸餘一為三分共五寸三分為南呂之律也三其二十七則辰為八十一分四其十六為六十四分九為一寸以六十三為七寸餘一為一分共七寸一分為姑洗之律也三其八十一則巳為二百四十三分倍其六十四為一百二十八分二十七為一寸以一百八為四寸餘二十三為一分以十八為六分餘二一為三釐二為六釐共四寸六分六釐為應鐘之律也三其二百四十三則午為七百二十九分四其一百二十八為五百一十二分八十一為一寸以四百八十六為六寸餘二十六九為一分以十八為二分餘八一為一釐八為八釐共六寸二分八釐為蕤賔之律也三其七百二十九則未為二千一百八十七倍其五百一十二為一千二十四二百四十三為一寸以九百七十二為四寸餘五十二以二十七為一分餘二十五三為一釐以二十四為八釐餘一一為三毫共四寸一分八釐三毫止得大呂半律之數因居丑在陽倍之以一千二十四倍為二千四十八計得八寸三分七釐六毫為大呂之律也三其二千一百八十七則申為六千五百六十一四其一千二十四為四千九十六七百二十九為一寸以三千六百四十五為五寸餘四百五十一以八十一為一分以四百五為五分餘四十六九為一釐以四十五為五釐餘一為一毫共五寸五分五釐一毫為夷則之律也三其六千五百六十一則酉為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倍其四千九十六為八千一百九十二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寸以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三寸餘一千六百三十一二百四十三為一分以一千四百五十八為六分餘一百七十三二十七為一釐以一百六十二為六釐餘一十一三為一毫以九為三毫餘二一為三絲二為六絲共三寸六分六釐三毫六絲止得夾鐘半律之數因居夘在陽倍之以八千一百九十二倍為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計得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為夾鐘之律也三其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則戍為五萬九千四十九四其八千一百九十二為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六千五百六十一為一寸以二萬六千二百四十四為四寸餘六千五百二十四七百二十九為一分以五千八百三十二為八分餘六百九十二八十一為一釐以六百四十八為八釐餘四十四九為一毫以三十六為四毫餘八一為一絲八為八絲共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為無射之律也三其五萬九千四十九則亥為一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倍其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為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以五萬九千四十九為三寸餘六千四百八十七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分以四千三百七十四為二分餘二千一百一十三二百四十三為一釐以一千九百四十四為八釐餘一百六十九二十七為一毫以一百六十二為六毫餘七三為一絲六為二絲餘一一為三忽共三寸二分八釐六毫二絲三忽止得仲呂半律之數因居巳在陽倍之以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倍為十三萬一千七十二計得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餘二不盡為仲呂之律也其曰以三厯十二辰皆黄鐘之全數者盖子一分則一為九寸是黄鐘之全數丑三分二則一為三寸三為九寸亦是黄鐘九寸之全數三分取其二故林鐘得六寸寅九分八則一為一寸九為九寸亦是黄鐘九寸之全數九分取其八故太蔟得八寸曰隂數以倍陽數以四者盖黄鐘九寸下生則倍其實為一尺八寸以三分之每分六寸而得其一為林鐘即三分黄鐘九寸而損其一者也林鐘六寸上生則四其實為二尺四寸以三分之每分八寸而得其一為太蔟即三分林鐘六寸而益其一者也餘放此其候氣之法六陽辰當位自得子居子而寅居寅也六隂辰則居其衝丑則居未而夘則居酉也其林鐘在未南呂在酉應鐘在亥為隂原無半數故無所增損其大呂在丑夾鐘在夘仲呂在巳為陽吹之則用半數方其聲和也候氣之法乖舛詳見後
  十二律之實
  子黄鐘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全九寸 半無
  丑林鐘十一萬八千○九十八
  全六寸 半三寸不用
  寅太蔟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
  全八寸 半四寸
  卯南呂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
  全五寸三分 半二寸六分不用
  辰姑洗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
  全七寸一分 半三寸五分
  巳應鐘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
  全四寸六分六釐 半二寸三分三釐不用
  午蕤賔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六
  全六寸二分八釐 半三寸一分四釐
  未大呂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
  全八寸三分七釐六毫 半四寸一分八釐三毫
  申夷則十一萬○五百九十二
  全五寸五分五釐一毫 半二寸七分二釐五毫
  酉夾鐘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
  全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 半三寸六分六釐三毫六絲
  戌無射九萬八千三百○四
  全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 半二寸四分四釐二毫四絲
  亥仲呂十三萬一千○七十二
  全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餘二筭 半三寸二分八釐六毫二絲三忽
  黄鐘全九寸者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積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九寸也半無者黄鐘至尊不為他律所役損益不及故不用半也林鐘於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内三分損一損五萬九千四十九則為十一萬八千九十八太蔟於十一萬八千九十八内三分益一益三萬九千三百六十六則為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南呂於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内三分損一損五萬二千四百八十八則為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姑洗於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内三分益一益三萬四千九百九十二則為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應鐘於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内三分損一損四萬六千六百五十六則為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蕤賔於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内三分益一益三萬一千一百四則為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六蕤賔而後大呂當未應三分損其一也若損一止得大呂之半數因在陽倍之故以大呂於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六内三分損一損四萬一千四百七十二為八萬二千九百四十四之數倍之則為十六為五千八百八十八夷則於十六萬五千八百八十八内三分損一損五萬五千二百九十六則為十一萬五百九十二夾鐘於十一萬五百九十二内三分益一益三萬六千八百六十四則為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無射於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内三分損一損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二則為九萬八千三百四仲呂於九萬八千三百四内三分益一益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則為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夫黄鐘生十一律陽皆下生倍其實而損隂皆上生四其實而益蕤賔以後陽反四上生益而隂反倍下生損何也盖從子至亥黄鐘太蔟姑洗陽之陽也林鐘南呂應鐘隂之隂也陽生隂退故律生呂言下生呂生律言上生蕤賔夷則無射隂之陽也大呂夾鐘仲呂陽之隂也隂升陽退故律生呂言上生呂生律言下生故鄭氏重上生法所以為不易之論而真西山失載其說不能不令人疑耳推前律半律法如姑洗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以一萬九千六百八十三為一寸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分除十三萬七千七百八十一為七寸餘二千一百八十七為一分故姑洗全七寸一分以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半之為六萬九千九百八十四除五萬九千四十九為三寸餘一萬九百三十五為五分故姑洗半三寸五分餘倣此凡律用半者以上律短而下律長故下律用半以成宮商角徵羽之五聲林鐘南呂應鐘三律受役於陽律依序而下乃自為上律而上律更無短者故不用半以相生之不及也按十二律之實約以寸法則黄鐘林鐘太蔟得全寸約以分法則南呂姑洗得全分約以釐法則應鐘蕤賔得全釐約以毫法則大呂夷則得全毫約以絲法則夾鐘無射得全絲至仲呂之實十三萬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盡二筭其數不行此律之所以止於十二也
  變律六
  黄鐘十七萬四千七百六十二小分四百八十六
  全八寸七分八釐一毫六絲二忽不用
  半四寸三分八釐五毫三絲一忽
  前正律至仲呂之實十三萬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盡二筭其數既不可行當有以通之律當變者有六故置一而六三之盖自子之一而至午之六以三厯之得七百二十九以七百二十九乘仲呂之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共九千五百五十五萬一千四百八十八以三分之每分得三千一百八十五萬四百九十六三分益一共一萬二千七百四十萬一千九百八十四復以七百二十九歸之每黄鐘之一當七百二十九為黄鐘之十七萬四千七百六十二不盡零小分四百八十六為三分一之二盖以七百二十九為一小分三分之每分得二百四十三則四百八十六為二百四十三者二乃三分一之二也以寸法計之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得寸者八以分法計之一萬五千三百九得分者七以釐法計之一千九百四十四得釐者八以毫法計之二十七得毫者一以絲法計之一十八得絲者六以忽法計之小分四百八十六一為三忽三分一之二為二忽得忽者二此全數也半數得八萬七千三百八十一小分二百四十三以寸分釐毫絲忽法計之得四寸三分八釐五毫三絲一忽全數不用者黄鐘君象也受役之律無長於此諸律不得而役之故虚其正而不用所用即再生之變者就再生之變又缺其半所謂缺其半者盖若大呂為宮黄鐘為變宮時黄鐘管最長所以只得用其半其餘宮亦倣此
  林鐘十一萬六千五百八小分三百二十四
  全五寸八分二釐四毫一絲一忽三初
  半二寸八分五釐六毫五絲六初
  以黄鐘之一萬二千七百四十萬一千九百八十四三分之每分四千二百四十六萬七千三百二十八三分損一為八千四百九十三萬四千六百五十六以七百二十九歸之為下生林鐘之十一萬六千五百八零小分三百二十四以寸分釐毫絲法計之得全五寸八分二釐四毫一絲小分三百二十四以二百四十三為一忽餘八十一以二十七為一初為三初半之為五萬八千二百五十四小分一百六十二以法計之得半二寸八分五釐六毫五絲餘一百六十二為六初
  太蔟十五萬五千三百四十四小分四百三十二
  全七寸八分二毫四絲四忽七初不用
  半三寸八分四釐五毫六絲六忽八初
  以林鐘之八千四百九十三萬四千六百五十六三分之每分二千八百三十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二三分益一為一萬一千三百二十四萬六千二百八以七百二十九歸之為上生太蔟之十五萬五千三百四十四零小分四百三十二以法計之得全七寸八分二毫四絲三忽餘小分四百三十二除二百四十三為一忽共前為四忽餘一百八十九為七初半之為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二小分二百一十六以法計之得半三寸八分四釐五毫六絲六忽餘二百一十六為八初
  南呂十萬三千五百六十三小分四十五
  全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絲一初六秒
  半二寸五分六釐七絲五忽一初三秒
  以太蔟之一萬一千三百二十四萬六千二百八三分之每分三千七百七十四萬八千七百三十六三分損一為七千五百四十九萬七千四百七十二以七百二十九歸之為下生南呂之十萬三千五百六十三零小分四十五以法計之得全五寸二分三釐一毫六絲餘小分四十五除二十七為一初餘十八三為一秒為六秒半之為五萬一千七百八十一小分五百二十二零五以法計之得半二寸五分六釐七絲三忽餘五百二十二零五除四百八十六為二忽共前五忽餘三十六零五除二十七為一初餘九零五除九為三秒不盡舊本四忽五初三秒今多六初
  姑洗十三萬八千八十四小分六十
  全七寸一釐二毫二絲二初二秒不用
  半三寸四分五釐一毫一絲一初一秒
  以南呂之七千五百四十九萬七千四百七十二三分之每分二千五百一十六萬五千八百二十四三分益一為一萬六十六萬三千二百九十六以七百二十九歸之為上生姑洗之十三萬八千八十四零小分六十以法計之得全七寸一釐二毫二絲餘小分六十除五十四為二初餘六為二秒舊本一初二秒今多一初半之為六萬九千四十二小分三十以法計之得半三寸四分五釐一毫一絲餘小分三十除二十七為一初餘三為一秒
  應鐘九萬二千五十六小分四十
  全四寸六分七毫四絲三忽一初四秒餘一筭
  半二寸三分三毫六絲六忽六秒强不用
  以姑洗之一萬六十六萬三千二百九十六三分之每分三千三百五十五萬四千四百三十二三分損一為六千七百一十萬八千八百六十四以七百二十九歸之為下生應鐘之九萬二千五十六零小分四十以法計之得全四寸六分七毫四絲三忽餘小分四十除二十七為一初餘十三除十二為四秒不盡半之為四萬六千二十八小分二十以法計之得半二寸三分三毫六絲六忽餘小分二十除十八為六秒不盡
  變律者在正律之位而非正律之聲也律所以變者其故有三其一黄鐘至尊為君不為他律所役其十二律各自為宮以生五聲二變共七聲黄鐘林鐘太蔟南呂姑洗應鐘六律則能具足如黄鐘為宮則林鐘為徴太蔟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宮蕤賔為變徵林鐘為宮則太蔟為徵南呂為商姑洗為羽應鐘為角蕤賔為變宮大呂為變徵十二律中自能具足五聲二變各得其正矣至蕤賔大呂夷則夾鐘無射仲呂六律則取黄鐘林鐘太蔟南呂姑洗應鐘六律之聲少下不和故有變律變律者其聲近正而少高於正律也盖蕤賔為宮則未免反取黄鐘為變徵大呂為宮則未免反取黄鐘林鐘為變宮變徵黄鐘旣變其次所生之律若仍本律則長不成曲亦當變焉如黄鐘為商則林鐘之羽太蔟之角南呂之變宮姑洗之變徵皆隨而變黄鐘為角則林鐘之變宮太蔟之變徵皆隨而變臣之從君理固然也其二黄鐘林鐘太蔟南呂姑洗應鐘上六律長蕤賔大呂夷則夾鐘無射仲呂下六律短以上律役下律則或正或半通而和以下律役上律則或正或半戾而不和故以上律役下律以下律役下律皆不必變惟以下律役上律則必變其上律使少短而與下律通也其三相生之法至仲呂而窮使不再生六律則上律不能遍七聲之用下律亦無由而通故以六三之乘仲呂之實三分益一復變而再生黄鐘之宮因再生故不及黄鐘九寸之舊數止得八寸有竒其下相因而生五律亦各於舊為減皆數之自然也太蔟姑洗之全不用者其律長相生所不及也應鐘之半不用者數之窮也故律止於六至應鐘而窮也盖應鐘之實六千七百一十萬八千八百六十四以三分之每分二千二百三十六萬九千六百二十一餘一又不盡一算數又不可行此變律之所以止於六也













  古今律厯考巻二十九
<子部,天文算法類,推步之屬,古今律歷考>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律厯考卷三十    明 邢雲路 撰律呂二
  律呂
  律生五聲
  宮聲八十一下生徴商聲七十二下生羽角聲六十四下生變宫徴聲五十四上生商羽聲四十八上生角
  黄鐘之數九九八十一以為宮是為五聲之本以宮之八十一數三分之每分二十七三分損一於八十一數損其二十七餘五十四下生徴故徴數五十四也徴三分益一七十二上生商商三分損一四十八下生羽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上生角是黄鐘為均用五聲之法以下十一辰辰各有五聲其為宫商之法亦如之故辰各有五聲是十二律之正聲也詳此是十一律皆可為宫盖置本律之實以九九因之三分損益以為五聲再以本律之實約之則宮固八十一商亦七十二角亦六十四徴亦五十四羽亦四十八也如應鐘為宮置本律應鐘之實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以九九八十一乘之得七百五十五萬八千二百七十二為宮以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約之為八十一三分宮損一得五百三萬八千八百四十八為徴以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約之為五十四三分徴益一得六百七十一萬八千四百六十四為商以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約之為七十二三分商損一得四百四十七萬八千九百七十六為羽以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約之為四十八三分羽益一得五百九十七萬一千九百六十八為角以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約之為六十四是也盖十二律生於黄鐘雖各長短不齊及其旋相為宮以生五聲二變皆約以八十一起數而五十四以後次之則八十四聲各有所歸矣然五聲至角其數六十四以三分之每分二十一不盡一筭數不可行此正聲所以止於五也通而變之角聲乃生變宮變徴以足五聲二變之數耳
  變聲二
  變宮聲四十二餘小分九分分之六羽後宮前上生變徵變徵聲五十六餘小分九分分之八角後徵前不生
  考國語周景王問於泠州鳩曰七律者何韋昭註曰周有七音黄鐘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為變宮蕤賔為變徵然則五聲二變有自來矣盖五聲宮與商商與角徵與羽相去各一律至角與徵羽與宮相去乃二律以隔八相生之序言之如黃鐘為宮則相去一律而太蔟為商商相去一律而姑洗為角角相去二律始得林鐘之徵徵相去一律而南呂為羽南呂之羽距黃鐘之宮又相去二律焉相去一律則音節和相去二律則音節逺故角徵之間近徵收一聲比徵少下謂之變徵羽宮之間近宮收一聲少高於髙謂之變宮也五聲相生至於角位其數六十有四以三分之每分二十有一不盡一筭五聲之正至此而窮然旣不可行當有以通之聲之變者二故置一而兩三之置子之一而兩至寅以三厯之得九以九因角聲之實六十四得五百七十六以三分之每分一百九十二三分損一為三百八十四以九歸之為四十二下生變宮是姑洗生應鐘也餘六不用又以變宮之三百八十四三分之每分一百二十八三分益一為五百一十二以九歸之為五十六上生變徵是應鐘生蕤賔也餘八不用至變徵之數五百一十二以三分之又不盡二筭其數又不行此變聲所以止於二也變聲者所以濟五聲之不及宮比於宮徵比於徵雖有七聲其實五聲而已淮南子曰姑洗生應鐘比於正音故為和應鐘生蕤賔不比於正音故為謬曰謬則已難比於正故變聲非正不為調也











  旋宮八十四聲圖
  宮下生上生下生上生下生變宮上生變徵
  一宮十一月黄
  二宮六月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三宮正月太正半
  四宮八月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五宮三月姑正半正半正半
  六宮十月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七宮五月蕤正半正半正半變半
  八宮十二月大變半九宮七月夷正半正半變半變半變半
  十宮二月夾變半變半
  十一宮九月無正半變半變半變半變半變半十二宮四月仲變半變半變半此言十二律還相為宮以次生五聲二變成八十四聲也律呂之數徃而不返惟黄鐘不為他律所役所用七聲皆正律無空積忽微盖黄鐘為宮則林鐘為徵太蔟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宫蕤賔為變徵皆正無餘分也自林鐘而下則有半聲如太蔟為宮則以大呂為變宮大呂為宮則以黄鐘為變宮一半聲也姑洗為宮則以大呂為羽夾鐘為變宮夾鐘為宮則以黄鐘為羽太蔟為變宮二半聲也林鐘蕤賔四半聲南呂夷則五半聲應鐘無射六半聲自蕤賔而下則有變律如蕤賔為宮則以黄鐘變為變徵一變律也大呂為宮則以黄鐘變為變宮林鐘變為變徵二變律也夷則三變律夾鐘四變律無射五變律仲呂六變律半聲變律皆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故黄鐘一均獨為聲氣之元也其序每一律役六律已徃者退方來者進如黄鐘為宮下生林鐘徵徵上生太蔟商商下生南呂羽羽上生姑洗角角下生應鐘變宮變宮上生蕤賔變徵一均旣畢黄鐘者退大呂者進林鍾為宮上生太蔟徵徵下生南呂商商上生姑洗羽羽下生應鐘角角上生蕤賔變宮變宮下生大呂變徵一均旣畢林鐘者退夷則者進自此以徃至於蕤賔則變黄鐘為變徵大呂則變黄鐘為變宮變林鐘為變徵以次夷則三變夾鐘四變無射五變至仲呂六變總之十二律各備七聲七聲各足十二律而後終焉然黄鐘為元十一律皆受法於黄鐘雖其管長短不齊及其用而為宮則一也宮數八十一則皆約以八十一起數三分損益以序生四聲二變有條而不紊者也以正言之黄鐘為宮置黄鐘本律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以宮八十一乘之得一千四百三十四萬八千九百七為宮數以本律之實約之為八十一為宮三分宮數每分四百七十八萬二千九百六十九三分損一得九百五十六萬五千九百三十八以本律之實約之為五十四為徵是為黄鐘之宮下生林鐘之徵置林鐘本律之實十一萬八千九十八以徵五十四乘之得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二百九十二為徵數三分徵數每分二百一十二萬五千七百六十四三分益一得八百五十萬三千五十六以本律之實約之為七十二為商是為林鐘之徵上生太蔟之商置太蔟本律之實十五萬七千四百六十四以商七十二乘之得一千一百三十三萬七千四百八為商數三分商數每分三百七十七萬九千一百三十六三分損一得七百五十五萬八千二百七十二以本律之實約之為四十八為羽是為太蔟之商下生南呂之羽置南呂本律之實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以羽四十八乘之得五百三萬八千八百四十八為羽數三分羽數每分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一十六三分益一得六百七十一萬八千四百六十四以本律之實約之為六十四為角是為南呂之羽上生姑洗之角置姑洗本律之實十三萬九千九百六十八以角六十四乘之得八百九十五萬七千九百五十二為角數三分角數每分二百九十八萬五千九百八十四三分損一得五百九十七萬一千九百六十八以本律之實約之為四十二餘六不用為變宮是為姑洗之角下生應鐘之變宮置應鐘本律之實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以變宮四十二乘之得三百九十一萬九千一百四為變宮數三分變宮數每分一百三十萬六千三百六十八三分益一得五百二十二萬五千四百七十二以本律之實約之為五十六為變徵是為應鐘之變宮上生蕤賔之變徴此正律皆全數也以正與正半言之如林鐘為宮置林鐘全數之實十一萬八千九十八以宫八十一乘之得九百五十六萬五千九百三十八為宫數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八十一為宫三分宫數每分三百一十八萬八千六百四十六三分損一得六百三十七萬七千二百九十二以本律全數約之為五十四為徴是為林鐘全數之宮下生太蔟正半之徴置太蔟半數之實七萬八千七百三十二以徴五十四乘之得四百二十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為徴數三分徴數每分一百四十一萬七千一百七十六三分益一得五百六十六萬八千七百四以本律半數約之為七十二為商是為太蔟正半之徴上生南呂全數之商置南呂全數之實十萬四千九百七十六以商七十二乘之得七百五十五萬八千二百七十二為商數三分商數每分二百五十一萬九千四百二十四三分損一得五百三萬八千八百四十八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四十八為羽是為南呂全數之商下生姑洗正半之羽置姑洗半數之實六萬九千九百八十四以羽四十八乘之得三百三十五萬九千二百三十二為羽數三分羽數每分一百一十一萬九千七百四十四三分益一得四百四十七萬八千九百七十六以本律半數約之為六十四為角是姑洗半數之羽上生應鐘全數之角置應鐘全數之實九萬三千三百一十二以角六十四乘之得五百九十七萬一千九百六十八為角數三分角數每分一百九十九萬六百五十六三分損一得三百九十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二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四十二為變宮是為應鐘全數之角下生蕤賔正半之變宮置蕤賔半數之實六萬二千二百八以變宮四十二乘之得二百六十一萬二千七百三十六為變宮數三分變宮數每分八十七萬九百一十二三分益一得三百四十八萬三千六百四十八以本律半數約之為五十六為變徵是為蕤賔正半之變宮上生大呂正半之變徵此正與正半之律也餘倣此以正與變與變半言之如夾鐘為宮置夾鐘全數之實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以宮八十一乘之得一千一百九十四萬三千九百三十六為宮數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八十一為宮三分宮數每分三百九十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二三分損一得七百九十六萬二千六百二十四以本律全數約之為五十四為徵是為夾鐘全數之宮下生無射全數之徵置無射全數之實九萬八千三百四以徵五十四乘之得五百三十萬八千四百一十六為徵數三分徵數每分一百七十六萬九千四百七十二三分益一得七百七萬七千八百八十八以本律全數約之為七十二為商是為無射全數之徵上生仲呂全數之商置仲呂全數之實十三萬一千七十二以商七十二乘之得九百四十三萬七千一百八十四為商數三分商數每分三百一十四萬五千七百二十八三分損一得六百二十九萬一千四百五十六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四十八為羽是為仲呂全數之商下生黄鐘變半之羽置黄鐘變半之實八萬七千三百八十一小分不用以羽四十八乘之得四百一十九萬四千二百八十八為羽數三分羽數每分一百三十九萬八千九十六三分益一得五百五十九萬二千三百八十四以本律半數約之為六十四為角是為黄鐘變半之羽上生林鐘變數之角置林鐘變數之實十一萬六千五百八以角六十四乘之得七百四十五萬六千五百一十二為角數三分角數每分二百四十八萬五千五百四三分損一得四百九十七萬一千八以本律全數約之為四十二為變宮是為林鐘變數之角下生太蔟變半之變宮置太蔟變半之實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二以變宮四十二乘之得三百二十六萬二千二百二十四為變宮數三分變宮數每分一百八萬七千四百八三分益一得四百三十四萬九千六百三十二以本律半數約之為五十六為變徵是為太蔟變半之變宮上生南呂變數之變徵此正與變與變半之律也餘倣此一法如夾鐘為宮置夾鐘全數十四萬七千四百五十六以法計之得全七寸四分三釐有奇三分全數每分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二三分損一得九萬八千三百四為無射計得全四寸八分八釐有奇是夾鐘全數之宮下生無射全數之徵置無射全數九萬八千三百四三分之每分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三分益一得十三萬一千七十二為仲呂計得全六寸五分八釐有竒是無射全數之徵上生仲呂全數之商置仲呂全數十三萬一千七十二以變呂六三數乘之得九千五百五十五萬一千四百八十八三分損一所約之數八萬七千三百八十一為黄鐘變半計得半四寸三分八釐有竒是仲呂全數之商下生黄鐘變半之羽置黄鐘變半八萬七千三百八十一三分益一得十一萬六千五百八為林鐘變數計得全五寸八分二釐有竒是黄鐘變半之羽上生林鐘變數之角置林鐘變數十一萬六千五百八三分損一得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二為太蔟變半計得三寸八分四釐有竒是林鐘變數之角下生太蔟變半之變宮置太蔟變半七萬七千六百七十二三分益一得十萬三千五百六十三為南呂變數計得全五寸二分三釐有竒是太蔟變半之變宮上生南呂變數之變徵餘律倣此其數悉合夫十一律之皆可為宮也或有疑之者不知十一律之數各以八十一分之為宮而三分損益上下相生各得五聲二變之數自然之妙非人力之為也如應鐘四寸六分六釐律之最短者然既為宮則短中之君也由此三分損一下生蕤賔正半之徵則三寸一分四釐益一上生大呂正半之商則四寸一分八釐損一下生夷則正半之羽則二寸七分二釐益一上生夾鐘正半之角則三寸六分六釐損一下生無射正半之變宮則二寸四分四釐益一上生仲呂正半之變徵則三寸二分八釐凡所生四聲二變其數更無長於四寸六分六釐者則應鐘之為宮為君也何疑且其損益相生之數機括消息皆與黄鐘之正律合符也
  六十調圖
  宮 商 角 變徴徵 羽 變宮
  黄鐘宮黄
  此黄鐘為宮黄鐘第一調也所謂黄鐘一均之備者也
  無射商無變半變半變半正半變半變半
  此黄鐘為商黄鐘第二調也
  夷則角夷變半變半正半正半變半
  此黄鐘為角黄鐘第三調也
  仲呂徵仲變半變半變半
  此黄鐘為徵黄鐘第四調也
  夾鐘羽夾變半變半
  此黄鐘為羽黄鐘第五調也上下宮商角徵羽者黄鐘得五聲所謂黄鐘一均之備者也左右宮商角徵羽者五聲盡黄鐘所謂黄鐘一調之備者也共五調此黄鐘一大調也下十一律同
  大呂宮大變半
  應鐘商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南呂角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蕤賔徵蕤變半正半正半正半
  姑洗羽姑正半正半
  此大呂一大調也
  太蔟宮太正半
  黄鐘商黄
  無射角無變半變半變半正半變半變半
  林鐘徵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仲呂羽仲變半變半變半
  此太蔟一大調也
  夾鐘宮夾變半變半
  大呂商大變半
  應鐘角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夷則徵夷變半變半正半正半變半
  蕤賔羽蕤變半正半正半正半
  此夾鐘一大調也
  姑洗宮姑正半正半
  太蔟商太正半
  黄鐘角黄
  南呂徵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林鐘羽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此姑洗一大調也
  仲呂宮仲變半變半變半
  夾鐘商夾變半變半
  大呂角大變半
  無射徵無變半變半變半正半變半變半
  夷則羽夷變半變半正半正半變半
  此仲呂一大調也
  蕤賔宮蕤變半正半正半正半
  姑洗商姑正半正半
  太蔟角太正半
  應鐘徵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南呂羽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此蕤賔一大調也
  林鐘宮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仲呂商仲變半變半變半
  夾鐘角夾變半變半
  黄鐘徵黄
  無射羽無變半變半變半正半變半變半
  此林鐘一大調也
  夷則宮夷變半變半正半正半變半
  蕤賔商蕤變半正半正半正半
  姑洗角姑正半正半
  大呂徵大變半
  應鐘羽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此夷則一大調也
  南呂宮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林鐘商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仲呂角仲變半變半變半
  太蔟徵太正半
  黄鐘羽黄
  此南呂一大調也
  無射宮無變半變半變半正半變半變半
  夷則商夷變半變半正半正半變半
  蕤賔角蕤變半正半正半正半
  夾鐘徵夾變半變半
  大呂羽大變半
  此無射一大調也
  應鐘宮應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南呂商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林鐘角林正半正半正半正半
  姑洗徵姑正半正半
  太蔟羽太正半
  此應鐘一大調也
  十二律旋相為宮五聲二變各具七聲共八十四聲以相生之序言之則曰宮曰徵曰商曰羽曰角曰變宮曰變徵以高下清濁言之則曰宮曰商曰角曰變徵曰徵曰羽曰變宮以律之長短為序也合七聲為一調合五調為一曲宮聲十二商聲十二角聲十二徵聲十二羽聲十二凡六十聲為六十調共四百二十聲其變宮十二在羽聲之後宮聲之前變徵十二在角聲之後徵聲之前宮不成宮徵不成徵凡二十四聲不可為調黄鐘宮至夾鐘羽並用黄鐘起調始於黄鐘終於黄鐘五調為一大調黄鐘畢曲大呂宮至姑洗羽並用大呂起調大呂畢曲以至應鐘皆然其正者以正律全聲應也正半者以正律半聲應也變者以變律全聲應也變半者以變律半聲應也旋相為宮若到應鐘為宮其聲最短而清則下四聲皆當低去所以有半聲亦謂之子聲近時所謂清聲是也盖樂律最忌下陵上應鐘為宮如用大呂為之商則是商聲高似宮聲為臣陵君用夾鐘為之角則是角聲髙似宮聲為民陵君徵羽亦然皆不可用遂乃用半律之清聲以應之也宮商角三十六調為陽徵羽二十四調為隂大調五律除調首中聲必有二陽二隂六十調皆同如陽律為宮而商角皆陽徵羽為隂隂律為宮而商角皆隂徵羽為隂故調成而隂陽備也
  候氣
  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户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按每律各一按内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實其端覆以緹素按厯而候之氣至則吹灰動素小動為氣和大動為君弱臣强専政之應不動為君嚴猛之應其升降之數陽候則陽律升多隂律升少隂候則隂律升多陽律升少在冬至則黄鐘九寸升五分一釐三毫大寒則大呂八寸三分七釐六毫升三分七釐六毫雨水則太蔟八寸升四分五釐一毫六絲春分則夾鐘七寸四分三釐七毫三絲升三分三釐七毫三絲穀雨則姑洗七寸一分升四分五毫四絲三忽小滿則仲呂六寸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升三分三毫四絲六忽夏至則蕤賔六寸二分八釐升二分八釐大暑則林鐘六寸升三分三釐四毫處暑則夷則五寸五分五釐一毫升二分五釐五毫秋分則南呂五寸三分升三分四毫一絲霜降則無射四寸八分八釐四毫八絲升二分二釐四毫八絲小雪則應鐘四寸六分六釐升三分一毫一絲
  審度
  度者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長短也生於黄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九十枚度之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嘉量
  量者龠合升斗斛所以量多少也生於黄鐘之容以子穀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准其概以度數審其容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
  謹權衡
  權衡者銖兩斤鈞石所以權輕重也生於黄鐘之重以子穀秬黍中者一千二百實其龠百黍一銖一龠十二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自黄鐘至此皆依古法布算其辨議在後
  古今律厯考卷三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